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7:57:3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檔案保護技術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庫房與設備不符合規范要求。檔案庫房與設備是保管檔案最基本的物質基礎。地下庫房的弊端顯而易見:濕度高,不利于通風,不利于維護檔案的安全。從維護檔案的設備上看,存在單一、老化的問題。新館的建成解決了檔案保護工作最基本、最首要的問題。
(二)檔案保護意識缺乏。檔案保護工作是為利用工作服務的。當前由于過分強調為經濟建設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保護意識的減弱,表現在實際行動上就有所松懈。大的方面,如資金的投入,人員的安排;小的方面,如在接收、利用、整理、編研工作中忽視保護工作,修補檔案未用專用漿糊,將檔案放置地上,不注意防塵等。從中可以看出,檔案保護意識在工作人員頭腦中還相對淡漠。
(三)檔案保護技術的培訓研究不夠,檔案保護技術人才缺乏。
1培訓不夠。檔案人員參加的檔案培訓,尤其是檔案保護技術專題的培訓相當有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辦公自動化的普及,檔案的載體已呈現多樣化的趨勢,以膠片、磁性材料為載體的檔案所占比例將有所增加。它們的保管、使用同紙制檔案發生了根本變化。檔案人員如果不隨時補充知識,保護工作將無從談起。各有關單位組織的培訓不僅次數有限,而且由于資金、時間等原因難以保證參加。
2檔案保護技術的研究不夠。檔案人員不僅要做好檔案管理的日常工作,而且應加以總結、研究。在我局、館人員撰寫的論文、業務研究、調查報告中,很少有專門涉及檔案保護技術課題的。
3檔案保護技術專業人員缺乏。近幾年,檔案館人員的學歷、職稱都有明顯提高,但具有理論知識,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保護專業技術人員卻相當匱乏。檔案保護技術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技術,檔案專業人員雖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實際操作技能卻很有限。
出現以上問題,也有某些客觀原因:檔案館人員多是身兼數據職,征集、接收、整理、提供利用都要參與,難以保證“專”;部分保護技術很少接觸,如裱糊、去酸等。
(四)制度不夠完善。檔案保護在檔案館的各項制度中都有所體現,但從總體上講還存在著不深入、不細致的問題。在制度執行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疏漏,由于人員少、時間緊,有的制度沒有嚴格執行;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必要的分析。
(五)財力投入不夠。保護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檔案庫房溫濕度的控制、檔案的修復、專門檔案的特殊保護要求、專業培訓等都需要相關的設備和資金為后盾。檔案并無專項保護資金,使檔案館除維持日常的管理工作外,難以有足夠的財力購置較為先進的設備及進行保護技術的開發、利用。如何進一步提高檔案保護工作水平,我認為應當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數據來源
電子檔案保護技術學是探索數字信息的完整,安全、可靠的技術手段和法規體系的學科,其目的是保持數字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和長期可讀性。某學科(或專業、或專題)的核心期刊,是指該學科所涉及的期刊中,刊載論文較多(信息量較大的),論文學術水平較高的,并能反映本學科最新研究成果及本學科前沿研究狀況和發展趨勢的,較受學科讀者重視的期刊。對于整個期刊出版業來說,核心期刊具有示范作用。研究核心期刊對于發展科學事業、推動科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選取1994-2013年間發表在中國知網中文核心期刊,按核心期刊表分類的中文核心期刊涉及到檔案事業類的有9種核心期刊,即《檔案學通訊》、《檔案學研究》、《蘭臺世界》、《山西檔案》、《檔案管理》、《中國檔案》、《北京檔案》、《檔案與建設》、《浙江檔案》;以及涉及到非檔案事業類的其他10種核心期刊,即《檔案》、《湖北檔案》、《計算機工程與設計》、《農機化研究》、《山西財經大學學報》、《水利水電技術》、《思想戰線》、《四川檔案》、《現代圖書情報技術》、《中國市場》上的有關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研究論文進行統計與分析,借助電子查詢,通過中國學術期刊網(CNKI),以主題為檢索方式,以“電子檔案”、“保護”、“修復”為主要檢索詞,精確匹配,統計了1994-2013年中國知網的19種核心刊物上的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研究論文,這些論文是本文分析的依據。近二十年來,中國知網19種核心期刊共發表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研究學術論文108篇。
二、統計分析
1.研究發展歷程分析
1994-2013年20年期間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研究論文的逐年統計結果表明,年度論文數有較大的波動,見圖1。波動曲線大致可劃分為3個階段,表明了這一階段我國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的發展歷程[1]。
第一階段:從1994到1996年,電子檔案保護技術作為一門學科在我國醞釀和產生,是學科發展的起步階段。在這一階段,除《湖北檔案》外,其它核心期刊尚未涉及電子檔案保護或者電子檔案修復相關研究,包括電子檔案保護技術在內的檔案保護技術研究隊伍也很小,因此,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研究論文為數不多。
第二階段:從1997年至2002年。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研究在經過90年代中的低谷期后,步入了平穩發展階段。圖1表明,自1997年始,相關核心期刊刊載的電子檔案保護技術論文持續增多,在這一階段,年均3.5篇。這表明,1997年后的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研究已明顯超過90年代中的研究力度,呈現出一種平穩的發展態勢。
