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26:1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人物形象分析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題目: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
各項內容:四號宋體居中。
二、目錄
目錄:二號黑體加粗居中。
章節條目:五號宋體。
行距:單倍行距。
三、論文題目:小一號黑體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
1、摘要: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
2、摘要內容字體:小四號宋體。
3、字數:300字左右。
4、行距:20磅
5、關鍵詞:四號宋體,加粗。詞3-5個,每個詞間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
1、ABSTRACT:小二號TimesNewRoman.
2、內容字體:小四號TimesNewRoman.
3、單倍行距。
4、Keywords:四號加粗。詞3-5個,小四號TimesNewRoman.詞間空一格。
六、緒論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內容500字左右,小四號宋體,行距:20磅
七、正文
(一)正文用小四號宋體
(二)安保、管理類畢業論文各章節按照一、二、三、四、五級標題序號字體格式
章:標題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
節:標題小三號黑體,加粗,居中。
一級標題序號如:一、二、三、標題四號黑體,加粗,頂格。
二級標題序號如:(一)(二)(三)標題小四號宋體,不加粗,頂格。
三級標題序號如:1.2.3.標題小四號宋體,不加粗,縮進二個字。
四級標題序號如:(1)(2)(3)標題小四號宋體,不加粗,縮進二個字。
五級標題序號如:①②③標題小四號宋體,不加粗,縮進二個字。
醫學、體育類畢業論文各章序號用阿拉伯數字編碼,層次格式為:1××××(小2號黑體,居中)××××××××××××××(內容用4號宋體)。1.1××××(3號黑體,居左)×××××××××××××(內容用4號宋體)。1.1.1××××(小3號黑體,居左)××××××××××××××××××××(內容用4號宋體)。①××××(用與內容同樣大小的宋體)a.××××(用與內容同樣大小的宋體)
(三)表格
每個表格應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題,表序和表題應寫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書寫表題。表格允許下頁接續寫,表題可省略,表頭應重復寫,并在右上方寫“續表××”。
(四)插圖
每幅圖應有圖序和圖題,圖序和圖題應放在圖位下方居中處。圖應在描圖紙或在潔白紙上用墨線繪成,也可以用計算機繪圖。
(五)論文中的圖、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分別依序連編編排序號。序號分章依序編碼,其標注形式應便于互相區別,可分別為:圖2.1、表3.2、公式(3.5)等。
文中的阿拉伯數字一律用半角標示。
八、結束語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內容300字左右,小四號宋體,行距:20磅。
九、致謝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內容小四號宋體,行距:20磅
十、參考文獻
(一)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內容8—10篇,五號宋體,行距:20磅。參考文獻以文獻在整個論文中出現的次序用[1]、[2]、[3]……形式統一排序、依次列出。
(二)參考文獻的格式:
著作:[序號]作者.譯者.書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時間.引用部分起止頁
期刊:[序號]作者.譯者.文章題目.期刊名.年份.卷號(期數).引用部分起止頁
會議論文集:[序號]作者.譯者.文章名.文集名.會址.開會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時間.引用部分起止頁
十一、附錄(可略去)
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英文內容小四號TimesNewRoman.單倍行距。翻譯成中文字數不少于500字內容五號宋體,行距:20磅。
十二、提示
論文用A4紙縱向單面打印。頁邊距設置:上2.5cm,下2.5cm,左3.0cm,右2.0cm。
論文賞析:
論表演教學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摘要】人物形象塑造是表演教學中的重點,是學生由理解表演到感悟表演的一段重要過程;演員通過舞臺行動詮釋角色的情感與靈魂;所以,在表演教學中,人物形象塑造是學生建立正確表演態度的根基。
【關鍵詞】演員態度;角色興趣;星座分析角色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2-0246-01
隨著社會文明的高度發展,觀眾對戲劇舞臺表演藝術美感的追求也隨之提高。受之影響,熱愛表演、有演員夢想的學生也隨之增多,所以,怎樣演好戲、詮釋人物形象,是表演教學的重中之重。
一、表演態度對塑造人物角色的重要性
“要想演好戲,先要做好人”。從另一個角度講,“做人”就是一個特定的人物形象,更是一個主觀的人物角色。中國戲劇表演藝術家于是之先生,為詮釋《龍須溝》里“程瘋子”一角,每天泡茶館,觀察并感同深受地去揣摩每一位茶客,發現許多有價值、有內涵的細節。例如,他發現,很多茶客之間的禮儀并不是一種真的尊重,而是一種提高自身涵養的行為方式。如果沒有對角色、對舞臺的執著,這種細節是難以被發現的。藝術家從角色的內心出發,感受角色,甚至在特殊的情況下為角色而犧牲自己的性格及生活習慣,這就是表演態度,是后輩要學習并傳承的對藝術的執著。所以,在當今物質文化充滿了誘惑的時代,“表演態度”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根基。
戲劇表演是一門感受角色、體現角色的藝術,要享受這種藝術帶來的,就要求我們必須有一個真誠的態度去對待角色,這是作為演員最基本的職業精神。之前有學生做片段練習,她飾演一個單身老女人的形象,這個老女人美麗富有,但是渴望愛情,因此愛上了一個年輕的小伙子。當練習進行到這里的時候,我感覺到學生似乎對這個“老女人”的人物形象產生了“譏諷與嘲笑”,似乎覺得老女人在“勾引”小伙子或者說是有其他目的。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教學里,不應該有這種現象發生,更不應該用一種低俗的、簡單的人物形象去創造角色形象,而應該上升到演員對角色美感的一種認知與探索。
表演是“人”演“人”的藝術,是通過舞臺行動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所以,作為演員,最高任務是先“塑造”好“本身”這個角色,再去塑造舞臺上的角色,它們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
二、培養學生對塑造人物角色的“興趣”
興趣是以需要為基礎。當人們對某件事物產生興趣的時候,隱藏在身體里強大的主觀力量就會被激發出來。比如,一個男孩喜歡一個女孩,這個男孩會主動去了解這個女孩的性格、愛好等,了解的過程就是人物形象塑造的前期工作。興趣是目的,而發揮主觀能動性就是行動,所有的行動都是為得到女孩芳心而去努力。所以,讓學生對角色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是塑造人物形象最積極的一個心理動機。
培養這種興趣,首先要讓學生忘我地“愛”上角色。讓學生對角色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建立這種“初識”的新鮮感后,教師應幫助學生了解角色,加深對角色的喜愛程度,讓角色的所做所為感動學生。久而久之,學生與角色的關系就會“升華”。
