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7:57:3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中國繪畫鑒賞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比較法概述
1.概念
比較法是根據某一標準,篩選有聯系的事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實現事物的分類。這種方法是一種以直接感知為主的對照方法,可以把握事物的內在聯系,并從根本上把握事物的本質特征。比較法是確定事物異同點和聯系的思維過程,任何事物都能在相互比較中凸顯差異性。借助對比法能讓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事物的異同。在美術鑒賞中應用比較法,教師可對不同藝術作品進行比較、分析、理解和評價,從而使學生更進一步地理解作品的內涵。
2.特征
(1)可比性基于對不同作品進行比較,在比較對象的選擇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范圍,選擇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作品;同時,要避免為了比較而比較。不同美術作品的可比性建立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基礎上,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務教學。(2)經驗性在高中美術鑒賞中,學生在生活經歷、理解程度和藝術修養方面均有差異,在比較中會重視自己的經驗。教師要注意引導,讓學生在對比分析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并應用科學的比較方法,提高自身的審美水平。(3)超越性美術作品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術作品的非孤立性決定了比較法的超越性。在比較中,作品體現出的內涵有可能超過鑒賞本身,也有可能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對一切可比較的藝術現象或者藝術作品的比較,最終能達到鑒賞和理解的目的。
3.教學目標
高中美術鑒賞中應用比較法的教學目標在于:第一,使學生理解比較法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同時掌握比較法的具體操作方法;第二,教師要通過介紹、引導,使學生在與教師、其他學生交流、互動的過程中,掌握比較法的應用特征與效果;第三,以反思和總結的方式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使學生在今后的實踐中自主拓展比較法的應用。
二、高中美術鑒賞中比較方法的應用意義
1.提高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主要表現在發現、欣賞與表達等方面。美術鑒賞課程可為學生提供視覺與感知層面的教育指導,使學生學會在海量的美術信息中篩選自己需要的素材。在高中美術鑒賞中,比較法是一種能夠幫助學生實現美術作品鑒賞的重要方法,應用比較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如,在素描基礎構圖講解中,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展現不同的構圖方式,并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從中選擇出最和諧的構圖模式。又如,在美術創作材料與技法的講解中,教師可通過對比不同的材料與技法所產生的視覺效果,讓學生綜合分析出一種最適合表現主題或內容的組合。
2.培養創造性思維
藝術欣賞具有創造性,美術鑒賞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能力,培養創造性思維。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受眾群體是廣大高中生,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初步形成對于事物的分析、判斷、想象和推理能力,但是并不完善。通過比較法,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啟發和指導下更獨立地思考與發現,并將自主探究得出的結論應用于藝術性創造。比較法能增強學生對于作品風格的感知能力,使他們能更充分地理解作品的主旨。將這種方法融入邏輯思維,不僅能幫助學生進行美術鑒賞,而且能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
3.促進個性發展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目的并非是將每一名學生都培養成為藝術家,而在于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藝術創造能力以及美的修養。將比較法應用到高中美術鑒賞中,可增強課堂的敏銳性和靈活性,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美術藝術作品與社會、自然、生活之間的聯系,感受不同風格、材質、形式的獨特藝術性。如,在通過橫向比較方法對比、分析中國美術作品與西方世界美術作品時,學生能加深對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理解,同時也能更尊重多元的世界文化,在開闊眼界的同時,表達自我意識,達到的目標。
三、高中美術鑒賞中比較法的應用方法
1.縱向對比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藝術家對于同一事物的理解會有所不同,因此,在創作過程中,會賦予其不同的含義。在高中美術鑒賞中應用比較法,學生可借助“時間”這一發展標志,運用縱向比較法比較不同時期的同一美術元素的表達方式。如,某地區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美術鑒賞的過程中,以鞋子為縱向比較的元素,將不同歷史時期畫家創作的各類與鞋子相關的藝術作品,以幻燈片的方式展示在學生面前。其中,有我國魏晉時期的絲織履、唐朝時期的錦緞鞋、宋朝高筒靴等。通過縱向對比的方式,學生從鞋子的顏色、繪畫技巧和畫面構造等方面闡述了不同時期鞋子的不同特征,了解了我國歷史文化的發展脈絡。這種方式不僅讓學生掌握了不同時期鞋子的特征,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橫向對比
(1)不同地域的對比在鑒賞不同地域的美術作品時,教師要明確這種對比方式涉及的藝術作品范圍大、題材豐富且受眾廣泛。為了避免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性對美術作品鑒賞產生影響,在高中美術鑒賞中,教師可以選擇橫向比較法。通過對同一時期不同地域的美術作品鑒賞,學生可以看出我國傳統藝術作品創作中的“道”。道家思想與中國傳統繪畫有著不解之緣。我國傳統繪畫作品集中體現了“意在畫外”和“寓情于景”,水墨畫尤其展現出了追求獨立和精神理想抒發的強烈情感。與之相比,西方社會的繪畫藝術則更加理性,貼近實際生活。西方社會的繪畫作品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于“模仿”和“遵從”,歷史上許多繪畫藝術流派的誕生,都是基于真實、理性的審美心理。(2)不同流派的對比不同流派之間的對比分析也可以被歸類到橫向比較范疇之中。如,在“中國近代美術繪畫藝術鑒賞”教學中,教師可以著重對比分析嶺南畫派與上海畫派兩個流派美術作品的特征。其一,嶺南畫派。嶺南畫派的名稱來源主要是因為其代表畫家如高劍文、陳樹人和高奇峰等人聚集于廣東地區,因而被稱為嶺南畫派。嶺南畫派藝術家在美術創作中,主要借鑒了西方社會西洋畫的繪畫技巧,十分擅長素描和寫生,并將吸收的外來繪畫藝術技法與本土繪畫模式相融合,最終形成了獨特的嶺南畫風。嶺南畫派是中國近代美術史上的代表流派,其改革了傳統國畫,吸收、借鑒了西方美術繪畫創作的技法。不僅如此,其在創作與發展中還積極傳播新思想,推廣美術教育,宣傳圖畫革命,強調了時代精神,擺脫了傳統觀念的束縛。其二,上海畫派。上海畫派的代表人物有趙之謙、吳昌碩、任頤和虛谷等人,主要是由一群旅居上海一帶的江浙畫家組成。上海畫派畫家在創作中十分注重寫意和潑墨,并結合了篆刻和書法的技巧。他們擅長動物、人物、花卉、果蔬的寫生。上海畫派在創作中積極吸收了西方社會在美術創作中的積極因素,對我國的傳統藝術繪畫作品進行了創新。此外,上海畫派重點提出了將文人繪畫藝術作品與民間美術相結合,創作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3)不同題材的對比橫向比較法還可以被應用到對不同題材美術作品的對比之中。如,在繪畫美術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機會鑒賞雕塑、建筑和工藝美術等藝術形式。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藝術和實用藝術、大眾藝術和單獨領域的藝術、歷史遺存和現實資源等進行對比研究。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大美術”性質的美術課程所占比重較大,這要求教師和學生要重視不同種類美術作品的鑒賞教學,以此豐富學生的美術知識體系。對比不同的美術題材,可突出不同美術種類、美術作品之間的聯系,同時能彰顯不同作品的特點。不同的美術表現形式對于同一事物的認知視角有所不同,對于事物的關注點也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在表達美的方面,卻有著十分密切的內在聯系。不同題材的表達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實際精神卻是一致的。
