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27:0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金融市場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以學生為中心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學習并建構其知識體系的過程。而傳統的教學方式則是以教師傳授為主,學生只是充當被動的接受者。建構主義者認為教師應該轉變其在教學中主導的作用,而致力于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引導并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教學設計時應時刻突出“以學生為中心”這一主題,使學生做到以下幾點:一是主動學習。建構主義認為建構知識應該是一個人主動的過程,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應該是自發的、主動的。二是積極運用知識。學生應該在多種不同環境下積極運用知識,將所學的知識“外化”。三是努力實現自我反饋。根據自身行為的反饋信息,學生能夠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并提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
(二)強調學習環境
建構主義者對教學環境與學習環境進行了區分,前者是由教師控制并主導的,而后者則更加自由。在學習環境中,學習是主動且自由的,學生不僅可以利用環境中的工具和資源完成自己的學習,也可以得到教師的指導和其他學習者的協作與幫助。自由開放式學習環境的設計需要更加注重情景的構造,因為知識總是與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相聯系的,且在不同情景下對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是建構知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創造各種與現實相似的虛擬情景,激發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愿望,使其對知識進行主動的探索和自主的學習。
(三)堅持合作學習
如果學生孤立地憑借自身的經驗對某一知識進行學習,則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必然對知識的建構也是不全面的,同時也缺乏與現實世界的聯系。而合作學習則克服了這個缺點,它更加注重團隊之間的交流,不同的學生可以在協商互助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完善知識的建構。在設計合作學習方面,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學習內容進行分組,給每一個小組特定的學習內容,先在小組內部進行學習、交流、討論并提出問題和總結小組結論,然后與全班分享小組成果并再次展開全班內的觀點交流。[3]這樣在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取長補短,在討論中汲取他人的觀點,完善自身對知識的理解,并激發新的領悟。同時,在合作學習中教師不再只是教授者,還是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和參與者,親自參與到學生對知識建構的過程中,起導向性作用。
《金融市場學》是一門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市場運行機制及其各主體行為規律的科學。作為高校金融學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金融市場學》有許多顯著特點。
(一)內容重疊,篇幅宏大
《金融市場學》與其他課程的教學內容有很多重疊之處。例如,傳統金融市場部分一般是《貨幣銀行學》所側重介紹的內容;金融衍生產品市場部分是《金融工程學》的主體內容;外匯市場、保險市場、證券投資、金融監管等部分則有專門的《國際金融學》、《保險學》、《證券投資學》和《金融監管學》等課程加以對應并詳細介紹。在體系方面,一本較為全面的《金融市場學》教材往往除了涵蓋上面已提到的內容外,還包括風險投資與二板市場、效率市場理論、金融資產定價理論、國際金融中心、國際金融組織和金融市場風險等內容,儼然是一部范疇眾多、體系繁雜、篇幅宏大的金融學小百科全書。《金融市場學》課程的這一特點提高了教師教學時對授課內容安排的設計難度,任何一個知識點的脫節都會增加下一節內容的理解難度。
(二)注重實踐,史論結合
《金融市場學》的教學目的就是希望學生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能夠對現實中的金融市場體系及其運作狀況有較為全面、準確的了解,并在熟悉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歷程與現狀的基礎上具備獨立分析和解決金融市場問題的能力。講授這種旨在將課本的理論運用于實踐的學科需要教師借助良好的實踐認知和和廣闊的歷史背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金融市場學》涉及很多歷史事實與典故,在講授《金融市場學》時,要熟悉這些內容,要善于從各種零散、破碎的歷史事實與典故中找出相關理論的線索,梳理理論,總結規律。反過來,為了將這些歷史講得有骨有肉,又需要將相關理論貫穿其中,拓寬廣度,挖掘深度。
(三)時效性高,開放性強
在這個日益開放和自由化的經濟環境中,金融市場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尤其是隨著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金融市場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新的交易方式、工具乃至市場層出不窮。教科書的更新步伐難以跟上金融市場的發展步伐,學生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校園與書本的象牙塔中,他們終將會面對這個迅速發展的市場。一旦他們跨入金融市場,顯然僅僅依靠書本上教授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金融市場學》是一門對時效性要求極高的學科,教師在教學時必須時時注意緊跟金融市場領域的最新動態和金融市場理論的最新進展,對市場趨勢和熱點問題進行有目的、有前瞻的篩選和加工,然后結合課本,合理地給學生傳授及時、科學、新穎的知識。
三、基于構建主義的《金融市場學》教學設計
《金融市場學》課程的教學特點決定了建構主義理論對其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將之貫穿于《金融市場學》教學設計,無疑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根據構建主義原理,《金融市場學》應做好如下幾點教學設計:
(一)提綱挈領,抓好入門介紹
建構主義強調學習的主動性與自主性。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即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此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愛因斯坦的這一說法為實現構建主義教學原則提供了一種思路——培養興趣。為了培養學生學習《金融市場學》的興趣,教學伊始,任課教師就應緊緊抓住師生第一次見面的寶貴機會,充分利用學生對教師的陌生感與對課程的新鮮感和好奇心理,從理論與實踐雙重視角,提綱挈領地做好入門介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對有經驗的教師而言,要做到這一點并不難,可供選擇的方法有很多。以己為例,為了介紹實體經濟、金融市場和《金融市場學》之間的關系,從而加深學生印象,使其能從具體到抽象再到具體地了解并體會金融市場的重要性和《金融市場學》的學習意義,筆者采用了圖解法,具體如圖1所示。圖1是學生十分熟悉的簡單的兩部門經濟模型,它對現實中市場主體錯綜復雜的經濟金融關系進行了最大程度的簡化與抽象。其中,在商品市場上,作為要素的唯一所有者,家庭部門向企業提供生產要素獲得收入并憑此購買消費品;而作為唯一的生產者,企業則向家庭購買生產要素生產商品,并將其出售給家庭部門。最初,家庭與企業之間通過直接的物物交換來獲得彼此的產品,這種交換不需要貨幣作為媒介,貨幣尚未出現,因而也就沒有所謂的“金融市場”。但物物交換面臨所謂的時間與空間的一致性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人類創造了貨幣,用來作為交易媒介方便商品交易。隨著貨幣的出現,貨幣流通產生。但貨幣流通還不是嚴格意義的現代金融,只有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家庭部門有了閑余資金,即儲蓄,而企業又需要借入資金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時,資金融通才成為可能并必要。于是,金融市場應運而生。金融市場是實現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橋梁,決定著社會資金的融通規模與效率,對市場經濟的高效運行至關重要,對實體經濟的發展影響深遠。作為一門研究金融市場運行機制及其各主體行為規律的學科,《金融市場學》不僅有助于我們深刻認識現實世界和深入了解國民經濟如何運行,也有助于我們積極投身現實,成為金融市場的弄潮兒。
(二)講練結合,突出學生自主性
經過無數人的努力與實踐,《金融市場學》的教學內容現已大同小異,其主要內容如圖2所示。顯然,這些教學內容既涉及一般知識的介紹,又涉及各種理論的應用。因此,在教學時,不能讓教師唱獨角戲,進行傳統的灌輸式講授。相反,應根據建構主義教學原則,突出學生自主性,讓學生自己多動手、多練習,實現干中學。這要求任課教師在進行《金融市場學》教學時,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認真備課,對各章節教學內容展開全面、科學的分析,找出重點、難點和熱點,授課時精講、重點講,甚至只講這些內容,而對其他內容則需泛講或略講;二是抓好學生的課前預習和課后練習,課前將教材中容易理解的章節布置給學生自學,課后有針對性地布置一些練習題和思考題;三是介紹一些與課程密切相關的網絡資源和專業報刊雜志,引導學生多瀏覽這些網站,多看財經報紙雜志,并鼓勵其在課堂上多利用獲取的第一手資料和數據展開討論;四是針對教學內容,開列參考教材書目單,讓學生廣泛閱讀各類教材,采眾家之長,加寬、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三)利用案例,強化合作學習
所謂案例教學就是一種通過使用比較能反映教材內容的實例,讓學生展開分析討論,使其從特殊的實例中歸納出一般原理的教學方法,它通過對具體情境下事件的研究使學生活用課本知識。[4]在教學中選擇合適的案例讓學生展開討論能使書本上枯燥的理論形象化、生活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案例教學與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學習觀和學生觀高度契合。因為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所關注的不再局限于學生對課本中基礎理論的掌握,而是學生解決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從臺前走到幕后,給予學生充分發揮其創造性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引入小組模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具體案例進行研究和探討,小組成果可以通過ppt和演講等形式予以展示,然后全體再就小組結論提出問題和發表意見。這種群體間的觀點和思想交流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獨立思考,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形成一套適合其自身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在《金融市場學》案例的選擇方面,可依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采用兩種方式來進行:一種是在講解金融市場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時,可以使用一些說明式案例來輔助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講解金融衍生產品的風險規避功能時,可以通過舉一個套期保值的實例讓學生對這一抽象概念加以形象化理解。另一種是在講解應用性較強的基礎知識時,可采用討論性的案例教學模式,例如在講解股票市場的發行和流通時,可以讓學生就目前國際上不同的股票發行制度展開討論和研究。
