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病蟲害防治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0 16:07:3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林業病蟲害防治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林業病蟲害防治論文

篇(1)

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對相關部門開展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并且要考慮到生態平衡,防治工作帶來的社會及經濟效益,實施方案的科學合理可行性等。是一項綜合性的復雜工程。

一、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影響因素

(1)人類社會活動由于人類社會活動沒有考慮到對環境的影響,單方面的開發利用導致了自然生態環境失調。而國與國之間,不同地區之間的交流日益增多,為病蟲害的傳播提供了一定條件。研究已經表明人類的不正常活動與病蟲害傳播有著直接聯系。(2)人工園林人工園林是為了保護自然生態系統而建設的,人工林沒有完善的生態系統,導致了病蟲害發生的概率增大,造成的損失要大于自然環境中病蟲害造成的損失。從而對自然林造成了一定威脅。并且人工林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生態系統脆弱。(3)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問題管理方面的問題體現在沒有形成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管理工作規劃不到位。人工園林種植后沒有進行合理的養護工作,從而為病蟲害發生提供了基礎。管理部門工作的重心在事后救援,而非事前預防。在防治工作中大量使用化學類藥物,對森林自身的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利影響。

二、林業病蟲害發生的特點

(1)種類多面積大林業病蟲害的種類多,并且受影響面積大。尤其是對于人工林而言,病蟲害的面積與人工林面積幾乎是成正比。加之氣候方面因素影響,如干旱,冬季偏暖等都會為病蟲害的大面積爆發提供條件。(2)防治較為困難某些病蟲害在防治后就不會再發生,但對于部分病蟲害而言,無法一次性有效治理,病蟲害會反復出現,從而為治理工作帶來巨大挑戰。比如某些病蟲害在某些區域會年年爆發。另一方面,管理部門對于病蟲害的監測也是預防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監測技術及設備落后都會對病蟲害防治工作造成不利影響。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最佳時期是災害發生初期,如果此時未能及時發現就會對整體防治工作帶來困難。

三、治理的原則

工作首先要有針對性,針對不同的病蟲害采用與之相應的治理方法。其次是要考慮到對環境的影響,治理過程中不可避免會使用到化學藥物,對環境生產生一定影響,在使用時要將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最后是經濟性,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在防治工作開始前要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包括病蟲害的數量,森林受影響的程度等,以便選擇合理的方法,將成本降到最低,而效果達到最佳。

四、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1)保護與增強林業生物多樣性森林植物的多樣性能夠為其它物種提供生存的有利條件,反過來又增強了森林自身的多樣性,其中就包括病蟲害天敵的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增強,森林整體的生態系統就會更加的穩固,病蟲害的傳播及流行速度就會受到一定限制,病蟲害發展受到影響,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又對森林的生物多樣性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從而形成了良性的循環。(2)防治技術的更新林業病蟲害的防治離不開科學技術,林業管理工作者在處理病蟲害時要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化學藥物使用要符合國家規定標準,對于高殘留,劇毒藥物要禁止使用。同時要大力利用生物農藥,仿生農藥,植物性農藥等,在病蟲害治理過程中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除此之外要對現有的治理模式進行不斷改進,以滿足林業工作發展的需要。(3)做好監測預報工作對于病蟲害防治的最佳時期就是災害的萌芽時期,要建立完善的監測體系,科學的監測標準,配備專業的工作人員,確保監測工作的科學與準確性。林業病蟲害治理工作重點在于防而非治,但是現實情況卻正好相反,管理部門通常是在災害發生后采取相應處理措施,對于災害的預防工作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林業部門還要做好物種檢疫工作,隨著國內、國際交流日益增加,病蟲害的傳播途徑也在增多,尤其是涉及到外來物種,往往會對傳入地生態系統造成毀滅性破壞。相關部門要注重檢疫工作,不斷提升自身工作水平及能力,防止一些危險性的病、蟲源傳入。

林業資源屬于自然資源的一部分,對社會及經濟發展有著重要作用。由于人們的認識,及社會發展方式,林業資源面臨著多方面因素影響。在所有因素當中影響最大的又是病蟲害。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對其產生的原因進行細致分析,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采用相應的方法,才能有效的做好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作者:王紅 張梅 單位:齊河縣劉橋鎮人民政府林業站

參考文獻

篇(2)

[中圖分類號] S7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08-0129-01

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林業建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面對森林病蟲害呈現出持續擴大的趨勢,要加大防治力度,就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以確保森林能夠發揮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沙橋鎮位于南華縣西北部,這里林業資源豐富,林業用地面積314400畝,占國土總面積的71.5%,其中的森林覆蓋率可以達到71.07%。從沙橋鎮的森林樹種來看,主要為云南松、滇油杉等。近些年來,森林病蟲害呈上升趨勢,主要的害蟲為云南松葉蜂、思茅松毛蟲、云南松小蠹、楚雄腮扁葉蜂等,給森林造成嚴重的傷害,需引起當地林業工作者的重視。

1 導致森林病蟲害的原因

1.1 自然因素是森林病蟲害的主要原因

南華縣沙橋鎮春季風大,夏季和秋季多雨。在沙橋鎮內西境多山,氣候寒冷,陰雨綿連的季節就有冬季之感。受到風、雨水和溫濕度的影響,會造成森林病蟲害,特別是當地的災害性氣候,是森林病蟲害的重要因素。比如,沙橋鎮的春天多風且干旱,特別是周圍的農田出現病蟲害,就會威脅到林區。

1.2 人為因素引發森林病蟲害

沙橋鎮為了擴大林地面積,就增加人工造林面積。但是,所栽種的樹種單一,使得生態系統脆弱。當局部林地出現病蟲害,就會快速蔓延。為了有效地控制森林病蟲害,必須使用化學農藥進行防治。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消滅緩解森林病蟲害的作用,但是一些害蟲的抗藥性有所增強,導致這些害蟲不僅沒有被徹底消滅,反而使森林原有的生態系統被打破。此外,監測人員沒有對森林病蟲害提高認識度,而是被動采取滅蟲措施,而沒有建立有效的森林病蟲害防治機制,不僅大量的資金被浪費,還損失了木材資源。

2 森林病蟲害綜合防治原則

2.1 遵循生態學的原則

森林本身就形成了生態環境。要做到對森林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就要對依賴于森林環境中生存的生物進行病蟲害防治。森林中生物的新陳代謝,存在著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關系。在遵循生態學的基礎上對森林病蟲害采用生物防治措施,不僅對于森林的生態結構以調節,還可以營造一個適合于害蟲的天敵生存的環境,以有效地控制森林病蟲害。