第三階段:從2003年初到2013年底,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研究在第二階段的研究水平的基礎上發展。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研究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并在2012年形成了一個高峰。圖1的曲線表明,從2003年到2013年底,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研究論文一直持續穩定地增長,在近幾年達到了頂峰。統計表明,從2003年到2013年,年均7.8篇,比前一階段年均增加論文4.3篇,是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研究的繁榮時期,近幾年電子檔案保護技術學研究達到了。
2.核心作者分析
從本文統計的108篇論文的作者組成來看,在近20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國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研究逐漸形成了一支由大學教師、檔案局檔案保護工作者、研究所檔案科研人員等組成的研究力量。幾十年以來,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研究之所以碩果累累,與他們的辛勤耕耘密不可分。在這個不斷壯大的研究隊伍中,以遼寧大學和福建師范大學為代表的學術骨干是這個隊伍的核心,組成了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研究的核心作者群。統計表明,核心作者人均發表在核心期刊上論文數為2.7篇,最高達6篇。
3.來源期刊分析
由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可知:
第一,在20種中國知網核心期刊中,總體看來,只有《北京檔案》和《檔案學通訊》兩種期刊20年中刊載電子檔案保護技術論文數量基本穩定,沒有出現“0”發文現象。這表明,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研究尚未趨于常態化、理性化,也從側面反映出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研究隊伍的不穩定性。
第二,《蘭臺世界》、《檔案學通訊》、《檔案管理》與《檔案學研究》4種期刊刊載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研究論文數量居多,這些期刊學術研究性和理論性較強,對電子檔案保護技術較為關注。
第三,從年度論文數量分布來看,《檔案與建設》、《蘭臺世界》、《農機化研究》、《山西財經大學學報》、《山西檔案》、《浙江檔案》、《中國檔案》自1998年以后發表數量逐漸增加,可能與這些期刊對電子檔案保護類論文的重視不無關系。
第四,《檔案學通訊》、《檔案學研究》、《計算機工程與設計》、《水利水電技術》、《思想戰線》、《四川檔案》、《現代圖書情報技術》、《中國市場》8種期刊近二十年在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發文量上均穩中有減。分析其原因,由于經過幾十年的研究探索,傳統的檔案保護技術研究已經較為成熟,而數字環境下電子文件的保護研究工作對于保護技術學者來說還是個巨大挑戰,處于潛心研究階段,因此公開數量暫時略有減少[2]。
4.論文內容分析
依據搜索到的1994-2013年期間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研究所包含內容范圍,及現有電子檔案保護技術學科結構,我們把108篇論文分為九大類,按年度進行相關統計。
從研究內容來看,在1994-2013年期間,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研究的內容十分豐富,研究領域在不斷拓展,不僅涉及到前人的研究、信息的安全保護措施相關內容,而且還更多關注了檔案保護技術發展、電子文件的安全、長期存儲、電子文件的載體、電子文件與紙質檔案保護的比較、數字化技術保護等問題。但是,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的研究在不同時期所體現出的側重點有所差別,例如在2009-2013年,雖然論文發文總量有所增多,但是在電子檔案長期存儲方面,發文數量卻減少,這體現出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研究內容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也從側面折射出電子檔案保護技術學是一門與社會實踐相伴互動的學科[3]。
從研究類別來看,電子文件保護的綜述、信息的安全保護措施、電子文件的安全和檔案保護技術發展等方面的研究是1994-2013年期間關注較多的內容。例如,電子文件保護的綜述方面36篇,占到總1994-2013年期間總發文量的近33.3%,檔案保護技術發展方面19篇,占1994-2013年期間總發文量的17.6%。
從研究熱點看,信息的安全保護措施、電子文件的安全成為近年來檔案保護技術研究的熱點。之所以成為熱點,是因為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更多地使用和保存電子文件,電子文件、電子檔案也成為檔案保護技術的重要對象,但鑒于電子文件的安全性不足和法律地位尚待明確,電子文件的安全性保護必然成為檔案保護技術研究和電子文件研究人員共同關注的熱點。
三、總結與思考
盡管我國的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研究在20世紀90年代至今發展的頭二十年內碩果累累,但是仔細分析卻也仍然存在諸多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說對國外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理論和技術的吸收不多、與國際電子檔案保護界接軌緩慢、重復性研究成果較多、科學研究成果真正應用于實踐的較少、專業分工程度不高、電子檔案保護理論研究基礎薄弱、研究深度不夠等等。這是不可忽視的,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可以說,這些問題解決的程度直接關系到21世紀今后的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研究的方向和發展的水平。在上述論文統計分析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以下未來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研究發展的幾個方向,旨在分享、交流,共同促進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研究的向前發展。
