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文化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7 17:57:08

序論:好文章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yōu)槟扑]十篇狼文化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zhì),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狼文化論文

篇(1)

從2004年10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SLE合并妊娠并分娩患者17例,年齡21~35平均27.6歲;初產(chǎn)婦14例,經(jīng)產(chǎn)婦3例。病程1~14年。

1.2SLE診斷

參照美國風濕病學會1997年修訂的診斷標準,與內(nèi)科免疫組專家組會診判斷。其中:發(fā)熱15例,關節(jié)痛7例;顏面、頸四肢有紅斑9例,白細胞減少13例,血小板減少8例,尿蛋白14例。剖宮產(chǎn)4例,自娩13例。

1.3妊娠期及分娩期的常規(guī)處理

妊娠期需進行孕檢及風濕病學檢查,包括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血沉、肝腎功能、ACL、抗ds-DNA、補體C3、C4、心電圖、無應激試驗(NST)、胎兒超聲等。孕期注意酌情服用潑尼松;ACL陽性者口服阿司匹林,不用免疫抑制劑,以免引起畸胎或其他副作用;孕婦32~35周的患者給予地塞米松6mg,肌內(nèi)注射給藥,2次/d×2d;分娩前則給予甲基強的松龍40~80mg/d或琥珀酸氫化可的松100~200mg/d,靜滴給藥3~5d;分娩后據(jù)病情再繼續(xù)治療SLE;產(chǎn)后及時回奶,新生兒采用人工喂養(yǎng),避免食用被藥物污染的母乳。

1.4觀察指標

(1)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患者護理前后的SAS和SDS評分;(2)對患者進行隨訪觀察患者轉(zhuǎn)歸及新生兒情況。

1.5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患者護理前后SAS和SDS評分為計量資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患者護理前后SAS和SDS評分比較

患者護理后SAS和SD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隨訪

17例患者均好轉(zhuǎn)出院,出院后隨訪結(jié)果顯示,并發(fā)多臟器受損病情加重5例,臨床緩解7例,再次妊娠5例,17例新生兒存活15例,1例新生兒患SLE。

3護理

3.1一般護理

3.1.1加強休息,防止勞累:SLE患者抵抗力較弱,所以孕期和圍產(chǎn)期盡量臥床休息,期間定時翻身,做被動運動,防止褥瘡的發(fā)生。關節(jié)腫痛時限制活動,活動量以患者能夠忍受為度。注意勞逸結(jié)合,以免勞累加重病情,外出時避免日曬,同時還要防止受涼感冒及其他感染。在此期間還應該注意營養(yǎng)均衡,及時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增強機體活力。

3.1.2預防感染:由于大劑量激素的應用,SLE患者特別是皮損型極易感染,要密切觀察患者有無感染跡象,如發(fā)熱、白細胞低等。如果患者經(jīng)濟條件允許,最好是選擇住單間,以防止交叉污染。對探視及陪護人員實施護理培訓,并嚴格限定探視時間和人數(shù)。定時打開門窗進行通風,房間實施紫外線消毒時要對患者進行保護,防止紫外線的直射。床單保持平整、干燥;醫(yī)護人員與患者接觸時應戴口罩,并設專門的責任護士負責護理。要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潔,給予過氧化氫漱口,3次/d,有口腔黏膜破損時,每日晨起、睡前和進餐前用漱口水漱口,有口腔潰瘍者在漱口后用中藥冰硼散或錫類散涂潰瘍部,有水皰者要保持皰壁完整,遵醫(yī)囑可以使用表面收斂劑。保持皮膚干燥和清潔,不要接觸染發(fā)劑、燙發(fā)劑、發(fā)膠和農(nóng)藥等刺激性物品。皮損型患者頭、頸、面部忌用堿性堿性清潔劑和化妝品,以減少刺激;如果病房內(nèi)有皮疹、紅斑或?qū)饷舾械幕颊撸堟I入文字或網(wǎng)站地址,或者上傳文檔。室內(nèi)可應掛深色窗簾,避免陽光直射患者部位的皮膚加重病情。外出時要穿長袖的衣褲、晴天時注意打傘或戴遮陽鏡及遮陽帽,千萬不要日光浴;保持會位清潔,經(jīng)常用0.5%碘伏或0.1%洗必泰擦洗,忌用堿性肥皂;產(chǎn)后應注意觀察產(chǎn)婦會陰或剖宮產(chǎn)切口部位是否感染,是否有子宮內(nèi)膜炎、尿路感染、肺炎和狼瘡惡化現(xiàn)象,一旦發(fā)生上述情況迅速治療,必要時可轉(zhuǎn)到上級醫(yī)院診治。

3.1.3病情監(jiān)測:患者開始妊娠后,應根據(jù)患者疾病的嚴重程度、活動性及累及臟器狀況進行評價;指導患者自己及家屬協(xié)助護理。加強妊娠期的檢查,一旦發(fā)現(xiàn)妊娠期或產(chǎn)后狼瘡惡化,應盡早作出診斷并予以積極治療。皮損型患者特別防止紫外線的照射;對妊娠期高血壓,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及患者的自覺癥狀,給予降壓、解痙、利尿等處理。腎炎型患者要檢測血壓,防止驟升或驟降,監(jiān)測腎功能,注意觀察尿量和尿色,有異常現(xiàn)象及時與醫(yī)生溝通。臨產(chǎn)時注意產(chǎn)程進展及產(chǎn)婦變化,記錄24h出入水量,嚴密觀察尿量,每日檢測體重、腹圍及患者全身皮膚是否發(fā)生異常。由于患者長時間臥床,所以要注意加強對患者關節(jié)的活動和護理。為防止合并癥的發(fā)生,住院期間最好間歇性吸氧,以便保證血氧濃度維持在適當?shù)乃?在患者床頭時刻都應該備有開口器,壓舌板等急救工具(用滅菌的紗布包裹)。如果并發(fā)癥突然發(fā)作,要沉著冷靜,積極配合醫(yī)生搶救治療,切忌延誤病情。

3.1.4胎兒及新生兒監(jiān)測:孕婦在住院期間應經(jīng)常做血小板聚集試驗和無負荷試驗。有腎臟損害者,不管患者有否原高血壓,為防止產(chǎn)前子癇的發(fā)生,都應給以小劑量阿司匹林治療。孕后期采用電子胎心監(jiān)護、定期對胎兒進行B超監(jiān)測,定期測定臍動脈血流波型,檢查胎盤功能。患者采用左側(cè)臥位,有利于糾正右旋子宮,解除子宮對下腔靜脈擠壓,促進子宮內(nèi)胎盤的血液循環(huán),同時輔以間歇性吸氧,防止胎兒宮內(nèi)缺血缺氧癥狀。患者應學會自數(shù)胎動的方法,每天定時自檢并做好記錄,以便胎兒情況驟變或短期內(nèi)(1~3d)劇變時及時發(fā)現(xiàn)。臨產(chǎn)時密切注意產(chǎn)程進展及胎心音變化;由于罹患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孕婦易發(fā)生早產(chǎn),加上胎兒宮內(nèi)發(fā)育遲緩、胎兒窘迫等危險狀況時有發(fā)生,新生兒病死率高,故所有新生兒均按高危兒加強護理并實施人工喂養(yǎng),其措施不再贅述。

3.1.5產(chǎn)后指導:產(chǎn)后根據(jù)病情遵醫(yī)囑繼續(xù)用藥治療,因患者分娩前后均應用了大劑量的激素,因此產(chǎn)后不宜哺乳,需及時回乳。可用溴隱亭、生麥芽口服,予大黃、芒硝熱敷回乳,以降低乳腺炎和產(chǎn)后高熱的發(fā)生,忌用雌激素回乳,以免加重病情。產(chǎn)后避孕不宜用上環(huán)方式,可能會造成感染,可采用其他避孕工具避孕。

3.2人性化護理

3.2.1心理護理:長期以來,SLE一直是一種頑固的心身疾病,不得不長期服用激素治療,疾病導致的蝶形紅斑及激素帶來的體貌變化(滿月臉、脫發(fā)、向心性肥胖等),給患者尤其是女性心理帶來很大負擔,因此抑郁、悲觀、自卑、排斥等不良心理不鮮見。甚至輕生,走上“自殺”這條不歸路。妊娠后心情雖然有所好轉(zhuǎn),但疾病的遺傳性和前期用藥對胎兒的潛在危害又使其產(chǎn)生焦慮、恐慌心理。加之醫(yī)患矛盾現(xiàn)象屢屢發(fā)生,敵對和抗拒情緒難以避免。如果長期處于這種精神緊張狀態(tài),體內(nèi)就會發(fā)生應激狀態(tài),加劇了患者免疫系統(tǒng)的紊亂,使SLE癥狀加重。所以,在護理過程中,醫(yī)護人員要主動多與患者進行交流,隨時洞察心理變化,促進醫(yī)患之間的相互信任。我們采取了如下措施,首先,在護理患者時,護理人員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患者至上”,用樂觀向上的世界觀影響、感染、鼓舞和激勵患者走出心理的“低谷”,通過給患者耐心講解診療過程,如發(fā)病機制、臨床癥狀及注意事項,給患者以充分的心理準備;其次,在孕后期話題多以談論胎兒為主,轉(zhuǎn)移對疾病的注意力,讓其感受到將為人母的幸福和神圣,通過胎兒對孕婦互動及帶來的激勵作用,大部分孕婦都能心情好轉(zhuǎn),積極主動配合治療。通過上述方法,營造出醫(yī)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和諧友好局面,利于治療的進行。

3.2.2患者家屬的參與:通常情況下,患者最相信的人莫過其家屬,所以應及時掌握患者家庭情況、知識接受能力和經(jīng)濟承擔能力,摸準他們的心理變化。每項治療措施實施以前,應先在回避患者情況下與家屬溝通,變被動為主動,家屬思想工作通了,他就會督促患者積極配合護理。住院期間,我們還向患者及家屬耐心宣講,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疾病和藥物知識,解釋用藥的必要,保證患者按醫(yī)囑用藥。

3.2.3滿足個性化需求:每個患者都有獨特的家庭背景和文化差異、經(jīng)濟背景也不盡相同,所以其心理需求也千差萬別。通常,經(jīng)濟條件較差的患者比較注重治療經(jīng)費問題;有工作的患者則對治療時間的問題考慮較多,但都希望醫(yī)務人員充分告知病情、治療和預后,以便采取應對措施。這些要求因人而異,個性化很強。護理的宗旨是,只要要求合理,盡量滿足,盡早解決;要求不甚合理的,要充分理解,作好解釋、溝通和疏導工作,盡力為患者營造舒適、滿意的心境環(huán)境。

篇(2)

引言

《野性的呼喚》()作為美國著名現(xiàn)實主義作家杰克?倫敦(Jack London 1876-1916)的代表作,自從作品面世以來就在世界范圍內(nèi)引起了不小的反響,該作品不僅引發(fā)動物小說創(chuàng)作熱潮,其蘊含的生態(tài)思想更是給后來的世界生態(tài)文學發(fā)展帶來不可忽視的意義。《野性的呼喚》主要講述了一只生長在溫暖地帶富貴人家的家犬巴克遭難輾轉(zhuǎn)被賣到北方嚴寒的淘金路上的故事,從文明的中心落入了原始中心的巴克為了生存和適應環(huán)境開始了不斷的奮斗最終成為了狼群之首。我們把視線轉(zhuǎn)向東方,中國作家姜戎的《狼圖騰》前后歷時三十余年,煌煌五十萬言最終定稿于2003年。《狼圖騰》是以時期內(nèi)蒙古草原為背景,以動物狼為敘事主題的史詩般的小說。書中數(shù)十個關于狼的故事串聯(lián)其中,故事情節(jié)既緊張又曲折,場面恢弘。最后主人公道出了對小狼、蒙古老人甚至草原的懺悔。引發(fā)讀者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反思。

杰克?倫敦與姜戎分別來自東西方兩個國度,他們所生長的環(huán)境的文化背景、意識形態(tài)甚至地理風貌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我們從生態(tài)批評的視角對《野性的呼喚》和《狼圖騰》進行對比,不難看出他們在處理人與狼的關系方面所要表達的生態(tài)思想有著許多契合的地方。值得人們注意的是,姜戎的《狼圖騰》中曾多次提及到杰克?倫敦的作品。這很可能說明姜戎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一些生態(tài)意識受到了其一定的影響。在生態(tài)問題日趨嚴重的今天,杰克倫敦在他的作品中滲透的生態(tài)思想不得不說是難能可貴的。

