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推廣畢業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6 15:26:5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農業推廣畢業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農業推廣畢業論文

篇(1)

 

近年來,我縣畜牧業在黨的惠民政策的感召下和市場機制的牽動下,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生產方式逐步轉變、畜產品質量穩步提高、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畜牧業產值已占到農業總產值的40%左右。但是,與建設現代畜牧業的要求相比,目前我縣畜牧業還存在科技含量和組織化程度比較低、保障體系不健全、抵御風險能力差的問題。畢業論文,畜牧業發展建立畜牧推廣基金。。為了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加快發展畜牧業,支持規模化飼養,加強品種改良和疫病防控”的要求,結合我縣正在深入開展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使“雙輪驅動促統籌、破解難題惠民生”的活動主題落到實處,從而全面提升畜牧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切實加快規模健康養殖發展,特提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畜牧推廣工作的發展應建立畜牧推廣基金的設想和建議,通過建立畜牧業發展風險基金,扶持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畜牧業結構可進一步優化,標準化、良種化、規模化、產業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畜禽養殖新技術進一步普及,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抵御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逐步實現畜牧業向技術集約型、資源高效利用型、環境友好型轉變。

 

“基金”有兩個用途,一是利用基金的作用,來解決當今由于受市場經濟沖擊而出現推廣工作中的不適應問題,加強壯大推廣體系建設。二是促進推廣項目的轉化,抓好推廣典型鼓勵農民提高飼養業中的科技含量。畢業論文,畜牧業發展建立畜牧推廣基金。。

畜牧推廣是以追求社會效益為主的公益事業,它將畜牧新成果、新技術介紹給農民,使其不斷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并應用于生產過程中,從而增產增收。提高農民素質、追求社會效益,是其出發點和歸宿。畜牧推廣的這一屬性不應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而改變,而應繼續強化。

但是,處于市場經濟中的具體推廣部門和個人,又不能不追求自身利益,努力增加收入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工作需求和生活需求。畢業論文,畜牧業發展建立畜牧推廣基金。。因此,也都在探索通過有償服務和經營來創收。畢業論文,畜牧業發展建立畜牧推廣基金。。畢業論文,畜牧業發展建立畜牧推廣基金。。但是面對千家萬戶的小規模經營,面對非常分散的服務對象,面對相對低下的農業效益,面對自然再生產和經濟再生產交織、制約因素很多的農牧業,推廣工作不可能多是有償服務,有償服務的領域是很小的,況且服務收費的標準也很難確定。

圍繞推廣工作開展經營服務,不失為一種創收手段,也有不少好的事例證明這一手段的作用。但是,開展經營勢必牽扯推廣部門的精力,弄不好也易使推廣偏離其正常軌道。要解決好推廣部門自身效益與推廣對象的社會效益之間的矛盾,使其自身建設與事業發展同步進行,筆者認為建立畜牧推廣基金的辦法是可行的。基金由國家投入專款,由畜牧推廣部門掌握使用,主要用于:(1)畜牧推廣自身開展有償服務項目的投入,通過開展有償服務增強自身活力,促進推廣事業的發展。對于好的項目要集中投入。(2)有發展前途的大型農牧場戶的科技項目。(3)專業戶或科技示范戶由于資金短缺不能提高科技含量的可使用“基金”。實施上述計劃必須有以下兩個條件的保證。一是制定具體法規和政策,保證農業技術推廣法的落實。要以法律形式保證國家和集體對推廣工作資金投放而不以某位領導和某級政府對推廣工作好惡確定投入量。二是政府要保證畜牧推廣的計劃性投入,計劃和市場,這是促進科技進步的兩種手段,有各自服務與經濟建設的不同目標和適用范圍。對于社會公益性非常顯著的農技推廣工作,其經費還應主要靠政府的計劃性投入。畢業論文,畜牧業發展建立畜牧推廣基金。。即使在實行市場經濟多年的國家,也多是這樣做的。在目前我國市場機制尚不發達的情況下,促進農技推廣工作,加速農業科技成果的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期待于市場的只能是輔助作用。所以農技推廣部門、推廣工作者自身利益的保證,還主要靠政府的計劃性投入。尤其是基礎設施的投入,知識更新,新項目的引進更需政府的扶持。

篇(2)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03-0037-03

Reformation and Practice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Plant Protection Specialty

LIN Qiao-ling HE Hong * YI Run-hua

(Agricultural College,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 Guangdong 524088)

Abstract The status reformation and practice of practices teaching system for plant protection specialty in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were introduced,including methods and content,open laboratories,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bases and thesis management,etc. By preliminary try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aching reformation promoted students' operative skill and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and improved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stimulated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Key words plant protection specialty;practice teaching;reform;pratice

植物保護專業是傳統植物生產類主干專業之一。該專業主要培養具有植物保護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農業及其他相關領域從事植物保護工作的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目前,廣東海洋大學植物保護專業畢業生多數到農化企業或鄉鎮農技部門就業,從事農藥營銷、植保技術服務等工作,還有部分學生讀研繼續深造。這不僅要求畢業生要具備較寬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還應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而在以往的實踐教學環節中,其課程設置往往是理論課的從屬,存在諸多問題,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此,國內不少農業院校都已就植物保護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進行了探索和改革[1-12]。廣東海洋大學積極借鑒其他高校的經驗,采取多種措施強化實踐教學,以滿足植物保護專業實踐教學的需要,為培養出高素質人才奠定了基礎。

1 教學方法與內容的改革

1.1 教學方法改革

過去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教學主要是根據課堂學習的內容進行驗證性教學,該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造和動手能力。為此,廣東海洋大學在教學方法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一是采用啟發式教學和討論式教學,在實驗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上實驗課前一周教師提前給學生安排討論的題目,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上網搜索等做好準備。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認真傾聽,結合學生討論的實際,做好引導,進行必要的提示、點撥、設疑、答疑等。二是結合病蟲害發生的特點實施現場教學。如農業昆蟲學與農業植物病理學等實驗課上,教師可針對教學內容適時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深入田間地頭,觀察識別病蟲,采集病蟲害標本,跟隨指導解疑。通過此過程,學生身臨其境,形象生動地觀察認識了以往只在課本和PPT上看到的常見病蟲害,也掌握了常見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大大提高了其學習興趣。三是鼓勵學生采集標本,參與教具制作,提高其實踐動手能力。廣東海洋大學校園周邊植被豐富,是一個天然的植物標本貯藏庫。根據季節和植物的生長發育周期,組織學生制作成套病蟲害標本,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能豐富實驗室的標本貯藏量,為學生的實驗教學增加教學內容,一舉兩得。

1.2 教學內容改革

植物保護專業許多課程實驗都屬于驗證性內容,如普通昆蟲學和普通植物病理學實驗內容多是對常見昆蟲和病菌的識別與鑒定,以往學生只要按實驗指導步驟進行操作就能順利完成實驗,這樣學生只能掌握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和常規的實驗儀器設備使用方法,但缺乏動腦思考、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鍛煉,使得真正能夠合理地設計實驗并就實驗提出問題和解決辦法的學生不多。為改變此弊端,廣東海洋大學開展了以下內容的改革:一是在課程實驗教學內容和形式上增加了技能性、設計型綜合實驗。如在普通植物病理學實驗項目中增加了植物病原菌分離及其培養基設計這一綜合性實驗項目,讓學生自己采集各種植物病害標本,并根據病原菌的特性,設計、配制培養基,通過比較分析各種培養基對病原菌生長、分離效果的影響,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二是在教學計劃中增設了技能訓練課,以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技能訓練課包括植物病理學基礎、昆蟲學基礎、植物病害防控、農業害蟲防控等四大模塊,每個技能訓練課20個學時,形成了基本實驗操作能力與專業技能、專業技術應用有機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三是實驗課與生產實習相結合,生產實習與社會需求相結合。根據農業生產現狀和出現的新問題,設計實習的內容。課程的實驗課與生產實習結合,使學生在掌握基本操作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如農業昆蟲學實驗課與生產實者有機結合在一起,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害蟲的發生以及生物學特點,進一步提出防治的方法與措施,并在實踐實習中加以確認。學生覺得能學以致用,從而激發了其學習興趣,鍛煉了其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

2 開放實驗室,推行本科生科研導師制

以往的實驗室管理,儀器分散,功能不全,利用率低,相互獨立。部分實驗室僅供學生上課使用,不對本科生進行開放,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此,廣東海洋大學對實驗室進行整改,把教學實驗室與科研實驗室進行整合,成立大植保實驗平臺,實驗室總面積近1 000 m2,近3年來添置實驗儀器設備費用超過300萬元。實驗室由專人負責,做到人、財、物資源共享,實行全天候開放實驗室制度,對本專業學生全面開放。學生可利用課余時間及周末與寒暑假時間自由出入實驗室,大大方便了學生做實驗。同時推行本科生科研導師制,由指導老師負責本科生科研選題及實驗室安全、衛生等問題,避免學生盲目操作。本科生與導師實行雙向選擇,導師可以挑選學生,學生也可以自由選擇理想的導師。導師可以先為學生選擇研究主題,通過研究實踐,使學生逐步掌握選題的技巧。特別是導師自己有科研課題時,能夠讓學生盡早參與課題的研究,對鍛煉和培養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同時,學生隨導師進入相應的實驗室,與其他研究生一起,協助導師做些教學和科研的輔助工作,增加了其實踐機會,增強對其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力度。實踐證明,學生對科研導師制反響較大,參與積極性很高,班級學生參與率幾乎達到100%。同時廣東海洋大學還利用該實驗室平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廣東省和學校組織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挑戰杯等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來,已有多名學生獲得校級以上創新大賽或挑戰杯競賽獎項,在核心刊物上發表了多篇研究論文。

3 實訓基地的建設

實訓基地是保證學生實踐教學順利進行的必備條件,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的重要基地,也是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為確實提高植物保護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廣東海洋大學因地制宜在校內外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實訓基地。

