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口譯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7 17:55:4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英語口譯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英語口譯論文

篇(1)

(二)口譯課學時少,學生實踐的機會欠缺高職院校的學制短,有的學校安排將近一年的校外實習,實際在校上課時間只有兩年。口譯課有的學校只開設一學期,每學期16周課,一學期32學時。隨著近幾年高校擴招,高職院校英語專業的班級、人數越來越多,在幾十人一個班的課堂教學環境下,在90分鐘的有限時間里,效果可想而知。而口譯課程是需要大量實踐來完成的,這種方法培養出來的學生,如果學生自己課外不抓緊時間大量練習,口譯教師很難實現教學目標。

(三)能夠進行口譯教學的教師缺乏由于我國口譯教學起步較晚,從事口譯教學的教師大多是年輕教師,他們大學畢業直接登上講臺,缺少教學經驗,更沒有企業實踐經歷。教師水平有限,經驗不足,口譯教學質量難以保證。況且班級學生多,上課學時數有限,對學生進行課外指導來實現口譯教學目標是很難實現的。

(四)口譯教學形式單調,方法單一教師上口譯課是給學生講口譯技能,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口譯實踐。而許多口譯課教學仍然采用教師說漢語,學生翻譯成英語;或者教師播放漢語錄音,學生翻譯,最后教師點評的陳舊模式。課堂學生人數多、時間短,課堂上學生開口說話的時間就更少,記錄正確答案反而是學生唯一的目標了。在信息化時代,教學設計和教學媒體沒能充分發揮作用,教師只重視傳授知識,而忽視了學生的參與實踐。學生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得到語言上的充分鍛煉。因此在高職商務英語口譯課堂教學中,實行“項目驅動”下的合作式口譯課程教學。也就是以項目為依托,把教學過程采用幾個項目來完成,在方案設計上采用項目教學的模式,然后讓學生以合作方式的方式進行口譯實踐,這樣能提高學生的口譯技能,教學效果也得到了保證。

二、以項目為依托,改進口譯教學

(一)選擇適合學生口譯教學的內容,確定具體項目,自編教材講義由于高職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而口譯技能訓練不但要求學生具有很高的英語基礎,還要具備較高的漢英雙語理解和表達能力。高職院校的口譯課是一門高技能的實踐課程,在選材上既要考慮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英語水平,還要考慮社會的需求,盡量避免太難、太深的內容。口譯材料的準備要有背景知識介紹,并結合課堂所授技能和真實口譯對學生進行課上口譯訓練。要“以工作過程”為依據開發高職商務英語口譯課程,教學內容從典型的工作任務出發,包括對外貿易過程中不同場景的口譯訓練。根據工作任務設計課程教學模塊,以一個完整的外貿業務流程為例,主要有以下幾個模塊:歡迎外賓、參觀工廠及介紹產品、商務談判、商務宴請、安排旅游、歡送外賓等。教學內容模塊包括:模塊一:歡迎外賓(接機、酒店入住、行程安排)模塊二:參觀工廠及介紹產品(參觀并介紹產品性能、特點、功能等)模塊三:商務談判(就產品的價格、付款條件、包裝、運輸等事宜進行談判并簽訂合同)模塊四:商務宴請(致歡迎詞及祝酒詞)模塊五:安排旅游(制訂旅游行程及介紹地方特色)模塊六:歡送外賓(表達進一步合作并贈送禮品)以第三模塊———商務談判項目模塊為例,課堂教學設計如下:教學任務:模擬實踐情景與客戶進行商務談判。地點:酒店咖啡廳人物:外貿業務經理、商務客戶教學目標:①掌握商務談判用語;②能夠在真實的情境下進行商務談判③在真實的情景中,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及口譯現場翻譯能力。教學要求:①能夠就產品的價格、付款條件、包裝、運輸等事宜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②掌握外貿業務工作流程。教學內容及步驟:

1.參觀工廠,介紹公司,讓外賓了解公司產品并介紹公司最新產品。

2.進行商務談判,就產品的價格、付款條件、包裝、運輸等事宜與外賓進行談判,表達愿意與對方進行合作的愿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每組有三名學生,其中兩名學生進行對話,有漢語對話,英語對話,另外一名學生扮演口譯員。訓練之前,教師要安排好各自的角色、對話的內容及場景,這樣學生由于事先了解一些所要進行口譯的情景,做起口譯來就會輕松自如。另外教師在進行口譯訓練中,還要進行角色互換,這樣做對話的學生也有機會實踐口譯技能。在課堂訓練中,扮演的角色都是熟悉的同學,完全沒有緊張情緒,學生能夠輕松完成口語訓練。口譯教學課堂應該選擇多功能翻譯實訓室。因為該實訓室采用了先進的同聲傳譯訓練系統,每位學生都戴耳機進行訓練,對于學生對話內容,每位學生能夠很清楚地聽到,并對所聽內容做好記錄。另外,該訓練系統還可以將訓練的過程進行錄音,使學生產生現場口譯訓練的感覺,還能進行查漏補缺,以便提高學生的口譯水平。

(二)教學方法第一,授課前的準備。任課教師在進行每個教學模塊教學前,首先把本模塊能夠用得到的常用的詞匯,專業術語,及相關表達方式傳授給學生,讓學生了解并掌握這些英語知識,為了更好地使學生了解該項目的內容,任課教師還要給出幾篇與本項目有關的英語對話。在進行實踐教學前,教師有必要事先檢查學生對已給的詞匯,專業術語,及相關表達方式,看學生是否已經掌握這些內容,并引導學生就教學內容在課外收集該項目的材料,編寫對話。第二,課上演練。課上演練是指學生就事先準備好的對話進行實踐,同時要求另外一名同學就他們的對話進行現場口譯。這樣在有準備的前提下進行商務現場口譯,顯然學生對教師布置的任務能夠順利完成,學生的口譯技能也得到提高。另外,操練過程是在真實情景中完成的,使學生體驗到了現場真實感。

篇(2)

2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就是以教學內容為中心,通過創設虛擬仿真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教師的引導和監督下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便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情景教學法在商務口譯教學中的應用

3.1商務接待口譯中情景創設

在商務活動中,商務接待是比較容易的口譯環節,主要有接送外賓;致辭等。教師在情景創設中要注意采用分組的方式,從而確保每名同學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并讓學生扮演商務口譯中的不同角色。教師在這一環節中起到的是指導和監督的作用,教師可引導學生了解口譯人員的工作職責。對于英語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要給與必要的幫助,從而調動所有同學的積極性。教師還應該注意提醒學生注意商務場合禮貌用語及文化差異。

