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07:2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醫療消費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Abstract:ThispapermakesafieldsurveyofJiangsuprovincewheretheagingextentishighandanalysesthemedicalconsumptionoftheoldpeopleintheruralareaontheTwopartModel.Theresultshowsthatthephysiologicalfeaturesanddiseasemodesofoldpeoplemakethemfacewithmorehealthrisksandneedmoremedicalconsumption.Also,theindividualandfamilysituations,income,health,theseverityofillnessesandthequalityofmedicalservicehavedecisiveinfluencesupontheoldpeople’smedicalconsumptionintheruralarea.
Keywords:aging;medicalconsumption;decisiontoseeadoctor;medicalcareexpenditure
一、研究背景
目前,中國老齡化速度居世界首位,伴隨著老年人口規模日益龐大和老齡化速度快速提高,社會在養老保障、老人福利設施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等方面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江蘇是全國較早進入老齡社會的省份之一,根據全國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數據,2006年,全國老年人口撫養比①為12.72%,江蘇省老年人口撫養比為14.95%,名列全國第4,其中,農村老年撫養比達到17.83%,高出城市6.16%。農村老齡化速度快于城鎮的原因在于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的過程中,轉移的主要對象是年輕人,農村和城市的年齡結構也因此發生了變化。20世紀7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健康老齡化”的概念,強調人在進入老年階段后應繼續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況。因此,在老齡化的背景下探討農村老齡人口這一特殊群體醫療服務的消費具有重要意義。
現有文獻對老年人健康狀況和醫療服務利用的研究主要是對老年人生活質量、醫療消費和就醫狀況的分析,顧大男基于1998年中國高齡老人健康長壽調查數據,分析了中國高齡老人患病能否得到及時醫治的狀況,結果表明農村高齡老人不能得到及時醫治的比例略高于城鎮[1];任遠初步探索了老齡消費市場的特征,提出老齡人口由于生理衰老形成了以“護理服務”、“護理商品”和“護理設施”消費為主的老衰老齡市場[2]。然而,現有相關文獻大多仍主要集中于對城市老年人醫療需求和醫療服務利用的研究[3-5],缺乏對江蘇省這一老齡化水平較高的地區的分析,對江蘇省老年人醫療與健康相關問題的研究僅見于黃潤龍等,他們對江蘇省高齡老人健康狀況的進行了分析,探討了高齡老人的婚姻、家庭、性格和精神需求、生活自理能力、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及健康狀態等問題[6]。本文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實地調研數據,分析江蘇省農村老年人醫療消費的特征,構建兩部模型對農村老年人醫療消費行為進行實證分析,探討老年人就診決策與醫療支出的影響因素,為政府應對農村老齡化公共醫療衛生服務的決策提供依據。
二、農村老年人醫療消費的特征
本文數據來源于2007年11月對江蘇省北部5市(每市各選擇一縣:新沂、東海、漣水、泗洪和響水)農村居民(包括年輕人樣本和老年人樣本)健康狀況及醫療消費的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農村居民的個人和家庭特征、社會經濟狀況、健康狀況、醫療消費情況、參加合作醫療的情況等。調查實行面對面詢問填寫調查表的形式,樣本兼顧了各村的經濟發展水平、農戶收入水平和居民年齡結構等,最后獲得985個農村居民有效樣本,其中,18~59歲的年輕人樣本為803個,60歲以上的老年人樣本為182個。本文采用了老年人樣本進行研究,總結了調查地區農村老年人醫療消費的特征:
1.老年人健康狀況較年輕人更差,慢性病發病率較高
居民對醫療服務的消費來源于對自己健康狀況的改善或保持,這是政府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而制定相關醫療衛生服務公共政策的出發點。調查結果顯示(表1),農村老年人自我評價健康狀況為一般的比例最多,約占總樣本的38%,自我評價差和良好的比例相當,自我評價健康狀況非常好的比例最少,僅占8.24%。老年人樣本和年輕人樣本相比,年輕人自評健康狀況差的比例比老年人低18.4%,而自評健康狀況為良好和非常好的比例均明顯比老年人的高。從有無慢性病指標來看,老年人樣本有慢性病的比例占40.11%,遠遠高于年輕人,而且,老人所患慢性病病種主要是慢性疼痛、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4種。
2.老年人患病的概率高,但因經濟困難應就診未就診的可能性也較高
調查結果顯示,在過去一年里,有86.26%的老年人生過病,但在患病的樣本中,只有87.90%的老年人前往診所或醫院就診,有12.1%的樣本應就診未就診;在就診的樣本中,看門診的比例占到85.51%,住院的比例占14.49%。然而,年輕人患病的概率略低于老年人,進一步分析顯示,老年人應就診未就診的原因大多是經濟困難,占各種原因的57.14%。
3.老年人醫療支出較高,但收入水平較低,疾病經濟負擔更為嚴重
調查樣本的老年人在過去一年的醫療支出均值為1361.66元,高出年輕人403.15元。然而,調查樣本的老年人家庭人均純收入為2819.4元,比年輕人家庭人均純收入低603.63元。這說明,老年人的疾病經濟負擔更為嚴重,他們會將更多的錢用于看病就醫。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老年人生理機能逐漸發生衰退,患病的概率較高,具有較高的醫療服務需要,但由于老年階段收入較低,面臨更為嚴重的疾病經濟負擔,因此,老年人群因為經濟因素導致的應就診未就診的問題更為突出。
三、老年人口醫療消費的影響因素
根據老年人的生理和消費特征以及醫療產品自身的特征,本文將影響老年人醫療消費的因素分為以下幾類:
1.個人和家庭特征
影響醫療服務需求的個人和家庭特征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和家庭人數。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男性的預期壽命均低于女性,這可能是生理因素決定,也可能是男性在年輕的時候對身體的折舊更大;生老病死的生理規律決定了個體隨著年齡的增大將需要更多的醫療服務,年齡程度不同,對醫療服務的消費也可能會存在差異;受教育程度也可能對醫療消費有潛在的影響,越是受過較好教育的人越有預防和就診的意識,他們生病帶來的機會成本更高,同時,受過較好教育的人可能已經具備更好的自我護理能力而擁有良好的身體狀態,因此相對減少了他們患病后的醫療服務支出;單身的老年人更容易產生孤獨感,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健康狀況從而影響到醫療消費;另外,文獻研究表明,家庭人數也是醫療服務消費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人數多的家庭得到其他家庭成員的關懷和照顧更多,有利于老年人優良健康狀態的保持,減少醫療消費。
2.健康狀況與疾病特征
老年人醫療消費這一購買行為來源于對醫療產品或服務的需要,其功能在于延長壽命、恢復和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因此,健康狀況與疾病特征是影響醫療消費的重要因素。老年人首先感知到的健康問題決定他是否進入醫療服務市場,本文采用自評健康狀況、慢性病史和疾病嚴重程度3個變量反映老年人對自己是否需要消費醫療服務的感知。健康狀況差或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平時可能會更關心自己的身體狀況,更注重醫療服務方面的消費,慢性病患者會長期服用相關藥物,疾病的嚴重程度反映了對醫療服務需求的強度,所患疾病不嚴重時,老年人可能覺得沒有必要就診,當感知到疾病越嚴重時,他們就診的可能性越高。
3.經濟因素
影響醫療消費的重要變量還包括經濟因素,例如,收入、價格和是否參加合作醫療等。收入增加意味著支付能力提高,這將促進居民醫療服務消費。大量研究表明,醫療產品是一種正常商品,醫療品價格的下降會促進人們對醫療品的消費。醫療保險與醫療服務需求之間的聯系主要依靠醫療服務價格的變化來實現,因此,要獲得醫療保險對醫療服務需求的作用的相關信息,關鍵取決于醫療服務需求的價格彈性。老年醫療保險是一種疾病經濟風險分攤的形式,這種第三方支付的特征間接地降低了老年人支付的醫療服務價格,當前在中國農村實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就具有這樣的功能。
4.生活方式
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8項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吸煙、飲酒、濫用藥物、體育活動少、高熱量和多鹽、輕信巫醫、社會適應不良和破壞生物節律。吸煙會導致癌癥、冠心病、肺病等疾病,目前,煙草的使用是世界死亡增長最快的原因之一;過度飲酒對人體肝臟和腦神經的危害最大,導致肝病、心腦血管疾病。
