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7:59:2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交際教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交際法英語教學的特點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任務為基礎,以情景為依托,以整體為指向,一切活動圍繞交際,盡量重現交際過程,允許學生出現語言錯誤。根據這些特點,在運用此教學法進行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時,其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與傳統教學法有很大的區別,要求教師和學生分別“扮演”新的角色。文章將分別探討在交際法英語教學中的教師角色,學生角色和課堂互動。
一、教師的角色
在交際法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中心,不再是課堂的主人,他在課堂上所做的一切都要有助于學生開展交際活動,都要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與傳統教學法相比,教師角色發生了根本變化。
(一)組織者
交際法教學中,任何課堂交際活動都由教師組織發起,學生在教師的統一安排下圍繞這一活動主題進行言語、行為上的交際。因此,在每次課堂活動開始前,教師要設計出引起學生興趣的各種交際活動。同時在英語課堂上又要具備教學機智,隨時處理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不可預料的情況;既要組織全班和小組活動,也要關照個人需要;既要讓活動開展的生動活潑,又要把握住活動的目標,使教學進度和交際效果達到預期的目的;既要想方設法鼓勵內向的和膽怯的學生投入交際,又要巧妙地避免少數學生主宰交際活動同時不能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具備崇高的師德修養和獨特的人格魅力,使學生“信其師而親其道”,從而讓課堂交際活動良好地開展下去。
(二)語言支持者
開展課堂交際活動時,由于受已有知識、語言能力限制,學生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表述困難,甚至有無法進行表述的時候。這時,教師及時給與語言支持,或是直接給出表述內容,或是引導學生換種角度進行表述思維。否則,教師一旦不能做到這點,課堂活動很可能會無法正常進行下去,從而挫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甚至不與配合。因此,大學英語教師不僅應具備較高的英語語言水平,還應具備豐富的英語國家的民族的、文化的、歷史的以及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背景知識,才能真正做好語言支持者的角色。
(三)鼓勵者與參與者
布林與坎德林(BreenandCandlin1980:99)指出:在交際教學法里教師有兩個重要角色,一是在課堂上促進所有參加者之間的交際過程,二是在學習教學小組中扮演一個相互依賴的參加者的角色。后一個角色與前一個角色的目標緊密相連并且來自前一個角色。布林與坎德林所謂的“參加者之間的交際過程”也就是學生通過投入各種交際活動在聽、說、讀、寫方面學習外語的過程。
教師積極鼓勵、促進所有學生全面地參加教師所設計出的交際活動,使所有學生都能在這一活動過程中有機會進行表述。同時教師盡可能地參與到各小組討論或模擬活動或角色扮演中去,作為一個在活動中與學生相互依賴的參加者的角色,這樣,教師此時就起到一個“模范學生”的作用,能很好地帶動所有學生積極投入交際活動中。
(四)學習者和研究者
除上述以外,教師在組織、參與交際法課堂英語教學過程中,通過觀察學生的具體表現以及課堂中各種參與因素,經過分析、研究,得出哪些因素是積極、有助于開展交際活動的,哪些因素是消極、不利于培養學生交際能力而需要避免的。由此,教師的角色轉變為研究者,也是學習者。因為通過研究課堂上出現的這些問題可以改進交際法教學的策略方法,提高交際法教學水平,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
二、學生的角色
對教學的研究離不開對學習主體的研究。學生的角色正反映出交際法英語教學的特色優勢。
(一)主人
在傳統教學法里,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大學英語交際教學法中,教師的“教”成為一種補充,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學生的需要才是教學目標。不論是何種課堂交際活動,學生的行為都構成了教學活動的中心。課堂就好比成了一個公共場所,大家都可以圍繞某一話題或者某一情景展開討論或者真實扮演。交際法教學就是要給學生創造一個自由學習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學生的解釋、表達和爭辯都被看作是合理的和有價值的,學生的一切努力,無論成敗都被看作是朝著學習的目標邁進。學生的學習成了一種主動的學習,學生的交際成了一種主動的有意義的活動。(二)合作者
在交際活動進行過程中,各成員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這就是說,外語學習是以同學之間和師生之間的相互依賴的方式進行的。學習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相互依賴的行為,學習者應在相互合作的環境中進行。每個學生自己的學習期望、學習過程和學習目標,既受到同學和老師的影響與引導,也可能會給別人產生影響;每個學生所做的貢獻——解釋、表達和爭辯,既可能受到同學和老師的啟發與鼓勵,也可能啟發或刺激別人。因此,整個活動的過程也是學習者團隊合作的過程,小組成員之間交流與協商、互幫互助,使每個人都在參與合作中感受齊頭并進的集體力量和共同向上的集體榮譽感,也讓每個人認識到自己在團隊中的作用。
(三)信息反饋者
在交際法教學里,學生的另一個重要角色是信息的反饋者。根據自己的學習經歷和教學法的適用性向教師提出看法。比如在小組討論中,教師提出的討論話題與學生的實際一旦偏離太遠或討論無法進行下去時,學生應該積極向教師提出這一問題,以便教師在得到這一反饋信息后能及時就相關問題作出合適的處理。改進并完善交際活動。由此,這種信息反饋能優化課堂交際活動的正常安排和增進教師設計交際活動的能力,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交際教學法的效用。
三、課堂互動
在運用交際法進行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不是孤立存在和出現的,而是在課堂教學互動中隨時隨地進行相互轉換的,也即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在實際教學中,大學英語教師應該注意在每一個環節讓師生、生生之間做到積極地互動。
1.英語教師深知交際法英語教學的目的是教會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交際是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教學的客體。教師作為組織者,把課堂教學設計成交際過程,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互動交流空間。教師以參與者的角色從課堂活動開始就堅持說英語,師生、生生間用英語交流、表達思想。教師以參與者的角色參與到學生中指導學生用英語做值日報告、甚至做會話游戲。沒有做值日報告的學生以合作者的角色認真聽講,然后就報告的內容輪流提問或者發表看法,教師此時以語言支持者的角色從旁指導,幫助學生表達一些他們較難表達以及無法表達的思想,這樣,從一上課開始,課堂上就很好地形成了一種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活躍氛圍,為下一步課堂活動熱身。
2.在課堂互動中,要多確立合作性目標學習任務而不是競爭性目標學習任務。合作性學習更加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合作學習可以采取配對學習、小組學習等方式。學生可以在集體自學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師生、生生互動頻繁,學生以課堂主人角色主動參與各項活動,教師也以研究者與學習者的角色隨時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況,并且能針對作為信息反饋者角色的學生學習方面的弱點,有的放矢地重點給與語言支持。
3.在交際法英語教學課堂上,師生、生生之間也可以采取以合作者的角色來提問的方式進行互動。提問互動不僅是教師問學生問題,也可以是學生問學生、學生問教師的形式。互動的提問方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融合,提高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獲取語言交際的能力。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差異,盡量設置有一定梯度的問題,對于不同學生提不同難度的問題。這樣,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才不會輕易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在學生回答結束時,教師應進行適當的評點,多用鼓勵性言語,使每個學生皆有展現其優點的機會。
