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7:57:3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初中學習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原因,是激勵、指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的心理處于壓抑、不滿,失去信心時將直接阻礙、削弱甚至中斷智力活動,破壞學習的動力,當然也談不上學習效率。沒有數學學習動機,就像汽車沒有發動機。在初中數學學習方面,學生如果有了強烈的數學學習動機,就有了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就能變“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所以,只有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在動機,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如何在教學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并使動機得以持久,進而轉化成學習的動力呢?下面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的一點認識:
一、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一定的興趣和充分的認識,是激發學習動機的前提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是一種固定不變的模式,即預習新課——講授新課——練習鞏固。即使在學習環節中注重了預習,也是為了更好地講授新課,為了更快地讓學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觀上導致了學生思維的依賴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以至于學習上失去了興趣。只有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提高學習質量。而讓學生對學習數學有充分的認識,我們需做到以下幾點:
1.引導學生明確學習成績只是對數學學習的一種檢驗,重要的是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在獨立分析、認識問題后能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的智力水平得到更好地培養和發展。學習的濃厚興趣是推動學生數學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在動力,只有培養數學學習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
2.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是現代人生存的需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也不是識字很少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從本世紀20年代開始,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把人類帶進了信息時代,新知識的巨增和舊知識的快速老化,要求人們善于學習、終身不斷地進行學習。
3.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使學生明白只有自己親自參與新知識的發現、獨立解決問題、善于思辨、習慣于歸納整理,才能真正鍛煉自己的思維、開發自己的智力、發展自己的能力。否則,僅僅知曉一個個問題的現成答案,自己的思維沒有得到任何的鍛煉,就失去了“數學是鍛煉思維的體操”的作用。久而久之,定會兩手空空,無所收獲!
二、運用恰當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1.自然、生動、新奇地引入新課
真正的數學是豐富多彩的,而不是復雜的、枯燥的數字游戲,它有著實實在在、生動活潑的生活背景。從生活中來的數學才會是“活”的數學、有意義的數學。例如:在“中位數和眾數”一節中引入材料以奧運會的相關圖片和新聞為切入點。這樣既復習舊知,又自然引入新知,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學有用的數學”。這樣“身臨其境”地學數學,就能很好地溝通書本知識與學生的經驗世界和生活世界,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2.設懸念,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欲望是一種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巧設懸念,使學生對某種知識產生一種急于了解的心理,這樣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例如:在講“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關系”一課時,先給學生講個小故事:一天,小明去小李家看他,當時小李正在成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習題,小明一看就告訴小李哪道題做錯了。小李非常驚訝,問小明有什么“判斷的秘法”?此時,筆者問學生:“你們想不想知道這種秘法?”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想!”于是同學們非常有興趣地上完了這節課。
3.引起認知沖突,引起學生的注意
認知沖突是人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與所面臨的情境之間的沖突或差異。這種認知沖突會引起學生的新奇和驚訝,并引起學生的注意和關心,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圓的定義”的教學,學生日常生活中對圓形的實物接觸得也較多,小學又學過一些與圓有關的知識,對圓具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認識。然而,他們還無法揭示圓的本質特征。如果教師此時問學生“究竟什么叫做圓?”他們很難回答上來。不過,他們對“圓的定義”已經產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這時再進行教學則事半功倍。
4.進行情感交流,培養師生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感情的交流,增進與學生的友誼,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作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對教師有較強的信任感、友好感、親近感,那么學生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喜愛你所教的數學學科上了,達到“尊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另一個方面是:教師通過數學或數學史學的故事等來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演變及其作用,了解數學家們是如何發現數學原理及他們的治學態度等。比如:筆者給學生講“數學之王——高斯”、“幾何學之父——歐幾里德”、“代數學之父——韋達”、“數學之神——阿基米德”等數學家的故事,不僅使學生對數學有了極大的興趣,同時從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引之以悟,導之以行”的作用。
