水利高級工程師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0 16:07:3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水利高級工程師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水利高級工程師論文

篇(1)

中圖分類號:TU991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由于河西冷涼區水資源供需矛盾嚴重,在該地區實施《河西冷涼地區高新節水灌溉技術與信息化控制系統建設及應用》項目將會在農業灌溉中提高水的利用率,緩解用水矛盾,促進當地農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和諧,具有很大的意義。但是此項目實施也有很明顯的優勢。這些優勢主要從項目承辦單位的科研實力,我國現有的技術水平和當地取得的科研成果三方面表現出來。

一、項目承擔單位具有較強的科研實力

該項目由民樂縣洪水河管理處主持,甘肅農業大學工學院、河西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和洪水河管理處下屬職能科室參與完成。

洪水河管理處下設三科一室一所二站,現有職工253人,專業技術人員108人,其中:高級工程師4人,工程師22人,助理工程師37人,技術員45人。2010年洪水河管理處與甘肅農業大學聯合掛牌成立節水科研與教學基地,2013年成立洪水河灌區社會實踐服務基地、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為項目實施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從20世紀80年代起,洪水河管理處針對灌區干旱缺水的實際,一直致力于節水灌溉研究應用,先后完成了35項節水灌溉試驗課題研究。取得了民樂縣、甘肅省乃至國內外的各項技術大獎。并且在國家級或省部級核心期刊上也發表多篇應用性論文。

甘肅農業大學工學院,現有農業水利工程、農業電氣化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等8個本科專業。現有教職工90人,其中教授20人、正高級工程師1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導師5人學院在校外建立了多個校外實踐教學與研究基地。并且學院近年來先后承擔了國家“863計劃”項目專題、國家自然基金多項,主持和參與了多項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科技支撐計劃等科研項目,并多次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同時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了多篇論文。學院立足甘肅、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區,突出農業院校工科專業特色和農業工程學科優勢,實現規模、質量、結構、效益協調發展,建成了在全國同類院校及西部地區有重要影響的教學研究型學院。

洪水河管理處工程科,先后完成洪水河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日元貸款風沙治理項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節水增效示范項目等多項水利工程的設計、施工建設任務。均被評為省、市、縣優良工程。共配置專業技術人員67名,其中高級工程師2名,工程師12名,助理工程師21名,技術員32名。完成科研項目自壓式半固定噴管灌技術在洪水河灌區的應用,獲民樂縣科技進步一等獎;低壓管道輸水技術在自流灌區的推廣應用,獲民樂縣科技進步三等獎。

洪水河管理處信息調度中心,已建設完成了較為完善的配套設備。共配置專業技術人員5名,其中工程師2名,助理工程師2名,技術員1名。完成科研項目洪水河灌區信息化管理系統應用與研究,獲民樂縣科技進步一等獎。

民樂縣益民灌溉試驗站配置專業技術人員8名,其中工程師2名,助理工程師2名,技術員3名,研究生1名。先后作為項目主要承擔單位完成了多項節水灌溉試驗課題研究,獲得了地廳級科技進步獎3項,縣處級科技進步獎8項,在國家級或省部級核心期刊發表相關研究應用論文多篇。

二、我國國內節水灌溉事業取得了很大成就

1發展社會化

節水灌溉把水利、農機、農業、農藝等農業要素結合起來,成為他們的載體。節水灌溉使農村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同時對于灌溉農業,全社會有了越來越統一的認識,社會輿論也越來越好。大家都意識到了發展節水灌溉的重要性,從心底愿意攜起手來發展節水灌溉農業。在政府層面,形成了新的有利局面,各部門包括財政、農機、水利、發展改革、農業、科技實現了合作。在社會層面,一些社會群體包括農業合作組織、受益農戶、涉農企業、種植大戶在高收益的驅使下,發展節水灌溉投資修建節水灌溉設施的有著空前高漲的積極性。發展節水灌溉被政府大力推動,巨大的環境效益和生態效益也會被節水灌溉激發出來,一些社會會組織越來越關注其發展。在技術發展層面,一些新技術新設備被企業自主研發出來,譬如微潤灌溉、痕量灌溉,對政府的依賴性減少,企業的自主性增加。

2技術集成化

隨著不斷的對節水灌溉技術進行研發、實驗和推廣,隨著不斷調整的農業種植結構、不斷轉變的耕作技術、不斷革新的管理手段,節水灌溉從原有的單一的灌溉技術模式開始經歷向農業綜合集成技術模式轉變。膜下滴灌技術,在西北、東北地區近幾年被大力推廣,這項技術效率很高,是農機、農藥、農膜、滴灌、種子、化肥、農藝的集成技術。在南方水稻產區開始推廣控制灌溉技術,這項技術包括“淺、薄、濕、曬”的特點,也集成了農藝、種子、灌溉、化肥等技術。水肥一體化、覆膜保墑等技術被農業部門推廣。使節水灌溉技術相應的得到進一步整合。

3建設的規模約來越大

由于政府對節水灌溉進行大力推動,越來越多的土地流轉起來,農業生產經營方式也開始轉變,一些新特點如規模化、區域化開始在節水灌溉建設方面出現。譬如400萬畝在新疆一年內發展起來、在甘肅河西走廊地區700多萬畝在五年內發展、3800萬畝在東北四省區在四年內發展起來等,這些在節水灌溉領域的新發展表明,節水灌溉事業越來越規模化區域化。其他地區也針對區域優勢作物為對象,開始對節水灌溉技術進行大規模推廣。

4應用大田化

隨著越來越成熟的噴微灌技術、不斷擴大的生產企業規模、生產成本不斷降低的節水灌溉設備,噴微灌技術也從小范圍應用到大范圍轉變。原來應用的主要是在高效經濟作物領域如蔬菜、花卉、果樹等,現在開始大范圍應用到大田范圍,譬如馬鈴薯、棉花、玉米等。小麥噴灌在黃淮海平原井灌區的發展規模越來越大,水稻膜下滴灌技術試驗也在新疆、寧夏等地區開展起來。

5服務更加專業化

不斷擴大的節水灌溉發展規模,也使得越來越專業化的節水灌溉的服務出現。專業化特點在設計工程、施工、后期服務等各個階段呈現出來。也出現了規模越來越大的設計工程、施工與維修養護的專業化隊伍。

三、民樂縣在節水灌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

當地人民積極在當地發明應用節水灌溉的新技術,以及進行了一系列的科學實驗都取得了很大成果。如低壓管道輸水技術在自流灌區的推廣應用、自壓式半固定噴管灌技術在洪水河灌區的應用、溫室葡萄滴灌輸水系統及灌溉制度實驗研究、張掖市節水型社會建設板藍根灌溉制度試驗研究、中藥材及優質牧草灌溉制度試驗研究、馬鈴薯免耕覆蓋栽培與調虧灌溉技術試驗研究、加工型馬鈴薯節水灌溉制度試驗研究、作物灌溉需水預測預報研究、水資源優化配置及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問題探索與研究、洪水河灌區信息化管理系統應用與研究、全膜覆土穴播條件下春小麥灌溉制度試驗研究等技術與研究實驗分別獲得了民樂縣及甘肅省的各項技術大獎。。

結束語

我國的南北水資源分布不均,民樂縣降水少,干旱嚴重,水資源匱乏。在該地區實施《河西冷涼灌區高新節水灌溉技術與信息化控制系統建設及應用》的項目很有必要。由于此項目承辦的單位擁有較強的科研實力、我國的節水灌溉事業發展迅速及該縣在節水灌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些條件成為項目實施的優勢。該項目在這些優勢條件幫助下必將順利展開并圓滿完成任務。

參考文獻:

[1] 陳文華. 淺論現代水利水電工程施工 [J]. 教育探究, 2008(3): 73-75.

[2] 胡以麟. 節水灌溉的歷史發展進程[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3] 潘峰. 近代水利事業的成就[J]. 語言文字應用, 2011(3): 40-50.

篇(2)

入庫的單位及其人數情況:北京國電華北電力工程有限公司14人;長安大學地質工程與測繪工程學院11人;成都理工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12人;國家電力公司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43人;國家電力公司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15人;國家電力公司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39人;建設綜合勘察研究設計院11人;水利部天津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11人;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17人;中航勘察設計研究院39人(這里只列出了10人以上的單位)。

2軟件功能

2.1基本功能

①顯示工程地質(地質工程、巖土工程及相關專業)專家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技術職稱、工作職務、工作單位、單位性質、聯系方式。②顯示專家專業特長,工作領域。③打印專家表。④按照入庫序號、姓名和工作單位排序,方便檢索。⑤可隨時登記入庫。

2.2查詢

按照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單位、單位性質、技術職稱、專業特長、工作領域等單個字段查詢,查詢的結果可顯示專家基本信息、專業特長和工作領域,打印專家表。

2.3高級查詢

多個字段的組合條件查詢,查詢結果可制作報表。

2.4數據庫維護

數據庫管理員能夠輕松完成數據庫的日常維護工作,如添加、刪除、查詢等。

專家庫可用于人事檔案管理、查找工程咨詢專家、聘請工程項目評審專家、查找稿件評閱人、聘任學位論文審閱人等。

3系統界面及功能模塊

3.1主界面

全國工程地質專家庫系統主界面如圖1所示。界面包括菜單區、查詢區、信息管理區和信息顯示區。菜單包括記錄、查詢、管理員和幫助等項。查詢區包括單個字段的簡單查詢和高級查詢按鈕。信息管理區由基本資料、專業特長、工作領域、備注、全表瀏覽、打印、退出按鈕組成,點選不同的按鈕,信息顯示區將顯示不同的信息。

3.2高級查詢界面

點擊主界面窗口中查詢區的高級查詢按鈕會彈出高級查詢窗口,如圖2所示。通過該窗口可生成查詢條件、選擇結果中要顯示的字段、選擇排序字段、選擇組合查詢條件,并執行查詢。查詢結果由查詢結果窗口(圖3)顯示出來。

3.3查詢結果窗口

點擊高級查詢窗口中的開始查詢按鈕就可彈出查詢結果窗口。查詢結果窗口左上部分顯示符合查詢條件的記錄,右上部分是打印全部結果按鈕和打印選中結果按鈕。下部是選中專家的詳細信息,當點選左上部的不同專家,其詳細信息會改變。