其次,讓學生勇敢地“追求”角色。當今網絡發展迅猛,星座性格色彩分析,非常完善地剖析了12種星座的人物屬性,筆者認為,根據“角色的所作所為”套入星座的人物性格分析,會加深對角色的理解與感知?!逗啞邸分械牧_切斯特,孤傲、桀驁不馴的人物性格,我們暫且把他歸為天蝎座。在天蝎座的介紹里,有這樣一段注解:“天蝎座的人對互不相同和互不相融的事物有特殊的興趣,他的神秘性、極端性、好斗性和狂熱性,也常常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边@段注解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天蝎座的人物性格,同時,也符合羅切斯特與簡的愛情經歷。尤其是“對互不相同的事物有特殊的興趣”,恰恰印證了羅切斯特對簡的一種態度。換句話說,星座人物分析,讓學生更輕松地去理解人物性格。而星座人物分析又恰恰是當今學生所信服,或者說比起枯燥無味的人物分析更感興趣的一種有機學習再創造的教學方式。這樣,更容易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情不自禁地思考角色、感悟角色,讓學生迫不及待地積極行動起來,去“追求”角色。
最后,讓角色與學生成功“相愛”。人物形象塑造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即理解,感受角色;想象,構思角色;呈現,創造角色;但在實際創作中,這三個階段是相互交叉遞進的。人是活的,角色也是活的。人會隨著生活閱歷的增長而改變自己的性格,同樣,角色會隨著排演過程中所產生的“閱歷”,也會改變其性格。人物形象塑造不是單一、刻板的,而是一個再構思、再創造的有機過程,這種有機過程不斷延伸,角色的靈魂和思想,以及行為方式也會隨之不斷豐富,從而變得越來越貼近人物,直至融為一體。
紅樓夢最高的藝術成就之一是成功地運用多種手法塑造了一大批生動的不朽的人物形象。其中,很引人注目的一類是相似性人物形象。對于這類人物形象,本文在這里做一些初步的分析探究。下面具體來談:
一,相似性人物形象的形象分析
《紅樓夢》中相似性人物的形象據相似點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類:
1,原初性主、客觀條件相似的??煞譃閮煞N模式:
⑴ “鏡子”式。鏡子照物,如實呈現。這類人物關系,就如同照鏡子一樣,從對方身上可以看見完全一樣的自己。出身相似,性格也相似、選擇的路也相同。如:賈元春和薛寶釵,趙姨娘和花襲人,王熙鳳和賈探春等。以賈元春和薛寶釵為例,他們同是出身很高,非富即貴;品格上同是聰慧賢淑,才華橫溢;選擇走的路也一樣:賈元春“才選鳳藻宮”,而當初薛寶釵上京也是為了要參加選妃。如果不是出了些差錯,薛幾年之后就是另一個“賈妃”。
⑵ “影子”式。影子和主人的關系有兩個特點:①影子和主人,一個是真,一個是幻。②影子和主人原本是一模一樣的,影子是主人的完全的類仿。但是由于外界的光線不同,影子會被拉長或者縮短,就和主人有了出入,有了不同。這一類人物關系就是如此。如:妙玉和黛玉,甄寶玉和賈寶玉。他們原初性的出身一樣同中有異,地位一樣,性情也一樣。他們也是真與幻的對立。甄寶玉是真,賈寶玉是幻;妙玉是真,林黛玉是幻。為什么說甄寶玉是真賈寶玉是假?這個問題,學界已有定論,在此不復贅述。至于妙玉和黛玉,筆者要說一點個人看法。學界有說法是:妙玉是黛玉的“影子”。非也!相反,黛玉乃是妙玉影子。為何?眾所周知,《紅樓夢》普遍運用諧音,那么我們來看,黛玉,黛者,貸也;貸者,借也;黛玉者,借玉也!借的哪個玉?妙玉。為什么說是妙玉?《紅樓夢》第三回“接外孫賈母惜孤女”,黛玉自言自由體弱,三歲時來了個癩頭和尚要化其出家。妙玉境況也是這樣。不同處在于:妙玉父母允其出家帶發修行,而黛玉父母未從。其實,當初把黛玉“舍了”就是妙玉,妙玉就是出了家的黛玉。真是情況是:到賈府的黛玉是幻,修行的妙玉才是真身。
2,主觀條件相似,但客觀條件不同的。即性格相貌都很相似,但是出身、地位,都不相同的。如黛玉和晴雯,寶釵和襲人等。
以林黛玉和晴雯為例來說。有下人和晴雯有隙,在王夫人面前挑唆說,晴雯仗著自己嬌俏“有幾分像林妹妹的樣兒”,通過下人之口說出晴雯和黛玉相像的事實。晴雯和黛玉相像處很多:性格也烈,嘴巴也利,也有才氣——黛玉之才在詩書,晴雯之才在針線。“勇晴雯病補孔雀裘”一節,寶玉看他病著不忍讓他受累,卻也只得由他補去,因為,除了晴雯,“別人也補不得”。若說黛玉是寫詩的魁首,那么晴雯就是女紅的班頭。就連死,兩人都是一樣的死法:凄涼病死核心期刊。相像至此。寫晴雯是為了正襯黛玉。
3,原初性客觀條件相似的。即出身相似、地位相似,但是主觀條件不同,即性格不同的。如:林黛玉和史湘云,花襲人和晴雯,薛寶釵和夏金桂。這一類的,一般更注重其相異處,而不是其相似處。其實同中有異,他們的相似之處很值得重視,其相異之處就是在相似之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他們的出身,地位,家庭背景都很相似,性格卻大相徑庭,這是由于其個性朝不同的方向發展所致。其實他們本質上初始是一樣的。這可以用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理論來看,她們一個把本我壓抑了,以求達到超我;一個是釋放本我,不加壓制,任性發展。這樣導致不同的性格顯現是很容易理解的。
這里說的只是一些有代表性的,此外相似的人物還有很多,不勝枚舉。
曹雪芹的高明之處在于:在寫這些相似性人物的時候,不僅注意描寫他們的相似處,更注重寫其相異處,同中有異,而且是突出“異”,在不同處大力著筆,突出不同,突出個性。讓每一個人物都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特色,把每一個都寫“活”,是獨特的“這一個”。讀者看了,絕不至混淆,且印象深刻。
二,作者曹雪芹創設這些相似性人物的意圖
作者曹雪芹創設這些相似性人物的意圖何在,他為什么要創設這么一大批相似性人物形象?
1,完善人物形象。寫一個總覺單調,不能盡興,索性再寫幾個相似的,一來可以完成一個“類”的支撐,二來可以補充、豐富人物形象,是人物形象更豐滿、完善。
2,增強人物形象的感染力。并寄予作者自己的態度。有相似,才有對比。相似中的對比,比不同類的對比更富有藝術感染力。在對比中,寄予這一類形象更多的象征與蘊涵。也更能突出他的褒貶,表現他的態度。像他創設的這樣幾組相似性對比形象就顯現出他的煞費苦心:甄寶玉—賈寶玉,寶釵—黛玉,襲人麝月—晴雯司棋。這樣一組形象,橫線前的都是中規中矩的,橫線后的都是叛逆的、“不守規矩”的、勇敢的追求自由的。某種程度上說,為了表現后者他創設了前者。
三,相似性人物的創設對《紅樓夢》文本的作用
相似性人物的創設對《紅樓夢》文本的人物塑造、情節發展、主題表達等方面的作用:
1,對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完善人物形象;給主要人物形象找到類的支撐;增強人物形象的感染力;增加人物形象表現的張力和韌度;給主要人物創設幾種可能的人生、命運和結局。
2,對情節發展方面:增加了故事情節,并為一些故事提供了線索和串聯,推動了主要故事的發展同中有異,豐富了文本。
3,對主題表達方面:同為“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悲劇主題服務。不管是類仿者、被仿者或是互仿者;不管是身在主子階層的、奴仆階層的、還是“五行外”的(“檻外人”妙玉等出家者),不管是主觀條件相似、客觀條件相似、還是主客觀條件都相似的;不管是選擇了循規蹈矩積極向上的、叛逆不馴消極厭世的、還是“跳出三界外”的,最終殊途同歸,通通都不得好下場。死的死,喪的喪,出家的出家,下嫁的下嫁,流落他鄉的流落他鄉。最后,“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干凈”。這正是作者悲劇意識的流露。
四,相似性人物的創設從文學史研究角度說有何意義
曹雪芹先生在《紅樓夢》里創設的相似性人物形象系列有深遠的文學史意義:
1,相似性形象的塑造,可以給主要人物創設構造一個“類”的支撐。而且還可補充、豐富人物形象,使之更豐滿、完善、立體化。曹雪芹創設的這些相似性人物形象,形象生動,藝術高超,價值不朽。他把文學形象塑造中的對比手法發揮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是集大成的表現。
2,在不同的階層中創設相似性人物,就賦予其更多的深刻含義:相當于把一個人物放到不同的位置上去表現,相當于給一個人物,給他她另一張臉,另外不同的人生,展現其種種可能的命運。這就增加了人物形象意義的深度和廣度。這一點,可謂曹雪芹先生的匠心獨運、千古獨步。
Abstract:The artistic achievements ofstudies on [WTBX]A Dream of Red Mansion[WTBZ] in South Korea are mainly about the ambiguity, structure, narration, symbolism, character image, language etc., and have achieved prominent progress. More detailed studies are carried on in the aspects of character images and language arts.
