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7:57:2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幼師個人畢業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 概念界定
免費男幼師生須在中考前參加招生培養學校統一組織的面試。面試合格者方可填報免費男幼師生志愿。畢業時拿的依然是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專科畢業證書。在就業方面,為免費男幼師生制定寬松的就業政策。江蘇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只要是取得畢業證書和教師資格證書的免費男幼師生,均可自由選擇就業出路。包括參加教師公開招聘,到生源所在省轄市公辦幼兒園任教,也可通過雙向選擇到民辦幼兒園任教。經公開招聘、雙向選擇依然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還可由省轄市教育部門負責協調,安排到農村公辦幼兒園任教。經協調安排到農村公辦幼兒園工作的男幼兒免費師范生,應承諾在農村公辦幼兒園工作不少于5年。各地則負責確保,到公辦幼兒園工作的男幼兒免費師范生有編有崗。”由于就業有保障,學生報考熱情高漲,錄取分數線均達到了當地四星級高中的水平。目前共有南京幼兒高等師范學校、蘇州幼兒高等師范學校、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常州幼兒師范學校、鎮江高等專科學校、宿遷高等師范學校、阜寧高等師范學校八所學校承擔培養任務。
二 加強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的應有之義,當前我國的教育已由精英模式向大眾模式過渡,規范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及其培養方式,應當成為免費男幼師生培養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由于幼師男生未來承擔的,不僅僅是簡單的教學任務,所以他們自身的素質一定要過硬,教育科研能力不僅是他們能力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入職后發展成為研究型教師的必備條件。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對師范生的培養和培訓做出了詳細的規劃,提出了“教師即研究者”的口號,體現了教育行動研究的特點,要求教師“以研究者的視角來分析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這就要求免費男幼師生必須在職前教育階段就要注重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教育科研興趣,讓他們參與科研活動,激發探索精神,為未來的教育教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 目前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意識淡薄
在2012年、2013年、2014年江蘇省教育廳組織的三次免費男幼師生匯報會上,充分彰顯了男幼師生培養在專業技能、職業素養、人文精神、教育實踐等方面取得的重要階段性成果。男幼師生們進行了體育類、美術類、互動實踐課、文藝類展演,贏得一片喝彩。武術、跆拳道、健美操,展示了男幼師生們的蓬勃朝氣、陽光帥氣;兒童水墨畫、蠟筆畫,則展現了他們的剛柔并濟、內外兼修。這些技能、技藝,素質、素養,品德、品格,已經在4年的學習生活中不斷錘煉,形成常態。但是匯報會上卻沒有關于教育科研能力方面的展示,首屆300名學生已經五年級了,2015年7月即將畢業。經過筆者訪談調查和問卷調查統計:參與到老師各項課題研究的學生僅約10%,在正式教育教學刊物上發表文章的約為1%,參加假期社會實踐的僅約20%,課后閱讀教育科研類期刊的僅約10%。應當承認,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意識較為淡薄,很多學生只把專業技能學習和專業知識學習作為主要目標,沒有探討學術問題的意識,參與調查研究的經歷較少。
2.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識掌握甚少
通過對八所培養學校免費男幼師生的問卷調查表明,只有三所學校開設了學前教育研究方法作為教師教育類課程,其他五所學校只是把學前教育研究方法作為公共任選類課程來開設。調查表明,只有約5%的同學參加了公共任選課的學習,還有個別學校因公共任選課學生報名人數較少,取消了學前教育研究方法課程的開設。僅約10%的學生了解教育類研究論文的相關寫作要求,只有極少數學生通過參與教師課題研究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及課題選擇、調查問卷設計等知識。學生主動去了解當前教育教學改革進展狀況的幾乎沒有。
3.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實踐能力有限
在訪談中,大部分免費男幼師生都認為工作之前參與教育科研實踐不重要,認為工作后有了教育教學實踐基礎才能搞好教育科研工作。僅有個別學校提供給學生可選擇研究的課題,這些課題也都是涉及寒假、暑假期間社會實踐調查類的。沒有學生主動申報研究課題,只有極少數學生參加教師的課題研究,幫助教師做一些數據調查、記錄、統計等方面輔助工作。調查表明,有80%的學生能通過圖書館文獻索引查找文獻資料,但都是查找其他材料的,查找教育科研方面的只有10%。
四 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能力培養的方法與途徑
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能力素質較低,究其原因,不僅有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也與學校對學生教育科研能力培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有關。
1.對教育見習、實習進行改革,使教學活動與學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培養相結合
學校與鄰邊的幼兒園共同建立免費男幼師生教育培養實驗區,免費男幼師生在幼兒園見習、實習,建立免費男幼師生見習、實習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注重免費男幼師生見習、實習培養過程管理。把教育見習時間安排為從第二學期至第九學期,共8次,每次為期一周,把教育實習時間安排到第六學期、第八學期和第十學期,共3次,每次兩個月。每次都安排教師指導學生撰寫見習、實習案例分析,指導學生去發現問題,繼而去解決問題。學校給每一個指導教師下達任務,與教師的績效考核掛鉤,教師每人必須至少在指導免費男幼師生幼兒園見習、實習中設立一個課題,同時這一課題組中必須有5~10位同學參與。不僅增加了學生見習、實習的時間,而且加強指導教師的職責,在培養學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同時,也促進了指導教師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2.加強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能力考核,構建新的評價體制
進入新世紀后,現代教育科學研究取得長足發展,教育科研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教師基本素質的重要指標,其中也包括幼兒教師。我工作在幼兒教育第一線,時間跨度長達十四年,擔任過從幼兒教師到園長等幾乎幼兒園所有職務,熟悉幼兒園管理流程與內容,了解幼兒教師所有的工作內容。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包括思想道德水平、教育理念、教育理論、科研水平、個人魅力等[1]。我通過與同事、同行交流,結合自身成長的困惑,對幼兒科研相關問題作了探討。