3.1 校內實訓基地建設

植物保護專業是隸屬于廣東海洋大學農學院11個涉農的本科專業之一,為搞好該專業的校內實訓基地,廣東海洋大學充分利用學院已建有的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和園藝研究所等條件,并結合學院其他專業如農學、生物技術、園林、園藝等相關專業的校內教學、科研、生產等資源,在校內建立了水稻、甘蔗、果樹、蔬菜及熱帶植物等病蟲害觀測圃,為相關專業課程從“黑板”教學走向“現場”教學,將書本上抽象的“植物病蟲發生與防治”變得具體、生動、形象,為實現理論與生產實踐的無縫對接等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該專業還組織學生按作物種類對其病蟲害發生情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調查,以了解、掌握校內各主要作物病蟲害的發生與發展規律,并根據病蟲害的發生規律,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對其防治策略與防治方法提出建議,較好地實現了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的結合,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2 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鍛煉、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與職業道德極為重要的一環。在充分利用校內實訓基地的同時,廣東海洋大學加強了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結合當地熱帶農業特色,廣東海洋大學分別建立了南亞所熱帶植物實習基地、廉江紅橙實習基地、徐聞香蕉與蔬菜實習基地、雷州蠶桑實習基地及湖光農場實習基地等多個校外實訓基地,不僅提高了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同時也保證了學生生產實習的順利進行。

4 強化畢業論文(設計)管理與指導

畢業論文(設計)是學生4年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是學生理論水平、操作技能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及創造性的集中反映,是衡量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為提高學生畢業論文質量與水平,結合農科專業高等教育特點,廣東海洋大學在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管理與指導工作中進行了如下改革。一是嚴把畢業論文選題與內容關。要求學生的畢業論文必須是一人一題,論文是在導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獨立完成的;論文內容必須是學術研究性論文,不僅要有廣度,還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創新性。二是嚴把指導教師關。要求指導畢業論文的教師必須有課題支持,以鼓勵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三是嚴把畢業論文答辯關。答辯時專業成立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畢業論文的選題、內容、格式、獨創性等進行全面嚴格審查,對不合要求的論文一律不準答辯;答辯時要求每人進行獨立答辯,由答辯委員根據學生畢業論文的水平、答辯表現等,對每個學生的畢業論文答辯做出客觀、公正評價。四是強化了畢業論文的過程管理。要求學生的畢業論文必須有開題報告、中期檢查報告、指導教師意見、評閱教師意見等。為保證學生能順利完成畢業論文的研究工作,廣東海洋大學除建立植物保護專業實驗室平臺、建立全天候開放實驗室制度外,在教學安排上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與調整,在學生進入三年級時即開始安排、組織學生進行畢業論文撰寫工作,以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開展畢業論文的研究工作,一改過去四年級時才開始進行畢業論文研究工作的狀況,這樣不僅在時間跨度上可以涵蓋農作物一個完整的生長發育期,以保證研究資料的完整性、系統性和可靠性,同時為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進行認真思考與總結,確保畢業論文的質量與水平。通過改革,該專業學生畢業論文的選題范圍逐步擴大,研究深度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畢業論文的質量和水平得到明顯的提高,已有多篇畢業論文在校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

5 結語

通過對植物保護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和實踐,激發了學生對該專業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也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明顯提升該專業的教學水平、教學效果、教學質量,逐年提高學生就業率,受到學生和用人單位的充分肯定。但由于植物保護專業涉及面廣,又受地域等主客觀條件限制,雖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這只是一個初步的嘗試,還需要不斷探索和改進,廣東海洋大學將不斷努力,確保植物保護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更加完善,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較高綜合素質、適宜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植物保護專業人才。

6 參考文獻

[1] 廖勝剛.創新實踐教學:對接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與就業市場需求[J].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與研究,2005(1):94-96.

[2] 龔國淑,黃云,張敏,等.新時期植保高素質人才培養淺析[J].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04,22(S1):29-31.

[3] 郭勝.以就業為導向構建實踐性教學體系[J].職業與成人教育,2005(3):40.

[4] 康濤,盧毅,劉小高.當前綜合性院校農科實踐教學質量的研究[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1):89-94.

[5] 賀桂欣,王久興,齊永順,等.論創業教育視野下的園藝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7,21(2):64-67.

[6] 高必達,余映波,李紅玫.植保專業動態應變教學體系的探索[J].高等農業教育,2001(2):65,84.

[7] 趙明.植物保護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20):85.

[8] 鄭春龍,邵紅艷.以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中國高教研究,2007(4):85-86.

[9] 黎東升.農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改革的必要性與可行性[J].高等農業教育,2001(8):64-65.

篇(3)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12)04-0005-03

一、引 言

畢業論文的寫作與答辯是本科教學與實踐環節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目的在于總結、消化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成果,培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使學生受到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也是培養大學生創造性綜合思維能力及文字綜合表達能力的一種手段和方法。但現實情況是,在管理學科研究與實踐中定量分析、數學模型運用越來越多,管理類本科生的數學分析能力逐漸增強的同時,其創新思維和文字綜合表達能力卻越來越差,開題盲目,寫作抄襲,答辯走場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提高畢業論文質量已成為當務之急。本文即以管理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教學管理為例,提出建立以學校制度安排、導師智力支持以及企業的實踐接口等3個維度為核心的畢業論文質量保障“3I”模型,從而加強對畢業論文的全過程質量控制。

二、“3I”模型

畢業論文教學中過程的每個環節出現質量問題都會對最終的論文質量產生直接影響。為此課題組多年來對管理類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全過程管理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析,在指導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了訪談和問卷調查。課題組對管理類本科畢業論文從開題、撰寫到答辯的諸多環節中所涉及的各類主體進行了分析,對若干典型質量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發現有效提高管理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因素除去學生自身的主客觀因素外,還有賴于畢業論文撰寫過程中與此密切相關的各主體的共同努力。若將質量良好的管理類畢業論文看作是一只穩固的板凳的話,那么支撐其站立的三個腿柱則分別為學校提供的健全的制度(Institution)、導師提供的智力支持(Intellect)和企業所提供的理論切入實踐的接口(Interface),這就構成了管理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保障的“3I”板凳模型(見圖1)。由此可見,要保證畢業論文的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就必須從各環節中最典型的問題入手,建立學校制度安排、導師智力支持以及企業的實踐接口密切配合的多維立體化質量保障體系。

圖1管理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保障的3I板凳模型

三、畢業論文教學過程管理中典型的質量問題

本科畢業論文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它由多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構成。為摸清和了解管理類本科畢業論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課題組于2010年6月份對安徽財經大學管理學院四個本科專業畢業生撰寫畢業論文情況進行了調研。問卷通過郵件方式向學院6個班級畢業生發放,共回收問卷137份,其中有效問卷134份。調研報告對選題來源、選題與企業接軌、學生和指導教師作用和態度以及論文答辯的重視程度等方面出現的典型問題作了具體分析。

1.論文開題階段的質量問題

開題是畢業論文工作的龍頭,一般包括畢業論文寫作輔導、論文選題、論文開題報告、論文寫作提綱,其中選題質量是畢業論文質量的起點。

(1)畢業論文選題原因。論文選題應能切實解決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適應大學本科生所學知識程度的承受能力,選擇那些能結合自己工作、發揮自己業務專長的課題。沒有一個思路清晰、可查相關資料充實的畢業論文選題是很難最終獲得成功的。然而,根據圖2,受調查者中,近1/3的學生認為選擇自己畢業論文題目主要基于是否好寫的角度出發的,同時,還有16%的學生選題居然是隨便挑選的,選題隨意性由此可見一斑(見圖2)。

圖2畢業論文選題原因

(2)選題與企業接軌情況。通常本科畢業論文撰寫時間和畢業實習是結合在一起的,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可以發現專業領域內有實際研究意義的論文選題,同時管理專業尤其要求理論和實踐密切結合,所培養的人才直接面向生產經營和技術推廣第一線,所以通過增加學生論文撰寫中的企業實際實習環節是十分必要的。而根據調研結果(見圖3),多數論文僅將所實習企業用作簡單的例子來佐證論點(42%),而選擇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無關”的也達到25%。由此得知,當前學生論文撰寫中,實習企業所提

* 本文得到了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編號:2009sk147)、安徽財經大學2009年度教學研究重點項目(編號:ACJ YZD200902)的共同資助

供的研究素材所占比重微乎其微,使得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專業理論與實踐之間出現了較為嚴重的脫節現象。

圖3實習企業在論文撰寫中的作用

2.論文寫作階段的質量問題

從學生層面看,畢業論文寫作是一個獨立學習、自覺學習和積極學習的自主化學習過程。從教師層面看畢業論文指導就是一個依據教學設計方案引導學生獨立學習、自主學習,對學生進行個別教學的過程。因此,論文質量的高低直接取決于學生和老師對論文完成的態度。

(1)學生論文完成態度。據課題組成員了解,相當部分的學生不太重視畢業論文的撰寫任務,他們認為學校教學部門和指導教師并不會根據他們撰寫論文的質量而給出差異較大的評判結果。這一點可以從調研結果中證實:69%的受訪者對他們完成論文的評價是“閉門造車,網上搜集資料,東拼西湊完成”,甚至有11%的學生采用“交給他人完成”的方式來寫畢業論文(見圖4)。另外,從論文完成所用時間來看,在四周以內完成論文的比例達到82%,其中兩周以內完成的比例也達到48%,可以看出,學生用在畢業論文的時間和精力是非常短促的。

圖4論文完成過程情況

(2)指導教師作用和態度。論文指導過程中,教師既不能放羊式指導,也不能手把手進行。在教師的主導作用這一選項的認知上,23%的學生認為其導師在指導論文上起到了嚴格監督,主動指導的作用;而31%的學生認為指導老師比較認真,能正確引導;只有13%的學生認為老師不負責任,得過且過(見圖5)。