3.藝術與現實對比
現實生活是美術作品創作的源泉,藝術創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術作品可以被視為對現實生活的升華。以藝術、抽象、夸張等方式,將現實生活中的美表現出來,是藝術的創作方法。在學習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把握現實生活與藝術作品之間的聯系,使用觀察比較方法,感受其中的意境,同時欣賞生活中的美。如,某地區高中美術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水墨山水畫的相關內容時,將近代水墨畫領域的杰出畫家李可染先生的畫作《漓江勝景圖》作為美術鑒賞的范例。同時,教師還收集了一些漓江自然景象的文章、圖片與視頻影像資料。通過運用將美術作品與實際景觀相比較的方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了現實生活中的美術知識,明白了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本質內涵。之后,教師還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美術創作經驗,試著將自己的感情注入畫作,分析畫家在創作這幅畫時的思想感情。借助比較法,學生明白了美術作品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差異和聯系,了解了畫家運用美術創作的方式,表達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結語
在高中美術鑒賞課程內容逐漸豐富的情況下,應用科學合理的教學發展策略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十分必要。比較法的合理應用能幫助教師和學生更清晰地分析美術作品,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不斷擴充自己的藝術知識儲備,提高藝術審美與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勃.比較法在普通高中美術鑒賞中的應用.甘肅教育,2019(11).
公共藝術選修課主要是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初步了解與我們日常生活具有緊密聯系幾種主要的藝術表現形態,例如音樂、美術、書法等,對古今中外優秀的藝術作品進行學習和欣賞,把握不同藝術類型的特點和審美要求,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目的。所以教育學論文,目前全國高校普遍都開設了公共藝術選修課,把開展藝術教育作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之一,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藝術教育的重要性正逐步被全社會認可和接受。
但是,我們同時看到,目前高校中開設的選修課還存在一系列問題,需要進行深入研究和認真探索。例如,相關教材缺乏,教學難易程度很難把握;教學手段單一,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監控體系不完善,教學效果難以保證等核心期刊。尤其是對于地方性高校來說,除了面臨上述問題之外,還存在著教材缺乏針對性、藝術教學中的地域性內容不突出等問題。而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是教育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主要陣地。要想解決目前地方高校公共藝術選修課中存在的問題教育學論文,我們認為,可以從課堂教學改革這一角度入手,積極探索提高公共藝術選修課的有效途徑。
我們認為,地方高校公共藝術選修課的課堂教學,應該從以下環節來進行改革:
1.努力改變專業課課堂教學中以傳授知識和技巧訓練為中心的教學目的,引導學生在輕松自由愉悅的狀態下感受藝術的魅力,提高審美修養。
選修課與專業課的教學目的不同,選修課主要是針對非藝術專業的學生開設的,是通識教育,不注重專業技能的提高和訓練,主要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滿足部分非專業學生的興趣愛好,或者發展他們某一方面的才能等。在現階段,很多高校公共藝術選修課的教學,普遍使用的是藝術史論方面的教材教育學論文,這就造成了過于專業化而忽視了非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影響到選修課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認為,公共藝術選修課應當以欣賞具體的中外經典藝術作品為主要內容,在老師的引導下,調動學生學習和了解藝術作品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自由的狀態下深入領會藝術作品內在的文化精神和人文思想,獲得美的享受和感悟,提高審美修養。
2.廣泛運用現代多媒體手段,包括聲像資料和影視藝術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公共藝術選修課的教學活動,必須要兼顧不同專業學生的心理特點,要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核心期刊。在這一過程中,僅憑老師枯燥的講解顯然無法實現上述目的教育學論文,這就需要借助聲像資料等多媒體手段的優勢,對藝術作品或藝術現象進行全面而精準的展示和解讀,加深學生對藝術作品和藝術發展規律的理解。例如,在中國繪畫作品鑒賞中,采用幻燈片的形式進行講解,可以極大拉近學生與美術作品的距離,提高學生對于繪畫作品的興趣。
3.加強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化藝術的普及和教育活動。目前,國摘要舉措??梢圆扇∨c本地政府文化部門、博物館、展覽館、文化藝術院(團)、風景名勝區等機構共建審美(藝術)教育基地,實行多樣化的開放式的實地教學,采取實地參觀、考察、研究、賞析等方式,加強本地民間文化藝術的普及和教育活動,豐富和擴大學生的視野。
4.通過撰寫論文、課堂討論等形式,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保證教學效果,應重視對藝術作品欣賞的實踐能力的培養教育學論文,注重對藝術作品和藝術現象的個性化解讀,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活力,要嘗試借助布置平時作業或者安排課堂討論等形式,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能力。在論文寫作和集體討論過程中,不追求標準答案,通過學生自己在課后收集相關資料,經過討論、辯論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力、鑒賞力和創造力。
5.注重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培養,加強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文化背景和專業技能等之間的聯系核心期刊。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藝術作品,尤其是從自身所學專業的角度來理解藝術和藝術作品,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思維。作為跨專業選修課,上課的學生都分別來自不同的專業,在課堂上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把選修課知識與日常生活經驗,尤其是專業技能結合起來教育學論文,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欣賞藝術和藝術作品,鍛煉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例如,經濟學院專業的同學可以從經濟的角度對于清代中期“揚州畫派”進行解讀,進而進一步明確政治環境和經濟條件與藝術市場之間的緊密聯系。
所以,公共藝術選修課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地方性高校開設的相關課程還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因此必須從課堂教學改革這一角度入手,積極探索提高公共藝術選修課的有效途徑,努力提升廣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及鑒賞水平,完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原.高校美術教育現狀與改革的思考[J].藝術教育,2009,(04):46-47.
[2]吳金銘.美術鑒賞教學之我見[J].教育探索,2007(8):72-73.
