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工程專業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7 17:59:2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鐵道工程專業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鐵道工程專業論文

篇(1)

人才質量――求高

專業發展走勢

自上世紀90年代后,國內高校交通土建專業的發展有兩個走勢:一種是保持專業特色和專業優勢;一種是走“大交通、大土建”的路子,與國際接軌。作為鐵路運輸工科高等職業院校,何去何從?通過幾年的理論探索和實踐,學校得出這樣一些結論:

一是專業定位應審視高等教育大眾化與國際化的發展形勢。專科學校交通土建專業在地位上處于本科與中專學校相關專業之間,發展服務空間亦受到兩者的夾擠。隨著高校擴招及中國加入WTO后高等教育的國際化,交通土建專業人才市場的供求形勢及競爭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原來金字塔人才結構(塔頂為重點院校本科尖子,塔底為中等專業人才)逐步被腰鼓形人才結構(兩頭分別為重點院校和中等學校人才)所代替;與此同時,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其品牌、師資、設備、資金等優勢,通過“商業存在”和“境外消費”等形式,將相對過剩的交通土建工程教育力量向剛入世的我國轉移,與我國高等學校爭奪招生和就業市場。在這種形勢下,一般專科職業院校交通土建工程專業所面臨的教育競爭與日俱增。

二是基層單位交通土建工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短缺,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及各地方的工業化、城鎮化建設急需大量的交通土建工程專業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原有的以培養尖子和骨干為主的交通土建工程精英教育,向以提高隊伍整體素質為目的的大眾化教育轉變,原來的中等專業技術人才崗位將由接受了高等交通土建工程教育并具備相應素質和能力的高等交通土建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來承擔。

三是專業建設適應行業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國家交通體系方面,根據交通部制定的交通三階段發展戰略目標,今后30年我國的交通建設目標是公路總里程超過300萬公里,高速公路8萬公里;國家鐵路體系方面,鐵道部提出至2020年路網總規模達到10萬公里,在現有7萬多公里的基礎上,新增客運專線1.2萬公里,其他新線1.6萬公里。這些目標的實現,都需要大量的交通土建專業人才。

四是專業建設離不開學校自身的實際,應重視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色。在專業定位過程中,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緊緊抓住“交通、地方、基層、應用技能型”等要點,進一步確立了“立足河北、依托行業,服務河北、服務鐵路,為基層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應用技能型高等交通土建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

人才質量標準

人才定位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交通土建專業群將人才定位在基層一線。科學的質量觀應該根據基層單位對應用型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來定義和確定其質量。對于培養面向基層的交通土建應用技能型人才來說,應該在具有較寬知識面(包括自然科學知識、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有較扎實的專業知識,有突出的工程實踐能力及與基層單位和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英語及計算機應用能力,有一技或幾技之長,有強烈的敬業精神、創業精神和吃苦耐勞精神,綜合素質高。

培養計劃

對交通土建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應進行動態優化。

一是專業口徑扁平化。按交通土建大類制定專業教學計劃,統一基礎課程的教學,在專業教學上設置教學模塊,實行主輔修制度,鼓勵學生選修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專業或專業模塊課程。

二是課程體系優質化。通過“整合、精簡、增加”,使課程體系更好地符合知識結構的要求及能力與素質的培養要求。如已將“理論力學”與“材料力學”課整合為“工程力學”;將“公路勘測設計”、“城市道路設計”、“高速公路”合并為“道路勘測設計”;將“土力學”、“基礎工程”和“橋梁”聚合為“橋梁工程”;將“彈性力學”和“路面力學”課由原來的必修課“精簡”為任選課;增加了工程經濟、管理、法律等課程的教學內容。

三是實踐能力技能化。從1998年開始,在實習內容中增加了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訓;在實訓課內容中增加了綜合型實訓、設計型實訓和創新型實訓。目前,基礎課和專業課都安排了實訓課或計算機應用實踐課,集中性實踐教學時間占教學總時間的40%。實踐教學考核方式也進行了改革與理論教學平等對待,單獨考核,成績單獨進檔登記,作為學生畢業評級的依據和指標。

技能訓練

2000年12月,由河北省勞動廳批準,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成立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建所五年來,在河北省勞動廳及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的指導下,先后開展了工程測量工、建材實驗工、電氣設備安裝工、電腦操作工及電工、儀器儀表裝配工等工種的鑒定工作。其中,鐵道工程技術、智能建筑和現代測繪技術三個專業被河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教育廳批準為職業技能鑒定“直通車”專業,學生在校學習期滿成績合格,在獲得畢業證書的同時,可直接頒發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近幾年,有5000多名學生獲得了中級或高級技能證書,畢業中高級工占60%,為學生就業創造了有利條件。

培養模式――求新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高職高專教育的首要任務,只有模式新,才能不斷適應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幾年來,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學院進行了四種人才培養模式和兩種管理方式的創新。

人才培養模式

“3+2”培養模式

近年來,學院與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聯合辦學,試行“3+2”的“專科+技師”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即學生在校三年完成預備技師培養要求,在企業二年綜合考評達到技師要求。五年培養計劃,方案整體設計,分段實施,統一管理。

訂單培養模式

訂單式人才培養是學院近幾年重點探索的培養模式。企業根據自身需要,提前到學院預選人員,提出培養目標;學院按照企業的要求變更課程體系,改變教學方式,對所選學生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培養。有些課程學生直接到企業去,邊工作邊學習。學生的畢業設計,可以在用人單位學習期間,根據實際從事的工作,在教師和現場工程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選定題目,“真刀真槍”地做。在考核方式上,學院也改變以前一卷定終身的做法,從多方面、多層次上對學生進行考核,其中用人單位的績效考核占30的比重。目前與學院簽訂訂單式培養畢業生的單位已有15個之多。

聯合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舉辦高職教育,培養目標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與企業在開設聯合新專業上做了積極的嘗試。如智能建筑技術,是現代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在建筑領域的綜合應用新技術。學院與沈陽西東控制技術有限公司在國內高職院校中較早開設智能建筑專業。該專業于2002年被確定為全國高職高專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和精品專業建設項目。由此而開展的《校企聯合開設新專業模式的探討》教改項目已被列為河北省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省級立項項目。

“2+1”和“2.5+0.5”培養模式

上世紀90年代,學院就實行了“2.5+0.5”方案,即學生在基層實習半年,結合生產任務,完成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畢業答辯的教學過程,取得較好效果。2006年,學院還選擇了地下工程與隧道專業實行“2+1”模式:前2年在校完成必需專業課的學習,提前預分到工程局結合現場和重點工程實習一年,以熟悉工程,培養能力,最后一年返回學校再予提高,進行針對性畢業設計。

管理模式

“三級教學質量監控模式”

在“政府監督、社會監控、自我監控”的管理體系中,政府監督是導向,社會監控是保障,自我監控是基礎。自我監督的作用表現為自律、自省、激勵,能夠更大限度地彌補不足,更正失誤、鼓勵創新,最終保證教學質量。多年來,學院和各系都專門制定有教學督導條例,每年組織專家對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師備課、教研室業務活動,學生學習風氣、課程設計、畢業設計以及教學管理等進行檢查、指導和評估,對教師的教學態度及教學質量等進行監督;與此同時,學院還成立了專門的“就業指導委員會”,對學院的教學質量和專業發展方向進行檢查和指導;在校外聘請了有名望的資深專家對辦學條件、教學投入、教師教學質量、學生學習情況及人才培養質量等獨立地開展監督和管理工作;每年至少一次向用人單位調查了解畢業生工作情況以及對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和建議。

實施全面質量管理

全面質量管理是指以教學目標管理制為基本,將全面質量管理活動寓于教學目標管理工作中,堅持教學目標管理制度不動搖。通過教學目標管理,進行動態教學管理,實現教學目標管理的PDCA循環。在開展教學目標管理活動中,堅持“質量出自計劃”的教學管理理念,將教學計劃工作放在教學質量管理的首位,通過教學計劃明確教學管理目標。在實施中及時加強教學檢查(特別是期中檢查和期末檢查)、監控和評價。

打造品牌――求優

任何一項教學改革,其最終目標都是提高教學質量;而影響教學質量諸要素中最重要的是師資。專業建設中最應強調的重點是師資建設、以及課程建設實訓基地建設。

以“雙師”為師資建設理念

從“雙師”和“名師出高徒”的教育管理理念出發,學院提出將師資隊伍建設作為專業建設的重點,按照“充實數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造就名師”的思路,采取培養、引進、穩定、整合相結合的方式,師資隊伍水平大幅度提高。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采用自培、引進等多種方式增加高層次師資規模。截至2006年底,教授達到26名、學科帶頭人16名,專業帶頭人30余名。

二是學歷結構大大改善。到目前為止,博士后2名,博士8名,博士和在讀博士后占教師總數5%,碩士占教師總數的75.6%。

三是雙師隊伍形成規模。學院鼓勵教師參加各種職業技能培訓,到2006年底,80%的教師達到“雙師”要求,60%教師持有工程師、監理師、經濟師、會計師、建筑師、物流師等多種證書。

四是教師的科技成果明顯增多。近兩年,獲得各種獎勵56項;教師公開發表教學、科研學術論文525篇,其中,核心刊物上發表的論文180篇(其中被SCI、EI、ISTR收錄論文20篇)。

課程建設力爭形成“重點群”

在深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中,基本形成“重點群”。具體措施:

一是“測量工程”、“隧道工程”“橋梁工程”等專業課,把課堂搬到施工現場,在理論教學中通過案例法教學和形象教學融思維能力與工程實驗能力的培養于一體,在實踐教學中結合工程項目加強實驗鍛煉等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目前,“測量工程”、“隧道工程”已成為國家級精品課。

二是對“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土力學”等力學系列課,建立“以知識板塊為主線,加強工程應用”的教學內容新體系,通過“保、刪、增、合”等措施,使教學內容“精、新、強、寬”,改“整齊劃一的教學”為“按大類分層次教學”。在教學中探索開設創新性討論課,探索使用英文原版教材,開展雙語課教學試點等。另外,通過啟發式教學和運用多媒體進行案例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目前,“理論力學”和“土力學”課程被評為部級優秀課程。

三是對“工程制圖”、“工程測量”、“鋼筋混凝土結構”等專業基礎課除通過開發(或利用)CAI課件(或制作電教片)加強形象教學外,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方面上還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工程制圖”課教學中融計算機繪圖、構形設計與傳統的工程制圖于一體,按知識模塊組織教學;“工程測量”課教學中開展經過勞動部認定的測量工職業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鋼筋混凝土結構”課程以新結構、新規范為依據拓展教學內容,增加了“鋼―混凝土組合構件、雙預應力混凝土、橋梁”等新結構的教學。