圖5學生對于教師主導作用評價情況

3.論文答辯階段的質量問題

圖6學生對教師答辯提問的評價情況

在答辯過程中,老師的答辯問題是考察論文的真實性、學生對選題的把握程度以及學生快速反應能力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老師答辯問題作用這一選項的認知上,48%的學生認為指導老師的答辯問題非常合適,能正確引導學生對論文的把握;23%的學生認為老師的答辯問題比較合適,對論文內容有一定了解;20%的學生認為老師的答辯問題過難,自己無法回答;9%的學生認為老師不負責任,沒有答辯問題(見圖6)。

四、以“3I”體系為基礎,加強論文教學全過程質量管理。

針對上述各環節典型的質量問題,最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就是建立基于全過程管理的“3I”質量保障體系,從學校、導師以及企業等3個維度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各個環節的管理與監控,形成最大合力,切實保障管理類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

1.強化過程管理,健全學校制度保障。

要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高校教學管理部門不能只在布置上嚴格要求,而疏于過程管理,應對論文每一個環節制定相關的制度和具體要求,使論文管理更加規范。

在做畢業論文前應組織教師和學生學習相關的規章制度讓教師和學生都明確自己的任務、職責,提高對其重要性的認識,同時做好學生的誠信教育,杜絕抄襲現象;在選題階段,教學管理部門要精心安排師生見面會,組織好開題之前的畢業論文教學輔導,督促教師的認真指導、鼓勵師生間的定期交流;在寫作階段,通過訂立教學進度表和教師指導手冊等規章讓師生明晰相應時間節點,對畢業論文教學進行期中檢查,對教師指導過程的進度和質量進行監控,發現問題馬上令其改正,并檢查整改效果;在答辯階段,要規范答辯程序,必須成立畢業論文答辯指導委員會并實行論文指導教師回避制度、嚴格答辯程序、撰寫答辯評語等。

2.加強引導作用,完善導師智力支持。

畢業論文指導是一個依據教學設計方案引導學生獨立學習、自主學習的過程,教師既不能放羊式指導,也不能手把手進行。教師應明確各階段的要求,檢查進行情況,并及時將總結出現的問題加以指導。

在選題階段,教師要嚴把命題關,完善選題管理辦法,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了解社會發展在本專業、本領域的情況,啟發學生結合專業特點確定論文題目;在寫作階段,教師應著力啟發、循循善誘,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問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一步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論文的觀點,確立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驟,形成研究思路,擬定論文提綱,制定寫作計劃,完成寫作學習的任務;在答辯階段,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正式答辯前,預先進行1~2次小范圍的試講,幫助學生熟悉答辯程序,克服緊張心理,教師要提前對答辯學生的論文仔細閱讀,準備合適的問題,引導學生更好的把握選題,更準確的考核論文的真實性。

3.強調論文案例化,拓寬企業實踐的接口。

由于管理專業所培養的人才直接面向生產經營和技術推廣第一線,因此,對理論密切聯系實踐的要求很高。而如果采用案例化的論文形式,將學生的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很好的結合起來,不僅可以提高管理類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論文研究的現實價值而不致選題空洞乏味,還有益于增加學生的就業機會。

在選題階段,對于處在實習階段的畢業生,要求其結合所在實習工作崗位特點和情況,針對工作中遇到的典型和具體的問題及解決辦法,確定選題,整理并形成畢業設計;在寫作階段,鼓勵學生在能力和條件允許情況下,盡可能的收集、整理案例資料,并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案例研究相關的數據測算;在答辯階段,引導學生對其所寫案例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

綜上所述,提高管理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是一項復雜的多維立體化的任務,必須敢于創新和改革,針對可能出現的典型的質量問題,從論文教學全過程出發,建立以學校制度安排、導師智力支持以及企業的實踐接口等3個維度為核心的畢業論文質量保障“3I”模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不斷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周文忠.對創新視角下的高校本科畢業論文撰寫工作的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11):134~136

篇(4)

近二十年來,現行農業科技推廣在農業技術擴散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促進了我國農業的長足發展,然而,隨著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原有的農業科技推廣過程中的很多弊端日益暴露,嚴重影響農業科技成果潛在生產力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

1當今農業科技推廣存在的問題

1.1政府的農業科技推廣體制轉軌滯后,運行機制與市場要求不相適應

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發展起來的農技推廣體系,其運行機制都是按照計劃的模式建立起來的,選擇什么項目推廣,推廣范圍多大,主要表現為政府行為,不能適應市場化發展要求。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農戶作為農業生產的微觀主體,生產經營什么,選擇什么技術,理應成為農戶自己的權力,而行政式推廣方式,剝奪了農戶作為市場主體的權力,使農民只能被動地接受推廣技術,造成推廣效率低下。

1.2推廣主體間缺乏有效的協調和溝通,弱化了農戶應用科技的積極性及主動性

由于科技供給系統與應用系統之間缺乏足夠的信息交流,農業科研成果與農業生產者實際經濟利益脫節問題突出,使農業科技研究、推廣和應用主體都缺乏積極性。其表現:一是農業科研教育推廣部門聯系松散,政出多門,形不成強大的合力,科研單位長期處在傳統的科研管理模式中,立題、科研、試驗、鑒定、申報成果,這種管理模式,與推廣部門沒有直接聯系,使一大部分科研項目變成了以獲獎為研究目的,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發展之需要,真正先進實用的科技成果不多,造成大量農業科研成果的無效供給。而對于農業推廣部門來說,不了解農業科研進展情況,所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沒有列入科研計劃的正規途徑,由于沒有順暢的技術來源,對于作為市場主體的農戶而言,往往需要的技術得不到,得到的技術又不需要,造成供求矛盾。二是農協組織、企業與農業科研、教育、推廣部門的關系問題,目前農協組織及一些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已經成為農業技術推廣的生力軍,由于缺乏有效的技術指導服務,在檔次、規模上很難適應農戶的需求。

1.3農業科研、教育、推廣與農業生產脫節

由于我國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農業科技體制、運行機制是農業科研機構只管科學研究,很少考慮研究成果如何推廣應用、應用后會產生多大的效益等問題。加之政府倡導科學決策及受某種意義上的科學主義甚至泛科學主義思潮的影響,學者的建議往往成為決策的依據。這突出地表現在中國農業科技研究項目均是在專家的參與下制定的,他們往往把自己的見解、觀點帶進決策中,研究的優先領域實際上是由專家而定。專家則偏好“高、精、尖”研究項目,往往忽視實用技術研究項目,導致農業科技研究與農業生產實際相脫節,一方面大量的“高、精、尖”研究成果難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另一方面則是農業生產過程中所需要的實用技術供給嚴重不足。同時,大學與研究機構把論文與獲獎作為晉升與發展的主要考核指標,從制度安排上誘導科研人員去選擇“高、精、尖”研究項目,這也是農業科技研究脫離生產實際的原因之一。各級各類農業學校雖然一直在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但在實際教學當中卻以理論為主,特別是農業高等院校的教師既有教學任務又有科研壓力,他們沒有時間和精力深入到農業生產第一線去做深入的調查研究,上課時只能照本宣科,最好也就是介紹一些本領域的研究動態而已,至于如何掌握一些實用技術,多數教師自己心中也沒底,而且對動手操作一類的實用技術不屑一顧,這樣必然導致農業教育與生產實際相脫節。此外,在現行體制下,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的自主性很小,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業科技推廣部門推廣什么樣的新技術不是由這些部門在調研的基礎上來確定的,而是由政府決策,但政府的驅動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與偏差,造成所推廣的技術與農戶生產需要的技術不一致;二是由于現有農業科技推廣人員特別是基層推廣人員還不具備綜合的知識與技能,難以自主提供綜合的技術服務;三是農業技術推廣應當是應用研究的繼續和延伸,但是受到人員素質、科研手段方面的限制,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自主研究難以展開。這種狀況勢必導致農業技術推廣與生產實際相脫節。

1.4以推廣“科技”為中心,而不是以對農戶的推廣教育為中心

由于缺乏誘導和激勵機制,推廣人員的推廣結果,往往與其利益并不掛鉤,使推廣部門及推廣人員在方法上只注重“推”,忽略對農戶的推廣教育,致使推廣人員與農戶之間缺乏有效信息溝通,使推廣工作陷入被動狀態。

2完善農業科技推廣的對策建議

2.1優化推廣資源

農業科技推廣是科技興農的基礎工程,以公益性為主,必須依靠財政投入支持。各級政府每年財政用于農業、科技、村建等方面的投入,要拿出相當一部分用于補助農業科技推廣。要通過現有的農業干部學校、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村科技函授學校等,廣泛開展不同層次的農業學歷教育;要以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為依托,加強對農民的實用技術推廣,大力推廣綠色證書制度,幫助每個農村勞動力掌握1~2門現代先進種養技術,全面提高鄉、村干部和農民接受農業科技教育的程度。

2.2加強農業技術的熟化和規范

確定推廣的農業技術除了先進性外,還必須具有成熟性,以保證技術應用后效果的穩定。農業生產受氣候和地理條件的嚴重制約,因此,農業技術不僅一定要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也要適應當地的耕作制度。為此,在新技術推廣前一定要先進行小范圍的實驗,結合當地實際條件進行改進,提高其成熟度。為了使廣大農民盡快應用新技術,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應該結合當地條件,對所推廣的技術和技術體系制定出通俗易懂的操作規程。這應該是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

2.3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完善多層次、多元化推廣體系

國家應制定相應政策,從制度上,保障農業科技推廣的正常運行。目前,適應市場要求的,以政府農技推廣部門為主體,農業科研、教育,農協組織,公司或企業共同參與的農技推廣體系已經形成,并初具規模,各地要因地制宜,選擇不同的推廣模式,或多種模式,實行政府行為、科技行為與農民行為相結合,科學研究、技術推廣與生產需求相結合。政府部門的推廣體系,要轉變觀念,改變等任務、靠項目、要經費的做法,主動適應市場,從而促進農業生產力的不斷提高。