4.良好的課堂互動建立在師生課堂角色的靈活轉換中。這種轉換不是單一的,而是融合的統一體。它推動著課堂互動高效地展開,師生、生生為著同一教學目標,互相配合,團結合作,共同完成教育教學活動。
四、結語
語言是人類用于交際的一種工具,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使得學習者獲得運用該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大學英語交際教學法的運用,不但在課堂上增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互動關系,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因此,大學英語教師除了要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養外,在進行交際法教學時,更應深諳在課堂教學中自身及學生在各個場合所應扮演的角色及其之間融合的統一的轉換,促進課堂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交際法教學的特色優勢。
參考文獻
那么,如何使學生“學會傾聽”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點嘗試。
一、重激勵,引發傾聽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他們注意力的時間比較短,容易分心,因此要采用多種激勵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言語激勵。及時表揚正在傾聽的孩子,如,“你聽得最認真。”“你把別人說的話都聽懂了,真了不起!”“你聽得可真仔細。”激勵學生參與到傾聽中來。也可抓其善聽的“閃光點”進行褒揚:“你把他的優點學來了,說明你很會聽啊!”“這么一點小小的區別都被你找出來了,你的聽力可真了不起!”“你聽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幫了他的大忙!”讓學生能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
榮譽激勵。做慣了學生,如有機會轉換一下角色,孩子們都特別喜歡。如,“小小評論家”“小醫生”“小博士”等。我在上“愛吃的水果”的口語交際時,先提出:“誰愿意把你最愛吃的水果的形、色、味介紹給同學們?其他同學當評論家,聽后評評誰說得好,會評的小朋友我們稱他為美食評論家”,結果學生們聽得特別仔細,等同學講完后,爭先恐后舉手發表意見。有時我還會設置一定難度,讓他們把稍長的話再完整復述一遍,當“小播音員”“金話筒”等。這些榮譽稱號對孩子來說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更多時候,激勵是在無聲中即時即地進行的,它與教學過程融為一體。學生是敏感的,教師的一些細微改變,他們都能感受到。所以,在與學生的交往、互動中,種種從內心流露出的理解和欣賞,對正在傾聽的學生來說都是莫大的鼓舞。有時我“無意”間坐到“聽眾”席,真誠地和他們一起聆聽,讓聽者更感興趣,說者倍添興奮。
二、善引導,提高傾聽能力
在口語交際中,傾聽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能力。學生有了聽的興趣,但不一定會聽。因此,我把教會學生“怎樣聽”作為教學的主攻方向,在不斷引導中提高其“聽”的能力。
(一)課堂引導循序漸進
首先引導學生能夠聽懂別人簡短的說話。最初,課堂上老師提問或同學講話后,可以問問他們,老師提的是什么問題,你的同桌說了什么或要求把剛才兩個同學說的答案再連起來說說等,讓學生就聽的內容進行簡單的重復。以此引導學生去努力聽懂別人講話的內容并有意記憶,為進一步進行口語交際打下基礎。如在教學《小兔遠南瓜》時,由于學生過于關注自己想的辦法而忽略了聽別人的內容,以致生生互動較少,我就設計了一個“你說我聽”的活動。先讓一部分學生說說自己想的辦法,另一部分學生聽。然后請聽的一方匯報:“我聽懂了××的辦法是……”但雙方交際并沒有在這一層面上終止,緊接著,匯報者還要征詢原說話者的意見:“請問我說得對不對?”促使原講話的一方也認真傾聽,根據匯報者的表述,做出相應的對答。這樣一來,學生的傾聽有了目標,交際的雙方不斷地發出信息,聽者和說者的地位又隨著交流的需要不斷轉換,成為真正互動的口語交際。
其次,在聽懂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聽出一些要點,加進自己的思考,嘗試對對方的話作出自己的判斷。如,請學生聽出優點。課堂上,我常會問學生哪兒說得好,什么地方值得表揚等,提高他們聽優點的能力。教學《我們的畫》時,一個孩子介紹自己畫的白雪公主很有特色,我及時引導學生:“呀!他介紹得真不錯,你們發現他的優點了嗎?”稍后,有孩子真誠地說:“老師,他說的白雪公主真漂亮,金黃的頭發,亮亮的眼睛,和我想的一樣。”“他用的顏色好,那個‘漸變色’是美術課里教的。”這時,我又提醒:贊美的話可當面說,受表揚的人也要有所表示。一時間,氣氛熱烈起來,一方說:“你的聲音很響亮。”一方回答:“謝謝,你也說得挺大聲。”在你來我往中,聽者發現了他人的閃光點,為自己樹立起學習的榜樣;說者備受鼓舞,增強了表達的自信。同時,還促進了學生之間“文明和諧”的人際交往。
培養學生聽出缺點。教學中引導學生常思考:別人說的話,還有哪些不妥。如果讓我來說,我會怎么安排。以期聽者能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培養規范的聽說習慣;說者能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改正,培養勇于接受他人勸告的品質。《有趣的游戲》中,說出有趣是個難點。我設計了一個小組競賽活動。代表們先在組內練習,小組成員認真聽,仔細觀察,再提提建議,看還能不能說得更有趣些,要求群策群力,結果,大伙兒都憋足了勁,該聽的聽,該說的說。有人提議,別板著臉,帶點笑容就好了。有人策劃,要是加上“興致勃勃”“哈哈大笑”幾個詞語,內容一定更精彩。有的商量,那個地方特別有趣,聲音再響點。還有的干脆示范起夸張滑稽的動作。在互幫互助中真正發揚了團體的“合作精神”。
引導學生聽出異同。讓他們聽差別不大的話語,如打招呼時“您好”“你好”;訴說心情時“我想去看看”和“我多想去看看”,或內容相似的兩段話等,比較異同。能提高學生聽覺的靈敏度,培養對語言的敏感度,養成規范的聽說習慣。
(二)課外引導途徑廣
課堂訓練是主渠道,還需要大量的課外實踐。日常生活是訓練、培養學生“聽”的能力的最大課堂。因此,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引導學生走向多元化的生活。利用各種途徑培養學生“聽”的能力。
聽生活樂事。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對于那些內容有趣、情節生動的少兒廣播節目,如果我們布置學生回家聽,學生一定是十分歡迎的。在檢查時,可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分層檢查:能力較強的學生可讓他們說說聽后的感受、心得,一般的學生可讓他們簡單復述廣播的內容,能力弱的學生可讓他們說說記住了幾個詞語聽聽說說,延長了聽的注意力持續的時間。除廣播外,精彩的故事,重大的新聞、有趣的事件都可以讓學生敞開心扉交流。
聽學習內容。讓學生聽老師布置的作業,以強化學生“聽”的意識,提高學生“聽”的能力。也可以選用短小生動、淺顯易懂的話語讓老師或學生說故事,其余聽記,要求記得簡明扼要,準確無誤,以訓練學生在最短時間內理解信息、整合信息、積累信息。在邊聽邊記中,孩子們的速記能力也會有顯著提高。
聽自然聲響。走出教室,廣闊的生活環境就是學習語文最好的課堂:鶯啼蟬鳴、草長花謝、潮汐的漲落、小鳥的啁啾……引導學生用耳朵,更用心去“聆聽”大自然中的聲音,再動筆寫一寫。
總之,教師要善于發掘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結合說、讀、寫、思種種活動,引導學生時時處處提高自己的傾聽能力。
語言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社會現象,而不是人們根據科學規律創造出來的。因此,語句和語義之間沒有一種必然的一一對應關系,往往不同的語句可以表達相同的思想,而同一語句卻可以表達不同的意義。大部分語言工作者普遍認為,如果語句在結構上遵循語法規則、語義上符合邏輯常理,其深層包含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釋義,則會出現歧義(ambiguity)。英國語言學家Leech將歧義定義為“一個語言項目具有一個以上的認知意義”[1]。歧義現象在交際過程中又分為無意歧義(unintentionalambiguity)和有意歧義(intentionalambiguity),前者是由于語言使用者本身或語言結構自身的缺陷,而導致交流受阻的語言現象,是語言矛盾的自然顯露;后者是說話人對于語言結構矛盾的積極利用,它通過多種語言手段在語音、詞匯、句法、語境等層次上反映出來,以達到特定的交際目的。