四是對工程經濟、管理及法律知識系列課,以“四新”即新理念、新理論、新方法、新法規(規范)為主線,并結合交通土建工程技術經濟特點,對傳統經濟模式下的教材和教學內容進行更新。

五是畢業設計教學中結合學校承擔的公路、橋梁勘察設計工程測量選題,采取派出去(即派學生到實力雄厚的設計單位,結合對方的設計任務,由對方派經驗豐富的專家擔任兼職指導教師開展畢業設計)和請進來(即聘請經驗豐富的教授、專家來學校指導畢業設計)的方式加強畢業設計指導。在指導過程中,采取答辯檢查、畢業答辯、校督導組答辯抽查的室(系)、校三結合的畢業設計檢查考核新模式,保證了畢業設計質量。

以“一流”為實訓基地建設目標

建成國內一流、具有先進水平的產、學、研相結合的實踐教學基地,是學院實訓基地的建設目標。交通土建專業群的實訓基地可以說是獨樹一幟:有亞洲第二、國內第一的智能建筑實訓中心,同類院校中水平最高的無線遠程道橋健康檢測中心,進口了一大批具有當代最新國際水平的實驗儀器與設備(設備總值1000萬元),實訓中心和建材實訓中心也具有先進水平。

校園文化――求實

通過政策導向,合理配置人才

各工程局都承擔著繁重的鐵路交通建設任務――鉆山溝、住帳篷、工作流動性大、工作條件非常艱苦……因此,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的現象十分突出。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培養鐵路基建工程技術人才的基地,畢業生基本上面向鐵路工程局鐵路施工第一線。因此,解決需求與培養輸送的矛盾,是學院工作重點之一。

針對這一情況,學院積極推進招生與就業制度改革,通過政策導向,合理地配置鐵路基建所需人才。具體措施:

一是建立學院與用人單位聯系制度,讓工程局直接參與招生就業計劃的制訂。學院成立了由20個工程局和工廠組成的校企招生就業指導委員會,協調招生計劃和畢業生就業事宜,從而提高了培養針對性和畢業生就業到位率。

二是根據鐵路發展與改革需要,根據工程部門擔負的任務情況,不斷調整各專業的招生數量。長線專業有的暫時停招,有的減少招生數量;短線專業則盡力增加招生數量。

三是為工程局單獨建立“人才市場”,每年都專門召開只有鐵道工程單位參加的“雙向選擇”會議,讓用人單位與畢業生早見面,效果非常顯著,“成交率”每年穩定在95%。

加強思想教育,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建功立業

篇(2)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45-0117-02

職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是職業教育內涵的核心,可以說,職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決定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土木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是目前土木類專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不建立符合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踐教學體系,就無法進行具有實際意義的專業實踐教學,更談不上提高實踐教學水平。

一、實踐教學體系的基本框架

我校2000年與哈爾濱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聯辦五年制鐵道工程(地下工程)技術專業;為整合教育資源,促進社會緊缺人才的培養, 2002年設立石家莊鐵道學院職業技術分院齊齊哈爾校區,開設鐵道工程技術和道路橋梁工程技術等專業,2005年增設地下工程與隧道工程技術專業。從此,我校走上了交通職業的發展之路。從2002級學生入校時起,我們就開始探索建立職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問題,跟蹤土木類專業技術的發展,開展實踐教學,在完成理論教學的同時,努力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體系包括教學實踐(含實驗、現場教學)、課程設計(專項實踐)、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集中實踐)等內容。 就土木類專業而言,樹立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并重的觀念,確立實踐教學改革的核心地位,并組織和鼓勵師生參加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從而建立起以教學實踐為基礎,學期專項實踐為補充,實習集中實踐為重點的實踐教學環節的完整體系。具體方案如下:

“三年不斷線”的實踐教學架構是以教學計劃為依據,從實踐教學的時間上考慮的,主要體現“全過程實踐”的原則,是指將實踐教學貫穿到整個理論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期間參加實踐的時間不斷線。以“密切聯系實際”為原則,安排教學實踐。

二、實踐教學的實施過程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們首先對教學大綱和實踐教學時間進行分解,在“三年不斷線”的框架下,安排好課程實踐教學環節,保證實踐教學時間,確保實踐教學質量。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在第一學年的專業基礎課教學活動中,按照理論教學與課程實踐1∶1的要求安排實踐教學(如:建筑材料、工程測量、工程制圖),培養學生專項實踐能力。

在第二、三學年的專業課教學活動中,在保證完成教學計劃的同時,適時增加和調整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在第三學年現場實踐環節,提出“結合實際自主選題,根據現場實踐內容擬定題目,努力提高現場實踐質量”的要求,由學生根據本專業的綜合培養目標和教育要求,結合崗位選題。對指導教師的資格嚴格把關,要求指導老師對選題、論文撰寫、畢業答辯等各個環節都要認真審閱、指導和簽署意見。學生結合頂崗實習開展實踐教學,是其實現自身價值、達到適應崗位的需要。由于所選課題切合實際,既深化和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鍛煉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又可以使學生為今后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實踐教學體系的基本建設

(一)提高認識,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1.確立實踐教學在職業教育的核心地位

“職業教育要培養二十一世紀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直接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要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就應重點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2003年起,我們首先在鐵道工程技術和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兩個專業進行試點,削減理論教學學時,并對理論課進行整合,加大實踐課的學時。當然,各專業普遍增加實踐教學學時,必須有足夠實驗實訓基地才能滿足教學要求,面對這樣的形勢,我校逐漸認識到建立實驗實訓基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決心加大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力度,并達到職業院校的教學計劃中對實踐課時的要求。

2.加大實驗實訓設施的投資力度,突出職業特色,強化實驗實訓手段。

職業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點,要求有較大的資金投入,為了走好職業教育之路,學校加大了對實驗實訓基地建設的投資力度。幾年來,學校每年投入資金數百萬元進行實驗實訓基地建設。

(1)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完善職業教學手段。

職業教育應以技能訓練為主,因為從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看,交通工程既需要一批理論研究、工程設計人才,更需要一大批將設計圖紙轉變成產品的技術應用型人才,而這正是我們培養人才所要達到的目標。我們培養的學生應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同時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基于這種認識,我們在原有的一些基礎實驗室和專業實驗室的基礎上,建立了一批新的實驗室和實訓基地,并對各專業實驗室進行了整合。我校現有校內測量實訓基地兩處:水平角觀測基地、全站儀觀測基地;校外實習基地三處:牙克石實習基地、碾子山實習基地、市郊實習基地。在此基礎上學校投入專項資金建立了“計算機軟件開發實訓基地”、“鐵道工程信號實訓基地”、“土木工程實訓基地”。我校土木類專業實習實訓基地及實訓崗位詳見表1。

(2)突出測量、CAD繪圖在實踐教學環節中的重要作用。

隨著交通工程的飛速發展,測量、CAD繪圖的廣泛應用,我們非常重視發揮測量、CAD繪圖在各專業實踐教學中的作用。測量、CAD繪圖訓練課針對學生的興趣,上課時多利用儀器、模型,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通過學習興趣小組的動手實踐,讓同學們體驗“專業成就感”。重視技能課,對于基本技能如測量、專業識圖、繪圖等定期舉行技能大賽。這些都使學生可以具有崗位競爭力,對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強化動手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這樣,學生上崗后很快就能適應工作需要。

同時,我們注意在實踐教學中開發教學課件及自制施工錄像,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趣味性,還可以提高實踐教學的效率。我們配合認識實習購買了“土木工程概論”課件,同時,結合橋梁工程和鐵路軌道課,自制了“鐵路預應力后張梁預制” 和“線路維修”施工錄像,不僅節約實踐教學的成本,又很好地達到了實訓的目的。

另外,我們更重視發揮實物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現已建成工務實訓基地、橋梁實訓基地、涵洞實訓基地、道路實訓基地,進一步提高了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加強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

由于社會崗位發展變化很快,校內的實習實訓條件不可能完全滿足實踐教學要求,而且也不可能搞大而全。讓學生到生產崗位進行實訓、比模擬崗位更加具有真實性,可以使學生更快適應生產一線的要求,更加適應經濟建設的需要,也可以補充學校實訓條件的不足和缺陷。為此學校建立了幾十個校外實訓基地。

(二)積極探索,建立實踐教學體系。

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我校已形成了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的“五雙教學模式”即:理論教學大綱和實踐教學大綱的“雙綱”并舉;理論教學課堂和實踐教學課堂并行的“雙課堂”制;理論教師與實踐教學教師結合或兩者兼能及專兼教師結合的“雙師”施教;學生實行“畢業證”加“崗位資格證” 的“雙證”齊發;理論教學體系與實踐教學體系并重的“雙軌”同步。

1.制訂實踐教學計劃和實踐教學大綱

我們在制定理論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同時,制訂了各種實驗、實習、實訓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學生按照大綱的要求完成包括實習、實驗、實訓在內的實踐教學環節,并完成相應的報告,單列成績的實驗課(實踐課)要進行單獨考核,主要考核學生實驗(實踐)技能、實驗(實踐)報告質量,重點考核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成績記入學生成績冊。這些成績將會影響到學生的升留級以及畢業。

2.實行雙課堂教學方式

我們在校內設有實習基地,在實習和技能培訓期間隨時可以進行理論教學,這樣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可以交替進行,以便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3.加強實踐教師隊伍建設,培養雙師型教師。

能否培養出具有實踐技能的高技能人才,與是否能建立和形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緊密相關。一方面我校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采取了引進和轉培的形式加強實訓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學校鼓勵一些文化基礎課教師選修第二專業和培訓一項技能,還鼓勵專業教師到現場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取得相應資格的技能培訓教師證。在政策的鼓勵下,學校大多數專業教師都獲得“雙師證”,他們多數都能兼任兩門以上課程。另一方面,我們對新引進的青年教師進行實踐教學方面的培訓,如派到現場進行培訓。此外為了彌補實踐教師不足問題,學校還積極引進和外聘部分現場經驗豐富的高級技術人才,建立了外聘教師人才庫,充實實踐教師隊伍,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4.實行“雙證書”制度