5.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質量
老年人的身體活動能力遠不如年輕人,因此,前往醫療機構就診的方便程度也是影響他們是否就診的一個重要因素。以醫療支出來測度的醫療消費,其內涵不僅包括數量,也暗含了質量,因此,考慮醫療支出的決定因素時應加入醫療服務質量因素。治療效果或許是醫療服務質量的最直接的指標,但難以量化,較直觀的測評方法是老年人對醫療機構服務質量和服務態度的評價。四、農村老年人口醫療消費行為的實證分析
1.模型選擇
本文選取兩部模型法,采用是否就診和醫療支出兩個指標考察老年人的醫療消費行為,其依據主要在于醫療支出有別于其他一些變量具有特殊的分布特征。第一,在一定時期內,有相當一部分居民沒有進行醫療消費,即醫療支出為零,然而,這部分零醫療支出是實際支出而并非潛在支出,因此,不能選用類似工資方程的Heckman兩階段法;第二,非零醫療支出高度有偏,這反映了如果采用線性回歸將導致模型殘差也不服從正態分布,不滿足線性回歸的基本假設。本文的調查結果顯示,老年人醫療支出的均值為1361.66元,標準差為4135.935,偏度系數為6.5332,峰度系數為49.6532,這說明調查樣本的老年人醫療支出也呈非正態分布。由蘭德實驗室提供的兩部模型法解決了以上問題,它將居民醫療消費行為分成兩階段,第一階段為就診概率模型,分析是否就診的決策行為,公式(1)中Ii表示第i個人就診的概率,當Ii>0時,醫療支出為正,Xi為第i個個體的特征變量。第二個階段為醫療支出模型,分析醫療支出水平的決定因素,公式(2)中MEDi為第i個人的醫療支出,第二階段的方程只有在第i個人就診的條件下才成立[7]。
Ⅰ:Ii=Xi+βlE1i,E1i~N(0,1)(1)
Ⅱ:1nMEDi=Xiβ2+ε2i,ε2i~N(0,σ2)(2)
模型的第二階段將醫療支出取對數,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醫療支出的非正態分布。對本調查老年人醫療支出取對數后進行正態性檢驗,偏度系數為0.022,峰度系數為2.37,卡方值為3.93,相伴概率p值為0.1404,這說明取對數后的醫療支出已服從正態分布。
2.回歸結果分析
根據兩部模型和江蘇省農村老年人的調查數據,構建了就診概率模型和醫療支出模型,模型回歸結果如表2。就診概率模型為probit模型,因變量設定為是否前往醫療機構就診(是=1,否=0);醫療支出模型為對數線性模型,因變量為醫療支出的對數。
首先看就診概率模型,模型通過了聯合性檢驗,回歸總體是顯著的。變量“性別”、“受教育程度”、“家庭人數”、“家庭人均純收入”、“是否參加合作醫療”和“疾病的嚴重程度”通過了顯著性檢驗,是影響江蘇省農村老年人就診決策的主要因素。女性就診的概率高,這可能是因為老年人中女性患病的概率更高,也有可能是在女性和男性老年人都患病的情況下,女性更注意對疾病風險的規避而尋求醫療消費。變量“受教育年限”的系數符號為負,說明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就診的概率較高,這可能是因為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本身身體狀況更差,更容易生病就診。家庭人數與就診概率呈負相關,這說明家庭規模越大,可以降低老年人就診的概率,這可能是因為家庭人數多的老年人身體更健康,生病后得到子女的照顧也充分,因而同等情況下比家庭人數少的老年人就診的可能性更小。變量“家庭人均純收入”的系數為正,說明在其他情況不變的條件下,經濟水平的提高可能會促進老年人醫療消費,通過計算彈性值,老年人就診概率的收入彈性為0.033,說明當老年人家庭人均純收入提高1%,就診概率提高0.033%。“是否參加合作醫療”也是影響老年人就診決策的主要因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對醫療費用實行分段按比例報銷,這相當于降低了老年人醫療消費的價格,因而能促進老年人就診的概率。本文將全部樣本疾病的嚴重程度分為4類:沒生病、輕微、一般和嚴重,回歸結果顯示,疾病的嚴重程度是老年人就診的主要影響因素,所患疾病越嚴重,老年人就診的概率越高。另外,變量“年齡”、“單身”、“醫療服務價格”、“健康狀況”、“慢性病”、“吸煙”、“飲酒”和“交通時間”均未通過顯著性檢驗,不是影響老年人就診決策的主要因素。
模型二醫療支出模型也通過了聯合性檢驗,回歸總體是顯著的。布羅施—帕甘(Breusch-Pagan)檢驗結果為卡方值0.10,相伴概率為0.7473,表明模型不存在異方差;方差膨脹系數(VIF)均值為1.99,最大值為4.72,表明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總的來說,“教育年限”、“健康狀況”、“疾病嚴重程度”和“醫療服務質量”是老年人醫療支出的決定因素。老年人受教育年限與醫療支出呈正相關,說明文化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在醫療產品或服務上的支出越多;老年人健康狀況越差,醫療支出越高;所患疾病越嚴重,醫療支出越多;醫療服務質量越高,醫療支出也越高。其他變量未通過顯著性檢驗,不是老年人醫療支出的決定因素。從符號上看,男性的醫療支出比女性更高;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大,醫療支出越高;單身的老年人醫療支出更高;家庭人數越多,家庭中老年人的醫療支出越低;家庭人均純收入越高,家庭中老年人醫療支出越低,可能的解釋是收入增加帶來的健康效應使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更為優良,因而醫療支出更低,這在封進等的研究中已得到證明[8],她將收入水平對醫療支出的影響分為兩種效應:一是直接效應,即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居民對健康的需求增加,因而醫療支出水平更高,二是間接效應(健康效應),即通常收入較低的人健康狀況較差,出于對風險的規避,醫療支出較高。本文的結果證明了在本次調查中,收入水平對醫療支出的作用表現為間接效應大于直接效應,即收入水平的提高改善了居民的健康狀況,使得醫療支出較低。醫療服務價格對老年人醫療支出的價格彈性為-0.2094,表明當醫療服務價格降低時,會促進老年人對醫療品的消費,醫療支出增加。老年人參加合作醫療會增加老年人的醫療支出,這是因為雖然合作醫療降低了醫療服務的價格,但促進了對醫療服務數量的消費而導致醫療支出較高。另外,吸煙的老年人醫療支出更低,飲酒的老年人醫療支出更高;老年人到服務態度較好的醫療機構就診,其醫療支出也較高。
五、結論與政策含義
農村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帶來了一系列的老年人問題。江蘇省是全國率先進入老年社會的地區之一,目前的老年人口規模龐大,老齡化水平也較高,因此,研究江蘇省老齡化過程中老年人醫療消費問題具有代表性,本文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結論和政策含義:
第一,與其他年齡群體相比,老年人特有的生理特征和疾病模式決定了老年人群面臨更大的健康風險,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更差,患慢性病的概率更高,更注重醫療和服務方面的消費。但由于老年人收入水平較低,因經濟困難應診而未診的可能性也較年輕人更高,疾病經濟負擔更為嚴重。本文認為,對于社會來講,老年人問題的本質不是人口老齡化本身,而是對社會養老保障、老年人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老年人福利等制度的挑戰。
第二,一般來說,受傳統的思想觀念影響,老年人更希望自己兒孫滿堂、人丁興旺,親情對老年人良好健康狀況(包括生理、心理和精神)的保持有積極作用。實證分析表明,家庭規模大有利于減少老年人對醫療的消費,醫療支出也較低。如果我們能為老人提供一個溫暖的家庭氛圍,為獨居的老人提供家庭式集體生活的福利院,使老年人感受到家的溫暖,是社會應對老齡化過程中減少老年人醫療消費的一個有效手段。目前,政府對老年人救助的供養方式一般分為家庭供養和集體供養,本文的結論為集體供養提供了一個科學依據。
第三,收入水平的提高會使老年人更傾向于規避疾病風險,導致就診概率增加,但由于收入帶來的間接效應大于直接效應而導致經濟狀況好的老年人健康狀況更好,具有更低的醫療支出。因此,相應的政策含義是通過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促進老年人對醫療服務的利用,這樣可以降低醫療支出,節約社會醫療資源,有效地控制社會醫療衛生費用。
第四,控制醫療服務價格可以促進老年人對醫療服務的利用,使經濟困難應就診而不能就診的老年人能進入醫療市場就醫,使他們獲得充分的治療。目前實施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就是通過降低醫療服務價格,給予居民補貼,促進了老年人醫療服務的利用。
第五,實證分析也表明,醫療服務質量也是影響醫療支出的重要因素之一,這驗證了醫療支出本身已包含醫療服務質量這一要素,為我們以后研究醫療支出的決定因素時需要考慮醫療服務質量提供了依據。
參考文獻:
[1]顧大男.中國高齡老人就醫及時性狀況研究[J].人口學刊,2002(3):54-60.
[2]任遠.老齡消費市場初探[J].市場與人口分析,1995(3):46-49.
[3]孫明艷,劉純艷.關于城市社區老年人日常醫療消費的調查與分析[J].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05(1):30-32.
[4]趙君蘭,王小平,王靜.社區老年人健康狀況及就醫方式調查報告[J].河北醫藥,2003(7):531-532.
[5]陳衛民.城市高齡老人的照護資源與照護供給分析[J].中國人口科學,2004(S1):117-120.
