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經濟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6 15:27:3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縣委經濟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一、金融危機的原因及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一)本次金融危機的原因

一般來說,此次美國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原因可以歸納為:一是貸款機構放棄信貸原則使次貸質量先天不足。高達1-3萬億美元的次級貸款主要由游離于存款體系以外的專業按揭貸款公司發起,其先天風險被節節攀升的房價所掩蓋。二是投資銀行高杠桿率操作放大收益的同時也放大了風險。投資銀行一方面從事高風險的證券業務,另一方面則運用高得驚人的平均3O倍資本杠桿。杠桿的順周期效應使風險在市場景氣時被忽視,而在市場向下時卻被放大。三是一些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存在薄弱環節,未能對減緩危機起到穩定器的作用,不能有效識別新業務帶來的新型風險、對結構化金融產品的風險識別和計量能力較弱、應對壓力狀態的測試與預案準備不足、忽視表外風險的管理等。四是金融市場特別是金融衍生品市場本身存在缺陷。對衍生產品估值過度依賴于模型本身的假設,依此進行定價的產品在系統性風險面前往往會產生估值不確定性。五是外部評級機構對證券化金融工具評級存在嚴重問題。外部評級機構對金融工具評級僅依賴歷史數據、壓力測試不足、對金融工具評級缺乏主動性、信息掌握不充分等導致其不能有效揭示基礎資產風險,助長了投資者的非審慎投資。六是政府監管缺位:其一,對不同業務監管標準不一致,部分監管領域出現空白,使監管體系與金融發展不相適應,無法跟上金融創新的步伐;其二,美國沒有一個聯邦機構可以實現對全部金融市場整體風險狀況進行監控和預警,使美國政府錯過了解決問題的最好時機。

(二)本次金融危機對于中國經濟的影響

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美國金融資產價格的下跌,使中國金融機構對這部分資產的投資遭受了損失,外匯儲備資產價值也因此受到了不利影響。不過,大多數損失應該是賬面損失,需計提壞賬準備,因而需要防范因為賬面損失帶來的擠提等信心不足情況的發生。二是次貸危機所導致的美國經濟下降、國內需求萎縮,對中國向外出口產生了一定的不利影響。2008年1—7月份中國的出口增速已經明顯下降,尤其是對美國的出口增長同比只增長了9.9%,美國市場出口占比也下降了0.2%。如果美國經濟及歐洲經濟進一步陷入衰退,這一不利的影響可能還會進一步加劇,會使中國出口變得更加困難,對實體經濟產生更大的沖擊。三是資金層面的影響,金融體系危機必然會使資金供應緊張,跨國投資銀行和投資基金可能收縮投資以應對美國國內的資金需求,這就可能使一部分資金從中國外流。而這種影響對中國來說不完全是不利的,到目前為止,海外資金仍有流人中國獲取人民幣升值和人民幣利差的動機,部分資金因為美國金融危機而流出,緩解了資金流人的壓力,進而緩解了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的壓力。這是有利的一面。另外,資金如果因為某個特發事件而集中流出,將會對中國的金融市場和經濟造成沖擊,因而需要在政策上防患于未然,避免這種連鎖性的沖擊。四是心理沖擊連鎖反應。美國大投資銀行和保險公司的破產和重組雖然是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延伸性危機,但是它所帶來的心理沖擊要遠遠大于美國房價下跌、資產價格縮水等不利的影響。美國各大投行的破產使人們產生了全球金融陷入危機的錯覺,不僅引發拋售資產的風潮,造成全球金融市場暴跌的聯動效應,還使國內包括海外投資于我國的很多投資抉擇往后推移,這不僅造成金融市場的蕭條,還使實體經濟受到不利的影響。

二、金融危機帶來的商業銀行風險

(一)中國商業銀行的直接損失

在這一由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中,商業銀行的直接損失來自于持有的次級按揭貸款資產。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各家銀行資產減值準備增加;二是商業銀行QDH產品收益出現下跌,外幣資產期望收益率下降;三是部分銀行因持有雷曼兄弟相關債券有一定損失,并導致銀行股大跌。但是由于持有相關次債的銀行投資規模不大,經營國際業務的能力不斷增強,并在銀監會的嚴格監管下,提高了房貸首付,增提了減值撥備,迅速采取了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其帶來的損失對公司整體運營而言,影響比較輕微。

(二)金融危機導致的住房信貸風險

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已處于調整期,住房價格下行的壓力很大,并且,房地產業未能進入國家2009年2月出臺的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對其發展趨勢來講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同時,參照美國次貸危機的發展歷程,可發現國內房貸市場面臨如下幾種風險。

1.住房貸款的違約風險。違約風險是指借款者拖延或拒絕按合同還款給銀行造成的損失。以下幾種原因使目前國內房貸違約風險有加劇的趨勢。一是中國在2008年上半年的加息趨勢在下半年急轉而下,正式進入降低利率刺激經濟發展的降息周期。然而,雖然利率有所下降,但是房價下行的壓力仍然不小,不排除在房價進一步下跌時,住房信貸出現更多斷供的情況。二是中國商業銀行的征信系統建設比較落后。三是中國房價評估方法仍比較混亂。對借款者(尤其是炒房者)而言,有時房產估值的結果比首付本身更為重要。因此,缺乏權威的房產評估結果給銀行的房貸決策造成很大困難。四是中國住房按揭貸款的證券化程度很低。目前,房貸業務表現出的“高收益、低風險”特征使商業銀行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的內在動力并不強,而收益水平相對于股市缺乏競爭力也使資產證券化產品遭受投資者冷遇。房貸違約風險基本聚集在銀行體系內,如果房價出現向下逆轉的趨勢,這些積累在商業銀行的風險就會集中爆發出來。

2.宏觀調控下房地產市場發展的不確定性風險加大?;诜康禺a市場在經濟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它已成為宏觀政策重點調控的行業。2006年以來,住房市場的持續繁榮使借款者低估了潛在風險;同時,貸款機構風險控制意愿下降,使行業風險加大,最終導致從緊的貨幣政策出臺。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資金成本增加經濟下行,收入預期下降,還貸壓力增大,個人住房貸款者可能選擇提前還貸或斷貸,出現類似美國次貸市場上借款人無力還款的情形。這會增大銀行提前償付的風險,從而導致銀行信貸資產質量惡化,產生巨大損失。并且當前國家對于房地產業的發展尚未形成一個統一的認識,各說紛紜,房地產業的振興規劃尚未出臺便是一個明證。這就意味著商業銀行在目前對于房貸及相關房地產信貸需要保持一個謹慎的態勢。

(三)金融危機導致的出I=l企業貸款風險

受資金緊縮的影響,美國及歐洲的企業面臨著嚴重的融資難問題。鋼鐵、汽車、機器制造等傳統對銀行融資依賴程度比較高的行業都遇到了貸款難、貸款條件更苛刻的情況。美國企業貸款和企業債的發行增長速度由2007年的12%下降至3%,并且還在進一步降低。這種影響持續下去必然影響到全球實體經濟的發展,2009年上半年的歐美經濟在衰退的泥潭中掙扎。在此情況下,消費者受到財富縮水效應的影響,美國消費需求已明顯收縮。另外,周邊國家韓國和印度貨幣2009年以來匯率大幅下跌,我國對外出口受到不利影響更大。