2.4實行分類推廣,建立一個分工明確、競爭有序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

鑒于農業技術的特殊性,必須進行明確的、系統的、科學的分類,對于不同類型的農業技術,由不同的推廣組織進行承擔。對于需求彈性比較大的農產品,可由生產者或企業出資進行推廣;對于彈性比較小,又涉及國計民生的農產品的生產技術,必須由政府進行承擔。

2.5加強各推廣體系之間的協作與聯系

農業科技推廣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需要各部門齊心協力,才能形成強大的合力,鑒于目前形成的多元化的推廣體系,必須由政府去協調和統籌管理,改變目前的政出多門,聯系松散,甚至脫節的現象。可設立推廣委員會或聯絡辦公室,由從事科研、教學、推廣、農民、企業有關人員代表組成,加強聯系,建立正常的雙向溝通渠道,形成以各種利益為紐帶的聯合體。

3致謝

本論文設計在老師的悉心指導和嚴格要求下業已完成,從課題選擇到具體的寫作過程,無不凝聚著老師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畢業論文寫作期間,老師為我提供了種種專業知識上的指導和一些富于創造性的建議,沒有這樣的幫助和關懷,我不會這么順利的完成畢業論文。在此向老師表示深深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臨近畢業之際,我還要借此機會向在這四年中給予了我幫助和指導的所有老師表示由衷的謝意,感謝他們四年來的辛勤栽培。不積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課老師認真負責,在他們的悉心幫助和支持下,我能夠很好的掌握和運用專業知識,并在設計中得以體現,順利完成畢業論文。

同時,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我還參考了有關的書籍和論文,在這里一并向有關的作者表示謝意。

我還要感謝同組的各位同學,在畢業設計的這段時間里,你們給了我很多的啟發,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對于你們幫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謝。

參考文獻

[1]張玉珍,尹振君.關于農技推廣隊伍現狀的調查及分析[J].農業科技管理.2007(1).

[2]趙映峰,易超峰,郝新遠.淺談新形勢下的農技推廣工作[J]

篇(5)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8-0138-02

培養創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和目標,將合作學習與傳統本科畢業論文的教學指導工作相結合,為創新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的思路。合作學習作為一種理論教學的組織形式,在實踐中,作者將“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用于到本科畢業論文的教學指導工作中。激發學生學習上的主動性和獨立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自學能力和協作能力,從而達到良好的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指導效果,有效實現了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一、工科學生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現狀

畢業論文教學環節是工科學生本科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的集綜合性、實踐性和自主性為一體的教學內容。它是提高工科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一個有效教學手段,可以培養學生必要的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可以反映學生大學階段培養的綜合能力和學習成果,也能反映學校和教師的教育、科研水平、教學質量和辦學能力。目前工科學生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現狀包括如下:

1.學生完成畢業論文的創造性、e極性匱乏。當前的工科本科教育課程設置大都以傳統的教師課堂講授、學生課堂聽講為主,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很大程度是被動接受的,無法親身接觸現實的科研環境,缺乏主動設計畢業論文(包括選題、查閱文獻和撰寫論文等)的機會和真正參與科研的實踐。大學階段大量的被動學習,壓抑學生的創造力、限制學生的學習熱情、埋沒了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甚至很多學生連基本的調研國內外研究進展的能力都不具備,這樣很難緊跟本領域科技水平的快速發展,阻礙了未來進一步學習和就業的前景。

2.學生完成畢業論文過程中協同合作進行創造性工作的能力不足。傳統的大學教育,一般強調個人奮斗,從課堂教學到課后自學,大都是靠學生的個體努力“單兵作戰”,即使有一定的同學間的討論和交流,往往也缺乏團隊協作解決問題的鍛煉機會。由于平時缺乏相應的系統訓練,往往造成學生缺乏高效溝通的技巧和能力,在畢業論文實踐進程中往往缺少團隊的協同合作,很難形成聚力高效的完成共同的任務。如果習慣于個人奮斗,畢業后即使個人能力突出,但由于缺乏團隊合作的必要素養,也很難迅速適應工作角色和狀態,可能需要很長時間的磨合才能融入到一個團隊中去。

二、合作學習教學改革實踐

培養創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和任務,作者在近兩年的教學實踐中將合作學習與傳統本科畢業論文教學形式相結合,為創新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學改革實踐中,教師對學生的培訓指導和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有機結合,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強化學生創新、協作能力的培養與綜合素質,把學生的認知過程從接受知識的初級階段向認識、反思、產生新知識的高級階段推進,把學生的思維方式從崇拜知識向挑戰知識的創新模式轉變。筆者在教學改革實踐中將“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應用到本科畢業論文的教學指導工作中。通過緊密聯系的本科畢業論文選題、課題組成員定期討論、集中完成共性實驗、定期進行課題組進展報告、教師指導與合作討論相結合等方式,倡導“教師主導與學生自學并行”,從中激發學生學習上的主動性和獨立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自學能力和協作能力,從而達到良好的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指導效果。應用改革的“合作學習”方法,筆者從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指導兩屆共12名本科生完成畢業論文,其中2015年畢業生4人、2016年畢業生8人,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教學效果。2015年畢業生2人一組開展相近課題研究;2016年畢業生4人一組開展相近課題研究,相近課題名稱列于表1中。12位同學均順利通過畢業論文答辯,論文優良率達到了83.3%。學生科研能力得到提升,由學生為第一作者發表科研論文2篇。

三、教學改革經驗

以下分享筆者在教學改革實踐中的一些經驗。

1.設置緊密聯系的本科畢業論文選題。通過設置研究方向一致、內容相關性較高且聯系緊密的論文選題,使參與文科畢業論文學習的學生在論文內容上具備“合作學習”的基礎條件。

2.組織課題組學生進行內部討論。由教師設定討論題目,課題組學生定期對課題相關的研究背景、研究意義、研究手段、數據分析方法等問題進行自主討論。討論時,每個小組成員輪流選做PPT講解,講解過程中,其他成員提問,并由講解者回答問題。當各小組成員對于討論觀點分歧較大時,小組成員應集思廣益,并自動推舉出中心發言人,以便投入競爭式的課題討論之中。小組討論時,要求首先對題進行充分的討論,然后轉入中心題。這樣,就有了一個由進入中心的循序漸進過程。

3.集中完成部分共性實驗。在各課題相互獨立的基礎上,課題研究中設置部分共性的實驗內容,由課題組成員共同分工協作完成共性實驗,分別獲得各自的研究數據。教師在實驗過程中給予指導和協調。

4.定期進行教師參與課題組進展報告。由教師組織課題組成員定期對課題的研究進展、研究背景、研究意義、研究手段、試驗方法、數據分析方法等問題進行討論。討論時,每個學生輪流選做PPT講解,講解過程中,其他學生和教師提問,教師在討論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指導。合作學習還可以活躍學術氣氛,促進教學相長,有利于激發和鍛煉教師的因材施教意識。

5.教師指導與合作討論相結合。教師經常性地指導學生進行實驗研究,在指導過程中,對一些存在的共性問題或重要內容,安排學生自主討論,再結合教師的討論最終形成實驗方案或解決辦法。

四、展望

合作學習方法應用到本科畢業論文的教學實踐環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一方法可推廣到生物技術、生物制藥等相關工科專業以及理工農醫專業的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環節,對激發這些專業學生學習上的主動性和獨立性、提高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對在協作實踐中培養學生協作創新能力具有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錢國英,白非,徐立清.注重創新型人才的能力培養探索合作性學習的教學方式[J].中國大學教學,2007,(8):20-22.

[2]大衛?W.約翰遜,羅格?T.約翰遜,卡爾?A.斯密斯.合作性學習的原理與技巧――在教育學中組建有效的團隊[M].劉春紅,孫法海,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3]張東旭.合作學習運用于酶技術教學的實踐[J].中國輕工教育,2014,(6):83-84.

[4]董,王鄭隆,楊云喬,夏麗麗,王璐,張東旭,柯樂芹,肖建中.杏鮑菇的菌株篩選與原生質體制備條件優化[J].浙江農業學報,2015,27(5):782-786.

[5]徐立,王陽,張東旭.低聚果糖在飼料中的應用研究[J].飼料廣角,2016,(1):35-37.

篇(6)

 

呼蘭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密圍繞農民增收這個核心,健全完善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土地流轉互動機制,為提升農村經濟運行質量,發展現代農業創造條件。通過勞動力轉移牽動土地流轉,從而帶動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要素增加投入,促進了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經營,探索出了一條統籌推進協調發展的新路子。全區采取多種模式加速土地“依法、自愿、有償”流轉,促進了土地的合理有序流動和農業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不僅使外出務工農民獲得土地承包權益,穩步推進了勞動力轉移,而且使留守農民實現了規模效益。截止目前,全區轉移農村勞動力13.8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61%,創勞務收入14億元,農業人口人均勞務收入3107元,勞務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8%。全區通過轉包、轉讓、租賃和入股等形式,引導轉移就業的農民流轉土地38.9萬畝,占轉移就業農民承包土地面積的52%。

一、多種途徑流轉土地,解放農村勞動力

呼蘭區建立“政府引導、市場調節、農民自愿、依法有償”的土地流轉機制,為推動大規模的勞動力轉移創造條件。一是創新發展合作經濟組織,推進土地流轉,釋放農村勞動力。在不改變土地承包權的基礎上行政管理畢業論文,以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依托,鼓勵農民以土地轉包、租賃的方式,積極參與農業合作經營,從而加速土地流轉,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目前,全區組建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300余家,流轉土地面積達6.1萬畝,吸納農村勞動力1.2萬名。二是引進現代農業資本,促進農村集約化經營,釋放農村勞動力。呼蘭區注重在農業領域招商引資,發展龍頭企業,通過市場化運作,借助企業自身資金、設備、技術和管理優勢,讓農民以土地入股、轉包和互換,發展訂單農業,建立企業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助推了土地流轉規模。實現了基地建設和農民的互惠雙贏。在抓招商引資發展龍頭企業的同時,還注重扶持各類專業大戶,按市場規則引導土地向種養殖業大戶流轉。三是建設園區,流轉土地,釋放農村勞動力。為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呼蘭區加快了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并以此為契機,加快推進土地流轉和勞動力轉移輸出步伐。以沈家、雙井等鄉鎮設施農業示范園區為依托,打造哈肇路設施農業示范帶。采取承包地互換轉包、租賃、入股等方式,引導外出農民把土地向園區集中,實現集約化經營,釋放了農村勞動力,加快了農民向城鎮和非農產業轉移的步伐。雙井示范園區在300畝土地上建溫室大棚20個,每個大棚年純收入1.2萬元。

