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癥監護室護理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6 15:27:2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重癥監護室護理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重癥監護室護理論文

篇(1)

重癥監護室(intensivecareunit,ICU)屬于呼吸內科,有呼吸機16臺,護士26名,均為女性,醫生6名,護士長1名。科室90%的住院病人平均年齡60歲以上,年齡偏高,病情嚴重,對護理技術水平及科室醫療設備要求高。

1.2對象與方法

1.2.1對象

一部分為病人,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每月隨機選取90名ICU的住院病人,共計720例。納入標準:所選擇病人均意識清楚,無精神系統疾病,能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及意愿。另一部分為ICU的全體護士,共計26人。納入標準為:在本研究期間科室護士無任何變動,無休病假、產假、離職和新聘用人員。

1.2.2方法

1.2.2.1干預方法

本研究從2011年9月開始至2012年9月結束,在1年的研究期間分為3個階段進行,每個階段進行4個月。第一階段:學習和培訓階段,制定護理理念,講究護理服務藝術,樹立服務品牌,實行人性化服務。第二階段:試運行階段,首先在呼吸ICU試行,通過4個月的實施,歸納總結,吸取經驗教訓,修正和完善方案。狠抓護理服務質量,規范護士行為準則,修訂護士專業知識和技能考核條例。第三階段:進行全醫院推廣階段,全院工作人員集思廣益,提出創新性思想,進一步完善方案。在護理服務文化建設前后在每個病房每月隨機抽取病人及家屬滿意度問卷調查,我科室自行設計問卷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病區環境及氛圍、護士職業素質、病區管理、醫德醫風等方面的內容,其中實施護理服務文化建設前抽取住院病人問卷調查360份(每月90份),實施護理服務文化建設后抽取住院病人問卷調查360份(每月90份),所有護士在護理服務建設前后每月均參加“三基”理論和操作考試,每季度參加護理質量考核,分別統計“三基”理論、操作以及護理質量考核成績。

1.2.2.2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護理服務文化建設的內容

2.1更新護理服務意識和觀念

護理服務文化是醫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疾病復雜性與病人健康觀念的轉變,醫學治療和護理服務模式發生變化,為了適應這種變化,在護理服務文化建設活動中,需要更新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和觀念,激發護士的工作熱情和激情,建立一種全新的、具有凝聚力的護理服務文化。更新護理服務意識和觀念需要將過去病人求醫院的思想轉變為現在將病人當做親人、朋友的思想。科室通過護士座談會,護士交心會等活動形式,利用全新的服務理念引導護士思維方式的轉變,建立“一切以病人為中心”;將病人的舒適和滿意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將“要我做”的思想觀念轉變為“我要做”;確立“病人舒心、病人滿意、病人健康是我們的共同心愿”的新型護理服務意識和觀念。

2.2強化護士形象,樹立服務品牌

護士形象是社會公眾對護士的感知印象,是護士在護理服務文化的社會表現和社會評價。科室護士通過積極學習護士服務禮儀手冊,在日常工作中規范行為禮儀,強化形象。科室對護士儀容儀表有嚴格的規定和要求,如在工作期間要求護士穿工作服;護士帽統一用發夾別住;嚴禁上班期間戴耳環、手鐲和戒指;衣著整潔;舉止穩重;儀表端莊強化護士形象;樹立良好服務品牌。

2.3實行人性化護理服務

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人文關懷成為醫院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樹立以“人文關懷”為理念的人性化護理服務具有重要的意義。人性化服務理念是實現病人從住院到出院的全過程得到護士的全方位護理服務。人性化服務的核心理念是“病人第一、服務第一、質量第一”,在護理服務過程中護士始終以病人健康為中心,對病人態度和藹、耐心傾聽、熱情幫助,主動疏導病人心理、及時了解病人需求,讓病人得到貼心的服務,讓家屬放心滿意,實現真正的人性化服務。

2.4建立特色重癥監護護理服務

ICU護士責任重大,承擔著危重病人搶救及監護工作的重責,護士的護理技術水平和質量直接關系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ICU做好重癥病人的急救和監護護理工作尤為重要。科室通過建立特色急救和重癥監護護理服務,為重癥病人提供優質服務,比如護士應定期參加培訓,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操作技術,解決重癥病人病情嚴重、病癥復雜等難題;重癥病人容易被感染,因此做好ICU無菌管理尤為重要,如對醫療器械(手術刀、手術鉗、霧化器、呼吸機等)要做好消毒滅菌工作,護士的雙手需要在操作前后進行清潔,嚴格控制外來人員隨意進出監護室。2.5提高護理人員的職業素質ICU接受治療的病人病情復雜及難治療,護士工作量繁重,因此需要護士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術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病人的需求。護理服務文化建設可以提高護士的專業知識素養和職業技能操作水平,使護理文化建設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去,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科室通過以下方式加強護理服務建設從而提高護士專業素質:定期對護士專業理論和技能操作進行考核;鼓勵護士積極參加繼續教育,提高其專業知識儲備量;評選“優秀護士”,進行榮譽激勵和經濟獎勵,從而激發護士工作的熱情度和主動性。

3討論

3.1提高了護士的綜合素質

實施護理服務文化的建設,一方面,從規章制度、紀律等方面規范了護理人員的言行舉止,使其注重護理禮儀,講究護理藝術,在護理過程中具有良好的儀表形象;另一方面,提高了護理人員的職業素質,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有了明顯的提高,“三基”理論考試成績從建設前的88.45分提高至建設后的96.38分,操作考試成績從建設前的865.9分提高至建設后的95.28分,由此可見,護理服務文化建設對護士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3.2提高了住院病人及家屬滿意度

在醫院護理工作人員始終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第一、服務第一”的理念為準則,使病人在舒適、親切的人性化護理服務環境中治療、康復。通過護理服務文化的建設,這項工作得到了病人及家屬的認可,科室病人及家屬對護理滿意度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從過去的88.12%提高至96.69%,這是對護士護理服務工作的進一步肯定。

3.3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

護理服務質量是護士為病人提供護理技術水平和生活服務效果的程度,護理技術水平決定護理質量水平,提高護士技術操作水平和技能熟練程度,對于提高護理質量,減輕病人疼痛,提高病人及家屬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科室通過加強護理服務文化建設,護理質量有了明顯提高,從建設前的89.38分提升至建設后的95.88分,病人及家屬滿意度從建設前的88.12%提高至建設后的96.69%,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不斷加強專業技術操作訓練,定期進行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考核,不斷提高理論知識和技術水平,最大限度地滿足病人及家屬對護理服務的需求。

篇(2)

1. 1數據庫中文生物文獻數據庫(CBM>,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 o

2結果

[1]

2. 5學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時,大多數采用SPSS的不同版本進行分析,共42篇,2篇未采取統計學分析,其余均采用t,Kruskal一wallisTest檢驗、百分比、均數、標準差等進行分析。

3討論

3. 1發展特點①論文數量、質量提高:關于護士工作滿意度的論文數量逐漸增多,以護士工作滿意度為研究課題的碩士論文也開始增多,說明國內近年來對護士工作滿意度的研究開始逐步重視,關注日益增多;研究對象的范圍逐步擴大,從醫院擴展到社區;從護士到專科護士,對于手術室、門診、急診、精神科、重癥監護室等具體里護士工作滿意度的關注也增多,護士、新護士、護士長、帶教護士、本科護士等特殊群體也包含其中。為護士工作滿意度的研究拓寬了范圍,并加深了研究的深度。護士工作滿意度對護士、病人、醫療單位都具有一定的影響。②測評內容細化:從認識開始強調環境對工作滿意度的影響,到現在工作本身相關、與者有關以及源自護士自身等諸多因素,如護士工作滿意度與病人工作滿意度的相關,同事支持與護士工作滿意度的相關,護士長領導行為與護士工作滿意度關系的探討,手術室女護士職業應激、支持與工作倦怠的研究,聘用制護士工作滿意度及其與組織承諾、離職傾向的關系研究等。運用比較分析法,實施系統化整體護理1年,前后不同時段護士工作滿意度的自身對照川,不同科室護士工作滿意度對比,如精神科護士與非精神科護士、急診護士與普通病房護士、在編護士與合同護士、分級管理模式病房護士與普通病房護士,以分析其特點。引人定性研究法,綜合醫院重癥監護病室護士工作滿意度的,采用深度訪談法搜集9例個案資料,并將資料組織為對研究現象有意義、個體化的解釋,并提出醫院對所士加強管理的對策和措施。

4對策及展望

在研究內容上,由于缺少一個包含組織、專業和個人的變量的模型,制約了護士工作滿意度的研究。應該進一步探討適合中國的護士工作滿意度的構成維度以及各相關因素是如何影響滿意度水平的川。

研究工具上,應該通過對國內護士自身工作滿意度進行實證研究,自行開發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測評工具,用科學的方法將其量化,并驗證其信效度,以評價我國護士工作滿意度水平。