一、幼兒教師科研現狀
(一)幼兒教師普遍學歷層次較低,科研意識淡薄。
我國大部分的幼兒教師的培養,由原來的中專逐步向大專過渡,趨勢是向高層次發展,但是現今由于客觀歷史原因,絕大部分骨干幼兒教師(30歲左右)都是中專和大專的文化水平,文化水平的結構特點決定幼兒教師綜合素質,他們大多對于科研沒有基本的概念,很多工作都從自我感受的感性點出發,以前人和自己的經驗作為工作的指導和出發點。大部分幼兒教師的工作觀點是完成基本的日常班級管理與幼兒管理,認為沒有必要開展幼兒教育的科研工作,覺得科研工作距離自己比較遙遠,只要管理好自己的班級,做好本職工作即可。很多幼兒教師就算表面進入了科研領域,其實只是為了考核、評職稱或者完成市、區、園里的工作任務,幾乎沒有主動進行科研的積極性。由此可見,幼兒教師進行幼兒教育科研的主動性、興趣性、積極性等各方面都不成熟,往往是被迫參與、從事科研的,科研意識非常淡薄,基本沒有機會體驗教育科研和科研應用所帶來的樂趣,并享受其中的成功感[2]。
(二)幼兒教師科研知識比較缺乏。
所謂幼兒教師科研知識特指幼兒教師從事科學研究所必備的基礎知識。我結合通過自身工作經驗,與周邊同行的交流,以及相關報告的調研發現,30周歲以下的幼兒教師中只有極少數幼兒教師系統學習過幼兒科研知識,很少有人了解如何參與幼兒教育科研活動,幾乎不懂科研課題設計的規范與流程,不了解幼兒教育論文撰寫的規范。很多幼兒教師認為幼兒科研就是寫論文,甚至是寫工作小結。他們根本無從了解教育科研是一個從收集、選題、論證、立項、計劃、調研、撰寫、修改、結題到撰寫完整報告、,再跟蹤提高、研究的過程[3]。在這種情況下,很少有幼兒教師會主動訂閱幼兒教育理論的相關報紙、刊物,更不會主動尋找、學習相關幼兒科研理論知識,大部分幼兒教師科研為零。
(三)幼兒教師科研能力普遍很弱。
所謂幼兒教師的科研能力是指幼兒教師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對學前教育領域中的某些問題進行探索、研究,并找出其中一般規律的過程,最終反過來指導教育實踐、提升學前教育水平。幼兒教師科研能力很弱主要表現在:1.幼兒教師普遍感覺科研難度很大,不知如何從何獲取課題,不知如何開展研究課題;2.研究課題方法、手段單一,主要集中表現就是上網搜索資料,然后抄抄、改改、寫寫,應付了事,完成任務,不求創新;3.研究方向很集中,基本就是取材于幼兒的日常行為管理內容,然后就某一點進行經驗性的總結,造成大多數論文雷同;4.研究應用性狹隘,科研內容推廣性、應用性不強,大多數屬于紙上談兵,實際應用價值不大。
二、提升幼兒教師科研水平的途徑
(一)加強學歷教育,提升整體層次。
當前幼兒園的主體教學力量是主干教學教師,絕大部分以師范專科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為主。在當前高等教育大眾化模式下,學前教育的生源并沒有得到提高,招收的學生大都是初中畢業生,文化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入校文化成績較差。在這種生源質量的前提下,即使通過嚴格的學前教育培訓,也很難培養出綜合素質較高的幼兒教師。我們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和走訪身邊同行發現,幼兒教師的科研概念起源于其在學生時代的學習,然而他們在師范學校學習學前教育專業時,課程中幾乎沒有相關指導性內容,在學生時代沒有科研概念。現代社會,知識就是力量,起跑線教育受到重視,激烈的社會競爭下,家長不遺余力,花費了大量的精力與金錢,選擇優秀的學前教育資源。一方面是社會的高要求,一方面是培養的低層次,相互矛盾、沖突。所以要提高幼兒教師的整體科研水平,就必須提高學歷教育水平,在整個培養幼兒教師體系中滲透科研相關內容,使招生、培養過程、實習、畢業四個環節緊緊相扣,提高招生標準,夯實文化理論基礎,使得生源素質得到明顯提高;加強培養過程,在培養過程中灌輸終身科研的概念,利用課程教學,建立幼兒教育的科研方法體系;加強實習過程,讓學生利用理論去實踐,在實踐中發現新問題,總結新問題,從而激發學習與科研的欲望;重視畢業環節,提高畢業論文質量要求,嚴格畢業論文答辯流程,建立畢業生檔案,進行畢業生跟蹤調查、指導,讓學生離開學校并不脫離學校,經常性地進行教育教學指導。
(二)幼兒園工作管理。
幼兒園作為幼兒學前教育的集中場所,由于其結構的特殊性,管理人員占據很小部分,絕大部分都是幼兒教師,直接帶班從事幼兒學前教育管理。現在的模式基本上都是老教師帶新教師,這里的老教師是教齡長而不是年齡長。社會化大發展,優質的幼兒教育資源稀缺,需求量增大,很多優質民辦幼兒園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他們大多數喜歡招聘一些有經驗的幼師做管理人員,而從事一線的教育教學管理人員則喜歡招收青春、活潑的大學畢業生。很多新幼兒教師進入此行業后,基本就是靠老教師帶,加上自己摸索,逐漸憑借經驗在從事幼兒教育。這種教學管理模式,使得他們積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增長了閱歷,但是對于長期從事幼兒教育教學工作者來說,變繁為簡并不是有利的。在幼兒園工作管理方面,應該將幼兒園的發展與教師的成長相結合,以雙贏為歸宿點。定期邀請高校幼兒教育教學類的科研教師和幼教科研專家入園進行學術講座;積極營造崇尚幼兒教育教學科研的園內氛圍,鼓勵中青年教師投身科研,讓大量的感性材料變成理論知識,指導自我的長期實踐;加強科研的績效考核工作,將科研納入每年度的年終考評,形成硬性指標,鞭策普通幼兒教師開展科研工作[4]。
(三)個人職業發展與規劃。
根據人的生存需求理論,我們當然希望每位幼兒教師能夠將幼教事業當成終生從事的事業來經營,并從中獲得肯定和快樂,滿足自己的需求。但是在現實中,我們通過調研發現,絕大部分幼兒教師在5~8年的時候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職業倦怠,而8~12年的時候甚至會出現強烈的不意愿或直接離職,原因主要是覺得職業沒有發展,人生缺失規劃。所以我們應該在幼兒教師入園時,安排老教師結對幫助,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工作觀、人生觀。通過設計職業生涯規劃的培訓,每位新幼兒教師都懂得如何理解個人職業發展與規劃,在個人職業發展與規劃中,將自己長年累月的豐富經驗書面化、理論化將是一件快樂的事。通過引導,幼兒教師會發現并了解科研的必要性,在科研中進步,在科研中快樂,在科研中將自己的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材料,形成總結、課題、講義、論文,并與更多的同行分享、共享科研的成果,將個人成果推廣,從中獲得成功與滿足感,達到個人職業發展的長期化結果。
(四)教育主管部門。
作為幼兒園的直管上級部門,教育主管部門對于幼兒教師的科研工作開展具有重要指導作用。長期性的準入、準出標準不是教育主管部門所能制定的,但是對于幼兒園的直管上級部門來說,很多事情大有可為:1.定期舉辦各幼兒園的科研工作講座,進行科研重要性的宣講;2.定期舉辦科研交流研討會,進行幼兒園論文評比,營造市區濃厚的幼兒教育科研氛圍;3.定期組織市區骨干幼兒教師參觀考察全國優秀的幼兒教育科研基地(優質幼兒園);4.定期召開科研課題推薦會,向廣大年輕幼兒教師推薦科研項目和方向[5];5.長期舉辦市區的幼兒教師科研競賽,讓需要科研項目的幼兒教師有項目可申請,有項目可研究,等等。
我們相信通過以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逐漸營造良好的幼兒教師科研氛圍,讓廣大幼兒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科研工作中去,將大量的實踐經驗轉化成科學理論,指導自我的再實踐,在工作中不斷提升理論與實踐水平,為祖國的幼兒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張燕.教師是教育實踐主體也是教育研究主體——兼談幼兒教師怎樣提高自身素質[J].學前教育,1999,(8).