3.4查詢結果報表打印窗口

點擊查詢結果窗口中的打印全部結果按鈕將彈出查詢結果報表打印窗口,如圖4所示。上部是打印按鈕、導出按鈕和縮放比例下拉列表框,中間是報表顯示區,下部是頁碼顯示和翻頁按鈕。

3.5選中結果報表打印窗口

點擊主界面信息管理區打印按鈕和查詢結果窗口中的打印選中結果按鈕將彈出選中專家資料報表打印窗口,如圖5所示。

3.6數據庫管理員界面

點擊主界面管理員菜單下的管理員登陸菜單項后,彈出管理員登陸對話框(圖6),輸入帳號和密碼后,點擊確定按鈕進入數據庫管理員界面(圖7)。

數據庫管理員界面由菜單、工具按鈕、專家信息編輯區和全表數據瀏覽和編輯區組成。工具按鈕包括移動記錄、添加、刪除等按鈕組成,專家信息編輯區用來編輯專家信息,全表數據瀏覽、編輯區瀏覽和編輯數據庫記錄。

4工程地質專家庫系統開發

4.1數據庫

(1)信息來源

通過學術會議、信件和網上下載(見/xwdt-040106.htm)等途徑分發“全國工程地質專家庫專家登記表”,收集反饋回來的原始登記表,錄入數據庫中。

(2)創建數據庫

在MicrosoftOfficeAccess軟件中建立專家數據庫。數據庫中包括的字段有: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工作單位、技術職稱、工作職務、專家特長、工作領域、通信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傳真和電子郵箱等,基本涵蓋了專家的基本信息、特長、工作領域和聯系方式。

(3)數據錄入

數據錄入方式有兩種方式:①在Access中錄入;②數據維護方式,即在數據庫管理員界面中輸入數據。

所有專家的信息存儲在一個數據表中,每位專家的信息在數據表中表現為一條記錄。

4.2系統功能的代碼實現

采用MicrosoftVisualBasic6.0作為開發工具,運用其集成開發環境和快速應用程序開發技術,根據軟件的功能模塊分別創建程序界面和窗口(圖1-圖7)。開發過程中使用了ADOData控件、DataGrid控件、DataEnviornment設計器、DataReport設計器等。

下面著重敘述高級查詢的實現。在高級查詢窗口中,用戶填寫的查詢條件包括查詢結果中顯示的字段、where子句查詢條件、字段排序子句,用字符串連接生成SQL查詢語句。然后在專家數據表中查找符合查詢條件的專家記錄并在查詢結果窗口中顯示給用戶。完成高級查詢功能的程序片段如下:

PrivateSubcmdQuery_Click()

DimstrKeyAsString

DimstrSQLAsString,strsqlAllAsString

DimstrOrderSQLAsString

DimstrOrderAsString

DimintLenKeyAsInteger

DimiAsInteger,jAsInteger

''''查詢結果至少要顯示一個字段

IflstKey.SelCount=0Then

MsgBox"查詢結果中至少要顯示一個字段!",vbMsgBoxSetForeground,"缺少字段"

ExitSub

EndIf

IftxtCondition.Text=vbNullStringThen

MsgBox"請加入查詢條件!",vbOKOnly+vbInformation,"提示"

ExitSub

EndIf

''''查詢結果中顯示的字段

strKey=vbNullString

strkeys=vbNullString

Fori=0TolstKey.ListCount-1

IflstKey.Selected(i)=TrueThen

strKey=strKey&lstKey.List(i)&","

EndIf

strkeys=strkeys&lstKey.List(i)&","

Next

strKey=Mid(strKey,1,Len(strKey)-1)

strkeys=Mid(strkeys,1,Len(strkeys)-1)

''''where子句查詢條件

strWhere=vbNullString

IfLen(Trim(strQuerySQL))>0Then

strWhere="where"&Trim(strQuerySQL)

Else

strWhere=vbNullString

EndIf

''''字段排序字句

IflstOrderKey.ListCount>0Then

mstrOrderSQLs=""

intLenKey=0

Forj=0TolstOrderKey.ListCount-1

strOrderSQL=lstOrderKey.List(j)

IfoptOrder(0).Value=TrueThen

intLenKey=InStr(1,strOrderSQL,"(升序)",vbTextCompare)

strOrder="ASC"

Else

intLenKey=InStr(1,strOrderSQL,"(降序)",vbTextCompare)

strOrder="DESC"

EndIf

IfintLenKey>0Then

strOrderSQL=Mid(strOrderSQL,1,intLenKey-1)

IfmstrOrderSQLs<>""Then

mstrOrderSQLs=mstrOrderSQLs&","

EndIf

mstrOrderSQLs=mstrOrderSQLs&strOrderSQL&strOrder

EndIf

Nextj

mstrOrderSQLs="orderby"&mstrOrderSQLs

Else

mstrOrderSQLs=""

EndIf

''''字符串連接生成SQL查詢語句

strSQL="select"&strKey&"from"&"專家庫"&strWhere&mstrOrderSQLs

strsqlAll="select"&strkeys&"from"&"專家庫"&strWhere&mstrOrderSQLs

adoconnection.ExecutestrSQL

adoconnection.ExecutestrsqlAll

IfErrThen

MsgBoxErr.Number&vbCrLf&Err.Description&Err.Source,vbCritical,"SQL語句錯誤"

Err.Clear

ExitSub

EndIf

SetrecResult=NewADODB.Recordset

SetrecKeyword=NewADODB.Recordset

frmQueryResult.strSQL=strSQL

frmQueryResult.strSQL=strsqlAll

recKeyword.OpenstrSQL,adoconnection,adOpenStatic,adLockOptimistic

recResult.OpenstrsqlAll,adoconnection,adOpenDynamic,adLockOptimistic

IfrecKeyword.RecordCount<=0Then

MsgBox"沒有您要查找的記錄!",vbInformation+vbOKOnly,"找不到記錄"

ExitSub

EndIf

''''查詢結果顯示

frmQueryResult.ShowvbModal

篇(3)

近期,“南寧東盟人才活動月”在廣西南寧市全面展開,作為“南寧東盟人才活動月”一部分的“廣西南寧市第二屆學術年會”和“企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研討會”由廣西南寧市委、市政府分別在邕舉辦。9月26日,“南寧市第二屆學術年會”在南寧市啟動。該屆年會由南寧市委、市政府主辦,南寧市科協和南寧市氣象局承辦。廣西科協副主席方芳、南寧市政府副市長眭國華出席了開幕式。廣西南寧市委組織部、市科協、市氣象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水利局、市環保局等單位領導以及市屬各學會、協會會員,教師,科研院所科技人員300多人參加了開幕式。

廣西南寧市政府副市長眭國華在開幕式上致辭,她說:在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促進人才成長、成才的過程中,學術交流是重要環節,南寧市第二屆學術年會的舉辦,是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關于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是組織學術交流,營造創新氛圍、努力造就一流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培養一線創新人才的重要舉措之一。她希望,能以本次年會的召開為契機,廣納真知灼見,廣聚科技資源,廣交科技英才,把促進學科繁榮、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經濟實力的著眼點和著力點,使更多先進的科學理念、科學知識、科學技術、科學精神、科學方法在南寧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持久動力,推動各項事業邁上新的臺階,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的勝利召開。

廣西南寧市第二屆學術年會開幕式邀請了來自馬來西亞的東盟工程科技院院士黃漢騰、溫國亮和中國氣象局北京城市氣象研究所研究員苗世光,廣西區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蘇志等專家學者做特邀報告,與大家共同分享他們的最新科研成果與成功經驗,交流探討科學技術的發展狀況與應用前景。

本次學術年會分設5個分會場,共有1000多位科技工作者參加。經南寧市論文評審領導小組審核,擇優推薦到各分會場參加交流的學術論文共38篇,論文分別圍繞學科技術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問題,對“城市氣象與水利”、“城市氣象與大氣環境”、“城市氣象與人體健康”、“氣象科技創新與綜合風險管理”、“氣象預報與農業生產”等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這些論文集中關注當前社會環境保護和人類身體健康,以及各行各業不同領域的前沿高新技術的發展態勢,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南寧市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創新實力和科技創新熱情。

廣西南寧市科協在南寧市第二屆學術年會還匯集出版了《氣候變化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等論文集,邀請了香港和澳門兩地的工程師協會的理事會成員來邕相互探討創新科技知識和國際學術交流等問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篇(4)

一、問題的提出

作為教育體系中高層次的精英教育,研究生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自19世紀50年代以來,研究生教育的培養模式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德國學徒式培養模式、美國專業式培養模式及二戰后以美國為代表的協作式培養模式。

研究生培養模式指通過教育過程使研究生在素質上所要達到的基本要求和規格標準,它決定著研究生的培養方向和規格要求[1]。多年來,“學術性”研究型一直是我國各學科專業主要的研究生培養模式。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社會需求的多樣化,各種培養模式的交叉和融合成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王建民(2004)提出了實行“研究型”和“職業型”的“雙模式培養制度”[2];劉惠林(2004)結合專業特點對研究培養模式進行探討,對重點理工大學的研究生培養模式進行了比較研究[3];王全林則提出了學徒式、專業式、協作式、應用式的多元互補研究生培養模式[4]。這些觀點都是試圖提出新的培養模式以實現多種培養模式并存來培養所有學科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然而,當前水利工程碩士培養模式體現了單一性。在大學研究生階段學習思想政治課程和外語課程,占到整個課程相當大的比例。“學術性”研究型碩士研究生和“應用性”碩士研究生基本上實行1年半的學習:一方面沒有考慮學習政治和英語課程;另一方面不能保證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學習專業課程。另外,水利工程碩士難以根據自身的情況自主支配自己的學習時間和課程安排,最后勉強修滿學分,尤其對“學術性”碩士研究生,他們不能根據導師的安排來支配課程學習時間。課程教學片面化,無論是“應用性”碩士研究生還是“學術性”研究型碩士研究生,參加討論和發言的機會不多,造成“應用性”碩士研究生的實踐能力不強,“學術性”研究型碩士研究生不能獨立承擔相應的科研任務。

