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實證分析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6 15:27:2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金融實證分析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金融實證分析論文

篇(1)

[1]Ball,R.,andP.Brown,(1968),“AnEmpiricalEvaluationofAccountingIncomenumbers”,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Vol.19(Spring1968),pp.159-178

[2]Beaver,W.H.,(1981),“EconometricPropertiesofAlternativeSecurityReturnMethods.”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Vol.19(Spring1981),pp.163-184

[3]Black,F.,1972,CapitalMarketEquilibriumwithRestrictedBorrowing,JournalofBusiness,July,pp.444-454

[4]Brown,L.,P.Briffin,R.Hagerman,andM.Zmijewski,(1987),‘AnEvaluationofAlternativeProxiesfortheMarket’sAssessmentofUnexpectedEarnings.”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July1987),pp.159-194

[5]陳信元等,2002,凈資產、剩余收益與市場定價: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金融研究(4),pp:59-70

[6]陳信元等,2001,預期股票收益的橫截面多因素分析: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金融研究(6),pp:22-35

[7]夏立軍,2003,盈余管理計量模型在中國股票市場的應用研究,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2003年6月,第5卷,第2期,pp:94-122

[8]王躍堂等,2001,會計改革與會計信息質量: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會計研究(7),pp:16-26

會計研究論文參考文獻:

[1]何建國,劉婧.實證會計研究的辯證思考及其范式選擇[J].財會通訊,2011,09:9-11.

[2]田高良,李留闖,王鵬.發展中的中國情景化實證會計研究——第九屆中國實證會計國際研討會綜述[J].中國會計評論,2011,01:97-110.

[3]王建軍,陳璇,陳萌.陳小悅教授實證會計研究的經歷、自我反思及其啟示[J].中國會計評論,2011,04:485-498.

[4]張偉華,毛新述.實證會計研究的國際化與本土化——第十一屆中國實證會計國際研討會綜述[J].中國會計評論,2013,01:91-100.

[5]李漢興,李忠誠.網絡會計的發展及必須解決的問題[J].財會月刊,2001

[6]李彩蓮.網絡會計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J].財會研究,2004(9)

會計研究論文參考文獻:

[1]鮑勃·瑞安等著,閻達五等譯:《財務與會計研究:方法與方法論》,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年版。

[2]瓦茨,齊默爾曼:《實證會計理論》,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3]杜興強:《規范會計研究與實證會計研究比較分析》,《遼寧財專學報》2000年第1期。

[4]蓋地、呂志明:《規范會計研究與實證會計研究評析》,《會計研究》2007年第4期。

[5]曲京山、喬俊興:《論實證會計研究與規范會計研究》,《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

[6]張自巧:《論實證會計研究方法和規范會計研究方法的辯證統一》,《財會通訊·綜合(下)》2009年第5期。

[7]齊獻忠:《實證會計與規范會計相互關系研究》,《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1期。

[8]汪江洪、劉凡齊:《關于規范會計工作中的實證會計研究》,《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9期。

[9]張天蔚:《規范會計研究與實證會計研究的結合運用》,《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教育研究版)》2004年第8期。

[10]陳漢文、林志毅:《對規范會計理論與實證會計理論的思考》,《財經研究》1997年第2期。

篇(2)

[1]杜興強,曾泉,杜穎潔.政治聯系、過度投資與公司價值——基于國有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金融研究,2011(8):93-110.

[2]杜曉瞭.產權性質、債券融資與過度投資一一基于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經濟與管理,2012(8):23-28.

[3]范海峰,胡玉明.機構投資者持股與公司股權融資成本的實證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2):44-50.

[4]黃少安,鐘衛東.股權融資成本軟約束與股權融資偏好——對中國公司股權融資偏好的進一步解釋[J].財經問題研究,2012(12):3-10.

[5]黃乾富,沈紅波.債務來源、債務期限結構與現金流的過度投資——基于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實證證據[J].金融研究,2009(9):143-155.

[6]蔣琰,陸正飛.公司治理與股權融資成本——單一與綜合機制的治理效應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2):60-75.

[7]姜付秀,伊志宏,蘇飛,等.管理者背景特征與企業過度投資行為[J].管理世界,2009(1):130-139.

[8]李維安,姜濤.公司治理與企業過度投資行為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財貿經濟,2007(12):56-61.

[9]劉昌國.公司治理機制、自由現金流量與上市公司過度投資行為研究[J].經濟科學’2006(4):50-58.

[10]羅進,李延喜.管理者過度自信對股權融資成本的影響一一基于信息透明度的視角[J].技術經濟,2013(12):112-117.

[11]毛新述,葉康濤,張頓.上市公司權益資本成本的測度與評價——基于我國證券市場的經驗檢驗[J]會計研究,2012(11):12-22.

[12]潘敏,金巖.信息不對稱、股權制度安排與上市企業過度投資[J].金融研究,2003(1):36-45.

