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7:56:1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幼稚園老師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時光飛逝,轉眼,讓世界充滿懸念的__已經過去。__的鐘聲敲響之際,__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孫娟攜全體教職員工向各位家長及小朋友表示誠摯的問候和節日的祝福!感謝您一年來的關心和支持。
__年,__將迎來十年發展歷程,在您的大力支持下,__從一汪清泉匯流成河,從一個音符奏響華麗樂章。近十年來,先后近萬名寶寶在__度過了快樂的童年,培養了全面的興趣,奠定了人生的根基。也是在您的鼓勵下,__全體師生兢兢業業,努力鉆研幼兒教學,打造一流硬件和軟件,以人為本,追求卓越,九年里,__先后榮獲全國先進民辦幼兒園、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山東省示范幼兒園、省食品衛生A級單位、市十佳幼兒園、市現代化幼兒園等榮譽稱號;園長及17名教師獲得省、市、區優秀教師、模范園長、先進教育工作者、師德標兵、省論文比賽一等獎、市綜合素質一等獎、市優質課一等獎、市教學能手、市教學新秀等榮譽;在國家教育部舉辦的迎奧運少兒繪畫比賽中,連續三年60余名幼兒獲得一等獎,8名獲得特等獎,幼兒園同時榮獲集體一等獎;在__年,全國魅力校園春晚中我園選送的舞蹈《永遠的山丹丹》獲得銀獎,同時__被評為“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在硬件教學上,__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擁有大面積幼兒活動空間的幼稚園,園區設有經典誦讀室、杰立卡腦力開發教室、創意美勞室、大型舞蹈廳、感統訓練廳、多功能活動廳、
摘要:文章對華德福幼兒教育的研究進行文獻綜述,從華德福幼兒教育起源和發展現狀、國內外研究重點及局限以及研究趨勢等方面進行介紹,以期為華德福幼兒教育的研究提供思考。
關鍵詞 :華德福幼兒教育;華德福幼兒課程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4)03-0126-02
華德福教育是由魯道夫·斯坦納根據人智學理論觀點所創立的一種國際性教育模式。華德福幼兒教育是教育者與幼兒一起,通過創造一個溫暖、美麗、家庭般充滿愛的安全環境來促進幼兒的成長,目前,它的幼兒教育理念被世界各國廣泛接受,并在全世界建立起了幾千所學校和幼兒園。
一、華德福幼兒教育的起源及發展
華德福幼兒教育起源于20世紀初,受新教育的影響,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思想流派,其中,教育目標和教育措施是為了促進兒童個性的成長。1926年,第一所華德福幼兒園在斯圖加特建立。2010年,世界上66個國家和地區已建立了 1000多所華德福學校和2000多所華德福幼兒園、兒童中心或學前班。2004年,由黃曉星、張俐和李澤武等人發起,在成都錦江區琉璃場皇經樓村成立第一所華德福學校。2006年,上海建立了華德福兒童之家。到目前為止,中國內地如成都、武漢等35個地區建有華德福幼兒實驗基地。華德福幼兒教育中心在如此多的國家建立,顯示了在國際上的可接受性。
二、國內外華德福幼兒教育的相關研究
1.國外華德福幼兒教育的相關研究。國外關于華德福幼兒教育的研究有很多,有專門的書籍、論文等介紹,以下可分為三個方面:
(1)華德福幼兒課程理念的介紹。琳·歐德菲爾德所著的《自由地學習》中,首先以幼兒、家長、教師三個不同視角介紹了對華德福幼兒教育的感受,為讀者提供了感性經驗;其次,書中介紹了華德福幼兒教育的核心原則,如保證孩子擁有一個健康和適宜的兒童時代的權利、原則等,幫助讀者了解華德福幼兒教育的內在精神;再次,詳細闡述了以活動為基礎、通過模仿和榜樣學習、節律和重復、創造性游戲等內容為讀者提供對整個華德福幼兒教育的理性經驗。
弗雷達·伊斯頓認為華德福教育有六個關鍵要素,包括兒童發展理論、教師自我發展理論、核心課程、作為藝術的教學方法、教學管理一體化、作為學習社區的學校,并認為華德福學校對美國公立學校具有一定的參考借鑒價值。
(2)對幼兒家庭教育的研究。馬丁·洛森的《解放孩子的潛能》一書以斯坦納教育理論為基礎,為家長如何培養幼兒的良好態度、如何促進幼兒感覺發展以及如何保證幼兒游戲質量等方面做了非常詳細、具體的介紹,這是一本家長教育幼兒的指南,其中的內容詳細且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3)對特殊教育的研究。Lena認為基于華德福教育的本質,在華德福教育體系內,那些具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被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和尊重。華德福學校為具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設置了專門的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專門機構,不論這些幼兒具有怎么樣的缺陷或者面臨怎樣的問題,被華德福學校錄取后,都能通過小學或者高中的升級考試,而他們使用和普通華德福學校一樣的教學大綱。在教學過程中,許多家長、教師和其他志愿者也幫助幼兒學習。
2.國內華德福幼兒教育的相關研究。國內有關華德福幼兒教育的相關著作較少,多集中于介紹斯坦納本人的思想以及華德福學校教育。
(1)魯道夫·斯坦納教育思想的介紹。黃慧娟的《魯道夫·斯坦納教育思想與實踐研究》從教育思想的成因探析和理論基礎、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和教育思想的實踐三個方面做了詳細、具體的介紹及評價,為讀者提供全面、具體地了解魯道夫·斯坦納思想的平臺。
(2)國外華德福幼兒教育及學校的介紹。楊志貴的《因性施教、 順勢育人——談德國華德福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與教育》中主要介紹了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進行教育,以及考試對于孩子的意義。
張地榮、楊曉萍《華德福藝術化教育及其對我國教育的啟示》中,主要介紹了華德福教育特色即藝術化教育的原則、內容,以及對我國教育改革提供借鑒與啟示。
費廣洪、趙小平、劉麗等在《華德福幼兒教育的理念與實踐》中,主要介紹了華德福幼兒教育的十二個理念及實踐,為讀者對什么是華德福幼兒教育以及華德福幼兒教育的精神作出了詳細的闡述。
張俐的《保護童年——華德福幼兒教育》主要介紹了華德福幼兒教育是一種貼近自然的教育,在幼兒教育中沒有強迫,沒有壓制,一切教育都是有節奏、有規律地進行,對于幼兒來說,學習和生活是如此的自然,它有效地保護了幼兒內在的天性和童真。
曹保印在文章《從兒童的天性出發——德國青年盧安克和他在中國的華德福教育實驗》中,通過采訪以及觀察盧安克在廣西的教育實驗來介紹盧安克本人關于華德福教育的實踐,清晰闡述了盧安克是如何從兒童的天性出發,與兒童的天性合作,怎樣為兒童的發展提供切實幫助。
(3)華德福幼兒園課程介紹。張娜的《邁向兒童心靈的教育——華德福幼稚園在美國的實踐》介紹了華德福幼稚園園址的選擇和環境的設計,以及教育內容、課程設置與實施。
張栩的《一種整體的視角:華德福整體課程思想研究》介紹了華德福整體課程思想研究的理論基礎,對華德福整體課程的課程目的、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進行了闡釋,從實踐角度構建華德福整體課程思想的框架,總結華德福整體課程的五大教育意義。
曉狄的《“玩” 過童年——美國華德福幼兒園“玩”教育的啟示》,主要通過生動、活潑的舉例介紹了華德福幼兒課程的目的與課程內容。
費廣洪的《華德福幼兒教育課程理念及其啟示》介紹了華德福幼兒課程的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組織、課程實施、課程評價五方面以及華德福幼兒教育給我們的啟示。
王雪梅的《華德福幼兒課程的研究》比較系統地介紹了華德福幼兒課程的目標及課程內容,分析了課程目標設計原則及課程目標包含的七個方面;重視藝術活動、注重節日慶典和強調自由游戲的華德福幼兒課程內容。華德福幼兒課程的組織和實施,通過華德福幼兒園一日、一周和一年日常活動的安排,介紹了呼吸式的課程活動安排方式以及藝術化的教學方式。探討了華德福幼兒課程注重兒童心靈滋養、與生活相滲透和著眼于全人教育的特點,提出了華德福幼兒課程自身的優勢,分析了華德福幼兒課程是否科學和在中國適應性的問題。
(4)華德福幼兒教師的培訓介紹。我國對華德福教師培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李澤武、吳蓓、黃曉星等人的著作中。李澤武在《我在英格蘭學師范》中詳細記錄了自己在英國接受華德福教師培訓的情況,介紹了華德福教育理念、學校管理、教師培訓等方面的內容。黃曉星在《在華德福學校學做老師》系列文章中,講述了華德福教師培訓過程以及自己的感悟。“培訓課程包括學習人智學,以及研究華德福學校的教學大綱,通常有大量的藝術訓練,最重要的還是教師個人的心靈熏陶和內在的發展。”“教師培訓課程中少不了實習,不同的培訓學校實習的課時長短也不一樣”等。
3.國內外研究華德福幼兒課程的局限性。國內外研究華德福課程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獻法,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課程理念的介紹,這些對于我國如何有效地實施華德福教育有較大的局限。
(1)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主要集中于文獻法,因文獻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研究者可以在短時間內對華德福教育及華德福幼兒課程有一個宏觀的掌握。但是,由于文獻都是源自于他人對華德福幼兒課程的高度抽象概括,而沒有在華德福幼兒教育基地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學習,便缺乏對于華德福幼兒課程感性的認識與理解。
(2)研究內容。國內外都注重對華德福幼兒課程理念的介紹,國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紹國外的華德福幼兒課程的特色、教師培訓等方面。
局限在于:首先缺少對于華德福幼兒教育在中國本土化的研究。由于中國研究華德福幼兒教育的專家較少,而其中占很大部分是記錄國外培訓的經歷,很少有介紹華德福幼兒課程在中國的適應狀況如何以及針對于中國的國情和社會文化背景如何將華德福幼兒課程進行本土化的研究;其次,缺少幼教課程的比較研究,如與蒙臺梭幼兒課程等相關的幼兒課程進行比較。
三、華德福幼兒教育研究的展望
我國華德福幼兒教育研究需要展開新的視角,運用新的范式。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改進,首先,未來的華德福幼兒課程研究中應更加注重對于華德福幼兒課程在中國本土化、華德福幼兒教育在中國的適應狀況、以及針對于華德福幼兒課程在中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怎樣的指導等方面的研究。其次,將華德福幼兒課程與蒙臺梭利等幼兒課程進行比較,尋找相同點,不同點,各自的優勢和對中國幼教課程的啟示,以達到促進國內幼教課程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I] Lynne Oldfield著.自由地學習[M].李澤武,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2]Martyn Rawson著.解放孩子的潛能[M].吳蓓,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3]李澤武.我在英格蘭學師范:華德福教育親歷記[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4.
[4]楊志貴.因性施教 順勢育人——談德國華德福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與教育[J].基礎教育研究,2003, (6).
[5]李雪飛,羅慧娟,王昊燕.華德福教育的產生及其發展[J].中國電力教育,2005.