在研究方式上,以往的研究多采用橫斷面調查,缺少縱向研究,不能完全確定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應不斷納人新的變量,加強因果關系的分析,逐漸從理論研究進人到設計實踐研究的階段川。多方采集信息,綜合調查護士、管理者和其他相關人員的信息,更全面、深刻地探討不易察覺的護士工作滿意度影響因素,避免僅限于工作滿意度的簡單重復調查與減少護士流失率措施的寬泛敘述。

篇(3)

【摘要】目的:針對持續質量改進在重癥醫學護理中的應用做出進一步探究和分析。方法: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并且病情變化比較快,需要護理人員密切監護的患者,所以護理人員的責任非常重要,有著非常大的工作量,但是護理人員的數量并不多,屬于護理風險控制當中的一項薄弱環節。本院在2018年之后,將排班模式進行了改變,持續質量改進,并實施全程監控結果:直到2019年,在1年的改進以及實施當中,患者的需求以及監護質量有了明顯的提升,同時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壓力,有益于持續護理質量的進一步改進,減少了護理當中產生的差錯,存在的差異性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持續護理質量改進在護理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靈魂,排班模式的更新,有益于護士長管理,更能更加合理的用人,避免對人才和勞動力方面出現浪費情況,使得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要所減輕,有效提升了重癥監護室護理質量。

【關鍵詞】持續質量改進;重癥醫學科;排班模式

【中圖分類號】R16.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0-118-02

持續質量改進(CQI),為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的前提下,逐步發展的。其中,對于管理以及環節的質量控制更加注重,為新質量管理理論,護理質量可對患者的病情恢復產生直接影響,三分靠治療、七分靠護理。重癥監護病房,為危重患者以及現今設備儀器集中的科室,利用相應的監護,可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判斷,并將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提出來。所以,強化對ICU患者實施的安全管理,提升護理質量監管。因此,本文針對持續質量改進在重癥醫學護理中的應用進行了如下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科室共有24名護理人員,主管護師2名,護師共8名。其余人員為護士職稱,專科護士一共為6名。平均工齡6.54年,其中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為10人。所以,護理人員的年輕化,工作方面存在不足,患者要求復雜以及多樣化,需要經驗十分豐富的高年資護理人員對其給予強化監督,對護理進行完善,以便患者和家屬更加滿意。如表一所示。

1.2方法

科室共有床位12張,為兩組,2名專科護士擔任護理組長,護士長以及護理組長,需要做好相應的監控護理質量[1]。第一組人員應用床位包干制度,一名護理人員對1-2名患者負責,這些患者的治療以及相應的護理工作、健康教育等都由該護理人員負責。其中,需要精準、完善的對護理記錄進行書寫,將專科特征進行體現,組長以及專科護士需要對年資低的護士給予指導,幫助其完成相應的護理工作等,并定期學習和反思。第二組應用統一管理制度,所有護理對全部病房進行管理,組長以及專科護士實施相應的健康監獄工作等護理內容,護士負責護理工作,記錄護理過程等。持續質量改進涵蓋了危病患者護理質量、環境監管、技術操作、患者安全以及舒適等。結合每一項護理環節當中存在的安全隱患,質量控制,針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控制,并確定質控點,將理論和技術操作培訓進行強化。利用有組織以及有目的考核,可對搶救措施的落實有效性給予保證。護理組長和相關專科護士,針對重危患者搶救工作、重癥患者的臨時處置,需要快速、正確、果斷,及時采取相應的搶救任務。

每日需要對兩名激動護士進行安排,以便幫助兩組護士,對相應的護理工作完成。夜間護理,需要高年資的護士帶領兩名低年資護士。年資低的忽視,分別管一組,高年資護士對護理質量實施全面系統的質量監控、將參與性、監督管理以及質量控制等職能進行了發揮,使得低年資值班護士減輕了自身的工作壓力以及心理壓力,避免了有差錯產生[2]。

針對有著疑難病例的患者,需要組織全科護士對其實施每月1次的護理病例查房,責任護士匯報護理患者的床號、基本情況等,其中要包括飲食要求、護理級別等。之后,科室人員給予補充和完善,最后護士長和護理責任組長提出問題,全員進行討論,護士長最后給予相應的講評。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要有耐心以及愛心、理解等,關心患者。所以,要強化護理責任心,正確處理護患關系。

2結果

兩組工作不同的小組,對于質量的提升起到的效果是不同的。如表2所示。

3討論

持續質量改進是一種全新的管理措施,對于管理以及環節的質量控制更加注重,為新質量管理理論,護理質量可對患者的病情恢復產生直接影響。特征為組織性強、參與面廣的不間斷活動,護理效果質量非常高[3]。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護理人員需要對質量意識進行強化,堅持質量標準,強化質量監控,以便將質量水平進行有效提升。對于護理質量水平的不斷提升,需要護理人員不斷的學習以及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以便自身的能力提升。此外,護理人員要做到技術精湛、技術操作規范、創新求實。積極主動學習更多的新技術,對新的領域進行開拓。總之,持續護理質量改進在護理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靈魂,排班模式的更新,有益于護士長管理,更能更加合理的用人,避免對人才和勞動力方面出現浪費情況,使得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要所減輕,有效提升了重癥監護室護理質量。

醫學護理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淺析中醫內科護理醫學的護理理念及其發展論文

摘要:中醫內科護理作為現代醫學中護理方面必不可少的一種護理方法,它在很多臨床驗證中均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現在的中醫內科護理依然存在著非常多的現實問題。將分析中醫內科護理發展的現狀,其中包括人力方面的不足、科學研究能力的欠缺以及實際操作條件的匱乏等等,對中醫內科護理未來的發展方向提出了建議,對中醫內科護理人員的實踐能力以及專業醫學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現狀;中醫;內科;護理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加大了在各個醫學研究中的經濟投人,很多的新式醫學研究開始不斷涌現出來,而且現有的醫學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其中就包括越來越現代化的中醫內科護理學,中醫內科護理學很早以前就有了,但是它的發展卻一直在停滯,隨著醫學模式的不斷轉變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加入,中醫內科護理學的發展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良好環境。

1.中醫內科護理概述

中醫護理是我國自古就存在的,指在中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開展的相關護理工作,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而我國本土存在的護理中,古代中醫師既是治病救人的醫生,同時又扮演著中醫的護理工作者。中醫護理,尤其是中醫內科護理在數千年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隨著國際交流的不斷深人,現代醫學的護理行為和護理理念初入中國,使得中醫護理進入了一段時間的低迷期。但近年的各種研究數據顯示,中醫護理可有效提高臨床療效,較大幅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這點得到了醫學界學者的普遍認可。

中醫內科護理以整體護理和辨證實施護理行為為基本理論和基本特色,這也是基于中醫學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基本理論之上的,體現了中醫內科護理的科學性和先進性。臨床護理離不開各種護理技術,中醫護理技術是中醫內科護理的核心,包括針灸、拔罐、中醫貼敷等等,其正逐漸得到醫學界人士的廣泛采用,也得到廣大患者的充分肯定。

2.中醫內科護理發展的現狀

2.1中醫內科護理專業人員匱乏

雖然我國現在的整個醫學系統相對已經較為完善,而且從醫人員也在大幅度增加,但是,專業素質較高的中醫醫學人員卻非常之少,只占到所有醫學人員比例的9%。現在的很多醫學專業學校大部分都是以教授西方醫學為主要內容,中醫醫學的教學內容非常少,所以醫學院校培養出來的人員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專業素質較高的中醫內科護理人員。

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很多大醫院中的護理人員中的92%都是學習西方醫學出身,對中醫內科護理的基礎知識以及運用手法出現了很大程度上的不足,對中醫內科護理中常用的針灸、藥透等等護理方法的運用很不熟練。因此,中醫內科護理人員的匱乏是目前中醫護理發展的一大阻礙,人員的匱乏直接導致了中醫內科護理的地位始終不能提升,醫學護理也會因此不完善,出現明顯的短板。

2.2中醫內科護理人員操作自由性不足

在現在的絕大部分醫院之中,很多能夠實施中醫內科護理人員的實際護理過程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比如說經常用到的穴位按摩、中藥敷貼以及拔罐等等,由于很多醫院沿用了人為老式的護理制度,導致這些中醫內科護理方法失去了被執的靈活性。總體來說,利用中醫內科護理來恢復患者的過程會受到嚴格的限制,中醫內科護理的實際運用不容樂觀。

2.3中醫內科護理創新匱乏、制度老化

現存的中醫內科護理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一潭死水,由于護理人員無法進行大量的中醫內科護理,因此經驗的缺乏使得他們沒有方法去通過自身的認識以及護理過程的問題解決并去創新中醫內科護理技術,即便是專業的中醫內科護理創新研發人員,也是因為缺少臨床的實際經驗而事倍功半,而中醫內科護理的制度固守也導致了這項技術不能將制度作為依托來發展,因此制度的老化也使得中醫內科護理技術發展緩慢。