在出口萎縮的情況下,外貿型企業會遇到經營上的困難。因此,商業銀行也需要關注放貸出口企業的經營情況,隨時掌握企業的運營狀態,同時也了解國家對于相關行業企業的振興政策,從而確保自身貸款的安全。

三、金融危機下對中國商業銀行的政策建議

(一)擴大低風險信貸,降低高風險信貸

金融危機爆發后,信用危機和信貸危機往往也隨之產生。對商業銀行來說,首先需要加緊回收高債務杠桿的房地產開發商開發貸款,其次需要恢復對健康的工商企業貸款。房地產市場調整是全球普遍現象,國內房價近年漲幅過大,存在調整要求,導致銀行風險累積。銀監會和各商業銀行宜采取措施,加大開發商貸款監管力度。只有合理房價基礎上形成的供需兩旺房地產市場,才能既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又無泡沫,不危害金融穩定。

(二)建立和完善銀行內部評級體系

所謂內部評級系統,是指由銀行專門的風險評估部門和人員,運用一定的評級方法,對借款人或交易對手按時、足額履行相關合同的能力和意愿進行綜合評價,并用簡單的評級符號表示相應信用風險的大小。從發達國家銀行的經驗來看,內部評級對于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為金融工具價格的決定提供重要依據;作為提取壞賬準備金及經濟資本的分配基礎;為客戶綜合授信提供依據;為管理者風險決策提供參考等。商業銀行應盡快加強內部評級體系的建設,擴大風險評價和分析的范圍、對個體風險和組合風險都要做到連續監控和準確度量,在銀行內部成立專業化機構,組織調配各類有效資源,持續和深入開展內部評級體系的研究、設計和開發工作,并對相關的業務流程和決策機制進行必要的改造和完善,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打下良好基礎。

(三)培養從事信用風險管理工作的專業隊伍

建立風險管理體系需要具有深厚金融財務理論基礎、數理基礎和計算機基礎的專業人員,商業銀行需要長期培養、挖掘和儲備符合條件的人才,設法保持其穩定性,防止人才流失。對風險管理的核心技術,最好將其分散化,以防止個別人才流失對整個風險管理體系的沖擊。同時,還要注意對現有人員的定期培訓和優化調整,及時更新風險管理人員的知識體系,從而確保風險管理體系的先進性和實用性。

(四)培育良好的銀行風險管理文化

銀行風險管理文化是指一家銀行內部經多年實踐形成的風險管理的價值觀以及在風險管理政策、程序等方面的傳統習慣和行為模式的總和。中國商業銀行在構建風險管理體系前,要努力營造良好的銀行風險管理文化環境,建立起重視風險管理的企業文化和管理哲學,讓銀行全體員工以倫理道德、銀行的發展目標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在經營管理過程中,保證收益增長與風險控制相統一、銀行員工對風險與收益標準認識上的統一以及經營目標與業績考核的統一。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風險控制者在涉及主觀判斷時,才會以風險管理為最高準則,真正實現穩健經營和可持續發展。

當前,國內金融機構競爭越來越激烈,金融機構創造利潤的內部驅動也越來越強烈,但是追求利潤不能忽視風險。此外,在房地產和股票等資產價格持續上漲時期,金融市場流動將更加活躍,金融機構在努力創造利潤的過程中,應進一步加強內部控制機制建設,提高自身風險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金融監管部門也應當進一步督促金融機構強化信息披露,促進其審慎管理,穩健經營。

(五)謹慎發展住房貸款證券化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是指商業銀行把自己所持有的流動性較差但具有未來現金收入流的住房抵押貸款匯集重組為抵押貸款群組,由證券化機構以現金方式購入,經過擔?;蛐庞迷黾壓笠宰C券的形式出售給投資者的融資過程。無法否認資產證券化對于風險分散的積極作用,要看到此類金融創新為風險管理提供了風險對沖、分散化的工具和手段。但并沒有最終消滅風險,只是改變了風險的配置結構,從經濟金融體系的整體角度看,風險依然存在,并且有可能通過抵押貸款等方式又回到銀行。因此,盲目推進住房貸款證券化是不合適的。如果在條件還不具備的情況下倉促建立類似美國住房貸款式的二級市場,一旦發生償付危機將會造成比次貸危機更加危險的局面,這是需要認真防范的。

(六)客戶由倚重大中型企業客戶向大中型公司客戶和個人客戶并重轉變

篇(2)

(一)預算編制不夠詳細且科學性不足

一是項目預算用途不清晰。部分部門為了增加資金使用的靈活性,都想盡辦法來掩蓋項目的詳細用途。如個別單位將其中的一部分項目支出計入“其它支出”類款項,“其它”兩字給單位提供了大量的可操作空間。二是項目預算依據不充分。按照相關規定,單位必須對項目開展的依據、預算的準則以及預期達到的成果等展開解釋,可是大多數單位只說明了項目開展的依據,并沒有提供預算的準則。三是目前大部分的縣級單位預算項目庫處于“零”狀態,項目的計劃性、科學性有待提高。

(二)預算精細化管理的基礎建設相對薄弱

一是基層部門預算的信息資料缺乏。一方面是因為基層部門由于種種條件限制,各種信息數據庫還處在理論之中或剛開始建設,預算管理的文檔歸集相對混亂,另一方面,基層財政部門的數據資料相對簡單,加上形式單一、內容不全、變更落后,基本上無法為制定合理嚴謹的定額標準提供參考。二是計算機軟件開發不到位,預算管理信息不能夠及時的內部分享。目前,盡管能夠使用計算機軟件來搜集、打理、編審、綜合部門預算的各類信息,但是多個在用的計算機系統軟件與部門預算編制系統軟件銜接不到位,預算管理部門與其它各相關部門的資源還無法達到分享共用的程度,致使部門預算編制質量和效益低下,急需提高。

(三)預算精細化管理的監督有待加強

當前,大部分基層單位的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缺失或正在籌備開展,預算績效評價工作的進展相對滯后,預算精細化管理的監督還處在理論當中。就財政監督而言,部門預算的財政監督沒有根本性的轉變,財政預算業務部門的主要工作還是撥付業務,重視前期編制,輕視后期管理,對部門預算的監管監察強度不夠。就審計部門的監督而言,對基層部門預算開展過程中開展審計的目標有限,水平也急需加強。就人大和社會監督來看,部分縣級單位仍然處在部門預算不對外公布,審查不及時甚至沒有審查,導致這兩大重要的監督手段完全失去了應有的功能。

二、推進縣級單位實施預算精細化管理的思考

基層部門特別是縣級單位在實施預算精細化管理方面有著本身的特點,不能夠直接按照上級管理部門的做法和經驗生搬硬套,應結合自身發展實際,走出一條自己的預算精細管理之路。

