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德育教學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7 17:56:3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德育教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小學德育教學論文

篇(1)

二、圖文結合,形象生動地進行德育浸透

課本中的插圖是編者精心安排的,是文本內容的延伸,是不可缺少的教學資源。教師在教學時,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欣賞插圖,去領悟圖意,讓學生把課文較為抽象的文本變得形象化,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進而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讓德育浸透進課堂。在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康鹿》一課時,除了看康鹿的插圖外,我還讓學生看了一些大豐康鹿自然保護區的圖片,二者比較,讓學生知道康鹿的特點,了解康鹿的珍稀,再配之學生對康鹿資料的交流介紹和我對康鹿的講述,使學生對康鹿的習性、長相、歷史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時,感受到家鄉的美麗,進而產生了自豪之感。培養學生愛家鄉、更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以文生志,在解讀文本中進行德育感化

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軍神》一課時,我幫助學生咬文嚼字,細細體會分析比較,領悟其中的思想感情。教學中我緊扣“為什么稱為軍神?”這個主題,通過朗讀、理解、感悟等方法,讓學生深入文本、剖析文本,體會到勇敢而堅強的性格。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談感受,說體會,再帶著這種情感體驗回到語言文字之中,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從而既感受了忠于革命、堅強勇敢的崇高形象,讓學生受到了革命傳統教育,誘發心靈激蕩,產生奮發向上的情感追求。

篇(2)

二、大力加強德育教育,打造和諧健康的校園

重視德育工作是適應新課標教學要求的一個發展方向,德育教育工作能直接影響著人才素質的培養。小學階段的教育,學校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外,應該進一步重視德育工作,將德育工作開展放在重要位置。在小學階段開展德育教育主要是通過以下幾種形式展開:一是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確定班集體的奮斗目標;二是通過少先隊組織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在活動中慢慢把德育內化為自身的東西;三是建立校內、校外的德育規則,開展德育規范活動,讓學生能從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四是堅持正面教育,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五是通過課堂開展德育教育,培養學生樹立起信心和勇氣,培養學生毅力;六是加強家庭德育教育,實現家庭與學校相結合,這樣才能在德育工作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績。

篇(3)

小學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階段,由于學生年齡小,知識面有限,要想在教學中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須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走,切勿急躁。特別是語文教學中,由于都是文字,更加的使學生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導致語文教學質量差,還關系到其他學科的學習,所以我們要加大對語文的教學教育,更要積極努力的去探索有效的教學方式,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壞境,讓教學更加有效的進行。

一、激發學習興趣

學好知識的第一步就是培養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和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這方面,老師要學會靈活的轉變教學方法,找出適合這一階段學生學習的路,讓他們自己主動樂意的去學習。下面就培養興趣來說,主要從三個大點出發:

(1)寫作是整個語文教學的重中之中,它所占到的分值和知識點來說都比較高,我們的老師在這一塊上要花點功夫,老師可以以寫日記的方式來加強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日記而言,老師可以不作任何的寫作要求,讓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可以寫自己的生活,可以寫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只要可以寫成文字,什么都可以寫。這種無壓力的要求,可以讓學生沒有負擔,可以自由的去發揮,因為題材自己定,所以對于提高學生的興趣來說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這個方法不但可以從側面上激發學生的興趣點,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更使學生的思維空間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拓展。

(2)閱讀既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可以陶冶人的性情。那么小學階段中,什么樣的閱讀更適合學生,更能幫助到學生的學習呢?我們都知道,小學生的想法都比較單一,對于童話之類的文章他們比較喜歡,從這點出發,老師可以收集很多思想健康積極的、有教育意義的童話寓言文章給學生閱讀,并不一定要求是課本上的。現代教育要求是圍繞課本展開教學,而不是一切以課本為重,所以老師要學會靈活變通,從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出發,把教學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對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都有很大的幫助。