[6]萇慶輝,申衛.華德福教育概覽[J].世界教育信息,2005,(9).
[7]費廣洪,趙小平,劉麗.華德福幼兒教育的理念與實踐[J].幼教園地,2006,(3).
[8]張娜.邁向兒童靈性的教育——華德福幼稚園在美國的實踐[J].教育導刊,2008,(1).
[9]張地容,楊曉萍.華德福藝術化教育及其對我國教育的啟示[J].當代學前教育,2008,(2).
[10]張栩.一種整體的視角:華德福整體課程思想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
[11]費廣洪.華德福幼兒教育課程理念及其啟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3).
[12]曉荻.“玩”過童年——美國華德福幼兒園“玩”教育的啟示[J].家庭與家教,2006,(11).
[13]陳園園.華德福學校教育的實踐探索[D].西南大學,2010.
[14]張俐.保護童年——華德福幼兒教育[J].中華家教,2005,(10).
其實,幼兒男教師在中國早已有之。上溯到上個世紀
二、三十年代,中國教育界就涌現出了一大批為學前教育奮斗的有志之士,陳鶴琴、陶行知、張宗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為學前教育的發展和理論建設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中張宗麟先生更是有著“中國第一位男幼師”的稱號,他在對現實學前教育狀況不滿的情況下,毅然決定前往陳鶴琴先生創辦的南京鼓樓幼稚園做教師,一邊教學一邊探究,并于1926年到1928年間先后發表《幼稚教育概論》等數十篇論文和譯著,震動了中國教育界。張宗麟先生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他的事跡無疑為當今社會的男幼師們樹立了楷模。
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張宗麟先生那個迷茫和探索的時代已經過去,學前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時代已經到來。我國社會主義雖然只處在初級階段,但國家重視教育,改良政策向教育傾斜,使我國的教育事業充分發展壯大。學前教育作為教育領域里最基礎的部分,它的發展和建設理所當然地被提上計事議程。越來越多的人們意識到21世紀最關鍵的是人才,而人才的培養要從幼兒抓起。于是全國各地的幼兒園如雨后春筍般噴薄而出。許多女性開始從事幼教工作,并一度占據了幼兒教師頭銜的主導地位。
可是隨著幼兒的主體地位的越來越被重視,如何最大限度地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成了所有幼教工作者頭疼的新問題。逐漸地又有人開始反映許多男幼兒具有女性化傾向,矛頭直指幼兒園教師性別單一化新問題。人們開始覺察到幼兒園里應該擁有一定比例的男幼師。因為“男性有陽剛之氣,其外表剛毅、果斷,若揉合了女教師的耐心、細致、溫柔、能歌善舞、富于表現力等優點,將會使幼兒園茶館暖氣以來的‘陰盛陽衰’現象逐漸得到平衡、調和,從而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除此之外,他們認為男性在電化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設備的配套使用、名目繁雜的體育設施方面將大有用武之地。或認為男教師的心理特征及行為方式對幼兒有積極的促進功能;或認為男教師會對幼兒的性別意識起到積極影響;更有甚者稱其為“為兒童的精神世界補鈣”。總而言之,在各方面的努力之下,男性開始打破傳統的思想偏見,逐步邁向幼兒教師的行列,肩負起培養后代的責任和義務,成為了學前教育探究領域里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二、幼兒男教師的職業價值和職業尊嚴
客觀地講,幼兒男教師在社會的呼聲是越來越高的。許多大城市的幼兒園和家庭都熟悉到男性對于幼兒發展的重要性,也都歡迎男性前來擔任這一職業;絕大多數學者也都呼吁廣大熱愛學前教育的男性青年參加到這一工作中來,共同為學前教育和幼兒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從長遠的角度上看,這也是時展的必然要求。
但是在現階段的教育實踐過程中,幼兒男教師們卻碰到了諸多困難。他們一方面被人們用空洞的褒揚拋向高空,一方面又被現實的重力拉回地面——可謂結堅固實地摔了個“重傷”。在對武漢市內幾所幼兒園里僅有的六名男幼師的一項專項訪談中,作者發現六名“園寶級人物”均或多或少對現實有所抱怨,而抱怨的最關鍵新問題還不是事先意料中的低薪新問題,而是社會對幼兒男教師這項職業的認同感新問題。
有著兩年工作經驗的李明(化名)告訴我,盡管每年的年終評選他都會有獎項歸入囊中,但是他由衷地感覺到“我的職業價值在世俗的眼中是一文不值的”;“從而我的人身價值也似乎因此貶值”;“感到很沒有尊嚴”;“等到真正工作了之后才發現原來這個社會上更多的是對幼兒男教師這項職業的嘲笑和譏諷,絕少有人能夠真正理解”。
這樣的目前狀況是作者始料不及的。尤其是當作者滿懷豪情地采訪一位“武漢市先進幼兒教師”的時候,聽到他這樣說,心里更是久久不能平靜。幼兒男教師這項職業是社會需要的職業,但在它為社會服務的時候卻遭到社會無情地鞭笞。究其原因依舊是傳統社會觀點的束縛新問題。長期以來,人們都以為教育孩子是女兒家的事情,社會、包括家人對男性從事幼兒教育的角色熟悉不足。這對他們的工作、生活以至于心理都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如戀愛、婚姻、社會地位……同時,人們心理普遍存在著學校等級制度,認為從幼兒園到大學,肯定是越高級越好,學校的老師水平也理應是一層比一層高;反過來,幼兒園里的老師就被認為是能力和水平低下,自身修養不夠了。
我們說,職業價值的體現不僅僅在于這項職業是否為社會所需要,同時社會和四周人的眼光以及他們對待這項職業的看法也正是職業價值的側面反映。幼兒男教師在生活和工作中處處受限的現實狀況,仿若有人在他們背上貼上了一道標簽,這對幼兒男教師這項職業本身的發展是不利的,對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是如此。正如前面所說,幼兒男教師需要來自社會各方面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三、幼兒男教師的發展前景展望
1948年,趙寄石赴美留學,學習幼兒教育。1952年回國,任教于當時的南京師范學院幼教系,先后從事幼兒園自然教學法和語言教學法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在這個階段,通過對教育現實和社會現實的了解,尤其是通過與基層普通民眾的接觸,堅定了她教育為大眾服務的思想,這也是指導她以后研究和工作的重要信念。
恢復幼教引領建設
20世紀70末,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百廢待舉,百業待興。趙寄石教授在唐淑教授的配合下,負責恢復學前教育專業和帶領同事們進行學科建設的工作。從教學和研究隊伍的組織,新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的擬定,一批新的課程的開設及相關教材的編寫,專業基礎研究的展開,團隊研討活動規范的建立等等,趙寄石教授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趙寄石等老一輩研究人員的努力下,關注理論前沿、注重教育實踐這一陳鶴琴先生倡導的學科建設原則又得到了發揚和光大。在趙寄石教授的倡導和帶領下,教師們深入幼兒園,開展各科教學法的研究,為進一步的幼兒園課程改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趙寄石教授不斷從理論上思考高等師范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建設,在培養目標、隊伍建設和研究方向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見解。在《重新思考學前教育專業》和《90年代高師學前專業面臨的挑戰》等文章中,趙寄石教授對高等師范學校的學前專業建設提出了很多極具價值的觀點。她指出: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改革,首先要從學前教育基本概念的變革中引伸出來,要關注學前教育的內涵的變革,如年齡的下延、服務范圍的伸展等,將高師學前教育專業辦成培訓和科研一體化的機構,拓寬高師學前教育的服務范圍,高師的服務和研究對象要擴展到從出生到入學前的兒童,要研究所有正規和非正規的學前教育機構的保育和教育。
趙寄石教授特別關注教學和研究隊伍的建設。在完善基本的學術團隊的同時,倡導研究人員出國進修和深入實踐,鼓勵年輕教師留校任教后首先深入幼兒園進行實踐鍛煉。趙寄石教授還非常重視研究團隊的討論和研究,還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交流。
銳意改革探尋真知
趙寄石勇于正視幼兒園教育尤其是幼兒園課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弊端,并努力從理論和實踐的層面上進行深入的探究。她在幼兒園實地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結構主義的理論和陳鶴琴等的課程思想,創造性地提出了“綜合教育”的思想,并在幼兒園中實踐這種思想。“綜合教育”的提出,在當時過于一統化的采用分科課程的背景下,對于當時幼兒園課程理論和實踐來說,這是一種重大的震動。綜合教育的實驗研究,拉開了我國聲勢浩大的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序幕,對解放學術思想,促進教育觀念更新,促進幼兒園課程的多樣性和適宜性起到了重大作用,當然也對幼兒教育的成效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影響。當然,對綜合教育的研究,也必然會出現一些不同的或者是反對的意見。面對這些不同的聲音,趙寄石教授很平靜地說,我們是在為孩子做事,我們繼續為孩子做事。在“綜合教育”研究的過程中,她經常深入到班級中,深入到教師和兒童中,踐行行動研究法。在不斷總結的基礎上,形成了幼兒園綜合課程的基本結構、綜合機制及實踐策略。“綜合教育”在中國大陸所產生的影響,遠遠超出了“綜合教育”本身,它讓很多的研究者和實踐者解讀到了這樣的理念:中國的幼兒園課程不應該一統化,一切適合于幼兒發展的課程都值得去探究。
在城市幼兒園綜合課程研究的基礎上,趙寄石教授帶領一批教師深入農村,開展農村幼兒園課程的研究,并主持了全國教育科學“七五”重點課題“農村學前一年綜合教育”的研究。趙寄石教授不顧年事已高,經常深入農村,有時跟隨孩子們來到村莊和田間,觀察農村文化背景中的幼兒園活動,關注農村的幼兒園的課程開發。從80年代末起,她的身影經常出現在揚州邗江、南京江寧、常州武進、無錫錫山和宜興、徐州睢寧等地的農村幼兒園。當時的交通條件還不發達,有些山路還要坐拖拉機進去。趙寄石教授和年輕的同事們一起,克服了各種生活上的困難,全力投入到研究之中。90年代初,課題組出版了《農村學前一年綜合教育課程》,發表了近二十篇相關的論文。在國內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相關研究成果在1992年OMEP大阪會議上進行了交流。