3.中西醫結合護理教育發展趨勢

3.1人才培養模式

中西醫結合護理事業是我國衛生醫療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現有中西醫結合機構已有200多家,至2009年,我國有三甲綜合性中西醫結合醫院18所”。在現代醫療服務正形成治療、康復、預防、養生、保健的多元化形式背景下,中西醫結合事業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社會將需要大量的中西醫結合護理人才。而高層次、高素質中西醫結合護理人才在中西醫結合事業發展中的作用至關重要。一方面,可以在高等中醫藥院校開設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依托中醫藥大學的優質資源,充分發揮高校中醫護理人才優勢,培養高素質的、具有科研攻堅能力的中西醫結合護理人才,為中西醫護理的真正融合儲備人才。另一方面,加快西醫院校護理學專業的中醫護理課程改革力度,逐步實現中醫護理與西醫護理的基本融合,培養具有較強西醫護理能力以及一定中醫護理能力,能在臨床護理、社區護理領域發揮主力軍作用的基層中西醫結合護理人才。

3.2培養目標

目前公認中西醫結合人才的內涵標準為“系統掌握中醫、西醫兩種醫學知識與技能的中西醫結合人才”。人才培養目標應與社會發展和諧統一,順應社會的需求,并反映時代先進水平。中西醫結合護理人才應具備中西醫結合臨床與社區護理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溝通能力,跨文化護理能力。將中醫整體觀、辯證施護與西醫整體護理、護理程序有機結合。辨病護理、辨癥護理、辨證護理有機結合。

3.3課程內容改革

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以中西醫結合內科護理學引領和整合臨床護理;選取中醫護理特色明顯的病種,以整體護理和辨證施護理念,根據護理程序重組中西醫結合護理課程內容,使中西醫護理措施有效融合。加快中西醫結合社區護理課程內容改革步伐,以順應社區衛生事業的發展進程。社區中西醫結合護理課程內容改革可采用系統論的觀點,課程內容體系的設計應遵循整體優化原則、合理組合原則、環境適應原則、動態平衡原則。

篇(4)

1制訂課間教學實綱

1.1實目標通過臨床專科護理課間實習,鍛煉學生掌握以下能力:①利用多途徑(如通過觀察、交談等獲取患者健康問題相關信息)鞏固對已學臨床各課目中常見疾病的護理知識和技能的掌握;②增加尚未學習的疾病臨床護理感性認識,為進一步學習臨床護理打好基礎;③在帶教老師指導下按護理程序對患者進行健康評估,學習書寫護理記錄,使前期所學知識和技能得到綜合應用,培養整體護理的基本思維和能力;④培養護生批判性思維及臨床決策、解決問題的能力;⑤通過對不同患者實施健康保健知識宣教,加深對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提高有效溝通的能力;⑥在實踐中培養慎獨修養和嚴謹的工作態度。

1.2各專科實習目標學生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以下實習目標:①對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典型病例進行護理評估,制訂護理計劃,開展健康教育,落實護理措施,完成相關特殊檢查的護理;②實踐產前檢查、正常分娩的護理、母嬰同室的護理、新生兒沐浴等,并完成1例產婦的產后護理;③熟悉急診科、重癥監護室的設置與管理,了解急診患者的搶救流程,實踐危重患者的護理。

1.3具體實習任務每天記錄教學實習日志(包括實習內容和實習體會)、完成1份所在科室護理計劃、一次完整的護理記錄、一次臨床情境反思記錄,實習結束后匯總上交,作為本次課間教學實習成績的一部分。

2實習時間與醫院安排實習為期2周。選擇幾家代表本市醫療和護理最高水平的三甲省、市級教學醫院,每家醫院安排15~16名學生實習,分別安排在內科或外科病區。內科病區以本學期完成理論教學的呼吸科、心血管科、消化科病區為主,外科則以普外科、肝膽外科、胸外科為主。

3組織領導和管理由所在醫院護理部具體負責實習生的政治思想、臨床實習帶教及管理工作。實習生以醫院為單位,組成實組。實組長在醫院護理部總帶教老師及病區護士長、科帶教老師的具體指導下負責本組同學的學習、實習、出勤等情況。我校任課老師深入各醫院,參與臨床和部分帶教工作,隨時掌握學生在醫院實習期間的各方面情況,發現問題后及時與醫院和學校協商解決,以確保教學實習計劃的順利進行。

4實習形式上午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參與部分護理活動、跟隨醫生查房、模擬書寫護理記錄。下午以集中專科實習為主,具體安排:內、外科各2次,婦科、產科、兒科、重癥監護室、急診室各1次。原則上由醫院帶教老師在各病區選擇典型病例進行教學,指導學生開展人際溝通、病情觀察、系統評估、整體護理。學院老師全程參與教學。

討論

1集中實習的特色與優勢采用集中實習模式后,學生在2周內全面停課,集中精力在醫院內科或外科病區完成臨床學習。在病區,學生能系統了解護士的具體工作流程,更好地熟悉醫院的規章制度和工作環境,今后走上工作崗位與職業零距離對接提供了保證;能較好地熟悉病區環境,與患者近距離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人際溝通能力;在病區通過對護理知識、護理技術的觀察、學習、模仿,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對所學專科護理理論知識的理解、深化、強化。

篇(5)

1.1.1兒科護理模式轉變與工作內涵延伸

我省兒科護理從上世紀50、60年代開始建設,經歷80、90年代的發展,兒科護理模式從傳統的“以疾病為中心”逐漸轉變“以病人為中心”責任制整體護理,護士以患兒為中心,以解決問題為目標,按系統的護理程序進行護理。進入21世紀,兒科護理有了質的飛躍,在新的醫學模式指導下,護士的角色特點從院內疾病照護者向全程健康促進者、專科疾病管理者等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護士承擔的不僅是對患兒的照顧,還要兼顧對患兒整個家庭的支持。讓家庭參與對患兒的照顧,促使患兒獲得生理與情感的最大滿足,如設立母嬰病房、家化病房,成立兒童哮喘病夏令營,早產兒延續護理、新生兒撫觸、開展社區護理義診服務等。

1.1.2兒科護理新技術的開發與推廣應用

醫學的發展對護士專業照顧能力有了更高要求。護理工作以安全舒適為目標,落實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措施、提供專科搶救、正確熟練掌握護理操作技術,并能真實、客觀、及時地書寫護理記錄。與此同時,兒科臨床護理新技術、新業務發展迅速。早產兒微量持續喂養技術、小兒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橈動脈穿刺、新生兒黃疸換血護理技術、新生兒撫觸在早產兒中的應用、高頻機械通氣護理技術、小兒腸造瘺全程管理規范、兒童皮膚傷口護理技術等,經外周中心靜脈穿刺技術(PICC)在新生兒、血液病、腫瘤等推廣應用大大推動兒科臨床專科技能的發展,促進專科護理人才的培養。

1.1.3PICU與NICU的建設與成果輻射

兒科重癥監護室(PICU)和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的建立促使重癥護理管理架構建立,特別2009年省衛生廳提出《福建省兒童救治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全省共建立縣級以上兒童救治中心定點醫院51家,新生兒救治定點醫院45家,進一步健全兒科120院前急救,完善急救流程和轉送措施,形成重癥、疑難危重患兒轉診收治網絡,提高搶救水平。全省重癥監護培養體系已初具規模,并不斷發揮輻射作用。通過開展醫療下鄉幫扶、護理技術會診,每年定期開展全省小兒急危重癥護理進展學習班、兒童PICC的臨床應用與護理進展班等,充分滿足基層護理人員需要,提高基層兒科護士對兒童救治知識、兒童保健和急救知識的掌握,為培養基層兒科優秀護理人才,促進專科護理發展起到良好推動作用。

1.1.4預防和減少突發公共事件對兒童造成的損害

近年多起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讓我們充分認識醫學救援的重要,而醫院是醫學救援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醫務人員是應急救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醫療隊伍中,護理人員占醫療隊伍近一半比例,是參與醫學救援的主力軍之一。“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兒童手足口病暴發、甲型H1N1流感暴發,兒童成為這些突發事件的主要受害者。為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公共事件及對兒童造成的損害,我省兒科護理人員在第一時間里積極戰斗在一線,應用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配合醫療團隊,合理安排搶救護理程序,做好預防處置工作。同時接受省衛生廳派遣任務,積極抽調兒科護理人員遠赴安徽撫陽參加救援,得到當地政府部門和社會的一致認可。

