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7:56:5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校園經濟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績效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收支結余與業務收支比重不確定。目前的醫保結算有定額支付、總量控制及兩者之間的3種方式。定額支付指的是按照病人數量進行結算,不用考慮病情以及花銷的多少,費用是固定的。總量控制指的是醫保費用是固定的,無論醫院等級如何、服務質量如何、病人數量多少,比較穩定。收支結余業務和業務收支的比重不確定,會導致績效管理工作困難重重。混淆績效考核和績效管理的內容。大部分的醫院在具體績效管理實行中,沒有深化對績效管理概念的理解,僅僅停留在績效考核的層面,也沒有把員工個人的考核和醫院單位的發展相結合起來,這在醫院的長期發展過程中是很危險的。沒有形成系統、完整、科學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績效評價指標的選擇上過于隨意,內容還不夠全面,測評系統使用的方法在方式、內容和思路上過于陳舊,在評價的廣度、遠度和深度上也都過于片面,從而未能形成科學的考核指標及考核體系,使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結果沒有得到有效的應用。考核指標缺乏科學性,導致員工在具體的考核時感到不公平或者不合理,降低了員工的積極性;存在部分員工鉆空子,比如開單提成等現象,這些都降低了醫院的效率,造成資源的浪費。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民主參與是績效管理的精髓所在,有效的反饋和溝通夠保證績效管理的有效推進。考核者與被考核者,醫院管理機構和員工個人之間通過不斷的溝通,才能夠熟悉彼此的情況,及時對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和反饋,也可以監督員工的業務完成情況,提高效率,改善行為。
二、建議措施及對醫院經濟管理模式的影響
1.在持續溝通的原則下,將醫院的長期目標不斷融入到管理系統中,融入到員工個人目標、管理層職能和管理制度中。不能僅僅在績效考核方面做文章,必須首先認識到全體目標。在全面的績效管理系統下,醫院各科室、各單位要相互協調合作,共同完成績效管理目標的制定、實施和考核,從而實現醫院整體的戰略目標。加強績效輔導的溝通交流。管理層要經常與員工進行溝通,了解他們在個人目標完成過程中的困難,采取一系列方法幫助員工完成個人目標;找到績效體系中欠缺的地方,通過不斷的優化改進,豐富績效管理體系的內容,增強績效管理體系的可實施性;同時監督員工的完成情況,給予激勵。另一方面,員工也要主動把發現的問題向管理層進行匯報,從個人角度更能夠發現管理體系中的不合理部分,更有針對性。建立合理的考核體系。考核體系是公平性的最好體現,其制定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員工能否明確個人目標,并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制定時應當遵循公平、科學、有效、可實施的原則。對于難以量化的問題,要通過各部門、各管理者以及與員工的不斷溝通交流,增加三者的互動,達到共識,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地進行調整。加強成本控制。醫院的核心競爭力不僅體現在醫療水平及醫療服務質量方面,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醫院經濟管理人員在獎勵支出、醫藥引進以及其他項目上通過成本核算的方式進行控制,一些輔項目如材料費、會務費等也要加以核算,制定最高定額,確保投入的合理性。在水、電方面也可以考慮進行合理的優化。成本控制,還在于合理的制度,比如住院房間的安排、手術室的安排,盡量發揮出各種資源的價值,減小隱形的開支。引進合理的績效評價方法。傳統的績效管理方法往往只是根據績效考核的結果進行利益分配,這不利于公立醫院戰略目標的實現。為此,必須引入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方法,同時考核經濟績效與非經濟績效,并逐步加大非經濟績效的考核力度,通過績效管理實現醫務人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醫院健康有序發展的良好互動。
2.對醫院經濟管理模式的影響醫院通過合理的績效管理體系改革,首先在思想上能夠引起管理層以及全體員工對經濟管理的重視,便于經濟管理模式的改革與推行;其次,績效管理本身就是經濟管理的一大部分,對績效管理進行改革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對經濟管理模式進行升級與改進;最后,通過績效管理體系的改革與推行,加強了各部門之間、員工與管理層、個人與醫院的溝通,有利于醫院經濟管理一體化的推行。
根據建筑空間在校園設計了貫穿圖書館、體育館、行政樓及教學樓的景觀主軸。主要布置有中心廣場、樹陣校道、景觀水池、升旗臺等景點。中心廣場以硬鋪為主,并利用鋪裝的樣式將人流分別指向不同的行政區域。樹陣校道上規則式種植木棉。春天時,一樹橙紅;夏天綠葉成蔭;秋天枝葉蕭瑟;冬天禿枝寒樹,四季展現不同的風情。并以木棉鮮艷似火的大紅花,比喻奮發向上的精神。景觀水池則充分利用了體育館的地勢高差,涓涓流水,層層疊疊,擲地有聲,為寧靜的校園平添了一股靈氣和活力。升旗臺作為主軸的景觀結點,以綠意盎然的運動場為背景,紅旗飄飄,神采奕奕。整個主軸以行道樹方式種植木棉,并在樹下配以規則種植的巴西野牡丹、龍船花等,用木棉高大雄偉的樹形和地被流暢的圖案線條及豐富的色彩來加強其軸線效果和人文藝術感。
1.2景觀次軸
校園的景觀次軸上規劃了交流廣場、休閑驛站、特色花架、園林景墻等節點,形成了一條集交通、休閑、游憩、交往等功能于一體的景觀道,并將教學樓、運動場、體育館及學生宿舍聯系起來。其中,交流廣場、休閑驛站位于幾棟教學樓之間,布置了樹陣廣場、花架、景墻、坐凳等設施,為師生課間生活提供了交流、休閑的空間,達到舒緩壓力、放松心情的作用。選用秋風、橡膠榕等常綠大喬木做行道樹,適當的點綴幾株木棉增添色彩感,配植有琴葉珊瑚、大葉傘等灌木以及紅花繼木、翅莢槐、毛杜鵑等地被植物,豐富景觀的立體層次和整體色調。