本組研究對象都為我院2009年1月~2011年7月的100例肺心病患者,其中男78例,女22例,年齡54歲~82歲,隨機將100例患者分成兩組,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
在常規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對癥治療的基礎上應用5%葡萄糖250毫升,加單硝酸異山梨酯20mg緩慢靜滴。
1.2.2治療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應用5%葡萄糖100毫升,加丹參凍干粉400毫克靜滴。
1.3觀察指標
1)左心室射血分數
2)舒張早期與舒張晚期充盈速度比例
3)新房收縮期肺靜血流逆向血流速度
4)心臟等容舒張時間
1.4評價標準
根據衛生部1998年2月推薦《疾病治療效果評定標準》。好轉:癥狀緩解、心功能好轉、心衰降低1個分度以上;無效:癥狀未緩解、心衰降低不到1個分度;惡化:癥狀加劇、心衰加重。
1.5統計學分析
1.1一般資料2003年10月以來,共收治肺炎住院患兒210例,均符合肺炎診斷標準。其中發熱130例,伴煩躁者80例,口唇發紺者68例,腹瀉者60例,合并心衰者30例,白細胞數>10×109/L者80例。隨機分為3組,中西醫結合治療組(聯合組)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齡為6個月~10歲;單純西藥組(西藥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齡為6個月~8歲;單純中藥組(中藥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齡8個月~10歲。三組年齡、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均有可比性。
1.2方法聯合組采用病毒唑10~15mg/kg,青霉素20~30U/kg分2次靜點,或紅霉素30~50mg/kg加入5%~10%葡萄糖液靜滴,1次/d,中藥治則:宣肺化痰平喘,清熱解毒,湯劑選方為麻杏石甘湯加減,其基本方為:炙麻黃3g,杏仁6g,生石膏15g,金銀花9g,連翹6g,桔梗6g,桑白皮8g,半夏6g,甘草6g。加減:(1)風寒閉肺型,基本方中炙麻黃加至5g,杏仁加至9g,細辛1.5g,以增加宣肺散寒解表之功,(2)風熱閉肺型:基本方加黃芩6g,6g,板藍根10g,生地黃9g,以增加清熱解毒,且注意養陰。(3)痰熱壅肺型:基本方中生石膏增至20g,加葶藶子10g,全栝蔞10g,知母6g,萊菔子6g,桃仁6g,紅花3g,便秘者加大黃2g,以滌痰宣肺降氣兼活血化瘀。每日1劑,分2~3次服,重癥者日服2劑。魚腥草針劑以0.5~1ml/kg加5%~10%葡萄糖液靜滴,1次/d,療程10天。3組均給予綜合治療。西藥組采用病毒唑加青霉素或紅霉素,療程10天。中藥組采用中藥湯劑加魚腥草針劑治療,療程10天。
1.3療效標準顯效:體溫恢復正常,臨床癥狀消失,肺部干濕羅音完全吸收,肺部陰影消失;有效:體溫恢復正常,臨床癥狀減輕,肺部干濕羅音減少,肺部陰影部分消失;無效:病情改善不明顯,肺部陰影無改變。
2結果
聯合組顯效62例,有效2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6.6%;西藥組顯效38例,有效13例,無效19例,總有效率85.0%;中藥組顯效39例,有效9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80.0%,聯合組與西藥組、中藥組療效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P均<0.05。
3討論
肺炎系由不同病原體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癥。以發熱、咳嗽、氣促、呼吸困難以及肺部固定濕羅音、肺部點片狀陰影為臨床表現。常見病原體為細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等[1]。近年來由于抗生素的廣泛應用,由病毒引起的肺炎逐漸增多,尚無特效藥物,給治療帶來一定的困難。本文西藥組采用病毒唑加青霉素或紅霉素治療肺炎,行之有效。但是在病原體不斷增多的情況下,其療效就欠確切。中藥組以麻杏石甘湯為基本方劑,具有清熱解毒、宣肺平喘的功效,研究證實有止咳平喘,解熱、抗菌、抗病毒、抗過敏等作用[2]。但由于湯劑起效慢,患兒又不易接受,臨床應用受到限制。中西藥聯合應用,既能發揮西藥起效快的特點,又能發揮中藥湯劑作用持久、辨證用藥針對性強的優勢。目前,在小兒肺炎治療中,中西醫結合越來越被臨床工作者所重視。經臨床驗證,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炎,縮短了住院時間,且無毒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消費是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行為和過程。而當今的消費已經不是局限在為需要而消費了,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時尚,或者說成為一種流行的社會活動。而體育消費作為體育經濟系統和推動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是群眾體育發展的重要標志。[1]
體育消費是指人們用于體育活動及相關方面的消費(體育消費主要包括用于購買體育服裝以及運動器材,購買體育期刊、書報等實物型支出,用于觀看各種體育比賽、表演、展覽等所進行的觀賞型的消費以及用于參加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健身訓練、體育健康醫療等參與型消費)。
體育消費是現代生活消費的一部分,是指人們在體育活動方面的個人勞務消費支出。一定的體育消費支出,是人們參與體育消費活動的前提,也是體育運動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保證,還是體育市場和體育產業得以發展壯大的社會基礎。[2]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曲靖市城區部分學校的在職教師體育人口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論文研究的需要,進行資料收集,查閱有關體育消費的碩士論文和期刊論文。
1.2.2問卷調查法
對曲靖市城區教師人群中的體育人口發放問卷48份,收回46份,回收率96﹪。
1.2.3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對有效問卷的數據進行輸入、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4影響曲靖市城區教師人群體育人口體育消費的原因分析
論文摘要:醫療器械的發展經歷了從最早的僅僅滿足使用需求到現在需要滿足使用者內心感受的巨大變革,同時對于醫療器械設計理念在不同時代也給予了不同的定義,當今社會所追求的物質與精神的統一決定了醫療器械設計也必須從外觀設計轉向涉及使用者內心感受的交互式設計階段,這是科技與人,歷史與發展結合的必然產物。交互式設計在醫療器械中的作用,旨在思考機器與人,人與機器的和諧發展。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包豪斯提出的“功能主義”在工業設計中影響很大,醫療器械的設計有相當長一段時間以“理性主義”思潮為主流,遵循“形式追隨功能”原則,其“技術至上”的傾向導致了產品與人的情感、與環境的疏遠。這種高估 “物”的技術作用,而忽視“物”的人文價值的作法,是不符合當今時代要求的。
我國醫療器械產品技術除在超聲聚焦等少數領域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外,多數關鍵技術被發達國家大公司所壟斷,國產高端醫療器械產品技術性能和質量水準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10年左右。與此同時,將產品的“設計”行為視為或從事為“裝飾”行為,仍是我國企業中醫療器械設計的主流。這種認識和行為上的膚淺化、歪曲化,正使相當多的企業遭受嚴重的短期損失(如產品積壓)和長遠損失(如失去市場)。
一、設計對話——作品與受眾的信息交流
醫療器械的交互式設計在于有效地傳遞產品與服務的信息,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與企業形象,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并從精神上給人以美的享受,最后達到推動經濟發展的目的。這就要求設計師在設計創新的時候需要考慮到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這種對話,以保證產品生產投入市場之后可以獲得較好的市場認同度。從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設計的發展。
設計師根據市場競爭態勢與消費者需求趨向等信息來確定設計作品的開發與傳播,同樣,消費者作為設計信息終端部位的信宿,是設計信息的接受者,他在接受信息時必須經過解碼過程。對于設計師而言,就需要在設計創新的過程中進行思考,來規劃這一個解碼的過程。
對于設計受眾來說,信息的解碼過程大體可分為注意、識碼、分析、記憶、行動幾個階段。當設計作品引發他們關注時,才能產生審美注意,設計信息引起注意是信宿接受信息,解碼過程的開始,當解讀相關信息后,也就獲得了某種設計信息。了解了產品的性能、特點,感受到它的造型、質量。聯想到對提高自己生活品質的利益和好處,從而在心理上縮短了與產品的距離,萌生一種擁有的欲望。識碼、分析是設計信息解碼過程的主體,是信息的接受與處理。設計信息作用的實現就從這里開始,因此也是很重要的。記憶,行動是設計信宿解碼過程的完成,于是設計活動與設計對話就在這種雙向信息交流中開始與終結。在設計的創新階段,設計師可以針對不同的產品進行相應有效的注意、識碼、分析、記憶、行動的針對性預設計,從而為這個結果的實現提供前提。
二、多維思考
醫療器械的交互式設計在明確命題之后,具體實踐的過程則要求進行多維思考。所以在設計創新和開發階段,設計師從多維角度考慮出發,在避免重復傳統的無序思維發散的基礎上,為達到醫療器械交互設計在設計開發之后能準確的與市場消費需求相吻合而充分的實現附加值的最大化,定位情感消費與設計開發相結合方法,還需要提出一些基于命題和市場的概念描述:
1.輔助物:現階段對醫療器械的交互式設計需求注重的是情感上的共鳴,輔助物是一個玩具亦或一個玩伴甚者一種友誼,一種美好的心情。
2.適用人群確立:有想法、充滿了想象力、勇于嘗試和創新,對現行交互式設計文化耳濡目染,關心自己,關心他人,重視生活,物質和精神的雙重需求。
3.共性與個性:或許是某個按鍵、表面、質感、顏色與使用者產生共鳴。
有了這樣的概念性描述之后,基本上明確了醫療器械的交互式設計導向,也就為下一步工作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三、設計效用性
由于現代設計信息創意水平的提高,企業整體營銷戰略的加強,一般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傳播的設計信息都具有長期效果,對受眾起著舉一反三的作用,并使其獲得經濟,藝術與審美的多種效應。而在創意上這種長期的有效性就表現為對設計產品創意程度的應用。產品的周期決定了產品的壽命,創意是這一產品在市場上的賣點。可以通過對效用性的研究,來分析特定產品在特定情況下的設計過程和實現的方法。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鎮居民的收入不斷增加,我國各地區城鎮居民的消費支出強勁增長,消費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由于各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及原有經濟基礎的差異,各地區的消費結構仍存在著明顯差別。為了進一步改善消費結構,正確引導消費,提高我國城市居民的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有必要對各地區城鎮居民的消費結構之間的異同進行考察與比較,以期發現特點和規律,從宏觀上把握各地區城鎮居民的消費現狀和不同地區消費水平的差異,為提高我國各地區消費水平提供決策依據。
一、對地區消費水平的差異的分析方法
1 因子分析模型的建立
因子分析模型是根據變量間的相關性大小,把變量分組畢業論文怎么寫,利用同組內的變量之間相關性較高而不同組的變量之間相關性較低,每組變量代表一個基本結構,這個基本結構稱為公共因子。因子分析的出發點是用較少的相互獨立的因子變量來代替原來變量的大部分信息,可以由下面的數學模型來表示[[1]]:
其中:,,,…,為p個原有變量,是均值為0、標準差為1 的標準化變量;,,,…,為m個因子變量,m 小于p,表示成矩陣形式為
,
其中:F因子變量或公共因子,可以將它們理解為在高維空間中互相垂直的m個坐標軸;為特殊因子;F 與均為不可觀測的隨機變量。 A為因子載荷矩陣,稱為因子載荷,是第i個原有變量對第j個因子上的載荷系數。在模型中,特殊因子表示了原有變量不能被因子變量所解釋的部分,相當于多元回歸分析中的殘差,被定義為彼此不相關且與公因子也不相關。
