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類專業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7 17:57:0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財經類專業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財經類專業論文

篇(1)

受傳統的教育思想影響和實踐教學環境的制約,地方高校往往重理論輕實踐,認為理論教學是學術性的體現。但是一味地注重理論教學不利于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只有在日常的教學中做到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理論講授與實踐應用并行,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成為應用型創新人才。反之,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如果得不到充分重視,則會導致學生的操作能力、創新能力、綜合能力和執業水平偏低,不可避免地造成財經類專業畢業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而企業也聘不到合適的人才。

(二)地方高校財經類專業實驗室、實習基地建設滯后

地方高校財經類專業的實踐場所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校內的財經實驗室,另一類是校外合作的企事業單位。然而,由于地方高校財政經費的限制及對財經類專業的重視不夠,財經實驗室建設起步晚,投入不足,實驗室軟硬件設備匱乏,實驗室規模較小,導致財經實驗室建成之后使用效率較低,甚至流于形式。在企事業單位實習基地的建設當中,一部分地方高校利用其地理位置的優越條件,向地方企業滿撒網,重視實習基地數量而忽視其質量,對實習基地后期的管理工作存在缺位的現象。并且由于財經類專業的實習內容往往涉及企業的核心業務,略有不慎,可能會導致企業商業秘密的泄露,所以企業單位一般不愿意大規模接收財經類專業的學生實習,即使接收了學生實習,也不會讓他們接觸很多專業工作,導致實踐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挫傷了學生參加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和熱情,部分學生選擇走個形式,隨便蓋個章應付了事。

(三)實踐教學的師資分工不明確

地方性高校由于不斷擴招,學生人數逐年增加,而面臨教師少、任務多、分工不明確等一系列問題。較少的師資承擔著繁重的教研負擔,一邊要負責本科生、研究生的課程教學工作,一邊要組織實踐教學的開展,無奈之下,實踐教學往往放在次要位置上,教師很難安心組織、管理實踐教學。

(四)考核評價效果不明顯

地方高校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的考核評價主要是指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然而,在部分地方高校財經類實踐教學評價中,教師對學生實踐教學的成績主要依靠理論成績、實習報告及日常考勤,指導老師很難全面監控學生的實習情況,難以驗證實踐報告是否屬實,難以保證實踐時間。校外的實習在教師牽頭組織以后,由于管理缺位,學生在實習中,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一些學生自覺性不高,利用實踐教學人員較為分散的特點,玩游戲、聊天,之后找單位蓋個章就可以通過,導致實習效果大打折扣。究其原因,主要是實踐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缺乏規范,考核形式單一,無法形成制度化、經常化的考核體系,導致考核評價效果不明顯,不能客觀反映出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完善地方高校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保障的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師生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

良好的實踐氛圍是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基礎,為此,需要加大宣傳力度,使大家認識到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讓大家明白,開展財經類專業實踐活動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學生畢業之后面臨著企業應聘經驗年限制約和上崗實踐操作缺乏的問題。因此,通過實踐教學宣傳明確實踐教學的意義,可以為順利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奠定基礎。

(二)加強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

從校內方面講,要逐步加大對財經類專業實驗室建設的投入,整合內部軟硬件資源,提高財經實驗室的使用效率,為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從校外方面講,建立可靠的校外實習基地,是落實實踐教學,保證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質量的必備條件。學校應該引導產學研合作,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加強實踐教學管理,深化實踐教學改革,確保高質量地完成實踐教學工作。此外,地方政府也應該在政策上積極支持地方高校的校外實習基地建設。

(三)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

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必須搞好師資隊伍建設。“雙師型”教師是指既能當教師,又能當師傅的復合型教師。高校應當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師引入機制和培養機制,利用人員彈性編制、待遇、職稱評定等條件引入或培養“雙師型”教師。具體而言,一方面引進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實踐型教師,優化師資結構,為實踐教學做好人力資源儲備。另一方面,應該明確“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長、短期目標及實施計劃,發揮地方優勢,采用培訓、引進、訪問和激勵等方式讓教師深入企業參加社會實踐,將企業專業人才和資源引入地方高校,以實現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的升級優化,發揮“雙師型”教師的積極作用。

篇(2)

青島大學商學院會計系于2011年開設了計量經濟學課程。根據課程安排和學分要求,該門課被安排在大二下學期,課時為一個學期總計36學時,去掉假期、校運動會或中期考試等2~6學時,總可用學時僅為32學時左右。學生在此之前已經修完概率與數理統計、線性代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與計量經濟學在同一學期修讀,但尚未學習統計學。從教學大綱和課程內容體系來看,這個課時量明顯不足。對于大多數高校來講,本科生培養方案需要保持相對穩定,即使培養方案有所變更,各課程的課時量調整也要綜合考慮專業性質、學科性質、培養目標、學分安排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計量經濟學課時量的增加在短期內難以實現。對于許多高校來說,計量經濟學是一門新興課程。一些學校在管理學類專業中尚未開設該課程,而開設了該課程的管理類專業也普遍存在課時量不足的問題。譚硯文、陳珊妮(2011)的統計表明,在8所具有代表性的綜合類大學中,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的平均課時為58學時,而一些農業院校僅為48學時。這個統計數據是基于經濟學類專業的調查結果,而對于管理學類專業來講,其課時量更少。以全國45所財經類大學的會計專業為例,僅開設統計學的有32所,未開設統計學而直接開設計量經濟學的有2所(總課時分別為32、54學時),先后開設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的有11所(計量經濟學的課時分別為30、32、32、36、48、48、48、48、51、36、72)。可見,對于管理學類的課程來講,課時緊張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爭取在最少的課時量內完成教學任務。

(二)先修知識準備不足

計量經濟學創始人R.弗里希曾指出:“用數學方法探討經濟學可以從好幾個方面著手,但任何一個方面都不能和計量經濟學混為一談。計量經濟學與經濟統計學絕非一碼事;它也不同于我們所說的一般經濟理論,盡管經濟理論大部分具有一定的數量特征;計量經濟學也不應視為數學應用于經濟學的同義語。經驗表明,統計學、經濟理論和數學這三者對于真正了解現代經濟生活的數量關系來說,都是必要的,但本身并非是充分條件。三者結合起來,就是力量,這種結合便構成了計量經濟學。”因此,計量經濟學是數學、經濟學和統計學的結合,這門課程對學生的基礎知識要求較高,在學習該課程之前,學生應掌握經濟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線性代數、經濟統計學等先修知識。顯然,經濟學類本科生在經濟學基礎方面比管理學類本科生具有“先天的優勢”,而一些學校的課程設置也對管理學類本科生不利,如有的學校未開設經濟統計學而直接開設計量經濟學,有的學校將宏觀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開設在同一學期而未先后開設。除了經濟學基礎的差異之外,一些高校對經濟學類專業學生的數學要求要高于管理學類專業。因此,總的來看,管理學類本科生的數學基礎要弱于經濟學類本科生。綜上,先修知識準備不足、基礎知識薄弱,是管理學類專業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何在改善這些弱勢條件的基礎上,提高教學效果,值得我們深思。

二、教學經驗總結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有學生在課后提出一些與數量研究方法相關的問題。比如,有學生在參加大學生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或學校舉辦的建模大賽的過程中,希望用上所學的計量經濟學知識;也有學生在學習了這門課程之后,對現實經濟生活中的問題產生研究興趣,如是哪些因素決定了股票價格的上升,能否量化這些因素的影響等。2011年之前,青島大學會計系本科生的畢業論文幾乎全部為規范研究。2011年之后,每年在240篇左右的本科生畢業論文中,有10篇左右的論文采用了實證研究方法,用到了計量經濟學課程所學的知識。總體來看,計量經濟學的開設已引起很多學生的興趣,有部分學生在學習和研究中運用了課上所學的知識。

(一)合理的目標定位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應用學科,可以為實證研究提供工具基礎,在管理學領域已有廣泛的應用。因此,對管理學類的本科生來講,學習計量經濟學的必要性毋庸置疑。計量經濟學的教學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數量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王少平、司書耀(2012)指出,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對學習興趣和研究能力的培養重點在于三個關鍵能力的培養,即觀察和分析實際經濟現象的能力、基于觀察到的經濟現象提出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恰當的計量經濟模型或者方法進行研究的能力、在研究的過程中發展計量經濟理論和方法的能力。學習計量經濟學要求學生具備經濟學、數學和統計學的知識基礎,但這對于管理學類的本科生來講,難度較大。很多學生數學基礎不好,有些高校管理學類本科生在讀期間并未事先修讀統計學,這就給計量經濟學的學習增加了難度。很多學生是初次聽說計量經濟學一詞,對于該學科的性質、定位、掌握程度等沒有清晰的認識。一些學生在看到教材中的數學推導和大量的統計結果時,直接將其定位為數學,并將該學科劃入“超困難”級別,從心理上產生了抵觸情緒。管理學類本科生的經濟學基礎和數學功底較之經濟學類本科生要差,再加上課時緊張等原因,對管理學類本科生的目標要求不應與經濟學一樣。同時,由于專業性質和培養目標的差異,管理學類本科生也不需要與經濟學類本科生有著相同的目標定位。在教學過程中,應將計量經濟學定位為一門工具學科,而一個工具要發揮作用,就要有該工具能產生作用的對象,計量經濟學也只有應用于相關學科,才能真正發揮力量。正如古扎拉迪所指出的:“在應用計量經濟學中,要利用理論計量經濟學作為工具,去研究經濟學或者商業中的某些特定領域。”對管理學類專業的本科生來講,其研究的更多是商業中的某些特定領域。王少平、司書耀(2012)提出的三個能力的培養,是要根據不同的學科,更多地關注商業或管理學的某些領域,即觀察和分析實際商業現象的能力、基于觀察到的商業現象提出問題的能力以及應用恰當的計量經濟模型或者方法進行研究的能力。第三個目標“在研究的過程中發展計量經濟理論和方法的能力”對于管理學類本科生來講,有些難度,不適宜作為必須達到的教學目標。

