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7:58:0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心理障礙分析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造成困難生的因素是各方面,但最普遍的原因還是心理障礙問題。
(一)意志障礙: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發展過程,而且是人們自覺地確定目的,并根據目的支配、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即意知過程。學生意志品質的好壞,對實現教學目的、教學任務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困難生,往往不是由于智力低,而是意志力薄弱,其具體表現為:
1.缺乏學習的自覺性。人的意志受理想、信念和世界觀的影響,就困難生中的多數而言,往往是缺乏理想、目的,往往認識不到學習高中物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習只是為了應付教師和家長,他們的注意力不易集中,社會、家庭等外界一些微小的刺激都會對其產生極大的干擾,使之大大地減慢完成學習的速度和增加錯誤的數量。正因為他們沒有把學習物理作為內在需要,把物理學好作為學習目的,因而未能形成自覺求索的執著信念。
2.缺乏學習的堅韌性。意志行動是與克服困難相聯系的隨意行動,意志力的培養只有在克服困難的意志努力中進行,離開困難,砥勵意志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困難生中的多數人,學習物理的毅力和耐力較其他學生差,對問題不愿做較長時間的艱苦鉆研,習慣于“走馬觀花”式的學習方法,一旦遇到題目做錯了,不會主動去尋找致錯原因,因此常重犯某些錯誤。遇到更困難的問題,就一眼掃過,甚至不屑一顧,回避失敗,不善于使自己的智力活動高度緊張起來。
3.缺乏學習的興趣。教學實踐表明,興趣是相當活躍的成分和激素。尤其對物理學科,物理現象的觀察、物理概念的抽象、物理規律的描述、物理實驗的操作諸如此類的智力活動都要求盡量將自己的學習興趣保持在較高的激活水平上。然而,困難生的心情多數處在厭煩、焦燥的抑制狀態,常感到學習高中物理太難,即使有時對某個問題,某些實驗表現出一些興趣,也只是憑借不需要意志力支持的直接興趣學得一時的輕松愉快,一旦聽或看不懂,就覺得無味,從而使自己興趣始終未能激活起來,進而喪失興趣,越不想學習就更不會學習,導致成績越來越差,繼而在思想產生一種對自我能力的懷疑,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子,最終成為學習的失敗者。
(二)情感障礙
情感是人們內心對外界事物所抱的肯定或否定態度的體現,如愉快、憎惡、熱愛、仇恨等。情感總是由一定的客觀事物引起的。能滿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會此起人的積極態度,使人產生一種肯定的情感,反之就會引起人的消極態度,產生一種否定情感,而在物理教育中,恰有許多與困難生需要相抵觸的情況,從而造成了困難生的情感障礙。
1.教師或家長對困難生期望值過高,教師或家長對學生提出合適的要求,有利于學生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可是困難生的基礎知識本來就薄弱、知識缺漏嚴重,然而教師或家長卻要求他們和尖子生一樣,在相同時間內接受同樣多的東西,完成同樣的學習任務,而在同樣多時間內,這些東西往往是他們無法全部接受的,由于脫離了他們的實際,所以心理負擔過重,抵觸情緒萌生,從而導致了他們害怕學物理,甚至厭惡物理,最終放棄學習物理。
2.教師教育不得法,忽視個性的差異。物理教師如果能組織既形象生動又直觀準確的實驗,運用深入意境,喚起想象、妙趣橫生的物理語言,引導學生去領略物理世界的無窮奧秘,那么伴隨的將是積極的情緒和情感。相反,枯燥和權威式的講解只會帶來被動以至消極的態度和體驗。有些教師教法單一,不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客觀實際以及個性差異靈活選用教法。教學中著眼于知識的傳授,不會因材施教,更不會因時施教(能力是處在發展之中,時時在變化),只重視多教給學生知識,而忽視能力的培養更不注意關心困難生實際心理需要,上課缺乏誘惑力和感染力等,從而造成困難生的情感障礙。
(三)思維障礙
心理學指出思維品質主要包括思維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邏輯性、獨創性和敏捷性等,物理思維能力具有概括、間接、深刻、抽象的特點。學生思維能力的高低主要就體現在上述能力的差異上。而所謂困難生正是在上述幾方面都存在著嚴重不足的學生,從而構成了他們的思維障礙。
1.思維廣度不夠,物理知識體系的綜合性特點要求學生思維要有一定的廣度,這樣才能在物理學習中用全面的綜合的觀點看問題,但是困難生的思維品質在這方面往往表現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孤立觀點看問題,沒有良好審題習慣和技能只會生搬硬套,不能把各種物理知識相互聯系起來進行綜合思考,因而往往抓住了問題的某一方面而又忽了其它方面。
2.思維深度不夠,由于思維方式的不適應,困難生思維往往不能與教師思維同步,常處于茫然的狀態,對待問題總習慣于表面的直觀形象思維,而不去更深一層地分析和綜合進行揭示問題實質的抽象思維。
3.思維變通性不夠,困難生由于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不扎實,很少能對問題的解答有一個完整的敘述。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多是一知半解,對解題方法的掌握表現為機械的模仿,長此以往形成思維呆板,一旦改變問題的方式,就造成思維混亂,抓不住關鍵環節,形不成思維中心,從而也不會尋找解決問題的替換方案,使思維受阻。
二、困難生的心理障礙的防治和轉化措施
從以上分析中不難看出,困難生的心理障礙既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方面的,當然尋找原因,又何止以上幾種,問題是在找出原因后怎樣對癥下藥,找到相應的對策來防治困難生和轉化困難生,從而大面積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呢。我的做法是這樣的:
(一)強化目的教育、調動困難生學習自覺性。
根據物理教學的心理特點,學生對物理有好奇心,他們想從實驗中看到奇特現象,他們對使用和維修家用電器、解釋自然現象感到新鮮有趣,想得到能用于生活實際的物理知識;他們常會從祖國在科技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和古今中外科學家取得的成就中受到鼓舞,在心理上萌發出一種想將來在科技方面作出貢獻的愿望,因此,教師應該把課堂傳授的這些知識轉化為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誘使、引發其產生這些積極的心理,這樣學習物理的自覺性就自然會調動起來。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培養師生的情感。
教學活動是師生雙方情感和思維的交流,所以密切師生關系,有助于激發困難生的學習興趣,鼓起學習的勇氣。困難生往往有自卑心理,他們往往因物理成績不理想而愧于見老師,更不會主動地向教師提問,長此以往,問題越聚越多,思想負擔越來越重,學習就愈感到困難,因此教師要關心和理解困難生,平時要常找他們交心談心,多給他們一點情感,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向困難生傳遞親切,理解和信任的信息。例如,給困難生一個微笑,打個手勢,拍拍肩膀,時而在練習中寫幾名贊揚話等都會給困難生無形的力量。教學中對他們要做到“三優先”即提問優先、輔導優先、學習檢查優先,耐心細致地幫助困難生,直到弄懂弄通為止,從而在師生之間架起感情的橋梁,讓教學的雙邊活動在情感交融中進行。
(三)培養困難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有成功的體驗。
過去的應試教育只面向一部分學生,面向的是升學有望的少數學生,對困難生歧視甚至排斥,而目前的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反,它面對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學習上的成功。物理教學應以傳授知識的傳統模式轉變到以激勵學習為特征的,以學習為中心的實踐模式,由學生被動聽講的課堂變成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全部學生都有思考、發言、練習、討論、板演的機會,而不能為了課堂氣氛、教學節奏、課堂密度把機會全包給優秀生,應當挑一些易回答、易解答、易操作的問題讓困難生做,這樣不僅可使他們有了參與各種活動的機會而且能使他們在這些回答中有成功的體驗,使他們在成功中樹立信心和決心,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物理興趣。