1.2兒科護理隊伍與人才梯隊建設

1.2.1兒科護理隊伍結構的優化

護理隊伍不斷壯大,初步調查統計,目前我省從事兒科護理隊伍人數達3034人,特別近幾年,從事兒科護理人員的學歷結構由單一的中專教育逐步發展為多學歷層次并存,目前擁有研究生學歷及本科學歷526人,占兒科護理隊伍的16%,大專學歷占40%,擁有中級以上職稱護理人員799人,占26%。

1.2.2兒科護理隊伍的培養

護理人才的培養模式及梯隊建設與醫療機構的發展緊密相連,國內護理學科發展大環境也影響著兒科護理隊伍建設的方向和重點。上世紀50、60年代,醫院對兒科護士的培養以合格的臨床兒科護士為目標,80、90年代以提升臨床護理人員學歷層次為目標;隨著護理各專業建設步伐加快,對先進的專業人才趨之若鶩,90年代中后期,兒科護理人員也有機會通過醫院及省市護理學會搭建對外交流平臺,走出地區、走出國門進行先進護理管理理念的學習、專科進修和專項培訓等,特別近年對建立以專科、專項培訓為目標的護理人才培養及應用體系更是護理學科發展的重點,讓專科護士在臨床護理中發揮骨干作用,從而有力促進護理學科的發展和護理管理水平的提升。近年累計有數十名兒科護理人員前往美國、新加坡、臺灣等地進行參觀與學習,她們為醫院護理隊伍建設和學科發展發揮著重大作用。

1.2.3兒科護理臨床教師隊伍的壯大

注重對臨床教學人才培養,全省23所二級以上醫院實現與省市專科院校協作,40多名臨床專業人才走上講臺,其中教授1名,碩士生導師1名,承擔大中專院校兒科專業授課任務,使得院校學生能更好地將兒科護理理論與臨床實踐結合,為兒科護理隊伍增加新鮮血液,同時也進一步提升臨床兒科護士的基礎理論水平。

1.3開展兒科優質護理

結合衛生部辦公廳印發的“2010年優質護理示范工程活動方案”要求及國際兒科護理發展趨勢,將兒科護理模式由“以病人為中心”向“以家庭為中心”拓展。在全省三級醫院兒科試點病房構建以“家庭為中心”的兒科優質護理共贏協作模式。在兒科護士角色行為中,不僅充當直接護理者角色,明確兒童住院只是很短一段時間,兒童護理范疇應由醫院延伸至社會家庭,涵蓋0~18歲年齡階段健康與非健康所有人群的護理工作。因此,兒科護士在充當患兒與家長的教育者、康復與預防指導者、合作與協調者角色等方面也能實施到位。如:加強住院期間對家長照護能力的提升,是新模式下兒科護士工作的一個新內容,通過責任護士、護士長共同深入住院患兒家庭中,對患兒護理問題及家長護理行為進行診斷、糾正患兒家長的錯誤理念和方法,通過宣教、兒科入院指導、制作疾病相關健康教育手冊,指導家長參與關于患兒安全護理要點、監護、用藥、營養、心理護理、衛生活動等合作性照護項目,并及時了解患兒及家屬的意見和感受,及時進行評價和再指導,幫助家長掌握必要的照顧知識與技能,有效且持續地參與患兒的護理;讓家長有能力在出院后持續性照顧兒童,對兒童的生長發育產生較好的健康促進作用。護理人員發揮護士各自的能力與角色作用,使護患雙方相互理解,產生良好互動、和諧溝通、角色互補、價值認同,提升家長疾病照護和預防能力,滿足父母及社會需求,提高社會滿意度,同時也體現護士專業成就感與社會價值。

1.4循證護理在兒科的應用

推廣兒科循證護理,伴隨著兒童急重癥監護體系的不斷完善,兒科急重癥護理工作中還需要將新的循證護理證據與臨床工作相結合,以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改善患兒治療與護理結局。如: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壓力性胃黏膜疾病、兒童疼痛與鎮靜、兒童營養攝取,兒童皮膚護理、非計劃性拔管等。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兒童監護室中關健性的醫護實踐質量指標,為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兒科護士們探索執行以循證為依據的集束護理干預,如定時的兒童口腔護理,抬高床頭30度,氣道護理無菌操作的規范等,特別強調定時的口腔護理是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保護性因素。

1.5兒科護理信息化建設

伴隨著信息化技術越來越多應用于醫院臨床科室,兒科護理信息管理已是一種護理管理新方向及保障護理安全的有效手段。已有3家三級醫院兒科使用移動護理查房系統、采用電子條碼掃描進行患兒身份識別、對手術或醫療處置的患者身份與手術部位在執行處置前的再確認、患兒用藥、跌倒的預防等,通過信息化數據管理,保障患兒安全、實現臨床護理管理科學化、工作流程人性化,進一步提升兒科護理服務質量及管理水平。

1.6兒科護理臨床研究與適宜技術臨床應用的拓展

我省兒科護理科研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近5年取得較快發展,在新生兒護理、兒童急重癥護理、兒童康復護理、兒童生長發育及預防保健護理領域逐漸形成兒科特色護理研究領域。近5年共承擔國家級課題1項、省級及地市級課題9項,科研獲獎3項、獲得專利3項、小發明小創造4項,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其中國家級刊物10余篇;主編或參編《專業技能測試標準與訓練指導》、《醫學臨床“三基訓練”護士分冊》三部;福建省婦幼保健院組織拍攝的兒科護理操作視頻成為福建醫科大學兒科護理實驗教學輔助教材,并作為兒科護理專科技術操作教學的培訓教材之一。適宜技術臨床應用不斷拓展。從最初一次性密閉靜脈輸液技術代替開放式靜脈輸液;從鋼針靜脈穿刺到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技術;新生兒大腿外側肌肉注射;藍光治療護理技術規范;簡易持續性氣道正壓通氣(CPAP)使用;新生兒黃疸換血護理技術;PICC穿刺及維護;新生兒院前轉運;高頻機械通氣技術;外周動脈穿刺及置管技術等,大大提高危重患兒救治成功率。

1.7兒科護理學術交流與科普活動

福建省護理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舉辦多場國家級的兒科及新生兒重癥提高班,各地報名參加人員近1000人。結合“世界兒童日”和“六一”兒童節,福建省福州兒童醫院護理部組織開展深入社區及慈善機構的“世界兒童日”護理義診與獻愛心活動。每年“六一”兒童節期間,福建省婦幼保健院、福建省福州兒童醫院都會組織一場醫院內護理義診活動,傳授兒童家庭護理知識及兒童家庭護理急救技術等,深受家長的好評;每年定期開展兒科護理管理者聯誼活動,有力促進了兒科護理管理者之間經驗的交流與借鑒。

2福建省兒科護理學科發展存在的問題

與國際、國內先進省市兒科護理發展相比,雖然我省兒科護理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工作中還存在不足與差距。為深入了解我省兒科護理存在的不足,由福建省護理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向全省二級以上醫院護理部發放問卷,進行兒科護理工作現狀調查。此次共發放調查問卷112份,收回問卷101份,回收率90.1%。三級以上醫院占34%(其中三甲醫院占18%,三乙醫院占12%,專科醫院占4%),二級醫院占62%(二甲醫院占43%,二乙醫院占19%);兒科床位設置:30家三級醫院擁有兒科床位共2237張,占全省兒科總床位的50%,67家二級及以下醫院擁有兒科床位總數占總床位的50%,說明二級以下基層醫院兒科建設還未完善。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2.1兒科護理隊伍不穩定,人才梯隊不合理

調查結果顯示:全省兒科護士3056人,編外護士1856人,占兒科護士總數的60.7%。編外護士多造成護理隊伍不穩定,護士流失率高,增加醫院人力成本支出,同時也不利于醫院護理隊伍人才的培養和人才梯隊的規劃,造成護理人才的斷層。職稱聘任方面,全省兒科護理高級職稱111人,占護士比例3%,護理高級人才比例小,主任護師占0.5%,副主任護師占2.2%,主管護師占15.8%,護師占27.2%,護士占54.3%,與醫療人員相比有較大差距。高級職稱配比少,造成護理職業生涯的瓶頸及護理研究人才短缺、護理科研能力薄弱,同時也影響兒科護理學科的發展。單一繁重的護理工作量讓新護士甚至不愿意到兒科病房工作,給兒科護理工作也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2.2兒科護理新理論與新技術應用不平衡

相對三級醫院,護理新業務、新技術開展較全面,而對于二級以下醫院,由于醫院本身規模限制及對兒科投入不足,且兒科產生經濟效益少,基本只作為醫院的二級分科。專科的不細化造成專科護理的很多新技術不開展或應用少,達不到提升兒科專科護理能力要求。從社會到家庭,普遍認為護理就是給小孩打打針、換換屎尿褲,是保姆式工作,沒有發展前途。

