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7:58:1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農業技術員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農業高職院校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中的作用及發揮形式
2.1農業高職院校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中的作用
農業高職院校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中的作用主要是:關鍵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農作物和林木病蟲害、動物疫病及農業災害的監測、預報、防治和處置教育培訓與技術服務,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安全檢測、監測和強制性檢驗教育培訓與技術服務,農業資源、森林資源、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業投入品使用監測教育培訓與技術服務,水資源管理和防汛抗旱技術服務,農業公共信息和培訓教育服務等。同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等先進傳播手段,普及農業科學技術知識,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方式方法,提高推廣效率。
2.2農業高職院校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中的作用發揮形式
2.2.1教育培訓除了農業高職院校本身的全日制人才培養是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方式方法之外,按照職業院校“兩條腿”走路的發展思路和戰略,農業高職院校一般都成立了專門的繼續教育培訓學院(中心),定期、不定期地開展專題培訓。這種培訓能夠更好地根據農民的需要和時間安排,充分利用農業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教學設備、實驗器材、實訓基地等資源開展培訓,培訓的形式也可多種多樣,在培訓過程中可以選擇報告會、講座、論壇、經驗交流、現場示范、知識競賽等多種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有效地開展培訓工作。這種培訓通常會具有較好的針對性和靈活性。目前,各省農業廳、扶貧辦、發改委甚至婦聯等都負責了大量的為“三農”事業發展培訓人才的任務,而這些培訓項目的實施,最佳地點就是當地有條件的農業高職院校。
2.2.2定向培養《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明確要求,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崗位設置應當以專業技術崗位為主。鄉鎮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崗位應當全部為專業技術崗位,縣級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專業技術崗位不得低于機構崗位總量的80%,其他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專業技術崗位不得低于機構崗位總量的70%。而事實是,我國目前大多數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尤其是縣、鄉等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專業技術人才遠遠達不到要求,少數“科班”畢業生,普遍存在缺少繼續教育培訓的現象。從完善農業技術人員技術職務評聘制度不斷提高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的整體素質的要求出發,農業高職院校在加強農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和繼續教育領域任重道遠、大有可為。基層農技人才隊伍結構性短缺矛盾,非農專業人員配置比例過大,在崗人員學歷層次偏低、年齡老化,高素質人才招不進、留不住的問題嚴重,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將制約我國現代農業的穩步發展。為切實加強基層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提升鄉鎮基層農技人才隊伍素質和服務能力,為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實施基層農技推廣人才定向培養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2.2.3技術服務組成專家團隊,通過電話、短信、網絡等開展咨詢服務,也是農業高職院校開展農業技術推廣的有效形式。還可以通過建立網站、開通交流論壇或QQ群,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開展針對性的農業技術推廣咨詢服務。有的培訓班學員結業后,專家教授繼續通過網絡平臺為學員開展一對一跟蹤咨詢服務,建立長效機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實現了學員解困、專家教授增長實際經驗的“雙贏”。