[3]韋靜濤.論高校美術鑒賞課創新教學[J].中國成人教育,2007(20):132-133.
論文摘 要: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和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推進,以培養和訓練青少年的科學態度、科學意識、科學素質等為目標的科學教育已經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力圖從美術家、美術作品和美術發展的角度,探究進行科學教育滲透的嘗試。
科學和人文是一對孿生姊妹,構成了人類文明殿堂的基石。只有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交融,教育才能正確地回應時代呼喚??茖W素質是現代教育的一個核心,是現代人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心理和身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我認為,美術鑒賞教學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人文素質的同時,不應排斥對學生進行科學教育,美術教學在塑造青少年學生現代人格的過程中不能袖手旁觀。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筆者有意識地進行了科學教育的滲透,收到了一定成效。
一、學習藝術家的優良科學品德,樹立科學精神
世界著名的藝術巨匠均是人類的精英,他們傳奇的經歷、激進的思想、偉大的業績、崇高的品德和光輝的形象往往對中學生有極大的吸引力,容易激發對他們的敬仰之情,以巨匠為榜樣,激勵自己積極上進。在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筆者注意引導學生學習一些藝術家的科學品德。
在鑒賞學習《走進具象藝術》一課之《蒙娜麗莎》時,我首先深入觀察作品,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畫家力圖使人物豐富的內心情感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它代表了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然后研究其善于運用光學與透視學的方法來描繪具體的場景和人物,用明暗轉移法更使畫面具有豐富的層次感與凹凸感。除了作品之外,對于達·芬奇本人,學生一般也都略有耳聞,筆者然后根據學生對達·芬奇的初步了解,引導他們從多方面認識,提出問題1:“你除了知道達·芬奇是一位藝術巨匠、天才畫家之外,還知道他在哪些領域有突出成就呢?”同學們非常興奮,你一言我一語地共同描繪達·芬奇:還是“數學家”、“科學家”、“力學家”和“工程師”等,是一位多才多藝、全面發展的人。提出問題2:“你認為達·芬奇為什么會取得這么多的成就呢?”引導學生剖析達·芬奇除了先天聰穎之外,更多的是勤奮、敢于冒險、勇于創新、毅力與恒心、探索精神、造福人類的獻身精神等。并深刻理解達·芬奇能從藝術家的角度看待科學,以科學家的思想方式審視藝術,并努力使科學與藝術融為一體,為人類留下豐厚的精神財富。
二、解讀美術作品的科學內涵,拓寬學生的科學視野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結合作品中的科學知識,以拓寬學生的科學視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
比如,在學習鑒賞中國古代宮殿建筑藝術,介紹幾千年的中國建筑文化符號——斗拱時,不但要引導學生欣賞其襯托出深遠、雄渾的屋檐,體現出建筑雄強而壯麗的風姿,與古希臘的柱式有異曲同工之妙,更要從科學的角度來引導學生分析這種建筑語言的功能與原理:斗拱在力學上將單點支撐變成了多點支撐,斗拱將梁對外挑屋檐的受力傳輸到立柱,從而解決了大面積挑空屋頂的受力難題,保證了建筑結構上的安全。
三、探究科學技術在美術發展中的作用,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說過:“當科學被應用到技術領域的時候,人們的生活方式將發生革命?!比绻撾x科學技術的作用,美術只能是緩慢發展的,科技與美術之間沒有鴻溝,科技與美術相得益彰??茖W技術的不斷進步,為美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手段,也在不斷揭開美術發展史的新篇章。
如遠古時代只有石鑿技術,所以產生的巖畫壁畫粗獷豪放;正因為新石器時代制陶技術的產生,彩陶上面才留下漂亮的幾何圖案和動物形花紋;正因為冶煉技術的發明,人們才可以鑄造出司母戊大鼎;19世紀的物理科學取得了巨大成就,英國科學家托馬斯·揚、法國化學家謝弗雷爾等人對光和色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總結出許多新的色彩科學理論,有力推動了繪畫色彩的進一步向前發展,印象派繪畫應運而生;19世紀工業技術的高度發達,讓高達300米的埃菲爾鐵塔能屹立百年而無恙;榨油技術的產生使揚凡·愛克兄弟發明了油畫顏料,達·芬奇才留下蒙娜麗莎永恒的微笑……
21世紀所需要的人才是文理兼容的復合型人才。在教育過程中,重視科學教育與藝術教育的結合,是培養新一代人才的重要途徑??茖W家貝爾納說:“藝術是我,科學是我們?!比绻覀儗⑺囆g看成一種視角,科學是另一種視角,那么這兩個領域提供的視界會使人類不斷改變看待世界的方式。讓我們共同努力,為藝術插上科學的翅膀,讓人類的思想和精神飛得更高更遠吧!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G633.9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1—0060—01
美術鑒賞是運用感知、經驗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其作為美術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幫助學生在欣賞、鑒別與評價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審美能力,增強藝術素養,還可以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陶冶學生的情操,使他們形成熱愛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態度。隨著高中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美術鑒賞”成為了普通高中階段美術科目的學習模塊之一,這既為美術教學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同時也對廣大高中美術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勢下,教師該如何更好地開展美術鑒賞教學呢?筆者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提高自身藝術素養和業務水平
作為一名高中美術教師,要想順利開展鑒賞教學,應不斷地提高自身藝術素養和業務水平??赏ㄟ^閱讀美術史、美學等方面的理論著作或學術論文,提高對美術學科的認識,并經常參觀美術館、書畫院舉辦的美術作品展覽,以從多種渠道獲得美術信息;關注當代美術的發展動向,了解當代美術的特點,學會鑒賞,學會評論,并積極思考,應在與他人思維火花的碰撞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加深對美術的理解。此外,還可通過上網查閱各類美術信息,以開闊自己的藝術視野。
二、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要多運用講解、討論、比較等方式來開展教學;鼓勵學生用文字描述、表演、造型等多種形式表達對藝術作品的感受與理解;指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收集、篩選、分析、整理視覺圖像和相關背景資料;利用當地的美術館、博物館、藝術作坊等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組織學生開展參觀、調查、考察等活動;引導學生運用合作式與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這樣做,不僅能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落到實處,而且也使教學模式從 “以教為主”變為“以學為主”。