2文脈綠脈的表達
2.1文脈———彰顯校園文化
江義中學位于素有“翰墨之鄉”美譽的勒流,自身的校園文化就有著獨特的歷史,其前身是勒流梁季彝紀念中學,學校先后三次遷址,三易其名,砥礪出“和、勤、韌、博、義”的校訓,孕育了“自主、創新、和諧、健美”的校風。本次景觀規劃中運用景墻、宣傳欄、花架等園建,通過文字、圖案、隱喻等各種手法,充分地提煉并表達出校園自身的文化內涵。
2.2綠脈———和諧校園生活
植物作為景觀規劃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有著其自身獨特的景觀作用。不僅植物本身有著不同的觀賞價值,其種植的方式更可以創造出不同的空間效果,更甚者,在千百年的文化沉淀中,有些植物還有了特定的文化內涵。
1)景觀空間的打造。不同的配置方式,創造出不同的景觀空間。疏朗開敞的草坪,零星點綴以喬、灌木,或與低矮的花叢、地被植物相結合配置,創造出或寬闊祥和、或熱鬧紛繁的開敞式空間。江義中學的開敞式景觀空間主要集中在景觀主軸上,選擇木棉、尖葉杜英、秋楓等為主要樹種,它們或花開艷麗、或樹姿壯觀,列植于主軸線上,并以綠草蔥蔥的運動場為大背景,整個空間開闊、明朗。配以羅漢松、琴葉珊瑚等灌木,輔以龍船花、彩葉草等地被植物,形成喬、灌、草的立體式種植。建成后立即成為校園舉行各類活動的理想場所。私密式景觀空間則是運用高大的樹種、攀援的植被、圍合的灌木以及地被植物等創造的。江義中學的私密式空間主要集中在景觀次軸的交流廣場和休閑驛站兩個景觀節點。交流廣場運用規則種植的細葉欖仁、秋楓,配植雞蛋花、大葉紫薇、勒杜鵑等灌木,并用花葉良姜、龍船花、金葉假連翹等地被植物圍合,形成一個供師生交流、傾談的私密性空間。休閑驛站則選用細葉榕、黃槐等列植,叢植含笑、山茶等灌木,并利用鴨腳木、巴西野牡丹等地被圍閉空間,創造出可游、可賞、可憩的封閉式的私密空間。
2)文化內涵的表達。植物在景觀規劃中除了綠化美化的作用,還擔負著文化符號的角色,傳遞中校園所寓意的思想和愿望。校區主軸上種植的木棉樹,在廣東被寓意為“英雄樹”,在校園里種植,表達出希望學子們努力學習、奮發圖強,做自己人生的英雄;校園次軸上種植的山茶花,既具有“唯有山茶殊耐久,獨能深月占春風”的傲梅風骨,又有“花繁艷紅,深奪曉霞”的凌牡丹之鮮艷,激勵學子們要不畏學習和生活的困難,迎難而上,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終獲得自己人生畫卷上的一抹色彩;細葉紫薇,素有“百日紅”之稱,又有“盛夏綠遮眼,此花紅滿堂”的贊語,種植于校園中道出希望江義中學也能通細葉紫薇一樣,花開百日紅滿堂的美好愿望。松柏類植物,能在嚴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巔,具有堅貞不屈、高風亮節的品格,李白歌頌它:“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以此鞭策學子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而竹,更是“三教”共賞之物,沉淀著深厚的文化意蘊。“未曾出世先有節,縱凌云處也虛心”,因此竹被視為最具有氣節的君子,以此表達期望莘莘學子們虛心求學并能做個有骨氣、有信念、有希望的人。而在李清照心目中高雅的桂花,則被烙上科舉文化的烙印,蟾中折桂,象征登第,直接表達了對學子們步步高升、考入理想高效的期許。
1技術進步
不管是古典經濟學還是內生經濟學,都認為資本、人力和技術進步是影響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在現代經濟中,技術進步能夠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生產率,因此,眾多學者在研究能源利用效率的時候,重點考察了技術進步的影響作用。Huang通過使用Divisia指數法將能源消費根據六大產業進行技術和結構分解,對1980—1988年間的能源強度進行分析,發現技術進步能夠解釋其降低原因的73%-87%。李廉水、周勇(2006)關于能源效率的研究也表明技術效率是各部門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技術進步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它對能源效率的影響作用不僅僅在于提高能源資源的有效配置,它還能通過調節產業結構影響能源強度。本文將選取政府財政科技投入、R&D試驗經費和就業人口增長率三個指標作為技術進步的觀察變量,通過研究產業結構與技術進步的協同作用來考察能源效率的變化情況。
2產業結構研究能源效率時
產業結構變動一般指的是一二三產業或者輕重工業的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變化。王俊松、賀燦飛(2009)采用對數平均的LMDI方法表明,1994—2005年,我國能源強度降低主要得益于技術進步,但技術進步的貢獻在2001年后不斷降低,而產業結構變化在1998年之前降低了能源強度,之后由于高耗能產業在1998年后的比重上升導致能源強度的上升。學者們對產業結構的研究意見基本一致,即第二產業特別是重工業的比重過高,會大大降低能源效率,第三產業比重的提高而帶來的產業結構調整將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本文將選取第三產業產值占GDP的比重、第二產業產值占GDP的比重兩個指標作為產業結構的觀察變量。
3對外開發程度對外開發程度主要測量
地區吸收外國投資的程度,包括我國與外國貿易往來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包括在外商在我國投資帶來的技術外溢。改革開發三十多年來,我國在國際貿易中吸收了外國先進技術,有利于提高本國的生產率和資源利用效率,因此,越來越多的學者在研究能源效率時將關注點放在對外開發程度上。MielnikaandGoldemberg(2002)在分析了20個發展中國家的外商直接投資和能源強度后,得出了能源強度隨著外商直接投資的增加而顯著降低的結論。鄧瑜(2013)通過構建中部六省國內R&D、FDI技術溢出與能源效率的框架,認為外商直接投資技術溢出可以有效地促進中部地區能源效率的提高,另外,結合國內研發投入,發現國內研發投入不僅能提高能源效率,還能在提高技術水平的前提下更好地吸收外商投資,從而進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因此,本文將從外商直接投資、地區進口貿易額增長率、地區出口貿易額增長率三個角度觀察對外開放程度。能源效率不僅僅要考慮經濟指標,同時還要兼顧環境指標。吳琦、武春友(2009)認為能源效率應該是能源經濟效率和能源環境效率的綜合效率,能源經濟效率即單位能源消耗的經濟產出量,能源環境效率即單位能源消耗的污染排放量。本文也將從萬元GDP能耗和萬元GDP廢氣量兩個角度來考察能源效率,