(四)降低教學過程的起點,為他們鋪好臺階。
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形成能力培養素質的基礎。針對困難生認識能力差思維能力弱的特點,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講解知識的發生過程和形成過程,以降低教學起點。要采用象放電影、電視中的慢鏡頭,小步子甚至倒退的手段,給困難生搭起思維的小臺階使他們拾級而上。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從實際出發,降低起點,對過難、坡度過大的內容要進行分步講解,對重點、難點和學生不足之處應進行必要的循環,甚至多次反復,要盡量增加演示實驗、幻燈、電視機、圖表等直觀教具進行教學,增加他們感性認識,提高困難生的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在教學安排上要注重雙基的教學,對一些綜合性強的題應給困難生以適當的提示,要求他們搞清已知什么、所求什么、題目的性質和類型,作業中要書寫清解題思維過程。從而使他們熟練掌握解題的一般規律和技巧。
對于中學生來說:在工作、人際交往、生活、家庭關系等各方面,均有可能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根據記載:中科院心理所對北京市30多所中學進行跟蹤調查發現,32%的中學生存在心理問題。
縱觀中學生的心理問題,可歸納為以下幾種類型:(1)學習緊張型。高強度的學習任務,繁重的課后作業及頻繁的各級各類競賽使心理脆弱的學生感到不適,精神緊張,并產生焦慮,導致精神疲憊。(2)生活壓力型。在當今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風”,老師看重成績的壓力下,學生心理負擔越來越重,稍不如意,自信心易受到挫傷,導致心理產生障礙。(3)情感封閉型。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使人生價值取向重新定位。許多家長少與子女交流,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學生在“第二次斷乳期”不能處理好與父母關系,思想走向消極,導致心理產生障礙。
針對學生以上幾種心理障礙,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嘗試進行以下的探索。
首先,找出病因,對癥下藥。不同的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是不同的,只有找準病因,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據調查表明:中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位居前10名的是:學習動機、學習習慣、學習品質、學習注意、自控能力、自我中心、耐挫能力,學習焦慮,自卑情緒和社交情緒諸方面。其中與學習有直接關系的心理問題占8項,可見,困擾學生最多的是學習心理問題。對于此類學生還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學習較好,個人素質較強,自學有望的學生,應幫助他們查找學習不足的原因,幫助他們取得更好的成績。另一部分學習較差,個人素質不高,升學無望的學生,老師則應對他們做到不唯成績論英雄,找到他們其他方面的閃光點,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特長,以實現素質的發展。
1當前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表現
大學生成長階段是人生的特殊時期,這一時期的最大特點是波動性和迷惘性,他們正逐步進入成年人的社會角色,但對社會、家庭而言,因其經濟不獨立,思想不穩定,世界觀尚未成型,實際仍是“未成年人”。
這個時期心理障礙常表現為偏執、自負、多疑、焦慮、冷漠、狹隘與狂妄等。他們的年齡一般在18~22歲之間,他們的心理活動有其特點,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處于發育的階段,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存在著不穩定性,自尊心、自信心比較強,一方面追求理想,不斷向上進取;另一方面對精神情緒的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比較弱,容易產生極不穩定的日間雜波。當主觀和客觀發生矛盾,情緒受到挫折時往往悲觀失望,甚至無法解脫,緊錮在復雜的心理矛盾之中,致使心理失常而患病,輕者不承認自己有病,雖說能堅持上課,但是成績十分不理想;重者會做出殘害自己或者危害社會的事情,震驚全國的馬加爵殺害四名同學案就是個特別的例子。我校也有患心理障礙的學生,他們中有的休學或者失學,有的甚至長期不愈,不僅自己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更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巨大的精神負擔和經濟壓力。我校有一位男生,無緣無故的焦慮,導致嚴重失眠,到我校門診部求治,卻查不出任何毛病。整日生活在焦慮不安的痛苦之重,這樣的學生如果遇到特殊事情的激發特殊因素的刺激,難免會產生超常規的行為,這些都提醒我們要重視大學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治療,改變以往“見病不見人”的舊生物醫學模式和形而上學觀點。
2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
2.1適應能力差
2.1.1難以適應新的生活學習環境,心理落差大
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所面臨的人生第一次考驗就是自我心中的落差感。他們同樣十年寒窗,他們同樣懷著更高的夢想,想象著通過高考能夠達到人們價值觀念中所說的金榜題名。然而高考下來,無論是基于什么因素,他們未能達到夢想中的“登堂入室”,無奈之下選擇了原本沒有什么特殊級別差異化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學習,但這種落差不自覺顯現在他們的心中。落差之二便是新生活的較大改變,大學校園遠比中學校園面積大,樓群林立,是個小社會。我國高校采取的是住宿制,步入大學即意味著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過集體生活。在中學除了學習,一切事情都由家長代勞,加上獨生子女驕生慣養,上大學后,一切親力親為,適應能力不強的就會經常被孤獨不安、焦慮所困擾,尤其是習慣了農村生活環境的大學生到喧鬧的城市后,易產生壓抑和自卑感。如一位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對滿眼灰色的樓群產生厭惡情緒,大腦反應慢,經常出現忘記返回路線的情況。
另外,大學生活的壓力讓學生覺得自己再不是天之驕子,一枝獨秀。校園是個小社會,不是一塵不染的圣地;獎學金的評定、入黨、提干等等競爭初見端倪,書呆子不受歡迎,個人的風采和魅力最重要,不再有人把你當作寶貝,很可能從過去的寵兒淪為不起眼的小角色。從個人中心的小圈子到無窮無盡的網絡中這一環,不能很好完成社會化轉換,必然產生挫折感,因此很多人進入大學新奇過去后就甘于平庸,雄心壯志不復存在,所謂“60分萬歲”不是罕見現象。
2.1.2對學業的不適應,對如何合理平衡職業技能學習和綜合素質學習的不適應
中學和大學都要學習,但學習目的和方法不同。中學時,教師不厭其煩地“傳道、授業、解惑”,負責的態度一點也不亞于父母對你的關心。大學則實行學分制,學習完全靠個人,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自學能力強的學生脫穎而出,而有些中學時的姣姣者,由于對大學的學習方式方法掌握不好,加之強手如林,昔日的優勢風采不復存在,自尊心和好勝心得不到充分滿足,家長和個人的期望值過高,容易產生失落感。