實施職業教育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同國家制定的職業分類和職業資格制度相適應,積極推行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兩種證書制度。通過學校學業考試和有關部門組織的職業技能鑒定兩個方面的考核,促進職業能力的提高。我校是黑龍江省測量職業技能鑒定站,除負責本校的學生技能考核外,還承擔著全市七區九縣中職對口升高職的測量技能考核任務。我們從2006年開始在鐵道工程技術、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地下工程與隧道工程技術專業進行試點,擬合作建立職業技能鑒定站,可以進行測量工、繪圖員、橋隧工、線路工等中、高級工的職業資格培訓和考核。學生實行“畢業證”加“崗位資格證”的“雙證書”制度。

四、實踐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思考

經過十幾年的探索,我校實踐教學體系正逐漸形成,為培養土木類專業人才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其成效從我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充分體現出來,我們的畢業生受到了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每年就業率高達95%以上,我們學校的學生就業觀念切合實際,愿意到現場一線工作,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正是由于我們的學生就業率高,所以近幾年,我校土木類專業的學生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

但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重視集中實踐環節,輕視課程實驗的現象,平時教學與現場實際仍有脫節現象,專業課時略顯不足,部分實踐性教學環節比較薄弱,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質量。由于學生自主選題,相應地增加了管理難度,對指導教師及學校的教學支持服務系統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總結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經驗,我們有如下思考:

1.加強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是發展職業教育的必然要求

教育界對于職業教育的特色基本形成了共識,其中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它的實踐教學。可以說,沒有實踐教學體系就不能稱其為職業教育,也就沒有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立足之地。

首先,我們的學生僅僅知道一些理論知識而沒有實踐技能,在實際工作中是毫無用處的,也是毫無崗位競爭力的,因此加強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職業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其次,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還可以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和消化所學理論知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我們的鐵道工程技術、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由于掌握了測量技術和CAD技術,就業時表現出較強的競爭力。幾年來,我校的土木類專業畢業生已在工程局及路局享有良好的聲譽。

2.加強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是社會經濟發展對職業教育的內在要求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成,社會需要大量交通技術型人才(實用型,技術應用型),這些人才正是職業教育所要培養的,那么,如果作為職業學校沒有一套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就培養不出合格的社會經濟建設需要的人才。我們通過對工程部門的調查,現場缺乏大量一線的能解決現場問題的技術型人才,可以講,這類人才已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目前,大多數職業院校在建設實踐教學體系時,碰到的問題就是經費問題,應該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進行實踐教學,建立一些校外實習基地,實現資源共享。這樣可以較少的投入取得較好的效果。

篇(3)

隨著我國基本建設規模的擴大,隧道工程已經成為鐵路、公路和水利水電等大型項目中的重要工程。隧道工程的重要性越來越顯著,隧道工程的數量和長度明顯增加,規模不斷擴大。因此隧道工程的安全施工和貫通,是不可回避重要任務和技術難題。危及隧道工程施工的地質病害大致分為三類:1不良工程地質條件,諸如巖體的裂隙發育密集帶、構造破碎帶、巖溶發育帶、以及人工采礦造成的不良地質條件和高地應力造成的危害等;2不良水文地質條件,諸如巖溶水、構造和裂隙水等;3不良環境條件,諸如有毒有害氣體和強放射性的環境。對于以上地質問題,在隧道工程的勘察設計階段,已經投入大量的地質勘察工作,但是由于地質、地形條件的復雜性和相應勘察技術的現狀水平,以及時間、經費等條件的限制,勘察階段的地質資料一般難于達到施工階段的精度要求。國內外因地質條件不明造成隧道施工事故的教訓是不少的,例如:日本越新干線中山隧道涌水淹沒事件;前蘇聯貝加爾—阿穆爾干線上某隧道的突水事件;我國成昆線、大秦線、衡廣復線建設中,因地質問題的停工時間約占到1/3;以及不久前發生的四川某隧道瓦斯爆炸,造成重大事故和人員傷亡。以上隧道施工事故的危害是巨大的,因此強調加強隧道施工地質超前預報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我國隧道地震波超前預報技術的研究起始于上個世紀的90年代,鐵道部第一勘測設計院物探隊提出“負視速度方法”。鐵道部第一勘測設計院是較早研究隧道地震超前預報的單位。他們在1992年7月,利用地震反射波方法對云臺山隧道進行隧道超前預報,預報成果與開挖后的隧道左壁“破碎帶”和“斷層”的位置基本一致。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開始,我國物探技術人員一直沒有停止對隧道地震超前預報技術的研究。曾昭璜(1994)研究利用多波進行反演的“負視速度法”,這種方法利用來自掌子面前方的縱波、橫波、轉換波的反射震相在隧道垂直地震剖面上所產生的負視速度同相軸來反演反射界面的空間位置與產狀。北方交通大學的陳立成等人(1994)從全波震相分析理論和技術的角度研究隧道前方界面多波層析成像問題,進行隧道超前預報。他們的研究成果在頡河隧道、老爺嶺隧道地質預報中應用,取得預期的效果。該方法的工作原理是以地震反射波方法為基礎。工作中他們根據嫻熟的地震反射波技術進行數據采集和數據解釋,當時沒有開發出針對隧道地震預報的處理系統,同時受當時條件所限制,該項技術未能得到進一步深入研究和發展。

1995年左右鐵道部下屬單位引進瑞士“TSP202” 隧道地震波超前預報的儀器,當時曾組織系統內有關地質和物探專家在隧道工點進行了試驗,未見明顯的效果,認為其技術與“負視速度方法”基本一致,對其處理解釋系統爭議較大、認識褒貶不一,試驗工作無果而終,該設備技術的消化工作也就擱置了。時隔7年后,隧道安全施工要求進行地質預報,該儀器設備由鐵路系統的工程局又開始第二次引進,并直接用于隧道施工的預報工作。可以說由于第一次引進消化工作不深入,造成第二次引進后出現:應用工作中的盲目性和簡單化,以及其他一些不正常現象。在宜萬鐵路隧道施工中不斷出現的問題,使人們開始反思,不少論文也提出了存在的問題,鐵道部也下發文件要求科學地進行超前預報。可以說短短幾年的應用實踐,人們仍然在探索著地質預報技術的進步。

隧道地震波超前預報屬于物探技術,但比地面的地震波物探技術復雜,我國的地質物探工作者一直沒有放松該技術的研究工作。北京市水電物探研究所研究地震波勘察檢測技術已經有近20年的歷史,并且是多道瞬態面波勘察技術的發明單位,生產的SWS型工程勘察與工程檢測儀器系統,已經為400多家勘察設計、高等院所廣泛應用,并且出口日本等國家。2003年該所投入人力物力研究隧道地震波預報技術,研究TGP12型隧道地質超前預報儀器,以及孔中高靈敏度三分量檢波設備,方便的孔中耦合技術,和Windows編程的數據處理軟件系統。在經過大量的預報實踐驗證后,于2005年通過了由國家隧道中心王夢恕院士組織的國內著名隧道專家的評審鑒定。該儀器系統推向市場不到2年的時間,已經有近20臺套投入到隧道超前地質預報工作中應用,反饋信息普遍受到用戶的好評。

鐵道部工程設計鑒定中心趙勇主編的《高速鐵路隧道》一書,提出隧道地質超前預報的方法有以下部分組成:①地質分析、②超前平行導坑預報法、③超前水平鉆孔法、④ 物理探測法。并闡述物理探測法與地質分析法、超前平行導坑預報法、超前水平鉆孔法相結合,解決不同地質災害的應用原則。書中介紹了國產TGP隧道地震波預報系統,聲波反射方法,地質雷達方法,紅外探水方法等。

本文就隧道地震波預報技術中的若干關鍵問題,并結合應用中的實際問題闡述如下,目的在于引起同行們討論,促進地震波預報技術理論水平的提高,促進采集數據質量的提高,促進資料的解釋推斷工作向合理化方向發展。

一、隧道地震波方法的預報原理

隧道地震預報工作利用地震反射波原理,在隧道內以排列方式激發的地震波,向三維空間傳播的過程中,遇到聲阻抗界面會產生反射波。聲阻抗是介質傳播彈性波的速度與介質密度的函數,介質的聲阻抗數值為速度與密度的乘積。因此地層中的巖性變化界面、構造破碎帶、巖溶和巖溶發育帶等界面會產生地震反射波,這種反射波被布置在隧道內的檢波器接收,輸入到儀器中進行信號的放大、數字采集和處理,實現地質預報的目的。

由此可以看出,隧道地震波預報技術是通過直接探查聲阻抗變化的界面,經過人工分析實現間接推斷地質病害的方法。

圖(2)不同夾角構造界面的地震波路徑與反射波記錄形態

圖(1)示意與隧道斜交的構造面,其地震波傳播的路徑圖,構造面上的地震波反射點在白色園內。圖(2)示意不同夾角構造面的地震波路徑與反射波記錄形態,與隧道夾角不同的構造面其反射點位置不同,地震波傳播路徑偏離隧道軸線也不同。構造面與隧道正交時地震波傳播路徑與隧道軸線平行,右圖為與隧道正交構造面產生的地震反射波記錄,根據反射波同相軸計算得到界面與檢波點之間巖體的地震波速度,該速度代表隧道圍巖的性質。由非正交條件下地震反射波記錄獲得的速度為地震波傳播路徑巖體的“視速度”,“視速度”值的大小不僅與路徑上巖體的性質有關,而且與界面和隧道的夾角有關。應用地震波預報構造面位置的計算是利用地震波在炮孔段的傳播速度,各構造面之間巖體的速度是綜合界面反射獲得的“估算速度”,不是隧道圍巖的真速度,應用中結合反射點偏離隧道軸線距離的遠近和巖體的各項異性分布綜合考慮使用。

圖(2)是理想模式的三份量地震波時距曲線形態。實際工作中采集的地震波是錯綜復雜的,理想模式的地震波是不常存在的,記錄上普遍存在有來自三維空間中多個方向的反射波,和各種形式的干擾波,這是應用技術中首先考慮的問題。

針對隧道地震波傳播的復雜性,TGP地震預報系統不僅利用地震反射波走時關系,同時采集空間地震波三分量記錄,進行地震波的極化分析與計算,該技術的突破有利于地質構造面產狀、規模和地質體性質的預報。

二、TGP隧道地質超前預報系統

隧道地震波預報的早期研究,是由研究和利用地震波在時間空間域中的運動學特征開始的,工作中認識到僅僅利用地震波運動學和動力學特征是不夠的。隧道工程的地震波在全三維環境條件下傳播,這種條件比地面上的平面半無限空間條件復雜得多,而且隧道內地震波的接收與激發測線與探測目的是近于垂直或者大角度相交的條件,因此影響在地質構造面上獲得大長度大面積的地震波信息量。針對這種狀況,預報工作僅僅利用單一模態的地震波難以勝任。因此,TGP系統強化采集地震波的多波列信息,綜合利用地震波的多波列震相信息,因此TGP系統的功能得到明顯的增強。

