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師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7 17:58:2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高職教師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高職教師論文

篇(1)

高職教師作為高職教育教學的直接承擔者,其受教育者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決定了高職教師的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能過程,更是受教育者接受知識、技能和加工知識、技能從而將其內化的過程。高職教師具備相應的教育學能力不僅有利于知識、技能的傳授,更有利于受教育者將知識、技能內化,從而獲得更快更好地發展。1.教育學知識、原理是提高高職教師理論教學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的前提。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無論是其教學對象學生,還是其教學內容即具體知識、技能均具有其自身的特色。就其作用對象學生而言,作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其接受知識、技能不僅與其年齡段有關還與其成長環境、經歷等有關,根據學生年齡段、成長經歷等采用適當的方法教授適當的內容,即“因材施材”是教學的基本原則。也就是說高職教育跟其他教育一樣是有規律可循的,這種規律就是我們所學的教育學知識、原理。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也應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科學設計、靈活安排。簡而言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高職教育教學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高職教師只有具有較豐富的教育學知識、原理,才能掌握并遵循高職教育教學的客觀規律,提高教學質量。2.教育學技能、技巧是提高高職教師理論教學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的關鍵。知識、原理的真正價值在于應用。如果說教育學知識、原理是條件、環境,那么教育學技能、技巧則是加工工具、手段。從生產管理的角度看,條件、環境是提高生產質量的前提,工具、手段則是提高生產質量的關鍵。高職教師具有較豐富的教育學知識、原理為高職教育教學順利而有效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高職教師熟練的教育學技能、技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實踐表明,同樣的學生、同樣的內容,教學方式、方法不同,教學效果和效率也不盡相同。教學方式、方法的設計與選擇問題也就是教育學技能、技巧問題;因此,提高高職教師理論教學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其關鍵在于提高高職教師的教育學技能、技巧。3.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是提高高職教師理論教學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的保障。傳授知識、技能是教育的基本職能之一,也是高職教師的基本職責之一。然而,當今社會是信息社會,是知識爆炸的社會,終身學習已成為人們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高職教師作為專業的知識、技能傳授者,不僅是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否則,根本無法在這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完成其傳授知識、技能的基本職責。也就是說,面對浩瀚的知識、技能,高職教師只能選擇性地進行傳授。高職教師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實際,以及學生畢業后就業及進一步發展所需,有針對性地選擇知識、技能進行傳授。選擇什么知識、技能來傳授及怎么選,這不僅決定了高職教師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效果,更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高職教師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教學質量和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因此,為了保證和提高高職教師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教學質量和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高職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及其畢業后就業崗位的實際,不斷地進行研究和改革。

(二)專業理論知識、原理是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根基

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是高職院校的三大職能,高職教師是高職院校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直接承擔者,其專業理論知識、原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了高職教師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職能的實現程度。1.專業理論知識、原理是高職教師教學的根本。高職院校的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職前教育,是以學科為基礎的專業教學。高職教師作為高職院校專業職業人員,當然應具備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原理,否則,“隔行如隔山”,離開了專業理論知識、原理,高職院校教育的職前教育性將無從談起,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學也就失去了其應有之義。2.專業理論知識、原理是高職教師科研的前提和基礎。高職教育跟其他類型的高等教育一樣,不僅要傳播專業知識、原理,更要不斷創新專業知識、原理,以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并不斷地創新知識、原理,從而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高職教師如果沒有較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原理,創新專業知識、原理則更是無從談起,科研自然也就無能為力。3.專業理論知識、原理是高職教師社會服務的保障。高職教師履行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職責的形式包括通過培養學生服務社會、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經濟社會發展解決其現實問題、將科研成果應用到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之中等方式。對高職教師提供社會服務的各種形式進行深入分析不難發現,任何一種服務形式最終都離不開高職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原理,否則,其社會服務將是一句空話。

(三)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

技能是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保障職業性是高職教育的根本屬性,是高職教育區別于其他類型高等教育的根本所在。高職教育的職業性決定了高職教師不僅要具有較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原理,還應掌握一定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將高職院校“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目的”的辦學宗旨落到實處,高職教師才能真正根據市場的實際需要,科學而合理的安排和設計教學,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畢業即失業,企業無人可用”的問題。1.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是高職教師理論教學的依據。隨著產業的轉型升級,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不斷發展,其所涉及到的專業理論知識、原理也在不斷創新發展。高職教育的高等教育性決定了專業理論知識、原理的教學是其應有之義,但高職教育的專業理論知識、原理教學以“能用、夠用”為原則,因此,高職教師只有掌握一定的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才能真正遵守“能用、夠用”的原則,科學而合理地選擇專業理論知識、原理進行有效教學,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質量。2.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是高職教師實踐教學的實現。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是高職學生區別于其他類型高等教育學生的根本。所謂實際操作能力也就是較好地掌握了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能夠較好較快地勝任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需要的能力。高職教師作為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直接承擔者,是高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示范者和培養者,因此,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不僅是勝任其理論教學工作的需要,更是勝任其實踐教學的需要。

二、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途徑

產業轉型升級環境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也不斷發展變化,加強高職專業教師職教能力培養已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環境下,高職院??沙掷m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成立教師發展中心,加強校內培養

為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培養其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職院校辦學的使命,產業轉型升級環境下,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技術技能不斷更新發展,其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也在發生相應的變化。實踐表明,高職教師原有的培養模式,由于其缺乏針對性、系統性等原因,已不能很好地滿足高職教師教育教學的需要。在高職院校內以幫助高職教師發展,提高高職教師職教能力,進而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為目的,成立專業的高職教師培養機構即教師發展中心,以便從本校教師的具體實際出發,結合本校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需要,對高職教師開展系統而全面的極具針對性的培養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二)協同創新,校企合作落實校外培養

產業轉型升級環境下,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行業、企業參與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利于提高高職教師的職教能力,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和人才質量,以提高高職院校的競爭力,更有利于高職院校為行業、企業提供更多更好的勞動力,從而方便行業、企業走出“無人可用”的困境。近年來,在校企合作加強高職教師培養上已開始了一些嘗試,采取選派高職教師到企業頂崗鍛煉、到企業調研等途徑,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效果還不太理想。在校企合作培養高職教師過程中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出現頂崗鍛煉難落實、形式主義等現象。然而,國外行業、企業參與高職教師培養的實踐表明,行業、企業參與高職教師培養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高職院校應根據本校的實際,通過多方努力,與企業協同創新,不斷加強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尤其是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以切實提高高職院校為行業、企業提供其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的能力,從而充分滿足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完善機制,鼓勵創新

大量事實表明,無論是高職院校內對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還是校外行業、企業參與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都存在著一個共同性的問題,就是機制不完善,各方參與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的積極性不高,從而導致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難于落到實處。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外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不僅有法律作保障,更有一套完善的機制。產業轉型升級環境下,國內高職院校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應從相關機制著手,以保證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從而讓各方主動而積極地參與到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的實踐中來,提高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的效率。

三、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為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是高職院校的辦學目的。各高職院校所在地區不同,畢業生就業的行業、企業不同,其教育教學也不盡相同。否則,“千校一面”的現象仍將繼續,“企業無人可用”的困境也將無法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各高職院校對其教師職教能力培養應堅持高職院?!耙允袌鰹閷?,以就業為目的”的宗旨,走出有自己特色的培養之路。

(一)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因校而異

產業升級環境下,各高職院校所處地區不同,其服務的行業、企業也不盡相同;就是同一地區,由于各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的行業、企業不盡相同,其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各高職院校應從本校所在地區的行業、企業尤其是其畢業生主要就業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出發,科學而合理地安排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實踐,以加強其教師職教能力培養的針對性,提高培養效率。

(二)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要因人而異

調查表明,不僅不同高職院校教師職教能力水平、培養內容、培養條件等不盡相同,就是同一高職院校其教師職教能力水平、培養內容、培養條件等也不盡相同。為了提高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的效率,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應立足高職教師教學的實際需要,結合高職教師個人的實際,靈活安排高職教師參與職教能力培養,提高高職教師參與職教能力培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切實提高高職教師的職教能力。

篇(2)

