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類專業導論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6 15:27:0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材料類專業導論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材料類專業導論論文

篇(1)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3)07-0035-02

本科畢業論文的撰寫及答辯考核是學生畢業和獲得學士學位的必要條件,是檢驗學生在校學習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撰寫畢業論文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能夠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實踐證明,撰寫畢業論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是保證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

畢業論文的專業性是不言而喻的,各個學校對學生畢業論文的撰寫與答辯環節的教學都極其重視。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網上資料也越來越豐富,學士、碩士和博士論文隨處可以搜到下載,畢業論文的抄襲現象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感到指導學生畢業論文費時費力,學生感到畢業論文難寫,對高職本科管理類專業畢業論文教學環節更是如此。

一、問題的提出

按照類別劃分,教育可以為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是和成人教育四大類。高等教育按層次劃分為高職(專科)、本科、第二學士學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5個層次。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完整體系包括高職專科、高職本科、專業碩士、專業博士等4個層次。

2011年高職招生數量為310萬人。目前高等職業教育已占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高等職業教育的主力是高職專科層次,2003年山東科技大學首開招收高等職業教育本科先河。雖然高職本科的招生數量只占一小部分,但是作為一個層次,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于高職本科的生源是“三校生”(技工學校、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學生的文化課分數普遍較低,入學前已有一定的專業基礎,其畢業論文的教學與要求和普通本科有較大的差別。根據高職本科教育的發展需要和學生的特點,進行畢業論文的改革和實踐勢在必行。

由于管理大類的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專業本身的特點,高職學生的畢業論文普遍存在選題空泛、結構不合理、資料堆砌、缺乏實踐、前松后緊、理解膚淺、格式不規范、語言文字錯誤、答辯準備不足等問題。

二、畢業論文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不夠重視

畢業論文都是安排在畢業前的最后一個學期。由于學生有畢業實習,學校都有就業率的指標要求,大多學生都忙于找工作或者已經定崗實習,對畢業論文的撰寫,除了在時間上存在困難以外,許多學生認為這是最后一門課程了,大多抱有“六十分萬歲”的思想,對畢業論文不夠重視。

比如,市場營銷專業是就業率高的專業,很多學生在畢業前已經簽訂就業協議或者已經定崗實習。這部分學生剛剛參加工作,對工作環境、業務流程等還不是很熟悉,工作比較忙,資料收集也有一定的困難,少數學生認為工作已經落實了,對畢業論文的撰寫放松了要求。

沒有就業的學生也不愿意返校做論文,不能按時與教師溝通匯報。個別學生存有上網下載,修改一下應付了事的僥幸心理,更有甚者在網上花錢找畢業論文。

(二)學校重視學術研究型論文,忽視實踐應用型論文

一些地方本科院校打著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大旗,在“做大、做強、追趕一流”浪潮的推動下,迷失了自己的辦學方向和定位,盲目追求所謂的“高水平”,本科畢業論文評價傾向學術研究型,輕視與地方經濟和實際工作關聯性更大、更有利于和更適合學生發展和需要的應用型論文。高職本科在本科院校所占比例很小,學校沒有考慮到因材施教,管理評價都是采用普通本科的管理體系,師生普遍感到不適應。

(三)師生比例失調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發展,高校招生數量持續擴大,全國高校師生比為1:16左右,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的師生比例遠超過這個比例。為了提高論文的指導水平,各個學校的管理部門一般都對不同職稱教師指導論文的數量作出了規定,比如教授、副教授指導論文的學生數不超過10人、講師不超過7人。實際教學中,往往都超過規定,變通的辦法就是讓行政、教輔人員掛名,個別學校和專業教師實際指導學生論文的數量甚至達到了20人,導致論文指導質量下降。

(四)論文選題大而空,結構內容雷同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畢業論文的選題作為論文撰寫的第一步非常重要。學生論文選題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大而空,動輒就是“中國……”、“跨國企業……”,要么就是肯德基、沃爾瑪、聯想等知名企業的營銷策略、成本管理等題目。對這類大題目,一是和很多的碩博論文題目重復,學生的駕馭能力達不到,內容只能抄襲;二是本科論文的字數一般在1―2萬字,問題的論證只能是蜻蜓點水,泛泛而談,缺乏針對性,也不能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

(五)學生資料收集能力差,材料運用不當

目前高職本科學生的資料收集途徑主要是利用網絡進行二手資料的收集,對于書籍、雜志的閱讀量也非常少,不重視實際調研,很少有第一手資料。學生利用搜索引擎收集資料時,不會進行高級搜索,不能對重要字詞、特定時間、地點進行限制和選擇,導致出現數量巨大的搜索結果,尋找資料較為困難。

在使用中國知網(CNKI)進行文獻檢索時,也不會使用篇名、主題、關鍵詞等進行有效檢索。

高職本科學生的外語基礎普遍較差,對外文資料的收集運用流于形式。對收集到的資料,學生不會做筆記、卡片,不能對重點內容進行整理和重組,最擅長的使用就是直接復制粘貼,導致論文復制比過高。

(六)語言、文字使用不當

高職本科學生在高中階段的課程學習,主要側重相關的專業課和升學考試的課程,對語文等基礎課程不重視,書面語言基本功差,論文中大量出現口語化的語言,錯別字、不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現象幾乎每頁都存在,影響了論文的質量。

(七)缺少創新

思想的不重視,題目的大而空,資料收集運用不當,沒有結合具體的企業和工作問題,論文缺少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內容東拼西湊、張冠李戴,沒有創新,實用價值低。

(八)論文答辯漏洞百出

由于論文開題、撰寫準備不足,抄襲嚴重,論文答辯時,答非所問、漏洞百出的現象時有發生。其他的還有評價體系寬松,學生的畢業論文幾乎是100%通過,這也是學生不重視畢業論文的一個主要原因。

三、解決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一)加強管理,提高認識

加強對學生畢業論文撰寫的教育和管理,系、教研室、指導教師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嚴格要求學生按計劃完成畢業論文的各個環節。通過電話、郵件、QQ等通訊工具和實際走訪,加強在校外完成論文的學生的論文指導。

開題要進行答辯,要對學生的選題、論文結構和資料收集的情況進行檢查和提出修改意見。

答辯前要通過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庫等對論文進行檢索,復制比超過規定的,不允許答辯,從技術層面杜絕學生的論文抄襲。

(二)論文選題要符合“工學結合”的原則

指導教師和學生要結合生產實際進行擬題和選題,論文研究要與學生的實習、就業單位的崗位相結合,要與地方經濟的發展相結合,選擇學校所在地的企業實際問題進行論述。

比如,類似《齊齊哈爾市“冰糖雪梨”校園促銷策略研究》的論文,題目不大,學生也了解,資料相對也易收集,學生結合以前學習的課程和實習,能夠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結論易被企業采納。

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師要求具備“雙師”資格,教師的科研項目要注重解決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問題,教師可以把相關的課題的一部分讓學生作為畢業論文完成,既可以使論文具有針對性,又對教師的教學科研起到幫助、促進作用。

(三)吸收企業兼職教師指導論文

在符合論文指導教師條件的情況下,盡可能邀請實習基地的管理者和業務骨干對學生進行論文指導,對已經工作的學生的論文指導實行“校企雙教師”制度,既解決了指導教師數量不夠的問題,又能使學生的論文和企業的具體問題進行有機結合。

(四)類似題目的結構要多樣化

畢業論文的題目要做到一人一題,但是有些題目是類似的,對這類論文,不同學生論文的側重點要不同,結構、論點、論據和論證過程要做到完全不同。

(五)加強對資料收集和應用的指導

教研室和指導教師在學生論文選題前,要對學生進行資料收集方法的講座和訓練,加強學生外文資料的收集和翻譯指導。使學生選擇的題目能夠反映當前的熱點,具有一定的創新,資料的收集有針對性。要指導學生會對資料進行壓縮、擴展、修訂和補充,學會資料的運用,避免抄襲。

(六)注重細節

細節往往決定成敗,指導教師要對學生的遣詞造句、標點符號和論文格式嚴格把關,培養學生從小事做起,注重細節的態度。

(七)做好答辯的指導

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答辯時要充滿信心,沉著應對。答辯是一次鍛煉機會,是對論文進行完善的最有利途徑。其次,學生要充分準備,避免匆忙上陣。對論文的結構、重點、結論等了若指掌,預測答辯題目。最后,要注重答辯過程中語言、禮儀的運用。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農學;畢業實習;問題;對策