三、開展美術鑒賞教學的基本原則
審美素質是指審美主體觀察美、認識美、創造美的綜合能力。審美素質的優劣取決于審美主體的審美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的高低。動漫設計是“朝陽”產業,動漫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動畫和漫畫。
一、通過美術鑒賞,提高動漫專業動漫專業的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動漫專業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開設《美術鑒賞》課來提高動漫專業學生的審美和審美再創造的能力。
審美文化素質的培養包括動漫專業的學生的審美感知,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提高,審美感知有與生俱來的一部分也有后天培養出來的一部分,同一物象,為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審美結果,是因為他們的審美感知的差異。例如秀才和賣燒餅的農夫他們同時看到月亮,秀才會被月亮的審美特征所吸引,處境生情地吟詩感傷,而賣燒餅則會聯想到他要賣的燒餅怎么還沒賣完。這就說明不同文化素質的人的審美感知是千差萬別的。動漫設計的審美包括內容美和形式美。
首先,我們應通過提高同學的文化素質,幫助他們理解動漫設計的內容美的真正內涵,內容美的內涵很寬泛,有社會美、精神美等,主要是弘揚真善美,摒棄假惡丑。內容美不僅僅指你表現的人或物是美的就可以了,關鍵是你表現的主題是否是向上向善的。畢加索的一幅油畫表現了一位瘦骨嶙峋的老婦,仍然很美很震撼,這是一種凄美,又凝聚了強烈的人文關懷,比很媚俗的性感的女體可能更觸動人的心靈。因此,動漫設計要注重內容美的表現,創意上要弘揚社會向善向上的主旋律,中國的許多動畫片都是表達懲惡揚善主題的,比如,上海電影制片廠的《九色鹿》弘揚的就是善良和正義終究會戰勝陰險和邪惡,九色鹿出于善心救了溺水人,而溺水人后來在利欲的驅使下,恩將仇報出賣九色鹿,九色鹿據理力爭,說服了國王,贏得了正義。這樣的動畫片是以一種視覺語言訴說正義和善良之美。因此,動漫設計的教學要注重創作內容美的表現,選擇內容和主題健康的作品讓同學來欣賞,使動漫專業的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創意理念。現在有些動漫專業的學生喜歡在動畫作品中表現血腥和暴力,這是應該堅決制止的。弘揚動漫創作的內容美決定了我國動漫設計的品位和精神境界,所以,高校教師應倡導動漫專業學生在動漫設計中凸顯內容美。
其次,美學是以認識美和評價美為核心的科學。美學是有關認識美和創造美的科學,能提高人文素質。為了提高高校學生的審美素質,許多學校開設了美育課,以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對于高校動漫專業學生而言,審美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動漫產品的審美品位的高低。因此,美術鑒賞是動漫設計專業學生提高審美能力的直接有效的方法。美術鑒賞是人類特有的精神活動,審美客體美術作品可以把欣賞者帶到一個特定的藝術境界,審美主體可以根據自己的審美經驗、知識及藝術修養拓展藝術形象的內涵,使藝術形象更飽滿,更具內涵。美術鑒賞是一種審美再創造,是培養學生審美再創造能力的重要途徑。美、美感和藝術是美學的重要問題,美術鑒賞是提高學生美感體驗的重要方法,美術作品欣賞得越多,審美能力提高得就越快,“操千曲而后曉聲”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美術鑒賞是將抽象的審美理念通俗化的重要途徑,因為直觀的美術作品可以將抽象的審美理念變得通俗易懂、生動形象,有利于提高動漫專業學生的審美素質。
美學的理論是抽象的,其中有關優美和崇高的解釋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通過作品比較提高欣賞能力最有效果。比如,將有關維納斯的作品在一起比較鑒賞,以便充分理解優美和崇高的含義?!岸饲f雜流麗,剛健含婀娜”,這種審美典范是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共同的審美理想,《米羅斯島的維納斯》的震懾力來源于雕塑的優美和崇高,她的形體的曲線是有韻律感的,螺旋上升中又尋求著力的均衡,表象既有西方女性的活力四射,又有東方女性的內斂和矜持。上身的和下身衣裙形成和含蓄的對比,人們看到這一雕塑,已經忘卻它是冰冷的大理石,而感到它的溫度感和生命力。相比之下,《克尼多斯的阿芙羅底德》雖然自然優美,但缺少活力與生氣;《昔蘭尼的阿芙羅底德》雖然竭盡全力地表現女性的人體美,豐滿的肌體婀娜多姿,但嫵媚有余,端莊不足;《巴特列的阿芙羅底德》嫵媚迷人、朦朧含蓄,內在的靈性與睿智卻微乎其微。它們只能給人以興趣的玩味、純粹的感性的形式美,這也是它們與《米羅斯島的維納斯》的天壤之別。通過作品比較,學生懂得內容美與形式美的區別,明確真正的藝術美是內容美與形式美的高度統一,從而進一步理解藝術的真正內涵,理解美學中的抽象理論,并將美學理論與藝術實踐――美術鑒賞緊密相連,使美學不再是玄學,而是指導人們藝術實踐的重要學科,美學理論也成為對各藝術實踐具有指導意義的理論基礎,提高動漫專業學生的審美能力。
通過作品比較進行教學,動漫專業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有比較才有鑒別。”馬克思曾說:“藝術對象創造出懂得藝術和能夠欣賞藝術的大眾?!边@就是說:按照美的原則創造出來的藝術品,反過來又會對人起著美的教育作用,從而提高人們欣賞藝術的能力。這種欣賞藝術的能力的積累,就是人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而這種審美能力的培養,主要是通過藝術鑒賞的實踐。欣賞藝術作品愈多的人,就愈能鑒別和欣賞藝術。“凡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器而后識器?!本褪侵v的這個道理。因此,多鑒賞一些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是提高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正是本著這樣一種精神,我們在高校美術鑒賞教學中,應該多運用作品比較分析,使美學中的深奧理論形象化,使動漫專業學生在藝術實踐中認識掌握美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因為美術鑒賞本身就是一種審美再創造,人們在欣賞的過程中,可以進入一種特殊的審美境界,并根據自己的審美經驗、知識及藝術修養,從藝術作品中獲得不斷更新的審美經驗和審美享受。這無疑是提高審美能力的最佳途徑,也是學好美學的重要方法,更是使美學理論成為指導藝術實踐的關鍵。美學教學還應該注意精心選擇作品,適時進行啟發、引導,講究科學性、典型性和藝術性,這樣才具有強烈的美感和審美再創造的可能性。因此,運用作品比較的方法,有利于動漫專業學生理解美學中所講的三大核心問題:美、美感和藝術。因為美學的研究對象就是人對現實的審美關系,美術鑒賞的過程本身就體現了人對現實即美術作品的一種審美關系,而對于這一關系的理解和把握更有利于動漫專業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當然,普通高校的審美教學,進行作品比較的范圍很大,只要我們去探索、去實踐,就能更好地發揮這一學科在當前審美教育中的優勢,在素質教育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二、引導動漫專業的同學表現動漫設計的構型美
動漫設計專業學生應深刻理解和靈活運用構型美。美術作品的構型包括以線構形和以面構形兩種形式,對于動漫設計專業學生來講,這兩種形式都應理解它們的審美特征并加以靈活運用,這樣才可以得心應手地創作動漫角色。
理解以線構形和以面構形兩種構型形式的不同審美特征。
第一,以線構型具有濃厚的東方情結和中國元素,因為中國畫的基本特征就是以線造型,線條在中國繪畫中是有意味的形式:畫家通過線條的長短、曲直、疏密、起伏來表現畫家的心境和對生命的體驗,甚至可以表現他們對社會的評價。比如:坡的《枯木竹石圖》就是利用粗獷的曲直對比強烈的線條來表現怪石和枯樹,從而抒發他磊落不平的心境和疾惡如仇的人生范式。我國初唐“畫圣”吳道子的線條更是隨心流轉,在他的作品《送子天王圖》中通過線條來表現人物的情態,天王的威風凜凜,皇后的端莊秀麗,侍女們的婀娜多姿,甚至可以表現火光的流動。線條在中國繪畫中具有無窮的生命活力,創造了意味深長的意境。動漫設計專業學生應發揚中國繪畫線條的表現魅力,創作具有濃厚中國情結和彰顯中國元素的動漫設計作品,例如,用方直的線條來表現剛毅堅強的性格,用柔和的曲線來表現溫順善良的性格。