5.適當開展競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適當開展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爭取優異成績的一種有效手段。通過競賽,學生的好勝心和求知欲更加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會大大加強。所以,在課堂上,尤其是活動課上,筆者一般都會采取競賽的形式來組織教學。如男女同學搶答競賽,小組搶答競賽等。筆者發現,每次上活動課時,同學們都非常期待和興奮,這是學生感興趣的一種表現,是學習數學的一個好苗頭。在競賽過程中,同學們很活躍,思維也很敏捷,反應速度一次比一次快。其實,學生年紀還小,愛玩是他們的天性,這種寓教于樂的模式無疑具有不可抵擋的吸引力和巨大的潛力,在游戲當中學生不知不覺就鍛煉了自己的思維能力,達到了潛移默化的功效。
6.及時反饋
從信息論和控制論角度看,沒有信息反饋就沒有控制。學生學習的情況怎樣,這需要教師給予恰當的評價,以深化學生已有的學習動機,矯正學習中的偏差。教師既要注意課堂上的及時反饋,也要注意及時對作業、測試、活動等情況給予反饋,使反饋與評價相結合,使評價與指導相結合,充分發揮信息反饋的診斷作用、導向作用和激勵作用,深化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
當通過反饋,了解到一個小的教學目標已達到后,要再次“立障”、“設疑”,深化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始終充滿學習動力。比如“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的教學中,當學生對形如:am+an,a(m+n)+b(m+n)的多項式會分解以后,再提出新問題:形如a(m-n)+b(n-m)的多項式如何利用提公因式的方法因式分解呢?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的狀態,才能真正地深化學生的學習動機。
7.讓每一位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
心理學研究表明:動機的產生和保持有賴于成功。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斷取得成功后會帶來無比快樂和自豪的感覺,產生成就感,繼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驅使他們向著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邁進,形成穩定持續的動機。所以,教師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和創設競爭和成功的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按問題的坡度都能夠“跳一跳,夠得著”,進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總之,要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首先是使學生對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是學習動力的源泉。而后是激發學習動機的技術性問題,即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式和手段也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教師們有效地利用上述手段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就有可能學得積極主動并學有成效。超級秘書網:
參考文獻:
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原因,是激勵、指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的心理處于壓抑、不滿,失去信心時將直接阻礙、削弱甚至中斷智力活動,破壞學習的動力,當然也談不上學習效率。沒有數學學習動機,就像汽車沒有發動機。在初中數學學習方面,學生如果有了強烈的數學學習動機,就有了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就能變“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所以,只有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在動機,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如何在教學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并使動機得以持久,進而轉化成學習的動力呢?下面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的一點認識:
一、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一定的興趣和充分的認識,是激發學習動機的前提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是一種固定不變的模式,即預習新課——講授新課——練習鞏固。即使在學習環節中注重了預習,也是為了更好地講授新課,為了更快地讓學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觀上導致了學生思維的依賴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以至于學習上失去了興趣。只有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提高學習質量。而讓學生對學習數學有充分的認識,我們需做到以下幾點:
1.引導學生明確學習成績只是對數學學習的一種檢驗,重要的是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在獨立分析、認識問題后能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的智力水平得到更好地培養和發展。學習的濃厚興趣是推動學生數學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在動力,只有培養數學學習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
2.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是現代人生存的需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也不是識字很少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從本世紀20年代開始,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把人類帶進了信息時代,新知識的巨增和舊知識的快速老化,要求人們善于學習、終身不斷地進行學習。
3.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使學生明白只有自己親自參與新知識的發現、獨立解決問題、善于思辨、習慣于歸納整理,才能真正鍛煉自己的思維、開發自己的智力、發展自己的能力。否則,僅僅知曉一個個問題的現成答案,自己的思維沒有得到任何的鍛煉,就失去了“數學是鍛煉思維的體操”的作用。久而久之,定會兩手空空,無所收獲!
二、運用恰當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1.自然、生動、新奇地引入新課