第一,深化現有研究。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研究是一個深化、持續的過程。在未來,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研究應在現有研究基礎上,不斷深化和拓展研究領域。如在電子檔案制成材料耐久性上方面不斷創新、研制更加有利于延長電子檔案壽命的材料,針對材料性質采取更加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在電子檔案保護技術管理研究方面,更加突出非技術因素的作用。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電子檔案已成為高職院校發展運行中檔案內容的一部分。電子檔案在高職院校檔案運行管理中已經是客觀存在,但電子檔案在高職院校中的管理還比較混亂。現結合我校電子檔案管理實際,闡述高職院校電子檔案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電子檔案與紙質檔案保存管理的區別,探討了加強高職院校電子檔案管理的措施,為高職院校電子檔案管理提供思考。
1.高職院校電子檔案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必要性
隨著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各種信息處理新技術、新設備大量在檔案管理中的應用,使得高職院校現階段的檔案工作發生了深刻變化。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是現代檔案工作的發展方向。我國“信息高速公路”的實現以及新的辦公方式的利用,以電子文件和電子數據為重要形態的檔案生成過程將在信息網絡中進行,因此,電子檔案的出現和存在,也就成為現代化社會發展的必然。作為現代社會中的高職院校,當然要適應新時期檔案管理的要求,有必要加強電子檔案管理,發揮電子檔案的憑證參考作用及提高其綜合利用。
1.2重要性
電子檔案的出現,將引起檔案工作內容的變革。以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大型數據庫技術為熱點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已經或正在逐步引入到檔案管理工作中,檔案的形成、鑒定、整理、利用都受到深刻影響。從長遠的發展的角度審視電子檔案管理的重要性,將歷史地落在我們檔案管理者肩上。電子檔案,作為人類記憶的一部分是否能夠得到合理安排,是否能夠使之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將考驗著新時期的每一位檔案管理工作者。檔案工作者將從全社會角度,認識和鑒別電子檔案的價值。實現電子檔案管理流程的科學化、規范化、專業化、以及檔案信息資源開發一體化,是電子檔案管理重要性的體現。因此高職院校要結合自身實際,充分認識電子檔案管理的重要性,努力開展好電子檔案管理工作。
2.電子檔案與紙質檔案保存管理中的區別
2.1載體壽命不同
電子檔案的載體材料主要是磁盤、磁帶和光盤。紙質檔案的載體是各種紙張。碩士論文,措施。磁盤和磁帶的粘和劑易熱脹冷縮、磨損、脫落、粘連、生霉等,直接影響電子信息再現。同時磁盤、磁帶由于其聚酯底基易產生靜電作用,導致磁盤磁帶卷曲、與磁粉脫離、伸長后不易恢復、吸引塵埃從而影響電子檔案的保存。光盤是利用激光進行信息存取的,其常用的記錄介質主要有碲、碲合金、硒、碳鋁化合物等材料,由于光盤材料不穩定、易氧化、易與堿液發生反應,因此,電子檔案的載體壽命一般僅為5—15年。與紙質檔案載體相比,電子檔案載體材料的壽命要短得多。紙張的耐久性取決于纖維素的性質,纖維素在一定的條件下,可發生水解和氧化反應,在檔案保護過程中,只要排除纖維素發生水解和氧化反應所需的條件,紙質檔案的壽命就可達到數百年甚至上千年。
2.2環境條件影響的差異
2.2.1 溫、濕度條件對電子檔案與紙質檔案保存管理影響的區別
溫、濕度條件對電子檔案和紙質檔案保存均有影響,但由于二者載體材料的不同,因此影響方式迥異。高溫高濕,可促進紙張發生水解和氧化反應,加速紙張內部不利化學成分對紙張的影響,還可使字跡材料發生擴散、洇化現象,同時高濕環境,紙質材料易發生霉變和形成紙磚。碩士論文,措施。電子檔案磁性載體材料在溫度不適宜的條件下,其聚酯底基易變形,影響信息再現,光盤載體中使用的塑料、鋁和多碳材料易彎曲變形,影響激光束精確定位和數據的讀寫。實驗和經驗證明,保存紙質檔案的標準溫度為14℃—24℃,相對濕度為45%—60%,而保存電子檔案的理想溫度為16℃—20℃,相對濕度為35%—45%。
2.2.2 灰塵對電子檔案與紙質檔案保存管理影響的區別
灰塵中含有霉菌的孢子,霉菌是紙質檔案霉變的主要生物因素。霉菌在生長代謝過程中分泌的酶以及有機酸是引起紙張和電子檔案載體材料生物損壞的主要原因。灰塵對紙張的危害主要是機械磨損紙張、使紙張發生粘結而形成“檔案磚”、引起紙張霉變等。灰塵對電子檔案載體的損壞主要有物理損壞、化學損壞和生物損壞。物理損壞是指污染、劃傷磁盤、磁帶、光盤表面,造成記錄信息的損毀;化學損壞是指灰塵中所含的化學成分會不同程度地引起磁盤、磁帶、光盤載體腐蝕、降解等化學作用造成記錄信息消失;生物損壞是指灰塵中霉菌孢子在其生長代謝過程中分泌的酶和有機酸會損壞磁性載體和光盤,使數據丟失。總之:灰塵對電子檔案與紙質檔案載體材料都有損壞作用,二者的區別主要在于對損壞的修復上。對紙張而言,即使灰塵已經對其產生實質性的損害,也可通過修復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恢復其所記錄信息;而灰塵一旦對電子檔載體造成危害,載體上所記錄的信息就可能會局部丟失,很難甚至無法讀出原始信息,使電子檔案失去保存價值。因此,采取嚴密的防灰塵措施,防止灰塵對電子檔案載體的危害在電子檔案形成和使用過程中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2.2.3 外磁場和機械震動對電子檔案與紙質檔案保存管理影響的區別
磁場和機械震動對紙質檔案無任何影響,而對電子檔案的載體—磁性物質,則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碩士論文,措施。外來磁場作用于電子檔案的磁性載體,易發生消磁或磁化,造成信號失落或失真,破壞記錄信息,影響讀出效果。同時強烈的機械震動,影響電子檔案磁性載體材料中磁分子的排列次序,造成剩磁衰減,從而破壞記錄信號,此外,強烈的機械震動,易引起光盤的機械破壞。碩士論文,措施。因而電子檔案在保存管理中要防止外磁場的影響,避免強烈的機械震動。
2.2.4 光和有害氣體對電子檔案與紙質檔案保存管理影響的區別