3.2商務陪同口譯的情景創設

相比商務接待口譯,商務陪同口譯難度較大,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就地取材,以所在學校為參觀地,或者某一景點作為商務陪同口譯的情景教學場景。首先將學生進行分組,4-6人一組,可以使用道具對教室進行布置,如使用大屏幕投影、音頻、視頻等多種信息化手段,也可使用圖片等傳統教具來模擬真實商務陪同場景。在課前預習時要布置學生對本校所在地區的著名景點進行英語介紹,以便為進行商務陪同提供必要的支撐材料。課前讓學生通過網絡搜集相關資料并做好口譯準備。以沈陽為例,可選擇沈陽世博園、沈陽故宮等景點等。學生可以在課堂上選擇某一場景進行模擬口譯,在口譯過程中如果學生準備不充分就會出現翻譯困難,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解決困難,要讓學生知道在口譯過程中出現某一詞匯不會翻譯的情況也是很正常的,那么如何讓學生處理這樣的突發狀況呢?教師在這種情況下要與學生積極討論,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提高他們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讓學生可以積極的投入到口譯的過程中。通過這種討論的過程,有的學生提出可以直接向對方發問來確認信息的準確性,這樣學生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師生、生生討論鍛煉其解決突發狀況的能力,以便在日后進行真正的口譯活動中應對自如。

3.3商務會議口譯情景創設

相對于其他情景中的口譯,商務會議口譯難度比較大,因為場合的正式性比較高,專業性也比較強,那么對于口譯人員的素質要求也更高,不僅要求有扎實的語言功底,又要有不同行業的商務知識,這樣對于口譯的教學就要查閱大量的資料,進行更多的講解與訓練。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想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從自身做起,不斷充實自己,目前商務英語口譯的教師一般都是英語專業教師,相關商務知識比較匱乏,又缺乏相關行業經驗,因此在教學中就需要不斷充實自己,廣泛查找資料,認真備課,尤其對于在商務談判中的合同、協議、條款等專業知識要了解清楚,以便在教學中對學生的練習給予評價,提高教學效果。

4情景教學法在高職院校教學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4.1情景教學法提供的情景是模擬真實場景,學生的模擬口譯練習

也不能代替真實的口譯活動口譯考驗的是口譯員的心理素質,在學生平時的口譯練習中不可能真正體會到這種緊張的感覺,因此這種模擬仿真的教學法針對口譯來說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達到和真實口譯一樣的效果。

4.2模擬情景體驗效果因人而異

在教學中由于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心理素質等各個方面都有個體差異,因此在這種模擬仿真的情景中進行口譯訓練也會產生不同的心理體驗,帶來不一樣的教學效果。

4.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對學生進行引導式教學

在高職口譯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進行指導,通過創設不同的商務口譯情景,激發學生發散性思維,引導學生根據不同情況進行思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也需要注意,教師不能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過多的語言指導,要盡量給學生留出空間來自己思考解決辦法,這樣才能真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篇(3)

目前,從事醫學英語教學的教師多數由公共英語教師擔任。由于缺乏專業知識,在課堂上只能照本宣科,無法與學生深入交流。由于教師對醫學知識一知半解,在備課時需要花更多的時間,這無疑加大了教師的壓力。也有少數院校聘用醫學教師從事醫學英語教學,但其在語法、口語方面又有所欠缺[3]。

1.2缺乏權威、統一的醫學英語教材

目前市面上正規出版的優秀的基礎英語教材及配套的光碟、磁帶及電子版教材品種繁多,相關的輔導資料也很豐富。相比之下,醫學英語教材的發展明顯滯后,教師在教學中經常為選擇合適的教材而感到頭疼。部分院校自行編寫校本教材,但在權威性和全面性方面還有待提高,難以保證教材的高質量[4]。另外,醫學英語口語方面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

1.3評價體系不科學

目前,醫學英語口語評價主體主要是任課教師,沒有將學生納入評價主體中。對于專門開設醫學英語口語課程的院校,教師一般采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對于沒有開設英語口語課程的院校,教師一般僅僅根據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如課堂回答問題的情況對學生的口語學習進行評價,甚至有些院校根本沒有將口語納入醫學英語課程評價體系。另外,許多教師只關注學習結果,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習態度和方法則很少進行評價。由于醫學英語口語評價的工作量比較大,執行起來也比較復雜和麻煩,所以許多教師在評價過程中為了節省時間,常常忽視評價的質量,甚至仍沿用基礎英語口語的評價標準,無法反映學生醫護、醫患溝通能力,缺乏專業特色[5]。

2理論基礎

20世紀20年代,美國哈佛商學院首次提出案例教學法,這種采用真實案例的授課方式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我國于20世紀90年代開始對案例教學法進行研究。國內對案例教學法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應用的實證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劉新榮[6]在對案例教學法內涵、原則及優勢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探討案例教學法應用于研究生公共英語口語課的教學原則及教學設計。方平、錢放等[7-8]研究者以某一單元案例教學為例,通過問卷評價案例教學的效果,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方式研究案例教學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效果,并總結其優勢。相比之下,案例教學在醫學英語教學中的研究鳳毛麟角,僅有唐娟、袁月紅[9-10]探討了案例教學法在醫學英語中的應用效果。總而言之,案例教學法在醫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研究和實踐是必要的、可行的。但目前國內缺乏案例教學法在培養學生醫學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方面的研究,而且對于案例教學法實施過程的整體設計和實施效果評價方面的研究也只停留在單一層面上。

3實踐探索

3.1課程設置

我院在第一學期72課時的公共英語和第二學期36課時的醫學英語之后,于第三學期專門開設了36課時的醫學英語口語課程,具體英語課程設置及目標見圖1。在學生具備了扎實的公共英語基礎和掌握了一些醫學英語術語和語法知識之后,再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符合學習英語的規律。根據課時安排,學習內容共設置12個單元。教師通過認真備課、精挑細選,建立了案例素材庫,并征得多方專家意見,在反復論證后,最終確定了12個案例,涵蓋了職業道德、醫學前沿、傳染病、職業理想、公共衛生等方面。遴選案例時應根據以下幾點原則:(1)案例選取的數量要大、范圍要廣,并且要與時俱進;(2)應根據學生的專業背景,選擇具有代表性和現實意義的案例;(3)案例的深度要有層次感,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4)案例呈現的形式應多種多樣,如既有文字、圖片等傳統的形式,又有課件、音頻和視頻等多媒體形式。醫學英語口語課程案例庫中的一些案例素材見表1。