真正的數學是豐富多彩的,而不是復雜的、枯燥的數字游戲,它有著實實在在、生動活潑的生活背景。從生活中來的數學才會是“活”的數學、有意義的數學。例如:在“中位數和眾數”一節中引入材料以奧運會的相關圖片和新聞為切入點。這樣既復習舊知,又自然引入新知,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學有用的數學”。這樣“身臨其境”地學數學,就能很好地溝通書本知識與學生的經驗世界和生活世界,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2.設懸念,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欲望是一種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巧設懸念,使學生對某種知識產生一種急于了解的心理,這樣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例如:在講“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關系”一課時,先給學生講個小故事:一天,小明去小李家看他,當時小李正在完成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習題,小明一看就告訴小李哪道題做錯了。小李非常驚訝,問小明有什么“判斷的秘法”?此時,筆者問學生:“你們想不想知道這種秘法?”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想!”于是同學們非常有興趣地上完了這節課。
3.引起認知沖突,引起學生的注意
認知沖突是人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與所面臨的情境之間的沖突或差異。這種認知沖突會引起學生的新奇和驚訝,并引起學生的注意和關心,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圓的定義”的教學,學生日常生活中對圓形的實物接觸得也較多,小學又學過一些與圓有關的知識,對圓具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認識。然而,他們還無法揭示圓的本質特征。如果教師此時問學生“究竟什么叫做圓?”他們很難回答上來。不過,他們對“圓的定義”已經產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這時再進行教學則事半功倍。
4.進行情感交流,培養師生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感情的交流,增進與學生的友誼,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作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對教師有較強的信任感、友好感、親近感,那么學生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喜愛你所教的數學學科上了,達到“尊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另一個方面是:教師通過數學或數學史學的故事等來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演變及其作用,了解數學家們是如何發現數學原理及他們的治學態度等。比如:筆者給學生講“數學之王——高斯”、“幾何學之父——歐幾里德”、“代數學之父——韋達”、“數學之神——阿基米德”等數學家的故事,不僅使學生對數學有了極大的興趣,同時從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引之以悟,導之以行”的作用。
5.適當開展競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適當開展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爭取優異成績的一種有效手段。通過競賽,學生的好勝心和求知欲更加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會大大加強。所以,在課堂上,尤其是活動課上,筆者一般都會采取競賽的形式來組織教學。如男女同學搶答競賽,小組搶答競賽等。筆者發現,每次上活動課時,同學們都非常期待和興奮,這是學生感興趣的一種表現,是學習數學的一個好苗頭。在競賽過程中,同學們很活躍,思維也很敏捷,反應速度一次比一次快。其實,學生年紀還小,愛玩是他們的天性,這種寓教于樂的模式無疑具有不可抵擋的吸引力和巨大的潛力,在游戲當中學生不知不覺就鍛煉了自己的思維能力,達到了潛移默化的功效。
6.及時反饋
從信息論和控制論角度看,沒有信息反饋就沒有控制。學生學習的情況怎樣,這需要教師給予恰當的評價,以深化學生已有的學習動機,矯正學習中的偏差。教師既要注意課堂上的及時反饋,也要注意及時對作業、測試、活動等情況給予反饋,使反饋與評價相結合,使評價與指導相結合,充分發揮信息反饋的診斷作用、導向作用和激勵作用,深化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
當通過反饋,了解到一個小的教學目標已達到后,要再次“立障”、“設疑”,深化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始終充滿學習動力。比如“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的教學中,當學生對形如:am+an,a(m+n)+b(m+n)的多項式會分解以后,再提出新問題:形如a(m-n)+b(n-m)的多項式如何利用提公因式的方法因式分解呢?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的狀態,才能真正地深化學生的學習動機。
7.讓每一位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
心理學研究表明:動機的產生和保持有賴于成功。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斷取得成功后會帶來無比快樂和自豪的感覺,產生成就感,繼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驅使他們向著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邁進,形成穩定持續的動機。所以,教師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和創設競爭和成功的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按問題的坡度都能夠“跳一跳,夠得著”,進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總之,要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首先是使學生對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是學習動力的源泉。而后是激發學習動機的技術性問題,即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式和手段也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教師們有效地利用上述手段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就有可能學得積極主動并學有成效。
參考文獻:
本文對合肥市四個轄區部分學校師生為調查對象,分別是:61中、48中、46中、60中、潤安公學、46中分校、68中、72中、168玫瑰園學校、59中、45中工業區校區、42在長江路校區、36中、行知學校、70中、55中、龍崗中學、13中、41中、65中。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筆者通過對合肥師范學院圖書館“電子期刊導航系統”中的中國學術期刊網(CNKI)、“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和“CNKI碩博論文庫”,對“中小學武術開展現狀”進行檢索,搜索到相關的期刊文章、碩博論文為本作參考。
