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教學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6 15:26:5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議論文教學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議論文教學

篇(1)

從思想性來分析,這篇文章可以劃歸為思想類議論文,這對學生的理解來說更有難度,前提是讓學生知道需要學什么。因而,教學的起點問題最為關鍵,教師也只有明白教學的起點,才能真正放手,讓學生根據已知與未知,開展討論學習。從本質上講,這也是這篇議論文與其他文體不同的一個點。

按照三要素,“人的高貴在于靈魂”是課文的中心論點,這是學生的已知,但此處學生需要探索的是“高貴”二字。那么,這個“高貴”與其他“高貴”有何不同呢?也許正如作者所說,這個“高貴”不是身份高貴、地位超然,而是指精神有品質、靈魂有思想。教師從這一點出發,引導學生通過自學去挖掘文章的內涵,那么其目的便白然水到渠成。同樣,對于論證方式來說,也有知道的與不知道的。知道的是幾個例子,有名人的與普通人的;不知道的是在漫漫的歷史長河里,有無數的例子,作者為何單單列舉這幾個例子,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探討。結合例子可知,這三個例子分別代表了“高貴”的三個方面,這就需要引導學生進一步討論分析,以此為起點,一環接一環,讓論點連著論證方式,從起點到課堂結尾,引導學生在尋找這個“線”的過程中進行合作探究。

二、于“讀”中還原行文思路

對于議論文來說,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說服讀者。無論提什么觀點、說什么道理,或者舉什么例子,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說服讀者。從邏輯學來說,這是一種歸納或演繹。當然,雄辯才是真正的特點,表現在行文思路上就是論證的過程要特別清晰。因而教師在教學議論文時,更需要把握其問題特點,引導學生誦讀,從而讓其真正明確寫作內容。

作者從偉人與普通人兩個角度進行選材,最后指出青少年要有“純正追求”的美好愿望。學生不難理解這樣的具體結構,但對于整篇文章而言,就需要學生更多地關注文中的“局部”“細節”,即一段話甚至一句話之間的邏輯關系。比如第二小節這兩句話:“在他看來,他畫在地上的那個圖形是比他的生命更加寶貴的。”“在他看來,相對他在陽光下的沉思,亞歷山大大帝的赫赫戰功顯得無足輕重。”這就需要更加深入地分析,來揭示這些事例中深層次的道理。其實,要真正達到與作者的思想吻合,最根本的還需借助誦讀。“韓如潮,柳如泉,歐如瀾,蘇如海”,這句名言告訴我們,理解的關鍵還是品讀。姚鼐也曾說過:“放聲疾讀,只久之白悟;若但能默看,即終身作外行也。”他說的雖是讀古文,但對議論文來說,道理是一樣的。只有讓學生讀,大聲讀,才能使其對作者所要表達的觀點取得更深層次的認同。

三、于“思”中關注寫作意圖

篇(2)

初中議論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議論文寫作能力是衡量一名初中生語文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尺,也是衡量學生理論思維發展水平的標尺。本文初中教育論文從議論文的教學特點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談議論文的教學設計,旨在通過探討議論文的教學設計及課堂實施策略,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寫作議論文的能力,以完成我們的教學目標。

1. 深入淺出,掌握常識 議論文教學首先是講授寫作議論文的基本常識。一般要先讓學生理解什么叫議論文和立論、駁論兩種形式,掌握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掌握議論文的結構一般分為引論(緒論)、本論和結論三個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論述之間的聯系;掌握議論文的主要論證方法:舉例論證法、道理論證法、對比論證法、比喻論證法等。我在教學理論知識時的做法如下。

首先。教師用談話的方式引出話題。比如:今天我們就來關注學校中的亂扔饅頭飯菜等浪費現象,請同學們來談一談。學生們會給出自己的回答:生1:我認為作為一個學生浪費食物就是浪費父母的勞動,是對辛苦培養我們的父母的不尊重。生2:作為當代初中生,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種美德,反對浪費之風……。用身邊的鮮活事例來引發學生的興趣。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實際上學生的這些發言就可以看作是議論文的引論部分,包含了論點。接著,我繼續將話題引向深入。學生思維敏捷,舉了很多例子他們的精彩發言,為后面講授議論文基礎知識作了很好的鋪墊。最后,進入正題——講授議論文基礎知識。實際上,學生剛才的發言已經包括了議論文的各個元素:論點、論據、論證,事例論據、道理論據皆有,還運用了對比論證法等。在此基礎上,我只稍作點撥,加以補充,學生理解起來就比起單純的理論化教學快得多、容易得多,也更激起他們學習議論文的興趣。為以后議論文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 結合例文學習基礎常識 當學生認識了議論文的特點之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學習有關議論文的基礎知識。例如:議論文的要素、結構等。在教學生領會這些基礎知識時,要與具體例文結合起來,從具體文章分析到總結議論文的基礎知識。舉個例子來說,如果要讓學生理解論點這個要素,我們就應讓學生結合文章,先說一說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論點這一要素。這樣,就能讓學生明白什么是議論文的論點。依此類推,議論文的其他基礎常識的教學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進行。

3. 在實際中落實能力 議論文的教學不能脫離生活實際,因為學生是生活在社會中,學習的目的就是要能將知識運用于社會生活。學生是學習知識的主體,只要我們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就會讓他們的能力提高。結合實際訓練學生并不是一件難事,我們身邊隨處可以找到材料。在學校附近,經常可以聽到刺耳的鞭炮聲,這些聲音使學生學習受到嚴重影響。對于這些,學生的體會較深。我們可以用這種生活實例引導學生談自己的看法,并讓學生說一說具體理由。這樣,不但使學生議論文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落實、強化,而且增強了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分辨能力。