[13]龐明川.中國的投資效率與過度投資問題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07(7):46-52.

[14]屈冬冬.制度環境股權再融資與上市公司過度投資_屈冬冬[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3(11):43-50.

[15]盛明泉.預算軟約束、過度投資與股權再融資[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0(4):84-90.

[16]唐雪松,周曉蘇,馬如靜.政府干預、GDP增長與地方國企過度投資[J].金融研究,2010(8):33-48.

[17]唐雪松,周曉蘇,馬如靜.上市公司過度投資行為及其制約機制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07(7):44-52.

[18]汪平,孫士霞.自由現金流量、股權結構與我國上市公司過度投資問題研究[J].當代財經,2009(4):123-129.

[19]王曉梅.投資者利益保護與股權融資成本研究——基于原始股東視角看IPO融資[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3(5):49-54.

[20]王彥超?融資約束、現金持有與過度投資[J].金融研究,2009(7):121-133.

[21]魏明海,柳建華.國企分紅、治理因素與過度投資[J].管理世界,2007(4):88-95.

[22]鄔國梅.控制權收益與上市公司過度投資——來自上市公司股權再融資的經驗證據[J].當代財經,2008(5):115-119.

[23]肖浩,夏新平.政府干預、政治關聯與權益資本成本[J].管理學報,2010(6):921-925.

[24]楊華軍,胡奕明.制度環境與自由現金流的過度投資[J].管理世界,2007(9):99-106.

[25]楊興全,張照南,吳昊旻.治理環境、超額持有現金與過度投資——基于我國上市公司面板數據的分析[J].南開管理評論,2010(5):61-69.

[26]楊興全,魏卉.股權融資成本影響因素綜述與啟示[J].新疆農墾經濟,2011(8):75-80.

[27]葉康濤,陸正飛.中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成本影響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4(5):127-131.

[28]俞紅海,徐龍炳,陳百助.終極控股股東控制權與自由現金流過度投資[J].經濟研究,2010(8):103-114.

[29]張洪輝,王宗軍.政府干預、政府目標與國有上市公司的過度投資[J].南開管理評論,2010(3):101-108.

[30]祝繼高,陸正飛.融資需求、產權性質與股權融資歧視一一基于企業上市問題的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12(4):141-150.

會計財務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 曾永藝, 吳世農, 吳冉劼. 我國創業板高超募之謎: 利益驅使或制度使然[J]. 中國工業經濟,2011(09): 140-150

[2] 張強, 張寶. 機構投資者情緒、承銷商聲譽與融資超募: 來自中國創業板市場的證據[J]. 經濟經緯, 2012(02)

[3] 衣龍新, 楊峰. 創業板上市公司首發“超募”動因分析與實證檢驗[J]. 深圳大學學報, 2012(03):112-117

[4] 衣龍新. 市場熱度、券商利益與 IPO 超募[J].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2012(05): 85-91

[5] 郭泓, 趙震宇. 承銷商聲譽對 IPO 公司定價、初始和長期回報影響實證研究[J]. 管理世界,2006(03): 122-128

[6] 蔣順才, 蔣永明, 胡琦. 不同發行制度下我國新股首日收益率研究[J]. 管理世界, 2006(07):132-138

[7] 徐浩萍, 羅煒. 投資銀行聲譽機制有效性——執業質量與市場份額雙重視角的研究[J]. 經濟研究, 2007(02): 124-136

[8] 張丹, 廖士光. 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情緒研究[J]. 證券市場導報, 2009(10): 61-68

[9] 夏峰, 謝詠生, 張霖等. 創業板投資者整體情況及交易行為特征分析[J]. 證券市場導報,2009(11): 42-47

[10] 劉文虎. 基于 Malmquis 指數的中國股市羊群效應測度研究[J]. 證券市場導報, 2009(08):72-77

[11] 郭海星, 萬迪昉. 創業板 IPO 發行定價合理嗎?[J]. 中國軟科學, 2011(09): 156-166

[12] 郭海星, 萬迪昉,吳祖光. 承銷商值得信任嗎——來自創業板的證據[J]. 南開管理評論,2011(03): 101-109

[13] 莊虔華, 張文, 郭良鵬. 創業板投資行為分析[J]. 證券市場導報, 2011(12): 49-57

[14] 張強, 張寶. IPO 發行成本與中介機構聲譽——來自中國創業板市場的證據[J]. 證券市場導報, 2011(12): 4-10

[15] 劉志遠, 鄭凱, 何亞南. 詢價對象之間是競爭還是合謀——基于 IPO 網下配售特征的分析[J].證券市場導報, 2011(03): 35-44

[16] 陳煒, 吳世農. 交易信息、訂單簿透明度與投資者訂單提交策略[J]. 證券市場導報, 2012(12):66-73

[17] 張亦春, 洪圖. 創業板 IPO 市盈率與超募率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券商聲譽及私募股權投資的實證分析[J]. 廈門大學學報, 2012(03): 42-49

[18] 范漢熙. 股票首次公開發行抑價現象理論研究[J]. 管理世界, 2011(05): 176-177

[19] 陳見麗. 承銷商聲譽、融資超募與超募資金使用效率——基于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2012(03): 47-57

[20]王彥超.融資約束、現金持有與過度投資[J].金融研究,2009(7).

