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7:56:33
序論:好文章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yōu)槟扑]十篇巴蜀文化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日常管理
2.1移栽及整形
扦插苗2個月即可上盆,栽培基質泥炭∶蛭石∶珍珠巖∶松針為6.0∶2.0∶1.5∶0.5,觀賞花盆的規(guī)格為直徑19~25cm。幼苗移栽后適當遮蔭,葉面噴水,以利緩苗。待新葉長出,進行摘心促進分枝,及時疏除過密、重疊枝,留3~5個枝,以獲得良好的株型。盆栽植株在春季萌芽后注意充分澆水,保證葉片不凋萎。6~7月花期,肥水要充足,每15d施肥1次或用卉友21-7-7酸肥。盛夏光照過強時,適當遮蔭,可延長觀花期。花后摘除花莖,促使產生新枝。花色受土壤酸堿度影響,酸性土花呈藍色,堿性土花為紅色。每年春季換盆1次。適當修剪,保持株型優(yōu)美。
2.2溫度與光照管理
生長適溫15~27℃。在炎熱夏季,通過遮蔭、加強通風、葉面噴水等措施進行降溫。炎熱夏季,用75%遮蔭網進行遮蔭,并通過它的起落來調節(jié)光照。晴天,上午10時拉上遮蔭網,下午4時拉開遮蔭網;陰雨天全部拉開遮蔭網。
2.3肥水管理
生長期間每10~15d施1次腐熟的礬肥水,每15d葉面噴施1次0.1%的尿素或0.1%~0.2%的硫酸亞鐵溶液。花芽分化期間,適當增噴磷、鉀肥。當花芽分化初見花時,可噴施10~40mg/kg赤霉素1~2次。休眼期間停止施肥。澆水不宜過多,以經常保持土壤濕潤為宜。夏季干熱時,可向葉面噴水,降低水分蒸騰速率。冬季澆水以見干見濕為原則,休眼期間控制水,維持半干狀態(tài)。現蕾前后需水量顯著增加,應每天澆水1~2次。
3主要病蟲害防治
葉斑病主要危害葉片,病斑圓形至多角形,褐色或暗灰色,邊緣紫褐色或近于黑褐色。發(fā)病初期噴灑65%的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波爾多液(1∶1∶200),每隔7d噴1次,連續(xù)防治2~3次。銹病主要危害葉片,葉面出現較大的淺黃色至銹褐色孢子堆,病葉干枯和破碎,發(fā)病季節(jié)噴灑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防治。立枯病主要危害葉片、莖部,近地面葉片產生水漬狀黃褐斑,并蔓延到莖部,導致葉片干枯,莖桿變黑腐爛。發(fā)病初期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防治。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嚴重時可侵染莖。葉面表現1層淺灰色霉層,以后逐漸成淺褐色。發(fā)病期間噴灑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隔7d噴1次,連續(xù)噴2~3次。介殼蟲主要危害幼嫩的莖葉,致使葉色發(fā)黃,枝干干枯。少量發(fā)生時,用軟刷輕輕刷除,再用水沖洗干凈。用藥劑防治時,最好在若蟲孵化期噴施80%敵敵畏10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進行防治。促成栽培
八仙花為短日照植物,每天所需黑暗時間達10h以上,夜溫11~18℃時,35~42d才能形成花芽。八仙花盆土要保持濕潤,但澆水不宜過多,雨季特別要注意排水,防止受澇引起爛根。冬季室內盆栽八仙花以稍干燥為好,過于潮濕則葉片易腐爛。花芽分化后逐漸減少澆水,促進枝條生長。摘去葉片移入冷室(5~7℃),控制澆水施肥,維持半干狀態(tài),促進其充分休眼,經42~56d方可進行栽培。一般從促花開始到成品花上市需要9~12周。促成栽培初期溫度不能太高,一般先加溫至13~15℃,以后逐漸提高到20℃左右,此期要求光照充足、土壤濕潤、空氣濕度較高。當可見花芽和花序伸長時,將溫度降至16℃左右,降低空氣濕度,20d左右即能開花。土壤以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好。但土壤pH值的變化,使八仙花的花色變化較大。為了加深藍色,可在花蕾形成期施用硫酸鋁;為保持粉紅色,可在土壤中施用石灰。花期要保持水分充足,光照充分。八仙花花多碩大,為避免開花時倒伏,可立架綁縛。
論文關鍵詞:八仙花;種苗繁育;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
我們如此關注好萊塢電影與國產影片之爭,不僅是從產業(yè)角度上的金錢和利益,不僅是美國佬在中國老百姓的口袋中卷走多少錢以及中國電影人能不能賺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中國電影和中國文化能否崛起,以及美國“文化霸權”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文化霸權在雷蒙德?威廉斯在《關鍵詞》中指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的政治支配或控制,葛蘭西用來描述社會各個階級之間的支配關系。這種支配或統治并不限于直接的政治控制,而是試圖成為包括特定的觀看世界、人類特性及關系的更普遍性的支配。由此,領導權不僅表達統治階級的利益,而且滲透進了大眾的意識之中,被大眾接受為“正常現實”或“常識”。
美國作為一個文化產業(yè)大國,已形成巨大的文化產業(yè)鏈、文化市場和文化消費群體。好萊塢電影就是美國文化的宣傳載體,伴隨電影而來的美國文化很容易給國人造成對個人英雄主義,自由和人權的等等被夸大的、不實的意識形態(tài)體系,好萊塢占領中國電影市場可以說是美國對中國的文化侵略大獲全勝的表現。
首先,電影鏡頭中的美國,往往被演繹為現代片中繁華都市的奢靡生活、西部片中廣袤平原的自由馳騁、歌舞片中明亮舞臺的盡情高歌……好萊塢電影為觀眾營造出一個所謂自由、平等、民主的啟蒙理念的國度。其次,人們所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全面的美國,但依然會對鏡頭里的“理想國”產生向往,并有了態(tài)度層面上的改變,認為美國文化就代表著現代和進步,并逐漸養(yǎng)成了美國電影里所涉及的美國價值觀。最后,人們開始在行為上向著美國文化靠近,并在模仿中逐漸舍棄了自身的民族文化,美國文化開始在全球擴張,提升自己的文化軟實力和話語權,從而,美國化成為全球化和一體化,美國成為世界的裁判。
二、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元素”
好萊塢顯然已意識到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默默將目標對準了中國。搶占中國市場的策略之一就是在影片中大量融入中國元素,提高在中國觀眾中的親近感和接受度。
1.中國故事:花木蘭
1998年,一部迪斯尼的動畫片《花木蘭》引起轟動,但這是好萊塢影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在看中國元素。花木蘭在中國原是孝道、愛國、有勇有謀的象征,但在好萊塢制作的動畫片中,花木蘭成了活潑可愛的少女,對愛情有著渴望。《花木蘭》的成功,不僅讓中國影人反思,同時也讓好萊塢影人嘗到了甜頭。
2.中國場景:碟中諜