一、生態(tài)整體觀

在環(huán)境倫理學中生態(tài)整體觀可謂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學說,是當代生態(tài)學的核心觀念。生態(tài)整體觀是一種從自然的角度對生態(tài)與文學的關系進行探討的生態(tài)理念[1](P103-104)對生態(tài)整體及整體內(nèi)部聯(lián)系是生態(tài)整體觀的核心特征。生態(tài)整體主義并不否定人類的生存權(quán),不逾越生態(tài)承受能力,不危害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發(fā)展權(quán)。美國哲學家霍爾姆斯?羅爾斯頓在關于生態(tài)整體觀上指出并不強調(diào)任何一個物種、小環(huán)境乃至子系統(tǒng)的重要性,而是要以系統(tǒng)和諧和整體利益為出發(fā)點來考察包括人在內(nèi)的自然萬物的生存發(fā)展。[2](P99)《野性的呼喚》和《狼圖騰》作為中外知名的動物小說,均通過描寫狼,來表達作者自身先進的生態(tài)整體主義觀念,警示人們?nèi)粝牒妥匀缓椭C相處,人類社會得以長足發(fā)展就必須摒棄“人類中心主義”思想,善待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

《野性的呼喚》中生態(tài)整體觀的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杰克?倫敦以一條狼狗巴克的視角批判了人類中心主義思想和征服與控制自然觀思想帶來的惡果,在小說的開篇巴克被穿著紅色外套的人擄走,“一次又一次地親眼所見那種殘酷的場面,巴克對那教訓體會得更刻骨了:手持大棒的人就是一個統(tǒng)領,就是一個必須服從的統(tǒng)領……它還看到一條狗,因為既乞憐又不服從,在爭奪自的搏斗中犧牲了”,此處具有非常明顯的“人類中心主義”的象征意義,巴克作為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低階生物在強大的人類面前沒有一點與之抗爭的力量,同時也體會到了自然社會中殘酷現(xiàn)實。杰克?倫敦也在《野性的呼喚》中描繪了人類應該尊重自然規(guī)律,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畫面,那就是小說中約翰?桑頓的出現(xiàn),桑頓和巴克之間比起寵物和主人的關系,他們更像是一對彼此尊重互助的朋友。這種描寫可以看出杰克?倫敦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tài)整體主義的向往。

老人等著陳陣,急吼吼地說:難道草不是命?草原不是命?在蒙古草原,草和草原是大命,剩下的都是小命,小命要靠大命才能活命,連狼和人都是小命。吃草的東西,要比吃肉的東西更可惡。你覺著黃羊可憐,難道草就不可憐?黃羊有四條快腿,平常它跑起來,能把追它的狼累吐了血。黃羊渴了能跑到河邊喝水,冷了能跑到暖坡曬太陽。可草呢?草雖是大命,可草的命最薄最苦。根這么淺,土這么薄。長在地上,跑,跑不了半尺;挪,挪不了三寸;誰都可以踩它、吃它、啃它、糟踐它。一泡馬尿就可以燒死一大片草。草要是長在沙里和石頭縫里,可憐得連花都開不開、草籽都打不出來啊。在草原,要說可憐,就數(shù)草最可憐。蒙古人最可憐最心疼的就是草和草原。要說殺生,黃羊殺起草來,比打草機還厲害。黃羊群沒命地啃草場就不是“殺生”?就不是殺草原的大命?把草原的大命殺死了,草原上的小命全都沒命![3]

這是《狼圖騰》中畢利格老人所提及的“大命”和“小命”思想。德沃爾和塞欣在《深層生態(tài)學》中說道“要清楚地認識到‘小我’在‘大我’中,而‘大我’代表有機整體。”當整體面臨危險時:“沒有一個個體能夠獲救,除非全體都得救。”[2]這兩者的思想是否有著驚人的契合?沒錯,老人用生動的故事講述的正是出現(xiàn)于20世紀的生態(tài)整體主義的思想。生態(tài)整體主義的核心思想是指把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整體利益作為最高價值而不是把人類的利益作為最高價值,把是否有利于維持和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完整、和諧、穩(wěn)定、平衡和持續(xù)存在作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作為評判人類生活方式、科技進步、經(jīng)濟增長和社會發(fā)展的終極標準。畢利格老人宣揚的觀念是草作為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根本與核心,黃羊、旱獺、野兔、黃鼠、牛、羊、馬等都以吃草為生,若沒有狼,那它們的數(shù)量就會瘋長,勢必會威脅整個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狼圖騰》為中國生態(tài)文學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只有首先完成思想的綠化、形成明確的生態(tài)整體觀,才有可能創(chuàng)作出真正的生態(tài)文學作品,進而才有可能為發(fā)掘生態(tài)危機的思想文化根源、推動文化變革、建立生態(tài)文明作出文學上的貢獻。”[4]

二、敬畏生命

法國人道主義學者、思想家史懷澤提出了“敬畏生命”(Reverence for life)的理念,將倫理學的范圍由人擴展到所有生命,他認為人類的同情如果“不僅僅涉及到人,而且也包括一切生命,那就是具有真正的深度和廣度”的倫理。他提出了這種倫理學基本的道德原則:“成為思考性動物的人感到,敬畏每個想一樣生存下去的生命。如同敬畏他自己的生命一樣。他如同體驗他自己的生命一樣體驗其他生命。他接受生命之善:維持生命,改善生命,培養(yǎng)其所能發(fā)展的最大價值;同時知道生命之惡:毀滅生命,傷害生命,壓抑生命之發(fā)展。這是絕對的、根本的道德準則。

杰克?倫敦批判人類中心主義價值觀,以一條狗巴克的視角和心理推進小說的情節(jié)發(fā)展,倫敦在小說中灌輸了許多生態(tài)思想。在生態(tài)問題突出的今天,這樣的生態(tài)思想著實可貴。在《野性的呼喚》中,倫敦贊頌了桑頓與狗們熱情相擁,諷刺了赫爾一家虐待動物。“生命在他的體內(nèi)流動,洶涌澎湃,狂暴又讓人愉快,如醉如狂的狀態(tài)仿佛要撐破了他,漫山遍野,流瀉到世界上。”小說描寫不僅富有詩性更重要的是通過杰克?倫敦的文字可以看出他對生命高度的敬意,仿佛讀者本人成為了狼狗巴克,體驗著它堅韌不拔的生命和殘酷的環(huán)境。從中可以看出大量的史懷澤“敬畏生命”的思想。不僅如此,杰克?倫敦的寫作也受到了德國哲學家尼采的影響,具有強烈的個人主義和超人思想,他筆下的動物也通常具有非凡的能力,極具藝術性。

而《狼圖騰》中對“敬畏生命”這一生態(tài)思想詮釋得更加明顯,小說開頭知青陳陣剛踏入早操時對狼的恐怖,到好奇再到后期通過與畢利格老人交流后對狼的尊敬甚至崇拜,姜戎通過知青陳陣多次與狼打交道的經(jīng)歷,慢慢的使他對狼的認知產(chǎn)生改變。闡釋了人對萬物生靈應懷有敬畏之心。諸如此類的情節(jié)可以清晰地看出作者對生態(tài)強烈的敬畏之意。

三、生態(tài)危機的成因之探討

《野性的呼喚》創(chuàng)作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淘金熱時期。那時無數(shù)淘金者禁受不住金錢的誘惑蜂擁而至。在原本寧靜的加利福尼亞淘金者無節(jié)制地鉆探、開采礦藏,肆意地破壞森林與土地,并且大興土木,掠奪大自然的財富。《狼圖騰》這部小說同樣對人類中心主義進行批判,相反的貫穿全書的生態(tài)整體觀、敬畏生命等西方生態(tài)學重要思想。而《狼圖騰》的整個故事就是一個因為忽視生態(tài)環(huán)境從而受到大自然的懲罰的悲劇故事。數(shù)千年美麗富饒的額侖草原,在近十幾年來人類中心主義者對大自然的肆意改造下迅速退化成為草場,三十年退化為沙漠。對生態(tài)的嚴重破壞實在令人唏噓不已,更讓人反思曾經(jīng)的人類中心主義思想帶來的傷害。

《野性的呼喚》與《狼圖騰》揭示了破壞生態(tài)的元兇其實就是人類難填的欲望以及長期以來人類以自我利益為主的生存與發(fā)展模式,使讀者在閱讀后產(chǎn)生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反思。通過大量的理論依據(jù)以及慘痛教訓使人類意識到如果從“人類中心主義”的思想出發(fā),毫無節(jié)制地對大自然進行征服與改造,破壞生態(tài)平衡,最終人類只會親手將自己置于萬劫不復的深淵。所以只有保證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才能從根本上保證人類歷史進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讓青山常在,綠水永存。

杰克?倫敦和姜戎都是極具人文關懷的生態(tài)主義作家,盡管《野性的呼喚》和《狼圖騰》在情節(jié)和篇幅上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但是這兩部作品當中所蘊含的生態(tài)哲學思想?yún)s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具有很大意義的可比性與研究價值,同時也是在呼吁警醒人類對現(xiàn)有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關注,避免當前及未來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更難以控制的惡化。

(基金項目:項目編號:[SLGYCX1501]。)

注釋:

[1]薛敬梅:《生態(tài)文學與文化》,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2]王諾:《歐美生態(tài)文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3]姜戎:《狼圖騰》,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年版。

[4]王諾:《梅真的生態(tài)整體主義思想》,中國綠色時報,2008年4月18日。

參考文獻:

[1]陳澤環(huán)譯,阿爾貝特?史懷澤.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篇(3)

朗讀是一門學問,是一種語言藝術,朗讀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教師若引導學生善于讀,則功莫大焉。”朗讀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朗讀訓練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口頭表達技能,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掌握主動理解課文的學習方法,從而更深入的去理解、消化課文。

筆者根據(jù)近15年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實踐,認為教師在朗讀教學中要注重優(yōu)化朗讀教學方法,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語文素質(zhì),發(fā)展語言能力。

一、情境朗讀

語文教師要在朗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描寫的情境和作者的感情,做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小學生由于知識經(jīng)驗貧乏,他們通過課文獲得情感體驗是比較膚淺的、單薄的,語文教師要在朗讀教學中結(jié)合實際,營造朗讀的情境,達到親情、生情的目的。比如,在教授四年級上冊第十五課《說“勤奮”》時,邊朗讀邊讓學生思考父母對自己的愛,鼓勵留守兒童在父母不在家時,我們更應該用自己的勤奮爭取優(yōu)異的成績,來報答父母對自己的愛。在教授六年級中的《天游峰的掃路人》時,讓孩子展開豐富的想象,想自己的父母在外打工,工作是多么艱苦,日子過得多么艱難,我們應該怎么樣去做?啟發(fā)留守兒童對學習的思考,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斗志。這種情景朗讀,可以使學生更深刻體味課程中所包含的知識。在朗讀體驗中,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在體驗中思索,更真切地感受語言情感,全身心地去擁抱語言,與文中人物進行心靈對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情境朗讀還要注重朗讀氛圍的培養(yǎng)。單調(diào)的閱讀訓練只會使學生讀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想方設法設計朗讀培訓技巧,創(chuàng)設氣氛讓學生愿讀、樂讀、爭著讀。如學生朗讀時放些相應的背景音樂,有時請學生配畫外音,也可把學生的朗讀現(xiàn)場錄音進行比賽等。每個班的學生都不是整齊劃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在朗讀教學中也應體現(xiàn)層次性。復雜程度不同的語段要因“材”而讀,對不同要求的朗讀練習也應量“材”錄用,對朗讀的評價也要因人而評,讓學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悅。

二、擴大朗讀形式

在教學中應加強朗讀訓練,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朗讀的形式應該是靈活多變的,可以視學生學習情況、課文特點而適時采用配樂朗讀,音樂特有的旋律和節(jié)奏塑造形象,把人們帶入特有的意境中,喚起人們的感情,經(jīng)典的文學與情調(diào)相吻合的音樂和諧結(jié)合時,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學生在音樂中感受課文中敘述的優(yōu)美意境,同時,再定期舉行一些詩歌、散文朗讀比賽或朗誦會,豐富學生課內(nèi)外的閱讀形式。朗讀的形式過于單一,學生就會感到乏味,收不到預期的效果。老師要善于調(diào)動多種讀的形式。為深刻理解課文表達的感情服務,依據(jù)教材特點和教學需要,靈活,科學地安排讀的形式,既提高了學生讀的興趣,又可起到激活語感的作用通過保質(zhì)保量。我在朗讀教學中做了以下幾點工作:

(1)仿效“多米諾骨牌效應”。在教學中,我要求每個同學有一兩本自己喜歡的朗讀課外讀物。在學生朗讀完自己的課外讀物后,再依次進行交換朗誦。這樣做就等于每一位同可以閱讀近百本課外讀物。既減輕了學生家長的負擔,有增大了每一位學生的閱讀量,避免了農(nóng)村留守兒童沒有課外書課讀的尷尬局面。