光和有害氣體對紙張的危害主要是促進紙張發生水解氧化反應,導致紙張強度降低。對電子檔案載體材料而言,光線能使電子檔案載體材料發生光氧化反應,使盤基、帶基老化,強度下降。碩士論文,措施。同時,紫外線的能量足以破壞電子檔案磁性載體剩磁的穩定性,導致信號衰減,影響磁性記錄信息的讀寫效果。有害氣體主要是指具有酸性和氧化性的二氧化硫、硫化氫、二氧化氮和氯氣等,這些氣體在一定條件下,腐蝕、破壞電子檔案磁性載體和光盤,使電子檔案信息失真或丟失。
2.3 技術壽命的區別
紙質檔案一旦形成,它的壽命與其內部諸因素和保護環境條件有關。電子檔案的壽命不僅與其內部諸因素和保護環境條件有關,還與技術革新有關。因為電子檔案是通過計算機將信息與載體結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必須通過計算機才能識讀。一旦技術過時,則載體上的信息就無法讀出。技術過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技術革新,使舊的存貯技術消失。二是由于生產廠商的原因,使得生產或銷售的電子檔案設備由于廠家的破產或產品升級換代而難找到配套產品。大多數電子檔案載體的預期壽命都超過了識讀它的硬件和軟件的技術期限,因此,技術革新對電子檔案壽命的影響顯得更為重要。因此,電子檔案的壽命還與技術革新有關。在電子檔案保存中,要針對技術過時,采取合理的解決措施,保證電子檔案的安全性。
2.4信息保護的差異
紙質檔案因為其載體和記錄的信息是結為一體的,保住了紙質檔案形體,其記錄的信息就得以保存。電子檔案因其信息與載體是可分離的,電子檔案信息與載體的可分離性使其文件信息隨時面臨著被修改、盜竊,甚至被銷毀的危險。同時,電子檔案信息保護方面還面臨感染電腦病毒的危險。因此,如何保護電子檔案信息不受損害是電子檔案保護的重要課題。
3.加強高職院校電子檔案管理的措施
3.1強化檔案管理人員的計算機專業知識
培養一批既懂檔案業務又精通計算機專業知識的檔案管理專業人才已是檔案部門的當務之急。檔案管理人員要更新檔案管理觀念,緊跟時代步伐,加緊學習計算機技術,學習電子檔案形成和管理知識,在加強全員計算機知識培訓的同時,通過招考、繼續深造等多渠道選拔、培養檔案管理專業人才,使他們不僅精通計算機技術而且熟悉檔案業務,熱愛檔案事業,能夠正確履行現代檔案管理人員的基本職能和歷史使命,在檔案管理工作中維護好文件、檔案的原始性,最大限度地延長檔案的壽命,并在在電子檔案的生成、傳輸、保管、利用等各個環節中切實保障電子檔案的安全和便于社會各方面利用。
3.2把握好電子檔案的特性
電子檔案,首先,它是文件、檔案,具有文件、檔案的一般特征和性能。管理文件、檔案的一些帶規律性的工作、原則、完整系統性要求等一般都是適用的。碩士論文,措施。絕不能把原來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簡單取消。其次,電子檔案與紙質檔案不同,它依賴于機器,按數字編碼,在機器上形成、傳輸、利用,在機器上可以隨意增刪改動等等。電子檔案的特性,使文件的生成、積累、整理、保管、歸檔以及今后向檔案館移交等工作與紙制檔案大不相同,因此在管理中必須按照電子檔案的特性,結合檔案工作基本要求來考慮和尋求電子檔案的管理辦法。
3.3 建立健全制度規范,維護電子檔案的真實和安全
電子文件很容易被刪改,且改后不留任何痕跡,在使用計算機形成文件材料的過程中,擬稿者無法留下自己的筆跡,單位負責人也無法在形成的文件材料磁盤上簽發,即使有人出于自己的目的將電腦或盤中存的內容進行了刪改,也難以發現和確定。因此日后難以確定該份材料是否具有真實性和權威性。加之電腦病毒的存在和網絡技術,使得電子檔案在形成、處理、歸檔,保管、利用等各個環節,信息都有被更改、丟失的可能,即使擁有完善的信息安全技術,也需要有相應的管理措施來保證其得以實施。因此,建立健全相關法規和管理制度,對于維護電子檔案的原始性、真實性,保證其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
3.4實行紙質文檔與電子檔案長期并存,雙軌運行
在具體的電子檔案管理工作中,為了方便電子檔案的利用、永久保存和維護其原始性,可以實行紙質文檔與電子檔案長期并存,雙軌運行。結合我校實際,一些需要長期、永久保存和維護其原始性的電子檔案,需要及時轉換成紙質文件,并脫機保存。電子檔案與紙質文件的互相轉化,長期并存,雙軌運行,在我校電子檔案管理中將在一定時期內長期存在。
總之,加強高職院校電子檔案管理,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是電子信息規范管理的客觀要求,分析電子檔案與紙質檔案保存管理的區別,探討加強高職院校電子檔案管理的措施有利于電子檔案的檢索、利用和共享,有利于電子檔案管理的統籌安排規劃,有利于高職院校檔案工作的現代化進程。
參考文獻:
[1]范文霞,加強高職院校電子閱覽室的安全管理的思考,內蒙古電大學刊,2007.09,77—78
[2]宋筠,高職院校電子化檔案應用初探,考試周刊,2008.47
[3]丁海斌,論電子文檔革命的本質含義[N],中國檔案報;2000年
[5]賈桂林.加強互聯網的新聞宣傳[J].群眾,2000(7).
[6]李志民,萬猛.網絡時代的科技論文快速分享與多維表達研究[J].中國科技論文在線,2006(5).
1 引言
對學科進行知識圖譜繪制,便于直觀掌握學科的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既可對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與總結,亦可對后人研究學科起到參考作用,同時也可對學科建設與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賀穎、祝慶軒以CNKI(1999~2008)中檔案學四大基礎理論――文件生命周期理論、文件連續體理論、整理理論、價值鑒定理論的相關文獻,加以統計、分析、繪圖, 梳理檔案學理論發展的脈絡, 并指明檔案學理論未來發展趨勢[1]。馬海群、姜鑫以CSSCI(2002~2010)中檔案學研究被引文獻為研究對象,利用關鍵詞共現分析方法繪制了中國檔案學研究主題的知識圖譜[2]。盧小賓、高歡以WOS收錄的6種具有代表性的國際檔案學期刊的數據為基礎,從地域分布、研究機構、研究內容與熱點等方面進行圖譜構建并分析[3]。本文在學者研究的基礎上,以CSSCI收錄檔案期刊文獻為研究對象,從關鍵詞、引文、機構、作者、作者合作等角度分析我國檔案學學術發展情況。
2 數據來源與知識圖譜繪制工具
本文采用CSSCI數據庫中2000~2014年的數據,文獻類型為論文,二級學科分類為檔案學,共查檢出相關文獻共3964篇。目前繪制科學知識圖譜的主流軟件有Ucinet、Pajek、Histcite、VOSviewer、CiteSpace等,本文使用可視化、可分析軟件CitespaceIII作為知識圖譜繪制與研究工具。數據處理時,均以兩年為一個時間切片,分別選擇關鍵詞共現、文獻共被引、研究機構、作者共被引和作者合作,并進行合適的參數調整,分別得到以下相應的知識圖譜。
3 檔案學知識圖譜繪制及分析