由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碟中諜,至今已有四部。2006年上映的《碟中諜3》更是捧紅了中國的一個旅游景區(qū)――西塘古鎮(zhèn)。作為外景拍攝地的嘉善西塘古鎮(zhèn)、上海陸家嘴金茂大廈,延安東路隧道和淮海路多次出現在影片中,我們在好萊塢的電影中也能見到自己身邊的熟悉環(huán)境。《阿凡達》里的“哈利路亞山”也取景于張家界,越來越多的中國場景開始在好萊塢電影里出現。
3.中國標志:功夫熊貓
2008年,一只名叫阿寶的熊貓走進人們視野,夢工廠制作的《功夫熊貓》是一部以中國古代為背景,以中國功夫為主題,以中國國寶熊貓為主人公的美國動作喜劇電影,其景觀、布景、服裝以至食物均充滿中國元素。繼續(xù)出品《功夫熊貓:蓋世五俠的秘密》、《功夫熊貓2》等,以及功夫熊貓的小游戲,少兒圖書等延伸產品也大獲成功。
4.中國演員:從李小龍開始
華人演員出現在好萊塢電影里更是非常常見,從最開始勇闖好萊塢的李小龍,成龍,李連杰,到以后的闖好萊塢女星鞏俐、楊紫瓊、章子怡,到現在的范冰冰、李冰冰、周迅等人,只要是個明星都可以進入好萊塢,躋身國際大牌行列。
我們的文化被美國用來賺我們的錢,這實在是可笑之至。中國文化被好萊塢玩弄于股掌之間,而中國卻苦于沒有好題材。在國產電影盡是腦殘和中日戰(zhàn)爭的時候,我們或許應該看到好萊塢是如何從中國文化中開辟的光明之路。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認識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價值。
三、國產電影的救贖
馮小剛說,“現在大家都在抱怨好萊塢擠壓國產片空間,但我們要找自己的問題。你沒有觀眾,是因為你的電影不好看。”核心問題不是審查,而是中國電影確實很少出現精品,因此在強勢美國文化占領國際話語權的背景之下,好萊塢電影成為代表“精彩”的品牌,國產電影只能茍延殘喘。太死守民族本土主義就會阻礙傳播交流范圍,傳而不通;如果拋棄民族本土主義就會只剩下大眾通識的元素,影片則失去文化的稀缺性。因此,我認為國產電影應該從一下兩個方面進行救贖。
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要把“八榮八恥”的價值取向貫穿于精神文化產品的創(chuàng)作生產全過程,大力發(fā)展先進文化。一個時代、一個社會的先進文化,應該是積極向上、代表社會發(fā)展方向、能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促進經濟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文化。文學創(chuàng)作是發(fā)展先進文化的重要載體,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指導,充分發(fā)揮文藝作品的認識、教育、審美、娛樂功能,追求真善美,反對假惡丑,弘揚社會正氣,塑造美好心靈。要充分發(fā)揮文藝批評的作用,大力推介符合“八榮八恥”標準,具有較高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優(yōu)秀作品,旗幟鮮明地批評各種不辨榮恥甚至以恥為榮的不良作品,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創(chuàng)作方向。
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要把“八榮八恥”的要求體現在文化陣地建設和城鄉(xiāng)基層文化活動中。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社區(qū)文化機構等公益性文化事業(yè)單位,是廣大群眾享受文化生活的重要場所和宣傳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陣地。對這些陣地要積極建設、充分利用。要深入挖掘民族民間文化資源,利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眾文化活動。以通俗文學、流行音樂、電視文藝、網絡文化為代表的大眾文化的迅速崛起,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了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的繁榮,但其中也存在著一些文化糟粕。原創(chuàng)網站:
李氯舜醋韉娜部以成都為背景反映的長篇歷史畫卷小說,是對成都世間人情的絕妙評說。他濃墨重彩地繪制出了一幅幅富有成都地方特色的風俗畫,對過去成都特有的生活情狀、飲食起居、婚喪嫁娶、地方特產等做了歷史而又生動的描繪。他以四川方言道四川事、寫四川人,體現了他濃濃的巴蜀情結。
李氯司哂兇躍醯那域文化追求,他把市民階層文化作為了一個現代知識分子靈魂的棲息地,把自我融入了巴蜀文化,在巴蜀民間天地中寄托自己的現代追求并發(fā)現了民間精神價值所在。
一、表現:敘事視角和敘事形式
李氯誦∷稻哂信ㄓ艫陌褪裨銜叮主要表現在敘事視角和敘事形式。在敘事視角方面,李氯瞬捎萌知全能的視角,著眼于典型場景的刻畫和傳統風俗的描摹。在敘事形式方面,受史傳風格影響,李氯瞬捎么ㄎ緞鶚攏展現出不同于宏大敘事的日常生活敘事,關注歷史隱秘河流中普通人生活、生存和生命的基本存在方式,昭示歷史的人性意蘊和豐厚內涵。
茶館作為精神文化的載體和社會生活文化心理的縮影,折射出四川的世態(tài)人情,為瞥見巴蜀文化提供了切入點。李氯說牟韞莞褳饌賦鲆還擅袼咨彩,是四川鄉(xiāng)土風俗畫卷上濃墨重彩的一環(huán)。李氯嗽凇洞蟛ā防錚將時期豐富復雜的歷史畫卷置于一個個的茶樓中,從茶客熱烈的漫無邊際的交談中可以獲取歷史的大波[1]。茶館除了散發(fā)出民俗意味之外還分三六九等,李氯嗽凇侗纈昵啊肪橢賦銎脹ㄆ矯窈凸倩律鶚砍鋈氳牟韞蒎囊歟這些大小茶鋪按照社會地位、人事關系接納各自的主顧,這些對權力劃分,隱藏的是民眾在文化性格上的軟弱和惰性。李氯稅顏飧鑫幕空間放置在文化視野中考察批判是水到渠成之事。可見,李氯瞬喚黿茶館作為人物活動和命運的背景,還把茶館本身就作為了獨立自足的批判對象,集中體現了特定時期的精神風貌,展示了茶館作為獨具特色的巴蜀生活形態(tài)的群體悲劇性,別具一種深厚的韻味。正如他在談到《大波》的創(chuàng)作時這樣說到:“必須盡力寫出時代的全貌,別人也才能由你的筆,了解到當時歷史的真實。”[2]的確,李氯司桶遜縊壯【白魑時代全貌的有機組成部分來予以描寫。他作品中更是對頗具四川風味的婚嫁喪禮做了非常詳細的描繪。以婚俗為例,在李氯說娜部曲中就寫了不少人物的婚禮,如蔡傻子與鄧幺姑、蔡大嫂改嫁給顧天成的儀式[3]等。李氯誦吹繳鮮齙幕槔袷保繁簡得當,虛實結合,既不重復又互相補充,色調有濃有淡,讀來很有興味,顯示出從細微處見時代風貌的深刻,折射出源遠流長的社會民俗。
另一方面,史傳傳統和川味敘事也不容忽視。陳平原在《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分析“中國現代作家的現代敘事文學品格體現了詩騷傳統和史傳傳統的相互融合”[4]。在李氯說拇ㄎ緞鶚輪校史傳傳統的影響尤為強大。四川治史之風源遠流長,尤其是地方志的撰寫,經過文化的代代傳承、層層積淀,在四川形成了方志意識,較之魯迅將紹興作為中國社會的縮影,沈從文將湘西視為人性的凈地,李氯爍鐘情于突出地方性,即對四川獨特鄉(xiāng)風民俗的描摹,對家鄉(xiāng)特別情況的開掘。如果說魯迅、蕭紅等是將故鄉(xiāng)的區(qū)域資源上升到對整個中國的概括,那么李氯司褪墻對中國社會的認識轉化為對本鄉(xiāng)本土特別情況的關注和思考。
