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7:59:0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職稱申報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高等學校實施的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即職稱評審)是對教師教學、科研等綜合素質能力進行評價的方式之一。評審需要以高校教師已獲得的各方面成果為依據,充分考慮教師的德、能、勤、績等因素,對教師能否晉升高一級職務任職資格做出判定。而學術論文無疑是評價教師已獲成果優劣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建立一個公平、合理、人性化的學術論文的評定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資格評審中論文要求的現狀
目前,在我省高校職稱評審工作中對學術論文一般劃分為以下3個級別:(1)權威期刊。在國家部委、全國學會(不含下屬研究院、所和分會)、科學院所屬研究所主辦的學術刊物或相當上述級別的國外學術刊物上發表的科學論文;(2)學報級期刊。在部委及所屬研究院(所)、全國專業學會及分會(不含省級學會)主辦的學術刊物、大學學報上發表或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宣讀并收入論文集的科學論文普通期刊。學術刊物(須有國家或省有關部門批準的刊號或準印證)或在全國學術會議上宣讀并收入論文集的科學論文。期刊級別由高到低依次為:權威期刊、學報級期刊、普通期刊。
我省在高校各個系列職稱評審中對論文的級別、數量都有較為明確的規定。在晉升高一級職務任職資格時論文的級別和數量是否達到要求是教師能否晉升的必要條件,教師為了能夠晉升高一級職務也必定會為此努力發表相應級別的學術論文這在很大范圍內對教師起到激勵的作用,激發了教師投身研究的熱情,提高了教師發表學術論文的積極性。因此,以學術論文作為教師晉升職稱的量化條件之一是教師資格評審中十分必要的一環。
二、評審中論文規定存在的問題
學術論文雖然能夠較好體現教師的綜合素質但以學術論文作為衡量教師能否晉升職稱的一項標準卻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學術論文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以刊物級別衡量論文學術水平高低的評價體系還有待完善。(1)刊物級別劃分過于籠統。如不管是國際上公認的影響力極高的刊物或是國內影響力不高但主辦單位級別較高的期刊都算權威刊物,在職稱評審的論文規定中幾乎沒有加以區分。
僅以主辦單位來認定期刊級別的方法不夠科學。盡管一般認為期刊的主辦單位等級越高其主辦的刊物中論文的學術水平也越高,但是隨著辦刊方式越來越市場化,往往存在期刊掛靠主辦單位、一個主辦單位辦多種期刊等現象。目前,我省一般認定全國性學會主辦的權威期刊只能有一種,而現在這種掛靠和一單位多刊的現象就造成了刊物級別認定的困難,究竟認定哪一種期刊為權威期刊往往是由省教育主管部門指定,其公開性、科學性有待商榷。(3)對期刊單位主辦的增刊、專刊、專輯等與其正刊在論文級別認定中沒有完全區分。(4)刊物級別高低與論文學術水平不能完全劃等號:級別高的刊物所收錄的文章不一定就好,級別低的刊物所收錄的文章不一定就差,僅以期刊級別認定論文學術水平高低的方法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
論文規定中僅以第一作者或獨立完成的文章作為職稱晉升條件,對第二作者以后屬名發表的文章缺乏評價機制。在當前的科學研究中,有許多的研究工作是在2個甚至多個合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如果將論文排名第二及以后作者的貢獻排除,則有失公平。另外,通訊作者署名的文章在職稱評審中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這與國際上衡量作者對論文貢獻的原則不相符。在當前高校中,教師在攻讀高一級學位時完成的科學研究論文通常在文章發表時會將指導老師作為通訊作者加以署名指導老師也往往對文章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那么通訊作者對文章的貢獻就不應被忽視;相對的,作為被指導者的教師雖然其文章發表署名為第一作者,但是其對文章的實際貢獻力則應相應有所減弱。只有考慮每一位作者對文章的貢獻情況,才能將論文的學術水平充分反映為教師的實際能力。
(二)高校教師各系列職稱學術論文規定單一化
目前,我省高校教師、科研、實驗3個系列在職稱評審中均依據閩教職改[1997]010號文件執行對科研和實驗系列教師的論文要求也是參照教師系列同級別的論文要求,沒有考慮這3個系列在職責要求、工作內容等方面的區別,混淆了高校教師不同系列職務之間的要求,不利于高校按需設崗和激發不同系列教師從事本職工作的積極性。
論文規定沒有考慮文科、理科、工科等不同門類學科間的區別。對于高校的體育、藝術、美術等學科教師在職稱評審中與其他學科教師采取無差別的論文評審規定不符合這些學科通常的評價標準。體育、藝術、美術類教師更應以其實踐能力、技術水平、成果效益作為職稱評審的條件,采取“一刀切”的職稱評審方式抹殺了不同學科門類之間的區別,不利于高校各個學科的發展。
(三)時間要求的規定不夠合理
在每年度的職稱評審中均對論文的發表時間有所要求,即時間需在任現職后至申報當年的12月31號之間。但時間與拿到期刊的時間往往并不相同,這樣盡管論文確定發表時間是申報的當年,申報教師取得期刊原件卻有可能在次年職稱評審會議開始之后。而在目前的規定中,若評審會議開始時無法提供期刊原件的論文不得作為當年的評審條件。這看似符合程序,卻缺少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最終造成部分符合申報條件的教師因為期刊無法及時取得而錯過了當年的職稱評審。
當前的資格評審一般耗時較長,從資格申報到評審結束往往要花費半年甚至更長時間。而若申報者在這一段時間發表了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則該論文既不能用于本次申報,也不能在申報者本次晉升職稱后用于下一次職稱晉升申報。這種對時間上的規定不利于激勵高校專業技術人員發表學術論文的積極性、主動性。
三、改革論文評審要求的思考與對策
任職資格評審條件的量化是當前職稱評審改革的重要內容,而教師所發表的學術論文作為評審的硬件之一普遍被認為是最為容易量化的標準之一。但從目前資格評審中論文規定所存在的問題來看,任職資格量化評審在建立合理的論文量化前提下還須進一步加強資格評審的相關體制建設。
(一)建立科學的學術論文評價體系
徹底改變僅以期刊級別判定論文質量的現行標準,建立科學、合理、可操作的學術論文質量認定評價體系。學術論文評價體系必須能夠真實、準確反映論文的學術水平。對期刊級別的認定必須將期刊的主辦單位、刊物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刊物是否被較權威的檢索、索引所收錄一并加以考慮。判斷文章作者對論文的貢獻力還必須充分考慮論文作者人數以及是否有通訊作者等情況。對論文學術水平的判斷還可以參照論文的被引用率、論文是否被權威檢索數據庫收錄、論文獲獎情況等方面。
當然,我省高校教師職稱評審還可以引入論文的量化賦分方法,即將論文劃分若干個級別后分別賦以論文基準分,論文實際得分=(論文基準分+論文影響因子得分)×作者排名系數。這種論文量化賦分的方法可以作為資格評審中論文評價的一個模式,不過量化賦分應以科學的期刊級別劃分方法為基礎,分值計算還必須考慮論文引用率及通訊作者的貢獻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制定有利于激勵專業技術人員的論文量化賦分評價體系。
(二)細分不同學科、不同系列教師評審條件
對教師(包括教學型教師與科研型教師)、科研、實驗等不同系列資格評審的論文規定應有所區別。評審教學型教師職稱應相對弱化對科學研究型論文的數量要求,轉而可以對教學、教改方面的論文提出一定數量和級別的要求,同時在資格評審中對教學效果及其他教學實踐環節側重評價,如可以對獲得教學貢獻獎勵的教師在評審教學型教師時給予適當加分。對評審研究型和自然科研系列教師職稱的論文要求可以適當提高,以突出顯示研究人員從事本專業領域的研究水平,同時應對其承擔各級別的科研項目立項及完成情況加以綜合考慮,對承擔重大科研項目條件突出者相應降低學術論文要求。對實驗系列也應相對弱化論文要求,轉而側重對實驗技能、實驗方法、創新水平的評價。