2構建農業院校會計學專業學術梯隊的建議
2.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科學遴選培養學科帶頭人
對高等農業院校而言,教學和科研水平的高低對學校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而學術梯隊的建設決定著教學、科研水平,學科帶頭人的遴選和培養又是學科建設的關鍵,建立一支科學、穩定的學術梯隊對學校的發展、學科建設至關重要。同樣,遴選和培養優秀的學科帶頭人對于學術梯隊建設更加至關重要。一個學科的發展,它在學術界的地位,從根本上來說是由學科帶頭人的領導,學科帶頭人的地位,學科帶頭人所培養的人才和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及其在社會、經濟、科學發展中起到的作用所決定的。學科帶頭人是學術隊伍的領頭羊,是學科建設的關鍵。為此,對于發展中的農業院校會計學專業而言,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科學培養選拔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任重而道遠。根據會計學科發展和學術梯隊結構情況,應注重知識層次、年齡層次、職稱層次和學緣結構的關系,注意學術梯隊的整體建設,對學科帶頭人進行分層次、分階段地培養,借助教學科研實踐提升學科帶頭人的學術水平,把學科建設和人的學術水平,把學科建設和梯隊建設推向更高的層次。注重對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在提高他們政治素質和道德水平的同時,提升他們的科研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秉承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遴選學科帶頭人,通過系統地培養,選撥杰出人才,避免出現“一聘定終身”的現象。
2.2落實學術梯隊成員的培養,加強梯隊師資隊伍建設
根據農業高等院校的特色發展規劃,建設會計學專業的學術梯隊,學術梯隊的骨干成員比較多,這個梯隊就比較強。根據整個學術梯隊的發展方向、層次結構、教師的知識結構、建立以教學科研能力為核心的青年教師發展制度,創新學術梯隊培訓制度,構建有利于梯隊發展的個人培訓體系。在專業培訓方面,注重國內外訪學制度,引導會計專業骨干教師“走出去,請進來”,“走出去”是到國內外著名大學開展研究交流,了解國外學術前沿動態,開闊學術視野,掌握先進的科研教學方法,培養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杰出人才。“請進來”是定期聘請國內外知名的會計人才到學校開展講座,進行學術交流,以加強會計學專業學術梯隊師資建設為根本出發點,形成一個知識層次高、科研創新能力強,營造一個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多學科交叉互補的科研團隊。由此可見,加強學術梯隊成員的培養主要是對青年骨干成員的培養,是加強梯隊師資隊伍建設的關鍵。
1.1政府主導是農技推廣體系產生和發展的基礎
世界上由政府主導的農業體系主要是歐美等發達國家在二戰后建立起來的各國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至今發展中國家也有很多體系。隨著各國科技的發展,政府在農業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各國投入了大量的科研力量和人員對農業技術進行推廣,現在全世界有超過200多個國家級的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和五十幾萬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說明目前世界的農業推廣體系已基本完成,并成為政府推動農業現代化的一種重要的手段。
1.2對比于政府主導的農業推廣體系
世界的農業推廣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有很多教育機構參與,有的是國家級的科研,有的是私人企業為謀利而進行推廣,技術的差別也是五花八門。
2世界農業推廣對我國的借鑒意義
2.1政府主導,在各國農業發展過程中一直是政府主導的。
因為政府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主要表現在:一是各國的農業科研機構都是由政府出資或者建立的,人員也是由政府培養的;二是各國的政府機構直接指導基層農民組織國家的農業機構,加強技術交流,做到科技運用于農業。