針對學科專業的個體差異,將不同培養模式進行組合以培養適合各個學科專業特點的碩士研究生。作者以此思路為指導,提出了將“學術性”研究型碩士和“應用性”專業碩士相結合的復合型培養模式融入水利工程碩士培養的新嘗試。

二、培養模式的多樣化

2.1培養目標的多樣化。世界上一些國家水利工程碩士培養的要求不僅為水利工程領域培養現代科技人才,而且要求培養大量水利工程方面的高級管理人才和高級專門人才,這就使得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呈多樣化的趨勢。多樣化的培養目標首先是培養從事嚴謹的學術研究的高層次的研究者;其次是培養在水利工程領域中能夠發揮多方面作用的高水準的專門職業人才;第三是滿足水利工程領域在職人員再學習的需要。

2.2培養性質的多樣化。在知識經濟時代,水利工程碩士的培養在繼續為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培養大批水利工程專業教學科研人員的同時,可能會轉變水利工程碩士培養的價值目標取向,把培養具有開拓精神、創新意識的技術型和應用性的高層次人才作為其主要的追求目標。隨著水利工程碩士的培養的規模擴大,擴大的部分應著力于培養這方面的人才和新興學科人才,形成“學術性”研究型碩士和“應用性”專業碩士相結合的復合培養模式。

2.3培養層次的多樣化。許多國家在水利工程碩士的培養碩士研究生培養中已出現細分,即“學術性”研究型碩士和“應用性”專業碩士,而且這種細分已成為國際潮流。如美國的碩士層次有哲學碩士、專業碩士之分,而且它們的要求亦各有側重。在日本有學術碩士和專業碩士之分,英國有哲學碩士和專業碩士之別。目前我國水利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層次上的細分不夠明顯,或者說剛剛開始進行細分。

2.4培養方式的多樣化。在水利工程碩士的招生數量越來越多和研究生來源多樣化的情況下,原來的導師個別指導的方式必須加以改革。可以采用導師組集體指導,淡化導師對學生鑒定方面的“一言堂”的權威。水利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也可以采用完全學分制,只要修完規定的學分并完成學位論文,就可以取得相應的水利工程碩士學位[5]。

2.5培養導師的多樣化。首先,導師資格不應局限于教授、研究員等研究型專家,也可以是公司、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其次,導師可以帶多個學生,而學生也可以由多個導師來帶,實行導師組制度。再次,堅持雙向選擇制度,加強導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對于學習型研究生,導師需要提供實習機會;對于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導師需要提供相應的科研項目或者科研機會。最后,加強導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通過制度保障這一交流,以保障研究生的質量。

三、培養模式的主要內容

21世紀高層次人才的培養要更注重個性、特色的發展和知識面的拓寬,形成多維的人才結構體系。針對水利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的三要素即知識、技能、創新,水利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應以系統的理論知識、專門的實踐技能訓練、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為主要內容,圍繞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從學科的特點出發,緊緊圍繞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

3.1專業知識

水利工程課程設置以科學、規范、拓寬為原則,以科研技術、方法、手段三維知識體系為目標,水利工程專業以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等必修課組成主干知識體系,向相關專業拓展的選修課組成補充知識體系。對水利工程專業的基礎課可按一級學科設置,專業基礎課可按相近的二級學科群設置,增強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專業課則按二級學科設置。選修課的設置包括:其一是反應本學科前沿的新知識、新理論;其二是相關學科、交叉學科、邊緣學科的理論知識或最新的科研方法與手段;其三是對跨學科錄取的碩士研究生,可以通過鼓勵校際間課程互選,教學資源共享,用于完善水利工程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

3.2實踐技能

實踐技能是指科學和創新思維指導下的實際動手能力,對應用性學科的研究生來說,掌握水利工程專業技術的實踐技能訓練,將理論較好地運用于實踐更為重要。一般必須經過單位崗位專項技能考核,達到相應的要求后才能獲得學位論文答辯的資格。教學能力也是碩士研究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碩士研究生作為學校師資補充的一個來源,必須具備初步的教學能力,碩士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備課試講,或承擔本、專科生的部分教學任務,使其在教學的實踐中增強思維的條理性與邏輯性。教研室對其教學能力以及表達和演講藝術的評價可作為學生成績考核和學校選留、聘用師資的依據。

3.3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的確定體現了學科的學術、科研水平,關系到水利工程碩士研究生的選題和論文質量,因而必須站在本學科的前沿,使研究方向起點高、立息新,并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相同二級學科的研究方向不應強求統一,以利于充分體現不同學校、不同導師的學術優勢和特色。有條件的學科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應鼓勵跨學科設立研究方向,在學科的交叉、結合部從事開拓性的研究。研究方向涵蓋應寬窄適宜。

3.4科研創新能力

水利工程碩士在導師的研究方向范圍內,充分查閱、收集相關研究資料,撰寫文獻綜述,或進行預試驗,或收集相關實踐資料,在此基礎上制訂課題,經導師、指導小組及相關專家論證后,獨立從事科研與論文的撰寫。引導研究生從學科的交叉結合部選題,開辟新的學科領域。注重培養研究生嚴謹、求實的科研作風,求新、求異的探索精神,獨立從事科研和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在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

四、培養模式的構建

研究生培養模式是進行質量管理、檢查與評估等工作的重要依據,是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標準。科學、嚴謹的培養模式,只有切實貫徹到具體培養過程中才能起到指導、規范作用,因此必須有配套的制度、措施保證其貫徹執行。

4.1制定培養計劃,強化過程管理

培養模式通過制定培養計劃,使其的各項內容具體化。培養計劃應結合研究方向,并與水利工程碩士研究生個體的知識結構相銜接,確定各個階段的具體培養目標與措施,應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培養模式通過培養計劃的制定與實施可以使各個培養環節環環相扣,緊密相連,從而形成系統、嚴謹的培養體系。培養計劃由導師、指導小組成員共同制定。水利工程碩士可對培養計劃提出修改建議,經教研室審核后報院系、水利工程碩士研究生管理部門備案。培養模式與培養計劃均作為考核水利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依據。

4.2理順體制,健全制度

明確院系領導、教研室主任、導師、指導小組成員、管理部門以及實踐基地在水利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工作中各自的職責范疇,增強過程管理的透明度。健全培養模式和培養計劃相配套的教學管理文件,使各個環節的運作均有章可循。要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碩士研究生的主觀能動性,建立研究生自我管理機制。讓研究生參與培養計劃的制訂,并相應的制訂出自己的學習計劃,以明確各個階段的學習任務。注意引進競爭與激勵機制,如實行獎學金制度,中期考核篩選與分流制度等以獎優汰劣。

4.3以科學的培養模式為依據,建立水利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監控體系

根據水利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與培養計劃中的各個環節,制定水利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考核辦法,重視階段性、經常性的教學質量評估,從而為教學改革、教學管理提供依據。制定研究生備課試講,文獻綜述、開題報告、實踐技能、論文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定期組織中期考核和論文質量測評,并及時反饋意見,提出改進措施,形成質量管理的良性循環機制。

4.4多樣化的考核方式

整齊劃一的考核方式抹殺了碩士研究生個體在創新方面的潛能差異。實踐證明,多樣化的考核方式是一種發展趨勢。就水利工程專業的特點而言,一種新的嘗試是碩士研究生最終獲得碩士學位除了學術論文以外,還可以是開發的軟件、獲得的水利工程管理方法創新、水利工程全過程管理方案等。這種考核方式明確了各盡其才的人才培養目標。“學術性”研究型碩士可以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應用能力較強的碩士進入企業,成為高級工程師或高級管理者。因此,一方面不是企業實踐中所有的問題的解決都可以形成論文,另一方面衡量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方式中,學位論文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總而言之,水利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構建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培養工作的各個環節入手,各部門應具有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以科學的培養模式為綱,對提高水利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將會收到綱舉目張、事半功倍之效果。

參考文獻:

[1]章添香,中國研究生教育模式改革與完善,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第36期,9-11.

[2]王建民.雙模式碩士研究生培養制度初探[J].復旦教育論壇, 2004(2):46-49.

篇(5)

研究生教育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基本實現了滿足國內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戰略目標,但總體上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多樣化需求。為了滿足社會生產發展需要,培養應用型高級人才,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我國從2007年開始設置在職工程碩士專業學位, 2009年國家為了彌補學術型碩士實際操作能力差的特點,開設了全日制專業型碩士學位。根據2013年教育部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積極發展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已經成為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1院校工程碩士教育改革分析

四川大學2013年有28個工程領域招收全日制工程碩士和26個領域招收在職工程碩士,主要包括機械制造、高分子、材料、水利水電、建筑、環境、電子信息、生物工程和輕工技術等學科門類。大力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國經濟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需求持續增加和完善我國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的必然要求。我校工程碩士與工學碩士所占比例約為12左右,此差距正在呈現逐年減小的趨勢。我院目前在輕工技術與工程、紡織工程、食品工程和材料工程四個領域招生工程碩士,每年招生人數在40個左右。學生可以通過推薦免試或參加一月份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進入全日制工程碩士領域學習,在職人員可以通過十月份全國GCT考試合格后,再參加我校自主組織的專業考試和專家面試進入我校攻讀工程碩士專業學位。

1.1工程碩士培養目標定位

我院工程碩士領域要求其研究生應具備對工程項目相關信息進行正確分析處理的能力,綜合運用本領域所學的知識對項目進行設計、管理、分析、預測和優化等,解決相關工程領域的實際問題。培養具有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門知識、突出的實踐能力和良好的綜合素質的高層次應用型專業人才是我院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總體培養目標。在課程體系設置、培養過程和授位標準三個方面不同于工學碩士,我院將基礎知識學習、專業技能培養、實踐能力訓練和綜合素質培養四大內容有機結合,通過課程學習階段、實踐訓練階段和應用檢驗階段三個階段,實現高水平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

