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7 17:56:1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消費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消費論文

篇(1)

1.1消費信貸能減弱消費者的流動性約束從而促進消費增長流動性約束的存在是制約居民消費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消費信貸的發展可以減弱居民當期可支配收入的約束,改變預算約束線的位置,從而提高消費者的效用水平并且緩解大額剛性支出對消費的抑制作用。居民一生中會經歷置業、結婚、子女教育、養老等階段,這幾類支出可以稱作“大額剛性支出”,當不存在消費信貸時,居民為實現“大額剛性支出”就不得不提前進行儲蓄,在積累足夠多的儲蓄前,居民會盡量減少開支,謹慎消費。而且近幾年,隨著住房、教育、醫療的成本大幅提高,居民為購買此類產品,需要進行一個較長時間的儲蓄,這嚴重制約了居民的消費水平。當居民能夠從金融機構獲得信貸支持時,那么就能擺脫預算約束,提前實現“大額剛性支出”,從而減少目標性儲蓄,增加當期消費。若所有的消費者都可以通過消費信貸來實現對耐用消費品的購買,根據個人需求相應調整消費品組合,則有利于形成新的消費熱點,促進社會消費結構的優化升級。

1.2消費信貸通過擴大貨幣創造乘數從而刺激消費需求由于信貸市場資金供求的不均衡和交易成本的存在,在滿足法定準備金的前提下,商業銀行提供的信貸資金并不能全部與需求者匹配成功,從而產生部分沉淀資金,即超額準備金。隨著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信貸市場效率得到提高,信貸資金的更容易找到合適的貸款對象,從而降低了超額準備金率,貨幣創造乘數也隨之增大。這樣,等量的基礎貨幣供應創造的貨幣供給總量增加,若貨幣需求保持不變,社會上的貨幣供給大于需求,市場利率就會下降,又投資為利率的減函數,因此投資需求會增加,社會總產出和國民收入隨之增加,從而拉動居民的消費需求增加。

1.3消費信貸有利于提高消費的邊際傾向從而提高消費水平消費信貸能夠促進社會邊際消費傾向的上升,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根據凱恩斯的絕對收入理論,消費是收入的遞增函數,但消費增加的幅度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邊際消費傾向小于1。現實生活中,邊際消費傾向一般與收入呈反向關系,即低收入群體有較高的邊際消費傾向,而高收入群體的邊際消費傾向偏低。通過發展消費信貸,能夠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消費水平和能力,使他們的邊際消費傾向提高,而高收入群體的邊際消費傾向不會受到影響,從而使整個社會的邊際消費傾向上升,擴大居民的消費需求。第二,根據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論,居民的消費不是取決于當期收入,而是由一生的收入所決定。居民會根據生命的不同階段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消費和儲蓄,將一生的收入均勻地分配至生命的各個周期,以實現消費的最優配置。居民的一生可以粗略的分為青年、中年和老年三個時期。一般來說,中年時期收入較高,收入大于消費支出,因為其收入不僅要用來還清以前的債務,還要為養老進行儲蓄,此時的邊際消費傾向相對較低;青年和老年時期收入較低或沒有收入,只能依靠信貸和儲蓄來進行消費,收入小于消費支出,此時的邊際消費傾向相對較高。通過消費信貸,居民可以將未來收入提前用于當期消費,使青年和老年時期的邊際消費傾向得到提高,平滑人們一生之中的消費,從而有效提高整個社會的邊際消費傾向。

2消費信貸對居民消費需求影響的實證分析

2.1變量的選取、數據的來源和處理為了實證分析消費信貸對居民消費需求的影響程度,本章以居民人均消費信貸余額CL反映消費信貸的變化情況,以居民人均消費支出CE來衡量居民的消費水平。鑒于消費信貸的統計口徑最近幾年才完善,2005年以前的數據缺失,所以選取2005-2013年的季度數據作為樣本數據,共36期,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與中國人民銀行官網。在實證分析之前,先對數據進行預處理。首先,以2005年第一季度的CPI為基期,將每個季度的數據折算為實際的余額,消除價格因素的影響。其次,由于所采取的數據為季度數據,包含季節變動因子和不規則要素,為消除這些因素的影響,我們采用移動平均乘法比率模型對數據進行季節調整。最后,為避免數據的劇烈波動以及模型可能出現的異方差性和多重共線性,我們對所有的變量數據進行對數化處理,表示為LNCE、LNCL。取對數后并不會改變變量之間的經濟意義和因果關系,變量之間的關系變為彈性關系,變動體現為百分比關系,誤差變為相對誤差。

2.2實證過程

2.2.1單位根檢驗對于所選取的時間序列數據,首先考慮的就是其平穩性問題,若把非平穩時間序列當作平穩時間序列進行回歸,就會出現“偽回歸”現象,回歸結果變得不可靠。統計學中常用的檢驗序列平穩性的方法為單位根檢驗法,下表1為各變量進行ADF單位根檢驗的結果。由上表數據可知,經過一階差分后,兩個變量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能夠拒絕原假設,接受備選假設,即ΔLNCE和ΔLNCL為平穩序列,表明原序列是一階單整序列,記作I(1)。

2.2.2協整檢驗兩個時間序列變量都為同階單整,可以對它們進行協整檢驗,協整關系主要用來說明時間序列變量間是否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先以LNCL為自變量,LNCE為因變量做OLS回歸得到方程,再對其殘差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ADF檢驗的結果如下表2所示。由此可知殘差序列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不存在單位根,為平穩序列,說明回歸結果不是“偽回歸”,序列LNCE和LNCL之間存在(1,1)階協整關系,即兩變量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

2.2.3向量自回歸模型分析協整分析的結果說明消費信貸與消費支出之間具有長期穩定的靜態關系,為了研究兩者之間的動態關系以及各變量滯后期所帶來的具體影響強度,我們利用ΔLNCE,ΔLNCL兩個平穩序列作為內生變量,建立VAR模型進行分析。依據AIC和SC準則取最小值,經過反復比較,將變量滯后期確定1-3期的值作為內生變量。從(2)(3)式的各系數T統計量看,大部分變量是顯著的,有少數變量不顯著,這是由于模型各滯后項之間存在多重共線性所致,這種VAR模型中常見的問題并不影響模型的效果,可以忽略不計,不需對模型中的變量進行剔除。模型有2個內生變量,3階滯后項,共6個單位根,經AR根檢驗后發現所有根的模的倒數小于1,都位于單位圓內,因此,該模型滿足平穩性條件。模型的結果顯示,人均消費支出受自身滯后一期的影響很大,從第三期開始,影響逐漸減小。滯后一期的消費信貸對消費支出產生抑制作用,從第二期開始,才產生正向的影響,并且影響程度逐漸增大。符合前文協整檢驗的結果,說明消費信貸會對消費需求產生長期拉動作用。

2.2.4脈沖圖形基于VAR模型的結果,我們建立脈沖響應函數,繪制脈沖響應圖,以求直觀形象地分析消費信貸與消費支出之間的關系。通過脈沖分析,可以衡量來自隨機擾動項的一個標準沖擊對內生變量當前和未來取值的影響。橫軸表示滯后期數,縱軸表示對沖擊的響應程度。從圖中可以看出,消費支出(ΔLNCE)對自身的一個標準差信息立刻產生了較強的反映。第一期的響應值達到0.023,前5期的響應程度都較大,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沖擊的影響逐漸減小,從第10期開始,消費支出波動趨近于0,受到自身的影響趨于平穩。根據“荊輪效應”的解釋,居民的消費不僅受本期絕對收入的影響,還受以前消費水平和消費習慣的影響。所以,本期的消費支出與過去幾期的消費支出有較強的關聯性。期初,消費支出對消費信貸(ΔLNCL)的擾動做出的響應為負值,在第二期達到負向最大的0.043,從第四期開始轉為正值,在第五期達到正向最大值,之后這種響應逐漸減弱,趨于穩定的正向反映。這說明消費信貸在前四期對消費支出會產生微弱的負效應,但在以后較長時期內會形成一種穩定的正向影響。

2.3實證結論分析

2.3.1協整檢驗的結果分析消費信貸的擴張對消費支出的增加有著長期拉動作用,消費信貸規模擴大1%,會使消費支出增加0.3214%。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支出的不確定性大,居民的預防性儲蓄較強,而通過消費信貸,居民可以在形成較穩定的消費預期,從而減少預防性儲蓄,增加消費支出。但是,相比于發達國家的高刺激作用,我國消費信貸對消費需求的正向影響程度偏低。這是因為我國的消費信貸市場發展水平較低,信貸體制和結構不完善,導致其對消費需求的拉動作用沒有充分發揮。

2.3.2VAR模型和脈沖響應圖的結果分析消費信貸短期內會對消費需求產生滯后的抑制作用,但從長期來看,消費信貸能有效擴大居民的消費需求。現實生活中確實如此,居民在利用消費信貸完成購房、結婚等大額支出后,會背上還款的壓力,期初的一段時間內,大額負債的沖擊會使居民變得謹慎,從而增加儲蓄,減少近期的消費支出。但是會產生一個長期的正向影響,因為消費信貸助居民提前完成了置業結婚等大額消費,居民為未來特定支出進行儲蓄的壓力大大減小,消費傾向增加,未來時期的消費支出也隨之增加。另一方面,消費信貸的存在,能夠減弱居民的流動性約束,實現消費的跨期轉移,使得居民的消費行為更具有計劃性,將現在和未來的收入結合起來,平滑各期消費支出,提升整體的消費水平。綜述所述,繼續完善消費信貸市場,擴大消費信貸規模,對于拉動居民消費需求有重要意義。

