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07:0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消費理論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消費倫理的迅速流行當然也反映在廣告中。廣告不僅參與了消費偶像的塑造與消費倫理的推廣,而且它本身也必然依托于消費倫理。一個有意思的統計數字是:在1983年上海電視臺所播出的廣告中,生活資料類的廣告占34%,日用品的廣告占50%。到了1988年,前者的比例下降到2%,而后者的比例則上升到61%。而在今天的商業廣告中,日用品特別是奢侈品的廣告更呈現出壓倒性優勢。生產倫理讓位于消費倫理于此亦可見一斑。
著名演員濮存昕做的恒基偉業商務通廣告就是宣揚消費主義意識形態的典型文本。鏡頭之一:身穿白襯衫的濮存昕在拼命地擠公共汽車,突然腰間的BP機響了,他只好逆著上車的人流又拼命擠下車去找公用電話;鏡頭之二:濮存昕開著小面包車,拿著手機指揮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干活;鏡頭之三:老板辦公室中的濮存昕,正在用恒基偉業商務通查詢,美麗動人的女秘書(李湘扮演)為他送來一杯咖啡,兩人相視而笑;鏡頭之四:濮存昕正開著奔馳回家,嬌妻(即剛才的那位秘書)出門恭迎,濮存昕一手拿著商務通,一手擁著嬌妻,享受著無比的歡樂與幸福。此時屏幕上出現一行字:"呼機,手機,商務通,一個都不能少。"
這個廣告在幾十秒鐘內編造了一個"成功"男士的故事,同時也制造了制造"成功人士"的模式或配方:年齡大多在35歲-45歲之間,身體微微發福,滿面紅光,有車有房,更有美女相伴。問題在于,這些"成功"人士的"成功故事"根本不包含他/她的個人奮斗歷程,它是在瞬間神奇地完成的;更重要的是,成功的標志不是精神性的而是物質性的,即是否擁有高檔的消費品。與陳景潤等80年代"成功人士"形象不同的是,"濮存昕"的成功在于他擁有高級轎車、別墅、豪華辦公室以及美妻。或者說,成功的標志是"江山"(這里的"江山"已經不是革命江山,而是商業江山)與美人兼得。科學技術(手機、商務通)在這里也獲得了與80年代截然不同的價值含義:它的意義在于帶來消費水平的步步上升,
以及物質享受程度的步步提高。等高科技手段只是通向高消費(這才是廣告所渲染的真正的幸福與成功)的敲門磚。換言之,擁有高科技可以使你成為百萬富翁,進而自然地擁有你想擁有的一切:名牌車、美麗的妻子、豪華的住宅等等。濮存昕的成功是用物質價值加以計量的:從BP機,到手機+面包車,再到商務通+豪華辦公室,最后是奔馳+別墅+美女。(在有些廣告中,"成功"與某種商品之間關系沒有被敘述得這么復雜,而是在兩者之間簡單地劃上了等號,比如:"貝克啤酒是每個成功男士都擁有的")。
當然,也有一些同類廣告的主角是"成功女士"(相對比較少見)。比如某手機廣告:華麗堂皇的時裝會上,亞洲經貿地區總監--一位氣質高傲的成功女士用手機提前預定了一瓶紅酒,在會接近尾聲時,她已經坐在舒適的客廳里獨自"高品質的生活"(即該紅酒),畫外音:"真正的品味就是提前享受高品質的生活。"這則廣告沒有告訴我們這位總監的任何工作方面的信息,而是突出渲染她的消費。這樣,成功與消費之間的聯系就被貌似巧妙而實則粗暴地建立起來。
這就不難理解,這類關于"成功人士"的廣告(謊言與神話)都是各種演藝界的明星做的,因為他/她們都是清一色的消費偶像。明星做廣告,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我們很少見到有那個勞動模范或科學家做廣告)。除了上面提到的濮存昕以外,還有:劉德華立信手機廣告,張惠妹做雪碧廣告,黎明作樂百氏純凈水廣告,鞏俐立信手機廣告,趙薇做娃哈哈AD鈣奶廣告,趙本山做瀉痢停廣告,葛優、徐帆做"南極人"內衣廣告,章子怡做聯想電腦廣告,舒淇做山水音響廣告,朱茵做大力士沐浴露廣告,張柏芝做東洋之花美白霜廣告,謝霆峰做可口可樂廣告,等等。可以說明星離不開廣告,廣告更離不開明星。由消費明星把消費倫理宣揚得裸的莫過于王志的"派"牌服裝廣告。他在不同的背景依托下擺出各種姿勢,盡情地、多方位地展示自己身上的"派"牌服裝,最后說出一個字:"派"。
總之,這些廣告宣傳的不是艱苦創業或奮斗進取,而是誰比誰更會消費,誰的消費水平更高、更時尚、更前沿。由于明星在今天具有巨大的知名度與示范效應,所以,這些廣告對于消費者的影響力是不可低估的。(20)尤其是在市場不成熟、消費者購買心理還不健全的中國就更是如此。據說力士公司最初在中國打市場的時候,在廣告形象的選擇上頗費心計。最后他們選擇了中國人崇拜的的國著名影星娜塔莎·金斯姬作為廣告形象,結果證明人們對于明星的崇拜果然可以有效地轉移到商品身上。再比如法國高級服裝品牌雪萊進入中國市場時,在選擇廣告形象人方面曾頗費心計。后來他們決定請香港影星張曼玉來做,結果大獲成功。據雪萊公司高層回憶,由于雪萊進入中國較晚,知名度不高,很多中國的消費者沒有聽說過。但因為抬出了張曼玉,所有的人都恍然大悟:"就是張曼玉做代言人的那個牌子啊,知道,知道!"(21)可見,對于那些新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產品來說,請一個家喻戶曉的明星來混個"眼熟"(或耳熟)是多么重要。(22)
在筆者看來,消費偶像的大舉占領廣告證明了,在中國,生產性倫理基礎是十分薄弱的。君不見如今的廣告中"至尊至美"、"皇家氣派"、"出人頭地"追慕豪華奢侈的用語漫天飛舞,在電視廣告的畫面上,到處可見金碧輝煌的豪宅,燈紅酒綠的豪宴,風馳電掣的名車,它們對于國民經濟是否具有拉動作用我們不敢妄加判斷,但其鼓吹的文化價值與生活觀念卻不能說是健康的。
從阿爾多塞的意識形態理論來看,此類廣告發揮的是維護與強化個體與他/她的生活條件之間的想象性關系或虛假關系的作用。一個沉浸在奢侈品廣告中的人會整天做著"三大件"(奔馳、別墅、美女)的白日夢而忘記了自己作為貧下中農的真實處境。廣告把個體與他或她的"生存的真實條件"間的關系再現為一種想象的/虛假的關系,使主體生產虛假/錯誤意識而同時又不能認識其虛假性。在上面提到的由消費明星做的那些廣告中,廣告的觀眾被結構為一個能夠購買產品的"主體",一個能夠自由地選擇奢侈品、想買什么就買什么的虛假"主體"。有了汽車就有了社會地位,腋下除味劑實現了革命抱負,……而實際上,人們依然生活在各種各樣的煩惱中,相當多的人還在衣食住行而發愁。
朱迪斯·維廉森(JudithWilliamson)在《廣告解碼》(DecodingAdvertisements)中就成功地運用了阿爾多塞的意識形態理論分析了廣告中的意識形態。她指出,廣告在先了我們與自己的生存環境之間的假想關系,廣告不斷告訴我們,真正重要的不是以我們在生產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為基礎而產生的階級差別,而是在某些特殊商品的消費方面所形成的差別。因而社會身份也就變成了一個我們消費什么,而不是我們生產什么的問題。與所有的意識形態一樣,廣告通過"召喚"來發揮其功能:它產生了各種主體,而這些主體反過來又隸屬于廣告的各種含義以及廣告的消費模式。在廣告所設置的語言環境中,它通過"你"這個代詞來把你召喚為一個假想的主體,在由"你"所打開的假想空間中,"我"認識到了自己的存在,并變成了廣告中那個假想的"你"。由于這個"你"實際上是一個由廣告創造的虛假主體,所以這樣的過程是一個主體的"誤識"過程。廣告在討好我們,讓我們很快樂地想到我們就是廣告話語中的那個特別的"你"。而我們在這樣想的時候就已經變成了其物質實踐的主體與附屬品。(23)廣告中這樣的謊言難道還少么?