[2]白樺.創造性地開展園本培訓工作,2006(05).
一、生物學素養概念的提出與釋義
1987年,Ewing等人在《美國生物學教師》發表研究報告時,使用了生物科學素養(biology literacy)這一概念。此后,又陸續有人發表了關于生物學素養的文章,雖然都使用了生物學素養,但這些文章都是從不同側面來討論生物學素養的,而沒有把它作為生物學課程的目的來論述。
1993年,美國BSCS出版了名為“發展生物學素養”的生物學課程指南,對生物學素養作了詳盡的論述,并把它作為生物學課程的基本目的。BSCS認為,一個具有生物學素養的學生需要對科學的本質和特點有起碼的理解,學生對科學知識特點的認識和理解,對科學的價值、以及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BSCS還具體的描述了一個有生物學素養的人應能表現的具體特點:他應該能理解生物學的基本原理和重要的生物學概念,了解人類對生物圈的影響;領悟科學探究的過程,知道歷史上生物概念的發展;他應該對科學探究、生物的多樣性與文化的多樣性等問題具有正確的態度,對生物學和技術對社會的影響、生物學對個人的重要作用有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他應該能夠對自然界的現象提出不同的問題,具備創造性的思維;知道如何正確地利用科學技術,能夠在與生物學相關的問題上做出個人或社會決策;能夠正確應用知識來解決現實社會的實際問題。
我國是在2001年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將生物學素養的概念正式引入中學生物學課程的,并將它作為初中生物課程的主要目的。我國的《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生物學素養”:是指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概念及科學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理解科學的本質以及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二、幼師生應該掌握的生物學素養
《中等幼兒師范學校教學大綱》提出,要使學生“獲得幼兒教育工作所必需的生物學基礎知識,了解并關注這些知識在生活、生產、科學技術發展和環境等方面的應用”。同時,在能力方面也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能夠正確使用顯微鏡等儀器和用具,初步掌握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設計自然角的能力”,“自制玩教具的能力”,并對此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最后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還提出要求“使學生初步形成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的觀點,生物進化觀點和生態學觀點,逐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和科學的世界觀”,“養成不斷創新進取的科學精神和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合作精神”,“初步學會把所學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和技能應用于生活和幼兒教育實際”。從對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特點的分析可知,幼兒師范生學習生物學課程不僅需要掌握一定的運用語言智能、數理智能與內省智能,還非常需要擁有運用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的能力。
總之,五年制幼師學生在生物學課程的學習中應該具備的生物學素養是學生在將來從事幼兒教育工作能夠擁有必需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獲得初步的教學能力。
三、幼師學生生物學素養的不良現狀
(一)幼師學生“重文輕理”和性別比例失衡對學生生物學素養的影響
五年制幼兒師范學校所招收的學生大多在初中階段就表現出“重文輕理”的特點,很多學生甚至認為幼師學生主要是學習音樂、美術、幼教等專業知識,對生物學學習的熱情和重視程度自然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我國幼兒師范學校招收的多為無法順利升入高中或高考無望的初中生,這些學生的分數往往遠低于普通高中錄取分數線,學習能力及自主性較差,又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其科學素養的難度很大。此外,幼兒園在招聘幼教老師時,容易傾向藝術表現能力強、幼教專業知識比較扎實的畢業生,而對求職者是否具有足夠的科學素養不太重視,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一現象最直接的后果是幼師生為了得到更好的就業機會,會重視藝術課和專業課的學習,幾乎不會把多余的時間花費在生物學的學習上,據了解,很多學生在鋼琴、舞蹈、活動設計等技能技巧課程上花費了絕大部分時間。顯然這一現象對幼師生生物學素養的影響十分嚴重。
其次,幼師學前教育專業在校學生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往往一個班一個男生都沒有或有一兩個,至多也不會超過四分之一,男性對理科知識的掌握一般較之女性有優勢,這種男少女多的招生模式勢必大大影響我國幼師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提高。
(二)幼師學校生物學課程的設置對學生生物學素養的影響
以某幼兒師范學校為例,按教學大綱要求原本應該一周開設三課時的生物課,減至一周兩課時,這樣勢必帶來教師在教學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學任務無法完成;生物實驗教材也很難得到補充和更新;實驗經費更是難以落實。這種情況導致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系統掌握不全,對自然界的觀察能力、實驗動手能力匱乏,更不要說學生能鍛煉出開展生物科學活動的能力。筆者對五年制專科畢業生進行的訪談中了解到,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為自己沒有掌握足量的、實用的生物學知識,這一點從300份問卷調查和歷年學生測評成績中也得到了證實。
由于缺乏重視,最終導致大多數畢業生對從事幼兒科學教育工作信心不足,在幼兒園教學實習中,實習學生一般會避免開展以生物學為主要內容的科學活動課和探索活動;在畢業論文的設計中,也大多是以語言表達、藝術教育、幼兒心理等為研究課題,鮮少有學生敢于涉及生物學與幼兒科學教育方面的研究,究其原因,與幼師學生生物學科學素養的薄弱是分不開的,這是一個特別需要引起重視的問題。
四、幼兒師范學生生物學素養對幼兒科學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幼兒教師的生物學素養調查分析