(一)對普通話重視程度不夠很多高職院校都明文規定了在教學時應該使用普通話。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大江南北。教師在教學時,若只是為了自己的方便和順口,就不分時間和場合隨意使用自己所熟悉的方言的話,那么對于方言區外的那部分學生來說是極為不公平的。一方面,他們很可能會因為聽不懂教師的方言,而失去對某門課程的興趣,另一方面,有的學生也會認為這是教師對他們的不重視,從而在心理上產生抵觸情緒,加大了教學管理的難度。所以,高職教師一定要顧及全體學生的需求和感受,使用好普通話,有意識地糾正自己不準確的發音,使學生都能聽得懂自己所傳達的內容。

(二)語言上對學生的尊重不夠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中,教師擁有絕對的權威,學生對教師只能服從,這也就造成了師生地位上的不平等。很多教師在教學中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對學生頤指氣使,反映在語言中則是很少使用禮貌用語,并且命令性指示語的使用較多。這常常讓學生感到自己不被教師所尊重,使得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心理距離越拉越大,給教學和管理都帶來了很多負面的影響。

(三)對體態語言的漠視體態語言是人際交往中信息傳遞的一種副載體,它在使用中不需要憑借有聲語言,但卻對有聲語言的理解起著強化作用。體態語言主要包括動作和表情兩個方面。就動作而言,有的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散漫地靠坐在椅子上,使學生覺得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壓迫感,心理上會產生緊張的情緒;有的教師在與學生交談時東張西望、左顧右盼,使得學生對教師的誠意產生疑問,導致其失去對教師的信任和溝通的興趣。就面部表情而言,有的教師在與學生談心時,經常會皺眉和撇嘴,這會給學生帶來負面的心理暗示,覺得教師對他們是不認可的,從而產生逆反心理,對教師的談心也不再積極配合;有的教師和學生溝通的時候,沒有以殷切的目光注視學生,而顯得目光散漫,這也會讓學生覺得教師心不在焉。因此,應改變教師對體態語言的漠視態度,讓他們意識到體態語言是有聲語言的有效延伸,運用得當可以顯著提高教育效果。

(四)正面語言使用不夠高職學生的學習基礎往往較差,平時聽到的多為教師和家長的抱怨與批評,在進入高職學習時已經積累了很多負面的情緒。然而,一部分高職教師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教學時還是常常使用負面語言,經常粗暴地用“不能”“不行”“不可以”等話語來回答學生;不能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仍然以批評教育為主,忽視正面的肯定與鼓勵。這些都容易激起學生的負面情緒,使他們對今后的學習感到痛苦和絕望,對教師的教學和管理也持抵觸態度。所以,高職教師要正視自身在職業語言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采取多種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和消除,努力提升自己的職業語言素養。畢竟我們所培養的學生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工業流水線上的產品,他們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他們對教師的情感往往是建立在有效的語言溝通基礎之上的。

二、提升高職教師職業語言素養的措施

針對上述高職教師職業語言使用中的種種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建議和措施,以期對提升高職教師的職業語言素養有所裨益。

(一)準確使用普通話為了使學生準確地理解課堂教學內容,避免因方言的原因聽不懂某門課程,從而失去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使用標準的普通話。首先,在發音上,教師應努力做到口齒清晰、發音準確,要讓學生聽得明白、聽得確切。其次,在遣詞造句上,教師應摒棄粗鄙的方言俚語,使用通用的詞語和說法,讓學生準確理解教師的意思,避免因詞不達意造成的師生誤解。

(二)在語言表達上尊重學生現代教育理念強調教師和學生地位的平等,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在語言上應該充分表現出對學生的尊重,使學生在和諧平等的氛圍中,習得知識和技能。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錘煉自己的語言,表現對學生的尊重]。

1.稱謂教師應該盡可能地記住學生的名字,在課堂上教師若能準確地叫出學生的名字,學生往往會認為這是教師對其的重視,從而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對于叫不出名字的學生,教師也切不可簡單地以“哎”“喂”呼來喚去,可以使用“同學”稱謂。對于記住姓氏的學生,教師可在其姓之前加上“小”字用于稱呼,這樣的稱呼使學生感到很親切,覺得自己是一個受尊重的個體,從而在教學中更加愿意配合,也很好地化解了教師叫不出學生全名的尷尬。

2.問候教師和學生在校園里是“低頭不見抬頭見”,打照面的時候很多,這就涉及打招呼的問題。有的教師在學生進行問候以后,仍然板著一張臉,嚴肅地點點頭,這種教師學生就覺得不容易親近,自然就拉大了兩者的心理距離。因此,在學生向教師打招呼以后,教師也要熱情地予以回應,可以面帶微笑回答“你好”,對于正好需要特別關注的學生也可以有一些關心式的回應,例如“最近學習怎樣”“上次給你指出的問題有沒有注意”等。

3.指示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常常會需要使用一些指示性的語言,在使用這些語言的時候特別要注意句式的選擇,多使用祈使語氣的句式而不是命令語氣的句式,多用引導式的語句而不是用語氣強烈的反問語句。適當的句式可以使學生樂于接受,心理上也較為放松,進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而不恰當的句式會使學生心里緊張或激發他們的逆反心理,給教育教學帶來障礙。

(三)重視體態語言的使用美國心理學家阿爾培特通過實驗證明:口頭語言的效果=7%的內容+38%的聲調+55%的表情。由此可以看出,體態語言的使用在信息溝通和交流就動作姿勢而言,教師和學生談心時,身體應自然前傾,不可懶散地靠在椅背上;當學生向教師講述問題時,教師應耐心傾聽,并頻頻點頭加以回應;當學生說到困難和傷心之處時,教師可以適時地拍一拍他們的肩膀加以寬慰和鼓勵,讓他們對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充滿信心;當教師與學生交流溝通時,教師應保持和學生的目光接觸,用專注、堅定、溫暖的目光向學生傳遞真誠的情感和平等的態度。就面部表情而言,無論學生在向教師傾訴什么內容的時候,教師都應該認真傾聽,切不可經常皺眉、撇嘴或露出鄙夷的神色。當學生向教師表達成功的喜悅時,教師應該和顏悅色、面帶微笑,為學生的進步感到驕傲;當學生向教師傾訴苦難時,教師應該面色凝重,為學生的不幸感到同情,表現出心有戚戚、感同身受。

(四)多使用正面語言針對高職學生學習基礎薄弱、學習動力不足、學習信心減弱的現狀,高職教師在教學中應多使用安慰性、鼓勵性的語言,注意批評的方式方法,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

篇(3)

本文作者:陽金萍顧金峰楊益花工作單位: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教師專業發展中不良文化的影響分析

科學的教師文化能促進教師專業的健康發展,而不良的教師文化則可能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桎梏?!叭鮿菟季S”作為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侵蝕著教師專業發展的心理動能從教師個體層次的專業發展來看,它主要包括專業理想的建立、專業知識的拓展、專業能力的發展、專業自我的形成等內容[3]。其中,專業理想是指教師對成為一個成熟的教育教學工作者的向往與追求,專業自我是個體對自我所從事工作的感受和接納的心理傾向。兩者之間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專業理想為專業自我提供動能,專業自我的不斷形成和調整則是促進專業理想實現的必要過程。專業理想和專業自我作為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的心理支撐因素,對教師的行為有著直接的導向作用:具有專業理想和積極專業自我的教師,對教學工作會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投入感,會對教學工作抱有強烈的承諾,并能積極面對和化解職業困境?!叭鮿菟季S”作為一種對事業的消極心理傾向,它降低了教師的自我認同感和工作滿意度,“弱勢思維”放任的結果,必然是教師專業自我形成的障礙,這種障礙蠶食著教師專業發展的職業激情,并同職業怠倦結合在一起,使教師逐漸喪失對教育理想的追求,極大地影響著高職教師個人潛能的發揮與成就的取得。“繭式思維”相對被動的行為導向,阻斷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支持通道與普通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相比,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特殊性表現在職業性和實踐性。高職教育是以就業和市場為導向的,高職教師的專業發展應著眼于職業活動的完整性而不是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因此,高職教師更應關心市場的動態和發展,在教學內容上與教授方式上強調以就業為導向,工學結合。從當前高職師資來源渠道單一、實踐經驗不足、課程開發能力薄弱的現實情況看,開放與合作已成為高職教師突破這一困境的關鍵。而高職教師相對封閉和被動的心態與行為方式,無疑阻斷了其專業發展的支持通道。高職教師必須積極主動走出“象牙塔”,改變單獨“作戰”的習慣,通過校企合作,提高專業職業能力,通過合作教研探討,開發職教課程,促進教學能力的提升。“權威意識”所導致的依附心態,束縛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自主性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作為主體的主動發展過程,它強調教師是專業發展的主人。從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外部環境看,理想的教師專業發展只需通過設計各種相關的制度激發教師的自我控制、引導與成長的意識。而在行政權威影響過強的情況下,教師的專業自極易受到漠視與侵犯,專業自主精神不僅難以得到滋養與提升,反而容易消磨殆盡。從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內部環境看,研究表明,“反思和研究是通向‘解放’、實現教師專業自主的有效途徑。”[4]高職教師對某些學術權威的依附,是一種思維上的惰性和慣性,也是高職教育研究與教學實踐脫節的原因之一。獨立與創新是大學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沉淀下來的公認真理,只有通過基于情境的反思、研究與創新,才能真正形成中國特色的高職教育理論和實踐體系,才能真正彰顯高職教師的專業化。