2.3家庭社會需求與兒科護理存在差距

兒童作為特殊的人群,其生理、心理各方面發育還未成熟,不同于成人,不是成人的縮影,受疾病影響,小兒對家長、家庭依賴及心理影響更大,而家庭也因兒童住院這負面性生活事件受到影響,家長感到壓力與負擔。據相關機構調查及文獻報道,住院家長的壓力主要是對患兒疾病擔憂、疾病知識的缺乏、疾病的影響及家庭護理照顧能力的不足等。目前醫院兒科護理工作繁重,人力配置不足,護士常無暇兼顧家長及兒童的心理需要及家庭變化,忽略了家長的參與,造成家庭信息溝通的不通暢,難以滿足家長的需求。

2.4循證護理在兒科應用還不完善

兒科護理人員隊伍年輕化,臨床經驗不足,護士專業技能不熟練,提供以循證護理為依據應用于臨床患者的護理實踐不完善、缺乏科研意識。

3今后五年工作規劃

3.1兒科護理隊伍建設方面

(1)保障編外護士同工同酬,2014年~2015年完成實施以崗位管理代替身份管理。

(2)按福建省護理“十二五”發展規劃要求,2015年三級醫院兒科護理人力配比病房床護比達1:0.6。

(3)建立和完善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專科護理人才培養模式,重點發展專科護士、培養護理骨干人才梯隊。2015年完成兒科專科護士人才庫建設,為兒科護理隊伍建設貯備護理人才。

(4)開展護理幫扶互助。每年不定期組織兒科護理管理專家和專科護士下鄉,采用專題講座、現場指導及接收基層醫院進修等方式促進基層兒科護理隊伍人才培養。

3.2專科建設方面

3.2.1建立兒科專科護士培訓基地。

2015年完成申請并組織建立新生兒專科護士、兒童急救專科護士、兒童重癥專科護士培訓基地。

3.2.2建立福建省兒科護理質量評價的敏感性指標。

2015年前完成“護理敏感性指標”,如跌倒率、靜脈外滲率、壓瘡發生率、給藥正確率、院內感染發生率、護士離職率、護士工作滿意度等。通過這些指標把關護理管理中重點關注的內容及管理評價目標,從而促進兒科護理質量的持續提高。

3.2.3建立省級兒科護理網絡信息互動平臺。

利用網絡共享兒科護理新理論、新技術及疑難護理病例探討。2014年~2015年開展分層次繼續醫學教育和兒科崗位技能培訓,繼續開展各種形式的學術交流和聯誼活動,擴大與兄弟省市的學術交流、借鑒先進的經驗,開闊視野及思路,提高兒科臨床護理質量及專科護理水平。

3.3護理服務方面

重視家長、家庭對患兒疾病康復的影響,滿足家長護理需求。以“優質護理示范工程”為抓手,推動“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在兒科中的應用,2014年~2015年在三級醫院試點推廣;2015年~2016年在二級醫院推廣;至2017年全面推廣“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讓醫護人員與患兒、家庭之間建立起合作、尊重和支持的互利伙伴關系。通過加強兒科臨床護理服務質量改善,促進家庭維護兒童健康的積極作用,達到全面、全程、連續、專業化、人性化的護理服務目標,讓患兒及家庭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

3.4社會責任方面

積極拓展護理延伸服務,加強社會責任承擔,以專業委員會為主體,借助媒體,聯合社會力量積極開展預防兒童傷害的社會宣傳和健康教育,與社區、學校配合,指導中小學校、托幼機構和社區提高兒童自護、自救的意識和能力。提高災害和緊急事件中對兒童的保護意識和能力,為受災兒童提供及時有效的醫療和心理康復等服務;關注兒童保健服務及慢性病管理。幫助兒童養成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養水平,預防和減少疾病發生。

4政策支持與建議

首先,重視對兒科建設專項資金的投入,滿足兒科發展需求,減少兒科護理人才流失,穩定兒科護理隊伍。

篇(6)

1.1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在浙江省人民醫院綜合重癥監護室(ICU)工作的146名護士為對照組,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綜合ICU工作的158名護士為觀察組。納入標準:(1)本院正式職工且獲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書;(2)在綜合ICU工作時間不少于6個月;(3)接受過ICU相關護理知識培訓,并能勝任ICU護理工作。排除標準:(1)在綜合ICU工作不滿3個月調出者;(2)因生病或者妊娠請假者;(3)臨床資料不完整者。本研究中所有醫護人員均對研究內容知情,且提供資料均真實可靠。

1.2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的科研模式,即個人根據自身情況及科研興趣和能力進行科研工作,包括科研設計、搜集數據及論文撰寫等。觀察組采用醫護一體化科研小組模式,主要包括:(1)成立科研小組。由護士長牽頭成立科研小組,包括護士長、護理業務骨干,邀請科室內主治及以上職稱且具備一定科研能力的醫生擔任科研小組顧問,科室內所有護士為成員。共有5位醫生參與,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師2人;博士1人,碩士4人。由護士長在科室晨會上公開宣布科研小組的成立并向醫生發邀請函和聘書,擴大在科室內的影響力。(2)定期組織科研活動。主要由醫生進行統計學相關知識和統計軟件操作、文獻檢索、論文撰寫、相關內容及科研設計討論等,并對小組成員組織科研內容相關考試進行總結、分析,及時調整策略;定期舉辦科研講座,分享最新文獻,實現信息共享。(3)定期組織科研討論。包括每季度1次的科研設計和每月1次的科研總結,針對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商討解決方案。對于正在進行的科研項目進行匯報,了解進度及其中存在的困難提出解決方案。(4)加強醫護合作,建立臨床數據庫,實現數據資料共享。在實際工作中加強醫護交流溝通,共同商討建立關于某些疾病的臨床數據庫,如膿毒癥、心臟術后患者、顱腦損傷及心力衰竭等者,分工合作進行數據搜集和統計,在后續的科研工作中實現數據共享。(5)加強醫生對護理論文的指導。對于護理人員撰寫的論文由經驗豐富的醫生進行修改,協助進行統計學軟件的操作,推薦合適的期刊進行投稿,在后續的論文修改中給出指導意見,便于論文及早接收。

1.3觀察項目。(1)兩組人口學特征,包括年齡、性別、學歷、婚姻狀況、家庭經濟狀況、技術職稱和有無行政職務等。(2)兩組自評科研能力狀況:采用《護理人員科研能力自評量表》[4]來評價護理人員的科研能力,包括6個方面,采用Lik-ert五級評分方法,得分越高說明科研能力越強。兩組護理人員共發放量表304份,回收304份,回收率為100%。所有問卷回收后均由經過培訓的高年資護士采用一致性用于進行評價和統計。(3)兩組投稿情況:包括投稿數量、投稿動因(基于晉升職稱需要或者個人興趣)、論文錄用數量、投稿至錄用時間(即第一次投稿至接到錄用通知的時間)、每篇論文修改次數及一次投稿成功率(即第一次投稿即被接受錄用的論文數量/投稿總數量×100%)。(4)兩組質量:按照的雜志級別和質量分類,包括國家級及以下期刊、二級中文核心雜志、普通及核心雜志(即一級核心中文除外中華系列雜志)、中華系列雜志及SCI雜志。

1.4統計方法。采用SPSSVersion24.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間人口學特征比較.兩組年齡、性別、學歷、婚姻狀況、家庭經濟狀況、技術職稱和行政職務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0.05)。

2.2兩組自評科研能力狀況比較.觀察組在問題發現、文獻查閱、科研設計、科研實踐、資料處理和論文寫作等方面能力強于對照組(均<0.05)。

2.3兩組投稿情況比較。觀察組投稿數量、錄用數量和一次投稿成功率高于對照組,投稿至錄用時間和每篇論文修改次數小于對照組(均<0.05);觀察組投稿動因主要為自身興趣,這一點也與對照組明顯不同(<0.05)。質量比較例

篇(7)

我們在中山醫院一共輪轉了10個科室,分別是普外科 、心內科 、急診科、 手術室 、心電圖、重癥監護室 、婦科 產科,其中內外科我們各實習了10周,10周中讓我們分別輪轉了內科血液透析室 和外科門診換藥室各 1周,其他科室各實習4周。

對于教學特色,我想說說中山醫院的帶教結構,教學內容和考試內容。中山的帶教主要由護理部的一位老師負責,在她下面有內外科總帶教,急診總帶教以及其他帶教。在這些總帶教下面還有各個科室的帶教老師,在實習過程中,這些科室帶教會為我們安排有經驗的老師給我們實施一對一帶教,當然也有的科室做不到一對一帶教,這時候就需要組長與帶教老師進行溝通,盡可能的為同學爭取最大的利益。而且,我在這里想強調的是,與老師的有效溝通在中山醫院實習中是非常的重要的,記住,我說的是有效溝通,因為我們在剛開始的實習中,不是沒有和老師溝通,但我們發現有的老師不是很愿意和我們外地實習生多說,經常是溝通無效,這就直接導致我們在最后的考試上錯誤百出,被總帶教批評的很厲害。