在四川,擺龍門陣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個尤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民俗敘事習俗對李氯擻猩鈐兜撓跋臁A門陣散點輻射式的敘事樣式常常被運用到李氯說淖髕分校它們既是故事的補充又使得故事結構松散靈活,聽起來津津有味、韻味無窮。李氯嗽凇端浪微瀾》中重大的歷史事件,比如說、、光緒皇帝出逃等,差不多都是通過書中各種角色用擺龍門陣的方式這種聊天的方式擺出來的,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就消去了原有的重大嚴肅感。或許正是有了龍門陣文化塑造出來的這種有條不紊逆來順受的處事風格、悠然閑適的散漫心理,歷史的風云充其量才只能在這潭死水中蕩起微瀾,風過之后迅速淪為無聊的談資。可見這種川味敘事不僅生動再現了四川民眾獨具特色的生活姿態(tài),還巧妙地將作家的表達意圖和這種敘事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了文學表達的深沉性。在川味敘事的過程中,李氯順3;崾褂靡恍┧拇ǚ窖裕對四川文學傳統模式的一次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整個現代中國文人學者發(fā)掘民間文化、大眾文化的過程是一致的,表現出言近旨遠、韻味無窮的審美效果。此外較之于北京方言的謙恭雅正,四川方言顯得粗直野性,顯示出西僻之鄉(xiāng)與中國政治文化中心的地域文化風格差異。
由此可見李氯說男鶚鋁⒊〔皇侵識分子審視歷史的精英敘事,而是處于地域民間敘事的平民視角。少有宏大敘事和英雄人物,對人的欲望的大膽書寫,真實描繪生活場景,更多地展現出社會底層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的本真和生命的原來面貌。精英文化或主流文化出于啟蒙和拯救建設民族國家的歷史使命的需要,對日常生活關注有限。而李氯送ü茶館、川菜、街道展現出飲食男女、衣食住行等,勾勒出不同于宏大敘事的日常生活敘事。他的這種啟蒙并不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去譴責他們的愚昧與落后,而是以一種回歸民間的情懷去肯定日常民間世界的生命力。
二、探源:巴蜀文化和時代思潮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發(fā)現,李氯說男鶚率詠嗆托鶚灤問秸凵涑齠撈氐奈幕語境和世態(tài)人情,反映出他作為創(chuàng)作主體的文化反思和獨特的批判視角,進而呈現出李氯松矸萑賢和文化選擇的焦慮。對社會黑暗現實、國民劣根性的清醒認識和幽默的批判是他對民族文化中保守滯后一面的否定和反思,而對民風民俗的刻畫描摹又寄托了他對傳統文化的保留。這種矛盾源于他對傳統的渴望和對現代性的追求所形成的張力。可見,李氯俗髕返陌褪裎幕印記與李氯順沙さ奈幕背景息息相關,巴蜀文化和時代思潮使李氯說奈幕取向趨于復雜化。
無論是蘊含地域文化的人物形象系列,富含地域文明的風俗場景,還是獨具地域特征的藝術表現都展現出了巴蜀地域文化對于他自身創(chuàng)作的影響。巴蜀地處西南,兼有南方文化的絢麗多情和西部文化的雄健堅韌,作為盆地它既闊大又封閉,封閉帶來了保守,闊大賦予了它生機勃勃的蠻性和野性,因此偏于西南一隅的巴蜀文化基于這種獨特的地理、社會、人文因素呈現出典型的內傾性鄉(xiāng)土文化的特色。封閉的自然環(huán)境不僅阻隔了封建正統文化的影響和滲入,也使川人較少受到各種新思想、新文化的沖擊,具有生命本真的活力。隨著一天天長大,李氯吮憬郵芰蘇庵值賾蛭幕的塑造,在他的文化心理結構上積淀著巴蜀文化的集體無意識,保留著巴蜀文化的價值取向、行為模式。李氯說淖髕分芯蛻動地再現了人物保守與叛逆、豪爽與狡黠、蠻野與卑瑣的生命特色,表現了在內陸省份閉塞的宗法制社會的關注,對民族現代化進程的憂慮。巴蜀一域由于封閉的地理環(huán)境,尤其重視對本土文化的修撰和整理,不但有現存最早講求體例的被譽為“方志之祖”的《華陽國志》,而且兩千年來未曾間斷,構成了區(qū)域視角的治史傳統,構成了對地方風土的關注。這種巴蜀人文傳統的無意識積淀在李氯松砩嫌兇琶饗緣奶逑鄭巴蜀文化的史傳傳統形成了李氯誦∷檔摹敖代《華陽國志》”[5]的特征。如果說巴蜀民間地域文化作為一種集體無意識影響著李氯恕懊竇淅史觀”形成的話,那么平民化的生活經歷與民間精神的熏染對李氯蘇庵止勰畹男緯捎薪銜直接的影響。他出身于巴蜀民間的一個普通市民家庭,貧困的生活環(huán)境使他和大眾社會水融,使李氯嗽諦∷抵心芄槐冉險媸檔乇澩锍雒竇瀋緇嶸活的面貌和下層人民的情緒世界。他真實地再現了巴蜀豐富的社會生活,表現出對日常瑣碎之事的獨特發(fā)現與咀嚼,表現出人的生命力和對原始的裸的開掘。
巴蜀地域文化的積淀也體現在李氯嗽諼鞣轎幕的選擇與吸收上。作為出川求學的現代作家,巴蜀底層體驗的既有視野內在積淀和留學經歷給李氯舜來了透視理解社會歷史的新眼光,使他形成了觀察社會、描寫歷史的平民視角,在面對眾多西方文學思潮時,選擇了在當時法國的現實主義、自然主義的文學觀。在寫實主義的思潮下,方志式的實錄、龍門陣式的敘事都從求真寫實的取向上牽引著李氯說拇醋魎嘉、敘事形式,形成了對巴蜀文化的繼承和創(chuàng)化。事實上,西方文化的接受并沒有影響他對巴蜀文化的認同,西方文化只是給他提供了一個重新觀照巴蜀文化的參照系,使他能夠弘揚其優(yōu)秀的成果。因此,盡管在的影響下,他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并對巴蜀文化持一種批判反省的態(tài)度,但是巴蜀文化早已融進了他的血液成為他自身的一部分,他不可能與巴蜀文化決裂。在積累了眾多自然風物、人情世態(tài)等方面的感性經驗后,李氯艘勻國性的或世界性的眼光反觀地域性,無論文學敘述的視角、社會生活的提取還是民俗風光的展現、方言土語的著色都實現了以更為廣闊視野對四川進行深度的歷史反思和區(qū)域書寫。這種眼光保持著知識分子應有的現代品質,與之富有活力、生機勃勃的文化因素聯系在一起,使李氯司神價值立場變得更富有現實意義。
李氯死史小說的地域民間立場是鮮明的。李氯嗽諍艽蟪潭壬隙懶⒂謚髁饕饈痘壩錚保持了個人的獨立性,保持了較為開闊的藝術眼界和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正是由于深深地植根于本土地域文化,并能有機地吸收外來文化,堅持著自我的文學創(chuàng)作品格,李氯瞬旁諫鮮蘭30年代的眾聲喧嘩中獨樹一幟,形成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為中國現代文學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三、意義:可以解決李氯訟窒蟮氖樾蠢Ь
至今為止,關于李氯說難芯孔ㄖ只有李士文于1986年出版的《李氯說納平和創(chuàng)作》,其評價主要的貢獻在于他從微觀角度,對其生平事跡和思想脈絡,文學史意義,代表作及藝術特色等方面作了探究。此后論文集《李氯俗髕返乃枷牒鴕帳酢貳《李氯誦∷檔氖肥追求》、《李氯搜芯俊1996年、《李氯說娜似酚胛鈉貳貳《李氯搜芯浚2007》、《2011李氯搜芯俊返鵲南嗉壇靄媯各種相關論文和出版物的不斷涌現,意味著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轉型、文化語境的重構、研究方法的更新,學界對李氯俗髕返難芯扛是進一步拓展,對李氯說募壑悼始重新認同和思辨,但是李氯巳勻幻揮謝竦糜脛成就相對應的文學是地位。