1.2.2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任務,論文研究的內容和目的,遵循體育科學研究方法中關于問卷設計的基本要求,設計了“學校體育教師調查問卷”,其中體育教師發放110份,回收108份,回收率98%,其中有效問卷106份,有效率98%.
1.2.3訪談法根據
本論文研究的需要,筆者于2014年9月份到11月份實習期間,對每所學校隨機10名學生采取問談走訪,精確了解初中武術運動開展情況。
1.2.4數理統計法
對回收的調查問卷進行整理,運用EXCEL軟件和SPSS軟件對其中有效問卷做常規的數理統計和處理。
2研究結果分析
2.1初中教師專業隊伍及教學能力現狀調查分析
教師性別男教師占絕大多數,主要為中青年教師,而且學歷都集中在本科,在體育教學上比較有活力與經驗,在武術教學上占有很大優勢,但從武術學習的調查結果來看,只有6名武術專項教師,合肥市初中體育教師專業構成多為田徑和球類,這說明合肥市市轄區初中武術教師的配備嚴重不足。
2.2體育教師教師對武術認知情況以及學校武術課開設情況分析
合肥市轄區初中開設武術課情況不太樂觀,通過問卷及對學生及教師的訪談得知,開設武術課的學校教學內容多為武術基本功和武術操,教學內容較為單一,訪談得知學生對學校體育課上的武術內容的學習表示枯燥難學,,教師對武術教學傳承中華文化價值方面較為認可,對武術教學興趣程度尚可。
2.3學校武術教學及課外武術開展情況分析
合肥市初級中學武術器械與場地匱乏,據被調查的老師了解到,學校對體育設施場地的資金投入度不高,武術課的上課場地大多是室外田徑場,不利于武術內容的安全開展,訪談得知學生對體育課上的武術教學略感枯燥單一,而且上課多次配樂的教師只占7.5%,就更不利于調動學生習武興趣。開展課外武術活動的情況很不樂觀,武術比賽空缺。
2.4影響合肥市轄區初級中學武術開課因素分析
根據走訪與訪談調查,合肥市初級中學體育教師對影響學校武術課開設原因主要集中在這以下幾點:36.8的教師認為學校缺乏武術專長教師,而其它體育教師不愿承擔武術教學任務;50%認為礙于校方沒有要求,領導的不重視:而其它主要因素包括;缺乏有趣課本,武術教學難度較大、受場地器材限制等。
3結論
3.1合肥市轄區初級中學領導對武術的重視程度很低,武術師資嚴重匱乏,教師對武術認知態度方面較為保守,對武術教學興趣濃厚,但教學能力欠缺。學生對現有武術內容不太感興趣,學校武術教學內容缺乏創新。
3.2合肥市轄區初中體育教師的結構主要以中學一級教師為主,他們科研能力較為薄弱,沒有很好的武術技能培訓機會。
3.3武術場地器械的投入比例太少,武術教材不太靈活,課外武術活動與武術競賽交流空缺。
4建議
4.1學校領導加強對初級中學武術運動的重視程度,積極完善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加強武術師資隊伍建設,對在職體育教師進行定期武術技能培訓。更好地實施民族精神教育。
二、教材外導入
教材外導入即利用非教材知識或者教具進行導入,它主要包括名人軼事導入、設置懸念導入、歌曲音樂導入、名人名言導入、情感意境導入、對聯詩歌導入、寓言典故導入、游戲活動導入等。教材外導入不受教材限制,內容及形式可靈活多樣,應該說比教材內容導入更容易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隨著學生思維的日漸成熟和自我意識的覺醒,初中生的情感指向日益廣泛。他們的知識面和社會接觸面的不斷擴大以及需要的不斷豐富,也使他們的興趣廣度大為增加,這就使得導入的方式更多些。如插圖視頻導入、情感意境導入、寓言典故導入等。比如在講《三峽》的時候,放一段《三峽》錄像請同學們講講感受,講《中國石拱橋》時搜集中外的名橋做成幻燈片等,請知道的同學們給大家講,這樣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另外,初中生的性格開始朝著穩定與成熟的方向發展,行為選擇方面的無意識和習慣性逐漸減少,開始較多地體現出主觀能動作用,個人的主動適應替代了原先對外界要求的被動迎合。因此,在課堂導入時設計一些由學生參加的互動環節,更能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比如在講《大自然的聲音》一課時,請喜歡動物的學生學一種動物的叫聲或者動作,讓大家猜是什么動物。在講人物描寫方法的作文課時,請一個同學用兩三句話描述班里的一個同學,讓同學門猜猜他描述的同學是誰等(板書“猜猜他/她是誰”)。
心理學家將青年初期這一年齡段稱為“心理斷乳期”,意指從這時起,個體將在心理上脫離父母的保護及對他們的依戀,逐漸成長為獨立的社會個體。學生進入初中后,學生們同時進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們面臨著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誕生”,錯綜交織的矛盾和激烈振蕩的內心世界,使他們產生了諸多不同于以往的顯著特點。他們或好奇、或焦慮、或苦悶、或善變、或興致勃勃、或桀驁不馴、或稚氣未脫、或自以為是……作為為人師表的老師,在這個時期,在教授知識和學習方法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和情感變化。在結合教材文本實際的同時,運用切合中學生接受水平和認知能力的導入設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吸引他們的有效注意,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才能引領學子們更好的搞好語文知識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張駿樂.花季心路——初中生心理健康讀本[M].浙江:,2001.
[2]黃煜峰,雷靂.初中生心理學[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小組合作學習以現代社會心理學、教育社會學、認知心理學、現代教育技術學等理論為基礎,以探究與利用教學中的人際關系為基點,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師生、生生、師師協作為評價標準,以大面積提高學習者的學業成績、形成學習者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為根本目標,是一種極富創意與實效的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
課堂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單位時間中學生學習、交往、表達的頻度與效率,優勢互補,有利于培養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當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筆者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很多小組合作學習為主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基本上是有“形”無“實”,教師和學生沒有真正走進“小組合作學習”。初中物理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誤區有下面幾個方面:
從教師的角度看:首先,教師在嘗試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之前不應該是盲目的,必須有大量的準備工作,而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是首要的。而有一些教師因為學校的要求,僅通過幾節教學實錄和網上的一些經驗介紹即著手付諸實施合作學習,此時教師還處于一種懵懵懂懂的狀態,怎么能夠指導學生去合作學習。其次,教師受傳統課堂教學方法的影響,雖然建構了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桌椅擺成適合小組學習型,小組分工也明確,但是教師在教學中不敢放手讓學生合作,不相信學生的能力,學生的合作學習還是在教師統一的“安排”下進行的,學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師的指導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過是一種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師生之間的互動,而在這里的互動中,教師主宰了一切。一句話教師的教學觀念沒有轉變。