第二,從事水墨動畫設計的學生應掌握運用中國線條的獨特韻味。通過線的流轉,墨色的濃淡表現不同的意境。中國早期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就是成功運用中國畫線條來構型的成功例證。
三、啟發動漫專業的同學展示動漫設計的色彩美
動漫設計專業學生應巧妙運用色彩美。色彩在動漫設計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人們對動畫片中色彩繽紛的《九色鹿》記憶猶新,對色彩鮮艷的《挪扎鬧海》難以忘懷,都是色彩留給觀眾的余味無窮的藝術表現。中國動漫創作非常注重色彩的裝飾美,在裝飾色彩的表現中,可以打破常規色彩的約束,隨意創作,比如土地可以不是土黃而是藍色,天空可以不是藍色而是黃色,根據場景意境表現和角色塑造的需要主觀地表現色彩。中國動畫片中色彩的運用和中國傳統的藝術理念息息相關,譬如,在中國的京劇藝術中白色象征陰險狡詐,黑色代表忠誠正直,紅色代表剛烈勇敢,中國動畫片中角色的色彩設計也運用了這樣的色彩象征意義,動畫片《驕傲的將軍》就是成功的例證。動漫設計專業學生要理解色彩的情感表現特征,在具體的場景和角色塑造上要根據不同的場景需要,選擇恰當的色彩表現,比如表現陰森的帶有宗教色彩的場景需要用藍、綠等冷色來表現,表現欣喜熱鬧的場景應用紅、黃等暖色來表現。
綜上所述,無論是通過美術鑒賞還是表現動漫設計的構形美和色彩美,目的都是讓動漫設計專業學生在欣賞美和創作美的同時,提高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從而提高動漫專業學生的審美素質,提高我國動漫設計的審美品位,豐富動漫設計的藝術表現技法,促進我國動漫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立雙.動漫產品的價值延伸策略研究[J].中國市場,2011,(1).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1 現代社會對學生自身素質要求
當今的藝術世界是一個充滿挑戰、矛盾、抗爭和變革的世界。處于這個歷史時空的中國傳統繪畫教育,也正以多元的價值追求和空前的形態變化策應著洶涌澎湃的文化沖突、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和起伏跌宕的藝術思潮。千百年來,中國傳統繪畫教育在時代的文化大潮和中華民族后代的學習與成長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的發展與生存關系到我們傳統文化的繁榮與興盛;繼承與創新,所以,無論作為中國傳統繪畫的教育者,還是學者,都必須擔負起這個傳統文化體系的研究工作和教育改革,以便使中國傳統繪畫教育的當代性具有更為正確的理性分析。
審視20世紀以來的中國傳統繪畫教育,其生存的境遇幾經沉浮,在近代內外交困的中國政治現狀中,傳統的中國繪畫藝術深受西方強勢文化的沖擊,隨之而來的狀況則是廢除傳統,質疑教育。于是,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教育開始模仿西式教育而進行素描、色彩等西方藝術教育模式,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根本被義無反顧地拋棄了,這一狀況的改變也殃及了文化教育的方方面面,其影響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在藝術上有著真知灼見的進步藝術家們并沒有為之而消沉,他們主張“以15世紀以前的中國畫”為體,“取歐畫寫形之精,以補我國之短”這一理論來繼續著中國畫教育的“新文化美術”之路。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以傳統水墨為載體的中國畫教育,開始以抵制既有的被神圣化了的創造方法為標志的“85美術思潮”為教學主體思想。
面對現代社會對學生自身素質的要求,高校藝術教育致力于解決現當代文化思潮多元發展下的傳統文化弘揚發展問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闡明高校藝術生對于自身藝術素養的培養的重要性和發揚傳統文化藝術的特殊使命和意義,為提高國民的文化藝術素養,廓清藝術發展思路作一份貢獻。
2 學生藝術素養自身的培養
傳統繪畫思想是學生藝術素養培養的必由之路。中國傳統文化在21世紀有非常大的潛力,鞭辟入里,博大精深。老師既要把正確的觀念灌輸給學生,又要保持教學的穩定性和把握一定的依據性,讓學生學有所長和學有所依,從而增加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怎么看待傳統,也是藝術教學中要明確的問題。藝術的發展只有根植在傳統文化的土壤里才能得到創新和發展,所以傳統并不會束縛學生的創造,反而會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這樣才能讓學生具有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成為符合時代需要的人才。
基于現代社會對學生自身素質的要求,對教師培養好學生的使命要求有所提高,特別是對學生藝術素養自身的培養,這就需要老師在傳統藝術教學中對學生藝術素質及基本技能培養進行精心設計,其具體參照表1。從舉措一覽表中可見,評價內容從評價項目、評價方法兩方面來展開。其中,評價項目包括多讀書、廣聞見、有胸襟、勤習苦四項;評價方法包括靜態分析、形成性評價、動態分析、終結性評價四種。靜態評價的評價內容包括如下,藝術論文寫作水平(多讀書:即通過多讀書提高藝術論文寫作水平),藝術批評與審美、藝術作品鑒賞水平(廣聞見:即通過多讀多看多聽所思考來提高藝術批評水平與審美、藝術作品鑒賞能力),道家哲學思想與現代藝術創作的融合(有胸襟:即找出傳統文化及現代藝術的互補之處來加以融合),作業數量及藝術作品質量的通過率(勤習苦:即通過大量的練習來提高藝術作品質量),即在特定時空現實狀態下的評價為靜態評價;同時,更重要的是動態評價,即對被評價者的過去與現在進行比較,注意學生的發展,動態評價的評價內容包括如下,文化知識、理論水平(多讀書:即通過多讀書提高藝術文化水平),分析及解決藝術問題方面(廣聞見:即通過多看多聽增強分析及解決藝術問題的能力),藝術認知力度及創作力度(有胸襟:即通過學習傳統文化來加大藝術認知力度及創作力度),專業技能水平(勤習苦:即通過勤奮苦練促進專業技能的增長)。
形成性評價指在教學過程中為改進教與學而提供頻繁信息反饋而進行的評價。①它所包括的評價內容有,所學生需讀的書有:古今論畫之書(如各種畫論等書籍)、金石碑帖、古人詩歌、筆記小說四部分;開闊學生的見聞:文人之神悟(意境)、作家之繩墨(規矩)、習俗之移人(群眾需要)、師傳之墨守、氣質之褊弊、家法之淵源、物理之探究(造化與事物之規律)、地壤之區分(所居地區山川之不同);加大學生的胸襟:不貪浮華、輕視圖財、心無俗憂、自擬先哲(以前賢為榜樣);培養學生的品德;朝夕染翰(早晚練習作畫)、多觀名跡、著意臨摹、到處寫生、力祛褊弊(努力除去褊狹陳舊的成見)。
總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是一門課程或一個學期結束后,為判斷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標或評定教學方法的有效性而對教學結果作出的綜合總結和成績評定。②在終結性評價中,主要體現鑒定功能,以課程目標為參考。③它所包括的評價內容有:增加學生的勤習苦練:考察學生素質、學養、格調、文化、境界的綜合,實現量的積累;考察學生吸收、繼承、體悟、理解、分析的藝術學習態度之綜合能力;考察學生人格魅力、執著精神、謙虛為學的思想品德及行為操守;考察學生學習興趣、眼界、技能及創新的個人發展能力。
通過以上舉措一覽表可見:傳統藝術教育對學生藝術素質及基本技能培養符合現代社會賦予高等藝術學生的時代新要求。在藝術形式百花齊放的現當代社會,各種藝術思潮層出不窮,學生學習藝術傳統必然會很好地廓清藝術發展的思路,同時更好地對不同的藝術形式進行正確的鑒賞,從而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
藝術理論教學有利于學生綜合藝術素質的培養。學生在藝術技能的學習中重視傳統文化及繪畫理論的學習,能很好地將實踐技能與理論相結合,更好地指導實踐,同時也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水平和藝術修養。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2)09-0132-02
On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of Public Art Classes in Ordinary Universities