筆者在幼兒園教學實習中發現,無論是剛剛走向教學崗位的實習教師,還是已經有多年幼兒園教學經驗的幼教老師,在開設對外公開課和評優課時,都很少選擇涉及大量生物學知識的科學素養課,其根源就是對自己生物學素養的不自信。同時筆者在旁聽幼兒園教師授課過程中,多次發現一些教師出現了明顯的生物學常識錯誤,如“小溪里游過來一條大鯊魚”、“柳絮就是柳樹開花”等,課后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回答幼兒提出的問題時,也常常提供錯誤的答案或者用模糊的概念搪塞幼兒,事后也很少去查閱資料尋求正確的解答,如在美術課上,教師指導幼兒完成青蛙簡筆畫時,幼兒提出的問題“青蛙的前后肢有幾個指(趾)頭”,教師的回答是隨意而不準確的。在室外觀察課上,教師對眼前的植物除了名稱之外幾乎一無所知,卻有聲有色地引導著孩子們進行觀察和探索。有的幼兒園教師在訪談中承認,在準備科學活動時,一般只要把教材熟悉一下就可以了,教材都是按照步驟來,即使孩子提出的問題他回答不出,也不會傻在那兒,仍然知道如何進行下一環節;不管是否真正明白這個科學原理,只要按照教材去講,一步一步的,就可以掌控整個教學活動的節奏。這就直接導致很多幼教老師對教材中涉及的生物學知識不求甚解,自然也不會投入時間精力來提升自己的生物學素養。
幼兒教師所面對的是充滿好奇,渴望探索,卻又缺乏經驗的幼兒,這就決定了幼兒教師還必須具有高于一般公民的生物學素養,而這些事實說明,目前幼兒教師在對待生物學本質、生物學嚴謹的實驗精神認識上存在缺陷,而這對我國要培養具有較高素養的下一代是不利的。因此,探究幼兒教師的生物學素養,其意義是重大而深遠的,也是迫切的。
(二)幼師學生生物學素養對幼兒科學教育的意義
1、生物學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科學素養的培養得從娃娃抓起,幼兒園是實施幼兒教育的主陣地,幼兒科學素養的培養離不開幼兒科學教育的實施,幼兒教師科學素養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幼兒科學教育的質量。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科學素養是幼兒教師科學素養提高的前提和基礎。幼兒師范是幼兒教師的母機,學生的科學素養的高低決定了幼兒園科學課程改革的成敗。所以,提高幼師學生生物學素養對幼兒科學教育顯得非常重要。
2、幼兒園保教工作中除了科學課以外,其它學科教學、環節幾乎都離不開生物學方面的知識。作為一位未來的幼兒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生物科學素養。
3、生物科學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作為生活在21世紀的任何一個公民,都應具備的生物科學素養。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美籍華人楊振寧教授1997年9月18日在杭州浙江大學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也指出:“如果說20世紀是物理學的世紀,那么21世紀就是生物學的世紀。生物工程的發展,跟物理學、化學的發展歷程相比,不僅花費較少,而且帶來的經濟效益無法計算。”楊振寧教授大聲疾呼:“所以,從目前的情況看,中國人應該組織起來,不惜成本,走入生命工程的第一線,走向世界科技的最前沿”。生命科學要發展,需要較高生物科學素養的人才。因此,培養具有較高生物科學素養的幼師學生是生物教育逼在眉捷的任務。
五、提升幼師學生生物學素養的對策
(一)重視生物學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科學學習的興趣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幼師學生的“重文輕理”造成了自然科學認知結構的不良,從而漸漸失去了科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因此,喚起興趣是幼師學生有效學習生物學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說過:“每當我們致力于影響學生的認知結構,以便最大限度提高意義學習和保持時,我們就深入到了教育過程的核心。”為此,要注意知識學習的基本性與基礎性,有效激活學生認知結構的知識生長點,以保持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在內容的選擇上考慮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生活實際的需要;在教學方法和形式上要多樣化,盡可能運用多媒體和實踐操作方法等,開展多種生物興趣小組和生物知識競賽,改變因中學階段過高的學習壓力導致的對生物學的枯燥看法和態度,逐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培養學生生物學探究能力和研究精神
一、幼師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學前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的貫徹實施,以及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關于《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的公布,各地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紛紛出臺。這不僅給學前教育事業帶來巨大的福音,也給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帶來大好的發展機遇,同時又給幼兒教師的培養帶來巨大挑戰。然而,作為幼兒教師主要培養基地的幼師院校,在落實《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精神,進行幼兒教師培養的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其中對于實踐教學這一職前培訓的主要環節往往缺乏足夠重視,存在的問題較明顯,這直接影響到幼兒教師專業化培養目標的實現。其主要表現為:
1.實踐教學觀念陳舊
第一,僅把實踐教學作為一個教學環節來完成,其主要途徑就是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很少將實踐教學置于學校課程的設置以及教師的整個教育教學過程與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第二,實踐教學只強調技能訓練,很少從學生心理特點出發,以人為本,關注學生主觀體驗和教師育人品質的養成;第三,忽視學生自身發展的積極建構過程。目前實踐教學未以“行動”“實踐”為平臺,讓學生將書本、外顯的公共性的知識通過實踐性反思轉化為內在的高度個性化、經驗化的個人知識。
2.實踐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單一,時間過短