(二)針對管理學類本科生的應用導向式學習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工具學科,它不僅有助于提高文科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對經濟問題的定量分析技能,使學生的文理知識很好地整合起來。目前,普通本科院校的文科學生普遍缺乏這種邏輯能力,雖然學生會在大一學習微積分、線性代數等必修課程,但這些課程常與經濟管理實際脫節,很多學生在學習了數學課程后不清楚其應用價值,甚至認為不是專業課就不用好好學。計量經濟學可以起到文理銜接的作用,使計量經濟學更好地服務于管理學類的學科體系,為該專業后續課程的學習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定量分析基礎,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掃清數理障礙。對管理學類本科生應采用“應用導向式教學”,即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盡量不去講解公式的推導、統計理論的證明等“深層計算問題”,而是以“表層意義和實際運用”為導向,使學生“知其然,知其然何所用,但不必知其所以然”。當然,對于數學基礎較好的學生,也鼓勵其“知其所以然”。另外,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結合具體學科,以管理學領域的問題為案例,以學生比較關心的問題展開講解。比如,對于顯著性這一概念,可以結合“A股歷史上最刺激的迷案”重慶啤酒案例進行講解。2011年12月,重慶啤酒的股價開始連續9個跌停,一個月內股票價格由每股80多元暴跌至20多元,市值蒸發高達270多億元。這一切源自重慶啤酒披露的一則消息:“乙肝疫苗Ⅱ期在臨床試驗的主要療效指標方面,安慰劑組與用藥組無顯著性差異———這相當于雞湯熬熟了,居然只相當于白開水的營養價值。”2012年1月9日,重慶啤酒再次披露信息:Ⅱ期次要療效指標方面安慰劑組與用藥組“在統計意義上無差異”。何為“在統計意義上無差異”?從案例中引入顯著性這一概念,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到這門學科的應用價值,而且可以結合本專業具體的問題展開進一步的思考和探索。比如,在了解了顯著性這一概念后,學生會注意到信息披露對股價的影響,進而會思考有哪些因素會影響股價的變動?哪些因素是有顯著影響的?如何收集這些因素的數據?是否可以判斷股價變動的方向和程度并據此進行投資從而獲取收益?通過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學生將現實生活、經濟問題與所學知識聯系起來,增強了學習興趣和對該應用學科的直觀認識。

(三)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網絡、多媒體等IT教學資源

在當今IT時代,知識的獲取、傳遞和溝通等都可借助于IT實現。IT改變了教學方式,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應用導向的教學方式會忽略公式推導等“深層計算問題”,而以“表層意義和實際運用”為導向,使學生“知其然,知其然何所用,但不必知其所以然”。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把學生從繁瑣、復雜的數學推導中解脫出來,但也會使部分學生感到“不踏實”“,對沒有證明過的問題感覺內心惶恐”,也“不便于記憶和理解”。運用IT進行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這些弊端。比如,在講授樣本均值是總體均值的最優線性無偏估計量(BLUE)這個概念時,教師僅需簡單推導無偏這一概念,而對方差最小這一特征可以用動畫的方式來呈現。再如,在推斷統計中,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是兩大核心問題,而假設檢驗是難點,學生無法理解何時拒絕零假設以及為何拒絕零假設,容易在判斷過程中因為顯著性水平α的不同而在與實際概率值ρ的比較中產生混亂。恰當地制作課件,形象地向學生展示判斷過程,就會給學生直觀的認知,使其更容易理解和記憶。以總體均值m=50和總體均值m=10.5兩個零假設為例。計量經濟學教學重在對基礎性計量經濟模型和方法的正確理解與延伸,以引導和培養學生進一步的學習興趣和研究能力(王少平、司書耀,2012)。因此,教師除了在課堂中利用課件進行教學外,課后還可以通過學校網絡教學平臺、微信朋友圈、微博、博客等與學生展開交流,課程的相關視頻,溝通課上難點,補充基礎知識,推薦參考資料,解答疑難問題,舉辦知識競賽,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強化學科的應用性,最終提高教學效果。

篇(3)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高等專科院校財經類專業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專業應用型人才,然而,面臨以知識為特征的新經濟的到來,傳統的教學機制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人才培養的要求,為此變革教學機制,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是當代教育工作者必須要面對和努力解決的課題。

一、高等專科院校財經類專業教學特征的轉變

高等專科院校財經類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主要是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其教學內容相對側重于政策法規、制度程序和要式憑證等的講解與掌握,因而其現實性、可操作較強。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財經類專業知識的更新頻率加快了,現行的教學與實踐脫節現象日漸明顯。為此,高等專科院校財經類專業的教學特征應突出為:教學的目的不只在于訓練學生畢業時即已成為一個專業人員,而應更加強調培養他們未來成為一個勝任的專業人員應有的素質。

二、目前高等專科院校財經類專業教學質量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教學質量總體上不容樂觀。近年來隨著各院校生源的不斷擴大,學生在校人數普遍超過其可容納能力。院校基礎設施不足,師資力量不夠,教學質量普遍堪憂。教學質量的根本提高應源自教學機制的有效運行和不斷創新,如果教學機制上出現了問題,則教學質量的下滑將是長期性的,不可逆轉的。對現階段教學機制的運行過程中暴露出的幾個問題及形成原因筆者分析如下:

1.課程設置不盡合理。目前高等專科院校財經類專業的課程設置從總體上來說基本適應未來需要,但仍存在許多問題。譬如,財務會計學課程的內容隨著相關會計準則和制度的出臺,已變得十分龐雜,教師普遍的做法是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裁剪,結果是學生不能形成對財務會計學的完整知識體系。

2.課堂教學效果不佳或一般,教學現代化手段使用程度不高。目前財經類專業教學的基本手段主要是教師講授,對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利用嚴重不足,院校教學機制中缺乏對教師教學方法改進與提高的督導與激勵,從而使得教師對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投人不夠,教學效果自然不夠理想。

3.教材的適用性不強。大多數院校所選用的教材來源不外乎兩種情況,即外購和自編。由于財經類專業課程具有很強的政策性和時代感,所以外購的教材在內容上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某些不適應性。此時,自編教材就顯示出其具有的靈活性,但也應看到自編教材的內容更多的出于任課教師的個人選擇,導致其適用性也存在著較大的問題。

4.考試方式單調,畢業論文敷衍,且嚴重抄襲他人。財經類專業的課程特點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單純的試卷筆答并不能考核出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高分低能”現象普遍存在。許多畢業生畢業論文撰寫投入不夠,抄襲嚴重,但仍能輕松過關,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整個學習風氣。

5.專業實習效果不佳。目前財經類專業的學生實習難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其原因主要是各企事業單位出于會計賬簿及信息安全的角度考慮,不愿讓學生實際接觸賬簿。因此,很多學生根本無法從實習中獲得完備有效的實踐經驗。

(二)畢業生的社會適應性較強,但畢業生卻倍威信心不足。從總體上講,人才市場對財經類專業的學生需求量還是很大的,但從有關調查的結果來看,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的自信心不強。造成這種晴況的直接原因是用人單位對財經類專業的人才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比如要求學生要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有兩年以上的工作經歷等等,廣大畢業生對此感到壓力很大。

(三)教師素質有待遷一步提高。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經濟形勢的變化及知識的創新,使得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越發顯得迫切。目前各高等專科院校財經類專業的專業教師學歷水平大多為研究生以上學歷的教師,但很多現職教師都是大學畢業后直接分配到各院校而成為專業教師的,因而缺乏實踐經驗。由于財經類專業知識的實踐性很強,而許多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在這方面對學生的幫助不大。

(四)學校學術氛圍淡薄,學術研究的動力不足。由于近年來各院校不斷擴大招生規模,致使師資力量不足,教師整日忙于教學,許多教師都戲稱自己成了“上課機器”,對日常的授課質量的保證都感到吃力,更無暇顧及學術研究。另外,一些院校對學術研究重視不夠,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在任期考核指標中沒有學術研究等方面的量化標準,致使很多院校教師的中堅力量缺乏學術研究的動力。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目前各高等專科院校財經類專業教學整體水平一般,在某些方面甚至令人擔憂,財經類專業教育改革任重而道遠。