(3)小學朗誦的意義在于學生的識字量,老師可以把課文都注上拼音,然后再叫學生去誦讀,這既減少了單獨文字的枯燥性,更讓學生的發音得到有力的鍛煉,對于學習字詞來說從間接面來說加大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更增加了字的準確性。

二、提高課堂教學

課堂四十五分鐘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關鍵看老師如何的利用這一段時間。傳統的有效課堂是在通過老師問,學生答的過程中完成的。現代教育中,更注重了學生的問,主要是通過學生提問,再由師生的相互探討作用,促進學生的思維,鞏固知識,從而達到教學的一種新方式,它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學習興趣,更能讓學生想問題更加的深入到本質,提出一個問題到解決一個問題,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創造。小學生更加的需要這一種轉變,讓他們從小就培養出主動提問的習慣,在今后的學習中,將更加有效的幫助到他們的學習和生活。

三、做好學生的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作為教學中的一個有效方法,我們的老師一定要兼顧課堂內外,不僅要搞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而且還要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它既可以鞏固和擴大課堂教學的成果,又可以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對于激發和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發揮他們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對于學生的視野、思想、智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幫助。所以課外活動在教學中也要重視,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老師要根據具體的發展情況來制定計劃,把課內課外的教學都做好,那么學生的學習自然而然就會得到提高,教學的效果也會更好。

篇(4)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要求就是要不斷培養創新型的人才,這就需要在教育上不斷進行創新,進而也就需要有創新能力的語文教師。當前我國的小學語文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諸多問題,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當前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自身的教學觀念比較陳舊,在教學過程中很難甚至是根本做不到創新。

一、創新是教學的追求和境界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在教學的過程中講求創新教育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不斷培養學生的觀念及思想,在思想上達到創新,在教學的方式方法上達到創新,進而培養出創新的人才。

二、當前小學語文在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問題

1.語文教育的觀念陳舊

當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上依舊是傳統的陳舊觀念,這樣就會嚴重阻礙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以及創新。對于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往往是只會注重結果,忽視教學的方法,只會注重知識,卻不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2.語文教學模式落后

當前,對于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在課堂上依舊是教師作為主角,這主要是由于傳統的教學觀念使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很難或者似乎根本不會將學生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主體,這樣幾乎使得學生在學習上沒有主動性以及積極性,更不會有創造力。

三、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創新應注意的問題

1.語文教師應當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

教師應當意識到創新的重要作用,要積極地進行創新,要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的方式和方法,只有這樣才會跟上教學改革的浪潮,才會真正提升教學的質量。

2.教師應掌握好教材,創新教學的方法

對于語文的教學來說,其實踐性比較強,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對學生應用語文的能力進行重點培養。

總的來說,當前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要想真正提升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的創造能力,教師就應當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創新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得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大的提升,同時開闊學生的思維,激發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篇(5)

培養敢于創新挑戰的高素質人才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通過優化教學互動的方式調整師生關系,形成和諧的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教師、學習個體與小組,以及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合作關系,充分發揮課堂集體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及個體主動探究的互補優勢,強化人與環境的交互影響,產生教學共振效果,即個體積極參與的共同創造,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教學模式。互動課堂教學的具體要求是: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予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

一、教學互動的構建要注意突出和諧、合作、共創等效應

和諧指教學氛圍、師生關系和身心發展等方面的和諧,旨在創造一種共為主體、認知明確、情感協調、情緒高昂的課堂氛圍,激發創造潛能,提高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合作指在教學過程中營造一種友善的、相互信任的、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圍,師生之間構建平等合作的伙伴關系,教師深入到學生生活中,做學生的朋友,與學生合作,從學生的學習心理、認知規律出發組織教學,共同做出創造性努力;共創指突破傳統教學中的強制、硬灌和單向傳遞,在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下,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交互方式,運用自學感悟、智力激勵、集體討論等方法, 密切注意每一個人的獨特性, 強化集體思維,發展學生的集體創造性能力。