3.2課堂教學

以其中一個單元“人類克隆”為例,呈現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過程,大體將這一單元的教學分為3個階段。(1)課前準備階段。從學生性別、口語水平、交際能力、性格等方面考慮,以自愿為原則,均衡地將實驗班分為5組(A、B、C、D、E),每組由7名組員組成,每名組員課前準備階段的分工不同,獲得的分數也不同,組員根據自愿、協商的原則自由挑選任務并獲得相應的分數。這一模式不僅確保了課前準備時小成員較高的參與度,也為教師形成性評價提供了可靠的依據。要求學生課前搜集并自學相關醫學英語術語、句型和語法。因為口語課注重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需要大量的課堂時間進行練習,所以課堂上對知識點的講解較精讀課少很多。而且學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才能積極地參與討論、流利自如地表達觀點,才能得到有效訓練。(2)課堂教學階段。根據案例教學法的特點,為了更好地發揮它的優勢,通過對醫學英語教師的訪談,結合本校教學實際和本門課程課時的安排,筆者制訂了每個單元的課時分配,見表2。課時的分配只是為了指導教師合理安排課堂教學,保證學生口語訓練的時間,而不是要求教師死板地照做。教師應根據課堂教學活動實際開展情況和對課堂的掌控,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需要強調的是,在學生30分鐘的討論和自由辯論時,教師不能作為旁觀者,要扮演好“引導員”的角色。教師在課前要充分備課,制訂明確的教學目標,并在課堂上積極引導學生圍繞教學目標討論話題,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觀點。這樣,可以使學生在鞏固醫學知識的基礎上,提高醫學英語口語交際能力。(3)課后復習階段。以小組為單位,對本案例進行總結,并要求學生撰寫500字的報告。教師批閱后,選出最佳的報告并對其小組給予平時成績的額外加分,計入最終期末成績,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筆者認為,教師有必要將案例討論時涉及的醫學英語術語、主要語法、句型、交際技巧以及教師本人對案例的評述報告用英文以書面的形式(即講義)分發給學生,便于學生課后復習。有學生反映口語課就是課堂上教師提問、學生發言,下課時知識點就全忘了。筆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教師沒有對所學知識及時進行測試鞏固。所以筆者在授課計劃中除了期中、期末測試外,又加了兩次階段性測試。

3.3評價體系

醫學英語口語課程采用形成性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不僅強調學生的評價主體性,還注重評價內容的全面性。要求教師明確評價目的,認真實施評價措施,充分利用對評價結果的分析來改進教學方法。為了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不僅進行相關文獻研究、向兄弟院校借鑒先進的經驗,還在校內開展研討,主要研究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如何將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合理融合;(2)如何避免人為的主觀偏倚,特別在學生互評時如何避免受人際關系的影響;(3)如何合理分配各個評價內容在評價體系中所占的權重。最終制訂出如下的課程評價體系:期末口語測試占20%;期中口語測試占20%;學生自評占5%;學生互評占5%;課堂表現占20%(主動回答問題、活動參與度、PPT演示及匯報);兩次階段性測試占10%;課外作業(課前任務、課后撰寫總結報告)占10%;出勤率占10%。

3.4第二課堂

在課堂上,由于班級人數多,每位學生口語訓練的機會很少。在其他學生面前,有些口語能力差的學生由于自卑心理不敢開口,這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學生參與課堂口語訓練的積極性[11]。而在第二課堂中,醫務劇表演比賽、實訓基地情景模擬角色扮演、英語角、英文醫務劇欣賞等系列活動,創造了真實的、輕松愉快的語言環境,為學生提供了展現自我的平臺,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激發了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篇(4)

一、實踐背景

當今世界是一個多民族、多種族、多語言的世界村,各村之間的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的交流日益頻繁、深入。學習國外先進理念、經驗和技術,提升自我是人們的共同愿望和迫切需求。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是各國村民進行交流的媒介。英語口語交流是最快捷、方便、有效的交流方式。在學校英語教學中,許多教師漠視英語教學的實際是交際。思想上輕視口語教學,行動上背離教學要求。在現代教學理念的外衣下,仍實踐著傳統的重“筆頭”輕“口頭”,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課堂上大半時間用中文講解,很少使用英文,結果塑造出學習英語的機器,復制出一個個英語“啞巴”。學生在缺乏英語語境的情況下,口語表達愿望不強,普遍存在恐講心理、畏難情緒,挫敗感強,口語實踐少之又少,與時展的節律嚴重不合拍。

英語教學功能之一是用于交際,這是語言的基本特征。學英語的目的是學以致用,“用”也是實踐交流。英語人才要“聽說領先,重在應用”。為了體現英語教學功能,實現學英語的目的,提高職業能力,教師和學生對英語口語在思想和行動上要有機統一。

二、理論基礎

建構主義理論是一種新型的學習理論,是出現在教學領域中的一股強大的“洪流”。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學者皮亞杰(Jean.Piaget)及前蘇聯心理學家Lev Vygotsky,他們最先提出了以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觀點研究人們認識事物的客觀規律。建構主義學習觀點認為語言學習是在一定情境下,對信息進行積極主動加工,與別人進行協作、討論、辯論交流,從而實現意義的建構。建構主義強調“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四個要素。建構主義主張:第一,學生是學習主體,是內因,是語言知識的實踐者和建構者,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信息的對象,而是依據固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外界信息的刺激,主動加工信息完成意義的重構。第二,學習情境是實現意義建構的主陣地。它必須逼真、豐富、多角度、多層次、實用性與趣味性并重。第三,學習方式是協作、交流、辯論。學習活動不再是單向孤立行動而是交叉立體式多向互動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第四,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是學生意義建構過程中的設計者、參與者、指導者,是平等的學習者,不是知識提供者和灌輸者。

三、口頭作文實踐操作

“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而能用”,這是學英語的宗旨和目的。學英語的終極目標是傳遞信息,解決問題。口語是達到此種交流的核心媒介。教師與學生思想和行動上要高度統一于增強口語能力上,教師要培養學生用清晰、流暢、達意、鮮活、流行、地道、現代的英語表達思想的能力。口頭作文是在增加可理解的語言輸入的同時,在領悟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有效輸出的實踐活動,是逐步養成良好的口語習慣,提高英語能力的最佳途徑。