(一)改進預算定額和支出標準

一是加強公用經費定額標準體系的改進??h級相關部門應當建立一套公用經費定額隨現實情況調整的動態機制。具體內容是待該標準相對固定后,可根據相關政策變化以及生活水平變化等定期調整和改進,使之與現實情況相符,可操作。其次,創建一整套的項目支出標準參考系統。對項目進行分門歸類,根據規律探討核定項目支出標準,并根據實際實行浮動調整機制。同時,縣級單位在編制預算時一定要說明支出標準。

(二)加快計算機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

按照安排,加快“金財工程”建設,要加快建立起以縣級單位各部門相關的基礎信息庫、項目庫、資料庫等數據庫為依托的計算機信息化管理平臺。將一直沿用的功能單一的軟件系統開發添加一系列新功能,諸如:“資產負債管理”、“不確定事項管理”、“政策調整影響”等功能,建立功能齊全數據全面的計算機軟件管理系統,真正實現部門之間數據資料的互通有無。在預算實施過程中,同樣應用計算機網絡化監管,在后續運行的過程中持續對軟件進行調試改進,從而滿足縣級單位各部門的要求。

(三)完善預算和績效評價、資產監管的融合

一是逐步建立并嚴格落實績效評價制度,在部門預算編制過程中有效的應用評價結果,評價結果為優秀以上,績效出類拔萃的,在后續的開展進程中各方面安排上重點支持;對績效評價結果不符合要求的,要求該項目整改,直到合適為止,否則予以取消。二是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和資產配置審核機制。嚴格落實國有資產管理辦法,依據“三公”的要求,嚴把配置、處理、廢棄國有資產等行為。對外出租、出借的,嚴格按照“使用單位提前申報、主管部門初步審核、政府最終審批”的程序辦理。同時,嚴格落實、主動接納人大、審計機構和社會的督查,探索建立“實時在線預算監督系統”,把資金使用情況、人員機構編制等政務信息,以網站、微博等網絡形式向社會公開,滿足和確保廣大老百姓的知情、參加、評議和監察的權利,嚴格執行人大通過的預算,不擅自變更預算,以確保預算的權威性。

篇(3)

二、主要措施

(一)以工業化帶動農業產業化,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在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上有新成效

一是發展六大優勢特色產業。做精做細優質糧食產業,穩定糧食播種面積100萬畝,總產3.4億公斤;做優烤煙產業,穩定烤煙種植面積16萬畝,產量50萬擔,實現產值5億元;發展壯大畜牧產業,實現畜牧業產值45億元、畜牧業收入22億元;鞏固提升蠶桑產業,實現全縣優質桑園面積15萬畝,產鮮繭1.5萬噸,蠶桑產業工農業綜合產值達15億元;做特蔬菜產業,實現蔬菜種植面積30萬畝,產值15億元;穩步發展林果產業,核桃種植總面積30萬畝,速生豐產林總面積25萬畝,水果面積穩定在5萬畝,林果總產值達10億元。二是扶持培育銷售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農業龍頭企業50戶。以工業化帶動農業產業化,以工業園區為平臺,大力引進和培育農產品加工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力爭到2015年,把東來絲綢培育為銷售收入達10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培育銷售收入5億元以上的大地生態、新千佛、銀河紙業、新希望雪蘭牧場、爨鄉綠圓菇業5戶龍頭企業,1億元以上的糧油購銷公司、七里香食品、大眾食品、食唯鮮、萬客齊、田園食品、曙光科技等10戶龍頭企業,50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40戶。按照“貿工農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進一步引導和推進土地流轉、土地整治及節水灌溉,大力推行以田園公司為代表的現代設施農業,以曙光科技為代表的“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生產方式、以金土地“公開透明、雙方記賬、四六分成、保障收入”為代表的利益聯接機制、以萬客齊為代表的“訂單式”農業等多元化運作方式,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三是打造10個現代農業園區。打造爨鄉優質稻米生產加工園區。以爨鄉米業為龍頭,以推廣主導品種為重點,建設爨鄉優質稻米生產加工園區;打造云新核桃產業園區。以大地生態產業開發有限公司為龍頭,建設云新系列核桃種植30萬畝、核桃油綜合加工20萬噸產業園區;打造滇陸豬育種養殖示范園區。以推廣“六大名豬”滇陸豬為重點,強化良種繁育、動物疫病防控、標準化生產和科技培訓“四個體系”建設,建設滇陸豬育種和100萬頭規模化養殖園區;打造優質蠶絲綢產業園區。以東來絲綢、新千佛等企業為龍頭,建設15萬畝優質桑園基地,啟動工業化蠶繭養殖試驗示范,建設優質蠶絲綢產業園區;打造現代煙草農業示范園區。以南部(馬街、召夸、大莫古)、西北部(小百戶、芳華、板橋)、東部(活水、龍海)“三大片區”為依托,建設現代煙草農業示范園區;打造外向型蔬菜產業園區。以萬客齊、田園公司、金土地、曙光科技等為龍頭,大力發展20萬畝無公害山地、供港、水生、加工型蔬菜生產加工基地,建設外向型蔬菜產業園區;打造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園區。以爨鄉綠圓菇業為龍頭,大力發展工廠化栽培,發展適銷對路的高檔食用菌,建設120萬平方米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園區;以中樞鎮、華僑管理區為依托,發展紅提葡萄2萬畝,以太平哨片區為核心,鞏固提升5萬畝優質溫帶水果,優化調整品種結構,建設優質水果園區。四是創建農業特色品牌。鼓勵、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積極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認定認證,發展品牌農業。

(二)以工業園區建設為載體,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抓手,在推動新型工業化上有新跨越

縣域經濟的持久動力在“工”,是推動跨越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一是打造4個重點產業。圍繞輕工、化工、建材、生物資源加工產業,著力打造4個重點產業。二是狠抓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立足產業、資源優勢,建立健全招商聯動機制、服務機制、激勵機制,創新招商引資方式,突出重點區域、重點產業和重點項目招商,促進全縣產業和產品結構優化升級。三是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把工業園區打造成為最具魅力的現代工業區、最具潛力的項目承載地、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極。四是推動科技創新。大力發展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附加值高的資源節約型產業,全面推行清潔生產,構建低消耗、全利用、能循環、可持續發展的循環工業體系。五是積極發展新興產業。積極爭取國家戰略性新型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加快培育電子、新材料、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發展,加強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六是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圍繞煤、電、油、運、地、資、水等生產要素,健全項目推進管理服務機制,提高土司、城司、小額信貸公司投融資能力,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項目建設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促進企業加快發展,增加縣域經濟發展活力。

篇(4)