4. 取題課文,模仿名作 經過以上三部分的訓練。學生對議論文的每個部分都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此基礎上就可以進行整篇的寫作。但訓練之初應讓學生先從模仿開始。學生學寫議論文需要教師正確地引導。要以讀促寫,讀寫結合,使學生對文章的內容、章法以至語言都能真正融會貫通。變為自己的知識儲備,這是寫作議論文的很好途徑。語文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從學生學習的實際及語文學習規律出發,夯實基礎教學,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審美價值觀。同時運用心理學知識提高議論基本能力,議論的基本能力是社會實踐的必要能力。教師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有計劃、有重點地經常指導學生訓練,使之達到熟練的程度。

總之,議論文起步階段的訓練。不能急于求成,要有目標、有步驟地進行,按序訓練,講求實效。教師作為教育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引導者,需要在實際的教學中,做文本的主宰者,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教師應大膽發揮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創造一個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學習環境,具體地說,就是在全面把握教材、課程標準和學生學情的基礎上,及時主動地采用“調、換、補”的三字策略,才能確保教學效果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篇(3)

教師為達成議論文寫作目標有“三備”之說,即:“備寫作素材”、“備寫作思路”、“備寫作主體”。“三備”和“三動”必須要有機結合,高效運用。

一、備寫作素材,引發“心動”

顧憲成有言:“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在《與元九書》中寫道:“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他們講的都是關注生活,關注現實。

議論文的寫作正合此理,關注“家事”、“國事”、“天下事”,只要“合時”、“合事”,“入得我興趣”,能“動得我心”就應該值得引起寫作者的關注,就可以在“此事”上花時間、花精力去仔細揣摩、推敲、思考、領悟。

和同學探討時下流行的“穿越體”、“宮廷劇”或“秘史劇”,先調動其興趣,使之“心動”再對其“情感態度、價值觀”加以合理引導,以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比如,有學生就在作文《品位》中如是寫道:

當《宮心計》正和街頭巷陌奔走相告的觀眾熱戀中,《美人心計》心計一動見勢橫插一腳,全場熱播;當其中的熱度還未消散,《步步驚心》又緊跟一步,驚艷亮相;《武則天秘史》自然不甘坐失江山,毅然決然趁熱打鐵霸氣登場。這略顯得陰盛陽衰的影視劇個個爭奇斗艷的場面自然飽了觀眾的眼福和艷福。眾人是飯前看、飯后談。甚至連晚上做夢都進入戲中,自編自導。一時“暖”了“秘史”卻“冷”了“經典”——難道這就是現在國人所追求的高品位嗎?

漫步街道,這里播放的是《愛的供養》,那兒在兜售著《愛情買賣》,前方還一路哀嘆著《傷不起》;這邊追求的是楊冪,那邊欣賞的是吳奇隆。試問,看了這些你又領悟到什么呢?

由此可見,學生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現象,只要教師準備得當,加以科學引導,學生就能“心動”,就能引起學生對現象關注和思考的興趣。

這里要特別注意的是這個“備”字要充分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也就是說為學生準備的“天下事”是經過篩選、分類、歸納的。

這“天下事”當然要是時下發生了或正發生著的事,這個事不僅要先“鮮”還要入得學生的“眼”,這樣才能調動學生思考的興趣。讓心先動起來才能為“腦動”埋下“伏筆”。

二、備寫作思路,促進“腦動”

議論文要有清晰的寫作思路和方法。在“大眾”之風盛行的時候,作為施教者能否和學生共同探討和發現既符合寫作規律又相對“小眾化”的行文思路呢?如有學生針對時下熱議“制假、打假”現象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

打假有了新領域,實在是拓展了國人的新視野!

從假煙、假酒到假國醫再到現如今的假學者,可謂無假不有。假煙假酒傷胃,假國醫傷身體,假學者實在是傷了國人之心。(羅列現象)

年年打假,天天打假,時時打假,然而為什么打得假卻無處不在了?

利益是其根本誘因。面對造假的日進斗金,面對造假的揚名海內外,面對造假帶來的聲名鵲起!造假實在是一本萬利。造假者終于從中嘗到了甜頭自然甘愿為之鋌而走險。(原因一)

除了直接的利益以外,良心的考量變得無從談起了。在造假售假跟前,良心反而成“假”的了——良心的確不能按斤兩買!(原因二)

造假者的良心縮水了,報廢了!那么監管部門的監督力又哪去了?新聞媒體為了收視率喪失了辨別力,畢竟如今對他們而言收視率才是硬道理!所以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更有甚者,某些電視臺、電臺明知其中有貓膩,但到嘴的肥肉如何舍得吐出,又不愿意擔待責任,所以就想出在屏幕的下方打出諸如“此純屬專家意見,不代表本臺觀點”。如此云云,把責任撇開。真假完全由觀眾自己去識別。(原因三)

所以對群眾而言,打假成了技術活!