歧義的產生要具備語義、句法和語用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是一個有機統一體,互相影響,互相制約。語義上的多義性為歧義的產生奠定了基礎,句法歧義則為歧義的產生提供了條件,而語用則為語義和句法所引起的歧義提供了合理解釋的多種可能性。本文主要從語音、詞匯和句法三個方面闡述英語無意歧義現象,并結合實際教學分析和總結排除歧義的方法。
一、英語教學中的歧義現象
1.語音歧義(PhoneticAmbiguity)
語音歧義是在口語中由于同音異形異義詞、同形同音異義詞,以及由于連讀、弱讀、不同的重音位置等,使聽話人可能產生多種理解而造成的歧義。例如Ididn''''tmakea[seil]lastweek,英語中的sail和sale的發音均為[seil],是一對同音異形異義詞,于是此句可理解為:“上周我沒制作船帆”或“上周我沒賣出去貨物”。英語中有許多這樣的詞,如break(破壞)、brake(剎車),fair(公平的)、fare(費用),right(正確的)、write(寫),die(死亡)、dye(染色),cell(細胞)、sell(賣)等。而fan(扇子/愛好者),long(長的/渴望),kind(善良的/種類),mean(卑鄙的/意味)等屬于同形同音異義詞,它們在句子中極易造成理解上的歧義。
在說話過程中,連音造成相連的詞或詞組之間的音位切分的變化,也會產生歧義。如Mybrotherhada[greidei],此句中的[greidei]既可以理解為“gradeA”,也可以理解為“grayday”。以上這兩種歧義只在口語中存在,變成文字形式后,歧義便可消失。
此外,重讀和弱讀也會在語音層次上產生歧義。如Whydon''''tyouhavelunchwithus可以理解為Whydon''''tyoucomealongandhavelunchwithus或Whydon''''tyouhavelunchwithusratherthansupper
2.詞匯歧義(LexicalAmbiguity)
詞匯歧義是指對句子中某一個詞的意義有不同理解而產生的歧義,主要表現為一詞多義和同形異義兩個方面。
(1)一詞多義是指一個詞有多種不同的意義,這些詞之間常有某種內在的聯系,在字典中歸屬一個詞條。如Theboybrokethe[ZZ(Z]glasses[ZZ)]lastweek(這個男孩上周打碎了[ZZ(Z]玻璃[ZZ)]/這個男孩上周打碎了[ZZ(Z]眼鏡[ZZ)])。有些詞組也存在多種意義,如Heisrunningafterher,這里的“runningafter”既可以理解為“追趕”,也可以理解為“追求”。
(2)同形異義詞包括異音同形異義詞和同音同形異義詞,它們通常形式相同,卻是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完全不相關的詞,在詞典中一般被列入單獨的詞條。如bow(弓/鞠躬),lead(鉛/引導),tear(眼淚/撕開)等詞就屬于異音同形異義詞。再如:Marycan''''t[ZZ(Z]bear[ZZ)]children(瑪麗不能[ZZ(Z]忍受[ZZ)]孩子們/瑪麗不能[ZZ(Z]生[ZZ)]孩子);She[ZZ(Z]turnedout[ZZ)]anefficientsecretary(她[ZZ(Z]趕走[ZZ)]了一個能干的秘書/她[ZZ(Z]原來是[ZZ)]一個能干的秘書)。這里的“bear”和“turnout”就是同音同形異義詞(組)。
(3)詞義的轉移也會引發句子的歧義。這是因為許多詞匯在已有的含義上又產生了新的意義。如Manyscientistsandtechniciansareengagedintherecoverytechniques,“recovery”原意指“復得、痊愈”,但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recovery”意指“人造衛星等的回收”,“(廢物利用的)提取”或“(擊劍、劃船等)預備姿勢的還原”等。
3.句法歧義(SyntacticAmbiguity)
美國語言學家Roberts曾經指出:“這種因句法規則使用不當而引起的語法歧義是由于人們忽視使用表明句子結構的句法代號而引起的”[2]。句法代號是指限定多義詞用法的詞綴、單詞或結構等,如用情態動詞或一般過去時的后綴限定動詞的詞性,用定冠詞限定名詞的詞性等。句法歧義現象往往出現在一個可以理解為不同層次或可以變換的結構體中,下面是幾種常見的句法結構引起的歧義現象。
(1)平行結構引起的歧義:句子里的某一成分可以和平行結構中的任何一個結構連在一起而具有不同的意義,因而產生歧義。例如:Theboyansweredthequestionwhichhisteacherasked[ZZ(Z]withouthesitation[ZZ)](這個男孩毫不遲疑地回答老師問他的問題/老師毫不猶豫地提問,這個男孩在作答)。
(2)省略結構引起的歧義:有時省略某些詞會使句子產生歧義。例如:HeknowsmoreaboutliteraturethanMary(他比瑪麗更懂文學/在文學和瑪麗之間,他更了解文學)。
(3)狀語和形容詞界限不清引起的歧義。例如:Thepolicemanpunishedtherobber[ZZ(Z]withastick[ZZ)](警察用警棍懲罰這個盜賊/警察懲罰這個拿著棍子的盜賊)。
(4)介詞和副詞界限不清引起的歧義。例如:Thedoctorlooked[ZZ(Z]over[ZZ)]myhead(醫生檢查了我的頭/醫生從我的頭頂看過去)。二、在以交際為目的的實際教學中
如何排除歧義現象如前所述,歧義的出現是使用者措辭不當或語法結構及意義上的模棱兩可,造成學習者在理解上對特定語境條件下的話語意義和所指的范圍產生不確定因素,這種不確定因素阻礙了言語信息的有效傳遞,造成理解上的失誤。我們從語音、詞匯和句法等方面分析歧義產生的原因,主要是通過對歧義現象的深刻認識,對它進行種種限制,最終達到消除歧義的目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建立英語語言“歧義”這一概念,讓學生知曉在語音、詞匯、句法結構和不同的語境中會產生歧義。然后,教師可以系統地從紛繁蕪雜的歧義現象中,總結出一些避免歧義、消解歧義和排除歧義的方法。以下筆者結合實際教學探討如何應對歧義,力求幫助學生掃除語言交際中的障礙,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言語交際的意圖。
1.語音手段
在語言交際中,語音、語調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語調承載不同的信息,只有語音、語調正確,才可以避免失誤,消除歧義現象。教師可以有側重點地給學生做專項練習,指導學生使用正確的停頓、連續等方式,區別自己想要表達的重點,控制歧義現象的出現。例如,That''''sthecellphoneyouboughtme,若重讀“cellphone”,并用降調,則表示贊賞;如果把重音移到“That''''s”,并用升調,則表示強烈的諷刺意味。此外,如果在詞與詞之間稍做停頓,互不粘連,也可避免歧義產生。如:Iscream(我尖叫)與icecream(冰淇淋)。
2.詞匯手段
在日常交際中,字面詞義和意象意義有時相差甚遠。教師在講解詞匯時,不應單純著重于語音、語義和語法特征,更要揭示其在不同交際環境中的內部變化和外部聯系,可將此類詞匯作一歸納,輔之以不同情景,讓學生體會使用這些詞匯進行信息傳遞時,可產生不同的理解和反應。此外還可以介紹一些有效的排除歧義的方法,例如:通過改變詞匯搭配或調整詞序來避免歧義。如Thebankisthesceneofthemurder,“bank”的兩個意義“銀行”和“河堤”都可以解釋這個句子。這時,可以在bank前加上修飾語“money”或“river”,句意就一目了然,不妨礙理解了。
3.語法手段
在書面語中,我們可以運用詞法和句法知識,采用調整詞序、補全省略成分、改變連詞、增加時間狀語、擴展句子、改變句型和運用標點等方法排除歧義。如Marycan''''tbearchildren可以擴展為Marycan''''tbearchildreniftheyarenoisy和Marycan''''tbearchildrenbecausesheissterile,這樣就清楚地表達了各自的含義。再如,Itwasaprettysmallroom可理解為:①這是一個漂亮的小房間;②這是一個相當小的房間。如果在句中加上標點,就可以避免歧義:Itwasapretty,smallroom。
4.語境手段
語境對于英語歧義的確定有著重要的意義,語言形式所表達的意義必須依賴于它所使用的語境才能得以確定[3]。語境可以分為廣義語境和狹義語境。廣義語境指與言語交際相關的整個自然、社會和文化環境。狹義語境則指上下文,即詞組語境、句子語境、段落語境和篇章語境。如“Afghanistan''''soccupation”是指“阿富汗占領其他國家”還是“其他國家占領阿富汗”這個句子是由于所有格的使用而產生了歧義。但如果知道在2001年,美國打擊阿富汗政權這種廣義語境,自然就會消除歧義。
此外,語言不僅是一個符號系統,而且是一種文化載體,語境制約著單位語言的選擇,意義的表達和理解。因此,知曉語境對正確理解語言形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們今天所說的Broadway,不僅是指一個地理概念,而且是指美國戲劇藝術的精粹。語言形式和意義的用法都與語境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在教授語言時,應給予極大的重視。
三、結束語