農學類本科畢業實習是建立在農學理論基礎上,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近年來,高等學校本科畢業實習質量逐年提高。但是,高等學校擴招導致的人均占用教育資源減少,“三農”問題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對農學類本科畢業實習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提高農學類本科畢業實習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是新形勢下高等學校亟待解決的課題。目前在農業類本科院校,畢業實習環節存在如下問題:(1)通過對往屆畢業生的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為畢業實習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對自己幫助最大。然而在校生對待實習主動意識淡薄,對導師依賴心理太重,把主要精力放在考研、考公務員、找工作等方面,導致從思想上不重視畢業實習。(2)生產實習環節缺乏有效的監控,導致有些同學在此環節有應付現象。其中,考研學生和工作的學生目標不同,對實習方向的需求也不同,如果統一安排收效較差。(3)在論文答辯過程中,我們經常發現一些試驗做的還不錯,但是論文寫作水平較差,主要是由于部分學生平時很少瀏覽專業期刊,知識面狹窄、求知欲不足,對行業缺乏基本的了解,難以應付論文設計及撰寫等綜合性的工作。這導致學生很難在畢業論文中寫出新意和深度的。(4)我國本科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出現師生比例不足、教師指導學生過多、畢業實習上經費較少、研究命題缺乏創新性等現象,影響了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為了提升農學類本科畢業實習質量,作者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如下對策。

1建立科學的選題機制,提高論文質量

科學的論文選題機制是形成高質量論文的基礎。農學類畢業論文選題類型及導師的研究方向應在學生選題前公布,讓每一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興趣來選題。比如考研學生采取偏向于學術研究和技術創新方面的實習,就業學生應偏向于應用實踐方面的實習,這類崗位就需要扎實的農業生產實踐經驗。但無論選什么題,都應重視其在技術方法和農業應用方面的開拓和創新,杜絕照搬前人研究成果,重復別人做過的工作。另外,論文選題難易程度要適中,選題時間考慮到小麥、棉花、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生長發育周期。

2擴充條件保障措施,增強生產、科研與教學的聯系

多方位吸納實習資金來源,為學生優質畢業設計提供保障。一是,借助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改革試點項目、國家級、校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等,實施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二是,借助校企聯合培養本科生的平臺,支持一部分學生到企業去完成畢業實習,實行聯合培養制度。從而增加畢業生到基層鍛煉的機會,學習當季農作物整個生育期各方面的農業知識,了解當地農作物的發生發展規律、生產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各方面的情況,促進生產、科研與教學的聯系。讓學生在實踐中將理論融匯貫通,有助于其更好的完成本科畢業論文,也讓學生獲得了一定基層實踐經驗,對今后工作的開展十分有益。

3加強科技寫作訓練,提高科技寫作水平

在實習開始前,增加農學類專業學生的科技論文寫作課程,培養學生科技論文檢索、閱讀、寫作的能力,讓其結合自己課題查閱資料、寫開題報告。通過科技論文的寫作訓練,提高了同學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同學們的畢業論文寫作水平。另外,鼓勵本科畢業生發表科技論文,并獎勵一定的稿費,激勵學生寫科技論文的積極性。

4加強院系的宏觀調控,合理安排畢業實習

院系應加強畢業實習工作的宏觀調控。負責學生工作輔導員、班主任應該密切配合,經常舉辦特定專題的學習交流報告會。同時,農學類本科生增加《農學類專業導論》,主要由系主任及相關領域的教授講課,邀請農業領域的杰出校友來做專題報告,提高學生投身農業科研的興趣。在生產實習環節采用不同階段抽查的方式與實習單位聯系,關注整個實習動態。在畢業實習階段,學生和指導教師進行雙向選擇的同時,進行合理宏觀調控,根據導師的經費數額、職稱等方面的條件限制選報名額,達到最優的培養質量。為解決農學類畢業生試驗的季節性問題,采取畢業實習提前開始的辦法,從大三下學期開始讓學生提前選導師,實行導師負責制,提前進入實習狀態。如棉花類、水稻類以及相應栽培實驗可以在第六學期計劃安排;小麥類宜在第七學期安排。這樣靈活安排可以使學生熟悉作物的一生,充分了解大田實際情況,為論文數據分析奠定堅實理論基礎。

5探索學生參與評價畢業設計的新模式

現在各個院校基本上都有畢業論文的監控與評價體系,但這些評價方法主要是對畢業論文格式、各種材料是否齊全等形式的評價,這樣的評價不利于進一步提高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的質量。目前,需要探索一套以學生評價為主的體系,通過學生對整個實習過程的效果、畢業論文的發表情況與應用情況、畢業后所學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情況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評價,突出實習內容的應用性和學生主體地位,對持續提高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質量起到好的效果。總之,目前我國農學類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提出一系列科學有效、可操作性強的論文評價指標體系對其質量進行監控已是刻不容緩。我們只有從源頭解決問題,才能使農學類專業本科教育中本科畢業論文這一重要環節走出困境。

【參考文獻】

[1]魏俊嶺,郜紅建,張自立.提高農學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主要途徑[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4):470-473.

[2]禤維言.新形勢下農學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問題與對策[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S1):177-178.

[3]徐曉峰.淺議農學類本科畢業論文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版,2010(5):172-172.

篇(3)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08-0105-03

近20年來,發達國家都在從觀念、目標、教育內容到教育方法對工程教育進行整體改革。環顧歐美各科技強國不難發現,科技發展的加速化、綜合化、產業化、國際化和一體化,對各國的工程教育改革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來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的愿景是為學生提供一種強調工程基礎的、建立在真實世界的產品和系統的構思-設計-實現-運行(CDIO)過程的背景環境基礎上的工程教育。通過精心規劃項目的CDIO,可以引導學生對核心專業課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能力培養、綜合發展的目的。

CDIO工程教育模式與以往培養計劃的不同點之一是:通過開設導論性的基礎課程,從起始階段就將工程實踐引導入門,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盡早領略工程技術的精華,并且讓他們親手制造一些簡單的東西。

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絕大部分只是憑專業名稱或十分簡單的專業介紹對所學專業有一個直觀理解,對自己專業認識較少,甚至不知道所開設的課程對從事本專業工作有何作用,導致入學時找不到學習方向和目標,對專業課程的學習缺乏動力。而現有高校的教學計劃中,很少有學校開設引導類的課程,幫助學生全面了解所學專業,提高學習興趣。

在新生入學時開展專業引導教育,開設《專業導論》課,通過相關核心工程學科的應用激發學生的興趣,明確學習動機。同時,學生CDl0教學大綱要求的主要能力發展也能有較早的起步。廣東白云學院從2010年開始,在高職“2+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基礎上,為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創出一條新路,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實施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人才模式改革試點工作,開始了對《專業導論》課程教學及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專業導論》課程的教學內容

根據CDIO教學大綱中對導論課程的教學要求,其教學內容和項目的設計建立在對學生的引導及激發學習興趣上,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原則,在學生入校時即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專業知識教育。將《專業導論》課程的教學分為理論教學和項目制作實踐兩個部分。

理論教學內容的設計 《專業導論》課程強調教學的系統性、全面性、前沿性以及與國際化,強化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通過精心設計,理論部分內容通過開設10次學科前沿及發展的講座,讓學生了解所學專業的最新發展及應用領域。講座主要內容如下:機械工程發展簡史、工程圖學概論、工程材料概論、機械設計概論、機械創新設計、機械制造概論、模具技術發展、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機械工程師職業能力素質要求等。在開展講座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帶學生去相關企業參觀見習,進一步了解和認識專業。

項目制作實踐內容的設計 項目制作實踐讓學生初步體驗機械產品的設計制造、裝配調試過程及工程圖的表達方法,為學生了解本專業、深入學習本專業的知識打下必要基礎。對模具方向的學生引入模具結構測繪項目,讓學生以模具實物為載體,通過對模具的拆裝及測繪,完成簡單模具二維裝配圖和零件圖的輸出;對機械設計制造方向的學生以齒輪泵、二級齒輪減速器、蝸輪蝸桿減速器為載體,測量并繪制典型零件圖和裝配圖。這樣,以工程圖學基礎理論和實驗裝置為依托,以工程繪圖為載體,對實物裝置進行結構分析和研討,在實踐中互動,在討論中爭辯,激發了學生創新意識,達到了新舊知識優化和創新思維綜合訓練的目的。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掌握本專業所需掌握的工程語言——機械制圖及零件測繪,直接培養學生對工程圖的識圖、繪圖能力,并對模具結構、常用的機械產品結構有了初步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CDIO改革并不是要淡化理論課程的學習,而是要改革教學方法,采取能激起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理論課程的教學不能采取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而應采取基于問題的學習、師生互動主題研討、案例教學、論文研究、項目訓練等教學形式,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創新思維能力。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一是實施教學和研究互動、課內和課外互動、寓學于研的培養模式,設置基于課程的科研訓練項目和自主科研訓練項目兩類,資助學生開展研究工作。基于課程的科研訓練項目由研究型教學課程責任教師組織課程教學團隊教師指導。自主科研訓練項目一般為學生進入高年級后,在導師的指導下自主選題,經學院審批后開展科研訓練工作,并以小組的形式參加創新設計大賽、機械設計競賽、力學競賽、挑戰杯等科技競賽活動。較好地完成科研訓練項目的學生可以取得實踐教學環節學分,鼓勵學生以科研訓練項目研究成果為內容撰寫畢業論文,完成畢業環節。