二、多渠道轉移農村勞動力,推動土地穩定流轉

農村勞動力轉移加速了農村土地流轉,土地流轉促進了農業要素的優化組合,又進一步推動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呼蘭區近年來采取多種渠道大規模轉移農村勞動力,建立和完善了“政府推動、市場運作、政策引導、流動有序、管理規范、服務完善”的勞務經濟發展新機制,做大做強勞務經濟這篇文章,推動了農村土地的穩定流轉。一是提高培訓質量,促進勞動力轉移,穩定土地流轉。呼蘭充分利用國家“陽光工程”培訓資金,發揮陽光工程培訓的牽動作用,通過整合教育資源,采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聯合辦學方式,提高培訓質量。根據市場需求,堅持定向培訓、定向輸出。目前行政管理畢業論文,全區已形成了數控、電焊、計算機、建筑、服裝等專業品牌。區勞動力轉移培訓中心與省農業經濟職業學院合作培養的數控專業學員分配到中糧集團、青島海信等知名企業;黑龍江省農業機械研究所培訓電焊工叫響大連造船廠。近年來,全區共開展技能性培訓農村勞動力2.1萬人,實現了穩定就業。區勞動力轉移辦公室還與200余家企業確立了勞務協作關系,每年可提供1萬余個就業崗位,為學員提供輸出、維權保障一條龍服務,促進了穩定轉移,也促進了農村土地的穩定流轉論文格式。二是成建制舉家遷移,穩定土地流轉。農戶成建制舉家向城鎮遷移是加速農村勞動力轉移和穩定土地流轉的重要因素,也是從區域范圍實現農工、農商轉化,實現減少農民、富裕農民的戰略舉措。全區已有7669戶舉家外遷,轉移農村勞動力13875人,流轉土地11.4萬畝,不僅提高了土地流轉的總量,而且增加了穩定性,提高了農業規模化經營水平。三是創新發展合作組織,穩定土地流轉。發展農村新型專業合作組織,構筑新的載體,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是穩定土地流轉的重要保證。許卜鄉蒲井村農民合作社利用外出農民流轉出來的土地建設設施齊全的蔬菜生產基地,發展無公害蔬菜3500畝,并吸納本村勞動力110名在生產基地常年出勞務,每個農民年獲得工資性收入1.5萬元。蒲井村五個鋼筋隊輸出勞動力310人,年創收496萬元。新型合作組織建設對穩定農村土地流轉,加快農村勞動力分工分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三、規范管理,配套服務,為土地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創造條件

篇(7)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5.08.040

Thought on the Direc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Teaching Setting of College Agricultural Economics Professional

JIANG Jinqi, QI Diming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866)

Abstract The face of rapidly changing market demand for talent and the severe employment pressure, as a veteran professional by the professional farming faces significant question of how to regain competitiveness in the job market. Combined with the professional's professional direc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actual practice teaching settings,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of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teaching farming by the professional direction of professional settings, and thus give adjustment.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direction; practice teaching setting; agricultural economics professional

1 專業方向建設是適應人才市場需求的重要措施

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的現實使得很多高校都開始反思自己的人才培養模式和環節。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安排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其設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社會對各專業人才的需求期望和要求,就直接關系到該學生的質量和就業競爭力。面對用人單位的多樣化需求,各專業在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的適應性建設就成為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①

對于一個專業,其人才培養的共同定位決定了不同院校在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上的基本框架具有統一性,用人需求的差異性則要求專業的課程和教學內容能夠適應用人單位對同一專業人才需求的不同要求,二者之間存在統一和差異的對立。因此,各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教學環節安排要求能夠很好地實現二者的協調。從實踐來看,利用學科基礎和專業基礎課來保證基本課程體系的統一,通過彈性專業方向建設及方向教學環節和內容安排的調整來適應差異性需求及需求變化,是實現矛盾協調的基本手段。②沈陽農業大學農經專業近些年也是在不斷強化和提升基礎課教學質量的同時,通過專業方向的建設及方向課程的調整來滿足市場對專業人才需求的變化。

2 專業方向建設、實踐教學環節設置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 專業方向建設和實踐教學環節的內容構成

從學院就業辦提供的數據來看,農經專業學生的畢業主要去向是讀研、進入企業做管理或銷售等,或進入政府事業單位。基于這種就業狀況,根據教育部本科專業培養方案調整的指導思想,借鑒兄弟院校的經驗,農經專業在2010年的培養方案修訂中對專業方向進行重新調整,確定了三個專業方向:企業管理、農村公共管理和研究創新型。

其中,企業管理方向是個老方向,主要是在課程設置上進行了方向特色化。根據當前企業管理的新變化,增設了領導策略和藝術、企業文化、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等理論課程。考慮到部分學生將來可能會自己創業,及學生到企業主要從事財務、市場研究和市場推廣等工作的需要,在實踐教學環節,增設了企業管理模擬實習和涉農企業創業管理兩項實踐。

研究創新型是原有農村發展方向的調整、凝練和培養定位的明確。它定位于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為后續在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深造打下良好基礎。

雖然農村公共管理是個新設方向,但也是原有農村發展方向的分立,更是原有農經老傳統的延續。在實踐環節,專業在提升農業經濟和農村統計學習要求的同時,輔以畢業調查和畢業論文要求學生撰寫調查報告。

2.2 專業方向的實踐教學環節的具體工作

在專業方向建設過程中,圍繞著各自的人才培養定位,專業在三個方向的實踐教學環節做了很多深入的工作。具體做法如下:

在企業管理方向,針對該方向實踐教學課時較少的問題,增設了企業管理模擬實習和涉農企業創業管理實習。在企業管理模擬實習上,目前主要做法是在聯系好實習企業后,將學生送到企業去實習1周,這期間要求學生實地觀摩企業的整個運營流程,熟悉企業管理崗位的職能,幫助企業完成一些市場調研和市場分析工作。

在研究創新型方向,主要是依托農業經濟前沿課程論文、畢業調查和畢業論文來完成實踐教學內容。較之以前,實踐環節沒有增加,實踐形式還是采取原有的方式。農業經濟前沿課程論文采取為每位學生配備指導教師,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行完成文獻搜集和閱讀、選題和撰寫小論文的工作。老師主要是教學生如何查找有用的文獻,如何確定論文選題,及農經論文的寫作規范和注意要點。畢業調查和畢業論文通常是整合起來進行,同樣也實行導師制。這兩個實習是在課程前沿論文上的進一步深化,實踐過程除增加要求學生在選題確定后自行到農村進行實地調查,搜集畢業論文所需數據資料外,其余環節如課程論文。整個實踐的目的是提升學生運用經濟學、管理學知識分析農業和農村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熟悉運用統計學、計量分析方法的能力。

在農村公共管理方向,整個實踐以農業經濟與農村統計實習為主體,畢業調查及調查報告為輔。農業經濟與農村統計實習是將方向的學生送到校外實習基地,要求吃住在農戶家里,并在農戶所在村莊及周圍村莊完成自己感興趣某個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問題的調查,最終撰寫出一份調查報告。畢業調查由學生自行聯系實習地點,其形式同農業經濟與農村統計調查。

2.3 存在的問題

(1)部分理論課程缺乏雄厚的師資力量。就專業的師資來源和構成來說,專業現有的教師除少部分人是產業經濟學等專業畢業外,其余都是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教師所學專業的集中雖然有利于提升整個農經專業的整體教學深度,但對于部分專業方向而言,它會影響有些理論課程的早期開課質量和效果。比如,在企業文化與CIS策劃、農村公共管理等新開理論課程上,專業雖然能夠安排教師去開課,但由于這些教師都是新接觸課程,也沒有在相關領域系統訓練經歷,他們在開課初期對課程的理論內容理解不夠透徹,這些課堂的教學效果和內容深度總體都不夠好。

(2)現有實踐環節設置的針對性不強,研究創新型和農村公共管理方向實踐環節設置較薄弱。總體來說,在現有三個方向上,專業除在企業管理方向的實踐教學環節做了一些工作,但其它兩個方向都未能新增實踐教學內容,實踐形式仍是專業傳統的實踐方式沒有突破。在現有設置的實踐環節,所有環節除企業管理模擬實習明確針對企業管理方向外,其余的實踐基本都沒有區分方向來進行。特別是針對研究創新型和農村公共管理兩個方向,沒有設置特色明顯、針對性強的實踐環節。也正是實踐環節的針對性不強,目前專業方向給人的感覺是無特色。

(3)校內實驗室、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滯后,實踐指導教師力量不足。對于各個方向建設,專業雖在依托實踐來形成特色上有些想法,如在企業管理方向增加ERP實習,在研究創新型方向增加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軟件應用實習和學年論文,在農村公共管理方向增加在農村公共管理實習,但一方面由于沒有相關的實驗室和校外實習基地,再加上計劃學時的總額約束,這些特色實踐都沒有條件開設,也沒有教學時間開設;另一方面由于不少實踐要求指導教師在相關領域有較長的從業經歷、熟悉該領域的問題,專業現有師資限于所學專業限制沒有能力承擔起全部指導任務,因此無法開設。

(4)部分理論課與實踐課的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實踐課程效果不佳。在教學計劃調整中,各門課程的知識點、上課時間銜接是否合理關系到教學效果。雖然在近幾年的計劃調整,專業在課程銜接上做足了功夫,但受于實踐課時在四個學期的分配原則,仍有實踐課程的時間安排不合理。比如涉農企業創業管理實習要求是在學生學習完經濟學、管理學、財務管理和投資項目評估等理論課后才開設,但目前該實習只有安排在投資項目評估課以前。從近兩年的實習來看,這導致學生在創業計劃書寫作中無法將創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部分寫好。