從學生方面看突出表現是:有的善于表現的學習優秀學生“以我為中心”獨霸話語權,不知尊重他人只關注自己展示,不傾聽,不配合,甚至出言傷人,引發矛盾;不顧小組存在只表現自己見解,不顧全大局,不顧同學感受;有的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消極退縮,不論討論如何激烈,總是呆坐觀望,即使輪到他參與,仍然是推委推托,消極應對。還有的學生依賴學習表現好的學生,“搭車”現象突出。有的只顧組內討論,過于喧嘩,干擾他組,影響合作質量。
針對物理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解決上述問題的根本出路就是實施有效教學策略。
1. 更新教育理念
《初中物理課程標準》提出了:“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于合作的能力”。教師需要摒棄陳舊的觀念,認識到:學生是物理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初中物理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需要改變學生物理學習的方式,由過去以教師講授為主向以學生自己學習為主;要真正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轉變教師的角色;評價的方法、手段及內容也要變化。因此,廣大教師只有認真學習《初中物理課程標準》和相關小組合作學習的各種教育教學理論,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初中物理論文,才能搞好小組合作學習。
2. 合理分組
教師最好對全班學生進行異質分組,也就是按照學生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性別等均衡分組,確定每個成員的職責,采取輪換制,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報告員等由每個成員輪流做。組長負責組織、管理工作;記錄員負責合作過程的記錄工作;資料員負責學習資料的收集工作;報告員負責寫學習報告,代表小組進行學習成果匯報。
3. 授之以漁
在實施合作學習之前,要教給學生如何搜集資料、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討論問題、認識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增強成員的集體責任感、以友好的方式對待爭議和建立互相信任、團結互助的關系。在合作時能尊重對方,理解對方,善于傾聽對方;不同見解,要等對方說完,再補充或提出反對意見;對對方的精彩見解和獨立觀點,要通過表揚、鼓勵形式,達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難和分歧較大之處,要心平氣和,學會反思,建設性的解決問題論文開題報告。
4.心理疏導。
為了克服學生的從眾、不合群、羞怯、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教師在分組之后通過一些活動如主題班會、競賽活動、課余活動等來融洽學生的關系,有針對性對存在某種心理情況的學生進行訓練,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使學生得到教育。
5.精選問題。
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動腦,主動探究物理知識,有利于集體研究,促進合作學習。不提出過于簡單,不假思索就能解決的問題,或從書本上能找到的問題。因此一定要精選問題,緊緊扣住課程標準,從知識、能力、情感的三維度目標入手,設計出明確的活動要求,把具有開放性、探究性的問題,或趣味性、生活性的問題,或熱點性、規律性的問題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載體。
小組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的。因此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和交流探討的時間。在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問題提出后,學生經過一段時間思考,或出現思考障礙,或出現答案不一,此時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最好時機。不可問題一拋出就小組合作。
6.指導管理
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加強對合作學習的監控。教師要深入到學習小組中,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注意隨時監控合作學習的進程和質量,幫助學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
7.以人為本施評價
評價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走出陳舊評價觀。初中物理自身的特點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應該與時俱進,實施發展性的評價,以便學生的發展。評價的最終目的不僅僅管理、選拔,而且是讓受評人學會自我評價。要堅持以質性評定為主,量性評價為輔;要堅持重視過程評價,而不是僅僅關注結果。唯有這樣,我們才更易走出側重甄別的誤區。
本杰明·布魯姆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在學校教育方面,他倡導“掌握學習”教育思想,即強調教學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并堅信只要時間充足和方法得當,絕大多數學生能夠達到掌握的水平。這一觀點否定了一些教育專家認為只有大約10-15%的學生能正真成功的“天才教育”理論。因此,在當今中國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的背景下,學習和研究布魯姆“掌握學習”的理論,對我們教育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布盧姆“掌握學習”理論認為:“掌握學習”效果如何,取決于三個變量,一是先決認知行為,指學習者已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各種能力。二是取決于先決情感特點,指學習者參與學習過程的動機作用的程度。三是教學質量,它是在學校和教師直接控制下發生變化的,對學生的學習和學習過程會有重要的影響。另外教育學論文,布盧姆“掌握教育”思想還重視教學計劃的制定以及教學評價體制的形成,其目的要求學生掌握學習中的主要內容,以實現相應的教學目的。這些原則和方法對初中歷史教學也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鑒作用。
首先,歷史教學應以課程標準為準則,合理制定歷史課教學的計劃工作,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安排教學工作。因此,教師必須吃透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編制合理而科學的教學計劃,并按時、按量、按質地完成教學計劃。在寫教案的過程中,多注重歷史基本概念的解釋。在歷史教學過程中,突出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發展的過程,同時在歷史史實的教授過程中注重歷史事件的背景及影響的分析,讓學生把握住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講解課文的重難點的過程應該力爭深入淺出,還應體現出大歷史觀,培養學生把握宏觀歷史的能力,從而促進具體歷史問題的學習。