3.1 關鍵詞共現圖譜及分析。關鍵詞是對文獻主題內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獻的精髓所在。通過分析關鍵詞,可探索出學科的研究熱點和前沿。本節將繪制關鍵詞共現圖譜(圖1),以揭示檔案學知識演進,同時發現研究熱點和前沿領域。
圖1 2000年~2014年檔案學關鍵詞共現圖譜
圖1中,節點大小與其關鍵詞出現頻次(Frequency)成正比。含有深色外環的關鍵詞節點是所在年度的研究熱點,深色外環的寬度與突變率成正比,若具有較大突變值(Burst),表示其關鍵詞可能代表學科研究前沿。上圖呈現的是出現頻次大于20的關鍵詞。由于篇幅有限,表1中只列出了出現頻次的前30個關鍵詞,本次研究數據始于2000年,故2000年出現的關鍵詞突變均設為?C。從表1可知,檔案管理、檔案學、電子文件、檔案工作、檔案館、檔案信息、檔案利用、檔案保護和數字檔案館是這15年來國內檔案學學者們使用最頻繁的關鍵詞。
表1 2000~2014年檔案學來源期刊熱點關鍵詞
由表1和圖1中信息,將我國檔案學研究主題歸納為四大領域。需要說明的是,四大領域并不代表檔案學學科全部組成,這樣劃分便于本文歸納、統計及分析。下面將分別闡述各個領域的發展脈絡與趨勢:
(1)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是檔案學研究的核心領域(主要分布在圖1的中心位置)。熱點關鍵詞主要包括2000年的檔案學、檔案法、文件生命周期、檔案價值、檔案鑒定、文件、電子文件、檔案教育,2002年的來源原則、現行文件,2004年的元數據、檔案文化,檔案學專業,2006年的檔案法、學科建設,2008年的高等教育、信息公開,2010年檔案學教育、信息倫理,2012年的文獻計量,2014年的長期保存、人才培養、課程建設等。該領域主要針對檔案學的基本概念、研究對象與范式、學科建設與發展、文獻分析方法等基礎理論研究。從熱點關鍵詞可以看出,基礎理論研究呈現出多學科交叉研究的趨勢,促使基礎理論研究邁上新的理論高度。同時,從表1看出檔案學從2000年開始成為國內檔案學學科的研究熱點,結合圖1中檔案學節點各顏色圓環厚度,可知其一直是我國檔案學者最為關注的核心領域。
(2)檔案工作與管理研究從2000年至今一直是檔案學學者研究的重點領域。隨著基礎理論多學科交叉研究持續升溫,檔案工作與管理也日漸成熟并緊扣時展,熱點關鍵詞主要包括2000年的檔案管理、檔案工作、檔案利用、檔案保護、檔案服務、檔案鑒定、電子文檔、電子文件管理、企業檔案、科技檔案,2002年的檔案編研、人事檔案,2004年的知識管理、政府信息公開、檔案保護技術,2006年的公共檔案館、管理模式、信息資源管理,2008年的檔案管理體制、高校,2010年的檔案安全、資源整合,2012年的公共文化服務,2014年的頂層設計等。由此可見,檔案工作與管理逐漸呈現出網絡化、信息化和專業化的趨勢,檔案服務日益趨于多樣化和綜合化。
(3)檔案信息化研究從2000年至今一直是檔案學者研究的熱點領域。信息化拓寬了檔案的研究領域、轉變了工作與管理模式等,檔案信息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熱點關鍵詞主要包括2000年的檔案信息、電子檔案、信息技術,2001年的數字檔案館,2002年的檔案信息化、信息安全,2004年的檔案數字化、檔案網站、電子政務,2006年的信息服務、數字檔案,2008年的信息化建設、信息公開,2010年的云計算,2012年的數字檔案資源、數字遺產,2014年的數字保存等。從發文數量看,近幾年穩步增長,可見信息化研究的關注度持續升溫,但高頻關鍵詞呈現出逐年減少的趨勢,這意味著學者對檔案信息化研究日益呈現出細微化、多樣化和實用化。從表1可以看出數字檔案館、檔案信息化和檔案網站的突變值較大,從近年研究情況來看,它們仍是檔案學者們的關注熱點。
(4)歷史檔案及其保護與開發研究在這15年里也引來學者們不斷的關注。我國悠久的歷史為各個歷史時期積淀了豐富的檔案資源。熱點關鍵詞從2000年的歷史檔案、檔案文獻、檔案價值、檔案鑒定、檔案史料及2002年的民國檔案的研究,到學者持續關注歷史檔案的搶救和保護,如2006年的文化遺產,2008的口述檔案,2010年的史料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2012年的社會記憶,2014年的檔案文獻編纂。由此可見,學者們在對歷史檔案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搶救和保護歷史檔案的途徑和措施。
此外,2010年至2014年未出現高頻關鍵詞,但存在突變值較大的關鍵詞,如2010年的云計算、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安全,2012年的數字檔案資源、社會記憶。從這5年檔案學研究熱點來看,這些突變值較大的關鍵詞可能成為檔案學的研究前沿。
3.2 文獻共被引圖譜及分析。知識基礎是由引用研究前沿術語的科學文獻所形成的演化網絡的引文和共引軌跡,它能相對穩定地反映某一學科領域前沿的本質,有助于預測動態趨勢[4]。本節將繪制文獻共被引圖譜(圖2),以揭示這15年來國內檔案學知識基礎,及對檔案學產生重要影響的學術著作和論文。整理數據時,對參考文獻格式、作者姓名等均做了規范化處理,添加參考文獻的出版時間,統一同一作者(主要是國外作者)姓名,如特里?庫克,在參考文獻中出現過庫克?特里、T?庫克和庫克?T.。
圖2 2000~2014年檔案學文獻共被引圖譜
結合圖2并進一步查證得出,2001年馮惠玲的《檔案學概論》(頻次116)、1988年吳寶康的《檔案學概論》(頻次70)、1994年周雪恒的《中國檔案事業史》(頻次59)、2006年馮惠玲的《檔案學概論》(頻次57)、2000年郭莉珠的《檔案保護技術學教程》(頻次39)這5篇文獻是我國檔案學最具有影響力的學術著作。馮惠玲1998年的《電子文件時代新思維》(頻次37)、2006年的《電子文件管理國家戰略芻議》(頻次18),2005年的《檔案學科的“十五”回顧與“十一五”展望》(頻次17)、2005年的《論檔案館的“親民”戰略》(頻次16)及胡鴻杰2005年的《論中國檔案學的學術尊嚴》(頻次14),是引用頻次最高的5篇學術論文,對我國檔案學的研究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另外國外學者謝倫伯格,T?R.的《現代檔案――原則與技術》(頻次53)、特里?庫克的《1898年荷蘭手冊出版以來檔案理論與實踐的相互影響》(頻次36)和《銘記未來――檔案在建構社會記憶中的作用》(頻次12)、弗朗西斯?布勞因的《檔案工作者、中介和社會記憶的創建》(頻次12),這4篇文獻對我國檔案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可見,國內學者在研究本國學者研究成果的同時,也重視研究和引用國外檔案學者的研究成果。同時,研究還發現,在頻次大于10的共被引文獻中專著所占比例約61%,說明我國檔案學的知識基礎主要來源于檔案學基礎理論教程和經典著作。而國外文獻中未出現高被引的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更多的是檔案學應用理論與應用技術研究[5]。