英語歧義問題是一個大課題,它面對的是語言的形式和意義之間的矛盾這一普遍事實,因而它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對歧義的研究有助于我們不斷深化對語言現象的認識,正確理解語言結構及其運行規律,以便能按照語言的規律去學習和教授語言。作為語言工作者和學習引導者的教師,應重視這一語言現象,將英語歧義理論研究與實際教學相結合,使其產生語言學和教學兩方面的意義。
參考文獻:
2介紹技能——作文訓練:先說后寫
在中職語文教學當中,作文訓練可以和口語訓練一起進行。教師在決定作文題目之后,讓學生一起對題目進行分析,表達出自己的看法,說出寫作的大致結構與方法,并想出能夠引人入勝的開頭或是比較精彩的結尾,而這些都需要學生在課上用語言表述出來。在學生表述之后,可以讓其余同學就這個學生所表述的內容及表現進行討論和評價,最后才可以讓學生提筆書寫,如此的訓練方式不但讓學生在書面語言上的能力得到提高,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3演講技能——課前三分鐘演講,一次兩人
每節課都有三分鐘的準備時間,教師可以運用這三分鐘時間來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演講,這也是一種有顯著效果的訓練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興趣,讓這種積極與興趣在正式的課上延續下去。這樣的訓練方式能夠分成四個層次,具體如下:
第一層,自由演講。這樣的訓練方法是讓學生自己來確定演講的題目,他們可以找一些大家都有興趣的題目,在課前查找各方面的資料,做好準備。開始演講時,鼓勵學生盡可能地脫稿演講,如果有困難,可以看自己所整理得大綱,在演講過程中可以看提綱,可是絕對不可以讀文稿。這個層次的訓練,只需要學生把事情敘述清楚,說話流暢。
第二層次,命題演講。這個層次的演講訓練,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大家感興趣的話題,在演講的前一天,讓學生隨機抽選,在課前將所選到的話題準備好,這樣的方式除了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
第三層次,自由問答。教師需要選擇一名學生進行問題的回答,讓其余學生來提出問題,讓被選定的學生進行回答。在訓練的過程當中中,教師需要在旁邊進行引導與控制,還要點評選定學生的表現,指出不足,好的地方給予表揚,讓學生有信心繼續下去,從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第四層次,即席演講。學生要在課前十分鐘在教師那里抽選題目,在短時間內準備好演講的內容,當堂進行。只有學生的口頭表達經驗比較豐富,才可以讓第四層次的訓練順利進行下去,倘若在即席演講中,學生能夠說出中心,思路清楚并且有道理,語言貫通,就說明這四個層次的訓練已經有了明顯的效果。另外,由于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語言有著很大的聯系,早讀詩詞鑒賞的訓練與課前自由演講,還有命題演講訓練,除了要求口語表達之外,還可以同時要求學生將其寫出文稿,把兩者貫通到一起。
4口語交際評價訓練方式
在中職語文教學當中,口語交際訓練還要對以賞識教育為基礎的口語交際訓練方式進行強調,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給出合理的評價,把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在一起,針對學生的進步和不足進行鼓勵及引導。
專科英語的教學目的是指在有限的教學時內,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同時還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并能進行簡單的口頭和書面交流。教學目的的實現需要借助一定教學方法的實施。近些年來,我國開始風行實際法教學,而忽視強調語法知識的傳統教學法,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認為只有將二者進行有機結合,相互取長補短,才能搞好英語教學。
一、教學現狀
近幾年,由于招生規模不斷擴大,使英語師資緊張,加之現代化教學設備不足和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等情況,給英語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采用單一、固定的教學法是行不通的。為了研究適合專科英語學習的教學法,對32名學生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多向選擇),部分問卷內容如下:
1.你學習英語的近期目標是:a.通過各類英語考試;b.提高口語,聽力水平;c.提高閱讀水平;d.提高寫作水平。
2.你學習英語的遠期目標是:a.與外國人交流;b.出國;。.找好工作;d.熟練掌握英語。
3.你認為學好英語的重要因素是:a.個人有強烈的興趣;b.學習方法得當;。.教師的教學質量;d.能持之以恒。
4.喜歡的教學方法:a.教師講解為主;b.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加以輔導;c.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加以解答;d.師生共同討論。
5.口頭表達困難的主要原因在于:a.詞語貧乏;b.害怕拼錯;c.平時缺乏訓練;d.不夠流利。
調查發現,在第一題中有68%的學生選擇a,說明大部分學生目前仍有較大的考試壓力;在第二題中有89%的學生選擇了d,看來學生們已經普遍認識到了英語學習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在第三題中有85%的學生認為“學好英語的重要因素”是興趣和恒心;在第四題中,b選項占65%,而a選項只占21%,可見以學生為中心,教師進行引導和輔助的教學模式已得到學生的認可;在第五題中,有70%的學生選擇c項,它提醒教師應盡量為學生創造使用語言的機會。從此次問卷可知,學生已經普遍意識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性,并努力嘗試各種學習方法,希望通過學習英語,擴大知識面,增加交流與溝通的機會,提高自身競爭能力。如何幫助學生改進英語學習,提高語言技能,還要從教學方法上人手。
二、教學方法
傳統教學法有助于鞏固英語基礎知識,但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際語言技能的形成,容易出現“啞巴”英語。因此,近些年我國的外語教學風行培養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交際法教學,逐漸忽略傳統的語法翻譯教學法。事實上,專科院校學生的英語基礎不夠扎實,如果不顧實際地一味追求交際法教學,學生則很難準確理解并進行表達,所謂的交際活動也很難順利進行下去。
下面具體分析一下英語教學法在《實用英語》教材中的應用。根據教材編制,把專科英語課程分為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為基礎階段,側重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和日常交際能力。學生剛人校時英語基礎較差,主要采用傳統教學法來鞏固基礎知識。隨著學習的深入,逐步過渡到交際法教學,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如“語法翻譯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和“交際法”等方法的綜合應用,而不是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
第二階段為業務英語階段。它是對第一階段學習的提高,培養學生對科技、經貿、管理等方面的閱讀和翻譯能力,加強學生在涉外業務活動中的交際能力。訓練方式以對話樣例和套用練習為主,采用敢說一說得出~說得流利~說得準確一說得得體的步驟,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不同的教學階段,不同水平層次的教學對象決定著不同的教學方法。實踐證明,英語教學沒有靈丹妙藥,根本不存在能適用于各種教學環境的固定的教學方法。將傳統教學法和以交際法為代表的新教學法結合起來,才能搞好英語教學。
三、教學模式
在教學實踐中經過不斷研究,結合教育心理學,改進專科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以《實用英語》第一冊第十單元“廣告”(Advertising)一課為例。
1.預習檢查:通過聽寫或提問的方式,檢查學生背誦單詞的情況。
2.課文導人:設置一些問題,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文內容上。例如:
(1)Whatorledoesadvertisingplayinourlife,
(2)Whathaveyouboughtanythingadvetrised,
(3)Whatbusinessdoyouthinkadvertisingis,
然后教師介紹相關背景知識—廣告的歷史,功能及分類;最后介紹一些英文廣告詞,比如:
(1)ThingsgobetterwithCoca一Cola.
(2)Whenitrains,itpours.-MortonSalt.