一直以來教育實踐只是一個驗證環節,并不能探索產生新的知識。實踐教學形式基本上只有教育見習與實習兩種模式,沒有其它教學形式,而且教學實踐時間短、不連續,所以有些工作只有割棄,有些環節也只能走過場,無法深入下去。
3.實踐教學條件缺乏
實踐教學條件缺乏,主要指實習基地缺乏和實踐教學師資隊伍整體水平不高。校內缺乏實驗實訓模塊,校外也缺乏相對穩定的實習基地。很多院校的教育實習,多數是在臨近實習前才落實實習點,甚至有的還要學生自己解決實習問題,而缺乏被美國教育界稱之為“入門學校”[1]的那種教育實習基地。同時高校教師理論性較強但對實踐能力關注不夠,所以普遍缺乏實踐經驗。缺乏一支高素質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是我國高校實踐教學質量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4.實踐教學缺乏整體的規范管理和評估
實踐教學保障機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評價不科學。在宏觀上尚未形成完善的實踐教學制度體系,微觀上缺乏實踐教學質量的評估機制,所以實踐教學具有較大的隨意性,缺乏制度化的全過程監控體系。
基于以上原因,為了讓實踐教學在幼兒師資培養中真正地發揮有效作用,本文在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構建方面進行了一些思考。
二、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保障體系的構建
1.實踐教學理念保障:建立起“全程”“體驗”“反思”新理念
所謂“全程”,就是在理論教育指導下將實踐教學貫穿于新生入學到畢業整個學習過程,將所有實踐內容作為一個整體來系統定位、統籌安排;所謂“體驗”,就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理解,是指當一個人的情緒、體力、智力甚至精神達到某一特定的水平時其意識中所產生的美好感覺,或者說,是個體對某些刺激產生回應的個別化感受。“反思”即反省、自我觀察。“全程體驗反思型”實踐教學是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精心設計實踐情境,將學生置身于動態的實踐環節中,借助于教師的指導和啟發,強化學生的實踐體驗,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教學環節,使得學生憑借真實教學世界中發生的教學事件及其結果,對自己的思想境界、心靈歷程、情感世界、理論體系、操作方略等進行透視和反省,進而形成相關的綜合性事實與價值認識。它的理想追求在于使學生在步入教學一線之前就獲得教育實踐性知識和實踐智慧。
2.實踐教學內容保障:制定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方案
在以上理念指導下將學生在校的整個學習過程都作為教育實踐過程,將學生的教育實踐內容通過以下五個途徑和五個體驗環節去完成,建立起實踐教學體系的具體實施方案。
第一,課堂教學實踐。課堂教學包括素質課程、技能課程以及專業課程的教學,從學生入學開始就要逐級開設普通話、寫字課、外語、計算機等教師職業技能的教學實踐課,而且要特別重視音樂、美術、舞蹈等學前教育專業技能的學習和掌握,同時還要重視五大領域等專業課程的開設和學習。課堂教學在理論知識講清的基礎上,重視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所有教師的理論課程教學應有一定數量的實踐教學時間,所有教學法課程則應以實踐教學為主。加大五大領域課程教學中學生模擬授課的比例,增大技能課程教學中學生模擬授課的時數,課堂教學的考核工作應突出技能考核。
第二,課外活動教育實踐。除了常規課堂教學活動之外,學校應根據學前教育專業特色組織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學生的專業技能技巧,加強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如“故事表演二課堂”、“合唱二課堂”、“幼兒舞蹈二課堂”、“繪畫及手工制作二課堂”等等。可通過多種興趣小組、社團活動、各種表演、競技活動充分地發展學前教育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要求每個學生都能唱一首好歌、彈一曲好琴、畫一手好畫、寫一筆好字、講一個好故事、有較好的舞蹈表現力等,同時每學期都進行專業技能的競賽活動,優勝者給予獎勵,激勵全體學生積極投身于專業技能的學習訓練之中。
第三,參與性、觀摩性、模擬性教育實踐。新生入校后不久就要以班為單位與一到兩個幼兒園班級建立長久固定聯系,作為該班的實踐基地。同時配發一套對口的幼兒園教材,并分成若干教學實踐小組,每組聘請一名指導老師。每周固定一個下午為教學實踐時間,讓學生到幼兒園真實感受教育環境,觀察教師、幼兒活動,充當幼兒教師助手,觀摩優秀教師的“演示課”等,使學生的身心與職業進行“零距離”接觸。這種實踐時間從一年級開始并貫穿二、三學年。同時根據教學需要組織學生在校內實訓中心和微格教室進行模擬創設幼兒園環境,組織幼兒園活動的實際訓練。
第四,研究性教育實踐。在以上實踐過程中,還需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特點,布置具有科研性質的作業,如做好每次的觀察記錄,撰寫心得體會、教育敘事、教學反思,特別在高年級(三、四年級)每學期還要安排整兩周的見習時間到幼兒園全面觀摩與參與幼兒園的活動,進行各種專題實驗、調查研究等,借此樹立起學生的科研意識。最后一學年,要求學生撰寫學前教育類課題的畢業論文,讓學生進入全面的教育科研階段,這不僅對學生從事教育科研工作有著直接的幫助,而且對將來的幼兒教育工作也起著指導反思作用。
第五,整體性教育實踐。即教育實習,是對幼師生的知識、能力、技能、技巧的全面考察和檢驗。實習時間可安排一個學期,在這一過程中要求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和理論,在高等院校和實習幼兒園雙方教師共同指導下獨立地完成游戲實習、幼兒園教學實習、班級管理實習、衛生保健實習等幼兒園領域的各種活動。
以上實踐內容將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與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體現出一定的連續性、全程性、漸進性的同時整個過程的實施都強調學生主體體驗,體現出五個體驗環節。(1)實踐場景體驗。學生入學伊始就到幼兒園去感受教學環境,這一活動使學生的身心與職業進行“零距離”接觸,使學生找到職業的感覺。學生在校內實訓中心模擬創設幼兒園環境,組織幼兒園活動,獲“虛擬場景”[2]等給學生帶來一定場景體驗;(2)實踐情緒體驗。課外活動實踐、參與性、模擬性實踐中讓學生體驗職業特征,并在體驗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在與幼兒交往中獲職業的光榮感、成就感、滿足感;(3)實踐思維體驗。學生儲備一定學前教育理論之后與專業課程同步設置思維體驗環節――研究性教育實踐。要求學生撰寫教育敘事、教學反思,進行各種調查研究等。在這一環節中,依據理論對實際問題進行探討,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反思當前幼兒教育形勢等等,將實踐獲得的經驗加以提升;(4)實踐角色體驗。在實踐中非常明確地理順了“學生”和“未來合格教師”的關系,從入校第一天起,教育實踐就逐步展開,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夠結合幼兒園教學實際,提前進入教師角色。幫助學生在心理上實現社會角色的轉變,確立幼兒教師的心理意識并得到逐步強化,從心理、認識、時間、實踐等方面幫助學生自覺認同角色;(5)實踐行為體驗。學生擁有一定的教育素質,擁有一定的反思能力之后,與畢業論文同步,設置行為體驗環節――整體性教育實踐,讓學生深入到社會和幼兒園去,進行全面和獨立的教育實踐活動。這種實實在在的行為體驗幫助同學積累職業經驗,完成具有現實意義的畢業論文。