Key words: South Korea; [WTBX]A Dream of Red Mansion[WTBZ]; character images; language arts
魯迅在《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中說到《紅樓夢》的價值,認為“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后,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1],其對《紅樓夢》的評價之高,是之前小說所沒有的。韓國紅學界在《紅樓夢》思想藝術方面的探索,主要是在多義性、小說結構、小說的敘事方式、語言藝術美、情感藝術美和人物塑造等方面。下面分別就這些方面加以簡要介紹和評論。
一、《紅樓夢》的多義性
韓惠京《〈紅樓夢〉中對多意研究狀況考察》中提到,因為曹雪芹運用了獨特的敘事方式和象征手法,所以猜想作家的真實意圖很難。當時文字獄盛行,創作文學作品正面對社會進行批判可能很難,因而作者才用含蓄的方式來表現。作家自己已經體驗過很大的煎熬,可以推測他在進行小說創作時小心翼翼,不是直接地觸動現實,而是運用有多樣解釋的象征手法,還經過了“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工作。小說的名稱也有很多個,可知這部小說的創作過程十分艱難?!都t樓夢》中到處安排暗示和多樣的意味,比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擴張了情的意味還原到個人的情;用“真”和“假”的假托法讓讀者自然猜測背后可能有真實狀況的存在,是種關聯著作品意味體系的創作手法。這些原因造成小說剛出來就帶著脂硯齋的批語,之后又出現了很多評點本。在《紅樓夢》的考證、索隱等多種研究樣相(情況)上,堅持了文學的獨立性與文本的周邊化傾向。這樣的多義性的傾向使得文本具有多重闡釋的可能。以后研究家們要努力找到文學的本來的整體性。
韓惠京分析了曹雪芹在創作《紅樓夢》時的狀況,從理論方面分析表明了《紅樓夢》的多義性,闡明了小說具有多義性的原因?!都t樓夢》中安排眾多的暗示和多義,使得文本闡釋具有多義性的可能。韓惠京的研究使我們可以得出《紅樓夢》主題的多樣化,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
二、《紅樓夢》的結構
韓國《紅樓夢》結構方面的研究,有秦英燮的碩士論文《〈紅樓夢〉的主線結構研究》、韓惠京論文《關于〈紅樓夢〉的敘事結構考察——抄點化中心》和高旻喜《〈紅樓夢〉構成狀況研究》等。
高旻喜《〈紅樓夢〉構成狀況研究》提出,無論是在思想深度上,還是在藝術技巧上,《紅樓夢》都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小說史上的最高峰。他強調分析小說結構是首先應考慮的問題。寫出小說的構成原理與因果關系,是為了突出作品的主題和論旨,選擇和排列眾多的資料(以實際生活資料為主)有一定的必然性,這是小說的基本結構。小說的結構直接關系到作品的優劣和成敗。
高旻喜看到了《紅樓夢》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方面的杰出成就,他強調了小說結構的重要性,小說構成對突出作品主題和論旨的意義,小說結構直接關系到作品的優劣成敗等,都是極為重要的觀點。
三、《紅樓夢》的敘事方式
關于這部分的研究有趙美媛的博士論文《〈紅樓夢〉中出現的情的敘事化狀況研究》、《〈紅樓夢〉前五回中的敘事含義分析》和李治翰的論文《〈紅樓夢〉對傳統敘事模式的變革考察》。
趙美媛對《紅樓夢》的敘事構成通過“情”的敘事化樣相上進行分析,分析《紅樓夢》中獨特的美的特質和敘事的革新?,F有的研究是在史實性的美學基礎上進行詳細的現實描寫和反映,或者研究反封建性的側面;趙美媛的論文著眼于《紅樓夢》的主題與構成之間的密切關系的研究,相關地闡述明和明末以后中國的歷史、文化的脈絡,想突破現有研究的局限。分析了小說構成的三大空間:幻想的空間是預示情的世界;現實的空間是展開情的世界;回歸幻想的空間是崩潰情的世界。
李治翰在《〈紅樓夢〉對傳統敘事模式的變革考察》中,認為《紅樓夢》打破了傳統古典小說的敘事模式,產生了質的飛躍和創新。白話人情小說《紅樓夢》試圖擺脫說話體的敘事模式,經過新的形態敘事模式的變化,形成了個人化、個性化的感憤自敘的作品。觀賞的對象不是聽眾,而是讀者,或者是潛在讀者。《紅樓夢》不是依靠已有素材創作的小說,而是具有自敘傳記特色的文人獨創的作品。
趙美媛通過研究《紅樓夢》的敘事,看到了其中的美的特質和敘事的革新,并分析了小說構成的三大空間。通過這些方面的闡述,可以看到趙美媛獨特的見解,以及取得的重要成就。李治翰通過《〈紅樓夢〉對傳統敘事模式的改革考察》一文,看到了《紅樓夢》在敘事模式方面的質的飛躍,是為讀者或潛在讀者而創作的文人獨創作品,而不同于傳統說話體小說,更不是世代累積型作品。這些都是具有相當價值的闡述,成就突出。
四、《紅樓夢》的象征性
相關論文有高旻喜的《〈紅樓夢〉中出現的暗示研究》,《〈紅樓夢〉的浪漫性小考》,《〈紅樓夢〉第五回設定的太虛幻境的意味》,《〈紅樓夢〉中紅樓與夢的意味》;李星的《〈紅樓夢〉中出現的紅的含義考》;韓惠京的《〈紅樓夢〉的夢與象征性》,趙美媛的《〈紅樓夢〉初5回的敘事含義分析》等。
《紅樓夢》的文學價值很高,這已為讀者和批評家所公認,但到現在為止,《紅樓夢》的主題和包括枝葉問題等眾多問題尚無定論,相互間的爭論也是事實。高旻喜在《〈紅樓夢〉中出現的暗示研究》中認為,研究作家通過暗示的方法如何傳達小說的構成,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作家常常把小說里面設置了障礙和霧氣,所以讀者經常不理解作家的真實目的,但通過作家的暗示才能明白。當時時代背景是高度的中央集權統治時期,文字獄很嚴重。由于《紅樓夢》是在對當時封建社會有批判見解和人道主義基礎上寫出來的小說,如果作家把批判和追求寫得明白的話,是肯定不容于世的。所以曹雪芹不但要回避文字獄,而且要使作品容易傳播,才使用了隱蔽的手法來創作。作家把《紅樓夢》的大綱安排在前五回中暗示著敘述很適當,以后的事情是前五回的次第展開,引起讀者的興趣并誘導其深思,才創造了生動的藝術效果。前五回中可見:第一,暗示分布很均衡;第二,暗示內埋伏的每回的內容各個獨立;第三,在第一回的暗示作用特別重要,是前五回中的序文;第四,起到復合的作用;第五,通過前五回的暗示能知道小說的主體和中心內容,主題是以現實批判的視角來暗示人生無常,中心內容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的暗示和賈府沒落的暗示來分類,主要登場人物的命運的暗示從第六回以后展開。暗示的表現形態是:第一,從相異敘事主體來看,通過作家介入、啟示者的設定和局外者的視角等寫下來,變化多端;第二,表現手法上,適當插入以小示大、諧音字、真話假說、詩詞曲賦等手法,不但有多視角的暗示內容,而且有良好的觀感體驗。高旻喜認為作家在小說里預設了眾多的暗示,是預示紅樓夢的悲劇結局。這種悲劇性是封建社會的情況下必然的歸結。
韓惠京寫的《〈紅樓夢〉的夢與象征性》,認為《紅樓夢》是以夢幻構圖為中心軸展開內容的作品,是把一塊石頭在人世之間經歷的事情寫成一部小說。作家用石頭的經歷來表現一場夢幻的過程,才在小說總體的構成中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夢,且相互間緊密聯系,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
高旻喜通過分析《紅樓夢》產生的時代背景是高度集權的君主專制,并有文字獄的頻繁發生,所以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運用了象征手法。高氏看到了前五回在小說中的重要作用,前五回中第一回又起到重要的象征作用,并且分析了《紅樓夢》象征的具體表現手法。韓惠京則分析了夢幻在《紅樓夢》中的重要作用。
五、《紅樓夢》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崔溶澈的《〈紅樓夢〉人物的命名藝術與意味分析》,提出曹雪芹是個語言的魔術師,他運用象征、比喻、對比等魔術藝術的手法,讓人嘆服。真正進入曹雪芹的藝術世界有幾種方法,尤其是登場人物的名字和名字蘊涵的意味到了令人吃驚的程度。在《紅樓夢》里登場的人物大概700多名[2],其中有姓名的人約300多名。曹雪芹一是用傳統的命名方式給他們命名,再就是用他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命名,從而使作品人物相當生動。主要人物的名字在作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隱含著人物間的關系,作者安排他們的名字跟主體和內容結合起來了。
蔡禹錫在其博士論文《〈紅樓夢〉中王熙鳳的形象研究》中認為,在《紅樓夢》中,賈寶玉是為愛情悲劇而設,王熙鳳的命運與賈府浮沉相關。他分析了王熙鳳的聰明幽默的性格,將其專制管理型管家跟民主管理型的賈探春相對照,以其對賈府上下的態度,對嫡庶的想法,重視人治跟聰明賢德的平兒對照等。小說中王熙鳳主要為補天意識的形象,但描寫是否定的,表示對補天的幻滅的感覺?!都t樓夢》最偉大的藝術成就,是作家創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通過形象塑造把傳統的平面人物發展到立體的人物加以描寫了,深度地描寫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這是繼承發展了古代小說人物塑造的成就,使人物形象描摹的藝術水平達到了最高的境界。
蔡禹錫的博士論文另有《〈紅樓夢〉中尤三姐形象研究》、《〈紅樓夢〉中林黛玉的形象研究》、《〈紅樓夢〉中賈探春的形象研究》、《〈紅樓夢〉中關于人物描法試論》。其他相關研究有崔炳奎的《〈紅樓夢〉人物理解》,《〈紅樓夢〉感賞論》,《通過〈紅樓夢〉人物看到人生的藝術》等。
六、《紅樓夢》的語言藝術
崔炳奎在《〈紅樓夢〉的語言藝術美探究》中認為,因為語言是文學的表現道具,所以說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和第一要素。文學使用語言來創造形象、典型和性格,通過想象跟事物的形態反映現實的事件、自然景觀和思維的過程,才創造了藝術的形象,給讀者以深刻的影響。為了能產生這樣的影響必須使小說語言具有形象性、準確性和生動性,才能使文學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加強。他認為文學表現的道具——語言,要使用日常生活中活的語言,因為只有用提煉過的口語才會有生活感、生動感和較強的表現力。中國文學的語言藝術比他種語言美的要素要豐富得多。在《紅樓夢》中文學語言藝術格外突出,表現的生動性、準確性、趣味性方面,《紅樓夢》中都具備了。
關于《紅樓夢》的語言藝術研究方面,李治翰有博士論文《〈紅樓夢〉之文學言語研究》。他以在120回本《紅樓夢》中的文學語言為研究對象,力圖以體系化的方式,綜合分析人物語言與敘述者語言的形式及功能。李治翰把他的論文分為三章:
第一章,《紅樓夢》人物語言之一——人物對話研究。立足于“對話開始時的對話參與人數”和“對話結束時的對話參與人數”兩個基本點,以及“對話斷續”的重要因素,來區分《紅樓夢》文本里的七種對話類型,分析、說明《紅樓夢》文本里對話的發音形式及其功能。
第二章,《紅樓夢》人物語言之二——獨白與內心獨白研究。獨白時的情境首先將自言自聽的獨白分成“有人聽”、“沒人聽”兩種類型,并以逼真行為標準分為獨白的“生活化”和“舞臺化”兩種表現方式。而沒有說出來的,存在于人的意識之中的內心獨白,按照敘述者的公開與否,分成“第一人稱”、“第三人稱”兩種類型;二是使用方法按照是否連續使用分成“單獨使用”、“連接使用”兩種類型。論文通過準確的數據分析,說明《紅樓夢》文本里獨白與內心獨白的使用情況,表現獨白與內心獨白在兩個部分的不同特點。
第三章,《紅樓夢》的敘述者與敘述者語言研究。敘述者語言在小說中是相對于人物語言來說的,由敘述者發出的語言。他注目《紅樓夢》在敘述者與敘述方式上的轉化,即“敘述者與作家分離”以及“敘述者多角度復合敘述”來分析具有復合功能的《紅樓夢》的敘述者語言,以此證明它確實突破了中國小說的傳統敘事模式。他還分析了《紅樓夢》敘述者語言中的套語問題。
李治翰另有關于《紅樓夢》語言研究的論文《〈紅樓夢〉與北京試論》、《〈紅樓夢〉中對話類型與發話形式》、《〈紅樓夢〉中心理言語考察》等。在《〈紅樓夢〉與北京試論》中,提到作家在第一回中:“我想歷來野史,皆蹈一轍,莫如我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別致?!保?]5是闡明了在小說創作上,不想蹈襲現有的因習。李治翰提出,雖然作家沒有使用北京的地名,從第53回中賈府家人的舉動來看,讀者也能知道[3]724?!都t樓夢》中,賈府在北京生活,小說是用北京方言寫的,其中俗語使用多,起到很大的藝術作用。
