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07:1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計算機數據庫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1恢復技術的內涵
數據庫的恢復技術,又稱“修復技藝”,是指當計算機數據庫系統存在故障而引起數據丟失等現象時再次對毀損、丟失的數據信息進行修復的操作技術。為降低由于操作不當等人為因素以及系統本身的緣故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同時也是出于減少客戶自身損失的考慮,所以進行數據庫系統的恢復備份必不可少。
2.2恢復技術的基本形式
數據庫的恢復技術主要可以按照普通恢復、全盤恢復、郵件恢復和批日志恢復等進行歸類。首先,普通恢復就是說在數據修復環節,對之前已經備份完畢的數據信息進行簡要補充,或者采用經過遠程控制的分步備份方式對數據進行簡單修復的形式。由于未涉及到使用者之前的日志文檔等的備份,所以它并不是對所有數據的完全恢復。其次,全盤恢復的形式。這種形式是當進行數據庫的恢復操作時,涉及到了整個計算機數據庫中的備份數據以及使用者處理個人事務的備份文檔等。因此,這種恢復手段即便可能耗費大量的功夫,但其可以使電腦數據庫中發生的損失降到最低;另外,它也可以使計算機恢復到之前某個還原點的狀態。還有,就是批日志恢復的形式。此恢復技術形式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它可以降低恢復數據時所占用的儲存空間,相比之下,其操作步驟也比普通恢復和全盤恢復更為簡便。郵件恢復要求相關處理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實際操作能力,它也是一項針對管理者的技術性的恢復形式。除此之外,務必要維護好所需處理的數據信息,更有效地提高數據恢復的安全性、科學性。
2.3恢復技術的主要方法
計算機數據庫主要的修復方式可分為轉儲并建立相關日志、依照實際情況進行判斷解決兩種。第一,轉儲并建立相關日志文檔。它要求帶有一定的周期性并循環拷貝數據庫中的全部數據,然后再把所備份的信息儲存到其他介質中。因其簡易的操作方法,這種數據庫的修復方法一直以來都是最為常見的一種。第二,根據具體狀況進行操作處理。如果計算機數據庫存在著某些問題或故障,可以依照以下兩種情況做出判斷、進行處理。一,假設計算機數據庫因受到的損壞過于嚴重而無法繼續使用,這時候就應當啟用一張新磁盤,并在其中拷貝一份實時數據,之后再借助日志庫的重做處理進行新數據庫數據的更新操作。這樣不光能夠恢復到之前的樣子,同時又令現有的數據庫數據得到更新升級;二,若是數據庫未遭到損壞或程度較輕的話,再或者只是其中某幾項數據不再可依賴的話,是完全沒有必要拷貝已存檔的數據庫內容的,只要通過日志庫中撤銷處理的執行便能夠那些沒有考慮好便做出的改動,進而讓數據庫恢復到正常的工作狀態。
二、計算機數據庫在信息管理中的應用現狀
就目前技術的發展結構而言,在計算機數據庫技術實際運行過程中,整體技術維度和技術運行機制也在發生改變。第一,計算機數據庫技術的應用范圍在逐漸擴展。在實際生產生活中,應用計算機數據庫技術的頻率和市場前景越來越大,無論是工業、農業以及文化產業等,都將其視為有效的信息處理工具[2]。因此,計算機數據庫技術的安全性和適配性尤為重要,各行業也在自身發展進程中不斷摸索和技術優化,真正建立切實有效的管控模型和管理機制,確保管理維度的實效性,也為信息結構優化奠定堅實基礎[3]。第二,計算機數據庫技術的安全性也在探索中逐漸得到強化,也突顯出計算機數據管理項目的具體要求,只有優化其安全價值,才能更好的建構高度機密性以及敏感性數據管理維度,保證了信息備份管理以及恢復功能的有效性,對于數據信息的復制和備份,要在優化信息維度的基礎上,真正實現了數據庫的安全性升級。
三、計算機數據庫技術在信息管理中的應用優化路徑
(一)優化計算機數據庫技術在信息管理中的安全性
要保證數據完整性,就要從安全應用以及安全管控模型出發,建構系統化管理維度和管控要求,保證數據在得到共享的同時,相應的數據信息也是安全準確的。因此,技術人員要結合計算機數據庫技術的相關要求,提升信息完整度和安全性[4]。
(二)優化計算機數據庫技術在信息管理中的實踐性
在實際信息管理和信息控制過程中,要積極落實理論和實踐的融合機制,確保管理維度和管理效果的最優化。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將數據庫原理和數據庫管理技術模型進行深度管控,是提升數據科學性以及合理性的重要路徑,也是研究數據分析機制以及計算機數據庫技術應用模型的重要參數,因此,要保證理論聯系實踐,建構計算機數據庫技術應用整體。
(三)優化計算機數據庫技術在信息管理中的技術性
對于計算機數據庫技術來說,最基本的就是技術參數,因此,要保證計算機數據庫技術在信息管理中得到推廣,最基本的就是要保證技術模型的安全性和準確性,并且積極落實計算機共享體系。計算機數據庫技術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規避數據庫被非法入侵,確保其技術安全和信息共享安全。但是,在實際管理機制中,信息的絕對安全存在風險。提升計算機數據庫技術的技術安全性,能更好的落實信息應用價值,確保信息維度得到有效優化。因此,相關項目技術人員要利用加密技術對非共享信息進行系統化管控,提高管控效果的同時,積極落實技術性管理要求,借助權限管理機制、數據加密技術以及強制存取控制技術等措施,進一步優化計算機數據庫技術的技術安全性[5]。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信息管理過程中積極應用計算機數據庫技術,能在滿足共享需求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信息的實用性價值,確保信息得到充分利用,也為實踐優化提供動力,確保技術模型以及信息管理維度之間形成有效的控制機制,也為數據應用研究奠定堅實基礎,保證計算機數據庫技術和信息管理之間的優化契合。
作者:陳文杰 單位:
參考文獻:
[1]王瑜.探究計算機數據庫安全管理與實現途徑[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15(11):2074-2074.
[2]溫林芝.試析計算機數據庫安全管理技術與方法[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5,15(04):183-183.
2關系數據庫技術在計算機網絡設計中的基本原理
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的過程中,數據庫技術存在著眾多的種類,其中根據數據庫模型的運行模式可以分為:網狀模型數據庫技術、層次模型數據庫技術以及關系數據模型數據庫技術。這些數據庫技術在不同的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有各自的優勢,其中關系數據模型數據庫技術,以其完美的數據連結技術和高度的數據模型適應性,成為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通用的一種數據庫技術。其在運行過程中展示出的完善的數據連結性,能夠在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對任何相關的計算機網絡數據進行關聯,并能夠在一定數據基礎上對多種數據進行綜合性的關系鏈接。這種數據信息服務的全面性和數據鏈接服務形式的多樣性,能夠極大的滿足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多樣化的數據信息需求,所以在具體的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成為使用者首選的數據庫類型,被廣泛的應用于計算機網絡設計中。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是一個復雜、系統的工程性活動,在其運行活動中要求下屬的各個模塊都要最大程度上的兼具數據信息服務的全面性和便捷性。在關系數據庫中這一系統要求被很好的體現了出來,關系數據庫擁有自己管理信息交互平臺,能夠基于C語言等網絡編程語言與使用者進行數據庫信息的交流,提高了數據庫使用的便捷性和全面性。在計算機數據庫軟件系統結構中包含著兩個數據庫訪問系統,一個是開放數據庫連接性(ODBC),一個是數據訪問對象(DAO),這兩個數據庫訪問系統相互獨立,能夠單獨向用戶提供數據信息服務。其中ODBC不僅能夠基于SQL語言與使用者進行數據信息交互,而且對C語言和SQL數據庫之間的訪問機制進行了定義,讓使用者可以通過C語言這樣一種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常見的語言形式與數據庫進行信息交互,保證了關系數據庫對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數據信息交互,讓計算機網絡設計人員能夠通過其最常用的信息交互方式與關系數據庫進行交流,保證了關系數據庫與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積極、有效的互動。DAO為計算機網絡設計提供了數據庫機制,這一機制是從關系數據庫的整體出發對關系數據庫內部組成部分和內容的一種規范。當一個關系數據庫體系結構由多個DAO構成時,DAO自身的數據庫管理機制就會發揮作用,從DAO自身的數據資源特點出發,對關系數據庫整體進行協同管理,保證整個關系數據庫的數據信息服務的高效進行。DAO的這種自我管理機制和其自身的數據訪問對象本質是相互分離的,在具體的管理活動中自我管理機制和數據訪問對象能夠進行各自獨立的管理,讓每一個DAO都可以在保證自身數據訪問對象性質的基礎上,同時實現自身和DAO群體的管理,這種各自獨立的數據訪問對象管理和運行管理,在保證DAO數據服務對象專業性的同時,也方便了自身的升級改造。而且在關系數據庫運行活動中,DAO可以鏈接相應的網絡數據庫,實現數據資源的網絡化共享和管理。
3關系數據庫在計算機網絡設計中的優勢