二、互動創新,從學生自學中抓起

1.教師規定明確、具體的自學內容,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筆者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把教學目標分成兩類,即必達目標和爭達目標。所謂必達目標,就是95%以上的學生都能實現的目標,如字音、字義、詞義、句意(有時也包括簡單的結構、中心)等。所謂爭達目標,就是有一定難度、有一定創新意識的,需通過努力才能實現的目標。對于爭達目標,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完成,教師多引導、多鼓勵,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這樣既使教學落到了實處,又注重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2.留給學生必要的自學時間,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自學中創新。以往教學總以教師為中心,教師獨占課堂乃至課外時間。這不利于學生自學能力和習慣的形成, 更談不上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因此我們在教學實驗中,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在強調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習慣的過程中,注重創新教育。

3.重視學生群體的自學形式,引導學生互動,促進創新意識的形成。學生群體自學是指以討論交流為主要形式的互相啟發、互相更正、相互補充的學生自學活動,這種活動有利于發揮群體智慧的作用,能更好地促使創新意識的形成。因此,許多教學任務都是在學生的熱烈討論和激烈爭辯中完成的。

三、在關愛、激勵、自信中實現有效互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根據“羅森塔爾效應”,自信心對于學生來說非常重要。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從18個班中隨意抽取了一些學生,以贊賞的口吻、煞有介事地將“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鄭重交給校長和有關教師,并一再叮囑:千萬保密,否則會影響實驗的正確性。八個月后進行復試,奇跡出現了:名單上的學生個個成績進步快,情緒活潑開朗,求知欲旺盛,與老師的感情特別濃厚。為什么這些本來十分普通的孩子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呢? 原因就在于心理學家通過“權威性謊言”暗示老師,堅定了老師對名單上學生的信心,激發了教師獨特的深情,教師通過眼神、笑貌、嗓音滋潤著學生的心田,喚起了他們的信心,點燃了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更加自愛自強,一股幸福、歡樂、奮發的激流在學生心中蕩漾,使他們學習時更加主動、積極。

四、教學互動構建的基本原則

主體性指是否自覺參與語文教學雙邊活動,是衡量語文教學效果的重要標志,學生的主體地位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依據和歸宿,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語文教學互動構建的核心是主體性,學生是接受知識、消化知識的主體。是認識客觀規律的主體,是不斷完善自我的認知結構的主體,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覺參與語文研究的實踐活動,在體驗內化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主動學習的心理傾向,形成指導學習探究的個人、觀念體系。只有學生以自己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來理解知識,賦予知識以個人意義,所學知識才能不再成為外在與自己的負擔,而是可利用的資源。

篇(6)

新課標指出,趣味教學,通過游戲學習知識。在語文教學中引入“趣味教學”,能幫助小學生處于興奮的狀態,有利于課堂知識的傳授。那么,如何做到小學語文的趣味教學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培養趣味課堂的先機環境;挖掘學生自主興趣,以興趣來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靈活教課方式,主張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注重課堂互動,建立師生對話平臺;延伸課外欣賞閱讀,感受多元化知識樂趣。

環境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營造活潑、民主、寬容的學習氛圍是趣味課堂的重要前提。作為課堂的組織者,我們應該與學生平和相處,營造出一種寬松的、給學生安全舒適感受的學習氛圍。我們要充分推崇學生為課堂的主體,給予學生最大的自主選擇和表現空間。在課前,精心設計課前的導入,可以幫助小學生形成鼓舞的心情,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講課過程當中,老師的神態儀容,言行動作,是融洽師生關系,調節課堂的氣氛的重要因子,因此,教師要把微笑帶進課堂,微笑,代表著教師的鼓勵和信任,能增進師生感情,使溝通更加順暢,使學生更加投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挖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基礎。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學生的學習起著定向和動力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從主觀上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不僅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甚至還能調動學生的創新能力。教育心理學表明,小學生生性好動,年幼的童真伴隨著普遍的好奇心。在語文課堂中,抓住這一特點,把課本知識轉化為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能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習《影子》一文中,在課本教材的基礎上,老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尋找教室里有影子的事物,想辦法制造影子并觀察。這種具體化的方式,可以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觀察力,促進其思維的活躍發展。