3促進消費信貸發展的政策建議

3.1大力發展消費信貸,完善信貸體制雖然我國消費信貸近幾年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絕對規模不斷擴大,但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在居民消費需求日益增長的形勢下,繼續推動消費信貸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制約我國消費信貸市場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是信貸體制的不完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的不足:個人征信系統和風險管理體系。加強個人信用體系的建設。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的做法,成立一個專門搜集和保管申請人信用資料的商業信貸報告部門,貸款人通過一定的費用可以從該機構獲得申請人的信用資料,這樣既能減輕銀行系統的調查負擔,又保證了信息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另外,可以引入國外金融行業普遍采用的“5C個人信用分析模型”即: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資金(Capital),擔保品(Collateral)和商業條件(Conditionofbusiness),結合我國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實際情況,建立適用于我國的個人資信評估模型,以更好的反映個人資信水平。加強信貸資金風險管理。近年來,隨著我國消費信貸規模的不斷擴大,貸款發生逾期、違約甚至損失的概率也逐步上升,出現信貸風險的主要原因在于商業銀行信貸管理機制不健全,信貸管理方法和技術落后,信貸人員風險防范意識欠缺。為此,可以從三個方面完善信貸管理體系:第一,規范信貸操作流程,重點強化貸前調查、貸款審批和貸后管理三個部分的分工和職責。第二,改進信貸管理方法,在堅持財務因素和非財務因素并重的分析原則的基礎上,更多地引入定量分析技術,使決策結果更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第三,強化貸款風險意識教育,重視業務知識培訓,提高信貸人員的綜合素質。

3.2優化消費信貸的外部環境消費信貸的外部環境和內部體制同等重要,良好的法律擔保體系在規范消費信貸市場,擴大消費信貸規模,提高消費信貸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優化消費信貸的外部環境。第一,構建消費信貸的法律體系。針對日益繁榮的消費金融市場,有必要盡快制定專門的法律來規范市場參與者的行為,明確借貸雙方的責任和義務,加大對違約行為的懲罰力度,提高失信成本,防止金融欺詐,切實維護消費者和貸款者的權益。除了制定完善的消費信貸法律體系,還應注重提高法律法規的可行性和操作性,立法時不僅要涵蓋所有消費貸款業務,還要對特殊的消費信貸品種做出專章規定;對于消費信貸業務開展的每個程序,既有定性又有定量的規定,提高可執行性。第二,進一步完善信貸擔保制度。在強化債務人擔保為主要方式的同時,加快建立專門的擔保機構。由政府主導,通過財政投入和社會融資的方式建立政策性擔保機構、消費貸款擔保基金,以此形成穩固的擔保網絡,降低信貸風險。另外,商業銀行可以與保險機構合作,開發消費信貸類保險業務,如住房抵押貸款保證保險,汽車貸款履約保證保險,確保商業銀行債權的實現,豐富信貸擔保的層次,從而促進消費信貸的健康發展。

篇(2)

1引言

國外汽車工業發展已有百年歷史,論文在消費信貸方面已呈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適應當前汽車工業發展的步伐。而我國汽車工業發展起步較晚,國內汽車消費信貸在貸款主體、風險管理水平、市場秩序等各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我國在汽車消費信貸領域的落后現狀,嚴重制約了汽車產業的發展,汽車市場的迅速發展對我國工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又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改善汽車消費信貸市場,從而帶動汽車工業的發展,并推動經濟的發展。

2國外汽車消費信貸的特點

國外汽車工業經過百年的歷史發展,在汽車消費信貸方面,由最初的全款支付方式,轉化為一個完整的“融資—信貸—信用管理”的運行過程,這為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目前,國外汽車消費信貸已經比較成熟。本文以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汽車消費信貸為研究背景,得出了其消費信貸的特點。

2.1汽車金融服務主體多樣化

國外汽車金融服務的機構主要有:汽車金融公司、銀行、信貸聯盟、信托公司等。在汽車融資銷售方面,以美國為例,汽車金融公司占39%,銀行占26%,其他機構占35%。在國外,銀行在汽車消費信貸方面的優勢已逐步被其他金融機構所取代,因為其他機構相較于商業銀行在這方面具有更明顯的競爭優勢。它們更多的是與汽車公司的利益緊密相關,在汽車行業不景氣時,銀行往往出于風險的考慮,會逐步收縮汽車消費信貸的規模;相反,其他機構由于與汽車公司的利益休戚相關,不但不會減少信貸規模,還會以零利率的汽車貸款換取汽車銷售的增長。其次,在經營的專業化程度方面,其他機構也比銀行具有更多的優勢。風險控制、業務營運等方面,其他金融機構都形成了一套獨立和標準的業務系統,不僅降低了交易費用,而且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2.2汽車消費信貸業務全面

隨著汽車消費信貸市場的擴張和競爭的加劇,畢業論文金融服務公司的業務范圍也逐步擴大,應消費者的要求,設立了產品咨詢、融資、租賃、保險、零部件供應、維修保養、新車抵押和舊車處理等領域,從而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對汽車生產銷售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輔助作用。在德國,大眾汽車公司為客戶提供信用卡,使其在保險、維修、燃油的同時也享受了低利率透支的待遇。在美國,客戶不僅可以獲得汽車貸款服務,也可銷售各種形式的汽車租賃服務。

2.3風險管理比較完善

目前,國外在汽車消費信貸風險管理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備的體系,不僅降低了信貸的風險,而且也擴大了汽車消費信貸的規模,從而促進了汽車銷售的增長。為降低汽車信貸的風險,國外已建立一套較為完善的汽車信貸社會服務體系:信用評級機構、信用調查機構、抵押登記部門、催收和追繳部門、舊車拍賣中心等,這些機構大大降低了汽車消費信貸的成本,減少了汽車信貸風險。健全科學的資信評價體系,是保證汽車消費信貸的關鍵,是促使汽車公司正常運作的重要環節。國外的信用機構采用的是高度的貨幣電子化將個人消費信用檔案、個人收支狀況等重要信息通過信息網絡反映出來,銀行及其他相關機構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得比較全面的資料[1]。為了進一步降低信貸的風險,對融資的車輛要求設定抵押權或取得所有權,要求購買者對融資車輛購買保險,要求經銷商及主要股東對融資合同做連帶保證,并對逾期未繳款客戶進行催收,并且通過健全的網絡系統對有效追蹤催收后客戶付款情況進行及時記錄,以便以最快方式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債權。

2.4具有健全的法律保證

完備的法律體系是汽車消費信貸、汽車工業發展的關鍵。在美國,統一的《商法典》、《貸款條件表示法》和《公平交易委員會法》等相關法律,對買方與賣方的權利義務、擔保責任等問題都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如汽車消費信貸的流動抵押權、分期付款融資與汽車消費信貸相關問題均做出了明確的法律界定。在日本,《分期付款銷售法》則對通商產業省的責任進行詳細周全的介紹,著重于對分期付款銷售的監控與調節,保護購買者的利益。這些法律的制定與實施大大提高了汽車消費信貸市場的運轉效率,減少了貸款呆帳的風險,避免了汽車消費信貸市場秩序的混亂。

3我國汽車消費信貸存在的問題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高級消費用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強,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消費信貸的興起,國家比較成熟的金融市場來看,汽車消費金額的60%~70%都依賴于貸款。然而,我國汽車工業發展比較晚,汽車市場還不能與發達國家的相比,特別是中國汽車金融市場起步不過10年,還存在著包括市場主體、服務產品單一以及風險防范機制不夠完善和不規范等問題。

3.1汽車金融服務主體比較單一

在我國;商業銀行是目前開辦汽車消費信貸的主要機構,約占汽車消費信貸市場的95%。醫學論文而其他相關的金融機構由于受資金來源限制較大,所占的比例很小不到5%。這些都不適應汽車工業發展的要求。

3.2汽車消費信貸服務質量低

消費信貸其實是一種金融服務,所以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該市場的發展。所以,汽車消費信貸并不是單指將車賣出,還必須將售后服務納入這一過程中。目前,多數提供消費信貸的機構已清楚認識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均以自營或聯合等不同的形式提供汽車銷售一條龍服務和售后服務。然而售后服務的深度與細致度方面,國內與國外之間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3.3風險防范機制不規范

金融機構從事消費信貸業務都把防范風險、保證安全放在首位。金融機構貸款與否,首先要考慮的是借款人的信用狀況。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個人征信制度,因此金融機構對借款者的償債能力及資信狀況都難以及時準確地把握。這就極大的縮減了信貸的規模及范圍,從而影響了汽車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也不利于汽車工業的發展與壯大。在信用制度不完善而消費者可提供的抵押物有限的情況下,銀行為了降低汽車消費信貸違約所帶來的風險,往往會要求保險公司開辦履約保證保險[2]。然而,保險公司這時既要承擔車貸保險的風險,又要承擔道德風險,巨大的風險則是保險公司難以承受的。這種情況下,銀行極有可能失去有效保障銀行信貸資產安全的重要手段,從而延緩了汽車銷售速度。

3.4法律制度不健全

汽車消費信貸業務在我國起步較晚,還未形成比較完善的法律制度。盡管《貸款通則》、《擔保法》針對消費信貸有一些介紹,但還沒有形成汽車消費信貸的相關立法、司法、執法成套的法規。這就造成了商業銀行開展汽車消費信貸業務的無章可循,而且一旦借款人違約,會出現耗時耗力、執行難的局面。相對于汽車消費者的權益盡管受到現行《民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的保護,但是與上述法律相配套的法律法規還是不完善,執行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困難。

4我國汽車消費信貸市場發展的對策分析

(1)在汽車消費貸款方面,應該打破銀行一家獨汽車市場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有關統計顯示,從發達大的現狀,當然單純采用國外的措施(商業銀行退出大部分市場份額,讓汽車專業金融公司占居主導地位)也是不明智的。我國應根據現實國情采取適當可行的方法。銀行和汽車金融公司合作打開市場,利用銀行資金充足的優勢,把資金貸給汽車金融公司,由汽車金融公司做貸款零售,銀行與其共同分享利益。在汽車信貸服務質量方面,應盡量涵蓋汽車售前、售中、售后的全過程,同時還要開展購車儲蓄、融資租賃、汽車消費保險、信用卡、汽車旅游信貸等業務[3]。這些舉措不僅推動汽車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也有利于汽車銷售的迅猛發展。