而每次在進入一個新的科室時,每個科室的老師都會先給我們介紹一下科室的環境,在實習過程中,有的帶教老師會抽時間給我們介紹一些科室的常見疾病和用藥,像我們實習的心內科的內科總帶教就經常抽時間給我們講心內科的疾病。然后就是每個科室老師都會給我們做一些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的操作,因為我們大內大外科只轉一個科,所以有些其他的專科操作總帶教就會集中時間安排我們去其他科室去看示教。同樣的,因為大內大外科只轉一個科,其他科室的疾病就不太有機會見到,為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總帶教會在每周安排一個時間為我們請各個科室的老師過來給我們上課,下周就會對上周學的內容進行考核。

而出科考試成績主要平時提問成績、操作考(基礎+專科)成績、小講課考試成績、護理查房和小講課成績、整體護理考(大小病史)成績,這里護理查房和整體護理考是本科生特有的,總帶教的要求非常高,通常都會給你挑出很多的毛病,比如在病史考試時,她在聽完你的匯報以后,通常會問一些和這份病歷有關的問題,比如疾病的相關知識,或是這份病史的信息,比如這位患者是有高熱的,那她會問你患者哪天發熱,最高體溫是多少,說實話,我們都是背病史的,有時不會注意的這么小的地方,那你就會被很嚴厲的批評,因為你對病史不熟悉,剛開始也許你會覺得很委屈,但事后,你會發現老師批評的對,一個對病史不熟悉的護士是稱不上好護士的,甚至不是一個合格的護士。所以在實習過程中,也許你會被批評很多次,每次都很犀利,特別是總帶教,她所到處沒有批評人是不正常的,但是我想我們還是要多從自己這里找找原因,因為如果你真的做的很好,她是不會說你不好的,只是她對實習生的要求很高,特別是本科生,當她批評你時,只說明你沒有能達到她的要求,但是她當你面批評你,但是從她內心里還是知道熟好熟壞的,當有一天她不再批評你時,說明她已經放棄你了,這種被我們稱為打擊教育的教育方式,讓我們成長了很多。

最后,我還想和大家說說中山醫院的護理特色。說實話,我很喜歡也很欣賞中山醫院護理部老師們的護理理念,這些理念在她們的護理中都表現出來了。首先就是雙向核對制度,在中山醫院,從病人的入院到出院,無論是進行宣教,還是操作,都是雙向核對的,即:護士在執行任何操作時,不直呼姓名,而是讓患者自己說出姓名。這樣可防止患者因聽錯姓名發生差錯事故。當護士在實施各項治療時,如果忘記呼叫患者姓名,患者可反問護士自己的姓名或拒絕護士操作。一般醫院可能也是要求護士在核對時讓患者自報姓名,但說實話,很多護士都做不到,但是中山醫院,上至護理部主任,下到科室護士長,每天都在病房檢查,檢查的內容就是雙向核對、巡房和健康宣教,也就我今天所介紹的這幾方面,所以在中山醫院,雙向核對的執行率是很高的,因為如果被查出來你核對時沒有讓患者自報姓名,是會被嚴厲批評的。

中山的護理特色還有就是每一小時巡一次房的巡房制度。每個小時我們都會去病房轉一圈,補液的病人看看他的補液量和速度,穿刺部位的狀況,有沒靜脈炎等輸液反應,手術的病人看看他的傷口有沒有出血,這些看似很小的觀察要點,如果不注意觀察,有時也是會致命的。因此,中山醫院的巡房制度讓我們在進臨床的初期就養成了一個觀察病情的好習慣,這對我們以后獨立當班是有很大好處的。

篇(8)

近年來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各種醫療技術設備的推陳出新,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NICU)的設施更加完善,新生兒急救技術取得了較大的進展,早產兒的搶救成功率和存活率明顯提高。一項早產兒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5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我國23個省市自治區,52家醫院的早產兒出生率為9.90%[1]。另有報道早產兒存活者中留有不同傷殘者占10%~20%[2],指出神經系統和肺損傷是早產兒遠期后遺癥的兩個主要方面[3],可導致早產學齡兒學習困難。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專業的健康照護者面臨的挑戰,已從保證早產兒存活發展到使他們的發育和預后最優化。早產兒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Familycentered Care,FCC),使早產兒得到父母的全程照護,各方面均達到完善狀態,對提高早產兒生存質量和人口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針對早產兒實施FCC,國外已經進行了大量研究,而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現就早產兒實施FCC的研究現狀作一簡要綜述,為臨床提供參考。早產兒生理發育特點及臨床表現早產兒由于未足37周出生,其組織器官的成熟度和功能較足月兒差,特別是重要器官的功能發育不成熟,使早產兒免疫力低下,容易發生感染、呼吸暫停、喂養不耐受、營養缺乏和生長發育遲緩等[4]。如早產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成熟,體溫易隨環境溫度變化,出現忽高忽低現象,不能維持穩定的正常體溫,常因寒冷而導致寒冷損傷綜合征;呼吸中樞發育不成熟,容易使早產兒出現青紫發作、肺膨脹不良、缺氧、呼吸道梗阻、肺透明膜病等;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容易引起嘔吐、腹脹、腹瀉等;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易導致腦室管膜下及腦室內出血,有時伴有腦實質或蛛網膜下腔出血。早產兒的第1年是生長速度最快、大腦發育的可塑性最強的階段[5],腦發育早期是“易損性”與“可塑性”并存的時期,“可塑性”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特性,其結構和功能可隨體內外環境變化而發生改變,但未成熟腦存在高度可塑性的同時其“易損性”也會增加,從而導致發育異常和行為問題。因此,早產兒尤其是極低出生體重兒,出生后常需要在NICU監護,住院時間延長。NICU環境與胎兒子宮內環境、健康新生兒的環境有著巨大的差別,致使早產兒宮外面臨的環境有害因素多,如強光和噪音、作息時間不規律、缺乏規律的有益刺激、多疼痛刺激、高頻率的非預期侵入性操作、不舒適、親子分離等,這些刺激可單獨或同時對早產兒生長發育(包括未成熟的腦發育)產生直接或潛在的不良影響[6]。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的核心概念家庭護理即為促進家庭系統及其家庭成員,以達到最佳的健康水平為目的而進行的護理實踐活動,其服務的對象是整個家庭。FCC模式是系統化整體護理的一種形式,是以患者為中心護理工作的延伸,是適應當前醫學模式轉變的積極探索。其理念最早由Fond及Luciano提出,20世紀中后期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顯然不足,患者的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滿足,為解決這一突出矛盾,多數學者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患者與家庭關系緊密且相互影響,因此提出開展FCC模式。FCC模式不再把患兒當作單一的臨床病例看待,而是意識到患兒屬于一個家庭、一個社區和一種生命或文化的特殊形式[7],讓家庭融入新生兒的出生、計劃和健康服務的評估,發揮家庭在養育、護理、選擇等方面的作用,更強調人是綜合體,進一步強調家庭在患兒疾病治愈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它的核心概念是尊重患兒及家庭,傳送健康信息,尊重患兒選擇權,強調患兒、家庭及照顧者間的協作,給予力量及支持,有彈性,授權[8]。FCC護理理念已比較成熟,所總結出的8條基本原則[9]及在實踐過程中拓展出的9項基本內容[10]都強調家庭在治療、護理過程中的作用。實施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的影響FCC的概念最早由范麗于2001年引入我國[11],引起了兒科、產科等護理界研究熱潮。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樓建華團隊[12,13]調查的兒科護理工作中,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實施FCC模式,結果得到了家長的認同,家長可以和孩子在一起,患兒能得到很好地照顧。趙敏慧等[14]對比分析了讀懂早產兒行為與個體化照護指導,對父母和早產兒互動行為認知及情緒的影響,發現上述做法能有效促進父母早產兒互動行為的認知和積極情緒的形成。該學者進一步研究了FCC對早產兒母親情緒及早產兒生長發育水平的影響,結果也表明FCC能有效降低早產兒父母的抑郁情緒,且能促進早產兒的生長發育和智能發育,但這對護理人員是一大挑戰[15],需要醫護人員與家長保持長期的、良性的溝通。楊青麗等[16]評估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對母親和早產兒的唾液皮質醇水平的影響及其兩者之間的相關性,發現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對反應性唾液皮質醇的水平無影響。當前國內大多數早產兒被收治在新生兒病房,父母不能參與照護,因此常會表現出焦慮和抑郁等負性情緒,最終導致他們對早產兒的治療及照護缺乏足夠信心,有的甚至還會出現消極行為。而FCC填補了早產兒父母對早產兒照護知識的空白,可以很好滿足其需求,減輕壓力。