二實證分析
1模型建立對影響
能源效率的因素進行理論分析后還需要進行實證驗證和量化,為說明各因素以及因素之間的相互之間對能源利用效率的協動影響程度,本文將采取結構方程模型(SEM)進行實證性研究,并提出如下兩個假設。假設1:地區開放程度會對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產生正向影響,并間接影響能源效率。假設2:技術進步不僅對能源效率產生直接的正向影響,還會通過對產業結構產生正向影響,從而間接作用于能源效率。
2數據來源與預處理數據采用
2011年《中國統計年鑒》中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相關數據作為基礎數據。在數據利用之前,觀測到有些省份的數據不符合擬合要求,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初次剔除和處理。
1)缺失值處理。在數據收集時,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的萬元GDP能耗數據缺失,因此剔除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的樣本數據。
2)離群值處理。使用SPSS軟件對每一個變量的箱型圖進行檢查,發現北京市的第三產業產值占GDP的比重、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單位GDP能耗數據嚴重偏離其他樣本,這是因為這些地區的經濟和技術發展遠遠超前或落后于其他地區。過度離群值不利于找出各種能源利用效率驅動因素的路徑作用和效果,因此,刪除這些不利于找到數據規律的樣本。
3)指標的標準化處理。①正向化處理。在構建結構方程模型所采取的指標中,有些指標是逆向指標(包括第二產業產值占GDP的比重、單位GDP能耗和單位GDP廢氣排放量),指標不同向不利于對整體結構進行同向化分析,因此需要對這些逆向指標進行正向化處理,通常做法是將逆向指標取其倒數,最后處理完的指標能體現出該指標的數值越大,反映該能源利用效率越高;②指標的無量綱化處理。由于各指標數據的量綱不同,同時正向化換算也會使指標的離散程度發生改變,不利于對各指標之間的數值大小進行比較。因此,本文將選用Z-score標準化方法對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結構方程模型最常用的的估計方法是最大似然估計法,這要求數據盡可能的符合正態分布,而經過Z-score標準化方法處理后的數據已達到正態分布,因此滿足條件需求。同時,結構方程模型對樣本量有嚴格的要求,本文在經過數據處理后剩下28個樣本數據,雖然達到樣本量最低要求(15個),但觀測樣本數據需達到200個以上,結構方程模型結果才能比較穩定,本文將使用amos21軟件中的自由抽樣技術(bootstrap)對數據進行再次處理,從而達到200個樣本需求。
3模型估計
1)選取卡方自由度比((2/df)、SRMR、NNFI和CFI四個指數對模型的擬合程度進行評價。初次設計的模型中,開放程度對產業結構、技術進步對產業結構的效果影響的P值明顯大于0.05,不符合要求,但模型擬合指數合格。
2)考慮到模型輸出結果中技術進步對產業結構的正向影響關系不顯著,刪除技術進步對產業結構的作用關系,修正后的模型分析結果明各項系數P值均小于0.05,模型評價指數也達到要求,因此模型合格。
4模型數據結果經過分析和修正的最終模型和標準路徑系數分別。結果驗證了假設1的成立性,即地區開放程度會對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產生正向影響,并間接影響能源效率。但數據結果不支持假設2的成立,即技術進步雖然對能源效率產生直接的正向影響,但不會通過對產業結構產生正向影響,進而間接作用于能源效率。
三模型結論分析
1結構模型路徑系數分析
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假設1成立,假設2不成立。可能原因是采用的數據是一年內的數據,而短期內技術進步對產業結構的作用不明顯。開放程度對產業結構和技術進步的作用明顯,分別達到0.89和0.96。說明吸收外資和提高國際貿易往來能夠享受其帶來的技術外溢效應,促進技術水平的提高。同時在綜合比較國外先進生產方式的前提下,能夠促使我國淘汰不合理的生產方式和資源浪費現象,最終致力于能源效率的提高。技術進步相比產業結構更能有效的提高能源效率,路徑系數為0.639,產業結構對能源效率的影響為0.398。由于產業結構在短期內變動不明顯,因此,從短期來看,各部門和各行業開發新技術,投入新設備,能夠有效的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而從長遠來看,第三產業比重的增加所帶來的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才能更好的利用能源資源。
2測量模型路徑系數分析
模型分析結構中,各觀測變量的路徑系數均大于0.7,說明各指標的選取均能很好的解釋對應的潛變量。對產業結構而言,正向化的第二產業產值占GDP比重(x12)對產業結構的影響最大,路徑系數為0.884;R&D經費支出(x22)和政府財政中科技投入(x23)是技術進步對能源效率影響的主要因素,路徑系數分別為0.963、0.952,因此,政府部門和企業應加大在這些研發經費的投入,研發有關能源利用的管理方法、技術與設備,對科技資源進行優化配置,通過科技進步來帶動技術發展。在開放程度的三個觀測變量中,外商直接投資(x31)對其的作用最大,積極的引入外商直接投資,不僅能夠形成具有高素質和先進技術的人才高地,而且在外資流入過程中能夠產生技術外溢效應,通過借鑒、知識流動和管理技術的擴散等,縮小與發達國家在資源利用技術上的差距,加快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一)法務會計在一定程度制約會計假賬的存在