在趙寄石教授的帶領下,90年代中期,南京師范大學的學前教育研究人員又開始了幼兒園領域課程的研究。該研究一方面試圖整合過于分散的課程內容,將相關的學科整合為相應的領域,同時確保經驗的系統性;另一方面,使重要的學習經驗不至于遺漏,使幼兒教育真正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1996年,出版了中國大陸第一套以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及藝術五大領域為組織線索的幼兒園課程方案,并在隨后展開了更大范圍的實踐研究。近年,對幼兒園領域課程進行了改革和發展,尤其是更多的關注不同領域之間課程內容的相互滲透。剛出版的由趙寄石和唐淑教授領銜主編的《幼兒園滲透式領域課程》是對領域課程的一種改進和完善。
在實踐研究的同時,趙寄石教授還深入討論幼兒教育和幼兒園課程的理論問題,系統的提升幼兒園課程建設實踐的經驗。在幼兒教育的基本價值觀念、幼兒與教師的關系、幼兒園教育的基本結構、幼兒園課程的綜合機制、幼兒的智力發展與教育、幼兒語言發展與教育、幼兒園可持續發展等問題上進行了深入的理論研究,發表了很多的學術論文,也在全國產生了很大的學術影響。
趙寄石對幼兒教育的理論建設總有一種宏觀洞察和高度把握的能力,先后提出用“結構主義心理學理論”、“生態學的觀點”和“持續發展的觀點”等理念來研究幼兒教育,并將這些觀點運用到幼兒園課程的理論和實踐中去。趙寄石教授在《為建立具有我國特色的幼教科學努力奮斗》、《我國幼教科研的發展與展望》、《為建立具有我國特色的學前教育理論體系而努力奮斗》等相關的文章中,明確地提出了她對于幼兒教育研究的見解。如,她在80年代末提出,學前教育的理論研究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對原有體系中的概念、變量、陳述、格式等理論基本要素重新進行考察,加以確定、調整、更新、充實;同時,對原有體系的基礎理論,即教育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領域中的新發展加以探討并吸收,從而構建基本理論的框架。二是80年代借鑒吸收國外新的理論觀點,直接用于指導幼教實踐。對這些實踐研究的過程和成果進行概括,探討其中的規律,就能建立起技術理論的框架。趙寄石教授的這種理論建設思想,一直是指導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研究的重要思想。
廣泛溝通積極借鑒
在關注本國學前教育研究的同時,趙寄石教授非常重視開展國際交流。從80年代起,她通過多種方式,廣泛接觸國外幼兒教育專家。1982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同中國建立幼教合作項目,南京師范大學被教育部確定為首期唯一的與兒童基金會合作的單位,作為該項目的重要負責人之一,趙寄石教授積極推進各項合作工作,在項目計劃、實施及成果推廣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甚至還親自關注資料的翻譯工作,并培養年輕教師和學生對外交流與合作的基本能力。南京師范大學的工作受到聯合國兒基會官員的高度評價,也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中國進一步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趙寄石教授多次赴國外考察及參加國際幼教學術會議,為中國幼教界參與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做出了重要貢獻。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在考察交流的同時,趙寄石教授非常重視對國外先進經驗的借鑒和思考。比如,80年代初,趙寄石教授隨學校考察組,訪問了墨西哥、美國及英國,回國后,她一方面介紹在國外看到的先進的實踐,與此同時,她也比較分析了我們自己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并在借鑒的基礎上探討了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在趙寄石教授起草的國外考察報告中,都有思考和啟示的部分,也正是在不斷對外交流和思考的過程中,在對本國現狀不斷思考和審視的過程中,孕育了她關于學前教育改革和建設的基本思想。趙寄石教授深知了解世界幼兒教育發展的重要性,她自己親自為本科生開設“外國幼兒教育”這門課程,還編寫了講義及外國幼兒教育文稿,并積極扶持國內的年輕學者編寫相關教材。趙寄石教授的“外國幼兒教育”課,資料詳實,“說”與“思”并重,任何理論觀念最后都落實到我們的教育現實之中。
擴展領域辛勤拓荒
在當代中國幼兒教育界,趙寄石教授德高望重。她從事幼教工作半個多世紀,把全部的生命與幼教事業緊緊地聯系在一起。近十年,趙寄石教授又在不斷拓展自己的研究視野。她引導年輕的研究人員關注比較教育、教師教育,并努力為年輕教師的申請科研項目提供幫助和服務。她自己又向新的研究領域邁進。她特別關注托兒教育,經常深入托兒所關注一歲半至三歲孩子的活動。她和托兒班的老師一起研究托兒的發展特點和學習特點,研究托兒課程的組織和實施,她們的研究成果——《托兒綜合教育課程》已于90年代出版,并在更大的范圍里進行實驗研究。趙寄石教授高度關注家庭教育,她對家庭教育的研究,理性中透著濃厚的情意,循循善誘又言之成理。她認為,在學齡前這個關鍵階段,成人的不同態度會給孩子以不同的導向,造成以后不同的結果。若能在幼兒階段因勢利導,支持鼓勵,放手培養,就會逐漸形成孩子的獨立性;若事事包辦代替,孩子自感無能,必然導致依賴性。從小養成獨立性,一輩子受益,依賴成性,非但難改,而且貽害無窮。她特別強調要珍惜幼兒的自主性,要讓幼兒擁有快樂的童年。她的《育兒之道》及《家庭教育小議》等家庭教育手冊,深受家長和研究者的喜歡。趙寄石教授在研究幼兒語言教育的基礎上,還開始了幼兒英語教育的研究,并受到了很多實踐工作者和研究者的關注。
當我們看到80多歲趙寄石走進幼兒園、托兒所,當我們看到她在一群蹣跚起步的孩子中間,不時的與孩子們交談,不時的傾聽和觀察,我們無不為這個場景感動!我們可以確定,這就是這位老人最重要的生活。正是這個老幼親和的世界,不斷地激發著趙寄石教授的思想和智慧,讓她向著一個又一個專業領域前行。
博愛謙遜扶持后學
趙寄石教授的博愛與謙遜感染了很多人的心靈。她總是為他人著想,謙恭寬容,遠離功名。她總是耐心的傾聽別人的意見,肯定別人積極的方面。從大學的同事到幼兒園孩子的父母,從城市的幼兒教師到邊緣山村的代課教師,都感受到了她的博大的胸懷和博愛的品格,都能在與她的交往中感受到一種關愛、尊重和激勵。有些農村甚至邊緣山村的幼兒教師突然造訪,趙寄石教授總是熱情接待,耐心傾聽,積極鼓勵,有時還給予生活上的幫助。全國各地的幼兒教師只要給趙寄石教授寫過信,不管她(他)深處何地,總是能收到趙寄石教授的回信。
我們這些在趙寄石教授身邊工作的每一個人,都得到過她的真切的關心和幫助。趙寄石教授關心身邊每一個人,在她眼里,任何人都在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所以她對大家沒有遠近親疏,對任何人一視同仁,都給予熱情的幫助和關心。90年代初,趙寄石教授領導的農村幼兒教育研究課題組的報告被幼兒教育國際大會接受,作為第一作者,趙寄石教授放棄了參加會議的機會,把機會讓給年輕教師,并幫助年輕教師準備發言提綱,修改英文稿。有些教師身體不是很好,趙寄石教授總是利用外出的機會,為他們尋找相關的資料、保健品。這類事,在趙寄石教授的生活中的經常發生的。國內其他的師范院校也有很多教師得到了趙寄石教授的熱情幫助和關心。可以說,只要在賑災、救助的地方,就能感受到趙寄石的善心、愛心。趙寄石教授的為人感染和激勵了很多人,她的品格和學術思想將會指導和激勵人們為幼兒教育事業的輝煌而不斷奮發努力!
參考文獻:
我無數次傷心地問媽媽為什么,媽媽的回答總讓我信心倍增:“每個人的能力都是不一樣的,這方面差,在另一方面總會得到補償。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的手工制作也很糟糕,甚至被稱為笨孩子,可這一點也不影響他成為發明家。”是啊,我也有許多別人不及的優點:我會聲情并茂地講故事;還能搬很重的東西,并能堅持很長的時間……在媽媽的提醒下,我經常對自己有許多新的發現。
童年的時光是一列幸福快車,滿載著我的歡笑,也載滿了父母對我的精心呵護――他們對我愛得多么小心翼翼,好像我是一個泥娃娃,一不小心就會摔碎一樣。
別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比
進入中學,苦惱多是來自那可憎的體育課。許多鍛煉項目都折磨著我還不太成熟的內心,它們像班上那些喜歡嘲笑弱者的男孩,一次次地嘲笑著膽怯的我:“笨!笨!笨!”有一天,那個黑臉的體育老師終于發怒了,因為我怎么也完成不了那個“前滾翻”,他生氣地喝道:“站一邊看別人怎么做!”然后,在我低垂的眼簾下同學們一個接一個地輕松翻滾,像一只只快樂的小皮球,而我……我的臉羞愧得能滴出水來!
那一天是怎么回家的,我已然不記得,腦海里充斥著通天的絕望和自責。一見到爸爸,我立即撲進了他的懷里。抹著我淌不完的淚,爸爸的眼圈也紅了,他翕動著大鼻孔向我道歉:“都是爸爸不好,是爸爸把這些缺點遺傳給你了……”“遺傳?”我已經顧不上流淚,“爸爸,你也這樣嗎?”“是啊,不信,你瞧……”說著,爸爸就做了個“前滾翻”,笨拙得像只老烏龜四仰八叉的,怎么也站不起來。我“撲哧”一聲樂了,原來那么優秀的爸爸也有弱項!
第二天是媽媽陪我去的學校,她說要找教體育的馬老師談談。
我害怕媽媽會責怪馬老師:“媽媽,不怪老師,他是太著急,都怪我太笨了。”媽媽笑了:“我不是去責難老師,我只想去告訴他,你某些動作是比別的孩子稍差一點,但你會慢慢趕上別人的,我想叫他不要太著急了。另外,你并不笨,我不是說過嗎,人總有優點和缺點,而你恰恰在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比,當然會痛哭流涕了。”媽媽的一番話說得我不好意思起來。
從此,體育課上碰到我做不好的動作,馬老師再也不強求,這讓我恢復了從前的快樂。
袁源是腦癱
如果不是那次我突兀地闖進老師的辦公室,也許我的生活會一直平靜如水。
那天,我送遲交的作業本到辦公室,走到門外,聽見馬老師提到了我的名字:“袁源啊,你不知道嗎?她小時候被診斷為腦癱!”“腦癱不是一種很嚴重的智力疾病嗎?我看她的智力還可以……”是語文老師的聲音。“她是輕微的,主要表現為動作方面的缺陷。我原來不知道,是聽她媽媽講的……”
一下子,眼前的一切全模糊了,林立的教學樓、精致的石雕,以及老師刀子一樣咯吱吱的聲音,它們飄渺得像陣煙霧,若有若無,可是內心的劇痛卻提醒著我一切都真實存在!艱難地隱進那片小樹林,我終于“哇”地哭出聲來……
袁源――腦癱!
怎么也不知道這兩個詞發生著致命的關聯,難怪家里有那么多那么多關于腦癱的書!書里描繪的是一些什么樣的人啊,殘疾、弱智甚至癡呆!幼稚的我還經常把它們拿出來翻翻,滿足著一種事不關己的好奇,而現在才知,里面寫得滿滿的,畫得重重疊疊的全是我!而我活在父母的謊言中,依然興高采烈……難怪我總是比別人笨拙,難怪體育老師不再強求我完成動作,原來他們早就知道我是個低能兒!
一股蓄積已久的力量促使我狂奔起來。淚水紛飛中,我居然闖過了一路的紅燈綠燈人流車流。我要遠離學校,遠離人群,遠離這個嘲弄我的世界,我要鉆進自己的房間,永遠也不出來,永遠!