這樣一段論述的文字,從材料上來看無疑同樣是抓住了生活中備受關注的熱點來展開討論,但更難能可貴的是論述的過程中論述者緊緊扣住“制假、造假、假貨橫行”這一方面的問題,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即:假商品利益誘導的原因、造假者道德喪失的原因、監管部門和媒體責任缺失的原因進行問題的探討,思路清晰,切中要害,并能層層深入。

為了能夠使學生在寫作之前科學地針對現象展開有效思考,能夠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地“腦動”起來,師生可以就寫作思路和方法的有效準備進行探討。這樣的探討既有必要,又有價值;既能開動針對寫作思路的思考,又能為議論文行有效的思路準備,真正實現有備而寫。

三、備寫作主體,實現“手動”

篇(4)

一、議論文點題,不是概念陳述那樣簡單

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現,議論文教學中強調點題的時候,總有學生在作文中通過概念陳述的方法,在文章的開頭之處呈現論點,認為這就是點題。從形式的角度來看,這似乎問題不大,因為點題確實是可以放在文章開頭的,但如果深入分析學生的寫作心理,便會發現這樣做的不合理之處。

從一般的理解上來看,點題就有亮明觀點的意思,而開門見山在文章開頭亮明觀點,就成為了學生的自然選擇。問題在于,議論文的形成是一個經過論點分析與提煉,輔以論據詳細說明的過程,因此,點題的背后有著豐富的思維過程,只有抓住這個思維的過程,才能讓點題點到實處、恰到好處。至于如何抓住這個思維過程,下文詳述。

這里首先要關注一下學生的這種心理,以及這種心理對學生作文的影響。高中學生無疑是害怕寫作文的,很多學生寫出來的作文也不像樣,采用多種教學措施之后,學生也少有明顯改進,這都是高中語文教師頭疼的地方。而在筆者看來,可能更多的時候,教師和學生都犯了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錯誤。

如同點題不是簡單的概念陳述一樣,點題的教學也不是論點放置位置、概念簡單列舉。面對話題或者材料,學生以什么樣的概念概括之,成為考驗學生議論文寫作的第一個障礙,有的教師在議論文寫作指導課中,讓學生結合“看見”一詞進行概念辨析(具體下面要談),學生一下子就發現這個平常不過的詞語顯然不足以成為點睛之筆,于是不得不進行發散性的思考,從“看見”到“視而不見”,再到“透過現象看本質”,又到“你所看到的未必是真實的”……這樣的發散,使得學生面前展開了一幅宏大的畫卷。

二、議論文點題,重在概念的辨別與分析

上文說到,議論文點題需要抓住其背后的思維過程,那么,這個思維過程具體是怎樣表現的呢?筆者經過實踐探索與思考,認為關鍵還在于對核心概念的辨別與分析。就一般的概念理解而言,筆者此處想重點談談議論文寫作中概念辨析的步驟與技巧。

首先要說明的是,概念辨析不是玩拆字游戲,不是簡單地將一個概念進行肢解。在此基礎上,筆者以為概念辨析更主要的是對概念進行發散思維,進行多維度理解,要多與知識體系中的已有內容進行合縱連橫。關于這一點,筆者以為,可以結合社會實際進行有目的的訓練與講評。

這是一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也是一個轉型期的社會,當前許多高考的作文題材也取決于曾經或現在社會中能夠引發思考的內容,在日常的議論文教學中,結合這些題材,既可以瞄準高考目標,也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議論文寫作能力。筆者借用葉黎明老師在《概念辨析:提高議論文寫作的分析能力》一文中所引用的“老實人不吃虧”這個例子,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淺顯觀點。

在課堂教學中提出這個觀點時,立即就引發了學生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學生反應之迅速出乎筆者意料,而學生的這一思維也為下面側重于點題的教學打下基礎。本話題中有兩個關鍵詞:一是“老實人”;二是“虧”。至于吃虧與否,雖然是論點中最吸引人眼球的,但實際上依賴于對這兩個關鍵詞的界定。因為無論是吃虧還是不吃虧,讀者最關心的還是作者的論述是否有道理。如果落于俗套,論述無力,那怎么點題作用都不大。相反,如果能夠在上述兩個關鍵詞上做好文章,文章就可以變得精彩起來。循著這樣的思路去辨別與分析,點題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了,點題的效果也會愈發明顯。

三、議論文點題,需要以概念之點帶全面

在實際教學中,發現有的學生容易將議論文寫“散”,即論點與論據之間形不成密切的關系,從議論文寫作的角度來看,這是立論有問題。而從文章的結構角度來看,實際上是學生沒有能夠有效地以點題之概念來帶動文章的全面。

篇(5)

論點是論文作者在最鮮明的提出自我見解和主張的話語,好的論點的提出可以起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作用。論點是文章的靈魂,是一句完整的話語,在語文課本中的議論文的論點都是段落開始或者結尾。論點是學生掌握文章的抓手也是提高思想認識的關鍵。實事論據是語文課本中經常使用的事實論證方法,所選的實例通常是真實、典型、新鮮的特點。