[21]馮巍.內部現金流和公司投資.經濟科學.1999(1).

[22]何金耿,丁加華.上市公司投資決策行為的實證分析.證券市場導報.2001(9).

[23]郝項超.公司治理、財務信息質量與投資者保護——基于最終控制人視角的分析.中國金融出版社.2011.

[24]郝穎,劉星,伍良華.基于內部人尋租的扭曲性過度投資行為研究.系統工程學報.2007(2).

[25]劉昌國.公司治理機制、自由現金流與上市公司過度投資行為研究.經濟科學.2006(4).

[26]梁光紅,龔蜜.公司過度投資國內外文獻綜述[J].財會通訊,2011(12).

[27]李青原.會計信息質量與公司資本配置效率.南開管理評論,2009(2).

篇(3)

銀行聯系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理論機理與實證研究

(二)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1.研究背景

由于美國次貸危機而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使國際金融市場陷入停滯,金融市場的危機不斷傳播最終造成了全球范圍內的國際經濟的混亂,嚴重擾亂了國際經濟。在 2003 - 2007年期間強勁增長的外商直接投資和對外直接投資,在隨后兩年中出現了明顯的大幅下滑。從那時起,研究人員就強調了金融與投資之間關系的重要性。

許多國家積極尋求吸引外商直接投資(FDI),因為他們認為跨國企業將通過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增加資本積累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來促進經濟增長。事實上,大量的實證證據表明,外商直接投資往往會為本國和東道國帶來凈收益增長效果。這就促使研究人員徹底的調查其決定因素。有力的影響因素包括市場規模,文化和地理接近度,相對勞動力市場稟賦和公司稅率(Eicher等,2012;Blonigen和Piger,2014年)。金融發展,特別是兩國之間的銀行聯系當然也應該加入這個名單。

2.研究意義

篇(4)

摘要:目前,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教育水平的發展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金融大數據爆炸性發展要求金融學專業學生具備一定的金融數據分析與處理能力,計量經濟學作為培養學生數據處理與分析能力的核心課程,新的歷史時期應當承擔起培養學生金融大數據視野的責任。

關鍵詞:金融數學專業;計量經濟學;金融理論;實踐結合

引言

計量經濟學作為一門非常強調應用性的學科,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一門重要的課程,是應用型本科學生知識能力結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近年來的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注重實踐環境的強化,人們已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學生社會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計量經濟學作為經濟學核心課程之一,在當前教育新常態下,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因此應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下的計量經濟學也應該被重新賦予新的屬性。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問題

(1)傳統計量經濟學教學強調回歸分析背后模型的假設及相關內容,但現代經驗研究強調因果關系。因此,當前計量經濟學教學過分強調對隨機擾動項分布、異方差及自相關的長篇討論,顯得不合時宜,而對國內外廣泛流行的新穎工具較少提及,其結果是學生對計量經濟學應用仍是一知半解。(2)由于現有課時安排等原因,教師教學過程中著重講授計量經濟學原理和方法,而輕視實際應用和數據處理能力的培養。例如,教學中主要講授參數估計和各種檢驗的理論和方法,對如何從經濟問題出發建立模型,如何應用模型分析實際的經濟問題討論得較少。(3)由于課堂教學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不能分配更多的實驗課時,導致學生難以真正理解和運用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特別難以將理論知識靈活應用于金融數據建模與處理。(4)現有的計量經濟學課程缺乏將計量經濟學方法與金融數據相融合的缺陷。在課堂教學內容安排中,著重講述計量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而沒有將計量方法與金融大數據的獲取與加工處理結合起來進行講解。導致多數學生具備一定的計量經濟學基礎,但面對查找和處理金融數據時卻束手無策。(5)已有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安排上,一般將經典的計量經濟學和現代時間序列方法安排在一個學期內完成。由于教學內容過多而教學課時有限,其結果是導致無法詳細講解金融時間序列部分,金融學專業學生對金融大數據處理及建模能力不強。

二、金融數學專業計量經濟學與金融理論及實踐的結合的優化措施

(一)突出案例教學

豐富多彩又符合專業特色的案例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案例教學一方面能夠使理論知識更加通俗易懂,另一方面案例教學重視師生互動,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為課程論文和畢業論文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計量經濟學教學案例的選取一定要突出目的性、代表性和趣味性等特點,應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的差異,多搜集一些與該專業密切相關的經濟熱點問題和前沿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金融數學專業計量經濟學與金融理論及實踐的結合