另外,對于不同學科的教師應區分各自學科的特點,制定不同的論文規定細則。對于體育、美術、藝術等專業技術要求很強的學科應弱化職稱評審的論文要求,轉而側重考察申報者專業技術掌握情況。
(三)建立以人為本的學術論文激勵機制
職稱晉升是當前高校專業技術人員激勵的重要手段,而作為職稱評審重要內容的學術論文評價也同樣要以鼓勵高校專業技術人員投身本學科研究、多發高質量論文為目的。
在晉升高一級職稱的評審中,若申報者當前職稱為確定而非評審晉升獲得,則將時間要求定義為任現職以來是合理的。但若申報者當前職稱為評審晉升獲得,那么則會造成申報者在半年評審過程中發表的論文不能用于當前及更高一級職稱評審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應將任現職當年的1月1日作為符合評審條件論文的起算時間。
只有將二者加以區別才能夠較好銜接“申材料截止月31日”這一規定,才有利于全面評價申報者晉升高一級職稱的論文條件,有利于調動高校專業技術人員發表高質量論文的積極性。
建立論文評價的事后補救機制。針對符合評審條件的申報者因部分期刊的印刷或出版問題致使刊物不能及時取得的情況,應同意該申報者參加當年的職稱評審,并在評審會議中由學校人事部門對該申報者的論文情況向評委會做出說明。在評審會議結束之后,由學校人事部門負責審核該申報者期刊原件取得的情況。對于在日后確能提供期刊原件的申報者應對當年的評審結果給予確認,對無法提供期刊原件的申報者應取消其本次職稱晉升資格并給予相應的處罰。
職稱論文評價機制的改革歸根到底僅僅是職稱制度改革的一個組成部分。高校崗位設置的完成必定要求改變當前評聘結合的職稱評審模式。
職稱的評聘作為高校一種自身的社會行為,不應受政府行為過多的干預。因此,改革我省職稱評審制度必須注意做到以下幾個方面:(1)對具備自主評審條件的高校完全下放職稱評審權。(2)對不具備自主評審條件的新辦本科和大專層次院校加強評審指導。(3)對研究型、研究專業型、專業技能型種類型職稱,采用不同的評審模式:以評為主、以考代評、以辯代評、辯評結合等。(4)高校要盡快出臺自主評審以及崗位聘任的相關規定。(5)完善崗位管理與考核程序,制定職稱評審晉升及崗位競聘的約束機制。
無論是高校自主評審或是政府、社會組織評審,高校教師職稱評審中論文規定的合理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都是關系職稱評審順利進行的重要內容。職稱評審中的論文要求一定要以激勵高校教師投身研究、提高學術水平為導向,按照分類管理、細化評價要素、量化評價指標的原則,最終建立一個公平、合理、人性化的學術論文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福建省教育委員會職稱改革領導小組,福建省職稱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一九九六學年高等學校教師
而申報副高職稱,要求申報人在中級職稱以來,由本人獨立撰寫或者第一作者身份撰寫,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也就是省級期刊、國家級期刊都行,當然發表在核心期刊上也是可以的,但是增刊、副刊、專刊、論文集是不能用的。
一、申報方式
今年廣州市輕工工程技術高級工程師、工程師資格評審工作全面采用“職稱業務申報與管理系統”進行網上申報,并通過該系統實行“在線評審”。請申報人及各有關單位登錄廣州考試信息網或中國廣州人事網,點擊“職稱業務申報與管理系統”,進行網上申報、審核和生成有關用表,并上傳“證書、證明材料”。
二、受理材料時間、地點
受理材料時間為:2012年8月16日至2012年9月15日(辦公時間:上午8:30-12:00,下午2:00-5:00)。
請各單位務必在上述時間內按照申報材料要求(見附件1)將材料報送至廣州市專業技術資格評價中心(地址:廣州市小北路266號北秀大廈8樓815室)。
三、申報評審條件和有關政策
專業技術資格條件執行《廣東省輕工工程專業高、中、初級資格條件(試行)》(粵人發〔2008〕185號)文件。
職稱外語條件,計算機應用能力條件,專業技術人員申報兩個資格,市外來穗人員申報評審,公示要求等有關政策,依照《轉發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做好2012年度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工作的通知》(穗人社發〔2012〕89號)文件執行。
根據資格條件的要求,論文和著作須公開發表或出版在具有CN刊號(國內統一刊號)及國家新聞出版署認可的ISSN刊號(國際統一刊號)的專業刊物,或國家新聞出版署認可的ISBN書號(國際統一書號)的出版物上,方可視為有效的論文或著作。
各有關政策文件可登陸廣州考試信息網“職稱評定”欄目的“政策法規”和“評審信息”中查閱。
四、面試答辯
根據《廣東省輕工工程專業高、中、初級資格條件(試行)》(粵人發〔2008〕185號)文件規定,取得非本專業或非相近專業學歷(學位),或獲得非本專業或非相近專業技術資格者,申報輕工高、中級資格須參加由評委會組織的答辯。面試答辯的有關要求參照《關于在我市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中開展面試答辯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穗人社發〔2012〕87號)執行。
我中心在受理申報材料時,將書面告知申報人面試答辯預計時間。并在正式面試答辯前的10個工作日,通過廣州市職稱業務申報與管理系統等平臺和途徑,將面試答辯的具體時間、地點和有關要求通知申報人。申報人不按要求參加面試答辯的,視為自動放棄申報評審,其申報材料不再提交評委會評審。
五、論文鑒定
今年在輕工工程技術高級工程師評審委員會中開展論文鑒定工作,申報人須挑選兩篇論文(著作)為代表作,并填寫《論文鑒定申請表》(見附件3,可登錄廣州考試信息網“職稱評定”專欄“下載專區”下載)。
六、申報及審核要求
(一)申報人應根據自己的專業技術崗位情況,對照省的職稱政策和相應專業資格條件要求,認真、客觀、如實申報,并按規定一次性提交全部申報材料(過后不補),送單位審核和公示。
(二)申報人所在單位應從材料的合法性、真實性、完整性、時效性等方面認真審查申報材料,同時登錄“職稱業務申報與管理系統”核對申報人所提交的紙質材料是否與網上錄入及上傳的資料是否一致,并在系統及紙質材料的相應欄目中加具意見。
(三)申報人所屬主管部門應從材料的數量、程序、條件等方面認真審核申報材料,同時登錄“職稱業務申報與管理系統”進行審核,并在系統及紙質材料的相應欄目中加具意見。紙質申報材料統一由主管部門密封后加蓋騎縫章。
七、評審收費
評審費用按廣東省人事廳《關于轉發省物價局、省財政廳〈關于調整專業技術資格評審費標準的復函〉的通知》(粵人發〔2007〕35號)規定收取。
(一)高級評審費,每人780元(含論文鑒定費200元);
(二)中級評審費,每人450元;
一、指導思想
2013年度職稱評審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個人申報、單位推薦、社會評價、政府指導”的改革方向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以崗位職責要求為基礎,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導向,以社會和業內認可為標準,嚴格評審條件和范圍,優化檔案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結構,更好地為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有關政策規定