2.2 環境保護的原則

對于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可以采用多種防治措施。但是在具體操作中,往往采用單一的防治措施,諸如采用化學藥物防治措施、采用生物防治措施等等,雖然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并沒有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實施森林病蟲害防治。比如,化學藥物防治中所使用的藥物會對森林中的生物造成威脅,甚至威脅到人類。將化學藥物防治與生物防治措施相結合,化學藥物使用量減少,注重生物防治的運用,可以促進森林環境保護。

2.3 降低成本原則

森林病蟲害會使森林所創造的經濟效益降低。森林病蟲害防治的一項指標就是經濟允許水平,即森林病蟲害的程度低于病蟲害防治指標,就無需采取防治措施,這就是從降低病蟲害防治成本的角度考慮的。從森林所創造的經濟效益的角度出發,根據病蟲害情況具有針對性地開展綜合防治工作,可以降低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成本,且獲得良好的病蟲害防治效果。

3 森林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3.1 運用營林造林技術增強森林的自控能力

營林造林可以對森林的生態環境進行調節,通過營造混交林,有效地防治森林病蟲害。通過采伐、造林等環節,選育具有較高抗病蟲能力的樹種,并實施必要的管理措施,可以通過提升森林自控能力防止病蟲害發生。由于中國的地理環境,以及沒有合理的植被條件,使得基于森林環境而形成的生物群落缺乏合理性。病蟲害的天敵生物沒能夠實現森林生態平衡。所以,要根據南華縣沙橋鎮的森林環境,因地制宜地應用營林造林技術,并實施必要的管理,對預防森林病蟲害發揮一定的作用。比如,在營造混交林時,選擇生長期短的優質苗木,切忌選擇沒有頂芽、根系不發達的苗木,更不可以選擇染有病害的苗木,根據樹種的特性進行種植。對于純林進行改造,種植一些闊葉樹,當混交林形成后,使病蟲害的天敵在混交林中棲息繁衍,由此而對森林生態平衡發揮促進作用。

3.2 提高森林植物的抗逆性

森林植物的長勢與森林病蟲害的發生存在著相關性。如果樹木的長勢不好,就容易有病蟲害出現。要有效地預防森林病蟲害,就要提高森林植物的抗逆性,加強森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對于森林中長勢差的樹木,要注意松土、施肥,并及時澆水,以使樹木的抗病能力增強。秋季和冬季是森林樹木的修剪季,其目的是為了降低病蟲害的繁殖率。要將枯死的樹枝,染上病蟲害的樹枝剪去,以防止春季森林病蟲害大量繁衍。此外,林業工作人員需要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對區域范圍內的森林病蟲害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建立病蟲害數據庫,并滿足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3.3 采用生物防治技術,避免次生災害產生

篇(3)

1當前我省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1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不斷增加,防治難度大。隨著人工造林面積的增加,特別是單一樹種純林的增加,病蟲危害加劇。由于近幾年連續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蟲越冬死亡率低,發生面積又有所上升,預測2001年全省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將達到530萬畝。在當前資金、人力、技術等有限的情況下,防治難度加大。

1.2成災病蟲種類增多,危害損失嚴重。目前,全省發生嚴重能夠成災的病蟲已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35種增加到50種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陸續傳人的,有的是我省從未發現過的。過去就危害比較重的松毛蟲、楊扇舟蛾、天牛(類)等至今未得到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區年年發生,甚至造成嚴重損失。

    1.3危險性病蟲害潛在威脅增大。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已有美國白蛾、紅脂大小蠢、蘋果綿蚜及油松葉小卷蛾等多種危險性害蟲先后侵人我省,由于我省對這些危險性害蟲采取了有效措施極力控制,沒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潛在的威脅卻不容忽視。特別是松材線蟲病,一旦侵人,很可能使我省大面積的油松林在短期內毀滅。

1.4頑固難治,暴發現象常有發生。過去危害就比較嚴重的松毛蟲、天幕毛蟲、黃連木尺蛾、楊扇舟蛾、落葉松尺蛾和青楊天牛等表現相當頑固,且大都具有暴發成災的特點,有的幾乎年年于局部地區暴發。如監測跟不上,病蟲害發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時發現,到發現時已是危害嚴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當被動。

2制約我省森林病蟲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一是森林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基礎薄弱,有的地方還不能及時、準確地掌握蟲情并預報和指導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術研究和現有科研成果推廣力度不夠,在防治時因大面積噴灑化學農藥導致病蟲抗藥性增強、污染環境、殺傷天敵形成惡性循環,生物防治因技術和資金所限還沒有推廣開。三是林業內部部門之間缺乏協調,各個生產環節之間嚴重脫節,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種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規劃設計也不認真考慮病蟲害防治,預防機制差,使病蟲害防治工作長期處于被動局面。四是檢疫工作不到位,相當一些產地檢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檢疫檢查站,調運檢疫嚴重失控,控制危險性病蟲害傳播不力。五是防治經費短缺,整體抗災減災能力低下,具體表現是基礎設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測報、防治、檢疫儀器設備和 交通 通訊工具等。

3防止森林病蟲害的主要對策措施

    森林病蟲害直接影響著森林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今后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3.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一是從加速生態建設和實施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認識。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標志,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是保護森林資源,促進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環節。二是從減輕危害損失、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高度認識。森林病蟲害的嚴重發生,直接制約著森林資源的發展,抓好森林病蟲害防治,不僅可以大大降低損失,保護森林資源,而且能夠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三是從實現新世紀林業跨越式發展的高度認識。森林病蟲害防治對加快造林綠化步伐、改善生態環境、提高森林資源質量、促進產業發展,擔負著支撐保障任務,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必須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