其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傳統歷史教學多以傳授歷史知識為主,老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教學中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式和學習效果,提倡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通過創設情景、收集資料等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求、體驗歷史過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歷史學科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可以要求同學在學習新課的同時查找相關歷史資料,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再例如:在講解《全民族抗戰的興起》這一課中,可以分析日本為何有三個月內的狂妄之言?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直觀的展現中日兩國海、陸、空三軍軍事實力對比,并總結近代以來中日兩國經濟及軍事實力由相當到相差懸殊的原因。最后指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教育學論文,中國人民的英勇反抗,以及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下,日本的狂妄之言必將不攻自破。通過分析,讓學生在愛國之心的驅使下,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再次,在教學的同時,授予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布魯姆的“掌握學習”是一種有關教與學的“樂觀主義”教學理論。之所以說是“樂觀主義”是因為這一理論從根本上反對個別差異先天性和不變性的觀點,而“主張只要能找到幫助每一個學生的方法,那么從理論上說所有學生都能學好”。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習方法很重要。從歷史學科的特點看,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多且雜。結合初中歷史開卷考試的特點,這就需要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來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培養學生上課記筆記的良好習慣,老師的板書是一節課內容的梳理,也是一節課的主要知識點,因此記筆記能讓學生快速、準確的掌握本課的知識點。當然,不同學生記憶的特點和過程肯定有所差別,應該鼓勵學生探索符合自己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法。
最后,注重教學評價。“掌握學習”最后就是要形成一定的評價機制,檢驗掌握學習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及時制定出科學的、符合實際的“單元教學目標”,通過適當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對群體教學進行反饋矯正,包括了課后測驗,單元形成性測驗、補救教學、再次形成性測驗等過程,最后形成評價結果。這體現了集體教學到個別教學的全覆蓋,其最終結果是要求絕大多數同學都能掌握所學內容。在具體的歷史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開卷和閉卷兩種形式,及時對所學知識進行階段性測驗。其中教育學論文,開卷考試試題內容應緊扣課程標準,符合課標中規定的對學生能力的要求。閉卷考試應緊扣書本,要求學生掌握書本的重要知識點。經過反復訓練,讓同學們掌握解題方法和思路,及時鞏固所學知識點,把握住書本的重難點,最終能提高學習成績。
1.內涵.開放式教學是上世紀60年代末美國教育家科恩提出的人本主義教學模式,該理念是針對教學中存在的“教師、課堂、教材”為中心封閉的教學觀.開放式教學以“問題”為載體,通過開放的環境創造良好的教育氛圍,開放的態度構建新型師生關系,開放的空間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學習,開放的課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2.特征.開放式教學主要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征:(1)主體性.開放性理念的核心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2)開放性.開放性不僅包括環境、態度、空間和課程的開放,還包括教師的教學內容、方法、教學手段和思維的開放.(3)合作性.開放式的教學方式離不開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這也促使師生之間拉近距離,進行合作交流,最終實現師生之間相互補充和相互促進,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基于開放教學理念的初中數學教學
1.營造開放氛圍,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教師是影響學生自主性發揮的一個主要因素,教師的教學舉止、觀念等都會影響學生自主性的發揮,沃勒認為,在課堂教學中的對抗是一種必然的現象,因為教師在教學中企圖達到對學生的控制,學生就有可能對教師的控制進行反抗.新型師生關系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建一個師生平等、自由、民主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消除心中的自卑,樹立學習的信心,做到不唯師、不唯書,能夠積極主動的向老師及學生提問、敢于質疑,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2.優化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開放性數學教學的內容要力求生活化、活動化.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要改變習題內容,增加開放性,書本上的習題是固定的,具有封閉性,教材中的習題大多數是教師引導學生經過猜測、判斷、推理、證明等由條件探尋結論,缺少開放性,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有一定的限制作用,而對習題進行重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因此,教師在處理教材時要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創造性改變.例如,引用學生平時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內容作為學習的內容,巧妙的改變書本例題展開教學,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也會樂于參與討論.3.重視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提高學習能力.