高職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不良文化破解

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系統的過程,既需要教師個體的積極主動發展,也需要外在的條件保障。從學校管理層面看,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重建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軟環境。強化現代職教理論學習,提升教師職業認同感二戰后,以德國為代表的職教發達國家的實踐證明了職業教育在經濟社會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弱勢思維”的存在,一方面固然與高職發展歷史短、底子薄并且遭遇招生、經費等現實困境的刺激與影響有關,另一方面,還與教師自身對高職教育的作用、地位以及發展規律等方面的認識不夠有很大關系。對于大多數高職教師而言,對教育教學理論尤其是現代職教理論的系統學都來自于高校教師資格考試,而該考試的應試性又使其學習實效大打折扣。事實上,教師對自身職業的認識越明確,對外在規范的內化程度和對自身職業的投入程度就越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滿意度就會越強,這也正是教師成長的專業情感。從當前實際看,提升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幫助教師轉變觀念、深化認識。(1)結合經濟發展規律和國家戰略發展需要,幫助教師認清高職教育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2)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和教改實踐,幫助教師領會高職教育這一特殊的高教類型特征;(3)結合多元智能等教育理論,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和發展觀;(4)結合本校辦學歷史與辦學特色,形成上下認同的辦學目標與共同愿景,等等。在方式和手段上,要注意理性教育與感性觸發的結合。理性教育手段,比如集體學習、討論、專家講座、理論學習專題資料宣傳等形式;感性觸發手段,比如走訪企業、校企座談、杰出校友的宣傳形式??傊?,要通過各種途徑,幫助高職教師確立職業理想和使命,提升他們的職業榮譽感和歷史責任感,讓職業認同成為高職教師自我成長的內在動力。重視教師合作文化建設,注重教研合作效能當前高職教師對于校企與教研合作的相對被動局面,既有教師自身的原因,如教師長期以來的個人主義,也有學校管理的原因,如競爭性的學校制度以及行政性的合作取向等因素。[5]因此,學校要在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管理機制的同時,加強引導與管理,重塑高職教師合作文化。1.激發教師的合作意識。(1)以共同愿景激活教師的合作動力。邀請教師參與討論、制定學校的辦學定位及遠、近期發展規劃,并把學校的發展目標與教師合作團隊的具體目標結合在一起,并融入到個人的教學與科研中去;(2)通過合作宣傳提升合作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地宣傳合作的益處,通過對合作成果的宣傳和合作經驗的總結,讓教師體會知識共享的積極效應,幫助教師真正樹立知識共享的理念。2.強化合作項目管理。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當前高??蒲信c合作項目的低效與形式化,也是導致教師對合作喪失興趣與信心的原因之一。強化合作項目管理,關鍵是要改變對合作項目與平臺停留于表面的管理方式,突出教師合作的專業取向。(1)在項目的把關環節上,要充分發揮教學委員會等學術權力組織的作用,淡化合作組織和項目管理的行政化特征;(2)在監督和評價環節上,要過程結果兼顧,完善評價體系;(3)在保障環節上,要強化管理的服務職能。另外,還要邀請教師代表廣泛參與,以民主的形式共同制定教師合作的管理和評價制度,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管理氛圍。支持教研探索和創新,激發主體作用發揮對教師的政策引導必須要根據教師的職業特性和專業發展的規律才能奏效。教師專業發展不僅強調教師的自主發展,同時,其過程也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征,即既有發展,也可能出現停滯或低潮。因此,要在寬松民主的管理基礎上,創設良好的外部引導和激勵的環境來促進高職教師的教研創新和主體作用的發揮。1.要完善專業發展支持平臺建設,支持教研探索。(1)完善常態的教研組織機構,如教研室、科研團隊、教學團隊的科學管理,包括制度建設和考核標準體系的完善;(2)強化動態的以項目為載體的教研活動如科研項目、產研合作項目的立項管理和過程管理,強調校本研究和應用;(3)鼓勵和支持打破專業和部門界線的日常教研活動,并使這些活動定期化、常態化。2.要強化以過程為主的教師發展評價和反饋機制,激勵教研創新。教師的專業成長是一個長期而細致的基于日常實踐的過程,因此,學校管理要摒棄過去那種完全以數字來衡量和考核教師的管理方式,建立以教師為本的發展性教師評價與反饋機制。(1)要建立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避免教師專業發展單一化的取向,使三者取得平衡并相互促進;(2)在對教師工作進行考核時,既要強調工作的量,也要注重工作的質,科學合理地評價教師的工作;(3)要打造寬容的教研創新文化,當老師失誤時,得到的是幫助、培訓和改進的機會,而不是批評與處罰;(4)要暢通與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溝通渠道,使教師得到如何做得更好的經常性反饋。比如在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過程中,可通過“導師制”等方式,按照一定的標準和程序,遴選一批優秀的老教師對他們“傳、幫、帶”;在青年教師開展的項目式教研活動中,充分發揮專家組或教學工作委員會的專業指導作用,在具體的教研實踐中推動青年教師的成長。總之,只有將學校的發展與教師的專業成長發展結合在一起,教師才能在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打破無力、懶散、應付的現狀,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體性也才能得到最充分的調動和發揮。

篇(4)

2高職教師參與科研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當前高職教師參與科研工作主要是兩大類問題,一類是主觀方面的問題,即自身能力的不足和觀念的落后;一類是客觀方面的問題,即科研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科研經費的投入不足等。2.1主觀方面。部分教師認為自己的主要任務是教學而非科研,沒有認識到教學與科研的有機統一和相互促進作用。有些教師自信心不足,自我評價偏低,對科研工作有畏難情緒。有些教師缺乏競爭意識,不思進取,科研動力不足。還有些教師由于自身知識面相對狹窄,不能及時把握學科發展的前沿動態,科研方向不清。高職教師參與科研工作大多是被動的,主要是為了職稱和完成任務;目前對于高職教師的績效考核主要集中在教學方面,教師在教學上獲得的報酬要遠大于科研帶來的報酬,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壓制了高職教師參與科研的積極性。2.2客觀方面。高職教師對于科研工作有需要,有興趣,但是缺乏有利于參與科研的客觀環境。高職院校的科研工作還處在起步階段,科研管理缺乏經驗,尚沒有形成一套科學、規范、有序的科研管理辦法,嚴重削弱了高職科研管理的效果。大多數高校雖然出臺了一些科研管理制度,但缺乏系統性和指導性;只注重對個人的獎勵,忽視對團隊整體績效的評估和獎勵。沒有看到高職教師參與科研工作的特殊性,脫離了高職院校的實際,高職教師較普通本科院校教師教學任務重,沒有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參與科研,不能很好的兼顧教學與科研;有的高職院校雖然成立了科研處,但是職能僅限于課題信息的收集、,科研成果的審核、統計,科研經費的管理等??蒲薪涃M的投入主要在科研獎勵方面,實質性的科研投入比較少,對整體科研水平的提高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3當前高職教師參與科研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高職教師參與科研工作首先要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打開想象力,拓寬視野,增強自信心,爆發出參與或從事某項事務的積極性。高職教師應改變過去對于科研工作的負面看法,即變“要我做”為“我要做”,要認識到科研工作對于學校和自己的重要性。其次,要實事求是,對困難要有充分的估計。許多高職院校從中專改制或升格而成,辦學歷史短,辦學經驗不足,教師的整體科研能力不強。在大多數情況下,高職教師是被動的參與到科研工作中,科研立項意識不強,研究方向不明,申報經驗不足。許多高職教師雖然已經認識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也想在科研方面有所作為,但是沒有經過科研知識培訓,缺乏從事科研工作的經驗和基礎。在提升科研能力的過程中,高職教師可以組成類似于學術沙龍性質的非正式組織。教師在非正式組織中,較少受到來自群體的壓力,在人際交往中會感到比較輕松;同時,不同的專業背景也有利于學術交流和靈感的激發。第三,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各種校內外學術資源。隨著高職院?;A設施的加強和完善,高職教師可利用的資源已跨越了時空的限制。以中國知網為代表的大型專業學術數據庫幾乎涵蓋了所有學科門類,并且提供了功能強大的搜索引擎,不僅能搜索到大量相關學術期刊論文,而且還能對學術熱點和研究趨勢進行科學分析。當前高職教育科研的熱點集中在高職院校、高職教育、校園文化建設、科研工作、核心競爭力、戰略管理、產學研、師資隊伍建設、精品課程建設、辦學特色、校企合作、專業建設、高職教育發展、創新教育、高職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等方面。第四,要求真務實,端正學術思想,把握研究方向。高職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謀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立身處世的本領。高職教師可以通過嚴謹的科學精神,敏銳的科學觸覺教會學生學習的本領,這才是教育的本質。