3.2加強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預測預報是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礎。各地必須堅持把病蟲害的調查監測工作放在首位,對轄區內的全部森林資源進行病蟲害調查監測,要以全面、及時、準確地掌握森林病蟲害動態作為基本目標,確定專人、固定地塊、明確對象、指定方法、定時調查,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除治,堅決避免平時不調查、等到發現已是嚴重危害的局面。從 發展 看,全省要以國家級中心測報點為龍頭,以省、市重點測報點為骨干,以縣級測報點為基礎,盡快建立起一個覆蓋全省的、健全的預測預報 網絡 體系。不僅要能夠及時掌握全省森林病蟲害發生情況、發展動態,進行區域性短期預報或預警,而且能夠結合林木資源狀況、氣候氣象條件等相關資料,進行全省主要森林病蟲害的長期預報,為我省和國家林業主管部門宏觀決策提供 科學 依據。同時,要通過對主要森林病蟲害的一般調查和系統觀測,不斷積累基礎資料,建立起數據庫,用高新技術和監測信息處理系統開展監測與預報工作。

篇(4)

廣西生態學院高度重視林業有害生物控制技術課程建設和各項投入,教學設施設備比較齊全。該課程2009年被評為院級精品課程,2010年被評為自治區級精品課程。課程組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講師3人,2011年被評為自治區級優秀教學團隊。5年來,學院認真實施《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在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開展課程教學整體設計,對原執行的授課計劃和教案體系進行改版。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規范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在林業技術專業對應的9個職業崗位(群)中,林業有害生物控制技術適應的職業崗位為森林病蟲害防治員。森林病蟲害防治員從事的工作主要包括:參與森林病蟲害調查與普查;參與實施森林病蟲害防治計劃方案;進行森林病蟲害災情監測;配制農藥,保養和維修藥械[2]。根據森林病蟲害防治員任職要求和職業技能崗位標準,將“以知識的邏輯線索為依據”轉變成“以職業活動的工作過程為依據”。改變過去逐章(節)邊學邊教形式為用恰當的任務進行能力訓練方式,將教學內容設置為4個模塊10個項目:4個模塊分別是林業有害生物標本采集與制作、林業有害生物識別、林業有害生物監測調查和林業有害生物控制。其中,林業有害生物標本采集與制作模塊下設森林昆蟲標本采集與制作和林木病害標本采集與制作2個項目;林業有害生物識別模塊下設森林昆蟲主要類群識別和林木病害診斷與識別2個項目;林業有害生物控制模塊下設林業有害生物控制原理和方法、林業根部及地下有害生物控制、林業枝干(梢)有害生物控制、林業葉部有害生物控制4個項目;林業有害生物監測調查模塊下設林業害蟲調查和林業病害調查2個項目(表1)。其中前5個項目主要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后5個項目主要訓練學生的綜合技能。通過10個項目的教學,使學生通過學習與技能訓練,從獲得單項技能知識向綜合技能與知識過渡。從完成項目所獲得的成果來增加學生的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

2改革教學模式,重視實踐和操作培訓,增強學生動手能力

2.1實施知識講解和實訓一體化

將上課場所從教室轉移到實訓室、有害生物發生現場。比如第一堂課,可在實訓室利用多媒體和豐富的實物讓學生全面了解課程目標和要求,通過引導學生暢談生活中的有害生物、生活中困擾其和家人的林業有害生物、通過課程他們想學到的內容等,用啟發性的思維題引出課程的學任務,讓學生對課程充滿興趣和期待,全面給學生講解采集有害生物標本的基本方法,給學生配發標本采集工具。應盡量在實訓室安排教學課,利用標本邊講解邊讓學生觀察,實現理論和實踐一體化,避免理論和實踐脫節。校園、林場、公園的環境具有生態類型各異、物種豐富的特點,是進行有害生物觀察和標本采集的廣闊課堂。應帶領學生實踐采集標本的方法,要求學生利用業余時間采集一定量的標本,作為課堂作業上交,要求學生進行室外昆蟲觀察采集,將理論知識點付諸于實踐;通過利用校園、公園、居民小區、街道、林場等森林有害生物發生的現場安排3~5 d教學實習,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2.2以項目為載體、任務驅動為主線推進實踐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通過課程學習、查閱資料、假期實踐或實訓實習等一系列活動完成1~2種與生產密切相關的有害生物的調查與防治。在學生開展調查與防治活動時,教師做到從方案制訂、完善到實施、總結給予層層把關,每個環節給予檢查和指導,學生最后以課程論文形式提交學習成果。將任務要求貫穿課程始終,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但大大提高綜合能力,而且通過學以致用,解決了自身渴望解決的一些實際問題,增強其職業自豪感,極大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教學內容4個模塊的10個項目通過下達任務來開展教學活動(表1)。通過這些具體任務的實施,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理論聯系實際,既鞏固了專業理論知識,又培養了過硬的有害生物識別、監測、調查和防控能力,掌握了從事森防工作的專業技能。

2.3結合科研項目推進實踐性教學

近年來,廣西生態學院承擔了6項與林業有害生物控制有關的院級、廳級科研項目。為開展實踐性教學,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采取將其中一些子項目安排給學生小組或個人的方法,由教師帶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探索研發、自主創新等實際操作。如在“雜交竹枯萎病研究”課題的研究中,安排學生參加了雜交竹枯萎病致病菌即病原菌的分離培養和鑒定試驗、病原菌人工誘發試驗、化學藥劑田間防治試驗、病害發病規律研究等過程,使學生掌握了雜交竹枯萎病研究中較先進的研究方法和手段[3]。

篇(5)

中圖分類號 S2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3-0136-03

當今世界普遍興起的綠色農業、有機農業、精準農業和數字農業[1],迫切需要植保技術的變革,研發相應的綠色植保、有機植保、精準植保、數字植保和飛行植保。其中,飛行植保當是日益興旺的新興產業。飛行植保就是用飛機防治農林業病蟲草害或相關的作業,也可稱為空中植保、航空植保或飛機植保技術。近年來,由于受全球氣候異常、生態環境惡化等因素的影響,我國農作物病蟲草害發生的面積在不斷擴大,暴發性的病蟲害災難時常發生,造成了嚴重的后果,病蟲草害防治的面積、病情和難度都在加大。以前,我國的飛機防治多采用固定翼飛機,這類飛機的起飛和著陸必須使用跑道,飛行速度快,作業效率高,但是藥物漂移較多,精準度較差,容易造成農藥浪費和環境污染。因此,不適應于復雜地形作業或障礙物多的作業環境以及家庭聯產承包的中、小田塊的病蟲害防治,更不適應慢速度的超低空飛行防治作業。另外,由于病蟲害的突發性(如2012年東北地區暴發的玉米粘蟲),一般的地面噴霧設備或人工噴灑由于效率太低,根本不能及時撲滅病蟲害,同時安全性也很差。近年來,無人直升機噴霧設備的研究與應用在美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得到了快速的發展[2-4]。在我國,由于缺乏先進的無人直升機植保技術和控制裝置,使我國飛行植保的應用水平不適應我國農業發展的需要,因此借鑒發達國家飛行植保發展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國現狀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飛行植保發展路徑實屬當務之急。