TGP隧道地質超前預報系統包括儀器設備和處理軟件兩大部分。其中儀器設備有TGP型儀器主機、接收傳感器、孔中定位安裝工具和電纜等。圖(3)是TGP隧道地質超前預報系統的主機。其處理軟件由地震波數據輸入與編排、空間坐標建立、能量均衡、干擾波分析與去除、觸發時差校正、譜分析、縱橫波分離、巖體速度參數計算、回波提取與偏移圖、有效波分析與衰減參數計算、極化波處理與構造產狀圖、綜合分析與繪制成果圖等模塊組成。

轉貼于

工程應用中,TGP型隧道地質預報系統對于500多米距離的構造面具有清楚的地震反射波信息,說明儀器系統具有足夠的信噪比。實際工作中考慮預報距離和分辨精度兩方面要求,預報距離一般采用150米至200米。TGP型隧道地質預報系統具有登記全部測長距離內地質構造信息的功能,利用逐次遞進的位置相關分析,和源生成果對比等處理功能,有利于去偽存真和排除異常,提高預報成果的質量。該系統2005年8月通過由國內知名隧道、地質、物探專家組成的專家組評審鑒定。專家們一致認為“TGP12儀器與相關的處理系統,性能穩定可靠,采集的波形完整,信噪比高,與國外同類儀器對比整體上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可替代進口產品。”具體評審意見如下:

1、TGP12是集信號放大,模數轉換,數據采集、存儲和控制為一體的密封防水防震的物探設備;優于利用微機裝配式結構的儀器,TGP12適合在惡劣的隧道環境中使用。

2、TGP12的三分量速度型檢波器具有高靈敏度,指向性強和較寬的頻帶響應等特點,因而拾取的地震波信號具有高的質量品質。TGP12孔中接收檢波器采用黃油耦合,方便、經濟、快捷。優于在鉆孔中需要錨固異型鋼導管的方式。2米長的鋼導管難于攜帶、運輸,價格昂貴,一次性使用,費事費工費財。

3、TGP12的地震波采集觸發是開路觸發方式,即信號線在雷管引爆炸藥的同時被炸斷,信號線同時開路觸發儀器采集,儀器采集無延時差,保證定位的準確性。超前預報儀器若采用起爆器電脈沖同時觸發電雷管和觸發主機采集的方案,由于電雷管起爆的延時時間難于做到一致,因此會造成儀器采集的走時誤差,這種觸發方式在我國的地震波勘探規程中明確規定不宜使用,更何況隧道巖體的速度比覆蓋層介質的速度高出幾倍以上,以巖體波速4500m/s~ 5500m/s為例計算,每一毫秒誤差會造成2~3m的預報距離誤差,一般瞬發電雷管的延時誤差不止一毫秒,因此由20多次激發的平均線計算隧道巖體速度,和利用存在誤差的時間計算距離,兩次誤差的乘積造成的誤差不容忽視。

4、TGPWIN隧道地震波處理分析軟件借鑒了已有相關軟件的長處,并充分考慮彈性波在三維空間的傳播特點,以及根據TGP儀器采集的數據格式編寫。功能特點如下:

(1)全中文界面,通俗易懂,對地震波信號的處理過程,直觀、方便,具有友好的人機操作界面。

(2)對P波、SH波、和SV波的分離完善合理,這是超前地質預報數據處理的關鍵工作之一。

(3)處理軟件具有相關部分互相檢查的功能,例如點擊偏移歸位成果圖上的反射界面位置,程序會轉到該位置界面的反射波組位置,通過分析反射波組的連續性、反射波的極性和能量,確定偏移成果的可靠性和性質。有助于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化認識,使預報結論科學可靠。

(4)TGPWIN處理中有自動處理方式,也有手動處理方式,有深入分析異常可靠程度的追蹤功能,這樣設計既適應非物探專業的普通工程技術人員使用,又適應物探專業人員分析地震波傳播特性,對復雜地質條件進行深入研究工作的需要。

5、TGP12系統只要增加不多的配套附件和軟件模塊,就可以增加儀器用于隧道檢測的其它功能,例如:對已襯砌的隧道進行襯砌脫空檢測,檢查隧道圍巖中隱蔽的病害(巖溶)。也可以在掌子面上用錘擊的激發方式做到短距離更為精確的地質預報,因而它是一機多能的設備。

TGP12的性價比與國外同類儀器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而且研發、生產在國內,用戶可以獲得及時周到的技術服務和技術支持,以及儀器維修等方面的方便性。

三、工程應用實例

篇(4)

中圖分類號:U28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3) 24-0000-01

一、高職鐵道通信信號專業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理論知識不能和實際工作相互結合

在教學中,高職鐵道信號專業缺乏實際的工作過程,更多的是根據教材來講授理論知識。教學目標不能跟培養目標做到統一結合。課程主要是以教師的講授展開,仍然和高中階段的填鴨式教育相似。部分知識點,難以理解,又缺少實際的工作過程幫助。造成學生理解困難,知識點掌握不扎實。有理論少實踐。

(二)教學情境不符合工作過程

教學多在階梯教室和簡單的實驗室進行。學習的情境和工作情境相去甚遠。學生面臨畢業時,走入實習的工作環境會因陌生而感到緊張和不自信。忘掉本來就缺少實踐輔助的理論知識。

(三)學生學習評價體系不科學

學生最終的成績主要以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為參考,不能科學客觀的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一些善于動手,但是不擅長考試的同學,會得到較低的成績。部分職業院校采用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結合的方式。雖然優于期末考試一張試卷定成績的方法,但是平時成績往往只是出席的表現,很難客觀的對學生作出評價。

二、鐵道通信信號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簡介

顧名思義,基于工作過程不僅僅是針對鐵路企業中某個崗位所需要完成的工作進行分析。而是把鐵路企業的整個運轉過程聯系起來。揭示了各個崗位各個工作之間的相對聯系。利用鐵道工作運轉的流程開發課程體系,可以幫助鐵道通信信號專業的學生,了解自己在整個鐵道運輸運營中多處的位置,要為那些環節服務,準確定位要具備哪些技能。

三、鐵道通信信號專業基于工作過程課程體系具體開發

(一)多與鐵路企業溝通協作,真正了解鐵道崗位需求

真正走入鐵道相關企業,鐵路運輸、高鐵、地鐵相關企業,了解這些企業在信號方面的人才需求。要真正的改革課程體系,就要以就業單位需求為教學任務,把工作過程系統化,融入課程當中。

(二)對崗位工作進行技能能力分析,模塊化技能需求

鐵道通信信號專業要根據相關的崗位如鐵道調度管理崗位、鐵道通信維護崗位等等多種崗位的實際工作過程,劃分出能力模塊,對能力模塊進行分析,重新組合、分類,進行相關課程的重新設計。把工作過程合理的分配到幾門課程中,同時根據工作流程的先后去設置課程的前導和后繼關系。

(三)根據課程性質,確立課程分類模塊

那些課程屬于基本素質的培養、那些課程屬于技能的基礎、那些是技能的綜合運用。合理分類。同時注意時間的先后,課程的關系。如前文提到的每門課程都有為自己服務的前導課程,也應該為其他后繼課程服務。

(四)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在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模式中,教學內容就是從典型的職業工作任務中開發出來的適合教學的學習任務和工作任務。任務驅動教學是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經過思考和老師的點撥,自己解決問題。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學生培養了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習慣,學會如何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將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教學,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據調查,許多職業學校嘗試后都認為驅動教學模式值得推廣,學生也反映能在任務驅動教學中真正切實地學到知識、學到技能。

(五)定位學習領域,設計學習情境

根據課程所涉及的內容,準確定位學習的是哪一領域的能力。然后把課程通過模塊,分項任務的方式,分解出多個學習情境。利用不同的學習情境接近工作情境,完成課程學習貼近工作導向的目的。

(六)考核多樣化、客觀化

考核不再是期末考試一張卷定成績,在教學中多注重學習情境的完成情況。任務的完成水平。分階段給予評價。再借助考試的作用,參考平時出勤。多方面客觀準確科學的評定最終成績。

四、結束語

參考文獻:

[1]楊玉潔.吉工職院市場營銷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改革研究[D].吉林大學,2009.

[2]陳穎魁.高職室內設計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改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3]聶華.德國工作過程導向的職業教育思想及其價值[D].華東師范大學,2009.

[4]張海燕.中職計算機專業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構建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

[5]陳蘭劍.綜合職業能力導向高職課程改革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8.

[6]陳榮.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初中音樂情境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08.

[7]任少波.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開發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07.

篇(5)

作者簡介:鐘燕輝(1975-),男,湖北鐘祥人,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副教授;張蓓(1968-),女,河南南陽人,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教授。(河南 鄭州 450001)

基金項目:本文系鄭州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25-0143-02

路基路面檢測評價與維修技術是鄭州大學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科的主要和特色研究方向。為使該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在道路質量檢測和維修技術方面打下堅實的理論和專業基礎,同時也使學生了解本學科的最新發展動向及研究成果,啟發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以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開設了”路基路面檢測技術”課程,并將其作為核心專業課程納入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計劃。為使該專業研究生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了解本學科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及自學能力,具備進一步深造的學術基礎和科研潛力,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和獨立擔負本專業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結合我國對高速公路養護維護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迫切需要,圍繞“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教育思想,教學團隊對“路基路面檢測技術”課程的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進行了探索。

一、課程教學模式探討

1.采用多媒體教學

“路基路面檢測技術”課程的教學涉及多種傳統及現代道路檢測設備及檢測方法的介紹,與工程實際聯系十分密切。傳統的“路基路面檢測技術”課程教學主要依靠授課教師板書式的講授模式,難以準確地演示和表達路基路面檢測設備及檢測方法;而學生由于缺少實踐經驗,對具體工程認識較淺,學習過程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影響其對課堂知識的準確理解,教學效果難以得到保證。相比板書式教學,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直觀、圖文聲并茂的特點,能夠給學生帶來視覺和聽覺上的鮮明刺激,增加他們對事物的直觀和感性認識。基于此,該課程教學團隊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理念,充分應用多媒體教學工具PowerPoint以及視頻編輯軟件,精心制作完成了“路基路面檢測技術” 課程多媒體教學課件,對路基路面檢測技術的工程背景、基本理論、技術手段、工程應用及該領域最新發展動態和研究成果等進行了深入淺出的生動展示,并逐步在教學中結合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