李載勝寫的《試論〈紅樓夢〉中的俗語運用》中,認為使用多量的俗語提高了作品的藝術效果。他研究關于在《紅樓夢》中作家使用俗語的狀況。中國現有的俗語是經過很長時間才形成的,這里反映了一般大眾的生活經驗,是有教訓、有智慧的語言結晶體。曹雪芹寫小說的時候費了許多的心血,花了很長時間,這特殊形式的俗語收集、整理、加工和整煉,產生了語言藝術的升華。李載勝將俗語使用的效果加以分類:第一是塑造人物,描寫他們的性格很生動;第二用來在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描寫;第三是起著內容的媒介作用;第四突出呈現作品的主題,還暗示內容開展。
韓國關于《紅樓夢》的思想藝術成就,在結構、敘事、象征性、人物塑造和語言等方面廣有研究,在各自的方面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時,也存在不足之處。作為世界紅學的一部分,韓國將來的紅學研究將會更加多樣和更為光明。
[參考文獻]
1.標題作用:(1)全文的線索,推動情節發展
(2)總結文章內容,點明主旨(突出主題)
(3)形式新穎,吸引讀者
(4)反映人物情感變化
2.動詞理解:XX生動表現了人(事)物XX的特點(情狀)(或描繪出一幅??的場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詞語的表達效果
(2)分析:修辭+修辭作用
比喻:用XX比喻XX,表現了(事物)??的特點(情態),表達了(人物)??的情態擬人:把XX擬人化(或賦予人的情感),生動形象的表現了??的情態(或描繪出??的畫面,寫出了事物??的特點)
排比:使句式更整齊,氣勢更強調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點反問:這個反問句的意思是??,以強烈的語氣表達了(人物)??的感情
設問:開頭出現,其作用通常為“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文中或結尾出現,其作用通常為“引起了對??的問題的關注(或引人深思),給人以啟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體,生動表達了什么感情或特點
引用:引用詩句,其作用通常為“增強文章的詩情畫意,使文章語言更優美(或引用詩句是為了說明??)”
引用故事,神話傳說,其作用通常為“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讀者”
4.文章運用表現手法作用:
(1)對比,作用:XX和XX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點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遠,含蘊深刻
(3)伏筆,作用:對將要出現的XX事物作暗示,為情節發展作鋪墊
(4)照應,作用:使文章結構嚴謹,使文章主題更加鮮明,使文章更加嚴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現環境,營造氛圍,抒感,突出主題
5.某段起什么作用:
(1)開頭,作用:A、引起下文
B、點名所要描寫的對象
C、照應文章標題
D、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E、為情節發展埋下伏筆
(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B、為情節發展埋下伏筆,推動情節發展
(3)結尾,作用:A、總結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應前文
D、照應題目
E、引人深思
6.文中畫線句、段運用何種描寫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心里、神態、正面、側面描寫
(2)壞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作用:(1)人物:表現人物XX的特點,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質、思想)
(2)環境:烘托一種XX的氣氛,表達一種XX的思想感情
7.用簡潔的言語概括文章(或文段)內容:誰+干什么+結果怎么樣
8.本文(某段)運用什么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說明、抒情
9.簡要概括文中事物特點:首先分析文章的結構,注意文中的連接詞(首先、其次、還、然
后、也、最后、此外??),這些詞語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點。
(一) 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
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
敘文、小說)
(二) 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6、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三) 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征等表現方法。答題
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聯系上下文,圍繞主題,挖掘出句子深層含義,再整理
一下自己的語言就可以了。
(四) 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么?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
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后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 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
答: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
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 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么,它的特點是什么,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么,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么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語文答題公式及常見修辭方法一﹑修辭格與體會文章表達。
1﹑讀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地描寫了??,表現了作者對??的感情,形象生動。②擬人:??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賦與人的情感與性格來寫,表現了作者對??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動(或栩栩如生,逼真)。③夸張:??采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描寫了??,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聯想奇特,富于形象感。④反問:??采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用反問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語氣更強烈,表達的思想也更強烈。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描寫了??的情景,集中地表達了作者??的感情,節奏明快,增強了語言的氣勢。⑥對偶:??采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抒發了作者對??的感情,節奏明快,富于音樂美。
二、插敘的作用。
1、讀出插敘的語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聯系。
2、公式:??采用了插敘的寫法,既對文章??的內容加以補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題(或豐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歸納文章的中心。
公式:①寫人為主:記敘了??贊揚了??表達了??②記事為主:記敘了??(批評了)歌頌了??表現了??③寫景狀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寫,贊揚了??抒發了??④游記:描寫了??表達了??感情⑤議論文:文章論述了??闡明了??
四、記敘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①時間:以??的時間為序(或線索)來寫,使記敘的過程更清楚。②地點:以??的轉換為序來寫,為人物提供活動環境。③事件:以??的事件來寫,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豐富鮮明。④人物:以??的活動來寫,推進故事情節向前發展。
五、描法的作用。
1、讀出描法在語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確描寫類型及相關知識:①外貌(肖像)描寫的主要作用就是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征②語言描寫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內心世界③動作(細節)描的主要作用就是顯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④心理(神態)描寫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現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復雜的心理主刻畫,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寫了??的樣子,表現了??
語言:??的語言,生動、傳神地展示了??內心,表現了??
動作:用運??的詞語,生動、準確地刻畫了??
心理:??等詞語寫出了??,表現了??
六、環境描寫的作用。
1、找出文段開頭或中間及末尾的環境描寫語句。
2、公式:①??的景物描寫,寫出了??的景色(或環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質。②??的景物描寫,結合人物心理活動,表現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的景物描寫,反映了??的情景,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調。
七、論證方法 的作用。
1、在文段中找出相關的論證方法。
2、明確知識:①例證法主要是增強說服力,通過一兩個典型事例,可以使闡述的道理令人信服。②引證法的主要作用是充實內容,增強說服的權威性,極具力度和信度。③正反對比論證法的主要作用是使論證更為深刻。④比喻論證法的主要作用是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使論證更為具體生動形象。
3、公式:
例證法:采用了舉例的方法,以??來說明??的觀點,列舉詳實,說服力強。
引證法:采用了引證法,以??的名言來說理,增強說服的權威性,極具力度和信度。 正反對比論證法:采用了正反對比論證法,以??來論述,深刻。
比喻論證法:采用了比喻論證法,以??的比喻形象地闡明了??