2 實證分析
居民消費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質產品和勞務的消費過程中,對滿足人們生存、發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達到的程度。它主要通過消費的物質產品和勞務的數量和質量來反映。
在各種消費指標中,消費結構指標最能夠體現出各地區間的消費水平差異,本文引用我國常用的消費資料支出分類方法,將各地區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費支出分為8個部分,相應的指標分別用X1~X8表示 。其中X1(食品)、X2(衣著)、X3(居住)、X4(家庭設備用品和服務)、X5(醫療保健)、X6(交通和通訊)、X7(娛樂教育文化服務)、X8(其他商品與服務),單位:元
2.1 因子分析
2. 1.1 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取自各地區域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費性支出(2009年),來自2010年中國統計年鑒[[2]]。具體表格略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2.1.2因子分析的過程
由于多個變量使用的量綱可能各不相同或者變量間的數值大小相差很大,因此, 首先將初始變量標準化,把原變量數列化為均值為0,方差為1的數列。標準化后全國31個省市作為樣本,將上述X1~X8八項支出指標作為變量,得到原始數據陣。首先判斷數據變量是否適合進行因子分析,算出樣本相關系數陣為:
表1:樣本相關系數陣
由上述矩陣發現8個消費要素間的相關系數大部分均大于0.3,適合做因子分析。
再進行KMO統計檢驗,作為比較變量間簡單相關系數和偏相關系數的指標,數學定義為,其中是變量與其他變量的簡單相關系數,是變量與變量在控制了剩余變量下的偏相關系數。
Kaiser給出了常用的KMO度量標準: 0.9以上表示非常適合;0.8表示適合;0.7表示一般;0.6表示不太適合;0.5以下表示極不適合。
計算結果如下:
表2
并且通過巴特利特球體檢驗(P=0.000<0.05),表明說明原有的8個變量具有很強的相關性,它們反映的消費要素有很大重疊畢業論文怎么寫,可以做因子分析。
利用SPSS計算后得到主成分的碎石圖,分析發現提取2個主因子比較合適。
利用主因子分析法提取2個主因子,用最大方差旋轉進行簡化,得到因子載荷矩陣(見下表),它代表變量和公因子的相關系數:
表3
由表1 載荷矩陣可得出以下結論:
(1)第1 主成分,為主要消費因子,在食品、居住、交通和通訊、家庭設備用品、服務娛樂教育文化服務和其他商品與服務6個方面有較大的載荷,即該因子綜合反映了這6個方面的變動趨勢。 因此第1 主因子可以視為代表各地區城市居民在這6個方面的消費指標,可命名為生活必需型因素。
(2)第2 主成分,為次要消費因子,在衣著、醫療保健有較大的載荷,所以第2 主因子可視為各地區城市居民在這2方面的消費指標,可命名為生存型因素。如受此影響的地區多為北方省市,可分析為氣候因素的影響。
從二維的旋轉空間的成分圖可以明顯的看到各個消費要素間的類屬關系,可以看到主消費因子和次消費因子非常靠近兩個因子的坐標軸,表明用兩個因子刻畫消費要素效果非常好,信息丟失較少,達到了我們綜合消費要素,減少解釋變量的目的,使得提前的因子含義清晰,有利于我們對消費要素進行歸類進行分析解釋:
表4
2個因子能解釋的方差分別為5.640(70.494 %),1.155(14.440 %),因此這2個主因子能說明總情況的84.935%。8個變量標準化后(不受各變量的不同量綱的影響),最后各變量X1~X8相對應的共性值之和分別為0.916,0.854,0.744,0.783,0.843,0.892,0.926,0.835,除居住外均大于0.75,所以這些變量對各地區城市居民消費結構的分析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根據標準化數據,分別計算各地區城市主要、次要消費因子得分,以各因子方差貢獻率作權重進行加權匯總,得出各地區居民消費水平綜合評價得分并排名,表中因子得分情況及其正負僅表示該省市與平均水平的相對位置,并不說明該省市的居民消費發展水平為負。
綜合評價排名V=0.704 * F1+0.144 * F2
2.1.2.1我國區域居民消費水平排序及解釋(由于篇幅限制,在這里只列取前10位)
表5:全國各省市居民消費因子得分及排名表
地區
F得分
F1排名
F2得分
F2排名
綜合得分
綜合排名
上海
3.34231
1
0.44751
7
2.42
1
廣東
2.23941
2
-0.75061
9
1.47
2
北京
1.32859
4
2.06475
1
1.23
3
浙江
1.35439
3
0.58846
6
1.04
4
福建
1.13345
5
-0.98121
10
0.66
5
天津
0.69190
6
1.05934
2
0.64
6
江蘇
0.59168
7
-0.05948
8
0.41
7
遼寧
-0.02806
8
0.61654
5
0.07
8
山東
-0.17779
9
0.84007
4
0.00
9
重慶
-0.19444
10
0.88520
3
1.GSP的認證促使醫藥商業企業的轉型和整合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要求,凡通過換證的藥品經營企業,將在3一5年時間內進行 Gsp(GoodsupplyPraetiee一良好供應規范)認證,未能取得osP認證的企業,在下一輪藥品經營企業換證時將取消其經營藥品的資格。因此,推行GSP對改變目前藥品經營企業過多過濫,藥品經營秩序混亂的現狀,促進藥品經營企業提高管理水平,促進藥品經營行業的經濟結構調整將發揮重要作用。現行GSP是藥品市場準入的一道技術壁壘。為加快推行GSP和體現推行GSP的強制性,推行GSP將與藥品經營企業的經營資格確認結合起來,GSP已經成為衡量一個持證藥品經營企業是否具有繼續經營藥品資格的一道硬杠桿,成為藥品市場準入的一道技術壁壘。由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組織開展的藥品經營企業換證工作所采用的換證驗收標準,實際上就是實施GSP的一個最低標準。醫學論文
2.為醫藥流通企業積極拓展第三終端(主要指農村和城鎮,除醫院,藥房外的直接面向消費者開展醫療保健品銷售的終端)市場的創造條件: 隨著國家全民醫保覆蓋制度的推進,占我國人口80%的農村醫藥消費市場將展現出極大的銷售潛能,而傳統的醫藥商業企業多年以來一直忽視對第三終端的開發,因此第三終端無論從終端布點、產品結構、客戶服務上都有待于大幅度的提高,這樣流通企業才能真正地將第三終端這一潛在的市場變為現實的市場,從而在競爭中把握先機。
3.消費品渠道成為OTC乙類及部分醫療器械的潛在大市場 OTC和醫療器械分類及取消I類醫療器械備案對“邦迪”;等雙跨(既有藥字號又有器械號品種)產品來講在消費品渠道的銷售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加上WTO 后國家逐漸放開對國際連鎖巨頭經營OTC的限制,即這些大賣場向SFDA(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申請經營OTC的牌照,可以在貨架上銷售OTC的品種,而不是以往依賴和有執照的藥店連鎖合作經營OTC柜臺的小打小鬧的經營方式。從美國沃爾瑪的經驗來看,這確實是具備相當潛力的市場,但是由于大賣場經營OTC品類在中國尚屬于新生事物,因為消費者目前的消費習慣以及中國現有醫療保險制度不完善,大賣場對于此類業務尚處于摸索中,以沃爾瑪來講,目前還缺乏該品類的專業人士,雖然有這方面的意向,但進展緩慢。由于國家取消了I類醫療器械的備案,使得一般零售企業可以擴大其經營范圍,擴充其經營的品類,由于I類醫療器械相對于一般消費類產品具有更高的商業利益,也使其放棄了一些低毛利的消費類產品。
一、引言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進程的發展,農村社會形態處于快速轉型期,農村社會結構,農村經濟結構和生產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更。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向城鎮的大規模流動,農村居民中的老齡化群體比重迅速增加。在城市化過程中失地農民數量增加。另外還有我國自然災害發生頻繁,每年都要遭受不同程度的多種自然災害的侵擾等問題。從而增加了對人身意外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農業保險的需求。
我國農村保險市場開發潛力巨大。但是由于農村保險消費者有其獨特的特點,在開發農村保險市場,進行營銷的過程中,應首先從農村消費者購買行為來確立保險在農村市場的營銷基點。
二、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因素
任何購買者的購買決策都是在一定的內在因素的促動和外在因素的激勵之下而采取的,而不同特征的消費者對于外界的各種刺激和影響又會基于其特定的內在因素和決策方式作出不同的反應;從而形成不同的購買取向和購買行為。而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的主要包括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兩個方面。
經濟因素是影響消費不可或缺的一點,家庭經濟水平是取決與社會經濟水平的,家庭經濟水平決定消費者的購買力,以及消費者對產品的態度和消費檔次等。
非經濟因素主要有內外兩個方面。
1、從外部來看,主要有:消費者所處的文化環境,消費者所在的社會階層,消費者所接觸的各種社會團體(包括家庭),以及消費者在這些社會團體中的角色和地位等。
(1)文化因素:文化是人類欲望和行為的最基本的決定因素。人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所處的家庭環境、社區環境、宗教環境、以及社會環境和所處的社會階層形成了一整套價值、愛好和行為的整體觀念。弄清消費者的文化背景對于研究他們的購買行為起著重要的作用。
(2)社會因素:包括相關群體、家庭和個人在相關群體及家庭所處的角色和地位。
2、內部因素則是指消費者的個人因素和心理因素。
(1)個人因素:一個人的購買行為往往受其年齡、職業、經濟環境、生活方式、個性等因素的影響。
(2)心理因素包括購買動機、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方式、學習方式以及態度與信念等等。這些因素從不同的角度影響著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模式。
結合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的因素論文格式,本文對農村保險市場進行以下分析。
三、農村市場的特點分析
(一)從農村的人口環境來看,市場潛力巨大
市場是由那些想買東西并且具有購買力的人(即潛在購買者)構成的,而且這種人越多,市場的規模就越大。
從客觀的市場容量來看,根據2010年最新的人口普查結果,目前中國的純農村人口為7.2億,若包括已經離開農村到城鎮居住半年以上及縣城在內的所有縣以下的有農村戶籍的人口仍然維持在9億。但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大規模外流,我國農村人口結構已發生較大變化。從年齡看,老齡化進一步明顯,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長期外出務工,留守老人缺乏照料,安全隱患多。專家預測,2010年,農村中的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超過10%,并很快進入老齡化加速期。
根據最新的研究,2009年外出務工中國農民工大約有2.3億至2.4億人,80后農民工群體占一半左右,90后有4000多萬人。50,60年代生人逐漸步入老年。根據網上對“現在中國農村青年人的想法和打算”調查發現:“現在農村青年人是否和老人分家過日子”的回答否只占22%。由此可以看出由于農村家庭規模會且正在縮小、核心家庭增多、導致農村純老年戶不斷增加。另外農村大量的年輕人進城打工,迫于崗位的競爭壓力,忙于工作和事業,這些人無暇顧及老父母,另外老年人平均壽命延長、患病率、傷殘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這一切必將加大家庭的負擔,也必將導致年輕人消極贍養老人的增加。
另外根據保監會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末,我國實現保費收入11137.3億元。其中農業保險保費收入133.9億元,小額保險保費收入2.3億元,這兩者合起來占全國保費收入不到1.23%。
因此我國農村保險市場開發潛力巨大,農村對于養老保險,人身意外保險等的客觀需求是存在的。另外80后,90后逐漸成長為主要的勞動力,他們的思想意識和文化水平逐漸提高,且在現代農村若成為勞動力,在家中就會有一定決策權。因此家庭決策結構發生變化,營銷對象就應有相應的轉變。
(二)農民收入水平逐漸增加,消費者支出模式的變化