[page_break]注釋:
(19)、參見《洛文塔爾的消費偶像觀》,《國外社會科學》1998年第1期。
(20)、有不少觀眾談到自己買某某產品就是因為某個熟悉的明星做了廣告的緣故,還有的因此打起了官司。比如鞏俐與濮存昕做的"蓋中蓋"廣告。
電子商務具有Internet的開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已被各行業廣泛運用。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報告,以Internet為基礎的貿易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03年,可達工業化國家貿易總額的2%。由于網上“錢”景無限,眾多現代企業都把發展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模式作為一種潛力巨大的新型商務模式加以開發。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是企業制定經營策略特別是制定營銷策略的起點和基礎。面對電子商務這種特殊的消費形式,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表現得更加復雜和微妙,直接影響電子商務的經營效果和發展空間。深入研究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對進一步拓展電子商務具有重要意義。
一、電子商務中消費心理的變化趨勢和特征
營銷發生變革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費者。隨著市場由賣方壟斷向買方壟斷轉化,消費者主導的時代已經來臨,面對更為豐富的商品選擇,消費者心理與以往相比呈現出新的特點和發展趨勢,這些特點和趨勢在電子商務中表現得更為突出。
(一)追求文化品位的消費心理
消費動機的形成受制于一定的文化和社會傳統,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與產品。美國著名未來學家約翰·納斯比特夫婦在《2000年大趨勢》一書中認為,人們將來用的是瑞典的伊基(IKEA)家具,吃的是美國的麥當勞、漢堡包和日本的壽司,喝的是意大利卡普契諾咖啡,穿的是美國的貝納通,聽的是英國和美國的搖滾樂,開的是韓國的現代牌汽車。盡管這些描寫或許一時還不能為所有的人理解和接受,但無疑在互聯網時代,文化的全球性和地方性并存,文化的多樣性帶來消費品位的強烈融合,人們的消費觀念受到強烈的沖擊,尤其青年人對以文化為導向的產品有著強烈的購買動機,而電子商務恰恰能滿足這一需求。
(二)追求個性化的消費心理
消費品市場發展到今天,多數產品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極為豐富,消費者能夠以個人心理愿望為基礎挑選和購買商品或服務。現代消費者往往富于想象力、渴望變化、喜歡創新、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個性化消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所選擇的已不再單是商品的實用價值,更要與眾不同,充分體現個體的自身價值,這已成為他們消費的首要標準。可見,個性化消費已成為現代消費的主流。
(三)追求自主、獨立的消費心理
在社會分工日益細分化和專業化的趨勢下,消費者購買的風險感隨選擇的增多而上升,而且對傳統的單項的“填鴨式”“病毒式”營銷感到厭倦和不信任。在對大件耐用消費品的購買上表現得尤其突出,消費者往往主動通過各種可能的途徑獲取與商品有關的信息并進行分析比較。他們從中可以獲取心理上的平衡以減輕風險感,增強對產品的信任和心理滿意度。
(四)追求表現自我的消費心理
網上購物是出自個人消費意向的積極的行動,統稱會花費較多的時間到網上的虛擬商店瀏覽、比較和選擇。獨特的購物環境和與傳統交易過程截然不同的購買方式會引起消費者的好奇、超脫和個人情感變化。這樣,消費者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向商家提出挑戰,以自我為中心,根據自己的想法行事,在消費中充分表現自我。
(五)追求方便、快捷的消費心理
對于惜時如金的現代人來說,在購物中即時、便利、隨手顯得更為重要。傳統的商品選擇過程短則幾分鐘,長則幾小時,再加上往返路途的時間,消耗了消費者大量的時間、精力,而網上購物彌補了這個缺陷。2001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調查數據表明,基于節省時間進行網絡購物的人數占網上消費總人數的49.29%。
(六)追求躲避干擾的消費心理
現代消費者更加注重精神的愉悅、個性的實現、情感的滿足等高層次的需要滿足,希望在購物中能隨便看、隨便選,保持心理狀態的輕松、自由,最大程度的得到自尊心理的滿足。但店鋪式購物中商家提供的銷售服務卻常常對消費者構成干擾和妨礙,有時過于熱情的服務甚至嚇跑了消費者。
(七)追求物美價廉的消費心理
即使營銷人員傾向于以其它營銷差別來降低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但價格始終是消費者最敏感的因素。網上商店比起傳統商店來說,能使消費者更為直接和直觀的了解商品,能夠精心挑選和貨比三家。針對消費者的這種心理,電商網()率先在全國開通了“特價熱賣”欄目,匯總了知名網站新浪、8848、網獵、所有、酷必得等30多個熱賣信息。消費者只要進入電商網的“特價熱賣”專欄,就可以輕松獲得各個熱銷產品的信息以及價格,進而通過鏈接快速進入消費者認為適合的網站,完成購物活動。這種網上購物滿足了消費者追求物美價廉的心理。
(八)追求時尚商品的消費心理
現代社會新生事物不斷涌現,消費心理受這種趨勢帶動,穩定性降低,在心理轉換速度上與社會同步,在消費行為上表現為需要及時了解和購買到最新商品,產品生命周期不斷縮短。產品生命周期的不斷縮短反過來又會促使消費者的心理轉換速度進一步加快。傳統購物方式已不能滿足這種心理需求。
二、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心理因素分析
雖然網上購物具有形式方便、信息快捷、節省時間等諸多優勢,但是目前消費者對網上消費仍然有一定程度的擔憂,使之對這種新的購物方式敬而遠之,嚴重制約了電子商務的發展。這些心理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傳統購物觀念受到束縛
長期以來消費者形成的“眼看、手摸、耳聽”的傳統購物習慣在網上受到束縛;網上消費不能滿足消費者的某些特定心理,網上購物很難滿足消費者的個人社交動機。
(二)價格預期心理得不到滿足
據統計,消費者對網上商品的預期心理比商場的價格便宜20%—30%,而目前網上商品僅比商場便宜4%—10%,加上配送費用,消費者所享受到的價格優惠是有限的。另外,由于電信行業的長期壟斷,我國的電信費和網絡使用費較高,高額的交易使消費者對網上購物可望而不可及。
(三)個人隱私權受到威脅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商家不僅要搶奪已有的客戶,還要挖掘潛在的客戶,而現有技術不能保障網上購物的安全性、保密性。隱私權不能得到保障,使許多消費者不愿參與網上購物。
(四)對網上支付機制缺乏信任感
現階段,電子商務缺乏網上有效的支付手段和信用體系,在支付過程中消費者的個人資料和信用卡密碼可能會被竊取盜用,有時還會遇到虛假訂單,沒有訂貨卻被要求支付貨款或返還貨款,使消費者望而生畏。
(五)對虛擬的購物環境缺乏安全感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所有的企業在網上均表現為網址和虛擬環境,網絡商店很容易建立,也容易作假,使消費者心存疑慮。另外,互聯網是一個開放和自由的系統,目前仍缺乏適當的法律和其它規范手段,如果發生網上糾紛,消費者的權益不能獲得足夠的保障。
(六)對低效配送缺乏保障感
我國現在還缺乏一個高效成熟的社會配送體系,商品配送周期長、費用高、準確率低。我國倉庫周轉率僅為發達國家的30%,而差錯率幾乎是發達國家的3倍。低效的物流配送體系離顧客的實際要求相距甚遠,影響了電子商務的發展。
三、電子商務中現代企業的應對策略
電子商務中消費者的特殊心理給企業的經營理念帶來了新的挑戰,商家必須擺脫以往傳統的經營思維局限,在營銷策略、方式、手段上有所突破,建立一套適合電子商務的運作機制。
(一)產品定制化
現代消費者對商品普遍求新、求美、求奇,渴望個性化消費。現代企業開展網絡營銷時,要充分發揮Internet的優勢,根據消費者的不同特征劃分不同的目標市場,滿足消費者的個性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務。海爾在我國率先推出的B2B2C全球定制模式,可以按照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的消費特點,進行個性化的產品生產,目前可以提供9000多個基本型號和20000多個功能模塊供消費者選擇。用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的話說就是“如果你要一個三角型的冰箱,我們也可以滿足您的需求”。在短短一個月時間里,海爾就拿到100多萬臺定制冰箱的訂單,說明產品定制化的時代已經到來。
(二)價格柔性化
只有實現價格優惠、價格公開,才能促使網絡客戶進行網上購物的嘗試并做出購買決定。隨著市場壟斷性的弱化,價格壟斷已被打破,這就要求企業選擇定價策略時必須加強靈活性,建立柔性價格體系。一是自動調價體系,即根據季節、市場需求變化和同類商品價格等因素進行價格的靈活調整;二是智慧型議價系統,即允許消費者在網上直接與商家協商價格。
(三)營銷互動化
電子商務區別于傳統營銷的最顯著特點就是網絡的互動性,滿足消費者自主、獨立的購物心理。網絡上的互動式營銷,至少要做到兩點:一是對消費者信息需求的即時反饋。如果在幾分鐘內得不到答復,商家可能就會失去這個客戶。二是在顧客閱讀了在線信息后,企業必須及時提供反饋信息的方式,以便與之建立聯系。而且允許顧客選擇其感興趣的信息,并且可以修改上面的內容。
(四)配送社會化
對于企業來說,進行網絡營銷就要保證商品在最短的時間內由最近的分銷網點送到消費者手中,這必須要靠現代化的物流配送體系來完成。像海爾已建成以訂單信息流為中心,全球供應鏈資源網絡、全球用戶資源網絡和計算機信息網絡為支撐的現代物流體系。海爾現在完成客戶化定制訂單只需10天時間,而一般企業至少需要36天。海爾在國內已建成42個配送中心,每天可將50000多臺定制產品配送到1550個海爾專賣店和9000多個營銷點。在中心城市實現8小時配送到位,輻射區域內24小時,全國4天以內到位。
(五)服務人性化
網絡商場經營的重點不在于吸引人潮,而是如何挖掘那些想要在網上購物的人,這就要求企業提供人性化服務。如熱情地招呼好每一位在線顧客;適時提供良好的產品建議;創建24×7服務模式(每周7天、每天24小時為顧客服務);注重培養顧客的安全感與信任感;以含蓄的方式建立網上社團并在社團內建立情感紐帶等。
(六)交易安全化
對虛擬的購物環境心存戒備是網上消費者的普遍心理。他們大多數人都遭遇過諸如信息、產品質量、售后服務及廠商信用不可靠等問題。建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和品牌形象,通過良好的信譽取信于顧客是滿足消費者安全需要的根本措施,是電子商務成功的前提和基礎;另外,建立完善的信用機制,提供公平規范的法律環境,搭建優越的技術平臺,健全相應的網絡配套體系也是網上交易安全化的必要保障。
參考文獻:
[1]徐萍.消費心理學教程[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2]江林.消費者行為學[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2.
[3]馬翠華.擊中消費者———消費者心理及行為透視[M].中國紡織出版社,2002.
[4]許雄奇,賴景生.網絡營銷消費者心理和行為探析[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0,(6).