八、仿寫句子。
公式:1、數清例句的字數。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辭手法(沒有修辭手法的除外)。③讀懂例句與所要仿寫的句子在概念和現象上的聯系。
九、對對聯。
公式:①名對名,形對形,動對動;②山對川,日對月,天對地;③注意上下聯語意的相關、相融。
十、讀圖題。
公式:①分析畫面構成要素??辞迳现邢禄蜃笾杏腋饔惺裁?,畫面的主題詞或標題是什么,畫面中的人物語言有什么。②給漫畫寫題目的公式:題目+內容+啟發。③結合畫面含義,說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啟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見,要分要點來寫(寫成1、2、3)④給畫面定標題,要不能離開畫面含義或寓意。⑤說畫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聯想到B,A、B具有共性。
十一、探究題。
公式:①分析所給的語段從中得出的結論。②分析所給的圖表數據變化情況,得出結論。③用一句話來概括你的結論,但最好分1、2、3來表達。④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議時,要具體寫明1、2、3點。
十二、概括題。
公式:①分析所給的語言材料要找出幾則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話表達。②分析所給的語言材料,找出每則材料所講現象的重點,然后用一句話綜合表達。當然也可以寫成“我的發現是1、2、3點”。③分析所給的名著閱讀選段內容,然后從中找出關鍵情節或人物語言,動作,再用一句語言來概括人物的性格。?
公式:
1、要能寫出1一6冊名著導讀內容相關章節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語言。②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③寫出相關章節的故事情節。④寫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稱。⑤如果要求用精煉的語言從作品內容、主題思想、人物形象、寫作手法中選擇一個方面對文學名著進行評點,最好考慮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題。
十三、名著閱讀。
公式:
1、要能寫出1一6冊名著導讀內容相關章節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語言。②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③寫出相關章節的故事情節。④寫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稱。
⑤如果要求用精煉的語言從作品內容、主題思想、人物形象、寫作手法中選擇一個方面對文學名著進行評點,最好考慮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題。
十四、寫信。
公式:①注意書信格式(開頭稱謂頂格寫,“此致”、“敬禮”的位置,寫信人的署名,寫清年月日)。②用簡明的文字寫明材料的事實。③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內容放在書信內容最后面。
十五、編短信。
公式:①用“滬”一類的字簡寫地名。②材料事實編寫在卷面上也要抓句段主干內容來寫。
十六、詩文佳句賞欣。
公式:①推敲詞語運用,注意用“生動”、“形象”、“逼真”等詞語。格式為:??用運的好,描寫了(或刻畫了)??,十分形象、生動、傳神。②從修辭格來賞欣,見前面修辭格。③從詩文整句的思想性來賞欣,要從詩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來寫,類似于解釋詩句。
十七、說明文學家(或文學作品)風格。
公式:①寫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②寫明作者作品的特征。②結合作者具體作品中的“詩文句”來說明特點。
十八、文言句子劃分停頓。
公式:1、帶有“故”、“是以”等標志的句子,在這些詞語之后畫斜線。2、名詞作狀語的,在這個詞語之前劃。3、“可以”類實際是兩個詞語,在“可”后劃。4、主語和謂語之間劃。5、謂語與賓語之間劃。
十九、結合語境說加點詞語在文中的特殊含義。
公式:1、先解釋這個詞的本義。2、??描寫了(或刻畫了)??3、??意思是?? 二十、前后照應。
公式:1、在文章開頭、中間、結尾找出關鍵詞。2、??與??相互照應,表現了?? 二十一、巧設懸念。
公式:1、在文章開頭找出作者所設的懸念(關鍵詞)。2、??,使文章情節曲折、跌宕起伏。
二十二、文章開頭寫景語段的作用。
公式:1、分析所寫景物的特色。2、??描寫了??,為下文寫??打下了伏筆。 二十三、記敘線索。
中圖分類號:J022 文獻標識碼:A 文獻標識碼:2095-4115(2014)04-78-1
一、全媒體時代人物形象娛樂化傾向的利弊
全媒體時代①,人們可以通過各方面的信息渠道獲得時尚資訊,從而去根據自己的需要改變自己的形象、氣質,出現在媒介中的人物形象越多元,人們在追尋美的道路上就越多選擇,呈現在人們面前的自我形象就越豐富,帶給人的印象就越豐富飽滿。顯而易見,符合多元化時代的要求。
然而,媒介有其責任和擔當,過度娛樂化也會導致媒介放棄其社會責任②。我們都知道,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下,需要獲得最大多數受眾的關注,而當今的大眾在多方重壓之下,最大的需求就是娛樂,而對于娛樂的追求必然要導致方方面面都出現娛樂化的傾向。在今天這樣的全媒體時代,個人才華以自媒體的形式被極大發掘,主流媒體甚至都要和草根競爭,娛樂化滿足了迎合受眾進而滿足生存的需要。正因如此,媒介甚至為了迎合人們獵奇的心理將一些社會丑惡現象公之于眾,只是在結尾處象征性地加上評論,還美其名曰以此為鑒。在這一過程中,以此為鑒的目的沒有達到,受眾的獵奇心理得到了滿足,媒介的利潤也大幅飚升。以之前出現在網絡上的“犀利哥”和英國穿著名牌的月光老人為例,人們對這些現象瘋狂傳播卻很少思考背后的原因,甚至很多人物造型設計從業者將其形象不分場合部分受眾的加以盲目推廣,事實上兩位網絡紅人的造型有其美學內涵和根源,有些甚至可以推演或歸納到一般美學意義上的美的規律和原理上,但是受眾并不了解。從業者不從深層次去剖析這些內在的構成,不在觀念上引導受眾從這些現象上認識美的規律,反而和受眾一樣就現象復制現象,有時為了達到娛樂的效果,甚至不惜貶損人物形象,走媚俗路線。這既是對美的褻瀆,也是對人的忽視,更是對人內心訴求和人格發展的漠視。
二、通過媒介審美教育構建媒體娛樂的健康理念
科技的力量已經使我們的時生巨變,然而,不管社會怎樣發展都需要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面教育。審美教育在當代中國首先面臨著極大的挑戰,這種挑戰,一方面源于要開放胸懷認識大千世界,一方面源于要擦亮眼睛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全媒體時代,人們獲得美的手段多樣化,手機、電腦、電視、pad, 只要你和世界聯網,你就可以獲得你想要的美的咨詢。在開放的中國,今天的人們比同時代的其他國家的人們受到媒介信息的沖擊更大。因為經歷了長久的美的沉睡,眼前處處都是“花花世界”。從人的視覺習慣的角度來看③,通俗、簡單以及娛樂性的本文由第一論文 網(lunwen. 1kejian.C O M)視覺信息比內斂、深刻、平靜的視覺信息更引人注意,但是影響深度更淺,對人的內心觸動相對更淺。對于壓力重重的中國人而言前者更好接受,這也就解釋了娛樂化的人物形象泛濫的原因。但是作為人物造型設計的從業者不能滿足于復制娛樂人物形象甚至輕松加愉快的將娛樂人物形象媚俗化。相反,要從人物形象娛樂化的現象出發,深入挖掘有用的素材,引導受眾向更高的審美層次提升。將審美教育與信息技術整合就是極為有效的手段。AmitScood 是谷歌網絡藝術館項目的負責人,他在本月通過TED介紹了借助網絡了解藝術館里的每一幅作品 ,包括作者、背景甚至你親身在藝術館都很難肉眼觀察到的畫中的細節。同樣的事情,敦煌藝術研究院也在做。事實上國內外豐富的娛樂節目中的人物形象完全可以成為人物造型設計從業者的巨大資料庫,從中分析每一個案例的利弊優劣,使觀眾認識這些形象并明白其中的內涵,提升受眾的欣賞水平,使其建立正確的審美取向,提高欣賞水平,這必將迫使從業者的業務水平水漲船高。這樣的良性循環,才不負我們所處的開放的地球村,應該說正是生存在這樣的全媒體時代,才使得我們能幾乎最大量的獲得美的訊息,使得我們能借助各種方式使自己在認識美的道路上獲得更多的手段,使得我們能面對美去發問時獲得最多樣的解答,才使得我們能去偽存真最大限度的了解美的真諦。
一、把握小說的文體特征
語文教學要根據各種文體的不同特點采取以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小說教學也是如此。要想正確地運用小說教學法,首先就要讓學生了解小說的概念和特點。小說主要是以人物形象塑造中心,通過故事描寫和具體的環境來反映社會生活。小說教學的任務是讓學生更充分地熟悉故事情節,通過小說設定的線索引導他們去做人物分析,從而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并結合小說寫作特點試圖理解小說的語言運用和具體環境分析。小說的三要素分別包括人物、情節和環境。人物形象是貫穿小說整個文章的核心,故事情節是加強讀者對人物形象的理解,而環境更多是起到渲染作用。根據小說自身的的特點,筆者認為把握小說的文體特征應采取三個步驟:即先從分析故事情節入手,接著進入人物分析,最后在兩者分析基礎上學習小說的環境描寫。因此,在閱讀小說時,不能急于進入小說主要情節,要先通過與學生講解課文體裁,讓學生先了解小說概念特點,最后解決課文后的主要問題。