Liu-Jingke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fine art school,HuBei XiangYang 441053)
Abstract: The public art classes are generally opened in universities. They make an important role in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improving students' art quality and shaping the perfect personality.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there are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public art classes in universities to be thoroughly studied and explored.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schemes in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ordinary universities; the public art classes;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公共藝術選修課主要是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初步了解與我們日常生活具有緊密聯系的幾種主要藝術表現形態,例如音樂、美術、書法等,對古今中外優秀的藝術作品進行學習和欣賞,把握不同藝術類型的特點和審美要求,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目的。所以,目前全國高校普遍都開設了公共藝術選修課,把開展藝術教育作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之一,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藝術教育的重要性正逐步被全社會認可和接受。
但是,我們同時看到,目前高校中開設的選修課還存在一系列問題,需要進行深入研究。例如,相關教材缺乏,教學難易程度很難把握;教學手段單一,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監控體系不完善,教學效果難以保證等。尤其是對于地方高校來說,除了面臨上述問題之外,還存在著教材缺乏針對性、藝術教學中的地域性內容不突出等問題。而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是教育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主要陣地。要想解決目前地方高校公共藝術選修課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可以從課堂教學改革這一角度入手,積極探索提高公共藝術選修課的有效途徑。
一、引導學生在輕松自由愉悅的狀態下感受藝術的魅力,提高審美修養
選修課與專業課的教學目的不同,選修課主要是針對非藝術專業的學生開設的,是通識教育,不注重專業技能的提高和訓練,主要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滿足部分非專業學生的興趣愛好,或者發展他們某一方面的才能等。在現階段,很多高校公共藝術選修課的教學,普遍使用的是藝術史論方面的教材,這就造成了過于專業化而忽視了非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影響到選修課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認為,公共藝術選修課應當以欣賞具體的中外經典藝術作品為主要內容,在老師的引導下,調動學生學習和了解藝術作品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自由的狀態下深入領會藝術作品內在的文化精神和人文思想,獲得美的享受和感悟,提高審美修養。
二、廣泛運用現代多媒體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公共藝術選修課的教學活動,必須要兼顧不同專業學生的心理特點,要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在這一過程中,僅憑老師枯燥的講解顯然無法實現上述目的,這就需要借助聲像資料等多媒體手段,對藝術作品或藝術現象進行全面而精準的展示和解讀,加深學生對藝術作品和藝術發展規律的理解。例如,在中國繪畫作品鑒賞中,采用幻燈片的形式進行講解,可以極大拉近學生與美術作品的距離,提高學生對于繪畫作品的興趣。
三、加強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化藝術的普及和教育活動
目前,國內多數高校開設的公共藝術選修課程沿襲著專業藝術學科的教學模式,教學重點完全放在藝術史論上,具有本土化和地域特征的地方藝術資源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把公共藝術教育與地方特色藝術、民間藝術的發掘、整理和傳承結合起來,既是高校為地方經濟文化服務的必然要求,又是豐富公共藝術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可以采取與本地政府文化部門、博物館、展覽館、文化藝術院(團)、風景名勝區等機構共建審美(藝術)教育基地,實行多樣化的開放式的實地教學,采取實地參觀、考察、研究、賞析等方式,加強本地民間文化藝術的普及和教育活動,豐富和擴大學生的視野。
四、通過撰寫論文、課堂討論等形式,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為保證教學效果,應重視對藝術作品欣賞的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對藝術作品和藝術現象的個性化解讀,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活力,要嘗試借助布置平時作業或者安排課堂討論等形式,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能力。在論文寫作和集體討論過程中,不追求標準答案,通過學生自己在課后收集相關資料,經過討論、辯論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力、鑒賞力和創造力。
五、注重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培養,加強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文化背景和專業技能等之間的聯系
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藝術作品,尤其是從自身所學專業的角度來理解藝術和藝術作品,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思維。作為跨專業選修課,上課的學生都分別來自不同的專業,在課堂上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把選修課知識與日常生活經驗,尤其是專業技能結合起來,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欣賞藝術和藝術作品,鍛煉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例如,經濟學專業的同學可以從經濟的角度對于清代中期“揚州畫派”進行解讀,進而進一步明確政治環境和經濟條件與藝術市場之間的緊密聯系。
公共藝術選修課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必須從課堂教學改革這一角度入手,積極探索提高公共藝術選修課的有效途徑,努力提升廣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及鑒賞水平,完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 原.高校美術教育現狀與改革的思考[J].藝術教育,2009(4):46-47.