(3)Wonderwheertheyelowwent.-Pepsode.
請學生給出相應的中文廣告詞。這些活動可以很快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熱烈。
3.閱讀訓練: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并劃分文章段落,用英語概括段落大意,然后由老師總結。
4.課文講解:在詞匯方面,主要對efective,ex-pand,erspond等重點詞語進行講解。在語法結構方面,重點復習虛擬語氣和特殊的反意疑問句。在內容講解上,抓住“anintorductiontoad”和
“thehistoryofad”兩條主線,再分別進行細分:
(1)a.Advetrisingispatrofourdailylives;
b.Advetrisingisabigbusiness;
c.Thepurposeanddeifnition.
(2)a.Advetrisingisveryold;
b.Thedevelopmentofadvertising.
5.角色扮演:將學生分為4-6人的小組,組員分別扮演客戶和廣告公司的職員。先由客戶描述產品,然后公司職員為產品做出宣傳計劃并設計廣告詞。請1-3組進行表演。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鍛煉了學生的應變能力。
6.小組討論:將全班按每組5-8人分組。根據中國在“世界廣告大賽”上選送的幾十部廣告作品竟無一獲獎的現象,討論他們的看法。:
7.雙向提問:教師關于課文內容和語言點提出問題,要求學生總結中心思想或復述課文。然后由學生對教學中的不明之處向教師自由提問。
一、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對外交流活動越來越多。許多人已經認識到英語在工作和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大量的社會工作人員積極接受繼續教育學習英語,為自己的工作增加動力。成人學習英語與青少年學習英語存在著許多的差異。如何能使成人學好英語?交際教學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將就交際教學法在成人英語教學中的運用進行分析。
二、交際教學法的概念及理論基礎
1.交際教學法的概念
教學方法指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它包括具體的教學步驟、教學活動和教學技巧,也包括有關教與學的一般性原則。理想的英語交際教學法應該是借助有效的交際教學手段,實施交際教材提供的任務,達到交際大綱所規定的目標。
2.交際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英語交際教學法理論主要受三大方面學說的影響,即社會學與社會語言學、哲學和語言學。在社會學和社會語言學方面,德爾•海姆斯首先提出關于交際能力的學說。他和岡珀斯等人,強調語言使用中的社會文化因素。哲學方面主要有奧斯汀和塞爾提出的言語行為學說。這一學說對英語交際教學法理論有間接影響。語言學方面的影響主要有韓禮德關于語言的功能、語言的銜接與連貫和社會符號學方面的學說。此外,辛克萊和庫爾特哈德的語篇分析學說也對交際法英語教學法理論產生影響。
三、交際教學法的基本原則
1.以交際為中心
交際教學法倡導的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指導學生進行交際活動,活動的內容圍繞教學目的展開,從而使學生在交際環境中學習語言。課堂教學的目的是學生能用英語進行有意義的交際。
2.模擬真實交際過程
交際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法相比較,最大的不同就是盡可能地在課堂上重現語言使用的交際過程,一般而言,交際過程中出現的交際特性大致可以歸納為:信息填補、自由交際和信息反饋三個要素。首先,交際雙方應互相提供一些對方所不知曉的信息,從而實現信息填補。交際教學法強調課堂上學生所從事的交際活動和練習都必須有信息交換,否則這只是簡單的句型操練。因此,教師的作用是為學生提供有信息交換內容的活動和練習,并引導學生用恰當的語言進行交際。其次,交際雙方交際的內容和方式可以自由選擇。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鼓勵學生就某個話題進行自由交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目的。最后,交際雙方應根據對方的信息做出相應的調整。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時,應使交際教學法的課堂練習力求讓學生在完成交際任務的過程中提高自己判斷對方語言、語氣和態度的能力,提高自己做出相應的語言反應能力,以求達到自己的交際目標。
3.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
交際教學法區別于其他教學法的又一個明顯特征就是對學生的語言錯誤,特別是語法錯誤采取比較寬容的態度。語言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創造語言結構,不斷判斷語言使用正確與否的過程。交際教學法強調意思的相互傳遞,語言的自由選擇和交際目的的實現;交際教學法認為有錯必糾的做法會使學生因為害怕犯錯誤而不敢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會妨礙學生的自由交際,成人學生更是如此。語言教學的首要任務是給學生提供各種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提高自己,以求不斷接近完美。其次,根據英語交際教學法的觀點,學生學習外語的目的是為了運用此種語言學習、工作和生活,即以交際為目的。最后,交際教學法不是對學生的語言錯誤不做糾正而是對錯誤做具體分析,區別對待。由此可見,英語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此期間,學生不斷接觸和使用語言直至最終掌握此種語言。總之,由學生自己發現錯誤,幫助其他同學發現錯誤,或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錯誤糾正,比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正確答案的做法對學生的學習更有效。
四、交際教學法的主要關系
1.教師與學生
傳統教學法強調知識的傳授,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交際教學法
與傳統教學法相比有很大區別,主要是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變化。具體的講,作為交際過程的促進者,教師首先要了解和分析學生的交際能力和交際需要。教師應該認識到作為交際過程的促進者(組織和向導),教師在課堂上不是“教”學生,不是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指導、促進學生自己學習,及組織學生開展交際活動。作為教學資源本身,教師給學生提供的服務是咨詢。作為交際過程的參加者,教師以和學生平等的身份加入活動,不“喧賓奪主”,不干擾交際,它既是交際的一方,又是一個觀察者。作為交際過程的參加者,教師在參加的過程中應該認識到,學生們有許多潛在的能力和期望可供教師探索和利用。最后,教師也是一個研究者和學習者。交際教學法強調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的需要才是教學目標。交際教學法給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的學習環境。課堂上,教師只有真正的讓學生控制他們自己的聽、說、讀、寫等交際活動,學生們才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學習。交際教學法強調學習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學習是相互依賴的行為,應該在相互合作的環境中進行。教師應在各個教學實施環節都關注不同學習風格學生學習的需要。最后,在交際教學法里,學生的一個重要角色就是信息反饋者。總之,在交際教學法里,教與學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相互依賴、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的過程。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驅除心理障礙,幫助學生掌握英語學習規律。
2.準確與流利
英語教學往往有兩種不同的要求,一是要求學生的語言形式正確恰當、符合規范。另一種要求是學生在使用外語時能夠像使用母語一樣自然、流利。區分準確與流利對英語教師有重要意義。從理論上講,教師希望學生使用的語言既準確又流利。但在實際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法比較重視準確,而交際教學法則強調流利。我們的英語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學習語音是為了學習說話,為了能聽懂別人的話;學生學習語法是為了能理解別人,也為了能讓別人理解自己;學生學習閱讀是為了能獲得信息、得到消遣,增長知識。過分強調準確會影響學生在流利方面的發展,妨礙語言的自然使用。因此,我們要加強語言流利性的培養。
3.學習與習得
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正確處理的第三對關系是學習與習得。學習指有意識地去獲得語言知識,了解和認識語法和語言規則,能夠談論這些規則。習得是個潛意識的過程,類似學母語的孩子發展自己的語言能力一樣,不是去可以追求,而是自然發展。心理語言學家克拉申認為習得比學習更重要。學習能使語言準確,但習得能使人自然流利地使用語言。如果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重視一點語言習得作用的話,教師就不會急功近利,上課滿堂灌,下課搞題海戰術,陷學生于書面語法作業之中。我們也許會花時間多創造一點自然的語言學習與語言使用的環境和氣氛,讓學生像學母語一樣學英語。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通過交際學會一門語言,而不僅僅是通過課堂句型練習來習得語言。
交際教學法所提供的交際活動鼓舞著潛意識的語言習得,因為在交際活動中,人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語言的意思方面,而不是在形式方面。語言使用中出現的語言學習,必定主要是潛意識的。因此,正確處理學習與習得之間的關系也是交際教學法的任務之一。
五、成人英語學習特點、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成人教育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成人加入到學習英語的行列中來。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成人學習英語成為英語教師不得不思考的一個問題。他們學習英語的方法和兒童是不一樣的,這也要求我們的教師要采用針對他們的有效教學方法。1.成人學習英語的特點
