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態環境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7 17:59:0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海洋生態環境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海洋生態環境論文

篇(1)

可持續發展的文明是一種新的文明,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較工業文明更先進、更高級、更偉大的文明。它將脫胎于工業文明,在工業文明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自己,并不斷地完善自己。

一、可持續發展文明是對工業文明的揚棄

工業文明的發展帶來了一系列嚴重的負面效應,導致人與自然的尖銳矛盾,資源短缺、生態破壞、尤其是環境惡化。今天,環境的全面污染和整體環境狀況日趨惡化,臭氧層破壞、酸雨、全球氣候變暖、森林破壞、荒漠化、海洋污染、人口膨脹、環境污染。煤煙污染熏黑樹干,造成生活在樹干上的70多種昆蟲由灰色變為黑色。科學家把這稱為“工業黑化”現象,工業文明因此而被稱為“黑色文明”。他們的批判帶給我們深刻的啟示,警示我們一定要拋棄工業文明。

盡管工業文明時代帶給我們一系列災難,然而我們對工業文明卻不能簡單予以否定。因為工業文明為未來文明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武器,為工業文明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在未來社會中,牛頓定律、量子力學、電磁感應理論、電子學、愛因斯坦相對論、控制論等科學技術成果,仍將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而這些都是工業文明的產物,未來文明如果離開這些成果則寸步難行。未來文明的存在和發展不能只依靠生態學、環境學、生物學,再者,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學等學科也是在工業文明的條件下孕育形成的,化學工業這一被人們稱為造成生態環境污染的禍首,卻在很大程度上為環境監測、環境治理提供技術和產品。未來文明時代的人們仍然會有汽車制造業、電器制造業、機械加工業、采礦業、建筑業、紡織和服裝等行業。它們仍將是未來文明的極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保留工業文明大量有價值的成果的同時,對于一系列工業文明的思維定勢、實踐中僵化模式應予以拋棄。如發展等于經濟增長,犧牲環境求發展,重復建設的盲目發展,脫離生產力發展水平和承載力的高消費,高投人、高消耗、高成本、低效益的粗放性經營模式,“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掠奪式的“發展”,用通貨膨脹的辦法搞建設,軍備竟賽,國民經濟軍事化等等,這樣才能在思維上和實踐上拋棄工業文明賴以存在的根據,克服由“人類中心主義”的近視性、局限性造成的對環境和生態的極度破壞。

未來文明是不是絕對理想的、終極的、有百利而無一害、絕對無污染的歷史時代呢,如果這么認為,則未免陷人形而上學之中。人類對未來不要抱太大的幻想。它既不是純而又純的無一絲污染的生態凈土,也不是污濁灰暗的黑色世界,而是以工業文明為基礎又超越工業文明,是對工業文明的否定和揚棄。所以它就會帶有工業文明的印記,離開工業文明這一基礎,可持續發展的文明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可持續發展文明以工業文明為基礎,但從根本上又不同于傳統工業文明。可持續發展文明又增添了關于生態保護、生態科技的新內容、新特點,消除和治理工業文明時代的環境問題。它要求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和環境產業,發展信息產業、服務產業,要開發和使用新的清沽能源,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可持續發展文明是工業與生態學的結合,是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人與自然達到和諧狀態的可持續發展的新文明,它仍然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不斷發展。

二、可持續發展文明是人與自然相協調的歷史時代

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從古至今,人類都沒能很好地協調二者關系。究其原因:是因為人類早期認識自然和防御災難能力的低下,導致人們甘當自然的奴隸。然而隨著人類認識自然能力的相對增強,又導致人們蔑視自然,作自然的主人,同時各種利益(包括階級利益、國家利益、集團利益、個人利益)的驅動使人們無視自然規律,肆意破壞自然生態。又加之認識上的局限性,使人們無法對自己行為做出預測,所有這一切導致人類從未實現人與自然的真正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文明是對工業文明的揚棄,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時代,是社會、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社會,是人類獲得自由解放過程中的重要階段;是人類文明的新的延續。

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自古以來就是哲學研究的重要問題,每一文明形態都有其特定的人與自然關系意識,并且這種意識滲透到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對于人類文明發展具有導向作用,在某種程度上制約著文明的興衰。工業文明的興衰正是由“人類中心主義”這一人與自然關系的意識所制約的,人類實踐的經驗教訓越來越昭示出:人的一切活動都要充分尊重自然規律;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應當以資源的增值為前提,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否則,自然資源必然會日趨衰竭,人類會因此而失去生存的基礎。自然界是均衡與和諧的,但這種均衡與和諧是脆弱的,人類活動應當限制在其后果與作用不使這種均衡與和諧被破壞到不能恢復的程度以內,否則必然會產生不利于人類的種種后果。生態文明要求工農業生產、人口生產、社會消費、科學技術發展等人類生產與生活的各項活動都建立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協調發展之基礎上。

人類發展已經進人知識經濟時代,這為人類協調人與自然的矛盾奠定基礎。全世界各國開始重視人與自然關系,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人類正在尋求環境、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人在認識和改造自然的同時,還具有適應自然環境的一面,自然的必然性是人必須服從的,但不是消極地服從,而是積極地服從。因此,應把人與自然之間看成是一種有機聯系。人類必須以一種全面的態度對待和支配自然界,即對人類支配自然的強大能力進行全面的理解,以科學、道德、審美三者統一的全面尺度在實踐中對自然科學進行全面的利用和支配,而不是片面地強化人類對自然界的攫取。當代新技術革命客觀上揭示了人與自然界的全面關系,在新技術革命條件下,人對自然的支配關系已經超出對自然的理論和實踐掌握,進人道德和審美的范圍,把發展科學技術與生產力和保護生態環境有機地統一起來,把人類生活需要的內在尺度與生態環境規律和自然規律的外在尺度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人類利用自然的科學性和道德性,協調人類改造自然的行動,調整好人類改造自然的方向,既不要像古代那樣作自然界的奴隸,也不要像工業革命以來那樣作自然界的敵人,要愛護自然,培育自然,建立起人與自然界的全面和諧的關系,以利于我們星球的繁榮和人類自身的生存與發展。

三、可持續發展文明是人與人和諧相處的時代

上一篇: 一體化管理論文 下一篇: 職稱申報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字幕久久35一 |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最新在线 | 色悠久久久久综合网伊 | 思思热国产视频观看 | 午夜福利激情视频 | 日韩欧美国产岛国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