在教學的時候是論點到論據的順序進行,在教授學生議論文寫作中是正好相反,教師要提供大量豐富的寫作素材,引發學生的"心動",才能讓學生的更好的完成寫作,因為同一件事情上不同的人的觀點也可能是不一致的,不能偏激的規定某一論點寫作。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寫道"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所以教師在備寫作素材的時候要"合時"和"合事",還要"動得了心"學生感興趣才會關注才會深入的揣摩思考與領悟。例如,在討論時下學生中比較流行的"穿越體"時,學生都是很感興趣的特別是當堂讀一段穿越體的文章后學生更是興趣盎然。然后教師再通過合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合理的引導,使之"心動",學生們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觀點。由此可見只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現象和實例,只要教師合理的引導,學生就可以心動。教師在這里要備實例,要經過篩選、分類和歸納,最重要一點是要"鮮"只有這樣學生們才有話說。二、 抓特殊句式,理順行文結構研究事物之間的關系是通過語義來實現的。句子是一種特殊的形式的符號,不同類型的句子各有其特點,在議論文中為了加強語氣通常采用的是反問、設問、感嘆的強烈意義表達的句型結構。議論文要有清晰的寫作思路,大眾化的寫作思路現在高考中已經是很難出彩的,所以教師要在和學生共同探討中發現既符合規律又獨特化的寫作思路。路德慶認為,"議論文就是議論說理的文章,議淪文寫作的基點,應放到怎樣說清說透道理這一點上"。現在的學生寫的議論文有著很多的邏輯漏洞,這有應該如何解決呢?

在進入高中第二學期的語文課本中出現了議論文,也讓學生自己學者寫作議論文,但是很多情況下學生卻很難中規中矩的議論文,分析其原因大部分是對論點進行的自我演繹,沒有能站在讀者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所敘述的文章大部分還是只從論點、論據、論證的方面羅列。邏輯情況的不嚴密是出現的最大的問題,所以在行文結構中,要從第四個方面"釋疑"來從新進行行文。教學中的立證是我們以前強調的,現在的"釋疑"是我們要在行文中注意的,從讀者的角度寫還有哪些問題是應該澄清的,只有這樣的文章在邏輯上才是嚴絲合縫。三、 找對寫作對象和目的

篇(6)

議論文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一、確定學習議論文的具體目標。按系統論整體化的原則,議論文教學應確立整體學習目標和階段學習目標。整體目標是指整個高中階段學習議論文的總目標,階段目標是指整冊教材、單元、課文的目標。階段目標的有機組合便是整體目標。整體目標和階段目標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學生一進入高中,就應把三年學習議論文的目標告訴

他們,包括知識教學目標、能力發展目標、思想情感目標等。以后再把每冊書、每單元以及具體課文的學習目標告訴學生。目標既要符合大綱要求,又要符合學生實際。

目標明確后,備課時就要突破單篇教材備課的框框,把每篇課文都放在整個單元、整

冊教材乃至整個高中階段的教學宏觀角度去考慮,從而確定講什么,怎么講,一方面要把握好每篇議論文各項訓練之間的橫向聯系,明確它們之間的相關性,總結其共性的規律;另一方面是縱向把握訓練序列,堅持知識傳授和能力訓練的層次性,使學生不斷增加新鮮感。如此縱橫交錯、新舊溝通,就會使教學活動獲得整體效應。

把具體的議論文教學目標告訴學生,就開辟了一條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強化學習意志的途徑。心理學告訴我們:動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推動者;把學生的活動引向一定的滿足需要的具體目標,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磨煉學生的學習意志。

二、引導學生討論。讓學生討論是由高中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議論文教學擔負有提高學生辯證思維與邏輯思維能力的任務所決定的。例如,教學《文學和出汗》、《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這兩篇雜文時,我就引導學生討論兩文在批駁敵論上有什么不同。學生深入鉆研課文,分析比較,設法尋找支撐自己觀點的論據,選擇表述自己觀點的最佳論證方法,智力活動異常活躍。大家暢所欲言,最后得出結論,通過討論,輕易地解決了教學難點。

學生喜歡討論,討論能使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滿足其表現欲,保特愉悅的智力情緒,討論能使學生觀點與觀點、知識與知識在語言上交鋒,在思想上造成碰撞,因此他們的心理始終處于躍躍欲試,一顯身手的最佳狀態。

三、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高中學生獨立意識增強,強烈要求自主,希望通過自己的思考、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因此,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正好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

具體做法如下:

(1)生疑。教學議論文,我把預習引進課堂,通過課堂預習讓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其目的是讓學生“生疑”。(2)激疑。就是開啟學生的疑竇,激發其探究精神。(3)釋疑。這是關鍵一環。首先要讓學生從問題情境中,準確抓住應發現的問題。為使學生容易掌握問題的線索,老師必須提供若干資料、知識;其次是鼓勵學生提出假說,在學生發現問題后,可要求他們根據已有的知識、資料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說,這是通向解決問題的一種途徑;再次是驗證總結,使問題得到解決。

引導學生質疑問難,符合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人對事物認識的兩次飛躍必須由認識者去實現,學習議論文也是如此。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老師講是外因,學生質疑問難是內因,只有內因真正起作用,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應建立在對教材的深入鉆研和對學生實際充分了解的基礎上,要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允許他們有不同的意見,哪怕有一點點正確的地方都應肯定,因為學生的看法并非科學發明,他們善于動腦,大膽質疑問難,這其中便包含著可貴的探索精神。

四、啟發學生舉一反三。高中學生學習議論文,不滿足于只學懂課文,老師應啟發他們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做到舉一反三。

篇(7)

初高中議論文教學銜接的過程中,首先很有必要處理的一個問題是學生列提綱的能力。議論文的寫作中,列提綱是首先需要完成的一個任務,清晰的列出提綱后會讓學生的寫作思路非常明確,寫作的方向、內容也會更為具體。然而,學生在初中作文訓練中很少會主動列提綱,教師也不會特定的訓練學生的這方面技能。這使得很多高中生在剛剛入學時對于列提綱幾乎一無所知,議論文寫作時的障礙也表現的非常明顯。教師要了解學生的這種基本狀況,要結合學生在初中作文訓練中的一些不足來有針對性的進行彌補,尤其是要給學生講授列提綱的一般方法與思路,讓學生掌握列提綱的技巧,這是議論文教學中首先需要落實的一項基本內容,也是實現初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銜接的一個重要教學方面。