1.2 課程體系設置

課程學習階段設置有基礎理論課、專業技能課程、案例課程和綜合素質課程四大板塊。我院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專業課程設置明顯區別于工學碩士學位研究生。除公共平臺課(政治、外語和數學等)與學術學位研究生相同外,四個工程領域還設置有專門的專業平臺課。為提供更大的應用性課程可選空間,壓縮理論性課程,增加了應用性選修課的課程數量,同時也可保證案例課和實踐訓練的實施。學術交流活動要求次數減少,鼓勵以實踐交流活動學分替代學術交流活動學分。案例教學和案例庫建設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重要內容,我院為專業學位研究生開設了近20門案例課,除本校教師外,還邀請來自英國、美國、意大利、日本、加拿大、西班牙等國家的科學家,和BASF、BAYEY、SATRA、REPICO、W2O環境工程公司、浙江卡森集團、金宮川派味業等國內外知名企業董事長、總裁和總經理等到校為學生開展學術講座,以生動形象的真實案例為專業型研究生拓展學習思路。

1.3 雙導師制

雙導師制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在應用檢驗階段,工程碩士研究生一方面在校內導師的指導下,綜合運用基礎知識,另一方面在校外合作導師的指導下解決具體的實際應用問題,在此基礎上完成達到分類授位要求的學位論文。我院學生在雙向選定校內導師的基礎上,由校內導師推薦或由學院指定校外導師。在校外合作導師資格認定上,嚴格把握“具有副高及以上的專業技術職務、豐富的專業實踐經驗和高度的責任心”三個基本條件,優先選擇具有長期在本行業從事專業生產和管理的企業老總、行業專家和高級工程師等,由學院統一頒發聘書。工程碩士業學位研究生在確定培養方案、開題報告、畢業論文設計、答辯、申請授位等環節都應有雙導師共同指導并簽署意見。

2 結語

我院近五年培養的工程專業學位碩士就業率均為百分之一百。就目前存在的問題來看,學生對專業學位研究生認知度低,在我院就讀的工程碩士大部分是通過免試入學,參加全國招考入學的僅占少數。校外導師和實踐基地建設配套經費少,我院目前大部分工程碩士校外導師都是義務指導學生,部分實踐基地也是由企業出資建設。優秀專業學位研究生獎勵政策與科學學位學生無明顯優勢,學生畢業后從事本行業工作的少等。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政府應強化政策和條件保障,加大投入支持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力度。學校應完善獎助政策體系,建立長效、多元的專業學位獎助政策體系,強化國家獎學金、學業獎學金和國家助學金等對工程碩士研究生的激勵政策。加大對本科生的宣傳力度,多吸收對相關工程領域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攻讀工程碩士專業學位。

參考文獻:

篇(6)

1、灌溉水源的選擇

結合下游沿河群眾的灌溉經驗,考慮管道占壓的影響,復墾淤區距離黃河主槽臨河堤腳200m以內或距離背河引黃干渠300m以內的,在黃河主槽或引黃干渠邊設取水口,采用自吸式潛水泵從黃河主槽(包括支流天然文巖渠)或引黃干渠引水;其余復墾淤區在滿足黃河河道管理條例及工程管理有關規定的前提下在黃河大堤背河堤腳外打井引水。

2、機井及相關配套設施基本參數的確定

2.1 單井控制面積及井距

2.1.1 單井控制面積計算

機井的規劃布局主要根據單井出水量和灌溉制度確定單井控制面積。

根據《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GB50288-99)》要求,單井控制灌溉面積可按下式計算確定:[3]

式中:A0為計算單井控制灌溉面積(畝);Q為單井出水量(m3/h),根據地勘成果確定, ;t為灌溉期機井每天開機時間(h/d),本次取16 h/d;T2為每次灌水期天數(d),根據各主要農作物灌水延續時間,本次T2取8d;η為灌溉水利用系數,本次取0.8;η1為干擾抽水的水量消減系數,要求不大于0.2,本次取0.2;m為綜合平均灌水定額(m3/畝),本次取45m3/畝。經計算,單井控制灌溉面積為36畝~59畝。

2.1.2 井距確定

根據計算所得單井控制面積和復墾寬度確定井距:

式中:L0為計算井距(m);B為復墾段落平均寬度(m)。經計算,井距介于300m~1000m之間,各淤區段井距。

2.2 灌溉設計流量

灌溉設計流量根據設計灌水定額、灌溉面積、灌水周期和每天的工作時間計算,見下式:

式中:Q 為管道系統的灌溉設計流量(m3/h);A為機井控制的灌溉面積(畝);其它參數同前。經計算,水泵設計流量為20 m3/h~40 m3/h。

2.3 灌溉工作制度

井灌淤區每眼井為一個灌溉系統,管道布置為“T”字型,管線自井口至淤區坡腳,然后沿坡腳順堤線方向上下游鋪設管道。沿堤線管道上每隔50m~150m設一個給水栓,由塑料軟管連接給水拴引水至淤區進行田間灌溉。

2.4 管網設計

2.4.1 管網布置

根據有關研究,采用輸水管道特別是低壓管道輸水,與渠灌相比可以大大減少輸水過程中的滲漏和蒸發損失,使輸水效率提高,能耗減少,與噴灌和微灌相比,一次性投資較低,以管代渠,可以減少輸水渠道占地,使土地利用率提高,且具有管理方便、輸水速度快、省工省時、便于機耕和養護,易于掌握,特別適合我國農村當前的經濟狀況和土地經營管理模式,深受北方平原井灌區廣大農民的歡迎。

2.4.2 管材

目前井灌區低壓輸水管道所用管材主要有塑料管、預制素混凝土管以及現場連續澆筑混凝土管等。塑料管具有性能質量穩定、重量輕、易搬運、內壁光滑、耐腐蝕、能適應一定的不均勻沉陷、施工安裝方便等優點,埋在地下壽命至少20年以上,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管材。

2.4.3 管徑計算

管徑采用經濟流速法計算確定,其公式如下:

式中:Q為管道設計流量(m3/s);υ為管道內水的經濟流速,PVC管取1.4m/s,涂塑軟管取1.2m/s。經計算,各段PVC管道計算管徑為80mm~90mm。考慮到管道前部壓力較大,因此自井出口至淤區堤腳的主管選擇管徑為Ф125,沿堤線方向支管選擇管徑為Ф110。各段涂塑軟管計算管徑為86mm~97mm,選擇管徑為Ф100。

2.5 水泵設計揚程

水泵設計揚程根據《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GB50288-99)按以下公式計算。

式中:H凈為凈揚程,表示管道系統進出口水位差;hf為管道沿程水頭損失(m);hj為管道局部水頭損失(m);f為摩阻系數,取0.948-E05;L為管道長度(m);Q為流量;m為流量指數,取1.77;d為管道內徑(mm);b為管徑指數,取4.77;hj為管道局部阻水頭損失(m);ξ為管道局部阻力系數;V為管道流速(m/s);g為重力加速度(m/s2)。經計算,水泵設計揚程為20m~47m。

2.6 水泵選型

選型原則:

a.選用水泵的流量應滿足設計流量的要求,且不大于機井出水量;揚程應根據灌溉系統設計揚程合理選定。b. 便于運行調度、維修和管理。c. 按照選用的機組,建設投資和設備功率較小。

參照黃河下游兩岸井灌經驗,結合市場調研,本次采用QJ型深井潛水電泵。該潛水泵是電機與水泵直連一體潛入水中工作,適用于從深井中提取地下水,也可用于河流、水庫、水渠等提水工程,主要用于農田灌溉及高原山區的人畜用水。

2.7 附屬設施

除機井、水泵、管道外,灌溉設施還應有井臺、鎮墩、井房以及電力線路等。

2.7.1 井臺

機井井口由井房和井臺保護。井臺采用C20現澆砼,結構型式為正六邊形,邊長0.6m,厚度0.3m。井臺中心預留?500圓孔,井蓋為?600、厚0.15m的C20鋼筋砼結構。

2.7.2 退水裝置

為防止管道積水影響維修和過冬,在管道首部設退水回井,用閥門控制把管道和機井連接起來,需退水時,打開退水閥門,管道系統的水自動退回機井中。

2.7.3 給水栓

采用固定式給水栓,圓筒型C20預制混凝土保護罩內徑300mm,壁厚50mm,深700mm。

2.7.4 鎮墩

水平管道與豎管連接處設鎮墩,采用預制C20混凝土,鎮墩尺寸長0.5m、寬0.5m、厚0.5m;

2.7.5 井房

一眼井設一座井房,井房尺寸3.0m(長)×3.0m(寬),單座建筑面積10.5m2,磚混結構。

2.7.6 電力線路

淤區復墾后,井灌用電就近利用農田電網。利用就近高壓線引至機井處,原則上3眼井設一個變壓器,淤區段落較短處可2眼井或1眼井設一臺變壓器。每眼機井均配備低壓線路,低壓線路主要連接變壓器至機井配電盤,采用地埋電纜線,根據所選深井潛水泵型號,配備相應規格的電纜。每眼機井平均按500m地埋電纜考慮,電纜溝深1.1m,底寬0.5m,下設0.2m厚砂墊層,電纜線埋深0.8m。

3、結束語

黃河流域是一個特定的空間范圍,自然、文化、社會因素構成了黃河淤背區經濟區域,黃河淤背區是黃河流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之一,開發利用好黃河淤背區的資源優勢,使淤背區成為黃河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已是勢在必行。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治黃事業也與時俱進,對黃河區域各種數據的時效性、準確性要求越來越高。淤區作為治黃工程的一部分,灌溉時間、頻次、灌溉水量、灌溉完成畝數等作為基礎數據為治黃工程科學決策提供依據,淤區灌溉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賈貽華,王海英,管興菊.淺談黃河淤背區的開發利用[J]. 現代經濟信息,2013,(3):36-39.

[2]張芳.論中國灌溉水利起源于南方原始水田區[J].中國農史,2005,(2):52-55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GB50288-99 《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S]. 北京 . 中國計劃出版社 . 1999.