要忽略自己的缺點
緊閉的房門攔截著惶惑的父母。我倔強地躺在床上,任他們千呼萬喚也不為所動。
最后爸爸撞開了房門,他惱怒地拉起床上的我,大聲說:“聽著,源源,無論發生什么事,你也不要把父母拒之門外!”“我是腦癱患者,無論我做出什么事,你們也不應該感到奇怪!”眼淚又一次像斷了線的珠子,一顆接一顆地滾落,媽媽一把摟過我,驚恐萬狀:“源源,你是聽誰說的?”“你們騙了我十五年,你們還想騙我多長時間?原來我是弱智,怪不得體育課我上得那么艱難……”傷心、絕望像波濤一樣在內心翻滾,爾后“嘩”地頂開了閘門,我伏在媽媽的懷里哭得天昏地暗:“媽媽,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為什么?”媽媽抱著顫抖的我哽咽著,無言以對。
痛哭之后,我終于疲倦地睡著了。
睜開眼的時候,已經是另一個清新明媚的早晨,媽媽坐在我的床邊,爸爸在房間里踱著步……他們守了我一夜。
看到我醒來,媽媽扶起了我:“源源,我們要振作起來,不能被自己打倒。孩子,去洗臉刷牙吧,把你的漂亮臉蛋收拾干凈!”我一向是聽話的孩子,于是順從地走進洗漱間。收拾完畢,爸爸握住我的手,說:“源源,你長大了,許多事應該告訴你了。”我看看媽媽,她也是一臉的莊重。“你是腦癱。從小爸媽就帶你四處求醫,好不容易才解決了你走路的難題,可精細動作總不盡如人意,但我和你媽媽都很滿足了,因為和嚴重的患兒相比我們是多么幸運。為了保護你的自尊,為了不讓你成為別人嘲笑的對象,我們一直保守著這個秘密……這樣做是不想讓病魔在你心里留下任何陰影。你的確如我們所期盼,活得很快樂……”
爸爸走到窗邊深吸了一口氣,然后猛地回過頭,像下了一個很大的決心:“爸爸還要告訴你一個秘密,爸爸也是腦癱!”他盯住我露出無比驚訝眼神的眼睛,說:“也許你認為怎么這么湊巧?對,上天就安排得這么巧。爸爸之所以告訴你這個秘密,是想向你證明,腦癱患者也可以活得很精彩!”是的,爸爸活得很精彩,在商場上叱咤風云,對一千多名員工指揮若定。可我對他的說法很懷疑,也許這只不過是美麗的謊言,只是為了找回我的自信?媽媽看到了我眼里的疑惑:“細細看你就會發現,爸爸走路腳是踮著的,為此他曾經很苦惱。”“是的,我曾經很絕望,像你現在一樣。但后來我發現,當我忽略了自己的缺點,別人也就不會在意!”細看下來,爸爸確實踮著腳走路。鄉下的奶奶也打來電話,說爸爸那時的癥狀比我嚴重得多……
像行走在小說里,一切都是那么曲折離奇,我不得不靜下心來整理自己紛亂的思緒。那天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揚長避短,我也會像爸爸那樣成功。在奮斗面前,腦癱也不過是只紙老虎!
經過這場風波的洗禮,我一下子成熟了許多,生活的道路上我重拾起自信艱難前行,然后摘取了一串串碩果: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學;拿到了不少論文獲獎證書;我的演講總會引起小小的轟動……在父母的支持下,我的人生不很順利卻很精彩。
謊言造就了我的自信
陶行知先生早在70年前就提出并實踐了“建設中國的、省錢的、平民的鄉村幼稚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當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在我們周圍,蘊涵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在開展“香香的蔬菜”這一主題中,那綠油油的菜地,那喧鬧的菜市場,那香味撲鼻的酒店廚房,都是我們開展探究活動的好去處。那鮮紅的辣椒、那紫色刺鼻的洋蔥、那翠綠的扶手瓜……都是我們開展探究活動的寶貴資料。
一、菜地里的學問――利用社區資源引導幼兒尋找與發現
利用社區中的自然資源,讓幼兒在觀察中產生真實的感受。
孩子的探究,要有豐富的環境。社區的教育資源是豐富多彩的,并不是每一種教育資源都能給我們帶來益處,所以,教師應該從主題探究的實際需要出發,篩選各類資源,引入對幼兒探究活動有作用的教育資源,為幼兒的探究活動提供有準備的社區環境,
根據“香香的蔬菜”主題需要,我們選擇了“菜地”作為孩子探究的第一站。帶孩子們到菜地里觀察各種蔬菜。當孩子們通過各種感觀發現了過去不知道、過去沒有見過或視而不見的東西,這些東西就會更強烈地刺激他們的求知欲望。
二、蔬菜里的科學――利用社區資源鼓勵幼兒探究與實踐
利用家長資源收集資料,為幼兒的探究提供充足的材料。
家長是我們主題探究的好幫手,家長可以為我們的探究活動收集材料,幫助幼兒增加日常生活經驗,家長也可以走到孩子們中間,為幼兒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有了家長的支持,幼兒在獲得了豐富的經驗之后,會產生與同伴分享的強烈愿望,會主動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這為主題探究活動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了讓家長了解我們的教育目標,我們全班小朋友一起制訂了一份倡議書,告訴家長我們探究的基本情況,并寫明我們的需要,家長可以協助我們做哪些工作,家長一看便很明了。
三、菜場里的樂趣――利用社區資源帶領幼兒觀察與體驗
利用周圍社區中的環境資源,讓幼兒體驗生活。
有時候,我們不需要挖空心思去創設這種那種教育情境,幼兒園外的一些社區資源便是生機勃勃、充滿魅力的教育資源。
幼兒園附近的菜市場便是我們最好的探究場所,真實的生活是孩子們的歡樂之源。
孩子們帶著兩元錢來到喧鬧的菜市場,走進菜市場仿佛是到了一個蔬菜樂園,各種各樣品種繁多的新鮮蔬菜擺在孩子們面
前,深深吸引著孩子們,摸著、看著、聞著,認識了許多平時從未見過的蔬菜,還掏錢買到了自己喜歡的蔬菜,實踐了生活片段――買菜,激發了他們對認識蔬菜、品嘗蔬菜的興趣,在活動中享受了快樂,體驗了成功的樂趣,交往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利用這樣的社區資源,讓幼兒接觸生活,在真實的社會活動中學習,從而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和鮮活的知識經驗,這對幼兒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蔬菜中的藝術――借助社區資源啟發幼兒利用與創造
利用社區中的人文資源,激發孩子對各種事物的興趣。
孩子們把自己買回的蔬菜陳列在活動室中,好有成就感。接下來,我們邀請在酒店廚房當廚師的家長來到幼兒園,他不僅為孩子們帶來了色彩艷麗的蔬菜譜圖片,還現場為孩子們表演蔬菜雕刻和蔬菜拼盤,孩子們為一個個美麗的作品鼓掌。孩子們也不甘示弱,模仿廚師把各種蔬菜切成不同形狀,制作蔬菜拼盤、蔬菜沙拉等,末了,我們還邀請家長一起舉行“蔬菜宴會”,孩子們的高興勁兒就甭提了。
五、家長老師來啦――借助社區資源激勵幼兒交流與積累
利用家長資源,家園共同分享孩子們在探究中的進步和快樂。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密切合作”在日常活動中,我們班的家長有參與幼兒園活動的愿望和能力,我們在本主題中利用家長資源有計劃地開展了以下兩個活動:
1.“家長助教”進我班
為了充分挖掘蔬菜的作用,我們邀請了當醫生的家長,請他給孩子們講講蔬菜的營養及進食方法。它的開展不僅僅豐富了幼兒園的課程活動、彌補了教師知識經驗的不足,同時也為教師和家長、家長和家長之間提供了一個經驗交流和共享的機會。從而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在愉快和諧的氛圍中,享受到了自主探索的樂趣,更加激發了幼兒探究的興趣。
2.親子活動展巧手
在主題探究活動結束時,我們還利用家長資源,開展別具一格的主題展示活動,讓家長了解幼兒在活動中的發展情況,對家長的大力支持給予回放性展示,心靈手巧的家長們聚集在一起,收集各種廢舊材料和幼兒共同制作許多蔬菜的頭飾及服裝(幼兒畫、涂、剪,家長縫制、完善)。在主題展示活動中,幼兒穿著由廢舊材料制作的服裝在舞臺上表演著蔬菜的生長過程,家長們則戴著白毛巾,揮舞著鋤頭扮演農民耕地,整臺展示由于家長參與策劃、制作、演出而完成得很精彩。幼兒在展示中體驗到了收獲的喜悅,加深了對主題的認識和感受,家長們也在參與中加深了對幼兒活動全過程的了解,體會到與幼兒一起學習和活動的樂趣。
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就是幼兒教師在幼教工作中自由實現自己職業理想的一種教育主體生存狀態,享受著幼兒教育工作帶來的愉快和幸福體驗。具體分析如下:
1.與領導、同事、家長和諧相處。
這些都是幼兒園中重要的人際關系。幼兒教師要尊重并聽從園領導的指示,遵守幼兒園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同事之間形成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相互支持;要多與幼兒家長進行溝通,最大限度得到家長的理解和配合。只有在各種關系和諧融洽的氛圍中,幼兒教師才會帶著一種積極的情緒投入到工作之中。
2.隨著工作的努力和時間的積累
自身的工作能力在不斷提升,得到了領導、同事、家長的一致認可,逐步從新手教師轉變為骨干教師,對于工作得心應手,幼兒教師才會投入更多的激情。
3.發自內心愛孩子,并贏得幼兒的信賴與喜愛。
最重要的是幼兒教師要發自內心尊重、愛每一個孩子。幼兒雖然是不成熟的個體,但自從其出生便擁有與成人一樣的權利,同時師幼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所以,教師應平等地給予每一個孩子一樣的愛。以上這些都是做好幼教工作的前提。
(二)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意義
1.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可以造就與幼兒、家長、同事、領導的良好關系。
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會轉化為洋溢在臉上的笑容,會產生更多的親和力,從而使幼兒愿意與你親近、同事愿意與你交流、家長愿意與你溝通,于是,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會更加融洽,教師也會得到更多的信任和配合。
2.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可以給自己帶來事業上的成就感。
在工作中職業幸福感能為個體創造更多的原動力,可以把職業的幸福感轉化為工作的動力,實現理想,努力接近自己設定的目標。當榮譽的光環照耀在你身旁時,你會感受到職業帶來的幸福。由此教師就可以創造更多的榮譽,幸福就這樣獲得了良性循環。
3.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可以造就生活幸福感。
幼兒教師如果在工作中很幸福,那么在生活中會擴散他的幸福,而且幸福不僅體現在臉上還有心情上,會把這份幸福感染給家人及周圍的朋友。大家都分享到你工作帶來的幸福,會更加支持你的工作,因為你的工作給大家帶來了歡笑與健康。
二、影響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因素
(一)外在因素
1.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家長的評價是影響其職業幸福感的外在因素之一。
我國學前教育的歷史不過一百年,在1903年學前教育正式納入學制系統。官方創辦了第一個幼兒園(湖北武昌幼稚園),之后在北京、上海相繼成立了蒙養院,中國第一代幼兒師資,是敬節堂的潔婦和育嬰堂的乳媼,是沒有接受過教育的女性,具有濃厚的封建色彩。在外界看來似乎還很可笑,婦女走出庭院引起了全國性的轟動。那時的幼兒教師社會地位很低。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影響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獲得。雖然中國學前教育到現在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直到現在,在不少人的心中,幼兒園里帶孩子只是母親或保姆帶孩子職能的一種代替和延伸,職業的神圣感和社會地位的反差,不可避免地使幼兒教師喪失了職業幸福感。學前教育在師范院校早已是熱門專業,近幾年在呼和浩特的教師招考,吸引了大批專業理論水平高、綜合能力強的年輕教師進入幼兒園,這些教師中幾乎全部是大專以上學歷,本科學歷的教師可占一半,幼兒園的師資水平明顯提升。但相對義務教育、高等教育來說,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略低一些,家長乃至更多的人沒有認識到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對幼兒教師也不夠理解,沒有認識到其工作的復雜性與艱巨性。有些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入幼兒園,全部的教育責任便給了老師,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對幼兒教師要求苛刻,期望過高,幼兒教師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長期這樣下去,幼兒教師會對工作失去熱情,哪還會有幸福感。家長對幼兒教師的態度、評價也會影響其職業幸福感。
2.幼兒教師區別于其他教師工作的特殊性。