我們把職業技術教育融入高等教育體系,就是響應國家倡導,適應人才對高等技術人才市場的需求,但是也存在一個職業技術和學科分配上的差異,同樣學生也存在著有的學生偏強于文化素質,卻毫無專業技能的底子,有的學生則是在某些職業技術領域里很強,但他們卻存在著明顯的問題,就是綜合素質的偏低,這些本身的客觀基礎的不平衡,容易在學習過程中導致心理的失衡,我們有的學生是網絡高手,能獨立編程,甚至是某些知名門戶網站的版主,他們基本上能自給自足地生存,甚至月收入幾千元,他們在IT領域里的成就讓他們自豪,驕傲,但每每綜合考試下來,幾門不及格,一方面我們在倡導挖掘專才,另一方面我們也擺脫不了應試教育的束縛。所以說不同的價值評判標準,使得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心理體系中容易產生混淆和失衡的因素。
2.1.3對經濟狀況的適應
家境富裕的學生優越感強,但他們卻容易沾染社會上的不良毛病和行為方式:高消費,不知道節約,不體恤人情冷暖,歌五酒六的生存狀態,即便不出現偏差,也會和大多數家境一般的孩子產生隔閡。家境貧困的大學生大都存在著一個普遍的心理問題,那就是更多地表現出自卑而敏感。人際交往困難,偶爾會對社會態度不良,懷有敵意。這樣容易導致性格孤僻,出現人格偏差,面對生活沒有信心。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又是個跟社會實際結合得非常密切的教育體系,對社會脈絡的把握,對時代需求的適應,是高等技術教育得以生存的基礎。但是,時代進步過程中所伴生的問題,所出現的不和諧因素,會在第一時間反饋和影響到我們的學生,我們處在市場經濟發展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的結合部,也是容易遭受負面因素襲擊的易感人群。
2.1.4生活自主性的適應
獨生子女的家長過度愛護孩子,以及應試教育導致家長學校的過度保護,導致他們缺乏應對困難及心理承受力等的鍛煉。當代的教育制度迫使我們的家長讓我們從小就走著一條“重點”之路,從小要上重點小學、中學、大學。除了學習以外的事家長會一手包辦,導致許多學生心理發育不健全,雖為大學生心智卻還停留在小學水平。當大學生面向社會的時候便有了許多的不適應和不順心,而他們又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這便有了大學生心理樊籠的存在。
同時,我們高等技術教育所倡導的就是自主性和靈活性,我們在技能培養上強調專業技術課程的設置適合社會需要,我們在人才培育上強調我們的學生將來能多專多能,能快速融入社會,能在社會生活中充當尖刀,能快速適應社會變化所帶來的對我們技術能力的考驗,而這些,對于長期在溫室里倍受呵護的孩子,對于還仰仗家長扶持的孩子,一下子讓他丟棄拐杖,讓他從依賴的心理突然轉變成自立自強的心理,是需要一個陣痛的過程,而在陣痛期,是最容易產生心理裂變的。
2.2人際關系處理不當
進入大學,人際交往面拓寬了,復雜的人際關系往往使學生不知所措。中學里的人際關系要簡單些,一心只讀“圣賢書”,而大學的交往是廣泛的,有同學、同鄉、師生、異性、社會活動團體等。同居一室的有來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城鄉背景,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性格,他們之間的磨合是個新問題。一些學生個性強以自我為中心,不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性格內向的學生不合群,孤獨寂寞,甚至想逃避現實。激烈競爭中培養起來的大學生擅長單打獨干,易于自我封閉,不善與人交流,在恐懼失敗的心理下,不敢與人交流合作以防止自我暴露和競爭力的喪失。
2.3難以排除的情感危機
情感問題是大學生這個年齡層不可避免的問題,談戀愛也成了這個年齡階段一個不可避諱的話題。我們的孩子有享受美好的渴望,但他們尚不具備承受痛苦的能力,在這個復雜的問題前面他們很難成為強者。
生理心理的變化。高校階段是大學生由普通教育轉向社會就業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里,男女同學的發育基本上是成人水平,個個體格健壯,處處洋溢著青春的氣息。但是,生理變異是心理變異的物質基礎。隨著生理上的急劇變化,大學低年級學生的心理往往具有封閉性,表現為內隱、曲折、不易形諸顏色,并帶有較多的社會性、政治性,對繼續深造或者就業存在著焦慮、對社會上的某些矛盾還不大了解,情緒容易波動,反映比較強烈,具有兩極性,一會兒振奮,一會兒又失望。當然,絕大多數同學自我意識在增強,并能作自我調節。但是現在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普遍受到溺愛,由于他們的特殊地位,很容易形成孤僻、自私、任性的性格。
3心理障礙的主要措施
(1)設置或分配專門機構,專項管理學生心理問題,把學校醫療機構、學生管理機構發動起來,主動配合,采取措施,做好大學生思想工作,采取體系化、科學化、制度化的常設管理機制,切實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
心理障礙,是因心理因素阻礙人的潛能的發揮,對來自內外環境的刺激不能在最佳狀態下做出正常的應答反應。簡單的說,就是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異常現象。根據人體生長發育規律,大學生所在的年齡階段,身體形態、身體機能、運動素質的生長發育都處于基本完善的階段,但是心理素質還處于不成熟的時期,他們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有待于進一步的提高。即大學階段是一個向成熟過渡的階段,其心理狀態尚不穩定,心理表現比成年人更為敏感復雜,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大學生不單要考慮在學習過程取得優異成績,還面臨著就業的困擾,造成大學生生理和心理的雙重負擔,容易產生心理負擔過重,形成心理障礙,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所以,尋找解決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方法,非常必要。
一、大學生心理障礙現狀及其成因
1.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現狀:1989年,國家教委對全國12.6萬名大學生的抽樣調查結果表明,高達20.23%的大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1991年,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的調查表明,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發生率已經達到25.39%,根據最新的統計數字表明,近年來已經達到30%,北京市16所大學1978年-1987年本科生因精神疾病休學、退學人數分別占總休學、退學人數的37.95%和64.4%《中國教育報)報道某省在對全省28所全日制高校3896名學生進行SQ.-90抽樣調查中,結果表明:40.18%學生有強迫傾向,34.4%的學生對人際關系敏感,24.46%的學生存在優郁傾向,24.5%的學生存在敵對情緒。去年,該省因大學生心理問題造成的不良事件是1996年的3倍多,心理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大學生健康成材的突出因素。
2.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成因:目前對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研究很多,對大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成因也有各種見解:有認為引發大學生心理障礙是由于中小學階段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難以適應大學生活、人際關系造成的心理障礙、性心理的成熟與性心理不完善的矛盾、“溫室效應”與擇業競爭激烈的社會沖突;、對社會支持的滿意程度、負性生活事件的影響、所采取的防御形式、正性生活事件數目等;環境變遷的因素、人際關系與日常生活的困擾因素、重要的喪失與心理健康、沖突與選擇、家庭環境與早期經歷;我國經濟和教育體制改革帶來的心理壓力、缺乏應有的心理衛生知識及心理承受能力差、家庭的影響、高校心理保健教育環節薄弱;先天與后天身心素質和影響、自主要求與依附心理的沖突、成就感與挫折感的煎熬、家庭期望值過高、重要關系的喪失、交往需要與交往困難的矛盾、性的困擾;學習與就業的壓力、世界觀、人生經歷、戀愛與性、校園與周邊環境。本人長期從事高校的教育工作,根據人體生長發育的一般規律,對學生進行系統的了解以及與大學生的輔導員長期溝通,認為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成因基本可以歸納為:遺傳因素(包括身體形態、機能和運動素質)、環境的變遷、學習的壓力、就業的困擾、思想道德品質教育薄弱、個人消費觀念的偏差。其中,遺傳和就業的困擾是形成心理障礙的主要因素,因為大量的擴招和教育體翻的改革,學生面臨的就業形勢極端嚴峻;而影響心理素質的神經類型遺傳度高達以上。