篇(7)

(二)加強專業知識培訓。按照《公務員培訓規定》的要求,不同部門、單位的公務員都要接受專業知識培訓。各部門要確定兩門專業課程(含相關法律、政策),安排不少于20個學時的時間,有計劃地進行業務知識培訓。適時開展保密知識培訓。

(三)強化更新知識培訓。大力開展創新能力建設、依法行政、公務員職業道德培訓,適時邀請相關專家舉辦講座,著力提升公務員在新形勢下做好社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根據市干部在線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關于開展干部在線學習工作的通知》要求,積極組織公務員參加市干部在線學習,完成規定學時和學習內-indent:32pt;">(四)推動學歷學位教育。繼續鼓勵公務員參加公共管理(MPA)、第二學歷等學歷學位教育,鼓勵公務員立足崗位、自學成才。各單位應在時間和經費上給予積極支持。

(五)組織對外交流培訓。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及公務員隊伍建設實際,選派公務員到先進發達地區培訓或到上級機關參加實踐鍛煉,學習先進管理技術和經驗,提升管理能力。

(六)嚴格執行培訓管理制度。縣級組織、人社部門對公務員培訓實行綜合管理,對各級各類培訓建立年度備案制度,規范培訓調學、考勤、教學、考試、考核等工作。嚴格執行公務員培訓登記、學分制考核制度。將公務員參訓情況與定級、考核、晉升直接掛鉤,推動培訓工作健康有序開展。

二、以繼續教育為抓手,整體推進專業技術人員更新知識培訓。

(一)研究制定全縣高級教師、高級會計師、高級經濟師、高級工程師、主任醫師、副研究館員等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培養計劃,由各主管部門牽頭組織并付諸實施。

(二)堅持辦好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公共科目的培訓。依據省、市人社部門的要求,啟動新一輪專業技術人員公共知識培訓活動,擬舉辦培訓班10期,培訓1000人次。

(三)為提高自然科學領域專業技術人員研究水平,推動科技創新,在衛生、水利、農業、規劃、建筑、環保等行業繼續開展《科學素養與科研方法》培訓活動。

(四)協同縣科協舉辦優秀科技論文評選活動,引導和激勵專業技術人員刻苦鉆研業務,立足崗位成才,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

(五)扎實開展事業單位新進工作人員崗前培訓,建立新進人員崗前培訓制度,培訓結果記入繼續教育證書,作為崗位聘任、轉正定級、年度考核和專業技術職務晉升的重要依據。

(六)督促各系列繼續教育基地開展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重點加強教育、衛生、文體、財經、水利、檔案、農林水產、建筑規劃、環境保護、國土資源、社會科學等專業繼續教育工作,縣教育局開展新一輪中小學班主任專題培訓,計劃培訓200人;縣農委組織開展種植業實用技術、河蟹生態養殖、園林花木育苗、農業機械化推廣等專業知識培訓,計劃培訓300人;縣衛生局組織開展老年高血壓的管理與治療、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等專業知識的培訓,計劃培訓600人;縣財政局組織開展會計法律法規、企業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培訓;縣水利局組織開展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泵站運行與管理等培訓;縣住建委組織開展工程項目管理、高層施工技術等培訓;縣文廣局組織開展基層文物保護、公共文化服務等培訓;縣民政局組織開展社會工作實務、新婚姻法解讀等培訓;其他繼續教育主管部門負責組織開展本行業專業知識的培訓。各個系列專業技術人員專業知識培訓不得少于48學時。

(七)以考促學,圍繞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考試,提高專業技術人員專業技能,舉辦各種培訓。一是為提高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外語考試合格率,舉辦職稱晉升日語培訓班1期;二是為提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計算機應用水平,擬舉辦計算機應用能力培訓班1期;三是配合相關企事業單位,舉辦工程、經濟、財會等職(執)業資格(水平)考試考前輔導班。

(八)為適應經濟工作發展需要,進一步拓展培訓空間,著力尋找培訓與經濟工作的結合點,為各類企業培養緊缺實用的管理人才。擬組織推薦各類企業管理人員參加“現代企業管理規范與崗位技能”(簡稱MOT專家公開課)培訓班,組織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參加部省市組織的各種專題研修班。

(九)鼓勵專業技術人員有目的、有計劃開展業余自學活動,完善自學+考試、自學+研討+考試的自學模式,不斷提高專業技術人員業務水平。各主管部門要有組織地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參加業余學習,學習時間不少于20學時。

(十)加大和高校合作的力度,大力開展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學歷教育。為提升縣內建筑企業市場競爭力,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好農業大學教學點農業機械、國土資源專業本科班學歷教育工作;積極協助網絡大學、合肥電大、工業大學在招生,開展遠程教育,整體提高我縣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學歷層次。

(十一)加強對繼續教育學習培訓登記、審核、驗證工作的管理,嚴格執行繼續教育管理規定,對不按規定參加繼續教育或未完成繼續教育規定學時的,不得申報或聘任專業技術職務,不得晉升內部等級,年度考核一律不得定為優秀等次。

三、以培訓創新為突破口,全面促進培訓工作上臺階。

(一)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網絡學習平臺建設,將部分公共知識和專業知識培訓科目納入其中,建立融在線學習、網上測評、學分管理“三位一體”的學管系統,創新繼續教育學習方式和管理模式,方便學員學習,降低培訓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二)繼續推進“名工程師工作室”、“名師工作室”、“名醫師工作室”等各類人才培育載體建設,運用“老帶新、師帶徒”的方式,促進行業內技術交流和業務傳承,不斷提升各類技術團隊的專業水平,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

(三)改變傳統的講授式授課方式,嘗試研討式、案例式、模擬式、體驗式等新的教學方法,提高培訓質量。

(四)以編制繼續教育科目指南和項目計劃為依托,不斷豐富和改進繼續教育內容,大力開展以新理論、新技術、新信息、新技能、新方法為主要內容的繼續教育,保障繼續教育與經濟、社會、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相適應,與專業技術人員工作崗位和職業發展要求相適應。

四、以加強隊伍建設為立足點,不斷提高科學化管理水平。

篇(8)

1 引言

工程測量是研究各類工程建設在規劃、設計、施工階段以及運行管理全過程、全方位測量工作的科學技術,是一門應用測量學科,是多專業測繪的綜合學科。水利工程測量是工程測量的重要分支。其主要工作內容,包括為滿足水利水電開發、水資源利用保護、流域綜合治理規劃、防汛減災、科研、水利工程建設等領域需求,提供與地理位置有關的各種綜合或專題信息。它是水利水電建設宏觀管理、資源調查開發、水環境保護、區域經濟規劃、土地利用開發等不可缺少的前期基礎性工作。正確認識我省水利工程測量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研究和制定我省水利工程測量學科發展的對策和措施,對我省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防洪減災和水利工程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福建省水利工程測量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2.1 水利工程測量歷史沿革

建國以來,水利工程測量作為建設現代化水利事業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通過廣大水利水電測繪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測繪專業隊伍和技術力量,為福建省水利水電開發、水資源利用保護、防汛減災以及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在20世紀50~70年代,先后組建了福建省閩江流域測量隊、精密水準測量隊,晉江流域、九龍江流域、農田水利測量隊,1958年以后又相繼成立了福建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福建省九龍江規劃隊、福建省水利規劃院以及各地市的測量隊。基礎測繪隊伍曾達到300人左右。主要工作是承擔閩江流域平面、高程網的建立和1/萬流域地形圖測量、負責全省各流域二、三等精密水準測量、“五江一溪”(閩江、晉江、九龍江、汀江、賽江、木蘭溪)及鰲江等流域的平面和高程控制和小比例尺地形圖(1:2.5萬、1:1萬、1:5千)的測量工作、負責晉江流域灌渠測量、九龍江流域規劃及灌渠測量、相繼完成了各大、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的三、四等三角平面控制網測量、高程控制測量以及水利樞紐建筑物地形圖測量等。這期間,完成的水利水電工程測繪產品有:二等水準1925公里,三、四等水準10418公里,三、四等三角點4753點,五等三角點12576點,1:5千地形圖測量1578km2,1:1萬地形圖12046 km2,1:2.5萬地形圖422 km2。

進入80~90年代,面臨我國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科學技術在各個領域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測繪的儀器設備和技術手段也在日新月異的變化。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水利水電基礎測繪隊伍也在不斷地調整和改變,整合后的測繪隊伍更加精干和專業化。2000年以后,隨著測繪儀器設備不斷更新完善、測繪新技術的應用日臻成熟、各種數字化測圖軟件、系統管理軟件不斷推廣和引進,用現代測繪先進技術逐步對傳統測繪技術進行了更新,基本完成了對傳統測繪產品的現代化技術改造。

2.2 測繪人員隊伍及設備基本情況

“十五”期間,全省水利水電工程測繪專業隊伍約有15家,其中有2家分布在省級單位,有8家在地市級單位,其它縣級單位的有5家。具備甲級測繪資質的單位目前僅有1家;乙級測繪資質的單位有3家;丙、丁級測繪資質單位的約有11家。

全省水利各部門中,專門從事基礎測繪工作的專業人員約有140人,其中大學本科學歷有46人,占總人數的28.6%;大中專學歷有54人,占總人數的38.6%;具備初級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有88人,占總人數的62.8%,其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人,高級工程師12人,工程師43人。

據初步統計,目前全省水利系統已擁有多種精度和型號的全站儀61臺、GPS接收機32臺套、水準儀127臺、經緯儀92臺、測深儀7臺套以及計算機、對講機等辦公系統輔助設備。儀器設備投入總資產達1600多萬元。特別在“十五”期間省級設計勘測單位投入較多的財力,引進多種型號的GPS接收機,具有自動采集、觀測數據自動處理功能的各種型號全站儀、可施測高精度等級的水準儀,擁有較為先進水平的測量平差計算軟件和計算機數字化成圖軟件。這些高精尖設備的投入和使用,在“十五”水利水電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2.3 水利工程測量工作成效

建國以來全省的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取得輝煌成就,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進行了大規模的水利水電基礎設施建設,興建了大量的水利水電工程。截至2006年末,全省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利工程56萬處,引水工程18.33萬處,水庫5.45萬座,總庫容135億m3,年總供水量191.57億m3,修建江海堤防5410km,圍墾灘涂造地128.58萬畝。此外,還修建各類大中小型水電站6000多座,裝機近1000萬kw。“九五”、“十五”期間,相繼完成了水利水電工程測量項目230多項,其中省重點工程的項目10項,完成的總產值約2800多萬元。在基礎測繪工作中,累計完成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1627公里;布設三、四等平面控制網點2329點;完成了各等級的電磁波測距導線1020公里;累計完成了1:500~1:5000比例尺的專業地形圖833.4平方公里;施測各種斷面數千公里。這些測繪成果,在水利水電的規劃、設計、施工、工程建筑物的變形監測、工程運行管理和決策等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我省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的基礎保障。