關系數據庫在計算機網絡設計中具有強大的數據存儲功能,以及簡便的數據轉換功能等強大的優勢,以下將對關系數據庫在計算機網絡設計中的優勢進行詳細的闡述。
3.1強大的數據存儲功能
強大的數據存儲功能,是關系數據庫在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運用的主要優勢。隨著計算機網絡設計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的內容含量越來越大,內容的組成形式也變得越來越復雜,面對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這樣一種發展趨勢,相應的關系數據庫的數據儲存能力和數據管理能力變得極為重要。關系數據庫的應用,不僅能夠對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需求和產生的大量計算機網絡設計數據進行及時的存儲,而且能夠借助內部管理機制的幫助,對這些數據進行有效、準確的規劃和管理。關系數據庫的應用讓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的數據管理環節,成為計算機網絡設計環節的一個效率增長點。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計算機網絡設計人員,可以利用數據庫強大的數據存儲功能將設備參數輸入到網絡拓撲結構中,進而借助網絡拓撲結構對關系數據庫進行高效、快捷的操作。如果不能有效的利用關系數據庫的輔助作用,有效管理復雜的數據信息,那么計算機網絡設計勢必會陷入困境中。
3.2簡便的數據轉換功能
關系數據庫在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的優勢,還體現在不同數據之間的轉換功能。在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因為設計活動本身可能會涉及到社會經濟的各個領域,自身的設計形式也會因為網絡設計目標的不同而大相徑庭,在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計算機網絡設計的數據從呈現形式和傳遞方式上都是有本質上的不同的,所以在對計算機網絡設計數據進行管理的時候,不同數據之間的轉換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只有解決了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的數據轉換和數據轉換效率的問題,才能促進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高效進行。關系數據庫在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一關鍵性問題,因為關系數據庫本身存在的關聯性,就是要從兩組不同數據中尋找共同點,并基于這些共同點建立二者之間的普遍聯系,關系數據庫的這種工作機制,在不同形式的數據之間的轉換活動中也有積極的作用。數據的兩種不同呈現形式本質上也是兩種不同數據之間聯系的一種體現,二者之間本質內容和內在邏輯的聯系是普遍存在的。關系數據庫可以根據這一特點,結合自身的工作機制,對二者進行本質上的聯系,這樣一種在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復雜無比的問題,在關系數據庫的參與下立刻變得可實現、可操作。關系數據庫的存在只是解決了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數據轉化能力的有無問題,只有強化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數據轉化能力的效率和便捷性,才能在網絡設計的實際工作中起到更加積極的效果。所以在關系數據庫的建立健全活動中,對其自身的數據轉換能力的強化,是關系數據庫發展完善的未來方向。這一改進必須要將關系數據庫的數據轉化能力與關系數據庫的信息交互系統結合起來,保證使用者對關系數據庫的數據轉換能力有更加直接的參與和應用,同時要結合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發展的實際,對網絡設計活動中可能會涉及到的數據呈現形式進行系統、詳細的統計,并在關系數據庫中對這些數據的呈現形式進行廣泛的應用。具體而言,就是要在關系數據庫中,對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可能會涉及到的數據呈現形式進行定義,并設置相應的數據轉化機制,在對數據信息進行存儲時,盡量選擇應用范圍最廣的數據呈現形式進行存儲,以最大限度的保證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的數據需求,同時也要定義好各種數據呈現形式的轉化機制,在使用者產生特殊的數據呈現形式需求時,能夠運用相應的數據轉換機制,進行數據呈現形式的轉換,以保證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的高效進行。
1如何優化Parse
1.1SQL語句的Parse處理步驟:
1)計算語句值
2)共享池中有無與此語句值相同的語句?
3)共享池中有與此語句字符完全匹配的語句?
4)準備要運行的SQL語句
5)為新語句在共享池中創建空間
6)將語句存放在共享池中
7)修改共享池圖,標明語句的值和在共享池中的位置
8)執行準備好的SQL語句
最理想的是,語句只執行1、2、3和8步來進行處理。不經過2、3步來測試被傳給Oracle的語句要使用1~8步進行處理。只經過1、2、3、8的SQL語句要比經過1~8步的語句更為有效。
1.2在共享池中重用SQL語句
當SQL語句被傳遞給Oracle處理時,其秘訣是重復使用已經在共享池中的語句,而不是讓Oracle在接受語句時去準備新的語句。前面表明,如果Oracle接受了一個與共享池中的語句相一致的語句,就重用共享池中的語句。
Oracle提供在數據庫中存儲代碼的能力。當應用系統開始運行時,從數據庫中讀取代碼(可用PL/SQL語句編制)并像其它語句那樣傳遞到共享池中去處理。從數據庫中取出的代碼是編譯過的并駐留在共享池中。
可以利用數據庫中存儲的程序代碼設計應用系統,檢查所有的事務處理以及主要的通用的過程,研究現有的應用系統并把主要的處理程序轉換為數據庫中存儲的程序代碼。在Oracle中存儲代碼可以通過過程、程序包、函數、觸發器等來實現。
2如何優化Execute和Fetch
2.1避免無計劃的全表掃描
全表掃描連續從表讀取所有數據,而不管數據是否與查詢有關。避免不必要的全表掃描有兩個充足理由:1)全表掃描沒有選擇性
2)過全表掃描讀取的數據很快從SGA的緩沖區移走(如果正在掃描的表不是“高速存儲”的表)
在基于規則優化的情況下,如果下列任何條件在SGA語句出現,就要對一個表進行全表掃描。
1)該表無索引
2)對返回的行無任何限定條件(如無Where語句)
3)對數據表與任何索引主列相對應的行無限定條件。例如,在City-State-Zip列上創建了三列復合索引,那么僅對State列有限定條件的查詢不能使用這個索引,因為State不是索引的主列。
4)對索引主列的行有限定條件,但條件或者是NULL或者是不相等。例如,City列上存在索引,在所有下列情況下都不會使用索引。
Wherecityisnull
Wherecityisnotnull
Wherecity!=’liaoning’
5)對索引主列的行有限定條件,但條件在表達式里使用。例如,如果在City列上索引,那么限定條件
WhereCity=’liaoning’
可以使用索引。然而,如果限定條件是
WhereUPPER(City)=’liaoning’
那么不會使用City列上的索引,因為City列在UPPER函數里。如果將City列與文本字符串聯結在一起,也不會使用索引。例如,如果限定條件是
WhereCity||’x’like‘liaoning%’
那么不會使用City列上的索引。
6)對索引主列的行有限定條件,但條件使用Like操作以及值以‘%’開始或者值是一個賦值變量。例如,在所有下列情況下都不會使用索引:
WhereCitylike‘%aonin%’
WhereCitylike:City_Bind_Variable
如果表小、索引列無選擇性,基于開銷的優化器可能決定使用全表掃描。
2.2只使用選擇性索引
索引的選擇性是指索引列里不同值的數目與表中記錄數的比。如果表有1000個記錄,表索引列有950個不同值,那么這個索引的選擇性就是950/1000或者0.95。最好的可能性選擇是1.0。依據非空值列的唯一索引,通常其選擇性為1.0。
如果使用基于開銷的最優化,優化器不應該使用選擇性不好的索引。
索引的選擇性是指索引列里不同值的數目與表中記錄數的比。如果表有1000個記錄,表索引列有950個不同值,那么這個索引的選擇性就是950/1000或者0.95。最好的可能性選擇是1.0。依據非空值列的唯一索引,通常其選擇性為1.0。
索引的選擇性是指索引列里不同值的數目與表中記錄數的比。如果表有1000個記錄,表索引列有950個不同值,那么這個索引的選擇性就是950/1000或者0.95。最好的可能性選擇是1.0。依據非空值列的唯一索引,通常其選擇性為1.0。
2.3管理多表聯結
Oracle提供了3個聯結操作:NESTEDLOOPS、HASHJOIN和MERGEJOIN。MERGEJOIN是一組操作,在所有行被處理完之前,它不返任何記錄給下一操作。NESTEDLOOPS和HASH是行操作,因此會很快將第一批記錄返回給下一個操作。
在每個聯結選項里,必須執行一些步驟以獲取最好的聯結性能。如果沒有適當地優化聯結操作,那么聯結所需的時間也許隨著表的增長而呈指數級地增長。
2.4管理包含視圖的SQL語句
如果查詢包含視圖,優化器有兩種執行查詢的方法:首先解決視圖然后執行查詢,或者把視圖文本集成到查詢里去。如果首先執行視圖,那么首先完成全部的結果集,然后用其余的查詢條件做過濾器。
首先解決視圖會導致查詢性能下降的問題,這取決于所涉及表的相對大小。如果視圖被集成到查詢里,那么查詢的條件也可以應用于視圖里,并且可以使用一個小一些的結果集。然而在一些情況下,也許可以通過視圖分離組操作提高查詢性能。