二是在知名企業建立學生實踐基地。學生可優先獲得去該類企業實習的機會,并鼓勵其在企業中開展科研訓練項目的研究工作。

三是通過組織科研訓練團隊、社會工作等途徑培養學生的組織、溝通、協調等領導能力。

四是定期組織開展學術討論。在導師的指導下對各自研究的課題,發表各自觀點,營造良好的學習交流氛圍,激發創造力,提高學生的表達和溝通能力。

CDIO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課程考核方式

理論教學部分的考核方式 學生結合10次講座所講授的內容,獨立查閱中英文文獻,開展市場調研,撰寫不少于5000字的調研報告或課程論文,并制作講授課件,參加課堂上模擬的“21世紀制造業前沿國際論壇”,對調研報告或論文內容進行講授。教師根據學生調研報告或論文撰寫質量和課堂講授的表現,以及平時教學活動全部環節的表現,確定此部分的分數。

項目制作實踐部分的考核方式 (1)項目制作實踐的組織形式及成果提交。項目制作實踐時學生以4~6人為一個項目小組,每個小組配備一名指導教師。項目制作實踐以小組為單位,在理論課堂外執行;項目組內活動方式有:座談式交流研討,專題式講解介紹,邊做邊探討式互動,系統性總結等。組間活動主要采用總結介紹方式。項目完成后團隊需提交的成果資料有:零件圖,總裝圖,工作原理介紹,項目工作總結或課程論文等。(2)項目制作實踐考評方式與標準。項目制作實踐的成績分為優(>9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

課程教學的成效

《專業導論》課程教學及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團隊協作、動手能力等,提高了綜合素質 在 “模具結構測繪”實踐項目教學環節,要求學生完成后提交的資料有:項目工作報告(裝配體的工作原理、拆裝順序、裝配簡圖等);全部零件(標準件除外)正式零件圖;裝配圖(每人一張)。據統計,采用實踐項目教學后,在學時與原來相同的情況下,45名學生共完成零件圖119 張(A4~A1 不等),A1 裝配圖39張、A2裝配圖6張,比往屆多繪制了裝配圖,并且零件的種類結構形式也有所增加;學生首次對典型模具機構進行了拆裝和測繪。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有明顯的提高,促進了實踐過程與工程實際接軌。雖然學習難度和工作量增加了,但由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被激發出來,在項目團隊的協作和交流中,大大促進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動手能力及合作精神,其綜合素質得到較好的培養,成績明顯提高。

以項目小組為單位的答辯環節,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項目制作實踐在最后環節進行以項目小組為單位的答辯,采用答辯方式,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在答辯時,回答問題的不是“個人”,而是代表團隊,每個成員都可以搶答或補充回答,以體現團隊的真實水平。該實踐教學環節的成績首先是團隊的成績,然后是在此之下的個人成績,每名學生的成績都和自己團隊的表現息息相關。

教師的教學能力得以提高 基于CDIO工程理念的課程教學,其主要理念是通過項目制作實踐環節,讓學生在項目制作的過程中掌握理論知識。這就意味著教師決不可以袖手旁觀,而是正好相反,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教師要根據每個項目組學生工作的進展情況給予引導和適當的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如何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面對不同的情況和對象,會靈活選用和綜合運用各種知識、手段。教師還要根據各組不同的工程項目,分別對學生講解必須注意的問題和必要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基本原則,介紹一些可供參考的途徑和技巧等。

結語

《專業導論》課程教學,根據不同專業方向的人才培養需求,分別設置了模具結構測繪、齒輪泵、二級齒輪減速器、蝸輪蝸桿減速器等項目實踐,測量并繪制了典型模具的零件圖和裝配圖,典型零件圖和裝配圖;以工程圖學基礎理論和實驗裝置為依托,以工程繪圖為載體,對實物裝置進行結構分析和研討。在實踐中互動,在討論中爭辯,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達到了新舊知識優化和創新思維綜合訓練的目標。

根據課程特點,建立了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課程考核方式,對課程教學中的理論教學部分,以課程論文代替傳統考試;在項目制作實踐部分,將學生的成績與團隊成績掛鉤,學生成績由個人和團隊兩部分成績組成,采用團隊成員之間互評、團隊之間互評及導師評價三部分組成,通過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溝通和協作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顧佩華,沈民奮,陸小華.重新認識工程教育:國際CDIO培養模式與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陶勇芳,商存慧.CDIO大綱對高等工科教育創新的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06,(11):81-83.

[3]楊善林,潘軼山.專業導論課——種全新而有效的大學新生思想教育方法[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8(4):1-3.

篇(4)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8C-0063-02

環境科學與工程導論是環境類專業本科生專業基礎課程,在廣西大學已連續7年采用雙語教學。在教學內容上,緊密結合學科發展動態,廣泛吸收現代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形成“環境問題-產生機制-影響程度-控制方法-過程原理-效果評價”的課程結構;建立以環境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教學理念,不僅提供創新與發展空間,培養學生的專業精神,還要使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增強他們的環境意識。在教學實踐中,教學團隊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了教學實踐的探索,于2010年成為國家級雙語示范課程。

一、雙語教學目標的確立與實現

(一)根據專業人才構建一個多層級的雙語教學目標體系。雙語教學目標是雙語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雙語教學中師生共同的行動導向,具有激勵和評價功能。在雙語教學目標體系中,最高層次是人才培養目標,其次是雙語教學目標,再次是課程目標。本課程是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對學生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具有導向和示范作用。本課程依據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來構建一個多層級的雙語教學目標體系(見圖1),作為課程教學活動的宏觀指導和具體行動指南。

(二)構建雙語教學內部課程體系。此內部課程體系由雙語課堂教學、小組活動和隱性課程組成。

課堂教學是讓學生在“教中學”,以系統掌握必要的學習技能、專業本領和科技英語知識;小組活動(Group learning)主要在課后進行,這是一種“動”的狀態,其意義則是讓學生在“動中學”,以鞏固課堂知識,以“用”為導向,實現學以致用,這兩項教學活動之間是一種“學用結合”的關系。雙語隱性課程則要求為學生創設一種浸潤式的雙語情境,如通過視頻、音頻、科技文獻、游戲等給學生營造―種語言氛圍,使之在自覺與不自覺之中習得雙語;課堂教學是顯性課程,教學網站提供的影像資訊、材料閱讀和論文寫作是潛在的隱形課程,二者之間就是一種“顯隱結合”的關系。

(三)課程考核改革與試題庫建設。首先對考核方式進行必要的改革,加大平時成績所占比例,以平時成績為導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成績構成分幾個方面,如圖2所示。

平時成績又三部分構成:一是課堂表現及課堂作業;二是基于解決問題的小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三是課程小論文。

在課堂作業形式、小組學習內容、課程論文選題方面,教師精心設計,在內容上既要考慮涉及的知識點,又要保證合適的信息量;在形式上既要顧及年輕人喜歡挑戰、敢于展示能力的一面,又要做到輕松有趣,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學生的課堂表現主要通過案例討論的形式予以考察,根據大家時下關注的環境問題和環境熱點,結合專業理論,組織大家進行課堂討論。

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可設計為《××大學新生環境意識調查》,具體任務為:一是設計一份調查問卷(如環境意識調查、某個具體環境問題的公眾參與問卷等);二是完成調查工作,回收問卷;三是統計分析調查結果,按格式撰寫調查報告;四是選讀調查報告,制作Powerpoint幻燈片,采用漢語或英語陳述。此環節要求小組每個成員都提前做好準備,采取小組現場抽簽形式選出代表宣講,避免性格內向的學生被邊緣化。教師和助教按以上四個部分作業的完成情況給小組評分,各小組根據每個組員的具體表現,民主評議分配總分。