就金融數學專業學生而言,在為這些學生開展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時,需要注重將金融理論和具體的金融實踐知識緊密結合起來,以此來引導他們正確使用計量經濟模型方法來研究金融相關實踐問題。金融市場相關實踐知識更傾向于股票投資和資金資本等的利用,不能僅僅依靠消費-收入這一知識以偏概全,這就要求計量經濟學老師在為金融數學專業學生開展課程教學時,需要拓展到相關金融領域,通過講解相關金融理論和具體的市場實踐數據來開展課程教學。

(三)“案例+微課”的教學模式改革

為了提高金融專業本科生金融大數據處理能力,改善教學效果,擬重點對《計量經濟學(Ⅱ)》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為了改變以課堂為中心的單一教學方法“重在教,逼學生學”的缺陷,我們將使用“案例+微課”的教學模式。“案例教學”是計量經濟學一種非常有效的輔助教學模式(楊汭華,2005;黃佐钘,2008;張玲,2014)。與傳統的案例教學不同:(1)項目強調針對金融大數據開發相關案例,并以“微課”的形式將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案例+微課”的教學模式的好處在于能激發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理論學習的興趣,更加生動和直觀地將金融大數據處理呈現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此外,“案例+微課”模式能對課堂教學形成有效補充,課堂上沒有解決的問題,學生可以在課外通過“案例+微課”進一步鞏固與提高課堂知識。(2)傳統計量經濟學經驗案例強調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的應用,重點介紹數學與統計技術,而忽視其內在的經濟問題與變量間的內生關系。項目強調以真實的金融大數據為載體,在案例分析中,更加注重因果關系的討論,從而案例分析更加接近現實。因此,相比于傳統的案例分析,項目經驗分析更接近現代研究范式,故而具有更好的實用價值。

(四)完善考核體系

作為一門應用型的學科,考核方式也應該多樣化。可以嘗試采用課程論文的考核方式,課程論文一方面可以深化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學習,另一方面也能加強學生的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課程論文可以與學生的畢業設計結合,突出學生所在學科屬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不能將試卷考核的方式拋棄,例如可以將紙質試卷改為上機考試,增加操作題的比重。完善的考核方式會提高學生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重視程度,強化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效果。

結語

總之,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是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的一個縮影,只有明確清晰教學定位,有效提升高等教育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重點解決好高校人才培養能力、支撐引領國家創新發展能力的問題,才能提供更多有選擇的本科教育,建成更有競爭力的本科教育,開創更有特色的本科教育,發展更加公平的本科教育。

計量經濟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基于計量經濟學的電力企業經濟效益與管理決策實證研究論文

摘要:在我國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的電力建設在不斷的完善,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離不開電力的發展,同時國民經濟的發展也將推動電力工業的進步。處于新時代的電力企業需要具備超前的思維與意識,在外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備清晰的預判,在內要做好企業內部的管理建設,針對未來長遠發展制定科學的規劃。要做好這幾點,就離不開對電力企業經濟效益、經營管理的分析以及數學建模工具的運用。本文選取2001-2017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全社會用電量數據以及典型電力企業華電國際年度報告數據,分析了華電國際的經濟效益與外部經濟環境以及企業經營管理之間的關系。首先從時間序列非平穩角度出發,利用協整理論并通過單位根檢驗以及協整關系檢驗對華電國際的經濟效益建立了長期均衡模型。再對模型進行短期誤差修正,在證明了模型有效性的基礎上,利用所建模型對提升華電國際的經濟效益進行實證分析預測。最后對以華電國際為代表的中國電力企業的發展提出相關建議。結果表明,對華電國際而言其供電成本、管理與財務及人力資源成本的完善對其經濟效益的影響將是一個長期過程,而其短期內經濟效益主要受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以及全社會用電量需求的影響。該模型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可以為其他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與預測,對企業未來的管理決策規劃提供參考。

關鍵詞:電力企業;經濟效益;管理決策

經濟研究的方法在于總結典型的經驗特征與收集數據,并在此基礎上建立相應的經濟理論或經濟模型。經濟研究的科學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濟理論或經濟模型的可驗證性,即能否通過數據實證檢驗相關的經濟理論與經濟模型來解釋事實,并預測未來的經濟變動趨勢以及提供科學的政策建議。計量經濟學和實驗經濟學則猶如硬幣的雙面,從不同的角度為經濟學的實證分析提供重要的方法論基礎。計量經濟學以實際經濟數據的建模與分析為主要研究對象。當實際數據不可得,或實際數據過于復雜而導致因果關系不易梳理時,實驗經濟學則有可能從另一個角度出發,通過可控的實驗數據代替實際數據,成為實證經濟分析的又一個有力工具。