很多高中生作文的條理不清,寫作思路不明,主要是由兩方面原因造成:一是學生習作前沒有作出合理的安排,哪些內容先說,哪些內容后說,習作者對此未能作充分的考慮;二是本身的思維能力薄弱,不善于組織安排習作的層次結構。對于這兩種狀況,有一個共同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加強對于學生列提綱的訓練,教師要讓學生通過提綱的形式將說理內容層次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清晰起來;同時,教師還可以加強對于學生的思維層次的訓練,教師可指點學生思維條理化的基本形式,或從淺到深,或從易到難,或從特殊到一般,或從現象到本質。只有在明確的提綱的指引下,學生的文本寫作才會規范有序的展開,有了提綱后學生議論文寫作的思路會更加清晰,對于如何找準論點、提供論據等學生也會有更好的把握。訓練學生列提綱的能力是初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銜接中首先需要完善的一個問題,學生只有具備嫻熟的列提綱的能力,議論文的寫作質量才會有所保障。

2、讓學生的邏輯更加清晰

初中時期學生已經一定程度接觸過議論文,但是,學生對于議論文這種文體以及文本寫作的方法與技巧并沒有太多的了解與掌握。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議論文可以說是絕對的主流,這也是大部分學生在自己的習作中會選用的一種文體。在這樣的背景下,就需要學生對于議論文的寫作思路、寫作方式以及寫作技巧等有更為深入的掌握。在所有這些教學目標的實踐中,有一個最為根本的因素,那就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清晰性,這是寫好議論文的關鍵。初中階段的議論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并不會對于這一點有過多的強調,大部分學生也還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但是,進入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后,訓練學生邏輯的清晰性卻是一個根本要求,這既是初高中作文教學的差異,也是二者間需要實現有效銜接的一個方面。

對于還沒有經過系統的邏輯思維能力訓練的學生而言,他們在議論文寫作時經常會產生一些典型問題。比如,以下是學生以《勤學》為題展開的習作的一個片段:“勤學就需勤問,因為只有問,才能發現問題,也才有可能把不懂的問題理解清楚。如果有了問題不敢于發問,或者不善于發問,那么,許多疑難問題就越積越多,最后象一團亂麻無法理清。這樣顯然對學習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我們要善于發問,敢于發問,努力把學習成績搞上去。”這一段的分論點是“勤學必須勤問”,文章應在“勤問”這一點上做文章,但習作者卻置“勤”而不顧,大談“問”的重要性,這樣,“勤”這個寫作主題就被忽略,文章的邏輯也產生了明顯問題。學生在習作中存在類似問題的范例還有很多。教師在抓到學生的這些問題時一定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要加強對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這樣才能夠彌補學生在思維上的漏洞,讓學生寫出更為優質的議論文。

篇(8)

一、問題提出

長期以來,高中語文教師總是把議論文教學重點放在針對材料告訴學生如何確立論點、選擇論據、設計作文模式、使用論證方法等方面,致使現在的學生在寫作文時只是一味地整篇模仿,缺乏自己對論點的獨特見解,語言平淡老化,缺乏文字應有的美感,教師沒有把知識教活,學生也沒有把知識學活,沒有達到把知識學以致用的最終目的。鑒于此,筆者將立足于高中議論文教學現狀,通過調查分析在高中議論文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對調查結果做出歸納總結以避免教學中的誤區,進而為高中議論文教學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分析現階段高中議論文教學活動中所存在的誤區

(一)教師教學方面

1. 在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環節教師所存在的教學誤區

(1)部分教師對議論文的教學重點非常模糊。不少教師把講授議論文的基本寫法、文章布局作為教學重點,認為學生只要掌握了基本的寫作方法再輔之大量的練習就可以快速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因而不厭其煩地反復講解與論點、論據、論證有關的寫作知識。但問題在于當學生掌握了議論文的基本寫法之后,要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僅僅重復大量的寫作練習是遠遠不夠的。

(2)議論文教學方式單一,側重于讓學生整篇模仿,缺乏自主創新性,學生的作文缺乏自己的思想,內容虛假。模仿寫作只是適用于學生寫作的初級階段,而不能貫穿學生寫作、創作的整個過程,它具有階段性。

(3)老師在議論文的教學中缺乏個性和獨特性。目前,高中語文教師的教學模式較為封閉、傳統,與時代和學生心理的發展特點相脫離,許多老教師的教學方法數十年如一日地不做改變,這就造成了教學方法與教學對象發展的不符。另外,部分老師不善于學習新鮮事物,安于現狀以至于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步伐,教學缺乏獨特的個人魅力。

2.批改學生的作文也是老師作文教學的重要環節。經過筆者多方面的訪查、查閱資料,發現在老師對學生作文的批改這一環節所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對學生作文的批改糾正不到位,疲于趕份數,批改不認真甚至應付了事。部分老師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只在作文后面寫一個分數,而沒有指出該文章的有待改進之處,沒有給學生列出具體的改進措施,這樣的批改方式對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作用微乎其微。