(2)舉辦“讀書節(jié)”:在我們班規(guī)定,每個月最后一個星期的星期五下午為我們班的“讀書節(jié)”,在讀書節(jié)期間,同學們相互推薦自己所讀到是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推薦人必須說出為什么值得一讀,并且要求朗讀給同學和老師。讀書節(jié)還設立了主題,主題有:①愛我中華②友情③我與環(huán)境④古詩文的美⑤名著名篇對我的影響等。

(3)采取多種朗讀形式,如評讀、泛讀、輕聲讀、競賽讀等等,教師應根據(jù)課文特點及學生實際來選擇恰當?shù)睦首x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形成特色朗讀,在濃厚的朗讀興趣支撐下讀出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評讀結(jié)合

教師評價語言設計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學生對自己朗讀情況的認識。在學生讀完后,只是簡單的一概而論地說“你讀得真好!”、“你讀得真有感情!”或者“你讀得真流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這樣不利于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而且容易挫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所以學生讀后教師要及時地給予具體的恰如其分的評價,并且要讓學生知道自己哪個地方讀得好,哪個地方需改進。諸如,“你讀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些情感就能更好地表達。”“你讀得很認真,如果能在課后用這樣的態(tài)度多練幾遍,相信你會讀得非常流利。”這樣的評價語,對朗讀技巧作精確分析,學生練起來有章可依,朗讀能力會逐漸提高。也正是這些準確得體的評價語言使學生對自己的朗讀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在一次次練習中揚長避短,所以很快就有了進步。在對待學生失敗的朗讀時,絕不可用生硬的語言一口否定,教師要運用巧妙的評價語言加以引導、幫助,這樣不但避免了學生的尷尬,還維護了他們的自尊,學生在糾正了錯誤的同時,還會更有信心的投入學習。同時對朗讀的評估也要因人而易,讓學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悅。當學生經(jīng)過努力,改正原朗讀中的錯誤后,教師可以就學生的第二次朗讀給予鼓勵性的評價。這種“推遲判斷”淡化了評價的甄別功能,突出反映了學生的縱向發(fā)展。特別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而言,這種“推遲判斷”能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新的學習動力。

篇(4)

沙漠歷史地理學是我國著名學者、業(yè)師侯仁之院士奠基開創(chuàng)的一門新型學科[1]。這一學科研究歷史時期干旱、 半干旱(含部分半濕潤)地區(qū)由于人類不合理的開發(fā)經(jīng)營活動,破壞其原有的脆弱生態(tài)平衡,使原非沙漠地區(qū)出現(xiàn)了以風沙活動為主要特征的類似沙質(zhì)荒漠環(huán)境退化的過程及其產(chǎn)生的機制。土地沙漠化是人類面臨的嚴峻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有必要探究其形成的歷史過程和產(chǎn)生的根源,因此沙漠歷史地理的研究愈來愈受到各國學者的重視。

1 沙漠化發(fā)生的地域

據(jù)筆者的實地調(diào)查,河西走廊歷史時期的沙漠化過程主要出現(xiàn)在內(nèi)陸河流下游,特別是范圍較大的成片沙漠化區(qū)域更是如此。內(nèi)陸河流中游亦可見沙漠化土地,但分布較為零星,且范圍較小。面積達1 000km[2]的民勤縣西沙窩一地,原為漢唐時期的一片古綠洲, 即位處石羊河下游,盛唐以后演變成沙漠。今地表景觀為,在遭受嚴重風蝕的古耕地上散布著成片的半固定白刺灌叢沙堆,間有少許裸露的新月形沙壟,其間廢棄的渠堤、阡陌遺跡斷續(xù)可辨,并散落陶片、磚塊、錢幣等漢唐遺物。這片茫茫的沙丘中還殘存數(shù)處沙井文化遺址和三角城、連城、古城、文一古城等多座古城廢墟[2]。古綠洲的東部即為現(xiàn)代民勤綠洲, 其東北約10km為石羊河古終端湖-豬野澤的遺跡[3]。面積約1 200km[2] 著名的古居延-黑城綠洲,即位處黑河下游的內(nèi)蒙古額濟納旗東南。這是一片漢至元代的綠洲,今地表景觀為連片風蝕古耕地遺跡與吹揚灌叢沙堆、流動沙丘相間分布,早已干涸的古渠道時斷時續(xù),歷歷在目。其間殘存K710城(漢)、K688城(漢)、烏蘭德勒布井城(F84,漢)、 溫都格勒日格城(K749,漢)、馬圈城(K789,唐)、綠城(漢)、破城子(A8,漢)、黑城(K799,西夏、元)等多座古城址。古居延澤位于古綠洲東北部的居延洼地,殘存6條呈平行環(huán)狀的古湖岸堤[4]。面積達650 km[2]的金塔縣東沙窩古綠洲,即位于討賴河-北大河下游, 亦唐代以后沙化。其地遍布高約2~4m的白刺灌叢沙堆和檉柳灌叢沙堆, 間有新月形沙丘和流動沙梁,沙堆沙丘間古耕地成片出露,遺跡清晰。古綠洲上留存數(shù)處火燒溝文化遺址和西三角城、西古城、三角城、下長城、破城、黃鴨墩城、下破城、北三角城、西窯破莊等10余座漢唐古城址,并有較多古陶窯分布[5]。再如,馬營河擺浪河下游古綠洲、 蘆草溝下游古綠洲、石油河下游古綠洲等莫不如此。不獨河西如此,塔里木盆地邊緣等干旱地區(qū)古綠洲沙漠化區(qū)域亦呈現(xiàn)出這種分布規(guī)律。如著名的樓蘭古綠洲即位于孔雀河下游、精絕古綠洲位于尼雅河下游、喀拉屯古綠洲位于克里雅河下游、安的爾古綠洲位于安的爾河下游等。

古綠洲沙漠化區(qū)域多出現(xiàn)在河流下游,其原因在于下游地區(qū)位處綠洲尾閭,水資源狀況較差,易受水量變化的影響,且地當盛行風向(偏北風)前沖,干旱、大風等災害性天氣的作用較烈,又多與流沙、鹽堿地、戈壁等相間分布,甚至被沙漠切割包圍,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潛在不穩(wěn)定性很強,因而沙漠化過程易于被激發(fā)活化,在人類不合理的開發(fā)利用方式作用下易于向荒漠演替。故此防治沙漠化的重點應放在綠洲下游地區(qū)。

河流中游亦有沙漠化區(qū)域,但其范圍較小。如張掖"黑水國"古綠洲即位于黑河中游綠洲腹地,唐代以后發(fā)生沙漠化,面積僅約30km[2[5]]。又如地處石羊河流域中游的武威市高溝堡一帶,清代后期發(fā)生沙漠化,面積約45km[2[4]]。

2 沙漠化過程的途徑

沙漠化過程的途徑或曰沙漠化作用的方式,主要有就地起沙、風蝕綠洲、流沙入侵和洪積物掩埋綠洲,其中又以前兩者為最重要。沙漠化過程的途徑不同,所形成沙漠化區(qū)域的地表景觀形態(tài)亦各具其異。

就地起沙主要出現(xiàn)在河流下游成片的沙漠化區(qū)域,這里的地表組成物資以較疏松的河湖相粘土、亞粘土夾層的沙質(zhì)沉積物為主,當一旦因水源不及或人為破壞大面積棄耕后,造成疏松地表直接裸露,在失去原有植被(人工的、自然的)保護的情況下,風沙活動迅速加強,其生態(tài)環(huán)境潛在的不穩(wěn)定性迅速激化,以致出現(xiàn)吹揚灌叢沙堆或形成片狀流沙地,綠洲逐漸向荒漠演化。石羊河下游的西沙窩古綠洲即是如此。今天這里所見為成片的半固定白刺灌叢沙堆,沙堆高約2~3m, 丘間距8 ~25m,白刺覆蓋度30%~40%,其間亦有少許裸露的新月形沙壟。 當接近沙窩西北部邊緣則白刺覆蓋度漸趨稀疏,以致出現(xiàn)大片流動沙丘;當靠近其東南部邊緣毗近現(xiàn)代綠洲處,因地下水狀況稍好,則綿延著一條寬約1km的檉柳灌叢沙堆帶,沙堆高約3~5m,檉柳覆蓋度60%~70%,檉柳株高1.5~2.5m。 西沙窩這種由東南向西北灌叢沙堆景觀的逐漸變化,反映了其地下水條件的逐步惡化和沙漠化程度的加深,也表明其地沙漠化過程應是漸次由西北推向東南的。古綠洲上分布的這些灌叢沙堆及其形態(tài)的差異,往往成為歷史上所發(fā)生沙漠化過程的主要標識和衡量其發(fā)生發(fā)展程度的標志。西沙窩沙漠化的途徑主要即就地起沙[2],古居延綠洲、金塔東沙窩古綠洲等的沙漠化過程亦皆如此,地表形態(tài)也大體類似。

風蝕綠洲主要出現(xiàn)在以粘土亞粘土為主、沙質(zhì)沉積物較少的古綠洲區(qū)段,這里因故棄耕失去植被保護后,在強烈風力吹蝕下,地表被蝕成條條壟槽,呈現(xiàn)出以雅丹地貌為主的景觀。此類沙漠化土地既可能出現(xiàn)在下游地表組成物資較堅硬的區(qū)段,如蘆草溝下游、黑河下游若干區(qū)域,亦可能出現(xiàn)在中游一些區(qū)地段,如疏勒河中游鎖陽城一帶。敦煌與安西交界處的蘆草溝下游漢唐古綠洲,南北寬8~13km,東西長約20km,總面積約180km[2],所見棄耕地極目連片,皆呈現(xiàn)為遭受嚴重風蝕的光板硬地面,風蝕壟槽比高0.8~2.5m。河道、堰壩遺跡明顯, 并可辨出干渠、支渠之別。干渠以砂石筑堤,高出風蝕地面1.5m, 渠底寬約20m,殘深0.2~0.5m,支渠呈低槽式,低于風蝕地面0.5~1m,底寬3 ~8m。支渠分列干渠兩側(cè),呈較齊整的羽狀排列,其間亦有稀疏的灌叢沙堆分布[6]。

流沙入侵,主要出現(xiàn)在古綠洲邊緣臨近沙漠的區(qū)段。因其周緣固沙植被的破壞,導致流沙大量侵入,遂使這些區(qū)段逐漸形成密集新月形沙丘、沙丘鏈的景觀,或新月形沙丘與吹揚灌叢沙堆、風蝕棄耕地交錯分布。此種沙漠化土地一般面積稍小,不及就地起沙和風蝕綠洲的面積大。敦煌古陽關地區(qū)、武威高溝堡、民勤青松堡沙山堡一帶均屬此種景況。如古陽關地區(qū)沙漠化土地約50km[2], 新月形沙丘鏈呈東北-西南向(與主風向垂直)排列,沙丘鏈高3~8m。丘間地寬50m,暴露大片風蝕古耕地,其上散落不少陶片、銅器鐵器殘片、古錢幣等物,當?shù)厮追Q其為"古董灘"。著名的陽關遺址即在這里[5]。

洪積物掩埋綠洲,主要出現(xiàn)在流域上中游洪積物豐富的地段。河流出山后攜帶大量礫石泥沙,一旦山洪暴發(fā)河堤決口,所攜洪積物傾瀉于綠洲農(nóng)田上,遂造成其棄耕荒蕪。此類沙漠化土地亦面積較小。筆者曾查得,永昌縣亂墩子灘一帶棄耕地上平鋪著一薄層洪積礫石層,所見軸長數(shù)厘米至十數(shù)厘米的卵石遍地撒落,阡陌遺跡歷歷在目,并多見明代青瓷片等物。這里原為明永寧堡的墾區(qū),位處石羊河支流西營河近側(cè),因明清時破壞祁連山林木,致使其涵養(yǎng)、調(diào)蓄水源的能力減低,河流含沙量增大,水情趨于不穩(wěn)定,終使這片綠洲被洪積物掩埋,又經(jīng)風力吹蝕,細粒物資多被蝕走,只剩下較大的礫石殘留地面。其發(fā)生沙漠化的時代當在明代后期(注:李并成.武威-民勤綠洲歷史時期的土地開發(fā)及其沙漠化過程.北京大學碩士論文,1998.141~143)。

3 沙漠化發(fā)展的趨勢

近些年來,學術界有一種頗為流行的說法,認為在干旱地區(qū)隨著人類利用改造自然活動的加劇,沙漠化過程亦不斷強化,沙漠化土地不斷擴大,綠洲范圍則日趨縮小,今天的綠洲面積較之古代已經(jīng)大大蹙縮了。