2.2現實證明政府科技資源是影響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現在社會中,政府是科技資源最多的組織,只有政府和科研機構相互合作,才能更好的推廣農業技術。各國成功的推廣體系總是把政府推廣和科技資源有力的結合起來,有的是合作,有的是政府幫助推廣。從各個方面看,政府的科技資源都是非常重要的。
2.3各國農業技術的發展和推廣與政府的投入是分不開的。
主要表現在政府的支持,地方組織的建立,對農民的科技培訓。我國政府的投入主要是中央、地方共同承擔經費。
3建設我國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辦法
由于我國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國的農業也在不斷的進步,所以我國現階段農業科技人員是非常多的,但是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的農業科技化形勢并不理想,所以要對現有的農業機制進行改革,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同時,建議用兩步走的策略。
3.1在農業推廣體系不斷發展
的過程中要確定我國農業科研、教育機構在推廣體系中的主體地位。并相對的引入國外的成功經驗,和我國現在農業的狀況相結合,建立我國特有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并且形成農業多元化的發展。農業科研、教育單位明確為農技推廣主體的必要性。
3.1.1在我國每年都有很多農業科技被研發出來,但是實際運用率及其低下,只有實際的30%,這在國際上都是非常罕見的,造成了科技資源的大量浪費。所以要大力進行農業科技的推廣工作,做到由上至下的科技轉化。還要加強科技培訓人員的培養,做到有人做事、有科技可以用的地步,使國家的資源不至于浪費,農業多元化的發展。
3.1.2有利于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在我國的農業科技的發展中,科技運用比較低,但是如果用科研,教育機構作為農業推廣的主體,可以很好的將我們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這樣可以叫科技人員直接參與農業技術的推廣,可以有效的縮短技術運用的周期,有利于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促進科技創新和人才的培養,為我國農業科技更好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2充分發揮涉農組織在多元化農技推廣體系中的作用。
3.2.1在現行的農業組織的基礎上,要不斷的加強涉農組織對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的作用,由于中央不能直接插手農民生產,所以,在農業發展中和農民緊密相連的涉農組織對農民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在農業科技的推廣過程中,要不斷的發揮涉農組織的作用,多做農業培訓,發放農業科技資料,由小細節影響農民,做到農業發展的多方參與,實現多元化的發展,做到農業不僅僅是農民,也是農業科研機構和教育機構的盛世。
3.2.2積極引導和扶持涉農組織的健康發展。由于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涉農組織也會帶有一定的經濟色彩,這些最接近農業的組織能夠很好的反應農業的問題。國家應給與優惠的發展政策,積極的引導其發展,加強科研組織和教育機構與涉農組織的合作,做到涉農組織有利健康的發展,也可以很好的促進我國多元化農業科技的轉化,做到相輔相成。
北京市大興區蔬菜技術推廣站是大興區種植業服務中心下屬的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主要負責大興區蔬菜產業生產發展計劃、管理和服務;蔬菜保護地設施建設技術服務;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與推廣;蔬菜技術培訓和政策宣傳;蔬菜產品銷售和深加工服務;蔬菜產業重點公益性工程建設規劃設計與指導;蔬菜產業公共信息服務和培訓教育服務;對鎮、村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進行蔬菜業務指導等工作。單位擁有職工17人,其中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6人,初級職稱8人,曾承擔多項市級重大科技項目,并多次獲得科技成果獎和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獎。大興區蔬菜技術推廣站下設6個科室,其中蔬菜技術發展科負責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搜集、引進、初試工作,蔬菜育苗工作,園區蔬菜技術服務工作和高端蔬菜工作;蔬菜技術推廣科負責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示范、推廣工作,高產高效創建工作,院區合作工作和農村蔬菜技術服務工作;蔬菜技術綜合科負責蔬菜產后加工工作,都市農業(蔬菜)工作,創意農業(蔬菜)工作和草莓產業發展工作。