楊義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將李氯碩ㄎ揮謁拇ㄏ繽磷骷胰旱拇表人物,認為李氯聳淺啥計皆的大河小說作家,肯定其在白話小說、近代史長篇小說、方志小說方面的藝術成就;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著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中,將李氯碩ㄎ晃三十年代獨立作家,認為他藝術上保持很大獨立性,其小說是史詩性質和世態(tài)描寫的高度結合;程光煒等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史》將李氯碩ㄎ晃現代長篇歷史小說家,從大河小說的創(chuàng)作體式、地方風俗史、法國現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手法進行研究;丁帆的《中國鄉(xiāng)土小說史》將李氯碩ㄎ晃川味鄉(xiāng)土小說的領軍者,強調了他風俗畫的藝術特色;朱棟霖、朱曉進等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史1917-2000》將李氯碩ㄎ晃成熟的長篇小說家,認為李氯說拇醋鶻岷狹酥泄古典小說和法國寫實主義小說,博采古今融匯中西。
通過參照重寫文學史以來內地的各種文學史版本,梳理文學史對于李氯說牟煌命名可以看出,對李氯舜醋韉奈難史定位表明對一個作家的文學史認同糾纏著不同的評論,顯示出文學話語權的爭奪和不同的文化語境的文學趣味。同時,可以看出文學史敘述試圖擺脫主流文學集體特征敘述的變化。然而,文學史敘述在處于邊緣地位的李氯舜醋魃匣故竊詡榷ǖ募父齜矯嬲箍。文學史對于李氯說畝ㄎ恢饕在歷史小說家和四川鄉(xiāng)土作家兩方面,并且定位側重于長篇歷史小說家,而李氯俗魑四川地域作家的身份居于次位。書寫視角主要集中在長篇小說的史詩性質、風土人情、借鑒法國寫實主義小說,而書寫重心落在史詩性質上。由此可見文學史對于李氯說暮旯鄱ㄎ輝諛持殖潭壬舷拗屏宋難史的書寫視角。風俗畫的藝術特征沒有得到重視,川西風俗世界沒有被當作獨特的地域文化對待,也因此沒能顯示出同蕭紅黑土地世界,沈從文湘西邊城世界,老舍北京小市民世界對等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內涵。
將李氯碩ㄎ晃長篇歷史小說家,看似予以很高的定位,實則讓李氯嗽諼難史中無法安放。文學史對于三十年代小說書寫,主要是突出作家論結合流派論的書寫模式構成。文學史對側重于李氯思扔械南執(zhí)長篇歷史小說家的定位,忽視川西風俗世界的重要價值,使得李氯四巖怎疑磽懷鱟骷業(yè)男辛校很難獲得同巴金、老舍、沈從文對等的長篇小說家的地位。他早年留學法蘭西,歸國后一直偏居于遠離話語權力中心的四川,而鄉(xiāng)土小說家的身份定位又流于人生派、京派同質。并且,李氯嗣揮脅渭庸聲勢浩大的文學社團,沒有進入文學的權力中心,也很難劃歸為左翼京派、海派,在嚴家炎的《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中,也僅是將其作為受到社會剖析派影響的作家提及。然而,李氯誦∷瞪⒎⒆哦撈氐牡賾蛭幕氣息。地域生態(tài)風貌、民俗風土人情、眾文化心理、個體個性品質形成一個具有巴蜀文化風格的文化空間。李氯私這個空間對全體讀者開放,使讀者從中品讀出在地域文化的影響下個體、群體乃至整個民族的文化意識品格,更加深刻地認識近代歷史和四川地域。可以說這是李氯說男∷稻哂杏籃鬩帳貅攘Φ墓丶所在。
因此,關注李氯誦∷鄧蘊含的巴蜀文化可以解決李氯嗽諼難史書寫中的困境,給予他客觀公正的評定。還可以將李氯恕⑸懲 艾蕪、周文等以區(qū)域作家群的角度予以研究,使李氯誦∷檔牡賾蚍縊滓蛩匾起更多的注意,擴大闡釋空間,豐富現代鄉(xiāng)土文學內涵。并且以文學流派的角度,可以借助群體方式增加李氯說撓跋歟將其視為領軍人物,凸顯他在文學史上重要的大師地位和文學成就。
參考文獻:
[1]李氯.大波.李氯搜〖(第二卷中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107.
[2]李氯.大波.李氯搜〖(第二卷中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953.
茶與可可、咖啡并稱為世界三大飲料。在這三大飲料中,只有茶的故鄉(xiāng)在中國。種茶、制茶和飲茶都起源于中國。但茶葉在中國成為一種普遍的飲料,并進而走向世界卻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歷史歲月。
中國對茶的飲用可以追溯到傳說中的神農氏時代。相傳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先祖神農氏創(chuàng)立了醫(yī)學。為了幫助人們戰(zhàn)勝疾病,他通過遍嘗百草來識別和了解藥性,尋找治病的藥草。有的草會含有毒性。據說有一日他嘗了72種毒草,中毒72次。但是他都通過飲用一種神奇的藥草而化險為夷。這種神草名叫“荼”。“荼”就是后來的茶。茶在古代還被稱為“茗”,“皋蘆木”。從這個傳說看,中國人開始認識茶樹及其藥用功能已經有5000余年的歷史了。
從文字記載的歷史來看,我國先民發(fā)現茶也有二、三千年的歷史了。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
中就有了“采荼薪樗”的詩句了。意思是說農夫們采摘茶葉,砍柴為薪。世界上飲茶,種茶起源于中國,那么中國的茶樹栽培和飲用又起源于那里呢?研究表明,它起源于巴蜀地區(qū)人文歷史論文,即今天的四川一帶。明末清初的大學者顧炎武認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飲之事。”東晉《華陽國志·巴志》上記載:“就丹、漆、荼、蜜……皆納貢之。”意思是說古代四川向中原地區(qū)交納,丹藥,油漆、茶葉、蜂蜜等當地特產。從地名學來看,蜀國在古代又稱為葭萌郡。葭萌是古蜀人對茶葉的一種稱謂。因此葭萌郡的意思是茶郡之意,即生產茶的地方論文服務。歷史記載,西漢時巴蜀一帶便已經飲茶成風。市面上有各種各樣的茶具出售。茶具的市場化正是茶飲普及化的表現,也是茶飲民間化、群眾化的結果。
三國兩晉時期,飲茶之風在中國的范圍日漸擴大。特別是當時的文人更是把以茶待客作為交往的一種重要方式。正是由于文人們的參與,中國的茶飲很快發(fā)展演變成茶藝,并進而形成獨特的中國茶文化。到了南北朝時期,隨著佛教的盛行,和尚坐禪破睡,飲茶發(fā)揮了獨特的功效。因此各地的寺院開始大量種茶和飲茶。飲茶之風也就隨之盛行開來,當時的人們稱“茶佛一味”。唐朝時中國封建社會發(fā)展到頂峰,社會經濟的空前繁榮也推動了茶飲之風在世界范圍的流行和傳播。世界歷史上第一部,并且也是最重要的一部有關茶飲的學術專著,陸羽的《茶經》就在這一時期問世。為了紀念陸羽在推動中國茶文化方面的獨特貢獻,人們把“茶神”的桂冠送給了他,并將他供奉在官府的茶葉庫和民間的茶肆之中。自唐以后,茶飲之風不但在中國大行其道,并成了人們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而且隨著各國商人,使者紛紛前來唐朝進行商貿和文化交流,而將茶飲之風也帶到了世界各地。中國通往西方的絲綢之路確切講來應該稱為“絲茶之路”,因為茶葉也是當時商貿交流的重要商品。中國的近鄰日本茶道之風更是盛行。據說唐朝時日本高僧最澄來中國求佛,回國時將中國的茶籽帶回日本,進行種植并獲得成功人文歷史論文,從此日本人也開始有了飲茶的習慣,并將中國的茶藝技術發(fā)揚光大,形成了在今天仍然風靡全日本的具有大和民族特點的日本茶道文化。