1、抵押貸款
抵押是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對《擔保法》第34條所列財產的占有,將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依照《擔保法》的規定以該財產折價或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實踐中,汽車消費貸款中常以固定資產如房屋作為抵押。
2、質押貸款
質押是債權擔保的重要方式,動產質押屬于質押的一種最主要的方式。它是指債務人或第三人將其動產移交債權人占有并以該動產作為債權擔保的一種法律制度。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以該動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動產的價款優先受償。但在實踐中,汽車消費貸款的質押是以權利質押為主。根據《擔保法》第75條規定:“下列權利可以質押:㈠匯票、支票、本票、債券、存款單、包單、提單;㈡依法可以轉讓的股份、股票;㈢依法可以轉讓的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㈣依法可以質押的其他權利”。目前,辦理汽車消費貸款質押的大多是以憑證或國庫券、金融債券、國家重點建設債券,以及貸款方出具的個人存單作為質押。
3、第三方保證貸款
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指企事業法人單位作為第三方的連帶責任保證;另一種是指購車借款人在銀行指定的保險機構辦理機動車分期付款購車保證保險后,向銀行申請分期支付購車貸款。
二、汽車消費貸款中可能遇到的風險
1、金融風險
貫穿于汽車消費貸款的全過程,對于銀行方來說,最大的風險是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如借款人因不履行合同義務的疾病、事故、死亡等和擔保人發生因不能履行合同義務的合并、重組、解散、破產等影響借款人、擔保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與責任能力的情況;借款人或擔保人涉入訴訟、監管等由國家行政或司法機關宣布的對其財產的沒收及其處分權的限制,或存在這種情況發生的威脅。
2、貿易風險
從訂貨談判到試車驗收都存在風險。雖然社會建立了相應的配套機構和防范措施,如運輸保險、商品檢驗、商務仲裁等都對風險采取了防范和補救措施,但由于人們對風險的理解和認識程度不同,加上企事業單位管理經驗不足等因素,這些手段未被完全運用,使得貿易風險依然存在。
3、經濟環境風險
環境的變化會對汽車消費貸款產生風險。社會經濟秩序和政策的穩定性、產業結構的布局、經濟發展態勢、地方政府的關注程度都是汽車消費貸款產生風險的經濟環境因素。
4、產品市場風險
汽車消費貸款,要了解該型汽車產品的銷售、市場占有率、占有能力、產品市場的發展趨勢、消費結構以及消費者的心態和消費能力。
5、不可抗力
有些風險不是人為的,屬于不可抗力,如自然災害、戰爭等對于這種風險只能采取防范和補救措施,出現問題時,爭取把風險降到最低點。
6、經營管理風險
如指導方針戰略錯誤、目標的錯誤理解,方案的錯誤以及管理失誤等無法正常經營的風險。
7、法律風險
可能被或承擔法律的或合同的責任。銀行金融機構的汽車消費貸款還存在抵押權與法定優先權相沖突的風險。汽車消費貸款抵押權是基于商業銀行與當事人之間的約定而產生的擔保物權,它的成立并非源于法律規定,其受償順序只能屈居法定優先權之后。二者一旦相遇,將會導致商業銀行的汽車消費抵押權無法實現,從而導致債權懸空。法定優先權主要包括:稅收優先權、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優先權、職工安置費優先權、建設工程款優先權、留置優先權等。
三、汽車消費貸款風險的管理
1、加強適格借款人的管理
借款人信譽的優劣,收入來源是否穩定,經濟實力的強弱直接關系汽車消費貸款的安全性。個人申請汽車消費貸款必須具備:①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②具有穩定的職業和償還貸款本金、利息的能力,信譽良好;③能夠提供有效的抵押物或質物,或有足夠代償能力的個人或企事業單位作為保證人;④能夠支付首期貸款;⑤貸款人規定的其他條件。
具備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申請汽車消費貸款必須具備以下條件:①具有償還貸款的能力;②在貸款人指定的銀行存有不低于規定數額的首期購車款;③有貸款人認可的擔保;④貸款人規定的其他條件。
商業銀行應對汽車消費貸款的借款人的完稅情況、抵押物情況、建設工程款的結算情況深入了解。在借款人申請階段,必須要求借款人提供完稅憑證及相應的建設工程款支付憑證,必要時可直接向稅務部門調查了解借款人的納稅情況,并要求借款人先行完稅,再接受抵押。
2、加強對借款比例的管理
以質押方式申請貸款的,或保險公司提供連帶責任保證的,首期付款額不少于購車款的20%,借款比例最高不超過80%。
以所購車輛或其他不動產抵押申請貸款的,首期付款額不得少于購車款的30%,借款額最高不得超過購車款的70%。
以第三方保證方式申請貸款(保險公司除外),首期付款額不得少于購車款的40%,借款額最高不超過購車款的60%。
3、加強對貸款支付方式的管理
貸款必須保證購車專用,并且經銀行轉帳處理。借款人不得提取現金或挪作他用。在貸款期限內,貸款人應對借款人和保證人的資信和收入狀況以及抵押物保管狀況進行監督。借款人未經貸款人書面同意,擅自將抵押物出售、出租、出借、轉讓、變換、贈與、再抵押或以其他方式處置抵押物的均屬違約。貸款人有權提前收回貸款本息或處置抵押物,并有權向借款人或擔保人追索由此而造成的損失或發生的費用。
4、加強對汽車消費貸款擔保的管理
以抵押形式申請汽車消費貸款,借款人在獲得貸款前,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41條、第42條的規定辦理抵押物登記。借款人以所購汽車作為抵押物的,應以該車的價值金額抵押。
借款人應當根據貸款人的要求辦理所購車輛的保險,保險期限應不短于貸款期限。在抵押期間,借款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中斷或撤銷保險。在保險期內,如發生保險責任范圍以外的損毀,借款人應及時通知貸款人,并提供其他擔保,否則,貸款人有權提前收回貸款。
保證人失去保證能力、保證人破產或保證人分立的,借款人應當及時通知貸款人,并重新提供擔保,否則,貸款人有權提前收回貸款。
5、加強對借款人追究違約責任的管理
借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貸款人有權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借款人追究違約責任:①借款人不按期歸還貸款本息的;②借款人提供虛假或隱瞞重要事實的文件或資料,可能或已經造成貸款人損失的;③未按合同規定使用貸款,挪作他用的;④套取貸款相互借貸,牟取非法收入的;⑤未經貸款人同意,將設定抵押權或質押權財產或權益拆遷、出售、轉讓、贈與或重新設置抵押、質押的;⑥借款人拒絕或阻撓貸款人監督檢查貸款使用情況的;⑦用于抵押、質押的財產不足以償還貸款本息,或保證人因意外情況不能償還貸款本息,借款人未按要求重新落實抵押、質押或保證的。
農村購買力是中國消費市場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在我國宏觀經濟政策中卻重視不夠,嚴重影響了以啟動經濟為目標的宏觀經濟政策的效果。啟動經濟必須重視農村消費市場,啟動農村消費市場必須提高農村購買力。
一、地域購買力差異
購買力是人們支付貨幣購買商品或勞務的能力,或者說在一定時期內用于購買商品的貨幣總額。它是消費者能對公司施壓降低其產品及服務價格的能力,同時也反映該時期全社會市場容量的大小。一切不通過貨幣結算的實物收支和不是用來購買商品和勞務的貨幣支出,如歸還借款、交納稅金、黨費、工會會費等,均不屬于社會商品購買力范圍。要形成購買力須具備三個基本要素:一是品牌產品的特點及優勢;二是消費者需求及承受力;三是品牌產品對于消費者需求的滿足程度。眾所周知,消費者的購買力與其經濟承受力是分不開的。考察消費者的經濟承受力主要看他們的收入以及消費者為各項改革和物價上漲的付出。由于收入差距的存在,購買力也存在地域差異。這種地域購買力的差異性表現在:一是地區間購買力的差異。東部地區農村居民家庭對彩電、洗衣機、電冰箱、摩托車需求量與20世紀80年代末相比呈明顯上升趨勢,錄像機、空調、組合音響已進入部分率先富裕的家庭;中部地區農村居民對彩電、洗衣機、電冰箱等較高檔次的耐用消費品的需求潛力巨大;西部地區農村居民對耐用消費品的需求將進入數量增長型擴張階段。因此,在需求的質和量方面都表現出較大的差異。二是地區間消費環境的差異,除基礎設施狀況不同外,更主要表現在我國是一個多地貌的國家,平原、山區、丘陵、高原、草地、沙漠,江、河、湖、海,不同地形的地區居民即便對同一產品的需求也會有所不同。三是同一地區內不同農戶之間的購買力差異。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加大,一部分先富裕起來的農民與尚處于溫飽階段的農民在需求上自是不可同日而語。導致地域購買力差異的因素主要有:文化差異、社會差異、群體差異和經濟差異。
二、農村消費市場需求的主要特點
與城市不同,我國農村市場基本上還處在比較典型的功能性需求階段,即比較強調產品的實際使用價值和物質利益,而不太注重產品的附加價值和精神享受。從調查的情況看,農民對產品的要求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一是價廉。在保障產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價格越低越好。基本功能相同的產品,農民幾乎無一例外地選擇低價產品。二是實用。強調產品的使用功能,并適應農村的消費環境,而對產品形式需求要求不高。如,目前家電產業紛紛推出的純平彩電系列,比一般的平面直角顯像管彩電的價格提高了將近1/3,這對于廣大農民用戶來說,僅僅只是外觀上的不同,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區別。因此,農民往往會選擇平面直角彩電。三是簡便。與價格低廉相適應,要求產品實現其基本功能,而不需過多的奢侈功能。同樣以彩電為例,基本只要圖像和聲音清晰就可,而麗音系統、畫中畫、超重低音、環繞立體音等功能則可以省略。再如農村使用的固定電話,要求按鍵簡便、數字清晰、通話無干擾等基本功能,而不需來電顯示、通話計時、按鍵多色背景燈等較多功能。簡便的另一個要求是操作簡單,使用方便,易學易修,越復雜的產品在農村越不受歡迎。四是牢固。農村的消費環境復雜,要求產品有很強的適應性和可靠性,如電器要能適應低壓或電壓不穩,交通工具要能適應不同的地形和天氣等。同時,要求產品有較長的使用周期、耐用抗損。當然,使用牢固并不等于注重丑陋,愛美是每個人的追求,但如果兩者發生矛盾,則寧愿選擇前者。
同時,農村消費市場需求有明顯的層次性:一是農村與城市消費時間上的差距,如一些在城市已趨飽和的家電產品在農村才剛剛進入消費高峰期。據有關專家分析,我國農村與城市之間的消費差距約十年,也就是說城市市場十年前消費的主力商品將會是農村市場十年后消費的主力商品,這是一個大致的規律。二是沿海、中部與西部地區消費的梯度性,即產品消費基本有從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逐步輻射的趨勢。三是農民消費結構的層次性,在重要商品需求方面,農民選購的先后次序大致為:首先是生產需要,如化肥、農藥、種子、飼料、農用薄膜、農用機具等;其次是建房需要,如建筑材料,裝飾材料等;然后才是考慮耐用消費品等方面的需要。
據國內貿易局調研組針對12省、市、區農村進行的調研結果顯示,近兩年內,農村家電市場消費仍將是一種穩定增長態勢,但不會出現對某些商品集中熱銷的現象,預計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8%左右。以下幾類商品將成為農村市場消費的重點。一是建筑材料。建房是農民畢生的追求,只有建房的需求滿足后,才會轉向其他日用品及耐用品。二是農機農資。國家關于土地承包50年不變的政策,無疑給廣大農民吃了一顆定心丸,其投資熱情增高。農用運輸車、拖拉機、噴灌設備、高效肥料、良種、農藥、溫室設備材料和技術等將成為消費重點。三是耐用消費品。經濟發展快的農村地區,已開始進入中低檔耐用品普及更換期,有些農戶一旦有了購買能力,開始講究“一步到位”。電風扇、電飯煲、燃氣具、熱水器(太陽能)、中檔家具、彩電、冰箱、洗衣機、電話、音響設備、摩托車將是農村消費重點。四是方便食品。農村生活消費商品化趨勢將明顯加快,食品半成品、方便面、火腿腸、大眾糕點、飲料也將步入農村市場。