二、重視分析,把握故事情節
一般情況下,小說的故事情節分為開端、發展、三部分,主要是為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人物相互關系的事件發展過[( dylw. NEt) 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和的服務,歡迎光臨]程。從某種意義上說,情節是人物性格成長的歷史,是小說的看點。在小說創作過程中,作者要塑造典型人物,因為這是小說的靈魂,也是反應生活的手段。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主要是通過人物間復雜關系,以及矛盾產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簡而言之就是通過情節表現出來。在小說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分析故事情節,培養學生分析情節能力,因為分析好故事情節,就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物形象。了解了故事情節便可以讓讀者產生興趣。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對故事情節有了頭緒,了解了事件發展脈絡,這樣便對這篇文章產生了濃厚興趣,以便學生對文章更好理解。情節的本質就是人物性格,所以分析矛盾沖突也是分析人物性格,通過對故事情節的了解,從中獲得喜悅感。因此,在閱讀小說時,首先要考慮整個小說的故事情節,細細品味小說,熟悉的故事情節,從而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三、通過描法來分析人物
語文教學中有很多部小說為我們提供了經久不衰具有廣泛意義的典型人物,有些人物已經成為了人們某些品行的代名詞,比如林黛玉的多愁善感;阿Q的落后愚昧;豬八戒的好吃懶做等等。這些人物都具有鮮明的性格,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人物的魅力,得到美的愉悅。教學中,教師要緊扣作品的語言,分析人物的外貌、心理、行為,同時結合情節、環境分析,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驗和認識到人物形象蘊含的社會意義,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鑒別美丑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根據作者的描繪來分析人物,強化學生的分析能力,并且使學生能夠在探析人物特點的過程中感受到分析樂趣,在對反面人物和中間人物的分析中享受到美的感受。人物實質上是小說的精髓和核心所在,所有的故事情節和主題思想都是圍繞著人物展開的,因此,在小說教學法中要使學生們走近小說人物。
四、根據學生的喜好開展實踐活動
一味的理論知識講解并不能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學生真正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利用實踐活動的輔助。職業高中的語文教學也同樣如此,鑒于職業高中學生的自律性普遍不強,而能動性卻普遍較高的現象,可以適當增加實踐活動的課時。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之上,來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最大程度上發揮出小說語文教學法的作用。通常情況下,教師在對教材中的某一關鍵語句進行講解時,可能會引發學生們的不同觀點。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們在仔細了解課本原文的條件下,開展辯論活動,使學生們根據自身的理解來進行辯論。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們對于課本的學習樂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對于知識的印象,使學生們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能夠運用到具體的實踐之中。另外,教師[( dylw. NEt) 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和的服務,歡迎光臨]還可以征求學生們的意見,對于一些學生們喜歡的課文或相關情節進行情景演繹,引導學生將這類情節改編成劇本,組織學生們去排練表演。在表演學習之后,寫出個人的感想,這樣既能鍛煉學生們的鑒賞能力和閱讀能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們的寫作水平。
小說教學法的運用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學生們的主體地位,并輔之以有效的指引,要求充分發揮出學生們的能動性和創造力。在進行職業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們的新奇想法和觀點不應隨意抹殺,而是根據其性質或是進行適當的鼓勵指引,或是進行合理的指導改正。相關的教師要肩負起自身的責任,努力去掌握小說教學法的精髓,強化職業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敦煌壁畫數量龐大,僅莫高窟就有4.5萬平方米的壁畫遺存。而各時代的壁畫中也是精粗雜糅,如何在大量的壁畫中發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并以之為基礎來分析各個時代的藝術特色,這是作為藝術研究的首要工作。段先生在長期的現場臨摹工作中,注意各個時期壁畫藝術的特征,并對一些代表性作品作過專門的分析,從而總結出了各時期的藝術風格特征。如對早期藝術風格由外來樣式到中原風格的變遷,他著重分析了第249窟、第285窟的表現形式,并對照中原出土的畫像磚及龍門石窟的人物形象進行對比分析,從而解析了這個時期中原風格與西域風格交織的狀況,為我們揭示出這個時代的藝術發展趨向。而對于唐代以來的藝術,他以第220窟壁畫來分析唐前期經變畫的宏偉構圖,以第130窟《都督夫人禮佛圖》等作品來分析初唐和盛唐的人物畫特征。從這些具體分析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繪畫形象的深刻認識,來自于長期繪畫的功夫。在他的文章中基本上是通過繪畫形象本身來說明問題,沒有半點空談。因此,可以說段先生長期臨摹的經驗,使他在美術研究中能夠發現各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形象,同時也形成了他對壁畫時代風格的領悟。他在《試論敦煌壁畫的傳神藝術》一文中對一些代表作品的精彩分析,使我們得以知道敦煌藝術在美術史上的重要成就。
當然,并不是說研究美術必須要有臨摹的基礎,但是這里想說明的是,段文杰先生的研究給我們的啟示就是要對藝術作品本身作深入的調查和認識,從而把握并領悟作品的特征,從這一點出發來認識每個時代藝術的特征,并聯系歷史文化的背景來了解一個時代的美術風格。
二、歷史的眼光
如何從美術史的角度對敦煌藝術進行綜合研究,則是前人沒有做過的工作,段文杰先生對敦煌石窟藝術的研究是具有開拓性的。
敦煌石窟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時代上的連續性,從十六國、北朝,經隋、唐、五代,直到宋元,延續1000多年,石窟的開鑿沒有斷絕,而各時代又形成了不同的時代風格。段文杰先生從歷史發展的宏觀上把握敦煌藝術發展的脈絡,把敦煌藝術放在特定的社會歷史環境中,深入透徹地研究了當時的佛教思想、社會環境對石窟藝術發展的影響,并詳實地分析了各時代敦煌石窟藝術的發展、演變,揭示其藝術發展的內在規律,寫出了《早期的莫高窟藝術》、《唐代前期的莫高窟藝術》、《唐代后期的莫高窟藝術》、《晚期的莫高窟藝術》一組論文。其后又對隋代、初唐時期的敦煌藝術作了探討,發表了《創新以代雄——敦煌石窟初唐壁畫概觀》、《融合中西成一家——莫高窟隋代壁畫研究》。在《榆林窟的壁畫藝術》一文中,又對一般人了解甚少的榆林窟藝術作了概述。這些論文可以說概括出了一部相對完整的敦煌石窟藝術發展史。中國在上世紀30~70年代,逐漸出現了一些《中國美術史》的著作,這一階段,由于資料所限,往往借助于古代的畫論畫史,很難接觸到實際作品,又由于傳統畫論中對文人繪畫記述得多,對民間繪畫幾乎沒有記載。在這樣的基礎上作出的美術史,往往也是缺乏具體作品的概念性的記錄。到了80年代以后,不少治美術史的專家意識到全國各地出土的大量文物以及各地所存的寺院、石窟中的壁畫、雕塑也是美術史上的重要內容,于是一些新的美術史著作開始增加了對這一類美術作品的述評和介紹,而這一龐大的內容僅僅是添加到了美術史中,如何使之成為中國美術史長河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則有待于各地各種藝術研究的成熟。敦煌石窟藝術的研究正適應了這一需要,對中國美術史的研究來說具有深遠的影響,段文杰先生對敦煌石窟各時期藝術的總結與綜合研究成果已被不少大型的美術史著作所借鑒和采用。盡管很多美術史研究者還沒有在著作中對引用別人成果作注釋的習慣,但是只要看他談到敦煌藝術這些章節的觀點,以及用來說明這些觀點的代表作品圖片,就可以從段先生的論著中找到出處。顯然,以《敦煌莫高窟》(五卷本)為代表的那一組論文對各時期莫高窟藝術的總結是經典性的。