(2)汽車消費信貸必須建立在以個人信用管理為業務核心的基礎之上,要具備一套完整的、有效的個人信用管理技術和辦法,從而保障金融機構信貸資金的安全性。信用管理體系應分為貸前、貸中、貸后三部分。貸前的工作主要是針對個人資信水平、財產狀況、收支狀況調查與評價;貸中的工作主要是個人信用狀況監控,觀察是否及時的償還貸款,財產狀況有無重大變故等;貸后工作則是對個人信用風險處置,并對其結果利用網絡實現資源共享。

(3)建立完善的風險防范機制。車貸險的風險廣泛復雜,單憑保險公司的能力是遠遠不足的,而由于貸款銀行的業務比較多,在這方面的專業人才也較少,其力量也是不足的,所以更科學的方法是加強多方合作。貸款銀行、保險公司、汽車經銷商三者形成一個聯盟,共同擬訂合作協議,共同承擔風險,共享利益。這樣就可以借助銀行資金的優勢、保險公司人員的專業、經銷商的擔保,減少風險,化解危機,維護汽車金融市場的繁榮與穩定[4]。

(4)應進一步建立與汽車消費信貸相配套的法律制度,使得銀行和保險公司在貸款人發生違約行為時,能夠做到有據可依、有章可循。英語論文健全的法律制度應該對個人的信用制度、銀行等相關金融機構的貸款行為等進行嚴格的規范,對消費者的還款行為的監控責任也應進行明確。

5結語

汽車消費信貸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手段已經越來越受到關注。它不僅可以調節汽車供求矛盾,而且可以提高居民購買力、擴大內需,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對于我國汽車市場而言,我國己經形成一個巨大的買方市場,發展個人汽車消費信貸對于有效地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和完善汽車消費信貸制度,對我國經濟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玉泉,卞江生.論保證保險[J].保險研究,2004(5):1-6.

篇(3)

可持續消費一經提出,便受到學者的廣泛關注,成為學術界探討的熱門話題。多年來,國外可持續消費研究發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在我國,可持續消費研究卻陷入瓶頸,進展緩慢。為便于國內學者學習、借鑒,對可持續消費研究進行整理與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可持續消費的涵義

聯合國環境署(1994)將可持續消費定義為:“提供服務以及相關產品以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質量,同時使自然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從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依據上述定義,Heiskanen與Pantzar(1997)將可持續消費界定為:“一種滿足當代人的需要而不損害子孫后代需要的消費活動”。2001年聯合國環境署再次對可持續消費進行解釋,認為可持續消費涵蓋了為滿足生命的基本需求,保證人類各個世代的持續發展,同時減少環境破壞對人類健康的危害等目標所必需的具有可持續特征的一系列目標和手段。俞海山(2001)將可持續消費理解為:既能滿足當代人消費發展需要而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消費發展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消費。綜合以上學者的觀點可看出,盡管學者們研究的視角、側重點不同,但均共同體現了可持續消費堅持代際、代內公平的核心原則。同時,也反映出可持續消費包括了可持續生產消費與可持續生活消費兩個方面的重要思想。可持續消費研討會(1994)指出,可持續消費連接著從原料提取、預處理、制造、產品生命周期到影響產品購買、使用、最終處置諸因素等環節中的所有組成部分,而其中每一個環節又對環境存在多方面的影響,所以不能孤立地理解和對待可持續消費。由此可見,可持續生產消費與可持續生活消費是可持續消費密不可分的兩個組成部分,只單一地實現任何一部分都無法最終實現可持續消費。但由于兩者消費主體的不同,在消費的行為方式、影響因素等方面必然存在差異。具體來講,可持續生產消費以企業、社會團體為消費主體;而可持續生活消費多以個人或家庭進行。因而,可持續消費研究不僅要從整體角度進行,對可持續生產消費與可持續生活消費開展獨立的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整體視角的可持續消費研究

受“可持續消費研討會”中反對孤立、割裂可持續消費各環節提議的影響,學者們對可持續消費的研究始于整體性探索。此類研究以分析全球不可持續消費的原因,探索可持續消費的實現途徑為主要研究內容。2003年在加拿大召開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學者們全面分析了全球資源危機的原因指出,人口的快速增長只是環境惡化的部分原因,北部發達國家公民對資源的過度消費及發展中國家對資源需求的增長同樣對全球資源危機產生重大影響。Pfincen(2003)與Fuchs&Lorek(2005)在對可持續消費的內涵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可通過提高消費效率與轉變消費模式、降低消費水平兩種途徑推進可持續消費。Fuchs&Lorek在研究中發現,提高消費效率所減少的資源消費量很容易為人口的增長以及因消費欲望膨脹而導致的消費需求總量的增長所抵消,只有轉變消費模式,控制消費水平才是實現可持續消費的根本途徑。并據此對可持續消費進行了分類,將前者視為弱可持續消費,而后者則屬強可持續消費。相較于國外研究,國內對可持續消費的整體性研究更多的是從宏觀層面與經濟學角度探討可持續消費模式的特征、影響因素以及可持續消費模式的構建路徑。如,張軍蓮(2007)指出,實現可持續消費模式必須在樹立可持續消費觀念的同時加強制度創新,建立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同年,陳然從經濟學角度探討了可持續消費的動機,認為消費者個體的內源動機(物質需要、精神需要與生態需要)和外源動機(生產、政府作用、技術與社會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激發可持續消費。

盡管整體視角下可持續消費的研究、實踐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可持續消費治理進展緩慢,全球資源的消費量在可持續消費治理期間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持續上升(Manoochehri(2002)、Bar-ber(2003))。這些數據再次說明了單純整體性研究的不足。當然,治理重點集中于弱可持續消費也是難以取得顯著治理成效的重要原因。根據Fuchs&Lorek的觀點,研究可持續消費模式及其轉變途徑是當前的首要任務,但鑒于消費模式自身的特性——人們消費行為的規范與行為運作機制、規律的體現,對可持續消費模式的研究必然以可持續消費的行為研究為起點。三、可持續消費行為研究

可持續消費行為涉及消費者對產品、服務與實踐的獲取、使用及處理活動。這一定義與楊家棟、秦興方對狹義可持續消費界定的內涵基本一致,即包含可持續商品、勞務和公共產品的消費。這就說明了可持續消費行為不僅僅是消費者的購買行為,還反映了消費者對資源的消費行為、家庭管理行為及生活方式的選擇,也就是個人或家庭的可持續生活消費行為。因此,凡是具有保護自然,減少污染,節約資源,重復使用,多次利用,綠色生活,環保選購特征的消費行為都是可持續消費行為。

(一)家庭可持續消費行為研究。家庭是可持續消費行為的主體之一,JaequieBurgess(2003)指出:“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家庭業已作為購買各種商品的重要場所發揮著作用。”家庭是人類消費行為影響環境、資源的核心社會單元(Mettewier)。鑒于此重要地位,國外學者將家庭作為獨立的研究單位,對其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Blacketal(1995)將規范激勵理論應用于家庭能源消費行為的實證研究中,發現個體規范對能源消費行為有重要影響。同年,Boldero&Jenniferetal以家庭中報紙回收利用的行為為例,應用計劃行為理論開展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對回收利用報紙這一行為的態度及回收的便利性是家庭成員考慮是否回收再次利用報紙的重要因素。除以上實證研究外,定性研究也取得了諸多成果。如,FayeDuchin&RensselaerPolytechnic(2003)認為家庭類型是家庭生活方式、消費行為選擇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依據社會階層、家庭收入水平及消費類別對家庭類型進行進一步劃分的觀點。FritzRe—usswig&HermanLotze—Campen從家庭生命周期理論出發,指出家庭具有不穩定性,這種不穩定性是家庭消費行為變化的重要推動力量。因此,記錄家庭的變化過程,明確家庭成員的變化是分析家庭可持續消費行為的重要方法。2004年,Ya—suhiroFukushima等學者則提倡通過建立家庭環境管理系統,幫助家庭成員管理零散、復雜的消費行為環境信息,提高可持續消費行為的發生率。

(二)個體消費者可持續消費行為研究。個體作為可持續生活消費的另一個主體,在家庭消費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而,無論是進行個體或家庭可持續消費行為研究,個體的消費行為動機都成為研究的主要內容。在定性研究方面,國內外學者的研究視角均存在較大的差異。如,Hansen&Schrader(1997)消費倫理視角的研究,Laird(1999)消費觀念傳播渠道的研究以及Yas-minvallKasteren(2007)社會文化角度的研究等等。而國內學者則多是將消費者教育、經濟激勵因素以及消費者個體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視為轉變消費者不可持續消費行為的關鍵因素。時至今日,學者們尚未在定性研究方面取得較為統一的研究結論。而反觀可持續消費行為的實證研究則大多以消費者行為理論為研究基礎。

Hopper&Nielsen(1991)與ViningandEbreo(1992)在對回收利用行為進行實證研究中發現,個人規范對這一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規范激勵理論可以有效解釋回收利用行為。Bamberg&Schmidt(2003)也發現,個人規范對可持續消費行為的影響同樣存在于個人轎車的使用選擇中。Bagozzi,R.P.&Dabholkar,P.A.(1994)應用方法目的鏈理論對循環利用行為進行解釋,發現行為目標是影響行為的重要因素。Sparks,P&Shepherd,R.(1992)、Heath,Y&Gifford,R.(2002)先后應用計劃行為理論對綠色消費行為與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行為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行為態度與知覺行為控制因素可以有效地預測上述行為。除以上行為外,計劃行為理論對能源消費、節約用水與道德投資行為同樣具有良好的解釋、預測能力(Staats&Wall(2003))。根據計劃行為理論,IrisVermeir&WimVerbeke(2007)通過實驗方式研究消費者可持續食品消費行為發現,控制形成態度、主觀規范及知覺行為控制的突顯信念,對提高可持續食品的消費行為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從上述研究回顧可以看出,由于不同行為理論研究的側重點不盡相同,一些學者偏向于將可持續消費行為的變化歸因于內部特征變量(個體規范、態度等),另外一些則認為由于個體不能脫離社會而孤立存在,參照群體、外部機會與資源等因素同樣影響著消費者的可持續消費行為。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2002年,Bagozzi等學者提出了融合內部特征與外部環境因素(社會規范、組織約束)的消費者行為整合模型,但是由于該模型結構過于復雜,測量變量眾多,至今鮮少應用于可持續消費行為研究。