目前,正在進行的水利工程測量有全省大中小流域綜合規劃、全省水資源及開發利用綜合規劃、全省中等以上城市防洪排澇規劃、莆田木蘭溪下游防洪整治工程、晉江下游防洪岸線整治工程、閩江下游北港南岸防洪排澇工程、閩江上游富屯溪、金溪、尤溪防洪工程、九龍江下游防洪工程、晉江市小流域整治工程、福州市內河整治工程、晉江、石獅、湄洲灣南岸供水二期工程等40多項水利工程;正在進行的水電工程測量有全省中小抽水蓄能電站規劃、全省風電廠選點規劃、仙游抽水蓄能電站、福鼎抽水蓄能電站、福州鼓嶺蓄能電站、福安上白石水電站等30多項水電工程。這些水利水電工程的測量普遍采用“3S”及數字測繪技術,高效、快速地為項目的勘察設計和建設提供數字化測繪產品。

在科技進步與創新、新技術推廣應用方面,水利工程測量取得的成績尤為突出,近年來在福建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和福建省水利規劃院兩個龍頭單位的帶領下,對GPS、RTK、數字成圖等先進設備與技術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應用與推廣,并先后獲得了4項福建省科學進步三等獎、1項福建省水利廳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福建省水利廳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福建省優秀勘察設計三等獎。2006年至今,兩單位還成功申請承擔了2項水利部“948”引進國際先進技術項目,成功引進了瑞士安伯格TMS隧道測量系統關鍵技術與設備、美國NAVCOM全球雙頻單機高精度GPS差分系統。

2.4 存在的主要問題

綜觀我省水利工程測量系統的隊伍、儀器設備使用、技術發展水平、測繪成果管理狀況,以及水利行業各部門對基礎測繪的認知存在著差異,決定了水利基礎測繪建設和發展的艱巨性和復雜性。水利基礎測繪仍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

2.4.1 基礎測繪數據落后,成果現勢性不強

我省的水利水電測繪所使用的平面坐標系統大部分采用54北京坐標系統或以某地區為參心的近似54北京坐標系統或稱工程獨立坐標系統,與國家現行的80西安坐標系統不能接軌。同時我省早期布設的等級大地控制網已經使用了二三十年,網點數量不足,長期沒有復測,又在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受到嚴重破壞,可利用率低,已不能滿足當今社會發展之急需。

在高程系統方面,有多種高程系統(如羅零高程系統、石壟高程系統、馬肚底高程系統、1956年黃海高程系統、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等)長期并存,雖有換算系數,但其精度不一,資料陳舊,造成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監測等部門使用不便和混亂。

基礎測繪主要的產品成果體現在各種比例尺的地形圖上,隨著國民經濟飛速發展,流域內各種地理要素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存的地形圖成果資料,大部分為傳統的白紙測圖資料,部分成果資料已失去使用價值。因此無論在內容和形式上,地形圖成果遠遠不能反映經濟和技術發展帶來的地物地貌變化,現勢性很差。

經過數十年的建設,我省水利水電已建成眾多包括水庫、水電站、水閘、堤防等大中型的水工建筑物。長期以來,我省水工建筑物的變形觀測工作主要是由工程的施工建設單位和運行管理單位施測的。由于觀測隊伍不穩定、儀器設備陳舊、手段落后、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數據綜合分析處理不科學等原因,造成變形觀測成果質量低劣或安全性評價不合理。特別是建設于上世紀50~70年代的水庫,普遍未建立完整的大壩及庫區變形觀測系統,有的甚至從未進行過變形觀測,各水庫的其他地理數據也相當陳舊。這給現在正在進行的水庫除險加固工作和后續的運行調度管理工作帶來巨大困難,一旦發生險情將給水庫下游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帶來巨大損失。

2.4.2 專業測繪人才匱乏

人才隊伍是保障工程測量成果質量的必要條件,更是進行高新技術推廣應用與科技創新的基礎。由于歷史原因,專門從事測繪的人才多為相關專業轉行從事測繪工作。近十幾年期間引進的專業測繪技術人才相對較少,能夠熟練應用、掌握現代測繪高新技術(如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影像技術)的人才尤其稀缺。

2.4.3新技術應用滯后,科研投入不足

我省水利水電大多數測繪隊伍的基礎設施建設與其他行業的測繪隊伍相比較,仍處在較低的水平。發展不平衡現象十分突出,在大多數地縣級測繪部門,設備落后、手段陳舊,高精尖的儀器設備投入不足,在現代測繪技術軟件的配置上更顯得薄弱,大大影響了傳統測繪生產模式向現代化測繪技術更新改造的步伐,無法滿足現代化水利建設對測繪產品的要求。現階段為規劃設計提供的測繪產品大部分仍停留在目視解釋上,缺少計算機圖像處理系統和數字化裝備,水利水電系統尚未完全引進數字化測量系統,服務于水利水電建設的專題地理信息系統還沒有投入較多的力量進行研究開發。

2.4.4 行業管理機制尚未建立,服務體系不健全

目前,水利系統的測繪技術管理仍處于各自為政的局面。各部門在規劃設計各個階段的報告、圖件以及采用的基礎測繪資料未作評價、分析或審查,給水利水電建設帶來巨大隱患。同時,各測繪單位間缺少交流平臺,成果未能做到共享,造成重復測繪的浪費。

3 水利工程測量的發展目標和應用前景

3.1 發展目標

水利工程測量的發展目標是從傳統的測繪技術向數字化測繪技術轉化,從模擬測繪產品向4D產品轉化,從傳統的測繪產業向水利地理信息產業轉化。積極推廣和應用新技術,促進水利工程測量技術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換代,充分利用GPS、GIS、RS和“3S”集成技術以及數字化測繪技術和先進的測繪儀器等高新技術。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加強新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應用,不斷拓寬水利工程測量服務的新領域。逐步實行測量數據采集和處理的自動化、數字化、實時化和智能化;測量數據管理的科學化、標準化、信息化;測量數據傳播與應用的網絡化、多樣化、社會化。建立健全水利工程測量管理體制和投入機制,促進水利工程測量數字化、自動化、信息化體系的形成,提高水利工程測量的技術水平和服務水平,提升測繪對水利水電各部門需求的保障能力。

3.2 應用前景

在水利規劃設計和水利工程建設中的應用前景。我們可以充分利用GPS、GIS、RS和“3S”集成技術以及數字化測繪技術和先進的測繪儀器等高新技術,為水利水電工程規劃設計和建設更加快速、高效地提供三維可視化數字地形圖和水利綜合信息專題圖,從而使規劃、勘察設計的工作效率、科技含量和成果質量大幅提高。

在防災減災中的應用前景。防災減災歷來是福建水利的重大課題。為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和國民經濟可靠持續發展,“九五”期間,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設具有福建特色的防災減災五大體系(即蓄水工程體系、江海堤防工程體系、江河洪水預警報體系、中尺度災害預警報體系、生物防御體系)的重大戰略部署。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數字化測繪和“3S”集成等高新技術,通過逐步建立全省海堤防的水情、水庫調度等專題地理信息系統(GIS)和流域三維可視化系統,在江河洪水預警報體系、中尺度災害預警報體系、生物防御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水環境和水土保持建設中的應用前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水污染嚴重,因此保護水生態,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當務之急。在水環境和水土保持建設中,可以利用采集的三維數字地形圖數據,建立數字高程模型,進一步建立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土流失等專題地理信息系統(GIS),為水資源保護、規劃、建設和管理提供科技保障和服務。

4 水利工程測量發展的對策和措施

4.1 推進各大流域及區域測量基準體系建設

4.1.1 建立和完善主要江河流域、海岸、水庫群的高程控制系統

針對我省高程控制系統落后、成果現勢性不強的弱點,有必要在全省各主要大流域(特別是“五江一溪”和海岸線)有計劃、有步驟地布設與國家高程系統相匹配、以二、三等水準網為基礎的水利專用高程控制網。在此基礎上,以四等水準網方式,聯測已有的局部地區工程控制網,逐步完善各區域中小流域和水庫群的高程控制。

4.1.2 建立和完善主要江河流域平面控制系統

平面控制網是進行各項測量工作的基礎,具有控制全局的作用。未來期間,重點在“五江一溪”及主要江河流域內,根據水利水電防洪減災、規劃設計、工程建設的需要,按輕重緩急的工作原則,以流域或區域為范圍,有計劃地布設三等、四等GPS控制網點約400個。經整體平差后,形成覆蓋流域與現有國家坐標統一的水利水電專用控制網,更好地滿足各種比例尺基礎測繪和工程建設的需要。

4.1.3 建立和健全全省大中型水工建筑物的變形觀測體系

建筑物變形觀測是水利工程測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監測建筑物在施工或工程運營期間內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研究其變形的原因和規律。經過數十年的建設,我省水利水電已建成諸多包括水庫、水電站、水閘、堤防等大中型的水工建筑物。今后,以確保水利水電建設工程施工期和運營期的安全可靠為目標,一是加強變形觀測工作的技術改造,逐步應用全能激光儀、自動垂直儀、電子測斜儀等光電儀器,引進和推廣近景攝影測量、電子精密水準測量、變形監測機器人、實時GPS測量等新技術的應用。二是提高觀測數據的分析處理能力,應用數理統計方法、回歸分析方法,發揮計算機的強大功能,研究和建立可靠的觀測數學模型,使得由單一變量統計分析發展到多變量動態的定性定量統計分析,對建筑物的安全提供更可靠的預測與預報。