口頭作文狹義上指簡短的說明、描述、敘述故事、簡短的發言和討論等口語活動;廣義上講可以指圍繞課文學習所展開的朗誦、背誦、復述和演講等。英語口頭作文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實踐語言的機會,通過學生共同參與,經過思維對所獲得的信息和語言加工重組賦予新的內容,然后輸出語言。根據建構主義理論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探討實施口頭作文教學的問題。

(一)情境——實踐場景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要帶著一種思維走進教育,學生應當在浩瀚的知識海洋面前體驗到驚訝感。”這種驚訝感就是好奇心,是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為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不自覺中自己探索知識的奧秘,教師要創設豐富、逼真、有趣、適用的語言情境。首先,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資源設計的“原生態”,即語言現場環境。如模擬招聘會現場,接受、拒絕宴會邀請,公共場所不文明現象、母親節等敘述性場景,也可以在這些場景中對主題進行輻射、引申、辯論。如工作的意義,人際關系的處理,公共道德、代溝等。這些場景逐步由感性層次切換到理性層次,無形中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無數次虛擬模擬練習的學生一旦實踐現實場景就能游刃有余地駕馭語言。其次,教師多帶領學生走進真實場景,如帶領學生游玩公園,途中所見所聞所感及派生出的問題如:問路;乘車路線;交通規則;旅游等必須用英文表達,遇到老外要主動與之交流,增加實戰練習的機會。教師要適時地加以監督、指導、建議及肯定性的評定。這種場景具有親驗性、互動性、個性化特點。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學習興趣濃,表現欲強,個性張揚,習得的知識牢固。最后,利用多媒體輔助情境的創設。為了創設教學情境,吊足學生胃口,增加信息輸入量,強化信息刺激,培養跨文化意識,提高教學效率與信息素養,多媒體創設情境能完全勝任這一時代要求。由于多媒體網絡能提供文本、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的大容量信息,又具有形式靈活,資源共享,交互性等特點,能創造實際情境的虛擬化學習環境空間。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多揣摩多思考創造合適的場景,再將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效地滲透到培養口語能力過程中,這樣的英語教學才會走向深刻,走向精彩。

(二)協作——實踐方式

協作學習是指學習者之間通過口語交流而進行的相互合作,以小組為單位體現了“人人參與,人人發展”、“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理念。

篇(5)

所謂綠色貿易壁壘,實質上是指進口國政府以保護生態環境為綱,以限制進口保護貿易為目的,通過頒布復雜多樣的環保法規、條例、建立嚴格的環境技術標準和產品包裝要求,建立繁瑣的檢驗認證和審批稅、實行環境構想制度,以及保證環境進口稅方式對進口產品設置的貿易障礙。綠色貿易壁壘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政府引導型的綠色壁壘,另一類是非政府引導型的綠色壁壘。綠色貿易壁壘的內容主要包括環境進口附加稅、綠色技術標準、綠色環境標準、綠色市場準入制度、消費者的綠色消費意識等方面的內容。將環保措施納入國際貿易的規則和目標,是環境保護發展的大趨勢。由于西方國家的公眾和政治家對環境的關注,環境保護逐漸成為服務于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一種武器,而且成為在國際貿易談判中討價還價的籌碼。

一、綠色貿易壁壘的表現形式

環境保護與貿易保護的契合決定著綠色壁壘的應用較為廣泛,涉及到的不僅包括制成品,還包括中間產品;不僅包括產品的質量,也包括產品的加工生產方法以及產品的設計和消費處理過程。綠色壁壘應用的廣泛性,使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

1.綠色關稅制度

發達國家對一些污染環境和影響生態,可能對環境造成威脅及破壞的產品征收進口附加稅,或者限制和禁止商品進口,甚至對其實行貿易制裁。但是,在標準的實行上常常內外有別,明顯帶有歧視性,可以說是以綠色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

2.綠色技術標準制度

通過立法手段,制定嚴格的強制性技術標準,限制國外商品進口。發達國家憑借自己的經濟技術優勢和壟斷地位,不考慮或很少考慮發展中國家的實際情況,對進口產品不分國別一律采取非常嚴格的技術標準,事實上導致發展中國家產品被排斥在發達國家市場之外。

3.綠色環境標志制度

綠色環境標志又稱綠色標簽或環境標簽,是環保產品的證明性商標。發展中國家產品為進入發達國家市場,必須提出申請,經批準取得綠色環境標志。目前已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推行綠色環境標志制度,并趨向于協調一致,相互承認,對發展中國家產品進入發達國家市場形成了巨大障礙。

4.綠色包裝制度

發達國家制定的較高且比較完善的包裝材料標準,包括廢棄物的回收、復用和再生等制度,是為了防止包裝材料及其形成的包裝廢棄物給環境造成危害,結構不合理的包裝容器可能損害使用者的健康而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但某些過于嚴格的綠色包裝措施,則可能事實上妨礙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引發貿易爭端。

5.綠色補貼制度

發達國家認為,如果一個國家內部采用比較寬松的環境標準,這些國家的產品就不必支付高昂的環境成本,與本國產品競爭時就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其實質是政府在對企業及其產品提供消極的環境補貼,所以進口國基于環境保護和本國的利益而有權征收反補貼稅。

6.綠色衛生檢疫制度

綠色衛生檢疫制度是指國家有關部門為了確保人類及動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劑等的影響,對產品實施全面的嚴格檢查,防止超標產品進入國內市場。綠色衛生檢疫制度影響最大的產品是藥品和食品,為保障食品安全,許多國家采取了嚴格的檢疫制度,有些國家通過立法建立了近似苛刻的檢疫標準和措施,形成了實質上的貿易保護。

二、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由于世界經濟的不平衡,發達國家對環保的標準和認識往往超過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運用綠色保護來實施其對發展中國家的貿易限制和歧視行為,使發展中國家的產品被排斥在世界市場之外。我國處在發展階段,綠色保護對我國產品出口已經產生很大的影響。主要有:(1)縮小出口產品市場范圍;(2)增加出口產品成本;(3)引發出口貿易摩擦;(4)高污染產業的轉移。

三、應對發達國家綠色貿易壁壘的對策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西方國家以環境保護為幌子實行貿易保護主義,因其發展較早在環境方面的標準和措施遠遠超越了發展中國家。所謂的綠色壁壘對我國形成了歧視性,并嚴重限制了我國的出口貿易。1.正確認識綠色貿易壁壘