四、小結與展望

從文獻回顧中可看到,可持續消費研究的分歧主要存在于概念的界定與可持續消費行為影響因素的研究兩方面。當然,這一現象說明更進一步的研究仍有待開展,但同時,也是國外可持續消費研究不斷深入的體現。為跟上國外的研究步伐,突破國內可持續消費研究瓶頸,筆者認為,未來國內可持續消費研究可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篇(4)



1經濟增長中的消費

1.1消費與GDP

消費與GDP之間的關系一直以來是宏觀經濟領域討論的熱點,大部分學者們認為消費對促進我國經濟增長有作用。現階段,我國經濟增長的最大特點是增長迅速。從近期數據來看,GDP由2001年的109655億元到2007年的246619億元,經歷了持續7年的高速發展,翻了一番多,增長速度為世界之最。據專家估計,10年內中國GDP將保持較高增長率。目前,中國的國內年儲蓄率超過40%,還將持續15年左右,利用外資已居世界第二。另外,中國潛在的國內市場容量巨大,勞動力資源豐富、工資成本較低,這些都是我國在國際市場上保持相當競爭力的幾個優勢。筆者認為,中國當前的區域不平衡與城鄉差距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是待開發的優勢,消費水平與結構的落后、有效需求不足、市場的不飽和蘊含著經濟增長的空間。就具體的消費情況而言,200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210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分地域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60411億元,增長17.2%;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28799億元,增長15.8%。目前,中國居民人均收入早已超過1200美元,正處于消費形態快速變化的時期,消費焦點主要集中在住、行等價值量大的高檔商品,汽車、住房、旅游、文化等已成為新的消費熱點。根據2000-2007年三大需求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和拉動數據顯示,總體而言,消費的作用在減弱,投資的作用繼續增強,外需的作用繼續保持相對平穩的一個發展格局。連續7年我國經濟的成長速度在10%左右,這其中消費貢獻在40%左右,投資的貢獻在48%,外需的貢獻是12%左右。這種格局表明整個國家經濟增長,以內需為主,以外需為輔。

1.2戰略調整

在開放的經濟條件下,隨著經濟大背景的變化,重新審視“三駕馬車”對我國經濟繼續發展的作用很有必要。目前,雖然投資至關重要,但投資過快增長也加劇了經濟運行中的許多矛盾,如能源、原材料、交通運輸及環境等。同時,投資所產生的供給最終要由消費需求來消化,沒有消費需求做支撐,往往帶來盲目擴張、低水平重復建設,最終導致供給過剩,引發經濟波動。在2007年里,流動性過剩突出、央行6次加息、10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都折射出投資的過熱。出口固然重要,但對出口的過分依賴將隱藏經濟發展的風險。目前,我國外貿依存度已高達64.4%,過高的外貿依存度會使本國經濟因世界經濟周期性波動而處于被動地位。部分國家和地區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持續的巨額貿易順差使我國的貿易摩擦越來越頻繁。另外,截至2007年底,我國外匯儲備余額已達1.53萬億美元。過多的外匯儲備將抑制我國貨幣政策的靈活性。同時持有外匯儲備的各種機會成本也越來越高,美元資產儲備的損失風險也會加大。所以,作為發展中大國,只有充分發揮國內市場廣闊的優勢,立足于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規范與創新相關制度和政策,緩解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經濟增長才能獲得持續、穩定的動力。

2擴大消費中的有利條件和突出難點

當前,有利的條件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消費結構從以衣、食為主逐步轉向住、行方面,并開始步入物質消費與服務消費并重的升級轉型階段。這客觀上迫切要求宏觀經濟政策作出調整,以促使需求和供給在更高水平上實現新的平衡。(2)產業和產品結構的升級。產業結構升級帶來了供給能力的增強和生產成本的下降,許多高檔消費品能夠以適當的價格進入大眾家庭。新技術的大量應用、銷售市場的進一步細分以及市場上充分的競爭,使得消費者直接受益。新產品的不斷涌現豐富了市場供給,形成了新的消費增長點,刺激了消費品更新換代。(3)消費信貸快速增長。參考西方國家貸款消費模式,“量人為出”的傳統消費思維正經受著革命性的沖擊。在購買大宗商品時,向銀行申請貸款(尤其房貸)的民眾數量不斷增加。(4)電子商務的發展如火如荼,網上購物等全新消費模式可隨時隨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5)買方市場占主導地位。強大的市場供給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大的選擇余地。(6)在區域上,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以及新農村建設戰略將是的擴大消費的大背景與契機。目前,影響消費擴大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

2.1消費率下降,投資率偏高

最近的15年,我國居民消費額的增長一直慢于GDP的增長。與消費率相反,投資率卻偏高。而在這期間,總資產貢獻率逐年降低,使經濟局限于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的粗放模式。1990年,中國的投資率為35.2%,2004年上升到43.2%,1990年中國的最終消費率為62%,2004年下降到54.3%。現在,中國的投資率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0個百分點左右,中國的最終消費率也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個百分點左右。

2.2預期的不明確抑制消費

目前,大部分家庭住房、教育、醫療支出壓力過大。房地產開發熱浪高,房價不斷攀升,城鎮中工薪階層有需求而買不起房。教育消費支出占去居民消費支出的比例也很大。當前,一部分城鎮居民和大多數農民缺乏醫療保障,很多都是自費負擔醫療,而藥價、醫療費用普遍都很高。2007年CPI上漲至6.8%,如今仍在延續。通貨膨脹使得很多城市平民積攢下來的財富迅速的貶值。很多數據的增長顯得虛有其表,如工資的名義性上漲。未來的不確定性,生計、健康、教育的無保障導致預防動機比較大,形成了較高的儲蓄率,擠出了其他消費支付。

2.3收入分配不公

近年來,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基尼系數擴大到接近0.5。我國低收入者和中下收入者占總人數的80%。2007年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為36.3%,農村居民則為43.1%。依據邊際收入的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占財富大多數的一群人的消費傾向卻是很低的。目前收入差距不僅是城鄉之間,還有地區之間和行業之間的差距,這將導致社會消費傾向的下降。

3擴大消費的相應對策

(1)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擴大中層階級。遵循效率與公平,促進經濟發展成果的個人分享,從而增加有效需求;盡快提高政府公務員、國企職工、專業技術人員工資收入水平,制定科學的企業高管人員薪酬量化標準;建立起明確的工資增長機制和制度改革。同時,改革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已實行的2000元的起征點還是比較低),充分考慮地區差異性,改變全國“一刀切”的做法,在消費水平較高的地區適當提高起征點或者部分補貼項目免稅。為減少失業人口,大力發展服務業。

(2)確保農民增收,啟動農村消費市場。目前,中西部和廣大農村是中國最大的內需。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農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四分之三,要逐步增加農民收入。①建立增加農民收入的長效機制,阻止收入增幅下滑的局面。在取消農業稅等措施之后,要適當提高糧食收購價格,保證農民主要收入來源,防止“谷賤傷農”的情形發生,維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另外,要取消不合理攤派,精簡鄉村干部,抑制農資產品價格上漲。②通過轉移支付體系,減輕農民消費負擔,促進城鄉的協調發展,尤其是要構建農村的公共服務體系。③充分吸收利用農村剩余勞動力或非務農時段的勞動力。另外,應當盡快淡化二元戶籍制度,實行城鄉一體化的戶口登記制度和居民身份證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要素市場。這有助于加快中國城市化進程,掃除農村居民收入提高的部分障礙。

(3)保障消費者權益,改善

居民消費環境,加快消費模式更新換代。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增加產品品種,建立商品標識和質量安全認證制度,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完善保障消費者權益等相關法律體系、組織體系,充分發揮工商、質檢、物價、衛生等部門的作用,減少因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欺詐行為。推廣新型零售業——超級市場、連鎖店、專營(專賣)店向鎮鄉的延伸。這種先進的經營方式、良好的消費信譽和舒適的購物環境,而且注重質量和售后服務,它們的出現和發展增加了當地消費者的信心和購買欲望,使其能放心大膽地消費,從而將潛在購買力轉化為實現購買力。

(4)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壯大保險產業。盡快完善各項經濟體制改革,減少由此帶來的經濟周期性波動和人們對經濟預期的不明確,提高未來收入的預期,盡力穩定居民收入不斷增長的心理預期。完善各項福利制度改革,實現職工福利的市場化和社會化管理。進一步深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加強對教育收費的管理,消除居民對教育收費的不確定感,增加現期消費傾向。切實解決好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工作,穩定廣大在職職工保持正常的收入與消費心態,防止消費傾向進一步下滑及儲蓄傾向的非正常上升。鼓勵更多的職工參加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發揮保險的功能,保障其生活安定,提高消費信心。

(5)完善消費信貸政策,發展信用型消費。要注重消費觀念的轉變,引導居民形成正確的適度消費觀念,轉變傳統的量入為出的低消費習慣,支持收入穩定的消費者提前消費。在此基礎上,適當增加消費信貸的貸款消費對象和范圍。大力開展消費信貸,建立健全個人信用制度,改變消費信貸落后局面。積極推廣以住房、汽車等高檔耐用消費品為主的信貸形式,方式應靈活、多樣。