成人學習英語有其不同于其它學習者的特點。(1)年齡偏大。大多數處于20歲至45歲。(2)工作和家庭壓力大。日常時間安排緊張,不僅有兼顧工作和家庭,還要利用晚上和周末到學校進修。(3)學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職業競爭力。英語的重要性越來越為人們所意識到。在城市,尤其是像廣州這樣的大型城市,對外交流多,很多工作都直接或間接地要和外籍人士打交道。為了在職業上能有更大地發展,許多在職人員不得不來高校進修英語,提高語言技能和學歷水平。(4)學習方法和策略不當。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離開學校多年,學習習慣和策略不能適應現在高校英語學習的環境。(5)語言學習環境缺乏。工作和生活中,較少使用英文,害怕開口說英文。(6)文化背景缺乏。閑暇時間,他們較少接觸英語國家的文化,這也成為他們學習中的障礙。(7)學習動力大。成人學習英語的目的性強,主要是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和學歷證書的獲得。(8)社會經驗豐富,理解力強。
2.目前成人英語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而事實上,在我國的很多課堂教學中,許多的英語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法,如語法—翻譯法等。這種在英語課堂中使用母語的教學方法,有其不利的影響。駱微微,程幼強認為其不利影響主要在于:(1)教師或學生只有把目的語(外語)翻譯成母語,才覺得真正理解了語言內容。(2)教師或學生很難辨別兩種語言在形式、語義及語用特征上的不同,只簡單地使用一些并不準確的翻譯。(3)即使當學生有能力使用外語表達自己的意思時,他們也習慣性地用母語和教師交流。(4)學生不能隨時意識到課上應該只講目的語(外語),避免使用母語。這使得許多的學習者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仍然局限于擅長做語法、翻譯題,而不能熟練、恰當的使用地道的英文,口語和聽力水平仍達不到自由交際的目的。教師如何能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幫助成人學生掌握英語?張伊娜認為究其實質,交際教學法倡導的是一種以方法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它給語言教師的信息是不管在何種環境下、教何種學生、為何種目的、學習何種語言,教師所要做的最要緊的事便是以各種方法制造交際語境,幫助學生投入到教學所預設的交際活動中。下面就交際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使用,談談筆者的觀點。
六、解決方法
要使英語課堂交互活動真正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符合教學目標的需要,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語言教師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有益的嘗試。
1.積極營造和諧的交互情境
和諧的交互情境是實施英語課堂教學交互的基礎。首先,老師要給學生,同時也給自己營造平等、合作的教學氣氛。其次,教師要給學生一份愛心,要善于理解學生。最后,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程度的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2.明確交互的要求
英語教學需要課堂交互。課堂的一定時間應用在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語言互動上面。從學生角度來說,了解教師課上的交互意圖很重要。明確交互的要求,也利于師生平等地位的確立,為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時間有效監督創造條件。另外,在課堂教學的準備階段,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教學設計過程,聽取學生對教學交互的意見,了解學生對課堂教學交互的需要和愿望,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課堂教學交互才有可能朝著有效交互的方向發展。
3.精心設計提問和問題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精心設計問題,并把握好提問的時機和方式,為了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交互,設計問題應著眼于以下幾點:(1)問題應對學生有吸引力,使學生進入所創設的問題情境。(2)所提問題要形成逐級上升的序列,能吸引學生向交互的縱深發展。(3)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所要回答的問題。(4)為所有的學生提供平等的回答問題的機會。此外,在提出問題后,教師還要細心觀察學生的反應,對預先準備的一些問題,要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修正和完善。簡言之,教師在設計問題和提問方式時,既要注意課前的充分準備,又要注意課堂的隨機應變,確保交互之路暢通。
4.加強對英語課堂教學交互的研究
英語教師應切實提高對英語課堂交互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對英語課堂教學交互的研究。首先,教師應不斷探究英語課堂教學的交互模式。其次,教師應加強培養學生的互動交際能力,幫助學生克服語言交際的心理障礙。教師有必要向學生傳授一定的會話技巧,幫助學生把握必要的交際策略,使他們的互動交際能力有所提高。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從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布置實踐性作業、利用網絡為學習載體等方式幫助成人學生實現自己的夢想。
七、結語
本文論述交際教學法的概念、理論基礎、基本原則、主要關系及我國成人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交際教學法在成人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及運用。文章旨在說明在成人英語教學中,語言教師能積極營造良好的交互情境、明確交互的要求、精心設計提問和問題以及加強對英語課堂教學交互的研究,將更多的課堂教學時間和重點放在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提高上,運用符合我國成人英語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徐強.交際法英語教學和考試評估[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劉玉梅,肖肅.英語教學法:理論與實踐[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
[3]PaulDavies.SuccessinEnglish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TeachingPress,2002.
[4]王慶,張鴻.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學習風格差異探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6,(3).
[5]晨梅梅.探索與變革:轉型期的英語教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6],黃金巖.實用英語教學論[M].湖南: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7]于秋波,隋巖,戴衛平.論成人英語教學中的輸入與輸出[J].石油教育,2007,(1).
[8]遲振峰.成人英語教學的特點與對策[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7,(3).
[9]駱微微,程幼強.英語專業學生對課堂使用母語和目的語的矛盾心理[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1).
[10]張伊娜.交際教學法問題之思考[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4).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愛因斯坦也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激發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會學是教法之關鍵。許多語文學科的前輩都做了詳細的研究與探討,也總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這是我們應該學習和借鑒的。近幾年來我在實踐新課程的教學實際中,也探索和總結幾點教學體會。
一、 活動激趣
葉圣陶曾指出:教育的目標在于“造就善于處理生活的公民”,語文是生活中的一種必要工具,引導學生由單一的語文教學步入廣闊的語文空間,在學語文的同時學做人,在長智力的同時養成習慣,在練就終身受用的語文本領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心理素質和作為現代人的社會交際素質,從而促進自我人格的全面完善已經成為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因此,以語文能力訓練為核心,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如編課本劇、背誦比賽、演講比賽、辯論會、故事會、讀書匯報會、新聞會、辦墻報、手抄報、搞社會調查、書法比賽、參觀學習、歌詠比賽、作文大賽等中學英語教學論文,必將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初一學生學習語文的現狀,我在所教班級開展了古詩背誦比賽、成語收集比賽、小楷展覽比賽、優秀作文展覽、周記評比等活動,力求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在各種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才華。在活動中,我也更進一步了解了學生的優點與缺陷,以便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能依據學生現狀更好地因材施教。
二、 幽默激趣
教學是一門藝術,有些概念較晦澀,教師照本宣科,學生覺得難學就開始厭學,面對此種情況,教師要因勢利導,深入淺出,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深奧難懂的知識。語文,大多數人認為是一門枯燥無味的學科,常常是鈴聲一響,同學們便嘮叨開了,“又是老一套……”語文教師對此常常無可奈何地慨嘆:“學錯了學科,進錯了門”。那么如何讓學生由厭學到好學,想學語文呢?我認為幽默是一種良好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前或者課中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穿插一些幽默風趣的語言及故事等,可以使學生在笑聲中達到對知識的掌握。
我認為,適當而不低俗的調侃是活躍課堂氣氛的催化劑,在課前,我常和學生一起談談時事,侃侃足球,聊聊網絡,說說追星,論論電視。無論是《實話實說》,還是《焦點訪談》,抑或趙本山的幽默小品都能在笑聲中給學生一絲啟迪,大家在笑過以后會有很多的感悟。我常在課前給學生講一些小故事,有名人軼事中學英語教學論文,有幽默故事,有哲理小品等等。