(一)過度自信
過度自信是指投資者在投資理財行為中賦予主觀判斷較大權重而低估客觀實事的行為。在證券市場中,投資者特別是具備一定金融知識和投資經驗的年輕散戶投資者及機構投資者,往往會過于依賴自己對某只證券收益率的預測,而低估產業周期、行業競爭、替代品、利率風險、匯率風險、政策導向等等客觀環境和因素的影響,有選擇性的接受能夠證實自己對未來收益預測的信息,忽視與預測相悖的信息,從而高估或低估證券價格,導致交易次數頻繁、交易量增大,擾亂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劉善軍(2009)上海和深圳兩個市場進行實證檢驗發現上海和深圳兩個證券市場存在過度自信。
(二)損失厭惡
損失厭惡是指投資者將收益和損失放在兩個心理賬戶里,當取得的收益與避免的損失相等時,投資者的心理滿足程度不同,往往前者小于后者。在現實生活中,中小投資者在調整自己的證券組合時,為了實現盈利落袋為安避免證券價格回調造成的收益縮水而賣出賺錢的證券,同時否認證券價格下跌帶來的潛在損失保留虧損的證券。損失厭惡使得投資者在熊市時深度套牢,牛市時只能獲取少量收益。
(三)羊群行為
羊群行為是指在無法獲取市場中所有信息的情況下,當投資者做出的判斷或決策與市場中的大部分投資者不同時,會傾向于選擇多數人采用的決策的行為。導致這種行為的動因是信息的不確定性和信息成本過高。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和發展,投資者每天面對著大量的信息,很難篩選出真實有效的信息,即使可以也會耗用大量的金錢和時間。為了降低做出錯誤決策的概率,投資者會收集市場中多數人的行為決策,并一次作為個人投資的基礎。裴寶剛(2011)利用上海和香港兩個股票市場的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發現在交易活躍程度相等的情況下大陸股票市場的羊群效應要強于香港股票市場。
(四)過度反應
過度反應是指某一利好或利空消息時,投資者對于證券預期收益率的估計高于或低于證券價格應有的漲跌幅度,隨后逐漸修正價格縮小背離程度。我國證券市場中散戶投資者相較于機構投資者更容易產生過度反應行為。在證券價格上行階段,投資者預期市場在一段時間內將保持上漲的趨勢不變,此時利好消息的增強投資者的信心,證券價格超額上漲。反之,在證券價格下行階段,投資者對市場缺乏信心,認為此時投入資金發生虧損的概率要遠遠高于獲得收益的概率,當市場出現利空消息時,盡管該重大事件與影響證券價格下跌的關系不大,投資者也會敏感的捕捉這一事件的影響,作為個人投資決策的基礎,從而導致證券價格超額下跌。例如2007年5月,財政部出臺規定將印花稅率有0.1%上調至0.3%,A股市場連續5個交易日下跌,累積跌幅達到21.45%,后經多次修正達到正常水平。
二、投資策略
上述討論的偏差在我國投資者決策行為中極易發生,而大量實證研究表明中國證券市場處于弱有效狀態,意味著證券價格只反映歷史信息。面對這一境況,投資者需要謹慎選擇投資策略,合理利用行為金融學揭示的認知偏差,理性投資,以實現個人資產的保值增值。
(一)反向投資策略
針對過度反應投資者可以應用反向投資策略。在理財投資過程中,投資者對于市場、行業或某家公司的近期數據會賦予較大權重,而對于遠期歷史數據給予較小權重,這會使得近期業績較好的證券被過分高估,而業績較差的證券過分低估。基于過度反應理論,這些證券在未來一定時間內會被投資者反向修正,使得高估的證券下跌低估的證券上漲,逐漸回歸到內在價值附近。利用這一原理,采用反向投資策略,即買入近期下跌的證券賣出上漲的證券。實際操作中,投資者應結合證券基本面分析和公司外部環境影響,找到價格與價值偏離的證券,密切關注市場變化趨勢,在合理的價位買入或賣出證券,尋求獲利機會。
(二)成本平均策略
當投資者無法精確把握合理的買入價格和買入時機時,為了降低風險,可以結合證券收益率波浪理論,在波浪的較低點,選擇一個合理的價格區間,分批次購入不同價格等級的證券,使證券投資成本平均化,這種投資策略被稱為成本平均策略。這個策略比較適用于散戶投資者,盡管會降低收益水平,但會在一定程度上修正損失厭惡變差,減少投資者非理性投資行為。適用成本平均策略時,要著重注意兩方面內容:第一,有計劃的分配資金,合理配置投資資金和留存資金。第二,事先明確投資價格區間的極值,避免證券價格持續下行過程中錯誤估計波段谷底導致的深度套牢現象。
(三)集中投資策略
與成本平均策略相反,集中投資策略適用于機構投資者或具備豐富知識儲備和投資經驗的中小投資者。該策略也可稱之為價值投資,即將大部分資金投資于少數證券并長期持有。該策略的投資對象一般為行業領頭羊或具有潛在的長期發展趨勢但現階段被低估的證券。一旦投入,堅決持有,不會因短期證券價格的波動而頻繁換手,投資風險相較于成本平均策略大,交易成本較小。投資者在實施這一策略前,會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分析研究市場,選出具有投資價值的證券,抓準時機,迅速出手。應用該種策略需關注兩方面問題:第一,止損點的設定,因為投資者只投資于有限的幾種證券,投資組合分散風險的程度降低,一旦投資失敗,損失是巨大的,為降低損失金額,應設定止損點并嚴格遵守。第二,使用集中投資策略構建的投資組合中證券種類較少,因此選取證券種類時,應選擇不同領域、收益相關程度較低的證券,力求能最大化分散風險。
(四)時間分散化策略
時間分散化策略是指根據投資者的不同年齡階段制定不同的資產結構,年輕時資金多用于風險大收益高的資產,年老時降低資產組合中高風險資產的比重,更傾向于投資債券等收益穩定的資產。這一策略基于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制定,投資人在年輕時為了獲取更多收益對風險的容忍程度較高,而依據歷史數據,股票的投資回報率高于債券的投資回報率,投資者會增加個人資產結構中股票的投資權重,力求賺取更多收益。投資人在年老時投資理財的目標主要是保值,他們對風險的承受能力較弱,會選擇債券等收益率低風險小的資產作為主要投資對象。
消費函數理論從經濟學角度解釋了房地產、股票等財富與消費的關系。然而,很多經濟現象無法僅僅從經濟學自身角度得到解釋,比如房價上漲往往得不到基本經濟面的支持,股價上漲嚴重脫離公司價值。行為金融學將心理學、決策科學與金融學、古典經濟學結合起來分析金融市場,克服了傳統經濟學研究方法的一些弊端。行為金融學能夠很好的從消費者主觀因素和心理因素,對房價變動影響消費的財富效應進行解釋。
一、預期理論
與理性人假說不同,西蒙(Simon,1955)認識到人類理性的有限性和判斷決策的主觀偏差。基于此,特沃斯基(Tversky)和卡尼曼(Kahneman,1979)對馮.諾依曼(VonNeuman)和摩根斯特恩(Morgenstern,1944)年提出的期望效用理論進行了修改,提出新的決策理論——預期理論。預期理論用值函數v(x)和決策權重函數π(p)代替了期望效用理論中的效用函數u(x)和概率P。
期望效用理論的最優決策函數為:
maxE(A)
S.T.E(A)=ΣPiU(xi)(1)
預期理論的最優決策函數為:
maxE(A)
S.TE(A)=Σπ(Pi)v(xi)(2)
式(1),(2)中,E(A)為效用值;
u(x)為效用函數,P為概率;
v(x)是決策者對x的心理效用函數;
π(p)是決策者對客觀概率的權重函數;
值函數v(x)的特征在于,在獲利區值函數為凹函數,即當x>0,v″(x)≤0;在損失區值函數為凸函數,即x<0,v″(x)≥0。值函數如圖1。
值函數的特征解釋了房地產價格變動正負效應對消費、國民經濟的影響。消費的增加或減少不完全取決于當期財
富價值,還取決于對未來財富增加的預期。當房地產價格持續上升時,人們基于過去價格的上漲產生房價進一步上漲的預期,未來收益的增加將刺激現期消費支出的增加。而房價下跌會加重他們的悲觀情緒,從而減少當期消費。預期理論的值函數特征更能解釋房地產價格上漲和下跌對消費的不同影響,即房價上漲的正財富效應小于房價下跌的負財富效應。特沃斯基(Tversky)和卡尼曼(Kahneman)把房價正負財富效應的非對稱性歸因于,人們對于虧損的沮喪程度往往超過同等盈利帶來的快樂。
二、財富幻覺和影子財富
美國經濟學家歐文·費雪(IrvingFisher,1928)提出貨幣幻覺,指出人們只是對貨幣的名義價值作出反映,而忽視其實際購買力變化的一種心理錯覺。人們往往根據名義貨幣額的增加而增加消費支出,從而產生財富效應。房地產具有居住和投資的雙重屬性,當房屋被用于投資時,房屋具有虛擬性質。房屋的預期價值就是“影子財富”,當預期房價進一步上升時,投資者的這種財富就增加。但只有將房屋變現后,才能得到實際上的財富。影子財富與實際財富的差額稱作“財富幻覺”。根據行為金融學理論,消費者的消費支出不僅僅取決于勞動收入水平或一般物價水平,還取決于對資產增值的預期。而貨幣、股票和房地產是居民最重要的三種資產(托賓Tobin,2000)。因此,房地產資產增值的預期越高,則影子財富或財富幻覺就越多,當期消費支出就越多,消費的增加刺激需求的增長,房價上漲的預期進一步增強。反之,在經濟蕭條時,房價預期下跌,居民的影子財富縮水,由于財富幻覺的作用,居民消費支出減少,消費的減少導致經濟的進一步衰退,房價下跌的預期進一步增強。
圖2形象的描繪了財富幻覺對消費支出的影響。假設供給曲線S固定,初始的需求曲線為D0,相應的價格水平為P0,消費為Q0。當國家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時,比如降低利率,或者直接增加銀行信貸,消費曲線外移至D1,此時消費為Q1。需求曲線的外移使得一般物價水平增加,同時增強房地產價格上漲的預期,已擁有住房者或者投資者的住房價值將增加,基于財富幻覺,需求曲線再次外移至D2,相應的消費為Q2。則(Q2-Q1)為財富幻覺引起的消費增加額。
同樣的方法可以用來分析房地產價格降低引起的財富縮水的幻覺導致的消費減少(如圖3)。房價的降低通過財富幻覺引起消費降低(Y1-Y2)。
三、過度反應、過度自信
“過度反應”描述的是投資者對信息理解和反映上出現非理性偏差,從而產生對信息權衡過重,行為過激的現象。德邦特(Debondt)和塞勒(Thaler,1985)系統地提出了“過度反應”假說,認為“過度反應”是和貝葉斯規則“恰當反應”相對而言的。針對貝葉斯規則中投資者完全理性,對信息理解的一致性、無偏性,“過度反應”認為投資者投資行為的非理性,對信息反應情緒化,易產生過度反應,導致估價的過高或過低。卡尼曼(Kahneman)和特維斯基(Tversky,1974)提出代表性啟發式思維對過度反應進行了解釋,當一客體具有的顯著性特征可以代表或類似所想象的某一范疇的特征時,則它易被判斷屬于該范疇,人們過分強調了這種顯著特征的重要性,而忽視了它屬于其他潛在范疇的可能性,從而導致反應過度。
“過度自信”是指人們對自己的能力和對未來的預期能力表現出過分的自信。丹尼爾(Daniel)、郝舒拉發(Hirshleifer)和薩博拉曼亞(Subrahmanyam,1998)將過度自信的投資者定義為高估他的私人信號而不是公開信號的精確性。根據本(Ben,1965)的歸因理論,人們傾向于把過去的成功歸功于自己的能力,而把失敗歸罪于外界因素。當市場走勢與投資者的私人信息一致時,投資者的信心將會膨脹,而當市場走勢與投資者的私人信息矛盾時,投資者的信心并不是等量地減少,因為他們傾向于將這種結果歸因于客觀原因。
當房地產價格的上漲與投資者的私人信息吻合時,往往導致投資者的信心膨脹,因為過去房價的走勢進一步提高了房價上漲的預期。投資者的過度自信以及過度反應往往把房地產名義財富增長當作實際增長,把房地產財富增長當作永久收入增長,從而擴大消費支出。
四、從眾心理
心理學實驗表明,人們不能做出完全獨立的判斷,當大部分人都做出相同判斷時,行為主體認為這個結論很可能是正確的,所以也做出相同的判斷①。這種行為稱為從眾行為,或羊群行為。凱恩斯(Keynes,1934)在指出:投資收益日復一日的波動中,顯然存在著某種莫名的群體偏激,甚至是一種荒謬的情緒在影響整個市場的行為。費斯汀格(Festinger,1957)在描述從眾行為時指出,當遇到沖突時,我們的思想會潛意識地剔除那些與整體關聯性最弱的看法,不自覺地尋求平衡。
在房價的持續上漲或下跌過程中,如果多數投資者是理性的,彼此相互獨立,那么正確或錯誤的思想對房價造成的影響將可能彼此相互抵消,其結果不會導致房價的暴漲暴跌。然而更經常的情況是,大多數投資者在房價持續上漲或下跌過程中失去理性,有限的能力和特定的行為極易產生盲目的從眾行為,導致過度狂熱或恐慌情緒,從而追漲或殺跌。從眾行為還可能導致消費領域的財富效應,房價的上漲使住房投資者的收益增加,從而增加消費支出。根據位置消費理論,人們不僅追求絕對消費量的大小,更注重自己的相對消費地位,住房投資者由于房價上漲增加消費支出往往影響其他消費者的消費行為②,即使他們的收入沒有增加,從而產生正的財富效應。當房價下跌時,投資住房者消費支出的減少可能引起其他消費者消費支出的減少,從而產生負的財富效應。
行為金融學從上述角度分析了我國房地產市場財富效應的主觀因素和心理因素,這只是解釋我國房地產財富效應的視角之一。應該看到,影響我國房地產市場財富效應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房地產市場規模、房地產市場投資者結構、房地產市場的相關制度。完善房地產市場相關政策,保持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有利于人們對房地產投資收益的合理預期,從而持續發揮房地產財富效應對消費、經濟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Simon.Abehavioralmodelofrationalchoice[J].QuarterlyJounalofEconomics,1955,69(1):99-118.