3.3 研究機構圖譜及分析。本節繪制了研究機構圖譜(圖3),以發現我國檔案學具有學術影響力的機構及研究機構分布特征。上世紀末出現了高校合并潮,在數據處理時,將統一為當前高校名稱,同時將分支機構名稱統一為機構名稱。
圖3 2000~2014年檔案學研究機構圖譜
從圖3可以看出中國人民大學的發文量遙遙領先于其他機構,它是我國檔案學科和檔案高等教育的開創者,因此,它的學術影響力無可置疑位居首位。其他具有突出貢獻的有武漢大學、上海大學、蘇州大學、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安徽大學、湘潭大學、黑龍江大學、云南大學、國家檔案局、南京大學、吉林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遼寧大學、四川大學。國家檔案局掌管全國檔案事業,在檔案學研究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除國家檔案局外發文量大于50的機構皆為高校,經查證,這些高校均設有檔案學相關專業,匯集了大批全國知名檔案學學者,為我國檔案事業的蓬勃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3.4 作者共被引圖譜及分析。作者共被引是指兩個作者的文獻同時被第三個作者的文獻引用,作者共被引頻次越高,說明作者學術相關性越緊密。本節將繪制作者共被引圖譜(圖4),以發現對我國檔案學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者,同時有助于分析學者研究的學科熱點及領域。
圖4 2000~2014年檔案學作者共被引圖譜
從圖4可以看出馮惠玲、吳寶康、何嘉蓀、胡鴻杰和陳兆?是國內檔案學領域最具有影響力的五位學者,他們的研究對我國檔案學學科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另外國外學者謝倫伯格,T?R.和特里?庫克對我國檔案學的發展也產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研究發現,高頻前幾十位作者基本上都是國內外檔案學知名專家或學者,他們在學科領域的研究具有學術前瞻性和前沿性,引領我國檔案學發展方向。
結合圖4并查證這些高被引作者的著作和論文,通過歸納和分析,將這些被引作者劃分為如下四大領域的學術骨干,如表2所示。
表2 檔案學四大領域學術骨干
可見,我國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且具有影響力的學者最多,最具影響力的前五位學者主要貢獻也集中在基礎理論研究。學科各領域之間存在一些交集,一些具有影響力的學者同時對多個領域做出重要貢獻。進一步查證高被引作者機構及文獻,發現高被引作者以高校檔案相關專業教師為主,而非檔案館工作人員。因而,對檔案工作實踐和面臨的具體問題探討較少,更多傾向于理論研究。
3.5 作者合作圖譜及分析。作者合著是作者科學研究合作的重要表現形式[6]。本節將繪制作者合作圖譜(圖5),以發現檔案學科研團隊的領軍人物及學者間科研合作關系及特征。
圖5 2000~2014年檔案學作者合作圖譜
圖5中,節點大小與學者發文量成正比,從節點大小來看,張美芳、王萍、馬仁杰、蔣衛榮、丁華東等是檔案學高產作者。從整個圖譜來看,節點較為分散,節點間連線較少且連線較細,表明很多學者沒有與其他學者產生較強的科研合作關系。進一步考察發現,圖譜中心位置存在兩個較大群簇,但群簇內合作也不夠緊密(節點間連線均較細)。其中一個群簇來自中國人民大學,主要成員包括馮惠玲、黃霄羽、安小米、劉越男、周毅(曾就讀中國人民大學)、張寧等,主要研究檔案學基礎理論、檔案管理、中外檔案研究、檔案信息化研究。另一個群簇來自武漢大學,主要成員包括朱玉媛、周耀林、王新才、呂元智(曾就讀于武漢大學)等,主要研究歷史檔案及其保護、檔案學基礎理論、檔案管理、政務信息。另外也存在一些較小群簇。這些團體主要來自(或曾經來自)同一研究機構,以師生或同事關系合作較多,機構間科研合作較少,致使學術交流和知識傳播受到限制。但面對日漸增多的復雜問題,需要多學科、多領域的學者共同合作解決,以發揮科研團體綜合優勢,提高學科發展水平。因此,建議學術機構應該通過基金項目、學術會議等平臺[7],拓寬學者間合作深度與廣度,加強學者間學術交流。
4 結論與展望
一、當前有關的檔案保護法規及新型載體檔案的特點
我國檔案保護技術貫徹“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重在基礎設施和基本保護條件的改善。國家檔案局于1986年頒發的《檔案館建筑設計規范》根據我國的經濟情況提出了庫房設計的要求對檔案的保護從安全、溫濕度控制、光照等方面提供了最基本的條件。1987年又頒發了《檔案庫房技術管理暫行規定》,為檔案庫房的科學管理提出了可操作的、較具體的要求。
二、各種新型載體檔案的管理、利用及保護
新型載體檔案因其載體制成材料各異化學穩定程度不同在保管過程中應針對其特點盡量按類別做到分庫保存統一管理。
不同載體的保管方法有許多相同的方面防光、防塵、防水、防霉、防蟲、防潮、防盜是其共同性根據其特性要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保護。庫房內一般應配備強制通風設備與空調設備使其處于適宜的溫濕度和空氣潔凈度中各種不同載體的存貯應配備專門柜架例如影片通常使用金屬柜架錄音和錄像材料應使用木制柜架和非磁性材料制成的柜架再就是各類新型載體檔案應定期進行檢查以判斷是否需要修復或需要進行其他保護性處理。
下面介紹幾種特殊載體檔案的一般保護技術供大家參考
1照相底片底片是一種化學感光材料極易引起化學變化和自毀它又屬于膠質材料極易起火熔化和變質其保護條件要求較高。通常應配備空調設備控制溫度并給予附加的防潮措施如放置中性吸濕劑。
2照片照片檔案的保護應著重于抑制霉菌的生長可調節庫內環境的pH值添加必要的防霉劑。
3縮微片保管環境需有適宜的溫濕度且不含有害氣體。縮微片中最常用的銀鹽膠片的最佳環境溫度不含硫化氫、二氧化硫等酸性氣體以防縮微品發生粘連、霉變、發脆、變硬、圖象失真和乳膠層脫落等變質損壞現象。另外要選擇適當的保管器具和存放位置。為減少其與外界空氣的接觸常選用密封較好的金屬容器存放并把蓋子處用膠帶密封。存放縮微品的柜架要求距地面15米以上以免潮濕和浸水。不常用的膠片最好立站以免擠壓變形或磨損。使用中避免污染和刮傷圖象表面拿膠卷時手不要觸及藥膜只能拿膠卷的上下邊緣。縮微片連續閱讀不能超過規定時間以免設備過熱膠片受熱易發脆變形。保存中膠卷不應卷得過緊不能加橡皮筋纏繞,不同種類的膠片應分開保管以避免產生化學反應等。
4磁帶磁帶的保護應注意避免灰塵的侵蝕要遠離磁性物體防止磁帶消磁對于長期存放不用的磁帶要定期繞動防止磁帶粘連與生霉。錄制孔應打開以防誤操作抹掉信息。