早產兒實施FCC措施及其效果父母與醫療人員共同參與早產兒的住院護理時,父母不僅獲得了更多的護理知識,在促進孩子行動的能力及對早產兒的支持性均得到了加強[17]。措施包括:關注父母的文化背景,根據患兒具體情況,醫護人員與家長共同制定個性化護理計劃,建立早產兒個人檔案;通過課堂培訓、一對一操作示范、小冊子及視頻、網絡電話咨詢答疑等,對家長如何妥善照顧孩子進行科學指導;幫助父母認識早產兒的外表、行為和情況,指導父母讀懂早產兒的行為暗示和促進生長發育;為母乳喂養、袋鼠式護理(kangroo care,KC)提供指導和硬件支持;并與父母共同制訂個性化的出院計劃;出院前提供單獨的房間,練習照護技能,為早產兒出院后父母對其護理奠定基礎,如懷抱與喂養,洗澡與日常護理,撫觸與被動操,急救等,進而保證早產兒從病房向家庭護理轉移的順利完成。

實施FCC后,患兒出院回家,護士的角色有新的變化。在一些發達國家,早產兒出院后由社區護士做好持續的家庭訪視,有利于促進父母的照護技能、社會支持質量及母乳喂養率,患兒生長發育良好,親子互動增加。目前我國社區護士進行家庭護理較少,資雪梅等[18]將FCC作為理論基礎,觀察營養供給、信息刺激、親子交流等干預措施對新生兒生長發育的影響,結果顯示,家庭護理干預后,產婦掌握新生兒護理知識明顯優于干預前,有效降低新生兒的發病率,對新生兒生長發育和智能發育有一定促進作用。王延榮等[19]探討新生兒家庭護理的干預效果,對新生兒出院后 3 d 由專業護士上門通過現場示范、口頭講解、發放宣傳手冊等,給年輕父母普及新生兒護理知識,幫助解決護理操作上的技巧和認識問題,結果顯示產婦在新生兒護理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效地降低新生兒的發病率,提高新生兒健康水平。國外有報道建議在進行家訪時,所有照顧者及決定家庭經濟者均應在場,以確保護理人員的建議能得到接受并很好地實施。護理人員在隨訪過程中,應正確評價早產兒發育指標,監測其發育狀況,早期發現其發育異常,有助于早期治療,改善患兒的預后,提高人口素質[20]。張坤堯等探討早期家庭干預對高危兒認知發育的影響,干預組采用家庭式干預模式對患兒進行早期干預,結果顯示,6月齡始各年齡段患兒智力發育和運動發育指數均顯著高于未干預組,1歲時Gesell智能檢查,五大功能區發育均先于未干預組,表明對高危兒進行早期家庭干預,系統管理,可促進其認知發育,減少傷殘發生[21]。

綜上所述,FCC護理模式是“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核心體現,開展“以家庭為中心”的綜合護理措施,通過指導家長參與照護,可以使早產兒及其家庭得到全面健康維護的服務,提高父母的育兒知識。早產兒出院后持續的家庭訪視及積極、持續的護理干預,有利于促進早產兒生長發育,提高早產兒的生命質量。但在護理人員不足的情況下,要實施FCC會增加更多的人力和精力。目前我國FCC應用的深度和廣度還不夠,應端正醫護人員對FCC的態度,優化護理人力資源和素質;通過各種途徑使家屬認識到FCC的優勢,改善護理現狀,促進其推廣實施,以利于兒科護理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燕.出生早產兒流行病學特征的前瞻性多中心調查[D].上海:復旦大學,2012.

[2]李玉鳳,劉世新.早期護理干預對早產兒智能發育的促進作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13):18111812.

[3]羅蓉,母得志.建立早產兒腦損傷的隨訪與早期干預體系[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44(2):265269.

[4]沈曉明,王衛平.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8895.

[5]李建萍.早產兒出院后的養育[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2):340341.

[6]臧少敏,繩宇. 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實施發育支持護理措施及效果的研究現狀[J].護理雜志,2008,25(9B):3537.

[7]Gates LVS,MeGrath JM,Jorgensen KM.Family issues/professionalparent partnerships[M]//Keaner C,McGrnth J.Developmental care of newberns&Infants:a guide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USA:Elsevier,2004:288290.

[8]Cheryl L Hoying,Linda Workman,Susan Allen,等.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的探討及安全管理[J].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09,4(6):481484.

[9]謝立華.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現狀[C].2011全國兒科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2011:114117.

[10]夏蓓君.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兒科的應用現狀[J].護理研究,2013,27(10):873875.

[11]范麗.以色列“以家庭為中心”的兒科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7173.

[12]沈寧,何萍萍,樓建華.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現狀調查[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9):6566.

[13]何萍萍,徐麗華,沈 寧,等. 家長對“以家庭為中心護理”的認識[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2):885887.

[14]趙敏慧,姚莉莉,袁浩斌,等. 讀懂早產兒行為與個體化照護指導效果探討[J].護理學雜志,2008,23(19):79.

[15]趙敏慧,王瑛,于慧前.“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早產兒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1):3537.

[16]楊青麗. 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對早產兒及其母親的唾液皮質醇的影響[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16):111,113.

[17]申葉林,黃碟卿.加拿大多倫多Sunnybrook Health Sciences Centre NICU護理對我國的借鑒[J].護理學報,2008,15(2):261269.

[18]資雪梅,康錫秀.“以家庭為中心” 的護理模式對新生兒家庭護理干預研究[J].咸寧學院學報(醫學版),2008,22(5):441443.

篇(9)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安徽省立醫院ICU輪轉護士65名,其中大專生21名、本科生44名;女護士56名、男護士9名;平均年齡(23.1 11.1)歲;平均輪轉時間3個月。

1.2方法

1.2.1分組方法

經院護理部批準,對ICU輪轉護士采取隨機數字排列表隨機分為觀察組31名和對照組34名。觀察組采用情景教學法,在ICU一病區輪轉,其中大專生10名、本科生21名;女護士26名、男護士5名;平均年齡(22.9±1.2)歲;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在ICU二病區輪轉,大專生11名、本科生23名;女護士30名、男護士4名;平均年齡(23.3±1.3)歲。所有輪轉護士由4批次組成,每批次共分為2組,分別在一病區與二病區輪轉,每次輪轉3個月,兩組輪轉護士在年齡,學歷、性別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 OS ),且兩個病區患者在性別、年齡、APACHE II評分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帶教老師在年齡、性別、職稱、工作年限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2.2帶教方法

1.2.2.1對照組

采用傳統的帶教方法,輪轉護士人科第1天由ICU病區總帶教接待并介紹ICU工作布局環境、科室人員構成分工、患者的疾病種類及護理特點、規章制度要求等,隨機分配至帶教老師,由帶教老師進行一對一帶教指導。定期開展專題講座。主要內容包括ICU常用護理技能、危重癥臨床表現及評估要點、各種儀器使用技能及護理書寫等。

1.2.2.2觀察組

在傳統帶教方法的基礎上,由護士長、總帶教老師結合ICU近年來發生概率較高的風險事件設置6個情景模擬場景(共8個學時),在人科后1周內進行培訓。例如:某COPD患者,因病情加重,神志不清,血氣分析提示:pH = 7. 13 , PaCOz為78 mm-Hg,PaOZ為65 mmHg。醫生于床旁緊急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由2名帶教老師分別扮演患者和醫生,輪轉護士根據此場景配合進行搶救與后續護理。場景設置以后,輪轉護士可通過場景要求進行討論,然后開始模擬訓練。此案例要求:①護士要迅速準備氣管插管用具,并檢查器具是否完好。②了解插管流程并能熟練配合。③機械通氣以后是否根據痰液載稠度加強氣道濕化管理(如打開與調節濕化罐)。④患者插管后是否能預見性的進行雙上肢約束,約束部位是否恰當合適。情景模擬結束后,由總帶教老師進行點評、并對案例過程進行糾正與指導,回答輪轉護士提出的問題,加以詳解。

1.3效果評價

1.3.1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

通過統計科室護理風險事件上報表(該表由護理部組織專家編排,包括當班護士信息、事件發生原因、護理風險事件種類如胃管滑脫、尿管滑脫、氣管插管意外拔管、氣管堵管與護理投訴等),得出ICU輪轉護士在1年內發生護理風險事件次數,并計算其在護理項目中所占百分比。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相關護理風險事件個數/相關護理項目總數。

1.3.2醫護滿意度通過醫護滿意度調查表

調查本科室醫生護士對2組輪轉護士滿意度得分。醫護滿意度調查表是由本科室主任及護士長制定,內容包括技能水平、理論水平、工作態度、團隊合作、應變能力5個方面,每個方面20分,總分100分。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22. 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士、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獷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輪轉護士護理風險事件發生例數比較