[2]蔣勝,黃迪.從行為金融學角度詮釋股市財富效應[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2004(2),43-47
[3]臧旭恒,中國消費函數分析[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56-90
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師在課堂教學工作開始之前對教學工作的預想和籌劃,是為完成教學目標篩選教學內容,確定教學方法,創造學習環境,規范教學行為的一系列過程。課堂教學設計能夠反映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和綜合教學能力。著名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說提倡圍繞情境創設、協作學習、問題探索、意義建構等方面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優化的課堂教學設計,并輔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先進的教學手段,才能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本文擬以金融市場學為例,解析金融課程教學設計的基本思想以及如何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實現教學設計。
一、金融市場學的特點與教學中面臨的問題
作為金融學科的專業基礎課,金融市場學課程具有鮮明的特點,在教學中面臨許多問題,因此教學設計尤為重要。
1、內容龐大,結構復雜。金融市場學的內容與體系比較混亂,不同的編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對課程的定位,將金融市場體系、金融資產估值定價理論、證券投資分析理論、金融機構、金融監管等不同的內容以不同的體系組織起來,且許多內容與其他專業課都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和重復。如果課程體系和內容設計不當,一方面在有限的課時內難以完成教學任務,另一方面又影響與其他課程的銜接。
2、金融市場知識更新非常快。在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創新化、工程化等趨勢的推動下,國際金融市場發展迅速,其市場體系、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度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同樣,隨著中國加入WTO和金融體制改革的大破大立,中國的金融市場日新月異,出現了許多新的交易制度和交易工具。雖然教師在選取教材方面非常注重權威性和時效性,但大多數前沿的知識在各類教材中難以反映,教材更新的速度遠遠跟不上金融市場知識的更新速度,存在滯后性和陳舊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緊跟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準確把握重點和熱點,對課程具體內容進行再造和選擇。
3、實踐性強。本課程直接面向金融市場和金融工具,而不同市場和工具的運行機制和操作原理極為復雜,描述性學習很難使學生真正掌握相關知識。這就需要有針對性地設計實踐教學環節,對金融市場業務進行模擬訓練,提高學生對金融市場的感性認識和領悟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二、運用建構主義原理進行課堂教學設計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課堂教學設計的指導意義
“建構主義”是西方流行的學習理論,近年來在中國廣泛傳播,并隨著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Intemet、通信技術等技術條件的完善,逐漸成為探索新型教學模式的理論指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學習是學生通過自己對教材等必要的學習資料的主動學習以及同教師、同學的交流,來發現新知識并融人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中,從而建構自己的知識系統的過程。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追求教與學的合作化,使教學過程由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邏輯講解傳授式轉變為圍繞情境創設、協作學習、問題探索、意義建構等方面進行科學教學設計的新型教學模式。
(二)金融市場學課堂教學設計的思路
1、對課程體系和內容進行再造與重新設計。教師在準確把握知識發展的最新趨勢和熱點、難點問題的基礎上,不拘泥于教材安排,打亂內容和順序,根據學生思維接受習慣重新安排體系和內容,并將具體內容高度概括,抽出筋脈,確定主題,以最簡潔醒目的題目呈現出來,使學生獲得一個清晰的框架。在一個簡潔明晰的知識結構中,圍繞主題,將基本理論講授給學生,避免了繁縟和滯后的知識,課堂效率比較高。
2、以學生為主體,確定小組協作的自主學習方式。這里包含兩層意義,首先是自主學習。學習理論強調學習者是信息加工的主體,在給學生搭建一個基礎平臺、學生掌握了基本理論的前提下,教師要敢于給予學生一定的壓力和動力,要求學生主動去搜集并分析有關的信息和資料,對所學習的問題要提出各種假設并努力加以驗證,將知識深化、泛化,這樣既解決了教材知識陳舊的問題,又培養了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其次是協作學習。金融市場體系龐大,知識豐富,熱點、難點多,單個學生由于主客觀條件的局限很難有效完成信息搜集和解決問題的學習任務,組織和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協作學習,包括共同學習、討論以及同教師的對話交流,學習者的思維與智慧就可以被整個群體所共享,從而加速知識的內化。
需要強調的是,這種課堂設計并不意味著放任自流和無為而治,要取得較好的效果,必須以教師的科學指導為前提。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學習熱情,創造活躍平等的課堂氣氛,隨時捕捉學生的思想火花,開展即席討論和辯論,并加以追蹤和指導,使知識點大大延伸并深化。
3、把圖形、圖像、聲音、動畫以及文字等各種多媒體信息及網絡控制實時動態地引入教學過程,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增加對金融市場學的感性認識,激發求知欲,并通過實踐操作鞏固知識,使課程達到“知行合一”的目的。情境創設這一課堂設計思想并不是創新,學習理論很早就提出了,只是以往教師不具備高科技手段,只能借助簡單的圖片或道具。而今天發達的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為情境創設提供了最佳的實現工具,從而更加凸顯了這一課堂設計思想的重要性。
三、實現課堂教學設計的教學手段
通過課堂教學設計,教師對課程的教學有一個總體規劃和把握后,下一步的重點就是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上述課堂教學設計,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完成教學任務。金融市場學中可以采取的教學方法有多種,如課堂討論、案例教學、專題講座等,均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這里僅對兩種先進的教學手段——網絡實時動態演示與金融實驗室模擬訓練進行重點探討。因為針對本課程來說,它們更具有典型性。前面提到,課程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要解決理論聯系實際的問題,在“知”與“行”之間構建一個橋梁,必須創設真實的環境,設計實踐環節,而網絡實時動態演示與金融實驗室模擬訓練恰好能夠滿足這些要求。
1、網絡實時動態演示。隨著因特網的迅速發展,出現許多專業化財經網站,所開辟的欄目幾乎覆蓋了主要的金融市場。這些網絡資源具有多種教學功能,可以被廣泛地運用于教學過程中。
第一,能夠提供最新、最全面的金融市場信息與資料,包括金融市場知識、金融市場制度、法規及學者的理論觀點。教師可以利用它不斷更新、補充教學內容,學生則可以利用它進行自主學習。毫不夸張地說,它就相當于是一個永不落伍的電子教科書,學生在課堂上掌握基本知識后,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在課余利用網絡繼續進行深度研究和更廣泛的學習;第二,許多網站能夠提供主要金融市場的實時動態行情和各種金融分析軟件,且界面設計合理,操作簡便,利于演示。例如新浪財經將股票行情、公司基本面、技術分析指標、股票動態連續競價狀況等重要信息和工具集合為一體,功能強大。在學習相關知識時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進行動態演示,不僅能使學生身臨其境,提高學習積極性,而且可以將教學內容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簡單的演示勝過多篇文字描述,利于學生掌握復雜的知識。股票市場中金融工具的連續競價交易原理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學生對于在“價格優先、時間優先”條件下股票市場撮合成交方法似懂非懂,而利用網絡傳送的真實交易信息引導學生觀察某只股票在某一時期競買和競賣的價量對比過程,則能夠幫助教師將問題講解透徹,學生理解起來相對容易;第三,提供股票、外匯、期貨的模擬操作平臺,用戶可以在線申請虛擬初始資金,參考實時市場行情模擬主要金融資產的買賣。利用此功能,學生可以結合課堂上學到的基本面分析方法和技術分析方法進行投資決策,從而熟悉金融市場交易規則和流程,檢驗知識的掌握程度,并通過具體收益、風險的體會,對金融市場有更加深刻和清醒的認識。
2、實驗室模擬操作法。作為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僅靠課堂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是遠遠不夠的,為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以行帶動知,要開設專門的實驗課程,模擬金融市場環境,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集中訓練和提升。金融實驗室的模擬操作是主要的實踐環節,即使在網絡提供模擬操作平臺的今天,它仍然是實踐環節的主體,不能完全被替代。這是因為:其一,實驗課程是根據教學內容系統開發的,有詳細的實驗教材或講義,并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其二,學生依靠網絡平臺進行的模擬操作是分散和單向的,難以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而實驗室仿真交易則是交互式的集中訓練,是在教師的有效控制下進行的,教師能夠發現教學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問題,并及時改進和解決。其三,近年來,金融實驗室建設不斷完善,除了具有實時行情和簡單的操作平臺等功能以外,還可以將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有關的業務整合進來,如股票的發行業務、基金的申購贖回業務等,使學生對金融活動有全面的了解。其四,利用金融實驗室還可以舉辦各種投資大賽,創造競爭的氛圍,為學生提供交流和切磋的平臺,提高學生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1證券投資綜合實驗設立和發展的重要性