課程小論文可以設計為以“家鄉環境”為主題,要求個人獨立完成。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或書信收集家鄉環境信息,分析家鄉環境問題,撰寫以家鄉環境問題調查為內容的小論文,格式上嚴格按照《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投稿要求。學生在撰寫中英文摘要時,就是對“雙語”教學一種“學以致用”的體驗,也是對雙語教學效果最好的檢驗,教師可以將學生中英文摘要作為專題教學素材予以點評。

所有平時成績(課堂表現、小組學習、課程論文)都要及時講評和記錄,并及時在課程QQ群里公布,以便于及時提醒和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本課程教學實踐證明,這種以平時成績為導向的教學方式把“教”和“學”雙方緊密地聯系起來,教師對“學”的進程進行有效的引導和把控,學生對“教”的目的和“學”的內容及時了解,并對自己的學習成績“心中有數”。

對考試內容也要進行改革,使考試內容具有較強思考性與啟發性,試題的難度、區分度安排較合理,緊貼教學大綱;命題符合大綱要求,科學、合理,注重學生雙語能力的考查。

期末考試方式采用英文出題,除論述題外,其余用英文答題。既注重引導學生牢固掌握環境科學與工程學基本的知識點,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專業常識,還注重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篇(5)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41-0035-03

一、引言

隨著對大學新生開設專業導論課的背景、價值和目的日益充分的探討,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重視專業導論課程的設立,任課教師也提出了許多教學改革方法和措施。專業導論課主要對本專業性質、學習內容、學習方法、課程設置及未來就業前景和領域進行介紹,目的是培養學生專業思想和興趣,引導正確的學習方法,規劃四年學習計劃和未來就業。專業導論課程的授課質量將會影響本科生大學四年的學習質量,甚至外延到學生的職業生涯。課程教學質量是學校教學水平的具體體現,是教學評估的重要指標,建立課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必要的。

材料化學專業(綠色電子材料方向)是教育部批準2009年開始招生的新專業。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以下簡稱“我校”)基于電子產品制造綠色化和從源頭上解決廢棄電子產品環境污染問題的行業背景,根據國家環境保護政策和企業需求開設了本專業。材料化學專業(綠色電子材料方向)培養掌握電子信息制造基礎知識、材料化學專業知識和電子廢棄物資源化技術,從事綠色電子材料設計與制備的專業技術人才,滿足微電子及光電子材料與器件制造、電子原輔材料制備、電子廢棄物處理等高新技術和環保產業需求。在新專業的培養方案中,大學一年級第一學期開設了“材料化學專業導論”課程。對于新專業建設,應當始終把教育評估的質量觀貫穿于教學活動的每個環節。從2009年開始,我校制訂和完善了教學大綱、教學進程表;自編了講義,并制作多媒體課件;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從課程目標、課程實施、課程管理和課程評價四方面初步建立了“材料化學專業導論”課程教學質量保障系統。

二、課程目標

材料化學專業導論課是大一新生最早接觸到的一門和專業相關的必修課程,1學分,16學時。建立清晰、準確的課程目標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首要前提。課程教學必須解答新生心中的三大困惑,即這個專業是“干什么”的?要“學什么”?畢業后自己能“做什么”?學生學完之后將對材料化學專業(綠色電子材料方向)有全面的了解,包括本專業在社會發展中與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本專業涉及的科學技術研究內容與發展趨勢;本專業的教學培養計劃及課程設置;本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與素質要求。從而使學生更明確大學四年學習目標與內容,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了解就業方向與領域。

三、課程實施

1.課程教學內容

材料化學專業導論課程教學內容涉及專業知識、思想教育、職業創業教育等方面的內容,要實現教育和教學雙重目標。通過三部分材料化學專業知識的講解,使學生首先了解這個專業是“干什么”的。第一部分從什么是材料、材料的分類、材料的用途、新材料入手,讓學生有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第二部分包括一級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內容以及學科專業發展過程;第三部分先介紹傳統的材料化學專業涵蓋的內容,在材料化學專業框架下講解材料化學專業(綠色電子材料方向)的設置背景、研究范疇、專業特點等。電子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帶來的電子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歐盟相繼出臺了WEEE指令、RoHS指令來應對,電子廢棄物的資源化以及電子產品的綠色設計與制造是解決問題的主要技術和方法,本專業的特點就是培養掌握這方面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應用性人才。為了使學生更深入理解本專業在社會發展和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以及開設本專業的意義,在這一部分增加了電子材料概述、電子輔料概述,無公害電子制造技術的發展趨勢三個模塊的內容。

針對學生希望知道在我校這個專業能“學什么”,課程重點介紹了本專業培養方案,講述專業學習的課程體系,也增加了本專業學生所能參加的技能考試所需的知識點。培養方案包括本專業對學生的基本要求、畢業生應獲得的知識和能力、修學年限、畢業與學位的授予、四年課程安排和學分要求。對專業主干課程要學習的主要內容作一概括。針對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課不同課程的特點,介紹學習這些課程的基本方法。材料化學專業(綠色電子材料方向)有著全新的課程體系,以四大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課程為基礎,材料化學、材料物理、高分子材料、膠體與界面化學等課程為主,增開了電子信息材料、印制電路技術、電子化學品(電子原輔材料)、封裝技術與材料等專業課,讓學生較全面地了解電子信息產業和產業鏈;增加了廢棄物資源化技術、電子產品和電子化學品中有毒有害物質和毒理學的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讓學生了解電子產品和電子化學品中有毒有害物質及其危害,以及資源化技術。增加了納米材料、薄膜材料制備技術的專業課和綠色電子材料設計的實驗課,讓學生了解和掌握電子原輔材料綠色設計和制造技術與制備方法。增加的這些課程與材料化學專業的材料制備/合成、組成,結構、測試,表征、性能,應用的專業課程相互銜接,形成了獨特的知識體系。

對于學生畢業后能“做什么”的問題,從幾個方面來講授。第一是材料類人才的現狀和需求;第二是已開設環境工程(電子廢棄物方向)專業、相關材料類專業的學校以及研究所的簡介;第三,結合我校開設的職業生涯規劃以及自主創業教育,為本專業學生明晰就業方向,樹立正確的擇業和就業觀。

材料化學導論課程中還設計了專題講座,包括歐盟WEEE指令、歐盟RoHS指令、PCB與綠色生產,通過聽取專題報告學生對本專業進行更深層次的了解。

2.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

根據材料化學專業導論課的特點分析和教學內容可以看出本課程的教學難度并不大,因此在教學方法上可以實現多層次、多樣化,避免單純枯燥的講解。在專題講座中,邀請有經驗的企業技術骨干作1~2個報告;以學生為中心,學生體驗式教學,學生課后通過各種途徑來查閱相關資料,并在課堂上相互交流成果,比如調研電子原輔材料企業、查找開設材料化學專業的學校等;實踐環節方面安排學生參觀我校的學生實驗室以及各研究課題組的專業實驗室,激發學生對科研的感覺。

利用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教師通過精講的方式促進學生對重點概念的理解。在課堂上采用討論教學法,擬定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有啟發性的討論題目,結合學生課后自己查閱的資料開展討論。在考核方式上采用期末考試與小論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四、課程管理與評價

1.課程管理

課程質量不僅受靜態的課程資源要素的影響,也與課程管理對課程活動進程中的動態控制有關。材料化學專業導論課程教學質量保障系統包括教師工作的規范管理、學生學習的規范管理和施教過程規范管理。成立了材料化學專業導論課程教學團隊,上好導論課不僅需要統觀專業教學體系,還應通曉專業應用領域,同時還要對專業就業市場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任課教師團隊由系主任和兩位教授組成。任課教師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制定教學進程表。教學大綱中明確了這門課程的性質與任務、課程基本要求、課程內容、教學時數分配,考核方式,教材。教學進程表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分配一學期內16學時課程,每周1個課時的上課內容。所有相關本課程的教學文件每學期進行歸檔,由教務部門統一管理。學生學習規范包括有學習條件、學習任務、學習要求,有課后作業,接受誠信教育。教師在施教過程中必須遵守學校的一切教學管理規定。

2.課程評價

篇(6)

        2.安全工程專業“科研導論課”的內容設置及教學實踐       

        3.以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為例跟蹤審計探究      

        4.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5.石柱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現狀及對策建議    

        6.對做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工作的探討       

        7.隴南永興王塄飲水安全工程自檢補救分析    

        8.淺談海原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9.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分析      

        10.基于安全工程專業的大學物理課程改革      

        11.高校新生《安全工程導論》課程教學實踐       

        12.創新型安全工程專業實驗室建設探索     

        13.PBL教學模式在“信息系統安全工程”課研究生教學中的應用     

        14.獨立院校安全工程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15.肥西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管理探析     