近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通過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媒體課件能夠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多種試驗檢測方法與手段,對教學起到了良好的輔助作用。例如采用多媒體課件,用動畫的形式演示落錘式彎沉儀彎沉檢測方法和貝克曼梁彎沉檢測方法,使學生對路面彎沉的檢測過程有了較為形象的理解和直觀的認識,兩種彎沉檢測技術的對比和優缺點一目了然;通過視頻播放道路快速檢測與維修整套技術在具體工程中的實施過程,給學生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效果。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并結合老師的講解,對如何檢測道路病害、如何有針對性地對病害實施高聚物注漿快速維修等一些難以通過板書和語言講授的內容,在較短時間內有了詳細、深入、形象的感知和了解。采用多媒體教學,選取來自實際工程的圖片和視頻,增加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原本枯燥、平面的教學變得生動、立體起來。可見,多媒體教學不僅大大縮減了教學時間,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而且也為引進新的教學內容創造了條件,[1]使學生感受到路基路面檢測技術不再是枯燥和復雜單調的文字或數據,而是具有豐富實際內涵的知識技術。另外,與傳統的以板書為主的教學模式相比,多媒體教學增大了課堂的信息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3]

2.注重互動式教學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長期影響下,不少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習慣于被動接受,課堂教學基本上是老師的“一言堂”,學生很少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課堂中的雙向交流很是缺乏。這不僅難以保證教學效果,而且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能力也得不到充分培養。針對這種狀況,教學團隊嘗試采用互動式教學方式。[1]課堂本身是一個動態教學過程,師生之間不僅需要知識的交流,也需要情感的溝通。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互動交流,共同成長的過程。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啟發學生的思維,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4]例如,講解到落錘式彎沉儀和貝克曼梁彎沉檢測結果相關性這部分內容時,筆者把二者對彎沉的檢測結果對比圖通過PPT放給學生看,但不直接告訴學生結論,而是首先給學生提出問題,比如你們從這個對比圖里發現了什么規律,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種規律的出現,你們從這個圖里得到了什么結論等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思考。思考一段時間后,讓學生回答對問題的思考結果。筆者發現學生的參與意識較強,答案也是多種多樣,課堂氣氛很是活躍。當某一個學生的回答偏離正確答案時,筆者就啟發性地點評學生的回答,最終通過這種點評式的啟發,綜合多個學生的發言給出了問題的完整答案。這種互動啟發式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方面,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另一方面,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潛移默化地得到了培養和提高。通過這種互動式教學和暢所欲言的課堂雙向交流,學生對“路基路面檢測技術”的理解和認識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意識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在一種愉快、輕松、自由的氛圍中收獲了知識,也收獲了學習知識的樂趣。

3.將科研與教學相結合

“路基路面檢測技術”課程涉及內容繁多,如果教師僅僅向學生講解課本上的內容,學生通常會感到比較枯燥,學習興趣也會降低。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路基路面檢測技術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新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因此,教學團隊在講解傳統路基路面檢測技術的基礎上,將與之相關的新方法、新技術及該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和發展動向等及時引入課堂教學中,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于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掌握,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也使學生得以了解當前路基路面檢測中存在的實際技術問題以及本學科的前沿研究,從而達到擴展學生視野,培養和鍛煉學生的科研意識、創新能力的目的。[5]

4.將實踐與教學相結合

組織學生參加必要的實習,完成較高水平的實習報告,是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聯系的主要途徑。近年來,多種大型先進的無損檢測設備在道路工程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如何使學生在有限的教學課時里盡量多地了解這些先進的設備,對于開闊他們的視野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教學團隊在課程內容設計上特意安排了“路基路面檢測技術”的實踐課,使之與“路基路面檢測技術”理論教學課程相匹配。然而這些道路檢測設備大多比較昂貴,一家單位很難同時擁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筆者聯系了擁有這些設備的單位,邀請他們共同參與“路基路面檢測技術”實踐課程的建設。通過這種方式,諸如落錘式彎沉儀、探地雷達、摩擦系數儀、激光斷面儀等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道路大型無損檢測設備來到了學校,來到了課堂和學生中間。老師和設備的使用者現場給學生講解這些檢測設備的檢測原理和方法,然后將學生分組,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完成一些比較重要的試驗,比如彎沉、平整度、路面抗滑性能等的檢測。實踐課程的開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

二、課程考核方式探討

“路基路面檢測技術”是一門專業性和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專業基礎理論知識,還要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自主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傳統的標準化閉卷考試方法往往將學生局限在死背硬記的圈子里,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意識。因此,如何尋找一種科學合理的課程考核方式對于課程教學至關重要。研究生教學具有不同于本科生教學的特點,要時時處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近年來,教學團隊嘗試采用開放自選題式的課程考核方式,讓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提煉問題,然后自己解決問題,通過寫課程論文的形式將自己對某一問題的發現、解決過程以及得到的相關結論用規范的科技寫作的形式表達出來。在課程一開始,老師就對學生明確課程的結業方式,這樣學生就會帶著探索發現的心態去尋找問題,并努力通過各種方式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實踐證明,這種開放自選題式的課程考核方式,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鍛煉了學生的科技寫作能力,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結語

隨著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迅速發展,高速公路通車里程不斷增加,路網規模不斷擴大,道路養護維修任務日趨繁重,急需大量高素質的道路檢測維護專業技術人才。為了提高“路基路面檢測技術”課程的教學效果,更好地培養道路與鐵道工程專業研究生的專業素質及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教學團隊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對課程的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進行了系統的探討,指出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媒體教學、將科研和實踐與教學相結合、實施互動式教學等手段是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教學品質的重要途徑,而在考核環節采用開放自選題式的課程考核方式是培養學生科技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有效措施。目前,“路基路面檢測技術”已成為鄭州大學道路與鐵道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核心和特色專業課程。當然現階段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教學團隊會進一步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為把該課程建設為精品課程而繼續努力。

參考文獻:

[1]李曉龍,郭成超.“隧道工程”課程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1,(29):96-98.

[2]孫明磊,朱正國.“隧道工程”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師,2009,

(20):60-61.

篇(6)

隨著我國的快速發展,有效的推動了我國鐵路工程建設的發展,我國國土資源遼闊,地形較為復雜,傳統工程地質勘工作存在嚴重漏洞,只能片面的對地表進行測繪、觀察,已經不能滿足實際的施工需求,尤其是一些長度較長,埋深超過千米的深埋隧道,此種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實際的工作需求。綜合勘察方法的應用就是依據工程的地形條件、地質特征等,實現了多種勘察方式的結合應用,保證了相關地質資料的準確性,同時,還能進不同的資料進行分析,為工程施工提供了準確的資料。

1 遙感技術分析

在實際工程分析,遙感技術的應用,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質量,遙感圖像能夠準確的、直觀的向工作人員展現地質的特征,同時, 還能展現出施工區域的地層、巖石結構、土壤、人文活動大不了,由于其自身的優勢,它能夠提供較為準確的影像地質信息,保證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另一方面,遙感技術能夠獲取信息的能力強,距離遠、面積廣,同時,還能明確各個不同地質要素之間的關系,尤其是一些斷裂地勢。通過相關實踐證明,遙感技術的應用能夠明確相應的地質信息。

通常來說,遙感技術主要應用在山區鐵路工程建設過程中,在整個深埋隧道勘察工作具有重要意義,能夠保證地質調繪工作的質量。科技的不斷發展,推動了三維遙感技術的應用,提高了遙感技術工作質量,使得傳統遙感技術紙上工作逐漸轉變為計算機作業、二維平面解譯逐漸轉變為三維立體解譯、低精度轉變高精度,同時,還能實現工程地質材料的三維可視化。三維遙感工程圖能夠實現對工程的立體可視化,能夠準確展現工程地表的地質狀況、相關信息、地貌特征,高分辨率三維遙感技術的應用,打破了傳統遙感技術應用的局限性以及盲目性,減少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是在一些地形較為復雜的環境中所取得的效果最好。

2 大面積地質調繪

地質勘察工作中,良好的測繪工作得是地質勘察工作質量的根本保證,地質測繪是從宏觀到微觀,通過定性到定量的一種工作方式,能夠對施工現場的各種條件進行分析,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一般來說,在一些山區進行工作時,工作人員可以依據地勢的輪廓以及相應的環境開展長大、深埋隧道的測繪工作,主要的工作內容包括:施工現場巖層條件特點、分布、規模、性質等,褶皺、斷裂構造的分布,容易發生自燃災害地區的分布等。

3 綜合物探法分析

所謂的物探勘測工作是一種間接的地質勘測方式,經常采用的方式主要包括了:

3.1 電剖面法

一般你說,物探技術在電剖面的施工中,它們兩者之間都會進行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另外,兩者通過合作,對于地質工程中斷裂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電剖面法在進行地質勘察的時候,主要的勘察的對象的沉積巖石所具有的電極差異。在水溶液中,具有一定的機理、巖石層等物質能夠影響電阻率。

3.2 瑞利面波法

所謂的瑞利面波法指的是在實際的工作中,依據地下物質所具有的差異性,通過瑞利面波來實現地震探測的一種人工探測方式,在實際的探測過程中,這種方式的衰減速度慢同時還具有強大的能量,這種能量在不同的傳播介質中,由于該介質的密度不同,就會出現頻散的現象,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頻散曲線的變化。

3.3 地震勘測法

在實際的工作工程中,地震勘測主要包括了反射波法以及折射波法;通常來說,地震勘測法的主要工作原理就是通過對于波形的折射以及反射的規律進行分析,然后獲取折射的深淺、地下反射面的形態以及構造等,這種方式具有較高的精準性,并且所勘測的結構單一,這是最為突出的特點,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所具有的成本較高,所以,一般來說,我們通常說看到的物探剖面就是在矯正以后的圖,另外,對于淺層折射法的應用具有一定的廣泛性,能夠運用于考古,但是這種方式容易受到施工現場的影響。

3.4 地脈動測試

通過相關的調查顯示,地面的運動特征和大多數的震害有關系,如果在地震過程中,建筑物合周圍環境中的物體產生共振現象,就會是建筑物的振幅增大,能夠增加建筑物的破壞度,因此,通過專業的設備對相關的頻譜進行記錄分析,能夠起到良好的防震作用。

4 實例分析

本文主要以某鐵路工程為例進行分析,該工程全長1300km,橫跨三個省份,有效的緩解道路運輸緊張的局面。 但是在施工中需要開鑿隧道,此工程中,隧道全長15.236km,最大深埋于415m,并且隧道洞身要經過三疊系和尚溝組紫紅色灰紫色泥巖與細―中粒長石砂巖、砂質泥巖互層;三疊系下統紫紅色厚層中細粒砂巖、粉砂巖夾薄層磚紅色泥巖。