(6)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進行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主要涉及生活設施的建設,重點是鄉鎮、村落比較聚集地方的類似于下水道、通訊設備的農村電網、電視網、自來水建設,之后便是涉及農戶廚房、衛生等方面的建設。2008年初,財政部與商務部在三個省率先進行“家電下鄉”工程試點,政府對農民購買家電給予13%的資金補貼,這是項重大財政政策創新。這種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以企業為主體,工商聯手開展的惠農促銷模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篇(5)

我國體育消費水平總體呈上升趨勢,但消費水平不高,尤其是農村居民的體育消費,占全國人口70%的農民,體育消費額僅占體育消費總額不到30%。因此,從理論上分析,提高農村體育消費水平有很大的可能性。

一、體育消費水平的含義

體育消費水平是按人口平均的體育實物消費資料及體育服務消費資料的數量,可用價值單位(貨幣)來表示。體育消費水映人們實際消費的體育消費品數量的多寡和質量的高低。

二、我國農村體育消費水平現狀分析

據有關資料統計,1997年、2001年,我國城鄉體育消費水平分別為年人均134.90元和年家庭平均397.42元,在居民日常生活之外的11項消費支出中處較后位置。盡管這種“平均數”的計算結果,能說明我國居民的體育消費水平有所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不得不承認自身的差距。然而,突顯的問題在于農村居民的體育消費水平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由于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我國城鄉之間、不同地區之問居民收人差距較大,農村居民沒錢買健康。

第二,缺乏場地、器材、指導員等必要的體育資源。

第三,由于繁忙的勞動和家務,使得農村居民無暇顧及體育健身。

第四,農民具有人員分散,不易組織的特點。

三、提高我國農村體育消費水平的建議

3.1強化體育健身意識

3.3.2研發適應農村居民使用的小型體育用具與器材

體育健身器材是全民健身計劃實施的重要基礎和物質保證。據對在職和非在職的中年人群及青少年學生的不完全統計,在不參加健身運動的諸多因素中,體育器材的缺乏列首位。這充分說明,體育器材在健身事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幾年,市場上不斷出現占地面積小、功能有針對性、價格適中的體育健身器材,很受社會的歡迎。據有關資料表明,大型多功能健身器材的購買率不足15%,而占地面積小、價格在千元以下、操作靈活、可折疊的健身類和娛樂類器材是消費者的第一選擇。這是健身器材市場銷售的主流,為大多數健身者所認可。健身器材的種類應滿足不同階層、不同年齡、不同職業消費者的需求,以家庭為覆蓋面,在價格、造型、體積上適應農村居民的消費心理,以使全民健身計劃更深入、持久、有序地開展下去。

3.4開展野外體育產業等特色項目

我國蘊藏著豐富的戶外運動資源,這是我國農村居民的天然的運動場。我國的湖泊、水庫面積達1072萬公頃,當地居民可以因地制宜,開展多種水上運動。我國的森林面積9491萬公頃,山地面積320萬公平方公里,可以開展野營、登山、徒步旅行、冬季項目等體育活動。我國的河流流域面積95.59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473萬平方公里,海岸帶面積28萬平方公里,可以開展游泳、劃船、沖浪、野營、沙灘排球等體育活動。

3.5構建多元化農村體育發展模式

3.5.1農村學校體育發展模式

通過農村學校體育培養學生終生體育意識、終生體育能力,不但源源不斷地增加農村體育人口,而且還能為當地培養體育人才,帶動當地體育的全面發展,這無疑是農村體育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的途徑。

3.5.2小城鎮體育發展模式

以小城鎮體育發展模式推動農村體育的發展。一方面,在現有的小城鎮,要充分發揮鎮級政府在發展小城鎮體育中的作用,建立和健全各種政府體育組織、社團組織,培養體育積極分子和體育骨干,宣傳和動員小城鎮內的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和各種社會團體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建立地方性的競賽制度,特別是在農閑時組織鎮所管轄的村級體育活動,以形成體育發展的合力;另一方面,把體育納入小城鎮建設的總體規劃,將農村體育事業費和體育基本建設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和基本建設投資計劃,真正實現體育與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的全面協調發展。

3.5.3民族體育發展模式

我國農村的很多地區都是少數民族的聚集地,許多少數民族都有良好的體育傳統、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內容和方式。因此農村體育的發展要充分利用這些民族體育資源,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培養民間的各種組織機構,根據不同民族的傳統和特點挖掘、整理和推廣這些民族體育文化,特別要利用各民族的傳統體育節日盛會,組織和開展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水平的民族體育項目競賽,既使民族傳統體育節日盛會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社會文化建設的助推劑,又能充分發揮競賽的龍頭帶動作用,帶動當地民間體育活動的廣泛開展。

3.5.4體育旅游發展模式

西部農村地區應利用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搞好旅游的基礎設施建設,根據當前人們追求健康、回歸自然、追求新穎刺激的心理,搞好目標定位,把當地的自然生態資源和民族體育文化資源結合起來,打造各種精品體育旅游線路,比如:利用西部地區各民族、各地區傳統的節日,開拓體育旅游資源;在西部地區各旅游景區、度假村等開展攀崖、登山、滑雪、探險、野外生存、極限運動等符合當地氣候、地形地貌特的體育活動項目,以吸引更多的游客;積極承辦國內、國際具有影響力的比賽和競賽,如近年舉行的“環青海湖國際自行車邀請賽”,通過參觀比賽和參與競賽活動積極推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3.5.5體育扶貧發展模式

在繼續利用體育彩票公益金加大農村體育基礎設施的投入以外,還要以最貼近農民的方式滿足他們的體育需求,主要采用形式:(1)對一些慢性病和地方性疾病多發的地區,聯合衛生部門,根據當地疾病特點,有針對性地傳授健身知識和健身方案,以減少因病致貧的人數;(2)聯合希望工程,解決貧困山區中小學的體育場地器材和師資問題,使貧困地區學生都能參與體育;(3)聯合婦聯、殘聯、共青團、農民體育協會,通過體育自愿者形式,針對不同群體的特點,為農村地區的老年群體、弱智兒童、殘疾人、婦女等傳授體育知識、健身方法,真正使體育能滿足不同群體的需要。

我國正全面實施全民健身計劃,關于全民健身工程的進展狀況,國家體育總局兩次公布的調查結果,給了這項標志著中國社會進步與文明程度的系統工程以實事求是的評價。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總數的70%。兩次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從未參加體育活動的城鄉居民分別為65.70%和65%,其中絕大多數為農村居民。因此,強化農民體育健身意識迫在眉睫。

3.1.1加大宣傳工作的力度

由于宣傳鼓動的力度不夠,國家關于開展農村群眾體育工作有很多好的政策措施,由于有關部門的行政意識、工作方式、宣傳途徑的原因,使這些政策措施宣傳沒有很好地展開。全民計劃化了兩年的時問做宣傳鼓動,但仍有60%以上的農村居民不知曉,距“家喻戶曉,人人參與”的要求深遠,足以說明我們的宣傳乏力。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細致地做好全民健身的宣傳鼓動工作。國家關于農村體育的許多好的政策不能只說在嘴上,要讓農村居民“家喻戶曉,人人參與”,就要全面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內涵,要有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

3.1.2樹立正確的體育鍛煉觀念

我國農村居民為增進健康而關注體育活動少,而把食、宿擺在第1、第2位,而把體育活動擺在第5位。資料表明我國農村居民體育健身意識淡薄,問題突出。理想的體育運動是實現健康的途徑,現代醫學和體育科學的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可起到以下作用:(1)預防心血管病;(2)改善呼吸系統的功能;(3)提高消化系統的功能;(4)改善神經系統的功能;(5)降低糖尿病發生的危險性;(6)控制體重與改變體形;(7)延年益壽。

3.1.3樹立健康文明的社會新風氣

農村居民有其生活、勞動特點,開展體育健身活動應堅持與生產勞動、文化活動相結合,堅持業余,小型,多樣和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科學文明的原則,充分利用傳統節日和農閑季節,開展農村居民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個人活動可不拘一格,貴在堅持。集體活動應突出普遍性、民族性、趣味性、可行性和科學性,定時、定點組織開展。同時加強移風易俗、反對封建迷信教育,引導農村居民參與,提高體育健身意識。

3.2強化各類基層組織的作用

由于農村客觀上存在場地設施少、時間難以協調統一等實際困難,農村群眾體育工作是一個動員面廣、涉及面寬的工作,在發揮基層體育管理人員的職能作用的同時,充分發揮鄉村民兵、婦聯、農協、共青團、文化站、鄉村醫院、鄉(鎮)企業工會等組織的積極主動配合,利用傳統節日開展體育比賽和表演活動,擴大體育的影響,提高人們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做到齊抓共管,共同搞好農村體育工作。

3.3加強農村體育環境建設

3.3.1改革體育場館的管理體制和運行體制

我國現有的體育場地設施約有70%集中在各級各類學校中。因此,在滿足學校教學需要的同時,有必要向農村居民開放學校的體育設施。此舉也將大大節約對體育場地設施的投資,提高現有體育場地設施的利用率。我國在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開放的問題上,完全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本著國家補助一點、學校收取一點的原則,在保證學校正常教學的前提下,向社會有償開放學校的體育場地設施。

3.3.2研發適應農村居民使用的小型體育用具與器材

體育健身器材是全民健身計劃實施的重要基礎和物質保證。據對在職和非在職的中年人群及青少年學生的不完全統計,在不參加健身運動的諸多因素中,體育器材的缺乏列首位。這充分說明,體育器材在健身事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幾年,市場上不斷出現占地面積小、功能有針對性、價格適中的體育健身器材,很受社會的歡迎。據有關資料表明,大型多功能健身器材的購買率不足15%,而占地面積小、價格在千元以下、操作靈活、可折疊的健身類和娛樂類器材是消費者的第一選擇。這是健身器材市場銷售的主流,為大多數健身者所認可。健身器材的種類應滿足不同階層、不同年齡、不同職業消費者的需求,以家庭為覆蓋面,在價格、造型、體積上適應農村居民的消費心理,以使全民健身計劃更深入、持久、有序地開展下去。