首先,幼兒教師工作的獨特性。(1)工作的艱巨性。由于幼兒教師的教育對象的獨特性,其工作具有艱巨性。因為幼兒身心的幼稚性,幼兒教師不但要承擔教育責任,還要承擔保育責任,幼兒教師承擔的保育職責是其他各級各類教師都無法比擬的。當前獨生子女增多,幼兒家長對孩子的重視度提升,對幼兒園的保教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幼兒教師身上的責任加重,要求工作的全面細致性,幼兒教師幾乎要對幼兒生活中、學習中每件事、每個環節都要給予關心和幫助。總之,幼兒教師所做的工作非常細致、具體和瑣碎。(2)工作時間較長。幼兒教師的工作時間相對其他各類教師較長。還是因為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幼兒教師從上班開始精力就要高度集中,甚至顧不上喝水上廁所,得時刻關注班里每一個孩子的活動及應對突發狀況。下了班還要寫教案、教育筆記、教學反思、多種計劃、論文等。私立幼兒園的教師下班時間更是不固定,一天工作平均在12個小時。其次,工資待遇較低。呼和浩特市公立幼兒園工資基本上在兩千元左右。但在我調查的這些幼兒園教師中,所有人都對目前的收入很不滿意。私立幼兒園的工資基本上不到一千元,沒有保險,基本生活保障都難,所以幼兒教師改行的很多。如此大量付出勞動,卻與得到的不成比例,幼兒教師心里怎么能平衡,幸福從何談起。
3.影響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環境因素。
幼兒園的環境因素分為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用一句詩詞來形容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而且學前教育學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原則叫做環境育人,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影響幼兒也影響著幼兒教師。幼兒園的物質環境是指幼兒園內的各種物質要素的總和,包括園舍建筑、室內裝飾、場所布置、設備條件、物理空間的設計與利用。簡單地說如果幼兒教師每天工作的幼兒園周圍是個垃圾場,園內沒有活動場地,教室內空間狹小孩子又多,嘈雜聲一片,幼兒教師連休息、備課的地方都沒有,資源缺乏,有好的創意得不到幼兒園的支持,長此下去,也就蒙混度日,或是另尋出路。寬敞明亮的室內環境,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幼兒教師專門準備的備課室休息室,讓幼兒教師感到自己在被關懷,一來到幼兒園就心情舒暢,自然會把這種積極的情感帶到工作之中帶到家庭之中。幼兒園環境中的精神環境,是指幼兒園內的一切精神因素的總和,主要包括教師的教育觀念行為、幼兒園的人際關系、幼兒園的文化氛圍等。這里我主要想談一談幼兒園的人際關系對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影響。首先,幼兒教師希望獲得領導的支持、肯定,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赫茲伯格提出,領導的賞識是一種重要的激勵因素和手段。因為,對教師來說,它意味著自己在組織中的位置、自己獲得發展機會的多寡、工作能否順利進行和獲得成功、工作業績是否獲得認可等。幼兒教師的發展與領導有很密切的關系。他們之間的關系也影響幼兒園的發展。幼兒教師獲得園領導的認可,感到自身工作很有價值,增強職業幸福感。其次是幼兒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在工作中,家長的一言一行都牽著教師的心,在對幼兒教師工作的評價和認識上,家長一方面是社會的代言人,一方面是教師工作的直接評價者。絕大多數的家長尊重、信任和肯定他們的工作。這是對幼兒教師辛勤勞動的承認。這種被承認和認可的體驗是一種幸福的體驗。再次是幼兒教師與幼兒愛的互動,在教師與幼兒的交往中,教師給予幼兒愛時,幼兒也會以一份真誠的愛回報教師。對于教師的付出來說,幼兒的愛是最大的安慰、補償和回報。這是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主要源泉。我在多個幼兒園實習過,在我的觀察中發現很多40歲左右在幼兒園當教師超過15年的老師,看到幼兒因為想父母哭鬧、尿褲子、辦錯事,都很默然,甚至生氣地指責,比較煩躁,工作積極性明顯低于年輕教師,得到幼兒愛的反饋較少,職業幸福感偏低。
(二)內在因素
1.幼兒教師的工作態度。
幼兒教師對幼兒教育事業采取什么樣的態度,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體驗。古今中外的優秀教師和教育家,把工作干得有滋有味,似乎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享受工作,如裴斯泰洛齊、福錄貝爾、陶行知等,他們就是以審美的態度對待工作。但實際中有不少幼兒教師工作是為了解決生存問題,把工作當成謀生的手段,感受不到教育工作的樂趣,真正意義上的教育生涯也就結束了。
2.幼兒教師工作中的成就感。
幼兒教師工作的成就感可從兩個方面獲得,一是自身的工作能力在不斷提升,二是幼兒的成長進步。幼兒教師工作面對的是一群天真無邪、充滿好奇心的幼兒,教會幼兒認識自己的水杯、毛巾,成功地組織一堂課,內心都會伴隨著無比的喜悅,看到幼兒在自己的精心照料之下健康快樂地成長,認為自己能勝任這項工作并非常有價值,當然就會產生一種成就感。這種職業的成就感是影響職業幸福感的內在因素之一。
3.幼兒教師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影響其職業幸福感。
已有研究表明,那些富有理想、熱情洋溢的教師,以及執著地為實現其理想而努力工作的教師,更容易產生職業倦怠。因為他們過分努力投入到工作當中,精力的消耗會非常大,他們希望通過努力可以獲得成功,然而現實并不總是如愿的,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從而影響職業幸福感。
三、提升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途徑
(一)幼兒教師對本職工作應樹立正確的認識
對工作的正確認識,包括對工作的性質和價值的認識。幼兒教師只有對工作的性質和價值有了正確的認識,才能從內心深處接受它,體驗到幸福感。因為每一種工作都有它的價值,從不同的角度看它,便會產生不同的感受。有些人認為幼兒教師就是看孩子的保姆,什么人都可以干,其實不是這樣的,幼兒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首先我們自己應對自己的工作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幼兒在六七歲時腦重已達成人的90%,感知、注意、記憶、想象、思維、語言都是在此之前形成并逐步發展完善,說明幼兒期的教育非常重要。有一定專業知識的教師都知道0~6歲,存在著很多不同關鍵期,比如說4~5歲是幼兒堅持性發展的關鍵期,幼兒教師要在這段時間注意對幼兒堅持性的訓練,并告知家長進行配合,可以幫助幼兒擁有良好的堅持性,對幼兒今后的學習或是工作都是非常有幫助的。如果錯失了早期發展的關鍵期,今后將很難彌補,甚至影響幼兒今后一生的發展。所以說幼兒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幼兒教師的責任重大工作擁有巨大的價值。其次,為什么同樣在幼兒園工作的教師,面對同樣的孩子,有的能從幼兒身上體會到幸福感,有的卻不能,其原因是源于不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如果想從幼兒身上體會到幸福,我們要改變對待幼兒的看法,試著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幼兒,因為幼兒身心發展水平的局限,經常會犯一些讓成人看了極其可笑的錯誤。我們作為幼兒教師,在幼兒園里充當“媽媽”的角色,應該理解包容孩子的缺點、錯誤,去幫助他,而不是指責、怒罵、嘲笑。孩子的天真無邪,愛得真摯、純潔,讓許多成人自愧不如。著名的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過“兒童是成人之父”。中國最早發現兒童的作家周樹人也曾提出類似的觀點。所以,幼兒教師要改變自己的兒童觀,理解幼兒就會減少大發雷霆和誤解幼兒,而且幼兒的好多優良品質都值得我們去學習。
(二)通過多種途徑提升幼兒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幼兒教師整體水平的提升,可以提高社會對幼兒教師的評價,也可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所以,社會應重視對學前教育師資的培訓,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首先,對師范院校中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要盡可能投入豐富的教學資源使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并讓學生有機會去幼兒園參觀、見習,從而對幼兒園有一定的了解,在進入幼兒園時不會茫然失措,更容易適應幼兒園。其次,是幼兒園提供各種機會為在職教師充電,或鼓勵他們外出學習。最后,幼兒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后,主動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反思,總結經驗得失,以提高自身教育教學能力。幼兒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對于幼教工作的得心應手,便會得到領導的認可、同事的好評、幼兒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會使幼兒教師感到工作帶來的成就感。
教師個人期末工作總結報告(一)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已接近尾聲,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本人特就這學期的工作小結如下:
一、思想工作方面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本人一直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適應社會發展的形勢。通過閱讀大量的道德修養書籍,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視自己,提高自身素質。在抗“非典”時期,能夠主動配合學校,做好防治宣傳工作。
二、教育工作方面
這學期,本人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班級人數眾多,又面臨著新課程改革。面對首次接觸的教材,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遇到了不少困難。針對這些情況,我在積極參加教育局組織的新教材培訓的同時,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及兄弟學校的同行討教經驗。在教學中,認真鉆研新大綱、吃透教材,積極開拓教學思路,把一些先進的教學理論、科學的教學方法及先進現代教學手段靈活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創新的等能力。另外,本人在搞好教學工作的同時,還很注重教學經驗的積累,有了心得體會就及時記下來與同事交流,本學期撰寫綜合活動案例《翱游花海》以及論文多次參加市級交流、獲獎、發表。
三、遵守紀律方面
本人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不遲到、不早退、有事主動請假。在工作中,尊敬領導、團結同事,能正確處理好與領導同事之間的關系。平時,勤儉節約、任勞任怨、對人真誠、熱愛學生、人際關系和諧融洽,從不鬧無原則的糾紛,處處以一名人民教師的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四、業務進修方面
隨著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業務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學之余,還擠時間自學中文本科并積極各類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初步掌握了多媒體課件制作。
教師個人期末工作總結報告(二)本學期,我擔任_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主動與班主任團結合作,結合本班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為完成教育教學工作出勤出力,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以下總結:
一、認真鉆研教材,明確指導思想
教材以數學課程標準為依據,吸收了教育學和心理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改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在課堂中推進素質教育,力求體現三個面向的指導思想。目的是使學生體會數學與大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理解數學和運用數學的信心;初步學會應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事實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二、認真備好課,突出知識傳授與思想教育相結合