此外,要開發農村消費市場,不僅要著眼于農民購買力、農村市場需求,還要研究和了解農民消費心理,即弄清農民的消費習慣、心理偏好及審美情趣。中國農民不太注重形式,講求東西實在。在數量與質量之間,明顯更看重數量。可這并不是說企業可以放棄產品質量,去注重外在的“花哨”,而是更多的追求產品內涵。此外,中華民族傳統的克勤克儉生活習慣牢牢扎根于農民消費者身上。調查顯示,家電產品在農村市場銷售的主要障礙不是經濟原因,而是農民的消費觀念與新一代家電產品以提高生活品質為訴求的理念不協調。因此,企業在開拓農村家電市場的同時,要向農民消費者灌輸一些新的消費理念,應當著手強調產品的必需性,訴求的重點是讓農民消費者覺得這種產品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而不是強調“提高生活品質”、“豪華”、“時尚”等對農村消費者來說比較空洞的概念。同時,在審美情趣上,農村與城市也有很大的不同,如在色彩上農民比較偏愛深色,尤其是紅色,在名稱上比較講究吉祥等。另外,農民對耐用消費品的消費多集中春季,而結婚多集中在冬季和春季。只有了解農民的這些消費習慣和消費心理,我們才能有效確定自己的目標市場,從而制訂出可行的推廣和行銷策略。
三、提高農村購買力。大力開啟農村消費市場
(一)大力促進農民購買力的提高
1購買電影衍生產品的消費心理
在消費心理上,有一部分消費者是因為文化認同而購買衍生產品,也有一些消費者是由于形成了持續不斷的購買習慣而收藏電影衍生產品,還有一些消費者是由于炫耀心理作祟。更多的消費者認為電影是視覺的,縱使看再多次仍然無法滿足想擁有的心理,而電影衍生產品是有觸覺的,是可以感知其實際存在的。電影畫面與場景憑借衍生產品實體化,消費者購買電影衍生產品可以藉此滿足想擁有這部電影的想法與感覺。
個人的消費會受到那些在家庭、社會階級、亞文化團體、種族、生活方式、朋友、職業團體、和個人所屬的團體中的成員的影響結果。在消費的層次上,物品本身是沒有性格的,只有在人們消費、使用時,才會賦予物品意義,物品也才會有其社會關系。也因此,在討論衍生產品的社會層次時,消費者行為特質便顯的異常重要。
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理論中提到:“它是一面鏡子,它所忠實反映的,不是人的真實形象,而是人對自己所欲望的形象。”
因此,我們可以說當消費者購買、收藏與展示這些電影衍生產品時,期望展現的一種形象是消費者所期望的形象,這個想象中的形象與消費者本身的形象并不盡相同,甚至相差甚遠。人們可以通過消費具有自己喜歡的電影元素的衍生商品,獲得一種發泄,甚至是精神上對于自身形象的重建。同樣的,個人炫耀這一項消費行為因素,也有相似的心理原因,只是個人炫耀更明顯的表現出自我想重現的樣貌,明顯且強烈的企圖彰顯自我。因此,這些消費行為在精神上使消費成為一種救贖,讓許多人情緒得以抒發,具有想象的自由,展現自身所期望的特質。
除此以外,消費者消費電影衍生產品也可能出于角色扮演的行為需要。角色扮演與自我炫耀相似之處是,兩者都通過消費物品,表現出一種自我喜愛且能夠認同的樣子,這個自我認同的樣貌是從一個可模仿學習的樣本,也就是電影中的角色形象而得到。
但是角色扮演和自我炫耀最大的不同在于,有角色扮演欲望的消費者,除了滿足平日不能表現的欲望之外,在重復電影情節或行為的扮演過程中,對于消費者而言,是一種再學習的過程。從電影玩具與人物的角色扮演中,消費者重復加深對于電影情節、人物性格與關系的情境與記憶,更加深對于電影情節或種種設定的認同,同時更加強社會化的種種能力。因此消費者透過角色扮演的過程,一方面滿足的自我意識的欲望,一方面也學習社會化的模式。
最后提到消費社會中的重要心理因素,心理投射與消費滿足的過程。在消費心理學中,消費者從受到刺激到進行購買的行為之間,可能會有復雜的心理運作。這些復雜的心理運作如同上述幾種消費心理。消費者之所以購買衍生產品并有獲得滿足的感覺是因為電影衍生產品將電影真實化、具體化與商品化。電影并沒有直接廣告電影衍生產品,但是經由消費者對電影的閱讀、解讀與轉換之后,購買電影衍生產品會帶給消費者企圖去占有的心情與滿足感。在消費者行為的觀點里,認為消費者消費動機中有一種是擁有的需要。特別是收藏者,擁有的物品在連結一個人與其過去的經歷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這些東西的取得可以保存記憶,甚至是幫助懷舊。
總之,電影與電影衍生產品乍看之下是不相等的,沒有連結的兩樣東西。電影的鏡頭語言、劇情與演員表演創造了一種生命,抒發創作者的想法與理念。而電影衍生產品卻只是使用電影的角色或標志,制作成各式各樣的商品。電影有其生命與意義,電影衍生產品卻只是個有個商標或品牌的商品。但是對于消費者而言,尤其是對于某部電影很熱衷,甚至有收集或收藏嗜好的消費者言而,電影與電影衍生產品是相互連結的。當這些消費者欣賞、把玩與收藏這些衍生產品時,會直接連結到電影畫面。這也是許多電影的電影衍生產品可以在電影下片之后經過十幾年仍然有其消費市場與價值的原因。
2電影衍生產品與符號消費
文化相關產品之所以受到眾多的討論在于消費與使用的同時,產品所附帶的文化意義與符號解讀是否也隨之傳遞。
當消費者喜愛并消費某項電影的衍生產品時,也許原本只是受到電影或是商品造型的影響而進行消費,但是這些商品背后所承載的意義會漸漸進入消費者的觀念與意識里,這是一種無形且緩慢的影響,但是并不能因為其影響緩慢而忽略其影響力的存在。相同的,對于部份消費者而言,能引起消費動機的,是其符號所承載的意義。這種意義可能是明顯的文化特質,也可能是隱含的跨文化意義。購買、使用電影衍生產品的消費者更強調宣告一種特征,一種身為一種東西的“迷”(fans)的宣告。這種宣告不單是生活品味,也是種人格特質、社會地位、群體認同與消費風格的宣告。
追根究底,基本上電影工業具有一種工業生產的模式:生產-制造-銷售-利潤-再生產。電影讓觀眾在觀看時有一種想象的空間,建構出一種氛圍與情緒,塑造一種超越真實的情感與體驗。電影促使人們渴望購買相關的商品,并且消費或使用起來能讓自己就像是電影中的人物或角色。電影的畫面與角色成為一種有意義的符號,而電影衍生產品便是將這種符號具體化,成為一種可以用來交換的商品,形成一種商業機制。
在符號消費體系下,電影衍生產品所引發的消費行為,是借著商品符號來宣告一種身分,而這樣的身份與以往法蘭克福學派所強調的階級有所差異。階級的分別有一套完整由經濟、社會、文化等相互影響與培養的過程和變化,但是在鮑德里亞的觀點里,通過消費所顯示的并不是一種完整的階級差異,而只是一種表面的,可以由符號消費而界定的身分差異。
因此從消費的角度來看時,消費者通過消費一些有附加意義的符號商品時,能借此表現的并不是階級上的差異,而只是一種標志,一種社會上的群體所共同認可的身份上的不同。這種差別不像階級那樣具有難以改變性和流動性,因為身份并不涉及經濟、政治或文化結構體本身,其中的差異只是是否前去消費某些商品。其實,這是一種通過符號消費所造成的現象,一種表面的、讓人眼花繚亂的假象。因此實際的社會階級、財富、身分越來越難從外表被一眼判斷出來。相同的,通過消費電影衍生產品而去顯示或炫耀身份或品味的消費者,在社會地位上不一定身處在某一階級,而這樣的消費者,也許是真的很喜歡某部電影,但也許只是把電影的符號當作自我裝飾的一部份。
參考文獻
[1][法]尚·布希亞(JeanBaudrillarad).林志明譯.物體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法]讓·鮑德里亞(JeanBaudrillarad).劉成福,全志剛譯.消費社會[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關鍵詞:消費者安全權消費者安全權的內容消費者安全權的特征
消費者安全權的管理消費者安全權司法保護消費者安全權行政保護
現今,消費者安全問題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一個重大法律問題。從目前看,危害消費者安全利益的行為普遍存在。通過1993年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我國消費者各種權益作了系統規定,并在章節中規定了我國消費者享有的九項基本權利。本文是從分析消費者安全權問題出現的成因,消費者安全權保護運動立法的發展,促進了有關消費者安全權保護運動的發展來解析消費者安全權。從而保護消費者的安全權利,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自己的安全權,在自己的安全權利上受到損害時,能依據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消費安全權。
一、消費者安全權概述
首先我們先了解消費者的安全權。消費者的安全權是指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時所享有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不受侵害的權利。在許多法制國家,安全權是消費者最主要最基本的人身權利。安全成為人類生存的首要條件之一,沒有安全權,人們的其他權利就失去了意義。而且在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賦予消費者的第一項權利便是安全權。對所有消費者而言在購買和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并提供支付對價后,經營者就要保護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
(一)消費者安全權的內容
當我們基本了解消費者的安全權。那么我就把消費者安全權的內容分為以下兩個方面的,一是人身安全權。它又包括:(1)消費者的生活安全權。即消費者的生活不受危害的權利,如因儀器有毒而致使消費者殘廢,即侵犯了消費者的生命權。(2)消費者的健康安全權,即消費者的身體健康不受損害的權利,如食物不衛生而致使消費者中毒或因電器爆炸致使消費者殘廢等均屬侵犯消費者健康安全權。二是財產安全權。即消費者的財產不受損失的權利,財產損失有時表現為財產在外觀上發生損毀,有時則表現為價值的減少。
在消費者而言,其購買商品、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者是為了個人或者家庭的日常生活的正常進行,在其為商品的所有、服務的提供付出代價后,對方當事人有義務提供合格的商品和服務,而不能使消費者在付出代價后,對方當事人有義務提供合格的商品和服務,而不能使消費者在付出代價后反得到傷害。故在消費者方面,他們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護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二)消費者安全權的特征
在我國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權不受損害的權利與我國《憲法》和《民法
通則》中的人身、財產權利不受侵害雖是一脈相通,但是,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消費者的這項權利與以上的權利相比還是有其自身的特點的,主要包括:
第一,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權所具有的內容,包括生活消費的任何領域,
權利客體的范圍包括一切購買、使用消費品和接受服務的行為,所以,這項權利具有廣泛性的特點。
第二,消費者的安全權是在特定的環境下產生的。也就是說,在消費者購買、
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始能產生,離開生活消費這一特定領域,就不可能存在消費者的安全權問題。當今社會分工的日益細化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依賴性不斷加深,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可能是生產者,每一個人也都有可能是消費者,任何個人都不可能不接受外界的服務,不可能不購買、使用商品。在如此密切的相互依賴下,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成為必然,每個人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首要地應得到保護就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
第三,消費者安全權不只是被動地形式,還可以主動要求,也就是說,這項
權利并不意味著消費者只有在自己生命、健康權或財產權遭受損害后才能主張。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七條第二款的規定,消費者可以主動行使消費者安全權,既消費者有權要求生產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和標準。
(三)消費者安全權的實現
上面已經講述了消費者安全權的內容和自身特征。現在很多消費者自身都不很清楚的事情,因為有很多消費者安全權受到了侵害,可是消費者卻不知道如何在受到侵害的前后來實現自己的安全權。那么我現在下面再講述如何實現消費者的安全權。
1.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在很多時候消費者的安全權不會自動實現,該項權利的保障首先有賴于經營
者切實履行相關義務。在不同的消費交易領域,經營者所應當承擔的安全義務和
責任不盡相同。但總的來說,消費者在整個消費過程中都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
受侵犯的權利。這就要求:
第一,在購買、使用家用電器、家用機械、燃氣以及燃氣用具、日用百貨、
文化用品、兒童玩具等生活消費品時,有權要求這些產品的質量能夠有安全性,或者有安全性保障措施,不存在缺陷而使消費者受到損害。
第二,在購買、使用食品、藥品、化妝品時,有權要求商品符合國家規定的
安全、衛生標準。
第三,在接受服務時,有權要求相關的服務設施、服務用具用品、服務環境、
服務活動以及服務中所提供商品符合安全、衛生的要求,不致使消費者遭受到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的威脅。
2.消費者安全權的實現有賴于國家對消費交易活動的有效管理
現在國家為了更加切實保障消費者的安全權,除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產品質量法》中有一般性的安全保障法律規范,我國對特殊危險性商品和服務的安全保障問題也制定了一系列專門的法律規范,如食品衛生監督管理規范、藥品管理規范、化妝品衛生監督管理規范、城市燃氣安全管理規范、生活用電安全管理規范、服務安全管理規范等等。這些安全管理規范是國家對消費者交易進行必要干預的法律依據,為國家對消費安全進行有效管理提供了一系列法律手段。現在把這些手段可以概括成四種:標準化管理、安全認證管理、許可證管理、商品和服務的標示管理。國家通過這幾種管理手段,可對涉及消費者人身安全和健康的產品和服務制定強制性的各項安全標準,強行要求經營者的商品和服務達到相應的安全標準,從而實現保障消費者安全權的功能;并且可以防止不安全商品和服務進入市場,為消費交易的安全創造條件;而且通過標示的管理,可以讓消費者警惕那些不安全的商品和服務,避免消費者的安全受到侵害。
雖然國家對經營者們的商品和服務已經嚴加管理,可是損害消費者安全權利的事情時有發生。
二、消費者安全權目前存在的問題
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消息途徑可以看到現在有很多的消費者安全權沒有得到保護,致使很多消費者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近年來,我國廣大消費者在人身安全方面屢屢受到損害,有些情況已經發展到觸目驚心的地步。消費者在整個消費過程中都享有安全權。
而在實際生活中,侵害消費者安全權的現象非常普遍。
(1)食品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在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質。例如,為了牟取非法利潤,招徠顧客,一些不法分子在普通白酒中加敵敵畏冒充"茅臺",用福爾馬林泡毛肚、鳳爪,在菜油中摻柴油,出售變質、發霉的各種食物等,皆屬此類,這些商品不僅不能滿足人們的正常需要,反而會損害人們的健康,甚至會致人死亡。出售過期變質的食品、藥品。對于銷售者來說,出售過期、變質的食品以及過期、失效的藥品等侵犯消費者安全的現象也較為普遍,有些商店將已經過期的商品打上新的日期,欺騙消費者。
(2)藥品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制造銷售假藥、劣藥。藥物本來是用來治病救人的,但是一些不法分子為了賺錢,則置人們的生命健康于不顧,以非藥物冒充藥物,病人服用后,根本不能對病情產生緩解及解除作用,延誤疾病的治療,有些假藥中還摻雜有害成份,不僅耽誤治病,而且使病情加劇,例如,一些不法分子用泥土、雞飼料、淀粉或廉價藥品加上偽裝,冒充抗生素及名貴藥品出售。
(3)因產品質量問題給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造成危害的商品不容忽視
日常用品及機電產品缺乏安全保障。這些年來,我國曾發生了多起電視機、電冰箱等家用電器爆炸傷人的事件,電風扇、電熱毯、電熱杯、洗衣機等漏電致人死亡的事件也時有發生。這些都是嚴重侵害消費者安全權的表現。
(4)化妝品質量不過關有毒有害性不容忽視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美的追求也漸為時尚,化妝品致人損害的案件也越來越多,有些生發水不僅沒有生出頭發,反而使原有的頭發脫得精光,一些潤膚膏不僅不能美容反而致人容貌毀損,還有些化妝品甚至含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有害物質。
(5)服務行業的場所和方式給消費者造成人身、財產安全不容忽視
營業場所不安全。如有些旅館房屋年久失修、樓梯老化腐朽;有些商品、飯店、旅館電源外露極易觸電,有些旅館管理不善,旅客財物經常失竊等等,這些也屬侵犯消費者人身及財產安全的現象。服務方式不安全。如理發師使用工具不當或者不消毒致顧客受傷或者傳染疾病,浴室熱水過熱燙傷顧客等等。
上述的五種問題都是給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造成了極大的侵害。在消費過程中,消費者本來就是處在弱勢地位。而當消費者安全權不能得到保障的時候我們就要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利。
三、依法維護消費者的安全權
(一)提高消費者的唯權意識
維權就是指的是維護消費者的生命健康權,維護生命健康安全權是消費者協會的一個重點,也是消協的一個主要標準,消法規定消費者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侵害的權利,健康維權確定的依據是:當前危及消費者正當權益的比較突出,把健康維權作為年主題是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做到以人為本,它包括多個方面;另外確定年主題是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構建和諧社會,社會的總體目標的實現要求全民各盡其所,沒有人民群眾的全民健康是做不到的,消協維護消費者全權利益有本身的職能,配合執法部門做好整頓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關系到人民的切身安全利益廣大消費者反映強烈社會危害嚴重突出的問題,打擊制止假冒偽劣商品,提供一些服務。保護消費者合法安全權益。為了保護消費者安全權益列出以下幾種方式:
一要選擇大商場購買,因為大商場進貨渠道規范,消費者一旦購買了劣質產品,不管找商場還是找廠家去維權,都會更方便。二要保留購物票據,以證明劣質產品的出處或賣場。三要認清品牌,不要去買“三無”產品。無廠家、無生產日期、無保質期的食品,一旦發現質量問題,維權難度更大。四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對當事人而言,維權是件很辛苦的事,如果我們有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就會更大程度地避免遭遇到偽劣產品,也就不用花費那么多的時間、精力去維權了。在消費者消費的同時可以要求:(1)要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必須具有合理的安全性,不得提供有可能對消費者人身及財產造成損害的不安全、不衛生的產品。(2)要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的服務必須有可靠的安全保障。(3)要經營者提供的消費場所應具有必要的安全保障,使消費者能在安全的環境中選購商品或接受服務。這些都是消費者的基本權利。也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安全所要提出的安全要求。
上述這幾種只是一些消費者為了以后方便唯權常用的行動,消費者的安全權益在受到侵害時在維護自己的權利同時還要尋求司法的保護。
(二)消費者安全權司法保護
1.打擊侵害消費者安全權的違法犯罪行為
在我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九條規定:“有關國家機關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懲處經營者在提供商品和服務中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上述規定所稱的法律、法規,是指內容涉及了對經營者在提供商品和服務中侵害消費者合法安全權的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懲罰、處理之條款的法律、法規。
(1)經營者在提供商品和服務時侵害消費者合法安全權的違法犯罪行為的認定
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是兩個聯系緊密而又相互區別的概念。違法行為指的是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而犯罪行為則是危害社會的、觸犯刑律的、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當經營者在提供商品和服務時侵害了消費者合法的安全權益的行為多屬于違法行為,除非當這種違法行為達到一定程度,達到構成刑法分則所頂的某一項罪名的構成要件時,就成了犯罪行為。對于一般違法行為,有關國家機關應追究經營者的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對于犯罪行為,則由國家的公安機關、檢查機關、審判機關追究經營者的刑事責任。
(2)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違法犯罪行為的表現
現在社會有很多經營者在提供商品和服務中,侵害消費者合法安全權益的違法行為。其中主要表現方式有以下幾種:
第一,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攙雜、攙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第二,生產、銷售假藥、壞藥。第三,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第四,生產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醫療器材、醫用衛生材料,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第五,生產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電器、易燃易爆產品或者其他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產品,或者銷售明知以上不符合規定的產品。第六,生產不符合衛生標準的化妝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衛生標準的化妝品。
上述以上行為中,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其中情節嚴重或造成嚴重損害后果的可能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生產銷售假藥罪、生產銷售劣藥罪、生產銷售不衛生食品罪、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罪、生產銷售劣質化妝品罪等犯罪行為。
2.人民法院切實保護消費者安全權益方面的職責
在我國人民法院在保護消費者合法安全權益方面具有獨特的地位和舉足輕重的作用。按照我國《憲法》和有關法律規定,人民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負責各類案件的審理工作,包括民事的、行政及刑事的。它是保證消費者訴訟權利得以實現,維護合法權益,打擊侵害消費者合法安全權益的違法犯罪活動的重要工具。
(1)消費者安全權益爭議的受理
當消費者安全權益爭議包括因經營者違反約定義務而產生的違約責任糾紛和因經營者違反法定義務侵犯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權益的侵權糾紛兩種消費者安全權益爭議。也就是說當消費者的安全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選擇司法救濟方式解決消費者安全權益爭議。而對消費者請求人民法院依法解決的爭議,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進行,既消費者應當按照相關法律規定提訟和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對符合立案條件的應當予以立案。
(2)人民法院會采取積極措施,方便消費者提訟
服務人民、保護人民、急人民之所急是人民法院的基本職能。而且方便消費者提訟是人民法院實現其保護消費者合法安全權益各項措施的基本前提。社會中,一個普通的消費者為了自己安全權益怕打官司,最重要的原因是不方便,都會因為離法庭太遠,為幾個錢不值得來回奔波;舉證困難,擔心敗訴,顧慮進程浪費時間和精力,造成了很多消費者當自己的安全權益受到侵犯時,往往放棄了自己的訴訟權利,放棄尋求法律保護的途徑,能忍就忍,能讓就讓。而現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人民法院有義務采取措施,方便消費者的。這樣就能使很多消費者在自己安全權益受到侵害時能及時拿起法律武器來還擊。