從1978年開始農民人均純收入逐漸增加。國家統計局公布2009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153元,比2008年4761元增加392元。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由1978年的67.7%下降到2008年的43.7%。恩格爾系數揭示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生活水平和發展階段。即隨著家庭和個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將逐漸減小。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準,恩格爾系數在40%-50%為小康論文格式,30%-40%為富裕。因此我國目前處于小康向富裕過渡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進入大眾消費新成長階段,教育、醫療、旅游、文化等新型的消費支出在快速增長。這位保險銷售創造出良好的經濟環境。
(三)農村消費者行為特征分析
1、農民保險意識沒有樹立起來
農村人口文化的相對落后及思想觀念的陳舊和保守,保險意識普遍比較薄弱,保險需求不高。對于大部分的農民,他們以小規模耕作或養殖以維持生活,生活比較平靜,它決定了大多數農民的一種機會意識,即認為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并不是經常發生的。另外在農村,有不少的農民對養兒防老已喪失信心,依靠平時的積蓄用來防老,在農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場。他們認為有錢才是可靠的,因而盡可能省吃儉用,節約儲蓄以備老年之用。而沒意識到買保險養老的好處。所以要樹立農民的保險意識。
2、消費需求功能性
農村市場基本上還處在比較典型的功能性需求階段,即比較強調產品的實際使用價值,而不太注重產品的附加價值和精神享受。這種功能性特點對產品的要求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價廉,二是實用,三是簡便。
3、消費求同相互攀比,但也注重“口碑”
農民之間的消費求同和攀比心理相當突出。大多數農民不是根據自己的主觀需要來決定自己的購買行為,而是依據他人的消費行為來決定自己的消費行為。他們注重個人消費在社會關系成員中的反應。看到別人買什么自己就買什么,要到哪里買就都到哪里買。
但同時注重“口碑”,易極端。對產品的評價好只看重優點,壞就一文不值。在農村,農民經常集聚聊天,并有固定場所,對事物易通過口口相傳,傳播速度也快且遠。對于產品主要是通過別人買的產品,在短期內的使用來評判。
4、農民相對比較注重人情味
農民相對比較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情感上的聯系,人情關系在農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熟人之間抹不開面子,不好意思拒絕其請求,會在能力范圍之內答應和支持熟人的請求。
5、對保險產品不信任
保險走進農村市場之初,一些保險人和保險推銷人員為了自己的業績,在農村市場上樹立了不良的形象。用一位專家的總結:不該賣的人賣給了不該買的人。例如,在推銷產品時,說明產品的諸多好處,而不管保險協議條款,導致農民出現問題時,找到保險公司進行理賠,但是其所發生的事件不再保險范圍之列。
理賠難導致農民對保險產品的不信任。由于農民對于理賠程序的不清楚論文格式,使他們對于理賠望而卻步,理賠時還要在保險公司找熟人。找熟人的過程中又要送禮,最后導致理賠成本加大,從而放棄理賠。由此保險公司給他們的印象是讓他們上當受騙。農村消費者感覺受騙,他就會在集聚時宣傳,導致一個村子甚至鄰村引以為鑒,從而排斥這種產品。
五、保險產品在農村市場的營銷基點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農村市場是非常龐大的,隨著農民收入的提高和農村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保險產品在農村市場上的前景是非常好的,農村市場需要進一步培養和開發。
(一)基于保險產品的特點,要加強保險銷售過程的服務
保險產品的特點是產品是無形的,交易是非即時,結果不確定性的。而農民卻看重眼前的實惠的利益,剛好與保險產品的特點矛盾。雖然農村市場零星而分散,售后服務的難度和成本都很高,但是必須加強保險公司銷售前后及過程的服務。
例如,因為對于農民來說現今產品種類繁多,產品信息量大,把握這些信息超出了其能力。所以在購買保險產品時幫助其購買真正符合其需要的產品,并幫其選擇受益最大的產品。在承保的過程中,不斷通過各種形式與其保持聯系,及時告知各種與保險相關的訊息。出險后,能在第一時間送出保險公司承諾的服務,幫助他們辦理理賠手續。由于農民抗風險能力差,在危難時伸出及時的手,會形成很好的口碑。其他農戶在看到其利益之時,會增加他們對產品的信心,從而可以擴大市場。
(二)提高農民的保險意識
調查結果顯示,農民對商業保險的認知度僅為20%。為了增強農民對保險的認識,加大保險宣傳力度,可舉辦保險宣傳活動,在農村設立咨詢點,為有意想投保或者已經投保的客戶提供服務、咨詢。這樣既可以增加消費者對保險業的了解,又可以消農民保險業的偏見。
由于農村地廣人稀,居住分散,因此須采取多種形式長期不斷地宣導。通過廣播電視、村委喇叭,墻體廣告論文格式,流動宣傳車等向群眾灌輸保險知識和理念。使農民認識保險,了解保險,主動購買保險。
對于咨詢點人員的選擇方面,就要找對農民具有親和力的人,并受農民信任。將此咨詢點變為農民在休閑時的一個聚會閑聊的場所,讓其在聊天過程中了解認識產品,并且和保險人或推銷人員成為熟人,這樣就有益于保險的宣傳與推銷。
(三)采用'量體裁衣'、'終生服務'的措施
農村消費以傳統節儉型為主,加之收入水平的影響,價格往往成為購買商品時最敏感的因素,結合農村實際,根據其需求和經濟承受能力,有重點地改造現有保險產品,開發推廣新產品。推動簡易人身保險的發展,開發保額較小、保費低廉、辦理簡便、保障型的人身保險產品。
(四)強化營銷隊伍培訓和管理,健全農村保險市場監管機制
營銷人員是體現保險公司形象、開展對外宣傳的窗口,對其培訓既要具備精良的展業技巧, 更要具備過硬的職業操守。通過把好營銷關口, 提高保險經營績效, 消除社會各界對保險行業的偏見。
加強行業監管力度,督促各保險機構嚴格遵守保險同業自律公約,對違法違紀行為按職能范圍及時做出處理,切實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加強對縣域保險市場的監督管理,促進保險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仲偉增,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商業保險發展策略[J] 《商業時代》2007.8
2、王瑩,農村商業保險的發展面臨問題及解決措施[J]《法制與社會》 2008. 14
中圖分類號:F014.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8-025-03
價格與消費是兩個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經濟因素,價格水平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居民消費水平的變化。根據價格曲線也可看出,價格越高,消費需求越低,價格越低,消費需求越高。2007年以來我國物價漲速明顯加快,成為經濟運行中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特別是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肉禽蛋、鮮菜、汽油、柴油、石油、液化氣等商品價格均保持在高價位上運行,人們日常的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價格作為一個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與宏觀經濟運行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首先,價格作為一個現象,折射出的是整個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實質性問題。此外,價格在市場經濟運行中,同時扮演著“市場調節器”與“宏觀經濟運行指示器”的雙重角色。因此,物價波動一直是各界普遍關注的焦點之一,物價上漲對居民消費的影響更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物價這一關系到民生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認真研究、科學合理地分析物價上漲對居民消費的影響,是我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客觀需要。
一、我國物價水平的歷史與現狀
(一)我國歷史各物價水平變動階段
第一階段:1953―1965年(共13年)。這一階段,我國物價水平經歷了一次劇烈的升降,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增長率出現了一次高聳的峰和深陷的谷。1959~1961的3年中,零售物價水平持續上漲,于1961年到達頂峰,漲幅為16.2%。1962年,零售物價下跌,1963年跌至-5.9%的波谷,峰谷落差達22.1個百分點。
第二階段:1966―1976年(共11年)。在這一段時期內,我國物價水平的變動幅度極小。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增長率曲線幾乎是一條水平直線,其漲幅從未超過1%,跌幅也僅有一年略微超過1%,最高點(1975年,0.6%)與最低點(1969年,-1.1%)之間的落差只有1.7個百分點。這一時期零售物價的高度穩定,是特定的歷史條件造成的,當時的中央政府直接通過行政手段凍結價格。這樣,盡管經濟在劇烈地波動,而價格水平卻“紋絲不動”。
第三階段:1977―1999年(共23年)。改革開放之后,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物價水平長期僵持不變的局面被徹底打破,零售物價開始持續上升。1999年的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上漲為1978年的359.8%。在這一時期,價格漲幅的波動性也變得非常明顯。從1977年到1999年,我國物價漲幅可觀測到4次明顯的循環波動。
第四階段:2000―2007年(共8年)。中國經濟在經歷了1991―2001年的完整波谷―波谷經濟周期后,從2002年起重新進入本次經濟周期的擴張階段。2003年與2004年實際GDP增長速度接近潛在GDP增長速度,而2005年實際GDP增長速度超過潛在GDP增長速度,其間通貨膨脹卻相對溫和。在2006年中國經濟繼承了2005年的強勁擴張趨勢,中國宏觀經濟運行保持高經濟增長與低通貨膨脹的良好配合格局,在增長型經濟周期的位勢上,2006年將構成本次經濟周期的波峰年度。2007年,中國宏觀經濟管理繼續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采取中性的需求管理,政策取向,兼顧經濟穩定的內部平衡目標與外部平衡目標,進一步促進國內需求與國外需求以及投資需求與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全面拉動,在總體經濟景氣進入本次經濟周期收縮階段后延續其繁榮形態。2007年實際GDP增長速度略低于潛在GDP增長速度平穩回復至潛在GDP水平。
(二)我國現階段物價變動的狀況及原因
物價上漲影響居民的生活,從2007年以來我國物價漲速明顯加快,成為經濟運行中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2007年1―11月份CPI同比上漲4.6%,漲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3個百分點;尤其是11月份CPI同比上漲6.9%,環比上漲0.7%,創1996年底以來的新高。另外,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和央行公布的企業商品價格指數等均呈現加速上升的勢頭,已超出各方預期。
從統計數據來看,2007年的CPI上漲具有明顯的結構性特征,以11月份為例,當月以糧食為代表的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8.2%,推動CPI上漲了6.1個百分點,貢獻率達88.6%,其中糧食價格同比上漲6.6%,肉禽及其制品價格同比上漲38.8%油脂價格同比上漲35%,鮮菜價格同比上漲28.6%,鮮果價格上漲12.9%,鮮蛋價格同比上漲10%,水產品價格同比上漲6.8%。而工業品價格和服務價格基本保持穩定,扣除食品和能源項目后,前11個月的核心價格指數僅同比上漲1%左右。
物價上漲是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原因之一:國際市場價格的帶動。由于石油價格持續上漲,美國等國家大規模開發生物能源,對玉米、大豆等糧食需求量大幅增加。這導致國際市場糧價大幅度上漲,進而拉動了國內糧食價格上升,并影響到以糧食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價格。