篇(5)

二、高職院校教師應具有的專業素質和專業知識以及技能

教師的專業素質、教師的專業知識以及教師的專業技能的發展水平代表了教師這個職業的發展水平。(一)教師的專業素質,就是指一個教師所具備的的的專業素養,它與能力無關,代表的是一個教師在專業方面的態度和修為。(二)教師的專業知識,教師的專業知識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教學學科的知識內容;2.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掌握的一般教學方法和教學知識;3.課程知識,即要掌握作為教師應該掌握的材料和程序等方面的知識;4.掌握學科課程知識與教育方面的專業知識;5.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基本心理及特性,為下一步更好的給學生進行授課奠定好基礎。(三)教師的專業技能。教師在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指導下,在以專業知識為基礎的前提下,仔細掌握一個教師從事學科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從而更好的形成從事學科教學這個工作的技能,即為教師的專業技能。作為一名合格的高職院校教師,一般來說必須具備以下基本技能。1.教學設計方面的技能,包括:課程環節的設計,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方面的技巧;能適當的對學生的正確學習行為給予一定獎勵等方面的技巧;能變換教學途徑、變換與學生交流模式等方面的技巧;能訓練和改善學生的反應能力,增強學生參與到學習和討論等方面的技巧;2.能夠熟練應用教學媒體的技能,例如一些行業實踐場景的使用以及其他相關現代化教學方式的掌握;3.在課堂教學方法上的技能,包含有應用書面語言的使用,口頭語言的表達以及一些肢體語言的使用等;4.在課堂教學之外的關于教學研究方面的技能,主要體現在對于行業職業發展的最新趨勢的了解、分析,以及對于行業職業教育發展前景的展望,對于學生職業生涯的規劃和指導,對于高職教育建設的思考和創新等。

三、高職院校的教師參與職業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徑

鑒于高職院校的教師普遍出現的不良現象,基于行業的要求,教師參與職業教育就顯得異常重要。當代企業,要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行業中長遠發展,就必須要學會接受新事物,必須要創新和發展。不管是一個企業還是一個人,如果他停止不前,就必定會被他人超越,就必定會被這個時代所淘汰。教師這個職業也是一樣,知識的更新替換變化之快,要求教師必須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接受新事物,才能跟上這個時代的發展,高職院校教師參與職業教育的改革途徑主要有:(一)充分鼓勵高校教師利用先進的網絡資源,廣泛參與職業教育理論建設。當今各種發達的教育手段不斷的被運用于高職教育中,例如遠程教育、多媒體、網絡自主學習等。這些先進實用的學習途徑,便捷高效,使得教師們在辦公室里就可以進行職業教育,從而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高職院校的教師通過網絡的途徑來參與職業教育改革,是最佳的參與途徑。(二)高職院校內定期進行的教師集體培訓,對于參與職業教育改革也是行之有效的辦法之一。在高職院校內部定期進行的教師集體培訓,所有的教師集中在一起進行培訓,教師與教師之間可以在知識問題上進行相互的交流與溝通,每個教師的理解不同,收獲也不同,所有教師都能交流分享自己的培訓心得,這樣的效果也很顯著。如果是單個教師獨自進行職業教育,他對培訓內容的理解有限,有些地方甚至會不明了,不能徹底領悟所培訓的職業教育,這樣,培訓的目的就沒有充分達到,如果是有很多教師在一起交流,教師們可以就同一件新事物進行探討,所有的結論匯集在一起,這個新事物就會被分析的很透徹。(三)鼓勵高職教師積極參與行業培訓輔導、行業企業掛職鍛煉等實踐參與手段,可以給廣大高職教師提供更加貼近專業的實踐機會。高職教師普遍具有較為全面完善的專業理論背景,知識體系結構較為完整,但是由于平時工作性質的制約,缺乏將個人理論、經驗付諸實踐的機會和途徑。廣泛的參與相關行業培訓,既不會使得教師脫離其自身角色定位,又必然使得高職教師在培訓時,針對授課對象的變化主動轉變知識講授方法,從而能夠更多的聯系行業實際。合理安排高職教師到行業企業掛職鍛煉,對教師個人和行業企業部門都是大有裨益的。高職教師到企業中,能夠帶來最新最為全面的行業動向信息,從而更加堅實了行業企業今后科學穩健發展的理論基石;同時,行業企業提供的各個掛職崗位都與企業生產管理息息相關,把高職教師放到此類崗位上,讓他們能夠在第一時間接觸到最為直觀形象的專業訓練,更加合理的將自身已經具備的抽象性知識建構與具體化的專業實踐相結合,對于高職教師職業素養的培養乃至各個新型高職院校學術專業建設能夠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四)通過關注國家有關職業教育的動態研究和政策方針來幫助教師參與其中。作為一名新時期的高職院校教師,應該及時將國家與之行業相關的政策方針以及各類有效信息進行積極的消化吸收。同時,高度關注發達國家高職教育中的一切優秀、可供借鑒的經驗和方法,以此來完善自身的教育方式。這些信息的了解和掌握,能夠讓教師在第一時間確立自身發展的方向,更好地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此同時,這些新信息中也包含了大量詳細生動的解釋和例證,幾方面的結合作用也能夠最大程度的豐富高職教師的內在素養。

篇(6)

2、專業素養。

主要是教師專業知識與技能及知識的運用能力,一個合格的高職教師應該具備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扎實的專業技能知識,并能靈活運用到知識傳授中。要有本學科深厚扎實的基本功,對學科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同時要了解本學科的學術動態和最前沿的知識,知道本學科的新觀點、新信息、新發展,這樣才可能將知識系統而精練地教授給學生。高職教育培養的是國家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教師,要經常到生產一線去進行學習與鍛煉,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水平,使自己的理論水平與實踐水平同步發展。

3、學術素養。

即科學研究與教學研究能力。一是教師通過長期的教學研究與思考,對自己的教學理論不斷深化與提煉,形成具有學術價值的理論,以供他人學習和借鑒;二是要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能針對本學科獨立地提出具有理論性的研究性課題,并付諸實施,以達到由普通教師向學者、專家遷移,以更加適應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需要。教師通過教科研,一方面提高了本身的理論水平;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實踐能力,這正是高職教師應該具備的雙師素質水平的要求。

4、教學能力。

就是指教師通過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與方法,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的能力。一是教師要有較強的語言文字駕馭能力。高職教師根據職業教育以傳授技能、技巧、技術性知識為主的特點,對龐雜的知識信息進行必要的整合與提煉,使之適合高職的學生水平,并通過生動風趣的語言表達,并采用適當的教學方式與手段傳授給學生;二是要有較強的信息加工與處理能力。現代教學逐漸向多媒體、網絡及云計算等轉變,這就要求高職教師能夠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現代信息的加工處理,以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然后利用信息手段傳授給學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知識的容量,提升課堂效率;三是要有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與方法的能力。高職教師要根據課程特點,運用多媒體、案例、現場、基于工作過程、典型工作任務、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在課堂內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的傳授,并能充分利用講座、演講、學術報告、展覽、表演、制作、競賽及社會實踐活動等平臺,從課堂外對學生進行知識的拓展與傳授,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與技能,從而將知識與技能傳授給學生,并讓學生熟練掌握。