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教學方法,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后記。
三、注重課堂教學藝術,提高教學質量
課堂強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在課堂上我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培養學生多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本學期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提倡自主性“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與參與者。”這一觀念的確立,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成了他們的需求,學中有發現,學中有樂趣,學中有收獲,這說明:設計學生主動探究的過程是探究性學習的新的空間、載體和途徑。
四、創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我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么能力。使評價結果有利于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
五、認真批改作業,做好課后輔導工作
布置作業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講評,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生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生思想的輔導,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首先解決他們的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這樣,后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使他們對數學產生了興趣,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總之,一學期的教學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困惑,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不少的缺點。本人今后將在教學工作中,吸取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力爭取得更好的成績。
教師個人期末工作總結報告(三)這一個學期的工作下來確實是讓我感受深刻,在工作方面我堅持去做好自己的分內的工作,我也是能夠清楚的感受到這一點,在未來的學習的當中還是應該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我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我時刻準備著,回顧過去的一個學期的感覺有很多很多工作還需要提高,在工作當中還是應該要有自己的主觀判斷,對于一學期來的工作我也總結一下。
在教學工作當中我嚴格遵守教學制度,讓孩子們能夠學習到知識,教導孩子們對與錯,在這個年紀應該從小開始培育,讓孩子們盡可能去有一個是非觀,教育孩子就是從一些細節開始做起,這一個學期的工作當中我認為我還是的有非常多的事情需要去完善,在這方面我是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的,現在我是深刻的意識到了這一點,我也一定會堅持去搞好自己的教學能力,在以后的教學工作當中錯的更加的完善,作為一名幼師我能夠在這方面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是我的職責所在,我也堅持去做好了很多事情,不管是在什么樣的環境下面這些都是我在追求的東西的,對于過去的一個學期我抱著期待去做好工作,也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在教學工作當中這些是我應該主動去做好的,我應該要對學習有一個好的判斷,在這方面我是應該做的認真一點,我也會在這樣的環境下面讓自己積累足夠的經驗,作為一名教師我也一直在搞好各個方面的工作能力,和孩子們和睦相處,融入孩子們的群體,這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融入進孩子們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孩子們,這給我的感覺是非常的好,我也一定會堅持去做好這一點,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有些是事情還是應該要有自己的判斷,這個學期下來我和孩子們的關系更近了一步在,我們的相處方式是非常好的,雖然帶小班是比較忙的,也是經常會有各種問題出現,但是我是一個有耐心的人,我也在堅持做好分內的工作,我相信我是可以做得更好,在工作方面我堅持教育孩子為本,加深和孩子們之間的感情,平時多多的交流,我認為這些都是很有意義的,對教學工作也是有很大幫助。
過去的一個學期已經結束了,但是我一定會把這份工作做的更好,在未來的教學當中,妥善的處理好和學生們之間的關系,維護好自身的工作能力,堅持去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以后一定會努力的。
教師個人期末工作總結報告(四)緊張而忙碌的一個學期的工作即將結束,回顧一個學期的歷程,感覺特別充實。讓我更加認識到了: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獲。我和學校每一位老師一樣,認認真真地對待每一件事、每一份工作,做到勤勤懇懇,扎扎實實,腳踏實地地做好一個教師的本職工作,認真完成學校領導交給我的任務,虛心向各位老教師和優秀教師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并注意不斷閱讀有關教育教學理念和實踐的書籍,充實自我。為了不斷的總結經驗,更好的工作,特將一個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思想認識
一個學年來,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確立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主動發展”為中心的教學思想,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重視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這學年里,我在思想上嚴于律己,熱愛教育事業。時時以一個黨員的身份來約束自己,鞭策自己。對自己要求嚴格,力爭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學生的心目中樹立起榜樣的作用。一學年來,我還積極參加各類政治業務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業務水平。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領導和老師們做好校內外的各項工作。
二、教學工作
在教學工作方面,整學年的教學任務很重。我爭取多聽課,從中學習別人的長處,領悟其中的教學藝術。每上一節課,我都做好充分的準備,我的信念是-決不打無準備的仗。在備課過程中認真分析教材,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
(1)課前準備:
①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2)課堂教學: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注意引發學生學生物的興趣,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三、班主任工作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非常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過班會、晨會、思想品德課及結合各科教材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人民、愛集體、愛老動、愛學習等的思想教育。使學生能養成良好的班風、學風。班干部是老師的左右手,所以我把培養得力的班干部作為班主任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我還常給班干部定時開會,了解他們工作的情況,鼓勵他們大膽開展工作。使班干部能在同學中樹立起威信,成為同學學習的榜樣。
四、遵守紀律方面
我在做好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還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按時上、下班,不遲到,不早退,有事請假。平時,勤儉節約、任勞任怨、對人真誠、熱愛學生、人際關系和諧融洽,從不鬧無原則的糾紛,處處以一名人民教師的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在工作中,尊敬領導、團結同事,能正確處理好與領導同事之間的關系。工作積極、主動,任勞任怨。從不斤斤計較,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
五、其他方面方面
1.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2.培養多種興趣愛好,到圖書館博覽群書,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
總之,我在工作上發揚了任勞任怨的精神,做到不計個人得失,以校為家,以教為本;對待同事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并能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對待學生則愛護有加,但決不放松嚴格要求。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奉獻自己的力量。
教師個人期末工作總結報告(五)這一學期又告一段落了,回顧這段時間來的工作,我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要甘于默默無聞,甘當辛勤的“園丁”,這樣才能澆灌出鮮艷的“花朵”。
一年的團體生活,讓孩子們學會了許多,也提高了很多。看著漸漸成長的孩子們,回憶他們的一笑一顰,我由衷的感到一種自豪感,欣慰之余,也正好整理了思緒,總結了一年來的經驗教訓,與大家一齊分享,取長補短,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展現“園丁”的本色。
俗話說的好“三歲看老”,幼兒教育直接關系到每個孩子今后的成長,而一名合格的幼兒教育工作者,要想完成教書育人的職責,首先其自身必須具備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我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有時在工作中可能存在研究不周、毛毛糙糙等問題,但每當別人提出意見、提議時,我都會進行反省,虛心理解,并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我。
孩子們做作業時我會提醒他們用正確的姿勢寫字,進餐時我會提醒他們安靜進餐,不掉飯粒,午睡時幫忙他們蓋好被子并交會個別幼兒系鞋帶;在半日活動中我努力配合主班和生活教師做好準備工作,并在半日活動中較好的完成了教學、游戲、保育、安全為一體的教學方式,并贏得了家長的支持和信任,實現了家園共育。本學期我還努力配合吳教師排練六一兒童節匯演的節目,我班孩子排練的團體操得到了班內家長的一致好評。而我們教師為了迎接孩子們的節日也犧牲了一個月的中午休息時間排出大型舞蹈《明天會更好》,看著孩子們興奮、歡樂的表情,我忘記了排練時的辛苦和疲累。
引用普希金一句話來表達我工作時的感受:“書籍是我們的精神糧食,此刻我深刻的體會到我的精神糧食就是我的孩子們,他們的笑容、他們的歡樂。”
空余時間,我還經常在網上瀏覽幼教方面的網站,以了解最新的幼教前沿資訊及教學理念。我深切的感受到學習對自我的幫忙確實很大,也很重視一切學習的機會,因為我明白僅有不斷接觸新思想、新事物,才能在工作中不斷的自我創新。