1 飛行植保的由來

在飛行植保這個新興領域,美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走在前列。他們在器械設備研制、藥劑研制、智能化裝備及植保應用技術等方面為我國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1.1 美國航空植保由來已久

美國航空植保經歷了由有人駕駛直升機植保技術向無人機植保技術的過渡。20世紀中期以后,美國等發達國家逐步形成規模化的大型農場,采用專業化、現代化的生產方式。相應地,建立了以大型植保機械和航空植保為主體的病蟲草害防治體系。目前,美國擁有農用飛機20多個品種9 000多架(13%為農用直升機),占世界總擁有量的28%,平均2萬hm2耕地就有一架農用飛機[5],65%的農業化學處理是由飛機承擔的。由于美國面積廣闊,耕地集中在大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因此農用飛機以作業效率較高的有人駕駛固定冀飛機為主。作業項目除了包括航空播種、施肥和噴灑農藥外,還拓展到人工降雨、森林滅火、空氣清潔、旅游觀光等方面[6]。由于無人機起飛時不需要跑道,在飛行中機動靈活,生存力較強,具有其他一些飛行器不具備的獨特的飛行能力。目前,美國60%以上的農藥噴施是由專業的植保公司運用無人智能機械完成的。

1.2 日本直升機植保技術居領先地位

日本直升機植保技術居領先地位,從20世紀90年代起就將無人直升機用于大田作物、果樹和蔬菜的病蟲害防治、施肥和品質管理上,還應用于田間監測,如判斷水稻作物的田間生長狀態。早在1990年,日本山葉公司就率先推出了世界第1架有效載荷為20 kg的無人直升機,此種飛機主要用于撒布農藥,由于其獨特的優點深受農民的歡迎。據2006年資料顯示,日本水稻種植面積近169.2萬hm2,且經營規模相對較小。這樣的生產條件非常適合無人機的作業,因為機身尺寸小、重量輕、操控非常靈活、適應區域廣,作業效率高、噴灑效果好。因此,日本農用無人機因其獨特的優勢得以快速發展,已經從1995年的307架增加到現在的2 400多架,僅YAMAHA用于農林業方面的無人機的“RMAX”系列就有1 200架以上,RMAX 無人直升機可噴灑農藥7~10 hm2/h,一架RMAX每天可噴灑農藥80 hm2,而且節水省藥非常明顯,1 hm2稻田僅用農藥1 L,用水7 L。可以說,在日本這種無人直升機播種、耕作、施肥、噴灑農藥、病蟲害防治等無所不能。日本無人機的防治面積從1997年的20萬hm2增加到2005年的60萬hm2,年均增長20.1%,已經超過了有人駕駛直升機的防治面積。目前,日本國內水稻種植總面積的45%都靠無人直升機來進行病蟲害防治[7]。日本總約533.33萬hm2農田常年保持近3 000架無人直升機作業。日本還重視飛行人才的培養,已經取得執照的操控人員(飛手)達到6 000多人。因此,在日本采用無人機進行農業生產已成為現代化農業發展趨勢之一[8]。

1.3 韓國飛行植保快速發展

農用無人直升機于2003年首次引進韓國,其后,每年都在增加數量,目前全國共有73架(圖1)。其中約80%歸于各地方的農協會所有,其余的則是營農組合法人或個人接受政府援助購置。韓國的農林水產食品部和農協中央會計劃以后每年增加100架,到2013年共增加到500架[8]。全羅南道綠色農業科科長尹成浩說:“由于人口架構的老齡化和女性化日趨嚴重,農村人口急劇減少,這種情況下只能利用無人直升機了,以后還會利用無人直升機來進行播種和噴灑農藥,它們的用途會更廣。”

2 飛行植保在我國的興起

近年來,尤其是近2年來,全國各地都積極開展了無人直升機的研發和應用。機型越來越多,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推廣速度越來越快,技術研究越來越深入。

2.1 無人直升機飛行植保應運而興

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農、林業生產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突出的位置和重要意義,發展農林業生產是有關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目前,病蟲害仍然是我國發展農業生產的“天敵”,每年因病蟲害造成的糧食損失在15%以上,防治費用也十分可觀。未來我國1.2億hm2農田將容納年均過10億元的無人機械設備市場和年均超100億元的植保服務業務量。因此,植物病蟲害防治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當前國內主要依靠于化學防治,化學農藥防治效果除受藥劑本身性質和性能制約之外,施藥的時機、技術質量及藥械等都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我國從1951年就開展航空施藥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當時主要在大面積的墾區、森林和農場進行噴灑作業,機型多以固定翼飛機為主。60多年來,直升機出現了貝爾-212型、米-8型、米-171型機型的更替。目前,國內通用輕型無人機主要有蜜蜂16共軸式無人駕駛直升機,Z-3無人直升機,wD100型無人直升機、天鷹-3和AF811等。我國引進的國外先進輕型飛機,如美國RoBNSoN公司生產的R22輕型直升機等可應用于吊桶吊囊滅火,將水注入到用PVC制成的吊囊、吊袋(容量為0.5~1.5 t)中,用直升機吊掛到撲火現場,供機動泵、水槍使用,方法簡單易行,設備造價低廉,效果良好。北京市2/3是山區,山區地形復雜多變。為了發揮航空護林優勢,加強森林防火工作,北京市政府決定,今后每年3月1日至5月31日開展直升飛機森林滅火工作。直升機可利用吊桶吸水直接撲火,也可運送森林消防隊員和撲火物資[7]。直升機除了森林消防以外,還用于病蟲害防治工作。2003年,梁家林等人對飛機噴灑技術在防治美國白蛾當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試驗結果表明,對美國白蛾集中連片發生的林區采用直升機防治,取得了比較滿意的防治效果[8]。