三、提高高等專科院校財經類專業教學質量的對策

(一)調整錁程設置,提倡小班教學。專科院校的財經類學生應注重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同時,為適應社會發展和知識的更新,對基礎理論和相關學科的了解和掌握也是十分必要的,這就要求財經類學生應使自己培養成動手能力強且具備一定理論知識和較為廣泛知識面的“復合型”人才。為此,各院校應就現行課程設置中不符合這種要求的地方進行改革或調整,譬如合理設定必修課與選修課的內容,提高實踐教學環節所占教學總學時的比重,突出專業外語、信息化技術、管理制度等教學,從而更好地實現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需要說明的是,就教學而言,教師授課班級的數量和規模,會直接影響到教師對每個學生關心照顧的程度的大小。其主要表現在,首先班級數量和規模對課堂教學管理的影響,如人際關系和情感交流方面。有關研究表明,學生在小班級的情感交流比大班級更為有利。其次,班級數量和規模對教學效果的影響,格拉斯一斯密斯曲線表明,學生的平均學習成績隨著教師授課班級數量和規模的縮小而提高,而且當授課的規模縮小到15人以下時,其效果迅速提高。有關研究表明,教小班的教師教學積極性高,精神狀態好,更喜歡與學生交流,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工作也更滿意。為此,在條件容許的情況下,盡量以小班授課將有利于穩定和提高教學質量。

(二)廣泛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精選教材,增加動手能力的考核,強化畢業論文撰寫的規范化。針對財經類專業知識的法規性、程序化、實物性的特征,充分注重現代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將會使得課堂教學拉進與實務操作的距離,增強教學的現實感和趣味性;教材的選用應注重其內容的時代感和實務上的可操作性(這一點對專科學生尤為重要),同時兼顧學科的理論性和前瞻性;改變課程考核單一的筆試形式,適當增加并逐步提高實際動手能力測試在課程總評成績中的比例,這將有利于強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和培養。學校應加強畢業論文撰寫的管理和規范,嚴格論文的選題、文獻的參考、論文的答辯以及成績的評定,對不符合論文撰寫規范的學生要加強督導。

篇(4)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8-0151-02

一、我國財經類專業研究生實驗教學的現狀概述

通過比較分析二十余所財經類高校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方案發現,我國財經類高校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驗”的情況。總體而言,理論類課程的學分占總學分的90%以上,實驗類課程的學分占總學分的10%不到,少數財經高校甚至尚未設置實驗類學分。在實驗類學分中,又基本上以社會實踐、學術報告、專業實習、教學實踐等“實踐環節”替代,達不到規范化和系統性的實驗效果。以實踐應用性最強的會計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方案為例,目前僅有中央財經大學、安徽財經大學等少數幾所財經類高校開設了“信息系統與企業內部控制”、“會計信息化實驗”這類獨立實驗選修課程,其他如計量經濟學實驗則在理論課內占極少課時。從有關專家對近幾年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評價來看,大多數學位論文的創新性不足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更嚴重的問題在于研究方法運用的正確性、數據處理的嚴謹性等存在諸多問題,這表明目前我國財經類碩士研究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明顯不足,“眼高手低”的癥狀比較突出。

二、我國財經類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存在的主要不足

長期以來,我國大多數高校的研究生是在課余時間以參與導師課題研究的方式來替代實驗課程學習的,即采取的是以“課題替代實驗”的方式培養研究生的實踐能力的。這當然對研究生的理論分析能力和課題中某一環節的運用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但是,這種方式也有其不足,主要是受課題的級別、性質、方向、內容、分工等的限制,使研究生難以比較系統地把握研究的創新點、研究方法和操作技能,當其獨立從事研究工作后的系統創新能力特別是綜合動手能力就缺乏后勁。例如,目前一些畢業于名牌大學的研究生在讀研期間取得了不少高水平學術成果,但在實際參加工作后由于失去了導師及其課題的支持,很難持續取得較好的學術成果,這與“課題替代實驗”模式不無關系。

此外,研究生參與課題特別是參與高水平課題的機會受到所選導師、所學專業與從事的研究方向等的限制,通常成為一種稀有的私有產權資源,僅有部分研究生擁有這種機會,還有相當部分的研究生缺乏這種機會,他們就得不到實驗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鍛煉。即使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實施了導師必須持有在研課題才能帶研究生的制度,但仍然是在課題“私有制”框架下對研究生進行培育的,導師主持的課題的性質、級別、數量與質量存在很大的差異,導致研究生培養質量的良莠不齊。

根據筆者參加的校外實地調研來看,少數財經類高校開設的“會計信息化實驗”等研究生獨立實驗課程,但仍限于本科階段所采用的手工或電算化平臺,實驗課程的教學方式也是“單打獨斗”、“互不往來”的靜態孤立式學習。這樣的實驗課程與教學體系很難在多問題、多情境、多主體、動態性的環境下適應培育研究生創新能力的需要,并且與導師課題的價值性、實戰性研究脫節,收效甚微,不少研究生是在為湊齊學分而學習。

事實上,理論教學是培育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必要基礎和前提,但實驗教學是培育研究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范式作為當前流行研究范式的背景下,由規范定性理論提出任何創新觀點、假說或命題,就需要借助科學的實證定量方法來檢驗,就需要研究生具備創新性的實驗動手能力。開發整合當前信息技術前沿的在線博弈實驗平臺與高水平科研課題相結合的在線博弈財經實驗課程體系,是培育財經類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新探索,對學術型與應用型研究生的培養都具有重要意義。

三、研究生在線博弈實驗教育體系的構建框架

針對以上不足,筆者認為有必要通過開發獨立的財經類綜合實驗課程以培育和提高研究生的研究與實踐創新能力,可以構建一個在線博弈實驗平臺,在實驗課程中整合集成高水平的課程項目內容,實現特色實驗平臺、高水平科研項目與研究方法實驗課程的有機結合,讓財經專業研究生具備正確的創新方向、科學的創新方法與嚴謹的研究態度,能夠從實驗中的多重博弈、數據規律分析等行動中發現創新點并按科學的研究方法完成學術論文,提高研究水平。側重以培育碩士研究生的創新動手能力為目標、開發整合課題項目資源的在線博弈財經實驗課程體系,通過對實驗目標、內容、平臺、方法等方面的有機結合研究,為培養碩士研究生的綜合實驗創新能力和豐富實驗教學理論與實踐提供參考。主要框架與步驟如下:

(一)進行大樣本的問卷調查與實地訪談

需要以所在大學的財經類專業(含經濟學、管理類、金融學、會計學等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為調研對象,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入訪談,掌握所在學校財經類專業研究生實驗創新能力的現狀和對實驗能力的需求,明確在線博弈實驗課程體系需要解決哪幾個主要維度的實驗能力培育問題,由此確定在線博弈綜合實驗課程開發的創新重點、設計原則、主要內容和關鍵方法等。

(二)設計一個研究生實驗能力培養的理論框架

該框架是以上述調研結果的主要維度為基礎進行分析而設計的,應當具體化為培養方案、培養計劃、授課計劃、實驗項目卡片等外在載體。

(三)將課題科學有機地融入到理論框架中去

可以選擇所在高校或大學城的財經類專業的高水平課題或其子課題片段為素材融合到在線博弈綜合實驗課程中去。以高水平課題為對象的,能夠保障實驗課程的綜合性、實戰性、嚴謹性、創新性、科學性和趣味性等,提升財經類專業研究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也能夠公平地讓廣大研究生享用課題資源。

篇(5)

論文摘要: 當前金融業已成為一個覆蓋范圍廣泛、與日常生活結合日益緊密的服務型行業。在這種背景下,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識不僅是金融專業學生所必須的,而且是其他財經類專業學生所必須的。但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而言,由于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不同, 對金融知識的需求是不同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明確學生專業特點與需求的基礎上采取差異化的教學方法。

一、引言

在現代經濟社會,金融業已滲透到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逐漸成為一個覆蓋范圍廣泛、與日常生活結合日益緊密的服務型行業。在我國,隨著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財富增加,社會對金融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強,金融創新與金融產品層出不窮,金融的觸角已深入到社會的各行各業,并已成為普通家庭關心的內容。在這種背景下,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識不僅是金融專業學生所必須的,而且是其他財經類專業學生,如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管理學、會計學所必須的。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都開設《金融學》課程,對于金融學專業的學生來說,《金融學》是一門專業基礎課。對于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如國際貿易、工商管理學生來說,《金融學》是一門學科必修課,可以充實完善其專業課程。對于非財經類專業的學生,《金融學》是一門選修課程,供對金融學有興趣的非財經類專業學生選修。

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而言,由于專業的特點和培養人才的目標與規格不同,固而對金融理論與業務知識的內容、知識結構、專業需求是不同的。再考慮到《金融學》課程內容眾多,在短短的四五十個教學課時中,教師不可能將全部內容介紹完,這就要求教師在明確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與需求的基礎上,精心安排各專業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差異化教學方法。