3.4開展野外體育產業等特色項目

我國蘊藏著豐富的戶外運動資源,這是我國農村居民的天然的運動場。我國的湖泊、水庫面積達1072萬公頃,當地居民可以因地制宜,開展多種水上運動。我國的森林面積9491萬公頃,山地面積320萬公平方公里,可以開展野營、登山、徒步旅行、冬季項目等體育活動。我國的河流流域面積95.59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473萬平方公里,海岸帶面積28萬平方公里,可以開展游泳、劃船、沖浪、野營、沙灘排球等體育活動。

3.5構建多元化農村體育發展模式

3.5.1農村學校體育發展模式

通過農村學校體育培養學生終生體育意識、終生體育能力,不但源源不斷地增加農村體育人口,而且還能為當地培養體育人才,帶動當地體育的全面發展,這無疑是農村體育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的途徑。

3.5.2小城鎮體育發展模式

以小城鎮體育發展模式推動農村體育的發展。一方面,在現有的小城鎮,要充分發揮鎮級政府在發展小城鎮體育中的作用,建立和健全各種政府體育組織、社團組織,培養體育積極分子和體育骨干,宣傳和動員小城鎮內的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和各種社會團體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建立地方性的競賽制度,特別是在農閑時組織鎮所管轄的村級體育活動,以形成體育發展的合力;另一方面,把體育納入小城鎮建設的總體規劃,將農村體育事業費和體育基本建設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和基本建設投資計劃,真正實現體育與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的全面協調發展。

3.5.3民族體育發展模式

我國農村的很多地區都是少數民族的聚集地,許多少數民族都有良好的體育傳統、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內容和方式。因此農村體育的發展要充分利用這些民族體育資源,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培養民間的各種組織機構,根據不同民族的傳統和特點挖掘、整理和推廣這些民族體育文化,特別要利用各民族的傳統體育節日盛會,組織和開展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水平的民族體育項目競賽,既使民族傳統體育節日盛會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社會文化建設的助推劑,又能充分發揮競賽的龍頭帶動作用,帶動當地民間體育活動的廣泛開展。:

3.5.4體育旅游發展模式

篇(6)

上述外購、委托加工收回、進口的應稅消費品會計上是作為存貨來管理和核算的。眾所周知,為了加強對存貨的實物管理和保證賬實相符,期末要進行財產清查,即將會計賬簿記錄上的存貨期末賬面數量和實地盤點的實際數量核對。企業確定存貨的期末賬面數量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實地盤存制,另一種是永續盤存制。實地盤存制又稱定期盤存制,是指企業平時只在賬簿中登記存貨的增加數,不記減少數,期末根據清點所得的實存數,計算本期存貨的減少數(如該存貨用于生產即本期生產領用的存貨數量)。計算公式如下:本期領用的存貨數量=期初存貨賬面結存數量+本期購進的存貨數量-期末存貨賬面結存數量(即假定期末存貨實存數量就是存貨的賬面數量,賬實相符)使用這種方法平時的核算工作比較簡便,但不能隨時反映各種存貨的收發結存情況,不能隨時結轉成本,并把存貨的自然和人為短缺數隱含在發出數量之內;同時由于缺乏經常性資料,不便于對存貨進行計劃和控制,所以實地盤存制的實用性較差。通常僅適用于一些單位價值較低、自然損耗大、數量不穩定、進出頻繁的特定貨物。永續盤存制又稱賬面盤存制,是指企業設置各種數量金額的存貨明細賬,根據有關憑證,逐日逐筆登記存貨的收發領退數量和金額,隨時結出賬面結存數量和金額。賬面結存數量的計算公式如下:期末存貨賬面結存數量=期初存貨賬面結存數量+本期購進的存貨數量-本期領用的存貨數量采用永續盤存制,可隨時掌握各種存貨的收發、結存情況,有利于存貨管理。為了核對存貨賬面記錄,永續盤存制亦要求進行存貨的實物盤點。盤點一般于期末進行,并編制實存賬存對比表,保證賬實相符,如有不符應查明原因并及時處理。上述計算公式(1)、(2)、(3)、(4)的實質是實地盤存制公式“本期領用的存貨數量=期初存貨賬面結存數量+本期購進的存貨數量-期末存貨賬面結存數量”的應用,(1)中應稅消費品買價和(3)、(4)中應稅消費品已納稅款計算的前提是先確定應稅消費品的數量。我國企業會計實務中,存貨數量的確定基本都采用永續盤存制。因此,從賬簿記錄中可直接確定生產領用的應稅消費品數量,從而計算出(1)中應稅消費品買價和(3)、(4)中應稅消費品已納稅款。而不必化簡為繁,根據定期盤存制公式“本期領用的存貨數量=期初存貨賬面結存數量+本期購進的存貨數量-期末存貨賬面結存數量”計算生產領用的應稅消費品數量。

2.沒有實施賬實核對的內部控制制度

根據上文分析,現行計算公式的基礎是實地盤存制,平時只記存貨的增加數,不記發出領用的減少數,期末采用實地盤點的方法來確定存貨的實存數量,并認為存貨的實存數量就是存貨的賬面數量,即假定賬實相符。但是實際工作中由于以下原因會導致賬實不符:

①財產物資收發時的計量誤差;

②財產物資在保管過程中的自然損耗;

③由于管理不善,或工作人員的失職而發生財產物資的殘損、變質、短缺;

④由于不法分子的貪污盜竊、營私舞弊,造成財產物資的損失。但現行計算公式不能及時通過賬簿記錄來反映財產物資的發出和結存情況,并且用倒擠的方法計算出的本期減少掩蓋了損失浪費甚至貪污盜竊財產物資的情況,不利于發揮會計的監督作用。

二、對現行計算方法的改進

平時對存貨的核算采用永續盤存制,期末進行財產清查,如果賬實相符,直接根據賬簿記錄確定生產領用的應稅消費品數量。如果賬實不符,應查明原因,根據不同原因做如下處理:如果期末實際盤點數量大于賬面數量即盤盈,一般是由于收發時的計量誤差造成的,而且盤盈數量很小,此時可用現行計算公式確定本期生產領用的存貨數量。如果期末實際盤點數量小于賬面數量即盤虧,則應查明原因分別處理:如果是由于收發時的計量誤差、保管過程中的自然損耗造成的,則盤虧數量也會很小,此時可用現行計算公式確定本期生產領用的存貨數量;如果是由于管理不善,或工作人員的失職而發生財產物資的殘損、變質、短缺以及不法分子的貪污盜竊、營私舞弊,造成財產物資的損失,即發生非正常損失,盤虧數量較大,應直接根據賬簿記錄確定生產領用的應稅消費品數量,非正常損失對應的應稅消費品已納稅款不得扣除。

三、計算實例分析

例:甲卷煙廠用外購的煙絲(消費稅率30%)生產卷煙出售,根據會計賬簿記錄,2015年1月有關資料如下:1月1日,結存外購煙絲500公斤,買價200元/公斤;本月共購進1000公斤,買價200元/公斤;本月共領用1250公斤用于生產卷煙;1月31日結存外購煙絲250公斤(500+1000-1250)假定1月31日實際盤點,結存外購煙絲數量分別為:

①250公斤;

②249.6公斤;

篇(7)

二、酒店營銷的幾點思考

(一)提供更好的支付體驗

手機掃碼,完成支付,無需前臺過賬,即可自動收款。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這種新型便捷支付逐漸成為了酒店營銷的新內容。作為中國移動互聯網最大入口的微信,擁有七億的用戶。微信支付依托著微信的大數據庫,強有力地占據了便捷支付的大部分市場。近期,長沙佳馳軟件與騰訊微信深度合作,將簡單點免費酒店管理系統全面接入微信掃碼支付,為酒店提供“一部手機住酒店”的全新到店支付方式。該項支付流程為旅客在酒店前臺掃描入住登記單上的二維碼---輸入密碼---確認支付,即完成房費的支付,旅客無需攜帶銀行卡和現金即可完成支付,酒店也無需為客人找零。這種體驗讓追求數字化生活的消費者大呼過癮。

(二)酒店自建銷售平臺,避免過度依賴OTA

從酒店自建平臺的類型來看,酒店官網和APP是絕大多數酒店的選擇。酒店在官網和APP上下了許多功夫,花費了不少人力和財力,但收獲卻并沒有和付出達成正比,至少從數據上看是這樣的。如果說酒店APP是業內跟風的雞肋產品,那么官網也好不到哪里去。官網是酒店的重要的自有平臺,但訪問量卻并不高。互聯網的核心是分享,有分享才有共贏。盡管同行是敵人,但在面對共同的“敵人”OTA面前,可以抱團取暖。無論是同品牌酒店、同酒店集團不同品牌酒店,還是精品酒店之間,亦或同區域酒店極間都可以締結聯盟,并在聯盟的平臺內提供更好的服務。盡管OTA掌握著渠道并收取不少的傭金,但是客房是酒店說了算,酒店完全可以把位置好的房間留出來,放在自己的營銷渠道上。有如此多優勢,酒店要把自己的平臺建設的風生水起并不難。

(三)節日營銷關鍵在持續

節日營銷或許看起來是一件無需耗費腦筋的事,因為節前消費是一個年度事件,但是如果你到最后一刻才開始說服消費者在節日購物時能夠對你的企業進行關注的話,那么你尚未開始就已經失敗了。與受眾建立起聯系是全年都在持續的一件事,必須是持續的聯系而不是突然的聯系,這樣在消費者開始列出節日購物清單之前你就已經在他們的考慮范圍之內了。如果你將節日活動獨立于“平時”的數字及銷售活動的話,那么作為營銷人員的你就已經失敗了。這并不是說你在節日季發起的強勁的節日營銷活動沒有意義,這里要強調的是那些活動應該是整體社交、移動以及數字營銷過程的一部分。節日的訊息應該是你與客戶已經進行的交流的一個自然延續。