(一)職稱外語和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及免試按省人事廳《全省職稱改革工作意見》(青人專字[2004]309號)的有關規定執行。(1)2004年1月1日以后取得的國家級職稱外語合格證書長期有效,省內合格證書有效期為2年。(2)2003年12月31日前取得的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合格證書,國家級合格證書有效期為3年,省內合格證書有效期為1年;2004年1月1日后取得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國家級證書有效期為4年,省內合格證書有效期為2年。(3)職稱外語等級劃分仍按省人事廳《關于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外語有關問題的通知》(青人專字[2003]153號)有關規定執行。考生在報考職稱外語時,不得跨級別報考。(4)2004年起按規定參加漢語文考試的,其合格證書有效期為2年。
(二)控制申報推薦數量,已實施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制度的地區和單位,在高、中級職稱申報、推薦工作時,要結合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崗位設置和人員聘用情況,切實按照“嚴格標準、擇優推薦、控制數量、提高質量”的原則進行申報。
各州市地、縣(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省直各有關部門、各用人單位要緊密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根據現有人員結構狀況和工作需要,嚴把推薦審核關,使專業技術人員總量有序增長,結構比例構成趨于合理。嚴格控制副高、正高級別申報人員數量。中高級聘任人員已達到崗位設置數的事業單位,單位申報推薦數量原則上應控制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核定的同級專業技術崗位數的15%以內;待聘人員已超過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核定的同級專業技術崗位數30%的事業單位,原則上今年不再申報推薦。
對個別業績特別突出、貢獻較大的拔尖人才,確需超比例申報的,要從嚴把握并控制數量,須由單位提出申請,并附本人業績等相關材料,按人事管理權限逐級審核批準后,方可申報。
按照國家和我省有關政策規定引進的急需緊缺人才,在申報時不受崗位數、崗位級別的限制。
(三)允許參加基層服務項目的高校畢業生申報職稱,參加基層服務項目的高校畢業生在檔案專業技術崗位從事檔案專業技術工作的,可將服務年限計算為工作年限,在服務年限內,經各縣(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會同相關部門考核合格后,由各縣(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直接認定相應的初級職稱。
(四)取消職稱專題推薦工作,允許具有大專、中專學歷的專業技術人員申報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其任職年限大專滿7年,中專滿9年。申報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時,必須具備本科以上學歷,同時還要達到任職年限的規定。
(五)嚴格控制不同系列資格轉換評審。原工作崗位性質未發生變動的專業技術人員,不得轉換系列。確因專業技術崗位轉換,并有崗位設置的,申報轉換現崗位的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時,須由申報人所在單位和業務主管部門的人事部門向同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提交專業技術轉換申請,經同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審核批準,并按所轉換崗位評審條件的要求進行評審后方能轉換轉評,申請時必須提供單位崗位設置方案、崗位說明書和其本人的《青海省事業單位聘用合同》原件一份。凡國家實行以考代評的專業,不得通過評審或系列轉換方式取得資格。
各單位對轉系列評審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要嚴格把關。非檔案專業崗位的專業技術人員,原則上不得轉評;已實施崗位設置的事業單位,在專業技術人員申報職稱時,要根據本單位專業技術崗位需求情況,結合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標準,按照崗位設置進行轉評和聘任,對不符合崗位要求的不能轉系列評審。凡已進行事業單位機構人事制度改革的單位,其專業技術人員需轉評系列的,申報單位要向系列主管部門提交相應的崗位設置和崗位說明書復印件,并經人事部門審核同意后方能轉評。轉系列后需要申報上一級職稱時,應在現崗位工作滿一年以上。并按資格條件提交反映現崗位本人的工作業績和成果,不得用原崗位的業績成果申報現崗位的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未納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評審管理的專業系列,一律不得轉評。
(六)凡在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且具備公務員或參照公務員身份的人員,除國家有明確規定允許參加考評結合的專業以外,一律不得申報專業技術職務。對同時兼任行政和事業單位職務的人員,以其現行工資類別為標準確定身份。
(七)為了嚴格評審條件,凡對提交的論文作出需公開出版、中文核心期刊(包括SCI、EI等國際著名檢索刊物上被收錄的論文)要求的,其刊物必須具有新聞出版部門批準的正式刊號,凡未標明公開出版刊號,以及發表在刊物增刊、專刊、特刊的論文不能作為評審條件。
(八)推行公開透明的評審工作。申報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在獲得評審條件時,各單位應進行雙公示,即申報材料前和取得資格后,經公示無異議后報專業系列評審委員會評審、審批,評審結果不復議。
(九)專業技術人員在申報職稱時,必須如實提供本人的工作業績等相關材料,嚴禁弄虛作假。對偽造學歷、資歷、獲獎證書和各類證書的人員,一經查處,取消其評審資格,取得的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予以撤銷;抄襲、剽竊論文、著作的,一經查處,除取消其評審資格外,三年內不得再申報。非本專業或相近專業的學歷、論文、業績成果、獎勵項目,不能作為晉升本專業職稱的依據。時間以版權業所載日期為準,發表在刊物增刊、專刊、特刊的論文不作為評審專業技術職務的依據;集體獎勵項目要提供個人參與程度的相關證明。
(十)專業技術人員受警告、記過、記大過、開除留用察看行政處分的,受處分當年不得申報評審專業技術職務。受警告、記過、記大過處分的,其申報晉升專業技術職務的年限,從受處分的次年起重新計算;專業技術人員受到開除留用察看處分的,其申報晉升專業技術職務的任職年限,從解除處分的次年起重新計算。
(十一)根據《青海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意見》(青政[2008]52號)精神,專業技術人員申報上一級專業技術職務時,平均每年應累計完成72學時的繼續教育。從今年起,專業技術人員申報晉升或認定職稱時,需提交《青海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證書》。
今年申報職稱所提供的各類業績成果、論文證書等原件,其發表和取得的時間截止到2013年9月30日,任職年限計算到2013年12月31日前。
三、申報程序
各地區各單位申報專業技術職務的,經本地區本部門職改辦或人事部門初審合格后,申報初級的報本地區初級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審;申報中級以上職稱的,或本地區未成立初級職稱評委會需委托省檔案系列職稱改革領導小組評審的,需開具本地區人事部門的委托評審函,其評審材料報省檔案系列職改領導小組辦公室進行復審。復審合格后,由省檔案系列職改領導小組組成檔案專業初、中級職稱評委會進行評審;申報高級職稱任職資格的,由省檔案系列職改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共同審查,符合評審條件者,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出具委托評審函后,報送本系列高級職務任職資格評委會評審。