在我國,無人直升機植保技術之所以得以快速發展,主要在于它具有高效、節水、優質、全能、安全、便利等多項獨特的優勢。如無人駕駛小型直升機具有作業高度低(1~10 m),農藥用量少(使用超低容量液劑、熱霧劑及超低容量靜電制劑,施藥僅為3 000~7 500 mL/hm2,電動無人直升機噴灑技術采用噴霧噴灑方式至少可以節約50%的農藥使用量,節約90%的用水量),重量輕(整體尺寸小,轉向起降靈活,可空中懸停,無需專用起降機場),防治效率高(1架飛機可完成施藥0.13 hm2/min,1 h完成施藥超過6.67 hm2);防治效果好(旋翼產生的向下氣流有助于增加霧流對作物的穿透性,飄移少),遠距離遙控操作(噴灑作業人員避免了暴露于農藥的危險,提高了噴灑作業安全性),智能化程度高(GPS衛星定位導航,可以自動規劃航線,自主按航線飛行并可自主接力,即斷藥補藥后,從斷藥點開始續噴,可以減少人工漏噴重噴的現象),飛行穩定(飛行自穩系統帶GPS模塊,高精度姿態傳感器,可實現自動增穩,漂移校正,自動巡航等)等諸多優點。另外,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資源成本。電動無人機折舊率更低、單位作業人工成本不高、易保養。同時,飛機本身價格15萬~50萬元,防治用工費用與人工相當,都在植保企業和農民的可接受范圍之內。這樣,在小麥、水稻、果樹、棉花等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中以及授粉、監測等相關作業中廣泛應用是完全可能的。

2.2 南方沿海地區先行先試

我國南方及沿海地區因經濟發達和地形復雜,對飛行植保進行了先行先試。首先將直升機植保技術應用于柑桔病蟲害(紅蜘蛛)防治上(廣東德慶噴灑1%阿維菌素熱霧劑,3 d后防效82%);廣西的甘蔗田利用無人直升機噴灑增糖劑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在海南省三亞林旺水稻種基地,由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南京農機化研究所等單位共同主辦了“雜交水稻機械化種子生產暨農用無人直升機輔助授粉和施藥技術”的現場觀摩會,袁隆平、朱英國和羅錫文等院士現場指導;湖南省華容縣利用TH28直升機噴灑森得保防治楊小舟蛾(7 d后防效達82%);在浙江、成都、珠海等地都先后利用無人直升機噴灑農藥在水稻、油菜等作物上進行病蟲害防治,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和統防統治經驗。

2.3 中原經濟區蓄勢待發

2012年3月17日總理觀看了舞陽縣1.07萬hm2高標準糧田的無人直升機一噴三防現場演示(中央新聞聯播)(圖2),從此拉開了中原經濟區飛行植保的序幕。5月8日,由廣西田園、河南農業大學和河南平安種業聯合主持的產學研結合項目無人機GPS定位一噴三防(防治穗蚜等)現場會在溫縣國家糧豐工程百畝方中進行(河南新聞聯播),經河南農業大學專家測定,效果良好(1 d后防效達79.6%,3 d后達100%)。其后,新鄉、睢縣、永城、尉氏等地也先后利用無人機植保技術進行了小麥及林木病蟲害統防統治工作,取得了明顯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中原經濟區的其他省市也相繼進行了直升機統防統治工作,如山東省防治林業病蟲害,安徽、山西、河北等地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等。

應該說,中原經濟區的飛行植保僅僅是個開端。可喜的是,勢頭非常好,不少地方和單位都是蓄勢待發,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一是研發主體多元化。以產學研結合的方式,如廣西田園公司尉氏金田地與西安中航618研究所研制成功的AF811機型已經在林果、大田作物上成功應用。再如安陽全豐公司與無錫漢和航空公司聯合研制農用無人機及其藥物的同時,還建立了人才培訓基地,開辦了初、中、高級培訓班。目前,開封田秀才公司也利用TXC8-1無人機開展了飛防服務。二是機型多樣化。目前,研制成功正待推廣應用的有超輕型可折疊一體化多旋翼農藥無人機TTA MH3,廣西田園公司的AF811,田秀才公司的TXC8-1,安陽全豐公司的QF26-01,80 ccCD-10無人機機型等。三是服務主體多元化。除了研制公司直接面向社會開展有償服務以外,還出現了農民合作社植保專業隊、植保公司統防統治專業隊、農業協會專業服務隊,農業局植保站等多種主體。四是研制服務一體化,研發企業的主要動因來自于對農藥產品的促銷。飛機防治是其次,更重要的在于增加農藥、肥料等農資產品的銷售,即無人機植保技術可作為促銷農資的手段,進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飛行植保也有利于擴大企業的社會影響和服務形象,從而助推了農資市場競爭向空中發展。

3 結語

綜上所述,必須認識到直升機植保技術無疑是農業現代化進程中一場偉大的變革,必將推進農資市場競爭的空中爭奪戰,必將引起我國土地資源、農業栽培模式、農業經營規模等方面的變革,尤其是加速病蟲害統防統治的進程。

4 參考文獻

[1] 黑龍江省農機局.建設現代農業大力發展農業航空[J].今日農墾,2004(2):34-35.

[2] 龔艷,傅錫敏.現代農業中的航空施藥技術[J].農業裝備技術,2008,34(6):26-29.

[3] 劉卓.中國農業航空發展現狀與展望[J].農機推廣與安全,2001(1):28-29.

[4] 張毅.遙控直升機在日本農業上的應用[J].世界農業,1997(4):49-50.

[5] 尹錚,喻旋.論農用航空的發展應用對南昌市農業生產的促進作用[J].南方農機,2006(4):15.

篇(6)

光皮樺(Betulaluminifera),又稱亮葉樺,為優良速生鄉土闊葉樹種,具有適應性強、生長快、材質優良、用途廣、栽培容易、病蟲害少等一系列優良性狀,可單獨造林,也可與杉木、馬尾松等樹種營造混交林。主要分布在安徽黃山、浙江天目山、河南西峽、蒿縣及江西、福建、湖南、湖北、甘肅、四川等地。喜溫暖濕潤氣候及酸性、微酸性土壤,耐干旱瘠薄,深根性,根系發達,具固氮作用,在其自然分布區主要生長在低山丘陵的向陽山坡上。滁州市地處江淮之間,宜林地多為緩坡丘陵及崗地,但造林樹種比較單一,丘陵低山多為松類、平原圩區多為楊樹。單一樹種的造林不利于營造良性的森林生態系統,容易導致病蟲害的發生,不僅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給我市的林業工作帶來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和損失。因此,開展光皮樺引種栽培試驗工作,對于改變我市“一棵松”、“一棵楊”的單一造林模式、調整我市林分結構、開展多樹種造林有著重要意義。