線條是構成繪畫藝術視覺藝術形象的最基本的語言,無論是中國畫還是西方油畫,最初都是用線條造型。無論是最遠古的巖洞壁畫,還是現代所謂的前衛藝術繪畫,我們都能夠在繪畫語言中發現線條的存在。線條,是大自然的事實,激發了人類的創造,千萬年來啟發了人類的藝術,影響了人類的思維,改變著人類的生活。線是既古老又現代的藝術表現形式,線是最簡單最直接地能用來劃定范圍和組成形象的手段,是能將物象轉換出意味并能直接體現情感的符號。線條在繪畫中的具體運用,是千變萬化的,反映了畫家們的各種品性、旨趣,同時也能傳達出細膩而又豐富的意蘊和情感。
一、線條的形式
線條的基本形式是直線和曲線。直線又可分為水平線、垂直線、斜線三類。水平線常用來描繪舒展、開闊、深遠的場面,表現寧靜、平穩的感受;垂直線令人產生偉岸、挺拔、莊嚴、宏大之感;斜線則表示激蕩、運動、危急、沖突,等等。曲線有圓線、螺紋線、波線等,曲線與直線相比,具有柔和、流動、變化、優美等特征,圓轉、流暢的曲線,給人秀美、典雅、和諧的視覺美感。
二、中國畫中的線條語言
中國畫是一向強調線條的審美價值的,把線條作為造型的最基本的手段,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歷來的中國畫,可以說都是線條畫。現代著名畫家潘天壽說:“畫者,畫也,即以線為巢,而成其畫也。”在中國畫里,線條的長短粗細、疏密干濕、剛柔肥瘦、輕重緩急、曲直暢澀……各有奇妙,傳達出無限豐富的感情層次。
中國畫的質感、明暗,也都是用線條來表現。中國畫家重線不重形,重墨不重色,以水墨線條來表達畫家的個性、氣質、人格和風度。水墨線條中貫注了中國藝術的精神。中國畫講究“骨法用筆”,骨法是指物象的輪廓,用筆主要指的就是線條。宗白華解釋說:“骨法用筆,就是運用筆法捕捉物的骨氣以表現生命動向。”也就是用線條描畫出圖像,以表達萬物的節律、藝術家的心靈。
在中國,繪畫理念出于文字、書法、哲學、心靈感悟與繪畫層層的融合,使得繪畫更加“綜合”起來,同時表現出詩意化、哲理化、書寫化、寫意化,等等,不斷地提煉著、升華著繪畫的智慧性和抒情性。下面就在線條是運用的比較出色的吳冠中繪畫為例對線條的藝術美進行分析鑒賞。
吳冠中《雙燕》
吳冠中的繪畫線條在傳統與現代以及中西融合方面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藝術成就,吳冠中的線,時而在風中自由飄蕩,時而又像空中迅即拂過的輕煙。在他的某些老樹作品中是用交錯重疊的毛筆線條構成的形象;在他的一些講究構圖的作品中線條把通常是正面描繪的平塊而連接起來。在這類作品中如《雙燕》及《鄰屋》,畫面上準確的直線與精致的構圖比例產生了有條不紊的排列效果。又如《小巷》的線條,走向更為奇特,使平面扭曲。這種中國式的變形更接近于歐洲的表現主義派。
三、西方繪畫中的線條語言
偉大藝術家達芬奇曾經這樣概括繪畫中的語言形式:“繪畫科學首先是從點開始,其次是線,再次是面,最后是由面規定著的物體。在點、線、面、體中,線具有特殊的地位?!狈▏诺洚嫾野哺駹柛钦J為:“線是繪畫的主角。”他的繪畫中非常重視線的運用。
眾多的繪畫大師在運用不同線的基礎上向再現生活的藝術形式演進,把線條當作再現對象特色的一種手段。例如繪畫大師波提切利的作品中線的作用非常的明顯,運用比較清晰的線條來表現輪廓、衣紋和結構,他注重運用線條的形式、韻律表現內在的情緒,所有的線條都充滿了動感,形成一種形式趣味,強化了線條在形式中的表現力;如圖《維納斯的誕生》,畫家獨具匠心的安排人物的布局,充滿曲線嫵媚的維納斯與連綿不斷的線條組成上揚的頭發、隨風飄逸的紗衣產生有連續的呼應,略帶憂傷的女神在波浪起伏的線條中被充分的表現。波提切利作畫時的強烈情緒賦予每個形體以獨特的氣韻和生命,每一根線條都充滿了活力。
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
四、繪畫中線條的情感因素
藝術從它的懷胎之初就已經將線條作為繪畫的表現形式之一,繪畫藝術經歷了種種風格與形式的變換,線條也從原始的洞窟壁畫開始經歷了從記錄事件到刻畫物象的形體,再到完全“解放”自在地傳達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其表達情感的功能在緩慢而又不斷的拓展之中。
看似簡單的線條竟然有著如此的情感表現力,在現代藝術理念賦予線條更多的美感和時代感的今天,當代畫家應該以更多的熱情和思考關注線條與其構成的視覺圖式,探索出更具表現力的線條來傳達我們人類多彩而又豐富的情感生活。
參考文獻:
美術鑒賞包含鑒別與欣賞,在美術鑒賞中,人們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根據一定的審美理想、審美標準、審美趣味,從作品中獲得對于藝術形象的具體感受和體驗,展開聯想和想像,并伴隨一系列的情感反應,從而對作品作出某種審美評價,得到某種精神上的滿足,即審美享受,因此,美術鑒賞在具體要求上 ,比美術欣賞要更高一些,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中“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基礎上更高層次的拓展與延伸。也就是說,教師要通過美術鑒賞內容系列的教學,使學生們不僅能欣賞一些古今中外的美術作品,同時也能運用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因此,作為一名美術教師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主要有兩點:
1、要通過閱讀美術理論、美術史、美學等方面的理論著作或學術論文,提高對美術學科的認識,如:“什么是美術”這個具有探索性的問題,就要通過查找資料,閱讀文獻,找到“美術”這個詞演變的軌跡,并綜合有名學者的觀點,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可以對“美術”一詞作出自己的解釋了。
2、從多種渠道接受美術信息。高中美術教師應該經常參觀美術館、博物館所舉辦的展覽,除了關注經典美術作品外,還應該關注當代的發展動向,了解當代美術的特征,思考其原因,從而學會鑒賞,學會評論,以加深對美術的理解 。也可通過上網查閱,獲得各類美術信息,以開闊自己的藝術視野。此外,還應積極思考,加強交流,在與他人思想火花的撞擊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以迎接高中美術課程改革提出的挑戰。
二、教師要改變以往的課堂結構
傳統的課堂結構是由“組織教學——檢查知識——講解新知識——鞏固新知識——布置作業”五個環節組成的,在這五個環節中,沒有一個不是教師在指導的,學生的一切活動都是在教師的“精心導演”下完成的。
這種以教師為中心,重教不重學的教學模式對于以應試為目的的傳統教育來說或許是有效的,但對于美術學科來說,這種教學方式實在是過為死板,更何況是面對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針對美術特點,應該變“以教為主”為“以學為主”課堂結構,建立“賞、問、議、講、練”五個環節(這五個環節互相之間并無固定順序,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優化組合)相結合的新課堂結構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轉貼于
三、教師上好美術鑒賞課的幾條原則
1、要將重點放在學生身上。教師的任務不是教會學生理解某一件藝術作品,而是為學生提供機會促進他們自己獲得對作品的理解。這種對作品的重要性是不能教會的,而只能通過學生在理解一件藝術作品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獲得。