靈活教學方式,在玩耍中學習。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也是他們偏好的活動之一。把游戲與語文課堂相結合,既能避免語文課堂的枯燥,又能規避小學生注意力時間短,持久性差的習慣。在游戲中鞏固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例如在識字教學中,可以組織文字游戲,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子母偏旁,當說到某個字的時候,哪些偏旁部首要自動組合配對在一起,以此來考驗他們對文字的識別記憶,一定程度上還能鍛煉他們的反應能力,達到比較有效的課堂效果。又例如,抓住低年級的孩子對繪畫興趣濃厚,可以把圖片與文字教材結合。通過照片的解讀來傳授語文知識。通過游戲,學生的興趣被帶動起來,好玩的天性也展現出來,在游戲中既能解放天性,還能學到知識。傳統整齊劃一的模式化教學不適合小學生的天性,光是聽課只會讓小學生在課堂上死氣沉沉地被動地接受知識,因此,我們還可以通過編口訣,編兒歌的方式,讓學生開動自己的小腦袋來對知識進行記憶學習,讓他們在開心愉快的氛圍下,興趣帶動積極性,學習的熱情也會跟著高漲,學習效率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天性好動,渴望被贊揚,被信任,這時,老師要充分利用起這一特點,及時給予肯定,一個目光,一句表揚,一個小獎賞,都可以激起小學生們情緒高漲的熱潮。在課堂中,多增設提問環節,讓小學生有自我表現的機會。老師在他們心中有一定的權威性,當喊到他們的名字的時候,孩子們都會異常高興。在提問環節中,要是能得到表揚,得到同學們羨慕的目光,這更是對他們莫大的支持。另外的,加強實踐活動,把學生引向更廣闊的生活空間。譬如在識字課堂中,從生活的各個方面指導學生們去認字,例如,作業本,同學的名字,菜單,標語等,引導學生從生活的角度去尋找知識點。在傳授有關大自然陽關草木知識的時候,帶領小學生走出課堂,親身體驗。加深感受,從而鞏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溝通與實踐,能讓課堂更加生動化。

延伸課外閱讀,這里的閱讀,不單單只是讀物。小學生有著由于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并且容易疲勞,因此,在課件或課余時間,利用多媒體手段,帶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來參與學習。在前面所述的課堂教學方法之外,可以鼓勵小學生們安排好時間觀看有利健康的動畫片,或者欣賞音樂,或者參加學校組織的戶外活動,通過聽覺視覺,多方位加深他們對知識的印象。

新課標的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合部分。工具性與趣味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打造趣味性語文課堂,是語文教育的烏托邦。離開趣味性,語文教育將褪去色彩。當然了,在踐行以上所述做法之前,教師的素質和觀念,能力和水平是前提條件。因此,要求教師們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通過不斷學習與溝通實踐,形成更加深厚的知識底蘊,更加強硬的教學技能。另外,生活處處有語文,注重語文與實踐生活的結合,讓語文教學滲透學生的生活,讓語文教學走生活化的道路,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掌握語文,加深鞏固學生對語文內容的理解,也能賦予語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潛在的意義,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感語文,用語文,愛語文。

作者簡介:趙發勇(1977.8-),男,漢族,籍貫:四川省九龍縣魁多鄉,2003年7月畢業于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小教師資專業、現供職于九龍縣魁多鄉中心小學現任職稱小學高級八級。

篇(7)