        16.安全工程專業實驗教材建設及改革對策研究      

        17.安全工程專業化工特色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研究      

        18.安全工程原理理論及其應用研究     

        19.淺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管理    

        20.安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教學改革與實踐      

        21.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管理問題探討     

        22.對應城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思考       

        23.應用型安全工程專業《傳熱學》課程教學初探    

        24.工程認證背景下的安全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25.淺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的長效機制      

        26.交通特色的安全工程專業發展過程中實驗室建設的積極作用     

        27.安全工程認識實習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28.安全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改革初探     

        29.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與水源保護措施      

        30.創建“土壤安全工程”       

        31.特色專業建設對我校安全工程專業發展的作用     

        32.宣漢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探討     

        33.宣漢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探討     

        34.做好飲水安全工程施工及管理的意義     

        35.安全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教學改革與探索     

        36.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實施方案對責任追究      

        37.安全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方法改進探討     

        38.淺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39.安全工程專業《安全系統工程》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40.安全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成績評定機制研究      

        41.安全工程專業《環境工程》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42.祿豐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存在問題探究及對策    

        43.鄉鎮集鎮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研究       

        44.如何提高高職院校安全工程專業教學質量       

        45.淺談信息化技術在交通安全工程中的應用      

        46.基于從業能力培養的安全工程專業教學模式研究      

        47.以專業認證為導向的安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48.安全工程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49.3D虛擬仿真技術在“化工安全工程”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50.安全工程專業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51.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道故障影響因素及排除對策     

        52.淺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與管理     

        53.淺談東昌府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管理      

        54.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現狀、問題與對策      

        55.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蓄水池設計淺議       

        56.靈壽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消毒設備應用     

        57.淺談如何解決靈壽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存在問題    

        58.核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59.安全工程專業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60.安全工程專業認識實習現狀分析及改革模式探討      

        61.安全工程本科畢業設計與綜合性人才培養分析與評價     

        62.安全工程專業《空氣調節》課程教學與考核改革研究     

        63.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連通海原縣      

        64.產學研結合培養煤礦安全工程專業人才的改革與實踐     

        65.淺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管理       

        66.如何因地制宜設計農村人飲安全工程       

        67.建筑方向安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     

        68.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與建議       

        69.關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問題的探討     

        70.淺析高寒山區公路的安全工程管理     

        71.陸良縣2015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        

        72.對尾礦庫閉庫治理安全工程項目立項的認識       

        73.淺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74.關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思考       

        75.完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機制       

        76.陸良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的探索      

        77.淺析福泉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措施      

        78.突出行業特色的安全工程認識實習教學改革與實踐    

        79.關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長效管理機制的思考      

        80.安全工程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81.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82.太康縣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實施辦法      

        83.假期兼職對安全工程專業大學生素質的影響       

        84.沈陽質監加快部署電梯安全工程工作     

        85.基于MOOC資源的彈藥安全工程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索       

        86.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與管理      

        87.基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與管理     

        88.解讀《消防安全工程》系列標準        

        89.安全工程材料在重大災害事故防治中的開發與應用      

        90.高職院校安全工程類專業校內實踐能力培養途徑探究       

        91.安全工程實驗室信息化平臺建設探索      

        92.晉中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分析和探討      

        93.安全工程專業卓越計劃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實施      

        94.《化工安全工程》課程教學的改革創新      

        95.淺析煤礦安全工程監控發展走勢      

        96.安全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改革探討       

        97.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篇(7)

(一)啟動階段

20××年10月25日,教務處制發了《關于20××年畢業教學實踐工作安排的通知》,標志著20××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正式啟動。要求各專業本學期內完成選題和開題工作,規定畢業論文(設計)時間不少于9周。同時,文件對畢業實踐環節從前期準備、過程管理到成績評定都提出了要求。

20××年11月22日前,各二級學院將20××屆各專業畢業實踐教學工作安排交至教務處備查。

實踐教學科對2017年7月編印的《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指導手冊》重新進行了修訂,并發到每位指導教師手中。

上述文件的制發,進一步明確了畢設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工作方向,規范了管理環節,保證了工作質量,為畢設工作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選題、開題階段

各學院成立了畢業論文(設計)工作領導小組,并對選題、擬題和審題、開題、論文寫作指導等工作環節提出具體要求。

選題、開題環節12個專業都能按照規范要求嚴格審查,并做到一人一題,來自社會生產一線的應用性選題比例較往年明顯增加。每個學生都下達了任務書,完成了開題報告,國際學院、人文學院還組織了開題答辯。

(三)前期指導檢查階段

寒假期間,各專業本科畢業生在教師指導下按照任務書要求,收集畢業論文(設計)所需的相關資料,構思整體框架,開始畢業論文(設計)的初稿撰寫工作。指導教師按照學校的要求,采取當面指導、電話、網絡等多種方式,定期和學生聯系,指導論文寫作。

(四)中期指導檢查和整改階段

20××年3月21日,教務處下發《關于開展20××年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中期檢查的通知》,并于3月24日至3月30日組織開展了中期檢查。

本次檢查的重點是工作進度、論文質量和教師指導情況。同時,也是對學生前期調研、論文(設計)完成過程、進度、工作態度的綜合評價。檢查分二級學院自查和學校專家組抽查兩個階段。自查階段,各分院從20××屆本科畢設是否做到一人一題,指導教師的資格和指導學生人數是否達到學校要求,工作進度和質量是否實現任務書目標等方面進行全面檢查,指導教師要為每為學生的工作態度和論文完成質量評價打分,學院對整體工作進行總結。抽查階段,學校組成文科和工科兩個專家檢查組,10為專家采取查閱資料、與學生座談、聽取匯報和質詢等形式,對分院的畢設工作給予綜合評價。

從檢查結果看,20××屆12個本科專業均能按照學校的整體安排,嚴格有序地開展工作。據統計,全校20××屆本科畢業生共1328人,1266人按時完成初稿,延遲完成62人。總體優良率為79、5%。中期檢查通過1178人,占學生總數的89%。87、9%的學生態度認真或較認真。

7個工科專業畢業設計在實驗、實習、工程實踐和社會調查等社會實踐中完成比例均大于50%的合格標準,文科、經管類專業中工業工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達標,財務管理、漢語言文學和英語專業整改后能基本達到要求。

專家組從指導工作、學生狀況、教學管理、資料留存等4個一級指標及9個二級指標,對各專業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給出了量化的總體評價。同時,針對性的指出了各專業的成績和存在問題,提出了整改要求。五月下旬,校評建辦聯合教務處、教學督導團及二級學院教學副院長開展了全校教學資料“四查”,其中本屆畢業論文(設計)為重點檢查內容。學校教學副院長還組織召開會議,把檢查出的問題當面向二級學院反饋,并要求限期整改。

(五)論文答辯階段

20××年4月30日,教務處下發《關于20××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答辯工作的通知》,本屆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答辯工作于本學期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進行。

各院成立由專業負責人、骨干教師組成答辯工作小組,負責評閱學生畢業論文(設計)質量,審定學生答辯資格,統一答辯要求和評分標準,審核答辯成績等項工作。

5月19—25日,各學院集中組織學生論文答辯。教務處對各個專業的答辯開展情況逐一進行了檢查,并就發現的問題現場提出意見和整改建議。

(六)論文抽檢

為端正學風、規范學術行為,保證畢業論文(設計)的原創性,學校對本屆學生提出了明確要求,每位學生在簽訂任務書時都同時簽署了獨立完成論文(設計)的誠信聲明。成稿前,教務處要求學生統一利用維普通達系統對自己的論文(設計)進行復寫率檢測,并根據比對結果進行整改,規定學生最終提交的論文(設計)復寫率不得高于30%,優秀論文不得高于20%。

(七)評優選優階段

5月8日,教務處制發了《西安思源學院優秀畢業論文(設計)優秀指導教師評選辦法(試行)》,進一步明確了優秀論文(設計)和指導教師評選工作的組織管理、評選獎勵辦法以及理工類和文史經管類優秀論文(設計)的評選標準。

經二級學院評選,有88篇論文(設計)被推薦參評校級優秀。這些論文經教務處審核,并組織專家進行二次評審,最終20××屆12個本科專業共評選出優秀畢業論文(設計)76篇,推選出優秀論文指導教師40名。經校專家組評審后,將正式頒發文件給予表彰和獎勵。

(八)資料歸檔階段

目前,20××年畢設工作已基本順利完成,為做好畢業論文(設計)各項留存資料的整理歸檔工作,5月24日,教務處下發了《關于20××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資料歸檔工作的通知》,并提供專門的檔案袋,要求學生論文(設計)資料統一按照10項內容和順序歸檔保存。要求二級學院按照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2個教學環節收集整理歸檔資料。