記得我曾給學生講過一則《貓和老鼠》的故事,題目和學生愛看的動畫片相似,因此大家十分感興趣。故事的內容是關于貓和老鼠為什么會成為敵人的,很有趣味,并且不乏幽默,學生聽得很入神。課后一名平時基礎很差的男生卻很完整的將它寫在周記里,內容與原文相差無幾,與他平時寫周記時的只言片語形成鮮明的對比,對此,我在班級對他大加贊揚,他的學習興趣也有很大提高,以后他的周記也大有長進。雖然這是教學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但它卻使我更加真實地感受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幽默是最佳的劑。
三、 媒體激趣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教學改革的不斷更新,過去語文教師那種“夾著課本進教室,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形象有所改變,電子設備將取代紙和粉筆成為語文教師的備課工具,多媒體已經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引入課堂,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以及網絡更加直接更加快捷地去了解語文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因而學習興趣也有很大的提高。
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思維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時,我精心選擇了幾幅圖片,《春花圖》、《荷塘景色》、《夕陽無限好》、《好大一場雪》,要求學生在總結文章寫景特色的基礎上用一段話描述圖片的景色,并且請其他同學評價。學生們激情難抑,紛紛舉手中學英語教學論文,展示自己的描寫才能。又如在做《說話訓練》時,我選取了希望工程的宣傳畫《大眼睛》,春城的一場春雪的圖片以及環境污染的錄象片,使學生在圖、聲、景的感染中,有感而發,即興發言,侃侃而談。小記者采訪的形式更是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如此說來,通過多媒體教學,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鍛煉了口才,并且節省了板書的時間,教學更為直觀,可謂一箭三雕。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值得推而廣之。
一、外語教學與跨文化交際之間的關系
跨文化交際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的交往,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所發生的相互作用。外語教學不僅應向學習者傳授目的語的民族文化,掌握其語言、風俗、社會、宗教、禮儀、價值觀、生產方式等方面知識,同時也把本國民族文化的各個方面通過不同的交際形式輸送出去,這樣外語教學就自然涉及到跨文化知識,而且受到跨文化知識的制約。成功的外語教學是順利實現跨文化交際的基本保障,跨文化交際是語言教學的最終目標。因此,外語教學和跨文化交際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二者相互制約,相互促進。
我們在跨文化交往中常常發現,成功的交際不僅要靠較高的語言能力,更重要的還要有較強的交際能力。“交際能力”這一概念是由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針對喬姆斯基的“語言能力”提出的。他認為,一個人的語言能力不僅包括喬姆斯基提出的能否造出合乎語法的句子的語言能力,而且還包括他能否恰當地使用語言的能力。也就是說,僅僅學會一門外語的語音、語法規則和掌握一定量的詞匯并不意味著就學會了這門外語并能順利地進行交際。在跨文化交際中,交際的雙方若不能進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產生不解或誤解,從而使交際失敗。因此,外語教學中跨文化知識的導入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進行跨文化知識的導入呢?
二、外語教學中跨文化知識導入的途徑
我們知道,一種文化是一個民族通過個人和集體世代的努力和奮斗所擁有和積淀下來的知識、經驗、信仰、價值、態度、社會遺產、宗教、時間觀念、角色、空間關系、宇宙概念和物質觀念的總合。因此,文化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具有后天習得性,它不是天生就有的。我們對文化的掌握和適應大部分是通過相互作用和影響來完成的,也就是通過跨文化交際中的互動而完成的。人在早期是接受父母和朋友對文化的“傳遞”,而后接受老師及更多“文化傳授者”諸如新聞媒體等的文化“傳播”。在外語教學中,我們可從文化的這一特性入手,除了傳統的文化導入途徑之外,還可從下列途徑中汲取和了解跨文化知識。
1.從諺語、格言中獲取
諺語和格言是文化的一種積淀和反射。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諺語和格言,這些語言都生動地刻畫了某種人物和性格,使得文化的攝取變得簡單而又難忘。我們可以從不同文化背景的諺語和格言中感受語言是如何與文化價值和影響相聯系的。例如:Orderishalflife(秩序或規則如同半個生命),從這條德國諺語中我們得知,德國人非常重視條理,以及事物的順序和結構,是一個認真而嚴謹的民族。Themouthmaintainssilenceinordertohearthehearttalk(閉上嘴巴方能聽到心聲),這條比利時諺語滲透了比利時人在交往時非常注重直覺和感受。又如,Asinglearrowiseasilybroken,butnotinabunch(集體的力量是無限的),這是在亞洲國家廣為使用的一則諺語,它顯示了亞洲人普遍注重整體和集體的思維定式。
2.從價值觀對語言的影響中獲得
價值觀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人們很難得把握住它,但是通過語言的或非語言的行為模式,往往可以窺視出某種文化的價值觀。在政治領域和文化價值觀念里,英美人與我們的認識差異很多。我們重集體主義,強調合作,故有“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集體的力量是無限的”、“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等之說。我們重大家,輕小家,所以我們在寫信封時,地點是由國家到自家的(由大到小)。我們的姓名也是先寫姓,再寫名。而西方國家正好相反,他們崇尚個人主義,講究個人奮斗,注重競爭,故個人的東西一律在前。如個人的名字在先,家庭的姓氏在后;信封的地址也是先寫門牌號,再寫所在街道,地區,最后輪到國家(由小到大)等。
3.從思維方式對語言的影響中獲得
思維決定語言。漢、英民族分屬東西兩大不同的文化體系,各自所處的地域環境、歷史條件、社會背景、生活方式都有很大差異,因而各自的思維方式、審美習慣在很多方面都大相徑庭。從地理環境和生活方式來看,漢民族發祥于土地肥沃、氣候適中的黃河中下游流域,人與自然的關系緊密而融洽,故有“山川毓秀”、“人杰地靈”之說。這種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便形成了中國古達的農業經濟,使中華民族自古就生活在一種穩定安閑、風調雨順的農耕生活之中。此特征又影響習慣及思想,故“同在一國,同在一時而文化之度相去懸絕,或其度不甚相遠,而其質及其類不相蒙,則環境之分限使然也”(梁啟超語)。所以,這種有別于西方民族的適宜的自然條件便萌生了中國古代哲學特有的“天人合一”觀和重整合的系統思維方式以及求和諧、求同一的審美習性,形成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漢文化根基。而英語民族大多生活在自然條件相對惡劣的海洋環境和草原地帶,生活動蕩不定;加上古代落后的經濟模式,使他們更多地領略了大自然暴戾無常的一面。這樣在與自然抗爭求生存的過程中,他們學會了冷靜地看待大自然,并由此產生了“天人各異”的元初心態,思維的目標往往指向自然界,重視自然課題的研究,形成了以自然空間為焦點的思維方式。具體表現在語言和言語交際中,中國人歷來重寫輕說,主張寡言、慎言和戒言,而西方人歷來重說,自柏拉圖以來,雄辯術一直廣受重視;中國人重中庸,不喜歡與人爭論,而西方人卻喜歡把問題爭個水落石出,善于發表個人看法;中國人對某個問題總喜歡找到一個統一的答案,容易認可權威人士的看法和意見,而西方人則主張個性和不同,注重個人體驗和探索;中國人說話委婉含蓄,而西方人卻直截了當;中國人思維成螺旋形,重形象思維,而西方人思維呈直線性,重抽象思維;中國人喜歡歸納法,而西方人重演繹法。如西方人對下面的對話會感到不知所措:“你能來參加周末的晚會嗎?”“不一定,看情況再說吧。”這里充分表現了中國人中庸、含蓄、螺旋形的既是又不是的價值觀,傾向否定,但又留有余地的特有的思維方式,而西方人對此問題的回答卻只有“是”或者“不是”。
4.從本土文化知識中獲取
提起跨文化知識,人們較少會想到本土文化知識,可見在外語教學中本土文化知識的導入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外語教學內容應豐富、多彩、多元和深厚,它不僅要完成外語自身知識的傳授,還應托起文化傳授之責任,從而賦予外語教學新的時代感、使命感和責任感。在跨文化交際中,影響成功交際的因素有時不是因為缺少外語或目標語的文化知識,而恰恰是由于缺乏本族文化知識而產生的障礙。目前我國外語教學中存在著一個誤區,即在中小學語言習得的過程中,學生接觸的大多是以西方文化為背景的文本。我們很容易看到大量而豐富的中文版外國名著和文學作品,較少看到外文版的本土作品以及以本族文化為背景的英語文本。學生們從小學到中學乃至到大學,雖然無時無刻不在感受本土文化,接受著本族文化的熏陶,但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并未得到本土文化知識及語言的系統性灌輸和傳授,國文和本土文化沒有被提升到同外語或西方文化知識的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和程度,所以許多大學生、研究生乃至博士生的本族語水平和文化知識都十分有限。他們往往只接觸西方意識,只學會了如何表達西方的文化內涵,在跨文化交往中只有輸入和吸收,沒有輸出和傳遞,忽略了“雙語雙文化”能力的培養。這嚴重地影響了他們跨文化交往中的雙向交流,大大削減和降低了跨文化交流的意義和價值,也使學生喪失了立足本土文化的不斷自我發展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可以這樣說:沒有自身的人文內涵的發展,發展中國家的緊急起飛就是畸形而不健康的,它必然導致自己的文化身份和傳統的喪失。因此,中國要走向世界,不僅要理解西方文化,更重要的是讓西方更多地了解中國;外語教學要變得有效且符合實際,要避免成為某種優勢文化統治的工具,就應當遵從“雙向文化知識”導入的原則,使外語學習者在自由運用目標語的同時獲得一種升華,即同時超越本土和目標語文化的狹隘界限,既了解和尊重學習新語言時形成的多文化現象,又對外來的思想準則和價值觀念做必要的審視,使自己成為思想開放的雙語文化的新時代人才,避免本民族文化在跨文化交際中陷入被淹沒的境地。
三、結束語
外語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實現跨文化交際,如果在外語教學中能注重跨文化知識的導入,進一步提高外語教師和語言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意識,那么定會有助于提高外語學習者的交際能力,從而更好地實現外語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金惠康.跨文化交際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出版公司,2003.