大興區蔬菜技術推廣站的服務對象是全區菜農,因此單位將農民培訓作為重點業務工作之一,采取授課、觀摩、田間學校等多種形式開展蔬菜生產技術培訓,定期到田間、地頭進行指導,每年下鄉200 d以上,培訓農民超過2萬人次。創新開展“大興區百村百名農民蔬菜技術員系統培訓工程”,在全區9個鄉鎮聘任蔬菜農民技術員37名,涌現出張福良、朱永龍、宋占一等一批優秀農民技術員,充分發揮了村級農民技術員的示范帶動作用。結合科技培訓推廣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每年引進國內外蔬菜新品種50余個,推廣優良品種20余個,通過技術人員的努力工作,目前大興區蔬菜優良品種覆蓋率達到90%以上;每年推廣新技術10余項,應用面積在2 000 hm2以上。為解決菜農育苗難問題,截至2011年底,蔬菜站在全區建立了15個蔬菜集中育苗大戶和2個蔬菜集約化育苗場,育苗面積達2.9 hm2,實現年育苗2 000萬株,居北京市首位。大興區蔬菜技術推廣站連續多年在北京市設施蔬菜高產高效創建工作中取得優異成績,大興區菜農先后有46人在北京市設施蔬菜高產競賽中獲獎,其中一等獎12名、二等獎20名、三等獎14名。蔬菜站全體技術人員一邊工作一邊總結,利用業余時間積極撰寫書籍、科技論文和技術資料,近5年來累計撰寫蔬菜專業書籍6部,在報刊雜志上56篇,撰寫技術資料10余篇。
北京市大興區蔬菜技術推廣站 聯系電話:010-69268369
農業科技是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決定力量,而農技推廣體系又是農業科技的重要載體,是發揮新形勢下科技對“三農”支撐作用的重要依托。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客觀需要。尤其是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普遍扎根農村,直接聯系千家萬戶,是整個農技推廣體系的基礎和前沿,在為農業農村經濟全面發展提供有效服務的技術支撐過程中起著“大樓底座”和“神經末梢”的關鍵作用。隨著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和農村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迫切需求,農技推廣體系中人才缺乏、素質不高、職責不清、機制不活、服務手段落后等一些不適應新形勢的問題日漸暴露和凸顯,新形勢、新任務都迫切要求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
一、基本情況
我縣位于山西省東南端,地處太行、太岳、中條山三大山系之間,屬于丘陵山區。全縣40萬口人,54.6萬畝耕地,其中五分之四分布在山區和半山區,并且很少有5畝以上的大塊平原地,立地條件決定著我縣的農業機械化、現代化水平很低,加之人均不到2畝地,如要糧食獲得高產,勢必通過提高單產來實現,而要實現糧食單產的提高,加大科技的投入最是關鍵。
看一下我縣的科技資源現狀:目前,全縣在編在崗農業、畜牧、蠶桑、林業、水利、農機等農技人員565人,其中,縣局345人、鄉鎮220人。大專學歷以上人員占11.8%;初、高中學歷人員占88.2%。且人員老化、素質不高、服務手段落后。
科技資源的潰乏與落后的農業生產現狀決定著加強我縣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有著更加重要和現實的意義
二、存在問題
1、人才缺乏
一是總量不足。鄉鎮農科站大多站只有1人,且身兼數職,一人得負責技術、植保、土肥、果樹、環保、農產品安全、食用菌、蔬菜、新能源等多方面的技術服務工作,還要忙于政府日常事務和中心工作,很難分出心力來搞研究,搞創新,搞推廣。
二是專業人才缺乏。以鄉鎮蠶桑技術員為例,22名技術員中大專學歷只有4名,占總人數的18%,初、高中學歷的占到82%,且大多不是蠶桑專業畢業的,只是在實踐中土生土長的鄉土人才,由于自身素質的欠缺,接受新技術的能力非常有限,更談不上搞科技創新。
三是人才隊伍老化。由于近年沒有分配或招聘到農業系統的農業專業人員,造成農業戰線人才短缺、人員老化且后繼乏力,工作熱情和激情不高。以蔬菜技術人才為例,目前,全縣只有5名技術員,且年齡均在46歲以上,外出學習機會少,知識更新慢。2010年以來,全縣共發展設施蔬菜1500畝,全部聘請的是山東壽光的技術員。
2、服務網絡不健全
服務網絡在村級基本形成斷層,村委一級沒有設立專門負責農業技術的人員及科技服務點,服務網絡到達不了最需要的底層,很多農業技術、信息要想真正推廣到農戶、農民、種養大戶、經營戶很難。
3、投入不足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待遇沒有保障。以鄉鎮農技人員為例,“三定人員”就有12個,工資雖有保障了,但養老保險、醫保等長期沒有解決。二是裝備水平很低。大多數鄉鎮農科推廣站只有1-2間辦公室。靠“一張嘴、兩條腿”搞推廣的現象普遍存在。三是推廣經費缺乏,沒有新技術研發、推廣財政專列經費。