如果一個視圖包含集合的操作(如Groupby、SUM、COUNT或者DISTINCT),那么視圖不能被集成到查詢里去。
不使用組或者沒有集合操作的視圖的SQL語法可以被集成到大的查詢里去。
2.5優化子查詢
當使用自查詢時,也許會碰到幾個獨特的問題。涉及子查詢的查詢潛在問題如下:
?也許在執行完查詢的剩余部分前執行子查詢(與執行分組功能的視圖相似)。
?子查詢也許要求特定的提示,但這些提示不直接與調用該子查詢的查詢有關
?可以作為單個查詢執行的子查詢也許被代替寫成幾個不同的子查詢。
?也許在使用notin子句或者notexists子句時,不能在最有效的方式下進行子查詢的存在查詢。
1)當執行子查詢時
如果一個查詢包含子查詢,那么優化器有兩種完成查詢的方法:首先完成子查詢,然后完成查詢(“視圖的方法”),或者將子查詢集成到查詢里去(“聯結”的方法)。如果首先解決子查詢,那么整個子查詢的結果集將首先被計算,并且用查詢條件的剩余部分做過濾器。如果沒有使用子查詢去進行存在檢查,那么“聯結”方法將通常要比“視圖”方法完成得好。
如果一個子查詢包括集合操作,如groupby,SUM或者DISTINCT,那么不能集成子查詢到查詢的其余部分里去。非集成的子查詢限制了提供給優化器的選項。
2)如何組合子查詢
一個查詢可以包含多個子查詢,使用的子查詢越多,集成或者重寫它們到大的聯結里就越困難。既然有多個子查詢使集成困難,就應該盡可能地組合多個子查詢。
3)怎樣進行存在檢查
有時子查詢不返回行(記錄),但可以進行數據正確性檢查。在相關表里的記錄或者存在或者不存在的邏輯檢查,稱為存在檢查。可以使用exists和notexists子句提高存在檢查的性能。
2.6管理對非常巨大的表的訪問
隨著表增長到比SGA的數據塊高速緩沖區存儲器的空間顯著大時,需要從另一個角度優化對這個表的查詢。
1)問題
當表和它的索引小的時候,在SGA里可以有高度的數據共享。多用戶讀表或索引范圍掃描可以反復使用同一個塊。隨著表的增長,表的索引也在增長。隨著表和它的索引增長到比SGA里提供的空間大時,范圍掃描需要的下一行將在SGA里找到的可能性變小,數據庫的命中率將減小。最后,每一個邏輯讀將要求一個單獨的物理讀。對使用非常大的表的優化方法著眼于特別的索引技術和有關索引的選擇。
2)管理數據接近
在訪問非常大的表期間,如果傾向于繼續使用索引,那么應該關注數據接近,即邏輯相關記錄的物理關系。為了使數據最大限度地接近,應該連續往表里插入記錄。記錄按通常在表的范圍掃描里使用的列排序。
3)避免沒有幫助的索引掃描
如果要對大表使用索引掃描,那么不能假定索引掃描將比全表掃描執行得更好。不緊跟表訪問的索引唯一掃描或范圍掃描執行得比較好,但緊跟通過RowID的表訪問的索引范圍掃描也許執行得差。隨著表增長到比數據塊高速緩沖存儲器大得多,最終,索引掃描和全表掃描間的平衡點打破。
4)創建充分索引的表
如果表中的數據相當穩定,充分索引一個表是很有用的。創建一個復合索引,它包括所有在查詢期間通常選擇的列。在查詢期間,查詢要求的所有數據可以通過索引訪問提供,不需要任何表訪問。
5)并行選項
可以把一個數據庫任務,比如Select語句,分為多個單元的工作,由多個Oracle進程同時執行。這種能夠允許數據庫的單個查詢活動由多個協調的進程透明地進行處理的能力,稱為并行查詢選項(PQO)。
并行選項調用多個進程來利用空閑的系統資源,以減少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并行選項并不減少處理過程所要求的資源數量,而是把處理的任務分散給多個CPU。為了從并行選項中得到最大的好處,應該使CPU和磁盤上的I/O不要滿負荷使用。因為并行的目的是使更多的CPU和磁盤同時參與處理數據庫的命令,一個缺乏CPU和I/O資源的服務程序是不能從并行選項中得到好處的。
2.7使用UNIONALL而不是UNION
最常用的集操作是UNION操作,UNION操作使多個記錄集聯結成為單個集。UNION操作的數學定義是返回記錄的單個集并且沒有重復的行,所以在合并結果集里,Oracle只返回不同的記錄。
當UNION操作用作SQL語句的一部分時,唯一性要求強迫Oracle移走重復的記錄。Oracle的移走重復記錄的功能是SORTUNIQUE操作,它與使用DISTINCT子句時執行的操作類似。
UNIONALL操作允許重復。UNIONALL不要求SORTUNIQUE操作,從而節省了開銷。UNIONALL是一個行操作,所以當其變為有效就返回給用戶。而UNION包括SORTUNIQUE集操作,在全部記錄的集的排序結束前,不返回任何記錄給用戶。
當UNIONALL操作產生巨大的結果集時,不需要任何排序便返回記錄給應用的事實意味著第一行檢索的響應時間更快,并且在許多情況下,可以不用臨時段完成操作。
在有些情況下,UNIONALL和UNION不返回同樣的結果。如果在應用環境中,結果集并不包含任何重復的記錄,則可以把UNION轉換成UNIONALL。
2.8避免在SQL里使用PL/SQL功能調用
對于增加PL/SQL的使用,許多用戶試圖利PL/SQL功能的優勢產生可重復使用的代碼。其中一個強迫重復使用PL/SQL功能的方法是在SQL語句里使用。例如,可以創建一個將國際貨幣轉換為US$的函數。這個函數稱為US$。示例如下:
selecttransaction_type,US$(amount,currency)
frominternational_transaction
whereUS$(amount,currency)>1000;
執行前面的SQL語句沒有所期望的那樣好。在測試時,它的性能大約比下面得出相同結果的SQL語句慢大約幾十倍。
selecttransaction_type,
amount*exchange_rateUS$
fromexchange_rateer,international_transactionit
whereer.currency=it.currency
andamount*exchange_rate>1000;
響應時間不同的原因是混合PL/SQL和SQL時,Oracle使用的機制不同。在SQL查詢里嵌入PL/SQL功能時,在執行時,Oracle將調用分成兩部分:用帶有賦值變量的SQL語句代替功能調用以及對每一個函數調用的無名PL/SQL塊。
selecttransaction_type,:a1
frominternational_transaction
where:a1>1000
和
BEGIN
:a1:=US$(:amount,:currency);
END
對在international_transaction表里的每一行,將執行在前面示例里顯示的無名塊兩次。無名塊調用導致查詢響應時間的劇增。應該避免在SQL語句里使用PL/SQL功能調用。
參考文獻
[1]甕正科,王新英著.Oracle8.XForWindowsNT實用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2]薩師萱,王珊著.數據庫系統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庫訪問,空間數據庫引擎(SDE),C/S模式,ODBC.
引言
近年來,網絡技術得到迅速的發展,這就為信息資源的共享提供了技術上的可能.作為信息密集型的地理信息系統(GIS)上升到網絡平臺可謂適逢其時.但從目前的應用情況來看,除了國外極少的公司擁有網絡版的GIS之外,在國內還處于試驗研制的階段.因此,盡快地研制出我國自主版權的網絡GIS的原型和產品,并在技術手段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迫切的任務.
1網絡計算的幾種模式及特點
(1)傳統的集中式.這是一種主機-終端模式,所有的計算任務和數據管理任務都集中在主機上,終端只是主機輸入/輸出設備的延長.這種模式的優點是容易管理,缺點是對主機的性能要求很高,也浪費了作為終端的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并且從性能價格比來看,在購置費用相當的情況下,一臺主機的性能往往比不上幾臺計算機所組成網絡的性能;因此這種模式已逐漸退出主流.字串5
(2)客戶機/服務器(client/server,簡稱C/S)模式.一般說來,在這種模式下,服務器只集中管理數據,而計算任務分散在客戶機上,客戶機和服務器之間通過網絡協議來進行通訊.客戶機向服務器發出數據請求,服務器將數據傳送給客戶機進行計算,計算完畢,計算結果可返回給服務器.這種模式的優點充分利用了客戶機的性能,使計算能力大大提高;另外,由于客戶機和服務器之間的通訊是通過網絡協議進行的,是一種邏輯的聯系,因此物理上在客戶機和服務器兩端是易于擴充的.它是目前占主流的網絡計算模式.
(3)瀏覽器/服務器(browser/server)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用戶端只需一通用的瀏覽器,如Netscape或Explore,便代替了形形的各種應用軟件.服務器則為Web服務器.瀏覽器和服務器之間通過TCP/IP這一通訊協議進行連接.瀏覽器發出數據請求,由Web服務器向后臺取出數據并計算,將計算結果返回給瀏覽器.這種模式的優點是:由于用戶端所用軟件只是一個簡單的瀏覽器,用戶基本上無需培訓,用戶端軟件也無需維護;軟件的升級與修改只在服務器端進行,對用戶透明;服務器與瀏覽器可處于不同的操作系統平臺.其缺點為:Web動態技術不夠成熟,各種標準有待統一,如各廠家的動態協議互不支持、瀏覽器之爭等.總之,它是一種先進的但發展還未成熟的技術.字串4
基于以上的分析,應選擇客戶機/服務器模式作為GIS訪問網絡數據庫的實現模式.
2C/S模式下的GIS訪問網絡數據庫的結構設計
設計在總體上分為C/S兩層(見圖1),以充分利用C/S模式的跨平臺、易擴充、數據獨立等優點.在client端又分兩層來進行設計——GIS功能層和數據請求層,GIS功能層是GIS的功能實現部分,數據請求層是GIS的數據實現部分.數據請求層作為一中間層,起到數據轉換的作用,對上是具有GIS特點的數據文件,對下是標準的數據庫記錄.這種分層設計的形式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現有的單機版本GIS研究成果;另一方面,GIS功能層和數據請求層的開發可同時進行,只要接口標準不變,本層的變動不會影響到另一層.