二、大學生心理陣礴的表現及危容
1.大學生心理障礙的表現:大學生心理障礙的表現多種多樣,不同的研究結果進行系統的歸類,有把大學生心理障礙歸納為:神經癥狀、人格障礙、學習心理障礙、性心理障礙、適的障礙、情緒障礙、神經障礙、品德發展中的心理障礙;有孤僻型、自卑型、自大型、幻想型的;有情感障礙、人格障礙、智力障礙等,歸納起來,大學生心理障礙的類型主要有神經衰弱、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恐怖癥、精神分裂癥等,以上心理障礙單獨或合并表現為軀體癥狀,抑郁、焦慮、自卑等消極情緒,注意力分散、痛苦、恐懼、失眠等心理疲勞及自殺和殺人的傾向等。
2.大學生心理障礙的危害性:(1)影響身體素質:由以上癥狀分析可以知道,各種心理障礙都會引起一定的生理反應,有的甚至引發軀體癥狀,如神經衰弱引起的失眠、心動過速、頭痛、腹瀉等,焦慮癥引起的血壓不穩定等癥狀,它們嚴重阻礙當代大學生的身體和健康發育;(2)影響技能的獲得和知識健全人格的培養:我們知道,不同的心理障礙危害程度不同,但他們都引起大學生感知、記憶、注意功能失調,影響大學生學習的效果,有的甚至因此而被迫輟學。另一方面,各種心理障礙都引起情緒反應和人際關系緊張,從而導致一定程度上的人格缺陷,如攻擊型人格、畏縮型人格等;(3)影響群體正常的生活和社會活動:心理障礙患者一般具有敏感、優郁、易激怒等特點,所以有嚴重心理障礙患者的群體中容易造成人際關系緊張等現象,不利于和諧的集體生活。
三、大學生心理障礙改變的對策
1.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障礙的影響:人的大腦與肌肉之間的信息傳導是雙向的,興奮可以從大腦傳遞給肌肉,產生相應的肌肉收縮。肌肉的收縮可使大腦皮層特定區域產生興奮,肌肉收縮積極,肌肉向大腦傳遞的信息就多,大腦的興奮性就高,表現為人的情緒高漲(心情愉快)。有愉快的心情,很難產生心理障礙。
針對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程度與學習環境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一般多數采用運動療法:身體鍛煉對心境的積極促進、認知能力的提高、對個體抑郁、焦慮等情緒的治療作用,能強化身體自尊和身體自我概念,可能產生負效應;把"理障礙分成焦慮癥、抑郁癥、神經衰弱、疑慮癥、強迫癥和恐怖癥,采取不同的運動療法,取得滿意的效果;有認為體育鍛煉可調節情緒、強化自我概念和自尊、協調人際關系、降低應激反應,消除疲勞;體育運動能促進人認知的發展、促進情感過程的發展、提高意志力、促進人格的全面發展、有助矯正某些心理缺陷等等;有以癥狀量表(SQ,-90)為檢驗指標,采用針對性的運動處方,結果顯示強迫因子、人際敏感因子、抑郁因子以及痛苦水平的得分比練習前有顯著性下降。說明運動處方能夠有效改變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使大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就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大學生的學習任務雖然役有中小學緊張,但是,有嚴格的上下課制度,所以大學生役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系統的、長時間的體育鍛煉。因此,大量的研究證明,體育鍛煉對改善大學生心理障礙有一定的幫助作用。所以,我們應該積極尋找適合當代大學生改普心理障礙的方法,即是既能夠有效改善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癥狀,同時又要滿足大學生不影響正常的學習節律。因此,一種強度適宜,時間靈活的運動方式—有氧運動,為大學生提供了幫助。
2.有氧運動對大學生心理障礙的影響:有氧運動是指在運動過程中能最的供給是在有氧的條件下產生的運動方式,有氧耐力素質的生化基礎是有氧氧化能力。影響有氧氧化的因素很多,如糖、脂肪、蛋白質的含量及利用,與氧氣有關的血紅蛋白的數量,骨骼肌線粒體的數量和體積以及線粒體內酶的活性等。通過有氧代謝能力的訓練,改善機體內氧運輸和利用能力,從而提高耐力素質。有氧氧化代謝供能是指在有氧條件下能源物質氧化與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的供能過程。因此,有氧代謝的先決條件是氧氣。在運動過程中,有大量的氧氣參與能量的供給,對神經系統的大腦皮質是一種良性的刺激,從而對神經過程的強度、靈活性和均衡性產生了正面的影響,使皮層細胞的工作能力和這種能力達到的局限提高;細胞興奮和抑制過程達到平衡;神經過程從一種形式轉變為另外一種形式速度加快,對于有心理障礙的大學生,神經過程的三大特性發生良好的改變,意味著其心理行為朝著正常的方向發展,對于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改變,產生積極的影響。
同時,科學的有氧運動鍛煉可增進身體健康,增強血液循環系統功能,使血液變得富有、血管富有彈性、代謝水平提高,使心肌強壯,心臟的工作能力和儲備能力提高,這些都有益于降低血壓、血脂和控制血糖;增強呼吸系統的功能使得肺活量增大,殘氣量減少,肺功能增強;提高消化系統功能;改替神經系統功能,人的活動是在神經系統支配下的協調活動,堅持鍛煉使人耳聰目明,精力充沛;控制體重與改替體形,有氧運動鍛煉能減少多余的脂肪,增強肌肉力量,保持關節柔韌,從而改善大學生的形態、身體機能和運動素質。
有人對32名男大學生以50%兩種運動強度分別進行的慢跑和踏級的側試,并在運動前以及運動結束后進行曰夔調查,統計結果顯示:鍛煉中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隨練習強度和方式的不同波動,但30n有氧運動后產生的即時效果是積極情緒和疲勞感覺增加,消極情緒降低到基線,運動結束30”和60min后,積極情緒增加,心理疲勞感覺降低;經過檢驗,兩種運動強度和運動方式經30有氧運動后產生了相同的情緒效應,積極情緒呈上升趨勢,消極情緒呈下降趨勢,并且這一心理效果至少保持到運動結束后60。有氧運動對心理疲勞的影響隨時間而下降,但下降只有在運動后60。才有顯著意義。
有氧運動能夠有效降低抑郁程度,是預防和治療抑郁癥的一種手段。對經癥狀自評量表(,l一90)側試選出5名患有較為嚴重心理障礙的大學生,以“(220一年齡t10)x60%即%”為適宜的靶心率范圍,采用有氧運動一一健身12.n跑的方法練習10周。實驗結果表明,抑郁因子實驗后比實驗前的值明顯下降(P<0.05)。實驗還顯示:實驗后的強迫癥狀因子得分要比實驗前有顯著性降低(P<0.01),表明通過有氧運動練習后,使強迫癥狀減輕或消失。而有很多的研究是針對大學生身體形態的缺陷,采用針對性的有氧運動鍛煉,對改善大學生的身體形態取得良好的效果,為消除心理障礙創造良好的條件。
消除初中學困生學習心理障礙的對策研究開題報告范文
由景縣安陵中學馬英申報的課題《消除初中學困生學習心理障礙的對策研究》,經衡水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準,被立項為衡水市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第二批課題,屬基礎教育研究領域的課題,課題批準號:0904179。
我校在全縣農村初級中學里是條件比較差的,學困生在我校占有較大的比例,學生流失率較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學習習慣差,嚴重制約著學校的發展,因此消除初中學困生學習心理障礙的研究尤為重要。
一、選題的背景、意義和價值 課題研究的背景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國際競爭日益激烈,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萬計的專業人才。然而,當前農村中學普遍存在的學困生,已成為制約農村初中教學質量全面提高的瓶頸.對于這些學生,如果教育合理,引導妥當,是完全可以消除它們的學習心理障礙的,從而激發他們的潛能,使他們成為社會的精英。消除學困生的學習心理障礙,提高教育合格率,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重大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
教育是一項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價值的事業。學生正處在生命健康成長的關鍵時期,
這一階段的教育影響,將遠遠超出本階段而延續到終身。