作為地方性綜合院校金融學專業實驗實訓教學的重要課程之一,證券投資綜合實驗的設立、發展和不斷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該課程構成為培養金融學專業創新和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一環。1)證券投資綜合實驗與金融專業其他課程相輔相成。金融市場學課程使金融專業學生能夠初步了解金融市場運作概況,而證券投資綜合實驗則被視為以金融市場學為基礎,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的綜合性課程。該課程應成為地方性綜合院校在金融市場學理論框架下,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體系,確保學生獲得證券投資操作實訓機會的主干課程。證券投資綜合實驗與商業銀行技能綜合實訓、保險營銷綜合實驗共同構成金融學專業實驗實訓課程體系,形成全方位培養學生金融三大領域———證券、銀行和保險領域實踐操作技能的實驗實訓課程體系。2)證券投資綜合實驗是連接證券領域專業基礎理論與實踐操作技能的橋梁。地方性綜合院校通過開設金融市場學、證券投資學和期貨投資學等課程,能夠實現培養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式地學習證券領域專業基礎知識的教學目標。實際上,學生通過前期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必修課程的學習,在掌握一定的證券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證券投資綜合實驗課程可以高仿真度或實盤進行證券投資實踐操作,便于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專業理論知識,同時循序漸進地培養和提高相應的實踐操作能力,實現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能力的有機結合。3)證券投資綜合實驗是院校培養專業人才的重要課程。金融學專業的教學內容涵蓋豐富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性強的技術應用,以培養綜合性專業應用型人才為教學目標。證券投資綜合實驗順應了金融學科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學科特征,滿足了金融學專業實踐技能教學的需要,能夠不斷提升學生各項業務的實踐操作能力,保證學生更為深入地掌握證券領域的相關專業知識。
2證券投資綜合實驗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
2.1課程軟硬件設施配合度欠缺
實驗實訓課程的順利實施需要相關配套的硬件和軟件設施。對于證券投資綜合實驗課程而言,需要配套的專業實驗室、電腦、多媒體設備等硬件、專業模擬操盤軟件和真實證券操作軟件。目前,地方性綜合院校金融學專業基本實現安排相關實驗室,保證學生開展實驗實訓課程學習,滿足實驗實訓課程對多媒體、電腦等硬件設施的需要。但是,專業實驗室數量較少,銀行、證券、管理、財務和財稅等不同領域實驗實訓課安排于同一實驗室,且課后不開放或較少開放專業實驗室,不再提供學生課后后續練習和反復操作的場所。專業課程實驗室無法專課專用,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們的課程學習效果和老師的授課進度,而平時不開放實驗室則不利于部分學生獲得課后反復練習,跟進課程進度或熟練掌握業務操作技能。此外,電腦系統、網絡狀況與操盤軟件等設備的完善與更新是確保證券投資綜合實驗順利開展的關鍵所在。但是,地方性綜合院校實驗室的硬件系統缺乏定期維護和更新,授課過程中經常出現專業投資軟件無法在電腦上安裝或運行的現象,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實際操作和反復練習,而網絡運行狀況的不穩定同時也影響著教師的授課進度。各種證券投資操作與金融市場變化緊密相連,授課過程中若出現多次斷網現象,將影響授課主體和客體無法及時把握市場資訊,結合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經驗做出正確投資決策。模擬操盤軟件或真實操作軟件是證券投資綜合實驗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重要的授課工具和學生學習的操作工具。目前,證券投資綜合實驗一般運用指定操盤軟件,學生在授課教師的指導下在授課時間內自行學習實踐。由于各款操盤軟件功能與界面大致相同,但操盤軟件的功能繁多,確保學生全面掌握操作軟件的各項具體功能并與理論知識如K線圖、技術指標分析等結合使用,應該是證券投資綜合實驗的重要教學目標,但授課教師普遍忽略這一點,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僅僅掌握軟件的一些簡單功能操作,未能對其他重要功能加以充分、綜合使用,以輔助良好實驗教學效果的實現。
2.2課程時間設置和課程內容不合理現象突出
證券投資綜合實驗、金融市場學和證券投資學等課程構成金融學專業證券領域的完整課程體系,專業教學培養計劃應將相應課程安排在同一時間段,以便學生全面地進行系統學習與實踐操作。但當前地方性綜合院校在實驗實訓課程的時間設置方面不盡合理,一般將專業理論知識課程分散安排在大學2~3年級的各學期,而實驗實訓課程安排在大學四年級第一學期。這樣的課程設置一方面人為切斷了學生知識體系構建的完整性,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完全分割開來;另一方面削弱了實驗實訓課程的應有教學效果,無法充分發揮證券投資綜合實驗使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更全面、深入地掌握證券領域各種投資技術的作用。證券投資綜合實驗的課程內容設計也不盡合理。實驗實訓課與理論基礎知識課的內容既有聯系也有區別。目前專業性的實驗實訓課程教材較少,地方性綜合院校在開展實驗實訓課程時絕大部分無法采用專門性實驗實訓教材,或僅僅以某一實驗軟件教程作為實驗實訓課程教材。由于證券投資綜合實驗大多采用模擬操盤軟件進行實際操作,將操盤軟件教程作為教材,導致實驗實訓課程內容被僅僅局限在簡單的軟件操作上,不利于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地深入、全面學習掌握證券投資操作的各項技能。此外,證券投資綜合實驗與其他相關課程內容存在重疊交叉部分,大大增加了實驗課程授課難度。授課教師擔心課程內容與學生以往學習課程重復,授課時經常主觀性省略一些基礎性,但與操盤實驗實訓密切聯系的關鍵專業知識點;同時由于目前實驗實訓課程安排合理性欠缺,學生通常已遺忘前期專業基礎課程的基礎知識點,而簡單省略的實驗實訓課程內容實際上無法實現良好的實驗實訓課程教學效果。
2.3師生的重視程度不足
從授課教師角度看,地方性綜合院校實驗實訓課程設置不合理,嚴重影響了師生對實驗實訓課程的重視程度。實際授課過程中,目前證券投資綜合實驗授課教師不僅課程內容設計較為單一,且考核方式也比較簡單,一般以學生提交的證券投資實踐報告作為評定期評成績的依據。簡單的考核方式無法充分體現學生的實踐技能操作效果,也不便于教師總結實驗實訓授課程的經驗與不足,從而不斷完善實驗實訓課程教學。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地方性綜合院校不注重加強實驗實訓課程教師隊伍構建,專門的實驗實訓課程任課教師數量較少,僅僅安排部分理論課程教師兼任實驗實訓課程教師。由于專業理論教師未能獲得實驗實訓課程教學的相關系列培訓,難以把握實驗實訓課程區別于傳統授課方式的教學特點和教學重點,影響了實驗實訓課程的教學效果,也削弱了師生對實驗實訓課程的學習熱情。從學生角度看,學生對于實驗實訓課的重視程度不一。大部分學生僅僅將實驗實訓課程作為一項學習任務進行,局限于課堂上被動聽取老師講解具體操作細節,課后不再積極主動地進行后續主動練習和熟悉掌握軟件的操作。部分學生甚至在課堂上不聽講解,利用實驗課程專用電腦和網絡瀏覽其他網頁,忽視實驗實訓課程對專業學習的重要作用,更有甚者在網上直接下載實踐報告作為期末作業提交,未能把握實驗實訓課程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難得學習機會。
3證券投資綜合實驗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
3.1軟硬件相配合,實施多元化的實驗實訓課程設置
與課程配套配置的軟硬件設施是實驗實訓課程順利開展的一個重要條件。因此,院校應增加實驗實訓室開放,為證券投資綜合實驗提供課堂和課后學生練習操作的場所。不同課程對實驗室設計、軟硬件配置和授課時間要求存在一定差異性,但是部分學校卻將稅務實驗操作、銀行實訓操作和證券投資實驗等實訓課程使用同一實驗教室。為了避免實驗實訓授課效果受到影響,有條件的地方性綜合院校應增建幾間功能齊全的專業實驗室,采取專課專用、小班授課形式,有效提高實驗實訓課程單位授課時間內的教學效果。專業實驗室一方面應注意保持學生實驗操作過程中的網絡暢通性,確保實驗實訓課程的順利開展;另一方面需要定期更新實驗實訓相關軟件,確保課程內容與證券市場信息緊密結合。對于證券投資綜合實驗涉及對股票市場K線圖的解讀,以及對股票的基本面分析和價格、成交量走勢等方面技術分析的課程特殊性,應通過增加安裝各種專業軟件,通過實驗實訓課程的學習真正理解證券投資領域的專業理論知識,確保學生更為深入地學習和理解證券投資分析技術,熟練掌握各種證券業務實踐操作技能。
3.2科學設計課時,充分發揮實驗實訓課程作用
證券投資綜合實驗課程設置需要與金融市場學和證券投資學等專業理論課程配套實施,作為學生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后的配套實踐課程。1)該課程應在學生學習證券領域相關知識課程后予以安排。通常情況下,金融專業學生在大二階段開始學習金融市場學,初步了解證券市場的相關知識,大三上學期學習證券投資學,進一步掌握證券領域的專業知識。因此,專業教學培養計劃中,證券投資綜合實驗應該安排在大三上學期或下學期開課,以充分發揮實踐操作與理論知識相結合的作用,促使學生及時在實踐操作中深入地掌握金融市場學相關專業理論知識。2)證券投資綜合實驗授課時間應與傳統課程授課時間有所區別。實驗實訓課程需要根據股票市場開盤時間進行合理安排,通過與股市開盤時間相互配合,才能保證學生投入證券投資的實戰操作氛圍中,真正體會證券投資與股票市場信息的密切相關程度,并在高仿真度或真實專業模擬投資操作中不斷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實驗實訓課教師也可以就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面對的各種疑難問題,結合真實的股市開盤背景和股價波動情況更及時、更詳細地予以解答。
3.3設定考核標準,提高學生對實驗實訓的重視
簡單的投資實踐報告提交無法展現學生對實驗實訓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更無法提高學生對該門課程的重視程度。因此,該門課程的考核應設定多重考核標準,才能充分發揮實驗實訓課程對培養綜合型專業人才的重要作用。作為一門課程,證券投資綜合實驗應充分借鑒傳統課程的考核方式,以課堂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程度、正確率和課后作業完成認真程度等作為考核標準。此外,由于證券投資綜合實驗與金融市場學、證券投資學相配套的實驗實訓課程,該門課程的考核形式應忽略證券投資學等理論課程的筆試內容,重點考核學生各個實驗操作環節,通過模擬操盤軟件,以分組形式進行模擬證券投資,以學生操盤過程的投入程度、團隊貢獻程度和最終操盤成績等綜合考查學生對實驗實訓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同時,應要求每位學生按時提交投資實踐報告作為實驗實訓課程的學結。此外,任課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證券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并可以考慮以資格考試成績可作為學生期末成績的加分項,充分調動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積極性。
3.4增強師資力量,提高實驗實訓課程質量
作為專門的實驗實訓課程,證券投資綜合實驗需要配備專業的師資力量才能確保充分發揮實驗實訓課程對人才培養的應有作用。當前地方院校金融專業的實驗實訓師資力量優化可以通過以下四個途徑實現。1)培養新的實驗實訓課程教師,形成年齡、職稱、學歷結構合理,且實驗實訓教學經驗和實踐經驗豐富的實驗實訓課程師資梯隊,通過對金融專業現有教師力量的整合優化,特別是對證券投資方向師資力量進行全方位、綜合性培訓,以增加證券投資綜合實驗課程的實驗教學師資力量;2)對原有實驗實訓專業師資進行專業深造、實踐鍛煉和定期考核。地方性綜合院校原有實驗實訓教師具有較為豐富的實驗實訓課程授課經驗,通過對這些教師進行定期培訓與考核,既能不斷提高教師實驗實訓課程教學水平,又能進一步提高院校教師對實驗實訓課程的重視程度。3)結合課程所需招募專業化師資力量,一方面壯大實驗實訓教師隊伍,為開設更多金融專業實驗實訓課程做前期準備工作;另一方面加強本校實驗實訓教師與和新進專業師資的充分交流,建立實驗實訓課程師資力量的傳幫帶機制,以有助于持續提升實驗實訓教學的授課質量。4)地方性綜合院校應定期組織實驗實訓課程師資到其他實驗實訓課程辦學經驗豐富的高校或各類證券投資機構進行實地調研和學習交流,取長補短,促進院校教師之間關于實驗實訓課程教學經驗探討,同時也有利于加強院校授課教師與證券投資專業人才的交流,有效構建證券投資綜合實驗實驗課程理論界和實踐界相互聯系的橋梁。
3.5努力為學生搭建實習實踐平臺