“本位”是一種工具性的分析方法,或者稱之為研究范式。就其核心內涵而言,無非是指“中心”,當然還包括基本觀念、基本目的、基本作用和基本任務等派生性內涵。人們常說權利本位或義務本位,意即以權利或義務為中心,以權利或義務為基本觀念、基本目的、基本作用和基本任務,構筑法規范體系。以主體價值的選擇為標準,法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本位-國家本位、個人本位和社會本位。國家利用法實現其政治統治,建立和維護有利于統治階級利益的秩序,這種以“國家中心”為價值取向的法就是“國家本位”的;主張個人至上,個人利益神圣不可侵犯,認為法是為了維護和促進個體自由的秩序,這種以“個人中心”為價值取向的法就是“個人本位”的;追求社會公共和總體利益的最大化,注重社會整體發展的均衡,保障社會整體效率的提升,這種以“社會中心”為價值取向的法就是“社會本位”的。社會本位假定人作為社會成員彼此之間是聯系(連帶)的,因而強調,法應當以維護社會利益為基點。經濟法是社會化的產物,是適應經濟和市場社會化的迫切要求,為解決社會化引起的矛盾和沖突應運而生的。它是社會價值的體現,重在維護社會經濟總體結構和運行的秩序、效率、公平、正義,側重于從社會整體角度來協調和處理個體與社會的關系,并超越統治階級的“國家利益”,而關注真正的社會利益,其固有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社會本位。

一、從西方法律思想的視角認知法的社會本位理念

1755年,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摩萊里(Morelly)在《自然法典》的第四篇“合乎自然意圖的法制藍本”中列出了“分配法或經濟法”的十二條內容。1843年,另一位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泰奧多爾·德薩米又在《公有法典》的第三章,以“分配法和經濟法”為標題進一步闡述了自己的思想。盡管空想社會主義是在“不成熟的資本主義生產狀況、不成熟的階級狀況下,產生的一種不成熟的理論”,但是,“在空想社會主義的法律思想里,甚至包涵了極為豐富的經濟法律觀點”。我們認為,摩萊里和德薩米的“經濟法”理想里已經閃現出“社會本位”的火花。例如,摩萊里的“分配法或經濟法”第十條:“每個城市、每個省份的剩余物品運往缺乏這類物品的地區,或者儲存起來以備將來需要。”德薩米在“分配法和經濟法”中指出:“每個公社至少每年一次將其全部收獲、工藝產品等的報表送交中央產業管理局?!鼻罢唢@示了物資調劑和物資儲備的思想,后者則透露出產業管理和宏觀調控的思想。總之,《自然法典》和《公有法典》都隱約地表現出對社會經濟進行平衡協調和對社會利益給予統籌兼顧的“社會本位”理念。摩萊里和德薩米對經濟法實是冥會暗通,在很大程度上把握了經濟法的本質。

1865年,法國著名經濟學家和政治家蒲魯東(P.J.Proudhon)在其著作《論工人階級的政治能力》中提出,法律應當通過普遍和解來解決社會生活矛盾,為此需要改組社會,由“經濟法”來構成新社會組織的基礎。因為公法會造成政府過多地限制經濟自由,私法則無法影響經濟活動的整個結構,必須將社會組織建立在“作為政治法和民法之補充和必然結果的經濟法”之上。在此蒲魯東精辟地論證了“經濟法”是社會本位的法,即“經濟法”是和解社會矛盾的產物,是改組社會組織的基準,是為克服公法(政治法)和私法(民法)的缺陷應運而生的??梢?,一百多年前蒲魯東就對經濟法的性質作出了精準的定位,這種極富前瞻性的預見確實難能可貴。

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功利主義的創始人、分析法學的先驅邊沁(Jeremy Bentham)認為,政府的職責就是通過避苦求樂來增進社會的幸福,“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乃是判斷是非的標準?!边@是一種抽象的、寬泛的“社會本位”思想,模糊地把政府職責與社會幸福聯系在了一起。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階段以來,社會法學興起,他們強調社會、社會連帶(合作)、社會整體利益;在權利和義務的關系上,相當一部分法學家強調義務,傾向于社會本位。社會法學的出現是20世紀西方法學領域最重大的事件和最突出的成就。其中,利益法學提出,必須把法律規范看成是價值判斷,亦即“這樣一種看法:相互沖突的社會群體中的一方利益應當優先于另一方利益,或者該沖突雙方的利益都應當服從第三方的利益或整個社會的利益?!边@是從利益沖突的角度反映出“社會本位”的法律價值理念。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已經觸及到了“社會本位”的精髓-社會整體利益優先。社會連帶主義法學的創始人萊翁·狄驥(Leon Duguit)認為,國家沒有主權,而只有實現社會連帶關系的義務;個人也沒有權利,而只有服從社會連帶關系的義務。這是從國家、個人和社會的關系來認識“社會本位”的,其重要意義在于把社會置于國家和個人之上,提出基于社會連帶關系的社會最高準則-“客觀法”,高于由國家制定的“實在法”,“實在法”的作用在于表示或實施“客觀法”,而且必須服從“客觀法”。

美國社會學法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羅斯科·龐德(Roscoe Pound)以“通過法律的社會控制”或者說社會控制論作為其法律思想的核心內容,把利益分為三類:個人利益(包括在個人生活中并從個人的角度提出的主張、要求或愿望)、公共利益(包括在政治生活中并從政治生活的角度所提出的主張、要求和愿望)和社會利益(存在于社會生活中并為了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和活動而提出的主張、要求和愿望)。他強調,在三類利益中社會利益是最重要的利益,并指出對利益進行分類是為了有效的利用法律保護社會利益,首先利用法律確認社會利益的范圍,可稱之為立法保護;然后再尋找保護的方法,可視為司法保護。同時,他為了說明法律的目的和作用,把法律的發展劃分為五個階段-原始法階段、嚴格法階段、衡平法和自然法階段、法律的成熟階段、法律的社會化階段,并指出從19世紀末以來,法律從抽象的平等過渡到根據個人負擔能力而調整負擔,法律的重點從個人利益轉向社會利益,法律的目的是以最少的阻礙和浪費盡可能地滿足人們的要求。另外,他還在1959年出版的《法理學》一書中補充了第六個階段-世界法階段,即“一個世界范圍的法律秩序”(一種新的萬民法,旨在發展人類的合作本性,控制侵略本性)。也許,這種“世界法”的性質就是“社會本位”的必然趨勢-“人類本位”吧。龐德的社會法學思想是“社會本位”法律理念發展的里程碑,這既符合了“法社會化的時代潮流”,又極大地推動了社會法的理論和實踐。他創立的社會學法學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幾乎成為了美國法庭上的官方學說,時至今日,仍然是在美國占支配地位的法學流派之一。