5、創新能力。

一個好的教師要不斷吸收新成果、新經驗,并不斷進行總結與實踐,不斷進取,并形成獨具特色的見解與個人成果,這就是創新。這就要求一名高職教師一是要具有課程開發的能力,通過課程的首次開發,將專業知識與技能同最終目標統一,形成特色教材。在特色教材的基礎上進行課程的再開發,構建課程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形成諸如典型工作任務或是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實施具體的教學過程;二是要有對問題進行新的探討與思考,形成獨具特色的成果的能力。一個教師要不斷吸收他人的教學研究成果,并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改進、創新自己教學的方法與手段,達到形成自己獨有的教學特色、獨到的教學見解、新穎的教學方法,從而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

篇(7)

二、改進高職院校教學評價的對策

1.樹立全新評價理念,發揮教學評價的多重功能

許多高校的教學評價只是一種管理教師的手段,強調為管理部門進行決策、對教師進行留任、職稱評聘與獎懲提供依據,評價結果沒有得到合理使用,評價效能沒有得到有效發揮?!督逃控斦筷P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育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11〕6號)中明確指出:“引導高等學校建立適合本校特色的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積極開展教師培訓、教學改革、研究交流、質量評估、咨詢服務等各項工作,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滿足教師個性化專業化發展和人才培養人特色的需要?!币恍└咝=⒔處煱l展中心,對教師的發展進行評估和規劃。樹立發展的觀念,建立發展性教師教學評價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但是高校教師發展中心和發展性教師評價尚處于理論研究階段。發展性教師評價是一種形成性的面向未來的評價,是為教師個人專業發展提供服務,強調對教師的教育、引導和幫助,教師參與評價過程,評價雙方通過溝通和交流,對教師教學進行診斷,確定教師專業發展方向,提出改進措施。發展性教師評價突出了教師的主體地位,強調的是教師的個人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師的危機意識、競爭意識和責任意識。發展性教師評價并不是對獎懲性教師評價的完全否定,而是針對獎懲評價的弊端對其進一步完善的過程。以發展性教師評價理念優化績效評價,在獎懲性教師評價制度無法取消的情況下,應該研究如何將發展性教師評價與獎懲掛鉤。高校進行教學評價的功能是多重的。其一是以評促進。通過評價查擺教學中的問題和不足,進而提出整改的措施,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教學質量。其二是以評促改。激發教師進行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創新教學模式。其三是評優推優促優。通過評價樹標桿,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帶動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其四是績效考核。評價的結果作為管理部門對教師晉升、職稱評聘、評優評先、獎懲的依據。本課題組認為,教學評價必須是既能保持教師的績效壓力,又能激發對教師的內在積極性,在促進專業教師成長和發展的同時,發揮教學評價的多重功能。因此,教學評價既不能只關注獎懲,也不能只關注發展,應該獎懲性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相結合、相互補充,真正起到“助推器”的作用,推動教學改革和改進,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2.多主體參與,提高教學評價的信度

根據不同評價主體的認知和層次來選定評價內容,科學設定評價權重。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參與主體應該多元化,學生、同行、專家、領導、企業(用人單位)共同參與,但在評價指標、觀測點上有所側重。教學態度、教學成長、教學效果由學生和領導評價,專業水平、教學內容主要由同行評價,教學設計能力、教學方法、教學創新主要由專家評價;科研能力、社會服務能力主要由領導和企業評價。同時,科學合理賦予不同評價主體評價結果的權重,提高評價結果的信度。權重的分配是個難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3.科學設計評價體系,保證教學評價的公正性

如何設計評價體系是當前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評價體系構建的重點和難點。其一,在評價方式上,需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發展性評價與獎懲性評價優勢互補,以求達到最佳效果。其二,在評價指標上,針對新入職教師、中青年教師、年長教師需有不同的標準。其三,對不同學科、不同性質的課程分類制定評價標準。公共基礎課、專業理論基礎課以課堂講授為主,注重知識的傳輸,而專業課和專業實習實訓課以技能為主,注重實際操作能力,其評價標準和觀測點應有區別。其四,在評價指標如教學設計、教學效果等方面,不僅要看教師怎么“教”,更多的要關注學生”學”得怎么樣?!敖虒W有法,教無定法”,根據學情進行教學設計才能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所以說“合適的就是最好的”。其五,在評價體系上需體現高職特色。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評價的主體必須有企業參與,評價指標需體現實踐指導能力方面的考量等。

篇(8)

高職院校的學生,很多是文化功底薄弱或高考失利,有的是為完成家長的要求而應付式上學。他們在同齡人中往往感覺沒面子,說話沒底氣,容易產生莫名的失落感,自我認識的偏差及社會對高職院校的偏見,更加重了他們的自卑感,使他們覺得做人沒有自信,未來沒有希望。在教育實踐中,教育者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切忌用刻薄的言語批評學生,而要以尊重為出發點,經常發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賞識,使學生感到被關愛、被重視,從而克服自卑,從教師的賞識中獲得成就感,重獲自信。教師對學生始終保持尊重、賞識的態度,學生會回報這種尊重與賞識,以充足的干勁和滿懷的信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實現教師的期待,形成良好的循環互動。

(二)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習積極性

高職院校的授課方式、學習進度和考試方式有了很大變化,很多文化基礎薄弱的學生無法適應,學習沒有計劃性,也不會運用好的方法,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卻收效甚微。有的學生是被逼著去上課的,他們缺乏基本的求知欲望,上課是為了拿學分,從而順利畢業,久而久之,必定導致嚴重的厭學情緒。賞識教育緊扣素質教育的脈搏,遵循學習的客觀規律,秉持賞識、鼓勵的基本理念,引導學生產生興趣,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幫助學生轉變學習的態度,主動去學習,最終形成好的學習氛圍。它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允許學生失敗,并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不斷加以擴大與強化,激發學生的潛能,使其充分發揮個人能力。

(三)消除逆反心理,構建良好師生關系

逆反心理在高職學生中普遍存在,在家里他們在乎個人的空間,希望得到家長的認同,不再順從父母的教育言語;在學校他們反感老師苦口婆心的說教,有時故意與老師抬桿,挖苦思想進步的同學,甚至不顧后果與老師或同學發生沖突,不遵守規章制度,個人英雄主義突出,集體協作精神缺乏。對于上述問題,教師如果處理不好,會使師生關系緊張,產生消極的學習情緒。在學生犯錯誤或者學習遇到困難時,教師不應一味簡單地責罰,而應該及時與學生溝通,努力挖掘學生的閃光點,用賞識的眼光去鼓勵學生,想方設法幫學生解決難題,這樣有利于讓學生建立對教師的信任,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更愿意把教師對自己的要求內化成個人的需求[3]。教育者通過真誠地溝通、積極地鼓勵、無私地贊揚,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使學生收斂張揚和叛逆,有利于學習的有效進行。

(四)培養集體觀念,強化自制力

高職學生容易過度關注自我,認識或處理事情喜歡從自我的角度出發,強調個人利益為先,喜歡抬高自己,貶低他人。行為上我行我素,不愿與他人合作共事,認為依賴集體力量解決問題是個人無能的表現,缺少團隊精神和團結意識。有的學生做事沖動、不理智,經常違反校紀校規,個人欲望強,自我節制意識淡薄。教育者要積極倡導集體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鼓勵和引導大學生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為學生在集體活動中展現自我塑造好平臺,讓每個學生感覺自我存在的重要價值,相信集體,依靠集體,熱愛集體,在集體中成長,增強集體榮譽感。對于自制力差的學生,教育者要鼓勵學生抵制各種誘惑,提出嚴格的要求,激勵學生要與不正之風作長期的、堅決的斗爭,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杜絕上課遲到、曠課、考試作弊等違紀行為,擺脫網絡游戲的禍害,培養自制、獨立、果斷、堅定等優秀的意志品質。

二、當前賞識教育在實施中的主要誤區

(一)只賞識,不批評

在實施賞識教育過程中,很多教育者陷入了“只賞識,不批評”的誤區,一味用賞識滿足學生,最后導致出現“賞識依賴癥”,學生努力是為了獲得賞識而不是進步,考高分是為了博取老師家長的表揚而不是獲取知識。出現上述問題主要是沒有把握賞識教育的本質,賞識教育并不是遷就的教育和過分包容的教育,也包含了適當的批評和懲罰。教育者不能一味的表揚或批評,要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合理運用,因材施教,只有二者相輔相成,才會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學生做得對,做得好,就應該客觀、真誠地表揚,如果犯了錯誤,就要及時提出批評,批評也要適當,注意保護學生自尊。