1引種栽培地情況

2004年4月,從安徽黃山地區引種進行育苗試驗,育苗地選在滁州市林科所試驗苗圃,并分別在滁州市林科所試驗苗圃、鳳陽縣白云山林場、沙河集林業總場白米山林場等地選擇不同立地條件的地塊作為造林地。幾處造林地的共同特點是冬季多風,降水偏少,夏季降水較多,氣候、植被、物種有明顯的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特色。選擇地塊類型有崗地、山坡地、平地;土壤為黃棕壤,包括普通黃棕壤、黏盤黃棕壤、黃棕壤性土3種,厚度一般為20~100cm,合計栽植試驗林面積4hm2。

2栽培技術

2.1采種及種子處理

選二十年生以上的健壯母樹,于4月底及時觀察種子的成熟度,光皮樺種子成熟期早,且不一致,當果序由綠轉為黃褐色時,為最佳采種時間。種子不耐貯藏,采后隨即用1%福爾馬林溶液浸種30min,取出后密閉2h,然后陰干,處理后應及時播種。因光皮樺播種季節較遲,當年苗木生長期較短,幼苗期大多處在晴熱高溫天氣中,所以應選擇土壤肥沃、疏松、排水條件好的陰濕圃地作為育苗地。育苗地于前一年冬季或當年早春提前整地,并根據土壤情況施足基肥和進行土壤消毒,育苗地施磷肥500kg/hm2、尿素500kg/hm2、復合肥1000kg/hm2,撒硫酸亞鐵250kg/hm2,呋喃丹50kg/hm2。

2.2播種及管理

采用條播法,播種后覆上細沙土,覆土厚度以剛好蓋住種子為宜,然后覆蓋稻草,蓋上遮蔭網并澆透水。播后6~7d出苗,13~15d基本出齊,出苗后,分2~3次揭除稻草。幼苗期間根據需要,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以后每月1次。在陰天、晴天夜晚揭開遮蔭網,讓苗木滋潤露水,早上8~9時蓋上遮蔭網。6月下旬揭去遮蔭網煉苗,雨季應及時清溝排水。幼苗長出3~5片真葉時進行追肥,每15d追肥1次,以氮肥為主,磷肥為輔,8月底施復合肥。當幼苗長出7~8片真葉時,進行間苗、移苗。8月中下旬定苗,定苗密度為30萬株/hm2。

2.3整地栽植

采用全墾整地,大穴栽植的方法。穴的規格為0.6m×0.6m×0.4m,株行距為2m×3m,栽植密度1650株/hm2。栽植前施有機肥和復合肥作為基肥,并用呋喃丹進行土壤消毒。選擇二年生壯苗于立春至雨水期間進行栽植,做到“深栽,根舒,栽直,壓實”,栽后澆透水。

2.4撫育

第1年要加強對幼林的撫育管理。苗木成活后,追肥3次,分別為5月、6月底各追尿素1次,8月上旬追復合肥1次;塊狀松土并培土1次,每月鋤草1次,干旱時需灌溉,雨季要及時排水,冬季要進行1次修枝;第2年和第3年各鋤草3~5次,松土1次;第4年以后造林地基本郁蔽,采用劈草撫育,并進行1次間伐,保留密度為500~600株/hm2。

2.5病蟲害防治

光皮樺病害發生較少,蟲害主要為癤蝙蝠蛾,以卵在土表落葉層或以幼蟲在樹干髓部越冬,4月中旬至8月下旬為幼蟲期,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為成蟲期。幼蟲鉆蛀枝干,在韌皮部和髓部形成坑道,致使樹勢衰弱、斷干、甚至枯死。人工防治主要是清理造林地,消滅幼蟲于棲息場地;化學防治可用氧化樂果3000倍液注入蟲孔內,或于幼蟲剛蛀入樹干基部出現糞屑時,立即于土中施3%呋喃丹顆粒劑。

參考文獻

[1]馮建民,何貴平,駱文堅,等.光皮樺采種育苗技術[J].浙江林業科技,2006,26(1):59-61.

篇(7)

森林是以喬木和其他木本植物為主體的生物群落。構成這個群落的成分除喬木、灌木外,還包括其他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居住的環境。森林并非是樹木的簡單集合,而是有一定結構,各成分之間相互作用、彼此制約,并與外界環境發生密切聯系的極其復雜的集合體。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空氣、降低噪音、防風固沙、改良土壤、調節氣候、減免自然災害,保障農牧業穩產高產,維護生態平衡;另外,森林還可以為人類提供豐富的林副產品。

在建國初期,國家為了改變當時惡劣的自然環境,投入了大批的財力、物力營造了廣袤的人工林。使得祖國的荒山禿嶺都披上了綠裝,也改善了人們居住的環境,使大部分人居住在如畫環境之中。但是,在人們慶幸生存環境改善之余,大面積的人工林也為人們帶來了不少的煩惱。因為人工林的特點是幾千公頃甚至幾萬公頃都是純林,這種單一的純林為森林病蟲害的發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極易造成森林病蟲害的大面積發生,使得林木及林副產品減產、甚至絕收,更有甚者森林病蟲害會讓大片林木死亡,造成大量森林資源的浪費。因此,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越來越受到林業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1森林病蟲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或其產品和繁殖材料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適宜的環境條件影響,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擾和破壞,從而導致植物生理上、組織上和形態上產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狀態,生長發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終引起人類經濟損失和其他損失的現象。

林木病害的類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細菌、質原體、病毒、寄生性種子植物、藻類、線蟲和螨蟲等侵染的病害,此種病具有傳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適于林木正常生長的水分、溫度、光照、營養物質、空氣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這種病不具有傳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順序出現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綜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長勢或生長潛能顯著下降,最終導致林木死亡的一種病。森林病害的發生必須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發病的因素,沒有這2個條件森林病害就無從發生。病害的發生可能是由一個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結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發生的原因稱病原,間接因素稱誘因。病原按其性質分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蟲害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自然災害,是昆蟲在繁殖生長的過程中,取食植物的營養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產的營養減少或者是林木的營養物質被林木害蟲取食,造成林木生長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產品的產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2防治方法

篇(8)