二、不同專業對《金融學》的教學要求不同

(一)金融學專業

對于金融專業的學生來說,《金融學》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一般是在學生完成各經濟類專業共同的核心基礎課,如在學習完《西方經濟學》后開設。它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作用正如我國金融學研究的鼻祖黃達先生所言:“金融領域,廣闊而深邃,通常只能瞄準一兩個方向深入。要想深入一點、幾點,必須對金融的‘全局’有必要的、概略的把握。因為沒有足夠的寬闊基礎作為支撐,只求在狹小的范圍深入,進到一定程度就會難以繼續。而所謂把握‘全局’,就是要求能對金融領域的主要構架如金融理論與金融知識,宏觀金融與微觀金融,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國內金融與國際金融等等之間的有機聯系,有一個較為全面——哪怕是概略的——了解。”《金融學》作為金融學科體系的基礎課程,恰是對金融學進行整體性、框架性的介紹,其中既有宏觀金融層面的理論闡釋,又有微觀金融運行的原理分析;既揭示了金融的運作機制與規律性,又闡明了金融學科所研究的范疇、重要內容結構及其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

鑒于《金融學》對于金融專業學生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過程要實現兩個目標:一是要求學生全面掌握金融學的基礎理論知識點、知識體系、基本原理、理論前沿和動態,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良好的理論基礎;二是注重對學生專業興趣和專業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開拓視野,提高思考的廣度、深度與高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自覺性。實踐證明,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我國大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好之、樂之,就是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這樣才能產生進取的精神。若通過《金融學》的學習,學生能激發對金融的興趣,這將會對學生未來的深造、職業生涯產生重大的影響。

(二)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

縱觀中外古今,實體經濟的發展最后都離不開資本的運作,而在當今社會,金融的作用越發凸顯。因此,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的學生有必要系統地掌握貨幣、信用、利息、銀行等多方面的理論與業務知識,能夠運用貨幣信用方面的理論與業務知識,更好地從事企業投資管理、市場營銷、企業風險管理等活動。因此,不少高校已經把《金融學》作為一門必修課程。

與金融學專業的學生相比,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的學生在金融理論方面的要求可以放低些,但應注重金融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注重聯系實際和融會貫通,使學生掌握與其專業的業務活動聯系緊密的現代金融基本知識和業務技能,從而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能靈活運用現代金融基本知識和業務技能來進行資金管理、投資管理和風險管理等活動。

三、不同專業的《金融學》教學內容應有所側重

《金融學》課程內容繁雜,涉及貨幣、信用、金融市場、金融中介機構、貨幣供求、貨幣政策、通貨膨脹和金融監管等問題,幾乎涵蓋了整個金融領域。教師如何在有限的課時里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以保證教學整體水平和質量,并兼顧不同專業的需要,是《金融學》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問題。一個可行的方法是在界定基本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安排差別化的教學內容。基本教學內容是各專業教學中都必須覆蓋的,也是各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以實現各專業學生掌握該課程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教學要求,例如金融學的基本概念、金融市場的基本情況、金融中介機構的構成、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等;而差別化的教學內容是教師根據所教學生的專業特點、專業需求而進行的選擇性教學。

(一)金融學專業

如前所述,對于金融學專業學生來說,《金融學》是其專業課程體系的基礎。在課程安排上,《金融學》一般是在修完《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之后開設的,同時又是以后陸續開設的《中央銀行學》、《證券投資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國際金融》等專業課程的基礎。因此,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要考慮兩個方面因素:一方面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能讓學生對金融有個全面的了解,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要注意課程之間的銜接,避免內容重復或遺漏。具體來說,對于金融學專業的課程內容重點有三個:一是學生應深刻理解金融學的基本范疇和基本理論,如貨幣、信用等基本概念,利率決定理論、貨幣需求理論、貨幣供給理論等。這些內容是金融學專業學生進一步學習專業課的基礎,因此對他們來說,這些內容不是簡單知道就可以了,而要全面、深入、準確地掌握;二是教師在授課中應側重對金融學框架的勾勒,讓學生對金融領域全面、清晰地把握。而對于具體的宏觀金融問題可以適當簡略,這些內容學生已在《宏觀經濟學》課程中接觸過。微觀金融方面,有關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內容也無需介紹過細,這些內容在后續的專業課程里都會有詳細的介紹;三是引導學生對現實中的金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并密切關注金融理論研究前沿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

對于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的學生來講,他們將來的學習和工作中都或多或少要與貨幣、銀行打交道,但是對理論要求沒有金融學專業的學生高。教師在完成基本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可以適當降低理論深度,如貨幣供求理論、利率決定理論、金融監管理論等可以簡略地說明,而增加與所教學生專業有關的、實踐性的內容。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應該加強與貿易有關的金融知識,如信用工具、金融市場、商業銀行業務和國際金融危機等方面內容的介紹。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應增加與企業管理活動緊密聯系金融知識的講授,這些內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金融工具、金融市場,如商業票據、股票、債券、期貨市場等。(2)企業管理人員與金融機構、金融市場打交道時所需掌握的基本金融理論知識,這關系到企業資金的運營問題。具體如商業銀行運作機制、業務范疇,金融市場的運作機制,證券發行業務等。(3)國家宏觀政策對企業的影響,如貨幣政策對企業投融資的影響,匯率政策對企業的影響,等等。  (三)非財經類專業

非財經類專業的學生主要是抱著興趣來選修這門課程的,激發學生對金融的興趣,使他們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金融知識是教學的目的。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可以精簡理論性較強的貨幣金融理論的講解,將重點放在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貨幣銀行學知識中,如各種金融產品的比較、家庭理財的理念等,還可以介紹現實生活中的熱點金融問題,如對此次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的介紹,可側重介紹危機對企業和老百姓生活的影響等,而對于危機深層次的原因的理論分析則可以簡略些。

四、區別不同專業,采取有差別的教學方法

與《西方經濟學》課程相比,《金融學》課程內容多而龐雜,不似前者的體系清晰完整,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經常感到知識點零散,找不到學習的重點。與《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學》等課程相比,該課程理論性強,內容單調抽象、難以理解。因此,如何根據不同專業《金融學》課程設置特點及課程性質,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以達到各自的教學目的,是教師在《金融學》教學應認真研究的又一個重要問題。

(一)金融學專業

如前所述,對于《金融學》課程,金融專業的學生除了要全面掌握金融學的基礎理論知識點、知識體系、基本原理、理論前沿和動態外,還要培養專業興趣和專業學習能力。因此,教師首先要把《金融學》課程中的知識點、理論講通、講透。在此基礎上,再想辦法激發學生學習和研究金融的興趣,培養其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我認為一個較好的方法是在每次課開始時拿出5—10分鐘,對一周的財經新聞進行回顧。這樣有兩個作用:一是能讓學生了解中國和全球金融情況,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關注現實的習慣,這對《金融學》這類社會性學科的學習是必要的。二是在新聞解讀的過程中,教師能引發學生對金融問題、金融現象的思考,加深學生對金融理論的理解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達到以上兩個效果,教師首先應注意財經新聞的選擇。一周內國內外發生的財經新聞往往很多,如果都講,時間上不允許,也沒有必要。新聞選擇可以有這幾個視角,一種是選取影響重大的事件,如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另一種是結合目前的熱點和所學的知識選擇有代表性的事件。如近年如何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一直是我國經濟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在介紹金融市場、金融中介機構這一部分內容時,我看到一則題為“淡馬錫來到荷花池”的新聞。新聞的主要內容談到新加坡淡馬錫公司通過設立富登信實服務有限公司給成都的蓮花池批發市場的商戶發放貸款。這則新聞事件本身很小,但我希望能以小見大,以此為切入點引發學生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思考。新聞標題提出后,學生的第一反應是覺得很奇怪:該標題是什么意思?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接著我由淺入深介紹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存在問題等,最后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應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整節課教學效果很好,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課后不少學生和我進一步探討該問題,有的學生還著手寫這方面的論文。

除了選題的問題,教師還應注意新聞講授的方式。介紹新聞不僅僅是希望學生了解該事件,而是通過該事件引發學生進一步研究和思考的興趣。教師可以在介紹新聞時結合學生已學過的金融學原理,精心設置問題、提出問題,啟發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從具體事件中提煉出事件背后蘊藏的道理,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

如果是小班教學,教師可以考慮一學期組織學生就當前的熱點金融問題進行2—3次的討論,以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查閱、整理資料,學生進行思考、交流為線索,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現在不少高校由于擴招,師資相對不足,很多時候是大班教學,組織討論的方法會由于學生人數眾多而影響討論的效果,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就熱點金融問題撰寫小論文。對于初次寫論文的學生來說,論文的要求不宜過高,主要是希望通過寫論文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字數、格式上可以適當放寬,但需強調的是杜絕抄襲。

(二)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

對于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的教學,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可以降低理論深度,提高教學方式的靈活、多樣性。在基本原理、基本的知識點介紹完之后,通過具體的案例,如介紹金融實際熱點問題,突出金融知識的運用性。此時對于金融熱點問題的選擇與金融學專業的選擇有所不同,教師應盡量選擇一些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進行講授。例如在介紹貨幣政策時,教師可以結合我國近年中央銀行的調息歷程,解釋中央銀行每次調息的背景、原因、作用機制,以及對企業、老百姓銀行投資、貸款的影響。此外,教師還可以就一個問題,如信用形式、銀行存貸款利率等,鼓勵學生自己去找資料、發現生活中的金融學,采取教授與討論相結合的組合式教學,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篇(6)

 

一、引言 

 