眾所周知,綠洲乃干旱荒漠地區(qū)水資源作用的產(chǎn)物,綠洲范圍的大小及其盈縮變化主要受水資源多寡的制約,而水資源的豐寡又直接取決于大氣環(huán)流狀況;只要歷史上大的氣候環(huán)流形勢及河流總的水量無大變化,則其所發(fā)育形成的綠洲總面積就不致發(fā)生大的改觀。因而考察歷史時期綠洲的盈縮演變,首先需要探討氣候干濕狀況的變遷。為解決此問題,筆者曾檢索整理了河西走廊2000多年來的有關氣候旱澇史料,采用濕潤指數(shù)公式處理分析,較系統(tǒng)地研究了該地區(qū)歷史上氣候干濕變化的概況,得出如下結(jié)論:河西歷史上氣候干濕曾有多次波動,但波動的幅度不大,這種波動并未從根本上改變河西干旱缺雨的地理景觀,并未動搖其干旱大陸性氣候類型的基本屬性[7]。本地區(qū)有關"流沙"、 "沙嶺"等記載從最古的史書起直到今日一直不絕于冊,即使在濕潤指數(shù)最高的年代,如清代前、中期亦莫能外。既然如此,則由其決定的河西走廊歷史上的水資源量及其所形成發(fā)育的綠洲面積就不致有大的變動,今天的綠洲就絕不會比古代大大縮小。

筆者曾依據(jù)敦煌文書百余卷,并經(jīng)多次實地踏勘,考出唐宋時代敦煌地區(qū)曾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水利建設,開有大小干支渠道百余條,從這些渠道的分布格局來看,唐宋敦煌綠洲的范圍不僅沒能超出今天的綠洲,而且還較今綠洲稍小[8 ]。 唐宋敦煌綠洲的最西端起自沙州城西12.5km的馬圈口堰,最南端抵達沙州城南5km鳴沙山麓的神農(nóng)渠; 最東南延至沙州城東20km外的官渠、三支渠尾閭;以上三端點分別與今綠洲西、南、東端點大體吻合;最北端則伸至沙州城北24.5km的北府渠尾閭,即今黃渠鄉(xiāng)馬圈灘村北部一帶,尚未達到今黃墩子國有農(nóng)場,較今綠洲北端蹙縮約8km。可見唐宋敦煌綠洲的范圍除北部延伸不及今日外, 余皆與今綠洲相吻。

此外,敦煌城西南70km處還有一塊較小的綠洲,即今南湖綠洲,唐于這里設壽昌縣。當時該縣開有大渠、長支渠、令狐渠等多條灌溉渠道,其分布范圍亦大體和今綠洲相似。又據(jù)敦煌文書Φ.0366號記載, 當時壽昌綠洲以壽昌城為中心,南5km,東2.5km,北5km,西15km, 面積約120km[2]。而今天南湖綠洲則東西12km許,較唐代約縮短5km, 綠洲西部陽關一帶和壽昌故城及其以東、東北部分地區(qū)唐代以后逐漸沙化荒棄,因而綠洲東西蹙縮;但今天綠洲則南北長達16km,較唐向北推進約6km, 唐代灌渠尚未到達的南湖國有林場以至二墩一帶建國以來已被開辟利用。今天南湖綠洲總面積約130km[2],較唐亦有所擴大。

由此可知,在千余年來人類活動的影響下,敦煌綠洲不是大大縮小了,而是有所擴大。隨著今天科學技術的進步,對綠洲地表、地下水資源的較充分開采,古代人們不能利用的湖沼灘地乃至鹽漬堿鹵之地已部分被開發(fā)利用,綠洲的范圍遂有所延展,而并非縮小。盡管今天的科技進步可使綠洲得以擴大,但由于受水資源的制約,綠洲范圍的擴大又是很有限的,切不可不顧及綠洲可資利用的地表、地下水量,盲目開墾,盲目擴大灌溉,否則必然給綠洲自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嚴重危害,植被退化、水源劣化,乃至土地沙漠化過程即會接踵而至。

另需說明,本文論及敦煌綠洲未比古代縮小,但并不意味著古今地理就沒有變化。由于歷史上的濫墾濫牧、過度樵采、對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等活動,曾造成某些方面的惡果,綠洲東部甜水井漢代軍屯遺址和南湖陽關地區(qū)以及壽昌城的荒棄沙化即是例證。然而我們還應看到,這種沙漠化過程僅限于局部地段,并未對整個敦煌綠洲的格局造成多大改觀,此處發(fā)生沙漠化,彼處又有新的土地開辟。由于綠洲總水量古今無大差異,綠洲總面積自然亦不致相去過遠。在干旱地區(qū)地理上,一定的河流水量總是大體滋養(yǎng)、維持一定規(guī)模的綠洲,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當然對于盡管是局部地區(qū)的沙漠化也決不應掉以輕心。

不獨敦煌綠洲如此,筆者考得河西走廊其它一些古綠洲亦皆如此。如位于石羊河下游面積達1000km[2] 的民勤縣西沙窩漢唐古綠洲沙漠化以來,石羊河水在其東部又逐漸形成新綠洲,這即是元明清以來漸次開發(fā)今天仍在利用的現(xiàn)代綠洲[9]。又如位于北大河下游面積約650km[2]的金塔縣東沙窩漢唐古綠洲,在廢棄沙漠化的同時,其西側(cè)則形成了直到現(xiàn)今仍利用的新金塔綠洲;位于石油河、北石河下游面積約480km[2]的玉門市花海比家灘古綠洲沙漠化以來其東部又發(fā)育了新的花海綠洲;位于古昌馬河下游面積約500km[2]的鎖陽城古綠洲沙漠化以來其東北部該河大轉(zhuǎn)彎處遂形成了新的安西河東綠洲和玉門鎮(zhèn)綠洲;位于馬營河、擺浪河下游面積約450km[2]的酒泉、高臺接界處的駱駝城古綠洲荒廢之際則在其上游出現(xiàn)了屯升-新壩新綠洲等等[10]。這些古綠洲的廢棄同樣并未明顯引起流域總的綠洲面積的減少。

筆者還注意到,塔里木盆地邊緣的一些古綠洲亦皆如此。如位于孔雀河下游的樓蘭綠洲、位于尼雅河下游的精絕綠洲、位于克里雅河下游的喀拉屯古綠洲、位于安的爾河下游的安的爾古綠洲等,均是由于中、上游地位的大量開墾引灌盲目擴大墾殖而導致其下游水源不及而荒蕪沙化的。

可以認為,沙漠化過程的實質(zhì)是一種因人類不合理的開發(fā)經(jīng)營活動引發(fā)的,由于綠洲水資源的移動和重新分布而導致的綠洲的轉(zhuǎn)移過程,其轉(zhuǎn)移的基本方向之一是由下游向中上游的遷移,而并非綠洲的不斷縮小或消失。伴隨著這種遷移,造成原有綠洲的荒廢和新綠洲的出現(xiàn)。

4 沙漠化土地的逆轉(zhuǎn)

根據(jù)筆者體會,土地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能逆轉(zhuǎn)的,但逆轉(zhuǎn)的難易程度卻因干旱地區(qū)與半干旱地區(qū)的不同而有著顯著差異,有些地區(qū)的逆轉(zhuǎn)殆無可能。

干旱地區(qū)自然生境嚴酷,雨量稀少,在天然狀態(tài)下沙漠化土地的逆轉(zhuǎn)很難,特別是因流沙侵入形成的沙漠化土地,沙丘流動,沙浪肆虐,自然的土壤粘化、生草過程極為困難,更無逆轉(zhuǎn)的可能。如民勤縣西沙窩古綠洲自盛唐以后千余年來的氣候狀況下從未有過多少改觀。當元代以后重新向石羊河下游綠洲墾辟時,西沙窩古綠洲根本不堪復用,只能另擇它處,在西沙窩的東側(cè)另辟新綠洲,這即是今天仍在利用的現(xiàn)代民勤綠洲[9]。

位于黑河下游面積約1200km[2]的居延古綠洲, 以及前舉金塔東沙窩古綠洲、馬營河擺浪河下游古綠洲、玉門比家灘古綠洲、鎖陽城古綠洲、古陽關綠洲等,其沙漠化土地形成以來,均從未有過逆轉(zhuǎn)。因而對于干旱地區(qū)來說,一旦出現(xiàn)沙漠化過程就很可能意味著原有綠洲耕地資源的永遠喪失。可見保護綠洲現(xiàn)有土地,防治沙漠化的發(fā)生發(fā)展,在干旱地區(qū)就顯得尤為至關緊要。

與此有別,半干旱地區(qū)的沙漠化土地則較易逆轉(zhuǎn)。半干旱地區(qū)降水稍多,當不合理的人為經(jīng)濟活動的壓力一經(jīng)減輕,采取必要的封育措施,在天然狀態(tài)下就可能出現(xiàn)逆轉(zhuǎn),已形成的沙漠化土地可以向沙質(zhì)草原或草原轉(zhuǎn)化,如科爾沁沙地所表現(xiàn)出的那樣(注:武弘麟. 科爾沁沙地沙漠化過程初探.北京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985.21~24)。如再加以必要的人工恢復措施,是其逆轉(zhuǎn)的過程當會更快。 【參考文獻】

1 侯仁之.侯仁之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247~346

2 李并成.殘存在民勤縣西沙窩中的古代遺址. 中國沙漠, 1993,10(2):34~42

3 李并成.豬野澤及其歷史變遷考.地理學報,1993,48(1):55~60

4 李并成.古代甘肅沙漠化過程及其危害. 見:甘肅抗旱治沙史研究.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5.79~114

5 李并成.河西走廊歷史地理.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5.96~98,53~56,241~243

6 李并成.瓜沙二州間一塊消失了的綠洲.敦煌研究,1994,(3):71~78

7 李并成.河西走廊歷史時期氣候干濕狀況變遷考略. 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1996,32(4):56~61

篇(5)

 

翻譯是一種跨語言、跨文化的交際行為。語境與翻譯有著密切的關系。

語境(context),就是指語言文字一經(jīng)使用后所處的言語環(huán)境。英國社會人類學家、功能學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馬林諾斯基(Bronislaw Kaspar Malinowski,1884-1942)最早提出語境的概念,并指出語境是決定語義的唯一因素,舍此別無意義可言。

英國語言學家、倫敦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弗斯(John Rupert Firth)繼承并發(fā)展了這一觀點,認為意義就是語言成分在語境中的功能。弗斯把馬林諾斯基的語言環(huán)境概念加以擴展,指出除了語言本身的上下文以外,除了在語言出現(xiàn)的環(huán)境中人們所從事的活動之外,整個社會環(huán)境、文化、信仰、參加者的身份和歷史、參加者的關系等,都構(gòu)成語言環(huán)境的一部分。

英漢翻譯時,語言語境是首先要考慮的語境因素。本文就英漢翻譯過程中的語境分析與翻譯進行探討。

1.詞義語境

在我們英語學習當中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如果脫離了語句及語境就很難確定這些詞的詞義。在具體的句子中,經(jīng)常發(fā)生對詞語本意理解不透徹,造成翻譯失誤。這時,就需要跟據(jù)上下文選定多義詞的具體意義,排除同形異義詞的干擾,挖掘該詞在特定的上下文中的真正意義。

context一詞最早用來指某一特定詞、前后的詞句,即詞、短語、語段的前后關系。左右鄰詞對詞義的影響是最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它決定詞的意義及翻譯選詞。如英語中“head”一詞有好幾個詞義:

From head tofoot(從頭到腳)

A head ofstate(國家元首)

One hundredhead of sheep(一百頭羊)

王海蕓(1979—),女,漢族,河南新鄉(xiāng)人,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Use your head(動動腦筋)

Two headsare better than one(兩人智慧勝一人)

從語用學角度來看,語用用意分兩類:暗含的和明說的。前者指言下之意(語用意義),后者指字面意義(符號意義)。語義核的“頭”就是“head”的符號意義(字面意義),但這一符號意義并不等于語用意義(語境意義)。如果翻譯時不考慮該詞與左右鄰詞的關聯(lián),即句子,所譯出的句子就會生硬、呆板。只能說是形似,而不能達到神似的完美境界。

2.句子語境

在實際翻譯中,譯者須經(jīng)常從句子語境來推出詞語的含義。人人都知道like是“喜歡”的意思。請看下面的一組句子:

(1)He likes maths more thanphysics.

他喜歡數(shù)學甚于喜歡物理學。

(2) Like charges repel, unlikecharges attract.

相同的電荷相斥,不同的電荷相吸.

(3) In the sun beam passing through the window there are finegrains of dust shining like gold.

在射入窗內(nèi)的陽光里,細微的塵埃像金子一般在閃閃發(fā)光。免費論文,語境。

(4) Like knows like.