3.對已受理的消費者安全權益爭議案件,人民法院會及時審理
所謂及時審理,是指人民法院會嚴格依照法定訴訟時間期限的要求,在受理案件后,應按時進行審理前準備,盡早開庭審理。此外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還可根據需要巡回審判,就地辦案,這都為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及時審理提供了法律保障,也為消費者節省了時間。
在這里特別強調的是由于人民法院在解決消費者安全權益爭議中具有最終的裁判權,在國家對消費者合法安全權益保護工作中享有極大的權威性。因此,本條的規定對于及時解決消費者安全權益爭議,避免爭議久拖不決而給消費者造成更大的損失和傷害,加強對損害消費者安全權益行為和現象的司法監督,保護廣大消費者安全權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消費者安全權行政保護
在這里我要特別講述一下各級人民政府和各個行政管理部門對消費者安全權益的保護。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領導,組織、協調、督促有關行政部門做好保護消費者合法安全權益的工作。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監督,預防危害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行為的發生,及時制止危害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而各級人民政府對消費者安全權益保護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國務院和各級人民政府對其所屬有關行政部門保護消費者合法安全權益的工作的領導、組織、協調及督促。2、各級人民政府對市場經營活動的監督。這就直接能說明了我國政府對保護消費者安全權益的重視程度和保護措施。而在人民政府內部因職能不同而有不同的職能管理部門,現在有很多保護消費者安全權益的行政管理部門,有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技術監督機關、衛生監督機關、環境保護機關、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機關、各行業主管部門。這些機關通過自己的各種不同的職能來管理市場、約束市場,通過對市場的嚴格管理更好的保證市場上商品質量,防止一些假冒產品、不合格的衛生產品危害消費者的安全權益,而且會對給行業管理部門的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學習,來提高其對本行業的管理、監督人員的素質能更好的保護消費者的安全權益。
四、結束語
總之,消費者安全權是關系到社會每一個人的權益,并隨著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以及經濟的發展、市場的繁榮會更加完善,對不法經營者侵害消費權益的懲罰將更加法制化、制度化,而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將不斷提高,維權途徑將會更多,更高效,這些也將促進消費者安全權的得到更多保障,對維護社會經濟秩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注釋:
(參考資料)
1.李昌麟主編:經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2.張嚴方著:《消費者保護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3.王淑火著:《產品責任法教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年出版。
4.王淑火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問答》,中國計量出版社1994年出版。
5.1985年7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聯合《關于從嚴打擊制造販賣假藥、和有毒食品等嚴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犯罪活動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公報》1985年第3號。
6.梁慧星:“中國的消費者政策和消費者立法”載《法學》2000年第5期。
體育旅游者經常通過欣賞體育比賽,參與體育運動等活動,獲得精神上愉受和體育體驗感受,具備成為旅游者的條件是,有堅強的意志和強鍵的體魄,有一定的體育欣賞能力和運動實踐能力,有一定經濟基礎,有一定空閑時間,有一定外出旅游的動機,同時必須有心理上的體驗追求。當前體育旅游者的心理表現有:休閑心理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節奏的加快,生產率的提高,人們的閑暇時間日趨增多,像“雙休制”、“節日長假”、“帶薪休假”等休閑制度的多年實行,使人們的休閑意識越來越強,對閑暇生活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追求生活幸福指數越來越和休閑生活的質量掛鉤,休閑已經進入尋常百姓的生活,成為一個時代的特征。其主要體現在:第一,從一切為了工作轉為工作、休閑、學習一體化;從休養生息轉為全面發展;從精英階層走向普通民眾;從以滿足生存需要為主轉為以實現人生價值、享受精神需要為主;第二,經濟休閑化、文化休閑化、消費脫物化、生活娛樂化、活動虛擬化、運動極限化。在一定意義上講休閑促進消費,休閑消費將對我國經濟發展模式轉向消費驅動性具有重要意義。綠色心理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社會對環境的破壞越來越嚴重,綠色和平組織、綠友會、地球之友(FOE)等世界性環保組織紛紛崛起。這些組織不斷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人們開始注意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面對自然資源日益匱乏和環境的過度破壞,現代消費者的環保意識日益增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認識到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內心深處越發的要求對體育產業產品盡可能做到節約使用、循環利用。崇拜心理偶像崇拜是個人對其喜好人物的社會認同和情感依戀。心理學認為,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必然發生的階段性事物,是一種正常心理需要和行為表現,是他們人格發展過程中要經歷的一個階段,是其渴望塑造自我、追求完美、希望成功的愿望的體現。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所崇拜的體育明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榜樣示范的效應,激勵并引導他們對體育的關注和熱愛,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新穎心理求新心理是以追求旅游的新穎、奇特、時尚為主要目的的一種消費心理。這種心理的特點是“從未體驗”,是由消費者自我意識較強、追求異質、喜愛新生事物的心理因素所決定的。隨著旅游熱潮的興起,各地正開展激烈的“游客爭奪戰”,各式各樣的奇特旅游項目爭相出臺,吸引著眾多旅游愛好者的前往。2.5安全心理大部分休閑旅游者認為休閑就應該是身心恢復和放松的時間,出游不再注重旅游點的等級、知名度,而更注重當地的環境、交通、服務、安全等因素。旅游事故現在雖然在逐年遞減,但每年仍有發生,旅游接待服務也在利益的驅使下呈現出良莠不齊的局面,與休閑旅游者的初衷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目前體育旅游營銷策略效果一般的心理歸因
馮興吾賈維國陳洪
汽車消費貸款是指借款人(購車人)以抵押、質押、向保險公司投保或第三方保證等方式為條件,向可以開辦汽車消費貸款業務的銀行申請貸款,用于支付購車款,再由購車人分期向銀行歸還本金、利息的一種消費貸款。汽車消費貸款的貸款人為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商業銀行;借款人為在中國境內有固定住所的中國公民以及企事業單位。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開辦汽車消費貸款業務。
一、汽車消費貸款的種類
1、抵押貸款
抵押是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對《擔保法》第34條所列財產的占有,將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依照《擔保法》的規定以該財產折價或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實踐中,汽車消費貸款中常以固定資產如房屋作為抵押。
2、質押貸款
質押是債權擔保的重要方式,動產質押屬于質押的一種最主要的方式。它是指債務人或第三人將其動產移交債權人占有并以該動產作為債權擔保的一種法律制度。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以該動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動產的價款優先受償。但在實踐中,汽車消費貸款的質押是以權利質押為主。根據《擔保法》第75條規定:“下列權利可以質押:㈠匯票、支票、本票、債券、存款單、包單、提單;㈡依法可以轉讓的股份、股票;㈢依法可以轉讓的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㈣依法可以質押的其他權利”。目前,辦理汽車消費貸款質押的大多是以憑證或國庫券、金融債券、國家重點建設債券,以及貸款方出具的個人存單作為質押。
3、第三方保證貸款
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指企事業法人單位作為第三方的連帶責任保證;另一種是指購車借款人在銀行指定的保險機構辦理機動車分期付款購車保證保險后,向銀行申請分期支付購車貸款。
二、汽車消費貸款中可能遇到的風險
1、金融風險
貫穿于汽車消費貸款的全過程,對于銀行方來說,最大的風險是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如借款人因不履行合同義務的疾病、事故、死亡等和擔保人發生因不能履行合同義務的合并、重組、解散、破產等影響借款人、擔保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與責任能力的情況;借款人或擔保人涉入訴訟、監管等由國家行政或司法機關宣布的對其財產的沒收及其處分權的限制,或存在這種情況發生的威脅。
2、貿易風險
從訂貨談判到試車驗收都存在風險。雖然社會建立了相應的配套機構和防范措施,如運輸保險、商品檢驗、商務仲裁等都對風險采取了防范和補救措施,但由于人們對風險的理解和認識程度不同,加上企事業單位管理經驗不足等因素,這些手段未被完全運用,使得貿易風險依然存在。
3、經濟環境風險
環境的變化會對汽車消費貸款產生風險。社會經濟秩序和政策的穩定性、產業結構的布局、經濟發展態勢、地方政府的關注程度都是汽車消費貸款產生風險的經濟環境因素。
4、產品市場風險
汽車消費貸款,要了解該型汽車產品的銷售、市場占有率、占有能力、產品市場的發展趨勢、消費結構以及消費者的心態和消費能力。
5、不可抗力
有些風險不是人為的,屬于不可抗力,如自然災害、戰爭等對于這種風險只能采取防范和補救措施,出現問題時,爭取把風險降到最低點。
6、經營管理風險
如指導方針戰略錯誤、目標的錯誤理解,方案的錯誤以及管理失誤等無法正常經營的風險。
7、法律風險
可能被或承擔法律的或合同的責任。銀行金融機構的汽車消費貸款還存在抵押權與法定優先權相沖突的風險。汽車消費貸款抵押權是基于商業銀行與當事人之間的約定而產生的擔保物權,它的成立并非源于法律規定,其受償順序只能屈居法定優先權之后。二者一旦相遇,將會導致商業銀行的汽車消費抵押權無法實現,從而導致債權懸空。法定優先權主要包括:稅收優先權、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優先權、職工安置費優先權、建設工程款優先權、留置優先權等。
三、汽車消費貸款風險的管理
1、加強適格借款人的管理