3.實踐教學條件保障:注重實踐教學基地和實踐教師隊伍建設
實踐教學條件保障包括硬件條件實訓實習基地建設和軟件資源,即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專兼結合的實踐教師隊伍。
實訓基地主要包括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首先應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完善校內實訓條件,扎扎實實地建設好包括幼兒實訓室、感統訓練室、琴房、舞蹈室、微格教室、多媒體教室等校內實訓基地。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力求體現職業的真實情境,建立模擬、仿真、全真的實訓場所;其次要建立相對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這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要高校、教育行政部門、當地政府等各方面的支持通過立足自身的特點采取“互惠共贏,共同發展”的原則,建立相對穩定的幼兒園實踐基地,在圓滿完成教育實踐任務的同時與基地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改革相結合促進高校和基地幼兒園共同發展。有條件還的可開辦自己的附屬幼兒園,作為高校幼師培養、研究為一體的教育機構。
教師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實踐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實踐教學的效果,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質實踐教學師資隊伍是保證實踐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一方面可以加快對現有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的培訓,將他們打造成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能力的“雙師型”教師。要求主干課程教師在教學前到幼兒園開展實踐鍛煉一年,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每周應有一定的時間下幼兒園,定期參加幼兒園的教研活動,與幼兒園攜手共同進行課題研究,使科學研究植根于幼兒園的教育實踐中。另一方面聘請有工作經驗的幼兒園專任教師作為兼職實習、實訓指導老師,從而組建一支以專職為主、專兼結合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
4.實踐教學管理保障:加強實踐教學組織管理,完善實踐教學文件和制度建設
實踐教學的管理和運行需要良好的組織保障,具體來說就是要建立一套上下協調、嚴密有序、立體運行的實踐教學組織系統,通過崗位責任制明確各級組織的相互關系、各自承擔的任務及所負的責任,使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均有明確的分工和責任。主要強化四級組織的功能:一是主管院長強有力的領導,決策功能;二是教務處及實踐教學管理部門的具體管理、協調、檢查功能;三是系級教學管理機構的組織實施功能;四是實踐教學指導教師小組的指導、檢查、管理、執行功能。在整個實踐教學組織系統中構成一個職責明確、銜接緊密、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為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提供有力的組織保證。同時狠抓實踐教學的四項管理:實訓基地的設備管理、實訓基地的學生管理、實訓教學的教師管理和實訓教學的制度管理。學校要嘗試將實踐教學的設備、學生、教師、教學作為一個整體統一管理。
實踐教學文件和實踐教學制度建設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障。實踐教學文件和管理制度包括實踐教學計劃、實踐教學課程大綱和教材、實訓指導書、學生實訓手冊、學生實訓報告等實踐教學文件和儀器設備管理、實訓室管理、微格教室管理、實踐教學管理、實習基地管理等制度。本著依法施教的原則,圍繞影響實踐教學質量的諸多方面、諸多因素,要建立起這一系列規章制度,并嚴格用制度規范實踐教學活動,從而保證實踐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5.實踐教學質量評估保障:建立科學、完整的實踐教學質量評估保證體系
建立科學、完整的實踐教學質量評估保證體系,是重視實踐教學、促進實踐教學質量快速提高的主要手段。應根據實踐教學內容環節和幼兒教師應具有的能力結構制定出全面詳細、可操作性強的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分別采用“二線四級兩結合”的實踐教學質量評估體系進行檢查評估。二線即實踐教學質量通過學校評價與幼兒園評價兩條線進行監控,四級即由學院督導、教務處實訓處抽查、系部教研室檢查、學生評教四級監控體系;兩結合即形成日常抽查與階段性檢查相結合的質量評估辦法。定期通報評估結果,并與組織和個人的切身利益掛鉤,充分發揮評估的導向、促進和激勵作用。
參考文獻:
[1] 余紅君.高師教育實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職教論壇,
2005,(5).
[2] 姜勇,朱素靜.新時期幼兒教師教育“轉型”研究――
“虛擬現場”模式的理論與實踐[J].學前教育研究,
2005,(1):47-48.
[3] 王云霞.教師教育專業化背景下高師學期教育專業實踐
教學探析[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7(6)
[4] 秦金亮.“全實踐”理念下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整合課
程探索[J].學前教育研究,2006,(1):47-511.
[5] 徐燕.學前教育專業專科層次實踐教學體系初探[J].學
前教育研究,2006,(7).
[6] 王曉娟.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現狀及對策分
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6).