二、畢設工作中發現和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層面

1、學生知識面窄,專業基礎理論欠扎實,缺乏的論文寫作的專門訓練,造成論文完全是策劃或材料堆積,缺少實證研究;

2、由于學校對本屆學生論文的格式提出了統一嚴格要求,并反復強調檢查,使論文格式規范化程度整體上大為改觀。但少數學生仍存在格式不規范,摘要寫作質量不高等問題;

3、學生論文研究課題的獨創性不夠,有的設計性課題過于簡單,只覆蓋1—2門課程的內容,學生在畢設中得不到全面的訓練和提高,不能起到檢驗學業水平的作用。學生尤其是文史類學生論文在實習、實驗、實訓和社會調查中完成的比例有待進一步提高。

4、近一半的由于提前找到了工作,有的已正式上班,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保質保量完成畢設工作。極個別學生對畢設工作采取消極的態度,土木工程、建筑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各有一名學生因為沒有及時提交論文(設計),成績不及格。

(二)教師層面

1、部分青年教師沒有指導畢設的經驗,個別教師不能勝任指導過程所有知識內容的要求,需要別的老師協助完成。

2、外聘教師大多年事已高,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與學生交流、討論,指導學生完成畢設;部分專業幾次更換指導教師,由于每個教師的指導思路和方法不盡相同,造成學生長時間適應不了,因而影響了論文的進度和質量。

(三)二級學院層面

1、機電學院在畢設寫作階段對學生監督檢查不嚴,嚴重影響了答辯進度。

2、交通運輸專業提供給學生的選題中,分析類課題占50%多,設計類課題不到50%。學生論文內容敘述性文字多,專業知識含量和綜合技能的展示不足。

3、檢查發現,個別學院過程資料不完整,或表格填寫信息不統一,準確性不高。

(四)學校層面

1、大四學生沒有固定的自習教室,到圖書館作畢業論文(設計)時間有限,建議學校能給提供專門作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室、場所。

篇(8)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8-0132-02

一、導言

通過推進專業合作與加強學術交流的方式來加快我國電子信息領域的發展成為了越來越多專業人士的共識。英語作為出國留學、國際學術會議、跨國行業合作、互聯網交互等學習交流活動中的核心語言,其在開拓專業視野、增強交流能力、創新技術理念、傳播研究成果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電子類專業英語從語言表現來講具有很強的學術性和獨立性。為此,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開設專業英語課程。課程目的是為了實現新型技術人才需要的電子信息專業聽、說、讀、寫全方位的英語理解以及思考和表達能力[1]。課程主體內容包括介紹電子信息專業相關英語術語及表述,科技英語文體的正式表達,專業英文文獻閱讀和翻譯,培養學生將自身專業觀點或研究成果用外文形式準確表達,能夠與國際同行流利無障礙地進行專業相關交流。

二、課程模式

經過多年的課程實踐,目前已經形成兩種模式:一種是以電信基礎導論為載體,通過雙語講授達到專業英語教學的目的。這種模式重在建立良好的電信英語詞匯與應用基礎,以及培養通過英語思考專業問題的能力;另一種模式主要講授科技英語語法現象和文體結構,同時結合電信專業文獻開展文獻檢索、閱讀、翻譯和寫作。這種模式重在培養學生通過英文文獻獲取和表達信息的能力,滿足后續的畢業設計和高等級科研需要[2]。

三、存在的問題

隨著時展,一些專業英語傳統教學中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因此,迫切需要對這門課程進行相應的課程改革,促進教學理念、內容、模式上的新陳代謝,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新型專業人才培養要求。

(一)課程定位不夠清晰

專業英語是一門典型的“混血”課程。普通英語+電子信息+文獻讀寫的結構使得多個知識領域在此交叉。專業英語課時少,一般為32課時制。如何在有限時間內平衡好這些組成的占比,使其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既能讓學生打下良好的專業詞匯基礎,又能賦予實踐應用的能力和方法,同時形成完善的課程教學理論,一直是一個難點。

(二)學生基礎欠缺和學習興趣不夠

專業英語歸根結底是一門通過英語表述專業知識的課程,因此對學生的英語水平有著較高要求。這給部分英語基礎不佳的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和學習障礙。此外,專業英語在課程排序中較為靠后,一般設置在大三年級下學期,與大學英語結課時間存在半年的間隔,因此需要學生做好英語的溫習工作[3]。

(三)師資建設尚有不足

與許多專業課不同,專業英語的教學困難不僅存在于學生一方,也存在于教師之中。專業英語教學任務基本上由電子信息專業授課教師承擔,這些教師的主業是本專業的學術科研,絕大部分教師脫離日常英語的使用環境。科技文章的行文、科技文獻的常用風格、構詞法則、常用句型、科技語與普通英語的對比差異等都給教師的教W活動帶來了挑戰,專業閱讀課教師囿于缺乏專業外語教師所具備的語言教學功底和能力,授課效果時常不盡如人意。

(四)教學方法的不足

受限于專業英語的教學思路,課堂上普遍存在詞匯+語法+文章翻譯的模式,講課主要以教師為核心部署講授任務,風格多為“滿堂灌”式的課堂教學方式,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同時在記憶環節,教師忽略了思考和實踐過程[4]。部分資料內容陳舊,風格老套,時代感不強,這些都抑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特別是不利于對學生獨立閱讀和思考應用能力的培養。

四、對策與辦法

(一)明確課程意義,調動學習主動性

要主動引導聽課受眾認識該課程的重要意義,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首堂課,教師要開宗明義,講清楚這門課的意義所在、價值所在。介紹要圍繞學生關心的和需要的方面進行。在當前條件下,充分地獲取和閱讀國外相關方向文獻專利等學術資料是確保研究站在一個高起點的必要條件。同時畢業設計中的英文摘要和專業論文翻譯是必選題目,與學生能否順利通過答辯密切相關。對于考研的學生,在研究生學習階段,需要通過閱讀和掌握大量國外知名大學、企業及研究機構的文獻來拓展自身的學術視野,從而創新思路,破解難題。準備就業的學生,良好的專業英語是提高自己就業競爭力的重要砝碼。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從實用性角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是課程改革的主體,必須遵循以學生為核心,以基礎為前提,以能力為目標的原則,切實提高課程的系統性、時效性和實用性。

(二)完善教學內容,提高應用能力培養

詞匯永遠是外國語學習不能回避的第一道坎。電子信息專業英語的詞匯具有詞匯總量大、構詞復雜、派生復合詞多、生活用詞轉意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應緊密貼合專業特點,遵循電子信息技術各部分邏輯關聯為脈絡,以構詞規律法則為主線,通過對常見詞根、前綴后綴的學習掌握,主動使用聯想記憶、形象記憶、擴展記憶等方法使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記住所學的詞匯。翻譯和閱讀是確保學生能夠準確理解掌握外文專業信息的核心。專業英語的翻譯選材應摘取原版教材的內容,特別應該注意摘取原文應以一個專業對象或事件的完整講解說明為單位,確保學生在完整的英語語義環境下獲得專業問題的表述思路和結構方式。電子信息英語具有很強的客觀性和邏輯性,長句從句使用較多。對此,教師應該啟發、引導學生對長句進行分析處理,原則是先理出句子的層次,找出句子的謂語動詞及獨立修飾結構,再劃出定語、狀語等修飾成分,通過將長句分為幾個較短的簡單句,來加強學生對句子的理解。在翻譯中要著力培養學生的雙向思維,既了解科技文章常見術語和結構對應的中文含義,同時還要及時歸納記憶這些知識點,為文獻寫作作好語言儲備,真正實現文本材料價值的最大化挖掘利用。閱讀環節應側重實踐應用,閱讀材料應選取由路透文森、Elsevier等權威學術搜索引擎收錄的論文,原版教材片段以及進口儀器設備的英文說明書等原汁原味的外文資料來源。閱讀中要側重對學生文章結構、行文標準和寫作規范的意識培養。

(三)高度重視互聯網在專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互聯網深刻地改變了課堂面貌和傳統教學理論與觀念。虛擬世界能夠提供新穎的教學功能,加強教學雙方的信息溝通能力,拉近心理距離,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拓展了課堂形態。互聯網對文字、圖像、視頻等信息資源的強大集聚匯總作用為師生提供了廣闊的資料平臺。專業英語教學應特別重視培養學生自覺主動地從網絡世界中獲取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充分利用網絡教學綜合平臺的強大的信息匯總能力,將相關電子課件、課堂錄像、專業英語語料素材、教學難點討論、國外高水平公開課、相關視頻和述評等多方面內容掛在專業英語虛擬課題上,提供理論前沿及專業英語知識,給學有余力或者感興趣的學生實現自主式學習提供一個載體。這種交流和溝通,延伸了課堂教學,彌補了傳統課堂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形成“網絡即課堂”的教學觀念。

教師依據講授的內容和教學目標等要素,利用網絡教學提供的“交互式”教學功能,在課后與學生展開深度討論。這種討論可能是即興的、頭腦風暴式的,能夠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靈感,調動其參與積極性,進而提升教學深度。同時,一些優秀的成果和發現還可以作為經驗保留傳承下來。例如,教師針對電子信息新動態、新理念、新技術,結合基本原理,拋出相應的討論問題,學生可以利用微信等方式展開討論。因為討論內容是開放的,形成了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良好學術研討氛圍和習慣。這樣一種氣氛不僅拉近了師生距離,而且對塑造學生虛懷若谷、謙虛嚴謹的學術素養也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裴素萍,王東云.“電氣信息類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2):195-198.