(二)賞識不適度

在賞識教育中,存在一個“度”的問題。曾經有一位家長非常認可賞識教育,并將之應用到對孩子的教育中,無論做家務,還是完成作業,他都會盡量表揚孩子。后來,他發現孩子聽不得批評了,委婉的勸說也會使孩子心情低落,遇到困難也容易自暴自棄。上述問題的根源在于,家長沒有把握好賞識的尺度。教育者要達到賞識的目的,必須掌握好火候,嚴防“過”與“不及”。若賞識不夠,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其產生自卑心理。反之,則會導致學生自滿任性,不能客觀認識自己。要把握好賞識的“度”,對膽小的學生多肯定鼓勵,善于捕捉問題學生的閃光點,及時恰當賞識。賞識教育要讓學生學會賞識自己,賞識他人,賞識人生,賞識世界。

(三)溺愛

賞識教育的本質是愛,但不是“溺愛”。教育者關愛學生的出發點是好的,但要正確區分賞識與溺愛的界限,實施理性的賞識教育。學生的成長需要肯定、包容和理解,一味地滿足其物質欲望,忽視心理需求,不能使其健康成長。教育者要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給予其應有的尊重和信任,并引導、激勵學生主動發展,滿足學生物質和心理上的雙重需求。溺愛是不科學的,不是真正的愛,更不是賞識教育。要培養學生抗挫折的能力,當學生遭遇挫折時,教育者要本著包容和愛的原則鼓勵學生,使其從容面對挫折與困難,增強心理承受能力;要鼓勵學生培養自信心,自信心越強,對成功的期望越大,就越容易獲得成功。

(四)一好百好,相互比較

不少教育者存有一種偏見,認為學生只要成績好,其他方面也會好,包括性格與行為,所謂“一好百好”。相反,把成績差的同學視為在性格、行為各方面都很差。這是典型的對學生缺乏全面了解,沒有認識學生優缺點的一種偏見,這種偏見會助長“好學生”的優越感,抹殺“壞學生”積極性,衍生出許多心理問題。相互比較,是指教育者喜歡把學生與學生比較,通過比較來鑒別高低與優劣,對優異者進行贊美,認為有助于學生長善救失,取長補短,這恰恰忽視了學生之間的獨特性和個性差異,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4]。

三、賞識教育實施的主要策略

(一)培養賞識意識,關注學生心理

賞識教育要求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然后及時賞識,引導學生向正確方向發展;教師要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不僅要有過硬的教學本領,還要有崇高的品德及循循善誘的能力;教師要對學生的家庭、學習、特長等情況有全面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地作出不同的賞識;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通過賞識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學生對同樣的學習內容可能會有不同的反應,有的會因基礎好而粗心大意,有的則灰心喪氣,教師通過個別鼓勵,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防止情況惡化。教師要深入學生生活,關心學生成長,對學生遇到的問題盡可能提供解決策略和必要幫扶[5]。

(二)把握時機,及時賞識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育者要細心觀察、傾聽和理解學生,注意把握賞識教育的時機,時刻保持對學生的關注,哪怕是非常細微的進步,都要給與相應贊賞,及時鼓勵學生,使學生感覺被關愛和重視。對高職院校學生實施賞識教育,教師很難做到對每一名同學都關注到位,賞識性、激勵性的語言表達不夠及時,隨性的評價反而占了很大比例。這要求教師善于用發現美的眼睛捕捉學生的美,不放過任何一個合理的賞識機會,也不濫于給出賞識評價。以此為契機,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使其持續進步,用賞識、愛心和真誠去激活高職院校課堂,讓一個個年輕、鮮活的生命,在賞識教育中乘著夢想的翅膀飛翔。

(三)因材施教,正確賞識

高職學生存在較大個體差異,賞識的方法也要有所側重。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教育者要分析具體情況,實事求是地開展賞識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想要獲得的賞識差異較大,有的想得到信任,有的想得到鼓勵,有的想得到贊美,對某些思想頑固的學生,或許適當的批評與懲罰效果更好。因材施教是指,教育者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賞識方法來有針對性的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6]。對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教育者賞識評價的方法和內容要有所區別,要適時、正確地進行賞識,教學過程中注重賞識同批評、懲罰等方法結合運用,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7]。

(四)認識局限,講究藝術

教育者要認識到,賞識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它解決不了所有的教育問題。賞識帶給了學生自信,催生了付諸實踐的強大動力,使學生獲得成功。如果不加節制地賞識學生的一切,很容易把學生帶入“我是無敵超人”的心理陷阱,當遇到失敗的挫折時,可能致使學生“一瀉千里”,從此不敢面對現實,不再愿意挑戰自我。賞識也要講究藝術,語言上多以肯定和鼓勵為主,促使學生發憤圖強,而不是懈怠墮落;可以通過恰到好處的行動實施賞識教育,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重視和欣賞,激發學習的干勁;不要忽視體態語言的妙效,“拍拍肩”、“摸摸頭”,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滿意的微笑,都會給予學生無窮的力量;賞識教育要求教育者有耐心、有恒心、有信心,堅持不懈地付出努力。

(五)多方聯動,形成合力

實施賞識教育要注重構建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聯動的機制體制,形成賞識合力,促進教育效果。高職院校的大學生自身存在自卑、厭學、消極等諸多問題,這些家長、老師眼中的“后進行”如何發生本質改變,進入“優等生”的行列,這需要多方賞識教育的聯動。通過學校與家庭、社會的有機聯系,共同協調、研究,建立學校、家庭和社會相結合的立體化教育網絡,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家庭要為學校教育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為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提供廣闊的平臺,大力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篇(9)

1前言

知識管理已逐漸受到企業界及學術界的廣泛重視,與之相關的研究及書籍近幾年陸續出現,越來越多企業也紛紛相應成立相關的崗位,以落實執行知識管理的工作。許多組織都在著力于通過知識管理以改善企業效率,在各組織中積極推廣知識管理的重要性,并以技術架構為基礎建立框架,用以對知識的獲取、應用和合作。對于高校而言,高校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已不像從前一樣只能靠口述或是文字來傳授知識。在信息化的環境中,高校教師能選擇更多方法輔助本身的教學活動。相對的,學生在學習方法和知識的獲取上也有更多的選擇,以往填鴨式的教育模式逐漸被更生動的知識傳授方式,更多元化的師生互動渠道所替代,高校教師也逐漸從知識的傳授者逐步轉變為知識的引導者。在這種大背景下,高校教師需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知識管理流程,將教師自我知識進行條理化管理,使其教學水平和競爭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2個體知識管理

何為知識管理?Galbreath認為知識管理應由個體開始、其次為組織的個別單位、跨領域或跨單位、全方位的實施,最后逐漸擴展到與其他組織的合作。知識管理是指對知識及知識的轉換和創新進行管理,一方面,將知識視為物體,另一方面也將知識視為一種過程。就其主體而言,進行知識管理者可能是個體或組織,由此便形成所謂的個體層次或組織層次的知識管理;就其手段而言,知識管理不單是技術問題,還有一部分是策略問題,同時也強調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偠灾?,知識管理是一種動態的循環過程,只有結合科技與人,兼顧內容與過程,才能促成真正有效的知識管理。知識管理應由個體做起,目的是幫助個體更有效率地將知識付諸于實踐,以協助組織的發展。個體的知識管理可以將個體興趣和工作需要作為其出發點。個體是組織的基本單位,個體知識管理即是組織知識管理的基礎,它與組織知識管理是相輔相成的。知識管理是每一個體的工作,知識管理者的例行工作需要搜尋、利用、創造以及分享,因此應鼓勵所有的員工都能管理知識。在終生學習時代中,個體不但是知識的創造者,也是現有知識的消費者,而且后者的作用更加明顯。個體為何追求知識,其最大的意義在于能將知識轉化為行動力,進而提升個體自身的能力,并在組織中占居一席之地。此外,個體除了要不斷學習新知識以外,還應積極投入到知識的創新中去,努力創造出新的知識。第一,知識計劃:秉持自我負責態度確立完善的知識計劃,并妥善做好目標、時間以及情況三方面分析。第二,知識評價:對個體知識管理整體方案進行自我評價及總體性評價。第三,知識展現:此過程主要包括對信息和知識來源的識別。前者包括對個體已掌握知識的分析及個體對新知識的需求分析,后者則涵蓋對查尋到的信息來源可靠程度的分析。第四,知識產生:針對各類的知識形式,如文本、演說、圖書資料、影像作品、多媒體課件以及學習軟件等進行信息處理與知識體系的建構。第五,知識傳播:知識傳播過程主要涉及與他人的信息與知識的溝通和交流。在個體間知識的溝通互動之中,其重要的溝通和交流工具大多依靠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第六,知識運用:個體根據自身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一種適當的方法對知識進行有效的應用。第七,壓力與缺失管理:通過在吸收知識的過程中,對其過程進行全方位監控并能從發現的錯誤中不斷總結。