4.1 綜合勘探方式的應用分析

(1)遙感技術。工作過程中,遙感技術的應用,有效的提高了工作質量。在前期的遙感勘測工作中,相關工作人員通過衛星發現,施工現場存在許多不良地質,例如:滑坡、崩塌等,隨著勘測工作的進一步開展,遙感技術對于施工線路的優化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保證了施工順利進行。

(2)地質調繪。在遙感勘測工作完成以后,工作人員應該依據實際的施工狀況,選擇合適的比例,然后對施工現象進行地質調繪,同時,還要對隧道的進出口、淺埋段、斷層等地方進行重點調查,此工程選用的比例尺為:1:10000和1:2000。通過相應的測繪所獲取的信息有:工作人員明確了地層巖性以及其相應的接觸關系,還有分界線;工作人員將相關信息和實際狀況進行結合,明確了施工區域的特征、施工影響因素,并且依據實際情況制定了有效措施。另一方面,隧洞進口段的巖石特征主要為砂巖、泥巖互層,相應的傾斜角為 8°- 11°,同時,還明確了地下水的狀況,能夠幫助工作人員及時制定相應合理有效的措施。

(3)物探法的應用。工作人員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對整個工程進行綜合物探進行工作地址勘察;此工程主要采用電磁法。工作人員首先應該確定中線,然后再沿著中線進行探測,探測過程中,應該在隧底52.0mK處開始布置測點,其間距大約為30-60m。探測過程中,由于施工環境較為惡劣,工作人員及時的采用高密度電法對數據異常的區域進行物探工作處理,保證了工作的正常開展。測量過程中,DK453 +070 - DK453 +120兩側電阻率為50~260Ω?m,中間明顯低阻異常,約為 10 -50Ω?m。通過相應的調查顯示,剖面內部大部分都為巖出露,局部為黃土及黃土夾卵石土覆蓋,其厚度大約為36m,該工程現象的環境較為復雜,工作人員只有依據實際狀況,制定合理的應對措施,才能保證良好的施工進度以及施工質量。

5 結語

綜上所述,地質綜合勘察技術長大深埋隧道工程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不僅能夠保證良好的施工進度以及施工質量,還能減少施工成本,保證施工單位的經濟效益。在實際的應用中,工作人員應該積極的從工程的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物探方式,才能保證良好的工作質量。其結論如下:

(1)綜合勘察是在充分搜集、分析研究既有地質資料的基礎上,以遙感判譯為先行,以大面積地質調查為基礎,以綜合物探和適量的深孔鉆探為主要勘探手段,并輔以必要的孔內測試試驗等的一種綜合性的勘察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查明山區鐵路長大、復雜隧道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問題。我院的應用實踐證明該方法是可行的,可明顯地縮短勘探工期,大幅度地降低勘探成本。

(2)每一種勘察方法和測試手段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性或弊端,因此,工程勘察中應根據工程實際需要的勘察范圍、勘察深度和勘察精度,選擇一種或幾種恰當的勘察手段。

(3)鐵路長大、深埋、復雜隧道工程地質勘察要求資料精度高、圍巖分類準確,因此,采用綜合勘察方法是必要的、恰當的。在工程地質勘察中,所選擇的各種勘察手段要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合理應用,并應對勘察成果進行系統地綜合分析、研究,合理解釋,提高勘察資料的質量,保證結論正確,為隧道工程的設計、施工提供合理、可靠的依據。

(4)鐵路長大、深埋、復雜隧道綜合勘察是一個由多階段、多工種、多工序組合的勘察體系,建議建立統一的組織機構,統一領導,統一協調,分工合作。

參考文獻:

[1]譚遠發.長大深埋隧道工程地質綜合勘察技術應用研究[J].鐵道工程學報,2012,(4):24-31.

[2]劉愛平.長大深埋隧道工程地質綜合勘查技術應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9):1184-1184.

[3]李國和,許再良,王子武等.長大隧道綜合勘察技術應用研究[C].第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2009:105-111.

篇(7)

中圖分類號:F407.1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巖溶是指水對可溶性巖石作用時,以化學溶蝕為主,水的機械作用沖蝕、潛蝕等為輔的地質作用所產生的一些現象的總稱,也可叫做喀斯特。因為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地貌,叫做喀斯特地貌。目前許多的研究者已經對其展開了多方面的研究,并且在一些領域取得了比較好的成就。但是,隨著我國在巖溶地區建設的工程越來越多,在進行工程勘察時遇到的問題也就越來越多。雖然工程技術人員在勘察的過程中,也不斷的總結了許多經驗,但是巖溶地區的地質地貌繁雜多樣,地質勘察技術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1巖溶地基的類型

巖溶在發育的過程中,可溶巖的表面常常會出現石芽、溶溝,并且表現的參差不齊,在底下的溶洞又常破壞巖體的完整性,巖溶的覆蓋土層又受到溶水動力的變化而產生開裂、沉陷的現象。這些現象的存在不同的方面對建筑物地基的穩定性造成了威脅。因此,對巖溶地基的類型加以區分,也就顯得非常重要。按照碳酸鹽巖出露條件和其對地基穩定性的影響,可將巖溶地基分為以下三種:

1.1埋藏型的地基

在碳酸鹽巖之上覆蓋著的厚度大小不一的非可溶性巖,當其厚度和強度能夠支撐起建筑物并保證建筑物的穩定性時,對于下部所發生的巖溶情況可不加以考慮。

1.2型的地基

型主要指的是由于地表只有較少的植被和土層覆蓋,碳酸鹽巖大部分在地表的情況。按照具體的情況細分,它又可以分為石芽地基和溶洞地基。

石芽地基:它所形成的的原因是由于大氣降水和地表水沿,碳酸鹽巖,在節理、裂隙溶蝕的擴展作用下形成的。這種石芽主要分布在山嶺的斜坡上、巖溶洼地的邊坡上和河流谷坡,石芽的表面表現的非常陡,而且溶溝和溶槽的深度有超過10米的,且與下部的溶洞裂隙相互連在一起。這就大大的導致了地基的不穩定,加重了施工的困難。

溶洞地基:它主要是由溶洞頂板的穩定性來決定的,而溶洞頂板的穩定性又主要是由巖石的性質、頂板厚度洞內充填情況以及溶洞形態和大小等決定的。

1.3覆蓋型的地基

根據碳酸鹽巖所覆蓋的泥土,如風成黃土、殘坡積紅粘土等的厚度大小,可分為深、淺兩種覆蓋型。這種類型的存在對地基造成的影響主要是塌陷、不均勻沉降等,要穩定地基需從建筑荷載和土洞的共同作用兩個方面來進行考慮。

2巖溶工程地質研究的現狀

在進行巖溶地質的研究過程中,由于本身巖溶發育就存在著不確定性和隱蔽性,又常常使用隨著樁基礎,給工程的建設帶來了極大的麻煩。在面對這些麻煩時,不少的方法和經驗在一些學者和專家的總結下得以形成。比如,對于彈性體內存在的孔洞,受雙向均勻應力場作用所形成的應力集中現象,有的學者采取用平面問題的有限單元法進行對溶洞的分析。有的學者和專家通過對覆蓋型巖溶區的樁基礎進行分析,找出適合建筑工程穩定性的最佳方式。這些研究和研究成果的出現,在對于我國進行巖溶地區工程建設地質勘察的問題上有著很大的幫助,在進行對這些資料的統計、分析上,可以總結出相應的合理的勘察方法。

3巖溶地區工程建設地質勘察的方法

巖溶地區的地質地貌情況非常的復雜,在進行勘查工作時,已經不能單憑槽探、坑探等傳統的方法進行,只有在詳細的了解巖溶地區的不同情況下進行才具有現實意義。因此在進行工程建設的的過程中,必須先進行地質的勘察。那么采取合理而有效的方法進行勘察就顯得尤為重要。

3.1采用遙感技術

遙感技術用來探測識別目標物的整個發展過程的一種技術,主要運用電磁輻射的理論,將遠距離的目標物輻射成電磁波信息,經過探測器的接受,傳到地面的接收站,最后由接收站加工成具體的圖像或數據資料。這個過程綜合應用了現代物理學、電子計算機技術、數學和地學規律的相關原理。遙感技術的應用,能夠大范圍的將巖溶地貌形態顯現出來,而且遙感圖像能夠從宏觀上具體真實的將地表特征和地表的現象的關系顯示出來,特別是在對巖溶層組劃分和地質構造等方面特別的適用。

3.2采用地球物理勘探技術

將地球物理勘探技術應用到工程地質的勘察中,能夠有效地提高工作質量,節省成本費用以及加快勘察工作的進度。它主要是對巖溶場地的各種參數進行詳細的地質解釋,因為人工的或天然的物具具有一定的“透視性”。這種方法也可以簡稱為“物探”技術,適用于地面、地下的測量和地下與地面之間的洞穴的測量。

3.3采用靜力觸探技術

靜力觸探技術的應用,可以精確的確定軟土、粘性土以及砂類土的承載力,特別適用于對覆蓋型巖溶工程的勘察。在進行勘察的過程中,這種技術主要是用來查明第四系的覆蓋層中的隱蔽土洞的有無、規模、位置和疏松裂隙帶的分布、范圍。靜力觸探技術技術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代替物探技術,在探明隱蔽土洞和擾動土層方面具有明顯的成效。

4結論

綜上所述,對巖溶地區工程建設地質進行有效的勘察是非常有必要的。巖溶地區的喀斯特發育狀況是一個非常麻煩的問題,它的不確定性及隱蔽性加重了技術勘察上的難度。因此,在進行巖溶地區工程建設時,我們必須針對具體的工作情況,在現實的地質地貌條件下,結合相應的地質勘察技術,詳細的了解和地巖溶的相關變化情況,從而做出合理的工程建設方案。但是,在具體的勘察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會出現,這些問題有可能是以前我們從來都沒有遇見的,用現有的技術也無法加以解決的。面對這種情況時,只有不斷地加強技術方面的更新以及尋找出新的技術方法,我們才能夠更好的完成巖溶地質條件下的工程建設。

參考文獻:

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國際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中國年鑒網絡出版總庫 中國專利數據庫 中國標準數據庫 國外標準數據庫 國家科技成果數據庫 Springer期刊數據庫共找到 10 條

[1] 李東,肖濤.新形勢下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中應注意的問題及對策[A]. 貴州省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 2010