(四)酒店營銷在實踐中的注意點

1、影響力為王。隨著社交覆蓋的下降和競爭的日趨激烈,通過有影響力的人以一種受信任的方式傳遞酒店營銷信息是最佳途徑。為那些有影響力的人賦予權力與利益,通過參與將新的粉絲變為酒店的忠實用戶。

2、移動端App繼續占領高地。內容將會繼續以驚人的速度在移動端App上被獲取。像Snapchat和Instagram這類App將不再是青少年的專利。如果酒店想獲得更多的用戶,移動端是酒店的必須要占領的地方。

3、短注意力時代需要更優的視覺效果。隨著內容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們需要以更快的速度獲得潛在消費者的注意。可視化效果在這一方面會優于文本,這也就意味著酒店需要一個全面的視覺內容戰略并且獲得應有的重視。

4、品牌社區為贏。酒店應該尋找途徑來創建社區。這就意味著,除了在facebook和推特以外,應該建立自己的網站,努力建立會員制體系并且生產獨家內容。

5、利基站點(nichesite)價值凸顯。企業將不得不尋找新的資源去獲得新的目標用戶。利基站點在這一環上將被證明是更為有價值的選擇。利基站點的用戶數量雖然不占優勢,但是其特點是聚合力超強,目標用戶集中。

6、視頻項目填補空白。在教育,價值驅動,消費者服務或僅僅是單純的娛樂領域,酒店應該以視頻的方式與消費者建立聯系并獲取信任。需要以短視頻和長視頻相結合的方式去填補空白。

7、行為營銷促進購買消費。了解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將會幫助增加銷量。基于消費者在網站上的行為分析去進行內容生產,酒店的營銷會更為成功。

篇(8)

(一)消費者滿意可以增加更多的忠誠消費者。消費者越是忠誠,他們越是傾向于將來從同一供應商那里購買產品。這樣,消費者重復購買某一產品或某一品牌的產品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市場,進而產生可觀的利潤。

(二)消費者滿意可以減少消費者對于價格的敏感程度。滿意的消費者通常傾向于愿意為他們所獲利益付出較高的價格,而且對價格上漲的容忍度也會增加。這對于企業而言可以反映為較高的產品利潤,而利潤的增加使得企業有更多的資源用于對消費者滿意的提高上,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三)消費者滿意可以減少企業的經營成本。具體表現在,首先消費者滿意可以降低未來的交易成本。眾所周知,對老客戶重復銷售要比發展新客戶容易得多,因此消費者忠誠度越高的企業未來銷售費用就越低。其次,消費者滿意度高的企業,在吸引新消費者上的成本也會較低。滿意的消費者會成為義務推銷員,向親朋好友介紹令他們滿意的產品。再者,消費者滿意可以增強企業的總體聲譽,從而減少經營中的其他成本。

二、消費者滿意的原因分析:消費者讓渡價值

在信息成本’不完全流動性和有限收入的限制條件下,消費者是價值最大化者。他們在購買之前已形成了一種價值期望,并據此來判斷某項商品是否劃算,進而影響他們的滿意程度和再次購買的可能性。消費者滿意度的大小取決于消費者總價值與消費者總成本。表示如下(消費者滿意度,消費者總價值。消費者總成本消費者總價值是指消費者從給定產品和服務中所期望得到的全部利益,包括產品價值’服務價值’人員價值和形象價值。消費者總成本是指消費者在購買產品和服務中所耗費的貨幣成本’時間成本’精力成本和精神成本。消費者總價值與消費者總成本之間的差額越大,即為消費者提供的讓渡價值越大,消費者的滿意程度越大。消費者讓渡價值概念的提出為企業經營管理及新產品開發提供了一種全面的分析思路。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創造良好的整體消費者價值只是企業取得競爭優勢的前本論文出自提,企業不僅要著力于創造價值,還必須關注消費者購買商品與服務所傾注的全部成本。使消費者獲得更大)讓渡價值*的途徑就是改進產品’服務’人員與形象來提高產品或服務的總價值,或者盡一切努力來降低消費者的買方成本。

三、實施消費者滿意營銷戰略的若干理性思考

現代企業實施消費者滿意戰略的根本目標,在于提高消費者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滿意度,創造忠誠消費者,實現企業的長期盈利。而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則必須切實可行地制訂和實施一系列的對策措施。筆者認為,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樹立消費者滿意理念。消費者滿意的經營理念是企業服務于消費者最基本的動力。堅持)消費者第一*的原則,是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爭取消費者滿意,掌握市場主動權的法寶。

(二。生產消費者滿意的產品(實施消費者滿意戰略)企業必須以消費者的需要為出發點)研制。開發和生產能滿足消費者需要的產品

(三。實施全面質量營銷(市場競爭中影響消費者滿意的最重要因素是質量水平)美國通用電器公司董事長約翰,韋爾奇曾說(’質量是我們維護消費者滿意。忠誠的最好保證)是我們對付競爭者最有利的武器)是我們保持增長和盈利的唯一途徑。

(四。建立便利的分銷渠道(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以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消費者希望花費較少的時間。精力。金錢等購買成品)以最方便。快捷的方式選購到如意的商品(所以)企業應建立為消費者提供最大便利的分銷渠道)以達到消費者的期望

(五。制定合理可行的價格策略(價格策略在市場營銷戰略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能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商品定價必須依據市場動態。企業自身的特點和消費者的接受能力等因素綜合考慮)制定合理可行的價格策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價格需要)讓消費者感到物有所值)吸引消費者繼續購買

(六。運用誠信為本的廣告宣傳(企業通過廣告能增進消費者對本企業產品的了解)但由于消費者的滿意水平是認知績效與期望值的函數)如果廣告夸大其詞)那么消費者的期望值越高)實際使用中的績效越差)則消費者的滿意水平越低)勢必會影響消費者繼續光臨的可能性(因此)企業必須本著誠信原則)實事求是地運用廣告宣傳自己的產品或服務

(七。提供消費者滿意的服務(首先)提高對消費者的反應敏感度和行動的迅速性(對消費者提出的各種問題做出快速反應并迅速予以解決)以保證消費者服務活動的順利和高效運行(其次)要保證消費者服務質量。技術等方面的準確性(再次)要保證服務承諾的可靠性)對確立的服務項目和內容要嚴格執行

(八。采用關系營銷維系消費者(采用關系營銷)可以密切與消費者的關系)掌握需求狀況)開展有效的營銷活動)保證消費者滿意(同時)關系營銷可以與供應商。競爭者。影響者建立起良好的利益關系。合作關系。紐帶關系)形成協調的經濟環境(關系營銷更注重維系現有消費者)深入及時地找到消費者滿意或不滿意的真正原因)便于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使消費者滿意

篇(9)

現在,中國人是路易·威登的第四大客戶群,是古馳的第五大客戶群。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未來10年,中國奢侈品消費可能會超越美國,居世界第二。

一、奢侈品消費快速增長的原因

1、經濟條件的改善和提高

奢侈品消費之所以能快速增長,經濟發展無疑是一直接的原因。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已經持續了20年,世界銀行公布的2005年全球GDP排名中,中國以2.229萬億美元被列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2006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09407億元,外匯儲備達10600億美元,成為全球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國富而民強,富裕起來的中國消費者擁有了更大的消費能力,從而使奢侈消費具有了可能性。根據社會學家分析,當人們面臨自己突然增加的財富時,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富貴的標志”——奢侈品,來表明自己新的經濟和社會地位。社會學家認為這是一種心理釋放,那種一擲千金的消費方式呈現為一種非理性的瘋狂,但是從營銷角度來看,這也是一種階段性的、自然的心理需求。

2、虛榮心和面子消費觀的驅使

虛榮心的驅使一直是奢侈品消費的一個主要動力。“面子”是中國傳統文化、傳統價值觀、人格特征、社會文化的恥感取向共同作用的綜合體。不論自己是否喜歡、在不在意,也要考慮他人會怎么看自己。消費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人們之間的交際功能,所以在消費中不能不講面子。面子文化作為中國的獨特文化確實影響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消費行為。許多人將奢侈消費視為身份、實力、品位的標志,認為這樣才能被人看得起。由于虛榮心作祟,有人甚至省吃儉用也要買名牌。奢侈品市場所代表的中國“新富階層”,對中國中低層經濟收入者原本平靜如水的內心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一方面,“新富階層”和“成功人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他們的“光輝形象”刺激著中產階級脆弱的神經,迫使他們做出“寧有包,不食肉”的準坡似的舉動。

3、年輕人的及時行樂觀念

一項對中國城市青年的調查顯示,超過60%的年輕人認同“人生及時行樂”的觀念,并表示愿意購買高品質物品。對現在的年輕人而言,高強度的工作、巨大的生存壓力,無時無刻不對他們的心理形成壓迫。他們需要大量的奢侈品,說明他們需要不斷地證明自己、表現自己。此外暴富后對財產擁有的心理不確定性也是新富們及時行樂的內在原因。

4、制度層面的影響

中國改革開放已經三十年,期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的制度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已經由過去的對外排斥和保守中脫離出來,人們也慢慢地從思想管束中解放出來,中國的市場也由計劃經濟轉向了市場經濟。一般說來,當一個國家的人均年收入在1000美元以上時,社會的消費結構將發生全面升級,將由溫飽型向發展型、享受型轉變。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社會穩定,新富階層形成,這是中國奢侈品消費日趨高漲的社會結構背景。