四、呈報評審材料
1、人事(職改)部門出具的委托函1份,初、中級填報《推薦評審檔案系列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情況簡表》一式15份,高級填報《評審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情況簡表》一式20份,加蓋申報單位公章(簡表可自行復制,印章不得復印)。
2、填報《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表》(在當地人事部門申領),高級一式4份,中級一式3份,初級一式2份,均貼一寸免冠照片。
3、年度、年度《專業技術人員考核表》原件各1份。
4、擔任現職務的,需提供《任職資格證書》、《聘任證書》、最高學歷證書、外語或漢語文考試合格證書、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合格證書、檔案教育崗位培訓證書、青海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證書原件并附復印件各1份(統一使用A4紙)。
5、任現職期間的著作、論文、專題檔案史料匯編、參考資料、獲獎證書的原件。并對著作、論文封面、目錄和正文復印(統一使用A4紙)并裝訂。
6、擔任現職務以來的業務自傳1份(3000字以內,A4紙打印),重點寫明本人任職以來的工作業績和學術水平。業務自傳須經所在單位(職改)部門審核,并加注審核是否屬實的意見,同時加蓋審核單位公章。
7、符合外語(漢語文)、計算機免試條件的人員,需提供本人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各1份(正反面,統一使用A4紙張)。
畢業論文工作是本科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4年所學知識的綜合檢驗,是對學生是否具備學士學位水平和能力的檢驗,通過畢業論文鞏固和拓展所學的基本理論與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學生獲得科學研究的基礎訓練;培養學生正確的設計思想、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和嚴謹的工作態度,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的訓練和提高。通過論文答辯鞏固學生所學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綜合知識應用、獨立思考問題,使學生具有邏輯性思維和應變能力,在答辯規定的時間內,概括闡述論文的核心內容。本文整理了2007—2012年連續6屆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362名參加畢業論文答辯學生和指導教師、評閱教師、答辯小組的評分情況,并總結歷屆畢業論文評審情況。
1以往畢業論文答辯評分存在的問題
1.1導師與學生分組方式
(1) 導師與學生錯開。按照教務處的要求,指導教師回避本組學生,盡量采取交叉方式,主要是防止導師給自己的學生打高分,壓低其他學生的分數。但這種做法會導致不熟悉該領域的評委提問題、評分不準確,由于導師回避自帶的學生,與學生錯開的方式常常導致評委提出的問題,很難涉及到問題的關鍵點;也有評委提出的問題不是自己擅長的,或者拿自己觀點套在他人的領域上,鬧出了大笑話。
(2) 導師與學生同組或專業方向分組。按學生論文的方向、評委教師的方向劃分答辯組,優點是導師在指導修改學生論文時就清楚論文的弊病在哪里、特點在哪里。如果導師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就會把自己帶的學生分成ABC等級,在學生答辯中提出的問題準確、尖銳;反之,就會認為自己的學生都出類拔萃,給出高分。
(3) 導師與學生隨機組合。打亂班級界限、打亂導師界限,使評審小組之間的分數平衡十分重要,否則會出現班級之間優秀論文數量的大偏差,學生也會抱怨。更大的問題是學生畢業論文材料裝人檔案時,常常裝錯或找不到,或者漏掉評委的評語,增加了論文評審的工作量。
分組的幾種做法筆者都做過嘗試,都有其優缺點,若按照一種模式固定不變,則會導致僵化。目前已出現“取消本科畢業論文”的呼聲'因此探索新的畢業論文評審方式、新的評分機制十分必要,而畢業優秀論文如何產生也是重要問題,是導師、學生、評委關注的焦點。
1.2導師主動、學生被動
過去都以答辯小組產生優秀論文的做法來操作,這種做法的弊病是導師有主動性,學生處于被動狀態,只能任評委“宰割”,而看到個別師哥師姐答辯時被問得語無倫次,甚至哭泣的狀態后,學生對論文答辯這個畢業的最后一關容易產生恐懼心理。答辯中一方面的積極性實際上就是導師之間激烈的競爭,忽視了畢業論文答辯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為什么不能發揮“主人”的積極性呢?有兩方面的積極性總比一方面的積極性好得多。
1.3導師打分高的問題
導師給學生按畢業論文成績50%的比例打分,使得導師打分很高的成績難于均衡;同時,由于答辯委員會主任、系主任最終核定分數、更改分數的做法,容易使導師評分越打越髙,產生逆反心理,認為“我打的分數沒用了”,導致惡性循環。
1.4畢業論文題目更改的問題
畢業論文題目的更改主要反映在對試驗方案的設計不完善、試驗條件不具備,有些藥劑買不到,被迫換題;也有的是以一點抽樣代替多點抽樣,把論文題目寫得范圍很大,而實際上很空、數據不全;有的題目是工藝研究而實際上是配方研究,這樣學生在答辯闡述中表現出文不對題,因而導致答辯后修改題目,在每屆學生論文答辯后約有10%~15%的畢業論文需要修改題目。1.5畢業論文不規范的問題
個別學生的綜述內容比例過大,指導教師把關不嚴,論文撰寫格式不夠規范,還有一部分學生的論文屬于社會科學或與自然科學相結合方面,而都不在學院2010年以前規定的實驗型、設計型2種格式范疇之內,在評審論文上答辯委員會很難界定其規范性,學生在答辯前論文格式不規范的約占30%,論文存檔稿仍有不規范的,其中包括被評上優秀論文的主要是參考文獻不規范。
2歷屆畢業論文評審情況
2.1教師
2.1.1職稱結構
食品科學系教師職稱結構在2007屆高級、中級職稱人數比例相同,隨著年限的增加,髙級職稱為上升趨勢,中級職稱為降低趨勢;總體為高級多、中級少、無初級。
2.1.2畢業論文指導教師
2007屆擔任學生的指導教師只占50%,在10名中級職稱中只有3人作為導師。在6屆畢業生中,正高級職稱的教師均作為指導教師,副高級職稱中有74.1%的人作為導師,中級職稱中有73.6%的人作為導師,表明副高級和中級職稱中均有25%的人未擔任指導教師,尚有帶學生完成畢業論文的空間。
2.2畢業論文評分
6屆畢業優秀論文的產生采用辦法不同,2007—2009屆按答辯小組學生分配比例產生優秀人數,在2009屆有一個答辯小組作了學生自己申報優秀論文的試點。從2010—2012屆以第1組作為優秀組,2010屆實行了優秀組產生優秀論文的做法,有13名學生申請了優秀論文的評選,產生了8篇優秀論文;由于2011—2012屆學生申報優秀論文的人數不多,采取了主要由優秀組產生,其他組選優的做法。2011屆學生申報優秀論文人數不足的原因是有的學生認為答辯程序麻煩,要準備PPT,要比其他組提的問題多,優秀論文要求的嚴,評為優秀論文后要縮減篇幅、按照校學報格式反復修改;尤其是怕自己被直接淘汰到80分以下,對自己的論文信心不足、不敢申報。
3實行學生自行申報優秀論文方式
對2009屆學生畢業論文分組及評分實行了試點后,從2010—2012屆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論文評分工作采取學生自行申報優秀論文方式,論文分優秀組和一般組,在畢業班學生中限報25%的比例,采取提前5d報5份規范論文及電子文檔,個人提出優秀論文申請,各班委會統計后報給系里。優秀組評委由各個專業方向的人員組成,審查論文格式、內容、創新性、真偽性;評委拿到論文后,先按百分制進行“論文水平”打分,在學生論文答辯時進行論文“報告過程、答辯”打分,按15%的比例排出順序,實行末位淘汰制。為了避免某些學生混水摸魚、濫竽充數,當申報超出比例限制時,對于書面審查不合格者,直接淘汰到中等分數段。申報者的論文格式必須規范,優秀論文組答辯采用PPT形式,宣講及答辯時間20?25min;—般組采用限定打分的方式。