3高校教師的知識管理

教師知識管理是指教師個體隱性知識外顯化的過程。由于高校教師個體知識有高度的經驗性、脈絡性與內隱性,因此為了提升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特別需要通過外顯化與理性化的努力,才能使此種看似龐雜、無價值的隱性知識,得到系統性的整理,以增進其流通性與可接近性。有學者認為在知識經濟時代,身為高校教師必須有良好的知識管理能力,包括信息運用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知識分享能力,即教師也要不斷利用信息技術,查詢教學資料,并加以有意義和有系統的組合,并且能與師生互相分享,以豐富和強化教師教學能力。高校教師身為一個知識工作者,對于社會全體知識進步的推動與探索,相對于其他行業有著不可替代的責任。高校教師在知識的學習、應用和創新上面,更應該有積極作為,不但能夠管理個體知識,并且可以指導學生如何管理知識,成為掌握時代知識的主人。以高校教師身處的環境而言,知識管理也有其重要意義:第一,從知識管理流程的視角定義:知識管理主要包含知識的判別、知識的獲取、知識的創新、知識的分享以及知識的儲存等流程。以高校而言,需了解哪些是有用的知識、摸清獲得知識的渠道、建立高校知識流動與分享的渠道,最后還需整理出一套系統完整的知識,以書面或電子方式建檔。第二,從知識管理的目的角度定義:知識管理能增進組織獲取更新知識的績效,并解決復雜或重復的教學與行政作業。第三,從知識管理功能的視角定義:知識管理就是如何更高效地管理高校的智慧資本或知識資產,能將高校的顯性知識或隱性知識有效的運用,以累積高校的無形學術財富,從而能提高高校的競爭力。

4信息技術對知識管理的影響

BillGate指出知識管理要有完善的功能必須有工具加以輔助才行。其基本的幾個條件包含資料庫、檔案以及電子郵件和工作流程的應用軟件。此外,還包括了特別搜尋的功能。Graham則認為信息技術的普及已經改變了人類溝通方式,因此它被視為溝通技術革命的產物。此種溝通技術的革命,通過信息技術來不斷創新知識,并提供傳播與擴散渠道,使知識的普及與應用更加便利。這樣的變化也使得人們學習方式發生轉變,逐漸進入了以信息化學習手段學習的環境,一種運用網絡傳播、獲取學習信息及學習內容的學習方式應運而生。信息技術的應用對知識管理存在四方面的影響:其一,可以很方便地延伸個體在組織內部的網絡;其二,可以提供一種快速學習別人知識的途徑;其三,信息技術可以方便提供對知識的快速獲取、更新以及存儲;其四,可以使得結構化知識在組織內部向垂直和水平兩個緯度快速擴散。同時,由于信息技術已融入個體在知識管理的要素中,造成個體在處理信息的模式上也有了很大的轉變:第一,多媒體的應用使信息型態的轉變。所謂多媒體,是一種以電腦為中心結合所有已知的信息,包括文字、圖形、聲音、影像、視訊等,是各種資源的結合體。以往單獨存在的書、雜志(文字)、錄音磁帶、電視、電影、錄像帶,通過多媒體的整合能呈現不同一般的效果。第二,信息搜尋、紀錄、內部查詢的便利性與可擴充性?;ヂ摼W的發展,使得過去從內部資料庫搜尋的資料,也就是個體整理過的筆記、圖片、摘要等以及外部資料(圖書館、雜志社等)更加快速與便利。也可以超越時空限制的互相溝通交流,并且累積大量知識加以活用。第三,信息儲存空間的改變。傳統上對個體資料庫的建立以分類卡為基礎(包括個體的藏書、書報剪輯、講義目錄、會議記錄等),而當個體資料量達到一定程度時,由于物理儲存空間有限,對資料的保存和檢索就會變得特別困難。但是信息技術在資料儲存與處理能力上更有助于解決知識凌亂多變及難以保存的問題,所以信息技術的運用對于知識管理有很大的影響及貢獻。第四,將信息做結構化系統分類。由于個體所屬的專業有所不同,傳統的知識分類盡量采取較簡單且易于檢索的方式。而運用結構化的分析架構,可依據運用數據庫技術和分布式存儲的方式,對已有知識做分門別類的安排,并可對個體在知識的創造及運用的銜接上起到協助作用。

5信息技術環境下高校教師知識管理策略

在信息技術及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師知識管理的策略是指在知識管理的過程中,教師如何主動利用信息化手段,判斷其所具有的顯性、隱性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加以分析整理、儲存、傳播以及創造。其目標是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對教師知識儲備進行系統化、條理化的管理,從而提升知識應用及創新能力,從而達到提升高校教師專業能力的目的。第一,高校教師要很好進行個體知識管理,高校首先應該建設資源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中心,比如建設高校數字化圖書館建設。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尤其是數字化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全面應用,網絡教學資源中心不僅僅給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元的學習資源,也給教師也提供了一個獲取各種教學資源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學生可以在線咨詢課程與教學問題,教師可以通過教學資源中心的幫助,培養自我學習和獨立研究能力。第二,使用專門的軟件來進行個體知識管理。由于高校教師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差異,大部分教師對概念地圖等知識管理軟件并不是很清楚。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個教師知識管理的技術和軟件平臺,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相關軟件應用能力。第三,高校教師可以享用互聯網中豐富的信息資源,通過相關網絡搜索技術,下載電子書籍和相關期刊網上的學術資料等方式來獲取相關專業信息;還可以登陸專業的學科網站來獲取自己所需的專業知識;此外散布在互聯網中的許多專業論壇也是高校教師獲得專業知識的很好補充。第四,高校教師可以利用校園網或者及時聊天工具,如QQ、MSN、E—Mail、BBS、個體網站等建立虛擬社區來促進彼此之間的知識共享。在教師虛擬社區內,教師圍繞共同的主題發表各自見解,進行知識分享。在同一虛擬社區匯集的教師越多,社區內所集聚的知識也越多,其學術價值也越高。在虛擬社區內,高校教師可以將自己獲得的相關知識上傳在QQ空間中,供大家轉載、閱讀,也可以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形成的點滴教學經驗和不足以微博的形式讓同行借鑒和評論,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和專業水平。

作者:李樂婷單位: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

參考文獻:

篇(10)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的課堂教學已由單純的“粉筆+黑板”的模式進入到現代化教學模式,可由于種種原因,我們的課堂教學手段使用仍然不夠充分,略顯單一。各種仿真模擬實訓軟件的應用不充分且效果參差不齊,不能很好的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1.2案例教學過程形而上學

在近幾年的高職營銷教學課堂,案例教學逐漸成為教師的主流選擇。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不是通過借助案例去研究存在的問題,而是以存在的問題去找一個案例來進行注釋,就猶如“創可貼”一樣,只能治標不能治本。二者的差別在于后者用孤立的、靜止的思維去研究動態的市場營銷問題,最后變成了刻舟求劍。

1.3課堂理論教學比重過高,教學實踐環節偏少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市場營銷教學都以課堂教學為主,而市場營銷是一門現實性和生活性都很強的課程,缺少最基本的實踐性的教學只能是“紙上談兵”。相反,通過實踐性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營銷基本技能,還有助于學生自主管理、溝通交流、團隊合作、開拓創新、刻苦耐挫、應急善變等素質能力的全面提高[1]。