2.學生發展客觀需要。現在的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許多孩子的父母忙于工作,孩子大多是由爺爺奶奶帶著。這中隔代教育,對學生產生了很多的負面影響。比如,學生的自理能力較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學生的內心較為自私,心里只想著自己,不想別人,缺乏愛心;學生好逸惡勞,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學生的是非觀念淡漠,喜歡意氣用事等等。家庭教育的不健全,使得學生在成長中會出現很多問題。要改變這種狀況,學校就要狠抓德育教育,但現在的情況是,在許多學校,很多老師都是只重視學生的學習,不重視學生的思想,對學生管教得多,疏導得少,德育教育抓得不夠,不利于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因此,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需要狠抓德育教育。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舉措

1.利用插圖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現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的插圖,這些插圖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利用好這些插圖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插圖配以多媒體,對學生進行教育。

2.利用故事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生動的故事,這些故事都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利用這些故事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通過《誠實的孩子》中的故事,教育孩子做一個誠實的人,做一個知錯就改的孩子;通過《幸福是什么》中的故事,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幸福,體驗生活中的幸福,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通過《三個兒子》中的故事,使學生能夠體驗到父母的不易,體驗到父母在養育自己的過程中所付出的心血,從而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孝敬父母,體貼關心父母是自己應該做的,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父母是一種美德。

篇(8)

    發揮導入的激勵功能就是,要求我們在設計品德課堂導入時,要根據教材呈現的不同情景,結合學生的實際,設計靈活多樣的導入方法,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學習的欲望,保持對學習主題的高度關注,積極主動學習。

    1、以“  趣 ”入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學生對學習主題產生興趣,就會產生探索知識的迫切愿望,并積極主動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學習。品德課程中許多主題是指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這些內容,學生都有一定的親身經歷,非常感興趣。這類課堂的導入,設計時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現潛在的教育導向意義,以“趣”入境,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讓他們自然的對教育主題感興趣。

    例如《走進市場》的安排目的是讓學生盡早的學會一些選購商品的知識,培養他們獨立選購簡單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的能力。課始,老師問學生:“喜歡在超市購物嗎?”(學生雀躍)

    再問:“為什么喜歡在超市購物?”(學生紛紛說了自己的感受)

    (隨即播放超市里人們購物及一位顧客在仔細挑選商品的情景。)問老師:“這位顧客購買物品時在干什么?”

    “在挑選商品,看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在看產品使用說明。”

    “在看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

    學生回答踴躍。

    現在從城鎮到農村,處處可見超市。在超市購物較為熟悉。用“超市購物”情景來導入,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導入的趣味性,營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2、以“ 思 ”入境

    “學而不思則罔”,從反面說明了思在學習中的作用。在導入時,結合內容,創設情景,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使學生處于“心憤口悱”的積極思考的學習狀態。這是一種非常理想的導入設計。提高認識,引導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現行品德課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類課堂導入時,應更多的考慮,在導入環節中以“思”入境引發學生對課堂教育主題的做一定的思考,便于把課堂主題教育進行的更為深刻。

    《誠實是金》讓學生懂得說謊的危害,只有誠心才能贏得尊重和信任。要做到不說謊話,言行一致,誠實守信。課始老師講述故事:

    在德國,一位中國留學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后,到德國大公司尋找工作,可是一連20多家公司都沒有接受他。他想自己才能出眾,找家小公司應該沒有問題吧。可是小公司也把他拒絕了。

    同學們,為什么德國的公司都拒絕他呢?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

    (懸念一擺,學生都積極猜想)

    想知道真實原因嗎?那家公司的老板告訴他,不錄用他的原因,竟然是因為他在德國期間乘公共汽車曾經逃過三次票。留學生很吃驚,難道我的博士文憑還抵不過三次逃票。德國老板說:“是的。我們不懷疑你的能力,但我們認為您惟獨缺少了非常重要的兩個字!”

    此時老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是什么嗎?”“你有什么感想?”