實驗實訓課是連接專業理論知識和具體實踐操作的橋梁,地方性綜合院校應充分發揮實驗實訓課程的應有作用。1)通過定期聘請專業人才到學校開展專業講座,為在校學生與來自證券公司實踐操作前沿的專業人才交流提供平臺,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當前證券行業發展狀況和證券業務運作過程,從而擴展專業視野,提高學習證券投資綜合實驗的熱情,不斷完善自身知識結構。2)應加強與各大證券公司合作,共同搭建各層次學生的實習實踐平臺。如通過開展證券投資知識競賽和模擬操盤手大賽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比賽,并由院校和證券公司共同為獲獎學生頒發獎狀、獎品或獎金,以此提高學生參與實驗實訓課的學習熱情。3)地方性綜合院校應廣泛聯系證券公司為本專業優秀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使學生在證券公司的實習工作期間學習各項業務操作流程,有效鍛煉學生靈活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證券業務問題等各方面的工作能力,實現地方性綜合院校訓練、提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證券公司實現招募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的雙贏目標。
4結束語
作為實驗實訓教學中的一門課程,證券投資綜合實驗對培養金融專業人才,尤其是證券業務投資操作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地方性綜合院校金融學教學發展日新月異的背景下,為有效提升高校教育教學水平、培養具備較高綜合素質的金融專業人才,進一步深入探討如何實施證券投資綜合實驗課程教學改革成為專業人才培養的迫切要求。只有不斷在實驗實訓課程的教與學過程中總結、摸索,才能不斷完善金融專業實驗實訓課程教學各個環節工作,實現地方性綜合院校的金融專業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
作者:申韜 黎暢 單位:廣西大學
參考文獻:
[1]王嘉,何海濤.對當前證券投資實驗的幾點思考[J].特區經濟,2005(5):106-107.
[2]楊秀昌,張麗華.淺析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的構建———以《證券投資實驗》課程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27):44-46.
合理的課程設置是培養合格金融投資者的基礎,除了英語、高等數學、計算機技術應用、統計學等公共基礎課外,要獲得扎實的金融投資理論功底還需要學習貨幣金融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金融、金融市場學、會計學等專業基礎課,理財學、保險學、公司金融、投資學、財務管理、期貨期權、投資銀行學、投資基金管理、投資行為學等專業課。近年來,金融市場朝著網絡化、虛擬化的方向發展,金融衍生產品推出的步伐加快,需要具備信息處理、數據分析、產品定價能力的人才,金融專業的教學內容相應向計算機網絡工程、數據分析、金融數學、算法交易等課程延伸。
(二)“理性投資”導向下的教學內容側重點
要培養合格投資者,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客觀地傳授專業理論知識外,還需具備對不同的觀點和紛繁復雜的經濟金融現象的思辨能力,并在課堂中展開討論,讓真理在辯論過程中得以呈現,使學生掌握理性思考的方法。為培養學生理性思考能力,教師應立足于以下兩個導向和兩個側重點,把握分析金融投資領域中各種問題的方法:1.投資導向正確理解“投資”的概念對形成正確的投資理念至關重要。投資是一種通過認真的分析研究,有望保本并獲得預期收益的行為。在投資過程中,經濟主體為了獲得未來的預期收益,需預先墊付一定數量的貨幣或實物以經營某項事業。從該定義可知,首先,“投資”需要投入一定價值量的資產,可以是貨幣形式或是實物形式;其次,從投入到產出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就涉及資金的時間價值問題;再次,既然投資有時間跨度,那么就意味著投資者要承擔一定的投資風險如通脹風險、信用風險等,其要求的投資回報除彌補資金的時間價值外還應能補償投資者所承擔的風險;最后,投資要求保本并取得回報,即獲得更多的未來現金流。一般情況下,比較投資與投機的不同,可以從資金投入者所期望的變現時間進行區分。2.理財導向理財是指個人及經濟組織在某一時間范圍內為實現特定的目標對現金流狀況進行規劃和管理的行為。由此可見,理財并不是急功近利地將投資的目光局限于短期回報。對個人投資者而言,理財是對不同人生階段的現金流狀況進行合理安排,而對一些經濟組織,如養老基金而言,則是要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實現資金進出的合理配置和風險控制。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理財規劃師的職業應運而生,許多金融專業的學生將選擇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投資規劃、保險服務等與理財相關的職業。因此,金融投資的教學內容需要從維護家庭穩定、社會保障、國家安全的角度談投資問題,樹立學生正確的理財意識,恪守“信托責任”的要義,為社會的每個家庭和個人未來的財務安全提供保障性的金融服務。3.投資風險的回避隨著財產性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例增加,金融服務在經濟領域的影響力日益加強,金融產品價格的波動輕則導致社會財富重新分配,重則引發巨額財富轉移和消失,進而影響國家經濟社會的穩定。特別是金融受杠桿化潮流驅動的今天,銀行家們為了獲得高額的收益,不惜創設高風險的金融衍生產品,以高額的回報為誘餌,向不知情的投資人推銷,為未來風險的爆發埋下隱患。當高杠桿的金融衍生產品與資本的無國界流動相結合,金融風險得以如同瘟疫一般擴散和蔓延,一旦風險集中爆發,將裹挾實體經濟迅速地步入衰退。在金融市場上,高收益與高風險如影隨形、相伴而生,因此,金融投資的教學應從分散轉移風險、化解危機的角度研究金融產品的投資價值,不應一味地以利益為導向,不顧社會的道德與責任,對金融產品的賺錢效應頂禮膜拜。4.引導對金融創新的理性認知金融創新的動力源自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和規避金融管制。金融創新是金融市場發展的趨勢,一方面,它滿足了社會對金融服務多樣化的需求,推動著金融業的改革和發展,但另一方面,金融創新產品又具有杠桿率高、交易鏈條長的特點,普通投資者在被其潛在的高收益所誘惑的同時,很難對其復雜的風險構成進行有效分析。如果缺乏“理性投資”理念的引導,忽視風險控制,盲目追逐高回報,在利益的驅動下,金融創新很可能演變成為一些金融機構向普羅大眾圈錢的手段。由MBS、CDO減值到CDS違約導致的美國信貸市場風險失控,進而引發金融風險火燒連營的次貸危機,說明了對金融創新理性認知的重要性。由此,在教學當中,教師應主動加強教學、科研與實踐的結合,讓學生開闊視野,關注金融創新活動的發展與變化,引導學生理性、客觀地研究在我國效率較低的金融體系下進行金融創新的適度性。
(三)教學內容中需加強“理性投資”理念的培養
培養選擇恰當方法進行投資的理念(1)合理地分散投資的理念金融投資理論表明,分散投資可以降低乃至回避非系統性風險,即“要把雞蛋放在幾個結實的籃子中”。在實際投資過程中,通過分散投資降低風險要根據個人的風險偏好及所擁有資金量有針對性地進行。例如,如果個人投資者資金量是5萬元~10萬元,投資于3只左右的股票較為合適;如果資金是100萬元以上,股票的種類應該是10只以上。而且投資的股票不能都同屬于一個行業,否則達不到分散投資的效果。規模較大的基金更是投資于幾十上百種不同的證券,并且法律還會對其單一投資對象的持有量進行限制,以控制風險。合理的分散投資有助于降低投資風險并獲得穩定的投資回報,一旦發生風險也不至于“全軍覆沒”。(2)投資于合理價位的理念掌握基本的估值方法,了解不同行業的估值特點。如在股票市場中,20倍市盈率,3倍市凈率的標準在很多行業里可作為衡量投資價值的簡易標準,但在某些行業并不適用,如鋼鐵行業等。因此投資技巧需要根據行業不同、公司規模大小及業績成長能力等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使用。投資者根據價值投資分析方法選定投資對象之后,可在合理估值范圍內將資金投入。但此時,如果市場出現價格進一步低于價值的情況,即便賬面上出現虧損也要勇于把握買進的機會。本杰明•格雷厄姆說過:“投資者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光明,應該歡迎熊市,因為它會把股價拉回到低位”。如果投資過程中運氣較好,買進股票很快出現上漲,不應太過樂觀追漲再買,此時應細心觀察,暫時停止買進行為,及時收集信息,對上漲的驅動因素進行分析,發現形勢有變,所買進股票不再具有投資價值時,則應立即賣出。理性投資就是本著“寧可錯過也不要做錯”的原則,在不同行業中尋找還沒出現上漲,估值合理的股票進行投資。學會控制投資當中的浮躁情緒我國的證券市場雖然投機氛圍濃重,但實際上是一個開放的市場,虧損拋售、認賠出局不是必須的,有價值的投資對象在價格被低估的時候仍然可以長期持有等待其價值回歸。本杰明•格雷厄姆認為:“高智商或高學歷,并不足以使投資者變得聰明,在投資過程中要形成一種合適的心智與情緒,避免陷入市場的非理性狂熱”。因此,教師需要通過指導學生對金融產品投資價值分析方法的學習與投資效果的追蹤,讓學生更多地站在企業經營者的角度關注金融工具的實際價值,在價值分析基礎上進行投資決策,認識到無論是市場犯錯還是自己失誤,都沒有必要過于百感交集,市場缺乏的永遠不是機會而是耐心,從而增強學生在投機盛行的市場中克服浮躁情緒的能力,培養理性投資的心性。
二“、理性投資”導向下的教學實踐改革
學習任何知識都不能僅憑課本閱讀、死記硬背,必須親身體驗和實踐,特別是對“金融投資學”的學習。因此,有必要進行校內外相結合的教學改革,通過校內實訓——校外實習——專家講壇——學術研究這幾個環節增強對“理性投資”理念重要性的認知,進一步提高學生在這一理念指導下的實踐能力。
(一)利用金融綜合實驗室培養“理性投資”的實戰能力
金融市場變幻莫測,一次投資失誤很可能釀成無法挽回的損失,金融從業者的理性投資的經驗不應留待從業生涯中磨練與積累。隨著軟件開發水平的提高和仿真技術手段的應用,學校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數據和教學應用軟件,對尚未步入職場的學生進行“理性投資”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在實踐教學環節中結合《國際金融》、《證券投資》、《期貨與期權》、《金融工程》、《銀行經營管理》等課程所涉及的理論知識,充分利用金融綜合實驗室所提供的軟、硬件教學資源環境,開展證券期貨交易模擬、外匯交易模擬、銀行經營實務模擬等實訓活動,讓學生對不同金融產品的市場行情、交易情況以及價格變化規律有一個總體認識,系統演練組合投資、風險管理的理論與方法,提升其在金融投資領域的實戰能力。
(二)通過社會實踐提高對“理性投資”的認知水平
實習是學生將所學專業知識與技能跟實際應用相結合的過程,同時也是塑造和提高學生對“理性投資”理念認知水平的必經階段。校企聯合設立實習基地,可以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促進他們參與到實際部門的投資項目評估與投資組合管理過程當中,通過總結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來驗證“理性投資”方法的可靠性。另外,學校可以配合銀行、保險、證券、期貨等實習基地的建設,請金融部門的負責人和專業人士向學生介紹相關的企業文化、部門機構設置、管理理念、職業操守,讓學生了解金融投資管理對專業能力與素質的要求,為將來步入職場做好充分的準備。
(三)聘請金融從業專家講授“理性投資”的重要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僅局限于高校“象牙塔”式的教學,還應加強與經濟金融管理部門和金融業務機構的溝通與聯絡,聘請經驗豐富的金融專業人士,如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基金公司的經理、財務總監、行長等到校開辟專家講壇,通過他們豐富的從業經歷和生動的案例,向學生傳達理性投資與風險管理在實際工作中的重要性,讓學生及時了解金融創新發展的最新進程和金融監管存在的紕漏,從戰略的高度和實際操作層面了解金融風險管理的難點與對策,從而加強對“理性投資”理念重要性的認識。
在經濟全球化及金融國際化的背景下,金融在一國經濟體系中占據著核心地位。隨著經濟對金融的依存度越來越高,社會對高層次、國際化、復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變得格外迫切。因此,如何培養新經濟和新金融人才,高等教育肩負重任。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而言,由于專業特點及培養目標的不同,在“金融學”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差異性教學。