Fig.1ThegeneralframeworkofGISaccessingdatabasebasedonC/Smodel
值得一提的是ESRI公司的空間數據庫引擎(spatialdatabaseengine,簡稱SDE)的設計方案(見圖2).它是目前國際上領先的GIS數據處理的網絡計算模型.其數據的訪問形式為:由用戶的應用程序(userapplication)通過SDE應用編程接口(SDEAPI)向SDE服務器提出空間數據請求,SDE服務器內存放有空間對象模型,并依據空間對象的特點在本地完成空間數據的搜索,并將搜索結果通過網絡向用戶的應用程序返回.字串2
對比圖1和圖2可以看出兩者采用的都是C/S模式,并且都將GIS功能實現與數據請求進行分層處理;所不同的是面向數據庫的數據請求實現的位置:圖1
在客戶機端實現,圖2在服務器端實現.在服務器端實現的主要優點為:(1)對于空間對象模型及相關的計算模式的升級可以只在服務器端實現,而且對客戶機端透明;(2)由于SDE服務器與數據庫ORACLE7.2的結合非常緊密,因此數據的搜尋速度非常快.對于圖1來說,把數據請求層放在客戶機端,對數據庫的依賴程度就不同于SDE服務器,后者對數據庫的選型有極強的依賴性(目前SDE服務器只在ORACLE7.2實現),相反,它是一種非常開放的結構,它所支持的服務器不但可跨數據庫系統平臺,而且還可跨操作系統平臺.可以說,圖1和圖2兩種設計模式的優缺點是相互對應的.
3數據庫訪問方式的比較
基于程序的訪問數據庫的幾種方法如下.
(1)專用的數據庫訪問工具.如PowerBuilder,Delphi等,它偏向于對數據庫中數據的管理和顯示,具有限的計算功能.既不適于用它來開發GIS應用系統,也難以將它們的數據操縱功能與現有的GIS應用系統緊密結合.
(2)嵌入數據庫語言的常規語言.各數據庫廠家為了讓用戶程序能直接訪問自已的數據庫,基本上都提供了專有的面向C語言的預編譯頭和靜態庫,如Sybase公司的OPENCLIENT和ORACLE的PRO*C.字串5
(3)開放數據庫互連性應用編程接口(opendatabaseconnectivity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簡稱ODBCAPI)[2,3].它是微軟(Microsoft)公司提出的數據庫訪問形式.它通過確保所有的應用系統遵循標準的調用層接口,提供對特定數據源命令進行解釋的驅動程序來保持應用系統的互用性.這樣的應用系統是開放的,只要有相應數據源的ODBC的驅動,它就無需改變代碼而可訪問相應的數據庫.
在確定訪問數據庫的方式時,ODBCAPI的開放性的優勢是不言而喻的,但這種方式在效率上不如第二種訪問形式.應說明的是:ODBCSQL語法分為3層,即最小層、核心層和擴展層,盡管目前的大型數據庫都能支持到擴展層,但為了保證應用系統的開放性,在具體編程實現時,盡量只使用最小層和核心層的語法.
4某電信局配線系統的實現
客戶機為MAPGIS/ODBC/WINDOWS95,服務器為SQLSERVER/WINDOWSNT,要訪問的相關表中記錄約為13萬條.要求從地理底圖上選中某一DP,在數據庫中尋找出從這一DP到配線架的可用通路,并在數據庫中作相應配線修改.如圖3所示.結果表明:(1)程序實現了MAPGIS訪問網絡數據庫的功能;(2)客戶機和服務器均為PC機(主頻166MHz),每次操作反應時間為數秒,換機觀察,發現服務器的性能是整個網絡計算的瓶頸.
字串8
5結論
(1)C/S模式為目前網絡平臺GIS的首選,將GIS功能與數據庫訪問分層實現有利于保護現有的開發成果;(2)將數據請求層放在客戶端和以ODBC作為數據庫的訪問方式保證了應用系統的開放性,其訪問可跨越數據系統和操作系統平臺;(3)實例表明,應用系統的反應速度更多取決于服務器的性能,而不是ODBC的效率.
參考文獻
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古典文獻研究的現代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其貢獻是有目共睹的。然而,計算機技術在古典文獻研究中的運用仍然存在著極為嚴重的缺陷也是不容回避的。筆者近幾年來主持并直接參加設計“e書庫”數據庫的過程中,感到有必要將自己的一些想法提供給正在設計有關軟件的計算機專業人員、愿意使用該類軟件的專家學者們參考。
一、我國古典文獻數據庫建設的歷程
自古以來,歷代學者對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一直沿襲手工操作的方式,然而自上世紀80年代后,計算機技術開始涉入到古典文獻研究中,對傳統的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方法(自然也對一切需要使用古典文獻資料的專業研究)起到了極大沖擊。
首先簡單回顧一下計算機技術在古典文獻研究領域內發展的歷程。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一些圖書館、大專院校及科研機構陸續開始大規模地利用計算機設計并建立數據庫。大致說來有兩類數據庫,一類是書目數據庫,一類是文獻數據庫。南京圖書館于90年代初率先建立書目數據庫,對讀者檢索有關書目起到了極大的幫助。之后,各地圖書館紛紛效尤,類似的書目數據庫很快就普及了。雖說至今各地圖書館的書目數據庫的檢索方式,仍存在機讀編碼格式不統一的問題,然而書目數據庫提供的方便快捷的查詢功能,對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件大好事,具體到學術研究來說,至少為研究者提供了一個比較方便的查找有關古典文獻的實用工具。
在建立書目數據庫的同時,一些大專院校與科研機構開始研發各自的文獻數據庫。從數據制作格式來說,大致可以區分為兩類,一類是圖像格式,即將按原著內容掃描成PDF圖像文本,另一類是元數據格式,即錄入文獻文本內容(或掃描并轉化為電子文本)導入數據庫,并轉換成可閱讀與檢索的數據庫機讀格式。一般說來,無論是PDF格式還是元數據格式,它們數據庫容量都較大,也提供了較為原始的檢索方式,為學術研究提供了不小的幫助。從上述兩類制作格式的數據庫來說,PDF圖像文本可以直接閱讀圖像文字,但總體說來不太適應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的需要。而元數據格式較為精致,初步具備了較為方便的常用的功能,可以檢索、作卡片等等。
古典文獻數據庫從收錄的文獻內容來說,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類目數據庫,即按“類”收錄有關圖籍,如經學類、史學類、文學類以及甲骨文、金文或出土文獻資料、石刻資料等等,另一類是綜合數據庫,如《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國學寶典》之類數據庫。
大陸最早的古典文獻數據庫是河南大學的《宋人筆記檢索系統南宋主要歷史文獻》,建立于1987年。之后,各種數據庫紛紛涌現,比較重要的有南京大學、河南大學、蘇州大學聯合研制的《計算機甲骨文信息處理系統》、中國社會科學院《全唐詩》、《先秦魏晉南北朝詩》、《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十三經》、《全唐文》、《諸子集成》等數據庫、北京大學《全宋詩》數據庫、南京師范大學《全唐五代宋詞》數據庫、四川大學《宋會要輯稿》數據庫(與海外合作)等等。港臺古籍數字化起步較早,均采用繁體字形式。1984年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開始研發《漢籍全文資料庫》,香港中文大學則有《漢及以前全部傳世文獻》、《魏晉南北朝全部傳世文獻》、《竹簡帛書出土文獻》數據庫等等。其中《竹簡帛書出土文獻》收錄《馬王堆漢墓帛書》、《武威漢簡》、《睡虎地秦墓漢簡》、《銀雀山漢簡》、《居延漢簡釋文合校》及其它散見簡牘共140多萬字的竹簡帛書出土文獻,價值頗高。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數據庫主要是提供給本單位研究人員使用的,當然也有部分數據庫對外開放,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定幫助。雖然這些數據庫有種種限制,但它們無疑為古典文獻的研究(當然包括其它專業的學術研究)提供了方便。之后,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各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各地方的圖書館、以及其它數以百計的網站向用戶提供收費或不收費的古籍文獻檢索服務,甚至還提供古籍文獻的下載服務。顯然,這些工作的開展,為學術研究的現代化提供了極為有力的支持。至今為止,據筆者所查索到的除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各地圖書館數據庫之外,提供各種文獻下載的中文網站至少在200個以上,其中就有不少古籍文獻下載的網站。這些古典文獻數據庫或有關網站的建立,確實為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乃至其它學術研究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幫助。
二、目前存在的問題
當然,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在古典文獻數據庫大量涌現的同時,一些潛在的問題與數據庫本身的缺陷嚴重地制約著古典文獻數據庫的正常發展。
從古典文獻數據庫技術發展角度來說,筆者認為大致經過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PDF圖像文本數據庫,其數據來源主要是以掃描方式獲得,形成PDF圖像文本。這種圖像文本優點是直觀,與原書分毫不差,但它的缺點是功能極其單一,僅可供瀏覽圖像和簡單地檢索書目。雖然第一階段的數據庫功能極少,但畢竟能方便而直觀地閱讀文獻了,因此引起了學者們廣泛的興趣。必須指出的是,由于功能太少,這類數據庫難以進一步發展。
第二階段是元數據數據庫,以香港迪志公司投資、書同文數字化技術有限公司設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庫全書》、書同文數字化技術有限公司設計、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的《四部叢刊》、尹小林《國學寶典》、南開大學永川公司的《二十四史》,以及大陸、港臺等大專院校或科研機構制作的較大型的數據庫為代表。它們的優點是具有較多的基本功能,如檢索、卡片、打印等功能,有些還附加了日歷查詢、字典、音樂背景等附加功能。然而,它們都不允許對數據庫內的文本錯誤進行修訂、沒有圖表處理能力、不提供功能升級服務(某些軟件提供所謂新版本,實際上只是增加一些文獻文本,并未真正提升軟件服務功能)。而且由于各自為政,開發者大都采取自定義方法來自造非常用的生僻詞,因此各種數據庫之間字庫不能相互兼容。這一階段的古典文獻數據庫也有吸收第一階段數據庫有圖像的優點,如上述提及的《四庫全書》就附有圖像,以利研究者核對文字。該階段絕大多數數據庫注意到版權問題,但仍有一些數據庫在版權上出現較大問題,乃至引起法律糾紛。