    感觸學生心里,學生都發表了自己的感受,深切體會到說謊的危害。

篇(9)

(一)層次分明小學語文課本的編寫層次分明,課本內容是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狀況、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來劃分與編排的。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也有層次之分。像低年級課文中的《劉胡蘭》,就是非常直接地學習主人公在敵人面前堅強不屈的性格;在中年級的課文中,《》則要讓學生學習熱愛人民,憎恨敵人的思想;而在高年級的課文中,《舍身炸碉堡》進一步學習了同志為了廣大人民的利益,甘愿獻出寶貴生命的崇高品質,強調樹立人民利益至高無上的思想。這樣的教學不僅全面,而且層層深入,使學生在學習知識、認識生字的同時,也接受了精神品質的影響。

(二)滲透性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文講解、課外閱讀、作文教學等各個方面的教學,都可以對道德教育進行很好的滲透。其中,閱讀教學是進行德育滲透的一個重要途徑,語文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利用其中的教育要點。例如,在進行課文講解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帶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提升道德品質;堅持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可以擴展學生的思想品質和道德情操。作文教學也是進行德育滲透的良好途徑,在寫作教學和學生的寫作過程中,不僅能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高,還能使學生養成認真、誠實、善思、篤行等優良品質,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思維模式和審美情感。

(三)共鳴性高在語文課文中,好的文章都飽含了作者的真情實感,深度表達了作者的內心世界。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在教學中對詞語的意思進行講解,還要充分挖掘出滲透在詞語中的真實感情,使學生能夠深刻理解,與作者產生共鳴,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德育滲透的目的。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

(一)利用語言解析進行道德教育在語文教學中,對語言文字進行講解是一項基本內容,而這也正是開展德育的良好時機。需要強調的是,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時,不能過于注重德育滲透,而忽略了基本的語文教學任務。在教學時,通過分析講解課文中的生字、詞語和句子,使學生在學會這些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充分理解其中的思想內容、深刻含義以及深厚情感,從而達到基礎教育與德育的有機結合。

(二)利用教材內容進行道德教育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著許多德育內容,但是有些德育內容并不明顯,具有一定的隱含性,這就要求教師要研究教材內容,充分挖掘課文中的德育素材。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賞析文章中的字詞和語句,理解字詞的深刻含義、句式的變換、修辭的運用等,使學生認識并感受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姿以及魅力和妙處。

(三)利用情境感染進行道德教育在進行課文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進行課前預習,在課堂上多介紹一些與課文相關的背景資料,盡力模擬出真實的情境,制造氛圍使學生在課堂創設的情境中進行學習,讓學生能夠更加真實和深刻地體會課文中表達的情感。

(四)利用課外閱讀進行道德教育課外閱讀是進行德育的一個有效途徑,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語文成績,還能培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許多課外文章都包含著大量的德育素材,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利用課外閱讀來滲透德育。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等,向學生推薦適合實際的課外讀物,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去讀書。教師還要加強課外閱讀指導,盡力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讓他們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注重運用評價與欣賞的方法,讓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得到更多的收獲。

篇(10)

小學語文是一門很基礎的學科,其中富有情感,很有個性,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很容易激發,它具有很獨特的作用在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方面的培養。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對創新教育進行開展,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這三個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一、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1、以學生的興趣和生活實際為出發點創設情景,學生才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去創造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你所教授的東西感興趣時,他才會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去,然而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在運用語言時有所創新,我們所創設的語言運用情境就應以學生的興趣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培養其創造性運用知識的能力

在我們的教學課堂上,學生不僅要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獲得知識和能力的科學方法,良好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生更好的發揮天賦能力。學生的主體作用,簡單的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作為學習的主體出現,他們能能動的發揮自己的潛能,學生應該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因此,教師在設計和安排教學活動時,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需求,要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思維想象的空間,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激發學生創造的欲望。

3、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激勵創新思維的發展。

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創造性因素,通過設疑創設情境,給與每位學生參與的機會。創設具有創造性的語境,可以用以下方法:

編故事。用所學過的語法結構和常用表達來描述或編寫故事,使我們的語法更加具有交際性,同時也讓學生在用的過程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被一致認為枯燥難懂的語法規則,讓學生‘在用中學,學中去用’。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1、改變教師課堂角色意識,創設學生創新思維環境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建立民主、平等、對話、合作的師生關系,改變教師知識權威的角色意識,倡導師生間的互動、協商、合作和對話,為學生創設一種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多向思維中依據自己的不同想法自覺地進入探索新知的實踐活動中去,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發展提高。

2、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思維意識

教會學生質疑,探理求源,不僅要知道這是在講什么,更應該對問題的來源進行了解有所追求,使學生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所以對創設問題情境是語文教學應該注重的,對學生的思維意識進行激發,使學生進入問題探索者的角色。能夠把問題提的很好,就像一顆石子投向平靜的水面,能夠對學生思維的浪花有所激發。例如教《祝福》時要讓學生討論:祥林嫂是怎樣死去的?是餓死、凍死還是病死的?到底是誰害死了祥林嫂?這些問題的提出,引起了學生的激烈討論,學生的思維逐漸走向深入。

3、開拓想象能力,培養創新思維

教學中應該對學生從新的角度大膽想象進行激發,善于重新組合自己已經占有的知識,聯想要廣泛,對種種新現象進行創造,以達到“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對他們思維進行激發,對豐富的精神生活進行享受。如教王維的詩,其詩歌特點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如把詩歌向一副副優美的圖畫進行轉換,聯想、想象力不豐富是不可以的。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景物描繪的虛與實、動與靜、遠與近、明與暗、幽靜與喧鬧相互映襯,只有對豐富的聯想、想象力進行借助,才能對一副不僅清幽而且流動的藝術圖畫有所構成。

4、銜接課內課外,拓展教學創新空間。

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僅立足于課內遠遠不夠,必須向課外延伸。因此,教師必須指導學生加強課外閱讀和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從而積累豐富的知識、多彩的社會生活,激發其求知欲望,鍛煉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達到培養創新思維品質的目的。

三、塑造學生的創新性個性品質

創新能力和人的個性品質之間的關系是相當密切的,能不能擁有創新性的個性品質,能不能對創新精神狀態及執著的信念和堅強的毅力的提高和有效地發揮、增強自學有著很重要的關系。一個人的創新性個性品質,一種追求創新的精神狀態及執著的信念和堅強的毅力的保持是最重要的。針對小學生來說,雖然不需要有過高的要求,但是也應該從小就應該進行塑造和培養。

多維性、綜合性是小學語文學科所包含的,它能夠把自身的功能發揮好,肯定會嚴重的影響學生的創造品質和創新能力。第一,對課本中的創新素材要進行綜合的運用,對創新性個性品質進行塑造。教材中,關于對曹沖稱象、司馬光砸缸、伽俐略比薩斜實驗等創新性“事物”的描寫必將對學生的精神民辦產生強烈的震撼;關于對發明家愛迪生、物理學家愛因斯坦、音樂家貝多芬、畫家達芬奇和中國古代科學家李時珍、畢升、張衡以及我國現代科學家李四光、茅以升、童第周等努力、刻苦鉆研、造福人類的“典型事跡”的描寫。必將在學生心靈深處產生重要影響。所以,我們對這些素材要進行充分的運用,不失時機地進行創新性個性品質,對學生創新性品質的發展和形成有所促進。第二,把教師榜樣的作用作為參照,對創新性個性品質進行塑造。教師的一言一行肯定會影響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最具有感召力的,創新性個性品質是不是教師所具備的,將會對學生的創新性個性品質的發展和形成高有直接的影響。

上一篇: 生態保護論文 下一篇: 航空專業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一级在线免播放观看 | 亚洲鲁鲁在线观看 | 婷婷丁香五月激情亚洲综合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网 | 亚洲最新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