一、“金融學”課程的發展趨勢及特點
從歷史上看,貨幣、信用等金融要素的產生已有幾千年了,在資本主義運作方式確立以前,無論是貨幣的演進,還是信用的發展,都是相對獨立的。工業革命以后,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新式銀行的出現把貨幣經營與信用活動融為一體形成了金融范疇,由此金融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至20世紀中葉,盡管有比較完備的金融市場,但主要的金融活動仍然在貨幣系統和以存款貨幣銀行為主體的金融機構覆蓋之下,因此,金融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貨幣和銀行方面。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著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日益擴大,資本市場運作、金融資產估值和經濟主體理財已經成為金融活動的重要內容且有不斷擴大的趨勢。面對新的變化,國內高校在教學中普遍采用寬口徑金融的研究范疇,即包括貨幣與匯率、信用與利率、金融資產價格、金融市場與交易、金融機構與業務運作、貨幣需求與供給、金融總量與均衡、宏觀調控與監管、金融發展等所有活動的集合。隨著金融創新及金融市場的蓬勃發展,金融活動越來越錯綜復雜,新的融資方式、金融工具、風險管理手段及市場熱點層出不窮,“金融學”課程因此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呈現出新的特點。
1.金融活動的國際化趨勢。
金融交易越來越國際化。投融資活動不再拘泥于一國范圍之內,經濟全球化迅速促使金融國際化。資本流動促進貨幣及各類金融工具在國際金融市場上交易,從而形成了巨大的金融網絡,一國金融市場的波動會通過金融資產的相關性及傳染效應而迅速波及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金融市場的穩定與安全。
隨著金融業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外國銀行及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并與國內銀行業享受同等國民待遇。一方面,跨國銀行等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參與市場競爭。另一方面,國內金融機構在海外市場拓展業務領域、擴大服務范圍,直接參與國際競爭。伴隨資本的國際流動,銀行網絡遍布全球,同時促使跨國銀行的發展與國際金融中心的建立,這些都榻鶉諢疃增添了豐富的內容。
2.金融活動的市場化趨勢。
金融活動的市場化是指融資方式或資產結構的變化越來越市場化,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定價由市場決定,資產流動性越來越強。伴隨著資產證券化的發展,大量銀行信貸或應收賬款這類缺乏流動性的資產被作為虛擬的本金發行證券,并在金融市場上出售、交易。資產證券化為金融市場注入了新的交易工具,促進了金融市場的活躍及效率的提高。金融活動的市場化,使金融理論從宏觀的抽象理論描述轉向了一種市場化的研究。以投資組合理論、資產定價理論及風險管理理論為代表的金融市場理論成為現代經濟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
3.金融學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的特點。
科學技術的多元化發展,促進自然學科與社會學科相互滲透,形成了一系列交叉學科和綜合學科。資產組合理論第一次提出把數理方法引入金融問題的研究中。多因素套利理論將影響資產收益率的因素分解成多種因素,從而更加貼近市場實際。分解過程需要技術支持,衍生金融工具中的期權定價模型更需要數學和統計技術支持,金融產品的設計需要工程化思維與技術的支持。
現代金融業務及金融產品的不斷創新,有關金融學問題的研究已超越了傳統經濟學的研究范疇,使得金融學科與多個學科領域形成交叉,金融工程、行為金融、數理金融等多個交叉學科孕育而生,創造性地解決了各種金融問題。此外,現代通信技術與計算機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金融業的運行方式,導致傳統支付和融資業務向電子化、網絡化、證券化的方式轉變。
二、“金融學”課程針對不同專業實施差異性教學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都開設了“金融學”課程。該課程內容涵蓋了貨幣、信用、匯率、利率、金融資產價格、金融市場與交易、金融機構與業務運作、貨幣需求與供給、金融總量與均衡、宏觀調控與監管、金融發展等所有宏、微觀金融活動。對于金融學專業學生來說,“金融學”是一門專業基礎課,該課程的開設有利于學生對整個金融體系有個全局的認識和把握,同時為后續專業課程如《金融市場學》、《證券投資學》、《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國際金融》等的學習打下基礎。對于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如國際貿易、工商管理學生來說,“金融學”是一門學科必修課,可以充實完善其專業課程,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對于非財經類專業的學生,“金融學”是一門選修課程,供對金融有興趣的非財經類專業學生選修。對于這類學生而言,“金融學”課程的教學重點應該放在微觀市場領域,如資本市場的運作、有價證券的交易等方面。
由于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與專業需求不同,對金融理論與業務的掌握深度與廣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再考慮到“金融學”課程涵蓋的內容眾多,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根據授課學生的具體專業實行差異化的教學方法。
三、“金融學”課程在不同專業實施差異性教學的具體實踐
1.針對不同專業,實施差異化的課程教學要求。
對于金融學專業的學生來說,“金融學”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需要對金融學進行整體性、框架性的介紹。其中既包括貨幣、信用、利率、匯率、金融資產價格等基本范疇,又涵蓋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的微觀金融領域,還涉及貨幣需求與供給、金融總量與均衡、宏觀調控與監管、金融穩定與發展等宏觀金融層面。鑒于該門課程對于金融專業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實現兩個目標:第一,學生要全面掌握金融學的理論框架、基本范疇、基本原理、現代金融理論的前沿與發展動態,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第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拓展學生思考的廣度、深度與高度,提高專業素養。
對于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的學生,有必要系統地掌握貨幣、信用、利率、銀行等多方面的金融理論與業務知識,能夠運用相關理論與業務技能,更好地從事企業投資、市場營銷、企業風險控制等活動。與金融學專業的學生相比,可適當放低非金融學專業學生在金融理論方面的要求,同時應注重金融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在具體實踐活動中靈活運用現代金融基本理論和業務知識進行資金管理、投融資決策及風險管理等活動。
2.針對不同專業,實施差異化的課程教學方法。
(1)金融學專業。對于金融學專業的學生,除了全面掌握金融學的理論框架、基本范疇、基本原理、金融理論的前沿與發展動態外,還要培養專業興趣和專業學習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把“金融學”課程中的基本理論和知識講通、講透。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激發學生學習和研究金融的興趣,培養其主動學習的能力。
針對金融學專業學生專業性強及小班教學的特點,在“金融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引入研究性教學方法。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開展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啟發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的積極性。在“金融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設置3―5個研究專題,由教師引入專題的研究背景,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自由討論,再以組員報告的形式匯總小組的觀點,最后由老師做進一步的總結與點評。通過互助式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對于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的學生,教師在講授金融理論時可以降低理論深度,提倡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在基本理論、基本知識點教授完之后,通過具體案例,如引入實際生活中的金融熱點問題,突出金融知識的運用性。
此時,對于金融熱點問題的探討角度與金融學專業的教學有所不同。教師應盡量選擇一些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進行討論。例如,在貨幣一章可以引入人民偶尤SDR一籃子貨幣的話題,教師可以從微觀層面展開探討,如人民幣加入SDR對企業的進出口貿易、對老百姓的出國旅游、對居民的資產配置等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又如在金融市場一章可以增加證券市場的交易及策略分析的介紹,對于股票交易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動員參加股票交易模擬大賽,使學生在實踐中增加對金融的感受,提高學習的興趣。
3.針對不同專業,實施差異化的課程考核方式。
“金融學”課程的考核方式大部分高校仍以閉卷考試的形式為主。目前,我校該課程的考核方式為期末閉卷考試成績占總評成績的70%,平時成績占30%,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并未采取差異化的考核方式。筆者認為,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應實施差異化的課程考核方式。
對于金融學專業的學生,應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可以取消期末筆試的環節,總評成績的構成應更加多元化。結合研究性教學的特點,可以對專題討論中學生的討論發言、相關章節布置的課程論文、上課時的新聞分享等環節都設置考核標準,給出一個綜合的評價。總之,通過對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真正實現參與式和互動式教學。
對于非金融學專業的學生,考核方式應由重知識測試向重能力測試轉變,要降低閉卷考試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考試的題型應更加貼近生活、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從金融學角度觀察和分析社會問題,培養獨立辨析金融理論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結合“金融學”課程的自身特點,要提高不同專業學生的金融素養,培養出真正符合社會發展的復合型金融人才,就必須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對課程教學方式和內容進行調整與創新,提高高校“金融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趙家敏.從金融學科發展趨勢看我國的金融人才培養[J].高教探索,2003,4:49-51.
[2]康立.《貨幣金融學》課程考試方法改革探索[J].金融教育研究,2012,5:77-80,84.