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固定知識教學來間接掌握經驗為主的認識方式.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學習的數學知識雖然是我們人類已知的,但是對于剛剛步入應試階段學習的初中學生來說,這些知識都是全新的、未知的.因為是從未知到熟知的過程,所以學生不可能單靠學習現成的數學結論來完成學習的目的,其中包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學生是很難獲取的.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要求學生掌握課本抽象的結論,還更要引導學生能夠參與概念形成的過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知識發生的過程,進而達到掌握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學生了解一個公式是如何得來的,那么他的學習能力也會慢慢提高.4.注重數學的思想方法,強化發散思維的訓練.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注重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并且要把握好基礎知識的教學,并對知識進行一定的基本技能訓練,這些都是數學教學創新的基本前提.創新的核心步驟是對于不同的問題要采用不同的觀點,從而使思維達到多方面、多層次的發散.經過研究表明:在一個人的知識量累積到一定數量后,他的個人創新能力和自身的發散思維能力是成正比的關系.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多多鼓勵學生解放思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總之,學生是課堂中真正的求知者,學生參與是學習的關鍵,教師點撥是學習的保證,創新教學是教育的升華.開放教學理念核心是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設計開放的數學課堂,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自由和諧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學會主動思考、探索和交流.開放性數學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也是一種新的教學思想,
總之,數學教學要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
作者:方明鋒 單位:安徽省蕪湖市鳩江區三汊河初級中學
參考文獻:
文言文教學自主且普遍。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在平時注重對學生進行語言的基本功的訓練。
語言(具體到句子)是思維的載體,表達不到位,再好的構思也難以實現。眾所周知,作文技巧可以速成,而語言文字基本功卻無法速成,唯一的途徑是長期地、扎實地進行基本訓練,舍此別無他法。
我的做法是有意識的把句的訓練滲透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持之以恒的培養學生聽句、讀句、說句、寫句的能力和賞句、集句、用句的習慣。
聽句、讀句是說句、寫句的基礎。通過朗讀課文中有特點的句子,反復體味語言,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語感。讀句與讀全文有所不同,讀全文的目的在于整體感知文章,而讀句則把任務落實到句的表達上。讀句時可以讓學生記一些詞語,背誦幾個句子,品味句子的譴詞造句的妙處,語氣感情的特點,為說句寫句做儲備,說句:上課應盡量創造機會讓學生說,說長句、說語段、說感想、描述事物、復述課文。對于說話能力強的學生還可以提高要求,不能怕學生說錯。此外,課堂提問時,也要抓住時機強化說句訓練,應該明確說的要求:語句通順,沒有語病;表達準確,避免詞不達意;不羅嗦。再則,敘述語言應具體,描寫語言要生動,議論要精辟,要看內在邏輯。當然,這些要求并非一下子就可以達到,邊想邊說,教師在一旁提示、引導、指正、評價。在這個環節中指正和引導十分重要,指出錯誤、及時糾正并提供思維導向和語言范例,能使學生逐步克服缺點、彌補不足,并且由于教師的重視,學生就會產生這方面的自覺意識,長期堅持下去,定會有長足的進步。
聽、讀、說的能力最終落實到寫作上。我的做法是每學一課必定要讓學生仿寫文中一個或幾個句子。過程是:先確定仿寫范句,再一起賞讀,指出其特點。有的確定仿寫點,教師做仿句示范,學生仿寫。仿寫的范圍要寬,角度要多,仿優美的詞句,仿表達方式,仿感彩,放語言風格,仿修辭,仿句式,仿內容,仿寫作手法,凡有可仿之處且難度適宜者,皆可仿寫。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能力得到較為全面的訓練,如學完《羚羊木雕》仿寫其中揭示人物性格的對話,學習《春》仿借景抒情的手法,學《紫藤蘿瀑布》仿化靜為動,學《音樂巨人貝多芬》仿人稱的肖像描寫,學《安塞腰鼓》仿排比的修辭……學生寫完后交換檢查,較好的當堂宣讀,每日一句,每課一得,逐漸提高難度,仿寫段落,在仿寫中求創新。寫句訓練難度較低,生容易操作,因此興趣高,效果好。涌現了不少佳句,令人刮目相看。
事實證明,這種把學課文和作文語言訓練近距離、低難度相結合的寫句訓練,打消了學生對作文的神秘感和畏懼心理,有效地克服了學生寫作的惰性。對提高表達能力有明顯效果。
作文要貼切、準確的表情達意,必須在學生頭腦中建立一個資料庫,其中包括掌握一定量的詞匯和句子。靠學生自己搜集、積累,效果難以保證。我把這個任務放在每節課前三分鐘交給學生完成。每節課前安排兩名學生各念一句摘抄的佳句,并三言兩語談談好在何處,集體朗讀后抄錄在個人的摘抄本上。開始學生只推崇名言哲理,后來就擴展到修辭、用詞、意義、感情、風格、文采等多方面,這表明了學生賞析、理解、感悟能力的提高。超級秘書網
初中數學內容多而雜,其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蓋在三年的教科書中,學生往往學了新的,忘了舊的。因此,必須依據大綱規定的內容和系統化的知識要點,精心編制復習計劃。計劃的編寫必須切合學生實際。可采用基礎知識習題化的方法,根據平時教學中掌握的學生應用知識的實際,編制一份滲透主要知識點的測試題,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然后按測試中出現的學生難以理解、遺忘率較高且易混易錯的內容,確定計劃的重點。復習計劃制定后,要做好復習課例題的選擇、練習題配套作業篩眩教師制定的復習計劃要交給學生,并要求學生再按自己的學習實際制定具體復習規劃,確定自己的奮進目標。
二、追本求源,系統掌握基礎知識總
復習開始的第一階段,首先必須強調學生系統掌握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過好課本關。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①對基本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不僅要正確敘述,而且要靈活應用;②對課本后練習題必須逐題過關;③每章后的復習題帶有綜合性,要求多數學生必須獨立完成,少數困難學生可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
三、系統整理,提高復習效率
總復習的第二階段,要特別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對初中數學知識加以系統整理,依據基礎知識的相互聯系及相互轉化關系,梳理歸類,分塊整理,重新組織,變為系統的條理化的知識點。例如,初三代數可分為函數的定義、正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數、二次不等式;統計初步三大部分。幾何分為4塊13線:第一塊為以解直角三角形為主體的1條線。第二塊相似形分為3條線:(1)成比例線段;(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3)相似多邊形的判定與性質;第三塊圓,包含7條線:(4)圓的性質;(5)直線與圓;(6)圓與圓;(7)角與圓;(8)三角形與圓;(9)四邊形與圓;(10)多邊形與圓。第四塊是作圖題,有2條線:(11)作圓及作圓的內外公切線等;(12)點的軌跡。這種歸納總結對程度差別不大、素質較好的班級可在教師的指導下師生共同去作,即由學生“畫龍”,教師“點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級由教師歸類,對比講解,分塊練習與綜合練習交叉進行,使學生真正掌握初中數學教材內容。