借款人信譽的優劣,收入來源是否穩定,經濟實力的強弱直接關系汽車消費貸款的安全性。個人申請汽車消費貸款必須具備:①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②具有穩定的職業和償還貸款本金、利息的能力,信譽良好;③能夠提供有效的抵押物或質物,或有足夠代償能力的個人或企事業單位作為保證人;④能夠支付首期貸款;⑤貸款人規定的其他條件。
具備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申請汽車消費貸款必須具備以下條件:①具有償還貸款的能力;②在貸款人指定的銀行存有不低于規定數額的首期購車款;③有貸款人認可的擔保;④貸款人規定的其他條件。
商業銀行應對汽車消費貸款的借款人的完稅情況、抵押物情況、建設工程款的結算情況深入了解。在借款人申請階段,必須要求借款人提供完稅憑證及相應的建設工程款支付憑證,必要時可直接向稅務部門調查了解借款人的納稅情況,并要求借款人先行完稅,再接受抵押。
2、加強對借款比例的管理
以質押方式申請貸款的,或保險公司提供連帶責任保證的,首期付款額不少于購車款的20%,借款比例最高不超過80%。
以所購車輛或其他不動產抵押申請貸款的,首期付款額不得少于購車款的30%,借款額最高不得超過購車款的70%。
以第三方保證方汽車消費貸款的風險管理馮興吾賈維國陳洪汽車消費貸款是指借款人(購車人)以抵押、質押、向保險公司投保或第三方保證等方式為條件,向可以開辦汽車消費貸款業務的銀行申請貸款,用于支付購車款,再由購車人分期向銀行歸還本金、利息的一種消費貸款。汽車消費貸款的貸款人為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商業銀行;借款人為在中國境內式申請貸款(保險公司除外),首期付款額不得少于購車款的40%,借款額最高不超過購車款的60%。
3、加強對貸款支付方式的管理
貸款必須保證購車專用,并且經銀行轉帳處理。借款人不得提取現金或挪作他用。在貸款期限內,貸款人應對借款人和保證人的資信和收入狀況以及抵押物保管狀況進行監督。借款人未經貸款人書面同意,擅自將抵押物出售、出租、出借、轉讓、變換、贈與、再抵押或以其他方式處置抵押物的均屬違約。貸款人有權提前收回貸款本息或處置抵押物,并有權向借款人或擔保人追索由此而造成的損失或發生的費用。
4、加強對汽車消費貸款擔保的管理
以抵押形式申請汽車消費貸款,借款人在獲得貸款前,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41條、第42條的規定辦理抵押物登記。借款人以所購汽車作為抵押物的,應以該車的價值金額抵押。
借款人應當根據貸款人的要求辦理所購車輛的保險,保險期限應不短于貸款期限。在抵押期間,借款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中斷或撤銷保險。在保險期內,如發生保險責任范圍以外的損毀,借款人應及時通知貸款人,并提供其他擔保,否則,貸款人有權提前收回貸款。
保證人失去保證能力、保證人破產或保證人分立的,借款人應當及時通知貸款人,并重新提供擔保,否則,貸款人有權提前收回貸款。
5、加
強對借款人追究違約責任的管理
借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貸款人有權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借款人追究違約責任:①借款人不按期歸還貸款本息的;②借款人提供虛假或隱瞞重要事實的文件或資料,可能或已經造成貸款人損失的;③未按合同規定使用貸款,挪作他用的;④套取貸款相互借貸,牟取非法收入的;⑤未經貸款人同意,將設定抵押權或質押權財產或權益拆遷、出售、轉讓、贈與或重新設置抵押、質押的;⑥借款人拒絕或阻撓貸款人監督檢查貸款使用情況的;⑦用于抵押、質押的財產不足以償還貸款本息,或保證人因意外情況不能償還貸款本息,借款人未按要求重新落實抵押、質押或保證的。
消費周期對酒店管理的影響
(一)不同消費者類型的消費周期分析
根據消費者的消費周期的不同可以將其分為七類,如表1所示。一般來說退休人員的時間是最充裕的,其不需要工作,不受國家節假日的約束。這些消費者也有一定的儲蓄,有能力進行消費,且傾向于在非國家節假日進行旅游,避開旅游高峰期以及天氣過冷過熱的時間段,同時在消費類型習慣選擇健康的、運動強度較弱的旅游項目。獨立自主的在校人員包括大中專院校學生以及老師等,擁有一定的自由經濟和寒暑假,以及相對穩定的享有國家節假日。這類消費者的消費周期的高峰可能是寒暑假,也可能是國家節假日。無子女的年輕人有工作有一定的穩定收入,但是其假期較少,一般在既定的節假日出行,行為比較自由便于出行,因此其消費周期的高峰在國家既定的節假日。有16歲以下孩子的家庭,由于受孩子的約束,出行不便,同時還需工作,因此其出行的消費期的高峰一般在國家節假日,但這部分人的高峰不及無負擔的年輕人。孩子在16歲以上的家庭,由于孩子已經擁有一定的生活能力,對其約束較少,因此這類消費者消費期高峰一般也在國家節假日,但高峰一般低于無負擔的年輕人,高于有小于16歲孩子的消費者。孩子獨居的家庭類似于孩子在16歲以上的家庭,只是孩子基本對其沒有約束力。對于酒店來說,還有一大類,就是單位之間的工作、學習、會議或者集體旅游等。這類團體性消費往往根據公司類型的不同有所不同,年頭至年尾的市場不會有太大變化,只是年尾的會議較多。無論酒店面臨的是哪幾類消費市場,其管理都必須從市場出發。為了簡化分析,筆者在此以旅游酒店為例進行分析。
(二)消費周期的存在對酒店管理的影響
從以上七類不同的消費者類型可以看出,不同的消費者有不同的消費周期,其消費高峰和低峰以及有多少個高峰有多少個低峰會有所不同,如圖1所示,代表兩個不同的消費周期。D1表示在其1年中有兩個消費高峰,并且高峰的高度會不一樣,說明在兩個高峰期間的市場大小不一樣。D2表示在這個消費市場中消費周期只有一個高峰。無論酒店選擇的目標市場是哪幾個目標市場,無論哪個目標市場的消費周期怎么樣,其分析必定是所有目標市場的集合市場情況,即如圖2所示。這幾個目標市場消費周期的高峰、低峰,可能互補,可能重合,或其他狀態,都對酒店的管理會產生重要影響。消費周期的存在,影響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和酒店管理的側重點。競爭的激烈程度直接影響著酒店的管理。在市場競爭比較緩和的時候,酒店的生意往往相對飽和,一般不需要過多的績效和人員管理來激勵員工。在這種狀態下酒店效益一般都較好,員工的績效也容易攀高,因此員工收入差距不會相差太大,也會降低員工流失率。但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時候,酒店的管理必須高度注意績效及人才管理,績效是激勵和留住人才的重要管理內容。二者如果平衡不好,直接影響酒店的整體效益。消費周期的存在,導致市場不斷變化,從而導致酒店在同樣的消費周期管理的強度和著力點會有所不同。高峰的重合會導致市場充足,市場競爭激烈程度相對緩和,但酒店也必須積極參與競爭才能獲得可觀的收益,在其它時候,市場容量有限,競爭加劇,酒店更需各種措施來穩定收益,從而對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消費周期的存在,影響酒店的管理質量。在市場高峰期,酒店的管理漏洞會凸顯出來。酒店的制度和人員一般不會因市場的變化而作出很大變動。在同樣的制度環境和員工下,酒店的滿客會導致客房、后勤等各部門的員工更為忙碌,酒店的服務質量會受到考驗。同時顧客的增多,顧客與酒店的矛盾會隨之增多,各種安全隱患也會增多,這些都要求酒店做好全面的管理。部分酒店在市場高峰期會增加臨時工,那么對這些臨時工的管理,酒店的管理也會面對困難,臨時工融入到酒店管理相對困難,且臨時工的不專業性也會影響管理質量。在銷售周期的低峰,酒店管理的質量可能因為管理的松懈而出現問題。在低峰時期,由于酒店顧客較少,很多員工的工作非常輕松,其工作可能會表現出散漫,導致酒店服務的質量變差。此時員工的流失率也會成為酒店管理的重要內容。基于消費周期的酒店管理問題第一,基于消費周期各階段的酒店人才管理問題。首先表現為績效管理問題。在市場高峰期,員工的待遇一般都好。在市場低峰期,員工的待遇可能只有個別比較好,大都收入不佳。因此,兩個時期績效管理的側重應該有所不同,或者必須根據消費期來制定績效管理體系,才能保障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但從我國大多數酒店來看,管理習慣從始至終側重點一樣,這往往導致高峰期和低峰期待遇差距懸殊。此外,人才管理還表現為留住人才、降低流失率的問題。在低峰時期,由于酒店效益一般,員工的收益也不很好,同時員工的參與率也會降低,這時容易滋生離職的想法。為降低流失率,除了基本的績效管理,其他措施也必須實施。但從當前酒店的管理狀態看,許多酒店管理者認為在低峰時期流失率不會對管理形成影響反而會降低員工成本,但這其實增加了酒店的成本以及管理困難。從圖2與表1可發現,市場的高峰期與高峰期之間距離不大,因此,酒店員工的流失成本會在下一個高峰期出現之前顯現。此外,新員工過多,由于其融入酒店的文化以及管理不夠,也會引發各種問題。酒店是個服務性行業,同也是個勞動密集型企業,因此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更重要。良好的人才管理不僅有利于對人才的科學利用,充分挖掘酒店員工的潛力,調動員工積極性,激發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酒店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從而達到提高酒店管理效益的目的。第二,基于消費周期各階段的酒店安全管理問題。在高峰期,許多酒店會考慮顧客過多而可能導致的安全問題,因此大多數酒店會采取一些預防性措施。但是從實踐情況看,高峰期依然是安全事故多發的時期,這種安全問題一方面源于酒店的安全措施不到位。另一方面,安全問題源于顧客與顧客、顧客與酒店的矛盾,而許多酒店對這種矛盾的處理能力較弱,容易引發安全事故。高峰期的安全問題多發,但是低峰期安全問題同時存在,只是在人際矛盾上相對減弱。低峰期,由于所有酒店工作都相對清閑,這會讓管理者以及各層員工對安全的意識降低,從而忽略了一些安全隱患,引起安全問題發生。第三,基于消費周期各階段的酒店服務質量問題。我國酒店管理受馬克斯的“科層制”理論影響,一般嚴格的采用以崗位為中心的組織結構管理體系,在市場低峰的時候,即供過于求的環境中,酒店的經濟效益一般不佳,員工薪金待遇不高,造成一線員工的參與性差,更釀成酒店服務質量低下,阻礙了酒店的進一步發展。在不同時期,我國酒店管理的應對能力有限,服務不太規范。此外,在市場高峰期,各級員工都處于非常忙碌的狀態,酒店的許多細節性的服務經常被忽略。第四,基于消費周期各階段的酒店戰略管理問題。酒店的戰略管理需權衡消費周期,在利潤最大化的前提下考慮酒店的供給。根據圖2顯示,酒店可能存在三種供給水平,一是按照最高峰時期的需求進行供給,如S1;二是按照最高峰和其他高峰之間的需求進行供給,如S2;三是按照最低高峰期的需求進行供給。在S1的情況下,除了最高峰時期,一般來說酒店都不可能滿客。在S2的情況下,在最高峰期的時候,供不應求,但是在其他高峰的時候基本出現滿客。在S3的情況下,大部分高峰期的時候都是滿客的。從利潤率來說,S1時期可能由于客房空置率太高導致利潤率太低,S2時期空置率一般因此利潤率可觀,在S3時期利潤率可觀但是可能導致整體利潤額有限。因此,酒店的戰略管理在客房供給須綜合考慮消費周期的影響,但從當前我國酒店的管理實際看,許多酒店存在盲目擴張的行為,許多酒店的年客房入住率不足50%。按照行業規律酒店客房的入住率必須高于60%,酒店的管理才算有效,酒店的效益才能達到不虧本狀態。
一、消費信貸中的風險因素
(一)消費信貸風險主要來自借款人的收入波動和道德風險。商業銀行對消費者信用的把握決定了消費信貸的開展程度。在美國消費信貸之所以成為人們樂于接受的消費方式,除個人信用制度比較健全外,銀行有周密完備的信用網絡,借助于計算機等現代化管理手段,建立了一整套信用消費管理體系,銀行和商家通過網絡可及時了解消費者的信用情況,因而能夠迅速確定能否向消費者提供貸款。美國消費者到銀行申請按揭購車,銀行職員立即將他的“社會安全保險號碼”輸入電腦,查詢以往的消費貸款有無不良記錄,查實能按時還款后,立即通知汽車經銷商可以為其選車。
而我國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備的個人信用制度,銀行缺乏征詢和調查借款人資信的有效手段,加之個人收入的不透明和個人征稅機制的不完善,銀行難以對借款人的財產、個人收入的完整性、穩定性和還款意愿等資信狀況做出正確判斷。在消費信貸過程中,各種惡意欺詐行為時有發生,銀行采用當面對證或上門察看等原始征詢方式已經不能保證信用信息的時效性和可靠性。比如,浙江省某銀行自2000年初開展住房和汽車的消費信貸以來,發現約有15%的借款人根本就沒有在銀行代扣賬戶上存錢,如此高的違規比例顯然會造成很大的道德風險。此外,一些借款人由于收入大幅下降或暫時失業等市場原因,無法按期還款,盡管這種情況目前還不多,但隨業務量擴大,相應的風險將呈上升趨勢。例如,在發放助學貸款時,許多銀行經常采用學生互保方式,如果宏觀經濟形勢惡化,畢業生就業壓力上升,那么大多數學生都可能無法按時償還貸款,加之,我國個人信用制度的不健全,一旦學生畢業離校,商業銀行就很難查尋到借款人的去向和收入狀況,這種互保方式蘊含的風險自然會顯現出來。
(二)銀行自身管理薄弱致使潛在風險增大。