計算機技術廣泛地涉入文科研究領域,各種古典文獻數據庫紛紛建立,當然給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的現代化提供了極其有利的幫助,然而,在筆者看來,目前計算機技術在這一領域中的運用形成紛亂無序的“戰國時代”,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否則將會影響或說削弱計算機技術在古典文獻研究(乃至其它學術研究)中巨大作用。對此弊病,筆者擬作一概述,企望引起有關部門、數據庫開發者及使用者的重視,以期真正使計算機技術對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大致說來,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缺乏整體領導與規劃,國家投資與收益不對稱。當然,首先應該看到,國家有關部門已經著手做了一些規劃,也實施建立一些比較大的古典文獻數據庫,如2002年10月,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受科技部的委托,牽頭聯合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中科院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等單位,啟動了我國數字圖書館標準規范建設項目。這一項目的目的就是力圖建立我國比較統一和規范的數字圖書館標準,自然也會對建立古典文獻數據庫有較大的借鑒與參考的價值。又如北京大學《中國基本古籍庫》、上海圖書館《古籍影像光盤制作及檢索系統》等等,也由國家有關部門投入大量資金,而且已經啟動并完成了部分內容。不過也應該強調,由于國家沒有制定出一個比較符合國內數據庫發展狀況的真正有價值的規范體系,因此這些項目的承擔者仍是各自為政,數據庫之間并不能兼容,不可能形成技術“合力”。再從所取得的社會效益或說實際使用價值來看,也不盡人意。因為至今為止建立的各種數據庫仍人為地設置許多障礙,無法使它們實現較大的使用價值。數據庫由國家投資,收益自然應該歸國家,或者成為不收費的公益數據庫,但目前收益既不歸國家,又未能成為公益數據庫,這不能不說是個極大的遺憾。實際上,數據庫制作者無償利用國家投資進行了開發,制作完成后卻獲得相當豐厚的收益,使人感到有“國家投資,個別單位圖利”的印象。筆者不反對交納一定使用費用,但收費單位一定應該說明收費后去向,絕不允許產生國家投資而由個別單位乃至某些個人得利的情況。
其二,開發商嗜利忘義,數據庫錯誤嚴重。除上述由國家投資開發的古典文獻數據庫外,還有一些有一定技術實力的軟件開發商加入到古典文獻數據庫的開發中來了。比較而言,各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及各地圖書館建立的古典文獻數據庫質量較高,而開發商則很少關注數據庫中的文獻質量。我們承認確有少量開發商制作的數據庫質量較高,如迪志公司開發的《四庫全書》之類,然而象《四庫全書》這樣的數據庫確實鳳毛麟角,難以尋覓。我們發現,甚至有些開發商僅僅是把文本進行文字掃描導入,疏于校對,因此文本錯誤百出,難以卒讀。由于利益驅使,絕大多數開發商都以“獨自開發”為己任,數據庫設計相互保密,互不兼容,使用戶深感不便。這些問題已嚴重地影響到古典文獻數據庫的正常發展了。
其三,熱門文獻數據重復,冷門文獻數據罕見。雖說目前數據庫品種繁多,但由于考慮到使用者對文獻內容的需求,因此許多開發者熱衷于開發那些熱門數據,而一些比較冷門的文獻則鮮有人問津。實際上,冷門的文獻并非是沒有學術價值的文獻,只是使用人較少而已。因而,目前不但數據庫中文獻內容重復現象極為普遍,甚至同名同姓的數據庫也有不少,如《四庫全書》就出現了武漢大學版、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等數種不同版本。且不說那些數量繁多、質量也不甚高的數據庫浪費了多少人力物力,其實也使用戶陷入無可適從、欲舍不能的境地。用戶往往為了某些少量文獻內容不得不購買和安裝整個數據庫操作系統,而且這些龐大的數據庫大量占據硬盤空間,導致計算機運行速度大為減慢。而那些允許網上檢索的文獻數據庫又往往容量極大,上網檢索者多,導致“交通阻塞”!
其四,技術關卡重重,難以互相兼容。各開發者既鑒于不同開發目的與技術條件,又為防止他人解密,因此在開發過程中在數據庫某些程序中人為設置技術障礙,以保障自己利益不受損害。自然,開發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保障本身利益不受損害是無可非議的。然而也由于人為地設置了障礙,卻使各種文獻數據庫之間不能兼容,無法形成合力,先進的技術反而成為技術壁壘。實際上,這一情況大大浪費了寶貴的人力資源與財力,對古典文獻的開發與利用有百害而無一利。另外,由于技術壁壘,在古典文獻數據庫的文字方面更導致許多問題。我國古籍常用漢字大約為4萬余個,這還不包括超過2萬個異體字及數千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然而我國目前在計算機上采納的國標字庫(GB)和擴展字庫(GBK),兩者相加也只有27000余字,這與我國古籍常用漢字數量相比,實在差距太大。因此,如此小的字庫與需求相比確實是捉襟見肘。為了彌補這一缺陷,一些軟件設計者就采取在自定義區自造字(乃至占據字庫中擴展B的位置)、有些也用圖片方式來填字。而這些自造字、圖片字,拷貝到WORD文本之后,由于內碼位置的差異就變成其它字了,從而導致文本錯誤。
其五,功能單調,難以真正為科研服務。建立較早的古典文獻數據庫功能比較單調,只能做些簡單檢索、拷貝,沒有更為先進的功能,不能適應學術研究的需要。后來的一些古典文獻數據庫也存在類似問題,例如《四庫全書》的檢索功能,雖說可以采用添加“作者”、“書名”等限定條件,但檢索結果只是羅列一排出處,無法直觀地了解檢索到的具體內容。而且《四庫全書》也沒有提供更多的功能給用戶,因此這一巨大的工程仍遠遠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況且這一數據庫目前已經“定型”,不再繼續開發,使用戶對此深感遺憾。而其它古典文獻數據庫設計者的思維大多仍停留在“文本之爭”當中,重復著原來設計思想的錯誤,沒有更多地開發為科研服務的有效功能,因此在筆者看來,這一做法顯然不可能真正擺脫古典文獻數據庫目前面臨著的困境。
其六,學術圈地,使人心有余而力難用。解放后,一些國家級出版社化費了極大的精力,組織專家點校了不少重要古籍,為學術研究的發展作出了極大貢獻。然而時至計算機時代的來臨,卻出現了“版權”的問題。一些制作者忽視了國家有關版權法規,直接利用了一些出版社的成果來牟取經濟利益,理所當然地會產生版權糾紛。筆者以為,保護版權是每個學者乃至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根本毫無討價還價的余地。然而問題是,現在一些出版社由于各種原因,沒有對自己已出版的點校過的古籍進行開發,而愿意開發這些古籍資源者卻無法涉入其中,導致他們處于既想開發這一寶藏又無法回避版權問題的尷尬境地,這就使眾多需要使用者望洋興嘆。如果有關出版社不愿授權,那么想要開發這些古籍者只能返回到沒有標點的原始文本中去。這種情況確實使每一個希望使用古典文獻數據庫的用戶感到極其失望,而且嚴重影響了古典整理與研究的現代化進度。
上述種種現實情況,已經是制約計算機技術對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支持的瓶頸了,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計算機技術即使再發達,恐怕也難以對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予以真正意義上的支持與幫助。
三、如何解決古典文獻數據庫存在的問題
古典文獻數據庫存在的問題是十分明顯的,那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以利學術研究(當然包括文獻研究)的迅速發展?筆者以為現在應該設計和開發出新一代文獻數據庫的軟件。按照筆者設想,這代軟件應該以建立能自由升級的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為目的,是一種以提供強大功能為主、徹底解決版權問題的數據庫,實際上是建立一個規模巨大的功能相對完善的學術研究資源庫。所謂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是綜合性數據庫,只能由國家有關部門作為主要規劃者,它應該盡可能地包羅我國傳世古典文獻、碑刻資料和出土文獻等。在此基礎上允許建立適應每個研究者研究范圍的個性化的文獻檢索服務系統。個性化的文獻檢索服務系統是指每個具體研究者所擁有的安裝在各自計算機上的文獻檢索服務系統,它擁有一定數量的適合自己研究的范圍的古典文獻文本。其實,各個研究者并不需要一個“包羅萬象”的規模極其巨大的數據庫,即使象占據6至7個G硬盤的《四庫全書》,具體到一個研究者真正需要的內容并不是全部,而是其中一部分內容。
問題的關鍵在于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與個性化文獻檢索服務系統兩者之間的技術“契合”,即兩者互相兼容的程度。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應該與個性化文獻檢索服務系統有所區別,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應該側重于文獻數量的完善、完備,而個性化文獻檢索服務系統則應該考慮其功能強大。因此,從本質上說,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應該是一個統一的設計比較周密、與其它個性化數據庫在技術上能實現良好兼容的的數據庫;而個性化文獻檢索服務系統應該是“百花齊放”式的但必須能與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兼容而非各自為政的小型數據庫。兩者關系是源與流的關系。鑒于此,筆者以為目前應該從兩個層次上來解決問題,一是盡快建立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一是繼續開發個性化文獻檢索服務系統。