一、協整理論概述

協整的概念是由恩格爾一格蘭杰(Engle-Granger)在1987年“協整與誤差修正,描述、估計與檢驗”中正式提出的,協整的基本思想認為,盡管兩個或兩個以上變量中的每一個都是非平穩的,但他們的線性組合可能會相互抵消趨勢項的影響,使該組合是平穩的。這一理論的提出為經濟時間序列分析樹立了新的里程碑,對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之所以協整理論會產生如此大的影響,是與一協整理論所具有的深厚的經濟學背景密不可分的。

二、基于計量經濟學的電力企業經濟效益與管理決策實證

(一)非均衡博弈論框架的建立和實驗驗證

策略性思考是博弈理論及其應用的基礎。納什均衡以及相關均衡的概念過去一直是描述策略性思考的核心內容,其定義為每個博弈參與者的策略都是在給定其他方策略下的最優反應。顯然這種均衡的定義內在要求每個博弈參與者在決策信念上達到均衡,即每個參與者對其他方的策略持有正確的信念。在過去的研究中,經濟學者通常假定均衡框架存在從而做出對參與者行為的預測。盡管在一些博弈場景下,基于均衡概念的行為預測是準確的,但在多數情況下實驗經濟學研究結果表明博弈參與者的行為會系統性地偏離基于均衡概念的行為預測。由于來自實驗經濟學數據對原有理論框架的挑戰,經濟學研究人員逐漸提出了基于非均衡概念的策略性思考理論框架并且運用實驗經濟學的方法收集數據來檢驗這些新理論。這些基于非均衡概念的策略性思考理論框架的核心在于繼續假定博弈參與者在決策時仍然有策略性思考的因素在里面,但放棄了均衡的概念以及嵌入在均衡概念里面的很強的理性假設。

(二)ECM誤差修正

通過Granger定理易知,具有協整關系的一系列變量會對應一個包含誤差修正的表達形式。可以進一步通過誤差修正來研究華電國際經濟效益的短期行為。具體而言可根據由Hendry提出的一般到特殊的建模理論,逐步剔除從三階滯后變量及誤差修正項開始的不顯著量,從而得到最終的誤差修正模型:(見下面公式)式中:ECMt-1代表協整回歸厚的一階滯后誤差,括號內的數字代表不拒絕相應零假設的概率。從該方程式以及統計結果的數據可以發現,文中所進行的統計檢驗在置信水平上表現顯著。這一結果也證明了文中構建的誤差修正的具有良好的適用性。圖中給出了LY的實際數據與擬合結果以及殘差結果,從圖中可以看出,協整以及誤差修正之后的模型具有較為理想的結果。

(三)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中的多重共線性問題

篇(5)

 

1.引言

2010年來,國家針對房地產的政策不斷出臺,致使房地產公司發展面臨諸多風險。 2010年11月份,銀監會抽取60家大型房地產公司調研的結果表明:負債率整體上升,資金鏈趨緊金融論文,信用風險已成為房地產公司監管層心頭之患。本文采用修正的KMV模型,以求更適合我國房地產上司公司的特點,更加有效的對數據進行實證研究,分析公司在信用風險管理中應將違約距離控制在哪一個范圍cssci期刊目錄。

2.KMV模型的基本原理

KMV模型是根據Merton將有關期權定價理論運用于風險貸款和證券投資而開發出的一種實用高效的分析模型,用以衡量公司的信用風險。

KMV模型又稱預期違約率模型(expected default frequency,EDF模型),該模型將企業負債看作是買入一份歐式看漲期權,即企業所有者持有一份以公司債務面值為執行價格,以公司資產市場價值為標的歐式看漲期權。如果負債到期時企業資產市場價值V高于其債務D,公司償還債務,企業股東權益的價值為償還債務后的剩余金融論文,即V-D;而當企業資產市場價值小于其債務時,企業則無法償還貸款,選擇違約,股東權益變得毫無價值,股權所有者將會選擇放棄公司的所有權。

KMV模型評價公司信用風險的基本思路是以違約距離DD表示公司資產市場價值期望值距離違約點D (Default Point)的遠近,距離越遠,公司發生違約的可能性越小,反之越大。違約點D通常處于流動負債與總負債面值之間的某一點;違約距離常以資產市場價值標準差的倍數表示。該模型基于公司違約數據庫,根據公司的違約距離確定公司的預期違約概率cssci期刊目錄。

3.KMV模型的計算方法

KMV模型的計算有兩個重要的步驟:一是利用B-S模型倒推出公司資產的市場價值V及其波動率SV;二是計算公司的違約距離DD并得出一個期望違約率EDF。

3.1 計算公司資產價值V和資產波動率SV

由于公司股權市場價值可以采用B-S期權定價模型來構建公司資產價值和股權價值之間的關系,即:

(1)

B-S期權定價模型中公司股票的波動率SE和資產的波動率SV之間存在如下關系: , 金融論文, 聯立得:

(2)