順應國際潮流,在我國盡快建立完善法務會計的配套制度應屬當務之急。在會計領域,從事會計職業必須學會做假賬已成為行業公開的秘密,其危害性不言而喻,這也使得其逐漸成為了世界性的難題,會計假賬同時也會產生政治和法律方面的問題。因其涉及到財務、稅收、金融等眾多國計民生領域,這一問題不解決將直接制約一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和質量,甚至會演變成全球的經濟危機。日趨嚴重的會計假賬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將會進一步導致資本市場動蕩,進而引發商業賄賂,最終表現為腐敗蔓延。而法務會計的出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約這一悲劇的發生。其中的一條基礎路徑就是培養高質量的法務會計人才輸送到社會,而這一使命無可爭議地落在了財經院校的肩上。尤其是應用型財經院校更是義不容辭,應突破傳統法學會計單獨作戰的格局,開設法務會計專業,對會計假賬治理與財務、稅收、金融、財政風險防范有所作為。
(二)法務會計人才培養定位適應了會計法治需要
高校教育的現狀是會計學、法學分別被授予完全不相干的學位,其學習的專業課內容也大相徑庭。而在實務中,會計師與律師的業務之間幾乎沒有交集,能夠合作的案件也極少,都是各自為戰,其效果可想而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培養出來的法律、會計人才由于沒有跨學科的知識結構體系因此根本不具備實務中所要求的既懂法律又知曉會計專業技能的能力,因此根本無法滿足會計法治的需要。會計法治所追求的客觀獨立、防范假賬、控制風險的會計契約效果無從實現。而法務會計人才的培養則有助于實現舞弊防范、加強內部控制從而加強公司企業財產的保護。我國公司企業經常利用會計做假賬從而濫用公司資產達到其違法的目的掩飾其違法行為。這也是國有資產流失較為嚴重的原因之一。解決這一難題的方法之一就是借助法務會計的專業技能進行公司行為的監督和防范。為此,應用型財經院校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立足學生的就業前景,在借鑒和整合會計、法學專業各自的辦學經驗的同時,融合出法務會計的學科建設精華,將法務會計專業學生培養定位為以會計假賬防范、企業財務稅收風險防控為主要內容,以處理解決金融經濟案件為最終目的的特色復合型會計法律人才培養,減少甚至消除會計假賬,實現會計法治使命。
(三)法務會計人才就業市場廣闊
一直以來,司法資格證和注冊會計師證被譽為天下第一第二考,各大高校法學專業就業率極低,甚至教育部已經不再審批新建本科法學專業,雖然會計專業就業相較于法學要好,但如未取得注冊會計師證在社會找工作也并非易事。一方面是畢業的法學會計專業學生找不到工作而另一方面是企業、金融機構和部分事業、行政單位急需既通識會計專業知識又能處理法律風險的復合型人才,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這種對防范會計與法律風險的崗位需求就更加緊迫。不僅僅是上述部門,就連專業分工較強的會計師實務所、律師實務所、資產評估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等也慢慢發現其所涉及的業務領域已經不是單一實務所可以完成的,需要跨行業跨事務所合作解決,而僅僅是簡單的1+1合作并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急需通曉會計、法律等多門專業知識的跨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從而對實務中所涉及的會計法律和稅務的綜合性難題進行處理和解決。而這類問題是靠單一專業人才所解決不了的。放眼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其比較重要的業務之一就是法務會計業務。例如近幾年著名的會計師事務所普華就增加了一倍的法務會計人員。再看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其絕大部分業務是對公司財務進行審計、驗資,這類傳統領域的國際競爭力較弱而對于司法會計鑒定、稅務籌劃等競爭力較大的鑒定咨詢業務的涉獵卻比較少,更別說是法務會計業務了。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局勢,傳統的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經營范圍必須進行拓展,與時俱進,積極探索新的業務增長點。而能夠處理這些新增業務的人才主要來源于需求法務會計,因為其具有會計和管理咨詢專業優勢,且能夠解決法律問題,因此未來在我國法務會計也將成為會計師事務所的較優選擇,其就業前景尤其樂觀。從以上論述我們可以看到,法務會計的未來就業前景比較樂觀。而近年升格為本科層次的原高職高專學校由于層次較低、競爭力較弱因此更加注重結合本校以前的學科優勢和學科品牌來培養應用型人才。這類學校中的應用型財經院校更是以其品牌的會計專業而聞名,如何充分地整合利用這類院校的會計專業優勢,將人才培養定位于重點面向公司、各種事務所培養能夠從事會計假賬的防范,有能力就涉及稅收、財務、會計、金融類案件風險防控問題的處理的綜合性會計法學人才。另外從人才培養和專業設置的角度來看,在高校設置法務會計專業,培養具有法律、審計、財稅、會計等復合型知識的人才構想,正符合教育部最新人才培養的精神,即未來將有600多所新轉型的本科院校要立足社會需求進行職業教育,換句話說就是按照實際工作中某一職業的需要來培養跨專業的復合型人才。既使得傳統法學教育模式得以變革,又形成了與國內研究型高校法學教育的平行與補充的關系,有利于優化法學教育布局,提升法學教育水平。因此,應用型財經類院校開設具備法律、會計等跨學科綜合知識的法務會計專業,培養綜合性人才將填補國內空白,同時也將拓寬就業市場,提高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從而在根本上解決現在法律專業就業難的危機,同時提高畢業學生的市場競爭力,最終解決高校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化實現教育公平。
二、法務會計人才培養的方案設計
(一)法務會計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設置總體構想