美國法律哲學家埃德加·博登海默(Edgar Bodenheimer)指出,法律試圖通過把秩序與規則性引入私人交往和政府機構運作之中的方式,在兩種社會生活的極端形式(無政府狀態與專制政體)之間維持一種折衷或平衡。似乎也沒有一個社會能夠消除公共利益的理念,因為它植根于人性的共有成分之中。正義提出了這樣一個要求,即賦予人的自由、平等和安全應當在最大程度上與共同福利相一致。我們應當堅持認為,社會取向如果要在裁判法律問題方面起到一種適當尺度的作用,就應當是一種強有力的和占支配地位的趨勢。博登海默從秩序和正義的高度,把社會正義視為對個人自由的限制,把社會整體利益作為一種追求平等與自由的均衡,并且預見到“社會正義觀的改進和變化,常常是法律改革的先兆”?,F代經濟法不正是法律基于社會正義的改進和變化而進行改革的產物嗎?目的法學派的創始人耶林也認為,法律的目的就是社會利益,社會利益是法律的創造者,是法律的唯一根源,所有的法律都是為了社會利益的目的而產生。而美國20世紀初期現實主義法學家卡多佐則認為,法律的最終起因是社會福利??偠灾麄兊姆伤枷攵紭O大地豐富了社會本位的理念,既影響了西方法律思想的走勢,也為現代經濟法的產生和發展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

二、從法律理性的視角審視經濟法的社會本位特征

如果說國外“以社會法學派為代表的法哲學群體以‘社會化’為基調對法律進行了新的觀察和理解,突破了近代社會傳統的法觀念的局限,擴展了法律理論和實踐的范圍,為現代經濟法的產生提供了必須的新的法觀念。”那么如今國內法學界則對經濟法的社會本位特征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并初步達成共識。

法理學家認為:“公法與私法的相互滲透,不僅造成了公法與私法的復合領域,而且開拓了既非公法又非私法的新領域。例如,經濟法即是民法與行政法相結合的產物。按照傳統的法律觀點,現代經濟法既不歸屬于公法,也不歸屬于私法。事實上,經濟法既不以國家利益為本位,也不以個人或者個體利益為本位,而是以社會公共利益為本位,即社會福利本位。法的這種變化是與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相適應的。因為無論是傳統的公法或是傳統的私法都已經無法達到調整社會關系的目的。私法的作用已經無法滿足控制壟斷和不正當競爭的要求,而公法的過多運用則會影響市場競爭主體的自由和平等,只有將兩者的特殊作用結合在一起產生一種新的法律部門,才能適應市場經濟和現代社會日益發展的需要?,F代法律是‘交往’的,權利義務的配置來源于參加者的‘交往’。隨著社會公共關系的發展,社會公共利益作為一種獨立的利益形式也就日益突出,成為人們共同關注的問題?!边@段話精辟地闡釋了經濟法的“社會本位”性質。沈宗靈教授認為,“在我國體現公私法混合性質的法律主要是通稱為經濟法這一部門法、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環境法等”。張文顯教授認為,勞工法、社會保障法、環境保護法、公共交通法、經濟法等社會立法不斷制定出來,“法律的社會化”(socialization of law)成為時代的潮流。毫無疑問,法律是社會的調整器,法律要有效地調整社會必須適應時代精神和社會要求。當公私法建構的社會基礎業已發生巨大變革,而我們依然抱殘守闕,固守公私法的二分法標準,不能正視公私法融合的發展態勢,顯然是無法對現實作出合理解釋的。

目前,國內經濟法學界對經濟法本位的認識有所不同。漆多俊教授認為,“經濟法適應生產社會化要求而產生。它是關于國家調節社會經濟之法,以社會為本位?!崩畈杞淌谡J為,“經濟法所強調的,應當是國家對全局經濟生活的干預,因此,它體現的是社會本位?!迸遂o成和劉文華二位教授認為,“經濟法迫于社會化要求,為調和個別主體或私人間的利害沖突,使社會不至毀于一旦而產生,由此決定了其社會本位特性?!蓖醣浣淌谡J為,“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以社會公共性為根本特征的經濟管理關系,即政府以全社會的名義對經濟進行適度干預時所發生的社會關系?!敝芰直蚪淌谡J為:“經濟法主要調整政府、企業和個人之間有關社會公共利益的社會關系?!薄ⅰ敖洕ǖ哪繕耸墙鉀Q個體營利性與社會公益性的矛盾,兼顧效率與公平,促進經濟的穩定增長和社會良性發展?!笔冯H春教授認為,“現代經濟法為消除無度追求私人利益所生流弊,以組織協調、平衡發展、公有精神之追求為己任,平衡協調原則作為經濟法之社會本位的體現和基本要求,無論在宏觀抑或微觀領域的調整中均發揮著基本指導準則的作用?!眲⑷饛徒淌谡J為,“國家獲得了‘共同的即社會的機能’。在形式上,國家的‘社會機能’與‘階級機能’分離了。隨著經濟壟斷化的發展,要求立法反映‘社會公共利益’、‘社會福利’、‘社會經濟的健全穩定的發展’、‘社會責任’、‘社會經濟秩序’等,并將其強制地規范化。”楊紫烜教授認為,“經濟法作為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之法,以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為主。”劉隆亨教授認為,“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處理‘利’的原則是兼顧國家、集體和勞動者個人三者的利益,這是社會主義制度本質和社會主義物質利益規律的反映,是社會主義國家制定經濟工作方針政策的一個基本出發點,也是經濟法的一個基本原則。”但是,比較多的經濟法學家認為經濟法屬于社會法,即以社會為本位的法。雖然也有一些學者仍舊認為經濟法屬于公法,但他們并不否認經濟法主要是維護和保障社會的共同利益,這實質上是受到了傳統公私法劃分的思維定式的影響,同時也是我國經濟管理和調控“行政化”在經濟法領域的縮影。畢竟我國的市場經濟才起步不久,許多經濟現象被打上了“轉軌”的烙印,我們不能苛求學者們在這樣一個不成熟的經濟環境下創造出一套成熟的經濟法理論。