篇(9)

綜論

(1)從自主設計型實驗教學談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 王冰 王世儀 張成鴻 周萬春 黃敏 劉佳

實驗技術

(4)履帶式雙人休閑運動車的研制 張印 李小昱 王為 向德虎 冀牧野

(8)6-甲基尿嘧啶的綠色合成 耿靜漪 姜文清 賈定先

(11)fe/cu-edta絡合電極電勢的影響因素及探索 王新紅 戴兢陶

(14)自噬與阿爾茨海默病的實驗設計及結果初探 金岳心子 高超 李婷

(17)基于fpga的立體停車場控制程序設計 韓延義 尹睿涵 徐帥 李岳

(21)帶式輸送機從動軸的疲勞分析 周立彬 陳煥國

(24)換熱器性能參數實驗臺自動測試系統的改進 王亞輝 田瑞 馮志誠 王召陽

(27)基于gsm技術的溫度報警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周曦國 陶薇薇

實驗研究

(30)小麥幼苗微管結合蛋白map65s體外對微管聚合影響的研究 馬愛珍 韓榕

(34)幾種生物質活性炭處理有機實驗室廢水的研究 屈軍艷 胡成 殷明義

(38)試管比色法檢測淀粉酶值實驗教學中的問題探討 楊萍萍 徐瑞雪 劉美 崔言順

(41)bifeo3及其摻雜體系薄膜的結構及性能研究 呂平 宋濤 張曰理 閆寧

(45)茶葉渣負載羥基氧化鐵的制備、表征及吸附性能的研究 黃秋香 張慶樂 李娜 李敏 葛海燕

(49)參考文獻 無

實驗研究

(50)絮凝固液分離技術處理廢棄泥漿試驗研究 楊春英 白晨光 馬慶松

(53)如何寫科技論文的“結果與討論” 無

實驗教學

(54)基于matlab的電力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探索 陳宏

(58)面向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高分子物理實驗教改與實踐 李景慶 鄭俊萍 崔振鐸 原續波 沈永濤 王瑋 馮奕鈺

(62)強化實驗教學管理 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措施 段祖安

(65)基于cdio模式的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 李珍香 李全福

(69)儀器分析實驗教學的探索與研究 于專妮 王強

(71)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開放性實驗教學在生物專業的實踐 洪軍 胡建業 王福梅

(74)“公能”素質教育與電子信息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 高藝 孫桂玲 李曉晨

(77)地方理工院校微生物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 于洪飛 龔紅梅

(80)地球物理專業數字信號處理實驗教學的探索 鄭晶 彭蘇萍 朱國維

何登科

(83)計算機導論實驗教學的探索與改進 陳武

(86)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下的液壓傳動實驗教學改革探討 韓克鎮 劉軍營 王勇 劉同義 許同樂

(89)測試技術實驗教學的特色創新實踐 袁慶丹 劉軍 唐東煒

(92)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的計算機硬件實驗教學的研究與探索 王曉迪 孫建國 武俊鵬 張國印

(95)獸醫外科手術學實驗教學改革 王華 周孝瓊

(98)虛擬實驗在醫學化學實驗中的應用 劉慧中 周金娥 李月琴 蔡玉興 金玉杰 方敏

計算機應用

(101)高校校園網網絡系統安全隱患防范對策探討 姜貴平 時鑫 秦羽豐 孫海龍

(104)信息技術教育中的聯想教學法研究 陳美芳 毛淑娟

(108)使用excel軟件求取反應級數的快速方法 葛華才 朱明麗

(111)基于校園網的統一威脅管理研究與應用 孫恒

(115)結合多媒體技術的實驗教學改革 王良成

實驗室建設與管理

(118)開放與共享實驗室教學模式的構建 王玉法 梅蘭蘭

(121)高校本科實驗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標準介紹 無

實驗室建設與管理

(122)基于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工廠供電實驗室建設 劉燕 魯明麗 秦維勇

(125)基于局域網的金屬材料熱處理虛擬實驗室構建 包俊成 王志奇 畢大森 高新樹

(128)如何寫科技論文的“實驗方法” 無

實驗室建設與管理

(129)高校實驗室開放與管理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彭儒武 徐海花

(133)大類專業招生制下的實驗室構建 嚴家斌

(137)淺談經管類專業實驗室的建設 王永會

(140)電氣控制實驗室管理模式研究與實踐 趙亞范

(143)獨立學院建立經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思考 熊小芬

實習與實訓

(146)以基礎化學實驗為載體培養學生綠色化意識與技能 林曉輝 董建 陳震 葛燕青 姜洪麗 曹曉群

(150)研究型自然地理實踐教學模式探討 衣華鵬 張鵬宴

(153)構建安全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平臺的探索與實踐 楊永良 李增華 侯世松 左樹勛

(156)基于知識網絡的高校數字教學資源平臺的共建與共享 郭廣航

(159)基于協同模式的中藥資源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與方法 畢建杰 祝麗香 張明忠 霍學慧 葉寶興 孫印石

(162)船用柴油機實踐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歐大生 陳萍 王悅民 張劍平

&

nbsp; (166)面向實踐的“微機原理及應用”教學探索 劉迎澍 金文 陳曦 張慧群

(169)探析獨立學院手工會計實務綜合設計性實驗的必要性 李淑芳

(173)案例教學法在智能儀器設計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陳穎 林育茲

儀器、設備、技術

(176)離心泵綜合演示裝置的研制 曹亞鵬 袁中凱 任少鋒 杜恪聽

(179)水源熱泵機組性能測試實驗臺設計方案探討 崔四齊 楊曉明

(184)硅mems陀螺教學實驗平臺搭建 郭占社 曹樂 王顯波 韓景軒

實驗物資購、供、管

(187)高校可共用資源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研究 武向俠 落巨福 王惟遠 白垅 梁宏 張月琪

(189)加強教學基礎建設提高人才培養的能力和水平 無

研討與交流

(190)植物組織培養實驗課程取材途徑 劉清波 黃紅梅 陳智勇 覃靜萍 趙燕 黃麗華

(193)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實習的改革 何榮華 王一鵬

(196)談物理化學實驗的有效數字問題 任聚杰 郭子成

(199)巧妙利用生物化學實驗中的錯誤 馮俊榮

(202)物理實驗與基礎力學實驗承繼和銜接問題探索與實踐 王潤永 杜寧 王琳 張敬東

(206)如何寫論文摘要 無

研討與交流

(207)頒獲 無

篇(10)

論文關鍵詞:實踐能力培養;課程體系;基地建設;師資隊伍;質量保障體系

面向2l世紀的機械類專業人才,不但要有較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有較強的獨立工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從人才市場反饋的信息來看,機械類專業的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學生平時書本知識學的多,較系統。但是,接觸工程實際少,學生不善于將書本知識應用到工程實際中;課程中的實驗教學零散,彼此孤立,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難以形成解決工程問題的完整印象。從培養者角度來看,教師自身的工程素質亟待提高。隨著高校的連年擴招,教師隊伍也在大幅度膨脹,年輕教師學歷高,但往往實踐經驗少;教師忙于繁重的教學工作,與企業的聯系少,真正從事工程設計研究的也少。從學校和社會提供的培養條件來看,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實行市場經濟后,學生的生產實習面臨很尷尬的局面。一方面,生產實習更為重要,企業對人才的實踐經驗更為看重;另一方面,企業對學生的生產實習的態度較過去計劃經濟時代消極了很多,主要原因是擔心影響生產和怕出現安全事故。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提高學生具有解決實際問題和創新設計的能力,是一個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課程體系的構建