在手、足、口蔓延增巨的情景下,我園很好的預防了。手、足、口病在孩子間的蔓延。每一天早上學時,我按照幼稚園的要求,嚴格執行晨檢制度,一摸、二看、三問、四查,認真填寫交接班記錄,家長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而在課堂上,我也多次強調要孩子們養成常洗手的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并詳細講解了正確洗手的五個步驟,我班宣傳欄上也多次溫馨提示家長盡量少讓孩子去擁擠的公共場所,深得家長們的信任。
“三人行必有我師”,在教研活動中,我認真學習,我感到人人都是我的師長,我不懂的東西還很多,要學的東西還很多。經過這一次次的自我反思與實踐,我覺得僅有堅持認真學、認真做,我才會更上一層樓。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1)08-0062-03
陳鶴琴是我國現代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涉及到人生發展的各個階段,形成了一個包括家庭教育、幼兒教育、小學教育、師范教育等的完整教育理論體系。
本文試圖從陳鶴琴的成長背景出發梳理影響其教育思想體系構建的重要理論基礎,分析兩者之間的繼承與批判關系,從而整理出其教育思想的典型特點。
一、中國傳統教育思想
陳鶴琴的故鄉浙江上虞,是一個傳統教育基礎十分深厚的地區。宋代以后,府州縣學普遍設立,講學風氣很盛,誦讀之聲不絕,形成了頗具特色的民俗民習,具有深厚的儒學人文環境和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結合的特點。陳鶴琴早年在家庭中接受的嚴父慈母的中國傳統家庭教育,使其形成了一些關于家庭教育的初步認識,“相信‘愛’比‘嚴’來得好些。但‘愛’不要變成‘溺愛’、‘寵愛’,‘溺愛’比‘嚴’還要壞呢![1]”這些早年的經驗為其日后提出家庭教育思想起著重要的作用。
陳鶴琴8歲到14歲進入私塾讀書,使他對中國傳統的私塾教育有了比較客觀的了解。他指出:“每天上午8時左右,走到書館,就先向孔子神位一拜。然后走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我們大家坐好之后,先生出來了,我們就一個一個的把書拿了去,放在先生的方桌上背誦給先生聽。……舊書背完了,先生給我上新書。先生念一句,我們跟他念一句。”[2]陳鶴琴對私塾教育只是背書和念書的教法深惡痛絕。他認為在私塾里度過的六年最寶貴的時間,除了認識三四千字以外,其他知識學得很少。陳鶴琴后來熱衷于“活教育”,應該說和這段親身感受的“死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內在聯系。在《什么叫做“活教育”》一文中,陳鶴琴指出:“簡單地說一句,就是‘不是死的教育’。書本主義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3]他從課程、教學、教師、兒童、行政、設備六個方面列舉了活教育和死教育的十大區別,指出了中國傳統教育的問題。
雖然陳鶴琴所追隨和倡導的新教育本身就是“對于傳統教育不滿的產物”(杜威語),但是,從陳鶴琴長期的教育實踐及創立教育的理論中都可以看出,他從未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教育。相反,他在批判傳統教育的同時也十分注意從中攝取有益的營養。陳鶴琴善于運用傳統私塾教育中的一些經驗來解決現代教育問題。如,私塾教育注重因材施教,“聰明的學生,給他多學一點;愚笨的學生,給他少學一點。不舉行劃一的共同考試,引起無謂的競爭”;[4]采用“個別的指導,個別的考查,以資鼓勵而促上進”[5]的個別教學;強調行重于學的特點和當時新教育改革所倡導的觀點相吻合,符合現代教育的基本規律。除此以外,陳鶴琴的為人、為學都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浸染。在求學期間,陳鶴琴常抄錄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格言警句以激勵自己;他注重教育,后天感化以及環境對人的影響,肯定“孟母三遷”、“染絲說”的合理性。總之,我國古代的教育經驗和教育思想經過陳鶴琴的實踐、過濾和升華,形成了他教育理論的重要基礎。
二、西方實用主義教育思想
陳鶴琴教育思想與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美國興起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潮有很深的淵源關系。正如陳鶴琴所指出的:“我提倡的活教育是和杜威的學說配合的,因為活教育和杜威學說,其出發點如所走的路子、所用的方法有相似之處。”
實用主義教育思想主張教育適應兒童個性發展需要和教育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強調以兒童為中心,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中心,以兒童的活動為中心。而以杜威為代表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能被人們廣泛接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一思想的反傳統精神,“在當前多種多樣的進步學校中可以發現某些共同的原則:以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反對從上面灌輸;以自由活動反對外部紀律;從經驗中學習,反對從教科書和教師學習;以獲得為達到直接需要和目的的各種技能和技巧,反對以訓練的方法獲得那種孤立的技能和技巧;以盡量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機會,反對為或多或少遙遠的未來做準備……”[6]
陳鶴琴1917年進入哥倫比亞大學,那里是美國新教育的中心,也是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基地。陳鶴琴親身感受到濃厚的學術氛圍,觸摸到進步教育的脈博。在學習期間,陳鶴琴師從克伯屈、孟祿等人。克伯屈是美國進步教育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杜威的學生。他根據杜威“從做中學”的思想創立了一種新型的教學組織形式――設計教學法。這一方法重視兒童的主動性,由兒童或兒童與教師根據兒童的興趣與需要,擬出預訂的目的、活動的計劃。在活動中,以問題為組織材料的中心,設計各種類型的活動單元。陳鶴琴將從杜威及其他美國老師那里學來的理論應用到幼兒教育階段,形成了“活教育”理論。這一理論包括三大部分:目的論、課程論和方法論。在目的論中,他提出了“做現代中國人”的五個條件:健全的身體、建設的能力、創造的能力、合作的精神、服務的精神。從其內容分析,既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時代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又符合兒童自身個性發展的需要,體現出鮮明的反傳統色彩以及對西方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繼承。而縱觀他的“活教育”的課程論和方法論思想,更是直接反映出對杜威實用主義教育理論的繼承。“活教育的課程是指把大自然、大社會做出發點,讓學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會去學習”,[7]“活教育的教學方法也有一個基本原則。什么原則呢?就是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8]。即強調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中心,以兒童的直接經驗的活動為中心。
三、機能主義心理學與西方測驗理論
重視心理學研究是陳鶴琴理論的一個重要特色。他關注兒童期的意義、運用實證研究總結出兒童的心理特征、有關兒童人格發展等問題,并以此作為解釋與解決有關家庭教育、幼稚教育、小學教育等問題的依據,為中國教育的科學化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早在美國留學期間,陳鶴琴就接觸到桑代克的心理學理論,對心理學研究產生了興趣。桑代克是美國機能主義心理學派、教育測驗運動的代表人物。其基本觀點是學習的實質就是有機體形成刺激(S)與反應(R)之間的聯結。他明確地指出學習即聯結,心即是一個人的聯結系統。同時,他還認為學習的過程是一種漸進的嘗試錯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關的錯誤的反應逐漸減少,而正確的反應最終形成。對于這一理論,陳鶴琴在其著作中多次作了通俗易懂的分析介紹,并提出了相應的教育原則。如:在《家庭教育》一書中陳鶴琴提出:“刺激來得優良,聯念與反應大概也是優良的;刺激來得卑劣,聯念與反應大概也是卑劣的。”[9]因此,“做父母的一方面必須事事以身作則,一方面必須選擇優良的環境使小孩子得到優良的刺激和印象。”[10]在幼稚教育關于習慣的培養等方面,陳鶴琴同樣運用了這一原理進行解釋。
在兒童心理學研究方面,陳鶴琴除了借鑒已有的理論來分析現實教育問題外,在回國后還把西方的測驗理論和方法引入我國,掀起了一場教育測驗運動。對于原因,他曾這樣寫道:“在心理學家伍德沃斯的指導下,我曾選定自己的博士論文的題目為《各民族智力的比較研究》,準備去作一次廣泛的智力測驗,結果雖然沒有成功,可是我對測驗的興趣實始于斯。”[11]除此以外,在留學美國期間,陳鶴琴親身感受到西方科學和研究方法帶給人們的好處,也讓他對測驗理論產生興趣。他說:“算命看相的,規定一個人是適于學商,一個人是適于讀書,這個豈能可靠?……唯今日所欲的心理測驗才是科學的方法,在教育上算是最新的利器。”[12]從1920年陳鶴琴到南京高等師范學校任教開始,他就開設了心理測驗課程,并先后出版了多本關于測驗理論的著作。從內容上看,這些著作大多來自于陳鶴琴親身的實踐,用我國的實例來說明問題,重視把國外的理論、經驗、方法應用于本國實際,通俗易懂。
綜上所述,陳鶴琴成功地借鑒了西方的心理學研究成果,并聯系中國現實主動發展了自己的心理測驗,改變了以往經驗式的傳統方法,推動了我國測驗學理論與實踐的發展。
四、德可樂利教學法
德可樂利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比利時心理學家及兒童教育家。他于1907年在布魯塞爾創立命名為“生活學校”的新式學校,主要由幼兒園及小學組成,招收4-15歲的正常兒童。他以這所學校為基地,長期從事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實驗研究,并取得了成功,成為當時許多學校所向往的范例,吸引了眾多的參觀者。陳鶴琴二十世紀30年代曾訪問過比利時,親自前往德可樂利學校參觀,對德可樂利教學法倍加贊賞,回國后積極予以宣傳和推廣。不僅如此,在他的活教育思想以及關于幼稚園課程思想中也借鑒了德可樂利教學法的一些基本觀點。
作為醫生的德可樂利強調遺傳和環境對兒童發展的影響,研究了有機體與環境“融合”的問題,提出了“整體化”的概念。他認為兒童是以他的整體(記憶、思維、推理、表達等)對外界作出反應的,并且在興趣的支配下優先選擇某一事物。依據這一基本觀點,德可樂利提出了他的教學理論。他要求打破傳統的分科體系,把課程的知識分為個人的知識及環境的知識兩大類,再組成教學的單元,并按照單元進行學習。由此可見,陳鶴琴所創立的幼兒園課程的“整個教學法”的基本觀點與德可樂利教學法有相似之處。他明確指出:“整個教學法就是把兒童所應該學的東西整個地、系統地去教兒童學。”[13]以他的“認識龜兔”為中心的主題為例,基本要求是各門學科圍繞“龜兔”而展開活動:先是以真實的龜兔引起興趣,繼以研究龜兔的生理特點、講述“龜兔賽跑”的故事、剪貼龜兔的掛圖等。
如果說,整體性觀念是陳鶴琴對德可樂利思想的間接繼承的話,那么,陳鶴琴在《參觀德可樂利學校報告》一文中詳細介紹的關于德可樂利學校實施教學的三步驟,直接導致了他的“活教育”的四個學習步驟的產生。
德可樂利認為兒童認識一種事物須經過三種步驟:直接觀察、間接聯想、自己發表。陳鶴琴繼承了德可樂利的這一思想,提出了“單元教學”的四個步驟:即觀察實驗、參考閱讀、發表創造、批評研討。首先,實驗觀察是指教學從直接感知入手,通過動手、動眼、動嘴、動耳、動腦,認真觀察學習對象,并在觀察中發現問題;其次,參考閱讀是教師指導兒童帶著觀察中所發現的問題,認真閱讀教科書參考書,鼓勵兒童動腦筋想問題、解決問題;第三,發表創作是教師指導兒童將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中學得的知識,通過活動表現出來;最后的批評研討是讓兒童自己總結,自己評估,自己檢查前三個階段的學習。
總之,在中國近現代教育史上,真正像陳鶴琴這樣能建立起系統教育理論的中國教育家并不多見,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前人包括當代人的思想在中國現代教育家建立自己的教育理論體系時所產生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2][4][5][10][11][12][13]陳鶴琴全集(第六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516.538.534.534.699.699.638.557.
[3][6][14]陳秀云、陳一飛編.陳鶴琴文集[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398.380.192.
[7]杜威.杜威教育論著選[C].華東師大出版社.1981.6.
[8][9]陳鶴琴教育論著選[C].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47.