4、機制不活
在現行的體制下,基層農技人員沒有量化的目標、任務,職責不清。并且缺乏合理的競爭上崗、考評、晉升等激勵機制,這些都大大影響了農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業活力。
三、建設內容
1、加強培訓,建設隊伍。一是加快培養農業科技人才。不僅要定期派送縣、鄉兩級農技人員到高校、農業先進縣學習新技術。還要廣泛開展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分層分類定期培訓,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提高基層科技人員的綜合能力。二是大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以提高科技素質、職業技能、經營能力為核心,加快培養農村干部、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負責人、科技示范戶、大學生村官等農村發展帶頭人;農民植保員、防疫員、水利員、信息員、沼氣工等農村技能服務型人才;種養大戶、農村大戶、經紀人等農村經營型人才。真正打造一支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過硬的人才隊伍。
2、健全服務網絡。實施全省“一鄉一站、一村一點”全覆蓋工程,每個鄉鎮建設一個農技推廣站,每村建設一個科技服務點,培育科技示范戶,建成“縣農技推廣部門—鎮農技推廣站—示范戶—輻射戶”的農技服務網絡,并且每村要有專門負責科技工作的兩委干部,解決村級科技服務環節薄弱的問題。鼓勵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供銷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社會組織積極開展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構建以公益性推廣機構為主導,其他服務組織廣泛參與的“一主多元”的農技推廣機構。
2、缺乏有效的競爭機制、激勵機制和人才流轉機制。目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現狀是:干好干壞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評選先進和評定職稱不是按能力選拔。選拔優秀人才缺乏競爭機制和有效的人才流轉機制。
3、科研、教育、縣市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與農業生產脫節。一是忽視實用技術研究項目,導致農業科技研究與農業生產實際相脫節。二是受體制影響,高等院校與研究機構往往把論文與獲獎作為晉升和發展的主要考核指標,縣市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受經費、居住地影響,加之沒有試驗基地等,深入到農業生產第一線的時間少,導致農業科研、教育與生產實際相脫節。
4、部分農業技術或成果推廣的成熟度不夠,推廣的可行性較差。目前推廣的農業技術與成果良莠不齊,有的能給農民帶來實惠,也有的反而造成經濟損失,嚴重打擊了廣大農民接受新技術、新成果的積極性。
5、科技創新難,課題成果轉化更難。目前基層農業技術人員從事農業課題研究所需經費基本由個人解決,當課題成果完成后,申報獎項所需要的高額鑒定費也由個人承擔,嚴重挫傷了農業科技人員的積極性,進而影響了當地科研成果的轉化和生產力的提高。
6、基礎辦公設施匱乏,辦公經費緊張。目前基層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基礎辦公設施嚴重缺乏,基本沒有電腦、打印機、照相機、投影儀、儀器等設備。基層鄉鎮所需農業推廣經費基本由鄉鎮政府撥付,但政府沒有設立專項農業推廣經費。
二、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發展建議
1、明確職能,理順體制
(1)明確機構職能。根據政事分設的原則,明確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公益性職能。縣級農業主管部門和鄉鎮政府要盡量減少抽調農技人員從事行政工作,讓農技人員專心致志地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縣鄉兩級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業技術服務站的管理,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
(2)合理設置機構。根據農業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的要求,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結合地方財力實際,選擇適宜的形式設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機構。對于縣級機構,要按行業實行綜合設置;對于縣級以下農技推廣結構,要按經濟區域或大鎮布局設置綜合服務站。