現在,國內商業銀行管理水平不高,更缺乏消費信貸方面的管理經驗,對同一個借款人的信用信息資料分散在各個業務部門,而且相當一部分資料尚未上機管理,難以實現資源共享。通常,僅僅憑借款人身份證明、個人收入證明等比較原始的征詢材料進行判斷和決策,對個人的信用調查基本上依賴于借款人的自報及其就職單位的說明,對借款人的資產負債狀況、社會活動及表現,有無違法紀錄,有無失信情況等缺乏正常程序和渠道進行了解征詢,導致銀行和客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由于現階段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消費信貸業務的規章制度,操作手段相對落后,主要仍采用手工辦理,加上從事消費信貸業務的人員緊、網點少,往往不能做到每筆貸款的審查都與借款人當面調查核對,加上一些業務人員素質不高,審查不嚴,難免有疏漏。同時貸后的監督檢查往往又跟不上,一旦發現風險不能及時采取補救措施,致使消費信貸的潛在風險增大。
(三)與消費貸款相關的法律不健全。“欠債還錢”這是天經地義的,然而在“同情弱者”的文化背景下,我國實踐中常常發生“欠債有理”的現象,一些法律法規中似乎也有“維護債務人權益”的傾向。現行法律條款基本上都是針對法人制定的,很少有針對消費者個人貸款的條款,對失信、違約的懲處辦法不具體。這使得銀行開辦消費信貸業務缺乏法律保障,對出現的問題往往無所適從。由于消費信貸業務的客戶比較分散,均是消費者個人,并且貸款金額小、筆數多,保護銀行債權的法規又不健全,特別是在個人貸款的擔保方面缺乏法律規范,風險控制難以落實。如汽車消費貸款,國外通行的做法是以所購車輛抵押擔保。而在我國購買汽車的單據中,沒有一項是出具給銀行的,因此汽車抵押給銀行后,銀行卻無法控制過戶行為,造成不小的風險隱患。
發展消費信貸,個人信用制度的建立是重要基礎,而我國個人信用制度、個人破產制度等尚未建立。在實際司法過程中,保護借款人或保證人正常生活,而忽視銀行債權法律保護的現象時有發生,也給風險防范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如消費貸款一般額度較小,而小額債務法院一般不受理,受理了也要付出可觀的訴訟費,使銀行利益受損。因此,要從法律上對銀行個人貸款經營給予必要的保護。
(四)借款人多頭貸款或透支,導致信貸風險上升。目前,國內許多銀行嚴重,部門之間缺乏整體的聯動機制,使一些道德水準不高的借款人有機可乘,如公司業務部、房地產信貸部、零售業務部、銀行卡部等基本上是各自為政、自成體系地辦理各不相同的消費信貸業務,且各自都有一套不完整的借款人信息資料,一套核算管理辦法和風險控制措施等,致使一些借款人在同一銀行里多頭借款或透支的現象時有發生,增加了消費貸款風險。
(五)抵押物難以變現,貸款擔保形同虛設。一旦消費貸款發生風險,銀行通常會把貸款的抵押物作為第二還款來源,而抵押物能否順利、足額、合法地變現,就成為銀行化解資產風險的重要環節。由于我國消費品二級市場尚處于起步初創階段,交易秩序尚不規范,交易法規也不完善,各種手續十分繁瑣,交易費用偏高,導致銀行難以將抵押物變現,影響了銀行消費貸款的健康發展。隨著消費貸款規模的擴大和抵押貸款的增加,這類問題將會變得更加突出。現階段,我國住房一、二級市場很不完善,政策上要求對大量非商品房產進行商業信貸支持,而一旦購房人無力還貸,這些非商品房產抵押又無法進行過戶轉讓,銀行很難得到充分的處置權,貸款抵押形同虛設。
(六)缺乏資產證券化的有效手段,導致銀行流動性風險增加。資產證券化將不具備流動性的貸款轉化成為具有流動性的資產,有利于提高商業銀行資產的流動性,縮小商業資產和負債在期限和流動性方面的差距。而個人住房貸款、汽車消費貸款等主要消費貸款期限都比較長、金額較大、客戶分散,可商業銀行的負債期限相對較短,在允許銀行參與的資本市場發育尚不健全的情形下,銀行無法通過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建立融通長期資金的渠道,從而形成“短存長貸”的格局,使資產負債期限結構不匹配,流動性風險顯著上升。
(七)利率尚未市場化,消費信貸缺乏相應的風險補償機制。消費貸款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客戶分散且數量大、客戶風險狀況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對不同客戶群應采取不同的利率定價,以實現貸款風險收益的最大化。但由于目前我國利率尚處于管制階段,商業銀行無法通過差別定價的貸款策略,增加對高風險客戶貸款的風險貼水,從而不能有效地降低消費貸款的平均損失率。
(八)指令性發放消費信貸,形成巨大的風險隱患。近年來,為擴大內需,扭轉宏觀經濟形勢,人民銀行制定了有關指導原則,鼓勵各商業銀行發展消費信貸業務。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不少違規操作現象,一些商業銀行為了擴大消費信貸規模,對基層行下達硬性的放貸指標。不少銀行擅自降低貸款標準和擔保條件,對高風險、低信用的客戶提供消費貸款,一些地區的基層行甚至為了完成貸款任務,給大量收入無保證的下崗職工發放金額高達數萬元的消費貸款,這種現象的蔓延將造成新一輪的風險積聚,不利于消費信貸業務的健康發展。
二、商業銀行防范消費信貸風險的對策建議
面對消費信貸的發展過程出現的各種風險,商業銀行急需建立一套防范消費信貸的風險管理體系,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逐步建立全社會范圍的個人信用制度。建立科學有效的個人征詢體系是銀行控制消費信貸風險的前提保證。從目前的實際出發,可以分兩步走:先在銀行內部以信用卡個人信息資料為基礎,將其他各專業部門保存的個人客戶信息資料集中起來,建立全行性個人客戶信用數據庫,使每個客戶都有相對完整的信用記錄,并以此為基礎建立個人信用總賬戶,個人與銀行的所有業務均通過總賬戶進行。同時,加快建立國內各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交換制度。第二步,由中央銀行牽頭建立一個股份制個人征信公司,聯合金融機構、政法部門、勞動力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等,搜集整理個人收入、信用、犯罪等記錄,評估個人信用等級,為發放消費信貸的金融機構提供消費者的資信情況。可以先易后難地組建征信公司,起初只聯合金融機構,以后再逐步擴大。征信公司應遵循“會員免費提供信息,有償提供查詢服務”原則,把各家金融機構作為會員,金融機構免費向征信公司提供個人信用記錄,參加組建的其他部門同樣要免費提供有關的個人資信情況。金融機構和個人查詢時要付費,以便保證征信公司正常運轉。目前,這項工作的試點已經在上海展開,應下大力氣將成功經驗向全國推廣,為消費信貸的全面開展創造條件。
(二)建立科學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
在建立全社會個人信用制度和信用檔案的基礎上,各銀行還應根據自身業務特點和發展戰略制定具體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以此作為放貸的基本標準,使之從源頭上發揮防范信貸風險的作用。
信用評價體系一般采用積分制,具體分成四個部分:①基本情況評分:包括個人的一系列情況,如出生年月、學歷、職業、工作地點、工作經歷、工作單位、家庭情況等等,不同情況有不同的積分。②業務狀況評分:在信用記錄號下,每發生一筆業務,無論是存款、貸款、購買國債及其他金融債券、信用卡消費、透支等等,都有一定的積分。③設立特殊業務獎罰分,如個人信用記錄號下屢次發生信用卡透支,并在規定期內彌補透支就可以獲得額外獎分;個人貸款按期還本付息情況良好可以獲獎分;若發生惡意透支,并且不按時歸還所欠本息,就應額外罰分,甚至列入黑名單。④根據上述累積得分評定個人信用等級。
信用評價體系是消費信貸風險管理的基礎,銀行可以根據個人信用狀況規定不同層次的服務與優惠,如信用累積分達到一定數額,可定期寄送銀行資料和服務信息;信用卡透支額度可增大、期限可延長;個人消費貸款、按揭貸款利率在可行范圍內可適當下浮;個人貸款擔保可根據信用狀況等調整。而對信用積分低的客戶,則限制辦理某些業務,列入黑名單的客戶,銀行應拒絕提供服務。
(三)重點開發風險低、潛力大的客戶群體
選擇風險低、潛力大、信用好的客戶群是銀行防范消費信貸風險的重要工作。一般而言,可供選擇的客戶對象包括:一、在讀大學生:一般具備較高文化素質,很可能成為較富裕的人群,具有較高開發價值;他們從讀書、工作到成為“中產階級”有一過程,而這一過程最迫切需要利用個人信用資源,如果銀行早期與之建立經濟聯系,提供金融服務,可能獲得終身客戶。二、從事于優勢行業的文化素質較高的年輕人。目前,發展形勢較好的行業有電信、電力、外貿、金融、計算機、教育、醫藥等。三、國家公務員、全國性大公司或外資企業的管理人員及營銷人員:他們不僅工薪水平和福利條件高,而且一般掌握較好的專業技能,預期收入高,失業風險較低。銀行對重點客戶應加大營銷和調研力度,在促進業務發展的同時,有效降低貸款的預期損失比率。
(四)建立銀行內部消費信貸的風險管理體系。
從跟蹤、監控入手,建立一套消費信貸風險的預警機制,加強貸款后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蹤監控,掌握借款人動態,對借款人不能按時償還本息情況,或者有不良信用記錄的,列入“問題個人黑名單”加大追討力度,并拒絕再度借貸。
要進一步完善消費貸款的風險管理制度,逐步做到在線查詢、分級審查審批,集中檢查。從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后檢查幾個環節明確職責,規范操作,強化稽核的再檢查和監督。
銀行內部要建立專門機構,具體辦理消費信貸業務,同時建立消費信貸審批委員會,作為發放消費信貸的最終決策機構,做到審貸分離,形成平衡制約機制,以便明確職權和責任,防范信貸風險。
(五)實現消費貸款證券化,分散消費信貸風險。
消費信貸一般期限較長,造成商業銀行短資長貸,加大了流動性風險。西方國家的對策是實現消費貸款證券化,賦予其轉讓、流通職能,從而達到分散消費信貸風險、縮短放款機構持有時間的目的。我國商業銀行也應以此為鑒,加快實現資產證券化進程。
在證券化過程中,商業銀行將其持有的消費信貸資產,按照不同地域、利率、期限等方式形成證券組合,出售給政府成立的專門機構或信托公司(SPV〕,由其將購買的貸款組合經擔保和信用增級后,以抵押擔保證券的形式出售給投資者。由于消費貸款具有利率、借款人違約、提前償還等多種風險,通過SPV對證券組合采取擔保、保險、評級等信用手段可保護投資人的利益,同時也降低了發行人的融資成本。同時,抵押擔保證券以消費貸款的未來現金流量為基礎,期限較長,相對收益風險比值較高,為金融市場中的長期機構投資者提供了較理想的投資工具。
(六)進一步完善消費貸款的擔保制度。
消費信貸與其他貸款不同,借款人是一個個的消費者,貸款購買的是超過其即期收入限度并較長時間才能歸還貸款的財產或耐用消費品。因此,在發放消費貸款時,用抵押、擔保作還款保證顯得十分重要。在歐洲國家,一般采用住房抵押擔保發放住宅貸款,在香港實行購房抵押,又稱“按揭”業務,是購房的單位或個人以購房合同作抵押獲得貸款的方式,美國的抵押貸款之所以不亞于其它貸款的吸引力,不僅因為有三個抵押市場中介來增強抵押券的流動性和償還力,而且還因為有抵押擔保機構來保證抵押貸款的如期收回,在美國進行住房貸款擔保的機構有官辦的,也有私營的,一旦購房者違約,它們承擔金融機構的貸款損失。美國抵押擔保的成功還在于設定了融資機構和二級抵押機構,并建立抵押保險,有效增強了貸款的清償力。我國要盡快健全抵押擔保制度,具體應注意幾方面:首先應完善擔保法,增加有關個人消費信貸的詳細條款;其次,應培育規范的抵押品二級市場,使各種貸款抵押物能夠迅速變現。第三,可考慮由政府出面組建消費信貸擔保公司,為長期消費信貸提供擔保,這也是一些西方國家發展消費信貸的成功經驗。如美國有四家政府性質的按揭擔保機構,主要為符合規定條件的個人提供住房貸款擔保,并向銀行收購部分個人住房貸款,發行住房按揭擔保債券,從而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部分居民難以提供擔保和銀行的資金流動性問題,促進了個人住房貸款的發展。第四,國家應規定一定金額以上的貸款都要設定擔保,銀行可視各個貸款品種的規定及申請人資信狀況,要求全部提供合適的擔保方式,并對擔保程序進行嚴格審查。
(七)把個人消費貸款與保險結合起來。
由于銀行難以掌握借款者個人的健康狀況和償還能力的變化,這是個人消費貸款最主要的經營風險。法國、德國、加拿大等,在開展消費信貸業務中,都規定客戶必須購買死亡險,以減少銀行風險。我國也可以借鑒國外經驗,將個人消費貸款與保險公司的有關險種、產品組合起來運作。如銀行在發放某些消費貸款時,可以要求借款人必須購買某種特定保險。一旦借款人發生意外,不能償還貸款時,保險公司即要向保險受益人支付一定金額的保險賠償金,而這筆賠償金又足以償還銀行貸款本息。這樣,一方面可化解銀行的經營風險,實現消費信貸風險的合理有效轉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保險業的發展。當然,這種險種的保費應當較低廉,使消費者既可以得到銀行貸款,又可以得到保險的益處。
(八)實行浮動貸款利率和提前償還罰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