其中,E為公司股權市場價值,V為公司資產價值,N( )為標準正態累積分布函數, ,D為公司違約點,r為無風險利率,t表示當前時間,信用風險評價通常以一年為時段,設定違約距離的計算時間為一年,即T=1。

E、D和SE可以從資本市場上獲得,但公司資產價值V以及公司資產的波動率SV這兩個變量未知金融論文,于是通過(1)和(2)兩個方程組聯立用MATLAB軟件求解,算出這兩個未知數。

3.2計算違約距離DD和期望違約率EDF

違約點D即公司資產價值與公司負債價值相等時的價值,也就是當公司資產價值低于此違約點時,公司就會被視為違約。違約距離DD是指以公司資產價值在風險期限內由當前水平降至違約點的相對距離。假設公司資產價值屬于對數正態分布,計算公式為:

(3)

KMV公司根據違約距離,基于違約數據庫,可以映射出公司的期望違約頻率EDFcssci期刊目錄。由于我國當前還沒有公開的違約的數據庫可以使用,所以我們暫且采用理論上的預期違約頻率來代替。假設公司資產價值服從對數正態分布, 這樣就能利用MATHCAD軟件計算理論上的違約概率,計算公式為:

(4)

4.KMV模型的修正

4.1 股權市場價值E的修正

美國上市公司沒有非流通股,全部為流通股,而我國上市公司的總股本分為非流通股和通通股,二者同權不同價,所以不能簡單地以流通股股價乘以總股本來計算上市公司的股權市場價值。本文對此進行修正,將股權市場價值計算公式確定為:

(5)

其中,N1為流通股股數金融論文,P1為流通股股價,本文選取每季最后一日收盤價為流通股股價,N2 為非流通股股數,P2 為非流通股股價。

4.2 非流通股股票定價問題的修正

我國的國有股轉讓主要是協議轉讓,協議轉讓價格主要是基于每股凈資產的價格上下浮動。本文構造一個線性回歸模型,其中自變量為每股凈資產指標,因變量為股票實際轉讓價格,其對應的回歸方程如下:

(6)

其中,P為國有股實際轉讓價格;X為國有股每股凈資產。

本文選取2009年協議轉讓的50只股票的相關數據利用SPSS.17軟件中最小二乘法進行線性回歸分析,以確定方程(6)中的參數值及檢驗方程的可信度,SPSS回歸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cssci期刊目錄。

 

表1 非流通股定價模型回歸分析結果

 

 

 

 

未標準化系數

Beta

t

Sig.

 

 

 

 

B

標準誤差

方程 1

a

.495

.101

 

 

4.796

.000

b

.895

.052

篇(6)

20世紀70年代以來,金融創新蓬勃發展。由于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變化,匯率、利率變動頻繁,國際銀行業競爭加劇,再加上科學技術特別是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傳統的金融業務已經不能滿足銀行自身發展的需要和客戶融資的要求,從而推動著金融不斷的創新和發展。金融領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人們將金融領域的這一系列變化稱之為“金融創新”。當代區域金融創新理論起源于本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至80年代形成,進入90年代如火如荼。

一、國外理論研究現狀

為了從理論上闡述區域金融創新,西方經濟學家陸續提出不少不同的見解,由此產生了許多不同的理論流派,形成了色彩繽紛的當代區域金融創新理論流派。

在20世紀60年代-90年代,歐美國家有大量的學者研究了區域金融問題,根據Sheila C.DOW、Carlos J.Rodriguez-Fuentes(1997)的研究,西方關于區域金融的研究主要是從宏觀貨幣經濟學展開的,研究的主要內容有:貨幣政策的區域效應(貨幣主義模型和凱恩斯主義模型)、公開市場操作的區域影響、區域貨幣乘數、區域金融市場(區域利率差異、區域信貸市場),此外,一體化金融市場內部區域金融發展差異的影響(LuigiGuiso、Paola Sapienza和LuigiZingales(2002)、Jayaratne和Strahan(1996)也是西方區域金融研究的重要方面。

西爾柏(W.L.Silber)從供給角度來探索金融創新。西爾柏研究金融創新是從尋求利潤最大化的金融公司創新最積極這個表象開始的,由此歸納出金融創新是微觀金融組織為了尋求最大的利潤,減輕外部對其產生的金融壓制而采取的“自衛”行為。西爾柏從金融機構的金融業務和工具創新分析框架中推出的金融創新理論對于從供給角度研究金融創新時具有重大理論意義的。

凱恩(E.J.Kane)提出了“規避”的金融創新理論。所謂“規避”,就是指對各種規章制度的限制性措施實行回避。“規避創新”,則是回避各種金融控制和管理行為。它意味著,當外在市場力量和市場機制與機構內在要求相結合,回避各種金融控制和規章制度時就產生了金融創新行為。