要對綠色貿易壁壘有一個客觀認識。綠色貿易壁壘存在著有利于市場發展和國際貿易一面,也有阻礙國際貿易發展一面。以保護環境為目的而采取的綠色壁壘措施,一方面限制甚至禁止了嚴重危害生態環境產品的國際貿易與投資。另一方面也為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使這些產業成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新的增長點,從而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

2.加大對綠色產業資金投入

要使我國的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控制,同時增強我國綠色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使綠色產品和技術走出國門,離不開財政金融部門的扶植。財政部門應給予綠色產業以優惠的鼓勵政策,加大對綠色產業的資金投放。金融部門應在信貸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

3.實施出口貿易可持續發展戰略

可持續發展戰略已經成為我國國家的基本戰略,出口貿易也就必須服從于這個基本戰略,這就要求出口不僅要追求增長的數量,還要追求增長的質量,及其與生態環境保護、勞動條件和整個社會的協調發展。

4.發展環保產業,推行綠色管理

以環保產業作為提升出口產業結構的重點。政府應制定財政、信貸、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支持和鼓勵環保產業的發展,把環保產業培育作為提升出口產業結構的重點和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應設立綠色銀行和綠色產業基金,為環保產品的開發與出口提供專項貸款和信貸擔保基金。

對我國的出口企業而言,應積極推行綠色管理。綠色管理是指將環境保護的思想觀念融入企業的經營管理之中。這一思想可概括為“5R”原則,即研究(Research),將環保納入企業的決策要素中,重視研究企業的環境對策;消減(Reduce),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減少或消除有害廢棄物的排放;再開發(Reuse),變傳統產品為環保產品,積極采取環保標志;循環(Recycle),對廢舊產品進行回收處理,循環利用;保護(Rescue),積極參與社區內的環境整潔活動,對員工和公眾進行環保宣傳,樹立環保企業形象。

參考文獻:

[1]海聞.國際貿易理論的新發展[N].經濟研究,2004,(7).

[2]郭芳.環境成本內在化的必要性[J].晉陽學刊,2002,(6).

[3]王繼祖.近年西方新貿易理論淺探[J].南開經濟研究,2003,(5).

[4]李湘等.國際貿易教程[M].上海:上海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

[5]黃立新.綠色壁壘及我國的應對策略[J].外向經濟,2000,(1).

篇(6)

新課程標準要求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要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營造一種良好的語言環境。筆者認為,搞好中學英語教學,需要注意下面四個方面的問題:

1端正認識

用英語組織教學,對于青年教師來說,語言基礎并不存在問題,主要是認識問題。要在思想上重視它,注意課堂用語的系統性、規范性、交際性和針對性。對于部分口語有一定困難的中老年教師來說,用英語組織教學,首先要消除自卑感,在實踐中樹立自信心。先備好、講

熟最常用的課堂用語。在此基礎上,日積月累,使其逐漸達到熟練的程度。

2處理好兩個關系

首先是英語和母語的關系。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堅持盡量使用英語的原則。利用學生已學的英語來解釋或介紹新的教學內容,以便在真實的教學情景中增強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但在教語法和講解抽象名詞時,可適當利用母語。用英語來概括這個關系就是:Speak English if possible,speak Chinese if necessary.

其次是課堂用語中準確和流利的關系。準確指的是我們用語言表達思想的正確程度(包括語音、語法、用詞和語體的正確);而流利則是指我們表達思想時的流利性。長期以來,教師對學生口語練習中出現的錯誤是有錯必糾。過分強調語言形式的掌握及語言準確的訓練,使不少學生因怕講錯而不敢開口。與此相反,我發現部分教師的課堂用語聽起來似乎很流利,但語音、語法錯誤、邏輯性的錯誤卻比比皆是。有些“低級錯誤”甚至連學生也能指出來。這種以犧牲語言表達的準確性,來追求“流利”的現象是不可取的。因為,教師的不規范語言將直接影響學生的理解和領悟程度。

3擴大課堂用語的交際性

課堂用語的交際性,目前還遠遠沒有體現出來。不少教師把課堂用語的使用僅僅局限在少數幾句課堂用語中,不敢越雷池半步,放棄了許多師生可以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例如,教師找到了一本好的工具書,就可以用英語向學生簡要地推介或回答學生的提問。有些教師擔心學生的水平還不夠。其實,學生對這種真實的言語交際活動很感興趣。關鍵是教師是否敢于挑戰自己,有沒有這種擴大言語交際的意識。還有一些教師擔心這樣做會影響教學進度。從教學目的是交流的觀點來看,這種擔心也是多余的。最新的理論表明:“真實的語言交際活動是學生認知語言的重要渠道。”

篇(7)

金融危機使更多國家卷入經濟衰退的漩渦之中,紛紛開啟了形形的“貿易保護閥”,試圖使用貿易保護措施來緩解金融危機的沖擊,推動本國經濟走出泥潭。目前,全球經濟正在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走向穩定,并有望復蘇,美國等發達國家為了在新一輪的經濟增長中占領先機,取得新一輪國際競爭的主動權而積極布局,發起新貿易保護主義。

新貿易保護主義的特點

(一)貿易保護的目的及手段多樣化

傳統的貿易保護主要以保護本國處于弱勢競爭地位的幼稚產業為主,一旦這些產業發展成熟便取消保護,這是符合WTO基本原則的。而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目的趨于多樣化。當前除了提高關稅、進口管制、反傾銷等直接的保護,也出現了貨幣貶值、政府補貼等變相保護,還有以政府指令或壓力形式出現的干預型保護。印度、俄羅斯、巴西和阿根廷都明顯上調了部分進口產品關稅。2009年9月1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乘用車輪胎實施懲罰性關稅,主要目的就是保護美國的夕陽產業。“中美輪胎特保案”讓全世界看到了一場貿易戰的雛形,進而可能引起貿易保護措施的連鎖反應,延緩當前世界經濟復蘇的步伐。

在實施手段上,歐美等國家往往通過立法或者行政干預手段來實施貿易保護。2009年2月13日,在美國國會通過的振興經濟方案中提出了“購買美國貨”條款,條款規定經濟刺激計劃支持的工程項目中必須使用美國國產鋼鐵和其他制成品,限制使用進口鋼材。