5軟磁盤軟磁盤需防磁、防折、防潮。不能直接用硬筆在磁盤上寫標簽不能觸摸數據讀寫區磁盤保存中要立放防止擠壓變形寫保護口置于寫保護狀態。
6光盤光盤的保護應著重預防劃傷預防受熱、受擠壓變形和老化。其信號穩定性方面比磁盤好得多但由于其數據密度比磁盤也大許多倍要求定位準確度更高尤其數據光盤一旦劃傷或變形將可能導致整張盤的數據無法讀出。光盤在使用中不能用手直接觸摸數據面放置時數據面朝上平放以免弄臟或劃傷用完后及時放回保護套或盒中保存中要放在保護套或盒中立放。光盤若被弄臟用無腐蝕性的清潔劑清洗干凈還可正常使用。
由于新型載體檔案的自身特點為安全的保護和利用它們,應專門建立新型載體檔案的借閱利用制度并嚴格審批手續。磁性載體文件應一式兩份歸檔應將其中一份作為保存件不得外借。利用率高的檔案應另制做復制件利用中使用復制件妥善保存原件。錄像片也應另歸檔一套可供借閱的備份片。
三、計算機檔案管理系統的應用和維護
一、建立學校檔案室主頁
隨著計算機互聯網用戶不斷增多,學校檔案室應該建立檔案室主頁和自己的服務器,可以遠距離、快速度、高質量地傳遞聲像、圖文和數據,檔案信息,利用網絡為用戶查閱游覽教育檔案信息并為其服務。檔案室主頁設計可突出學校特色,包括學校簡介、高級專業人才簡介、檔案室全宗介紹、檔案室信息服務內容、檔案檢索工具使用方法、檔案管理工作制度、用戶信箱,還可以向用戶介紹檔案室編研性信息及網絡文章(在國家級、省部級期刊發表的學術論文)等。主頁設計要生動形象,有美感,可連接到校園網,盡可能增加搜索引擎,供廣大師生、領導與管理人員查閱,為教學、科研、黨政管理工作服務,以便于利用者在網頁上獲得有價值的信息。
二、建立學生成績檔案數據庫
隨著對外開放的逐步擴大,檔案工作的服務質量必須提高。可按學科、專業設置門類將所學課程科目輸入計算機,然后將英文名稱列其后與中文對應建庫。利用者在查詢時只需將學時、分數重新輸入,便可打印出所需份數,即可達到既方便使用又保護檔案原件的目的。這項服務是學校檔案利用工作的重點、熱點,也是目前接待利用人次、查閱檔案卷次最多的一項服務。
例如,我們學校建立了學生成績檔案數據庫,為出國人員(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等)提供中英文對照成績單,包括專科及中專學生,使利用者在檔案室就能把公證材料辦理齊全完整,服務一步到位。在學生擇業時都要到檔案室索取成績證明,檔案室提供的原始憑證方便、快捷、高效,很受用戶歡迎。
三、建立學生檔案數據庫
要將每屆畢業生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民族、是否黨團員、入學時間、來源、所學專業、畢業時間全部輸入計算機建庫。可進入學校信息網公開查詢,以便跟蹤畢業生信息和學生質量培養,為教學評價、專業評估提供依據;也可成為校史參考資料,為研究專科教育奠定豐富的材料基礎。我校建立了畢業生自然情況數據庫,并連接到校園網,用戶可以隨時查閱。
四、建立科研成果數據庫
從1982年起,檔案館為地下庫房(新館即將投入使用)。檔案館工作人員立足現實,采取了較為可行的保護措施。1982年安裝了防盜鐵門,在每間庫房門口均設置了10厘米高的防水隔段,并陸續購置了除濕設力求;1991年建立了較為系統的溫濕度記錄,加強了對庫房溫濕度的控制;加強庫房的日常管理,做好防塵防蟲、防有害氣體等各項工作,開展檔案的修復工作,修補、復制解放時期字跡褪變的檔案450余卷。二、檔案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庫房與設備不符合規范要求。檔案庫房與設備是保管檔案最基本的物質基礎。地下庫房的弊端顯而易見:濕度高,不利于通風,不利于維護檔案的安全。從維護檔案的設備上看,存在單一、老化的問題。新館的建成解決了檔案保護工作最基本、最首要的問題。
(二)檔案保護意識缺乏。檔案保護工作是為利用工作服務的。當前由于過分強調為經濟建設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保護意識的減弱,表現在實際行動上就有所松懈。大的方面,如資金的投入,人員的安排;小的方面,如在接收、利用、整理、編研工作中忽視保護工作,修補檔案未用專用漿糊,將檔案放置地上,不注意防塵等。從中可以看出,檔案保護意識在工作人員頭腦中還相對淡漠。
(三)檔案保護技術的培訓研究不夠,檔案保護技術人才缺乏。
1培訓不夠。檔案人員參加的檔案培訓,尤其是檔案保護技術專題的培訓相當有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辦公自動化的普及,檔案的載體已呈現多樣化的趨勢,以膠片、磁性材料為載體的檔案所占比例將有所增加。它們的保管、使用同紙制檔案發生了根本變化。檔案人員如果不隨時補充知識,保護工作將無從談起。各有關單位組織的培訓不僅次數有限,而且由于資金、時間等原因難以保證參加。
2檔案保護技術的研究不夠。檔案人員不僅要做好檔案管理的日常工作,而且應加以總結、研究。在我局、館人員撰寫的論文、業務研究、調查報告中,很少有專門涉及檔案保護技術課題的。
3檔案保護技術專業人員缺乏。近幾年,檔案館人員的學歷、職稱都有明顯提高,但具有理論知識,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保護專業技術人員卻相當匱乏。檔案保護技術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技術,檔案專業人員雖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實際操作技能卻很有限。
出現以上問題,也有某些客觀原因:檔案館人員多是身兼數據職,征集、接收、整理、提供利用都要參與,難以保證“專”;部分保護技術很少接觸,如裱糊、去酸等。
(四)制度不夠完善。檔案保護在檔案館的各項制度中都有所體現,但從總體上講還存在著不深入、不細致的問題。在制度執行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疏漏,由于人員少、時間緊,有的制度沒有嚴格執行;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必要的分析。
(五)財力投入不夠。保護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檔案庫房溫濕度的控制、檔案的修復、專門檔案的特殊保護要求、專業培訓等都需要相關的設備和資金為后盾。檔案并無專項保護資金,使檔案館除維持日常的管理工作外,難以有足夠的財力購置較為先進的設備及進行保護技術的開發、利用。如何進一步提高檔案保護工作水平,我認為應當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從1982年起,檔案館為地下庫房(新館即將投入使用)。檔案館工作人員立足現實,采取了較為可行的保護措施。1982年安裝了防盜鐵門,在每間庫房門口均設置了10厘米高的防水隔段,并陸續購置了除濕設力求;1991年建立了較為系統的溫濕度記錄,加強了對庫房溫濕度的控制;加強庫房的日常管理,做好防塵防蟲、防有害氣體等各項工作,開展檔案的修復工作,修補、復制解放時期字跡褪變的檔案450余卷。二、檔案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庫房與設備不符合規范要求。檔案庫房與設備是保管檔案最基本的物質基礎。地下庫房的弊端顯而易見:濕度高,不利于通風,不利于維護檔案的安全。從維護檔案的設備上看,存在單一、老化的問題。新館的建成解決了檔案保護工作最基本、最首要的問題。