英雄識英雄。

這四個句子中的同一符號like由于它所處的語境不同,因而它的意義也各不一樣。根據(jù)其所處的語境應分別譯為: “喜歡”、““相同的”、“像”、“英雄”。可見,離開了具體的句子語境,死死記住like就是“喜歡”,“喜歡”即是like,是很難理解翻譯上述各句的。

3語篇語境

在實際翻譯中,有時從一個句子中很難確定一個詞的確切含義,往往需要從整個段落或整篇文章中獲取其含義。篇章段落通常是一個有機整體,語言連貫語句關聯(lián),實際上就是一個語境,翻譯的時候必須在語境中理解把握全文。免費論文,語境。

Last week I went to thetheatre, I had a very good seat. The play was very interesting I didn’t enjoyit. A young man and a young woman were sitting behind me. They were talking loudly.上星期我去劇院看戲。我的座位很好。這臺戲也很有趣。可我沒有得到樂趣。一對青年男女坐我的后面,他們高聲交談。

上例是《新概念英語》第二冊中的一個故事,內(nèi)容與文字都非常簡煉。但是,翻譯時如果不著眼于整個篇章,不考慮作者的意向和語篇情境,則完全可以將“I didn’t enjoy it”。譯成“我并不欣賞此劇”。但這樣翻譯就完全背離了原作的本意,因為作者并非不喜歡該劇,而是被身后的兩個年輕人攪得無法去欣賞。

4. 情景語境

情景語境指說話、語言、言語事件的時間地點。免費論文,語境。世界上的一切社會活動都是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中進行的。語言這個社會活動也不例外,每一話語行為都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的。

一個詞的詞義和話語意義常常不僅僅是由其語言因素來確定,而是由詞匯和話語所出現(xiàn)的情景來確定的。在“we looked for a long time before we found a spring”.句子中。“spring”在不同的情景中就有不同的意思:在安裝彈簧床時,指的是彈簧。在修表時,指的是發(fā)條。免費論文,語境。如果幾位旅行者在沙漠中終于找到點水喝時說了這句話,指的則是泉水。其“spring”所指的意思與前兩種情況又大不一樣。

任何語言活動都不可能脫離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語言活動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交際活動的主題內(nèi)容,參與者的相互關系等情景語境因素決定話語的真正意義。例如:美國前總統(tǒng)里根((Ronald Reagan)獲悉撒切爾夫人下野后,回憶兩人間融洽關系時說了一句話:“It was clear to me that we were soul- mates when it came toreducing government and expanding economic opportunity ”.此句中,“soa1-mates”有“性情相投的人”、“摯友”;“情人”、“情侶”兩個含義。里根在此表示對老朋友下野的慰藉,結(jié)合當時情景,毫無疑問,前者為本句意義,全句可譯為:“顯而易見,涉及到減少政府干預和擴大經(jīng)濟機會這一問題上,我倆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的”。

5.文化語境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土壤。翻譯涉及兩種文化的交流溝通和移植。文化語境指的是源語和譯入語所依附的文化、歷史、社會背景。也就是指某一言語社團特定的社會規(guī)范和習俗。免費論文,語境。由于各民族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社會政治、經(jīng)濟制度、歷史背景、風俗習慣、價值觀念及行為模式等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獨特的文化特性,在跨文化的翻譯中時常會遇到諸如誤解原文、譯文詞匯空缺等情況。由于復雜的文化難以用翻譯技巧加以彌補,處理此類翻譯必須要對源語和譯入語的文化有全面、透徹的認識和了解。將一種語言譯成另一種語言,必須了解兩種語言的文化語境。如紅樓夢中:

原文: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第五回)。

譯文:For husbandshe will have a mountain wolf. His object gained he ruthlessly beratesher。

此處語境在寓言中。“中山狼”出自明朝馬中錫的《山狼傳》講的是中山上的一只狼中箭后,欲食救命恩人東郭先生的故事,它的語用隱含是:孫紹組恩將仇報,虐待相濡以沫的妻子。英國漢學家霍克斯(Hawkes)先生,借用了漢語拼音將“中山狼”譯為“the Zhongshan wolf”。在無腳注的情況下,西方讀者很可能不得要領,感到滿腹疑惑:“Zhongshan”是狼的品種還是產(chǎn)地,這種狼有什么特別的嗎?而我國翻譯家楊憲益先生采用了增譯手法,作了些變通,將“中山狼”譯為“mountain wolf”。明示夫妻關系,突出“忘恩負義”的特別意義,基本上實現(xiàn)了原作的語用意圖。如不十分了解中國的文化背景,其翻譯的譯文語義偏離了原文的背景是不正確的。因此譯者在翻譯中一定要考慮譯文的文化語境,才能在跨文化交際中少犯錯誤或不犯錯誤。

再看下面容易誤譯的句子:

He has no mercury in him.他沒有精神或毫無活力。

如果按照“mercury”最基本的意思,這句話就會譯成“他體內(nèi)沒有水銀”實際上,西方古代哲學家將“mercury”(水銀)視為大地萬物的元氣,故“mercury”一詞今仍可用來指活力或精神。免費論文,語境。只有正確了解了“mercury”這層意思之后,我們才會翻譯出正確的句子來。

6.結(jié)語

綜上所述,在英漢翻譯的過程中對語境進行分析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為語境制約翻譯,而翻譯又依賴于語境。我們在英漢翻譯的過程中要清楚語言中字句的組合是臨時的,它們產(chǎn)生的意義具有相對臨時性,在脫離語境的情況下是不確定的,是潛在的。因此,在翻譯時,不能只是局限于對孤立的詞語或句子本身來進行逐字逐句的翻譯,而是應把它們放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來進行。所以翻譯的過程中只有對語境進行分析,把握好特定的語言語境,對文章既做宏觀的掌握又做微觀的分析,字斟句酌,反復推敲,翻譯才能做到準確無誤、優(yōu)美得體。

參考文獻:

[1]Firth, J. R .Papers in Linguistics [ 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7.

[2]裴文現(xiàn)代英語語境學[[M}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

[3]王建華語境層級與語義闡釋[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1996.(2)

[4]曾緒語境分析與英漢翻譯[J] 上海科技翻譯 2004. (2)

[5]楊憲益,戴乃迭.A Dream of Red Mansion [ M ].北京:外文出版社,1994.

篇(6)

學生寫不好議論文,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理性思維訓練,導致寫出的議論文存在“不說理,不講理,講理卻不在理,說理卻不合理”的問題。而理性思維訓練,關鍵在于論證過程的清晰、理性、規(guī)范。因此,議論文教學應該“回到理性思維原點”,才能有效解決學生寫作議論文之惑。

以2011、2012年江西卷語言綜合運用題的樣式為例。該題型的特點是緊扣教材、讀寫結(jié)合,提出了若干語言表達和寫作方法的具體要求,為一線作文教學提供了讀寫訓練的范本。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片段式議論文寫作訓練模式。

一、讀寫遷移訓練

新教材的模塊教學以某項能力為編寫目標,有效整合讀與寫資源,強調(diào)閱讀文章的典范性、技法的可學性。在教學中,教師要巧妙挖掘教材的讀寫資源,讓學生活學活用。

如由《勸學》《拿來主義》的典型論證方法遷移的一道題目:“中國狼爸”的口號是“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學習成績不符合他的要求,他就會嚴厲體罰。他的4個孩子中有3個被北大錄取。請你就此事發(fā)表評論。要求:觀點鮮明,必須使用對比、因果分析、比喻論證。200~300字。

例文:“中國狼爸”通過棍棒式教育將子女培養(yǎng)成為卓越的人,然而在看似成效不小的情況下,其教育方式有點不近人情。(觀點)父母為孩子好固然可以理解,但用體罰來逼迫孩子學習,很容易導致孩子產(chǎn)生厭學情緒,并可能造成心理陰影。(原因一)如果父母采取一種溫和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株“向日葵”,永遠追隨知識的“太陽”,豈不是殊途同歸?(對比與比喻論證)不打不成材的教育實在應該摒棄了,不然和諧的家庭氛圍如何營造?(原因二)孩子整天提心吊膽,如履薄冰,屁股隨時有挨板子的危險,何以健康快樂地成長?(原因三)

二、時事素材生成訓練

這是常規(guī)訓練方式,屬“一事一議”時評文寫作。學生要圍繞時事素材所提及的現(xiàn)象有針對地論證,這樣可以防止學生信馬由韁,東拼西湊,也可以檢驗其表達的嚴謹性、思維的嚴密性,并“注重同一材料的發(fā)散訓練”。

例題:今年時值杜甫誕辰1300周年,杜甫從課本上馬不停蹄地跑向網(wǎng)絡。杜甫時而手扛機槍,時而揮刀切瓜……這被網(wǎng)民戲稱為“杜甫很忙”。要求:就此事發(fā)表你的看法,觀點鮮明,必須使用例證。200~300字。

例文: 杜甫如此“穿越”令人啼笑皆非,讓人無法還原其真實形象,更無法理解其精神內(nèi)核,尤其對于青少年正確認知杜甫形象產(chǎn)生誤導。(觀點)《步步驚心》《宮》讓雍正“應接不暇”。兩劇把人們心目中威嚴、神武的皇帝演成了一個情種,如果青少年借此了解歷史,得到的只是扭曲的戲說歷史。(例證一)表現(xiàn)歷史人物,是要有現(xiàn)代眼光,但要少點歪曲,多點回歸。(總結(jié))

三、圍繞某觀點論證或駁論訓練

學生寫議論文往往只擺出事實,卻不清楚論點與論據(jù)的內(nèi)在關系,不知道怎樣講理和講什么理。這樣的訓練可以增強論據(jù)與觀點的吻合意識,防止論點加材料的簡單化,提高學生整合各種論據(jù)的能力。

篇(7)

在美國生活的這段時間,算是明白了一個“道理”:美國人之所以和中國人不一樣,主要是因為美國人教育兒童的理念、方式、習慣和中國人太不一樣,也可以說是兩個社會對兒童的社會化過程與方式太不一樣,以至成年后的美國人就和成年的中國人顯得不同了。

園長珍視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去年1月,兒子牛牛跟著我們來到美國。2月上旬牛牛上幼兒園。兩個月后,他開始用英語單詞回答我的問題:三四個月后,他已用英語自如地講話,半年后他用英語思維,用英文語序講中文句子。

在牛牛適應美國幼兒園的過程中,我感受到我們進去的這個私人幼兒園開放、鼓勵文化多樣性的態(tài)度。園長Susan是一位60來歲的美國白人婦女,我特別欣賞和佩服她那種包容、大度的教育思想和文化上的遠見卓識。

在我們問她借書以給牛牛取個英文名以便于他們記憶時,她打消了我和先生的這個念頭,告訴我們:“一個孩子的名字是父母給的,很特別,不要輕易去改變。”她對我們說:“中國文化非常珍貴,我希望平博(兒子的大名)能擁有它,保持它。”并讓我有空到兒子所在的組教他們一些中文。

我很高興地接受了這個建議,志愿給一群四五歲的孩子講了兩次中文,讓他們跟我學講最常用的中文,如你好、早上好、謝謝、快樂。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入園時園長就讓牛牛跳了一組,略過年齡相適的黃組進入比他大半歲到一歲的藍組。因她在我們初訪幼兒園時發(fā)現(xiàn)他已會畫獅子、老虎,十分傳神,并知道不少動物名稱的英文,當即決定讓他上藍組。“因為我不想讓他感到沉悶。”她對我說。在牛牛開始表現(xiàn)出因為語言不通而不守藍組規(guī)矩時,我猶豫是否該回到對年幼孩子行為更寬容一些的黃組,而她判斷道:“我認為他很快就能跟上來,相信我吧。”在教育理論中有一個概念叫“與發(fā)展相適應的”(developmental appropriate),講的是孩子的教育要與他的能力而不是年齡相配合,是我從與另一個教育學教授閑聊時聽到的。我想,Susan不是在身體力行這樣的教育學理念嗎?

有那么一陣子,我給孩子們講過中文的一個月及其后,那些孩子見到我進來接牛牛時,都會如雀般圍攏來,揚著天真的笑臉,熱情地喊著中文:“你好!你好!”我的心里十分陶醉,從未有過如此愉快的對中國文化的歸屬感在心頭蕩漾!而牛牛,也因為會講中文和寫中文而“地位”上升,在今年2月的幼兒園通訊上,我們看見牛牛上了一個新欄目:“明星榜”。數(shù)碼攝影的照片錄下了牛牛純真的笑容,四、五行的介紹文字上說道“平博的藝術天份給紅組(已升上一個年齡更大的組)增加了無數(shù)歡樂……平博會寫英文,也會寫中文。”許許多多的美國人都真誠地表示過雙語的可貴,對牛牛的雙語能力贊賞不已。

狐貍和狼并不全是“壞蛋”

牛牛對動物的興趣從剛來時的獅子、老虎,轉(zhuǎn)到了蛇,轉(zhuǎn)到了鯊魚、殺人鯨,還有一陣子是熊,現(xiàn)在又轉(zhuǎn)到了恐龍身上。美國的公共圖書館提供了大量免費的知識味性極強的兒童書籍,我也從中受益,學了不少新詞兒。而且兒子的求知欲和多變的關注點也幫助我擴大對美國社會的關注面。雖然只是一點點,但這是實實在在的。

從兒童的書籍中,我感受到美國人對動物的描寫沒有中國那么濃的意識形態(tài)味道,狐貍、狼這些中國動物中的“壞典型”在美國故事里通常是中性的,甚至還有對狼的贊美。如《在叢林》(JungleBook)是最早的一部迪斯尼動畫片,描寫一個在狼群中長大的男孩的故事,其中對狼的塑就相當感人。兔子這種中國人心目中的弱者在美國是以“調(diào)皮的Bunny”著稱的,而又有誰愿意把米老鼠與陰溝里的老鼠聯(lián)想在一起?