[3]錢麗霞.《金融學》課程本科教學改革的探索和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5,1:248-249.
[4]米什金.貨幣金融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財務管理專業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為管理學下的二級學科以來,許多高校尤其是財經類大學,陸續開始招生,目前已經有幾屆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走向人才市場。經過幾年的發展,財務管理專業雖然在學科建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建設等方面仍然存在較大差異。究其原因,主要是對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不清晰,進而導致教學計劃、課程體系設置沒有充分體現出財務管理的專業特色。因此,有必要進行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以便更好地滿足社會對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
一、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市場定位
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歸根到底取決于人才市場的需求。如果培養出來的學生無法被人才市場接受,那么這個專業的生存與發展就存在問題了。寫作碩士論文那么,財務管理專業應該培養什么樣的財務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關于財務管理專業的指導性教學方案中提出,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基礎扎實、知識面寬、綜合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具備財務管理及相關的管理、經濟、法律、會計與金融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夠從事財務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級專門人才。
筆者認為,上述培養目標不夠明確,過于抽象。結合目前人才市場對財經類大學生的需求,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可以定位為成為未來的工商企業的財務總監(CFO)、證券公司的財務分析師(CFA)以及金融部門的財務策劃師(CFP),其中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CFO為主要目標。
財務總監、財務分析師與財務策劃師需要什么樣的知識結構呢?雖然這三種職業服務于不同的單位和行業,但是都要求掌握現代企業財務管理、會計以及資本市場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國際財務管理慣例。也就是說,雖然這三種職業的實務工作有很大不同,但是知識結構卻是基本相同的。以CFO的知識體系與業務技能來說,一位合格的CFO要有四個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資本運作(投融資)、內部控制、納稅籌劃與財務分析。這些知識和技能也是CFA與CFP所必備的。這四個方面的知識要分別與相關的課程一一對應,而技能則主要通過案例教學與開展財務管理競賽等手段來培養。有了清晰的人才市場定位,在制定或修改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計劃、選用教材等具體教學工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計劃要根據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人才市場定位來安排專業課程體系,具體來說,應當根據CFO、CFA和CFP需要的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能來制定教學計劃和安排專業課程體系。
二、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現狀與課程體系建設
自從1999年高校開設財務管理專業以來,對于財務管理專業建設,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財經類大學往往將財務管理專業設置在會計學院下面,這樣財務管理專業就被打上會計學的烙印,課程設置以會計學系列課程為主,再加上高級財務管理等課程。綜合類大學和理工類大學往往將財務管理專業設置在管理學院(或商學院)下面,與會計學專業并列,比如復旦大學設置財務金融系,招收財務管理專業學生。
培養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體體現在專業基礎課與專業主干課的設置上。筆者通過對上海財經大學和復旦大學的對比來研究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上海財經大學的專業必修課包括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公司財務(上、下)、審計學、電算化會計和高級財務會計。復旦大學財務金融系的專業必修課包括管理學導論、財務管理、營銷管理、管理信息系統、運營管理、財務分析、財務會計、金融市場、金融計量分析、投資學、國際財務管理、創業投資。從這兩所高校的專業課程設置來看,上海財經大學是在會計學的基礎上培養財務管理人才,而復旦大學是在企業管理的基礎上培養財務管理人才。筆者吸收這兩所大學設置財務管理專業課程的經驗,結合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人才市場定位,提出財經類大學財務管理專業課程的設置建議(詳見下頁表)。
在表中,筆者將必修課分為專業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兩類:專業基礎課是所有一級管理類學科專業的學生都必修的,課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學年;專業主干課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學年的上半年。寫作醫學論文將選修課也分為兩類:一類是類別選修課,是專業主干課的延伸或補充,為達到限選的目的,給出不多的可選項供學生選修;另一類是專業選修課,有較多的可選項,供不同興趣的學生選修。
三、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改革中的幾個關鍵問題
對于財務管理專業如何進行教學改革,不同的院校甚至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思路,存在較大爭議。主要爭議有:如何在教學計劃中明確區分財務管理專業與會計學專業、金融學專業的區別,體現財務管理專業的特色;財務管理課程與高級財務管理課程內容的劃分以及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國際視野;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否應該專門開設職業道德教育課程。
1.如何體現財務管理專業的特色。財務包括公司理財或者財務管理、投資學、金融市場學三個部分。財務管理專業側重于公司理財,金融專業側重于投資學和金融市場學。對于財經類大學來說,由于財務管理專業往往設置在會計學院下面,因此要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CFO為人才培養的市場定位。在市場定位明確之后,還要設置比較靈活的教學計劃,為不同興趣的學生提供一份可選菜單。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主要圍繞培養未來的CFO而設置,但是考慮到財務管理專業與會計學專業、金融學專業相近,可在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計劃中設置會計學專業、金融學專業的部分主干課程,比如中級和高級財務會計、投資學等課程,為一部分喜歡會計學或金融學專業的學生提供一份可選菜單。總之,財務管理專業的特色一方面體現在人才培養的市場定位上,另一方面體現在教學計劃和專業課程設置上。
2.財務管理課程與高級財務管理課程內容的劃分。不少院校借鑒會計學專業的主干課程設置經驗,開設財務管理原理、中級財務管理和高級財務管理課程,目的是使學生的學習能夠循序漸進。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是,財務管理原理課程與中級財務管理課程內容的劃分很難涇渭分明,存在很多重復的部分。因此,筆者建議將財務管理原理和中級財務管理合并在一起,開設財務管理課程。另外,還要對財務管理課程與高級財務管理課程的內容進行劃分。對這一問題的處理,可以將教學內容和教材使用結合起來考慮,首先制定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大綱,可以考慮以注冊會計師考試用書財務成本管理課程中的財務管理內容為基礎作為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內容。
關于財務管理課程的教材使用,建議采用國際經典財務管理教材的譯本。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又克服了學生的語言障礙,便于學生更多、更有效率地學習財務管理知識。國內翻譯比較好的國際經典財務管理教材主要有兩本:一本是吳世農、沈藝峰等人翻譯的《公司理財》(StephenA.Ross等著);另一本是方曙紅、范龍振等人翻譯的《公司財務原理》(RichardA.Brealey等著)。由于這兩本教材內容充實,足夠一學年使用,所以可將其中與國內財務管理教材內容大致相同的部分,作為財務管理課程內容講授,剩下的內容作為高級財務管理課程內容講授。在這兩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一方面,鼓勵英語基礎好的同學對照英文原版教材學習(機械工業出版社同時出版了這兩本書的英文版本),培養學生直接閱讀英文文獻的能力,提高專業英文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可有意識地結合我國上市公司的一些財務案例進行分析,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如何培養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都很重要。但是由于財務管理專業建設時間比較短,缺少歷史經驗積累,教學實踐環節比較薄弱,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有點力不從心。寫作留學生論文再者,不同的財務主體,其財務活動有很大不同,強調在學校里培養出較強的實踐能力也不太現實。因此,在教學中還是著重利用案例教學以及財務管理知識競賽等手段,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案例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結構性思維習慣。
4.是否需要單獨開設職業道德教育課程。針對現代大學教育中存在的“重術輕道”問題,財務管理專業教育毫無疑問應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為減少社會貪污舞弊、提高社會誠信做出自己的貢獻,因此有教師建議開設財務人員職業道德教育這門課程。
筆者認為,職業道德教育應當貫穿大學教育的全過程,教師的言傳身教至關重要。首先,任課教師兢兢業業的教學態度,讓學生耳目一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都可對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水準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其次,在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這門課程中,可以對一些財務舞弊案例進行分析,加強學生的法制觀念和職業道德觀念。基于以上考慮和安排,筆者認為沒有必要專設職業道德教育課程。
主要參考文獻
①劉淑蓮.關于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構建與實施的幾個問題,會計研究,2005;12