[2]金惠康.跨文化交際翻譯續編[M].北京:中國對外出版公司,2004.
[3]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隨著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科學文化迅速發展,國際交往日益頻繁,而翻譯新的科技資料、參加國際會議、與各國交流文化藝術以及從事外事、外貿、旅游工作等都需要大量懂得英語的企業管理人員,新世紀對人材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習和掌握一門外語是21世紀公民必須具備的素質,搞好外語教學是提高國民素質的必備條件,傳統的英語教學側重于語法的講解和知識點的傳授,忽視了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的培養。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中學英語教學將從偏重單句理解和偏重語法知識的傳授轉到注重交際能力的培養上來,使學生得到充分的聽、說、讀寫的訓練。
《新課程標準》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新教材把情感教育作為教學目標之一,反映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體現在強調對學生的理解和尊重,強調培養學生高尚的品質、健全的人格、創造性思維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英語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愿望。
心理學告訴我們所謂興趣是指一個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和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興趣表現為一個人渴望深入認識某種事物并力求參與該種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在生活、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些都說明興趣在推動人出色地完成學習和工作任務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們要重視學生的興趣培養,讓學生懷著極大的興趣參加知識的獲取過程,通過形式多樣的語言操作方式來發揮學生的智力和潛力,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
眾所周知,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學起來也就輕松、無負擔。因此,教師應設計一些幽默、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問題,以活躍課堂氣氛,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回答問題的成就感,及時給予鼓勵或表揚,這樣就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與此同時,要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充分利用學校的英語墻報、黑板報,開闊學生的視野,結合各類學生的特點進行聽力、口語、閱讀等方面的訓練,通過開展單詞拼寫比賽、課文復述比賽、自編短劇表演賽、課文朗讀比賽等活動來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外語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探索創造精神,促進其心智機能的發展,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組織、交際的實踐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那么,怎樣才能激發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呢?
一、遷移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
“雙差生”學英語是讓很多老師頭痛的事。學好英語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雙差生”缺乏的往往就是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只是從正面向他們大談學好英語的種種好處,恐怕收效甚微。如能把這些學生在其它方面的興趣,遷移到學英語中來,則可事半功倍。可見,巧妙地遷移學生的興趣,正如“四兩撥千斤”。對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大有裨益。很多“雙差生”對電腦比較感興趣,而電腦里的英語單詞有很多不認識。筆者告訴他們:學好電腦將來也能找一份好工作,而學好電腦的前提是學好英語。英語學不好,電腦里常用的單詞都不認識,想學好電腦是天方夜談。因此,“雙差生”上課也比以前認真多了。
二、用各種有趣口訣幫助記憶,提高學生學英語的熱情。
英語語法規則,詞的用法區別,發音規則等,常讓學生迷惑。有鑒于此,教師可編些口訣來幫助學生記憶,降低學習難度,使學英語的熱情升溫。對初一學生講“be”的用法,記口訣:I用am, you用are; Is跟著他,她,它。要問復數用什么?其后全部都用are.又如,Double O的長短音,編“三字經”如下:煮毛木,看了書,腳送[u],立后屋。除之外,讀長u:。
前面7個單詞是:cook, wool, word, look, good, book, foot;接著是2個動詞過去式:took(take),stood(stand)并帶出另兩個過去式mistook, understood;然后是一些“后屋”,classroom, bedroom, meeting room等等。教師只要常收納,多積累,勤總結,有趣口訣就會源源不斷,教學也定會趣味橫生。
三、創設情境,Group task等手段激勵學生說英語,體會成就感。
情境的創設努力再現了現實生活,實踐證明學生樂于在情境中學習、交流。在上JEFCBook1BLesson74我在講臺上開了一個food shop,有bread, coffee, tea, orange juice, apple juice, coke, Sprite, water, milk, cake, hamburger, apple等事物或卡片。這個場景,刺激了學生的感官,符合了他們的心理,學生躍躍欲試想上來露一手,當售貨員的文明禮貌,扮演顧客的精心挑選喜愛的食品。這樣的英語交流真實有意義。
2.構建循環式的有效教學模式
筆者將各類綠地規劃設計教學實踐的內容根據教學目標要求分成道路綠地與城市景觀、居住區綠地、公園綠地和單位附屬綠地設計四個單元,對于每個單元的教學大約4~5周,16~20課時左右。每個單元所采用的教學模式大體相同,教學流程是學生自主學習—課堂展示—教師歸納理論要點—實地調查與分析—模擬抄繪—評價—設計實踐練習—再評價,每學習一個單元循環一次,這樣有利于強化掌握學習設計課程的方法和流程。通過預習、展示、調查、設計、反饋幾個環節使學生目標明確,通過分組合作,相互學習,學習能力和知識遷移運用能力在一次次任務完成過程中得以逐步提升。若整個學期中前四個單元學得較輕松,還可增加一項專類園、農業觀光園、屋頂花園等開放式學習內容。
3.創設有效教學的學習氛圍
一個班級的學風對于有效教學能否實施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的相互影響有時比教師的說教更有作用,學習小組的建立在一開課就組織實施,而且要貫穿整個學期,每個單元的學生講課和實地調研都以小組成員共同完成,每個成員都會有不同分工及展示的機會,在此過程可開展一些小的競賽和一些激勵措施來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和表現自我。對于教師而言,首先要做到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關心、愛護、信任、尊重學生,與學生建立友誼形成融洽和諧的關系。以往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習慣抓兩頭,帶中間。而在設計課堂上中等水平學生是大多數的,更應受到關注,因為經常得到關注和鼓勵,當他們開始主動上進時,慢慢會變得和第一類學生一樣好,這樣第三類學生在想不完成任務時,發現周圍的人都在努力,也就慢慢跟上了。當學生經常在教學活動后有成就感,課堂效率就自然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