要想真正建立起復合型法學人才的培養機制,創建法務會計專業,國內的高校就必須科學地設置獨具特色的課程體系,在科學設置法務會計復合型法學人才的課程體系時,應當避免簡單地將法學、會計學課程1+1疊加,這樣的效果只能是1+1<2。應當以法學、會計學和審計學專業設置的專業基礎課為基本構架,將法學實務理論與會計學實踐知識相融合,在教育部規定的硬性課程完成的基礎上,適當壓縮一般性通識課程的學時數,再將節省出來的課時設置法學與會計學交叉的特色課程,來實現交叉學科間知識的融匯貫通。因而,除了設置法學基本理論與實務的專業基礎課以外,還應開設注冊會計師、中級財務會計學、法務會計概論、法務會計實務、公司財務報表的閱讀和分析、會計欺詐調查、金融法和金融犯罪調查、經濟犯罪案件偵查等具有實踐性的專業特色課程,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證明理論基礎,使法學與會計學形成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關系,也使得培養出來的“法學+會計學”復合型法學人才具有區別于傳統法學專業方向的特質,能夠更好地勝任法務會計方向的需求。
(二)法務會計復合型法學人才培養的具體實施方案
1.建立全國統一的法務會計資格考試及其認證體系
最高人民檢察院曾明確指要求在各級檢察院不包括區級檢察院應盡快設置法務會計崗位,以適應新時期人民檢察工作的要求。人民檢察院也曾招收司法會計人員,這類人員需參加會計專業技術資格全國統一考試。但這種考試不同于注冊舞弊查核師,缺乏對法務會計需要掌握的專門知識進行考察。如前文所述,社會對法務會計人才的需要僅靠司法機關的人員無法得到滿足,而且其特殊的公職人員身份也在一定程度上會損害其獨立性。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在全國進行專門的法務會計資格考試(如美國的注冊舞弊核查師),以保證法務會計人員具備相當的綜合性技能。其考試科目有待于學者及實務工作者針對法務會計所處理的業務領域和內容進行確定,而筆者只是拋磚引玉設想其考試科目大致應當包括以下幾大板塊:即財務會計學板塊、審計學板塊、民商法學板塊、三大訴訟法學板塊、犯罪心理學板塊等。而法務會計人員不應當隸屬于司法機關,即不應當具有公職,主要防止其缺乏獨立性,當然其考試和資格認定也不應當隸屬于司法機關,這樣法務會計在處理業務的過程中才會時刻以客戶的利益為先,在法律和會計準則制約下服務客戶。另外,由于我國的法務會計起步較晚,缺乏基本的實務經驗,國內的法務會計師事務所可以與國外法務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合作,引進其先進的理念和實務中積累的法務會計從業經驗,共同拓展法務會計業務。同時,我國的立法應當明確法務會計執業的法律責任,對法務會計人員從事有關證據收集、以專家證人身份出庭作證等程序要進行法律規制,并制定法務會計人員的從業道德規范和準則,應制定相應的部門法規定法務會計人員違規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2.法務會計人才培養可引入診所式法律教育模式
由于法務會計人才要求較高的實務操作能力,因此傳統的跨學科理論教育無法解決其實踐能力的培養。而診所式教育模式的運用能夠使學生身臨其境,在接觸實踐項目的同時更好地運用書本知識,并能切身體驗這種來自社會實踐中的真實項目中需要的法務會計技能,從而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有必要在法務會計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中加入診所式教育模式,從而達到法務會計人才培養的效果要求。
2休閑交往的功能設計
由于現在大學要對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優秀人才進行培養,因此必須要在實施景觀設計時,將能夠使師生進行休閑交往活動的空間設計出來。在榆林學院當中,學院中心廣場整體布局在規則中又蘊含著變化,理性與秩序中富含動態與豐富的人文氣息。廣場布局以圖書館作為中心軸,東西兩側由實驗樓、教學樓呈半圍合狀,整體形狀為長方形,圓形旱地噴泉布置在廣場中心,廣場兩側規則式配備圓柏、樟子松、柳樹等植物,結合方形花壇,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中仍有交流、娛樂,起到放松情緒、陶冶性情并且美化校園環境的作用。
3人文設計
作為一個特殊的單位,學校的文化底蘊一般都比較深厚,通常還具備非常豐富的人文氣息。所以在進行校園景觀設計時,需要緊密地結合校園的人文因素,從而能夠將一種形象鮮明以及獨具特色的校園主題突出出來。在榆林學院當中,沁園中孔子雕塑蘊含著積極的教育意義與道德追求,既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又呈現出豐富的現代感。相比校園中少之又少的雕塑,校園中置石的配置相對豐富,蘭馨園、楚園、蒲然園及聞新園等環境中把大小不等、造型各異的石頭,應用攢三聚五的方式放置在顯眼的地方,并在置石上題詞刻字表現出深刻的文化內涵及韻味;孺子牛、寸草心及龍騰等利用體塊巨大、造型奇特、顏色與質地特殊的材料制成,利用孤置的方式放在校園中,不僅陶冶師生的情操,而且給人帶來豐富的精神享受,豐富了校園景觀內涵。
4生態設計
現代環境當中非常注重的一點就是自然以及和諧之美,而學校在進行校園景觀設計時,需要保證大學校園具備良好的生態性。榆林學院設計當中很好地體現出了生態性,其中垂柳、樟子松、河北楊、國槐、白蠟等栽種行道樹采用列植的方式,火炬樹采用叢植的方式,增加了校園植物景觀的整體之美;在校園入口配置圓柏、側柏、沙地柏等,采用籬植的方式,既保護草坪,又體現綠化規則之美;在校園圍墻采用攀爬類的藤本植物配置,降低街道噪音以及減少侵襲,同時極具觀賞性。教學區種植了白蠟、國槐等落葉大喬木,具有遮光避蔭的效果,采用綠籬分隔綠地空間,為學生提供學習交流場所,呈獻自然之美。
二、調動企業員工創造性與積極性,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相關策略