在現代經濟社會,金融業已滲透到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逐漸成為一個覆蓋范圍廣泛、與日常生活結合日益緊密的服務型行業。在我國,隨著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財富增加,社會對金融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強,金融創新與金融產品層出不窮,金融的觸角已深入到社會的各行各業,并已成為普通家庭關心的內容。在這種背景下,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識不僅是金融專業學生所必須的,而且是其他財經類專業學生,如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管理學、會計學所必須的。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都開設《金融學》課程,對于金融學專業的學生來說,《金融學》是一門專業基礎課。對于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如國際貿易、工商管理學生來說,《金融學》是一門學科必修課,可以充實完善其專業課程。對于非財經類專業的學生,《金融學》是一門選修課程,供對金融學有興趣的非財經類專業學生選修。 

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而言,由于專業的特點和培養人才的目標與規格不同,固而對金融理論與業務知識的內容、知識結構、專業需求是不同的。再考慮到《金融學》課程內容眾多,在短短的四五十個教學課時中,教師不可能將全部內容介紹完,這就要求教師在明確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與需求的基礎上,精心安排各專業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差異化教學方法。 

 

二、不同專業對《金融學》的教學要求不同 

 

(一)金融學專業 

對于金融專業的學生來說,《金融學》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一般是在學生完成各經濟類專業共同的核心基礎課,如在學習完《西方經濟學》后開設。它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作用正如我國金融學研究的鼻祖黃達先生所言:“金融領域,廣闊而深邃,通常只能瞄準一兩個方向深入。要想深入一點、幾點,必須對金融的‘全局’有必要的、概略的把握。因為沒有足夠的寬闊基礎作為支撐,只求在狹小的范圍深入,進到一定程度就會難以繼續。而所謂把握‘全局’,就是要求能對金融領域的主要構架如金融理論與金融知識,宏觀金融與微觀金融,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國內金融與國際金融等等之間的有機聯系,有一個較為全面——哪怕是概略的——了解。”《金融學》作為金融學科體系的基礎課程,恰是對金融學進行整體性、框架性的介紹,其中既有宏觀金融層面的理論闡釋,又有微觀金融運行的原理分析;既揭示了金融的運作機制與規律性,又闡明了金融學科所研究的范疇、重要內容結構及其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 

鑒于《金融學》對于金融專業學生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過程要實現兩個目標:一是要求學生全面掌握金融學的基礎理論知識點、知識體系、基本原理、理論前沿和動態,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良好的理論基礎;二是注重對學生專業興趣和專業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開拓視野,提高思考的廣度、深度與高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自覺性。實踐證明,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我國大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好之、樂之,就是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這樣才能產生進取的精神。若通過《金融學》的學習,學生能激發對金融的興趣,這將會對學生未來的深造、職業生涯產生重大的影響。 

 

(二)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 

縱觀中外古今,實體經濟的發展最后都離不開資本的運作,而在當今社會,金融的作用越發凸顯。因此,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的學生有必要系統地掌握貨幣、信用、利息、銀行等多方面的理論與業務知識,能夠運用貨幣信用方面的理論與業務知識,更好地從事企業投資管理、市場營銷、企業風險管理等活動。因此,不少高校已經把《金融學》作為一門必修課程。 

與金融學專業的學生相比,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的學生在金融理論方面的要求可以放低些,但應注重金融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注重聯系實際和融會貫通,使學生掌握與其專業的業務活動聯系緊密的現代金融基本知識和業務技能,從而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能靈活運用現代金融基本知識和業務技能來進行資金管理、投資管理和風險管理等活動。 

 

三、不同專業的《金融學》教學內容應有所側重 

 

《金融學》課程內容繁雜,涉及貨幣、信用、金融市場、金融中介機構、貨幣供求、貨幣政策、通貨膨脹和金融監管等問題,幾乎涵蓋了整個金融領域。教師如何在有限的課時里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以保證教學整體水平和質量,并兼顧不同專業的需要,是《金融學》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問題。一個可行的方法是在界定基本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安排差別化的教學內容。基本教學內容是各專業教學中都必須覆蓋的,也是各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以實現各專業學生掌握該課程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教學要求,例如金融學的基本概念、金融市場的基本情況、金融中介機構的構成、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等;而差別化的教學內容是教師根據所教學生的專業特點、專業需求而進行的選擇性教學。 

 

(一)金融學專業 

如前所述,對于金融學專業學生來說,《金融學》是其專業課程體系的基礎。在課程安排上,《金融學》一般是在修完《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之后開設的,同時又是以后陸續開設的《中央銀行學》、《證券投資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國際金融》等專業課程的基礎。因此,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要考慮兩個方面因素:一方面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能讓學生對金融有個全面的了解,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要注意課程之間的銜接,避免內容重復或遺漏。具體來說,對于金融學專業的課程內容重點有三個:一是學生應深刻理解金融學的基本范疇和基本理論,如貨幣、信用等基本概念,利率決定理論、貨幣需求理論、貨幣供給理論等。這些內容是金融學專業學生進一步學習專業課的基礎,因此對他們來說,這些內容不是簡單知道就可以了,而要全面、深入、準確地掌握;二是教師在授課中應側重對金融學框架的勾勒,讓學生對金融領域全面、清晰地把握。而對于具體的宏觀金融問題可以適當簡略,這些內容學生已在《宏觀經濟學》課程中接觸過。微觀金融方面,有關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內容也無需介紹過細,這些內容在后續的專業課程里都會有詳細的介紹;三是引導學生對現實中的金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并密切關注金融理論研究前沿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 

對于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的學生來講,他們將來的學習和工作中都或多或少要與貨幣、銀行打交道,但是對理論要求沒有金融學專業的學生高。教師在完成基本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可以適當降低理論深度,如貨幣供求理論、利率決定理論、金融監管理論等可以簡略地說明,而增加與所教學生專業有關的、實踐性的內容。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應該加強與貿易有關的金融知識,如信用工具、金融市場、商業銀行業務和國際金融危機等方面內容的介紹。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應增加與企業管理活動緊密聯系金融知識的講授,這些內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金融工具、金融市場,如商業票據、股票、債券、期貨市場等。(2)企業管理人員與金融機構、金融市場打交道時所需掌握的基本金融理論知識,這關系到企業資金的運營問題。具體如商業銀行運作機制、業務范疇,金融市場的運作機制,證券發行業務等。(3)國家宏觀政策對企業的影響,如貨幣政策對企業投融資的影響,匯率政策對企業的影響,等等。 

(三)非財經類專業 

非財經類專業的學生主要是抱著興趣來選修這門課程的,激發學生對金融的興趣,使他們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金融知識是教學的目的。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可以精簡理論性較強的貨幣金融理論的講解,將重點放在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貨幣銀行學知識中,如各種金融產品的比較、家庭理財的理念等,還可以介紹現實生活中的熱點金融問題,如對此次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的介紹,可側重介紹危機對企業和老百姓生活的影響等,而對于危機深層次的原因的理論分析則可以簡略些。 

 

四、區別不同專業,采取有差別的教學方法 

 

與《西方經濟學》課程相比,《金融學》課程內容多而龐雜,不似前者的體系清晰完整,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經常感到知識點零散,找不到學習的重點。與《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學》等課程相比,該課程理論性強,內容單調抽象、難以理解。因此,如何根據不同專業《金融學》課程設置特點及課程性質,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以達到各自的教學目的,是教師在《金融學》教學應認真研究的又一個重要問題。 

 

(一)金融學專業 

如前所述,對于《金融學》課程,金融專業的學生除了要全面掌握金融學的基礎理論知識點、知識體系、基本原理、理論前沿和動態外,還要培養專業興趣和專業學習能力。因此,教師首先要把《金融學》課程中的知識點、理論講通、講透。在此基礎上,再想辦法激發學生學習和研究金融的興趣,培養其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我認為一個較好的方法是在每次課開始時拿出5—10分鐘,對一周的財經新聞進行回顧。這樣有兩個作用:一是能讓學生了解中國和全球金融情況,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關注現實的習慣,這對《金融學》這類社會性學科的學習是必要的。二是在新聞解讀的過程中,教師能引發學生對金融問題、金融現象的思考,加深學生對金融理論的理解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達到以上兩個效果,教師首先應注意財經新聞的選擇。一周內國內外發生的財經新聞往往很多,如果都講,時間上不允許,也沒有必要。新聞選擇可以有這幾個視角,一種是選取影響重大的事件,如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另一種是結合目前的熱點和所學的知識選擇有代表性的事件。如近年如何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一直是我國經濟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在介紹金融市場、金融中介機構這一部分內容時,我看到一則題為“淡馬錫來到荷花池”的新聞。新聞的主要內容談到新加坡淡馬錫公司通過設立富登信實服務有限公司給成都的蓮花池批發市場的商戶發放貸款。這則新聞事件本身很小,但我希望能以小見大,以此為切入點引發學生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思考。新聞標題提出后,學生的第一反應是覺得很奇怪:該標題是什么意思?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接著我由淺入深介紹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存在問題等,最后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應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整節課教學效果很好,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課后不少學生和我進一步探討該問題,有的學生還著手寫這方面的論文。 