本課題在探索和實踐的過程中,分析學困生學習心理障礙的癥結,有利于構建新的
教育理論,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教育對象觀。通過此項研究,重建教師與學困生之間的關系,讓學困生體驗成功,找回自尊,推進學校教育的整體發展。
(三)課題研究的應用價值
本課題立足于應用探索,立足于全面實踐。有較強的可操作性,預期取得成果易于推廣,而且能突破學困生教育的瓶頸,讓每個學困生都找回健全的人格和心理,有較強的現實意義。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出一些在理論指導下具有實踐意義的,能消除學困生心理障礙的,行之有效的策略、措施,這對于農村中學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實踐價值的。
(四)省內外同類問題的研究現狀
在我國,將學困生作為專門的教育研究對象始于80年代初。十多年來,在《教育研究》《心理學報》等專業雜志發表了一系列的論文和研究報告,并公開出版了近十部有關的專著開題報告條件保障開題報告條件保障。雖然在學困生心理障礙方面已有好多研究,但這些研究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是,對國外有關理論和做法的移植較多,結合我國國情不夠。另一方面是,研究方法以調查和經驗總結法為主,方法和手段比較落后。再有,對學困生教育干預的實驗以個案研究為主,在正常的班級教學中滲透學困生教育的研究還很少。
(五)本課題的創新程度
1、課堂教學中滲透學困生轉化的研究。
2、運用現代教育學、心理學來分析學困生的學習心理障礙。
3、把緩解、消除學困生的學習心理障礙和教師的課堂教學緊密結合。
二、研究內容、目標、思路
(一)研究內容1、主要研究導致學困生學生心理障礙的家庭、社會、學校因素,并
建立不同學科、不同年級的個案研究檔案。 2、研究分析學困生的行為習慣特點,具體針對課堂教學中如何消除學困生學習心理障礙,來研究課堂教學中的轉化措施。3、學校、社會和家長如何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消除學困生學習心理障礙中的動態關系。
4、如何開展有效的課外輔導,來消除學困生的學習心理障礙。
(二)研究目標,圍繞教育的培養目標,矯正學困生的學習心理失衡和行為偏差,清除或減輕學困生身上存在的學習心理障礙,重塑他們健全的人格。使盡可能多的學生適應初中的課堂教學,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三) 研究思路 1、研究視角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形成對學困生學習心理障礙的新認識,探索這類學生學習心理的特殊性規律,幫助他們找回“善于學習、樂于學習”的良好心態。具體任務是,a、學困生學習心理障礙現狀的調查。b、學困生學習心理障礙形成原因的分析。c、消除學困生學習心理障礙的對策研究。
2、研究方法 a、調查研究法:采用開放式調查、問卷調查、訪談調查法,觀察、測試等手段,有
計劃、有目的地了解學困生的心理障礙,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
b、分析法:分析各種情況,找出其中的規律,上升到理論,對癥下藥,充分調動學
困生參與教育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c、測試法:通過小測驗了解學困生的發展情況,檢查轉化成果。
d、經驗總結法:依照事實,研究教育現象和經驗,使從中得到的認識、體會,上升
為教育理論和理性的教育觀念。
我們將在每一階段都寫出實驗計劃和實驗報告,記錄每一階段的實驗成果。
三、研究基礎
近幾年,我們學校對學困生的心理障礙較為關注,也進行了一些研究,積累了一點經
驗,使一部分學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為課題的研究打下了基礎開題報告條件保障征文。
課題負責人馬英,有較強的業務能力和較高的研究能力,有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
2007年被評為衡水市優秀教師;2008年被評為衡水市優秀班主任。被聘為衡水市初中數學學科教研核心組成員曾參與課題“數學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整合”的研究。
課題組主要成員吳鐵新在全國教師語言文字基本功大賽中獲得一等獎。在省級以上刊
物上多次發表有關教育、教學的論文。
四、完成課題研究的保證條件
學校領導對此課題非常重視,課題組成員敬業精神強,科研水平相對較高,對本課題有自
己的見解,并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其成員中有主管教學的副校長張秀良、教導處主任吳鐵新、有經驗豐富的教研組長馬英、徐紅旗,并且文理學科老師兼備,中、高級職稱都有,課題組成員四十歲左右,均是學校的教學骨干,有能力承擔課題的研究任務。 學校有互聯網、圖書室、閱覽室等可用資源;并有一定的經費做支持;學校將盡最大努力為課題研究提供各種便利條件,給予充分的時間保障,確保如期完成任務。
五、學困生的界定
學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某種(些)學習心理、學習方法、習慣等缺陷造成學習困難的學生。具體表現為學習行為不當,學業成績不良。學困生在農村初中存在相當大的比例,嚴重制約著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六、實施方案
(一)、研究對象
在2009學年,各年級學業成績比較差的學生中,每班隨機抽取2名“單科”、3名“全科”學困生作為個案研究對象。
(二)、研究目的與重點
目的:對學困生學習心理障礙實施干預,促使他們變被動學為主動學,變厭學為好學,變“苦”學為樂學,從而整體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水平。
研究重點:
1.診斷學困生學習心理障礙及其產生的原因。
2.根據學困生學習心理障礙,尋求有效教育干預對策,促進學困生的轉化。
(三)、研究的步驟、內容與方法
第一階段:課題準備階段(2009年12月——2010年3月)
a、提出課題,成立中心課題組。
b、以期末考試的學習成績為準,篩選出尾端學生,采用隨機抽取的方法,每班確定5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詳細、準確、全面收集學困生的個案資料,用測試法、分析法、調查研究法對學困生個體進行現狀評定,建立學困生個人檔案開題報告條件保障開題報告條件保障。
c、對研究對象實施跟蹤觀察,做好學困生個體觀察筆記。
d、組織課題組教師認真學習課題研究知識和有關理論知識,積極參加課題培訓。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10年3月——2011年3月) a、整理分析資料,在初步掌握學困生個體學習心理障礙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學困
生一般學習心理障礙。
b、運用各種方式來探究學困生常見學習心理障礙的形成原因,收集整理資料,積極撰寫研究計劃。
c、探求出學困生常見學習心理障礙疏導和轉化的途徑策略及有效方法。制定學困生轉化培養計劃。
d、整理研究資料,撰寫教學個案和教學論文。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1年3月——2011年12月)
a、對學困生的學習心理、行為和學習效果進行階段性檢測與評估。對本課題研究的整個過程進行反思,總結出課題的得與失。
b、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形成學困生學習心理障礙分析研究報告。
c、編輯“農村中學學困生學習心理障礙清除研究”的教學個案集和論文集。
(四)、研究預期成果
1.學困生學習心理障礙分析研究報告。
2.學困生學習心理障礙干預策略。
3.個案研究報告。
(五)、研究組織管理與措施
1.學校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組長由馬英擔任,課題研究的主研人員為學科教研組長和班主任,參研人員為有關班級的任課教師。
2.轉變教育觀念,深化對學困生的認識,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發揮學生自我反思與教育主體功能開題報告條件保障征文
3.堅持課題研究的基本方向,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基本原則,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有效探索學困生學習心理障成因與對策,將課題研究過程落到實處。