對于企業來說,人力資源管理其實就是構建激發企業員工創造性和積極性、吸納人才的一種管理制度,將人力資源視為財富,并對其積累升值與不斷開發挖掘,這對企業持續、全面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人力資源管理以約束、激勵機制為核心。企業經營管理者應該不斷更新企業管理理念,對企業員工物質與精神變化需求進行認真研究,制定有效的企業管理激勵機制,增強企業經營管理靈活性與管理力度,將企業員工工作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盡可能挖掘員工潛能,確保員工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發揮,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是管理企業人才的重中之重。所以,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根據員工能力定崗位,采用能力定崗模式,將企業更多經濟增長點創造出來,此為激烈的市場經濟中提升企業發展與生存能力的關鍵。以往在安排與使用人才方面,會采用因人設崗方式,近年來,隨著企業不斷發展與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使得該方式逐漸成為對企業發展形成制約的因素之一,所以,因人設崗逐漸被以崗定人的方式所取代;第二,在配置人力資源方面應該依照合理結構分配原則。配置企業人力資源時,一方面要對個人因素加以考慮,同時還應該考慮企業群體素質,最佳企業配置結構為優勢互補,取長補短;第三,尊重企業人員流動規律。長時間拘泥于同一組織模式,員工不免會缺乏生機,對發揮其工作積極性與創造性極為不利,所以工作過程中,應該尊重員工自然流動,強化員工智力流動,確保企業人力資源達到最佳配置狀態。
在醫院的各項工作內容所需的費用中,管理費用是占很大一部分的,可以體現該醫院總體管理水平的為負指標,為了降低其負指標,提高醫院的總體管理水平和整體的工作效率,醫院有關部門可以負責將管理費用控制在一定程度,除此之外,還可以減少一部分在職的管理人員。在這個降低負指標的工作過程中,其表達公式是用醫院管理費用除以支出的總額就是醫院管理費用占總費用的比例。第二,人員經費占總支出比率。在醫院經濟管理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過程中,所有員工的薪金、補助和獎金、津貼,還包括一些勞務費用等,這些總的收入在醫院中所占的比重則為負指標,也就是醫院人員經費所占醫院總支出的比例。第三,總成本費用利潤率。在醫院經濟管理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過程中,每花費一元錢的成本,所獲得的利益就是醫院經營的正指標,也就是醫院總的成本利用率。每個醫院的整體發展水平,基本上是由醫院總成成本費用利潤率來決定的。這個過程用公式表達就是用醫院的總體利潤除以總成本的費用再乘以百分之百,所得的最后結果就是醫院總的成本利用率。第四,衛生材料支出比例。在進行指標體系研究時,還要對醫院中的一部分材料使用成本費用進行系統的計算,所謂醫院所有衛生材料使用的費用,就是用醫院衛生材料的全部支出除以醫院業務得到的收入。第五,藥物收入占業務收入的比例和檢查收入占業務收入的比例,均為限額指標。在醫院的工作內容中,對藥品的管理工作是極為重要的,對醫院所售的藥品進行規范的管理,針對不同藥效來規定統一的價格,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控制看病難、治病難的局面。
2、經濟效益指標在醫院的經濟效益指標中,主要分為三個組成部分
第一,固定資產收入,屬于正指標。主要是醫院在運營過程中的一部分固定收入,具體可反映該醫院平均每萬元固定資金所產生的價值。其萬元篤定資產業務收入的計算方法是通過業務收入除以平均占用固定資產凈值(萬元)所得的。它不僅是帶動醫院發展的總動力,還是在此基礎上提高醫院經濟效益的穩定前提。第二,經費自給率,正指標,充分展示了醫院在平日經濟管理的平衡能力。其計算公式為經費自給率是業務收入與業務支出的比。在比值大于1的情況下,代表在醫院的經常性收支任務中,本身是可以自給的;若比值小于1,說明在經常性的收支方面是要依靠政府補助來完成的。第三,總資產收益率,正指標,代表醫院資產的利用水平。可以通過此指標來加強醫院內部的成本核算,從而達到控制成本支出的目的。
3、發展能力指標為了能夠更加準確的預測醫院未來的發展情況,醫院必須建立健全發展能力指標
并根據發展能力指標來進行醫院發展的系統規劃,確定發展方向,盡可能大的挖掘其發展潛力。其發展能力指標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固定資產增值率,正指標,是全年凈增固定資產值與年初固定資產原值的比。此指標代表該醫院固定資產保值與升值的能力。第二,收支節余增長率,充分反映了該醫院盈利的發展情況,此指標簡單明了,在醫院經濟管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第三,資產負債率,是限額指標。資產負債率與其他指標不同,不能單憑大小就能決定負債能力。從經營的角度來分析,資產負債率太低,代表醫院在運用外部資金的能力上是較差的;相反,資金負債率較高,則代表著醫院內部的可用資金不足,基本工作靠欠債維持,具有較大的償債風險。由此來看,資產負債率應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不能過高或者過低。
4、運營效率指標
醫院的運營效率指標是來醫院就診的總人數加上全年在醫院住院的病人所住的天數乘以三,最后除以一年中平均在醫院工作中的醫護人員的數量。在醫院經濟管理中,無論是想指導怎樣能高效的利用醫院中的資金,還是如何提高資金的利用水平,都要系統的將醫院的資金進行核算,控制好其成本支出。在醫院工作的每個職工的工作量,不僅直接與工資有關聯,還是醫院發展最主要的動力,也是提高醫院經濟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說,提高醫院經營與管理水平才能更加有效的促進醫院的順利發展。
5、病人所需費用指標
病人費用指標不僅屬于社會效益指標,也在經濟效益指標的范疇內。此指標為負指標,應該控制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上,來減少患者的醫藥費負擔。醫院對病人的病床使用率進行收費,是用醫院中占用病床的天數除以實際的開放總病床的天數,最后乘以百分之百。無論是效益方面來說,還是從經濟效益方面來說,將病人費用指標控制在一個穩定的狀態,對于醫院的全面發展和減少病人負擔這兩件事上,都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二、醫院經濟管理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特點及原則
1、科學性
在醫院進行經濟管理評價指標的建立時,每一項指標的設立都是經過多次調研成立的,并且在分析時都具備充分的論證。這種規范合理的指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準確的反映醫院的經濟管理情況,并在成本費用控制工作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可操作性