《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經濟法典》(1964年)第二十五條規定:“對法律行為的條件的解釋,必須始終符合國民經濟發展中整個社會的利益,符合社會主義組織共同協作的要求”。《魏瑪憲法》強調“經濟生活”的社會成分,處于這一憲法傳統之上的《德國基本法》第20條第1款和第28條第1款都規定,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是一個社會聯邦國家。依據這一“社會國家原則”,德國的經濟行政只能為公共利益、共和國利益服務,必須將其行為放到謀取共同富裕、共同幸福上。日本的金澤良雄認為,“經濟法為滿足經濟性-社會協調性的要求,不僅采取公法的規制,同時也采用了私法方面的規制。從這種意義上說,經濟法正是跨于公法、私法兩個領域,并也產生著這兩者相互牽連以至相互交錯的現象?!钡ぷ谡研拧⒑窆认鍍赫J為:國家“必須用具有社會屬性的具體的人的集團(勞動者、中小企業、消費者等)來代替現代私法上抽象的‘人’,以這種具體的人作為法律主體,構成保護這些法律主體的實在法”、“這些法律在修正私法這一點上與私法不同,并且和傳統公法(即國家對私人)的兩面構造也不同,在采取了公私法混合形態這一點上,也不屬于公法,可以說形成了第三個法律領域。當今這種法律領域被稱之為社會法?!绷硗?,丹宗昭信和伊從寬在其最新著作《經濟法總論》中詳細地論述了“經濟法的社會法的性格”。德國的拉德布魯赫、法國的阿萊克西·雅克曼等人,則以實在法嚴格劃分法律部門為背景,借助于公法與私法劃分的理論,從資本主義社會經濟演變入手,指出傳統私法的不足以及經濟法產生及存在的合理性,認為從市民法到經濟法,是法律隨時代變遷而變遷的歷史軌跡;經濟法為現代法,是對傳統民商法的補充與修正;傳統私法的不足及社會化,是經濟法的法文化基礎;民商法以個人為本位,經濟法以社會為本位。的確,民商法是以“經濟人”亦稱“理性人”為基本假設的。利己性和有限理性是“經濟人”行為的兩個基本特征,其中利己性是“經濟人”的靈魂?!敖洕恕钡娜诵匀毕莶豢杀苊獾貙е率袌鼋洕a生種種市場失靈,因此國家愈來愈多地利用手中的權力調整經濟,以彌補市場作用之不足。這正是經濟法產生的初衷,也從一個方面說明了經濟法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面對日益加快的社會化進程,傳統法律部門民法和行政法也在力求適應并作出變革,但由于它們固有的屬性使它們并不能完全做到。民法是個人本位、私權本位、自我救濟和意思自治的法;行政法是調整公共行政管理關系、以政府為本位、實現國家利益和規范公共行政管理行為的法。民法所信奉的“個體權利本位”思想常常孤立地片面強調社會個體的意志和權利,而忽視甚至對抗社會整體的意志和利益;往往片面強調社會個體的權利和自由,而忽視其為國家、社會所承擔的義務和責任,將權利與義務割裂開來。所以,民法無法對整個社會經濟生活進行全面、綜合、系統的調整。行政法所信奉的“行政權力本位”就是以國家行政機關的意志為主導,并通過行政管理體制和上下隸屬關系,形成的命令與服從為特征的調節機制。這在行政領域是絕對必須確立和實行的,在經濟領域也是不可或缺的,但完全用它作指導調節社會經濟,則常常會造成違背經濟規律,影響市場經濟的良性運行、協調發展等不良后果。因此,行政法也無法達到保障社會經濟協調、穩定、發展的目的。

總之,隨著市民社會與政治國家的相互滲透,某些私人利益受到普遍的公共利益的限制而形成社會利益。私法與公法的相互交錯,出現了作為第三法域的中間領域、兼具私法和公法因素的社會法。經濟法以社會為本位,立足于整體利益,促進社會經濟穩定協調發展。它以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為根本使命,體現了對我們共同生活的社會的終極關懷。在經濟法的眼中,公權力的行使只有有利于社會整體利益,才是必要的、可行的;私權利的行使,只有不違背社會公共利益,才是自由的。傳統私法所標榜的所有權神圣、契約自由,在經濟法面前得到了修正,競爭法對壟斷契約的禁止是典型例證;傳統公法中至高無上的國家權力,在經濟法看來,僅僅是服務社會的工具而已??梢哉f,經濟法在某種程度上使傳統的公法和私法達到了一種均衡。

另外,也有人提出民法向社會本位發展的觀點,例如有學者認為,19世紀中期以后,出現了各種嚴重的社會問題,民法思想為之一變,由極端尊重個人自由變為重視社會公共福利,并對三大原則有所修正,于是形成社會本位的立法思想。觀之將來民法之趨向,惟有在個人與社會之間,謀求其調和。由法律制度之進化過程觀之,民法系由義務本位進入權利本位,最后進入社會本位。我國制定民法典應體現權利本位與社會本位相結合,以權利本位為主,社會本位為輔的立法思想。但是,民商法朝社會本位所做出的一切努力,最終也只能保證個體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時不得損害他人利益。它向社會本位的邁進是有一定限度的-對個體私利的關懷并不必然意味著社會公益的成就;對社會公益的消極尊重也不能替代積極推進。所謂民商法的社會本位,僅僅是對意思表示的外部限制,外在強行性規范的增加以及形式主義的發展。

就我國現有的法律而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條明確規定:“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制定本法?!边@表明民法以個體為本位,首先保護的是私權利。盡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條也規定:“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钡牵@說明民法對社會利益的保障是位居其次的,因為個體利益的實現僅以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為要件,而并未促成社會公共利益的增加。與此相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一條規定:“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制定本法。”該法第五條第1款規定:“國家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第六條第1款規定:“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一條規定:“為了加強對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明確產品質量責任,保護用戶、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制定本法?!边€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一條規定:“為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法。”該法第三條第1款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為公平競爭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钡谒臈l第1款規定:“國家鼓勵、支持和保護一切組織和個人對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社會監督?!鄙鲜鋈糠沙浞终f明:首先,經濟法以保護社會整體的利益為首要價值目標;其次,國家(政府)以保障社會整體利益為職責;再次,全社會擁有保證前述目標和職責順利實現的權利。由此可見,經濟法的社會本位觀開始成我國經濟立法和司法的基調,盡管這種價值取向無法在我國的經濟基本法中得到凸顯,但是我們從當前正在起草的《反壟斷法》的定位以及社會各界對“王海打假”的反映等各個方面已經看到了這種不可逆轉的趨勢。

三、從毗鄰學科的視角探索經濟法的社會本位內涵

篇(5)

一、基層單位檔案交接工作存在的問題

《機關檔案工作業務建設規范》規定:“機關檔案人員調動工作時,必須在辦完檔案移交手續后方能離開崗位。”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尤其是在基層單位中,有一部分單位或檔案人員卻忽視了這一工作環節,存在如下問題:

(一)檔案交接不及時

一些基層單位對檔案交接工作不夠重視,領導把關不嚴。老檔案人員離了崗,新檔案人員進了崗,而檔案交接手續還未辦妥,以致出現檔案數量等問題責任不明、界限不清。甚至有的基層單位領導或人事干部認為檔案交接只是一串鑰匙的交接,從而使得一部分基層單位檔案工作前后脫節。

(二)檔案交接手續不嚴密

按工作性質和崗位職責要求,檔案人員交接應是一項認真細致、手續嚴密,責任重大的工作,而在一些基層單位檔案人員離崗或調動工作時,移交不按程序辦事,手續不按程序辦理,該檢查的不檢查,該清理的不清理,該簽的字也不簽,從而出現一些基層單位檔案交接只有一串鑰匙的現象,忽視了檔案交接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忽視了檔案交接工作的基本要求。

(三)檔案監交工作不嚴格

一部分基層單位的領導把檔案交接當作事務性的工作,看成是檔案人員之間的事情,從而對檔案交接準備工作很少過問,就連檔案監交之時也懶得光臨,使得基層單位檔案監交工作不嚴格,工作程序不完整。

二、對策和措施

做好檔案交接工作,不僅是明確檔案人員責任,維護檔案安全完整,確保檔案工作連續不斷有序進行的需要,而且也是《檔案法》及《檔案法實施辦法》賦予檔案人員的職責。如何做好檔案交接工作,筆者認為應做好下列工作,采取如下措施:

(一)檔案交接要納入基層單位的議事日程、工作程序和規章制度之中

檔案交接是基層單位檔案管理中的重要環節,應引起基層單位的重視,尤其是基層單位負責人應把檔案交接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在檔案人員離崗或調動工作單位時要把好關,做到檔案人員離職離崗先辦理工作交接手續,然后再辦理調動手續,對未辦理檔案交接手續的檔案人員,不得簽發調動工作通知,不得辦理工資轉移手續,不得離開原工作崗位,并要把檔案交接工作納入單位工作制度,列入有關人員的崗位職責之中。當地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基層單位檔案交接工作的監督檢查,對那些明知檔案交接手續未辦理妥,仍然隨意簽發調令的人員,要查明原因,分清責任,依法進行處理。

(二)檔案人員離崗離職之前要認真做好檔案移交準備工作

檔案交接分為移交和接收兩個方面,而認真做好檔案移交前的準備工作,是確保檔案交接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

對于移交方來說,在正式移交之前主要做好五項工作:一是對所保管的檔案進行一次全面清理,做到帳物相符、心中有數;二是對借出的檔案要及時催還,一時歸還不了的要問明原因,整理好借據,并在借據上注明原因及催還情況;三是對未整理的零散文件材料要分類存放、清理排序,做到系統有序;四是按檔案移交要求編制檔案移交文據及表格;五是撰寫檔案移交說明。

對于接收方來說,在接收之前要做好三項工作:一是了解移交單位職能活動內容和工作活動情況;二是向前任檔案人員了解檔案保管和檔案工作情況;三是必要時要了解或檢查檔案移交準備工作情況。只有交接準備充分,才能保證交接工作順利進行。

(三)認真做好檔案監交工作

檔案監交工作對檔案交接起著鑒證和監督作用,因此無論是檔案機構負責人交接,還是一般檔案人員,特別是負責檔案保管接待人員的交接,都必須安排專人負責監交。檔案監交人員要認真履行職責,堅持原則,按程序辦理。一般檔案人員交接,可由檔案機構負責人監交;檔案機構負責人交接,可由分管檔案工作的領導或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派人監交。交接雙方在監交人員的監督之下認真做好移交、接收工作,做到帳物相符,手續齊全,并要在交接文據上注明交接時間、地點和監交人、移交人、接收人的姓名職務及移交清冊、頁數等。移交文據一式三份,移交人、接收人各執一份,單位存檔一份。交接工作結束之后,移交人、接收人、監交人應在移交文據上簽字蓋章,以示對交接工作負責。

(四)加強檔案交接中的思想教育工作

檔案交接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不單純是基層檔案人員的業務素質問題,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近幾年來,一些基層單位忽視了對檔案人員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得一些基層單位檔案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因此在檔案交接的過程中要補上這一課,教育交接雙方端正思想、提高認識、明確責任,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從而保證檔案交接工作嚴格按照規定辦理,使基層檔案工作前后銜接起來。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的決定修正.

篇(6)

二、制訂崗位責任制要科學、合理、嚴密,體現效率原則和權利、義務相對應原則。要在保證工作質量和充分履行職能的前提下,盡量簡化工作程序,方便群眾辦事。

三、加強對崗位責任制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崗位職責中能量化的要盡量量化,并制定科學、合理的量化考核標準;不能量化的要提出明確的、具體的要求,作為考評依據。

四、定期組織考評,并把考評結果同評優、評先、職務晉升和獎懲掛鉤。

工作人員首問首接責任制度

為規范辦事程序,明確工作人員責任,杜絕辦事拖拉、推諉扯皮等現象,保證來計生委辦事人員能得到及時、高效、優質的服務,根據我委實際,制定本制度。

一、首問(接)責任人

本單位工作人員對來委辦事(包括辦理業務、上訪、投訴、咨詢等)的人員要主動熱情招呼,不得互相推諉、冷淡辦事人員。主動接辦人員、來辦事者先找到的人員或首先接電話的人員即為該事項的“首問接責任人”。

二、首問(接)責任人的職責

(一)首問(接)責任人負有主動、文明、禮貌、熱情接待來辦事者的責任;

(二)首問接責任人要向來辦事者主動出示胸牌,問明來意。對來電話者,要主動告知對方單位和工號,問清對方意圖;

(三)對來訪內容在自己職責范圍內能答復或解決的,首問責任人對屬于自己職權范圍內的事項,必須受理接辦,并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予以辦理;

(四)首問責任人對不屬于本部門或本人職權范圍內的事項,要解釋清楚,并引領來委辦事人員到有關科室部門,落實承辦單位和責任人。對電話咨詢的,要告知負責答復部門的電話和聯系人。

(五)首問責任人對不屬于本單位辦理范圍內的事項,要認真說明理由,介紹或聯系到其他職能部門辦理。

三、違反本制度者,第一次予以誡勉教育,第二次予以效能告誡,并責令采取相應補救措施,經告誡仍不改正的,予以待崗處理。

頂崗工作制度

一、頂崗工作制度是指在工作日內,崗責任人因各種事由不在崗,崗責任人應頂崗的工作制度。

二、實行頂崗制度的目的是為了確保限時辦結制、政務承諾制、辦事預約制等制度的有效落實,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和辦事效率。

三、各股室都要確定崗,避免出現無人頂崗現象。

四、崗責任人在頂崗期間應做好本職工作,并享有崗責任人的職責權利,對崗的工作認真負責。

五、崗責任人因事由不在崗,必須提前一天做好工作的移交,因特殊原因來不及移交的,崗責任人要主動頂崗。

六、因推諉扯皮等原因造成工作失誤的,按《過錯責任追究制度》的有關規定追究在崗責任人的責任。

限時辦結制度

一、限時辦結制度是指群眾到人口與計劃生育部門辦事,在符合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手續齊全的前提下,應當根據政務服務承諾,在承諾期限內辦結群眾提出的有關事務。

二、承諾期限

⒈辦理《流動人口婚育證明》、入戶糧關系證明、非農一孩生育證、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等有關證件的,應當隨到隨辦。

⒉對群眾的申訴、舉報或投訴,在法定期限內作出是否受理答復,并及時依法處理。

⒊對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時辦理各類證件的,應向服務對象說明具體情況。

三、未按上述規定時限辦理的,第一次予以誡勉教育,第二次予以效能告誡,并責令采取相應補救措施,經告誡仍不改正的,予以待崗處理。

服務承諾制度

一、服務準則。根據本單位工作實際,制定便民利民的服務標準和原則,規范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

二、承諾內容。根據職權范圍、工作職責,結合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確定服務承諾內容。服務承諾的內容應包括服務的具體事項、服務時限、行諾監督及投訴辦法以及違諾責任等。

三、公開承諾內容。應在辦公場所醒目位置設置辦事程序流程圖等公布承諾內容。

四、行諾監督。通過設立服務承諾監督臺、投訴電話和舉報箱或舉辦群眾接待日活動等方式,接受對違諾行為的監督和舉報。要認真受理群眾的投訴和舉報,及時調查處理,并向當事人反饋。