(2)老師對學生作文的批改提出具體意見后往往做不到后續督促檢查。老師雖然指出了作文中的不足,但是學生卻不加以改正,在這種情況下,少數老師也不督促學生進行訂正,以致教學效果事倍功半。

(3)在批改作文的環節,老師往往一人獨攬,沒有發動學生自評、互評,批改作文的形式過于單一。

(二)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中缺乏個性化

1.老師在授課時重技法輕內容。雖然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作文教學的模式依舊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拘囿,未能真正指導學生從個人思想和生活實際出發進行寫作。不少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只是在作文技巧、選材范圍和文體上簡單地給學生提供一些固定的可以套用的作文模式,而學生們也習慣于舊有的框框和套路,不愿費心思進行創新。

2.作文創作的個性化缺失和現今的考試制度密不可分。因為作文在語文學科中占據著相當大的比重,考試時作文又必須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現在的高中生,因為高考巨大壓力以及時間緊迫等原因導致對語文學科本身不夠重視,平時很少讀課外書,在寫作上表現為思路不開闊、重點不突出、主題不鮮明等一系列問題。

三、針對議論文教學誤區的措施探究

(一)突破單一的整篇仿寫方式,實行多種方式的仿寫

筆者認為不僅閱讀完整范文有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而且閱讀一些不完整的范文,如:補充開頭和結尾、補充中間、連接內容、補充要素等不完整范文,也有利于議論文寫作的教學,有利于學生作文成績的提高。其中閱讀一些補充開頭、補充中間、補充結尾、連接內容等不完整范文可以提高學生作文結構的層次感,這種補寫不完整范文的訓練既降低了學習寫作的難度,又有助于寫作整體的提高,會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二)在議論文教學中創造條件實施個性化教學

教師要更新作文教學觀念,去除急功近利的教學心理,樹立科學民主的作文教學新理念:

1.呵護學生作文的個性化。老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議論文寫作時應該制定相對寬泛的評價標準,擺脫傳統的考試評分細則,給學生以充足的可以自由發揮想象的空間,鼓勵學生在文章中發表自己的見解,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用欣賞、鼓勵的態度,用賞識的教學方法去呵護學生創作的個性化。

2.采取民主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高中生已經基本具備評價文章優劣的能力,老師完全可以讓學生自評自改或互評互判,在教師認真引導、評判分析學生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與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獨立分析以及自我修改、自我完善、客觀評價等多方面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制定或教給學生自評自改、互判互評的方法和原則,絕對不可以縱之任之。

3.變革現有的議論文教學模式和教學目標,實現教學模式、教學目標的個別化、差異化。在議論文教學中因材施教,力求讓每一位學生都有進步,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4.議論文教學訓練、創作要立足于現實生活,以實際生活經驗為基礎。 作文的教學要建立在一定的社會實踐基礎之上,作文的情景設置和材料都應該來源于真實的生活,只有如此學生才能寫出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文章,真正做到以吾手抒我心。

5.在高中議論文教學中,師生應注意閱讀與寫作的結合。通過對多種文體的閱讀,學生可以掌握多種表達方式,這樣在寫作時多種表達方式就會蜂擁而至、信手拈來。另外,大量的閱讀還可以幫助學生領會不同筆調的短長輕重、融會貫通,在寫作中還可以推陳出新把意思表達得更圓通、更生動。

(三)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批改、評講時,老師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批改時兼顧文章的內容和形式。改文育人是作文批改的重任,作文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教師批改時應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并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以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深入剖析,促其反省、深思,推其進步。

2.堅持點撥、啟發的批改方式。教師在批改議論文時要多糾少改,多批少改,多啟發學生,點化學生,不要用責備、挖苦、諷刺的批語,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3.在作文批改中注重因材施教。教師對寫作能力較高的學生批語應以導為主,既要給予鼓勵,也要在關鍵問題上加以指點,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們不斷進步。

(四)結合高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積極引導學生樹立學習議論文的信心,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成功感

對于高中生來說,學習是他們生活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在學習中能否經常體驗到學習成功感,對其學習和心理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大量的教學案例證明學習成功感對引導學生奮發向上、積極進取具有重要作用。這就要求老師要經常制定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的教學目標,并引導學生按時完成目標,提升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動力。

四、總結

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就議論文寫作教學而言,老師應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把激發學習動力、培養學習興趣、鼓勵參與學習活動放在重要位置,使鼓勵、啟發貫穿在議論文教學的各個環節,避免單一、乏味、傳統的高中議論文教學方式,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中真正做到把知識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李福灼. 語文課程教學論[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26-137.

[2]張中行. 作文雜談[M]. 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 2011:97-101.

[3]孫培青,杜成憲. 中國教育史[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471-482.

[4]魏小娜. 認知寫作:開發作文教學內容的新嘗試[J]. 語文建設,2010(3):27-29.