音樂教育對于幼兒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音樂教育不僅僅能夠傳遞給幼兒一定的音樂知識和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夠助力于幼兒的終身發展,給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促進幼兒的全方面發展,為幼兒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是每一名幼兒教師的最基本職責。幼兒的茁壯成長是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根本所在,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加強學習,努力運用科學的方法,讓幼兒在自然情境中、在游戲化活動中快樂成長,為幼兒健康的身心打好基礎,為幼兒教育事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作為幼兒教師來說,應該從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有效地開展幼兒音樂教學,讓幼兒在興趣的助力下進一步增強其音樂素養,為幼兒的藝術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礎,讓其有良好的藝術發展可能性。
一、創設幼兒音樂教育游戲化的要點
游戲活動中,幼兒教師要加強組織,活動時間的安排上要更為緊湊,活動過程中幼兒教師要不斷地運用各種激勵方法,維持孩子們參與游戲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可以讓他們進行操作性較強的游戲活動,同時幼兒教師應該多觀察幼兒,特別是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充分的掌控好學生的興趣點。幼兒教師應該在生活中讓幼兒發現生活的美好,同時結合幼兒的興趣點,重點安排游戲活動,游戲活動要充分體現出其最基本的價值,例如,通過游戲活動,幼兒學到哪些內容,收獲哪些知識,達到了哪些目標,提升了哪些能力,這些都是游戲活動需要重點考慮的,也是幼兒教師在設計游戲活動的原則。
二、音樂教育助力于幼兒的成長
(一)《小兔乖乖》音樂課例
在講故事時間,孩子們總愛異口同聲的要求老師講《小兔乖乖》,仿佛故事有著某種魔力一樣,讓孩子們百聽不厭。隨著故事情節的變化,孩子們的表情也隨著變化,如講到大灰狼的時候,孩子們一臉的苦大仇深;講到兔媽媽回來時,孩子們的歡呼雀躍,感情豐富表現淋漓盡至。這節音樂活動在幼兒熟悉故事和歌曲《小兔乖乖》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嘗試聽辨不同風格的音樂及不同音色的樂器。由簡至難,由配合音樂表演到加入樂器為角色來配樂。嘗試運用樂器來表現和表達對音樂的感受,達到使幼兒體驗自由表現的愉悅感和增強參與活動的自信心的目的。首先播放課件,分別展示兔媽媽和小兔、一起做游戲,然后,由老師引導幼兒演唱歌曲《小兔乖乖》。最后,老師可以輪流讓孩子們分小組上臺來展示與表演,同時老師要充分發現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給予表揚,必要時發放小獎狀。
(二)《小羊羊的歌》音樂課例
音樂主題《小羊羊的歌》,教學目標主要是能夠讓幼兒積極愉快地參加唱歌活動,感受歌曲A段和B段不同的風格,并能用歌聲表現出來,能為自己創編“羊羊名字”,并大膽嘗試歌曲B段的接唱部分,能與同伴合作,擺一個表示“相親相愛”的造型動作,感受創編活動的趣味,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可以采用“小羊羊演唱會”的游戲化形式開展學習。
1.前期音樂的導入學習
首先,讓幼兒感受歌曲的音樂氛圍和旋律,通過反復的兩次播放,讓幼兒感受歌曲的音樂風格,同時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感受節拍,感受歌曲快樂的風格。第二步是學習歌曲,幼兒教師以故事情境的方式引領幼兒進入歌曲的意境,隨琴伴奏朗誦歌詞,通過提問等形式幫助幼兒記憶A段,之后分別將歌曲B段中出現的三只羊,即喜羊羊、美羊羊、懶羊羊的圖片展示出來,幫助幼兒記憶B段的歌詞,最后引導幼兒完整地跟鋼琴伴奏朗誦歌詞,在教師示范唱歌曲之后,幼兒一起學唱歌曲。第三步,
2.引導幼兒創編歌曲B段中的“羊羊名字”
在幼兒教師的引導下,由幼兒創編各自的羊羊名字各自創編的羊羊名字完成后,在幼兒教師的幫助下,嘗試將創編的“羊羊名字”放在歌曲B段中演唱,最后一起學習齊唱A段和接唱B段。
3.“小羊羊演唱會”的實施
采用游戲的形式分小組進行演唱,幼兒老師此時要做好統籌,積極鼓勵幼兒三人一組自行挑選,在喜歡的背景板前面準備唱歌,提示幼兒自行商量各自的“羊名字”,并自定“三只羊”,也就是同組的三個人,確定唱歌的順序,幼兒教師要鼓勵幼兒三人合作,在歌曲的結尾處擺一個表示“相親相愛”的造型動作。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孩子不會主動地參與到游戲中來,這時,幼兒教師一方面作出要求和提醒,另一方面讓已經進入游戲情境的小朋友帶領未參與進來的小朋友一起進入游戲,鼓勵全部幼兒大膽地進行接唱。
(三)《打電話》音樂課例
幼兒教師在安排游戲時,要兼顧好游戲過程中規則的建立,在游戲活動過程中,不能一味地強調幼兒自主性的發揮,而忽視了活動過程中的規則,缺少規則的游戲,對幼兒的成長豪無幫助。只有與幼兒的身心發展相適應,游戲活動才有價值,才易于被幼兒所感知與接受。以下以《打電話》為例,讓孩子們學習音樂。
人,作為一個鮮活生命的存在,是不斷發展的個體,往往在環境的刺激下,或是內心的驅動中慢慢的發現問題,探究思考,不斷成長。我們新教師生長在現代化建設發展最快的年代里,接受了最新鮮的事物,所以展現了各具特色的個性。然而,我們選擇了教師這個偉大的職業,其榮耀之處不在于身份地位的光鮮,而是教書育人的靚麗。我覺得三天的崗前培訓是極其必需且必要的,它將我們個性的思想凝聚在一起,探討21世紀的新教師該遵循的師德規范,引導我們了解為人師所具備的人文素養,讓我們在上崗前真真切切的告訴自己:我是一名教師,我是一名社會人了。
三天的培訓,我認真聆聽了特級教師們的精彩講座,他們深切的與我們分享了十幾二十幾年的教學經歷,分享了教師成長路上的喜怒哀樂,分享了一個個與孩子相處的感人瞬間。不難發現,每一個名教師的成功之路都是有相似之處的,我覺得以下幾點尤為重要:
一、關愛幼兒,愛生如子
請允許我這樣擬定標題,因為我是一名幼兒教師,對待那群懵懂的孩子,我不能稱之為兒童,他們年齡尚小,幼稚可愛,他們活潑乖巧,如兒似女,所以,他們是幼兒。每一位老師都告訴我們,讓孩子喜歡你,信任你,依賴你,那必定是基于你愛他們。對于幼兒教師而言,愛是幼兒園中永恒的主題。記得大學畢業論文答辯時,一位同學研究的主題是“學前教育專業招收是否要考察技能?”在她振振有詞的答辯后,老師反駁她:“你覺得幼兒教育中教師最主要具備的素質是什么?”臺下的我們及臺上的她不約而同說:“愛!”老師開心一笑:“你們心里都明白,所以我認為學前教育專業的招收可以不需要任何技能,這些都可以后天培養,最主要的要有愛才行!”臺下掌聲一片。
師生情、師生愛,這該是多么珍貴而又美麗的感情,我們教師如果能將愛貫穿于教育教學中,將愛表現在對待孩子的生活中,將愛進行到底,那么自己該有多舒心,孩子該有多快樂。
二、尊重自己,崇尚道德
只能說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經濟主義思想尤為嚴重,不是每個人都是圣人,不是每個人都是完人。作為一名教師,我想他首先是人,可以有這些物質的想法,但是他得清楚,在工作中,他是一名教師。那么作為教師就必要要遵循國家的法律法規,遵循教師的規章制度,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做人有做人的原則,做老師就必然有做教師的準則。講座中__老師說:優秀的教師=好人品+好師品。好的人品是一個人能在社會立足的生活方式,好的師品則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中所具備的素養及能力,x老師稱之為品味。
同時,責任意識是一名好教師成長的前提條件,教育成才是我們教師應盡的責任,這是我們從事教學工作的思想中心,他就好似每一項工作的主題引導,帶著這根緊扣于心的繩索,我相信教師成長道路上也會更有目標。裴老師在講座的最后還不忘告誡我們,做教師需要保護自己,而在我看來,尊重自己,按自己的人格底線做事,做自己該做的事,尊重自己的身心健康,才是對自己最大的保護,同時我們也會活的更加舒適、精彩!