《成都文類》所錄詩文對漢至南宋淳熙間成都地區(qū)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方面作了較為完整的記載,歷來備受關注。但因版本流傳散佚,關于《成都文類》的研究,起步較遲,檢索各種相關文獻資料,涉及《成都文類》的研究論文僅18篇,無專著。本文認真梳理了相關研究成果,試圖對《成都文類》的研究作簡單梳理。
一、《成都文類》誤收、漏收詩文情況的研究
關于《成都文類》誤收、漏收詩文情況的研究是現今學界對其研究的重點,共計5篇,簡述如下:
對《成都文類》漏收情況進行研究的,主要是魏紅翎《魏晉南北朝巴蜀文學研究》一文。文中對巴蜀文學的概念進行了重新界定,通過梳理《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對《成都文類》《全蜀藝文志》中收錄的魏晉南北朝巴蜀文學的作品進行了糾偏和補遺,并且分別對其進行了闡釋。這一研究成果給學界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巴蜀文學提供了文獻支撐,極具文獻價值。
《成都文類》誤收情況的研究,主要有房銳《雍陶寓居云南說辨析》;趙曉蘭《花蕊夫人考辨》;趙曉蘭、佟博《所載庾闡考辨》;魏紅翎《誤收之魏晉南北朝作品考辨》。其中房銳通過將王安石編《唐百家詩選?卷一七》所錄雍陶詩與《成都文類》卷十四收錄的雍陶詩進行比較,認為王安石編《唐百家詩選》較晚出的《成都文類》完備,從而指出《成都文類》此處所載有所掛漏。[1]趙文認為《成都文類》所錄《宮詞》題記似雜取各家之說而成,且辨花蕊夫人為徐匡璋女、后蜀孟昶妃。[2]另外趙曉蘭、佟博在還認為《成都文類》卷四七《為郗鑒作檄李勢文》之篇題有誤,“為郗鑒作”當作“為庾翼(稚恭)作”,原題或因編纂者連文而致誤。[3]
《四庫全書總目》評價《成都文類》云:“所載不免掛漏,然創(chuàng)始者難工。”[4]以上四篇均對《成都文類》所錄詩文內容及作者進行了辨析,指出《成都文類》誤收的情況,并作了相應的辨證,對學界更為清晰地認識《成都文類》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對袁說友的研究,為我們進一步認識《成都文類》所錄詩文內容具有很大的幫助。此類論文主要有羅超華《論袁說友在蜀中的詩歌創(chuàng)作》、李小麗《袁說友易學思想初探》。其中羅超華認為袁說友的蜀中詩歌真實地記錄了其在蜀地的生活狀況,其詩歌語言樸實直白,刻畫意象豐富。[5]對袁說友蜀中詩歌的研究,如其唱和、憫農諸詩,對于我們進一步了解袁說友在蜀中的生活及思想狀況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李小麗則指出袁說友以《周易》為本,思考現實的問題和南宋王朝的命運,重視總結歷代王朝興亡成敗的規(guī)律,以利當世。[6]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袁說友始終秉持著為政治服務的變易思想,該文研究成果為我們研究袁說友組織編輯《成都文類》的緣由及選文標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資料。
三、《成都文類》中杜詩及杜甫草堂的研究
杜甫漂泊蜀中近十年,其此階段創(chuàng)作作品占現存杜詩的一半以上,而《成都文類》中收錄杜詩近200首。對《成都文類》中的杜詩及草堂研究,主要有趙曉蘭、佟博《中的杜詩》,趙曉蘭《子美集開詩世界――試論中杜甫草堂詩的詞體特質》,趙曉蘭、佟博《中的杜甫草堂》。
趙曉蘭、佟博二人指出,《全蜀藝文志》與現存吳枚庵藏明刻本《成都文類》中選錄的杜詩有異文出現,究其因乃《全蜀藝文志》曾從《九家集注杜詩》等書搜采,加之其使用的《成都文類》版本與吳枚庵藏本不同。[7]另外,趙認為《成都文類》收錄的杜甫草堂詩多為實寫,且具詞體特質,給后世詞壇及南宋詠物詞以深刻影響。[8]此外,趙、佟二人在《中的杜甫草堂》一文中認為《成都文類》中杜甫的草堂詩是杜甫草堂的營建史,也是杜甫客居草堂的生活實錄。[9]以上三篇論文,給學界研究杜甫在成都居留期間的生活、思想等方面提供了的寶貴的資料和更為廣闊的空間。
四、《成都文類》中收錄有關司馬相如詩文的研究
關于《成都文類》中司馬相如的研究,僅趙曉蘭《中的司馬相如》一文。趙曉蘭指出,《成都文類》收錄與司馬相如有關詩文約三十篇,其中包括司馬相如著作、漢宋間歷代評議司馬相如或憑吊其傳說的遺跡之作、歷代提及的司馬相如之作三部分。另外趙曉蘭認為司馬相如建節(jié)往使、略定西夷,對中華文明作出了歷史性貢獻。[10]上述所論較為完整、清晰地展示了漢至宋淳熙年間文人們對司馬相如的認識及其對西南地區(qū)的歷史性貢獻。
司馬相如作為蜀中第一位大才子,對眾多蜀人及入蜀文人有著極大的影響。《成都文類》中所錄關于司馬相如的詩文高達四十首,內容十分豐富。而上述所論及漢宋間歷代文人對司馬相如的評價部分,似乎只是例舉了《成都文類》中的部分詩文,對其進行了羅列總結,并未對其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如關于司馬相如于駟馬橋入朝之事,在《成都文類》中便有范鎮(zhèn)《升遷》、京鏜《駟馬橋記》、宋祁《司馬相如琴臺》、京鏜《水調歌頭并序》諸篇詩文提及。關于司馬相如于駟馬橋入朝之事,《史記》卷一百一十七載:“上讀子虛賦而善之,曰:‘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馬相如自言為此賦。’上驚,乃召問相如。”[11]又《華陽國志》卷二載:“司馬相如初入長安,題市門曰:‘不乘赤車駟馬,不過汝下’也。”[12]筆者認為,題柱駟馬橋之事,廣被文人們所提及,應當值得我們重視。
五、《成都文類》對后世影響的研究
《成都文類》的出現,對后世產生深遠的影響。永《四庫全書總目》卷二十《東塘集提要》云:“深有表彰文獻之功”[4]。關于《成都文類》對后世影響的研究有以下成果:
第一,利用《成都文類》所載詩文考察某地理位置。如易立在《衡山鎮(zhèn)、均窯鎮(zhèn)與琉璃廠窯》一文,以《成都文類》所載田《丞相張公祠堂銘》、何麒《外大父丞相初登科為雒縣主簿經攝窯鎮(zhèn)稅官》二文為引線,通過考查華陽縣的轄境、中晚唐以后成都經濟重心的東移、琉璃廠大量窯廠、窯跡的遺存以及當地土層結構,認為衡山鎮(zhèn)、均窯鎮(zhèn)的地理位置,乃成都市東南部府河東岸的琉璃廠可能性為大。[13]第二,利用《成都文類》所錄詩文輯佚。如吳宗海《中的佚詩》一文輯佚田望《暑雪軒》《和合江亭》、房偉《訪古》、楊甲《合江泛舟》等詩[14]。對學界進一步研究《全宋詩》有指導意義。第三,對《成都文類》的總體評價。如畢庶春《廣L博采 精校存真――讀趙曉蘭教授的整理本》從趙曉蘭教授整理的《成都文類》的《序言》《后記》《附記》指出了該書保存了古本風貌,具有巨大的文獻價值、學術價值。[15]吳洪澤《的編纂得失與整理價值》一文在評價《成都文類》時引傅增湘先生語“蜀文總集,今所傳者莫先于扈仲榮等所編之《成都文類》,其書最稱罕秘。”[16]