三、中國傳統藝術思想的觀念
過去,中國美術研究往往依賴于傳世的繪畫品,而對像敦煌藝術這樣的古代藝術遺跡接觸甚少,往往給人一個錯覺,認識傳世繪畫(卷軸畫)就是中國傳統美術的全部。因此,面對敦煌石窟藝術,如何用中國傳統藝術理論來進行分析和研究,則是前人很少做過的事。段文杰先生以他對中國美術理論的深刻把握和對敦煌壁畫的切身體會,剖析了敦煌藝術的本質,他認為敦煌藝術1000年的發展,體現著中國藝術在吸取并融化了外來藝術風格,逐步形成中國式的佛教藝術。外來藝術的吸收和交融,豐富了中國傳統藝術,并使傳統藝術充滿生機。從十六國北朝到唐宋時期,正是中國美術發展的興盛階段,敦煌藝術的大量遺存,為中國美術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貴的資料。
中國傳統繪畫講究“六法”,包括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傳移模寫、隨類敷彩、經營位置,其中氣韻生動是中國傳統繪畫要表達的最高境界,要達到氣韻生動,要通過以形寫神,以具體的形象表現來體現人物的精神風貌。段文杰先生詳細分析了敦煌壁畫中不同時代對不同人物的表現,揭示了敦煌壁畫在創作方面體現出的中國傳統審美意識。段文杰先生充分地掌握了中國傳統美學的精神所在,通過研究敦煌藝術之美,認為敦煌藝術是華夏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是在具有深厚漢晉文化傳統,又大量吸收外來藝術營養的沃土中成長起來的中國式佛教藝術。
1關于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核心素養一詞最早出現在2000年版的初高中語文教學大綱中,但此處的語文素養的意義與地位并不十分明確,直到21世紀初我國相關教育部門頒布的兩個語文課程標準才明確提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此后,教育界學者紛紛對語文素養的核心內涵與特征進行了探討,雷實認為,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基本的、適應時展要求的學識、能力、記憶和情感態度價值是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1]。羅曉輝則認為,語文素養是思想感情、語言積累、語言運用、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習慣等的有機整合[2]。鄭新麗指出,語文核心素養是指語文知識和語文思維方面的修養,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理解與傳承[3]。綜合眾多學者對核心素養的內涵以及其構成要素的分析,筆者認為,學生通過語文學科的學習,不斷豐富語文知識,積累和建構語言,發展與提升語文思維能力,在理解文化的基礎上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最終形成比較穩定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與時展要求的必備的素養即為語文核心素養。研究語文核心素養,必須要以促進學生發展與塑造其人格為基礎,著眼于時展要求,決不能脫離社會,建造“空中樓閣”。另外,還要著眼于語文學科的獨特屬性,也就是理解清楚語文與其他學科之間的區別,我們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
2關于社會互動教學模式
影視人物形象設計是影視藝術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成劇中人物鮮明性格化特征的重要因素,也是鏡頭語言表達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成功的影視人物造型不僅能使演員改變形象,貼近劇中人物,激發演員表演欲望盡快進入角色,拉近演員同劇中人物的距離,使劇中人物形象更加真實、藝術和飽滿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一、研究背景
隨著人們物質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其對藝術的鑒賞、對美的追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他們所需求的是藝術和技術含量極高的視覺作品。作為人們視覺盛宴的影視藝術已不能僅靠故事情節來吸引觀眾,這給我們電視人提出了更新更高的難題。
大多數影視作品中的人物造型是由化妝師、服裝師和演員共同塑造,他們對營造形象美、畫面美負有直接責任,是構成整部影視作品審美價值的重要條件之一。每一個藝術形象的創造,都包含著形象造型師對劇中人物幾近苛刻的審美要求。不僅要分析劇中人物諸如年齡、職業等的形象特點,更要結合演員本身的形象要素(如膚色、體型分析),更要將兩者進行結合、分析與再設計,才能塑造出既有劇情感,又有時代感,既有藝術要求的形式美,又有大眾需求的現實美的成功的影視人物形象,而忽略了其中任何一項因素,都會造成影視人物的虛浮與不真實。因此,影視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不僅建立在分析演員的社會角色上,更要結合其在劇中人物形象的表演角色,才能塑造出有“血”有“肉”的影視人物形象。
《穿Prada的女王》風靡一時,不僅為人們帶來了時尚背后的故事,更掀起了世界范圍內的“超短裙風尚”,幾乎一夜之間所有的女孩都穿上了超短裙,也喚起了人們對發明超短裙的服裝設計師瑪麗?昆特的美好回憶。Black Swan的熱播引發了2011年時尚舞臺的“黑天鵝”流行旋風。Jean Paul Gaultier 2011秋季高級定制系列里融入了Black Swan中芭蕾舞元素:模特化著主演娜塔麗?波特曼鬼魅“煙熏”芭蕾舞妝,踩著交叉絲緞綁帶的高跟鞋、妝飾羽毛的服飾及黑、白、灰為主調的色彩,就連背景音樂都是采用的影片原聲帶音樂,為人們帶來了時尚版的“Black Swan”視覺饕餮盛宴。可見,影視劇的社會影響是全方位的,它不僅為人們帶來了精神的愉悅、享受,引發了人們對現實社會現象的深思、探討,更成為時尚舞臺炙手可熱的流行元素。
二、形象設計對影視人物塑造的意義
形象設計又稱形象塑造(Image-building),從廣泛或宏觀意義上說這是一門二維平面設計與三維及多維立體空間設計結合的設計藝術,是研究人的外觀與造型的視覺傳達設計,又可稱為人物整體造型設計。通過分析人物整體的形象要素,如形象主體的職業、年齡、體型、膚色、身體線條、量感及言談舉止等,才能塑造出更適合形象主體個性特點,同時被社會公眾都認可的人物形象。
影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現實生活中人物形象的視覺藝術化,影視人物形象的塑造與現實生活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展現形象主體最適合的個人形象,而不同的是影視人物形象設計為了符合特定的劇情,在設計過程中遵循的原則是以影視人物性格特征為“主”,演員自身形象為“基”進行的整體形象設計。這就要求影視形象設計師除了要有基本的形象塑造的相關知識、了解導演和演員的要求外,還要有對劇本的分析力、對日常生活的細心觀察力,對不同文化的審美力和對一切新事物新潮流的鑒賞力,進而更宏觀全面地理解影片,設計出符合影片的人物形象。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的影視作品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隨之被關注程度也開始提高,演員和導演對影片的要求也向著多視角多方位轉變。中國的影視作品也開始由原有的單純注重故事情節,發展為情節與視覺效果并舉的局面。影片《花樣年華》使得具有中國傳統服裝特色的旗袍成為國際時尚舞臺的主角。張曼玉在片中二十多套旗袍的亮相形色各異,妝容雅致,舉手投足之間盡顯女主角的搖曳風姿。
影視是以視覺形象為主的藝術,塑造影視形象的鮮明性和藝術性是影視人物形象設計真正魅力之所在。在影視藝術中,形象設計的著眼點主要體現在表現劇中人物性格特征、所處環境及時代背景的因素中,故人物形象的塑造要符合影視作品中的時代氛圍、遵循和諧美的原則。例如:形象造型中的服飾設計與搭配作為一種文化與藝術,有其特定的文化意義與藝術表達。人物的形象設計上即要能反映出人類的時代特征、民族風貌、社會氛圍乃至人類個體的心理因素等,又要結合社會公眾的大眾審美情趣及對服飾流行文化的認知。可見,好的人物形象設計對影視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乃至整部影視作品的成功都有著及其重要的意義。
三、形象設計在影視造型中的目的及作用
(一)形象設計對人物性格特征的詮釋
不同的影視作品中會出現多個不同的有著各自鮮明性格特征的人物,而這些不同的特征決定了不同的角色定位,就需要形象設計師在進行影視形象設計時,能把握角色特點,把握劇中人物的角色特征,并通過形象塑造的基本構成元素如服裝等的藝術化處理,使人物性格的特征更加飽滿。
影視形象設計還需要形象設計師能夠對不同時期的服飾進行深入的研究,使劇中的人物在著裝、言談舉止上符合劇情特定的時期,更應在尊重劇情的基礎上,對服裝加以時尚創新設計,以符合大眾對時代審美的需求。曾經獲得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獎的著名影視美術指導葉錦添在張紀中版電視劇《射雕英雄傳》中,為周迅設計的造型明顯有別于當年翁美玲扮演的颯爽英姿的黃蓉。他以金庸對黃蓉描寫為準則來設計造型的同時發覺了演員本身的特點來創造形象。葉錦添力求在造型上突出周迅精靈機巧的氣質,結合清純淡雅的妝容、合適的服飾搭配及服裝色彩使得周迅版黃蓉的古靈精怪躍然紙上,人物造型也更趨于青春化、時尚化,更符合年輕觀眾的審美取向。