四、集中練習,爭取最佳效果
梳理分塊,把握教材內容之后,即開始第三階段的綜合復習。這個階段,除了重視課本中的重點章節之外,主要以反復練習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常以章節綜合習題和系統知識為骨干的綜合練習題為主,適當加大模擬題的份量。對教師來說,這時主要任務是精選習題,精心批改學生完成的練習題,及時講評,從中查漏補缺,鞏固復習成效,達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選綜合練習題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選擇的習題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規律性。如,函數的取值范圍可選擇如下一組例題:
(2)y=13-2x
(3)y=3x+2x-1
其二,嚴重制約勞動力隊伍素質,進而制約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勞動力素質差是我國目前經濟與社會發展過程中凸現出來的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也必將對我國實施科技興國、建設和諧社會的偉大戰略目標產生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畢業論文下載網
其三,對下一代的影響。在農村,早輟學必然導致早婚早育。由于類似的早婚早育夫妻自身缺乏基本的生存條件,這又給他們的下一代健康成長帶來物質的匱乏,其思想觀念也因其知識文化低也更落后,必將對中華民族下一代勞動者的整體素質的提高與改善造成嚴重的影響。
二、農村初中生輟學的原因
(一)社會原因
新“讀書無用論”影響很大。“升學跳農門”的傳統觀念在廣大農民的心目中一直占統治地位,這本來對其促使其子女上學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然而,隨著目前社會上繳費上學,人才供求矛盾的日益凸現,這都給農民“升學找出路”的傳統思想帶來巨大沖擊,這就導致了更多的農民對教育的投資不敢再抱有很大的奢望。
(二)家庭原因
因家庭遭受變故,無力支持子女學習費用而輟學的事實的確存在,但這只是少數,家庭不和或父母離異,父母在經濟上盡量滿足子女要求,使孩子產生了依賴的思想,如稍有不順便逃學,直至輟學。
(三)學校原因
教學方法陳舊。仍在沿用舊的教學模式,而且初中教材不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現在的教材雖說不全是為升學服務的,但對不能升學或不想升學的學生來說都是學而無用或用處不大。
(四)學生自身原因
1.調查顯示,98%的輟學者并不是不想讀書,而是不想在慢班讀。快班生榮譽感強,不易輟學;慢班生自卑感強,心理壓力大,極易輟學(名校普校也是此道理)。學校分了快慢班后,并沒有對所謂的“慢班生”進行相應的教育引導,相反,在學科教育和思想教育兩方面都降低要求,這就導致部分學生結伙越軌,正常的教育秩序缺乏保障,也挫傷學生的積極心,使其厭學輟學。
2.打工潮吸引了不少后進生和貧困生。春節前后,打工族衣錦還鄉的闊綽勁,刺激了一些家長和學生,尤其是那些學不進、基礎差的學生,一股“外出闖蕩、何必在校受罪”之心便油然而生。
那么,上述社會、家庭、學校和學生四方面因素產生的心理原因是什么呢?筆者認為:
(1)社會的謀利心理。老板愛用童工、部門愛多辦證、領導愛多賺外地錢等謀利心理,這就使得某些部門沒有認真履行其幫教與助教的社會職責,而是從本位主義出發,從本部門利益出發。
(2)家長的失望心理。農民實惠心理歷來突出,認為“讀不讀書、上不上學”在眼前似乎差別不大,反正都是去打工。加之現在擇業矛盾的日益凸現,高、中等院校昂貴的費用等影響,許多家長對教育的自信力下降,從而產生了失望心理。
(3)教師的隨意心理。因學生基礎參差不齊難教而隨意、因壓力太大精力不足而隨意、因待遇懸殊而隨意……從而引起連鎖反應。
(4)學生的厭學心理。基礎差、聽不懂的厭學;缺乏理想、得過且過的厭學;家庭條件好、不用去奮斗的厭學;在家、在校受挖苦歧視的厭學;受輟學者影響的更厭學。主觀厭學是產生輟學的主要原因,首位原因。
三、解決農村初中輟學現象的對策
(一)標本兼治,加大教育投入,盡快實施農村免費義務教育聯合國教育專員托馬舍夫斯指出:中國在保證基本教育投入方面,還不及非洲的烏干達。更嚴重的是目前政府對農村教育投入僅占教育經費的30%。簽于此,筆者以為:
1
.治本上,國家盡快在全國農村實施免費義務教育。這是國家經濟能力完全能承受的,并且已經在西部農村推行了。
2.治標上,政府確保教育經費支出占GDP比例達4%,并改變教育經費比例分配,向義務教育傾斜,向農村義務教育傾斜。同時,義務教育經費應專款專用并建立相應的保障與監督體系。
(二)齊抓共管,明確職責,綜合治理
齊抓共管,就是在中央的領導下,齊心協力,明確國家、社會、家庭、學校和學生自身在義務教育中各自的職責,綜合治理,共同把農村學生輟學現象消滅在萌芽狀態。
(三)落到實處,深化農村教育改革,增強教育的吸引力
所謂落到實處,就是說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務實,做實事,不把義務教育當政績,要像抓計劃生育般建立控輟保學機制,對相應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的考核與考評實行一票否決制。
1.管理上,強調建立以縣市為中心的“控輟保學”機制,改變目前以校為重的做法。
2.學校內部,應切實轉變觀念,實施素質教育,把學校真正辦成學生的樂園。農村教育如何提升教育質量是緩解目前嚴峻的輟學現象的重要保障之一。同時學校一定要將控輟保學落到實處。結合我校的一些具體做法,筆者在這方面進行了探索,提出了創建“控輟保學系統工程”的做法:(1)縣鄉政府須出臺“控輟保學”鄉規民約,實行一票否決制;(2)學校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可出臺《轉化方案》、《幫扶方案》等,同時舉辦后進生轉化學習班;(3)學校可制訂《控輟保學責任制》、《動員流生返校工作方案》、《流生情況跟蹤調查表》、《流生返校催學通知書》等措施;(4)定期舉辦貧困生、后進生、留守生家長座談會;(5)建立教師家訪網絡;(6)成立控輟保學基金會等等。
3.改革課程體系和辦學體制,深化農村教育改革,增加致富門路,提升就業能力。嘗試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一體化的試點,實行學校內部分軌;探索初中(最好是初三)分流,使能升學的有繼續學習的基礎,為就業的開設適合當代農村經濟發展的課程門類(如養殖、家政、小城鎮規劃、農業機械、無土栽培等),改變目前課程設置不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解決農村教育的“出口”問題。因為農村教育的“出口”是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關鍵,是農村學生輟學現象和農村教育走不出低谷的核心問題。
2003年9月的農村教育工作會議,確立了我國農村教育的兩個戰略地位:一是把農村教育放在整個農村工作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二是把農村教育放在整個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2004年1月,周濟部長再一次明確中國教育今后發展的一個重點——包括農村、農民、農業“三農問題”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