3 適應專業方向建設的實踐教學環節的調整思路

一是在后續的培養方案修訂中,增加農村公共管理、學年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改變課堂講授所占學時過多的狀況。通過加強將暑期社會實踐與方向教學實踐結合的方式來切實落實和保障這些新增實踐環節的教學時間和效果。二是將現有實踐課程按內容大類進行優化篩選,實踐形式相同、實踐內容相似的實踐課程進行集中式管理,共享教學和學時資源,提高實踐效果。三是將與理論課程銜接不合理的實踐調整學期安排,同時將部分周次安排不合理的實踐調整周次。比如在統籌所有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關系后,將涉農企業創業管理由當前的第六學期末最后兩周調整為第七學期的期中布置、期末撰寫。四是依托學院建設的科研平臺,通過輸出學生到這些機構幫助的形式來實現一些實踐課程的開設和完成。五是加強校內實驗室、校外實習基地建設。通過外聘專家的形式增強實踐指導師資力量,為各專業方向提供良好的實踐教學平臺,提升專業方向的社會影響力,強化專業方向特色。六是建立本科生導師制。根據專業教師的意愿,在學生選專業方向時,按雙向選擇原則為學生配備指導教師,學生要求協助老師完成一些科研項目和社會工作任務。通過此途徑增加各專業方向學生的實踐機會。

項目資助:遼寧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UPRP20140098;UPRP20140975),沈陽農業大學校級教學研究立項(2011-114;2014-09),沈陽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學研究項目(JGJX2013Z001)

篇(8)

作者簡介:侯明生(1952-),男,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從事植物病理學教學與研究。

國內有不少學者從不同角度對高等農業院校植物保護專業及農科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進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但由于相關院校的辦學條件和人才培養目標不盡相同,因此,不存在統一性質的植物保護人才培養體系。本研究依據華中農業大學的辦學條件和人才培養目標,對植物保護專業創新人才培養體系進行了深入探索,研究認為,植物保護專業創新人才,是指那些政治思想過硬、敢于肩負時代使命,立足解決我國“三農”問題,勇于探索和解決植物保護相關的科學問題、實踐問題和社會問題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并據此建立了一套植物保護專業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主要包括植物保護核心課程、植物保護實踐認知、創新能力培養、科學人文關懷體系建設四個方面。

一、植物保護專業核心課程建設

(一)精煉教學內容,跟蹤專業科學前沿

寬厚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是人才培養的原動力。培養體系重點對普通植物病理學、農業植物病理學、普通昆蟲學、農業昆蟲學、植物化學保護和植物檢疫學等主干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了改革。將普通植物病理學、農業植物病理學、普通昆蟲學、農業昆蟲學、植物化學保護和植物檢疫學等課程的學時分別壓縮至48學時、40學時、48學時、40學時、48學時和40學時,大力倡導學生課外自學。強化了夯實基礎知識、注重教學重點與難點的理解和掌握。同時,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科傳統經典理論與學科前沿進展相結合,反映學科發展動態,注重以現代生物學及相關學科的進展解釋傳統植物保護學問題。例如,利用分子植物病理學研究進展闡述植物癥狀形成機理、將分子診斷技術引入普通植物病理學的教學、將微衛星標記技術引入遷飛性害蟲的教學和結合雷達監測技術講解遷飛害蟲的遷飛機制等。

(二)重視專業教材建設,注重精品課程建設

華中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的教師團隊承擔了國家精品教材、“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等編寫工作,擔任主編《普通昆蟲學(第二版)》(雷朝亮、榮秀蘭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農業植物病理學(第二版)》(侯明生、黃俊斌主編,科學出版社,印刷中)、《植物害蟲檢疫學》(楊長舉、張宏宇主編,科學出版社,2009)、《植物病害檢疫學》(洪霓、高必達主編,科學出版社,2005)、《城市昆蟲學》(張宏宇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食用菌栽培學》(呂作舟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昆蟲生態學與害蟲預測預報》(張國安主編,科學出版社,2012)等,擔任副主編的教材有《普通植物病理學(第二版)》(謝聯輝主編,科學出版社,印刷中)、《植物病理學原理》(宗兆鋒、康振生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園藝植物病理學(第二版)》(李懷方等主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9)和《昆蟲學研究方法》(趙惠燕等主編,科學出版社,2010)等教材。同時,加強主干課程的網絡化教學建設,其中普通昆蟲學課程和農業植物病理學課程為國家精品課程,普通植物病理學課程和植物檢疫學課程為湖北省精品課程,以這些優秀教材為核心構建的精品課程不僅證明了華中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教師的教學水平,也為廣大學生的專業學習擴充了廣闊的自學空間。

(三)優化專業師資隊伍,強化年輕教師培養

自2007年以來,植物保護專業先后新進教師26人,其中教授兩人;學院面對海外聘請了“楚天學者”講座教授五人。普通植物病理學、農業植物病理學、普通昆蟲學和農業昆蟲學等主干課程組建了優秀的教學團隊,每門課程均有三名以上的主講教師,并至少有一位教授擔任主講,原則上允許專業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主講專業教師。如普通植物病理學的教學團隊由姜道宏、李國慶、程家森、謝甲濤和張靜等五位教師組成,農業植物病理學的教學團隊由侯明生、黃俊斌、羅朝喜、蔡麗和鄭露等五位教師組成,普通昆蟲學的教學團隊由雷朝亮、牛長纓、周興苗、付新華、朱芬、朱智慧和楊鳳連等六位教師組成,農業昆蟲學由張宏宇、王小平、華紅霞和吳剛等四位教師組成。在青年教師培養方面,實行了導師制,如姜道宏教授和李國慶教授分別負責指導謝甲濤博士和張靜博士的教學工作,侯明生教授和黃俊斌教授分別指導蔡麗博士和鄭露博士,青年教師隨堂聽課、觀摩。青年教師必須參與實踐課程教學、課程實習、生產實習等,并將青年教師是否參與實踐活動作為年終考核及職稱評定的一個重要指標。

二、植物保護實踐認知體系建設

(一)建立作物生產實習課程體系

該課程要求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己種植稻、麥、棉和油菜等重要農作物,調查病蟲害發生,獲得了解農作物生長發育及病蟲害發生流行規律的實踐機會。作物生產實習課程教學中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為期一年的耕種實踐,安排在大學二年級進行,貫穿普通植物病理學、普通昆蟲學、農業病理學和農業昆蟲學及其實驗課程的整個教學過程。課題組組建了一支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建立和探索了田間教學方法,如現場指導、評比、邀請知名教授現場教學等。課程要求緊扣國家糧食安全問題,實時關注國家農業生產,根據病蟲害發生動態和氣象因子等對作物的影響,闡述植物保護專業及農業科學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及學習植物保護專業的自豪感。2009年王小平等就該課程建設及運行進行了系統的總結[9]。

(二)重視強化實驗課程體系建設

將普通植物病理學實驗、普通昆蟲學實驗、農業病理學實驗和農業昆蟲學實驗等實驗課程設立為獨立的必修課程,加強了學生對理論課程教學中基本概念和知識難點的理解和掌握。在專業理論基礎課及其實驗課結束后,教學安排長達三周的野外條件下的植物保護專業基礎實習課程,為學生提供獨立、完整的時間進行實踐。該課程在湖北省大別山區進行,對當地常見昆蟲及病害進行考察,并采集、制作和鑒定標本,培養了學生連續實驗和觀察能力,加強和鞏固了學生的植物保護專業的基本理論,同時也培養了其獨立工作和團隊協作的能力。

(三)改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

植物保護專業的大學生科研活動與專業教學緊密相關,而課程教學是大學生接受知識、掌握科學方法的主渠道,可為學生科研能力培養提供理論支撐和應用指導。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植物保護專業教師經常會結合經典實例闡述重要的科學發現,在鍛煉學生科研思維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植物保護專業科學研究的真實印象。結合理論課程的教學,植物保護專業配備了充足的實驗課程和完善的實驗條件,保證學生能獨立地完成一些基本試驗,如在普通植物病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柯赫氏法則,學生需要完成病害標本采集、病原菌分離純化、接種觀察病害癥狀和病原菌再分離純化的整個流程,既加深了學生對病理學基本理論的認識,也鍛煉了學生的科研思維和動手能力;學生通過形態觀察和ITS序列測定等技術鑒定病原真菌,不僅涵蓋了傳統植物病理學研究方法,也引入基礎性分子生物學技術。通過這些課程教學及其科研活動,改善了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了學生的科研興趣,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和思路,為他們今后從事更多的科研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

(四)堅持和重視校外生產實習

為了加強植物保護專業學生工作能力的培養,教學建立并長期堅持畢業生為期兩個月的生產實習制度,完善實習內容和過程,規定每位學生必須堅持深入基層的工作制度。在學生實習方式上,按照專業特點和學生個人特點的發展進行實習單位的分配;在實習單位的選擇上,采取自主選擇實習單位實習和集中安排實習工作的管理方法;建立了一支由多學科、多技能、責任心強的教師組成的校內教學導師隊伍,并聘任了一批植物保護技術人員、科研院所專家、企業家等做校外指導教師,明確了學生實習單位及校外指導教師的責任。同時,華中農業大學加強各專業實習基地建設,充分保障專業實習的教學質量和校外生產實習的順利進行。從1972年開始,植物保護專業堅持讓學生下基層實習,40年來從不間斷。植物保護專業這種生產實習的模式在植物科學技術學院的農學專業和植物科學技術專業得到了大力推廣,對學校其他專業的大學生實踐教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將對我國農業高等院校的實踐教學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創新能力培養體系建設