上述所論清晰地展現了《成都文類》對后世的影響,或用其所錄詩文確定具體的地理位置,或以其所錄詩文訂補后世文集、詩集,如《全宋詩》的訂補。然以上相關研究均存在些許的不足,并未廣泛地研究《成都文類》對后世詩集、文集的編輯的影響。另外,后世各種詩集文集單行本中未見詩文,僅見于《成都文類》的研究似乎也被學界所忽視。此外,王文才《成都城坊考》(下)、詹子林《宋朝成都文化地理專題研究》二文對《成都文類》所錄田況《成都邀樂》等詩涉成都地區(qū)游宴情況及風俗進行了探討。
總之,學界對袁說友《成都文類》的研究取得了較大的進展,這不僅體現在對《成都文類》漏收、誤收情況的研究;同時還體現在對其編輯者袁說友及其對后世的影響的研究等方面,這與不同時代人們的審美思想、倫理觀念、價值判斷等多種因素有關。對于《成都文類》的研究,大致就是這樣的情況,雖然有不足之處,但是為我們進一步研究《成都文類》提供了豐富的文獻資料。對《成都文類》的研究,或因版本流傳、散佚,學界起步較晚,但是對該書的研究是我們研究巴蜀文學與文化不容忽視的課題,如《成都文類》所錄詩文中有關蜀中教育的詩文,可以為我們清晰地展示漢至南宋淳熙年間蜀中文化的發(fā)展脈絡。又如《成都文類》共五十卷,其中所錄“記”便高達22卷,帶給我們很多的思考。再如《成都文類》涉及蜀中山川、風土、人情的詩文,可補史之缺對我們了解漢至南宋淳熙年間蜀中民俗民情,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此外,《成都文類》中所錄涉及成都歷代沿革的詩文同樣值得我們重視。
注釋:
[1]房銳:《雍陶寓居云南說辨析》,社會科學家,2005年,第4期。
[2]趙曉蘭:《花蕊夫人考辨》,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6期。
[3]趙曉蘭,佟博:《所載庾闡考辨》,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2期。
[4]永:《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五十九),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1374頁。
[5]羅超華:《論袁說友在蜀中的詩歌創(chuàng)作》,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3年,第7期。
[6]李小麗:《袁說友易學思想初探》,黑龍江史志,2010年,第13期。
[7]趙曉蘭,佟博:《與中的杜詩》,杜甫研究學刊,2012年,第2期。
[8]趙曉蘭:《子美集開詩世界――試論中杜甫草堂詩的詞體特質》,杜甫研究學刊,2006年,第1期。
[9]趙曉蘭,佟博:《中的杜甫草堂》,杜甫研究學刊,2001年,第3期。
[10]趙曉蘭:《中的司馬相如》,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5期。
[11]司馬遷:《史記》(卷一百一十七),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3002頁。
[12]常璩著,任乃強校注:《華陽國志校補圖注》(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52頁。
[13]易立:《衡山鎮(zhèn)、均窯鎮(zhèn)與琉璃廠窯》,邊疆考古研究,2013年,第00期。
[14]吳宗海:《中的佚詩》,中國典籍與文化,2007年,第1期。
巴蜀書法奇才蔡永成
他熱愛書法藝術,書法作品筆觸細膩、點劃靈動、體態(tài)嫻雅、率真灑脫,字字美妙絕倫,每筆每線都似乎在跳躍飛動,整幅作品豐姿俊美,令人叫絕。 2003年,蔡永成來到成都市送仙橋藝術城作畫,成為在該藝術品市場上作畫時間最長的書法家。近十年的磨礪,加上他特有巴蜀人的那份勤奮、直爽、豪邁天性,使他逐漸成為成都市、乃至全
國都有一定影響力的中青年書法家。
蔡永成現為宕渠書畫院特聘書法家、北京市九州書畫院特聘書法家、當代文人畫研究院書法師。作品曾多次應邀參加全國書畫大展,并分別獲金獎、銀獎、銅獎等獎項。 品鑒書法
欣賞蔡永成先生的作品讓人賞心悅目,這是多位書法界人士的共識。
作為當代著名書法家蔡永成對書法有何獨到見解呢?談起書法他侃侃而談:“書法是以漢字為基礎、用毛筆書寫的、具有四維特征的抽象符號藝術,它體現了萬事萬物的對立統一。這個基本規(guī)律反映了人作為主體的精神、氣質、學識和修養(yǎng)。所以一幅好的書法,其內涵遠遠大于作為文字的記錄功能這樣簡單的范疇。”
經過幾十年的磨礪和對書法創(chuàng)作的熱愛,他對書法藝術的感悟是:多讀,讀古人**之作,深
領古人的點畫使轉,形體布置;多寫,按古人的面,通過不斷揣摩,去“糟”匯“精”轉換成自已的體象;多學,學知識,學文化,用理性解讀,終識線條,達成和諧。
多年書法創(chuàng)作中,蔡永成先生對南朝書法家王僧虔非常推崇:“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比于古人。”他從傳統學習入手,歷經數十年,從臨摹到自成風格,他的作品強調以是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洹?/p>
蔡永成認為神采本身是指人面部的神氣和光采,書法中的神采是指點、畫、線條及其結構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調、氣質、情趣和意味的統稱。
“追求神采,抒寫性靈始終是書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書法中神采的獲得,一方面依賴于創(chuàng)作技巧的精熟,這是前提和基礎;另一方面,只有創(chuàng)作時心態(tài)恬淡自如,創(chuàng)作的時候心手雙暢,物我兩忘,才能寫出真情至性,融進自已知識修養(yǎng)和審美趣味的好作品。”蔡永成說。
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賦予巴蜀地區(qū)地域文化的多樣性,同時也決定其開發(fā)的巨大潛力。在眾多的文化載體中,巴蜀酒文化可謂是一枝獨秀,負載著久遠的歷史與厚重的價值。明清以來,隨著商業(yè)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巴蜀地區(qū)以川酒為代表的釀造業(yè)得到了飛速發(fā)展,隨著滿長歲月的累積,釀造業(yè)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對地區(qū)的經濟和文化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二、川酒與地方經濟、文化的互動
川酒大都分布在四川東部盆地以內,其外圈“西起廣元、江油、灌縣、邛崍一線,向南經過樂山、犍為、宜賓、瀘州、合江,向東延伸至重慶、涪陵、萬縣和云陽;內圈西起綿陽、德陽、廣漢、成都、彭山、眉山,南過榮縣、自貢、富順,東連合川、廣安、渠縣乃至達縣” ,呈U字形分布。川酒文化千年傳承,形成了許多獨特遺產,極大的豐富了酒文化內涵。
1.川酒與詩詞歌賦