在行政手段方面,發達國家通過限制政府經費用途等方式限制相關產品進口,如2009年2月25日,美國眾議院通過的綜合撥款法案727條款就規定:“根據本法所提供的任何撥款,不得用于制訂或執行任何允許美國進口中國禽肉產品的規則”。該條款通過限制政府經費用途的方式,不允許美國相關政府部門開展自中國進口禽肉產品的解禁工作,限制了中國禽肉產品對美出口,造成中美禽肉貿易的巨大不平衡。

(二)貿易保護的形式更加軟化和具有隱蔽性

在金融危機形勢下,一國若明顯地實行貿易保護,其他國家很快就會采取反制措施,從而造成兩敗俱傷。因此,導致當前貿易保護的形式更加軟化和隱蔽。如美國對本土三大汽車巨頭的巨額注資,歐盟增加奶制品出口補貼,法國成立基金幫助本國企業免遭海外企業并購等。韓國、印尼、俄羅斯、巴西等多個國家紛紛采取貨幣貶值政策,幫助本國制造業提升競爭力,變相削弱了中國等其他國家產品的優勢。

在傳統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被不斷削減的同時,西方發達國家紛紛采取隱蔽性更強、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監督和預測的非關稅保護措施,如綠色環保標準、苛刻的技術標準、衛生檢疫規定、反傾銷、反補貼、知識產權、勞工標準、歧視性的政府采購、匯率變動等形式。

(三)貿易保護的范圍不斷擴大

當前,貿易保護主義遍及各大洲,且在各種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之間有所體現。美、歐有意打壓發展中國家的競爭優勢,2008年年底以來采取一系列針對中國產品的懲罰性關稅,法國甚至限制本國汽車公司到歐盟成員捷克、斯洛伐克等國設廠。亞洲國家之間的保護主義也在升溫,印度2009年以來對中國發起多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馬來西亞計劃2009年年內遣返10萬名印尼勞工。這些保護措施的“跟風”現象和報復行為形成惡性循環,會導致保護主義浪潮席卷全球。

新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國出口的影響

在“后危機”時代,各國發起的貿易保護措施具有隱蔽性、廣泛性、多樣性等特點。當中國制造”以低成本價格競爭優勢占據了大量外國市場的時候,其他國家產品所占的市場份額相應減少。為了奪回應有的市場份額,刺激本國經濟發展,采取貿易保護措施是發達國家在國際政治和經濟領域與中方博弈的需要。同時,我國外向型產業基本都處在全球價值鏈的低端,國際競爭力不強,他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國出口造成嚴重沖擊。

(一)出口市場萎縮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各國分別提高了對進口產品的各項要求,使中國產品進入這些國家的難度加大,導致我國出口市場萎縮、數量減少。金融危機以來,我國進出口經歷了自2008年11月以來的連續大幅下挫。據海關統計,2009年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為22072.7億美元,比2008年下降13.9%,略高于2007年的貿易總值。其中出口12016.7億美元,下降16%;進口10056億美元,下降11.2%,全年貿易順差1960.7億美元,減少34.2%。

(二)出口成本大幅提高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持續沖擊下,各國出臺的保護措施要求將環境、生態等因素考慮到產品的生產、加工、儲藏、運輸、銷售中,這就必然會增加成本。同時,面對市場需求萎縮、用工成本增加、原材料漲價、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下調等利空因素,中國出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有的行業虧損面不斷擴大,不少企業陷入生存危局,甚至面臨倒閉破產。

(三)出口環境進一步惡化

中國作為一個貿易大國、“世界制造中心”,不可避免地與其他國家或區域經濟組織產生雙邊或多邊的摩擦。在金融危機影響下,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升溫,作為貿易大國的我國,面臨的貿易摩擦形勢空前嚴峻。根據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公布的數字,2009年以來,中國遭遇的貿易摩擦案件數量與金額均創歷史最高。2009年1-11月,全球共有19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發起“兩反兩保”貿易救濟調查103起,其中反傾銷67起,反補貼13起,保障措施16起,特保7起。

我國應對新貿易保護主義的對策

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對外貿易的形勢雖然有所好轉,但我國遭遇貿易保護主義侵擾的案件卻越來越多,給我國外貿出口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因此必須做好長期應對的準備。

(一)建立預警機制,實現對外貿易保護前置化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國外對我國的反傾銷、特保和技術壁壘不斷增加。因此,首先,認真研究國外技術貿易壁壘體系、反傾銷調查體系和綠色壁壘體系,總結國內外企業突破貿易保護的經驗和教訓,及時向企業傳遞相關信息,預警,幫助、指導國內企業突破國外新貿易保護主義的障礙。其次,檢驗檢疫機構應積極利用信息優勢,增強對出口商品價格的分析能力,及時發現低價競銷的苗頭,給決策部門提供參考。最后,定期對一些敏感產品列出清單,與海關、經貿部門配合,公布有關商品的最低限價,并建立合理的出口商品評估制度。

(二)積極擴大內需,降低對外部市場的過度依賴

入世后,我國對外貿易強勁增長,貿易規模不斷加大。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總值的高速增長,我國的外貿依存度也不斷攀升,從2001年的39.5%快速增長到2009年的60%。雖然我國對外貿易的高速發展曾極大地拉動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但是外貿依存度的不斷攀升不可避免地帶來經濟發展中的結構性問題,以及中國經濟對世界市場的高度依賴,世界各國把高度防范和警惕的矛頭指向中國。

金融危機致使國外市場急劇萎縮,我國長期形成的過度依賴出口的經濟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我國國民經濟一直存在的消費率偏低和外貿依存度偏高的失衡問題迎來有效解決的好時機。因此,應該抓住時機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切實調整內外需比例,逐步降低外貿依存度,漸進地從開放帶動改革和發展轉變到擴大內需與穩定外需的統籌協調,逐步建立以內需為主導的循環經濟、以進出口貿易為輔助的二元經濟結構。只有這樣,我國才能在危機中從根本上有效抵制國外貿易保護主義的損害,繼而降低國際經濟波動對我國經濟的沖擊程度。

(三)培育企業自主創新品牌,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作為一個技術相對落后的發展中國家,我國的技術研發能力較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國的出口商品存在技術含量低、結構單一的特點,基本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應盡快轉變出口方式,由粗放式出口轉變為集約式出口,從盲目追求出口數量轉變為追求產品質量的提高。此外,制止低價傾銷和盲目競爭的行為,加快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創新品牌的商品出口,大力提高商品附加值。因此,企業必須盡快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加快產業升級,實施品牌戰略,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通過技術、組織和制度創新,把技術引進與消化、吸收、創新結合起來,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四)完善技術標準,應對更為隱蔽的技術壁壘