(一)建立高端人才培養新模式

“碩彥計劃”是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設立的一種旨在培養植物類科技高層次拔尖人才的探索性培養模式。該計劃根據學生自主報名的原則,從一年級本科生中選拔一批對科學研究具有濃厚興趣且具有良好學術潛質的學生進入教師的實驗室提前接受學術科研的思維和技能訓練;大學三年級結束時進行最后一次考核,合格的學生根據意愿于大學四年級第一學期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通過實施攻讀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貫通培養方式,不斷優化辦學資源的育人效能,強化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著力培養植物保護專業創新型高端人才。在教學實踐中發現,那些參加“碩彥計劃”的學生在創新欲望、能力和自信力等方面均有顯著的提高。2010年以來共有兩個學生團隊獲得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立項資助,主持校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28項;反映學生綜合素質的榮譽和獎勵主要有校級三好學生標兵兩人,十佳大學生兩人,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95%,研究生錄取比例為45%。

(二)鼓勵本科生申請創新性科研項目

培養學生的科研積極性和實踐操作能力一直是植物保護專業本科生培養體系中的重點之一。華中農業大學高度重視開發性實驗教學工作,出臺了多項重要舉措,如制定了“華中農業大學各類實驗室對本科生開放管理辦法”,要求各級各類實驗室應根據“資源共享、對外開放”的要求,在保證完成教學、科研及研究生培養等任務的前提下,積極創造條件,采取多種形式面向本科生開放,充分發揮實驗室的使用效益,積極為培養優秀人才服務。植物保護專業教學也針對本科生提供了多種類型的機會進入相關實驗室從事科研活動。如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SRF)給了大學生一個實踐與科研的機會,申請者根據個人的興趣及愛好,成立科研興趣小組,在相關教師的指導下,查閱文獻,撰寫申請報告,并通過答辯和專家評審進行立項。立項后,學生獨立自主地開展科學研究工作,所有項目都必須進行中期檢查和結題檢查。SRF項目是植物保護專業本科生開發性實驗教學的重要措施,2011年和2012年植物保護系SRF立項分別達到12項和20項。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成果顯著,獲全國“挑戰杯”課外學術作品競賽銀獎一項,“湖北省杯”課外學術作品競賽一、二等獎各一項,湖北省創業計劃競賽二等獎一項,湖北省大學生優秀科研成果獎一項。

(三)加強畢業論文研究過程管理

一般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始于第四學年,現已將選題時間提前到大學第二學年結束至第三學年開始。為了使學生能更加系統地體驗科學研究過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植物保護專業對本科生的畢業論文設計要求嚴格,每位學生必須在大三階段進入教師的實驗室。在選題時向學生公布指導教師的研究方向及擬定的課題名稱,供學生自由選題。學生與指導教師聯系、溝通后確定研究方向,自主查閱相關文獻,確定研究題目、內容和研究方案,進行預備性試驗等,進入開題階段后,學生將在教師或高年級研究生指導下進行畢業論文研究,直至撰寫研究論文和進行畢業論文答辯。導師對畢業論文撰寫規范進行指導。答辯時成立答辯委員會,嚴格要求畢業論文答辯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能真正體驗到科學研究的過程,并且在實踐中鍛煉了自己克服困難的意志,培養敢于創新的科研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養成了良好的科研習慣。自首屆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評選以來華中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學生有七篇優秀論文獲一等獎、六篇獲二等獎、12篇獲三等獎、九篇獲優秀獎;此外,2005年至今,共有17篇論文獲湖北省畢業論文創新獎。

四、科學人文關懷體系建設

(一)搭建“教授接待日”活動,指點學生奮斗目標

學院創建了“問學齋———教授接待日活動”,突出“問學”與“導學”兩個方面,倡導師生平等對話、自由暢談,共同探討感興趣的話題。教師幫助大學生啟迪智慧、開闊思維、廣博知識、提升內涵。通過專業教師與學生的問學交流,一方面學生可以了解到植物保護專業領域最新的科研動態、學科未來的發展前景等。另一方面教師在科研過程中的心得體會與人生經歷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培養學生學術熱情和科研興趣起到了較大促進作用,“問學齋活動”從2008年開展至今,舉行了22期植物保護專業相關的教授接待日活動,植物保護專業16名教授,兩名外聘“楚天學者”,以及一批副教授和講師走進“問學齋”,面對面地與本科生談科學、話學風和談人生等。有的教師多次參加活動,參與活動學生近2000余人次。“問學齋”為師生互動開辟了新的途徑,在校內已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多次被《湖北日報》《人民網》《鳳凰網》和《楚天金報》等媒體重點報道。

(二)創辦“三農講壇”學術報告活動,開拓大學生國際視野

為提高大學生培養質量,增強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學院啟動“三農講壇”大學生學術報告活動。邀請國內外知名教授、學者和企業家等來學院面對本科生講學,講述學科前沿研究進展、講授自我成長歷程,為學生提供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有效補充傳統課堂內容的不足,提升大學生整體學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全面實現學術育人。一方面,積極邀請學界專家和崗位科學家開展前沿講座和特邀報告、推薦優秀博士生開設“博士講壇”、聯絡杰出校友來校開展“校友講壇”等,進一步豐富和提升“三農講壇”的形式與內容。近兩年以來,“三農講壇”共舉辦與植物保護相關的學術報告49場,邀請到美國、德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以色列、韓國等近百余名國內外知名學者,邀請國外專家開設了全英文講授的暑期分子植物病理學課程,為超過三千人次的學生奉獻了精彩紛呈的學術盛宴。這些講壇活動拓寬了學生的專業視野、為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提供了重要參考,提升了他們對未來發展的向往,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廣大學生的普遍認同和大力支持。

(三)師生共建植物保護協會,積極開辟第二課堂

植物保護協會的宗旨是“以趣味讓會員愉快,以知識讓會員認可,以實踐讓會員成長”。除植物保護專業學生外,教師也是該協會的重要會員,為學生提供經費支持和專業知識支撐。植物保護協會關注農業科學,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思維,鍛煉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大學生的實踐意識,服務“三農”。協會積極開展內容多樣、形式豐富的植物保護實踐活動,如開展走進實驗室、走近科學家、走進科學活動,不定期邀請院系知名專家學者和優秀研究生座談;舉辦形式多樣的特色活動,如“獅山行,標本集”和“小型書簽”制作等活動;走進校外的農業部門、農資企業以及周邊農村服務“三農”開展科普活動;參與解決植物保護的實際問題,這些活動協會將科技創新和學術活動緊密結合,積極開辟“第二課堂”,為廣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拓展大學生植物保護方面的知識體系,提升大學生自主思考科學問題、自主學習和勤于實踐的能力,推動植物保護專業創新人才培養進程。

篇(9)

首先,在現行的公益機構中,人員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基層農技推廣新舊力量出現斷層,推廣隊伍專業化水平不足,知識老化現象嚴重;其次,部分農業經營機構缺乏對行業內涵的界定,加之涉農服務行業特殊性導致的人才從業意愿低糜,令機構難以招收符合行業規格的人才,且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缺乏法律意識;[3]其三,在崗的農業技術從業人員對于農技以外的其他知識和技能疏于提升,使得國家推進現代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政策失去人才支撐。

2、農業推廣碩士對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機制的重要性

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面臨的人才困境,非常直接地對農業推廣戰線上的農業科技人員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農業推廣碩士作為專業學位研究生,其目標在于培養具備農業推廣技能,致力于農村發展服務,能解決生產、管理及建設中實際問題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因此,設立農業推廣專業碩士學位不僅是時代的需求,是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需求,更應是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機制的需求。

二、我國農業推廣碩士培養體系面臨的問題

第一,生源方面。①經費自籌的方式增加了報考者的學習成本,且由于招考對象多為在職人員,時間精力有限,有些潛在生源雖有攻讀農推碩士的意愿,卻終因力不從心而放棄。②農推碩士招收單位的日益增多,造成爭搶生源的現象逐漸激化。③年齡、知識背景以及工作單位性質的差異,令生源的思維能力、對高新知識的接收能力參差不齊,就對高校的培養方法與模式提出了嚴峻挑戰。第二,思想認識方面。部分高校對農業推廣碩士的思想認識不到位,認為農推碩士是在職攻讀學位,其目的僅在于取得一紙文憑,增加升遷的籌碼,因此對其疏于管理,甚至將招收工作當成盈利創收的捷徑,從而在思想上降低對學員的要求。第三,培養方案設計方面。部分高校在農業推廣碩士培養方案的設計中,仍將教學內容側重于理論基礎知識,缺乏實踐性的案例教學,導致農推碩士難以將理論運用于實際,使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初衷難以得到實現。第四,培養過程方面。①由于生源為在職人員,致使高校的教學安排難以兼顧每位學員,培養計劃有時不得不進行變動,甚至出現學時縮水的現象。②部分教師教學管理不規范,未制定課程大綱、課件和講義,考試過程不嚴格按照規定執行,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③因時間和空間等原因,部分校內外導師對農推碩士疏于指導,學員也同樣缺乏主動性,導師負責制名存實亡。第五,論文研究方面。有些研究生以時間精力不足為借口,跳過論文開題、中期檢查等環節,直接進行論文撰寫,難以保證質量,且在選題時多選擇大而空的內容,未結合生產實踐,沒有現實意義。

三、完善農業推廣碩士培養體系建設的路徑選擇

基于農業推廣碩士培養體系在生源、思想認識、培養方案設計、培養過程以及論文研究中所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當通過以下幾方面提高農業推廣碩士的培養質量,從而為我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機制彌補現有的人才缺陷。

1、整合高校、政府資源,保證生源的“量”、“質”

高校應在保證培養質量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收費標準。政府則應以提供學費補貼的方式,為學員以及高校提供一定的求學、辦學資金支持;高校必須加大重視力度,在堅持培養標準及培養目標的基礎上,采用靈活多樣的個性化培養模式;政府應當同高校訂立共同培養農推碩士的辦學協議書,將干部培訓同農推碩士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把干部任職資格、職務晉升與農業推廣碩士學位進行掛鉤;高校應將主要招收對象定位為農村基層中青年村干部、一線科技推廣人員以及服務基層的“村官”。