原因之二:成本推動。近10年來,我國主要農產品一直低位運行,稻谷、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籽、生豬等主要農產品現在的價格,多數低于10年前的水平,只有個別品種略高于10年前水平。但與此同時,種植養殖成本隨著生產資料價格和農村勞動力價格的上漲而大幅上升,所以,目前農產品價格上漲帶有明顯的恢復性質。
原因之三:供求結構失衡。由于去年上半年生豬價格跌到谷底,導致生豬存欄下降,去年下半年生豬價格開始進入周期性上漲階段。部分地區出現的疫情,也加劇了生豬供應的緊張。
民以食為天,糧食、肉、禽、蛋是居民的生活必需品。今年以來食品和副食品價格的上漲過猛,波及面過大,豬肉的漲價帶動了其他生活資料(如牛羊肉、蛋、奶)價格上漲。這是事關人民群眾(特別是在校學生、進城務工人員、城市低保人群等弱勢群體)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事關全局、事關社會和諧穩定的大事。勢必影響到千家萬戶居民的生活質量。漲價使多數中低收入城鄉居民的生活或多或少受到了影響。但沖擊最大的是城鄉中低收入家庭,尤其對一些縣城的民工生活沖擊較大,感到壓力沉重。
二、物價上漲對居民消費的影響
物價波動主要由市場中的商品供求狀況所決定的,即供給小于需求是物價上漲,供給大于需求是物價下跌,供給等于需求時物價穩定。物價波動可以調整市場中商品供求關系,即供給小于需求時抬高物價可以使供求平衡,供給大于需求時降低物價可以促使供求平衡物價波動。
CPI即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是反映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衡量一般家庭(不含共同事業戶)實際購買各項消費性商品及勞務價格變動情形。所得稅、購置土地、住宅及人壽保險等支出不屬查價范圍。
大多數國家都編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反映城鄉居民購買并用于消費的消費品及服務價格水平動情況,并用它來反映通貨膨脹的程度。
從2001年起,我國采用國際通用做法,逐月編制并公布以2000年價格水平為基期的居民消費價格定基指數,作為反映我國通貨膨脹(或緊縮)程度的主要指標。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統計局城調總隊負責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編制及相關工作,并組織、指導和管理各區市的消費價格調查統計工作。
我國編制價格指數的商品和服務項目,根據全國城鄉近11萬戶居民家庭消費支出構成資料和有關規定確定,目前共包括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訊、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251個基本分類,約700個代表品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就是在對全國550個樣本市縣近3萬個采價點進行價格調查的基礎上,根據國際規范的流程和公式算出來的。
CPI=(Pt1Q01+Pt2Q02+…+PtmQ0m)/(P01Q01+ P02Q02+…+P0mQ0m)*100
式中:P――商品價格;Q――商品數量;m――商品的種類;t――現期;0――基期。
公式中,分母表示在需要進行比較的基期里居民對有關商品的支出總額;分子表示居民在現期以現行價格購買相同種類、同樣數量的商品支出總額。
把上述公式用文字簡化表達就是:
CPI=現期購買商品支出總額/基期購買商品支出總額×100(商品是同類商品,與取樣樣本有關)
19世紀中葉,德國著名統計學家厄恩斯特?恩格爾(Ernst Engel)在研究英、法、德和比利時等國工人階級不同階層的家庭調查資料時,得到一系列數據,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他發現了一個規律:一個家庭或個人收入越低,其食品支出在總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反之,其比重越小;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會逐漸減少。對國家而言,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平均支出中購買食品支出的比重越大,這一規律被稱為恩格爾定律(Engel's Law)。后來,人們把食品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稱為恩格爾系數,用公式表示如下:
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全部生活消費支出)×100%
恩格爾定律的原理非常簡單:一個家庭或個人維持生命所必須的食品數量是基本不變的。在這個前提下,恩格爾系數值越小,即食品支出占家庭或個人支出的比重越小,自然就意味著家庭或個人的生活水平越高,反之則說明生活水平越低。因此,可用恩格爾系數來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居民生活水平和經濟發展成就。聯合國糧農組織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更是將恩格爾系數作為評價國家貧富和地區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之一:恩格爾系數在60%以上為絕對貧困,50%~60%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為富裕,30%以下為最富裕。
在我國,恩格爾系數同樣受到高度重視,無論是政府機關的工作報告,還是新聞媒體關于本地居民生活水平的報道,都可以見到恩格爾系數蹤影,使用頻率極高:中國宣布“總體達到小康”所依據的一個重要指標便是“恩格爾系數”;政府機關很多工作計劃的依據也是本地的恩格爾系數。
恩格爾定律是在假定價格不變的前提下而提出的,其受影響較大除收入以外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物價水平:當食品消費數量不變時,物價水平的提高意味著名義收入不變時實際收入的降低,即意味著在相同收入下食品支出的增加。因此,物價水平上升,恩格爾系數就會上升,反之則下降。而影響恩格爾系數的主要因素有收入狀況、物價水平、耐用消費品的消費狀況、福利政策和消費習慣等。其表現為:
1.近年來我國恩格爾系數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服裝支出、醫療保健支出、交通通訊支出和住房支出的不斷增加造成的:當居民購置住房等耐用消費品時,在個人可支配收入一定的情況下,用于食品的支出就會減小,因此恩格爾系數會下降;當老百姓對醫療、住房、交通等方面的支出增加時,在個人可支配收入一定的情況下就會擠占對食品的消費,從而導致恩格爾系數的下降。
2.隨著家庭設備用品消費的增多,恩格爾系數是上升的:當居民的個人可支配收入剛開始增多時,生活消費會從溫飽型消費轉向營養型消費時,谷物在食物消費總量中所占比重會不斷減少,肉乳品及精細食品所占比重不斷增加,因此,在生活剛剛開始好轉的某段時間內,恩格爾系數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上升;家庭設備用品相對于一般消費品來說,使用期限較長,單位產品價格較高。居民為了購買耐用消費品,一般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儲蓄,在維持基本生活的食品支出不變時,其它各項消費性支出就會減少,因此積累期的恩格爾系數會上升。
3.當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時,恩格爾系數是上升的:食品消費數量不變時,消費物價水平的提高意味著名義收入不變時實際收入的降低,即意味著在相同收入下食品支出的增加,從而導致恩格爾系數的上升。
4.物價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居民消費的水平。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因此,居民對食品價格非常敏感,稍有異動就會引起居民的廣泛關注。由于食品價格的大幅上漲,使得收入對生活的保障作用逐步減弱,對于低收入家庭來說,更難以承受。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必然帶來居民生活消費支出的增加,因為食品這類生活必需品消費彈性小,替代效應不明顯,不管價格是否上漲,必須得消費。價格上漲抑制了居民的消費欲望,通常物價上漲時,人們為了緩解這一壓力,不得不降低消費檔次,減少消費數量來滿足生活的基本需求,也就造成了消費量的下降,生活質量的降低。
綜合以上分析,消費品價格特別是食品價格的大幅上漲,給中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帶來一定困難,其生活質量有所下降。具體表現在:一是采取買價廉質次的商品,來確保量的滿足。二是提取存款或借錢應對急需。三是改變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減少非必需品的消費。交通通訊、醫療保健支出成為壓縮對象。四是主要消費品價格的快速上漲,還給低收入居民家庭增添了沉重的精神負擔、心理壓力和價格預期。
三、建議
綜上所述,提出以下建議:要加強價格監控和調控,大力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時,積極促進居民消費。政府應堅決制止搭車漲價和哄抬物價的現象,維護市場的穩定;對房地產業等價格過高的行業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抑制商品房價的過高過快上漲;對低收入階層在擴大就業、提高低保水平、確定最低工資標準等方面出臺操作性強的政策;培育新的消費熱點,鼓勵和引導合理消費,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從而帶動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度的大幅提高,促進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從中長期來看,我國經濟面臨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有效需求不足問題。當前的宏觀調控重點,既要控制投資過快增長,緩解資源瓶頸,加強對通脹的預警和疏導,又要千方百計地積極培育市場和有效擴大消費,緩解消費品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
主要解決方案:
1.應適當調整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我國投資增長速度過快,經濟局部過熱與多年來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且投資結構欠合理無不關系,因此,為降低投資增長速度,抑制通貨膨脹的惡化,緩解經濟結構的失衡,適度調整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是很有必要的。
2.遏制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緩解對生產資料的過度需求。一是堅決遏制某些行業和地區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二是加強和改進信貸管理,人民銀行要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加強“窗口”指導,商業銀行要增強風險意識,強化信貸審核。三是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行業制定限制性價格政策,控制這些行業的盲目擴張。同時,加強對煤、電、油、運的協調,緩解瓶頸制約。
3.努力促進糧食增產,增加糧食供給,使糧食價格回升到一個合理水平。由于以糧食為基礎的食品類價格占居民消費價格的權重大,食品是居民生活必需品,在低收入群體中所占支出比重較大,所以,保持糧食價格基本穩定、合理回升至關重要。一是要搞好糧食總量平衡工作,引導糧價穩步回升,逐步達到一個合理區間。二是要加強農資價格監管,穩定農資價格,穩定糧食生產的物質成本。三是要在糧食生產方面給予稅收、信貸、價格等政策優惠,減輕種糧農民負擔,保護和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
4.加大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力度。首先,房地產市場價格的快速上漲構成物價水平上漲的一個方面,而且對消費者的消費預期和消費能力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響;其次,房地產業的產業關聯度較大,對房地產的過度投資構成了能源、原材料供給緊張的一個重要原因;再次,從房地產市場的價格的具體波動情況來看,土地價格和商品房價格上漲較快,而土地租金價格上漲有限。這說明,房地產市場的供給和需求以及與此相關的價格波動具有泡沫成分,這可能隱含著巨大的金融風險。因此,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是控制物價上漲和金融風險的良策。