除了選題的問題,教師還應注意新聞講授的方式。介紹新聞不僅僅是希望學生了解該事件,而是通過該事件引發學生進一步研究和思考的興趣。教師可以在介紹新聞時結合學生已學過的金融學原理,精心設置問題、提出問題,啟發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從具體事件中提煉出事件背后蘊藏的道理,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 

如果是小班教學,教師可以考慮一學期組織學生就當前的熱點金融問題進行2—3次的討論,以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查閱、整理資料,學生進行思考、交流為線索,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現在不少高校由于擴招,師資相對不足,很多時候是大班教學,組織討論的方法會由于學生人數眾多而影響討論的效果,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就熱點金融問題撰寫小論文。對于初次寫論文的學生來說,論文的要求不宜過高,主要是希望通過寫論文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字數、格式上可以適當放寬,但需強調的是杜絕抄襲。 

 

(二)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 

對于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的教學,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可以降低理論深度,提高教學方式的靈活、多樣性。在基本原理、基本的知識點介紹完之后,通過具體的案例,如介紹金融實際熱點問題,突出金融知識的運用性。此時對于金融熱點問題的選擇與金融學專業的選擇有所不同,教師應盡量選擇一些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進行講授。例如在介紹貨幣政策時,教師可以結合我國近年中央銀行的調息歷程,解釋中央銀行每次調息的背景、原因、作用機制,以及對企業、老百姓銀行投資、貸款的影響。此外,教師還可以就一個問題,如信用形式、銀行存貸款利率等,鼓勵學生自己去找資料、發現生活中的金融學,采取教授與討論相結合的組合式教學,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篇(7)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杜威早就提出了“在做中學”的理論,他認為學生從教師口中被動聽來的知識不是真正的知識,這種教學方法只能抑制學生的活力和阻礙學生創造才能的發展。因此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是職業教育的特色和生命所在。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職業教育必須本著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能力為本位的原則,突出實踐性教學,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和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

■一、“硬件建設”――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1.建立校內實訓基地

校內實訓基地是職業教育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前提是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重要場所,是學校的“練兵場”、“習武地”。可以建立和完善實驗室(如會計模擬實驗室、金融模擬實驗室、國際貿易模擬實驗室等)、練功室、樣品室、標本室、微機房、語音室、以及音像教學,模擬教學等教學設施。實習基地要真正體現專業特色和水平,體現先進性、配套性和實用性。

2.校外實習教學基地

一方面學校要通過各種途徑爭取社會和企業的大力支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按照校企“雙贏”的理念。多途徑、多形式地與相關企事業單位共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另一方面,政府也應在政策上支持高校校外實習、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

■二、“軟件”建設――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教指導教師必須是“雙師型”人才,一方面由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專職教師有計劃地集中進行課程實踐培訓,學校應創造條件鼓勵教師到業務單位實習,逐步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提高實踐教學水平。從社會上聘請的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要創造條件,吸引他們長期為學校兼課,在持續的教學中逐漸加強理論教學素養,提高綜合教學能力。

■三、構建科學的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應當根據人才培養目標,把知識傳播、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融為一體,形成貫穿學生學習全過程、循序漸進、層次分明的教學體系。

1.課堂實踐教學

課堂實踐教學主要包括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英語應用能力培養、專業課程所開設的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認知和驗證性實踐教學課時,以及單獨設置的設計性、綜合性、創新性實驗教學課程。課堂實踐教學主要在校內的課堂和模擬實驗室進行,具體可采取案例教學、模擬操作等方式進行,以促進學生深化理論知識,掌握實驗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在課程教學中,可以改變以前的學科系統的組織結構“提出概念、原理舉例說明實驗、實訓求證習題加深”,實施“任務的提出完成該任務所需的理論知識完成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獨立或分組完成任務又一新任務的提出”的路子。應當理論服務于實踐,打破學科系統,以工作項目或任務來形成技能訓練體系。

2.現場實踐教學

是指以實踐教學基地為條件,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實踐動手能力為主要目的的操作性實習、專業技能訓練以及畢業實習。這部分實習,特別是畢業實習應采取“頂崗實習”形式,即組織學生在假期或最后一學期到公司、單位進行3~5個月的集中實習,讓學生與公司、單位正式員工一樣按統一要求進行各崗位工作的實際操作,參加公司、單位的日常經營管理活動,實現由學生向正式員工角色的轉變。

3.課外實踐活動

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道德意識為主要目的的科研訓練、課外科技活動、社會實踐和社會公益活動。具體可采取組織各種競賽活動、暑假實踐、社會調查、青年志愿者活動等。

4.教材建設

根據最新技術的發展變化,編寫反映職業特色的實踐環節教學指導性手冊、校本教材,制定“技能訓練計劃”。通過階段性的實踐教學安排,做到有目的、有計劃地培訓學生的專業技能。按照當地就業市場的需要,每年進行教學計劃和技能訓練計劃的修改,增強實訓教材的實用性、可讀性,使實訓教材與社會、科技發展相適應。

5.專題講座

講《財政與金融》課程,邀請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銀行的投資顧問給同學們做有關實際業務和社會最新熱點的報告。講《會計》類的課,我們可以邀請實際企業中的財務總監做有關會計賬目的講解,講《經濟法》課,可以邀請法院經濟庭的審判員以實際的案例給同學們做講解。實際工作中的專家們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介紹最前沿的新情況,實例鮮活生動。

6.畢業論文(設計)

畢業論文以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目的的實踐教學活動。職業院校應采取各種措施,確保學生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的時間和質量,提高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中職生也應逐步要求寫出一些類似的感受或總結。

■四、結語

加強財經類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的建設是培訓財經類技能性實用型人才的關鍵。“學以致用”不是一句空泛的口號,它需要學校和教師付出艱辛的努力,不斷探索新的且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方式和手段,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競爭力為重點,著力構建、完善實踐性教學環節,建成層次清晰,銜接緊密的循序漸進的能激發和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相對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篇(8)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3-0203-02

《經濟法》是本科院校經濟、金融、財政、會計、工商管理、稅務等財經管理類專業普遍開設的一門基礎課,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好壞,直接關系到培養“懂經濟、通法律、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的目標能否真正實現,但目前的經濟法課程教學與實現這一目標之間還有很大的距離,在教材建設、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安排、教學考核等方面都還需要做出進一步的改進。

一、財經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的現狀

1.課程內容多,涉及面非常寬泛。在財經類專業開設的經濟法課程中,其“經濟法”不同于法學專業所講的“規范和保障國家干預經濟之法”,而采用的是大經濟法的概念,泛指“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或者說泛指“與經濟有關的法律規范”,所以在經濟法教材中至少包括了合同法、企業法、證券法、破產法、票據法、競爭法、銀行法、財稅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等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制度。從部門法角度講,經濟法課程的內容橫跨民法、商法、經濟法、行政法、訴訟法等部門法,其學習內容的寬泛由此可見一斑。

2.教學時間少,任務重。雖然財經類專業經濟法課程的學習內容非常龐雜,但課時很少,一般為32學時,少數專業是48個學時。在很短時間內,既要讓學生掌握民法、商法、經濟法、行政法中與經濟有關的主要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規范,又要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靈活運用,任務很重,困難也很大。

3.教學對象的法學基礎知識薄弱。財經類專業的學生在學習經濟法之前,法學課程僅學習過《法學通論》(或《法律基礎與思想政治道德修養》)。《法學通論》的教材安排雖然包括了法學類專業核心課程的主要內容,但在實際教學中,也只能是有選擇性地對其中的部分內容進行講授,而與經濟法課程相關的一些前提性法律知識,學生掌握得并不牢靠,甚至根本沒有學習過。比如合同法、公司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的學習都要以民事法律基本知識為基礎,但學生對民事主體、民事權利義務、民事行為、物權、債權等知識掌握得很有限,而行政主體、行政行為、行政責任等知識是學習理解產品質量監管、金融監管與調控、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的基礎,可財經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們甚至沒有接觸過這些知識。

二、財經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首先,教學目標不夠明確。雖然很多學校對本科生的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定位為培養“懂經濟、通法律、會管理”的復合型、應用性人才,但在觀念上,教師在教學中并沒有意識到經濟法課程是實現上述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一環,特別是沒有意識到經濟法課程教學是財經類專業學生“通法律”的重要途徑。因而,在經濟法課程教學目標上存在或多或少的模糊認識,尤其是有意無意地把財經類專業經濟法課程與法學專業經濟法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混同起來,以為是在培養法學人才,結果導致課程教學中主要沿習了法學專業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手段,從而不能適應培養財經類專業復合型人才的需要。其次,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經濟法課程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在有限的時間內,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一些重要的經濟法律制度,如合同法律制度、企業法律制度、競爭法律制度等,與財經類不同專業學生將來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緊密聯系,都應該學習。再者,教學方法比較陳舊。長期以來,經濟法課程主要的教學方法仍然是教師滿堂灌,學生聽記背的填鴨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解釋概念,注釋條文,歸納原理,這一方法原本所適用的教學對象是系統學習過法學基本理論的法學專業的學生,對于沒有系統學習過法學基本理論課程的財經類專業學生而言未必合適。最后,考核設計不夠科學。經濟法課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是考試,從鼓勵和強制學生牢固掌握基本的經濟法律知識角度而言,考試是必要的,但在設計考試題目時,教師往往忘記了考核對象不是法學專業的學生,而是沒有系統掌握基本法學理論知識的財經類專業學生,從而過多設計了解釋題、論述題、法條闡釋題。這種題目重理論輕技能,對非法學專業學生而言是不合適的,也與經濟法課程教學的目標乃至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相脫節。