實行優秀論文申請制的方式進行分組及評分,可以簡化程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制作PPT的技能提髙。在申報學生中選優、各個專業方向評委在一組之內,采用“集中優勢兵力”,突破論文評審關注焦點;指導教師之間不再為優秀畢業論文名額爭來爭去,優秀畢業論文操作程序在答辯前就透明了,學生自己不申請參加優秀論文答辯,則被評上優秀論文的概率很小了,即使是從其他組選優產生,每組也就只有1名,而且是小組評委都認可的優秀論文。優秀畢業論文產生由朦朧變得清晰可見,即使是原來的三好生、優秀干部、考上研究生的同學,自己沒有申報,也就沒有機會成為優秀論文了。指導教師的意見少了,學生的意見少了,畢業論文答辯評分工作和諧了。
4畢業論文評審對策
針對指導教師、評閱教師、答辯小組打分情況,畢業論文評審采取以下措施。
(1) 采取學生申報優秀論文方式,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申報與評選互動。由導師的主動性變為學生的主動性,畢業論文答辯時學生是主體,必須發揮其積極性,有學生和導師的積極性才行。尤其是從2009屆開始被評為優秀論文的必須編人畢業優秀論文集,學生自己要按照校報模版先期修改,指導教師再進行修改審核。
(2) 改變學生的懶惰思想、依賴思想、等待思想。真正把導師和學生雙向選擇落到實處,導師把試驗內容分給學生去做,把自己的試驗數據拿給學生去統計,有些學生認為我是給導師做事,之所以
把畢業論文當作是導師的事情根源就在此處,從而導致學生向導師等、靠、要,定選題、找儀器、買藥品、收集資料、統計數據、論文修改等環節,使指導教師常常處于被動的局面。
(3) 在固定打分比例時,限定打分上限。以現有指導教師、評閱教師、答辯小組4:2:4或5:2:3的比例進行打分,要掌握“度”,否則其中一項打分至極點,另外兩項就很難打分;對于未申報優秀論文者限定指導教師打分上限為92分,從實際操作上看這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若是打分人數多、具有代表性的答辯小組客觀公正地評分,其打分比例占50%則顯得有意義,可以調節指導教師打分高的現象。否則會使答辯小組的權力過高,被有些帶有偏見的人利用,導致優秀的學生成績被壓低;或者某個小組打分高,各組之間打分差別較大,出現不易均衡的現象。
從各小組評委打分中去掉1個最高分和1個最低分的統計分析看,這種做法的差異不顯著,從排序來看基本沒有大的差異。若是出現評委打分平均
在89分以上的,去掉該評委打分的做法效果明顯。
1.1 專業化評審
按專業類別將專業技術人員分為5個專業組組織評審,分別是臨床醫學、中醫與中西醫結合、醫學輔助技術、預防醫學、綜合(藥學、護理等)。如遇專業組申報人員少于10人,合并到其它專業組評審,專業組申報人數超過150人時,分成2個專業組進行評審。按專業不同制定側重點不同的量化標準。
1.2 兩級評審
1.2.1 推薦評審 各分支局級企業職改辦組織所屬醫療單位的推薦評審。首先對符合申報條件的申報人員進行資格審查,然后組織推薦評審會議,按量化標準對申報人的能力與業績進行量化評分,得出量化成績。
1.2.2 評審 評審會前,各局級企業將推薦評審成績及申報人的評審材料上報到職稱評審辦公室,評審辦公室組織專職人員審查上報材料,主要審查:①上報材料的真實性;②是否符合申報的基本條件;③對學歷、資歷、外語、計算機、文章、科研等業績指標進行初步量化評分。另外,評審辦公室還要將全部申報人員的材料按專業分組、按已量化成績排序。評審會分為兩程序:①專業組會議,5個專業組分別對本專業組的申報人員進行評價和量化評分,按量化評分結果淘汰一部分成績較差的申報人員,形成專業組評審意見報評委會;②評委會,對5個專業組報送的評審過程和評審結果逐一進行審核,按比例再次淘汰一部分成績較差的申報人,形成最終評審結果。
1.3 基本申報條件與量化評價相結合
1.3.1 基本申報條件 對申報人的品德、學歷、資歷、外語、年度考核結果、科研和論文著作、企業服務等業績進行基本條件設置。對在學歷、資歷上不符合基本條件的,設置破格申報條件,對破格申報人的文章、科研等其他條件的要求相對提高。
1.3.2 量化評價 由推薦評審的職改部門、評審會的評審辦公室先后進行材料審查和初步評分,在推薦評審會、專業組會議、評審會上,由評委再次審核材料、復核評分的準確性。推薦評審會、評審會,按量化總成績進行排序,分別得出推薦評審成績和評審成績,按排序結果等額投信任贊成票。
2 量化指標與權重的設置
2.1 基礎指標的量化
2.1.1 學歷 按申報人員所取得的最高學歷、學位計分。博士研究生10分,只有博士學位的9分,碩士研究生8分,本科碩士7分,本科學士6分,本科無學位者5分,破格評審0~1分。
2.1.2 資歷 按申報人員取得現任職資格之日開始,計算到擬評審高一級任職資格當年的12月31日。累計1年計1分,滿分10分。
2.1.3 外語和計算機 要求申報人員參加全國衛生系列高級職稱外語、計算機考試且成績合格,成績×0.1進行量化。
2.1.4 單位年度考核及榮譽 按申報者近三年年度工作考核的結果、任現職期間獲得的與專業技術相關的勞動或技術榮譽稱號進行評價。年度考核是每年度對專業技術人員的政治思想、技術能力、工作實績的考評。近三年年度考核結果“合格”的5分,“優秀”1次加1分,依據獲得與專業技術工作相關的榮譽稱號,如勞動模范、優秀老師等,按國家級、省部級等級別不同給予0.5~2.0分的加分。
2.1.5 科研 依據國家級、省部級、地市局級的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技術創新獎等政府獎給予量化計分,見表1。非政府獎如各醫療單位、各種協會、學會評定的獎項在評審會上不計分。
2.1.6 論文著作 論文按發表的期刊的性質、等級、論文類別、作者排名情況評分,見表2~4。單篇論文得分=4×期刊性質權重×期刊等級及論文類別權重×排名權重。
著作要求是有學術價值的、與本專業相關的科技專著或譯著。高等醫學院校教材的編者均以中華級核心期刊論著第一作者的權重計分,即計4分;其他著作或譯著的主編按中央級核心期刊論著第一作者的權重計分。計分的權重與申報人著譯部分的字數相關,著作中未明確標識作者著譯章節、無法統計個人編寫字數的,按“0.8×著作總字數/作者人數”計算。單部著作實得分=3.2×著作作者的計分權重(不包括高等醫學院校教材)。見表5。
2.1.7 教學 按申報人員承擔繼續醫學教育課程、研究生和本、專科等教學任務的工作量和教學效果等業績進行評分。
2.1.8 推薦評審成績 本項指標只用于評審。依據“各單位在推薦評審會對專業技術人員的總量化評分-本單位全部申報人員推薦評審的平均成績+50”的十分之一進行量化。
2.1.9 繼續醫學教育與專業技術考試 本項指標只用于推薦評審。要求參評人每年必須完成繼續醫學教育學分要求,在本單位組織的各項技術考試(如“三基”考試)中成績合格,用近三年度的技術考試平均成績直接量化[2]。
2.2 評審指標
2.2.1 個人技術水平和能力 根據申報人的述職答辯情況、代表個人最高技術水平的診治病種、手術、技術操作及開展過的新技術項目的病例資料、科技資料等,結合相應的年度、地域等技術環境因素,在本專業組內比較,評價申報人技術水平情況。
2.2.2 履行技術崗位職責、工作量、工作質量 評分以專業技術履職崗位、工作量和工作質量報告、工作業績和成果為重點,參考醫療、教學、科研水平及創造經濟、社會效益情況,在本專業組進行評價。
2.2.3 學術影響力 學術影響力從3方面評價。一是學會等社會兼職。學會限于本專業全國性一級學科學(協)會及其各專業組、各省市級分會。國家級學術委員會成員或局級學術帶頭人10分,省級學術委員會成員或處級學術帶頭人8~10分,地市局級學術委員會成員或科級學術帶頭人6~8分,本單位學科帶頭人4~6分,其他0~4分。主任委員等學(協)會負責人酌情按評分值的上限量化,副主任委員等學(協)會主要成員酌情計分,委員降一等級酌情計分,會員不計分。二是承擔的專業技術職務,需組織過臨床、教學、科研、衛生、管理等工作,憑任命文件(如科主任、教學秘書、護士長等)或有效證明材料計分。三是組織的一次性的學術活動或工作。要求有相關的證明文件,如省部級以上科研工作要有科研立項及成果證書,僅限主研人。
2.2.4 述職、答辯 除考察答辯論文的質量,按期刊級別、影響力、文章類別、作者排序、文章設計是否合理、論證是否嚴謹、實用性、與本專業的相關性進行評分外,還要結合申報人員的現場述職、答辯情況,特別是回答提問的情況(提問問題一般為與答辯論文相關的專業基礎、專業應用和新進展的學術問題,不少于3個),進行評分。