作為新貿易保護主義主要手段的技術標準,常常是發達國家主導下的國際標準,而目前我國的很多技術標準還遠遠低于國際標準,這是我國產品屢遭技術壁壘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我國必須大力推行國際標準化戰略,強化企業的技術創新意識和規則意識,加快國內技術標準和措施的國際標準化進程,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修訂和協調工作,使國際標準盡量反映我國的意見和要求。企業也必須高度重視和積極開展國際認證工作,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

(五)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針對我國當前面臨的日益增多的貿易摩擦,應充分發揮企業、行業與政府協調應訴的積極性。采取“誰應訴,誰受益”原則,鼓勵涉案企業積極應訴,奪回市場;組織行業協會,積極進行反傾銷應訴。同時要推動企業加強自我防范意識,及時提出反傾銷調查申請。這就需要研究WTO規則,借鑒國外經驗,完善我國反傾銷、反補貼與保障措施制度,實行有理有節的保護,避免國內某些產業受到嚴重損害。

參考文獻:

篇(8)

[8]株洲貿促會.《深入研究出口收匯糾紛的法律風險》[M],http:///newsshow_text.asp?l_c_id=42.2013.10.

篇(9)

 

一、引言

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從2000年,我國的進出口總額4743億美元,到2008年則高達25632億美元,比2000年增長了5倍多,進出口貿易總額以年均16.3%的速度增長,大大超過了同期國民經濟的年均約11%的增長速度。其中,出口貿易作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對促進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和保持整個國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作用日趨顯著。正因為目前的中國經濟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越來越深,為保證宏觀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出口貿易的增長問題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本文通過對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貨物進出口總額進行不等概率抽樣(PPS抽樣),抽取了8個省市作為研究樣本,以此來預測2008年我國各地區出口貿易總額及抽樣方差,并與簡單隨機抽樣的預測結果進行比較,以期得到較為準確的預測結果,為宏觀決策層更準確地把握各項促進出口政策的實施力度提供依據。

二、PPS抽樣方法簡介

從抽樣發展的歷史來看論文服務,最初提出的是代表性樣本,這是一種主觀有意識的抽樣。但是,這種方法無法計算抽樣誤差,因此進一步發展到等概率隨機抽樣,以使總體中的每一個單元處于平等地位,有同樣的機會被抽中,從而可以科學地計算和控制抽樣誤差。當總體單元之間的差異不大時,簡單隨機抽樣是簡便的、有效地。但是當總體單元之間的差異非常大時,簡單隨機抽樣效果并不好,例如,要反映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情況,大型企業對城市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因而在抽樣中是否抽中這些企業,對推斷總體的結果也有很大影響。而對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是否抽中則無足輕重,因而在抽樣中如果把它們處在同等地位,顯然也是有缺陷的。因此就需要引入不等概率抽樣。

1、不等概率抽樣的基本含義

不等概率抽樣是指在抽取樣本前給總體的每一個單元賦予一定的被抽中概率。不等概率抽樣分為放回與不放回兩種情況。在有放回的不等概率抽樣中,最常用的是按總體單元的規模大小來確定抽選的概率。設總體中第個單元的規模度量為,總體的總規模度量為,則該單元的抽選概率應為。這種不等概率抽樣稱作按與規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樣,英文為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簡稱PPS抽樣。但是,總體單元大小的度量往往不止一個,比如度量一個企業的大小,可以是資金大小,也可以是產值或銷售額的大小,還可以是人員的多少,因此通常用表示規模大小的抽選概率。由于每個單元均有被抽中的概率,,因此也稱作PPZ抽樣。

2、PPS抽樣的實施方法

PPS抽樣的實施方法有累積總和法、拉希里方法、規模累積等距抽選的方法和分裂法,本文這里選用規模累積等距抽選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在累積和的基礎上采取等距抽樣的方法。具體如下:

設總體單元數為,其規模度量分別為,論文服務,…,,進行累積,直至。若欲抽取樣本的容量為n,則先求得等距抽樣的間隔,然后在之間隨即等概率抽取一個數,假設為,則所在的單元代碼區間相應的單元即為被抽中的單元。以后每隔個度量值,即等數字所在的單元代碼區間的相應單元,即為被抽中的單元。

這種抽樣方法的特點是當所有單元的度量時,它是不重復的抽樣;當某個時,則第i個單元有可能被重復抽中;當時,則第個單元肯定會被重復抽中。這種方法抽取樣本比較容易,每個單元的被抽中概率與的大小成比例,因而在我國得到廣泛的應用。

3.Hansen-Hurvitz估計量

(1)總體總量的估計

1943年,漢森和赫維茨對PPS抽樣提出了估計總體總量的估計量為:

其中為入樣的第個單元的變量值,為第個單元根據其規模大小的入樣概率。通常情況下若以該單元包含的元素單位為度量時,,其中,是總體總量的一個無偏估計量。

(2)方差估計量為:

三、實證分析

1、數據收集與處理

各地區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貨物出口總額 單位:萬美元

 

地區

2007年

2008年

地區

2007年

2008年

全 國

121777576

143069307

河 南

837492

1071890

北 京

4892639

5749961

湖 北

817294

1170891

天 津

3807405

4210299

湖 南

651540

841288

河 北

1700041

2400412

廣 東

36931609

40566447

山 西

653249

925312

廣 西

510916

734744

內蒙古

294439

359185

海 南

136446

158720

遼 寧

3532409

4206950

重 慶

450721

572205

吉 林

385706

477163

四 川

860596

1313249

黑龍江

1225712

1680624

貴 州

146547

190078

上 海

14384611

16914514

云 南

476828

498441

江 蘇

20360978

23802941

西 藏

32636

70757

浙 江

12826397

15429623

陜 西

467525

538082

安 徽

881373

1136411

甘 肅

165866

160135

福 建

4993757

5699184

青 海

38591

41910

江 西

544459

772666

寧 夏

108567

125837

山 東

7511011

9319479

篇(10)

    一、概述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中西交流的增多,口譯人才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需求量逐年增加,因此各高校也逐漸開始重視英語口譯課程。但是,英語專業學生有專業口譯課程,而非英語專業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英語口譯的訓練。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政策指導,現實需求和筆者對本校部分學生的調查情況都表明了非英語專業引入英語口譯課程的必要性。而且,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和當前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環境也為非英語專業引入英語口譯課程提供了可行性。筆者根據兩年英語專業口譯教學經驗和2009年07級非英語專業學生“3+X”教學模式中的非英語專業口譯課程的教學實踐,探討一下非英語專業口譯課程教學中的一些感受和啟示。希望能對本校或其他高校推動非英語專業引入英語口譯課程起到積極作用。 