希克斯(J.R.Hicks)和尼漢斯(J.Niehans)提出的金融創新理論的基本命題為“金融創新的支配因素是降低交易成本”。這個命題報考兩層含義:(1)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創新的首要動機,交易成本的高低決定金融業務和金融工具是否具有實際意義。(2)金融創新實質上是對科技進步導致交易成本降低的反應。

威廉·L·斯爾帕(William.L.Silber),美國著名的經濟和金融學家,他在1983年5月發表了《金融創新的發展》一文,在文中他詳細闡述了金融創新的原因,并用直線程序模型加以說明。斯爾帕認為:創新活動是經濟推動力的產物,在金融部門中,不定期的觀察結果表明大多數金融成果都源于經濟刺激。金融創新是微觀經濟的框架,它是約束誘導、技術的進步和立法的結果。

二、國內理論研究現狀

對中國區域金融創新的研究,中國的金融學者們做了較為系統的理論研究。

張軍洲博士在《中國區域金融分析》(1995)中提出了區域金融的概念內涵:區域金融理論是以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金融發展空間結構變動規律為研究對象的。區域金融是指一個國家金融結構與運行在空間上的分布狀況,在外延上表現為具有不同形態、不同層次、和金融活動相對集中的若干金融區域。他對區域金融概念的內涵要素進行了如下界定:一是空間差異要素。二是金融結構與發展水平要素。三是吸收與輻射功能差異要素。四是環境差異要素。這些要素的差異形成了區域金融概念的豐富內涵。

唐旭博士在《貨幣資金流動與區域經濟發展》(1999)中主要從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類型出發,討論了區域經濟發展引起的資金流動的原因、途徑、趨勢、效果,以及資金流動引起的經濟效果的實證分析;指出隨著經濟計劃體制的轉型,資金流動管制有了很大的放松,直接導致了區域資金流動的加大;提出了在了解國內資金分布和流動規律的基礎上,制定差別政策,顯得日益重要。

殷得生和肖順喜在《體制轉軌中的區域金融研究》中對體制轉軌中的中國區域金融發展做了較為系統的研究,他們運用實證的方法研究了我國東西部區域金融的差距,運用交換和分工等原理,提出中國區域金融協調發展的一些措施。他們在方法論上有所突破,他們認為區域金融發展與區域金融結構構成了區域金融研究的主題,也是區域經濟學發展的核心。他們強調了中央、地方與企業三方的利益沖突,蘊涵了博弈論的思想。他們的研究較為全面。

劉仁武博士在《區域金融結構和金融發展理論與實證研究》(2002)中通過區域金融結構和進入發展理論框架,運用實證的方法討論了區域金融的均衡、區域金融調控、區域金融風險控制的問題。劉仁武對金融結構和金融發展的概念進行了創新,提出了金融結構健全和金融發展可持續的理論框架。

支大林博士在《中國區域金融研究》(2002)中對區域金融的重要概念和范疇進行了理論界定,認為區域金融反映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金融結構與運行在空間上的分布狀態;提出區域金融成長的概念;指出時空性、層次性、吸引與輻射性和環境差異性共同表現為區域金融的屬性;從質和量兩方面對區域金融成長的規定性進行了分析和概括。

三、區域金融創新理論研究的展望

區域金融創新理論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全球一體化的金融中心創造出連續24小時連續運轉的金融市場。作為國際經濟發展過程中起著血液循環作用的金融市場,其蓬勃發展的基礎是金融創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區域金融創新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從而區域金融創新理論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因此區域金融理論還將面臨更多挑戰,需要我們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Shaw, E., 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Oxford:Oxford Univ. Press, 1973

[2]Austin, The Province ofJurisprudenceDetermined, Bei Jing: China Renmin Univ. Press, 2001

[3]楊星.金融創新.廣東經濟出版社,2000

[4]徐進前.金融創新.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

[5]張軍洲.中國區域金融分析.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

[6]唐旭.金融理論前沿課題.中國金融出版社,1999

篇(7)

一、理論基礎

杠桿化(Leverage)是指任何能夠擴大收益和損失的技術。美國高杠桿率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點原因:表外資產過度膨脹導致金融機構的高杠桿率;“影子銀行”進一步放大了金融機構的杠桿率;投資銀行的高杠桿率;過度金融創新和衍生品投資是高杠桿率的根本原因。

從歷史來看,二戰以來美國三大私人部門,主要是居民、非金融企業和金融機構,都越來越依賴負債。但是,美國政府的負債則在長期內呈現較為明顯的周期性。其中,于上世紀90年代之后房貸的迅猛增加,美國居民負債占GDP的比率由1952年初的24%攀升至2009年第二季度的97.54%,此后由于美國的次貸危機居民負債持續下降到2012年的83.06%。金融機構負債占GDP的比率則出現了非常明顯的上升,由1952年初不到3%急劇增長至2009年1季度的122.92%,隨后由于次貸危機的發生持續回落到2012年第二季度的88.09%。非金融企業負債占GDP比率上升比較緩慢,由1952年的30%升至2009年1季度的82.9%,之后緩慢回落到2012年2季度的77.5%。政府負債占GDP的比率變化則經歷了兩輪周期,一是從1952年到1993年,政府負債占GDP的比率由1952年的70%降至1974年的36%后,升至1993年的66%;二是從1994年至今,政府負債占GDP的比率從1994年的65%降至2001年底的45%,隨后升至2012年2季度的90.53%。