從兒童的世界里,我找到了誰也難以拒絕的童真,看似用了我許多時間去講故事、看錄像,但其實讓我保持一顆童心,對生活有一種熱愛的態(tài)度,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這對我成人世界里要完成的論文這一“任務”又何嘗不是一種促進呢?

兒童擁有哭的自由

美國兒童所擁有自由還有一個方面:哭(笑就不用說了),以及不吃不愛吃的食物。

我曾看到牛牛組里的小朋友在戶外對著雪地大哭不止,而老師根本不管,我看不過去,問她怎么了,她只是張大嘴哭個痛快。我問老師,老師說:“她只是為了今天沒帶雪褲不能在雪地里玩而傷心。”原來如此!這樣的哭是不需要加以安撫或阻止的。

牛牛來美國后第一個生日我們準備了一個大旦糕帶到他組里分享,十幾個孩子歡呼有旦糕吃啦,兩三個孩子卻用手蓋住盤子表示不要,我倒很尷尬,我可沒準備別的替代品啊!有的甚至連飲料也不要,就那么呆坐在一群胃口很好正吃得起勁的同學中間,空盤子、空杯子,原因是他們不愛吃旦糕,或吃了要過敏。我看除了我別的人都視若無睹,這不是很正常嗎?干嘛非要每個人都得愛吃蛋糕?

篇(8)

一、引言

Lakoff和Johnson以雙域映射理論為基礎,提出了概念隱喻的觀點,而動物隱喻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很多動物與人之間存在某方面的相似性或相關性。根據(jù)雙域映射理論,以動物的外部特征、行為習慣、自然習性、與人類的密切度等因素為參照,將其投射到人類世界,構(gòu)成動物與人的相似喻或相關性轉(zhuǎn)喻關系,從而完成人類對自身的認知。這種動物喻人的認知深刻地體現(xiàn)在人類的語言載體中,特別是凝結(jié)人類智慧的成語中。本文依據(jù)漢文版《新華成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3)和維文版《維吾爾語成語詳解詞典》(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5)兩部詞典,選取漢語和維吾爾語動物喻人成語,對其進行分析。

二、動物喻人成語的分類

動物喻人成語既有隱喻類型,也有轉(zhuǎn)喻類型。隱喻類型主要建立在動物的外部形態(tài)、動作方式上,轉(zhuǎn)喻類型主要以動物的習性、性格特點為參照,轉(zhuǎn)喻具有相同或相似習性或性格特征的人。

(一)由隱喻形成的動物喻人成語

漢語和維吾爾語中由隱喻形成的動物喻人成語,主要表現(xiàn)為通過動物的外形、動作等來隱喻人的外貌、狀態(tài)、行為活動。

1.以動物喻人的外貌

動物的外形、聲音等外在形態(tài)特征投射到人身上,可以隱喻人的外貌外形、聲音等特征,其隱喻的喻義分人的正面形象和負面形象兩類。

表1:漢語中以動物喻人的外貌的成語

形象 喻義 成語舉例

正面 相貌美麗英俊、儀表出眾;身材修長、高大、魁梧;聲音好聽、洪亮 沉魚落雁、龍眉鳳目、龍章鳳姿、鶴勢螂形、牛高馬大、虎背熊腰、人高馬大

負面 相貌兇狠、威猛、丑陋、猥瑣;身材枯瘦;禿頂;聲音難聽 獐頭鼠目、鷹鼻鷂眼、燕頷虎頭、鳶肩豺目、鳥面鵠形、牛山濯濯、鬼哭狼嚎

表2:維吾爾語中以動物喻人的外貌的成語

形象 喻義 成語舉例

正面 ―― ――

負面 身形消瘦 ????? ????? ??????(像吃了針的狗,喻骨瘦如柴)

從上表可以看出,漢語以動物喻人外貌的成語比維吾爾語豐富,在隱喻的喻義方面也多一些,并且形象直觀,活潑生動。

2.以動物喻人的狀態(tài)

動物的外在神態(tài)、行為狀態(tài),與人的某些狀態(tài)、心理行為十分相似,因此可以隱喻人的某種狀態(tài)或心理。這些喻人的狀態(tài)有積極傾向的,也有消極傾向的。

表3:漢語中以動物喻人的狀態(tài)的成語

形象 喻義 成語舉例

積極傾向 精神抖擻、充滿活力;威武雄壯、老實、飄逸奔放的樣子;眷戀、疼愛的心理情感等 鶴發(fā)童顏、虎頭虎腦、龍驤虎步、生龍活虎、龍飛鳳舞、華亭鶴唳、舐犢情深

消極傾向 衰老、貪婪可惡、鬼鬼祟祟的樣子;驚恐懼怕、悔恨、悲涼等心理狀態(tài) 鶴發(fā)雞皮、鴟視狼顧、虎視眈眈、賊眉鼠眼、呆若木雞、鳥驚魚駭、亢龍有悔、猿驚鶴怨

表4:維吾爾語中以動物喻人的狀態(tài)的成語

形象 喻義 成語舉例

積極傾向 欣喜、滿意、驚訝、豁達的心態(tài) ???? ?????? ????? ?????????(老牛喜歡刀子)? ???? ???????? ?????????(受到像宰了頭駱駝款待客人一樣的禮遇) ?????? ????? ????????(貓吃皮牙子般感到驚訝)? ??????? ??? ?????? ??? ??????? ??? ??????(烏鴉聒噪,自得其樂)

消極傾向 狼狽窘迫的樣子;擔心、自大、幸災樂禍的心態(tài) ???? ?????? ????????(像掉進水里的貓)? ????????? ????? ?????????(貓撓肚子,心里忐忑)? ??????? ????? ??????(斑鳩仰天飛,得意洋洋)? ??????? ?????? ???????? ?????(幸災樂禍)

漢語和維吾爾語中都含有以動物的狀態(tài)喻人的成語,并且都包含積極傾向和消極傾向兩種精神狀態(tài)。漢語中多以“龍、虎、鶴、鼠”等動物的神態(tài)來隱喻人的精神狀態(tài),維吾爾語中則多以“牛、貓、駱駝、斑鳩”等動物來隱喻人的精神狀態(tài)。

(3)以動物喻人的行為活動

動物的行為方式、活動方式等,投射到人的領域,可以隱喻人的行為活動。有些行為活動是人們所喜愛的具有褒義傾向的行為,有些則是為人們所不喜歡的含貶義傾向的行為。

表5:漢語中以動物喻人的行為活動的成語

感彩 喻義 成語舉例

褒義傾向 信守承若、關心愛護、施展才華、選賢任能、思念親人、關系和睦、戰(zhàn)勝困難、勇猛善戰(zhàn)、強大力量、雄心不老…… 范張雞黍、犬馬戀主、犬馬相報、犬馬之養(yǎng)、老牛舐犢、蛟龍得水、騰蛟起鳳、打龍撈鳳、素絲良馬、走馬上任、走馬換將、見鞍思馬、乘鸞跨鳳、鸞鳳和諧、魚水相投、降龍伏虎、駑馬十駕、橫戈躍馬、匹馬當先、兵強馬壯、老驥嘶風、老馬為駒

貶義傾向 偷竊、侵吞、欺壓、逃竄、助紂為虐、阿諛奉承、警告恐嚇、勾結(jié)、不務正業(yè)、爭奪、見識短、受限制、分離、逝世…… 雞鳴狗盜、鼠竊狗偷、鯨吞虎噬、鶴軒虎冠、老馬戀棧、狗仗人勢、抱頭鼠竄、狗急跳墻、割肉飼虎、引狼入室、攀龍附鳳、吹牛拍馬、使羊?qū)⒗恰㈦u儆猴、指雞罵狗、狼狽為奸、狐假虎威、狗彘之行、雞鶩爭食、鼠目寸光、鳥入樊籠、離鸞別鳳、龍馭上賓

表6:維吾爾語中以動物喻人的行為活動的成語

感彩 喻義 成語舉例

褒義傾向 落葉歸根、互相忍讓、一箭雙雕、安分守己、賞罰分明、努力勤奮、分工明確、知恩圖報、果敢堅持…… ??? ???????? ???????? ?????(馬走千里,終回槽頭)? ?????? ????????? ??? ???????(相互忍讓)? ????? ?????? ????? ??? ?????? ?????(和氣生財)? ??? ??????? ????? ?????? ??????(一箭雙雕,一石二鳥)? ???????? ???? ???????? ??? ????????(不招誰惹誰)? ???? ????? ??????? ??????? ?????? ?????? ????????(胡達明明白白:給毛驢沒賞賜雙角,給青蛙沒賞賜尾巴)? ????? ?????? ?????? ??????(笨鴨子,笨鳥先飛)? ????? ??? ???? ???? ????? ???(毛拉念著吃,烏鴉啄著吃)? ??? ??? ???????? ????????(狗不咬主人)

貶義傾向 懶惰、爭名奪利、忘恩負義、強人所難、糊涂、侵占、陷入危險、袖手旁觀、消失、挑撥離間…… ??? ??????? ???????? ????? ????????? ????????(狗支貓,貓支尾巴,大懶支小懶)?? ??? ??????? ??????? ????????(狗坐轎子――不識抬舉;狗頭上不了金盤子)? ??? ????? ???? ?????????? ????? ????? ???(與狗爭涼席,與貓爭上席)? ????? ????????? ???????????(卸磨殺驢,過河拆橋)? ???????? ???????? ????????????(牛犢再跑,離不開麥草房,不過爾爾)? ????? ??? ????? ??? ????? ?????(毛拉多了羊暴死,龍多不治水)? ?????? ????? ????????(暈頭轉(zhuǎn)向,昏頭昏腦)? ????? ?????? ??????? ??????(把羊托付給狼)? ?????? ????? ?????????? ????????(才脫狼穴,又入虎口)? ?????? ???????? ??????(強人所難,趕鴨子上架)? ??????? ???? ????? ??????(挑撥離間)

通過以上歸納,我們可以看出,漢語和維吾爾語中,以動物喻人的成語非常豐富,其隱喻的喻體(即源域)和本體(即目標域)所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喻指意義也很生動形象。

(二)由轉(zhuǎn)喻形成的動物喻人成語

漢語和維吾爾語中通過轉(zhuǎn)喻形成的動物喻人成語,主要以動物的內(nèi)在習性、性格特征等為源域,來轉(zhuǎn)喻具有某種特征的人、人的性格品質(zhì)等內(nèi)容。

1.以動物喻人的類型

漢語和維吾爾語中都有以動物的習性、性格特征轉(zhuǎn)喻具有某些相似特征的人的成語。

表7:漢語中以動物喻人的類型的成語

人的類型 成語舉例

優(yōu)秀、杰出、高貴之人 龍駒鳳雛、人中騏驥、鳳雛麟子、祥麟威鳳、泛駕之馬、熊虎之士、白龍魚服、龍種鳳臺、龍子龍孫、真龍?zhí)熳印ⅩQ鳴之士、南鷂北鷹、吞舟之魚、朝陽鳴鳳、云中白鶴

平庸、卑微、一般之人 不舞之鶴、寒蟬仗馬、籠中之鳥、牛蹄之魚、枯魚病鶴、飯牛屠狗、孤雛腐鼠、牛童馬走、迷途羔羊、脫韁之馬、首鼠之士、河魚天雁、漏網(wǎng)之魚、無名鼠輩、甕里醯雞、甕中之鱉

各型各色的壞人 豺狼虎豹、餓虎饑鷹、駑馬鉛刀、害群之馬、城狐社鼠、牛鬼蛇神、牛頭馬面、牛首阿房、過街老鼠、稷蜂社鼠、喪家之狗、一丘之貉

表8:維吾爾語中以動物喻人的類型的成語

人的類型 成語舉例

泛指人 ???? ???????? ?????? ?????????(花牛生花犢)? ????? ??????? ????? ????(七個老爺八個兵)

未婚女子 ???????? ?????? ????? ????????(黃花閨女,貞童玉女)

首領、帶頭之人 ?????? ???? ????(雞為畜禽之首)

壞人 ??? ????????? ????????(一丘之貉)