4.2 加快測繪高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4.2.1積極參與水利信息化建設

水利信息化是國家以信息化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思路在水利行業的具體表現,是帶動水利現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水利工程測量面臨較好的發展機遇,我們應抓住這個發展機遇,加速自身的技術結構、生產組織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轉化。一是對已有的基礎測繪資料進行系統分析,充分利用國家、地方和行業內已有的成果資料,對計劃開展的基礎測繪項目和需要完善的基礎測繪工作做好數據的收集和采集工作;二是加速傳統水利水電測繪產業向地理信息產業的轉化,逐步形成一個能夠承擔全省水利水電地理信息采集、處理、維護、分發等任務的專業測繪隊伍和基礎信息中心;三是加快新技術開發和應用。鼓勵和支持地理信息系統的增值開發,研制不同種類、不同尺度、不同形式的數字測繪產品,不斷引進、開發和更新數據采集和管理的軟硬件設備。四是加強與測繪行業內及水利行業其他專業的合作,積極參與“數字福建”、“數字水利”建設,拓寬服務領域和范圍。五是建立測繪信息網絡共享、管理與交流平臺。

4.2.2 加強先進技術和設備的推廣及應用,鼓勵科技創新

加強先進技術和設備的推廣及應用的主要任務是:逐步更新升級現有設備的功能與技術,引進和推廣應用國內外先進的測繪裝備與技術。逐步在全行業推廣普及對高端全站儀、動靜態GPS、GPS連續參考站、數字水準儀、內外業一體化數據采集與處理、數字化成圖、衛星遙感影像、三維虛擬現實等先進設備與技術的應用。

加大科研力度、鼓勵自主創新。隨著各類先進軟硬件設備與技術手段的繼續引進,自主創新與獨立研發的方向將向測繪生產智能化、網絡化應用等高新技術領域延伸,水利水電工程測量可結合自身的專業特點和相關測量成果應用部門的獨特需求,積極開展數據采集與處理系統國產化研發,爭取在科研領域有新的突破。

4.2.3 注重人才培養

水利工程測量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任務包括:① 引進高素質、高層次的測繪人才;② 組織培訓和科技交流,提高測繪人才的學歷和職稱層次,形成以大專為基本、本科為主力、研究生為骨干的測繪人才隊伍;③ 培養一批測繪行業科技帶頭人和專家型人才,并為他們充分發揮作用創造條件;④ 做好注冊測繪師的認定、考核工作和測繪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工作,造就高水平的水利工程測量隊伍。

4.2.4 推進水利水電測繪地理信息系統(GIS)的建設

地理信息系統(GIS)作為一種特殊的管理系統, 它以空間數據為基礎,可進行空間數據及屬性數據疊加分析,方便快速提取用戶關心的信息,通過地面模型自動生成功能及三維空間處理模塊,可實現虛擬三維現實的直觀演示和各種分析,為領導決策提供了一種方便快捷的信息平臺。目前,水利行業地理信息系統的建設主要側重于單方面如防汛、水土保持等的開發和應用。水利工程測量應充分發揮地理要素在三維可視化管理方面的應用價值,聯合全省甲、乙級水利工程測量隊伍的技術骨干,以各大流域水利信息綜合管理為研究課題,逐步建立和健全各類水利水電專題地理信息系統,逐步實現流域內與水相關的各類信息的統一管理,為綜合管理和科學決策提供技術支持。具體設想如下:

(1) 開發基于三維可視化的地理信息水資源管理系統。實現對流域歷史的水文、氣象、地理、地質、水質、水利工程、水處理工程等數據以圖形形式的可視化管理,通過對模擬設備的選擇查看其屬性信息,通過屬性查找對應的設備并定位,以利于科學決策和管理。

(2) 建立各大流域水利規劃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的建立,可以實現滾動規劃和管理,如進行大型水庫淹沒區實物量估算、庫區移民安置環境容量調查、灌溉區實際灌溉面積和有效灌溉面積調查、水庫淤積測量、河道演變及現狀工程分布情況等,并利用水利CAD設計平臺大大提高設計方案的準確性和成圖效率,利用項目管理軟件加快項目施工進度和節約成本,提高工程的運行管理水平。

(3) 建立各大流域水資源水環境實時監控管理系統。該系統的建立可以實現對水資源動態監測、數據采集、實時傳輸、信息存儲管理和在線分析管理,根據已建立的水量、水質和水環境分析模型,以計算機通訊網絡技術為依據,以規范化、標準化的水資源綜合數據庫為基礎,以水資源供需平衡和優化調度模型為內核,實現對水資源的遠程控制和優化配置管理。

4.3 建立和健全水利水電工程測量行業管理體制

4.3.1建立水利水電工程測量行業管理機構

將水利水電工程測量納入水利規劃和管理的工作范疇。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水利工程測量的測繪產品都已形成市場化,一方面給測繪行業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發展機遇,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測繪產品在監督管理上的混亂和缺位局面。各自為政造成管理機制的削弱和部分測繪產品質量的降低;重復測繪則在經濟上造成浪費。因此,水利工程測量必須由水利主管部門進行統一的規劃協調與管理,可考慮由水利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采取掛靠的形式建立測管理中心,對全省的水利水電測繪(包括人員、制度、測繪基礎資料、儀器設備等)進行統一的監督管理,并結合各時期的工作重點,制定基礎測繪計劃,建立穩固的基礎測繪更新機制、明確更新周期和經費渠道,使水利水電基礎測繪能夠及時有效地服務于福建省水利水電的綜合開發治理。

4.3.2規范水利水電工程測量市場

水利水電工程測量有其行業的特殊性,如水利工程設施、水下地形、水工建筑物、大壩變形等測繪的精度要比常規的工程測量精度要求高,同時不同的水利工程所要求的測量精度也不盡一樣。因此,參與水利水電工程測量的隊伍必須在具有測繪行業主管部門頒發的測繪資質基礎上,充分理解行業的特點和水利工程要求,嚴格執行《水利水電工程測量規范》和《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范》,才能提供合格的測繪產品。對于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應由測繪行業主管部門頒發的較高測繪資質的工程測量隊伍承擔。為此,建議由水利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新成立的水利水電工程測量行業管理機構來協調管理,以規范水利水電工程測量市場。

4.3.3 健全水利水電工程測量成果共享機制

我省水利水電行業的測繪生產與測繪成果資料的管理一直處于各個單位各自為政的狀態,未進行統一保管,時常造成珍貴測繪基礎資料的遺失,測繪成果資料的應用也未建立有效的相互溝通渠道,導致了大量的重復測量,造成測繪基礎資源與測繪生產力的嚴重浪費。健全水利水電測繪成果共建共享服務體系的主要工作包括:

(1)各省級及地縣級部門應盡快建立測繪成果的計算機管理體系,對已有的歷史資料進行收集整理,有條件的應建立專業的數據庫管理系統。

(2)開辟已有測繪成果資料應用的交流溝通渠道,建立測繪成果資料目錄的匯交管理體系,盡可能減少重復的測繪生產,提高測繪生產效率。

(3)建立水利水電測繪行業的專業網站,為測繪生產的信息傳遞、資料收集、成果分發提供有效的窗口與平臺。

參考文獻:

[1] 福建省“十一五”水利水電基礎測繪專項規劃. 2007.

篇(9)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6-0098-02

為更好地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多類型人才的需要,增強研究生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我國從2009年開始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積極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應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的必然要求。同時,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中,職業轉換能力和軟技能培養更加受到社會的重視,社會需要實踐能力過硬的學生來滿足生產要求。因此,如何更好地培養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提高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要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就需要完善現有的培養模式,不斷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教育質量。

一、目前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截至2013年6月,全日制專業學位的研究生已經畢業兩屆。畢業研究生也走進社會的各行各業,社會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具體要求也日趨多樣化。因此,各研究生培養單位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特色和矛盾也逐漸顯露出來,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社會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認可度偏低,缺乏了解。目前,無論是社會、企業,還是學生本身對專業學位的定位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教育部在2009年[1]號文中明確指出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是掌握某一專業(職業)領域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1]。社會需要復合型人才,但現今大多數專業學位研究生綜合能力薄弱,主要體現在專業知識結構不夠合理、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及與他人溝通和合作能力不強等方面。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從培養模式上找答案。

2.雙導師制度在實行時脫節,學生實踐經驗不能得到較大的提高。我國自2009年開始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時,絕大部分研究生培養單位都制定了雙導師制度,即作為專業學位的研究生同時有兩位導師: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這樣可以將學校導師強大的理論基礎和企業導師豐富的實踐經驗互補,提高學生的培養質量。但是在實際實行過程中,由于企業生產任務重、技術保密等多種原因,學生進入企業后與企業導師溝通較少,加之動手能力低,多數是在做一些事務性的工作,這樣的實踐并不能給予學生很好的鍛煉機會。

3.對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課程設置缺乏經驗,適合的實踐基地較少。相對于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我國實行全日制專業學位教育的時間只是短短幾年,課程設置方面缺乏經驗,課程體系雖然做了一定修改以體現專業學位的特色和優勢,但教學過程中仍以書本講授為主,學生缺乏現場分析能力。因此,需要研究生培養單位從課程設置、學分要求、實踐環節等多方面入手,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改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思路和舉措

幾年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一些進步,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對于這些問題的出現,筆者認為可以從培養模式、課程設置、導師遴選、實踐環節等方面做進一步的改善,并結合西安理工大學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提出解決的思路與舉措。

1.在對社會宣傳度及加大認可度的層面上,我校近年來積極配合媒體,宣傳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對于當前面對的市場經濟體制、買方市場格局下研究生進行自主擇業求職的局面,不斷加大宣傳力度,使社會尤其是用人單位對全日制專業學位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同時,作為研究生培養單位,我們的各項工作措施也緊緊圍繞就業競爭力展開,樹立以職業發展為導向的研究生培養理念,突出學校的特色優勢,確立社會實踐的主導模式,培養將來能夠成就自我,滿足社會需要的畢業生。根據這一定位,我校在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為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要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要掌握解決工程、管理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以及獨立擔負工程或管理工作的能力;同時要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在研究方向設置上,我校規定要科學、規范、寬窄適度,相對穩定,數量一般不超過6個。所設方向需密切結合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需要,并能體現我校的辦學優勢和特色。在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方式上,確立為導師負責制,采用課程學習、專業實踐與學位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方式進行,三者相輔相成,相互貫通,旨在培養“應用型,實踐型人才”。