2、合理用人,加強培訓
(1)確定崗位編制。按照“整合力量、專業互補、精簡效能”的原則,由人事、編制、農業部門等按照服務區域實際工作需要,做好人員編制調配工作,農業編制實行垂直管理(即由上級農業部門統一管理)。基層農業技術服務站人員編制的確定應按照職責、服務區域范圍、耕地面積、農業人口、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工作任務大小和規劃等因素綜合考慮,不能簡單地按農業人口和按一定的比例確定。
(2)創新用人機制。一是實行農技推廣人員資格準入制度。嚴格的資格準入制度可精簡農技推廣隊伍,提高農技推廣效率。同時,分流不具有專業技能的非專業人員,讓他們從事非公益性的推廣工作,進行合理流轉。二是實行考試錄用制和畢業生到一線工作的制度。在農業技術崗位出現空缺時,應從優秀的農業大中專畢業生中考試錄用。制定規章制度,要求畢業生至少要在基層一線工作5a以上,通過實踐培養優秀的農業技術員,為農民提供好的服務。三是建立人才合理流動機制和競爭機制。在縣市級農技崗位出現空缺時,要在縣市范圍選聘,實行“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
(3)加強學習培訓。重視農技人員的學習培訓和再教育工作,為其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通過培訓使農技人員不斷更新知識,提高素質,適應農業產業發展的需求;鼓勵農技人員參加各種類型與本職工作有關的學習、進修、培訓,包括脫產、短期培訓班或進修班等,力爭使每位農技推廣人員每年都有一次以上的再教育學習機會;制定在職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再教育學習激勵機制,爭取財政在支農支出中列出一定比例,專項用于農技推廣人員繼續教育工作。
3、創新推廣機制,加強科技交流與合作基層農技推廣部門要加強與農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各類技術服務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從根本上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自然流轉和科技推廣自然完成的機制。鼓勵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在基層鄉鎮建立示范基地、試驗基地、教學實習基地等。農業科研院所與基層農技推廣部門的合作與交流,不僅可以提高當地農技推廣人員和農民素質,還可以把科研院所“高、精、尖”技術與農業生產實際結合起來。通過開展此項工作,可以使課題研究更具有針對性,有效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和農民收入的增加。
4、加強科技創新,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對于基層從事農業科技創新的人才,政府應給予一定資金、物質扶持。對于個人課題研究成果的鑒定,政府應成立相關部門幫助協調解決,加大科技成果轉化速度,推動農業生產力的提高。
5、加強農業技術的熟化與規范確定推廣的農業技術除了具有先進性外,還必須具有成熟性,以保證技術應用后效果穩定。農業生產受氣候和地理條件的嚴重制約,因此,農業技術不僅一定要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也要適應當地的耕作制度。為此,在新技術推廣前一定要先進行小范圍的試驗,結合當地實際條件進行改進,提高其成熟度。為了使廣大農民盡快應用新技術,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應結合當地條件,對所推廣的技術和技術體系制定出通俗易懂的操作規程。
6、落實經費,明確用途建立長效財政保障機制。把農技推廣經費列入各級財政預算中,并確定人員經費、培訓費、試驗示范等業務經費的比例。同時,要加強對各級財政的審計監督,防止下撥經費被截留或挪用。
7、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建設中,辦公設施、儀器設備等必要的設備要逐步配備;同時要加強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資產賬戶,定期抽查,防止固定資產流失。通過全面完善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基礎條件,來提高基層技術推廣的現代化水平。
信息化 作用
論文摘要:新農村建設中,職業教育特別是涉農類專業從理論上講莊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在贛州市農業信息中心籌建工作中一些調查發現,雖然職業教育在新農村建設中雖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在人才培養,促進農戶增收,開展技術培訓與服務、直接支援新農村建設等方面存在作用發揮不足的現象。新農村建設需要提高廣大農民的素質和技能,需要轉移大量農村勞動力,這些都要依麓于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的發展。現結合我校的職業教育以及本市的新農村建設,談談如何擴展職業教育和農村信息化在農業培訓中的作用。