三、勤敏好學,篤實上進
在講座中,一方面每一位老師都建議我們要閱讀。如今全民閱讀,終身學習的思想浪潮已然成風,這是國民進步的好現象,也是加快中華民族精神文明建設的良好途徑。教師作為教書育人的首要對象,當然讀書是必要的。首先,讀書凈化我們的心靈,就像當年我喜歡讀散文,或許我當時是讀不出太深奧的含義出來的,我唯一喜歡的就是它優美的文字,它能帶給我安靜的享受,它可以讓我忘卻煩惱之事,它總是有一種獨特的魅力讓我沉迷,那時候讀書的我,無事一身輕。
如果教師能夠在書中洗滌一些世間繁雜,那么他心中的愛就更多了吧。其次,讀書升華我們的心境,且不說讀書能夠豐富我們知識儲備,讓我們在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讀一本好書,一本適合自己的書,一本讓自己發展的書,有時候能受益終生。我們有時候看人的外貌,往往會說,這是個才子或是才女,因為他們身上似乎總是飄蕩著書香氣息,整個人從心而外的精神狀態都變得讓人羨慕,使人敬佩。當然,作為教師,在培養孩子讀書成為習慣的同時,自己也將讀書成為一種習慣,孩子們總是把教師當做神一樣的存在,那么神一樣的教師就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多讀書,讓孩子把你當做十萬個問什么,整天圍繞在孩子中間,孩子那么喜歡你,我想是教師最幸福的事情,也是教師價值的體現吧。
另一方面老師們講到要研究。或許我們不像專門搞學術的研究的學者一樣,但是我認為教師的研究就是對學生的研究,對教案的研究,對課堂的研究。最主要的是對學生的研究,尤其是幼兒教師,對幼兒的細心觀察,制定相應的幼兒發展計劃,探究幼兒行為心理,深入幼兒的世界,感受童心的樂趣,是研究的項目之一。作為一名新教師,不奢求把每一門學科每一方面都做到極致,但是自己最想做的,最有意義的那么一件事一定要做好。觀察是教師必備技能之一,我想在我教師生涯的開始階段,我必然將這件事情放在重要位置,做好這樣的探究,發展了幼兒,我相信也將成就自己。所謂上進,我認為不是非要奔著金字塔而去,只要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不斷收獲自己,踏踏實實,隨心而來,就是人生大贏家。
當然,我們的教師之路才剛剛起步,我們真正的成長才開始接觸,接下來一年中的培訓,隨著我們生活、教育經驗的不斷積累,在不同的時間會有不同的思考,也會在我們的成長規劃中不斷的改進。既然選擇了遠方,那么就不要只顧著低頭看腳下的路,教師之路漫漫長,請相信我會慢慢做好。
幼兒園老師培訓心得體會
江西省中小學教師全員遠程培訓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在這幾天的全員培訓中讓我學習到了一以前在課本上根本學不到的知識。在培訓中,通過學習各位老師上傳上來的教學資源,真的讓我受益匪淺,使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以后如何進行扎實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現就將我的一些收獲總結如下:
1。主題單元教學必須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單元課文的相通點,找出學習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適合學生高效學習的學案。在精讀課文中教師引導學生摸索出學習方法,然后在略讀課文中運用這種學習方法,學生自主高效地學習、交流。
2。主題閱讀以讀為主,從讀中領悟文章中的精髓。從不同形式,不同聲調,不同理解去領悟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如陸恕老師所說的“一讀解千愁”。
3、語文教學要有語文味。在課堂上,學生對語言的學習、訓練要扎實有效;采用合適的、不同形式的讀,使語文課堂書生瑯瑯;課中課后注重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
4、閱讀教學以讀為本。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新課標在目標定位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朗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實踐經驗也告訴我們,朗讀是學生領略課文蘊涵情感的最佳途徑,學生富有感情的朗讀本身就是對語言文字有敏銳感覺的表現。如教學《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時,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要正確地停頓;二是要讀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過這樣的朗讀指導,學生將會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沒有遮攔,顯得格外開闊,也叫人特別愉快。有了這種體會,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這種意境,也就會無拘無束地讀出作者那種對草原的熱愛之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課文當中,進入文章的意境,學習效果可見一斑。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指導有感情地讀,讀出音韻,讀出意境,讀出情味。
總之,通過參加本次活動,我的收獲頗多,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將更加努力,認真做到語文教學體現以語言訓練為中心,特別加強語言的運用。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努力轉變教學觀念及方法、策略,提高語文課堂的效。
幼兒園老師培訓心得體會
在我正式的進入到幼兒園工作開始,當我正式的成為一名幼兒園的老師開始,我先與和我一起同一批進入幼兒園的其他同事一起參加了一場非常盛大的崗前培訓,這一段時間的崗前培訓讓我感受到了很多啟發。也讓我對之后正式的工作有了更多的信心。
我們的崗前培訓主要是對于自己之后的一些工作的熟悉以及對幼兒園的熟悉和了解,我們首先通過幼兒園院長的介紹了解了幼兒園的一些發展歷程和偉大的榮譽,也通過對幼兒園老師的指責的了解和對幼兒園老師的工作的了解,更加堅定了自己要成為一名好的幼兒園老師的信念,更加堅定了自己以后要好好工作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