2.2.5 專業技術工作環境、條件 參考申報人員上報的各項申報資料,同時要考慮申報人所在單位和科室等技術工作環境,在本專業組內進行比較按一至五級評分。見表6。
2.3 權重的設置
2.3.1 基礎指標 根據申報人的基本業績的依據進行評分,主要反映了申報人的學歷、資歷、外語、計算機、年度考核及榮譽、完成繼續醫學教育等能力與業績基礎,以及科研、論文、教學能力、推薦評審成績等,權重共占總成績的55%。
2.3.2 評審指標 根據申報人的個人技術水平和能力、履行技術崗位職責和工作量及工作質量、學術影響力、述職和答辯、專業技術工作環境和條件進行評分,反映申報人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由評委進行評分,權重占總成績的45%。
3 矛盾分析與政策應對
3.1 地域分布不同帶來的問題
因企業所屬衛生機構分布在全國20余個省市自治區,在新疆、內蒙等西北部地區的醫療單位的工作條件和技術水平整體上不如東南部地區,在偏遠地區醫院工作的比在大都市工作的人員更難在科研、教學、論文上取得較好的業績。在評審指標中酌情考慮為企業服務和地域因素進行評分。
3.2 醫院等級不同帶來的問題
在企業的衛生工作中,三甲醫院負責較重疾病的救治,二甲以下醫院,對企業員工和家屬的醫療服務工作也非常重要。考慮醫院等級不同、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環境不同,小的衛生機構更難取得科研、教學的業績,在指標權重的設置上,分三甲醫院和非三甲醫院兩個標準,非三甲醫院的學歷、資歷、外語、計算機、年度考核及榮譽、工作量、工作質量等權重設置較大,科研、論文、教學等權重設置較小。
3.3 評審會不能現場答辯的問題
因人員在全國散在分布,統一現場述職答辯困難較大,在評審會上不進行現場述職答辯。通過要求推薦評審會組織現場述職答辯、并將推薦評審會的現場述職答辯成績、總成績納入評審會成績中(占評審最后成績的20%左右)、對推薦評審的答辯論文質量重新評分,作為評審成績的指標之一,彌補了不能現場答辯的不足。
4 成效及體會
4.1 提前公示量化標準
為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指明職稱評審、職業生涯努力的方向,利于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和醫療機構的發展[3]。學歷、外語、計算機指標的設置加強了專業技術人員的學習動力;年度考核、工作量、工作質量、新技術項目等指標的設置(以病歷為依據),使專業技術人員更加重視日常的點滴工作;教學、科研、論文、學術影響力等指標設置使大家更加重視教研能力的培養、臨床經驗的總結和交流;專業技術水平的要求促進了專業技術人員鉆研業務的動力[4];重點學科、專業技術工作環境等指標的設置,促進了醫院和學科的不斷發展。
4.2 體現公平、公正、公開
程序和結果公平是專業技術人員對職稱評審制度的理性訴求[5]。建立評委專家庫,將企業全部具有高級職稱的人員作為專家庫成員,隨機抽選評委;專業化評審,將相近專業的申報人、評委相對集中分組;量化評審、兩級評審;細化《評審標準》,評委在評分時對能力與業績的具體評分“剛性較強、彈性較小”,對全部申報人員的評審條件、推薦評審和評審量化成績進行公示。每個申報人都能看到本人在全部申報人員中總體得分和排名情況,看到自己各項量化考評方面取得的業績和不足,將職稱評審材料相關的電子版材料歸檔保存備查[6],增加了職稱評審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廣大申報人員對職稱評審工作的支持、認可程度。另外,通過權重設置,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地域不同、醫院等級不同引起的專業技術人員發展的不平衡。體現了程序和結果的公平。
4.3 重視日常工作能力、專業技術水平等工作實績[7]
“三基”等技術考試、專業技術水平、工作質量、年度考核和榮譽等指標的設置,以及將推薦評審成績、推薦評審時的答辯成績納入評審總成績的方法,改變了以往論文和科研業績主導職稱評審結果的局面。在申報材料中要求上報能代表個人技術水平的病歷、科研任務書等資料,端正了衛生技術人員要努力鉆研業務、開展新技術、踏踏實實做好日常工作、正確應對技術難題的工作態度,改變了一些專業技術人員只重視科研和論文、不重視日常工作和日常技術工作進步的工作作風。
4.4 嚴格量化評審
量化評審能夠對申報人員進行相對全面的能力和業績評價,改變了以往評審專家只能對申報人員的學歷、資歷、外語、發表文章形成感性認識的弊端,減少了評委的主觀因素,能夠形成對申報人員的業績進行具體剛性評價的結論,避免了評審結果的確定彈性過大等諸多矛盾與弊端,評審結論能夠得到申報人員的普遍認可。
4.5 嚴格評審紀律
評審辦公室、專業組評審與評審委員會相互核查評審材料的真實性,保證評審過程和結果的公正。在評審程序上,各局級企業的職改部門將申報人的申報材料、推薦評審結果上報到職稱評審辦公室,評審辦公室的專職工作人員對上報材料進行初審、復審、終審三次審核,明確并公示核心期刊目錄[8],對論文、著作、科研成果獎等業績進行檢索核實[9-10],并對基礎指標進行量化評分。在近4年的工作中,逐漸杜絕了論文、科研、教學等業績造假現象,消滅了非法期刊、增刊代正刊等報送現象。專業組評審會上,專業組評委對評審辦公室的材料審核和對基礎指標的評分情況進行核查,對評審指標逐一評分。對每個申報人員,明確主評、副評人,如整個評審過程中出現違規現象,責任追究到主評和副評人。評審委員會會議最后對評審辦公室的工作、專業組評審的工作進行核查。通過以上措施,杜絕了職稱評審中的舞弊和違規現象。
4.6 科學設置量化指標和權重
量化指標及其權重的設置是建立合理的量化評審方法的核心和關鍵[11-13]。本研究共設置指標14項、20多個方面,包括了衛生技術工作人員專業技術能力、承擔的工作和業績等內容。在指標和權重設置前,注重工作實績,向各個醫療機構專家、職改部門廣泛征求了意見,復習了各個省市職稱評審的文件要求和相關文獻報道。在辦法正式實施前組織了專家進行了模擬評審,對辦法進行了反復修訂和廣泛宣傳,保證了辦法正式實施中無重大缺陷發生。
[參考文獻]
[1] 黃淇敏,史峰,諸海英.醫院職稱評聘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8,24(6):375-377,412.
[2] 馬海泉,王冬,許紅民,等.將“臨床技能考核”納入醫師職稱晉升評審的做法[J].中國醫院,2007,11(5):45-47.
[3] 周麗蓉.做好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申報工作之我見[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148.
[4] 白毅.職稱評審中加強臨床技能考核對臨床隊伍建設的意義[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7,17(12):1531-1532.
[5] 余興龍.以公平為導向的職稱評審制度構建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1,(11):77-80.
[6] 李殷青,丘如華.信息化背景下職稱材料歸檔的思考[J].蘭臺世界,2011,(6):14-15.
[7] 丁志明,徐向榮,徐鍵.我院職稱晉升實行評分制的實踐體會[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1,27(3):218-220.
[8] 譚長擁,趙飛,彭國莉.高校職稱評審中核心期刊認定出現的主要問題及解決辦法-以四川省高校職稱評審為例[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2,34(3):97-100.
[9] 徐玫,崔云,高繪玲.高校職稱評審材料學術檢索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2,24(5):223-224.
[10] 易映.量化評分模式在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工作中的運用與探討[J].人力資源管理,2012,7(5):62-63.
[11] 李彩華.如何做好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申報工作[J].現代醫院,2009,9(1):134-135.