根據筆者近幾年的實踐,感到要解決這些問題并非不可能的。其實只要認真對目前計算機技術在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作一分析與梳理,重點突破一些瓶頸問題,應該說是能解決上述這些問題的。那么怎么才能突破上述這些瓶頸呢?筆者以為以下幾個方面是值得考慮的。
其一,加強總體規劃,建立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作為一個具體單位來說,誰也沒有可能建立一個包羅萬象的古典文獻數據庫,因此,這只能由國家有關部門組織人力物力來完成。其實,就目前來說,國家投入資金并不少,但由于制度原因,只是向某些重點院校或科研單位、向重點項目投入巨資,而這些單位建立起各自為政的古典文獻數據庫、期刊數據庫,雖然也為學術研究作了一些貢獻,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各自設計思路不同,相互之間不能兼容,已經妨礙到數據庫進一步發展了。以筆者愚見,國家有關部門應該主動負起責來,加強領導,重新考慮古典文獻數據庫的立項問題,組織力量、投入資金,真正建立起一個規模巨大、能為絕大多數研究者利用的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同時也應該考慮所立項的古典文獻數據庫與其它數據庫(如現代文獻數據庫、當代文獻數據庫、期刊數據庫等)之間的兼容關系,只有這樣,或許若干年之后就能建立起一個價值極大的能真正為學術服務的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乃至包羅一切文獻的數據庫。當然,就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來說,可以進行適量收費服務,但主要仍應該定位在“公益”上,不以“利”為主,這樣才能真正建立一個有價值的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來。
其二,數據庫內容與文獻檢索服務系統分離。這個問題與上述問題是緊密關聯在一起的,如果不能真正做到數據庫內容與文獻檢索服務系統分離,那么目前“列國紛爭”的面貌是不可能真正解決的。
我們知道,一個古典文獻數據庫實際上是兩大部分組成的,一是古典文獻數據庫內容,即數據庫所包括的文獻文本,二是對這些數據進行管理的文獻檢索服務系統。其實目前所見有關古典文獻數據庫都是“兩者合一”,即既包含一些文獻數據內容,又有具體的操作服務系統。事實上,這些古典文獻數據庫在功能上明顯存在缺陷的。就目前古典文獻數據庫管理形式來說,一是網絡管理,一是個人管理。前者是網絡數據庫,一般是單位所擁有的數據庫,即我們所說的網絡版,后者是安裝在個人電腦中的個人版。就功能來說,網絡版沒有必要具有卡片、文本修訂、書簽等個性化的功能,個人版應該具有做卡片、文本修訂、書簽、文獻管理等個性化的功能。就文獻數量來說,網絡版自然力求文獻內容豐富,盡可能包羅文獻文本,而個人版實際所需要的文獻數量是根據各自研究需要而定的,因而強行“規定”使用所有文獻內容并不值得肯定。就文獻內容來說,網絡版與個人版都應該允許不斷地增加其數據庫文獻內容,但不同的是,網絡版應該是只增不減,而個人版應該允許用戶根據研究需要自由增減文獻內容。
在筆者看來,應該從單純的文本內容競爭的思維中解脫出來,進入以文獻檢索服務系統競爭為主,文本竟爭為輔的體系,或許是解決古籍文獻數據庫的出路。也就是說,擅長計算機技術的開發者(開發商)應該注重文獻檢索服務功能的開發與完善,而具體文本的整理可由研究學術的專業人士來完成。這樣,開發者就可能開發出比較成功的文獻檢索服務系統,而數據庫中的文本也由于專業人士的加入而能大大提高文本的準確率,然后合成為一個規模較大的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當然,輸入和整理古典文獻文本可以采用投標(或以申報項目形式)來確定,規定統一格式,要求保證文本的正確率達到一定比例,完成后再分別導入這一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中;經過若干年努力,最終能形成一個規模巨大、適應于學術研究的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我想,采取這種措施不但節省了大量重復投資,真正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而且一旦建立起這個規模巨大的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可以解決了目前數據庫泛濫、文本錯誤太多、重復勞動等弊病,而且真正能做到廣大學者對古典資源“共享共有”。
在此基礎上,各個開發商可以力求開發學者們個性化的文獻檢索服務系統,它無須考慮文獻文本內容,但必須功能強大、操作方便,并與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完全兼容,學者們通過“購買”文本或其它方式來方便地組建自己的數據庫,這樣或許會給學術研究帶來真正的方便。
還須補充的是,我國的古典文獻中有大量表格與圖片,而由于技術原因,目前所有古典文獻數據庫都沒有導入原著的表格與圖片,極個別數據庫有少量圖片也是不能檢索,這是目前眾多古典文獻數據庫的重大失誤之一。其實只要真正化力氣去探索,這個問題是不難解決的。因為筆者曾作過設計并反復試驗,只要設計合理,圖片與表格不但可以導入數據庫,而且都是可以在數據庫中進行檢索。
其三,加速確定字庫方案,以利數據庫健康發展。當然,要真正解決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問題,還必須解決字庫問題。目前,國家雖然組織專家在論證有關字庫問題,然而由于進程不快,遠遠落后于當今計算機技術發展的需要。按照筆者的看法,應該建立一個以Unicode字庫為基礎的、適應漢語古籍需要的、并與國際接軌的真正有中國特色的字庫。這就需要抓緊工作,迅速落實擴展字庫B的內碼。同時根據我國漢字的具體特點,對自定義區域的6400字的內碼配置也應該有所規范,這樣才能使漢語字庫統一問題落實到實處。如果真能做到如此,那么就能真正解決目前古典文獻數據庫之間字庫互不兼容問題。
與字庫相關聯的是字體問題。古典文獻數據庫應該考慮到古代文獻對文字的特殊需要,筆者以為凡是古代文獻數據庫中的文本應該保留繁體字,以防繁簡不分而導致文義偏差。就目前計算機技術來說,解決這一問題是毫無困難的。其實用繁體字輸入文本早已不是問題,而掃描古籍文本再轉換成文字的技術也十分成熟,如北京書同文公司的“數碼翰林”OCR識別系統,應該說是極有價值的識別軟件,對絕大多數繁體文字能夠正確識別。如果能再進一步加以改進,使擴充字庫數量并與Unicode字庫兼容,那么古代文獻的文字識別問題是可以得到解決的。應該強調的是,古代文獻以繁體字導入數據庫,但應該允許在數據庫中自由進行繁簡轉換,換句話說,若需要使用繁體字時,文本可以保留繁體字,而需要簡體時,可以十分方便地轉換成簡體,這樣就適應用戶對繁簡體的不同需要了。
其四,徹底解決古典文獻版權問題。這是困撓計算機古典文獻數據庫建設的重要難題之一。自然,這一問題要真正得到落實確實存在相當困難的,因為版權保護工作任重道遠!不過,即使困難再大,古籍文獻數據化的發展的潮流是不可能停止的。筆者以為,有關出版社在維護自身法定的版權權益的前提下,應該從大局出發,在收取一定數量的報酬前提下,允許制作有關古典文獻的數據庫,以利學術研究的發展。至于報酬多少可以也應該實事求是地酌情商定,國家有關部門應該主動與那些出版社協調,亦可將目前大量分散投入到各課題中的資金中抽出部分來補償有關出版社,雙贏互利,以求突破版權瓶頸,早日解決這一棘手的問題。
與此相關的是古典文獻電子文本的版權問題,這也是個極難處理的問題。因為用戶若貪圖小利,版權意識不強,不愿化費代價使用電子文本,就容易產生“盜版”問題,如此就使得制作古典文獻電子文本者的正當利益大受損失。按筆者設想,如果真正能夠由國家有關部門主管古典文獻數據庫建設工作,那么就可以設想建立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規定導入數據庫的文獻文本都給予一個“統一編號”,沒有統一編號的文獻就不能直接導入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和個人使用的文獻檢索服務系統中,也就是說,個人使用古典文獻電子文獻必須化費一定的代價才能取得使用權,這樣就可以保證制作古典文獻電子文本者的一定收益,防止版權意識不強者侵權使用。同時由于古典文獻電子文本都有了統一編號,那么也就可以防止某一具體文獻文本重復錄入的問題。即使有部分重復,古典文獻電子文本也可以在用戶選擇過程中優勝劣汰。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b)-0172-01
計算機數據庫作為現代化發展所不可或缺的計算機應用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面對大量的數據及信息的處理及應用過程中,不但有效的減少了人力操作,還科學的實現了大量數據信息的及時存儲與共享調用,為多項工作的開展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持及更為廣泛的信息來源,計算機數據庫技術的高效應用與發展,為現代化建設工作的開展,尤其是推動信息化建設的進程,具有重要的技術支持性作用。
1 計算機數據庫的發展概述
在20世紀60年代,數據庫技術作為計算機領域一項重要的數據管理技術,其產生及發展使多項由人工操作完成的內容,開始逐漸由計算機操作系統來承擔完成,此時的數據庫相對簡單,是典型的基礎型網絡狀數據庫,隨著人們使用要求的提高,文件系統的相關功能已無法現實需求,而人們對數據的共享功能的需求也日益提升。為提高數據庫系統的運行效率,網絡狀數據庫系統逐漸發展成層析式數據庫系統,并在之后隨著集合論等相關關系概念等理論在數據庫系統研發中的應用,關系型數據庫系統逐漸成形,該關系型數據庫系統以嚴格的數據邏輯關系為基礎,基本結構的類型可以利用關系實施描述,構建方式易于理解且各實體間的關系清晰明了,因其具有諸多優點而成為數據庫系統的典型。在之后隨著面向對象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面向對象的數據庫技術逐漸發展并完善,自身所具有的完備的功能逐漸取代關系型數據庫系統在計算機領域內的應用,基于面向對象特征的數據庫系統也為之后基于網絡技術的數據庫系統的產生及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現在普遍使用的數據庫系統是依托網絡技術發展起的數據處理能力更強的系統,但現在的數據庫技術已不再是單一技術,可實現與網絡通訊、并行計算、人工智能等多種技術的有機結合,實現信息系統的創新發展,并在多種技術的推動下不斷的完善數據庫技術。