我校作為市級農業培訓的龍頭基地,在本市的農業培訓中起著重要作用。近兩年的時間里,利用本校的師資力量、教學經驗和實訓設備實訓基地等資源,通過各種培訓,使得各類農民掌握了相應的技能,對農民增收、農村建設、農業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是在培訓過程中,存在著培訓時間短、集中培訓效率低等,我個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以擴展職業教育和農村信息化對新農村建設的作用。
1建立我市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庫
把我市各類職業學校的軟硬件資源、師資隊伍、專業培訓資源、實訓基地資源等一并納人資源庫,統一為新農村建設服務。每個職業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專業和精品專業,統一納人資源庫后,就不會造成重復建設。在提高廣大農民的素質和技能、轉移大量農村勞動力時,可以根據培訓內容和培訓對象,有選擇的從資源庫內調用培訓資源,如師資專家、專業培訓課件教材、實訓基地等,這樣有助干農業培訓能結合各個職業學校特色,保持培訓技能的先進性。建立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庫,既整合了職業教育資源,又更好的服務于新農村建設,既降低了農業培訓成本,又提高了各個學校的資源利用率。
2建立我市的農村信息化網絡體系
據統計,在農村黨員遠程教育的促進下,本市的電信寬帶已經覆蓋了95%以上的自然村,在農村基層的信息化網絡建設逐步完善的同時,農業網絡資源的缺乏使得基層的信息化水平得不到提高。在籌建贛州市農業信息中心的工作過程中,調查發現,各地都扶持農村家庭購買電腦已經接入寬帶,但是農民上網后,難以找到自己需要的技術培訓資源、市場行情資源等。所以,如何完善網絡體系是農村信息化水平提高的基礎。在成立贛州市農業信息中心的基礎上,整合我市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庫,統一服務平臺,開發傻瓜式客戶端軟件,通過各種煤體,把各種資源快速的送到農民手中。如:可以利用農村黨員遠程教育風絡,把專家培訓視頻播放給農民觀看,通過手機短信平臺,把市場行情、病蟲害防治等信息發個農民,通過互聯網,把各類專業技能培訓課件教材給農民學習使用,通過各個學校的網絡教學平臺,使得農民可以在家讀中專、大學。深人研發智能化服務產品,研究和開發適于農村市場和農民需求的智能化產品,包括應用軟件、多煤體光盤、智能化終端等。這些產品應具有智能化、傻瓜化、實用化、平民化、多元化的特點,即在技術和設計上科技含量高、在使用上簡單便捷、在內容上能解決當前農民急需的技術問題、在價格上低廉、在形式上多樣化,真正做到為民所急、為民所想、為民所用。完善農村信息化網絡體系,從兩端解決農村信息流通不暢和缺乏實效性的問題。
3培養懂農業的信息化人才
我叫*,大專學歷,現年**歲,199*年參加工作,200*年入黨,200*年被聘為農業技術員。
我本是一個“只知埋頭工作、一向與世無爭”的基層農技員,今天我站在這里競編競崗,既是對我多年來基層農技推廣工作的一個檢驗,更是對我獻身農技推廣事業理想的一次考驗。我生在農村****在農業、熱愛農民,從小,看著我長大的、護在我身邊的,都是辛勤的農技工作者,在他們的教育和熏陶下,我對農技推廣工作有關了濃厚的感情,我月亮船教育資源網立志要把“推廣農業技術、促進農業發展、服務農民增收”作為畢生孜孜以求的事業,做一名優秀的農技員。96年高考結束,我毅然選擇了農業院校,并參加了華農農學專業的進修。1999年大學畢業后,我一直在基層一線工作從事農技推廣工作,至今已有六年。
我認為自己競聘基層農技推廣工作崗位,我還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優勢:
第一,我有專業優勢,我畢業于農業院校,所學的是農學專業,干農技推廣工作是我的正業,與“隔行如隔山”的門外漢相比,我專業對口,工作起來自然“如魚得水”,我具有從事農技推廣工作必備的基礎條件。
第二,我有實踐經驗,在基層一線工作的六年時間里,我先后實踐過棉花、水稻、油菜、柑桔、蔬菜等多種作物生產技術的試驗示范和推廣工作,共計參與新品種試驗示范30余項次、參與實施農業新技術示范推廣項目20余項次,其中:多項優質新品種、增產新技術和高效新模式已大面積應用,多項項目課題通過了相關專家驗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過實踐探索,使我對全市主要農作物的栽培、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關鍵技術都有了新的領悟和提高,讓我積累了大量的農技推廣和基層工作經驗,并于2004年被評為全局先進工作者。我已基本具備了獨立開展農技推廣工作的能力,即使在災害頻發的今年,我所負責指導的20個水稻科技示范戶,仍然實現增產12.4%。