[2] 林濟南.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探討[A]. 全國公路工程地質科技情報網2006年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 2006

[3] 蔡少峰,朱光喜,韓永琦.瞬變電磁測深法在鐵路深埋隧道工程地質勘察中的應用[A]. 2006年鐵道勘測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 2006

[4] 張舉賢.淺談長大深埋隧道工程地質勘察中地質對物探的配合[A]. 第二屆全國巖土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上冊)[C]. 2006

[5] 甄秉國.青藏鐵路羊八井隧道出口水害工程地質勘察及治理[A]. 中國鐵道學會工程地質與路基專業委員會第21屆年會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 2007

篇(8)

中圖分類號:TN91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我國山區眾多,山區面積多達660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面積的2/3,且多分布于中西部地區,而中西部地區鐵路網密度較低,隨著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事業的發展,山區鐵路還將不斷建設。不斷總結山區鐵路選線的經驗,提高選線技術水平,對于加快我國鐵路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鐵路選線是一個復雜而系統的工程,能夠體線一個項目設計的總體水平,是全線路基、橋梁、隧道、站場等各工程布局的綜合體現。選線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根據國家政治、經濟、國防的需要,結合沿途地區的自然條件、城鎮分布、資源分布、社會發展等情況,規劃線路的基本走向。選線的目標在于最終確定的線路方案能滿足鐵路運輸能力的要求,具有較為合理的技術條件和經濟效益。為了滿足這些條件,在山區就要必須克服困難地形。這些困難的地形往往是控制線路走向的關鍵,也是影響線路平面、縱段面以及其他技術條件的重要因素。

新建鐵路拉薩地處青藏高原西南部,正線長253km。本線路東起青藏鐵路終點拉薩站,出站后折向南沿拉薩河而下,途經堆龍德慶縣、曲水縣后,折向西溯雅魯藏布江而上,穿越長度近90km的雅魯藏布江峽谷區,途經尼木、仁布縣后抵達南重鎮日喀則。橋隧總長115km,占線路總長的46%,其中橋梁45km/91座,占線路總長的18%,隧道70 km/29座,占線路總長的28%。根據拉日鐵路線路特點及選線技巧,可以從下面幾點進行分析。

一、雅江峽谷區地段內,發育著多個不同方向的斷裂構造,有數條不同層面,具有斷帶寬、斷帶物質破碎的特點。區域內巖性較為復雜,地層軟硬不一,均勻性較差,巖體受地質構造影響較重,完整性差。在選線工程中線路應盡量避開斷裂交匯密集地帶,并以較大角度、較短距離通過長、大斷裂。

根據地質資料,在尼木至卡如一代,由于受F1、F2活動斷裂的控制,為地熱的異常帶,對隧道工程的施工、運營具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選線過程中線路應盡量遠離山體。

滑坡地段的選線,對技術復雜、工程量大、采用整治措施也不易確保穩定的大型滑坡,線路應盡量繞避。對于河谷地段滑坡,可考慮移到滑坡對岸通過,或在滑動面以下適當位置以隧道通過,但是必須采取有效的工作措施,以確保施工和運營的安全。

崩塌、巖堆地段的選線,在山體極不穩定,巖層非常破碎的陡峻山坡,會發生大規模的崩塌,且工程處理困難的地段,應盡量繞避。若采用修建明洞,在穩定巖層內修建隧道等措施通過,需要經過比較后通過,或者外移設橋通過,或考慮跨河至對岸的繞避方案。

泥石流地段選線,對嚴重的泥石流集中地段,應盡量繞避。當沿河兩岸均有泥石流時,應盡量泥石流較輕微的一側通過,必要時刻多次跨河以繞避對岸的重點泥石流。線路必須通過泥石流時,應盡量避免穿過沉積區,宜在通過區設橋跨過,并留有足夠孔跨及凈高。如受高程限制不能設橋時,可以明洞或隧道通過,此時應將明洞或隧道的進出口設在泥石流的影響范圍以外,并應有足夠的埋深。

二、陡坡路基的橫截面選線,在陡坡路基地段一般工程艱巨,高填、深挖、明洞、隧道、坡度、河岸防護等工程相伴出現,因此需要做些大比例的橫斷面來確定最佳的線路位置。

橋渡路線方案的選擇,對鐵路工程造價、養護維修費用和運營安全都有較大的影響,特別是控制線路方案的特大橋、高橋和地質水文條件復雜的橋渡選擇,影響更大。

由于雅魯藏布江峽谷區位于8度高地震區,因此在跨雅江時,針對橋位選擇時由下面幾點論述:首先,橋位的選擇應結合兩岸的地形及地質條件,兩側橋頭應盡量設置于巖石上,避免于斷層和斷層交匯及密集帶通過。其次,針對雅江峽谷區雅江水文條件差,兩岸地形復雜,線路應盡量采用正交或大角度來跨越雅江,跨越雅江時,采用的是大跨度連續梁結構。

三、隧道路線方案的選擇,必須做好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的調查勘探等工作,特別是對于控制線路方案的長隧道、地質復雜的隧道,更要做好大面積選線和區域性地質調查,切實掌握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情況,從技術經濟方面綜合考慮做好比選。

隧道應該置于穩固的巖洞中,洞身應有足夠的深埋;洞門位置應結合洞身同時選定。洞口附近一般巖石風化破碎,若處理不當,易造成崩塌,嚴重的還要接長明線洞或改線。一般應“早進晚出”,“穿硬避軟”,“穿梁避溝”,“正穿避斜”。

隧道必須穿過斷層帶時,切勿于斷層走向平行,應盡量使線路與斷層走向正交。

隧道必須通過滑坡或錯落地段時,應使隧道洞身埋藏在錯落體或滑坡面以下穩固地層中,并有一定的埋藏厚度,保證隧道不受山體變形的影響。隧道通過巖堆地區時,應在一定覆蓋厚度下之基巖中通過,避免將洞身放在巖堆體內。

隧道應避免穿過對施工極為不利的地質結構松軟特別是含水較多的大塊石地層的第四紀堆積層。當僅在洞口局部地段通過無法避開時,應勘察明確堆積層的厚度、性質、范圍、及地下水情況,提出相應的工程措施。

鐵路選線是鐵路勘測設計中決定全局的重要工作。要做好定線工作,必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逐步接近的分階段進行工作,內容應從粗到細、從整體到局部;工作進度應從面面到帶、從帶到線,直到確定線路的具置。平、縱斷面設計應充分考慮通風、車站分布、排水、施工、養護等方面的問題,根據牽引種類、地形、地質條件,采取不同的措施。線路專業人員除熟悉本專業知識外,還應對站前其它專業都有所了解,加強選線設計的總體性、協調性,才能選出技術性強、運營條件好、工程經濟的線位。

山區鐵路線路方案的選定,受設計的主要技術標準、線路沿途地區的自然條件、工程技術及運營條件等因素的控制,關系到能否適應國家要求和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并直接影響到鐵路本身的經濟效益。必須做好充分的外業踏勘調查和內業分析研究,選線的質量也反過來影響到其他各專業的工作,進而影響整條線工程大小、投資高低等,因此需要對選線方法認真總結。本文分析了拉日鐵路的選線方法闡述了相應選線措施,對于鐵路的選線工作應該有一定的參考和幫助作用。

參考文獻

【1】《鐵路線路設計規范》(GB50090-2006)

篇(9)

中圖分類號: U45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交通建設項目與日俱增,其中不乏一些隧道工程的施工。目前已有多個城市建設了城市地鐵,形成了網絡。地鐵、隧道的建設多采用盾構法來進行施工建設,其施工時具有對周圍建筑物、地面交通影響小、適應地下復雜多變環境等優勢,但盾構法隧道施工無論施工地點距離地面深度多深、范圍多廣,都會不可避免的對周圍的土層產生影響,從而引起地面不同程度的沉降。

二.盾構法概述

1.盾構法工作原理。

盾構施工方法產生于蛆蟲穿透木頭時分泌粘液的靈感,因而工作原理也與之類似,使用盾構機在盾構鋼殼之內保持開挖面穩定,同時安全向前掘進、出渣,在尾部拼裝管片形成襯砌、實施壁后注漿以使圍巖基礎穩定,并推動盾構前進的方法。盾構機是盾構施工法的重要工具,是施工過程中的關鍵因素,主要由三個要素組成,分別是穩定開挖面、挖掘排土和襯砌壁后注漿。開挖面的穩定處理方法主要有敞口放坡、壓縮空氣支撐穩定、機械式支撐穩定以及土壓平衡式支撐穩定等。“盾”是指保持開挖面穩定性的刀盤和壓力艙、支護圍巖的盾型鋼殼;“構”是指構成隧道襯砌的管片和壁后注漿體。

2.盾構法施工特點。

盾構法施工技術是一種新型的施工方法,區別于傳統的地鐵隧道施工技術,具有以下特點:(1)對城市地面建筑物和周圍環境影響小,地鐵隧道沿線不需要施工場地,施工無噪音、無振動公害,對地面交通基本無干擾;(2)施工精度要求高,管片的制作精度誤差范圍要求控制在0.5mm以內;(3)盾構施工過程有單行前進、不可后退的強制性,一旦盾構本身出現致命故障,則可能產生災難性的后果,準備工作非常重要;(4)盾構機是適合于某一特定區間的專用設備,需根據施工隧道的斷面大小等進行設計制造或改造。

三、盾構法施工技術在無水砂卵石地層中的應用

1.地質調查。

任何地下土木工程的施工方案都是建立在對地質的詳細了解的基礎上的,盾構施工尤其為如此。一般情況下,初步地質勘探時的地質鉆孔間距一般較遠,不能滿足在海相洪積地層、花崗巖等侵入巖地層中經常存在侵入體、巖脈、花崗巖殘留體(微風化球)和大量夾雜物地層中施工需要。

2. 刀盤面板和刀具的選擇

在無水砂卵石地層地段掘進,施工所選用的盤結構形式為硬巖刀盤的形式:面板形,周邊圓弧過度,均勻滾刀布置。刀盤采用面板形,有利于保證布置了滾刀后的刀盤結構強度,更能承受大的荷載,同時在硬巖或軟硬不均地段掘進發生坍塌時刀盤面可起支撐作用。周邊采用圓弧形,則為硬巖刀盤最典型的特征,因為周邊圓弧形過度增大了周邊刀盤的面積,可在周邊布置更多的滾刀以適應周邊滾刀高線速度快磨損的需要,更能滿足切削。同時,開口形狀和開口率,以及刀盤面板上的泡沫加入口等,也能滿足軟巖掘進的需要。