2 計算機數據庫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計算機數據庫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就銀行、大型企業等很多需要進行大量數據管理的單位、機構等眾多領域,同時,數據庫系統的應用已不再單純的停留在數據信息的存儲等管理層次上,從數據中提取自身需要的數據信息并進行數據挖掘的需求不斷提高,中央集成式數據庫系統成為數據庫技術的主流,在很多單位的信息系統中都可實現該技術的嵌入式應用,為現代化建設工作的開展發揮重要作用。在多個領域學科下的相關技術的發展推動下,數據庫技術已實現了與人工智能、并行處理等多種技術的高效結合,一系列諸如多媒體數據庫、基于工程對象的數據庫、分布式數據庫等新型的數據庫系統的研發與應用越來越廣泛,有效推動了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開展。
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開展是推動社會不斷發展的歷程,而現有資源的高效利用,尤其是信息化資源,是現代化建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信息化建設的前提和基礎,依托數據庫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所開展的各項管理工作,對于優化事物管理手段和途徑,提升國家各個領域內各項管理工作的開展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現在世界范圍內都已經步入了信息化時代,信息作為本時代最為重要的一類資源,與計算機數據庫這一信息資源的管理工具一起,可實現大量數據信息條理性與層次性的管理,虛擬存儲功能的實現與應用有效的推動計算機領域內的現代化建設的變革,從而實現了全社會范圍內信息的共享及社會資源的高效調動,在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及信息化發展中發揮巨大作用。在國家的經濟體系中,銀行體系下的數據庫庫系統是非常典型的計算機數據庫,銀行體系下涵蓋著大量的信息,各銀行之間就其數據管理、信息共享、安全性與保密性等多個方面都有其嚴格的要求,銀行體系的穩健發展促進現代化建設的進程,而伴隨網絡技術發展起來的網上銀行業務,完善的數據庫系統與網絡技術的完美結合,優化傳統銀行業務中存在的弊端并提升了業務的開展效率。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各大數據庫系統,實現了大量論文期刊與學術文獻的共享,推動了各領域科研工作的高效開展,并在各項科研成果的相互借鑒與取長補短中促進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創新性發展等。
3 結語
計算機數據庫技術的發展,使信息的存儲、共享等管理工作的開展更加高效,人們在海量數據中挖掘出所需的信息,促進了各項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開展,而伴隨著數據庫技術的創新與發展,它將會在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3) 02-0000-02
1 計算機數據庫安全的重要性及入侵檢測技術
1.1 計算機數據庫安全的重要性分析
目前,計算機數據庫所面臨的安全風險非常之多,大體上可將之歸納為兩大方面:一方面是對計算機網絡設備的安全威脅;另一方面則是對計算機數據庫信息的威脅,無論是哪一類威脅其引發的后果都是非常嚴重的。數據庫是計算機存儲各類重要數據信息的部分,它對計算機的正常運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旦數據庫“癱瘓”,直接會導致計算機無法正常使用,并且數據庫內大量重要的數據信息還有可能受損,這也會給用戶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現階段,對數據庫安全威脅較大的除了計算機病毒之外,就是黑客入侵,全世界每年因計算機數據庫遭受非法入侵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數億美元,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為此,確保計算機數據庫的安全性顯得尤為重要。
1.2 入侵檢測技術
所謂的入侵檢測技術實質上就是檢測及識別針對計算機網絡系統的非法攻擊,或是一些違反安全策略事件的過程。它通過相關數據的采集和分析,并從找出可疑或是異常的情況,然后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攔截,以達到降低損失,確保計算機網絡系統安全的目的。入侵檢測本身屬于一種主動防御技術,它可以提供對內部、外部以及錯誤操作等的實時保護,并在網絡系統受到威脅時進行攔截和響應入侵,該技術極大程度地彌補了防火墻技術的不足。目前,入侵檢測技術已成為計算機安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的存在極大程度低提高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安全性。
2 針對計算機數據庫的主要攻擊手段
目前,針對計算機數據庫的攻擊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
2.1 口令破解
這是一種非常典型的攻擊手段,它可以用于所有需要口令的地方,這種攻擊手段大致又可分為以下兩種:(1)弱口令掃描。針對較大范圍內的計算機進行掃描,并借助一些常用的簡單口令進行訪問嘗試,試圖破解口令,從而達到入侵的目的。(2)暴力破解。其主要是針對于特定的計算機或是用戶進行的口令破解。該手段能夠有效地破解一些較為強壯的口令。
2.2 sniffer
Sniffer又被稱之為嗅探,屬于一種典型的被動攻擊方式,借助該工具,能夠對網絡運行狀態、數據流動情況以及網絡上傳輸的信息進行監視,若是信息以明文的形式在網絡上傳輸時,則可通過網絡監聽的方式對其進行攻擊,同時將網絡接口設計為監聽模式,便能夠竊取到網絡上傳輸的信息。
2.3 DoS
DoS又被稱為拒絕服務攻擊,這類攻擊手段的前提是攻擊者需要控制大量的計算機作為傀儡機,然后借助這些資源向某一個網絡服務器發動DoS,這樣便可能造成目標服務器被淹沒。較為常用的DoS攻擊方式有地址欺騙攻擊、POD攻擊、SYNFlood攻擊以及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等等。
2.4 SQL注入式攻擊
SQL既可以稱之為攻擊手段,也可以視作一種漏洞。當用戶計算機程序中的變量處理不當或是對用戶所提交的數據信息過濾不足,都會產生SQL漏洞,而它的攻擊原理就是借助用戶提交或是一些可修改的數據,將想要的SQL語句插入到系統實際的SQL語句當中,這樣便能夠輕松獲取到各類敏感信息,甚至還能控制整個服務器。SQL注入式攻擊在很多數據庫中都能夠實現,如Access、Sybase以及SQLServer等等。
2.5 緩沖區溢出攻擊
它屬于一種系統攻擊手段,主要是利用向程序緩沖區寫入超長的內容,引起緩沖區溢出,以此來破壞程序的堆棧,從而迫使程序執行其它的命令,這樣便可以達到攻擊的目的。
3 提升入侵檢測技術在計算機數據庫中應用效果的途徑
3.1 對Apriori算法進行優化
在Apriori算法當中最為關鍵的環節是大項目集的調查,實際查詢過程分為以下兩個部分:其一,按照查詢最多的k-1個項目集Lk-1,獲得待選的k個項目集Ck;其二,對D數據庫進行掃描和整理,使全部項目集Ck都獲得應有的支持度,由此便可以獲得k個項目集Lk-1。Apriori算法雖然可以將大部分的待選項目集整理好,但若是遇到綜合能力較強的數據庫,就會出現大量待選集需要整理的情況,全部整理完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所以需要在Apriori算法現有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優化,具體方法如下:(1)減少數量。通過不斷減少待選集中候選項目的總體數量,來提高算法的速度,并節省時間。(2)掃描控制。對數據庫進行合理的掃描操作,并將其優化為可在編碼上獲得Apriori的算法,各個待選項都要按照數據庫中的結果進行編碼,假設某個項目在交易中出現便將之編碼設計成1,如果不出現的就設計成0,這樣便可以使算法獲得進一步優化。
3.2 構建計算機數據庫入侵檢測系統模型
入侵檢測系統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先對審計數據進行檢測,并判斷是否發生入侵行為,然后進行報警。從系統功能實現的角度上大體可分為以下三個模塊:數據采集模塊、數據檢測分析模塊和報警響應模塊。按照方法的實現又可將系統分為:(1)數據采集模塊。該模塊主要負責收集數據庫中服務器主機日志資料,它能夠充分發映出用戶的歷史操作行為和數據特征,從而為規則和知識庫的構建奠定基礎。此外,在對入侵進行檢測時,需要收集服務器中的審計數據,以此來為入侵檢測提供服務,這樣便可以使整個系統運行變得更加順暢。(2)數據處理模塊。該模塊主要負責對各種數據進行處理和集成,其作用是為下一步的數據挖掘做好準備。(3)數據挖掘模塊。該模塊主要是借助從處理模塊中提取到的數據,再次提取出相關的規則和行為特征,以此來建立安全的數據庫模式。(4)知識規則庫。它具備系統模塊所需要的安全模式,入侵檢測系統將用戶的操作行為與規則庫當中存儲的知識進行比較分析,若是兩者相符,則表明用戶行為正常,若是不符則表明是入侵行為。(5)提取特征模塊。該模塊所采用的技術與數據挖掘相類似,具體就是從當前用戶的操作行為中提取出本次操作的特征,以供入侵檢測模塊進行比對分析之用。(6)入侵檢測模塊。它是整個系統通過入侵檢測的算法,從知識規則庫中提煉出相關的規則數據,檢測用戶的操作行為是否屬于入侵行為,并按照判斷結果采取相應的行動,發現是入侵的行為系統會進行報警提示,并采取措施對入侵進行攔截。
參考文獻:
[1]趙敏,王紅偉,張濤,等.AIB-DBIDM:一種基于人工免疫的數據庫入侵檢測模型[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09(2).