從20**年度起,我省轄區內(**市除外)從事會計或會計相關專業人員按本程序申報評審高級會計師材料。
一、申報程序
1、擬申報人應自行對照《**省會計專業高級會計師資格條件》(以下簡稱《條件》),基本符合規定要求的,可以向本單位人事(或職稱)部門提出申請,并提供相關證明資料;
2、各單位人事(或職稱)部門接到申請后,應對照《條件》對申報者的基本情況進行初步審核,并按本單位申報職稱評定的工作程序決定是否同意推薦;
3、將同意推薦的申報人的學歷、資歷、專業工齡、取得會計師或會計相關中級職稱的時間、取得中級職稱以來主要業績及撰寫的專業文章、論文、職稱計算機考核有效證明情況等在本單位顯著位置公示不少于5個工作日;
4、公示無疑義的申報人員按照要求提供下列申報材料:
(1)《**省專業技術資格評審申報表》一式3份;
(2)《**省申報高級會計師任職資格人員情況簡介表》一式20份;
(3)《申報高級會計師任職資格初審登記表》1份;
(4)免冠大一寸近期正面相片一張;
以上材料不需要裝訂。對于上述(1)至(3)項表格請認真如實填寫,并按照表上要求簽字和加蓋相應部門公章,未簽字或蓋章的無效。
(5)會計從業資格、學歷、會計師或會計相關中級職稱證書、年度考核、繼續教育、職稱計算機考核等有效證明材料;
(6)取得會計師或會計相關中級職稱以來專業技術工作業績總結報告(本人簽名,單位人事和財務部門共同鑒定并蓋章);
(7)取得會計師或會計相關中級職稱以來的獲獎情況、證明專業工作能力和業績成果的有關材料、財會管理或應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推廣情況;
(8)取得會計師或會計相關中級職稱以來撰寫的具有代表性的本專業論文、論著或譯著;
(5)至(8)項除論文、論著等需要提供原件外,其余可提供復印件,復印件應由本單位人事(或職稱)部門核實蓋章并由核實人簽字;各市申報的材料,其中會計從業資格、會計師或會計相關中級職稱證書、高級會計師考試證書、繼續教育證明復印件還應有財政部門核實人簽字;
將上述材料按順序裝訂成冊,并編寫《送評材料目錄》編上頁碼,并將(1)至(4)項材料一并裝入檔案盒(檔案盒封面格式見附件5)。
省級主管部門或市人事局職稱辦(無主管部門的省級單位由本單位人事或職稱部門或人事機構)在對本部門或本地區申報高級會計師材料審核其手續齊備后開具委托評審函,連同申報人員公示情況說明,在規定的申報時間內一并送我廳會計處;
對外省或部屬等非本省轄區內單位會計人員需要我省會計專業高評委代評高級會計師職稱的,應向省人事廳職稱辦辦妥有關委托手續后,我廳才能受理。
我廳對收到的申報材料進行整理并報省職稱辦進行審查,對符合申報條件的申報人的單位和姓名在網上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為七個工作日。
二、評審程序
公示結束,對無疑義的申報材料轉入評審階段。
1、向省職稱辦報送《評審委員會活動申報表》和《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審批表》
2、根據申報數量和評審對象情況,在省職稱辦的監督下,按規定從高級會計師評審專家庫中隨機抽取適量的專家組成專業評議小組和執行評審委員會。
評議小組對申報對象的業績、成果及其他材料進行評議,形成初評意見,提交評審委員會會議審定。
評審委員會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職稱政策,對照《條件》對評審材料和評議小組意見進行審議。對于申報者有成果共用發生爭議或申報材料與實際工作有出入、論文雷同等評委會會議認為需要進一步核實的,申報者應積極配合評審組織部門作出的安排,接受答辯、電話答辯或提供單位證明等。在此基礎上,評審委員會進行無記名投票表決,贊成票超過出席會議的執行委員三分之二(不包括三分之二)的為通過。
3、評審會議結束后,將評審情況、通過評審人員花名冊及電子材料報送省職稱辦,同時將通過評審人員的單位和姓名在網上公示,公示時間為七個工作日。
三、評審結果公布及材料退回程序
1、根據省職稱辦公布的評審結果(以省人事廳發文為準),及時辦妥各項后續工作(包括申報表蓋章、辦理資格證書等);
(一)申報條件:按照《關于衛生專業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京人發 [2002]101號)執行。
(二)關于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外語的要求,按照《關于貫徹人事部<關于完善做好職稱外語考試有關問題的通知>的通知》(京人發[2013]31號)執行。
(三)關于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的要求,按照《北京市人事局關于職稱評聘程序調整有關政策的通知》(京人發[2003]37號)以及《關于北京市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水平考試有關規定的通知》(京人發[2000]111號)執行。
(四)關于對2013年城市醫生晉升副主任醫師或主任醫師的要求,按照《關于城市醫生在晉升專業技術職務前到基層服務有關問題的通知》(京衛人字[2003]37號)和《關于城市醫生在晉升專業技術職務前到基層服務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京衛人字[2004]38號)精神,要求城市醫生晉升副主任醫師或主任醫師之前必須到基層衛生單位累計工作服務1年(即晉升副主任醫師必須到基層農村服務40周或200個工作日,晉升主任醫師必須到基層農村服務36周或180個工作日)或到83個邊遠山區半山區鄉鎮基層衛生單位累計工作服務8個月。
按照《對口支援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實施方案》(京衛醫字[2013]45號)要求,各支援醫院臨床科室中級及以上職稱的醫務人員,每年必須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提供不少于15天的服務。對無故拒絕到社區服務或沒有按時完成規定的每年下社區服務15天任務的人員,不能晉升職稱。對積極下社區并按要求圓滿完成任務并受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居民好評的人員,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晉升職稱。
城市醫生到農村基層服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善之區和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一項重要工作,各單位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對于弄虛作假的單位和個人,一經核實,將嚴肅處理,兩年內取消其申報資格,并追究有關領導和工作人員的責任。
(五)關于對申報全科醫學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人員的要求,按《關于印發<北京市全科醫學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與評審暫行辦法>的通知》(京衛人字[2012]6號)執行。
(六)關于農村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申報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要求,按《關于印發<北京市農村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辦法>的通知》(京衛人字[2012]9號)執行。
(七)關于對傳染病防治知識掌握的要求,根據2005年北京市衛生工作會議精神,首都所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都要學習掌握重點傳染性疾病防治知識,每人每年學習不得少于20個學時,在今年衛生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答辯中,各專業答辯組將繼續考核申報人員傳染病防治知識,并作為職稱晉升和職務聘任的必備條件之一。
二、需說明的幾個問題
(一)關于對申報人員公示的要求,各單位須對申報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人員的情況(如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的周數、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醫德醫風、論文、到農村或社區基層服務的時間和地點、繼續教育情況等)進行公示,時間一周。公示后由本單位推薦委員會進行推薦。在公示期間群眾舉報申報人有弄虛作假的,由單位推薦委員會責成有關部門或人員進行核查,一經核實,兩年內取消其申報資格。
(二)關于對論文的要求:按照人事部、衛生部的有關規定,晉升副主任醫師,應在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論文(或著作),在專業期刊發表或在省及省以上學術會議的大會上報告;晉升主任醫師,應在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論文(或著作),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的大會上報告。各單位推薦委員會負責對申報人提交論文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進行審核。
(三)關于破格的要求:申報中醫、預防醫學、藥學、護理、醫學技術高級專業技術資格、未達到《衛生技術人員職務試行條例》規定的申報條件,但業績突出的人員,經所在單位推薦委員會同意后,報市衛生局核準,可以破格申報高級專業技術資格。破格標準參照臨床醫學專業高級專業技術資格申報條件執行。
(四)關于網上申報問題:為了使報名工作更加方便、準確、快捷,北京市申報衛生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繼續實行計算機網絡申報與離線申報相結合的方式。申報人可登陸北京市衛生人員考評中心網站進行網上申報或下載離線錄入版(網上填報的內容必須準確、詳盡,并與報送的紙質材料一致),各單位人事部門認真審核申報人資料后,按規定時間報送市衛生人員考評中心。
三、答辯評審時間
擬定于10月份,具體安排另行通知。
四、報送材料時間
區縣衛生局、市屬局(總公司)、各有關單位:月20日—月21日
直屬單位:月22日—月24日
五、報送的材料
(一)單位需報送的材料:
1、區縣衛生局提交區、縣職改(人事)部門出具的本年度可使用的指標或崗位職數證明;市屬局(總公司)提交職改(人事)部門出具的本年度可使用的指標或崗位職數證明(評聘分開工作試點單位除外)。中央等非本市所屬單位提交委托代評函。
2、申報人員的公示情況。
3、臨床科室中級及以上職稱的醫務人員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提供不少于15天服務的書面證明(須注明時間、地點以及工作內容,并加蓋支援醫院、接受支援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及其所在區縣衛生局的公章)。
(二)個人需報送的材料:
1、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申報表(申報表中評審委員會意見不再填寫)一份。