三、財經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的體系化改革措施

1.重視《經濟法》課程教學,明確經濟法課程教學的具體目標。經濟法課程為財經類專業學生開設,教學人員來自于法學專業教師,在經濟學、管理學類眾多課程中,經濟法是“外來戶”,在法學專業教師所講授的課程中,經濟法又是針對非專業對象的。這就會導致兩頭不重視,學生認為經濟法是非核心課程,通過考試就“萬歲”;對教師來講,為非法學專業學生講授經濟法律基本知識,也不必太過用心。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經濟法課程的不受重視也就可想而知。為此,教師從思想上高度認同經濟法課程的重要性是必要和必須的。這種重要性的認同與學校人才培養目標乃至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是聯系在一起的。目前,“懂經濟、通法律、會管理”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在很多學校已經得到明確確立,所謂“通法律”,僅靠《法學通論》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經濟法課程是其中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環。而且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已經取得重大成就,人們普遍認識到“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的背景下,要求財經類專業學生懂法律已經是國家經濟建設對高素質人才培養的要求。具體而言,經濟法課程教學目標應從以下方面定位:首先,掌握基本的經濟法律知識,培養經濟法律意識。通過經濟法的課程教學,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經濟法律知識是最基本的,在此基礎上,還要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將來的工作生活中真正對法律具有尊崇信仰之感。

2.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材。法學教師集體編寫一本經濟法教材,在知識水平上是不成問題的,關鍵是要有認真負責的精神,要舍得花時間花功夫去精心準備。此外,教材編寫還要注意幾個技術問題:第一,“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包括的內容非常廣泛,不能把相關法律制度全部納入教材中,只能選取一些重要的、基本的、與財經類專業聯系較為緊密的內容,而其他的一些內容最好痛下決心割舍掉。否則,一本包羅萬象、五花八門的教材,不僅重點不突出,而且也會讓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無所適從。第二,教材編寫風格要統一。由于經濟法教材一般是多位教師共同編寫,不同的人寫作風格不一樣,有的喜愛簡明,有的喜好繁瑣,這就要求做好組織工作,風格要大致一樣,在內容上要前后一致。第三,在平衡理論分析與制度介紹的關系時,不要過分追求一些純理論問題,特別是法學專業經濟法學課程中的一些基本理論沒有必要在這里加以詳細介紹,而要將大量篇幅留給對基本制度的分析和介紹,要突出應用性。

3.教學內容安排要統一性與針對性相結合。經濟法課程包括的內容多,涉及的范圍廣,即使為學生提供一本風格簡明的教材,仍然不可能在有限時間內把教材都講完,因此,需要合理分配教學時間,確定教師講授的內容與學生自學的內容。一般來說,合同法律制度、企業法律制度、競爭法律制度等是市場經濟活動最基礎的法律制度,與財經類不同專業學生將來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緊密聯系,可以統一起來,確定為必講的部分。除此之外,教師可以根據本班、本專業學生知識結構和專業特點,靈活掌握要重點講授的內容,比如金融專業可以增加證券法、保險法、銀行法,財稅專業可以補充票據法、會計法和審計法,但鑒于專業核心課中已經有《中國稅制》這樣一門課程,在經濟法課程中就可以不再重復講授稅法的內容。

4.課堂教學要生動,重點是要掌握好案例教學法。由于財經類專業學生沒有系統學習相關法學課程,法律基礎知識比較缺乏,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某些重點問題展開討論就會受到限制,通過討論活躍課堂氣氛并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不能很好實現。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安排好案例教學,既讓學生通過實例深入理解相關知識要點,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從而增加對學生的吸引力。在使用案例教學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精選案例。案例的收集和選擇是案例教學的基礎。一個好的案例,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環境或者將來可能從事的職業。選擇這類案例,會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更多的思考。此外,要盡量選擇本地的案例,選擇新近發生的案例。一般來說,人們普遍在心理上認為,本地發生的事情與自己聯系更緊密,新近發生的事情會更有新鮮感,會引起學生們更高程度的關注。還有,在具體操作中,案例的難易程度要適當。案例太簡單,不能激發學生思考,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關系過于復雜,脫離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實際,學生會產生畏難情緒,反而會降低興趣。第二,案例運用與知識講授要配合恰當。案例教學是為解釋、理解和運用法學理論、法律知識服務的,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案例的導入方式。第三,教師要善于引導和歸納總結。案例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在于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寬松的環境,鼓勵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可以逐步采用設問、提問、反問、暗示、懸念、提示等形式引導學生參與討論、分析,同時還要注意及時調控討論的方向和節奏,掌握主動權。在案例討論結束后,教師都要做一些點評,把零散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對隱藏在案例背后的規律性和必然性予以總結闡釋,以引導學生完成從具體到抽象的過渡,達到深入理解并能實際運用相關知識的目的。

5.考核內容的設計要與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相符合。目前的經濟法課程教學主要采用考試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對非法學專業學生來講,提交論文、考查、口試都不太合適,考試這種方式本身是比較合理的。問題是,在設計考試題目時,教師往往忘記了考核對象不是法學專業的學生,而是沒有系統掌握基本法學理論知識的財經類專業學生,從而設計了論述題、法條闡釋題這類明顯偏重理論的題目。其實,這種沿襲法學專業做法的考核題目設計,也與經濟法課程教學的目標乃至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相脫節。因此,教師在設計考核內容時,要重基礎知識,重應用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篇(9)

作者:胡穎森 單位: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

課程內容未滿足社會發展對學生素質的要求,實踐課程需要能力滲透財經類專業涵蓋的崗位職業群,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學生技能、能力素質的要求也在不斷發展,而且財經類專業的未來就業崗位,與工科專業相比,其工作情景不能在學校中被高度仿真和模擬。這就必然要求學生不僅要在學校的實踐課程中掌握必要技能,還要培養自我學習、權變適應的能力。而單純的技能訓練會限制學生自我提升、自我調整能力的提升,進而影響到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思維的養成。

實踐教學體系以實踐教學的功能為標志,可以將其分為實訓(即基本技能訓練、專業技能訓練、綜合技能訓練)、實驗(即知識點實驗、課程設計)、實習(即課程實習、專業實習、綜合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開展教學改革是建設具有高職財經類專業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必由之路。財經類專業需要以高等職業教育的理論為指導,大刀闊斧地進行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在根本上改變傳統的“學科本位”的課程培養目標和內容體系,積極開發實驗實訓項目,大幅度提高實驗實訓在教學中的比例,淡化學科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突出實用性和學生崗位能力的培養。如何有效克服和解決上述困難,確立培養學生能力的支點和逐步形成學生技能的杠桿呢?彈性學制的引入將是推動高職實踐教學最有效的管理策略。1.彈性學制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有助于實踐課程形成相對獨立的體系彈性學制的本質就是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多樣性需求,同時,設立學分制,為實踐課程單獨設立學分,扭轉實踐課程只是理論課程附屬品的現象,使學生在思想上認識到實踐課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并駕齊驅。實踐課程只有在考核上步入正軌,才能真正提高高職教育實踐課程的地位,形成相對獨立的體系,切切實實地提高質量。對于實踐課程,可根據課時多少、實踐項目的性質和難度、學生付出的勞動以及兼顧“鞏固基礎,發展能力”的原則等方面來綜合設定每個學習單元應有的學分,以便使學生按照量化的實踐課程的學分,結合本專業課程教學要求和特點,選擇實踐項目。成績合格者就取得相應的學分,所有科目課程的實踐課程總學分累加,即為實踐課程學分。在實施學分制初期,為使學分制平穩過渡,可適當側重于實驗課程,使師生都能在認識上逐步適應,并為實習實訓課程的多樣性和可操作性留有足夠的時間。隨著學分制的深入,實習實訓課程學分比例將逐步增加,以最終培養出個性特色鮮明、專業知識結構完整的人才。2.模塊化教學模式在實踐課程中的運用模塊化教學模式有利于彈性學制的實施。“活”是課程模塊化的最大特點,在模塊化教學模式下,每一種技能模式由一個或多個模塊構成,每一模塊由若干個學習單元組成,而技能模式就是以模塊的形式展現的工作規范,實踐證明,同類的知識與技能可合為一個項目群組,便于學生選擇和掌握。在高職財經類專業的實踐課程中運用模塊化教學模式,一方面,更好地滿足彈性學制的本質特征,即自由選學、強調個性發展、實行目標管理,另一方面,模塊化實踐課程既與專業模塊課程體系有機結合,又相對獨立,自成體系,學生在學習之初就十分清楚自己所學專業必須要掌握的技能,并認真對待實踐課程的學習。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難以形成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實踐教學內容缺乏,從而導致時間教學時數偏少、實踐項目不足,缺乏獨立地位。目前推行的“實踐主導型”課程改革,從宏觀上要求專業主干課程實踐教學比例應達到60%以上。模塊化實踐課程自成體系,相對獨立于專業模塊課程體系之外。