(二)形象色彩設計對人物塑造的表現
大約在15~20萬年以前的冰河時期,人類就有了對色彩的認知與使用。色彩不僅是視覺效應,還是最富情感的表達要素,能使人加深記憶,所以在設計中色彩恰到好處地處理能豐富所表達事物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正如《影片的美學》一書中說:“彩色在銀幕上如同在畫布上一樣,不僅僅是一種表現形象和事物外貌的手,它對解釋所描寫的角色的內心面貌上都起著重要作用,彩色是一種對形象進行理解和刻畫的重要手段?!?/p>
影視形象設計中的色彩與所有設計中的色彩一樣,是功能和情感的融合表達,不同的色彩會對人產生不同的色彩心理聯想,可以喚起與人們生活經驗相關的各種聯想。在色彩的感受中,人們對色的冷暖感受最為鮮明,紅、橙、黃等色可使人聯想到陽光、火焰、灼熱是暖色,易引起興奮,使人產生活躍;青、藍、紫等色可使人聯想到水、冰、寒冷的夜空,稱為冷色,使人感受到寧靜。對影視觀眾而言,由于其對于時尚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使得影視服飾色彩藝術的影響力與感染力越來越廣。成功的影視服飾藝術表現,使觀眾在享受藝術美的同時被影視服飾款式、色彩的魅力所深深吸引。電影《英雄》正因為服裝色彩的設計純粹而又濃烈才讓人記憶深刻。從張曼玉和梁朝偉的初次相遇時清新飄逸的淺綠色長衫,到影片最后,兩人歷經感情糾葛在沙漠之中自殺時的白色棉布長衣,無不詮釋著兩人至真至純的愛情,而色彩的拿捏更為其平添一份憂傷的浪漫。影片Black Swan以黑、白、灰、粉為主基調,詮釋著女主角尼娜不同時期不同的生活及精神狀態。粉色的尼娜是有著單純美好心態的芭蕾女孩;灰色的尼娜頻頻出現幻象,練舞時的服裝從白色變成灰色;首演前夜,妮娜的壓力達到峰值,近乎崩潰,黑色伴隨黑天鵝妖冶的氣息逐步顯現;公演時,妮娜化身黑天鵝,純粹的黑應和急促的音樂將尼娜惶然、恐懼、無助、堅韌的形象烘托欲出;遍體雪白的妮娜終于帶著黑天鵝的殤,回歸純白世界,這便是一種涅再生的奇幻妖異的“天鵝之死”。導演僅通過人物服飾色彩及音樂的變化,就將人物內心由單純羞澀到恍然悲凄、絕望痛苦直至回歸平靜的細微變化傳達得淋漓盡致。
影視形象色彩設計是以色彩學為基礎的創作過程,就人體色的角度來看,在不同膚色、不同燈光下把握色彩的運用,是影視形象色彩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個人色彩理論是20世紀初,美術設計學府包豪斯學校的約翰內斯?伊頓教授開始進行色彩分析,個人色彩的概念由此而生。個人色彩主要是指能讓膚色呈現健康狀態的顏色。根據形象主體的皮膚、頭發、眼睛的顏色,可以判斷出適合他的服飾、妝面顏色,從而塑造更適合形象主體的形象。如:不知什么時候起,伴隨韓劇的流行韓國人儼然成為愛打扮的時髦一族。一部韓劇的熱播,勢必有一股“韓流”熱風刮起并且風靡世界。浪漫唯美的色彩畫面、時尚得體的服飾、精心巧妙的服飾色彩搭配及精致的妝容無不深深地吸引著觀眾。綸伯倫說,一個人的實質,不在于他向你顯露的那一面,而在于他所不能向你顯露的那一面。影視形象色彩設計的實質也是這樣的,不能為了視覺而一味的最求絢爛的色彩,我們應該追求的,是在充分理解劇本劇情后打造出的一種唯劇情獨有的風格――“個性”色彩。
四、結 語
作為影視形象造型師,不僅要理解影視形象對電影表現的重要性,能夠熟悉服裝設計的理論,而且能夠依據不同演員的形象構成要素,通過對其臉型與發型、身體線條與服飾線條、人體色與服色的分析,為影視人物進行多維的形象塑造,從而設計出符合影視作品個性特點的,有鮮明時代烙印的,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影視人物形象,為觀眾呈現更加完美的視覺饕餮。
[參考文獻]
[1] 程曉英.時裝與電影的互動和發展研究[D].天津:天津工業大學,2005.
[2] 顧筱君.形象設計教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3] 張麗.影視傳播影響服飾流行的分析[OL].中國科技論文在線:paper.省略.
[4] 黃海娟.服飾是影視藝術無聲的語言[J].大眾文藝:理論,2008(06).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20年是美國小說的黃金時代,可謂群星薈萃、各放異彩。作為“迷惘的一代”中的一員,菲茨杰拉德于1925年創作了《了不起的蓋茨比》,這部小說以其別具匠心的敘述、跌宕起伏的情節、精湛準確的語言、豐富多樣的修辭以及飽滿生動的人物形象體現出異常豐富的文學以及美學內涵,成為20世紀美國文學中一部極具思想深度與文學價值的經典作品。小說以獨特的藝術技巧生動地再現了美國當時的時代風貌,深刻反映了“美國夢”這一美國文學的傳統主題。作者采用傳統的現實主義手法,同時又嫻熟地融合了一些現代敘述技巧,加強了人物性格的刻畫和故事情節的敘述,并且加深了作品的社會意義,使之具有永恒的藝術魅力。而該作品之所以能成為一部經典作品,很大程度上應歸功于作者超凡的敘述技巧。論文“論《大人物蓋茨比》的敘述技巧與藝術效果”從敘述者、敘述技巧、作者·敘述者·人物·讀者之間的關系這三個方面探討了小說所運用的敘述技巧,下文筆者僅就其中前兩點補充一下看法。
1、敘述者
當代美國著名文學批評家W.C.布斯在《小說修辭學》中將“把敘述者完全戲劇化,把他們變成與其所講述的人物同樣生動的人物”的敘述方式稱為“戲劇化的敘述方式”。在戲劇化的敘述者當中,有純粹的旁觀者,也有敘述代言人,后者對事件的發展過程會產生某些可以估量的影響。論文作者認為,“菲茨杰拉德在塑造尼克這一人物形象時,是深思熟慮、煞費苦心的。尼克作為一個人物,在作品中起著一種紐帶作用……”確實,尼克在小說中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戲劇化的敘述代言人,他既是小說的敘述者,又是小說中的一個重要人物,有其自身獨特的性格和生動的形象。小說一開始,尼克便營造了一種真實的氣氛,他開門見山告訴讀者,將避免自己的情感和判斷介入小說的人物及其活動。隨著情節的發展,透過尼克的雙眼,讀者既看到了20世紀的絢麗璀璨,又看到了它那道德敗壞的昏暗污濁。
尼克同時也是作者道德觀念的代言人。通過這部作品,作者試圖告訴我們在“美國夢”的破滅和其表面浮華背后,代表著文明和理智的東部精神道德的空虛。
另外,從敘述學角度講,尼克是位可靠的“敘述者”,即按照“隱含作者”的價值觀念和行動準則來講話或行動的敘述者。尼克在小說發展過程中合乎情理的有限介入和在恰當的時間自然而然地超然事外,使讀者與敘述者的距離時遠時近,增加了故事的吸引力。
2、敘述視角
傳統小說多采用全知全能的敘述角度,敘述者凌駕于整個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隨時對人物的思想及動作做出解釋,對發生的事件進行評價。這種視角可以使作者隨意地對故事情節及人物形象進行加工處理,但作者的過多干預和介入同時也會在作品和讀者之間產生距離,從而降低作品的真實度和可信度。論文作者認為
“這部作品并沒有使用單一視角,根據故事情節的需要,小說不時地變換敘述視角和敘述者,有時還采用視角越界等手段,使得敘述呈多元化展開。不同的側面組合展示組合在一起,仿佛不同鏡頭的變換,構成了一幅反應蓋茨比故事的立體圖像?!?/p>
《大人物蓋茨比》中除第一人稱敘述之外,還有以間接引語形式表達出來的第三人稱敘述,它雖然采用的是第一人稱敘述者尼克的聲音,但卻聚焦于小說中其他的人物,這樣就使讀者不是通過敘述者尼克而是通過小說中人物的眼光來觀察人物,因此對人物的認識會更加深入、更加全面。
此外,在小說中,尼克通過自己的眼光或旁觀者的眼光對蓋茨比、黛西、湯姆以及威爾遜等的內心活動進行透視時,已經超越了自己作為第一人稱敘述者的權限,成為明顯的視角越界現象,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人稱視角侵入全知視角和第三人稱外視角侵入全知視角。
第五章中,在敘述了蓋茨比與黛西分別五年后重逢的情形之后,尼克以第一人稱敘述者的口吻對蓋茨比做了如下的評論:
“當我走過去告別時,我看到迷惑的表情又回到蓋茨比的臉上,似乎他對自己目前的幸福品質有了些許的懷疑。差不多五年了!就是在今天下午也一定有過這樣的時刻,即黛西在某些地方偏離了他夢中人兒的標準……他懷著一種創造性的激情將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斷地為它增添內容,用漂浮到他路上來的每一根漂亮羽毛去裝扮它。有誰知道在一個人的奇妙心靈里能蓄積下多少火一樣的激情和新鮮的念頭。”
這段評論以自由直接引語的形式表達出來的敘述似乎是蓋茨比內心的自我表白,是尼克對蓋茨比的內心活動所進行的推測。按理,作為第一人稱敘述者,尼克無法知道這一點;因此,這里敘述者超越了自己的權限,使視角由第一人稱視角暫時侵入全知視角。通過視角越界,敘述者對人物的內心活動進行了透視,從而引導讀者進入蓋茨比的內心,通過觀察其內心世界的變化來感受他的情感變化。這樣,讀者不僅覺得蓋茨比的感受是合情合理的,而且覺得敘述者的議論也是可靠的。
此外,小說的敘述技巧和藝術效果還可以通過,色彩的使用,敘述時間和空間的轉換等手法得以體現,由于時間空間限制在此無法一一詳述。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知敘述技巧的靈活運用對一部優秀的小說起到的渲染作用,菲茨杰拉德精湛嫻熟地寫作技巧;從小說中我們可還以看到作者對于個人、社會、理想、夢想的深刻認識已經超越了當時的時代。鑒于此意義,該小說不愧被艾略特贊譽有加地稱為“自亨利·詹姆斯以來美國小說所邁出的一大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