[2]郭曉淳,馬冬梅,鄭波.基于數據挖掘的數據庫入侵檢測系統[A].第13屆海峽兩岸信息管理發展與策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8).
[3]劉興華.基于序列模式挖掘的數據庫入侵檢測技術研究與設計[J].東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報,2009(7).
中圖分類號:G623.5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計算機數據庫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1、計算機操作系統方面的問題
一般來說,操作系統方面的問題主要就是病毒、后門以及數據庫系統和操作系統的關聯性引起的。
病毒方面:在操作系統中很可能有特洛伊木馬程序的存在,這對操作系統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威脅,這種木馬程序可以將入駐的程序的密碼加以修改,一旦密碼更新,入侵者就會獲得信息的密碼,使信息內容被竊取、破壞等。
后門方面:雖然數據庫系統的特征參數讓數據庫的管理員操作起來更加方便,可是與此同時,這些參數也為數據庫服務器的主機操作系統留下了后門,所以后門也成了訪問數據庫的通道。
數據庫系統和操作系統的關聯性方面:數據庫和操作系統之間的關聯性非常強,操作系統中文件管理這個功能可以通過存取控制對各種文件進行續寫和執行等操作,所以數據庫文件也存在這方面的威脅;同時,操作系統中的監控程序也能夠對數據庫中的用戶登錄和口令鑒別進行控制。所以,數據庫的安全與操作系統和硬件設備所組成的環境有很大的關系。
2、管理方面的問題
很多用戶都沒有真正意義上認識到網絡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重視程度不夠就使得實施的管理措施強度不夠,就使得數據庫的安全事件經常發生。因為限制數據庫服務器的訪問權可以減少數據庫遭到攻擊,所以很多用戶都懶得進行補丁的修復,這就在數據庫的管理上造成了嚴重的失誤。想要數據庫絕對的安全,就必須進行補丁的修復,因為經常修復補丁可以不因為很久以前沒有經過修復的漏洞而遭到攻擊。這類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存在沒有進行修補的系統安全漏洞和所設的登錄密碼太過簡單或者沒有進行修改,所以,用戶應該建立一個測試環境,進行補丁修復,然后確認補丁修復,再修復生產環境的補丁,提高網絡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識,加強管理措施。
3、數據庫系統本身存在的問題
關系數據庫這個系統已經使用了很多年了,擁有自身強大的特性,產品也非常成熟,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其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征,在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系統中并沒有被提供,特別是一些比較關鍵的安全特征。所以,很多關系數據庫系統都不是很成熟,還有待改進。
二、強化計算機數據庫安全管理技術的有效措施
計算機數據庫的安全性是數據庫發展的根本,所以,做好數據庫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數據庫發展的需要。強化計算機數據庫安全管理不僅要提高用戶的網絡信息安全意識,也要從管理技術方面出發,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數據庫安全管理技術:
1、安全模型
給數據庫建立安全模型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對成功實現關鍵安全需求的理解層次,安全模型有兩種:多級安全模型和多邊安全模型。
⑴多級安全模型:此模型最早是用以支持軍用系統以及數據庫的安全保密的。一般來說密級從高到低可以分為絕密級、機密級和秘密級,這樣分級的意義在于使各級的秘密只能讓各級的有權限的人知道,這樣可以防止高級的信息流入低級,信息所傳遞的范圍始終在控制之內。
⑵多邊安全模型:這也是保護數據庫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信息的橫向泄露,盡可能的確保數據庫信息的安全。
2、訪問控制
訪問控制主要是在計算機系統的處理功能的方面對數據庫加以保護,其訪問控制的對象主要是數據庫內部已經進入系統的用戶,對數據的安全保護形成一個自訂屏障。計算機系統進行活動的對象主要就是主體進程、用戶以及客體(資源和數據),而確保主體對客體的訪問的合法性就是計算機安全的關鍵問題,通過管理數據的讀出、寫入以及修改、刪除和執行來保證主體訪問客體是被允許的,沒有被允許的訪問將被拒絕,這樣可以確保信息的機密性以及完整和可用性。
訪問控制又主要分為兩種:自由訪問控制和強制訪問控制。
⑴自由訪問控制:這種控制方法又叫做任選訪問控制,被廣泛得到應用。運用這種控制方式,資源的擁有者就是創建者,有權利選擇可以訪問其資源的用戶,所以這樣就使得用戶和用戶進程之間可以有選擇的與其他的用戶進行資源共享。這是對單個的用戶所執行的訪問控制的過程及措施,而每個用戶的權限則是根據系統來確定的。
⑵強制訪問控制:在這種控制方式中,系統分配給了主體和客體不一樣的安全屬性,而用戶是不能對自身或其他的客體的安全屬性進行更改的,就是不允許單個客戶來確定訪問權限,用戶與用戶組的訪問權限只能是通過系統管理員來確定,系統是通過對主客體的安全屬性進行比較來確定主體能否對客體進行訪問。數據管理員應該提前將數據進行備份處理,在發生故障數據遭到破壞或丟失時就可以使用備份的數據使其恢復到以前的狀態,這樣就保證了數據的完整性與一致性。
3、安全審計
安全設計功能就是監控和記錄指定用戶在數據庫中的操作行為,其實就是對安全方案中的功能提供持續的評估。在安全審計過程中,管理員應該掌握一組可以進行分析的數據,用來發現合適何處出現的違反安全方案的一些操作行為。通過分析安全審計的結果,及時對安全政策進行調整,修補出現的漏洞。所以,安全審計可以記錄關鍵事件、提供容易操作的軟件工具和可進行集中處理審計日志的數據形式、發現威脅時進行安全報警等多方面的功能。
三、結束語
當今社會,數據庫已經是社會中各企業所發展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企業的發展,給社會帶了了非常可觀的價值利益,所以其安全問題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在強化數據庫安全管理技術措施的同時,企業的各方面都應該積極配合,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提高數據庫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馬濤,秦軼翠,吳寶珠等.試論計算機數據庫安全管理[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1,(14):153-153.
中圖分類號:R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717(2011)04-0688-02
收稿日期:2010-11-10
基金項目:“十一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助項目(2008ZX10005-013)
作者簡介:李澤庚(1962-),男,安徽桐城人,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中醫藥防治呼吸系統疾病和中醫外感熱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傳染病(infectious disease)是由各種病原體所引起的一組具有傳染性的疾病。病原體在人群中傳播,常造成傳染病流行,對人民的生命健康有極大危害性。傳染病屬于中醫學中的“疫、溫疫、溫病、疫病”等病范疇,自古以來就有之。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醫對傳染病治療形成了一整套系統的理論與方法,在臨床中具有較好的療效,同時也在預防、治療等方面積累了較多的經驗,推動了中醫學的發展。進入21世紀,隨著人類生活方式和生存環境的改變,病原微生物的變差異,傳染病構成譜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發傳染病正在成為威脅人類身體健康的重要疾病,面對與既往不同的新的傳染病發展態勢,現代醫學往往存在較大的局限性,而中醫藥在辨證論治上有著非常大的優勢,因此有必要運用多學科聯合,系統地總結以往有文獻記錄以來的傳染病疫情的發生、變化之間相關性,為傳染病的防治做出貢獻。大量的文獻資料的分析整理需借助于計算機數據庫知識,基于此建立了本數據庫。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之傳染病病種,在“十一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的資助下,憑借于互聯網及大型中醫藥圖書館,對38種法定傳染病的中西醫防治經驗進行系統的文獻梳理和前瞻性研究,并試圖通過計算機數據挖掘技術發現某些傳染病的發病流行規律,以提高中醫藥防治重大傳染病的能力。為此,我院和北京方正阿帕比技術有限公司合作,研制開發了傳染病數據庫系統。該系統的建立不僅解決了資料保管、統計分析使用的難題,而且使資料的儲存更加科學、規范、完整、系統。另外,該系統的建立為臨床科研人員的培訓提供了平臺,進一步推動了我院信息管理的深入發展。
1 數據庫運行環境和軟件系統結構
方正德賽數據加工系統硬件配置滿足Windows server 2003運行要求,系統安全性、穩定性好,延續了方正在傳統出版領域技術領先的優勢,采用ClientServer方式,服務端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數據庫進行中心存儲,是一款強大而可靠的數據管理產品,可以為嵌入式應用程序客戶端、輕型Web應用程序以及本地數據存儲區提供豐富的功能,有利于保護數據,提高性能。用戶可以將自己單位相當數量的館藏資源建設數字化,成為自有的電子資源,與方正Apabi數字資源平臺、數字出版系統相配合,完全實現版權保護。
2 文獻的整理及數據庫的建立
對古今中醫藥文獻中關于傳染病的文獻(包括著作、論文、病案等)進行系統整理、分析并匯編成冊。對傳染病的病因、證候、方藥、治療進行縱向分類研究,取名醫經驗及有代表性的文獻資料,歸類整理發掘,進行橫向研究。在完成文獻整理研究基礎上,構建建國以來傳染病中醫藥文獻數據庫,可以高效地實現數據的錄入、查詢、統計等功能,供臨床教學科研查詢使用,實現資源共享。運用數據挖掘技術,對中醫傳染病的文獻信息進行整理和挖掘,按照病名、證型、癥狀、病因、病機、方藥等進行結構化處理,提取其蘊含的多方面信息,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分析,挖掘出建國以來傳染病的發病特征和中醫藥防治規律,以期更好地滿足中醫辨證論治的需求,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繁榮與發展。
3 以數據庫為平臺提高臨床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