2高職院校市場營銷課程實踐教學設計的思考

建構主義認為:基于問題學習可以讓學生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構知識并培養能力。因此,在市場營銷課程學習中引導學生正確的提出或發現問題是關鍵,甚至是決定性的。筆者在近幾年教學中嘗試構建“1+1+1”模式的外延式實踐教學體系,即“公司式運營+合作伙伴+營銷實戰”,具體做法如下:2.1組建虛擬營銷公司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2]。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讓學生(6-8人)自由組合成立若干個虛擬營銷公司,并按普通公司的運作模式與方法進行運作,各職位角色由團隊各成員分擔,以便讓學生較熟練掌握市場營銷理論、方法與策略。一般來說,建議以宿舍(一般6人)為單位組建具體的營銷公司,借助宿舍內原有的角色分擔和指揮體系,可以較好的實現由生活角色到公司角色的順利轉換。這既可以解決團隊中成員不夠默契、溝通不到位等問題,又能夠最大限度發揮團隊合力及個人的價值。因為成員之間的熟悉和了解有助于提高虛擬公司的工作效率和質量。虛擬公司成立后,老師要注重發揮學生主動性,對每一步驟的工作,應給予及時的理論指導或幫助。為體現真實感,虛擬公司在正式成立之初,就應選定本公司的主營產品或業務,同時要求所選擇的產品或業務必須與本地的實際有密切聯系,或者是大家所熟悉的產品。例如,班上有個團隊組建后所選定的業務就是校園快餐營銷,他們的設想就是在價格類似、樣式大同小異的快餐市場如何殺出重圍。2.2尋找實體合作伙伴沒有實踐平臺為依托,再頂級的商學院也教不出精明的企業家。市場營銷課程的性質決定了我們的教學不能一味的以理論教學為主,為此,我要求各公司主動出擊,尋找適合的實體合作伙伴,目的就是讓商家給虛擬公司提供一次營銷實戰的機會,而虛擬公司則免費為企業產品做一次營銷策劃,實現雙贏。具體步驟是:1、充分利用周末等休息時間,對虛擬公司確定的業務領域進行深度的調研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目標產品的營銷策劃方案。2、教師和方案策劃者共同探討方案可行性,進一步完善方案。

3、各營銷公司分別帶上擬好的方案去拜訪目

標商戶或者企業,為了保證合作的成功率,在選擇目標企業的時候盡可能考慮符合校園市場消費的產品,同時也不排除優秀的團隊在其他領域做出的創造性嘗試??紤]到該工作的嚴肅性,必要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持具社團協會的介紹信前往洽談,有助于提高合作成功率。4、結合目標企業的要求和建議,進一步完善方案并配合企業完成產品營銷工作部署。例如,上述團隊選擇了校園快餐市場,經過細致的市場調研和分析后,該團隊選擇了一家校園快餐廳作為目標商戶,該餐廳飯菜口味和衛生環境都不錯,且每份售價(6元/份)比競爭對手便宜1元,可是生意卻一般。如何說服對方實現合作呢?由于正值夏日,該團隊成員結合前期的調研給出了針對性的策略,最終形成了一份題為“美餐加飲料,非常6+1”的營銷方案。方案概要就是“凡是到該餐廳就餐的顧客加1元錢就可以得到一瓶百事可樂(玻璃瓶)或者礦泉水(一般市場零售價均為1元/瓶)”,餐廳老板一看之下,立即表達了合作意向。因為如果這個方案可以實施,不但會增加就餐客人和營業額,而且還會帶來些額外的收入,即百事可樂或者礦泉水銷售的利潤。更重要的是,能夠直接有效打擊競爭對手并形成價格上的真正優勢,因為顧客是用腳投票的。2.3完成產品營銷實戰市場營銷課程教學效果如能以實戰作為最終檢驗標準,那將會大大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2400年前,孔子在論述教育時曾說道:“對于我聽過的東西,我會忘記。對于我看過的東西,我會記得。對于我做過的東西,我會理解”。先賢智慧,字字珠璣,言猶在耳。因此,各團隊在確定了合作伙伴和方案后,結合企業或商戶的要求,組織實施一次產品營銷實戰來檢驗營銷策劃效果。為了保證營銷的效果,教師一般會建議團隊營銷實戰中要注意契合企業或商戶的要求,要充分尊重企業或商戶原有的經營特色,更重要的是要對整個營銷過程做出細致周密的安排,做好工作預案。例如,上述團隊經過對方案的幾經討論和修改,最終實施了實戰檢驗,取得非常好的經營效果,一周內就讓該餐廳的營業額上升了近60%,讓餐廳老板喜出望外。因為同學們抓住了消費者的心理:同樣是7塊錢一份,我為什么不多要一瓶飲料呢?隨后,為了讓其它快餐廳不易模仿該策略,該團隊并沒有停止腳步,端午節期間又在該餐廳推出了“歡樂端午•秀,咸蛋彩繪•美”活動,活動中,他們除了宣傳咸鴨蛋本身的營養價值外,充分發揮團隊成員特點,為每個咸鴨蛋繪上可愛的動畫卡通形象,讓一個個原本平常的咸蛋變身一組組生動的“卡通咸蛋”,可愛至極。產品一經面世,就引來搶購,5元/個的價格讓產品賣至脫銷,由此也奠定了該餐廳在校園快餐市場獨樹一幟的形象,就餐人數顯著提升。這一切的轉變不禁讓商家喜笑顏開,使得商家對同學們的策劃能力刮目相看,同時也讓團隊成員收獲了難得的經驗和成功的喜悅?!?1+1+1”實踐教學模式的作用和意義隨著教學的深入,教學設計的不斷改進和優化,“1+1+1”營銷實踐教學模式也順利實現了和專業學生的深度磨合,總結這兩年來使用該教學設計的心得,其最大作用體現在:

3.1該體系融合了多種教學法,體現了課堂內外的統一與互動例如,體驗式教學法、項目式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都可以得到應用和實踐,它改變了以往單一課堂模式,極大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和內容。同時使得課堂內的學習能夠在課堂外得到呼應,體現了課堂內外的高度統一和互動,真正踐行著“學在課堂,習在課外”的教學理念。

3.2使課堂得到延伸,增加了學習的彈性傳統意義的課堂僅限90分鐘,知識通常不能在課堂得到很好的消化,課外的學習又因為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導致效率低下。正是基于以上的問題存在,“該模式最大限度地拓展了課堂的空間和時間,大大提升了實踐環節在教學中的比重,學生可以在自己喜歡的時間和地點思考為了實現目標我們需要做什么,理論上創造了全方位無障礙的學習可能性,大大增加了學習時間和空間的彈性,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和動力。

3.3突破了案例教學的局限,促使“找案例”向“做案例”的轉變案例教學法是當前一種主流的教學方法,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案例的來源很受局限,教師往往為無法找到一個合適的案例而苦惱。有時即便找到了合適的案例,往往也會因為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而致效果大打折扣。而“1+1+1”營銷實踐教學模式最大的特點是基于問題出發的學習,從“做”案例開始,在“做”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再逐一的分析并予以解決問題,這符合了我們常說的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理念。同時,由于面對的是自身經營過程遇到的問題,所以在對問題的分析理解上會具有獨到的視角和清晰的思路,這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確立解決問題的信心和決心,從而使同學們獲得工作真正需要的知識和技能。

3.4實現了由教師“一言堂”格局向多角色定位的轉變該模式下的教師承擔的角色發生了重大改變,具體有三個:一是扮演知識“傳遞者”的角色;二是扮演“知識信息庫”的角色;三是扮演著“導演”的角色,因為各公司的活動都在教師的督促與指導下進行,對于各公司工作的進展遇到的難題和最終成果,教師都要參與決定或進行個別輔導,以幫助學生明確活動目標,掌握各項目的程序、規范和操作方法等[3]。

3.5有效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和創業激情由于“1+1+1”營銷實踐教學模式屬于內生式驅動體系,因此能夠激發同學們的自主學習意識,一改以往懈怠、苦悶的學習狀態,真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同時,由于營銷實戰的激勵和引導,很多同學因此產生創業夢想,這是十分值得可喜的。也正是基于對自己能力和社會環境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創業準備過程中,大部分同學實現了由“生存型創業”向“機會型創業”的轉變,從而實現創業機會、創業技能和創業意愿三者高度統一。

上一篇: 科技文化論文 下一篇: 安全知識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在线三区 | 偷偷做久久久久久网站 | 婷婷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 日本手机精品视频在线 | 久久综合亚洲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