酒與詩向來聯系緊密,詩人們將自己的思想行為、生活感情、政治抱負等融入到酒文化之中,飲酒也由一種日常生活變?yōu)榱艘环N具有多層意蘊的復合意向與文化符號。它所積累的情感與文化心理,成為一種民眾認同的象征主義文化載體。在《華陽國志》中寫到:“川崖惟平,其稼多黍。旨酒嘉谷,可以養(yǎng)父。野惟阜丘,彼稷多有,嘉谷旨酒,可以養(yǎng)母。”由此可見,遠在巴蜀時期以酒為載體的詩詞文化現象就已經出現。這些詩詞也正因為川酒的獨特韻味而獲得了豐富的內涵,贏來了一次次文學藝術的創(chuàng)造巔峰。
2.川酒的文化繼承
課題組成員相繼考察了五糧液、文君酒廠、水井坊、沱牌四個酒文化建設基地。以五糧液為例,中華文化以儒家文化為核心,五糧液是儒家中庸文化典型代表和集大成者, “不偏之, 謂中, 不易之謂庸”, 五糧液酒具有的“香氣悠久, 味醇厚, 入口甘美, 入喉凈爽, 各味諧調,恰到好處, 酒味全面”的卓越品質, 體現儒家思想和諧理念。五糧液和中國文化和儒家文化一脈相承, 體現了中庸和諧的集雜成醇文化理念, 達到了色、香、味俱全的佳境, 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庸和諧”的完美境界。
3.川酒與經濟開發(fā)
酒文化與酒文化資源之間是一種相生關系,酒文化產業(yè)集生產示范、科學普及、旅游觀光為一體,能夠展示獨有的地方特色,這些酒文化風情構成了獨特資源,是四川地區(qū)歷史文化發(fā)展的結晶,它們展現了巴蜀釀造特有的文化底蘊,再現了不同民族的人類文化傳統符號,對吸引外來游客、傳承民族文化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在此酒文化背景下,四川的民俗產業(yè)應運而生,“通過旅游活動,親身體驗到當地的民俗風情、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審美情趣,為促進地方經濟發(fā)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三、川酒開發(fā)的問題及建議
一般認為,系統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結構形式連結構成的具有某種功能的有機整體,“系統論就是以系統觀點出發(fā),抓住系統與要素,系統與環(huán)境,要素與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綜合的考察對象,以達到最優(yōu)處理問題的學說,其具有整體性、層次性、開放性、目的性、穩(wěn)定性、突變性、組織性和相似性等特征。” 系統論反映了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特點,被廣泛的應用于現代社會問題研究中。
結合科學發(fā)展觀的具體要求,我們認為川酒文化的開發(fā)關鍵在于用系統論的方法處理好產業(yè)、資源兩者的關系。
首先,應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針對四川酒文化的發(fā)展戰(zhàn)略,建立科學的論證、備案、與審批制度,以保護各類酒文化資源,提高其資源開發(fā)效率。
其次,運用點線面一體的開發(fā)思路,避免粗放式經營,四川酒文化資源具有很強的歷史傳承性。若采取傳統的零散無序的粗放式經營開發(fā)模式,便會降低酒文化資源的歷史價值,因此在四川酒文化開發(fā)過程,應運用點線面一體的開發(fā)思路。
四川酒文化資源是物質與非物質資源的綜合體,因而,要使其得到科學的發(fā)展必須建設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能將歷史與文化角度將四川酒文化資源做到有機結合。對四川酒文化進行系統開發(fā),不僅僅是建設資源所在地經濟、文化事業(yè)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他引領著我們對地域文化未來道路做出思考與選擇。更應建立內部發(fā)展機制――對特殊資源的系統開發(fā)是一條有效途徑。
1..杜亞然、覃曼、馮鐵辛.重慶山區(qū)特色資源開發(fā)狀況的調查報告.科技致富向導.2010.13.
2.石巖.中西部欠發(fā)達區(qū)域特色資源產業(yè)化模式研究――基于產業(yè)生態(tài)學視角.博士學位論文.江西財經大學.2009..
3.康.基于酒文化的四川省旅游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13.
64歲的王海闊身著藏青棉衫,腳蹬黑布鞋,從樓層巷道里走過時悄無聲息。
間或對面有人過來看到他,總會喊一聲:“王老師好。”院里沒人不認得這位重慶文物修復發(fā)展史的見證人和參與者。
王海闊看著一張張年輕的面孔,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青春歲月……
窺門:拔劍四顧心茫然
1981年8月的一個清晨,知了的聒噪早早開張。
趁著氣溫還沒上去,王海闊騎了哥哥的嘉陵摩托車,一路疾馳。
穿過逼仄的盤山小道,摩托車在重慶市中區(qū)(現渝中區(qū))枇杷山正街72號前停下來。
高大的建筑院落門前赫然掛著一塊牌匾――“重慶市博物館”(現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
青年的新潮和博物館里的沉靜格格不入。
“這將是我開啟新事業(yè)的地方。”28歲的王海闊帶著滿臉自信,在博物館工作人員異樣眼光的注視下,昂首邁進了博物館的大門。
要說專業(yè),王海闊的確不是科班出身,他是以工人身份進入重慶市博物館的。
但王海闊很有底氣,畢竟他此前在重慶市北碚玻璃模具廠當了九年模具雕刻鉗工,甚至還帶出了幾個徒弟。
“青銅器再神秘,也屬于金屬大類,做活離不開鉗工的鏨、銼、鋸、磨等功夫,只不過我原來做的是鑄鐵模具而已。”王海闊心想。
報到完畢,王海闊有些志得意滿地來到陳列部的文物修復室。推門一看,里面只有兩個人。
“我們這兒終于又進人了。”比王海闊小四歲的姚志新,顯然很歡迎他的到來。師父蔡長信有些不茍言笑,他放下手頭修復的器物,給王海闊講起了文物修復工作的性質和要求。
王海闊敏銳地察覺到,這可能是個不太受重視的冷清之地。
王海闊從工廠帶來一個習慣,每做一件東西,就記錄在專門的小本子上。
不過,到博物館三個月了,他新買的小本子上卻記得很少。
想想,被陳列部叫去幫忙搬文物布展的次數倒是比修復文物的次數還多。
“什么時候能做點有分量的東西?”收起小本子,王海闊有些沮喪。
其時,重慶并沒有多少重大的文物發(fā)現。不想干等,王海闊覺得自己也許還能做些什么。
明志:長風破浪會有時
1982年初,王海闊成了博物館圖書室的常客。
“又來看書啊?”圖書管理員親切地跟他打招呼。
“您早,我想問一下這本書有么?”王海闊指著書單上的書名問道。
“有,就在那個架子的第二排。”管理員查了查書卡,用手指去……
“哎,還是不行。”王海闊合上書,心里犯起了嘀咕,“咱們這個行當的書真少。”
這不是王海闊第一次失望。
之前他到處請教別人,好不容易搜集了一些跟文物修復相關的書,但卻發(fā)現這些書里只有一些零散的文物修復知識。
想當初,自己離開工廠時隨身帶走的那本售價八毛五分錢的《鉗工》,系統地梳理出了鉗工所需的知R技能,怎么文物修復技術反而沒有專門成體系的指導教材呢?
王海闊暗暗立志,將來一定要通過自己的文物修復實踐,寫一本像《鉗工》那樣的關于文物修復的專業(yè)教材。
1982年11月,重慶市交電公司在市中區(qū)(現渝中區(qū))臨江支路進行基建施工時,現場考古發(fā)掘出土了大量青銅器。
殘破的青銅器碎片被送進重慶市博物館的文物修復室。
王海闊眼睛都看直了,心里很是興奮,這不正是自己一直等的那陣東風么?