2、端正高校辦學態度,提升學位認同感

針對高校自身、學員以及教師對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認同感較低的現象,高校應當明確農業推廣碩士只是國家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又一種方式,與學術型研究生處于同等地位,不存在孰優孰劣的問題,并進一步端正辦學思想,嚴格管理。要加大重視力度,完善培養環節,保證培養質量,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養“懂科技、懂應用、懂管理”的人才,逐漸改變師生偏見,提高學位認同感。4.3兼顧理論與實踐,適當調整培養方案農業推廣碩士的特殊性,決定其教育必然要緊密結合職業崗位的要求,充分考慮研究生及農業推廣部門的實際需求,將培養內容著重放在農業推廣理論、現代農業信息傳播技術以及適應農村發展實際的經濟學、管理學和社會學等知識的擴展上;要打破傳統的學院式教學培養模式,聘任優秀及推廣經驗豐富的高級專家擔任授課教師,采取“到生產實踐中辦學”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不斷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和技能。

3、規范教學過程,切實保證培養質量

要嚴格落實學分制,督促在職農推碩士合理安排工學時間;加強教學過程管理,注重考勤工作,只有修滿培養方案要求的學分數,方可參加畢業答辯;不斷深化任課教師隊伍改革,聘任課堂教學成果顯著、社會實踐經驗豐富的高職稱教師,采用研討、報告、案例分析等方法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融入具體的實際案例中,提升學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加強導師隊伍建設,選聘富有責任心,從事過技術推廣、科技成果轉化等應用研究,具有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優秀教師對其進行悉心指導。

篇(10)

當前的問題是許多新見解、新發明、新觀點、新成果還局限在實驗室里、課堂上、期刊著述中、圖書館內。廣大迫切需要脫貧致富、走向市場的農民又苦于找不到切實可行的理論指導,面對這種情況,作為擁有現代化設備、豐富藏書的農業高校圖書館,責無旁貸、義不容辭,理應承擔起開發利用農業科技文獻的歷史重任。本文試圖從云南地方農業科技文獻開發利用這個角度入手,結合云南農業大學圖書館所開展的這項工作進行分析研究。

1.云南農業科技文獻的獨特性

云南是一個農業省,85%的人口在農村,75%的國民收入、70%的財政收入和80%的輕工業原料都直接或間接來自農業。農業在云南國民經濟建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云南地處云貴高原,又是多民族地區,自然條件與社會條件都十分復雜。山區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90%以上。高原獨特的立體垂直氣候明顯,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云南農業生產的地域性特征尤為突出。由于農業生產與自然條件密切相關,種植技術和養殖方法必須因地制宜。因此研究好云南,對于全國各種不同地區農業都會產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這也正是云南農業文獻的獨特之處。

云南農業科技文獻是記錄農業科技與生產實踐的載體。在內容上具有地方特點的天文、水利、自然災害、氣候、土壤、物產等資料,是反映云南自然現象與社會現象有價值的記載。一個學科的發展很大程度體現在其發表的文獻中。地方農業是進行地方農業科研的情報保障。科研課題的實用性只能建立在充分可靠的情報基礎上。云南地方農業科技文獻反映了云南農業科技生產的歷史、現狀、動態和水平,記載了大量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留存了無數理論方法、實驗數據和科學構思,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通過利用這一豐富的情報源,不但可以了解本地區農業科技發展的動態和趨勢,而且有助于研究全國其它地區農業發展的普遍情況,進一步促進教學、科研和推廣應用水平的提高。因此充分發揮地方農業文獻的優勢,有力地開發這一智力資源,對深化文獻情報工作,直接為農村經濟建設服務具有重大意義。

2.云南農業科技文獻書目控制的針對性

云南農業大學是一所多學科的高等農業院校,擔負著為全省培養農業科技高級專門人才,開展推廣農業科研、科技扶貧等重任,廣大農民迫切需要大量的農業情報信息。農業高校圖書館不僅是學校的文獻情報中心,而且也是全省的農業情報中心。云南農業大學圖書館館藏文獻較為全面地反映了云南省各地農業生產技術狀況以及種植業、養殖業的研究成果、實用技術和先進經驗。揭示出云南農業的地區特征與地方特色。針對我省特殊的省情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依靠我館54萬冊藏書,6388種期刊,4000多份內部資料的優勢,把分散在不同類型出版物中,不同藏書范圍內的云南地方農業文獻予以集中,加以報導。第一步就是對云南地方農業科技文獻進行專題書目編制工作,有針對性地全面揭示館藏,充分反映館藏特色,這樣不僅可以彌補現有檢索工具的不足,還可以提高文獻的利用率與查準率,具有較強的情報檢索功能。

云南農業科技文獻目錄的編制主要針對我校所開設的主干課和科研課題,包括糧作、經作、植保、園藝、畜牧獸醫等。為了方便檢索,目錄的編制體例依照《中圖法》農業科學分類表序列,目錄后附漢語拼音為序的著者索引。著錄格式完全依照國家標準檢索期刊條目著錄規則中析出文獻格式著錄,為建立云南農業文獻專題數據庫打下堅實的基礎,隨著信息高新技術的迅速發展,云南農大的圖書情報工作也將采用微機處理系統,加大信息容量,加快傳遞速度,增強圖書情報職能,提高服務能力,發展成以數據庫為核心,以數據通迅網絡為目標,兼有較強信息貯存和處理功能的信息檢索咨詢服務體系,目前主要是以數據庫使用為核心。

3.開發期刊文獻的重要性

期刊是重要的情報源,具有內容新、傳遞快、周期短、信息量大的特點。從已收集的云南農業科技文獻看,期刊論文占絕對數量,達90%。地方性農業期刊形式靈活、面廣量大、綜合性、時效性、地區性較強,它是本地區農業信息和科技成果的重要載體。從云南農大圖書館收集的3767篇云南農業科技文獻看,農學、植保、園藝三部分論文分布在79種期刊中,省農科院主辦的《云南農業科技》載文量最高,占30%;《云南農業大學學報》、《云南甘蔗科技》、《云南煙草》、《云南茶葉》、《云南熱作》……載文量依排序遞減。省內各地州發行的期刊如:《昆明科技》、《紅河科技》、《曲靖科技》、以及省外期刊《西南農業學報》、《中國農業科學》《中國煙草》、《中國水稻科學》等也刊登云南農業科技文獻。從期刊文獻的內容分析,我省的烤煙、甘蔗、茶葉、水稻種植資源,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論文多,研究范圍廣。文獻發表的數量隨時間的增長而遞增。由此可以看出開發利用期刊文獻,引導讀者利用,對深化本省農業技術改革,科技興農都具有重要作用。

4.利用本校文獻的實用性

云南農大的著者既是科技文獻的創造者,又是利用者。他們所生產的文獻主要特征是以提高教學質量、充實教材內容、完成科研項目為基點。所研究的課題與教學活動緊密結合、與指導學生課程試驗、畢業實習緊密結合。本校作者著述的論文反映了我校教學、科研水平,充分開發利用之,對于促進本省農業科學技術發展,科技扶貧、科技推廣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本校著者所發表文獻的內容上看,側重于農作物、經濟作物、果蔬花卉的高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遺傳育種、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發表文獻最多的是水稻病害研究、蠶豆病害研究、花卉病害研究等。這和省屬重點植物病理學實驗室建在我校有關。近年來云南農大著者發表的《云南農業生態》、《滇型雜交水稻》、《植物病原菌》、《云南甘蔗》、《云南蘭譜》等專著,以及多種自編教材都是教學、科研必不可少的參考資料,為了運用現代技術和科學方法開發本校教學、科研人員的論著及科研成果,云南農大圖書館正在自建《云南農業大學科技論文專著、專利、科技成果數據庫》預計收錄3000多條信息。我們認為要想持續性地補充數據庫內容,必須有可行的地方農業文獻呈繳制度作保障。 云南農大圖書館圍繞學校重點學科以及對碩士學位授予點的專業,開展定題、跟蹤服務,對所收集的文獻進一步深加工,撰寫了《略述蕎麥生產的現狀和開發利用》、《云南農業抗病育種研究近況》、《優質米生產現狀和開發利用概述》等三篇綜述性文章。以最實用的情報形式提供給用戶,均被國家科委西南信息中心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收錄。其中《云南農業抗病育種研究近況》還被云南省農學會評為優秀論文。農大圖書館還開展了跟蹤本校重點科研課題,如:滇型雜交水稻及兩系利用,云南煙草品種資源的收集和綜合研究,云南水稻、煙草、馬鈴薯病毒鑒定,國際科技合作項目云南省及其英國中部土壤侵蝕率和土壤保持方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云南高原蘋果園昆蟲群落及害蟲防治研究等專題情報服務。將所收集的農業文獻以文摘或題錄的形式提供給用戶。此外還很注重情報服務投入、產出的效益分析,不斷總結經驗。

農大的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和少、邊、窮地區。農村缺乏科技知識已成為阻礙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針對這種情況,云南農大圖書館在收集地方農業文獻的基礎上編印了《農業科技信息》,主要報道我校、我省農業科研、教學所取得的成果和科技動態,其稿件覆蓋面達60%以上。從本省實際出發,重點刊載具有云南特色的農業新技術、新方法,體現專業性、針對性以及結合農事季節的實用性的特點,到目前為止刊出60期,贈送省內外各科研單位、教學單位、農村基層單位,收到了大量的反饋信息,深得基層農技人員的好評。大學生利用節假期帶回家鄉,青年教師下鄉鍛煉、扶貧帶到農村,為廣大農民提供時效好、針對性強、信息量大、參考價值高的實用信息,為科技興農和科技扶貧服務。由此可見圖書館能夠通過對地方農業文獻的深加工,縮短與讀者需求的距離。

5.強化用戶情報意識的必要性

上一篇: 當代建筑設計論文 下一篇: 傳輸技術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熟伦丁香五月 |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 一本大道香蕉大在线欧美 | 亚洲欧美在线播放 | 婷婷丁香五月激情亚洲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