    二、非英語專業引入英語口譯課程的必要性 

    (一)現實的需求 

    一方面,社會的現實需求。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各領域的對外交流和合作日益頻繁,急需既懂專業又能進行英語口譯的人才,而英語專業的學生,因其專業和人數的限制,無法滿足各行業對口譯人才的需求,因此培養同時具備專業知識和英語口譯技能的人才成為我國英語教育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另一方面,非英語專業學生的現實需求。多數大學生的口語和聽力依然薄弱,遠遠落后于讀寫能力。口譯過程中第一個環節就是聽力理解能,所以毋庸置疑口譯的練習能加強聽辨能力。學生在閱讀中學到的詞匯在口語中的使用頻率很低,造成積極詞匯量很小。因此,口譯的練習可以用來加強聽說能力,培養學生用較高級的詞匯來表達有一定深度的思想感情,擴大口語積極詞匯量。 

    (二)調查的結果 

    筆者曾在2009年對07級非英語專業的200人做了不記名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89%的學生認為口譯在以后的工作中很重要,87%的學生希望學校為非英語專業學生開設英語口譯課。該調查表明,多數非英語專業學生對英語口譯感興趣,并已經認識到了其重要性,希望能參加非英語專業口譯課的學習,有很大的英語口譯學習熱情。 

    三、教學實踐與啟示 

    本校對07級學生大學英語教學進行了“3+X”改革實驗。前三個學期教授原來四個學期的大學英語基礎課程,即到大二的第一學期結束,大學英語基礎課程的學習已經結束,而且大部分學生已經通過了四級考試,甚至有些已通過了六級考試。這時,2009年9月,即07級學生大學英語的第四學期開始,我們為全校07級非英語專業學生提供了一些ESP課程備選,其中就有英語口譯課,而且有240人選修了英語口譯課。這一學期的英語口譯教學實踐對非英語專業引入英語口譯教學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實踐和啟迪作用。下面根據筆者兩年英語專業口譯教學經驗和這次非英語專業英語口譯課程的實踐,總結一下在具體教學中的一些感受和啟示。 

    (一)教學目標的確立 

    參加本課程學習的是非英語專業的大二學生,多數學生沒有接觸過英語口譯,所以不能過高的期望他們能經過一個學期的口譯學習就能達到英語口譯等級證書的水平。所以大學英語口譯課的教學目標應圍繞以下方面:了解口譯一般知識,掌握交替口譯的基本技能,能承擔生活口譯和間隔長度為2~3分鐘的基本專題的交替口譯,為應對將來的挑戰打下基礎。 

    (二)教學內容的篩選 

    教學內容應由教師和學生共同選擇。現在市場上還沒有專門為非英語專業學生編寫的英語口譯課本,所以教學內容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選擇。 

    在本校非英語專業英語口譯教學實踐中,筆者首先確定了基礎理論導入和口譯技能訓練這兩部分教學內容。基礎理論導入對于學生學好口譯有理論指導作用。比如,釋意派翻譯理論的介紹,對于學生擺脫語法思維模式,理解口譯過程,建立以意義作為口譯單位的理念,都有必不可少的理論指導作用。 

    英語口譯課是一門技能課程,很多學生選修口譯就是想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用的上,能增長一門技能。所以口譯基本技能訓練應該作為另一部分教學內容。英語口譯過程中的技能比較多,到底選取哪些作為大學非英語口譯訓練的教學內容呢?美國蒙特雷高級翻譯學院院長鮑川運教授曾建議,大學階段英語口譯技能的培訓可以主要圍繞聽辨能力、預測能力、原語復述能力、語言轉換能力、無筆記記憶能力,這里鮑川運教授強調了這個階段最好不要涉及筆記訓練。 

    在確定了基礎理論導入和口譯技能訓練這兩部分教學內容作為主要骨架之后,專題內容選擇可以由學生來決定。技能的訓練可以以專題內容作為載體,而專題的選擇,筆者把決策權交給了學生。筆者對這24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采取投票的形式來了解學生最喜歡和最需要接觸的專題內容。下面為投票百分比排名前五名的專題內容:奧運等體育話題投票百分比87.5%;旅游觀光投票百分比84.2%;禮儀款待投票百分比83.3%;文化交流投票百分比82.1%;商務談判投票百分比79.2%。 

    了解了學生感興趣的專題,教師來選擇相關專題的文章。選擇時應根據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和背景知識范圍來選擇,避免文章內容太技術化或者專業術語過多等現象,應盡量一般化或者有代表性。然后把口譯技能的訓練融合到各專題的文章中,同時還要注意拓寬學生背景知識。 

    另外,為了提高口譯學習的趣味性,還可以在相應的專題里加入一些電影片段和歌曲的現場口譯練習,比如,筆者曾在奧運等體育專題中增添了對奧運歌曲進行現場口譯的環節,在文化交流專題中,挑選了一些經典電影的對白和獨白片段讓學生進行現場口譯練習,學生不僅感興趣,而且擺脫了口譯相對嚴肅話題時的壓抑和緊張情緒,口譯實踐練習得主動而精彩。 

    在學期結束前,筆者對選修口譯的學生又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95%的學生認為本門課程的學習對自己的英語水平是個挑戰,67.1%的學生認為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自己的口譯能力有了很大提高,70.8%的學生認為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自己的聽說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四、結語 

    本校非英語專業口譯課程的實踐初步顯示是成功的,但是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仍然很多,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解決。而且,目前非英語專業口譯教學的相關理論和實踐還不完善,尤其是教學方法、教材編寫、測試方法等方面。因此,大學非英語專業引入口譯課程是任重而道遠的,然而又是擁有廣闊的科研空間和巨大發展活力的。 

    參考文獻: 

    [1]鮑川運.大學本科口譯教學的定位及教學[J].中國翻譯.2004.5. 

    蔡曉紅.以跨學科的事業拓展口譯研究[J].中國翻譯.2001.2. 

    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李衛華.通過口譯提高說的能力[J].邯鄲師專學報.2004.12. 

上一篇: 稅政管理論文 下一篇: 大學基礎化學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五月综合色婷婷欧美 | 久久免费人成看片中文 | 线观看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美女在线免费视频 | 亚洲性爱之国产精品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