在漢語和維吾爾語以動物喻人的類型的成語中,不論是成語數(shù)量方面,還是喻體、喻義方面,漢語成語要明顯比維吾爾語成語更豐富。

2.以動物喻人的品性

動物的內(nèi)在習性、性格特征不僅可以轉(zhuǎn)喻某類人,還可以喻指人的性格品質(zhì)。

表9:漢語中以動物喻人的品性的成語

人的品性 成語舉例

超凡脫俗、正直廉潔、勤勞勤懇 鶴骨松姿、鶴立雞群、素絲羔羊、雞鳴而起、雞鳴@耕

小氣、徒有其表、志短、不恥、貪婪、歹毒 鼠肚雞腸、馬牛襟裾、馬瘦毛長、豺狼成性、狗彘不如、佛口蛇心、鳥聲獸心、蛇蝎心腸、狼心狗肺

表10:維吾爾語中以動物喻人的品性的成語

人的品性 成語舉例

品行純潔、性格機靈 ???????? ?????? ????? ????????(女子品性純潔)? ??????????? ???(機靈,警覺)? ???????? ?????????? ?????????(非常機警的)

嘴饞、貪小便宜、吝嗇、膽小、歹毒 ??? ??????? ????????(饞貓似的)? ???? ?????? ??????(貪小便宜,小氣)? ???? ?????(膽小如鼠)? ????? ???????? ??????(一毛不拔)? ???????? ???? ????? ???? ?????(蛇的外表光滑,內(nèi)里歹毒)

在動物喻人的品性方面,漢語動物喻人成語和維吾爾語動物喻人成語都不是很多,而兩者在喻體選擇上呈現(xiàn)出較大差異。漢語成語中多用“鶴、羊”的習性特征來轉(zhuǎn)喻人良好的品性,用“馬、狗、蛇、狼”等動物的習性特征來轉(zhuǎn)喻人不好的品性。維吾爾語中除了用“雞、蛇”來轉(zhuǎn)喻人的劣性外,還會用“蒼蠅、蛇”的某一習性來轉(zhuǎn)喻人性格中較好的一面。

三、動物喻人成語比較分析

(一)動物喻人成語的共性

(1)漢語和維吾爾語動物喻人的成語,都可以通過隱喻或轉(zhuǎn)喻的方式喻指“人”的意義。或由動物的外形、行為方式隱喻人的外貌、行為、心理,或由動物的內(nèi)在習性、性格特征轉(zhuǎn)喻具有某種特征的人、人的品性等。這是因為動物亦是生命的載體,人與動物關系密切,人們通過觀察動物,發(fā)現(xiàn)動物與人具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性或相關性,隨著人類認知能力的提高,人們逐漸會用動物的外形、動作方式、習性特征等來喻指人類本身。這種認知是人類所具有的普遍性認知規(guī)律。

(2)在漢語和維吾爾語動物喻人成語中,許多動物詞語都可以成為兩種語言形式的共同喻體。這些喻體有些喻指正面意義,有些喻指負面意義,有些喻體則蘊含褒貶雙重喻指意義。在人與動物相處的過程中,人們逐漸熟知動物的各種習性、行為及外在特征,并且由于動物與人的利益發(fā)生關聯(lián),人們會對其進行主觀評價,從而引起人們或喜或惡的情感體驗。因此,在動物喻人的成語中蘊含著具有一定傾向的感彩。

(3)在漢語和維吾爾語動物喻人成語中,以動物的行為方式來喻指人的行為活動的成語非常豐富。這是因為從哲學的角度來看,運動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整個世界都是運動著的,所以不論是人還是動物,運動貫穿其生命的始終。運動的顯性體現(xiàn)形式就是動作行為,不同的動作行為蘊含著不同的意義,反映在人類語言中則展現(xiàn)出各種各樣的行為意義。

(二)動物喻人成語的差異性

1.從數(shù)量上看,漢語動物喻人成語要比維吾爾語動物喻人成語豐富。不論是動物喻人成語的總體數(shù)量,還是動物喻體的類型數(shù)量,或者是動物喻指人的范圍,漢語成語都要比維吾爾語成語豐富。這與兩種語言的語言體系、歷史源流有密切關系。

2.從隱喻轉(zhuǎn)喻的內(nèi)容來看,因兩民族的生活環(huán)境、生產(chǎn)方式、歷史背景等不同,動物喻人成語存在著文化上的差異。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動物喻人成語在喻體選擇上存在不對應的現(xiàn)象。在漢語動物喻人成語中,喻人膽小怕事的性格,會用“鼠”作喻體,如成語“膽小如鼠”;而維吾爾語則會選擇“雞”作喻體,如成語“???? ?????”(膽小如鼠)。這是因為不同的民族受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對不同動物有不同的關注度。

第二,在動物喻人成語中某類喻體出現(xiàn)空缺現(xiàn)象,即漢語中有的喻體,維吾爾語中沒有;或維吾爾語中有的喻體在漢語中沒有,這主要是由文化空缺引起的。如“龍、鳳”這兩種動物,是由漢民族創(chuàng)造出來的漢族獨有的動物,在漢文化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地位。因此,在漢語動物喻人成語中“龍、鳳”經(jīng)常被賦予褒義色彩,象征著權(quán)威、尊貴、吉祥、幸福。如成語“飛龍在天、真龍?zhí)熳印堮x鳳雛、龍章鳳姿”等,都喻指人美好的一面,但在維吾爾語中則沒有類似的成語。

第三,動物喻人成語用相同的喻體喻人時,體現(xiàn)出的感彩在褒貶程度上存在差異。在漢語成語中,“狼、狗”喻人時,被賦予貶義的情感色彩,常常喻指人陰暗的一面。而在維吾爾語中,其既含貶義色彩,也有褒義色彩,如成語“???? ????? ??? ??????? ???? ????? ????? ??????(狼有肉共享,烏鴉有肉獨吞)”,以狼的行為喻指人能同甘共苦;“??? ??? ???????? ????????(狗不咬主人)”,以狗的行為喻指知恩圖報。

四、結(jié)語

因人類認知事物有共同的規(guī)律,所以動物喻人成語在認知上存在著共性,都可以通過隱喻或轉(zhuǎn)喻的方式喻指“人”。同時,由于不同民族在生產(chǎn)生活、地理環(huán)境、歷史背景及文化因素等方面存在不同,兩者在認知上又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本文得到新疆師范大學研究生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基金資助,項目編號[20141001]。)

參考文獻:

[1]潘明霞.漢英“身物互喻”詞匯對比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

[2]趙倩.人?動物?隱喻[D].西安: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3]房培.漢語動物成語問題探究[D].天津:天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篇(9)

    上五莊省級森林公園位于湟中縣西北部,其優(yōu)越的小氣候形成特殊的環(huán)境條件,特別是內(nèi)地夏季酷熱難當?shù)臅r節(jié),那里卻氣溫宜人,是發(fā)展避暑、觀光、職工療養(yǎng)、開展野飲森林浴的好地方。 

    1旅游開發(fā)的優(yōu)勢及有利條件 

    1.1地理位置優(yōu)越 

    1.1.1優(yōu)越的旅游區(qū)位條件。湟中縣距西寧25㎞,已開通西寧—塔爾寺旅游高速專線。湟中縣為古代南“絲綢之路”和“唐蕃古道”的重鎮(zhèn),歷史悠久,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文化蘊涵深厚。在青海省旅游總體規(guī)劃中,上五莊森林公園位于5條黃金旅游線路“宗教朝圣旅游線路”的點上;在西寧市旅游業(yè)發(fā)展的總體規(guī)劃中,把湟中縣作為西寧市周邊三大旅游區(qū)之一,列為“湟中藏傳佛教文化旅游區(qū)”,上五莊林區(qū)又被列為“森林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中的重點風景旅游區(qū)。 

    1.1.2依托西部旅游大市場,客源市場前景開闊。近幾年來,上五莊森林公園憑借優(yōu)越的區(qū)位條件和塔爾寺的知名度,擴大了森林公園的影響,吸引省內(nèi)外以及國際旅客進入本區(qū)旅游。隨著青藏高原旅游業(yè)的興起,每年數(shù)萬人從西寧、縣城等各地駕車前往享受大自然快樂,消除工作的疲勞,觀光森林的美景。 

    1.2自然景觀資源豐富 

    1.2.1植物景觀豐富多彩,野生動物種類繁多。上五莊林區(qū)植物種類繁多,植被垂直分布明顯,風景資源豐富。森林覆蓋達86%。森林分布錯落有致,交相輝映,凝彩滴翠,姿態(tài)萬千,或嬌艷嫵媚、或婀娜多姿,令人心曠神怡,四季景色各異,適于游人觀賞。陽春,萬木復蘇,爭吐翠綠,林中空地上的草坪像地毯一樣,鑲嵌在萬木叢中;盛夏,綠蔭濃郁、蒼翠欲滴、百花盛開、姹紫嫣紅、蝶舞蜂狂、鳥語花香,別有一番情趣;金秋,紅葉似火,色彩斑斕,秋高氣爽金色旖旎。另外,林區(qū)內(nèi)還蘊藏著豐富的名貴中藥材,如冬蟲夏草、狼毒、赤芍、菌陳、黃芪等。野生動物主要有巖羊、麝、梅花鹿、狼、旱獺、豺、狐貍、鳥類等12目78科200多種。密林中,時見藍馬雞、雪雞的蹤跡;不時閃過鹿群和香獐的影子。 

    1.2.2地文景觀獨特奇異。林區(qū)內(nèi)主要的娘娘山綿延百里,海拔2 534~4 360m,山勢雄偉、山景豐富,整個山體多懸崖絕壁和奇峰怪石,形態(tài)各異,有的似仙人下凡,有的似群狼嘯天,還有的似龜、似駝、似出浴的,惟妙惟肖。山間云霧繚繞,原始林海莽莽蒼蒼,青翠的千年云杉,亭亭玉立的山楊,婀娜多姿的樺樹布滿山坡;澗谷泉水汩汩,碧水清波,飛珠濺玉;山下水草豐美,山花爛漫,綠草如茵;草地溪流縱橫,婉蜒迂回。主要景區(qū)水峽內(nèi),峽谷兩岸奇山異峰,突兀險峻,呈現(xiàn)出險峻幽深的峽谷景觀特征。隨著峽谷的寬窄變化,河流呈現(xiàn)出灘谷相連,狹闊相間。峽谷深處,群山重巒疊嶂,森林遮天蔽日,水流緩急相間。懸崖峭壁之下有一天然石洞,洞內(nèi)滴水形成冰柱,長年不化,洞外鮮花盛開,春意融融,咫尺天地,包攬春、夏、秋、冬景色。

    2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2.1旅游資源開發(fā)資金投入不足 

    上五莊森林公園于1996年被批準為省級森林公園。公園成立以來,政府雖然投入了一定的資金,也給了許多優(yōu)惠政策,但由于資金短缺,許多旅游景點尚缺乏高品位、特色鮮明的旅游精品,尤其是在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開發(fā)生態(tài)旅游資源的建設中資金投入嚴重不足。 

    2.2景觀結(jié)構(gòu)單一 

    由于上五莊森林公園尚處于起步階段,發(fā)展速度緩慢,未形成有規(guī)模、有組織的接待體系,森林資源雖然豐富,但結(jié)構(gòu)和布局不盡合理,園內(nèi)游人基本上處于自發(fā)游玩的分散狀態(tài),難以滿足不同消費層次游客的需求。

    3發(fā)展構(gòu)想 

    3.1森林公園的定位 

    根據(jù)上五莊森林公園景觀資源和人文資源特征及地理區(qū)位條件,公園屬于高原生態(tài)型森林公園,是以特色森林景觀為主體,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爐,集保護利用于一身的綜合型生態(tài)旅游基地。主要功能是開發(fā)森林觀光游憩、森林休閑度假和弘揚地方民族文化等,讓人們更多地接觸自然、體味自然、融入自然。

    3.2重視民族文化的挖掘,提高開發(fā)層次 

篇(10)

[中圖分類號]G1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6)10-0005-05

蒙古國地廣人稀,與中國山水相連,有著深遠的歷史和文化淵源。公元1206年,鐵木真統(tǒng)一蒙古各部創(chuàng)立蒙古汗國,其后人經(jīng)過多年征戰(zhàn),由忽必烈創(chuàng)立“大元國”,所控制地區(qū)包含了大部分中國地區(qū),1267年定都金中都城(今北前,推行漢化,蒙古文化與漢文化交融。滿清時期,蒙古國隸屬滿族統(tǒng)治。1911年,在蘇聯(lián)支持下蒙古國宣布獨立,為了割斷蒙古國與中國的文化聯(lián)系,蘇聯(lián)主導了蒙古國的文化改革,中蒙兩國蒙古族傳統(tǒng)文化出現(xiàn)差異。蘇聯(lián)解體之后,蒙古國與中國的關系開始緩和,中蒙兩國交往日益密切。2005年,兩國聯(lián)合申報蒙古長調(diào)民歌進入人類口頭和非物質(zhì)遺產(chǎn)代表作。2011年,中蒙兩國達成戰(zhàn)略伙伴關系。雖然中蒙文化交流更加頻繁,但是直到今日,仍沒有消除兩國民眾在文化認同上的差異。