5、商家的商業宣傳渲染著高消費的氛圍

商家為了追逐豐厚的利潤,在商業活動中總是不遺余力的推崇物質文明。奢侈品牌生意的秘密實際上就是“人為地制造對于奢侈的渴望”,其傳播之道就是“通過精準而持續一致的傳播,巧妙地運用消費者和媒體對于奢侈的‘渴望’”。這類廣告訴求核心在于表現豪華場景尊貴氣質,它們用最豪華絢麗的場景、最浪漫溫馨的情感、最崇高偉大的理想、最功成名就的人士竭力描繪一幅貴族生活,刺激人們追求商家所營造的那種高消費的生活,對追求“新、奇、多樣化、高檔化”消費心理的形成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6、新聞媒體的推波助瀾

在信息量爆炸的今天,傳媒的商品意識更加突出。一些媒體在“販賣”信息時愛用夸張的手法,呈現出一種以極端形態吸引受眾的趨勢。在有關奢侈消費的報道中表現的尤為突出。“天價”、“最富有”等字眼頗受記者編輯的歡迎。在媒體的大力渲染下人們也會不自覺地開始關注這些外國產品,追求所謂的品位生活。

7、疏解壓力的要求

奢侈消費正向大眾層面轉移,雖不是富人,也可以用偶爾的奢侈品消費來犒賞自己。購買那些質優價高的名牌,也是一種緩解工作生活中的緊張感、壓力感和艱難感的途徑。消費的核心不是區分社會地位,而是情感流露。這是一種與“舊奢侈”不同的“新奢侈”,又被稱為“趨優消費”。調查顯示,幾乎所有人(96.2%)都愿意為至少一種對自己有重要意義的產品多花錢,70%的人確定了多達10種他們愿意花巨額消費的產品類型,近一半的消費者愿為某一特定產品進行狂飆消費。

8、奢侈品牌的經營環境發生變化

近幾年來,全球奢侈品市場相當低迷,原本作為奢侈品最大市場的歐洲、美國和日本,在這幾年并沒有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奢侈品牌的經營環境發生了變化,它們要努力開拓新興的市場。在已經進入或即將進入中國的奢侈品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已經建立了詳細的中國市場戰略計劃并開始實施。

9、新的消費手段的出現

信用卡、電視網絡購物等等,從某種程度上講都是在誘惑、強制人們消費。層出不窮的個人消費貸款品種的推出,使借錢過日子成為一種時尚,這同時也表明銀行正在經歷一場“從生產信貸”為主轉為“消費信貸”為主的“市場經濟”大革命。隨著信貸消費品種的猛增,信貸條件的放寬,使得那些原本不具有奢侈消費能力的人有了提前進入高消費行列的機會,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眾提前進行高消費。

10、受西方發達國家消費模式的影響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沖擊。西方世界的消費模式成為國人消費模式的典型參照系,對部分群體發揮著淋漓盡致的消費剛性效應。

二、中國奢侈品消費的特點

1、年輕化

中國奢侈品消費人群主要集中在30-50歲,月收入在5000至1萬元之間,他們經常在奢侈品打折時消費,而在發達國家,主導奢侈品市場的是40到70歲的中老年人,萬事達卡亞太地區奢侈品市場報告指出,到2016年,中國大陸及港臺地區的奢侈品消費額將達到589億美元,將其中年輕富裕族奢侈品消費額將達到334億美元,年輕富裕族成為中國奢侈品市場的主力。

2、階層型

中國奢侈品消費人群主要在新富階層。西方奢侈品消費者多為貴族,這個階層有著卓越的審美觀念,能從產品的享用中找到高尚的文化品味。而在中國的富豪中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甚至沒有讀完小學,因此,他們缺乏城市新貴的優雅、品味。

3、物質性

中國的奢侈品消費人群更重產品,而非體驗。從真實物質的滿足到精神消費的滿足,中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真正的奢侈“生活”需要物質的支撐,卻又在物質之外,相對于中國目前的國情,它更意味著“超前意識”。

4、個體性

中國奢侈品消費和國外相比最大的一點就是中國人更追求個人的“人生奢侈”,而在歐美國家,絕大多數人追求的是家庭的“生活奢侈”。由此可見。中國即使真的進入了奢侈品的消費時代,那也只是進入了奢侈“品”的消費時代,離奢侈“生活”還太遠。

5、低端化

領帶、皮鞋、皮包等小配件和化妝品是“入門級”的奢侈品,這類商品的相對價格高但絕對價格低,在我國很多主力消費者的所購買的第一件奢侈品就是以上品類。而服裝、手表、珠寶等中級奢侈品才是奢侈品市場的主力,其消費人群也是奢侈品消費的主力。

三、結論

中國還不是一個富裕的國家,因為從財富積累的角度看,中老年人有錢才表明一個社會真正富裕。因此,目前的奢侈品消費帶有某種畸形心態。都市中蜂巢式的生活狀態又容易讓人攀比,助長奢靡之風。奢侈品在中國的消費更加凸現的是國內消費者對于國外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的扭曲崇拜,促使洋奢侈品的品牌崇拜也在中國市場被演繹得淋漓盡致。部分高消費人群的高消費,一定程度上會帶動物價上漲,影響低收入人群的消費,也容易使一部分低收入群體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引發人們的“仇富”心理,造成緊張的社會關系,并影響民眾對社會主義政府的信心和信任度。

世界上奢侈品消費的平均水平是用自己財富的4%左右去購買,而中國的一些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人,用40%甚至更多的比例去“苦求”的情況并不罕見。這就是非理性消費的表現,因此,務必要形成一種“綠色奢侈品消費”的理念。

新富階層要樹立理性的消費觀念。在基尼系數達0.47的情況下(警戒線為0.4),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美國的GDP是中國的5倍左右,但捐助在慈善事業的錢卻是中國的500倍,由于大部分的中國富豪都是一夜暴富,沒有捐獻的意識,于是大量的錢就用在了購買奢侈品上。新富階層應當學會自己支配財富,在合理限度內享受財富生活,而不是被財富支配,僅僅為了炫耀財富而使自己成為財富的奴隸,喪失一個真正富人對財富的從容不迫。

在奢侈品消費過程中,存在著“消費升級”的趨勢。領帶、皮鞋、皮包等小配件和化妝品是“入門級”的奢侈品,而隨著年齡、收入增長以及奢侈品消費心理的成熟,消費取向就會逐漸轉向服裝、手表、珠寶等中級奢侈品,中級奢侈品是奢侈品市場的主力,其消費人群也是奢侈品消費的主力。大多數人的消費止步與此,對于千萬富豪來說,他們的消費會繼續升級,豪華車、豪宅等成為他們的下一個目標。

建立健全的個人破產制度和個人信用記錄。使一些高負債消費者考慮到會上銀行“黑名單”而不敢過度消費。政府應采取措施,調節高消費。對于高消費,政府應采取適當措施進行調節,如通過對奢侈品征收超高額稅收,或是通過一定范圍的限制高消費,以做到社會消費的一定平衡,我國湖南省發出首個“限制高消費令”,雖然這個法令的初衷是降低債務人的社會公信力,讓不講誠信的“老賴”成過街老鼠,以促使債務人主動、自覺的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一部分人的借貸、借債進行的高消費。對公款消費進行有效的制衡和監督,包括制定消費的標準,限制追逐高消費的行為與范圍,查處違法、違紀的消費行為等。

在國際品牌倚仗其品牌威力和資金實力在中國市場大展拳腳、大舉擴張的背景之下,中國的傳統產業必須以全球化的眼光來看待自身品牌的生存發展之道,這就是“走高端,做精品”。作為行業,有必要實行資源集中、品牌集中,大力扶持知名品牌、重點品牌;作為企業,則必須迅速提升自身的創新力和競爭力,加快實現品位升級。

篇(10)

1.媒體特點聲音語言和圖像語言是電視廣告的主要傳播通道,其主要的特點是聲像并茂,這也使得電視廣告成為大眾媒體中獨具優勢的媒體,電視廣告最大的優點在于直接信息與間接信息的雙重輸出。

2.傳播特點電視是我國最龐大的大眾媒體,是一種線性結構,按照時間順序播出。觀眾在收看電視廣告時,中途中斷就不能夠接受到全部的信息。這與傳統紙質媒體以及互聯網媒體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這種特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電視的收看效果。

3.內容制作特點電視廣告具有視覺沖擊和反復播放的特征,這也決定了電視廣告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電視廣告的發展。電視廣告播放的時間限制使得在制作中,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吸引消費者的注意,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電視廣告的商業目的。

二對消費文化的影響

以電視廣告為代表的大眾媒體是消費文化影響因素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在信息化的時代,大眾媒體已經成為引領社會消費的主要力量。一方面,電視廣告對于豐富消費文化的內涵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今天,電視廣告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正確消費價值觀念的形成;另一方面,電視廣告的商業特性使得電視廣告的內容可能出現虛假信息,對消費者的正確選擇產生負面的影響。

1.對物質層面的影響電視廣告能夠影響消費者對消費品的選擇。電視廣告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眾多的消費信息,通過精心的制作為消費者傳遞商品信息、企業文化以及品牌等影響,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消費者選擇商品的時間。從積極的意義來講,電視廣告促進了市場信息的快速傳播和信息交流,推動了潛在消費市場的開發和發展,進一個人物符號,以及TiffanyKeys商品符號,揭示出TiffanyKeys的鑰匙符號代表著李娜、李宇春、章子怡開辟新領域、開啟人生新階段的勇氣和一種成功的人生。而廣告中的文字有一個共同特點:它脫離描述產品本身,主要表達一種人生、生活、情感上的感性意義。如六神花露水“我們的本色”,多樂士彩漆“我知道你想要的是我們在一起的家”,脈動“精彩由我”,以及上述TiffanyKeys“開啟無限可能”等都是脫離商品本身的一種感性意義的表達。這種意義的產生依靠上述廣告場景、人物以及產品符號的組合聯結,是精心策劃的。從本質上說這種意義是武斷的,是一種幻象。

上一篇: 軍事思想論文 下一篇: 幼兒教育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月天色悠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视频网站 | 亚洲图片中文字幕 | 中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国产手机 | 亚洲欧美天堂综合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