根據我校機械類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與定位,即培養具備機械設計、制造基礎知識及應用能力,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制造領域內的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構建了由通識教育課程占32.9%、學科平臺課程占28.6%、專業平臺課程占13.2%、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占25.3%組成的課程體系。

課程設置是課程體系構建的基石,也是實現人才培養的具體內容。河南工業大學機械類專業在人才培養上一直堅持重基礎、強實踐的觀念,課程體系能夠保證英語、計算機類、實踐環節四年不斷線;確保通識類課程學時和質量;專業類課程形成有機的課程群;將基礎實驗串聯起來,獨立設課;課程設計循序漸進;社會實踐扎實有效,豐富多彩;畢業設計真題真做,過程管理規范、嚴格。通過近幾年的實踐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有了明顯提升,收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一)理論課程設置

通識教育課程包含:思想政治類、體育、數學、物理、英語類、計算機類、人文素質類、集中實踐類。學科平臺課程:機械工程導論、機械制圖、工程數學、工程力學、機械工程材料、材料成型工藝基礎、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電工電子技術、互換性與技術測量、液壓與氣壓傳動、機械工程測試技術、機械工程控制基礎等。

專業平臺課程按照專業方向設定,大三進行專業分流,即現代制造工程方向、機械電子工程方向。強調計算機技術及應用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校期間就將計算機知識與專業培育相結合,形成新型機械工程專業人才所必須的工程信息技術應用和開發能力。如開設計算機仿真、CAD原理與應用技術、數據庫及其在工程中的應用、自動化控制技術、產品造型設計、機電一體化實驗技術、電子商務技術、技術經濟學等,以增加學生畢業后的職業適應能力和發展潛力。

(二)實踐課程設置

1、實驗課

(1)獨立開設專業基礎實驗課

機械工程基礎實驗(含17個實驗)是一門獨立的實驗課程,所有實驗都在機械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進行。本實驗課與機械原理、機械設計、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基礎等課程的理論教學相銜接。

(2) 課內實驗

其它專業課程所含的實驗主要有:液壓與氣動、控制與機電測試、材料及熱處理、微機原理及應用、PLC應用、數控技術等。這些實驗專業性較強,是機電設計制造必要的知識,這類實驗主要在加強應用性上做文章,推出了綜合性、設計性和研究性實驗。

(3)開放型實驗

開放型實驗拉近了學生與專家教授的距離,拓寬了學生的眼界,提高了學生的工程應用水平,增加了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自開設以來,參與的學生大量增加,也為學校參加諸如機械設計大賽、電子設計大賽、機器人大賽等提供了人員和平臺保證,取得了驕人成績,連續取得全國機械設計大賽“二等獎”,河南省電子設計大賽“一等獎”等榮譽。

2、集中實踐教學環節

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包括:課程設計、各類實習、實訓、畢業設計等。它們是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培養工程實踐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是學生理論初步聯系實際的橋梁。因此,精心設計和安排這一環節對培養學生的意義重大。這些環節應該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隨著學生專業知識的積累不斷鍛煉和提高。

(1)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一般安排在該課程結束后開始,常放在學期末或剛開學時集中進行,按順序從機械測繪與計算機繪圖、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機械制造綜合設計、機電系統綜合設計等逐步展開。經過系統的訓練,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使理論與實踐得到了初步的聯系。

(2)各類實習、實訓

實習、實訓是高校工科學生教學計劃中規定的一個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它能夠使學生了解社會,接觸生產實際,了解本行業傳統技術、先進技術、最新發展動態和前沿,增強勞動觀念和職業素養,鞏固所學知識,獲得本專業初步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知識,培養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

金工實習是機械類學生的第一個必經的環節,重點訓練學生機械加工及工藝實踐方面的基本技能,使學生掌握各類常用機床的操作與使用,鉗工與焊接等工種的操作等,初步了解機械加工的基本概念。一般放在大二開學時進行,為陸續開設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提供必要的感性認識基礎。

數控技術實訓緊連金工實習安排,讓學生親自操作數控機床通過模擬加工和實際加工演示,為數控技術課程和實驗提供了必要的操作技能準備和感性認識。

生產實習在大三下(第六學期末)安排,在校外國家認可的專業實習基地進行,我校機械類學生一直與河南洛陽一拖集團、湖北十堰東風汽車公司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生產實習以親身經歷與現場感受等特征,有著其他教學過程無法替代的顯著作用。學生還能夠在與現場工程師、工人師傅的交流中獲取寶貴的實踐經驗,培養觀察力、交流能力、適應能力等。

畢業實習是畢業設計的必經環節,通過畢業實習使學生對畢業設計的對象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學生的工作任務應包括:該設備設計制造的國內外發展現狀和進展,關鍵技術有哪些,以及進行設計的必要資料和知識儲備等。

(3)畢業設計

畢業設計是機械類學生畢業前最后的綜合教學實踐環節,它要用學生所有的知識和能力去完成一項較為復雜、功能相對完整的機電設備的設計任務。要經過文獻翻譯、方案論證、初步設計、詳圖設計、計算制圖、撰寫設計說明書、畢業設計心得、答辯等環節。

畢業設計的選題應該盡量真題真做,若果條件達不到,也必須要有真實的工程背景。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知識水平,應進行合理的分組和分工。大家互提設計資料,各自為戰,還要協調配合。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與此同時還鍛煉了組織協調能力和團隊精神。

畢業設計吸收企業專家參與指導也是提高實戰經驗的好的做法,大大提高了真題真做的比例。經學院論證有條件的企業可以直接吸收一些學生到現場進行設計工作,企業導師輔以校內導師共同指導,設計題目即為企業的技術難題。

3、課外科技活動、競賽、社會實踐

其他實踐教學模塊包括學科競賽、科技活動和社會實踐等。我們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科技競賽。鼓勵學生利用寒暑假課余時間接觸社會,培養適應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學生通過這些科技活動與實踐,把理論知識融入到研究過程,開拓了學術思想,培養了團隊協作精神及創新精神。另外,擬通過請領域內專家、技術人員、校友來校作專題講座形式,拓寬師生的知識面,了解技術的最新進展。

二、加強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

(一)實驗平臺建設

實驗教學平臺是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必須保證的硬件條件,它搭建的科學性直接影響專業建設的良性發展。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是追求的目標,總結起來實驗教學平臺的建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3]:

1、盡可能綜合應用多課程專業基礎和專業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盡可能將實驗系統模塊化,通過提供實驗組件的方法,實現實驗系統的可組裝和可重構。以滿足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和不同課程的教學需要。

3、有助于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發散思維和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

4、具有開設創新型實驗和開展科學研究的軟、硬件擴展條件。

5、平臺應該滿足經濟、安全、可靠、節能、低消耗、低嘈聲和環保的技術要求。

6、鼓勵和激勵教師自行開發和研制。

我校的機械綜合實驗中心是河南省第一批批準的“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有機械設計、機械制造、材料組織與性能、液壓與氣動、機電傳動與控制、汽車、模具、計算機輔助設計、包裝、數控中心等實驗室,實驗設施省內一流,實驗室管理上采取專兼職教師模式。

(二)建立工程技術實訓中心

學校極為重視實踐教學,在市場經濟時代,為了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要立足自己建設,我校在新校區建成了總建筑面積12704平方米(其中生產場地3224平方米,教學實習場地8932平方米,地下設備間548平方米)的工程技術實訓中心,主要功能為車工、銑工、磨工、磨床裝配、磨料模具實習場地及現代制造技術中心,專職人員35人,擁有勞動部認可的《數控培訓基地》,以及勞動部授權的合格證頒發資格。為機械類專業學生的培養提供了國內一流的實訓條件。

(三)校外實習基地建設

在繼續保持好原有校外實習基地合作單位的前提下,根據專業特點不斷拓展合作企業,為畢業實習和社會實踐提供充足的基地。另外,通過與企業的接觸也了解人才的需求狀況和對人才培養要求的第一手資料。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優良的師資隊伍是辦學條件中非常重要的條件,對于機械類學生實踐能力要求高的特點,加強“雙師型”人才非常迫切。通過對新進教師進行企業培訓,將新引進的有博士學位而無兩年以上實際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安排到產學研合作企業鍛煉半年到一年。一方面,可以充實企業的技術力量,與企業技術人員一道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另一方面,真刀真槍的工作,年輕教師自身的實踐能力得到提升,為今后的教學工作積累了寶貴的實際工作經驗。

四、建立實踐教學質量保證體系

上一篇: 計算機軟件論文 下一篇: 智慧農業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一区偷拍中文久久无 | 亚洲欭美日韩颜射在线二 |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一品道 | 亚洲怡红院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中日韩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