(二)檔案保護意識缺乏。檔案保護工作是為利用工作服務的。當前由于過分強調為經濟建設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保護意識的減弱,表現在實際行動上就有所松懈。大的方面,如資金的投入,人員的安排;小的方面,如在接收、利用、整理、編研工作中忽視保護工作,修補檔案未用專用漿糊,將檔案放置地上,不注意防塵等。從中可以看出,檔案保護意識在工作人員頭腦中還相對淡漠。
(三)檔案保護技術的培訓研究不夠,檔案保護技術人才缺乏。
1培訓不夠。檔案人員參加的檔案培訓,尤其是檔案保護技術專題的培訓相當有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辦公自動化的普及,檔案的載體已呈現多樣化的趨勢,以膠片、磁性材料為載體的檔案所占比例將有所增加。它們的保管、使用同紙制檔案發生了根本變化。檔案人員如果不隨時補充知識,保護工作將無從談起。各有關單位組織的培訓不僅次數有限,而且由于資金、時間等原因難以保證參加。
2檔案保護技術的研究不夠。檔案人員不僅要做好檔案管理的日常工作,而且應加以總結、研究。在我局、館人員撰寫的論文、業務研究、調查報告中,很少有專門涉及檔案保護技術課題的。
3檔案保護技術專業人員缺乏。近幾年,檔案館人員的學歷、職稱都有明顯提高,但具有理論知識,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保護專業技術人員卻相當匱乏。檔案保護技術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技術,檔案專業人員雖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實際操作技能卻很有限。
出現以上問題,也有某些客觀原因:檔案館人員多是身兼數據職,征集、接收、整理、提供利用都要參與,難以保證“專”;部分保護技術很少接觸,如裱糊、去酸等。
(四)制度不夠完善。檔案保護在檔案館的各項制度中都有所體現,但從總體上講還存在著不深入、不細致的問題。在制度執行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疏漏,由于人員少、時間緊,有的制度沒有嚴格執行;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必要的分析。
(五)財力投入不夠。保護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檔案庫房溫濕度的控制、檔案的修復、專門檔案的特殊保護要求、專業培訓等都需要相關的設備和資金為后盾。檔案并無專項保護資金,使檔案館除維持日常的管理工作外,難以有足夠的財力購置較為先進的設備及進行保護技術的開發、利用。如何進一步提高檔案保護工作水平,我認為應當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檔案保護意識。認識提高了才能付諸行動。保護工作直接關系到檔案的壽命,一旦遭到破壞,為經濟建設服務也只會成為空談。加強培訓。開展、組織多種形式的培訓、講座。因檔案保護工作的技術性較強,培訓的內容不但要注重理論的指導,還要增強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
(一)庫房與設備不符合規范要求。檔案庫房與設備是保管檔案最基本的物質基礎。地下庫房的弊端顯而易見:濕度高,不利于通風,不利于維護檔案的安全。從維護檔案的設備上看,存在單一、老化的問題。新館的建成解決了檔案保護工作最基本、最首要的問題。
(二)檔案保護意識缺乏。檔案保護工作是為利用工作服務的。當前由于過分強調為經濟建設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保護意識的減弱,表現在實際行動上就有所松懈。大的方面,如資金的投入,人員的安排;小的方面,如在接收、利用、整理、編研工作中忽視保護工作,修補檔案未用專用漿糊,將檔案放置地上,不注意防塵等。從中可以看出,檔案保護意識在工作人員頭腦中還相對淡漠。
(三)檔案保護技術的培訓研究不夠,檔案保護技術人才缺乏。
1培訓不夠。檔案人員參加的檔案培訓,尤其是檔案保護技術專題的培訓相當有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辦公自動化的普及,檔案的載體已呈現多樣化的趨勢,以膠片、磁性材料為載體的檔案所占比例將有所增加。它們的保管、使用同紙制檔案發生了根本變化。檔案人員如果不隨時補充知識,保護工作將無從談起。各有關單位組織的培訓不僅次數有限,而且由于資金、時間等原因難以保證參加。
2檔案保護技術的研究不夠。檔案人員不僅要做好檔案管理的日常工作,而且應加以總結、研究。在我局、館人員撰寫的論文、業務研究、調查報告中,很少有專門涉及檔案保護技術課題的。
3檔案保護技術專業人員缺乏。近幾年,檔案館人員的學歷、職稱都有明顯提高,但具有理論知識,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保護專業技術人員卻相當匱乏。檔案保護技術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技術,檔案專業人員雖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實際操作技能卻很有限。
出現以上問題,也有某些客觀原因:檔案館人員多是身兼數據職,征集、接收、整理、提供利用都要參與,難以保證“專”;部分保護技術很少接觸,如裱糊、去酸等。
(四)制度不夠完善。檔案保護在檔案館的各項制度中都有所體現,但從總體上講還存在著不深入、不細致的問題。在制度執行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疏漏,由于人員少、時間緊,有的制度沒有嚴格執行;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必要的分析。
(五)財力投入不夠。保護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檔案庫房溫濕度的控制、檔案的修復、專門檔案的特殊保護要求、專業培訓等都需要相關的設備和資金為后盾。檔案并無專項保護資金,使檔案館除維持日常的管理工作外,難以有足夠的財力購置較為先進的設備及進行保護技術的開發、利用。如何進一步提高檔案保護工作水平,我認為應當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