醫院的工作量大且內容復雜。所有指標在實際的應用中必須簡單明了。無論是數據收集工作還是管理評價工作,對于指標的應用必須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在復雜的工作環境中,有關部門在固定的時間內,可以迅速的憑借指標來對指定的內容進行標準判斷,指標的可操作性是保證醫院有效進行經濟管理的重要因素。
3、靈敏性
在不同的年份,不同的醫院中,每個指標都是處于波動狀態并持有一定差異的,也決定了指標評價效果本身的靈敏性。
4、獨立性
在醫院經濟管理評價指標體系的中,各項指標都具有與之不同的代表意義與價值。在實際工作的利用中,每項指標的含義和作用是不能代替使用的,所以說,在某種程度上,每一個指標都是相對獨立的。尤其是在指標應用時,它的獨立性也決定了它工作的高效率,在應用指標進行評價時,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分辨每一個指標所覆蓋的工作內容。
(一)生態系統完善
1、加強生態優勢
從整體上把握校園現狀的生態優勢,進行適當改造和引導后,形成一個功能合理、景觀優美的新的生態構架,原有地形地貌盡可能保持,減少土方量;原有水系要有序引導疏通;原有植物,尤其是大樹,盡可能保留并養護好,避免施工時的傷害。綠化的比例須達到規范要求,方能強化原有校園生態所具有之優勢。
除了盡量保持原有的地形和山水態勢外,隨著對生態研究的擴展,天空這一元素亦被引入,“缺乏天空的生態系統是不完善的。”人們視平線前上方45度的視野內若無法看到天空,是不符合自然的生態設計。因此設計師需精心考慮教學樓及宿舍樓前方的景觀生態環境。國內外著名大學的主要教學樓與宿舍區都重視室內采光與樓間距的控制,盡可能保證在主要教學樓的正南方有大面積的寬廣地帶,保證充足的日照及開闊的天空視野。
2、創造人工與自然和諧的綠色校園
校園建設中所創造的人工景觀必須與保留、改造的自然景觀相呼應、協調,形成完整的大景觀構架,即天人合一。
校園景觀設計的出發點不應是繁復的人工堆砌,清新的空氣比人工景觀造型本身更有實用價值,大量供氧植物的配置令空氣清新,使學生不易因缺氧而貪睡和疲憊,保持清醒的頭腦。
在校園四周應盡可能以高大植物加以圍合,以植物墻遮擋校園外喧嘩的社會環境,以利于內外空間的劃分,適當在校園入口處點綴爬藤月季、薔薇等開花的攀爬植物和花灌木,以色彩強化校園重點部位。坐在校園內部小游園座椅上晨讀是學生的最愛,如果所看到的是廣闊天空自然為最佳選擇。復習疲憊時凝望天空少頃是眼科專家一致推薦的舒目良方,廣闊的天空對疏解疲勞的確有神奇的妙用。小游園如坐落于高地或視野廣闊之處為最佳,設計者在規劃時需詳細考察地形。若地形受限,小游園前方有遮擋建筑,僅能“以遮回遮”,整齊的綠籬可收束散亂的心續,但綠籬至少距離座椅三米以上,以免產生壓抑。學生在自修疲憊時以凝望綠籬調節身心。綠籬若過于密實,仍會產生壓抑感,在修剪上齊中有透,虛實呼應最為上乘。
(二)功能組織合理
校園的功能分區一般分為:校前區、教學區、行政區、文體區、學生生活區、教職工生活區、生態林區、湖泊水體區、科研生產區、后勤區等。
其構成形式可分為全集中型、主集中型、分散型等。校園的外部環境空間包括校前區、入口大門、功能各異的廣場、庭園、人行道與車行道、山地、水面、綠地、運動場、展示場、試驗場、露天劇場、屋頂平臺、屋頂花園等等,其中廣場、庭園、露天劇場、展示場等是流線中的“亮點”,吸引學生停留、駐足,并由點帶線,引導整個流線。通過道路、廣場、綠地等環境元素組織、協調、溝通、運作,對各種功能進行梳理,供學生學習、交流、生活、運動、游戲、種植、飼養、勞動。線、點、面的結合講求豐富、變化,避免橫平豎直式布局,而由各種美觀多變的曲線、直線相結合,正向、斜向相搭配,產生豐富的景觀視覺效果,符合青年學生的心理需求。
景觀的設計完全可以通過對周圍環境的調整對同學之內心世界產生引導。在教學樓旁的景觀設計必定是全校園最有序的設計,整齊修剪的林蔭道,帶有豎向拉伸感的植物,厚重的植物色彩,易使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受到場所精神的約束,快速進入嚴謹認真的學習氛圍中。
(三)景觀特色明顯
校園應充分利用本校地形、水面的優勢,并巧妙運用校園外的景觀造景、借景,做到崇尚自然,獨特,同時,應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一定的藝術水平,具有較高思想內涵,優先人文、張揚傳統文脈,并融入現代精神。
如北京大學的未名湖畔,山水地形富于變化,至今仍不失其名園風采,是學生散步讀書、鍛煉身體、修身養性的場所。清華大學的清華園和近春園,其中的“水木清華”和“荷塘月色”等景點,由于利用地形優勢,植物配置得當,加上朱自清先生所寫的“荷塘月色”名篇,成為吸引萬千學子、具有無窮魅力之校園景觀。
每個校園都有自己的人文歷史,新建校園有自己新的奮斗目標,在景觀設計上應充分彰顯這些個性特色,突出校園精神。可通過景觀造景如雕塑、碑刻、小品、標志物等來表現校園人文。校園小品宜簡煉含蓄,留給學生多一些思索,多一些想象空間。
校園環境規劃原則
(一)生態性原則
生態是環境景觀設計永遠的主題,尊重、注重保護和利用現有的校園自然景觀資源,創造一個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相互補充,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理想校園生態環境是最根本的原則。經濟合理地利用土地和其它自然資源,實現向自然適度索取與最優回報間的平衡,共生、共榮、共存、共樂、共雅。
美國的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中國的清華、北大,幾乎所有的名校都有著令無數莘莘學子驕傲的校園環境,以校園中固有的山坡、河流、湖泊、凹地、綠地、樹林等自然景觀作為校園景觀環境格局的構架,是建成優美校園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盡量利用原有地形和植被,少動土方,也是減少投入,獲取高效益的有力手段,從而營造出一個山青水綠、天藍云卷、草木迭翠的生態校園。校園景點宜以植物造景為主,且以喬、灌、草復層綠化為佳。
(二)延續性原則
1、與校園總體規劃相吻合景觀環境規劃應在校園總體規劃指導下進行設計,應是校園總體規劃的延伸和拓展,必須強化校園總規的原則和特色。