篇(9)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7-057-02

所謂分層教學是為了著眼于全體學生生動和諧地全面發展,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與心理傾向,不同的知識基礎與接受能力,設計多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從而使全體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學有所得。其理論依據是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前蘇聯的教育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和因材施教的理論。

一、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現狀

議論文寫作是高中作文訓練的重中之重。它要求學生準確地表述觀點,充分地占有材料,有力地開展論證。但是,一般說來,學生喜歡寫故事性較強的文章 ,喜歡記敘、描寫之類的記敘文,對議論文不大感興趣,議論往往是有感而發,圍繞話把子漫無邊際地說;再則,語文教師大都重視記敘文的訓練,忽視學生議論文能力的培養,有些學生不知道什么是論點、論據、論證,更不知道三者之間的關系,這議論文教學帶來了困難。議論文寫作教學成了高中階段作文教學難點中的難點。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指導學生寫好議論文,提高學生寫作議論文的能力,筆者在教學議論文時大膽采用分層教學法,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并真正做到學有所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就略談一些粗陋的看法。

二、高中議論文寫作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

1、“掌握學習”理論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學家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強調每個學生都有能力學習和理解任何教學內容,達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較好的學習條件,多數學生學習能力、速度和動機方面的個別差異將會消失,大多數學生將獲得較高的學習成績。

2、“最近發展區”理論

前蘇聯的教育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每個學生都存在著兩種發展水平:一是現有水平,二是潛在水平,它們之間的區域被稱為“最近發展區”或“最佳教學區”。教學只有從這兩種水平的個體差異出發,把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發展水平,并不斷地創造更高水平的最近發展區,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而分層教學正是由于根據學生學習的可能性將全班學生區分為若干層次,并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共同特點和基礎開展教學活動,使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速度以及教學方法更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學生實際學習的可能性,從而確保了教學與各層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相適應,并不斷地把最近發展區變為現有發展水平,使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教學活動不斷向前推進。

3、因材施教理論

分層教學就是依據因材施教理論和學生個體差異相結合而提出的一個新課題。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傳統的議論文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一刀切,教法單一,評價單一。分層教學首先有利于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它能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來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議論文的學習與訓練,能夠做到有的放矢,針對學生的特點落到實處。其次,議論文分層教學有利于學生的主動發展。它能充分發揮各層次學生寫作議論文的主動性,創新性。針對學生的學情而制定的目標方能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所提出的要求既不會太難,也不會太容易;既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又不至于使人望而卻步。這樣就能充分激發學生寫作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與創新思維。能夠改善部分學生“怕作文”的心理,增強寫作能力較差的同學的自信心,縮小學生間的差異,全面提高議論文教學質量。真正做到以生為本,且真正面向所有學生。

三、議論文分層教學的實施

1、學生層次化

按照新課程標準在全面分析研究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上,比較客觀地認定每個學生所處的層次,不能單純地以學習成績為依據來機械地劃分。基本可以把學生分為三層:第一層是對議論文寫作比較感興趣、寫作熟練的學生。他們在寫作中能夠做到論點鮮明、論據充分、論證合理、邏輯嚴密。第二層指對議論文不是特別感興趣、只是被動地完成作文任務的學生,他們一般能夠達到議論文的基本要求。有論點、有論據、論證較合理。第三層指不愿、害怕、不會寫議論文的學生,他們往往不能完成作文任務,或是勉強湊足字數,更有學生不知何謂議論文,議論文的要素全然不知。

當然,學生所處層級并非是一成不變的,要隨時根據學生的發展變化作必要的層次調整,因人因時制宜,進行動態分層。把學生分成三層,是根據他們當時的寫作議論文能力的程度,隨著時間推移,這個“程度”是會發生變化的。因此我把學生分層后,沒有搞“終身制”,而是不斷變化的。教師每次批改學生習作,發現學生進步了,就給他們提高層次,這種鼓勵給學生樹立信心,增加動力,使之取得更大的進步。

2、訓練多樣化、目標階梯化

議論文的教學,教師可根據學生不同的作文水平,制定相應的目標要求,讓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嘗到作文成功的快樂。目標要求的制定要適應學生的差異,讓每個學生都嘗到“跳一跳能摘到果子”那樣的快樂。

多設題目,題的難易不同,適應學生的水平也不一樣,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適合的層次,都有話寫。這就需要在議論文訓練中盡量多地給學生提供題目,比如讓學生做“逆境與成才”有關的議論文寫作時,就可以給出不同層次的題目讓學生選擇:較低層次的學生可以選擇“成長需要挫折”“失敗是成功之母”;水平一般的學生可以選擇“逆境與成才”“論逆境”“在磨難面前”;表達較有基礎,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選擇“做生活的強者”“有志者事竟成”“善敗者不亡”“失敗未必是成功之母”……總之,讓每個學生都有話可寫,都有話要寫。

同題分層即一個議論文題目分層設計要求,有針對性地培優輔差,使各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學生每次作文所要達到的目標,根據每次的訓練內容而定,根據個體的差異性來定。如寫作珍惜光陰類的議論文,要求:①論點鮮明、論據充分、論證合理、邏輯嚴密、語言精煉。②論點明確、有論據、論證較合理、語言簡潔。③有論點、論據,且論據基本能證明論點,語言通順。不同能力的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相應的目標要求,讓他們都敢動筆寫,能寫,這就體現了目標制定的層次性。

3、評價豐富化

作文評價是語文教師對涉及學生的各種因素和現象做出的價值判斷,多以作文的分數或評語的形式表現。作文評價的目的是為促進作文教學,為了促進學生學習寫作。評價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作文評價應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尊重和體現個體的差異,從而促進“每位學生的發展”。評價的標準的制定要根據學生分層的實際來考慮。

如:評分分層。傳統的議論文評價,教師只以“論點鮮明、論據充分、論證合理、邏輯嚴密、語言精煉”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這不利于激發學生寫作議論文的興趣。在分層目標制定后,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水平及層次要求,看學生在該層次中有沒有達到目標即可。分別評出三層中的優秀同學,打出高分并給予表揚。這樣會促使每位同學都能努力寫作,并力爭在本層次類取得優秀的成績,從而切實調動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使我們的教學真正面對所有的學生,并可整體提高的學生寫作議論文的水平。