實踐課程模塊既從屬于專業課程模塊,又具有相對獨立性,既保證了專業學習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又提高了實踐教學的地位,凸顯出實踐教學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地位。同時,對相關教師開發實踐項目、充實實踐課程內容、調整課程結構、開展模塊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優化實踐課程模塊設計,兼顧教學管理效率與教學效果的提升高職財經類專業的實踐課程,應在專業課程體系經過科學系統的模塊化設計的基礎上,按照“模塊化、組合型、進階式”的原則加以實施。“模塊化”是指在對職業技能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知識群和能力要素進行分類后,形成具有同類性質的訓練項目群,形成進階性質的強化訓練。“組合型”是指針對不同的學習對象、不同的訓練要求,對各個模塊和模塊中的項目進行優化組合,通過教學效率,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進階式”是指在實踐課程中,明確不同實訓項目的難以程度,按照“先易后難、由淺入深”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地組織實踐教學。這樣既有利于提高教學管理效率,又保證了教學效果的提升。模塊化實踐課程與研究性學習結合,兼顧專業職業技能養成與創新能力培養財經類專業所涵蓋的職業(崗位)對人才的實際技能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在客觀上也提出了對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環節設計的更高要求。模塊化教學模式源于職業技能培訓,采取的是實用主義,即實際崗位需要哪些技能,在學校實踐課程中就設計哪些訓練內容,針對性極強。一般而言,在模塊化教學實施方面,具有如下特點:第一,以技能培養為目標,模塊與模塊之間層層遞進、互為支撐。第二,以模塊教學內容為目標,合理設置模塊內課程,優化教學內容。第三,模塊化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將知識結構模塊化、崗位分工模塊化、講授方式模塊化三者有機結合在一起。研究性學習是一種通過研究某些課題來學習某些知識、生成自學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激活某種素質的活動。首先,實踐課程目標的設定必須圍繞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一方面根據實際崗位要求,擬定核心目標,包括技能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等要素。另一方面,根據學生特點,適當擴充個性化發展的目標,供學生參考選擇,不必做到千人一面。其二,實踐課程內容的編排必須以主要用人單位對人才素質的要求為核心。學生素質、個性有差異,發展空間有大小,接受能力有高低,所以模塊化實踐課程的內容應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并且實踐課程內容要及時吐故納新,根據用人單位需求進行統整。在實踐課程講授方面,增加自主項目設計、課題實驗研究。研究項目最好來自主要用人單位,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獨立完成市場調研、方案設計、項目制作、作品展示、撰寫論文、口頭報告整個實戰過程。而課題研究,則是學生自主形成研究小組,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自主研究,最后提交課題研究報告。實踐教學功能的實現,有賴于實踐課程體系的科學架構,有賴于實踐課程內容的與時俱進。在財經類專業的實踐教學中,建立彈性學制下的模塊化實踐課程體系,優化模塊設計,滲透研究性學習環節,有利于實現第三產業的新型一線管理型、服務型人才的培養要求,也有利于畢業生適應更寬廣的職業崗位,也有利于他們在職業崗位上發揮潛在的創造能力。

篇(10)

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是地方財經類本科院校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需要,是遵循教育內、外部發展規律,適應大眾教育階段以及發揮自身比較優勢的理性選擇。自2007年以來,西安財經學院結合西部地方財經院校的實際,探索并提出了“明確一個目標、創新兩個體系、聯動三個課堂、突出四個能力”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經過多年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綜合實踐,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應用創新能力不斷提高。

一、明確一個目標:應用型創新人才

明確、清晰的人才培養目標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前提和基礎。近年來,學校遵循高等教育教學規律,依據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結合學校自身條件及發展潛力,不斷轉變教育思想觀念,逐漸明晰了“應用型創新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西安財經學院2007年組織召開了“實施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加強實驗實訓教學,不斷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為主題的教育教學工作會議;2008年組織召開了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不斷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為主題的教育教學工作會議;2010年召開了“加強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為主題的教育教學工作會議,將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調整為“應用型創新人才”。2011年《西安財經學院“十二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中將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創新人才。

二、創新兩個體系

1、理論教學體系

學校按照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內涵和特征,2009年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全面修訂,創新了人才培養的理論體系,更新整合了課程教學內容。第一,構建了“四個平臺、五個模塊”的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課程體系。四個平臺包括公共課平臺、學科共同課平臺、專業課平臺和實踐教學平臺;五個模塊包括公共必修課模塊、任意選修課模塊、學科共同課模塊、專業必修課模塊和專業選修課模塊。第二,加強基礎教育,打通大類平臺課,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2009年起在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公共管理類、數學類四個大類的14個專業,實施了大類培養教學改革。第三,各專業加大應用性課程的建設力度,著重培養學生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第四,依據財經類應用型創新人才的素質要求,設置系列課程強化學生的數理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實踐教學體系

學校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構建了基礎實踐、專業實踐和綜合實踐三個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和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作為實踐教學的重要目的。基礎實踐旨在培養學生基本素質和技能,主要內容包括:公共課實踐、軍事訓練、公益勞動、愛心服務;專業實踐旨在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培養學生掌握基本專業技能,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提高,主要內容包括:學科共同課實驗(實訓)、專業課實驗(實訓)、課程論文(設計)、學年論文(設計)。綜合實踐旨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主要內容包括: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科技競賽、社會調查、第二課堂等。各專業修訂培養方案時,充分體現實踐在整個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實踐教學的學時和學分。目前,列入教學計劃的各實踐教學環節累計學分(學時),文科類專業不少于總學分(學時)的15%,理工類專業不少于總學分(學時)的25%,形成了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學校制定了一系列關于實驗(實訓)、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方面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以引導實踐教學環節的高質量開展。對超過18課時的實驗實訓課均獨立設課;在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每學年設置兩周的實踐教學周。針對財經類人才培養特點,突出實訓教學在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加強實訓課程教學、管理和投入,編制實踐教學大綱、教學指導書,規范了實驗實訓、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環節的考核辦法,保證了實踐教學質量。

三、聯動三個課堂

1、第一課堂(課堂教學)

學校要求教師在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等實施過程中,將培養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融入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學校要求課程所屬系(教研室)定期進行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的研討,在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的以案例式、呈現式、發現式、討論式和創造式的開放教學方式為主,引導學生積極地獨立思考、勇于實踐,幫助學生掌握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在學習中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學校每年開展課堂教學觀摩、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實驗室(實訓中心)評估、優秀教案和優秀多媒體課件評比等活動。

各二級學院(教學部)根據不同專業、課程特點,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如:經濟學院與管理學院推行“啟發式教學和案例教學”,信息學院倡導“教學互動,重在實踐”,文法學院開展“模擬教學”,《高等數學》課實行“分類分層教學”,《大學英語》課推行“聽說領先,綜合訓練”等,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教學方法。

2、第二課堂(課外科技文化活動)

學校以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學科競賽和學術講座為載體,推動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近三年來學生參加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大學英語競賽、高等數學競賽等科技創新競賽的學生達8000余人次;邀請校內外著名專家、學者、教授作高水平的學術講座600余場,參加學生10萬余人次;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歷屆陜西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舉辦了5屆“博學杯”西安財經學院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 2010年學校成立了西安財經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學校現有人文類、體育藝術類、科技類、理論學習類、社會實踐公益類學生社團組織共56個,參加人數達8000余人;創辦了《區域財經論壇》、《管理論叢》、《經濟新視野》、《藍風鈴文學報》等10余種學生刊物;定期舉辦書畫大賽、英語演講賽、辯論賽、攝影作品比賽、“校園之星”風采大賽等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了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促進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3、第三課堂(社會實踐)

多年來,學校利用寒暑假及節假日組織社會實踐團,分赴全省各地進行社會實踐,開展社會調查、環境保護、支教掃盲、法制宣傳、社區援助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逐步形成了制度化、規模化、社會化、品牌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特色格局。近三年參加社會實踐的學生人數達1.5萬余人次,廣大學生結合區域經濟社會和科技文化發展狀況,因地制宜地開展了內容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實踐中使學生開闊了視野眼界,錘煉了思想品質,提高了實踐能力,增強了創新精神,積累了社會經驗,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奠定了基礎。

四、突出四個能力

1、知識應用能力

在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上,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在課程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中,突出實習的專業對口性;制定和完善教學大綱、明確實踐教學任務、教學內容、組織方法,突出實訓教學在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在實踐教學體系建設中,以改革實驗實訓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為重點,加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比重,逐步建立開放型實驗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

2、創新創業能力

學校實施“2+2”大類培養教學改革,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專業選擇空間。學校按照“以人為本”的理念,根據學生個人特長、興趣和未來就業取向,結合社會發展需要,在專業大類內采取分流培養,提高學生對市場需求的適應能力。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核心,在人、財、物上支持學生參加參與各類社團活動、科技競賽活動及教師科研項目,鼓勵學生積極開展深化對課堂教學內容理解的實踐性活動,探索創新創業教育的新途徑,從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

3、數理分析能力

上一篇: 砌體結構論文 下一篇: 民宿分析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蜜桃 |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观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天天更新 | 亚洲国产一二三区欧美日韩 | 午夜打电话福利视频 | 一本大道香蕉网站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