齒刀和切刀呈靴狀,一般不垂直于刀盤安裝。齒刀和切刀都是軟土刀具,在刀盤的轉動下,是通過刀刃和刀頭部分插入到地層內部,切削地層。切刀的前后角等斜面結構利于軟土切削時的導渣作用,同時可用于在硬巖掘進中的刮渣。齒刀的結構形式有利于碴土流動進入土倉。

3. 盾構試掘進和正式掘進階段。

盾構機在初始推進時,需進行各功能系統的帶載試驗,完善各功能系統,并進行整合。同時在掘進過程尋求最佳施工參數,為全線正常推進提供符合土質特點的基本施工參數。試掘進過程基本在l00環左右。無論是試掘進還是正式掘進都需加強過程管理來保證盾構施工的安全,保證隧道施工質量。

為了保持開挖面穩定,順利進行掘進,就必須確切地排出與掘進量相一致的切削土砂。由于地質改良關系,切削土體積與重量將產生變化,不能單獨地進行切削土量計算,通常與土壓力一起考慮,來判斷開挖面的穩定狀態。切削土量的管理方法有重量管理和體積管理兩種,都需要通過計算與理論出土量進行比較。這也是選用渣土車的臺數及體積需要考慮的。通過出土量的統計和計算,可以判斷超挖量和掘進面是否出現了塌方。由于螺旋機轉數不太容易記錄,一般不用螺旋機的轉數來計算出土量。

盾構設備完全進入隧道后,盾構按預先設定的方向掘進,該過程由盾構設備的計算機控制系統控制。當盾構設備出現左右或上下偏差時,由計算機系統對推進油缸進行控制,確保條件方向按預定設置方向前進。同時,在保證開挖面土壓平衡的基礎上,調節刀盤轉速與推進速度及螺旋輸送機速度的比率,使開挖與排土保持恒定。

在盾構設備掘進完一個節距以后,即可進行管片襯砌,由管片運輸車運送到安裝臺位,再由管片襯砌臺車將管片送至安裝位置安裝就位。管片安裝完畢后,進行下一個循環的掘進,直至整個隧道工程的完成。

盾構由區間隧道進入接收豎井前,需首先對端頭土體的加固和滲水情況進行取芯測試,在確保土體穩定和物大量滲水的情況下方可鑿除洞口混凝土。洞口混凝土鑿除應分層分塊進行。在盾構距洞口越10m時,將洞口混凝土全部拆除。待盾構機刀盤露出洞口時,清除端頭井內盾構機所帶出的土體后,將盾構接受架準確地定位安設在洞口的底板上,高層比盾構機略低,并將接受架固定,以便盾構機順利滑行上架。

4.管片自防水施工要點

要選擇合適的原材料,進行科學的設計配比,按照規定加強檢測,保證管片成品的抗滲等級、強度和各項質量指標符合設計要求。管片防水材料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日本為代表的遇水膨脹橡膠,另一種是多孔三元乙丙彈性密封墊。遇水膨脹橡膠止水條這種材料之所以在日本應用非常廣泛,主要是因這種材料首先由日本開發、價格低;另一個原因是日本盾構隧道通常采用雙層襯砌,即在管片襯砌內再現澆一道混凝土襯砌,對第一道襯砌的防水質量要求并不象國內這樣高。

四.結束語

盾構法施工技術一次性投資大,造價較高,但由于其具有快速、安全、減少地面沉降的優點,被應用于無水砂卵石地層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周秀普.盾構法施工技術在無水砂卵石地層中的應用 [期刊論文] 《市政技術》 -2003年4期

[2] 楊超. 盾構法施工技術探析. [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3年5期

[3] 張振宇Zhang Zhenyu. 盾構法施工技術在我國的應用與發展. [期刊論文] 《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5年4期

[4] 張震 路桂林.盾構法施工技術簡介. [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1年21期.

[5] 王振峰.卵石地層中地鐵隧道盾構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研究. [學位論文] 2012 - 西安科技大學:橋梁與隧道工程.

[6] 楊會軍無水砂卵石地層盾構隧道端頭加固技術探討. [會議論文]2011 - 第二屆隧道掘進機(盾構、TBM)專業委員會第一次學術研討會暨中鐵隧道集團城市盾構項目管理、施工技術、設備維保交流會

[7] 宋克志 汪波 孔恒 袁大軍 王夢恕SONG Kezhi WANG Bo KONG Heng YUAN Dajun WANG Mengshu 無水砂卵石地層土壓盾構施工泡沫技術研究[期刊論文]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05年13期

[8] 宋克志無水砂卵石地層盾構推力及刀盤轉矩的計算[期刊論文] 《建筑機械》 -2004年10期

篇(10)

大學生個人介紹借鑒一

我叫__,是xx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20__屆畢業生。我懷著一顆赤誠的心和對事業的執著追求,真誠地推薦自己。

在大學六年里,時刻按照“寬專業、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標準去鍛煉及發展自我,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提高了自己的綜合素質,已把自己塑造成為一個專業功底扎實、知識結構完善、適應能力強、富于協作精神的時代青年。

_階段,我師從雷學華教授,專攻區域經濟,從事南方經濟研究,在研究南方經濟發展方面著力尤多,繼承了先生嚴謹的治學學風,我一直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嚴格要求自己,經過三年的學習,使我掌握了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導師一起研究臺灣土著民的經濟狀況并寫出作品,從而也有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在讀研期間發表學術論文三篇,還有稿件尚在投稿中。

我性格開朗,誠實自信,做事用心。我多次獲得各項獎學金,而且發表過多篇論文。我還擔任過班長、團支書,具有很強的組織和協調能力。很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使我能夠面隊任何困難和挑戰。

我將貴處作為首選目標,是因為貴校擁有優美的教學環境和積極進取的拼搏精神。我相信在貴校領導的幫助指導下,我一定會學得更多,做得更好。

在即將走上社會崗位的時候,我毛遂自薦,企盼著以滿腔的真誠和熱情加入貴公司,領略貴公司文化魅力。同時再次感謝您在百忙之中給予我的關注,愿貴公司事業蒸蒸日上,屢創佳績,祝您的事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大學生個人介紹借鑒二

我叫__,男,今年21歲,是__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鐵道工程系20__級的學生。現在我懷著一顆對鐵路事業的熱愛之心真誠向您推薦自己,真誠希望能夠加盟貴公司。大學期間,我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順利通過各種考試,取得院系獎學金,并且順利考取各種證書,例如:英語a級證書、計算機一級證書、工程測量工中級證書、線路工證。

在幾年的大學生活我刻苦學習,力求上進,一直憑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準則為之奮斗,取得優異的成績。在業余時間里,我除學好鐵道工程技術專業知識外,還學習了計算機專業有關的各方面知識,我不僅注重專業課的學習,更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現已具備了測量、實驗、識圖的能力,還能用cad、電子圖板畫一些簡單的圖,對一般鐵路、橋隧以及預應力混凝土的施工、養護、施工技巧,管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此外,我還參加了長沙理工大學的自學考試,通過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的學歷,豐富自身的專業理論知識。在大學期間,我不僅掌握了大量的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還積極參加院系組織的多種活動,團結協作,積極配合。并且我還利用寒假時間參加了春運跑車社會實踐,這次實踐讓我懂得作為一個鐵路人應該具備的精神:不怕吃苦、積極配合、服從命令、團結協作以及服務于社會、奉獻于社會的精神等。

我來自安徽界首的一個農村,父母都是淳樸憨厚的農民。良好的生活環境從小就培養了我,不怕吃苦、艱苦節儉的品質,身上散發著農民固有的質樸與做事認真負責的精神。我相信這也正是一個鐵路人所需要的,認真謹慎,兢兢業業。

真誠希望貴公司的輝煌能有我的參與,希望領導能夠給我一個與貴公司同呼吸、共命運的機會,期待能置身于才遇良將的工作與發展的無限空間中去,給我一片天空,我會讓它更加絢麗,這是我永遠的承諾。劍鳴厘中,期之以聲。

大學生個人介紹借鑒三

我是一名應屆的__醫學院20__屆普外專業畢業生。回首近三年的_生活,不言什么轟轟烈烈,倒也學得得扎扎實實。本著人生至少要從長、寬、高三方面來建構與發展的思想:因此,在專業方面,我刻苦地鉆研,對普外科中常見病、多發病有了較為熟練的診療方法,并對一些臨床少見病、疑難病的診療有著深刻的體會;同時經常參閱本專業的國外文獻,熟悉本專業的發展前沿,了解本專業的國內外治療進展。所有這些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培養了我踏實、精干、務實、協作、創新的臨床實踐和科研作風。

多一份耕耘,多一份收獲。在三年的研究生學習生活中,我不僅很好的掌握了本專業的相關知識,同時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一心一意在臨床工作、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深受科室代教老師的好評。英語與計算機方面,順利通過了國家英語六級,具有較好的聽、說、讀、寫能力和熟練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熟練運用計算機辦公軟件,統計分析軟件和信息檢索技術。

誠實做人,踏實做事是我的人生準則。在莘莘學子中,我并非最好,但我擁有不懈奮斗的意志,愈戰愈強的精神和踏實肯干的作風,這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我自信地向您呈薦,坦然地接受您的考驗,如果有幸能成為貴醫院的一員,我將充分發揮自己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臨床技能,兢兢業業,刻苦轉研,并在您們的支持與幫助下,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為貴院發展略盡綿薄之力。

大學生個人介紹借鑒四

我是一名應屆畢業生,名叫___。20__年,我從家鄉長春考入北京理工大學電子工程系。并在20__年畢業之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_。_時我多次獲得人民獎學金,在就讀_之后由于在學習和學生工作以及社會活動中的優秀表現,我被評為中國科學院三好學生。

學習的路在我的腳下一直十分平坦,這一方面使我有機會到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深造并結識來自全國各地秀的老師和同齡人,并使我的眼界大大擴展;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我的思考,讓我總是在學校溫暖的懷抱里自認為是天之驕子。以為自己學習好,并一直從事學生工作就可以滿足社會的需求,是個有能力的人。直到我的朋友開始走向社會。看著他們的變化,聽著他們的見聞,我才意識到自己還只是一個學生,距離社會的需求還有一定的距離。所以我一直找各種機會希望在畢業前完成自身的職業化轉變。20__年3月~12月,我由老師推薦在我國重大專項課題“嫦娥”探月工程項目組從事項目管理工作。

上一篇: 交際教學論文 下一篇: 舞蹈編導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精品国产高清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久久精品视频 | 中文字幕玖玖资源站zyz |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色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