5.對貨幣供應量的超速增長進行適當控制。貨幣供應量的超速增長是導致近期物價上漲的原因之一,所以今后一段時間,要對貨幣信貸過快增長進行調控:一是要加大公開市場業務力度,對沖因外匯占款投放的基礎貨幣;二是對金融機構進行“窗口指導”,提高金融機構資產質量,適度控制貸款規模;三是要解決長期機制問題,進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促進國際收支平衡,解決外匯占款導致的基礎貨幣投放剛性問題,使貨幣政策調控更加有效。但要注意,這種調控只能是微調,力度不宜過大。這是因為,一方面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固然可以在壓縮投資需求方面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卻無助于結構性矛盾和供給瓶頸問題的解決:另一方面,需求增長必須通過增量貨幣才能實現,如果實際信貸規模出現大幅下降,在短期內對快速增長的經濟會產生很大的擾動。一旦投入產出的鏈條被人為割斷,可能會產生更多的問題,甚至重新回到通貨緊縮的泥潭里。
6.加強價格監測分析工作,建立價格異常波動應急機制。價格監測是價格決策和宏觀調控的基礎,要突出監測重點,完善有關制度,密切關注國際國內市場供求狀況和價格走勢,善于發現傾向性和苗頭性問題,建立應對價格異常波動的應急處理機制,及時提出控制價格上漲的意見和建議,做到未雨綢繆。
參考文獻:
1.王爾中.物價上漲對福建城鎮居民生活的影響.2005
2.江學軍,唐煥文.中國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會議論文,1997
3.劉宏宇.從宏觀市場價格到市場“負熵”.會議論文,1996
4.蔣衛東.人民幣實際匯率與中國的經濟增長.學位論文,2007
5.王振龍,趙昌昌.統計學.陜西人民出版社,2001
6.黃小雄.關于我國貨幣供應量與物價指數反常規問題研究.學位論文,2006
7.南蘭.我國物價周期波動的實證分析.學位論文,2006
8.姚大鵬.對我國近期通貨膨脹現象的研究.學位論文,2005
9.盛陽.對當前中國物價波動分析及對策研究.學位論文,2005
10.劉飛.我國價格指數和經濟波動關系的實證研究.學位論文,2005
11.艾慧.中國當代通貨膨脹理論研究.學位論文,2004
12.劉士寧.我國貨幣流通速度變動趨勢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學位論文,2003
13.孫武斌.1992~1996中國價格總水平上漲治理政策研究.學位論文,2000
14.中國進入物價較高時代.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07
15.余豐慧.物價上漲中百姓生活不下降.期刊2007
一、開篇介紹
首先,要先向在場的老師問好,講述自己的姓名、班級、專業以及論文題目。再者,要講述論文的指導老師,并對老師的指導工作表示一定的感謝。
你可以這么說:“我是來自XX專業XX班的XXX,我的論文題目是《XXX》,本篇論文是在XX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在這期間,XX老師對我的論文進行了詳細的修改和指正,并給予我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在這里,我對他表示我最真摯的感謝和敬意!下面我將這篇論文的寫作研究意義、結構及主要內容、存在的不足向各位老師作簡要的陳述,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二、文章的研究意義
選擇一個方向作為畢業論文的研究應當是有據可尋的,在這個部分可以結合社會背景,參考的資料數據,以及自己的觀點,大致描述出選擇這個視角來作為論文題材的原因,讓老師感覺到這確實是篇有研究價值的論文,同時也感受到你付出的努力。在開頭你可以這么說:“首先,我想談談為什么選這個題目及這篇文章的研究意義……”
三、分析文章結構及內容
1.從已經做好的網頁上復制內容,會引起格式的問題。
2.從編輯器復制內容到編輯器,也是會有問題的。
3.所以必須保證從秀米復制到編輯器。
4.正文里面出現例如超鏈接,會過長引起問題,需要自己手工再調整。
四、謙虛結尾
不要忽視這個小結尾哦~不論是從知識層面,或是生活經驗來看,我們看待問題的程度肯定都是不及老師的,因此要說出自己論文中的不足之處,讓老師感受到這不僅是一場論文自述,而是你在抓住機會學習。
你可以說:“在這篇文章中雖然……但是還有……的不足之處,與老師的期望相差甚遠,借此答辯機會,萬分懇切的希望各位老師能夠提出寶貴的意見,多指出這篇論文的錯誤和不足之處,我將虛心接受。以上是我的論文答辯自述,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
論文答辯自述范文(一)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是XX級國際金融專業的學生----。我的論文題目是《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現狀及對策探討》。論文是在袁老師的悉心指點和大力幫助下完成的,在這里我向袁老師表示深深的謝意,同時向現場的各位老師不辭辛苦參加我的論文答辯表示衷心的感謝,從課題選擇到論文的順利完成,一直都離不開老師、同學、朋友給我的熱情幫助,在這里請接受我誠摯的謝意!
在最初試圖以《金融企業上市的意義》為題進行研究時,還是頗有顧慮的,最大的難題在于缺乏足夠的了解。在學院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最終確定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進行嘗試性的分析研究,由此才展開此論文的撰寫工作。在著手準備論文寫作的時候,大量閱讀相關方面的各種資料。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現狀的概況有了大致了解,縷清思路的基礎上確定研究方向,然后與老師商討,確定論文大致思路和研究方向。然后,為了完成論文,本人收集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其中主要來自網上的論文期刊、圖書館的書目、學習教材的理論資料。在袁老師的耐心指導和幫助下,經過閱讀主要參考資料,擬定提綱,確定中心思想,論文初稿,修改等一系列程序,于2012年2月20日正式定稿。
下面我將本論文寫作的目的和主要內容向各位老師作一匯報,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首先,我想談談這個畢業論文設計的目的及意義。
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已成為我國經濟高速運轉的助推器,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現狀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一步。
其次,我想談談這篇論文的結構和主要內容。
本文分成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緒論;主要論述該論題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義,研究的內容與總體思路第二部分是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通過分析融資渠道,探討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與融資來源,以及各種融資方式的優缺點。并且重點研究融資現狀,包括內源融資、間接融資、直接融資的現狀分析。
第三部分是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該部分分別從內部原因、外部原因探討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分析內部的問題所在,比如缺少抵押擔保資產、制度不規范、抗風險能力低、信用等級偏低等。外部的影響,比如銀行、政府、擔保機構的不支持等。
第四部分是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障礙的解決對策;包括:整頓與提高企業自身素質,政府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建立擔保體系,建立和完善融資體系,完善法律體系等。全方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最后,我想談談這篇論文和存在的不足。
經過本次論文寫作,我學到了許多有用的東西,也積累了不少經驗,但由于學生能力不足,在遣詞造句上,雖然我對全了細致修改,但個別語句語序凌亂、語句僵硬、口語化的問題依然不可避免。在許多內容表述上存在著不當之處,與老師的期望相差甚遠,許多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思考和探索,借此答辯機會,萬分懇切的希望各位老師能夠提出寶貴的意見,多指出本篇論文的錯誤和不足之處,學生將虛心接受,從而進一步深入學習研究,使該論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以上就是我的答辯自述,希望各位評委老師閱讀論文并給予評價和指正。
謝謝大家!
論文答辯自述范文(二)
各位評委老師,同學們:
上午好!我是XX科技學院中文系03漢師(1)班的學生。我畢業論文的題目是《試論凌叔華筆下的女性意識》,我的指導老師是何清老師。我當時之所以選擇研究凌叔華的女性意識是因為:在五四時期的作家中,凌叔華是給了我別樣感受的一個女作家。她的小說中很少有驚心動魄的事物,也看不出什么磅礴于宇宙的氣勢,但她小說中的文字仍有力量,只不過這力量是深蘊于內的,而且敘述的調子是平靜的。她的作品是百分之百女性的,它們“幽深、姻靜、溫婉、細致,富有女性溫柔的氣質。”我想就是這樣的一種風格吸引了我,使我在不知不覺間走進了她的世界。而且,作為一名女性,我想我更能看清凌叔華筆下那種時而諷刺鞭撻,時而同情無奈的女性心理,這也體現了五四時期的女性意識,為我們全面了解我國女性意識的發展歷程及其表現特點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點。凌叔華寫作的小說是本文最直接的文本基礎,此外,我在大學期間還選修了女性文學相關課程,對女性意識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也積累了一定的寫作素材,有利于該課題的研究和寫作工作的開展。
我的論文《試論凌叔華筆下的女性意識》從五四時期的女性文學入手,解讀凌叔華筆下的女性意識,但本論文的寫作是以孩子為視角,將筆觸集中在凌叔華作品中孩子眼中的女性世界,希望能夠多角度、多方面的去研究凌叔華的小說作品,更深入地挖掘凌叔華在其小說中所呈現的獨特魅力,以及更好地感受她筆下所展現的女性意識,從而促進現今女性意識的更好發展。
具體來說,我的論文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解讀五四時期的女性文學及凌叔華筆下的女性意識,指出凌叔華成為女性意識由向外索取客體轉向自覺地對女性意識本體進行精心注目和審視的最早的女作家。這種內審為女性意識的成熟做了最初的奠基工作。第二部分,論述凌叔華是怎樣通過孩子這一視角來展現女性世界、表現女性意識的。主要結合其小說集《小哥倆》中的具體的作品從“十足”的孩子和“小大人”的孩子兩方面進行具體的分析論述。以實證來論證凌叔華的女性意識。
第三部分,主要論述凌叔華小說中獨特的表現手法。孩子視角的運用,第三人稱的寫作手法,畫面感的表現形式,這些都突出了凌叔華女性意識的表達力度,更能表現出凌叔華作品的獨特魅力。
第四部分,主要是將凌叔華在寫作中關于孩子的作品與冰心作比較,從她們寫作孩子的目的、立場、角度的不同來突現凌叔華隱身于孩子的女性意識。突出凌叔華在五四時期所展現的獨特女性意識。
近年來隨著學術界對于女性意識研究的日漸深入。20世紀初期的一些女作家也就被納入到考察的視野,凌叔華就是其中一位。但長期以來,眾學者對于凌叔華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她小說中的女性形象,小說的寫作獨特性以及她與契訶夫、曼叔菲爾德的比較上。但是較少有學者關注凌叔華作品中在兒童視角下所展現出來的女性意識,這是關于凌叔華研究的一個很好的方向。它可以讓我們多角度、全面的了解凌叔華的女性意識。
第五部分,大部分都是畢業論文結束語。例如:在畢業論文的準備和寫作過程中,我閱讀了大量的蘇軾寓惠散文方面的相關書籍和學術期刊論文,并參考了部分畢業論文總結范文。。這得得益于我們學校圖書館豐富的參考書籍和中國學術期刊網中的專業論文。本論文經過一二三稿并最終定稿,在這期間,我的論文指導老師——何清老師對我的論文進行了詳細的修改和指正,并給予我許多寶貴的建議和意見。在這里,我對他表示我最真摯的感謝和敬意!