4.強化行動反思研究工作,定期召開專題研究會議,及時解決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困難或問題,將課題研究工作推向深入。
5.增強成果意識,及時總結交流研究心得,物化研究成果。做好階段性成果的驗證與推廣運用工作。 研究時間:兩年 。
資料(主要參考文獻): 1、賴小林,《廣東省汕頭市學習困難兒童生理心理調查研究[J]》,心理探究,2002
2、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所課題組《學習困難學生教育對策探索》,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
3、李正洪、徐學俊主編:《中小學生偏常心理與行為輔導》,武漢出版社,2000
4、《如何幫助學習困難的孩子》,鄭信雄著,九洲圖書出版社
5、《中小學心理素質教育的探索》,沃建中主編,科學出版社
6、劉英琦 《學習困難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學干預策略的研究》,科學教育,2006
7、馬桂佳編著:《青少年學習障礙及其調整》,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0
擴展閱讀:課題研究的保障條件
(一)課題研究的學術保障
1、具有開展教育科研的實踐基礎。
我校先后承擔中國教育學會中語會《“文學“教育研究,子課題:“古詩詞教學與文學教育”》、 《 現代德育理念探微》等課題,有《如何做好和諧社會中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淺談中職學生的德育建設的著眼點》等大量的德育研究成果,因此我校具有開展課題研究的豐富經驗。
2、具有開展教育科研的隊伍基礎。
本課題組的主要研究成員由校長掛帥、主管教學副校長,政教處、教科處以及各個教研組的科組長,全部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和中學高級、中級教師職稱,多人先后承擔并圓滿完成國家、省、市下達的課題研究任務,其論文多次在國家各類評比活動中獲獎,并有多篇論文在報刊書籍上發表。課題組還將聘請應城市教科所科研人員擔任課題研究的顧問,組建由教育專家、學校領導、教學教研主管、學科帶頭人、優秀教師組成的科研群體。確保課題研究得到科學、協調、順利的實施。
(二)課題研究的措施保障
1、專家培訓引領、夯實理論基礎。
通過邀請專家作報告、教師大會、骨干隊伍學習班、專業部會議、教研組活動、教師自學等形式,開展校本培訓,學習課程開發理論,拓寬眼界,提高思想,形成共識:調動全體教師開發德育課程教學方案開發研究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2、豐富資料設備、建立網絡科研平臺
配足配齊資料設備,建立網絡科研平臺。我校是省級重點中職學校,已構建了校園計算機網絡,各教室均配備有多媒體教學平臺,現代化的教學設備較為完善,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現代化教育教學設備完成這項研究;
3、加強科研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2] 陳明琴.高中生應激生活事件、應對方式與焦慮的相關研究,[A],貴州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5月:6
[3]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監制.scL-90癥狀自評量表使用指導[M].北京: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1994
[4] 呂幼楓.克服焦慮心理,走向成功之路――高中生心理教育漫談.[EB/OL].洛陽市第一高級學
注解
跨欄跑是體能、技能、心理能力高度結合的運動項目,需要運動員有出色的身體素質,完美的動作技術,更要求運動有良好的心理品質,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心理障礙是學習與訓練中的一大難題,這種心理障礙直接影響學習效果、訓練任務的完成。有效地防止和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是學習跨欄跑重要環節。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西安體育學院07級運動系田徑隊學生男女生20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近幾年的期刊雜志和互聯網上的資料,參考與本論文相關的文獻資料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同時用這些文獻資料來充實本課題的研究結果。
2.2.2.現場觀察法:在教學過程中,觀察學生的外部表現分析他們心理狀態。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語言:教師講解,示范和學生練習時,觀察并注意學生的語言來分析學生心理狀態。
(2)神色:教師在講解,示范和布置練習任務時觀察學生的神色表現。
(3)行動:觀察學生實際行為來分析學生的心理特征。
2.2.3.心理訪談法:對“怕欄”心理較嚴重的學生進行走訪和面談,并記錄、整理學生“怕欄”的內在心理活動。
3.結果與分析
3.1.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心理障礙在跨欄學習過程中帶有一定的規律性,客觀上增加了教學和訓練難度。見表1
調查結果表明,克服心理障礙必須結合運動技術的形成規律和跨欄跑的特點,并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影響學習效果的內在因素,采用合理的教學手段和有效的訓練方法,才能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
3.2.“跨欄步”學習中心理障礙的成因及對策
3.2.1.學習“跨欄步”時產生的心理障礙的成因
①起跑前兩眼盯住欄架、兩腿發抖、起跑時蹬踏無力、助跑時神色緊張是不敢過欄的心理障礙所導致。②上欄前速度明顯下降、搗小步、攻欄時猶豫不決、縮手縮腳是由于怕欄、怕跨不過去的心理障礙所導致。③高跳過欄、或用手推欄架、躲到一旁、回避練習是由于難度太大、害怕碰欄摔倒受傷的心理障礙所導致。
3.2.2.克服學習“跨欄步”時產生心理障礙的對策
①提高身體素質增強信心:跨欄跑教學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較高,因此在跨欄跑學習前最好先安排短跑、跳躍等田徑項目的訓練,加強學生身體的柔韌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②減少傷害事故:在跨欄跑技術學習中,由于初學,學生動作不熟練,往往容易碰傷或摔傷,這就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3.學習跨欄“欄間跑”時產生的心理障礙的成因及對策
“欄間跑”是兩欄之間的運動,欄間跑技術動作是影響跨欄跑成績的因素之一。
3.3.1.學習跨欄“欄間跑”產生的心理障礙成因,在這一階段中學生的主要心理障礙成因是對五步過欄缺乏自信心,往往表現出不發揮正常的速度,拉大步、搗小步、或跑到欄前急停等現象。
3.3.2.克服“欄間跑”心理障礙的對策:①在跨欄跑學習中,首先針對學生懼怕欄架的心理,樹立學生能學好跨欄跑的信心,在學習開始前教師要先做幾次示范動作,讓學生對跨欄跑技術運動產生美的感覺。②降低難度和強度可適當地降低欄架的高度,跑五步過欄。在學習跨欄跑技術動作的開始階段,要將欄架的高度降到最低限度,使學生在跨欄時很容易過欄,之后再逐漸增加欄高,以免使學生產生“懼怕”的心理。
3.4.學習跨欄跑“全程跑”技術時產生的心理障礙的成因及對策
3.4.1.分析跨欄跑“全程跑”技術時產生心理障礙的成因
①學習跨欄跑技術的中后期,學生對跨欄跑的主要技術已基本掌握。這時很多學生的心理也會發生變化,他們就要求增加欄高,加長欄距,增加欄數。由于學生的技術還沒有達到十分熟練的程度,因此在全程跨欄跑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技術錯誤或因體力不支被欄架絆著等現象,使學生重新產生恐懼心理或動作變形。
②根據跨欄跑全程跑過程中,過欄技術和欄間跑技術的掌握。全程跑的最大心理障礙是缺乏信心和毅力。
3.4.2.針對“全程跑”技術學習難點和心理障礙的對策
①主觀因素包括:(1)精神緊張缺乏自信心,肌肉僵硬動作不協調,(2)由自己跨欄失誤或看到其他同學失誤后互相影響,在心里上留下恐懼心理,(3)由于技術動作本身引起的.跨欄技術難度大.要求高,如不加強身體素質鍛煉提高自我保護能力,也可能跑欄.