又如;評語分層。作文評語既有評價功能,又有導向作用。精妙的評語,往往能喚起學生的寫作興趣,點燃學生的寫作熱情,激活學生的創造思維。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教師批改作文時要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分別選擇最合適的策略和形式進行,對第一層學生可采用“高分低評價”,多提要求,不讓他們沾沾自喜,而是繼續提高。對第二、三層學生則“低分高評價”,多肯定其進步與成功之處,使他們看了評語不灰心喪氣 ,而是積極進取,揚長避短,增強自信心,也能嘗到成功的甜頭。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議論文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法,能調動全體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主動性。依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而科學的劃分層次、進行分層次的訓練、在議論文評價中的遵循分層評價、鼓勵為主的原則能夠增強后進生的自信心,激發優秀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議論文寫作興趣、寫作水平,切實解決學生寫作議論文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篇(10)

課堂教學開始了,我按部就班,一股腦兒將所有知識丟給了學生:學生慌忙記筆記,然后抬頭望著我,一臉茫然。我深感頭疼,本來我就不同意這種教法。看來死的教條和干癟的理論并不能啟發學生的智慧!如何才能改變這沉悶的課堂氣氛呢?我得動一動腦筋了,該怎么辦呢?

突然想起曾經看過一場精彩的辯論會,辯題是“如果劉邦和項羽去應聘中國國家足球隊的教練,誰更合適”。那場辯論,各辯手旁征博引,妙語連珠,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對呀,為什么不把這個活動用到課堂上來呢?來場辯論,既能提高學生的興趣,也借此讓學生體會議論文的有關知識。

于是,我對昏昏欲睡的學生說:“我們來場辯論賽吧!題目就是‘如果劉邦和項羽去應聘中國國家足球隊的教練,誰最合適’”。

聽說要進行這樣有意思的辯論,學生們頓時來了興致。我請了兩位學生作正、反兩方的組長,并要求他們將本組的觀點工整地寫在黑板上,其他同學對自己所支持的觀點進行分析。

辯論開始了,梁佳首先發言:“我認為劉邦比項羽更適合當國家隊的主教練,因為一支有戰斗力的隊伍,團結最重要,而劉邦禮賢下土,最善于團結群眾,因此我認為劉邦劉備更合適。”

“要說禮賢下土,我認為項羽比劉邦要做得好得多。你看他范增多尊敬,不僅聽他意見,還尊范增為亞父。這不是典型的禮賢下土?”洪敏反駁道。

小歡立刻補充:“除了善待人才之外,我認為就個人能力而言,項羽明顯勝于劉邦,他幾次把劉邦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你看巨鹿之戰,就是其能力的最好證明。”

“說項羽能力比劉邦強,我可不同意,項羽不是自刎于烏江,他怎么就比劉邦強了?而且劉邦跑得快呀,雖然有時候是逃跑,但不可否認他跑的速度快嘛!這不正是足球教練需要的特質嗎?”小偉也當仁不讓。

“最重要的教練還要能虛心地聽得進意見,采眾家之長,補自家之短。劉邦的優點就是能虛心地聽得進意見,別人愿意為他所用。而項羽就不行了,他只聽一個人的,其他人的話根本就不聽,他只是逞個人之勇,結果身邊的人都跑到劉邦那兒去了。球場就是戰場,它需要眾人的團結,而不是個人之勇。

劉邦這點就比項羽強多了。”嵇好高調發言。

……

辯論會進行得如火如荼,學生提出了很多新奇的論據。兩位組長就同學們提出的理由進行了總結,并板書在黑板上。

正方:劉邦比項羽更適合做國家足球隊主教練

理由:人緣好,靈活,跑得快,虛心聽取意見。

反方:項羽比劉邦更適合做國家足球隊主教練

理由:禮賢下士,自身素質高,對工作投入。

辯論結束了,我的目的也達到了。我說:“同學們,大家看,我們黑板上正、反方所寫的觀點,其實就可以作為論點。它緊緊圍繞劉邦和項羽誰更適合做國家足球隊主教練這個問題闡述了自身的看法和立場,在議論文中這樣的句子就被稱為‘論點’。”

學生點頭,似乎有些明白了。“那么,什么是論據呢?”學生問。

我說:“論據不就在黑板上嗎?組長在黑板上總結的理由就是用來支持論點的東西呀,換句話說‘用來證明論點的事例或者道理就叫論據’。同學們剛剛激烈的辯論過程就叫作‘論證’,因為你們是在利用論據來證明中心論點。”經過這樣一個環節,學生對議論文相關知識理解得更透徹了,在此基礎上,通過全班討論,關于論據的類型以及議論文語言的特點等知識的結論,也就水到渠成了。

“老師,那什么叫‘論題’呢?”

“‘論題’就是我們討論的話題,是一個總的討論題,它可以有不同的觀點、看法、主張等。如我們今天討論的‘如果劉邦和項羽去應聘中國國家足球隊的教練,誰最合適’就是‘論題’,它產生了不同的觀點,即‘劉邦’還是‘項羽’做中國國家足球隊的教練。”

上一篇: 數據庫設計畢業論文 下一篇: 電大畢業法學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囯产免费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 | 欧美国产伦久久久久 | 日韩一区二区二区久久 | 亚洲日韩精品在线 |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