以上就是我這次的畢業論文答辯自述,希望各評委老師給予評價和指正。謝謝!
論文答辯自述范文(三)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
大家下午好!
我是XX級社工班的學生XXX,我的畢業論文題目是《社區照顧理論下的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發展對策研究》。我當初之所以選擇這個課題,一是因為目前我國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關注養老服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二是我個人對養老服務的興趣。我的學年論文就是研究老年社區照顧的,題為《從“我國老年人的戀家情結”視角看老年社區照顧的開展》,而畢業論文就是對學年論文的深入,我希望通過自己的淺薄研究能夠為我國養老服務的發展提供建議和參考。
我的畢業論文指導老師是肖云老師。從確定選題、擬定提綱、完成初稿,到最后定稿,我得到了肖老師的精心細致指導,使我很快掌握了論文的寫作方法,并在較短的時間里完成了論文的寫作。不管今天答辯的結果如何,我都會由衷的感謝指導老師的辛勤勞動,感謝各位評委老師的批評指正。
下面我就把論文選題背景,寫作基本思路以及存在不足向各位老師作如下簡要陳述: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問題已成為我國社會生活中存在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由于家庭結構的變化,子女數量的減少,傳統的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已經不能適應我國目前快速老齡化的現狀。在我國城市社區快速蓬勃發展,社區服務功能日益擴展和凸現的背景下,如何以社區為依托和載體,使之承擔和發揮其養老服務功能,成為理論和實踐上需要研究的問題。
近年來,對城市社區養老服務問題的研究較之初期的研究已逐漸走向深入,研究視角也在不斷拓展。從研究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文獻來看,多數研究集中在社區的境況、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養老工作存在的問題等方面,優勢視角、增能理論也開始得到了初步應有。以社區照顧理論的視角來研究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研究也有不少,但目前運用的深入和全面分析尚不多見。雖然這些相關研究對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都起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但也存在著不足和缺陷。例如:多數研究從社會調查的角度出發,比如對我國老年人身體狀況、生活狀況的調查等;問題的分析多數也僅僅局限在淺層次的空洞層面,分析還不夠深刻細致,讓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對于問題解決,太過注重養老的物質層面,而忽略內心和精神層面;在方案的提出方面,考慮不夠全面,大多停留在宏觀政策的層面,很多措施抽象而不具體,也難以落實,同時也缺乏可行性。
因此,我在本文的寫作過程中,結合當前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現狀,全面分析其所存在的問題,在社區照顧理論的應用和深入下,重點從文化傳統、思想觀念、經濟實力等方面著手,針對我國的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發展初步提出建設性對策。希望能夠為我國的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工作提供建議和參考。
全文共分四個部分,分別為:社區照顧理論的分析、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現狀、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社區照顧理論下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對策。
第一部分主要闡述了社區照顧理論的來源、相關概念、內涵及特點。旨在增加對該理論的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在大量文獻的查閱和實地考察的基礎上,概括了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總體現狀。主要有:城市社區養老服務領域不斷拓寬;城市社區養老服務方式呈現多樣;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環境日趨優化。
第三部分主要提出了目前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所存在的問題:(1)對社區養老服務認識不足(2)社區提供的服務項目較少(3)缺乏專業的養老服務人員,服務質量不高(4)社區醫療有待加強(5)政策法制不健全(6)資金缺乏且來源渠道單一。并對其進行了原因分析。
最后一部分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策略:1、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提高社區養老的意識2、豐富社區養老服務項目3、加強對社區工作者的專業化培養,提高服務質量4、加強社區醫療水平5、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6、多渠道的籌集資金。
以上就是我這次的畢業論文答辯自述,希望各評委老師給予評價和指正。謝謝!
論文答辯自述范文(四)
各位老師:
下午好!我是金融學專業***,非常感謝各位老師不辭辛苦參加我的論文答辯。我的畢業論文題目是《拓展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策略分析》,我的指導老師是***老師。下面我就論文的相關情況向各位老師作一下匯報,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首先,我想談談這篇文章的寫作意義。
近年來,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在國家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支持下,農民收入連續幾年獲得穩定增長,農村的消費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但與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當前,農村是擴大內需的突破口,經濟增長的潛力在農村,而農村資金短缺,農民貸款難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村的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阻礙了農村市場的發展。這與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是相違背的。
本課題通過分析農村消費信貸的現狀,發現其中的問題,并提出拓展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策略,可為開拓農村消費信貸市場提供政策建議和理論依據,使我國農村需求潛力得到進一步的開發,農民生活質量得到提高,農村金融市場實現繁榮。
其次,我想談談這篇文章的研究方法和寫作思路。
研究方法:
1.文獻綜述法。在前人的基礎上,全面分析農村消費信貸在農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拓展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相應策略。
2.定性分析法。以當前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狀況為切入點,定性的研究阻礙農村消費信貸發展的多方面原因。
思路:
從調研農村消費市場和消費信貸情況入手,深入分析新時期我國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狀況,針對制約我國農村消費信貸業務發展的因素和農村消費需求和消費信貸需求的特點,并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研究,進而提出開拓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策略。
最后,我想談談這篇論文的結構和主要內容。
本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通過分析農村消費市場的需求狀況,指出目前農村消費市場缺少足夠的信貸支持,從側面說明拓展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部分通過分析我國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現狀,提出目前農村消費信貸市場還存在著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村金融服務機構信貸資金投放不足、農村信貸產品創新落后于經濟的變化發展以及農村消費信貸相配套的政策和法律體系不完善等問題;
第三部分針對我國農村消費信貸市場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結合,資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務完善,運行安全的農村金融體系;同時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要不斷加強信貸風險管理,開拓創新,推出多樣化的信貸產品;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改善農村金融的外部環境等若干對策。
與其他文章相比,本文創新的之處是對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消費信貸業務的風險管理問題和金融產品創新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闡述。
本論文經過一二三稿并最終定稿,在這期間,我的論文指導老師——***老師對我的論文進行了詳細的修改和指正,并給予我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在這里,我對她表示我最真摯的感謝和敬意!
以上就是我畢業論文答辯自述,希望各評委老師給予評價和指正。謝謝!
論文答辯自述范文(五)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
大家下午好!
我是XX班的學生XXX,我的畢業論文題目是《XXXX》,我的畢業論文指導老師是XXX老師。本論文是在XX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再次謹向X老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中心的感謝!下面我就把論文選題背景,寫作基本思路以及存在不足向各位老師作如下簡要陳述:
近年來,隨著教師研究的不斷深入,教師的自我效能感日益成為研究的新熱點。作為教師信念的核心,教師的自我效能感是學校教學和教育革新的關鍵。研究教師的自我效能感,不僅能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自我,切實增強自信與教育的有效性,提高自身素質,促進教育能力的發展,而且能為研究者、行政管理者和教師培訓者制定科學的教師培訓方案提供有益的參考,使之有助于從根本上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從而切實提高教育質量。
目前,我國對教師自我效能感問題的探討,有介紹國外的研究成果,也有一些對我國教師進行的實證研究,這些研究中既有對教師自我效能感結構及與學校因素的關系的探討,還有對專家、新手型教師自我效能感的對比研究。但是,關于自我效能感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的研究資料匱乏。
因此,我對XX市小學教師自我效能感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進行深入地調查研究,考察該市小學教師自我效能感的差異狀況及其特點,并分析了自我效能感與小學教師專業的發展的密切關系。并結合調查研究,提出提高教師自我效能感以促進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希望能夠提供給小學教師建議與參考。
全文共分四個部分,分別為教師自我效能感概述、阜新市小學教師自我效能感現狀調查、提出相應策略和結論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闡述了教師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作用,旨在增加對教師自我效能感的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以XX市為例闡述了小學教師自我效能感的現狀,進而分析自我效能感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間的關系。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現狀:阜新市小學教師自我效能感總體水平較高;在個人教學效能感方面有顯著差異;學歷因素對教師教學效能感的影響顯著;教學效能感與教齡間有密切關系;與性別間有顯著的相關存在,并對上述的現狀進行了原因分析。
第三部分主要針對存在的現狀提出以下策略:教師方面,培養教師角色意識;建立心理防御機制;不斷提高文化素養;積極進行教學反思。學校方面,創設寬松的工作環境;減輕額外的工作負擔;消除城鄉教育的差距;改革現行學位要求,強調綜合素質。
最后一部分是論文的結語,是對整篇論文主要觀點的概括。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獻研究法、訪談調查法。
首先本文是在查閱大量相關資料和前人的研究情況下來進行寫作的。
其次,本人對XX市部分小學教師進行了訪談調查,調查對象注意了市區與農村的地域代表性。
最后,對大量的資料和訪談調查的結果進行了歸納總結,分析原因,并提出幾點可行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