    森林是以喬木和其他木本植物為主體的生物群落。構成這個群落的成分除喬木、灌木外,還包括其他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居住的環境。森林并非是樹木的簡單集合,而是有一定結構,各成分之間相互作用、彼此制約,并與外界環境發生密切聯系的極其復雜的集合體。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空氣、降低噪音、防風固沙、改良土壤、調節氣候、減免自然災害,保障農牧業穩產高產,維護生態平衡;另外,森林還可以為人類提供豐富的林副產品。

    在建國初期,國家為了改變當時惡劣的自然環境,投入了大批的財力、物力營造了廣袤的人工林。使得祖國的荒山禿嶺都披上了綠裝,也改善了人們居住的環境,使大部分人居住在如畫環境之中。但是,在人們慶幸生存環境改善之余,大面積的人工林也為人們帶來了不少的煩惱。因為人工林的特點是幾千公頃甚至幾萬公頃都是純林,這種單一的純林為森林病蟲害的發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極易造成森林病蟲害的大面積發生,使得林木及林副產品減產、甚至絕收,更有甚者森林病蟲害會讓大片林木死亡,造成大量森林資源的浪費。因此,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越來越受到林業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1森林病蟲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或其產品和繁殖材料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適宜的環境條件影響,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擾和破壞,從而導致植物生理上、組織上和形態上產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狀態,生長發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終引起人類經濟損失和其他損失的現象。

    林木病害的類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細菌、質原體、病毒、寄生性種子植物、藻類、線蟲和螨蟲等侵染的病害,此種病具有傳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適于林木正常生長的水分、溫度、光照、營養物質、空氣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這種病不具有傳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順序出現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綜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長勢或生長潛能顯著下降,最終導致林木死亡的一種病。森林病害的發生必須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發病的因素,沒有這2個條件森林病害就無從發生。病害的發生可能是由一個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結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發生的原因稱病原,間接因素稱誘因。病原按其性質分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蟲害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自然災害,是昆蟲在繁殖生長的過程中,取食植物的營養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產的營養減少或者是林木的營養物質被林木害蟲取食,造成林木生長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產品的產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2防治方法

篇(9)

論文摘要闡述了大葉冬青的特征特性,并介紹了其栽培技術,主要包括種子處理、芽苗移栽、苗期管理、定植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內容,以期為大葉冬青更好地應用于園林綠化提供參考。

大葉冬青別名苦丁菜、菠蘿樹、大葉茶、苦燈茶,為冬青科冬青屬常綠闊葉喬木。其樹干通直,枝葉繁茂,樹形優美,狀似廣玉蘭;葉、花、果色相變化豐富,萌動的幼芽及新葉呈紫紅色,正常生長的葉片為青綠色,老葉呈墨綠色,5月花為黃色,秋季果實由黃色變為橘紅色,掛果期長,十分美觀,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極好的生態景觀樹種。其適應性強,較耐寒、耐陰,萌蘗性強,生長較快,病蟲害少,是城市理想的第3代綠化樹種。同時,其葉、芽可制作苦丁茶,是優良的保健藥用樹種;木材可作細工原料;樹皮可提烤膠等,發展前景很好。大葉冬青主要分布于長江下游各省及福建、浙江等地,生于溝坑旁陰濕處、山坡竹林內及灌木叢中,現將其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特征特性

常綠喬木,高達20m。樹皮灰黑色,粗糙,枝條粗壯,平滑無毛,幼枝有棱。葉厚革質,長橢圓形,長8~20cm,寬4.5~7.5cm,頂端銳尖,基部楔形,主脈在表面凹陷,在背面顯著隆起;葉柄粗壯,長約1.5cm,聚傘花序密集于二年生枝條葉腋內,雄花序每一分枝有花3~9朵,雌花序每一分枝有花1~3朵;花瓣橢圓形,基部連合,長約為萼裂片的3倍,果實球形,紅色或褐色,分核4。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

大葉冬青原產我國南方,喜溫暖濕潤土壤,適生涼爽環境、深厚疏松的土壤。幼齡喜蔭蔽,需一定的側方遮陽,種子休眠期長達3年,苗期生長較慢。一般3年后進入速生階段,樹高年增長量可達50~110cm。1年中有2個生長高峰,分別出現在4月和7~8月,二次抽梢的特性為采嫩葉制作苦丁茶提供了條件。因當年生苗耐寒性較差,冬季需防-4~-3℃的低溫;二年生苗木能適應-7~-5℃的自然低溫;五年生幼樹能適應-10℃的低溫。

2栽培技術

2.1種子處理

因大葉冬青種子休眠期長達3年,種子需用濕沙貯存1.0~1.5年,并進行變溫處理。用40℃的溫水浸泡12h,置于5℃低溫下處理24h;再用40℃的溫水浸泡10h,用0.3%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0~30min,取出用清水泡8~10h,置于沙床內催芽。經3個月左右,種子陸續萌動、露白后播種。此法可使種子提前9~12個月發芽,發芽率達60%左右。

2.2芽苗移栽

幼苗高1.5cm,出現真葉時,移入塑料袋營養缽中,排入苗床。株距6cm,行距12cm,塑料袋口徑5cm,缽高10~12cm。幼苗移入后怕高溫日灼和干旱,要及時用75%遮陽度的網搭設遮陽棚,以遮陽保濕。

2.3苗期管理

主要是在幼苗生長旺期施肥。4月每隔5d葉面噴施0.1%~0.3%過磷酸鈣和磷酸二氫鉀溶液1次,促進根系生長發育和莖木質化;7~8月每隔5d葉面噴施0.1%尿素液1次。苗木生長后期,每隔5~7d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或0.2%~0.3%的硫酸鉀溶液1次,促進苗木木質化,增強越冬抗寒性。秋后增施鉀肥,促進苗木木質化,后期適當縮短遮陽時間,從9月上旬起,逐步揭除遮陽網,增加光照。

2.4定植管理

(1)綠化大苗栽培。根據本品種喜側方蔭蔽的生物學特性,選用金絲垂柳J842、黃山欒樹、光皮樹等闊葉樹進行異齡混交復合配置,形成落葉與常綠闊葉混交的穩定的樹種群落。落葉樹行距2~3m,株距1.8~2.5m;行間種植大葉冬青,株行距均為0.4~0.5m。成活后視生長狀況和綠化要求施肥管理。

(2)葉用園栽培。用二年生大苗定植,株距1m左右,行距1.0~1.2m,定植1年后矮化修剪定型,修剪高度1m以下;2年后即可采摘嫩葉制茶。因要取葉制茶,栽培過程要增施有機肥(腐熟的餅肥、雞糞等),嚴禁偏施氮肥,盡量少施化肥,以達到無公害要求。2.5病蟲害防治