2013年,訪問蒙古國、哈斯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提出了共建“新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zhàn)略構(gòu)想,稱為“一帶一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研究周邊國家文化,特別是作為“一帶一路”中線上的蒙古國文化,有利于知己知彼,消除國際交往中的文化沖突,打造中國與其周邊鄰國文化包容的利益、命運、責任共同體,讓文化交流成為中蒙經(jīng)濟合作、政治互信的重要支撐。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以中國知網(wǎng)收錄的文獻和已出版的研究著作為研究文本,梳理中國對蒙古國的文化研究觀點,以期有所裨益。

一、中國對蒙古國文化研究動態(tài)

中國對蒙古國的研究多著重于政治、經(jīng)濟和外交三方面,相應的對蒙古國文化的研究較少。喀爾喀蒙古族約占蒙古國總?cè)丝诘?096以上,所以蒙古國文化主要體現(xiàn)為蒙古國境內(nèi)的蒙古族文化。目前,中國有很多對蒙古族的文化研究,但大多數(shù)將研究地域范圍局限于中國境內(nèi),如《蒙古族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研究》(2010)、《蒙古長調(diào)的演唱風格及特點》(2012)、《論赤峰蒙古族民俗文化》(2013)等。有的學者已從跨境民族視角去研究中蒙兩國民族問題,如《試析內(nèi)蒙古與蒙古國的跨界民族問題》(2013)、《中蒙跨境民族基礎教育歷史與現(xiàn)狀研究》(2012)。專門以跨境的視角研究蒙古族文化的仍然不足,但也有學者進行了相關研究,如《蒙古族的服飾文化特點》(2005)、《蒙古族長調(diào):跨界文化形態(tài)申遺的典范》(2006)、《跨境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身份認同》(2015)。中國學者的研究主要建構(gòu)在“文獻的想象”上,以蒙古國發(fā)表的新聞、著作為研究文本,缺乏對蒙古國的實地文化調(diào)查。有著蒙古國文化考察經(jīng)歷的著作多是以游記的方式呈現(xiàn),如《蒼茫蒙古國》(2002)、《走進蒙古國》(2007)等,這些生動介紹蒙古國文化的著作卻缺少學術性。

中國與蒙古國有著密切歷史聯(lián)系和地緣關系,對蒙古國的研究也自然離不開中蒙兩國的對比。這類文章或著作多以中蒙關系作為研究對象,主題涉及政治、教育、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等諸多方面,如《中蒙國際貿(mào)易依存度比較分析》(2007)、《中蒙經(jīng)貿(mào)關系的研究》(2010)、《中蒙關系的現(xiàn)狀與前景》(2013)、《中蒙戰(zhàn)略伙伴關系的建立及其影響》(2013)、《21世紀初蒙中關系的研究》(2014)、《東亞秩序與中蒙關系》等,在這類論文中也提及研究蒙古國文化發(fā)展對促進中蒙兩國政治、經(jīng)濟和外交方面的積極作用。也有學者從蒙古國文字的改革出發(fā),強調(diào)蒙古國政治對文化的影響,如《蒙古傳統(tǒng)文化與文字改革》(1999)、《蒙古國文字:一個文化傳承與政治取向的問題》(2008)、《從文字改革看蒙古國外交戰(zhàn)略的變化》(2012)、《試析文化安全戰(zhàn)略框架下蒙古國回鶻式蒙古文的復興》(2014)等。在中國以蒙古國文化為主題文章較少,僅有《鼻煙文化扎根蒙古國》(2006)、《那悠揚的蒙古族長調(diào)》(2009)、《從草原到城市――烏蘭巴托》(2014)、《蒙古國傳統(tǒng)文化――禮法型市場經(jīng)濟》(1999)、《蒙古國那達慕的起源與發(fā)展》(2012)等,其中很多是新聞性報道。這與中國對日韓、東南亞等相鄰國家文化的研究成果相比,對蒙古國的文化研究成果就顯得格外不足,并且也缺少專門性、整體性、學術性的以蒙古國文化為探討主題的研究論文或著作。

從目前中國知網(wǎng)的搜索結(jié)果來看,研究蒙古國文化的學術論文多以碩、博論文居多。并且有很強的地域性,主要集中在與蒙古相鄰的和吉林兩地區(qū),其中又以內(nèi)蒙古大學和吉林大學兩所高校為主陣地。雖然對蒙古國文化的研究在學者層面沒有受到重視,但是中蒙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在國家層面被重視起來,這主要體現(xiàn)在一些紙質(zhì)媒體的報道中,如《人民日報》刊發(fā)文章《掀開中蒙文化交流的新篇章》(2010)、《中國文化報》刊發(fā)文章《“中國文化風”金秋遍吹蒙古國》(2012)、《光明日報》刊發(fā)文章《中蒙文化交流日益頻繁》(2014)、《內(nèi)蒙古日報》刊發(fā)文章《推動中蒙文化交流走向國際合作層面》(2015)和《用文化架起中蒙友誼橋梁》(2015)等。這說明在新時期中蒙文化交流日漸頻繁,對蒙古國文化學術研究的政治時機已經(jīng)成熟,但是中國學界卻沒有將對蒙古國的研究注意力放在文化領域內(nèi)。

二、對蒙古國文化本體的研究

在中國的研究著述中,多以見聞游記、新聞報道等勾勒出蒙古國文化特征:蒙古國的文化體現(xiàn)出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交融。蒙古國傳統(tǒng)文化就是草原文化,是蒙古國牧民為適應草原生存而形成的生活方式、、禮法習俗等。其中那達慕、長調(diào)、馬頭琴是蒙古國草原文化中牧民生活藝術的精彩體現(xiàn)。信仰喇嘛教和薩滿教,以狼為圖騰。這些文化因素又共同塑造出散居在草原上的蒙古人寬容、勇敢、深負民族感的性格。蒙古國又是一個注重禮儀的國家,哈達、敬酒、敬茶以及鼻煙文化構(gòu)成了民族文化的傳統(tǒng)象征。

蒙古國的民眾信奉喇嘛教(藏傳佛教)和薩滿教,有著很深的文化傳統(tǒng)。自蒙古國人民革命以來,民眾信仰也出現(xiàn)了變化。圖門其其格、斯林格認為,以此為起點到20世紀80年代末,蒙古國對宗教的態(tài)度發(fā)生變化,政教關系經(jīng)歷了由相互協(xié)作、利用到相互排斥、敵視的幾個階段。其中以政壓教的關系一直持續(xù)到蘇聯(lián)解體。之后,蒙古國開始推行西方的民主體制,在包含文化意識在內(nèi)的一系列改革過程中,舊有的意識和體制顛覆。在圖門其其格、斯林格、黃瑩等學者看來,正是因為舊有體制和意識的改變,使民眾的信仰危機出現(xiàn),借助佛教安慰心靈,恢復傳統(tǒng)文化和復興佛教的呼聲出現(xiàn)。到目前,佛教已進入民眾生活的各個方面,自由的恢復也給蒙古國的發(fā)展帶來了好處。王洪濤、耿學剛和趙儒煜總結(jié)為:蒙古國佛教和薩滿等傳統(tǒng)宗教的恢復對于穩(wěn)固民眾國家意識、豐富人民精神生活、傳承民族文化、建構(gòu)獨立民族國家、強化國民身份認同發(fā)揮著應有的作用。同時在國家自由政策下,趙儒煜也看到越來越多的蒙古國年輕人開始信奉非傳統(tǒng)宗教――基督教的一些流派。

圖騰崇拜是蒙古人信仰的另一面。蒙古國人將狼作為民族圖騰,在蒙古族文化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韓英、徐東海認為:“以狼為圖騰,崇拜蒼狼是游牧民族的一個特點。”作家姜戎也堅信“狼是蒙古人的獸祖和圖騰”,并認為蒙古國作家創(chuàng)作的《天狗》就是這一觀點有力的佐證,蒙古人崇拜狼,忌諱將狼稱為“狼”,而是喚作天狗。

那達慕、長調(diào)、馬頭琴不僅是中國蒙古族的重要文化遺產(chǎn),也是蒙古國草原上重要的文化符號,它們是中蒙兩國蒙古族文化共有的杰出代表,但是中國多以國內(nèi)的那達慕、長調(diào)、馬頭琴作為研究對象,缺少從跨境民族的視角研究這些藝術的起源發(fā)展、特色和社會功能。蒙古國的那達慕是蒙古族草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搏克、賽馬、射箭等項目組成,蒙古國舉行那達慕是國家強大的象征。蘇葉、劉志民、包呼格吉樂圖詳細介紹了蒙古國那達慕的各項內(nèi)容,并認為蒙古國那達慕每一個步驟都具有蒙古特色,保持了蒙古族那達慕傳統(tǒng)的原汁原味。

盛麗在蒙古國的音樂調(diào)查中認為,長調(diào)是草原人特有的語言,能夠反映出蒙古民族的歷史文化、人文習俗等,蒙古國民歌長調(diào)有著重要的文化功能,“是流淌在蒙古人血脈里的音樂”。趙儒煜主編的《蒙古國――從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的草原之國》一書中也認為,長調(diào)是具有游牧文化和地域特征的獨特演唱形式,與蒙古風俗有很大聯(lián)系,歌詞內(nèi)容多以草原文化為主,如駿馬、羊群、水草等。巴特爾在蒙古國的長調(diào)調(diào)查中了解到,“每當遇到各種儀式、慶典、婚宴、那達慕、建新蒙古包時,牧民們都會邀請當?shù)赜忻拿耖g歌手前來演唱,一唱就是幾天幾夜”。

蒙古草原文化包含著民族音樂文化,馬頭琴是蒙古民族音樂中另一個代表性符號。趙儒煜認為,馬頭琴不僅是蒙古族樂器,也是一種被敬仰和尊重的文化象征,它代表著安居樂業(yè)、吉祥如意,蒙古國人將其放在家中最重要位置。張勁盛從國家文化安全的角度分析了中蒙兩國馬頭琴文化交流的三個階段,提出馬頭琴是中蒙兩國跨境音樂文化形式,在文化中應實現(xiàn)共贏,但在當下,蒙古國馬頭琴文化對我國傳統(tǒng)馬頭琴文化形成強烈滲透。

蒙古國有著獨特的風俗禮儀。《蒙古國――從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的草原之國》總結(jié)了蒙古國敬獻哈達、唱祝酒詞、敬神、敬酒、敬茶等歷史和習俗,并認為敬獻哈達是蒙古人表達對長輩和貴賓的尊重,唱祝酒詞、敬神、敬酒、敬茶的禮儀則體現(xiàn)出蒙古人粗狂的性格和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在蒙古牧區(qū),還流傳著一個古老的見面問候方式是互遞鼻煙壺。郝利鋒認為,鼻煙是蒙古國民眾不可缺少的生活習慣,蒙古國形成了鼻煙文化,敬獻鼻煙壺成為牧民交往的見面禮,蒙古人相信鼻煙壺可以防病祛疾,在使用鼻煙壺時,也有需要注意的禮節(jié)。不僅如此,在育群看來,“鼻煙壺不僅是在結(jié)識朋友、會見客人和節(jié)日里表示對客人的歡迎,它也是曾經(jīng)鬧過糾紛的人們言歸于好的一種方式”。

蒙古國國民中流行著深深的祖先崇拜文化,這使成吉思汗成為蒙古國重要的文化形象。羅潔在蒙古國的游歷中看到,從該國貨幣到雕塑、紀念品、郵票、賓館、食品俯仰皆是成吉思汗的影子,蒙古最好的酒店和最大的廣場都以成吉思汗命名。蒙古民族崇祖,強化與先輩的聯(lián)系,已經(jīng)滲透在蒙古人的日常生活中。傲登其木格認為,蒙古國的蒙古族以成吉思汗的子孫自稱,有父子連名的習俗,這都是一種崇祖觀念的體現(xiàn)。李梅認為,蒙古國人對爐灶有特殊的稱謂,用以表達對祖先的尊敬,爐灶還代表著與祖先一脈相傳的薪火關系,非常神圣。

當然,在蒙古國文化中,也有很多其他的習俗和禁忌,如愛講吉祥語、進門先邁右腳、不能亂摸蒙古包中央的立柱、將黃色視為最尊貴的顏色,這些習俗和禁忌與中國境內(nèi)的蒙古族文化基本相同,這也體現(xiàn)出中蒙兩國蒙古族同根同源。

上一篇: 民宿分析論文 下一篇: 歷史論文
相關精選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一区二区三区性爱视频 | 亚洲区国产精品高清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不卡 | 亚洲综合一区精品一区 | 日本在线一免费区 | 日韩中文AV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