2、與校園建筑應有機結合,融成一體,追求建筑“長”在自然環境中的意境。
(1)內外空間交流,綠地可局部伸入室內,延伸至室內空間。
(2)制造一些通透性好的半開敞的“灰空間”,如門廳、門廊、廊架、亭閣、平臺等。
(3)在硬質景觀(廣場、硬地、鋪裝等)中采用與建筑物相同或類似的建筑材料,作為建筑的延伸處理。
3、原有山林坡地、水面應盡量讓其自然融入校園環境中,使綠色楔入校園環境,自然景觀延伸到人工景觀中。
4、與校園的歷史文脈相延續,相拓展。
(三)人本化原則
校園的特點是學生相對單純一一年齡、文化背景大致相同;使用規律比較簡單一一教室、食堂、宿舍三點一線為主;組成的元素較為完整——象個小城市,五臟俱全。
校園的建筑、景觀環境都必須以使用者為中心,以他們的行為作為模數和參照,形成完善、安全、舒適的、供師生學習、交流、聚散、步行休閑、文化娛樂、夜間照明及生活的系統。
1、空間分割合理
中心區輪廊明顯,方位標志突出,道路直達便捷,色彩對比強烈,視線走廊通透、聚焦。
戶外學習空間幽雅、安靜,用植物圍合成半封閉空間,有可停可歇的坐凳、亭廊、花架等設施,夜晚照明好。
2、尺度舒適、安全、方便管理
教學樓教室邊南北向的植物應以低矮為主,形成寬敞明亮的采光環境。所有室外家具和設施必須符合大、中、小學生尺度和行為模式。
主、次干道分明,休閑步道1.5-2.0M左右即可。水邊宜建生態性駁岸,可設緩坡草地深入水中,水深處的平臺、橋梁一定要設防護欄桿(高1.10M)。如人造水池,水深宜少于0.6M為宜,水中步石為安全起見,在中、小學不宜設置。噴泉水景不宜多設,過于喧嘩,且難以養護管理,運行成本也高。
3、可識別性強
由于使用者定期更換(每年都有新生入學),來訪者眾多,建立識別特征(易于辨認、找路)、結構特征(方向、主次等)、景觀特征(主樓、雕塑、主廣場等)、標識系統(指示路牌、建筑物標牌、公廁等公共設施標牌)也是必需的。
(四)人文性原則
校園景觀環境應能體現各種人文精神,能最大限度地強化激勵學生、教師職工的內在精神特質,潛移默化,感染人的情緒,提高人的道德品質、藝術修養,完善人格,保持學校蓬勃向上、清新、凈美的氣質。一般可運用以下方法將校園精神滲透到物化的環境之中。
1、環境風格的建立
充分利用校區內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建筑環境,創建風格濃郁的環境特色,是建立富有精神內涵的校園環境的重要方法。
2、歷史環境的保護與紀念環境的創造
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歷史,將這些歷史反映到校園環境中,利用反映校史的建筑、雕塑、碑刻、紀念林地等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校園精神。在學校擴建和改建中,尤要注意保留具有歷史意義的空間場所和建筑實體,并讓新的空間和實體與原有空間和實體相呼應,可設置一些紀念性環境,如杰出人物、教育家的雕像、紀念園、紀念林、壁畫、紀念亭、展示廊、小品等來突出文化內涵和傳統精神,激勵學生。
3、現代精神的融入
在設計中加入能反映現代學校教學宗旨、鼓勵學生向科學高峰勇敢攀登的現代精神,體現學校前進的朝氣是必不可少的,可用一些抽象的、現代感較強、質樸或現代的材料制作雕塑或標志物。
(五)景觀性原則
2居住小區園林景觀設計的改進建議
雖然目前,我國的小區景觀園林設計已經達到了令人滿意的地步,但是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還需要加入更多的創意元素。在緊張的工作過后,人們總是會把更多的休暇時間花費在居住小區內的休閑活動上。而園區中的綠色植物是能夠滿足人們眼球享受的途徑之一,但是僅僅停留在視覺享受上還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筆者認為,可以在園林的植物設計方面,多添加一些創新元素。例如芳香園林植物的應用,不僅可以增添自然色彩,還可以從氣息上給人一種享受的滋味。目前,我國根據植物的生長條件需求,采用最多的是梅花以及桂花,種類有限。這也提醒著我國專業人員能夠更好地推出更多的適宜品種來做實驗設計。
2經濟比較
脫硝還原劑的成本主要包括兩方面的費用:一是消耗還原劑的物料費用;二是運輸費用。一般而言,制氨系統中液氨和尿素兩種方法物料消耗量比為1∶1.76。按照目前液氨3300元/t,尿素2000元/t計算,兩者費用相差不大。運輸費用方面,本文不完全統計了19個使用液氨為還原劑的脫硝項目,發現液氨的運輸距離一般都較遠,50km以上的約占3/4,導致運輸管理費用相對較高,但在10km以下的供應源也占到了3個,可見液氨的供應一般有兩種形式:一是液氨需要通過較遠距離的轉運來獲得,二是電廠本身就處于工業區,周圍就有液氨的供應公司。尿素作為一般的農用肥料可就近購買,火車或汽車運輸均可,供應源廣泛,因而運輸費用相對較低。在項目初投資、運行成本和電耗上,具體以我國某2×600MW級機組脫硝工程的各項費用比為例,可以發現:以液氨法為基準時,尿素水解和熱解法的初期投資大概增加10%~20%左右,即尿素法制氨的單位千瓦投資較液氨高;液氨法在年運行成本和年電耗成本上費用最低。尿素水解由于部分系統和設備需要進口,因此初期投資較大,但能耗相對熱解法為低。綜上所述,雖然液氨制氨的原料成本較高,且在實際工程中液氨的儲存必須考慮安全性,如需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培訓、液氨安措管理費用投資等,但使用液氨時只需蒸發即可得到氨蒸汽,工藝相對簡便,而尿素法必須要經過熱解或水解才能得到氨蒸氣,電耗和蒸汽耗量都較液氨大,且能耗所占比例大,因而液氨較尿素仍有較大的經濟優勢。
部分統計國內近3年的45個脫硝工程的還原劑選用情況,液氨30個、占66.7%,而尿素水解和熱解分別為12個和3個,分別占26.7%和6.6%。其中,江蘇地區的12個脫硝項目中的11個采用了液氨法。由此可見,目前國內尿素法制氨總體上仍相對較少,其中熱解技術有較為成功的使用業績并已實現部分設備的國產化,水解技術則大多依賴進口設備。針對上述情況,本文進一步對以液氨為還原劑的不同機組容量的改造脫硝項目情況做一比較,其中脫硝效率為80%,制備車間為2臺機組公用(見表3)。從表3可知,一般情況下,脫硝還原劑消耗費用占年運行成本的比值基本上在10%~20%之間,且隨機組容量的增大,脫硝消耗的還原劑費用和電耗也增大,但單位kW脫硝的投資費用呈遞減關系。進一步不完全統計了不同機組容量的16個脫硝項目,統計結果見圖2。由圖可知單位千瓦脫硝投資隨機組容量明顯降低,兩者呈負相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