五、違諾處理。本單位人員違反承諾制的行為,要從行政論文、法律、經濟論文等方面作出處罰規定,并嚴格執行。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要按承諾的標準予以賠償。

辦事預約制度

一、辦事預約制度是指當事人因工作需要或情況,需要預約辦理有關事務或進行上門服務的,計生委應根據預約要求,在職能范圍內辦理當事人提出的有關事務。

二、預約范圍

⒈人口與計劃生育部門職能范圍內應受理的業務工作,可以預約。

⒉異地人員辦理有關計劃生育證件等有關事項的可以預約。

⒊廣大人民群眾需要人口與計劃生育部門幫助解決及服務的有關事項,可以預約,必要時也可以上門服務。

⒋因特殊情況需要人口與計劃生育部門延長服務時間的,可以預約。

⒌其它需要預約的有關事務或事項。

三、違反本制度者,第一次予以誡勉教育,第二次予以效能告誡,并責令采取相應補救措施,經告誡仍不改正的,予以待崗處理。

政務公示制度

第一條政務公示制度系指行政論文機關向行政論文管理相對人和社會大眾公開履行行政論文職能的標準、要求、程序等的機關效能建設制度。

第二條縣計生委依據行政論文管理相對人辦事方便、行政論文要求公開透明、行政論文行為接受監督的基本原則實行政論文務公示。

第三條縣計生委各股室以及工作人員,應遵守本制度。

第四條公示制度的基本內容和形式:

一、機關工作人員的像片、姓名、部門、職務;

二、機構設置、行政論文職能、位置分布、股室職責;

三、辦事程序、標準;

四、機關的對行政論文管理相對人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

五、其它公示內容。

以上公示內容通常做法采用墻上懸掛、桌上擺放、帶身份牌、編印辦事服務指南、公示欄張貼、上網絡公示欄以及其它公眾媒體公開等形式。

各股室負責提供各自應公示的內容,辦公室負責統一組織實施工作。

第五條委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每月不定期檢查和每季度定期一次檢查各股室公示制度的執行情況。

第六條凡應該公示而沒有公示以及公示內容不規范、不標準的,委效能建設領導小組書面責成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給予通報批評,并按《干部誡勉制度》處理。

第七條政務公示制度的執行情況作為單位、股室、個人的年終考評的一項內容,并由委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負責檢查并提出獎懲建議。

效能考評制度

一、委機關及下屬二級機構的干部職工均列入考核范圍。

二、考核內容和標準:根據縣委、縣政府規定的內容,按照德、能、勤、績四個方面,重點考核工作成績。

三、考核辦法

⒈實行平時考核與年度考核相結合,平時考核由各股室負責人對本股室干部職工的德、才和工作表現逐月作出考評,半年進行小結,形成書面意見,為年度考核提供依據,年度考核在每年末或翌年初進行。

⒉平時考核實行分級負責,委主任負責對委機關科級干部進行考核;分管領導負責對分管股室長進行考核;股室長對本股室的干部職工進行考核。

⒊年度考核以平時考核為基礎由委機關效能辦公室負責實施。在年度考核時,除負責對本機關干部職工考核綜合評定外,還要對二級機構的考核進行審核。

四、年度考核的時間、內容、標準、具體方法步驟,應根據縣委、縣政府、縣人事局的通知要求,結合本單位實際,由委機關效能辦公室擬定實施方案,提交機關效能工作領導小組研究確定。

五、年度考核結果存入干部、職工個人檔案,作為干部獎懲、任免、工資晉升的依據。

六、凡屬機關工作人員,年度考核定為不稱職的給予降職或調整工作崗位處理。連續兩年評為不稱職的,予以免職或按有關規定予以辭退。曠工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歸連續超過十五天,或者一年內累計超過三十天的,應予辭退。二級機構干部職工參照以上辦法處理。

七、本單位科級領導干部的考核按縣委組織部規定的要求參加考核。

八、本制度由委機關效能辦公室負責監督執行。

行政論文過錯責任追究制度

為規范本單位工作人員管理,明確個人崗位責任,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感,增強廉政建設和遵紀守法意識,制定本制度。

一、行政論文過錯責任追究制

行政論文過錯,是指本委工作人員因故意或者過失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規定的職責,造成違反法律、法規規定或有關制度的事實,以致影響行政論文效率和行政論文秩序,給行為對象或者國家、公共利益造成其它不良后果的行為。行政論文過錯責任追究制,就是對工作過錯責任人依據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論文和經濟論文處罰的制度。

二、行政論文過錯的主要情形

本委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視為過錯:

(一)首問責任人不履行首問責任,貽誤辦事者辦事的;

(二)對符合規定條件的申請應予受理、許可而不予受理、許可的;

(三)服務態度不熱情,與辦事者頂撞爭吵的;

(四)私自進行有償咨詢或服務,違規收取押金、保證金和其他費用的;

(五)超越規定權限實施許可,或者擅自提高、降低許可條件造成不良影響和后果的;

(六)未履行辦事承諾制度,無特殊原因和理由,在規定時限內未完成許可事項或告知辦理結果的;

(七)對明顯虛假的材料,應當發現而沒有發現的;

(八)故意制造虛假材料或謊報事實的;

(九)辦理業務明顯違反法律、法規或其它有關規定的;

(十)其他應該追究工作過錯的行為。

三、行政論文過錯責任追究

(一)行政論文過錯責任追究方式分為:

⒈責令作出書面檢查;

⒉通報批評;

⒊取消當年評優評先資格;

⒋扣發當月崗位工資和年終獎金;

⒌輪崗或停職離崗培訓;

⒍引咎辭職或者責令辭職;

⒎給予行政論文紀律處分。

以上追究方式可以單處或并處。

(二)工作過錯行為是由數個行政論文環節過錯造成的,工作人員分別承擔相應的過錯責任。

(三)工作人員的行政論文行為造成本單位賠償,有過錯的工作人員應承擔—定的賠償責任。

(四)在年度考核期內,工作人員的行政論文行為被群眾投訴,經核實的,第一次扣除當月崗位工資的%,第二次扣除當月崗位工資的%,第三次扣除當月全部崗位工資,對本人進行離崗培訓、輪崗或降級使用處理。

(五)工作人員過錯行為性質特別嚴重,觸犯刑法的,依法移交司法部門追究責任。

(六)有過錯工作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從重追究過錯責任:

⒈在被調查過程中拒不交代過錯事實的;

⒉有索賄受賄、敲詐勒索、、徇私枉法和吃、拿、卡、要等行為的;

⒊對投訴人、檢舉人、控告人打擊、報復、陷害的;

⒋其他經行政論文過錯追究機構認定,應從重追究過錯責任的。

(七)有過錯工作人員具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可從輕追究過錯責任:

⒈主動承認過錯行為并及時糾正的:

⒉其過錯行為沒有造成損失或不良影響的;

上一篇: 農業現在化論文 下一篇: 統一管理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三级中文字 | 一本一本久久α久久精品 | 日本理论午夜精品中文字幕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欧美精品 | 亚洲人成αⅴ网站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aV女同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