二、杠桿化與金融危機關系的實證分析

2.1基于格蘭杰因果分析

2.1.1數據的選擇

本論文主要討論的問題是杠桿率對GDP、通貨膨脹率等經濟指標的影響選取的主要指標和代碼見下表。

2.1.2 Granger因果檢驗

對GDP和TL的Granger因果檢驗,滯后期取1-7,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結果如下表。

2.2基于檢驗結果的經濟學分析

(1)中期內GDP會對總杠桿率產生影響,而總杠桿率則不會對GDP產生影響,長期內二者互相影響。

(2)中期內GDP會對居民負債額產生影響,而居民負債額則不會對GDP產生影響,長期內二者互相影響。

(3)GDP和居民部門杠桿率從短期到長期二者之間互相影響。

(4)CPI會影響居民部門杠桿率,而居民部門杠桿率則不會影響CPI。

參考文獻

1. Sebenem Kalem li- Ozcan, Ariell Resh efand Bent Sorensen and Oved Yosh a. Why Does CapitalFlow to Rich States? N BER Working Paper,2005:1-61

2. 陳達. 直面危機 [M] . 上海: 上海遠東出版社,2009.

3. 鐘偉 顧弦 《從金融危機看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及其風險》中國金融.

4. Th om asPh ilippon and AriellResh ef.W ag esand H um an Capitalin th e U.S.FinancialInd ustry:1909-2006.N BER Work-ing Paper,2009:1-61.

5. 楊旭 過度舉債是金融穩定的隱患――30年來世界主要金融危機反思[期刊論文]-西南金融2010(9).

篇(8)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加入WTO,中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對外承包工程事業也得到矚目的成就。國際承包工程市場的快速發展,為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提供的新的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中國的對外承包工程事業起步比較慢,是在過去對外援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自1978年到現在已經經歷了三十年了。在這過去的30年里,對外承包公司的數量從一開始的4家到2008年2300多家,入選美國《工程新聞記錄》(ENR)全球最大的225家中國企業也從沒有到2008年51家。截至2008年底,我國累計完成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2630億美元,簽訂合同額4341億美元。新簽合同額和完成營業額分別從1979年的3352萬美元和3000萬美元增長到2008年的1046億美元和566億美元。論文格式,實證分析。。

下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近十年來,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取得的驕人成績。論文格式,實證分析。。

1995-2007對外承包工程基本數據

 

篇(9)

金融資產的衍生工具是金融創新的產物,也就是通過創造金融工具來幫助金融機構管理者更好地進行風險控制,這種工具就叫金融衍生工具。目前最主要的金融衍生工具有:遠期合同、金融期貨、期權和互換等。在

事實上,根據我們近期所做的經驗實證研究,發現通過設立漲停跌板交易制度,st、pt制度、定期公布基金重倉股和大力 發展 機構投資者,

篇(10)

《政府審計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作用路徑與實現機制》一文,基于國際金融危機的視角,從金融危機理論及其生成機理分析入手,提出了政府審計應對金融危機的戰略目標;對政府審計維護金融安全的免疫功能進行了定位;分析了政府審計應對金融危機發揮免疫功能的自身優勢;在描述當前我國金融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探討了政府審計維護金融安全的作用、路徑;構建了政府審計應對金融危機、維護金融安全的機制框架;并從審計理念、方式方法與技術手段等層面提出相應策略和建議。

《經濟案件線索審計研究及其案例分析》一文,以研究經濟案件的本質屬性、特征、表現形式為切入點,從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點上,探尋挖掘經濟案件線索的有效路徑,并通過大量的審計案例,對審計在發現經濟案件線索的總體思路、主要方法和技巧等重點、難點問題進行了多層次分析和論證,運用多種學科及相關理論,歸納、梳理和提煉發現經濟案件線索的科學有效的審計方法,為審計查找經濟案件線索、加大審計執法力度、提高審計監督水平提供了思路。

《國家審計機關聘用審計風險防范研究》,主要從聘用審計的委托關系、聘用審計的動因、聘用審計的作用、聘用審計的過程管理和基本指標評價等方面構建出了一套國家審計機關聘用審計風險防范體系,充實和豐富了現有國家審計理論,同時為構建合理科學的聘用審計風險防范體系提出了科學的建議。

上一篇: 本科經濟學畢業論文 下一篇: 人文素質教育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午夜三级A三级三点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狼 | 尤物在线观看视频黄负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听筒婷婷色色激情五月 | 亚洲国产精品500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