②客觀因素包括:(1)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遵循循序漸進原則,沒有遵循運動技術形成的規律,而是急于求成,造成怕欄心理。(2)練習的方法不符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手段單一,缺乏趣味性。(3)缺乏應有的保護措施,給學生造成不安全感。
4.結論
當前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生活節奏逐漸加快,對于高校大學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大學生將要面臨著就業、婚姻、家庭等諸多問題,從而給其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壓力,容易引發大學生出現心理障礙。通過調查顯示,我國高校大學生中存在著20%左右的心理障礙爆發率,給學校的管理工作帶來了困難,因此加強對于心理障礙大學生的處境和權益保護工作研究勢在必行。
一、當前心理障礙大學生的障礙行為表現
隨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們開始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是當前教育研究的重點,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大學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競爭壓力,同時由于高校大學生心理輔導工作開展不足,造成了心理障礙大學生的處境不佳。下面詳細分析心理障礙大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表現的不良行為:
(一)環境適應障礙
大學生在高中時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之中,享受著良好的物質生活,而進入大學之后要開始獨自生活,同時大學是個陌生的環境,面對這新的集體和同學,同時大學學習方式的改變也造成了大學生在環境適應當面面這著障礙。學生要擺脫之前對于家長的依賴,必然會造成心理上的不適應,從而造成生活中存在著憂慮、緊張的心情,影響了其正常的生活和學習,甚至會和集體內的成員發生沖突矛盾。部分大學生由于擺脫了家長和老師的束縛,在當在大學生活中面臨著不順時,就會沉溺于網絡虛擬世界中,也會造成對于大學環境的適應障礙。
(二)自我定位的障礙
大學生經過高中時期的學習之后進入到大學生活中,而大學都是同等水平學生的匯聚,因此很容易造成學生優越感和自豪感的消失,部分學生由于不能在同齡學生中獲得明顯的優勢,就會造成自尊心的挫傷。再者大學生活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部分學生由于沒有獨特的專長愛好,不能在大學生活中脫穎而出,也會對自我的信心和意志力造成損害,這些都是學生自我定位不恰當造成的。部分學生甚至對比自我優秀的同學產生敵視和嫉妒的心理,甚至由于自我定位障礙而刻意去忽視人際關系的培養,長時間的脫離群體生活,久而久之就會造成性格的孤僻和極端。
(三)人際關系的障礙
大學生生活可以鍛煉學生的獨立能力,同時也可以通過大學生活來提高自我的人際交往能力,在大學生活中可以接觸到不同性格特點的同學,通過與同學的相處可以培養自我的處事價值觀,同時也能夠形成自己固定的交往群體,這對于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重要的意義。但是部分學生由于溝通能力較差,性格存在缺陷,就會有利于正常的生活交往中,甚至會和同學產生較為嚴重的矛盾。對于極少數缺乏社交基本經驗和技能的大學生來說,他們社交的經驗不成熟,極易導致人際關系緊張,而陷入孤立的境地。
(四)抵抗挫折的障礙
大學生不是一帆風順的,在生活和工作中經常會出現各種措施,例如學習成績不佳、家庭原因、戀愛問題、朋友交往問題等,這就需要大學生有良好的抵抗措施的能力,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從悲觀挫折的環境中走出來。但是部分大學生由于生活條件優越,沒有經歷過失敗或者變故的打擊,因此在困難和挫折面前難免會出現暗焦慮、自卑、失望、煩躁的心態,抵抗挫折能力較差是當前大學生障礙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
(五)就業壓力心理障礙
當前隨著社會競爭逐漸激烈,大學生面臨著殘酷的就業壓力,一些就業前景并不如意的大學生被就業壓力所困擾,表現出焦躁不安的情緒,影響了其正常的學習,同時部分大學生在填報志愿時遵從家長和老師的建議,選擇了一個不甚理想的專業,部分同學把專業上的差距過度放大,從而對自己的專業產生了排斥心理,從而失去了對于專業學習的興趣,造成了學習成績的落后,甚至會產生退學等不良的心理情緒障礙。
二、大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剖析
大學生是國家重點培養的專業性人才,同時家長對于大學生抱有較高的期望,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就業的壓力越來越大,同時由于自身性格情感不成熟也會導致不良心理情緒的出現,從而引發了心理障礙,下面詳細闡述造成大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
(一)應試教育存在弊端
傳統的應試教育注重對于學生學習成績的培養,忽視了對于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青少年還處于情感并不成熟的階段,對于挫折和困難沒有足夠的認知,從而不能以正確的形式來對待困難和措施,同時學校也沒有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心理疏導,從而造成心理障礙的形成。
(二)家長期望過高
家長對于孩子抱有較高的期望,不可避免的會給大學生帶來嚴重的心理負擔,大學生要在學校中取得良好的表現才能夠達到父母的期望,因此一些大學生長期處于精神狀態緊張的狀態,不能夠輕松的面對學校中的學習競爭壓力,一旦學習成績不佳就會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
(三)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
大學生都享受著優越的物質條件,同時在家庭中享受著父母和長輩的寵愛,從而導致部分大學生的性格中出現了任性和偏激,同時其生活和學習獨立性較差,尤其是缺乏對于挫折的抵抗能力,一旦面臨失敗就會懷疑自我,不能正確面對面對困難,而一些學生則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其他同學的競爭,從而造成了人際關系交往障礙。
(四)社會競爭激烈
隨著高校擴招,大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人才市場競爭逐漸加劇,同時當前我國的大學教育和就業體制的改革造成大學生沒有“金飯碗”,這些狀況都造成大學生社會地位的下降。激烈的社會競爭也給學生帶來了心理負擔,造成其就業心態的失衡。
三、大學生心理障礙的解決對策
(一)加強對于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
大學生的心理素質高低直接決定了其抵抗挫折的能力,這也是解決大學生心理障礙的關鍵。因此學校在保證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中,設立心理疏導和心理素質培養工作機構,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詢,及時解決學生學習生活中面臨著問題,同時要把預防心理疾病作為一門必修課程,開展心理教育、心理疾病防治、心理素質培養等教學工作,形成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緊密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網絡體系,幫助學生實現文化修養、心理素質和身體健康的全面發展。
(二)引導學生自我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礙,實現全面教育。在克服心理障礙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發揮自我教育功能,提高自身對于困難挫折的認知水平,激發其克服困難的潛力,樹立良好的自信心。同時要引導學生發掘合理有效的焦躁、郁悶排解方式,使學生能夠自我的調節情緒、控制情緒,培養自身樂觀向上的心理狀態,從而突破心理障礙的困擾。
(三)幫助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大學階段能夠為學生建立人際關系網絡,同時也培養其人際交往能力,大學生都是在宿舍和班級的小團體內學習和生活,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維持良好的宿舍和班級氛圍,有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學校要在課程中引入人際交往課程,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同時學生應當寬容大度,對于生活和學習中的誤解和分歧,要及時進行溝通,避免矛盾的進一步激化。
(四)開展心理健康咨詢
良好的心理健康咨詢可以有效排解學生的不良情緒,避免學生思想的逐漸極端化,因此學校要健全心理健康咨詢,對于表現出不良情緒的學生,及時進行疏導,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并為其學習和生活提供幫助,解決其后顧之憂。同時要保障其合法權益,通過正確的引導和治療方式來實現其全面發展。
四、心理障礙大學生權益保護內容
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學生對技術動作復雜、具有一定難度或危險性的學習內容容易產生緊張、膽怯、畏難、恐懼等心理障礙.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不當或是教學中對學生心理把握不準確,也容易造成學生的心理障礙.魚躍前滾翻這一教學項目就容易造成學生的心理障礙,本文就魚躍前滾翻的教學中教師如何幫助學生避免或克服心理障礙進行探討.
1學生在魚躍前滾翻學習過程中造成心理障礙的原因
1. 1身體素質、協調性差及動作具有一定的難度
具備一定的身體素質及協調能力是學生完成技巧練習的基本條件,當動作具有一定的難度而自身條件又不能滿足或無法達到自己對安全的心理需要時,學生就會產生焦慮或恐懼等心理障礙,這些心理障礙的存在影響了學生正常地學習動作的技術.在魚躍前滾翻的教學中,若學生具有一定的滾動基礎,在滾動過程中手能控制滾動的節奏、團身圓滑,那么學習魚躍前滾翻的動作技術就容易形成,反之教學就存在一定的難度,若教學沒有針對性或是進度太快就容易造成部分學生的心理障礙,不利于動作技術的形成.
1. 2學生意志品質較差,缺乏自信
學生在學習動作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因學生對自身素質認識不足、對動作難度過分夸大而造成練習中缺乏信心,不敢迎難而進的情況,也會出現學習中因為失敗動作的再現或看到其他學生做了危險動作而產生心理障礙,嚴重地影響動作技術的正常學習.魚躍前滾翻的動作由于要求騰空要高,撐臂要遠,因此部分學生練習一開始就缺乏信心,再加上看到其他同學或自己做了疊腰或跌背的危險動作,于是就更加害怕練習了.這都是因為學生還缺乏勇敢頑強、知難而進的意志品質.