這批從西漢墓群出土的青銅器,因為氣候土壤等原因,銹蝕破損嚴重,沒了銅胎,無法以傳統的錫焊法完成修復,只能通過創(chuàng)新修復技術來修復。
此前,師父蔡長信也看中了四川美術學院用來復制泥塑版本《收租院》的玻璃鋼成型技術,便想到將其應用到文物修復中。
面對破爛成渣一樣的青銅器碎片,師徒三人卻像看到了寶貝。
不久后,這批青銅器修復完成。
王海闊將應用新材料技術修復文物的過程作了總結,并撰寫文章,投稿到《考古與文物》雜志。
“寫這有啥用?”小姚不太理解。
“這么好的技術,不應該只有我們知道。文章雖小,萬一能為今后文物修復技術學科的形成添磚加瓦,那多好。”王海闊說。
因為當時的文物專業(yè)期刊沒有為文物保護修復技術開設專欄,王海闊的文章足足排了三年的隊。
1986年,《應用玻璃鋼修復文物》一文終于發(fā)表了。
成名:一日看盡長安花
“看嘛,文物修復那群人做事拖延,一天都在耍。”
1987年,王海闊無意間聽到這樣的非議,心中有些憤懣。
怎么反擊?王海闊想起了王川平館長說的一件事――巴蜀金銀錯犀牛帶鉤因展廳陳列安全條件受限,無法展現給觀眾。
于是,王海闊主動找到館長:“館長,巴蜀金銀錯犀牛帶鉤交給我來復制吧。”
巴蜀金銀錯犀牛帶鉤是國家一級文物,造型紋飾極其精美,幾乎代表了戰(zhàn)國時期巴蜀青銅器的最高技藝。
“業(yè)內很少有人能做這么精細的金屬鏨刻,這點我在行。”王海闊“大言不慚”。
話是這么說,畢竟是極其珍貴的文物,復制過程中容不得半點閃失。
王海闊翻看了許多文獻資料,盡量還原出這件文物最初的制作過程,最終提交方案,決定采用失蠟法、鏤刻、鑲嵌等傳統制作工藝,對文物進行原汁原味的復制。
復制方案獲國家文物局審批通過后,王海闊立馬開始操作,他給自己預定的復制時間是一年。他不擔心自己的手藝,但對外部條件有些擔憂。
銅坯得找工廠澆鑄完成,該器最薄的地方不到兩毫米,不采用精密鑄造無法成型。
四川儀表十廠精密鑄造技術過硬,也愿意接活,這讓王海闊安下了心。
王海闊興趣濃厚,投入了大量精力,一套工藝下來,幾可亂真的復制件竟然比預期提前半年完成了。
“這算是我一生中最出彩的東西了。”王海闊摸摸復制件,有些愛不釋手。
相較于工廠的批量流水生產,文物修復全過程是以獨立的工作方式完成,這種成就感讓王海闊很是沉醉。
鞒校合欣創(chuàng)溝霰滔上
2017年4月,在陶瓷器修復室,90后龍杰戴著類似防毒面具的口罩,擼高了袖子,弓著腰埋著頭,拿著蘸了釉的小刷子,不停地刷在一張不到半個巴掌大的濾網上,釉料透過極其細密的濾網,均勻地涂在一件剛補了形的陶器邊沿。
“小龍是我院文物修復師承制培訓的第二批學生了,他以前在四川藝術職業(yè)學校學的就是文物修復專業(yè)。”王海闊在旁邊介紹說。
2005年,重慶市文物考古所(現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從重慶市博物館獨立出來,王海闊即將成為文化遺產研究院第一個退休的人。
但他怕院里文物修復后繼無人,技術斷代,就找到領導,請求開展師承制培訓,公開招收徒弟。
院長聽了很高興,并決定立即實行。
第一批學生來源很雜,比如孫少偉,就是王海闊從三峽考古的工地上尋來的。
孫少偉那年三十出頭,是工地上使洛陽鏟探尋墓葬遺跡的一把好手,一次協助王海闊做室內文物修復工作時,被王海闊一眼看上:“你小子挺有天賦,跟我回去學文物修復吧。”
孫少偉卻很為難,自己老大不小了,何必轉行。
“你現在在工地上是技工骨干,今后考古專業(yè)的大學生多了,就不一定了。還是跟我回去學門硬手藝吧……”
后來,孫少偉眼看著文物保護修復事業(yè)發(fā)展,心中很是慶幸自己遇到了伯樂,改變了命運。而王海闊的慧眼還不止于此。
“多虧王老師不拘一格育人才,現在我們青銅、鐵器、陶瓷都能做,但又各有擅長。”精通鐵器修復的女修復師小呂笑道。
“不要打馬虎眼,我跟你們說的技術論文寫了沒有?”王海闊問。
每隔一段時間,王海闊都要督促弟子們寫論文,進行理論總結,以提升他們的業(yè)務綜合技術能力。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4-0120-01
音色是一種感官屬性,使聽者可以根據它判斷出兩個具有相同的響度和音高的音是不相似的。它受到所含泛音數量及泛音強度的影響。音色是評判鋼琴音響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對獲得較好的演奏效果至關重要。由于音樂廳反射、衍射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會導致聲波在傳播過程中音色發(fā)生變化,影響演出效果。因此,本文主要聚焦于鋼琴音色在音樂廳臺上與臺下的區(qū)別。演奏者可以根據此差別調整自己的演奏方法,進而對演出效果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音樂廳音響變化分析
由于聲反射、衍射的存在使聲波在傳播過程中產生變化,這造成樂音的諧音多少與強弱關系發(fā)生改變。音色的異同主要與諧音的數量及強度有關,因而音色也會發(fā)生改變。
二、鋼琴音色在音樂廳臺上與臺下特征的實驗研究
(一)實驗設計
本文以《巴蜀音畫》中“晨歌”一曲為音樂片段進行采樣分析。實驗地點在西南大學音樂學院小演奏廳,實驗鋼琴為門德爾松平臺琴,筆者將兩支錄音筆一支放在鋼琴譜架右側的平板上,一支放在臺下正中第二排同時錄音采樣,以此觀察鋼琴音色臺上與臺下的頻譜特征,并比較其區(qū)別。
(二)實驗樣本采集
對西南大學音樂學院鋼琴表演專業(yè)的1名碩士研究生進行鋼琴音響采樣。采樣內容為《巴蜀音畫》中“晨歌”一曲主題句中右手單音c2五遍。實驗儀器采用SONYICD_SX713錄音筆、Sonic visualiser-1.9-win32和Audacityportable2.0.0.0音頻分析軟件。
(三)臺上、臺下主題句音頻中右手c2音的基頻與諧波數據分析(代表基頻1,代表諧波2)
圖1臺上右手c2 圖2臺下右手c2
(四)分析結果
1.臺上音色飽滿,臺下單薄:臺上c2音,泛音呈等比變化,與基音形成較多和諧的分諧波,該類音飽滿和諧。臺下與臺上情況相反。
2.臺下清晰度低于臺上:從諧波圖看,臺上c2音基音強于所有泛音,該類音純潔明晰,而臺下c2音第一泛音強于基音,此類音純潔度差。該結果與臺下相比于臺上聽覺感受朦朧相符。
三、演奏方法的調整建議
由實驗結果可知,臺上音色較之于臺下更飽滿清晰,為使基音強于泛音,提高清晰度,需音頭突出。因而演奏者可多采用指尖觸鍵的方式。正如但昭義[1]曾說:“手指清晰發(fā)音關鍵在于觸鍵有一個清晰的點,需保持指尖的集中。”耶魯大學音樂系教授鮑利斯?貝爾曼也說:“其實聲音的不同取決于是手指肉墊部分觸鍵還是指尖觸鍵。”[2]筆者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演奏調整方法在演奏者身體狀態(tài)良好、其他演出設施(如燈光、鋼琴等)正常的情況下效果最佳,如果其他條件不滿足,效果可能會受到影響。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對晨歌一曲鋼琴音色在西南大學小演奏廳臺上與臺下的差異研究證實了音樂廳臺上音色比臺下飽滿清晰。筆者根據實驗結果提出了相應的演奏方法調整建議,即多采用指尖觸鍵的彈奏方式以增加清晰度。希望這能對演奏者改善演出效果起到一定的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但昭義.但昭義鋼琴教育文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1.126,38.
[2]鮑利斯?貝爾曼.鋼琴大師教學筆記[M].湯蓓華譯.上海:上海音樂出版,2012.23,24.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