Theoretical Basis of Chen Heqin'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LI Yu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17(2012)12-0016-03
【作者簡介】皮軍功(1966-),男,湖南常德人,長沙師范專科學校副校長、副教授,教育學博士。
長期以來,我國幼兒園保育員的工作不受重視,在很多人眼中,保育員主要的工作就是注意幼兒安全、打掃衛生、負責幼兒的飲食以及管理班級的設備等。因此,不少人認為當好保育員關鍵是要有愛心,不需要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也不需要經過專門的培養和培訓。隨著《幼兒園工作規程》(以下簡稱《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的頒布與實施,保育員的工作職責與聘任資格越來越明確,保育員工作逐步走上專業化的道路。但由于現實中保育員工作仍存在諸多問題,再加之歷來對保育員崗位涵義的界定不清,因此需要進一步澄清保育員崗位的涵義,對保育員工作職責、角色定位與聘任資格進行調整。
一、保育員崗位職責不清:現實的問題
定位保育員崗位,首先應明確保育員的崗位職責與用工標準。《規程》中規定保育員的主要職責如下:負責本班房舍、設備、環境的清潔衛生工作;在教師指導下,管理幼兒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師組織教育活動;在醫務人員和本班教師指導下,嚴格執行幼兒園安全、衛生保健制度;保管幼兒衣物和本班的設備、用具。《規程》第三十八條規定,幼兒園保育員除必須符合幼兒園工作人員的一般要求外,還應具備初中畢業以上學歷,并接受過幼兒保育職業培訓。
雖然《規程》對保育員的崗位職責與用工標準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但由于長期以來對保育員隊伍建設的不重視,現實中保育員的整體狀況令人堪憂。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崗位職責不明確
一方面,幼兒園沒有明確保育員的崗位職責,認為保育員僅需做好衛生工作,照顧好幼兒的安全即可,并未對保育員參與幼兒教育提出明確要求;另一方面,大部分保育員也不認為自己是教育教學人員,對自己工作的理解就是衛生清潔,包括室內外的環境衛生、幼兒生活用品的清潔、教具的清洗等。因而,他們常常游離于教育教學活動之外,很少參與到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1]
(二)整體素質偏低
有關調查發現,在保育員中,擁有初中學歷的人數居多,占53.4%;初中以上學歷的占32.2%;僅具有小學文化的占14.4%。可見,仍有部分保育員未能達到國家規定的最低學歷要求。調查還發現,保育員普遍缺乏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技術等級水平較低。[2]
(三)隊伍不穩定
崗位待遇會直接影響保育員隊伍的穩定性。一項針對保育員勞動合同與編制問題的調查發現,大部分保育員與幼兒園簽有勞動合同,但仍有部分保育員沒有勞動合同,且半數以上的保育員沒有編制。[3]勞動合同與編制問題造成保育員流動性較大、保育員隊伍不穩定,客觀上不利于幼兒園的教育教學。
二、保育員崗位涵義的澄清:歷史的審視
“保育”一詞,我國古已有之,《后漢書?清河孝王慶傳》中記載:“皇子肇保育皇后,承訓懷衽,導達善性,將成其器。”明王《寓圃雜記》中有:“母唐氏守節不嫁,艱難保育,底于成立。”這其中保育的主要含義都是養育。
2004年出版的《幼兒教育辭典》對“保育”的解釋是:成人(家長或保育人員)向0歲~6歲的兒童提供生存與發展必要的環境與物質條件,并給予精心的照顧和培養,以幫助兒童獲得良好發育,逐漸提高獨立生活能力。”[4]一般來講,保育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保育是指對兒童身體的照顧和各種心理發展過程的培養,狹義的保育則是指對兒童身體的保護和養育。
我國幼兒園對于保育概念的引入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當時由于對外國教育的認識逐漸加深,加之教會幼兒教育的影響,因而有不少有識之士開始重視并思考新式幼兒教育問題。姚錫光在《上張之洞查看日本學校大概情形手折》中就對日本幼兒教育的情形做了介紹。1902年,羅振玉在《學制私議》中說:“將來必立幼稚園,以三歲至五歲為保育年限。”[5] 1904年由清政府頒布的《奏定蒙養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真正對保育概念進行了詳細論述,其中明確了保教結合的原則,稱之為“保育教導”,并指出“外國所謂保育,即系教導之義,非僅長養愛護之謂也,茲故并加‘教導’二字以明之。”[6]并規定了保育教導的目的:在發育其身體,漸啟其心知;體察幼兒身體氣力之所為,心力知覺之所能及;務留意兒童之性情及行止儀容,使趨端正;務專意示以善良之事物,使則效之。[7]
民國時期教育部公布的《國民學校令施行細則》不僅對保育的目的、方式、項目以及時數做了規定,還明確了蒙養園保育幼兒者為保姆且規定“保姆須女子有國民學校正教員或助教員之資格,或經檢定合格者充之”。[8]
建國初期,為了加快社會主義建設步伐,中央提出了向蘇聯學習的方針。在教育上,也積極學習蘇聯的經驗,進行教育改革。1950年9月蘇聯學前兒童教育專家戈林娜在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任教,在她的指導下,擬定了《幼兒園暫行規程》(以下簡稱《暫行規程》)和《幼兒園暫行教學綱要》(以下簡稱《暫行綱要》)。這兩個文件的制定和試行,明確了幼兒園教養并重的方針,強調了幼兒園教育的目的性和計劃性以及各學科教學的思想性、系統性和科學性。[9]《暫行規程》明確規定幼兒園每班設教養員兩人,生活助理員一人。然而,《暫行規程》中雖然明確規定幼兒園每班須設保育員,但并沒有明確保育員的教育職責,所以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許多托兒所和幼兒園里的保育員大多由未接受過任何專業訓練的家庭婦女擔任,她們在托幼機構里被孩子們稱作“阿姨”,教育程度和專業素養都不高。直到1990年頒布《幼兒園管理條例》,才明確了保育員的用工標準:保育員應當具有初中畢業程度,并受過幼兒保育職業培訓。《規程》則進一步明確了保育員的崗位職責與用工標準。隨著《綱要》的頒布,保育員的角色和工作內容發生了很大變化:由側重“衛生消毒”變為側重“配班參教”;由對幼兒的表面安撫到關注幼兒的內在需要;由側重“保”到注重“育”。[10]
綜上可見,隨著時代的發展,保育的概念以及保育員的職責與用工標準都在進一步明確、細化和提高。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腦科學對早期大腦發育規律和意義的揭示,嬰幼兒的教育問題引起了全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確立嬰幼兒保教工作者的專業性、開發新的嬰幼兒保教工作者培養課程已成為重大課題。[11]
三、保育員工作的重新定位:時展的要求
(一)保育員職責的重新審視
美國勞工部對保育員的職責進行了明確規定:為兒童準備餐飲、安排餐飲時間以及準備點心;幫助幼兒保持良好衛生;換嬰幼兒尿布;組織活動幫助幼兒了解和探索世界;排好時間表確保幼兒有充足的活動、休息及游戲時間;發現幼兒在情感或發展上的問題并及時與父母溝通;記錄幼兒的成長以及興趣。[12]可見,在美國保育員除了保育方面的職責以外,還承擔幫助幼兒了解和探索世界、安排幼兒的活動時間等教育方面的職責。而我國《規程》雖明確了保教結合的原則,但對于保育員的要求仍然偏于保育,所謂“配合本班教師組織教育活動”說明其教育職責是次要的、可以不深入參與的,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保育員在幼兒教育方面的缺位。此外,美國還規定了保育員要關注幼兒的情感或發展上的問題,而《規程》則忽視了保育員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職責。
(二)保育員角色的重新定位
20世紀80代以前,多數人眼中保育員的角色就是保姆,主要負責幼兒園的衛生,照管幼兒的安全。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保育員就是保姆”的觀點開始遭到批判。有學者提出,保育員既是幼兒生活的管理者,也是幼兒生長發育的保護者,還應是教育幼兒的好參謀。[13]此后,有研究者提出,保育員就是老師,是課程的實施者、審議者。[14]更有研究者提出應該撤銷“保育員”這一稱謂,對負責班級教育和保育的人員統稱“教師”。 [15]
筆者認為,保育員具有自己的專業性,既不是保姆,也不是教師,將其視同保姆,是否認了其專業性;將其混同于教師,則又混淆了幼兒教師和保育員的職業性。保育員擁有本職業的工作領域和工作特點,屬于職業技術人才,其專業性是其他職業不可替代的。我們可以把保育員界定為:在托幼園所、社會福利機構及其他保育機構中,輔助幼兒教師負責嬰幼兒保健、養育和協助教師對嬰幼兒進行教育的專業技術人員。有專門知識系統、有較長時期的專業訓練、有專門的職業道德、有自、有職業組織、要終身學習,是國際上認可的職業專業化的標準。[16]目前,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并不是取消保育員這一崗位,而是要通過明確其職責而構建有關保育的知識體系和保育員的培養培訓體系。
(三)保育員聘任條件的重新擬定
據調查,國外其他國家和地區關于保育員或教師助理的聘任條件不僅包括學歷和專業背景,還包括保育員培訓和資格認證的要求。
美國要求保育員必須接受教育和培訓,各州對此的規定不同。在學歷方面,一些州規定保育員必須有高中以上學歷,盡管大多數州對此沒有明確規定,但雇傭者一般會雇傭擁有高中以上學歷的保育員。開端計劃要求從2013年起,保育員要獲得早期兒童教育副學士學位(associate’s degree)或者兒童發展認證(child development credential)。在保育員培訓方面,大多數州要求保育員在上崗前接受相關培訓。如果保育員擁有大學的學分或者早期教育的學位,則可以免于培訓。在資格認證方面,一些州和雇傭者要求保育員擁有國家承認的認證。州政府在大多數情況下會要求保育員擁有職業認證委員會頒發的兒童發展助理認證(CDA)。CDA要求保育員接受課程學習、擁有實踐經驗以及高中文憑。還有一些州要求擁有由國家保育協會頒發的兒童保育專業人員認證(CCP),這一證書同樣要求申請者具有高中以上學歷,擁有實踐經驗以及有繼續學習的機會。[17]
英國的公立保育學校教師分為主任教師、正式教師和保育員三種。保育員必須在保育學校經過兩年的實際培訓,接受兒童身體保育、社會教育、智力開發訓練,參加教育實踐活動的時間約占總學時的40%,畢業后在學前教育機構中工作。[18]德國的保育員由培訓學院來培訓,其培訓層次要低于幼兒園教師的培養。[19]日本非常重視對保育員的培養,其《兒童福利法實施規則》對保育員的培養機構、招生對象、應修科目、學分數及應試資格等都作了明確規定。規定要求保育員必須具有保育員資格證,其資格類型和任職資格與幼兒教師基本相同,包括養護教諭和養護助理教諭兩種,并設有專門的培訓機構,即各都道府縣開辦的保育員養成所、短期大學、大學,實施不同于幼兒教師培養的專門保育課程,其生源起點是高中畢業生。[20]
綜上所述,從世界兒童保育的發展趨勢以及各國保育員聘任資格的規定來看,《規程》中規定的保育員必須“具備初中畢業以上學歷,并接受過幼兒保育職業培訓”的要求明顯已經不能滿足幼兒園保育發展的需要。筆者認為,保育員的聘任資格必須達到中專或以上學歷;上崗前須接受關于保育和教育的相關培訓;必須達到國家勞動部規定的保育員、家庭服務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并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為此,應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成立專門的培養、培訓機構,制定相應的培養、培訓規劃,將保育員培訓與幼兒教師培訓從真正意義上納入到當地中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中,從而提高保育員的學歷層次和專業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閆靜,褚宏祥.增強角色意識,樹立現代保教理念[J].現代教育科學,2009,(5).
[2] 楊文婧.重慶市保育員素質狀況研究與對策思考[D].重慶:西南大學,2008:16.
[3] 譚桂菊.幼兒園保育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研究――以山東省若干城市公辦幼兒園為例[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8:20.
[4] 劉小紅.上海市幼兒園保育員參與家園聯系現狀及對策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18.
[5] 廖其發.中國幼兒教育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189.
[6][7][8] 中國學前教育史編寫組.中國學前教育史資料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87,206.
[9] 唐淑,鐘昭華.中國學前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04.
[10] 丁巧靈.順應課改需要,提高保育員素質[J].學前教育研究,2005,(2).
[11] 劉鄉英,中田照子,平巖定法,丹羽正子,健夫.中日兩國學前保教工作者的培養現狀與今后的課題[EB/OL].,2012-7-1.
[12][17]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U.S. Department of Labor, Occupational Outlook Handbook, 2012-13 Edition, Childcare Workers.
[13] 楊文婧,胡海蘭.幼兒園保育員研究綜述――基于近二十年我們期刊論文的分析[J].早期教育,2008,(1).
[14] 任慧娟.由“保育員就是教師”想到的[J].教育導刊,2006,(1).
[15] 姜東梅.幼兒園可否撤消保育員稱謂[J].山東教育,2003,(1).
[16] 沈夏威.關于教師教育專業化問題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