1. 3教師的片面要求增加了學生的心理負擔
體育教學中,由于各種原因有的體育教師很可能會對學生不分層次地按同一標準片面要求,他們可能會對學得好的學生逐步提高要求,而差的學生可能會逐漸被忽視,于是部分差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心理負擔就會越來越重,從而產生心理障礙.魚躍前滾翻教學在教師的片面要求下,最容易造成許多基礎差的學生不能很好地銜接動作的各個環節,簡單的練習還未完全掌握就過渡到要求更高的練習中去,這樣學生就會產生焦慮的心理,隨著教師要求的提高,動作難度的增加學生又會產生恐懼心理.
1. 4缺乏有力的保護與幫助措施
保護與幫助是技巧練習中十分必要的手段,有力的保護與幫助措施有助于學生盡快地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掌握正確的動作技術,同時有助于減輕學生的身體負擔,消除顧慮,增強信心.在魚躍前滾翻的教學中由于保護與幫助的方法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兩手托大腿的時機、前送的力度難以把握,因此教師有可能自己承擔全班學生保護與幫助的任務,這樣教師可能會太辛苦而疏于保護.當然教師也可能讓一些同學參與保護與幫助,但又不注意培養學生保護與幫助的能力.保護與幫助措施不足,容易造成學生在練習時缺乏安全感,從而害怕練習、
2避免或克服學生心理障礙的方法
2. 1熟練掌握動作技術形成的理論知識
對于魚躍前滾翻的教學,教師應熟練掌握魚躍前滾翻動作形成的基本理論.應該把握好動作從易到難、騰空從低到高、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完成魚躍前滾翻的教學方法.具體教學步驟應是:(1)前滾翻;(2)遠撐前滾翻;(3)保護幫助下做魚躍前滾翻;(4)躍過一定障礙物做魚躍前滾翻;(5)獨立完成動作.教學重點是:蹬地有力,魚躍有高度和遠度及團身滾動圓滑.教學難點是:屈肘團身的時機.易犯錯誤的動作及糾正方法主要是:(1)騰空不夠,應多加做一定高度障礙的魚躍前滾翻;(2)撐手距離太近或太遠造成疊腰或跌背,應規定距離做遠撐前滾翻(畫標記);(3)沒有支撐、緩沖不好,應幫助體會支撐動作及屈臂緩沖動作;(4)團身不緊、滾動不好,應多做團身滾動練習.保護幫助的方法:幫助者站在練習者側前方,在其落地時兩手托大腿順勢前送.
2. 2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具體情況精心組織教學
在體育教學中,常有部分學生或因完不成諸如雙杠、單杠等課目中較為復雜的動作,或因在考核時出現動作失誤而造成情緒緊張,此類情況的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手出汗、臉發白、腳發抖,說不出話。究其原因,前者屬于心理素質太差,而后者則屬于心理障礙所致。多年來,我對學生在體育課中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及其消除的辦法進行了一些探討,頗有效果,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就心理學來講,心理障礙有多種表現形式,但本文提到的心理障礙是指學生在體育課中產生的恐懼心理、緊張情緒以及由此而起的自信心不足、害羞等。根據體育心理學分析,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很多,如身體狀態、個人性格、環境、天氣等,都會對心理產生影響。如有的運動員雖然平時訓練時表現出的水平很高,但在比賽中卻發揮失常,不能象平時一樣準確地完成動作,此類典型事例不勝枚舉。凡是起消極作用的心理狀態就是心理障礙。在體育教學中,學生也會在各種條件下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
1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
1.1較差的心理素質。有些學生由于平時鍛煉的不足而導致身體素質較差,常常懷疑自己完成動作的能力,缺乏或失去自信心。wwW.133229.CoM因此,當他面對器械時就會產生恐俱、緊張,造成心理障礙。
1.2情緒緊張。在體育活動中,特別是做器械動作時,要有適度的緊張和精力的集中,否則過度的放松,容易產生外傷。但有些學生卻緊張得過度,這樣會使肌肉用力失調,神經系統反應遲緩,表現為動作變形、失常。如在做雙杠練習時,先做的輔助練習(支撐前后擺動)還正常。但面對完整練習或在教師關注的時候,就過度緊張,產生上不去杠、擺動浪的幅度不大或節奏不好、下法分腳、身體失去控制等現象。
1.3情緒不穩定。情緒的穩定性極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和影響。體育課在室外進行,而且動作練習時要輪流練習,前面的練習者做動作失敗,尤其是身體素質好的學生動作失敗,會對后面或身體素質稍差一些的學生造成心理壓力。如果教師動作失敗或不順利,更會使學生情緒不穩定,導致動作練習時信心不足而失敗,這種現象有時會造成連鎖反應。
1.4課堂氣氛。課堂氣氛對學生練習的效果影響很大,輕快、活躍的氣氛可減輕學生的緊張情緒,有利于疲勞的快速消除,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相反,如果課間氣氛沉悶,就會使學生感到心理壓抑,對動作的練習會有厭煩心理,從而產生很大的心理障礙。
1.5恐懼的心理遺留。是指在新動作練習時產生,而在復習中也會存在的恐懼心理遺留。如上次發生過失敗動作,那么下次課中就會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的感覺,對這個動作的練習產生消極的影響,再做這個動作時就害怕、哆嗦、肌肉用力失調。
1.6性格的差異。根據個體心理活動的傾向不同,可把性格分為外向型和內向型。外向型的人對外部世界表現為關心、有興趣、開朗、活潑、對周圍事物容易適應;內向型的人不愿生頭露面、沉靜、孤僻、對周圍環境不易適應。在體育課上表現為內向型較外向型的人易產生心理障礙。
2如何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
2.1對癥下藥,有的放矢。教師要在課上或課下與學生增加接觸,與其交談,了解他們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做針對性的幫助和說服教育,做到對癥下藥,有的放矢,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工作。
2.2提高示范講解能力。示范講解是體育教學中一種最重要的方法,它能啟發學生的學習自覺性,使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動作概念,正確規范的示范講解要求教師講解的語言要通俗易懂、·簡單精煉、生動形象,示范的動作要規范、標準到位、輕松、優美,應邊示范,邊講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緩解學生可能產生的緊張情緒或恐懼心理,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并提高其動作練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使學生產生一種躍躍欲試的感覺。另外,在示范講解過程中,對動作關鍵和難點要重點示范和講解,讓學生有心理準備,練習時減少失誤。如果教師的講解示范不夠通俗易懂,簡易精煉,示范帶有驚險性等,就會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教師要提高講解能力,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2.3針對學生的恐·俱。心理,加強對學的思想工作。鼓勵學生提高自信心.使學生懂得,只要勇敢去努力,都能完成動作。要著重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和堅韌不拔、排除萬難的精神,使學生以飽滿的精神和積極情緒投人訓練之中。
2.4調整練習順序。根據平時了解,發現和培養班里的體育骨干。要發揮素質好、接受能力強的學生的帶頭作用,可讓這些學生帶頭練習,給其他學生做榜樣,增強其自信心;發揮學生之間幫帶學的作用。
2.5加強幫助與保護。在練習時要加強保護,教師要講清楚幫助保護的方法、作用,讓學生感到即使動作失敗,也是安全的,這樣可以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增強信心,在學生不能獨立完成動作時,保護者要幫助完成,提高肌肉感覺,領會正確的動作要領。如在單杠翻身向上時,保護者可托起練習的臀部,幫助其完成,然后逐漸減少力量,直到學生獨立完成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