財務管理專業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為管理學下的二級學科以來,許多高校尤其是財經類大學,陸續開始招生,目前已經有幾屆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走向人才市場。經過幾年的發展,財務管理專業雖然在學科建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建設等方面仍然存在較大差異。究其原因,主要是對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不清晰,進而導致教學計劃、課程體系設置沒有充分體現出財務管理的專業特色。因此,有必要進行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以便更好地滿足社會對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
一、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市場定位
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歸根到底取決于人才市場的需求。如果培養出來的學生無法被人才市場接受,那么這個專業的生存與發展就存在問題了。寫作碩士論文那么,財務管理專業應該培養什么樣的財務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關于財務管理專業的指導性教學方案中提出,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基礎扎實、知識面寬、綜合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具備財務管理及相關的管理、經濟、法律、會計與金融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夠從事財務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級專門人才。
筆者認為,上述培養目標不夠明確,過于抽象。結合目前人才市場對財經類大學生的需求,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可以定位為成為未來的工商企業的財務總監(CFO)、證券公司的財務分析師(CFA)以及金融部門的財務策劃師(CFP),其中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CFO為主要目標。
財務總監、財務分析師與財務策劃師需要什么樣的知識結構呢?雖然這三種職業服務于不同的單位和行業,但是都要求掌握現代企業財務管理、會計以及資本市場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國際財務管理慣例。也就是說,雖然這三種職業的實務工作有很大不同,但是知識結構卻是基本相同的。以CFO的知識體系與業務技能來說,一位合格的CFO要有四個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資本運作(投融資)、內部控制、納稅籌劃與財務分析。這些知識和技能也是CFA與CFP所必備的。這四個方面的知識要分別與相關的課程一一對應,而技能則主要通過案例教學與開展財務管理競賽等手段來培養。有了清晰的人才市場定位,在制定或修改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計劃、選用教材等具體教學工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計劃要根據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人才市場定位來安排專業課程體系,具體來說,應當根據CFO、CFA和CFP需要的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能來制定教學計劃和安排專業課程體系。
二、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現狀與課程體系建設
自從1999年高校開設財務管理專業以來,對于財務管理專業建設,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財經類大學往往將財務管理專業設置在會計學院下面,這樣財務管理專業就被打上會計學的烙印,課程設置以會計學系列課程為主,再加上高級財務管理等課程。綜合類大學和理工類大學往往將財務管理專業設置在管理學院(或商學院)下面,與會計學專業并列,比如復旦大學設置財務金融系,招收財務管理專業學生。
培養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體體現在專業基礎課與專業主干課的設置上。筆者通過對上海財經大學和復旦大學的對比來研究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上海財經大學的專業必修課包括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公司財務(上、下)、審計學、電算化會計和高級財務會計。復旦大學財務金融系的專業必修課包括管理學導論、財務管理、營銷管理、管理信息系統、運營管理、財務分析、財務會計、金融市場、金融計量分析、投資學、國際財務管理、創業投資。從這兩所高校的專業課程設置來看,上海財經大學是在會計學的基礎上培養財務管理人才,而復旦大學是在企業管理的基礎上培養財務管理人才。筆者吸收這兩所大學設置財務管理專業課程的經驗,結合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人才市場定位,提出財經類大學財務管理專業課程的設置建議(詳見下頁表)。
在表中,筆者將必修課分為專業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兩類:專業基礎課是所有一級管理類學科專業的學生都必修的,課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學年;專業主干課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學年的上半年。寫作醫學論文將選修課也分為兩類:一類是類別選修課,是專業主干課的延伸或補充,為達到限選的目的,給出不多的可選項供學生選修;另一類是專業選修課,有較多的可選項,供不同興趣的學生選修。
三、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改革中的幾個關鍵問題
對于財務管理專業如何進行教學改革,不同的院校甚至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思路,存在較大爭議。主要爭議有:如何在教學計劃中明確區分財務管理專業與會計學專業、金融學專業的區別,體現財務管理專業的特色;財務管理課程與高級財務管理課程內容的劃分以及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國際視野;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否應該專門開設職業道德教育課程。
1.如何體現財務管理專業的特色。財務包括公司理財或者財務管理、投資學、金融市場學三個部分。財務管理專業側重于公司理財,金融專業側重于投資學和金融市場學。對于財經類大學來說,由于財務管理專業往往設置在會計學院下面,因此要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CFO為人才培養的市場定位。在市場定位明確之后,還要設置比較靈活的教學計劃,為不同興趣的學生提供一份可選菜單。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主要圍繞培養未來的CFO而設置,但是考慮到財務管理專業與會計學專業、金融學專業相近,可在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計劃中設置會計學專業、金融學專業的部分主干課程,比如中級和高級財務會計、投資學等課程,為一部分喜歡會計學或金融學專業的學生提供一份可選菜單。總之,財務管理專業的特色一方面體現在人才培養的市場定位上,另一方面體現在教學計劃和專業課程設置上。
2.財務管理課程與高級財務管理課程內容的劃分。不少院校借鑒會計學專業的主干課程設置經驗,開設財務管理原理、中級財務管理和高級財務管理課程,目的是使學生的學習能夠循序漸進。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是,財務管理原理課程與中級財務管理課程內容的劃分很難涇渭分明,存在很多重復的部分。因此,筆者建議將財務管理原理和中級財務管理合并在一起,開設財務管理課程。另外,還要對財務管理課程與高級財務管理課程的內容進行劃分。對這一問題的處理,可以將教學內容和教材使用結合起來考慮,首先制定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大綱,可以考慮以注冊會計師考試用書財務成本管理課程中的財務管理內容為基礎作為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內容。
關于財務管理課程的教材使用,建議采用國際經典財務管理教材的譯本。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又克服了學生的語言障礙,便于學生更多、更有效率地學習財務管理知識。國內翻譯比較好的國際經典財務管理教材主要有兩本:一本是吳世農、沈藝峰等人翻譯的《公司理財》(StephenA.Ross等著);另一本是方曙紅、范龍振等人翻譯的《公司財務原理》(RichardA.Brealey等著)。由于這兩本教材內容充實,足夠一學年使用,所以可將其中與國內財務管理教材內容大致相同的部分,作為財務管理課程內容講授,剩下的內容作為高級財務管理課程內容講授。在這兩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一方面,鼓勵英語基礎好的同學對照英文原版教材學習(機械工業出版社同時出版了這兩本書的英文版本),培養學生直接閱讀英文文獻的能力,提高專業英文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可有意識地結合我國上市公司的一些財務案例進行分析,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2.4經營人才問題
銀行業以經營風險為業務特征,對從業者有較強的專業知識要求。加入wto后,我國銀行業面臨全球競爭,而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的競爭,只有擁有高素質的人才和高水平的管理,才能充分利用和有效組合現有資源。但是優秀的 企業 家并不一定是合格的 金融 家, 發展 民營銀行客觀上要求外聘職業經理人,而我國民營 經濟 中的 現代 委托——關系落后,經營者和所有者信任成本不斷提高,加上長期以來民營企業家形成的“事必躬親”的習慣,發展民營銀行的人才制約問題將更加突出。
3.發展民營銀行的路徑選擇
3.1組建民營化的 農村 股份制商業銀行
農村經濟不單純由農業和農戶組成,還包括農村工商企業。伴隨著農業特別是部分地區農村工商企業的發展和經營規模的擴大,其對資金的需求日益增多,而日益增長的資金需求客觀上為商業化金融組織在廣大農村地區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組建農村股份制民營商業銀行,其入股的股東應該以農村信用社原有社員為主,重點吸收有資金實力的農戶、農村個體工商戶和農民開辦的中小企業,使其資本金全部由民間資本入股組成,在經營過程中逐步壯大。
3.2組建民營化的城市股份制商業銀行
城市商業銀行大多是由各地區的城市信用社改組而成,由于大量 歷史 遺留問題,使其風險集中,經營問題復雜,規模一般較小,且經營能力不足,所能經營的中間業務較少,幾乎未涉及到表外業務的經營。監管當局亦不允許其在異地設立分支機構,限制其擴張網點,這些均制約城市商業銀行的壯大。城市商業銀行可以引進優質的民營資本所有者加盟,促使國有背景股本的逐步稀釋,最終實現民營化。這些城市商業銀行在經過股權結構民營化后,有利于消除各種非市場因素的干擾,實現鄰近地區商業銀行的并購和營業網點的擴張,逐步發展擴大。
3.3民間資本擁有者申請新設社區銀行
目前我國金融資產超過30萬億元人民幣,30%左右城市居民占有近80%的居民金融資產,其中近一半又被20%的少數高收入階層占有,這說明我國部分個人完全有能力申請新設民營銀行。而社區銀行是他們的最優選擇。社區銀行強調金融服務范圍和服務對象。社區銀行完全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利潤最大化的原則調整經營策略,突出自身的比較優勢。社區銀行一方面突出了其在中小城市提供金融服務的社區性質,和國有商業銀行在不同層次上運作,形成較強的互補性;另一方面改變了民營資本投資的隱性壁壘,激發了民間資本所有者的投資積極性,使資本這一稀缺資源得到優化配置,促進社會經濟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