2、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報送《推薦晉升西醫臨床醫學專業高級技術資格量化考核表》和《推薦晉升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工作業績群眾評議匯總表》各一份(市衛生人員考評中心統一印制)
西醫臨床醫學以外的專業報送上一年度考核表(可提交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一份
3、申報主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須提交執業醫師證書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一份
4、城市醫生申報主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須提交“城市醫生到農村服務鑒定表”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一份
5、答辯論文或代表作(必須為第一作者) 一式二份
6、按文件規定,需提交的其他論文或材料 一式一份
7、外語成績合格證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 一份
8、計算機考試合格證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護理專業除外)一份
9、破格審批表一份
10、學歷證書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一份
11、現專業技術職務證書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一份
12、《傳染性疾病防治知識培訓證書》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一份
二、申報高級國際商務師的條件(附件1)
三、轉換高級國際商務師的條件
具有其他系列高級職稱的人員,在國際商務崗位上工作滿一年,可以申報轉換高級國際商務師。
四、實行人事人員申報高級國際商務師資格的有關事項
在人才流動中心實行人事的人員,其高級專業技術資格的評定,由個人向省人才流動中心提出申請,填寫專業技術資格評定表,交省人才流動中心進行資格審查,報省職稱部門審定后,由國際商務高評會評審。
五、評審材料的報送要求
(一)送評材料
1、《專業技術資格審查表》(一式1份)
2、《專業技術資格評審表》(一式3份)
3、《專業技術資格送審表》(一式15份)
4、任現職以來的專業技術工作業績資料(裝訂成冊)
5、《個人業務自傳》(一式15份)(破格、掛編人員提供)申報人員申報時可按照《江西省職稱管理系統》(從江西省人事廳門口網站相關下載的“專業職稱”欄目下載)的內容,報送申報人員信息。
(二)材料要求
1、業績材料必須提供原件,復印件不作為評審依據;提供的論文必須發表在有國家統一標準刊號和增刊許可證號(“CN”或“ISSN”)的雜志上,以書號(“ISBN”)代刊號的論文集上登載的文章僅作參考。
2、申報評審的專業必須填寫準確。
3、《專業技術資格審查表》和《專業技術資格評審表》上的設區市(主管部門)一欄,必須填寫設區市(主管部門)全稱,并標明設區市(主管部門)代碼。
4、《專業技術資格審查表》和《專業技術資格評審表》不可復制,《專業技術資格送審表》可復制,但不得改變表格式樣與大小。
六、申報高級國際商務師的程序
(一)省屬企事業單位的從業人員,按照行政隸屬關系,由本單位進行資格審查,送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后,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職稱辦審定,由國際商務高評會評審。
(二)各市縣所屬企事業單位、民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的從業人員,按照屬地原則,將申報材料送所在地的設區市政府人事(職稱)部門審核后,報省職稱辦審定,由國際商務高評會評審。無主管部門的民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如須主管部門履行審查負責的,由所在地商務主管部門代為履行。
七、高級國際商務師職稱外語水平的具體要求,按江西省人事廳《關于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外語水平要求的通知》(贛人發]12號)規定執行。
八、關于工作質量與職業道德評估工作的要求
在本年度職稱申報工作開展前,各單位必須對申報人員任現職以來的工作質量與職業道德情況進行評估,申報者評估必須為合格以上。凡未完成評估的單位不得開展專業技術職稱評聘工作。
九、2010年申報高級國際商務師專業技術資格的資歷(聘任年限)終算截止時間:2010年12月31日;業績和論文的終算時間為2010年7月31日。
十、省職稱工作辦公室受理申報高級專業技術資格材料的截止時間為2010年8月16日,具體日程安排見《2010年全省職稱申報評審工作日程安排表》(附件2)。
聯系人:聯系電話:
關鍵詞: 高校;職稱評審;改進途徑
Key words: college and universities;professional titles evaluation;improved approaches
中圖分類號:G4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2-0164-02
0引言
高校職稱評審是高校人事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職稱評審是否科學、公正、合理關系到能否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關系到師資隊伍的建設、學科梯隊的調整,對推進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目前,我國高校雖有一套比較完善的職稱評審制度,但在實際的評審過程中,仍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如重科研,輕教學;重論文數量,輕論文質量;職稱評審中人為因素的影響等。如何在職稱評審過程中對以上問題加以改進,本文作者提出了以下途徑。
1建立科學的職稱評審制度
目前,地方人事廳和教育主管部門對于職稱評審都有一套比較完善的職稱評審制度,每個高校根據自身發展和要求,把教育主管部門的職稱評審制度作為最低要求,根據本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和學科梯隊的具體情況,對職稱評審制度做相應的修改,使之符合學校的中長期發展目標。
1.1 以崗位設置為導向崗位設置是高校人事改革未來的發展趨勢,實行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的管理機制。制定職稱評審制度時,應充分考慮學校的崗位設置情況和參評人員所在單位崗位設置的具體情況,制定科學的職稱評審制度,對于不在專業技術崗位的人員,嚴格規定不能進行職稱評審,對于不同專業技術評審系列,根據崗位性質,申報相應的系列。因此,在職稱評審制度制定過程中,應以崗位設置為導向,充分考慮學校崗位設置的具體情況,各個職稱系列之間的差異和因崗位轉變后,職稱系列轉評中會出現的情況,對此作出科學合理的規定。
1.2 以學科分布為重點現今,每個高校都有自身的學科分布特點,有優勢學科和劣勢學科,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現階段的發展情況和發展目標,在制定職稱評審制度時,對于今后的重要發展學科給予一定的傾向,加快學校學科建設發展,帶動學校整體發展。同時,對于文理科,由于學科之間的性質差異大,在制定職稱評審制度時,應做不同的規定,促使學校的職稱評審制度在學科分布方面,能促進重點學科的發展,保障文理科的平衡發展,以此促進學校的整體發展。
1.3 以量化積分為契機由于很多高校的職稱評審制度都是一些文字性的條例,對于職稱評審的相應要求模糊不清,沒有具體的要求,可操作性不強,只對論文的數量進行了規定,忽略了論文的質量;對教學的課時有規定,忽略了教學質量等,造成了評審中的不公。制定科學的職稱量化積分細則,可以對參評人員的科研和教學成果的不同等級積不同的分數,增加評審的公平性和導向性,同時,也能激勵廣大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和科研質量,促進學校整體的教學和科研水平。
2完善職稱評審評價體系
2.1 學生評教和專家評教學生評教和專家評教是學校對所有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監測的一項制度,一般由教務部門主管,以便對教學質量不高的教師及時進行糾正,保證教學質量。在職稱評審中,應用參評教師在任職期間的評教等級進行積分,可以了解該名教師在任職期間的教學質量以及是否進步。因此,教務部門應完善學生評教和專家評教,制定科學的評教指標體系,完善評教環節,保證評教結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同時對評教結果進行跟蹤記錄,以便保持教學質量檔案的完整性,提高工作效率。
2.2 核心期刊認定和論文質量在職稱評審過程中對核心期刊的認定,一般以地方教育廳規定的核心期刊目錄為準。但由于行業和文理科的差異,有些未列入核心期刊目錄的行業期刊質量在同行業中領先,甚至高于有些列入核心期刊目錄的期刊,因此不能只單一的看是否是核心期刊,還應了解該期刊的影響因子,以及發表的文章是否和參評人的崗位和專業一致。各個高校應根據學科分布,建立不同學科的核心期刊目錄,對教師發表文章進行指導,不能一味地追求論文數量,應在論文的質量上加以提高,在職稱評審前,評委應仔細閱讀每位參評者發表的文章,以便對文章質量做出正確的判斷。
2.3 評委選擇學校應建立評委庫,選擇專業技術水平高、業績突出、原則性強的專家作為評委,實現評委庫的動態管理。各級評委會,除主任委員一人外,其他評委必須從評委庫中隨機產生,每年隨機抽取,保持評審的公正性,杜絕人為因素。對于評委在評審中的不良行為,要嚴格實行獎懲制度,建立評審專家的信譽檔案。
3建立嚴密的監督和管理機制
監督管理機制是保障職稱評審公平和公正的有效保障,科學嚴密的監督管理機制,能夠保障職稱評審申報、評審過程和評審結果,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
3.1 二級院系審核機制每年職稱評審申報前,由院系來審核申報人的基本條件是否符合評審規定的資格條件,一能減少職稱評審主管部門的工作量,二能使院系詳細地了解該申報人員的業績成果,三能確保推薦的申報人的申報材料的真實性。
3.2 職能部門審核機制職稱評審工作涉及面廣,所在院系,教務處、科技處、人事處、檔案室和紀委等部門與此都相關。對于教學課時和質量的認定、教學獲獎的認定、科研成果和獲獎的認定、核心期刊認定和榮譽獲獎的認定,確立科學的審核機制,規定嚴格的審核環節和審核細則,由相關部門審核材料的真實性并蓋章確認,能有效地保障材料的真實性。
3.3 公示和反饋機制公示和反饋機制能夠使全校教職工了解申報人材料情況,能確保材料的真實性和評審過程的公正性。對于申報人的材料,學校要在評審之前及時公示。在院系審核后,在全院系范圍內對推薦的申報人材料進行公示;職能部門審核后,對申報人材料進行全校范圍內的公示;評審結束后,對評審結果在全校范圍內公示。同時,建立反饋機制,對于在公示期間,對申報人材料提出的異議,相關部門要及時予以審核和確認,給予檢舉人符合事實的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