大葉冬青病蟲害雖少,但絕不是無需防治。無論是綠化還是制茶,都應提倡綜合防治,強調保護環境。一是精修細剪,及時除去病蟲枝、枯死枝、內膛過密枝,通過合理調整樹體及樹間結構,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惡化病蟲害的生存環境。二是利用生物技術消滅害蟲,利用天敵,采用人工飼養投放、引進等措施,增加天敵種群數量,控制害蟲數量。三是提倡使用生物農藥,包括微生物源農藥、動物源農藥、植物源農藥等。四是必要時可以使用礦物源農藥,如波爾多液、石硫合劑等。五是禁止使用劇毒高殘留農藥,關鍵時可少量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如吡蟲啉等,但在制茶采葉前20d禁止使用。六是改進噴藥技術,注意適時噴藥,減少施藥次數和濃度,做到能兼治的不專治,能挑治的不普治,若防治1次有效,可不再多次噴藥。

參考文獻

[1]萬光忠.大葉冬青栽培技術[J].安徽林業,2007(1):26.

篇(10)

一、做好森防工作的措施

1、要加大宣傳力度,依法治理林業有害生物

要充分利用多種宣傳媒體,采取多種方式,大張旗鼓地宣傳《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植物檢疫條例》及其實施辦法.宣傳“預防為主,科學防治,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方針和“誰經營、誰受益、誰防治”的責任制度,用量化的數字宣傳森防工作與林業生產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息息相關,進一步提高各級領導及全社會對林業有害生物的嚴重性、危害性和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提高對防治工作的艱巨性、緊迫性的認識.樹立保護是發展的觀念.明確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責任,另外,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和教育等手段,規范人們的行為,依法治理林業有害生物。

2、加強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領導

人民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要把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要從森林資源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和全局高度來認識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建立行政領導和業務部門雙層責任制,把森防目標管理責任制作為考核政績的重要內容,層層簽訂責任書,明確任務和責任,切實把森防責任落實到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領導的肩上,促進由部門搞森防向政府有責任、社會齊關心、大家都參與的局面,確保林業生態建設工程的順利進行。同時,要嚴格實行考核制度、通報制度和獎懲制度。基層林業站要積極當好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的參謀和助手,及時報告防治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

3、全面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體系建設,提高綜合防治能力

建議將基層林業站參照公務員管理。在機構改革大潮中,要按照政府及林業主管部門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基層林業站的建沒,配齊配強專業技術人員,提高森防隊伍的整體素質,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強林業標準站建沒,逐步健全并規范測報、檢疫、防治信息網絡,實現森防工作網絡化管理,提高綜合防治能力。

4、進一步完善測報點建設,為綜合治理提供科學的決策信息

進一步完善測報點建設,逐步形成以國家級中心測報點為龍頭,省級測報點為骨干,基層林業站為最基礎的測報網絡。做到及時掌握林業有害生物動態,定期趨勢預報,提高監測結果的準確率。同時,建議省、市、縣經常開展業務培訓,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測報隊伍。提高行業認識,推進職能轉變。提高自我行業認識,強化森檢機構檢疫執法和行政管理職能,將工作重點從“防治技術服務”為主轉變到“行政執法管理”和“防治技術服務”并重的軌道上來。還要加強基層檢疫機構、提升執法水平。為充分發揮基層林業站的作用。發揮基層林業植物檢疫監管和公共服務職能。確定專人負責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與檢疫監管工作。也要建立健全植物檢疫網絡平臺。在流通領域上加強對流通領域調運檢疫和復檢工作力度,形成以檢疫站為中心,森林植物檢疫檢查站、檢疫檢查點,以及鄉鎮林業站為網點的檢疫監管網絡。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形成網狀檢疫平臺,嚴防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的侵入。

5、加強森林植物檢疫工作,提高檢疫檢驗水平

一是突出抓好檢疫隊伍的建設,提高檢疫執法水平,規范檢疫執法工作。二是建立和完善縣檢疫實驗室.提高檢疫檢驗水平。要搞好檢疫工作,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蔓延,就必須抓好產地檢疫。今年來,產地檢疫一直是我們的核心工作,我們今年對實施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都進行多次以上產地檢疫,特別是苗木,做到現場調查、現場取料、現場記載、原始資料齊全。我們明確規定,凡種苗、木本花卉和其它繁殖材料必須實施產地檢疫如發現有病蟲危害,及時指導開展防治,明確規定本縣木材企業所經營的應實施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原料的來源及其它相關情況,必須上報森檢部門,通過產地檢疫既方便了群眾,又有效地防止了危險性病蟲害的傳播蔓延。

6、大力推進綜合性營林措施,把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貫穿林業生產全過程

首先是基層林業站要真正參與本地區造林規劃沒計方案的可行性論證,在森林公園建設方案、森林經營方案的審批以及造林項目的檢查、驗收等方面,要有林業站專業技術人員的影子,做到沒有病蟲害預防措施的造林設計不予審批,達不到混交林比例的造林項目不予驗收。二是加大良種壯苗的培育力度,建立相應的種苗基地,培育抗干旱和抗病蟲害的鄉土樹種。從采種、育苗、調運、造林的各個環節落實預防措施.確保造林苗木無病蟲害隱患。三是在林業生產建設中,采取有力措施,積極營造多樹種、多林種、多形式的混交林,特別是要發展鄉土樹種,引進優良品種、樹種林種配置、林網結構調整等方面多做工作。要切實做到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大力營造混交林(比例不低于31)%),徹底解決樹種單一、人工林純化問題。四是要結合低產林改造,有計劃地將病蟲危害嚴重的純林改造成混交林。五是對病蟲害常發區加強中幼林撫育管理,實行集約經營.搞好水肥管理;松土除草,撫育間伐等,增加樹木的生長量,增強樹勢,提高樹木抗病蟲害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利用封山育林等措施,逐步增加森林的生物多樣性。

7、科研和技術推廣并舉,逐步增加無公害防治的比例和摒棄落后的防治方法

上一篇: 現代化工程論文 下一篇: 小學教育教學畢業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天堂在线天堂在线视频 | 免费一区二区日韩精品视频 | 日本免费中文字幕喷水 | 一久道免费高清日本视频 | 欧洲亚洲国产精品 | 午夜婷婷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