2.在導師的遴選方面,我校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仍采用的是校企聯合的雙導師負責制,但對于導師的要求更嚴格。校內導師為主導師,要求教師必須具有高級職稱,有豐富的教學、科研工作經驗且在碩士學位授權學科領域內有明確且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承擔著重要的科研任務;已取得具有較高學術水平或有顯著經濟效益的科研成果。具有完成研究生培養工作所需的研究經費。校外導師為副導師,應從與我校具有長期合作關系的工程實踐單位選聘,具有高級職稱并與我校相關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領域有科研合作經歷。取得了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有在研的科研項目和充足的科研經費,能提供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學期間的科研費用和學校規定的生活補助。研究生在進行畢業論文期間,能為研究生提供必要的工作、食宿條件和一定的科研補助。在校內有明確且較固定的合作導師。我校聘請的校外導師都是在企事業單位中有著豐富工程經驗的高級工程師,他們同時也作為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課程授課教師和學位論文指導教師。我校定期邀請他們來校為學生授課,同時負責學生在企業實踐鍛煉和完成論文研究期間的合作指導工作;并大力引進既有理論水平、又有實踐經驗的優秀專業人才從事專業學位教育,構建雙師型的師資隊伍,從而最終形成本校授課教師、企業授課專家、校內指導教師和企業導師共同組成的多方位、高水平師資團隊。另一方面,我校積極加強本校的師資隊伍建設,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有針對性地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保證和提高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2009年,我校出臺《西安理工大學青年教師赴大型企業鍛煉實施辦法》,該辦法的實施旨在增強教師的工程實踐背景,提高教師的應用技術水平,是我校進行青年教師培養的一種新模式。辦法中涉及的企業多達24家,包括了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公司、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陜西重型汽車制造集團公司等大型企業。迄今為止,已先后有96名綜合素質高、學習和實踐能力強、培養潛力大的中青年教師參加了該計劃。教師們通過在企業的實踐,了解了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提高了動手能力,更新了知識結構,認識到企業對大學人才能力培養的取向;同時青年教師赴大型企業鍛煉給青年教師提供了一個進行工程實踐鍛煉的平臺,建立了進一步和企業進行合作的紐帶,通過鍛煉,開闊了專業工程視野,為以后的科研開發和教學工作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

3.針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經驗匱乏的問題,我校從課程設置階段開始就重視對學生實踐性的培養,在課程總學分要求不變的基礎上,壓縮了理論課的學分,增加了實踐環節的學分,規定實踐環節不少于5學分,并且專業實踐時間不少于半年,應屆本科畢業生專業實踐時間不得少于一年,可采用集中實踐和分段實踐相結合、課程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在校內,學校設立了專項基金用于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校內教學實踐實驗室建設,每個領域學校每年投入10萬元用于實驗室建設。目前設有23個實驗教學中心,其中有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技術推廣中心、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7個陜西省重點實驗室[2]。這些實驗室為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從事科研創新實踐提供了良好的實驗條件。在校外,學校也主動適應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學校、學院和導師三管齊下,建立了多層次的實踐渠道。學校通過校友辦公室與全國各地的校友密切聯系,通過校友的大力協助,與東方氣等知名企業、蘇州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區域經濟體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雙方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技術推廣等多個方面開展長期協作。學校還設立了專項資金支持各學院聯合企業共同開展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工作。針對每個專業領域的實踐基地,學校將以不少于每年3萬元的支持力度,用于基地管理與運行等方面的建設與完善。我校的水利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領域)先后與西北水電勘測設計院、中國水電第三工程局、中國水電第十五工程局、陜西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院、黃河上游水電開發公司、黃河上中游管理局等西北大型企業簽訂了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協議,并設立了研究生實踐基地。除了固定的實踐基地外,學校還倡導導師充分利用面向應用的科研項目自主開發實踐資源,與企業開展多方面的合作。這些實踐基地均能很好地滿足國家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要求。接下來,學校計劃和其他研究生培養單位聯合,共享教育教學資源、實踐基地等教育資源,取長補短,以期使學校研究生教學能增強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學校的實踐基地能更適合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從而提高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協調能力。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作為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特殊類型,要求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把握專業學位教育這種特殊類型的特點和規律,不斷創新研究生培養模式,這樣才能破解“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和“怎樣培養這樣的人才”的難題。文章分析了現有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同時給予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和措施,但在認識程度上還存在缺陷,理論和現實分析上仍存在一些不足,還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完善,進一步提高學生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Z].教研[2009]1號.

[2]馬靜,趙桂榮;探索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的新模式[J].中外教育研究,2011,(10).

篇(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訓基地的建設直接關乎培訓的有效性。為了能夠全面完成公司生產人員培訓、管理人員培訓、黨校教育、復員軍人培訓、農電培訓、技能鑒定和職工繼續教育任務,培訓中心積極爭取各方支持,大力開展實訓基地建設,現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了繼電保護、輸配電線路、電力營銷、變電集控調度運行等九個實訓基地,基本涵蓋了電網各個工種的培訓;實現了培訓及學歷教育的全部教室多媒體標準化,建成了標準化考試基地,改變和提升了中心的教學硬件條件。為了確保實訓基地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培訓中心不斷選派專業人員到兄弟單位進行調研學習,同時堅持“實際、適合、實用”的原則,及時更新現場設備,完善實訓項目。目前在培訓中心一年及以上的培訓班和學歷教育的實踐性教學比例已大于50%。為了提高培訓信息化水平,中心遠程教育培訓等系統在建當中。

近年來,綠色能源日益受到社會的重視,而內蒙古擁有得天獨厚的風力資源,可開發風能儲量占全國儲量的40%,培訓中心搶抓這一大好機遇,創新發展,在全國第一個成立了風力發電專業。同時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與內蒙古北方龍源風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組建成立了內蒙古首家風力發電培訓基地。風力發電培訓基地的建成為向風電企業輸送、培養生產人員,更新員工知識提供了便利條件,也為打造校企結合,實現優勢互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13年,培訓中心建成了標準化考試基地,資格技能鑒定考試采用了“中國電力考試中心”提供的考試系統平臺,保證了一題多卷、一場多卷、有效監控、陽光運作,實現了現場提交試卷,即可看到成績的目標,突破了多年來職業技能鑒定的發展瓶頸,克服了紙制試卷考試考務管理方面的不足,提升了考試管理的科學化水平。

建設一流科研團隊

近年來,培訓中心以提高培訓教學質量為依托,以課題研究為紐帶,不斷加強科研團隊建設,組建了由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和電網、營銷農電、發電三個培訓教學部部長的科研團隊,四人均為高級講師、高級工程師。在科研工作實踐中,這支團隊通過刻苦鉆研、融洽合作,已經逐漸走向成熟,推出了一批較高層次的工程項目和科研項目,其中由他們自主研發的“火電機組一機多模仿真培訓系統”和“風電場仿真培訓系統”獲內蒙古電力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220千伏仿真培訓系統”獲內蒙古電力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合作研發的“大用戶變電仿真系統”榮獲國家三項專利成果;合作撰寫的《風電場并網電磁干擾及優化措施的探討》和《風電場并網對電能質量的影響及優化》兩篇科技論文均獲中電聯優秀論文二等獎;編寫的“風電場規劃設計與施工”一書由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在全國發行,填補了風電場規劃設計建設初期所需知識的空白;派人多次參與了內蒙古地區風電發展規劃和風電場建設的可研會議,為內蒙古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努力提升培訓教學質量

提高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是培訓中心永恒的主題。在轉型過程中,培訓中心將打造一支既能滿足學歷教育更適應員工培訓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作為首要任務,積極倡導教師主動適應崗位變化,借助“師帶徒”和“助教”等方式為轉崗教師提供崗位成才的便利條件,并利用分期分批選派教師深入現場實習和到兄弟省網公司電力培訓中心進行對口培訓、鼓勵攻讀與培訓辦學專業對口的碩士研究生等形式,使教師盡快熟悉和掌握現場設備和技能操作,提高專業知識水平。目前,培訓中心已有20多名教師先后到天津、石家莊等地電力培訓中心和公司系統供電企業,進行了相關專業的培訓學習,去年還選派一名教師赴德國進行了風電專業的培訓學習;有18名教師相繼獲得工程碩士學位,兩名教師榮獲“內蒙古電力技術院技術專家”榮譽稱號。同時為了提高師資隊伍質量和加強各專業課程的連貫性,培訓中心借鑒國外先進教學理念,實行了無界劃教學,即所有專業實施“大貫通、大融合”的培訓教學模式,將教師的專項培訓和科研項目的研發相結合,以工程項目為主抓手,所有教師全過程參與項目的設計、研發、調試,努力掌握所有相近專業知識和實訓過程,徹底打破了各專業的界限,拓寬了教師的知識面,實現了資源共享。同時為了保證培訓教學的前沿性和實用性,培訓中心組建了公司系統生產一線高精尖端技能人才為兼職培訓師隊伍。

隨著學校管理機制的變化,在不斷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和學員日常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全體教職工主動轉變觀念,從“培訓師講什么,學員聽什么”轉變到“企業需要員工掌握什么,培訓師就培訓什么”。為了加強培訓的針對性,培訓中心主動定期征求電力公司人力資源部、生產部、營銷部等相關職能部門的意見,結合員工知識和技能水平,按照各類人員的不同特點、不同需求,因材施教,“量身定制”培訓方案,使培訓的內容貼近現場,貼近實際,更貼近技術前沿,使學員學有所獲、學有所成,使培訓中心真正成為電力職工技能提高的加油站、充電站,初步建立了電力公司人才庫。

打造一流培訓教育品牌

制度建設是管理工作的基礎,“十二五”以來,培訓中心從學員管理、培訓管理、安全管理等多方面逐步修訂、完善了40多項規章制度,努力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據可查、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人監督”的閉環運行狀態。

上一篇: 護理專科畢業論文 下一篇: 音樂專業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对白国产 | 日韩免费码中文字幕在线 | 一本久久亚洲综合久久 | 日本精油按摩视频福利精品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