第三,我有年齡優勢,常言道:“三十而立”。三十歲前后,是人的一生中精力最旺盛、創造力最強、干事效率最高的時期。我將近而立之年,身體健康,精力旺盛,頭腦靈活,思想成熟,面對新時期、新形勢,對基層農技推廣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完全有能力、更有精力從容應對。
我叫*,大專學歷,現年**歲,199*年參加工作,200*年入黨,200*年被聘為農業技術員。
我本是一個“只知埋頭工作、一向與世無爭”的基層農技員,今天我站在這里競編競崗,既是對我多年來基層農技推廣工作的一個檢驗,更是對我獻身農技推廣事業理想的一次考驗。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業、熱愛農民,從小,看著我長大的、護在我身邊的,都是辛勤的農技工作者,在他們的教育和熏陶下,我對農技推廣工作有關了濃厚的感情,我公文易愛心文秘網立志要把“推廣農業技術、促進農業發展、服務農民增收”作為畢生孜孜以求的事業,做一名優秀的農技員。96年高考結束,我毅然選擇了農業院校,并參加了華農農學專業的進修。1999年大學畢業后,我一直在基層一線工作從事農技推廣工作,至今已有六年。
我認為自己競聘基層農技推廣工作崗位,我還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優勢:
第一,我有專業優勢,我畢業于農業院校,所學的是農學專業,干農技推廣工作是我的正業,與“隔行如隔山”的門外漢相比,我專業對口,工作起來自然“如魚得水”,我具有從事農技推廣工作必備的基礎條件。
第二,我有實踐經驗,在基層一線工作的六年時間里,我先后實踐過棉花、水稻、油菜、柑桔、蔬菜等多種作物生產技術的試驗示范和推廣工作,共計參與新品種試驗示范30余項次、參與實施農業新技術示范推廣項目20余項次,其中:多項優質新品種、增產新技術和高效新模式已大面積應用,多項項目課題通過了相關專家驗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過實踐探索,使我對全市主要農作物的栽培、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關鍵技術都有了新的領悟和提高,讓我積累了大量的農技推廣和基層工作經驗,并于2004年被評為全局先進工作者。我已基本具備了獨立開展農技推廣工作的能力,即使在災害頻發的今年,我所負責指導的20個水稻科技示范戶,仍然實現增產12.4%。
第三,我有年齡優勢,常言道:“三十而立”。三十歲前后,是人的一生中精力最旺盛、創造力最強、干事效率最高的時期。我將近而立之年,身體健康,精力旺盛,頭腦靈活,思想成熟,面對新時期、新形勢,對基層農技推廣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完全有能力、更有精力從容應對。
大家好!
我叫XX,大專學歷,現年××歲,××年參加工作,××年被聘為農業技術員。
我本是一個“只知埋頭工作、一向與世無爭”的基層農技員,今天我站在這里競編競崗,既是對我多年來基層農技推廣工作的一個檢驗,更是對我獻身農技推廣事業理想的一次考驗。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業、熱愛農民,從小,看著我長大的、護在我身邊的,都是辛勤的農技工作者,在他們的教育和熏陶下,我對農技推廣工作有關了濃厚的感情,我立志要把“推廣農業技術、促進農業發展、服務農民增收”作為畢生孜孜以求的事業,做一名優秀的農技員。××年大學畢業后,我一直在基層一線工作從事農技推廣工作,至今已有××年。
我認為自己競聘基層農技推廣工作崗位,我還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優勢:
第一,我有專業優勢,我畢業于農業院校,所學的是農學專業,干農技推廣工作是我的正業,與“隔行如隔山”的門外漢相比,我專業對口,工作起來自然“如魚得水”,我具有從事農技推廣工作必備的基礎條件。
第二,我有實踐經驗,在基層一線工作的××年時間里,我先后實踐過棉花、水稻、油菜、柑桔、蔬菜等多種作物生產技術的試驗示范和推廣工作,共計參與新品種試驗示范30余項次、參與實施農業新技術示范推廣項目20余項次,其中:多項優質新品種、增產新技術和高效新模式已大面積應用,多項項目課題通過了相關專家驗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過實踐探索,使我對全市主要農作物的栽培、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關鍵技術都有了新的領悟和提高,讓我積累了大量的農技推廣和基層工作經驗,并于××年被評為全局先進工作者。我已基本具備了獨立開展農技推廣工作的能力。
第三,我有年齡優勢,常言道:“三十而立”。三十歲前后,是人的一生中精力最旺盛、創造力最強、干事效率最高的時期。我將近而立之年,身體健康,精力旺盛,頭腦靈活,思想成熟,面對新時期、新形勢,對基層農技推廣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完全有能力、更有精力從容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