2、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創設課堂情景,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上好鑒賞課的前提。如:在上西方現代繪畫欣賞時,以著名油畫《蒙娜麗莎》為例,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把臨摹好了的一張全開的《蒙娜麗莎》油畫掛在教室里,雖然學生們以前也在很多印刷品中看過這幅畫,但從來沒有看過如此大的、真實的畫面,許多同學站在畫的面前,津津樂道,甚是驚奇,在學生們止不住地發出嘖嘖的贊嘆之際,求知欲望被激發起來。這時教師適時地向學生介紹油畫的特點和技法。介紹《蒙娜麗莎》的作者、創作年代、所表現的內容,思想感情等等,以及作品給觀賞者帶來感受,在認真分析研究以后應采取什么樣的態度等等,使學生感到美術作品的背后還有豐富、有趣的內容。學生有了學習美術鑒賞的興趣,從而為上好美術鑒賞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美術 措施
教學活動都有其一定的教學結構。高中美術鑒賞課的問題探究法教學作為一種探究式教學方法,是從鑒賞中提出問題并指導學生探究問題開始。問題探究法教學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問題的教學方法,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內容和形式都十分豐富的教學活動。問題探究法就是通過問題探究的形式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體驗、理解和應用的藝術研究方法。
一、教師應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
美術鑒賞包含鑒別與欣賞,在美術鑒賞中,人們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根據一定的審美理想、審美標準、審美趣味,從作品中獲得對于藝術形象的具體感受和體驗,展開聯想和想象,同時也能運用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因此,作為一名美術教師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主要有兩點:一、要通過閱讀美術理論、美術史、美學等方面的理論著作或學術論文,提高對美術學科的認識,如:“什么是美術”這個具有探索性的問題,就要通過查找資料,閱讀文獻,找到“美術”這個詞演變的軌跡,并綜合有名學者的觀點,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可以對“美術”一詞作出自己的解釋了。二、從多種渠道接受美術信息。高中美術教師應該經常參觀美術館、博物館所舉辦的展覽,除了關注經典美術作品外,還應該關注當代的發展動向,了解當代美術的特征,思考其原因,從而學會鑒賞,學會評論,以加深對美術的理解 。也可通過上網查閱,獲得各類美術信息,以開闊自己的藝術視野。
二、教師要改變以往的課堂結構
傳統的課堂結構是由“組織教學——檢查知識——講解新知識——鞏固新知識——布置作業”五個環節組成的,在這五個環節中,沒有一個不是教師在指導的,學生的一切活動都是在教師的“精心導演”下完成的。這種以教師為中心,重教不重學的教學模式對于以應試為目的的傳統教育來說或許是有效的,但對于美術學科來說,這種教學方式實在是過為死板,更何況是面對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針對美術特點,應該變“以教為主”為“以學為主”課堂結構,建立“賞、問、議、講、練”五個環節相結合的新課堂結構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三、教師要采用多種方式表達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美術鑒賞是運用感知、記憶、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比較、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美術作品意蘊的活動。在以往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一般都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往往整堂課教師講得滿頭大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筋疲力盡、昏昏欲睡。學生根本沒有機會主動表達自己對作品的感受與理解,因此,教師要多多運用講解、討論、比較等方式來開展美術鑒賞教學;鼓勵學生用文字描述、表演、造型等多種方式表達對藝術作品的感受與理解;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利用計算機技術和國際互聯網資源主動地收集、篩選、分析、整理視覺圖像和相關背景資料;組織學生利用美術館、博物館、當地的藝術作坊等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開展參觀、調查、考察等活動;以及鼓勵學生在學習中運用合作性與探究性的學習方式等等,都是為了保證學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學習落到實處,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四、問題探究實踐取得的成果
1.學生會問會學?!皢栴}探究教學法”把學習建立在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基礎上,學生在學習中處于主體地位,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逐漸成為會問會學的人。
2.教師角色轉換能力提高。在教學中可以看到,教師變換了地位,轉換了角色,既是知識的傳播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又是研討的參與者、知識的獲得者、能力的發展者。教師教給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送給了他們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幫助他們學會了學習。當學生遇到疑難時,引導他們去想;當學生思路狹窄時,誘發他們拓寬;當學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時,帶領他們步入“柳暗花明”的佳境。
3.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問題探究教學法中,學生會從跨學科、多角度去質疑、懷疑,這就對教師素質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受到挑戰,為此,教師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觀念,改革了教法,在實踐探究中學習,總結自己的經驗,也學習別人的經驗,包括向學生學習。
五、教師上好美術鑒賞課的幾條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