觀察組輪轉護士全年發生護理風險事件中胃管滑脫、尿管滑脫、氣管插管意外拔管、氣管堵管與護理投訴發生率均少于對照組(P均<0. 05 ),但兩組深靜脈管道滑脫和其他管道滑脫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本科室醫護人員對輪轉護士滿意度比較

醫護人員對觀察組輪轉護士滿意度評分(92. 7 1 82. 53)分高于對照組(87. 2 1 42. 44)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8. 993 ,P=0. 001)。

3討論

3.1情景教學法提高輪轉護士對ICU護理要點的掌握

ICU做為輪轉護士培訓的重要基地,承擔著對新護士從理論培訓到技能培訓的重要教學任務,同時ICU集中了病情多變的危重患者,集中了先進精密的儀器設備,集中了危急重癥救治最前沿的知識、技術和方法,故而集中了護理風險的眾多高危因素和高危環節,護理風險呈高發態勢。良好的教學方法將保證護理安全與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常規思維使得臨床帶教老師認為臨床新護士已經進人臨床實踐,情景教學模式在院內護士培訓中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ICU做為一個具有高護理風險性單元,定科護士在日常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的實戰經驗、經歷過不同的護理風險事件,因此相同護理風險事件的再發生率相對較低。輪轉護士進人ICU,其專科護理知識、經驗匾乏,情景教學法的應用將有利于輪轉護士較快熟悉與掌握ICU的護理要點與相關護理風險事件。

3.2情景教學法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概率

護士是一切護理行為的主導者和執行者川。護士在護理風險管理中扮演最為關鍵和重要的一環。羅躍全等研究顯示,在ICU護理風險管理9個影響因素中,護士的核心能力位于第1位。喬安花等困構建的ICU護士核心能力結構理論框架里就指出,其核心能力要素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術、專業能力、心理特質4個方面,科室具有針對性地設置模擬場景,不僅讓輪轉護士直接了解相關風險事件,同時也讓其結合模擬場景中的案例,合理運用和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專業技術、提升專業能力以及鍛煉心理素質。進而提高輪轉護士的核心能力,有效的預測和防范風險事件的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中氣管插管、尿管、胃管滑脫率以及氣管堵管率均小于對照組(P<0.05)。同時通過演練能提高護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技巧,加強護患之間的有效溝通,從而有效降低護理糾紛的發生。這在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投訴發生率小于對照組(P< 0. OS)也能得到體現。

篇(10)

一、加強護理人員醫德醫風建設

繼續把落實護士行為規范,提高全體護士的服務意識和醫德醫風建設放在首位。嚴格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并加大管理力度,進一步抓好和完善內在軟指標的執行水準,如微笑服務、規范化語言、首問負責制、舒適護理等,倡導人性化的服務理念,提高病人的滿意度。以“醫院管理年”、“滿意杯”等主題活動為載體,以“服務、質量、和諧”為目標,開展多形式的優質服務活動。今年繼續開展了“出院病人電話隨訪”活動,時間具體化,定在每周二、五;人員相對化,相對由高年資的質控組長負責隨訪任務;內容框架化,根據不同的病種、病情、個體差異做好具體的指導,使腫瘤治療達到綜合、連續、動態的過程。今年共電話隨訪157次,獲病人好評。

二、認真落實各項規章制度,防范護理差錯

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是提高護理質量,確保醫療安全的保證。今年全體護士參加了護理部組織的“護理安全教育”活動。根據科室存在的問題召開全體護士大會兩次,指控組長會議每季度一次,在以護理安全為前提的條件下,統一操作程序,簡化操作流程,發現問題及時改正。今年在人員調整(兩名),新同志定科(四名)的情況下,召開了新同志的座談會。座談會上強化了護士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并借鑒了兄弟科室好的工作辦法。九月份全院電腦工作站版本升級,全體護士獻計獻策,不斷交流與總結,加強醫護溝通、協調、配合,使我科順利度過了這次系統的升級工作,無差錯事故發生。

三、注重健康教育,完善整體化護理

健康教育是人性化護理管理的重要內容。今年我們在原有的內科健康教育計劃單的基礎上又完善了腫瘤科病人健康教育計劃單,并在全科開始使用。在病區走廊新設了報架及白板報,宣傳健康知識及腫瘤病人的抗癌飲食,獲得了病人的一致好評。我們還規定每個化療病人的健康教育時間不少于5分鐘,重點是抓好首次化療的病人,要求各項內容宣教后要有病人或家屬簽字。簽字主要是帶動護士(尤其是年輕護士)主動與病人溝通的意識,真正把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腫瘤科收住了一大批晚期癌癥病人,基礎護理多,搶救任務重。護士除了完成常規治療、護理、健康教育工作外,還要承擔這部分病人的基礎護理、心理護理、臨終關懷工作。今年我們協助重大搶救五例,其中一例到現在還記憶猶新。金某,鼻咽癌,突然鼻腔大出血800ml伴窒息,面色青紫、神志喪失,血壓下降,緊請五官科、麻醉科會診后行氣管插管、插胃管、心電監護、建立靜脈通路、胸外心臟按壓等,全科10多名醫護人員搶救了三個多小時,16:50病人轉入icu,外面正下著大雨,五名護士把病人安全轉運至icu。當時病房化療病人多,又有4臺介入手術,連班護士、連班實習同學放棄休息時間主動一起參加了搶救中,全體護士延遲一個半小時才下班。正是我們的積極搶救為病人的生命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三天后病人轉危為安再次轉回我科。

四、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素質

通過晨會提問、組織護理查房、進行操作演練,反復進行基礎護理知識、護理理論、護理技能的學習和訓練,做到護理工作程序化、技術操作標準化。堅持每月一次的個案查房,由年資高的護士輪番主持,鼓勵年輕護士參與。今年我科輪轉護士周偉成功主持了一次大內科的護理查房和護理體檢演示,獲得好評。繼續堅持每周一次的業務小講座,內容貼近臨床基礎護理,新技術、新療法,新動態的護理。組織護士參加科內醫生每周一次的業務學習。繼續形成護士-組長—護士長的三級質控的三基操作考核制度,針對操作中的薄弱環節,11月份起我科護士下班延遲30分鐘練習三基操作。今年我科護理質量操作考核合格率達到100%。為了提高護士的搶救應急能力,我科先后派兩名護士(卞鈺、胡歡)到重癥監護病房呼吸科監護室、icu監護進行了為期兩周的院內進修任務,并寫進修體會及收獲,帶動全科護士搶救能力的提升。

五、堅持護士的繼續教育,提高學歷層次

積極安排護士參加院內外的各項業務學習活動,鼓勵護士接受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今年徐春蘭、顧哲風、朱小亞自考本科畢業。胡歡自考本ww

:請記住我站域名科還剩最后一門,預計明年上半年畢業。李清華、邢志花完成專升本成人高考南醫大入學考試。周燕順利完成夜大大專學業。大專在讀100%。本科在讀達30%。今年順利完成了腫瘤專科省護理繼續教育班開班工作,并做好了國家級繼教班的申報準備工作。

六、加強護理科研,開展新業務、新技術

無導絲鎖骨下靜脈穿刺術截止到三月底穿刺達425例,雖然這項技術在我科已相當成熟,但由于它不在護士工作范圍內,自今年四月份起不再開展。今年我科60%的淺靜脈留置針用于腫瘤化療病人,改變了以往化療病人都用剛針的情況,避免了化療藥物外滲的不安全因素。picc穿刺在我科也廣泛開展起來,董人平、顧迪、徐春蘭已熟練掌握。截止到11月底共穿刺59例,成功率達98%,在穿刺技術、日常維護、常見并發癥的觀察及處理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臨床經驗,并在全科開展了picc的業務講座及換藥規范的學習。通過供應室的大力支持,我們在全院率先準備了專門的picc穿刺包、picc換藥包。為了更好的方便病人,彌補我院沒有picc門診換藥這一特點,又方便護士更好的安排臨床工作,我科專門定于每周二的下午安排一名護士進行住院病人的換藥工作。還承擔了一些外地治療picc管帶回的常州病人的換藥工作,并幫助兄弟醫院、門診病人行picc穿刺。高雪娟、邢志花利用自己的時間義務上門為行動不便的晚期病人進行換藥、治療,家屬非常感謝。

今年我科新的hg20__體外高頻熱療機、腫瘤熱療注介入治療機投入使用,組織了相關護理人員的學習。我科護士在繁忙的工作同時,協助其他兄弟科室的病人進行熱療的治療。順利完成了洛拉曲克、雙環鉑、替吉奧、螺旋藻多糖膠囊的gcp工作。迎接了市重點學科復核、gcp的檢查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均排名第一)。我科今年共撰寫論文5篇,發表省級2篇,其余3篇待發表錄用。

上一篇: 體育教學研究論文 下一篇: 產品管理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婷婷色高清在线观看 |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欧洲 |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一级二级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欧美黑人专区 | 香蕉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性欧美老妇乱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