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學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6 15:25:3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高等教育大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高等教育大學論文

篇(1)

二、解決措施

(一)國家創造公平就業環境并發展農村經濟

首先,完善和規范畢業生就業市場,加強就業制度和就業法規建設,建立公平公正的機制,增強就業市場的公開度和透明度,創造公平的就業環境。同時加快戶籍制度等改革,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其次,社會經濟的持續有效發展是吸納大學生就業的持久社會動力,政府應盡可能地促進農村地區的發展,科學調整農村社會保障體制,增加農村對農村籍大學畢業生的吸引力。同時,政府應結合經濟發展規劃科學地制定和實施高等教育發展總體規劃。使高等教育的人才生產與社會當前和未來的人才需求相匹配。再應利用信息服務、政策導向和經濟杠桿等手段,對高等教育與社會各方面進行有效的引導和調控,使其保持人才供需總體平衡、協調發展[4]。再次,社會認同是不容忽視的因素,特別是作為農村籍大學畢業生高等教育的投資者——農村籍大學畢業生父母們的認同。因此,國家通過各種方式轉變對農村落后和地位低下的偏見,鼓勵農村籍大學生畢業后回農村家鄉發展,讓每一個想回農村發展的大學生沒有輿論壓力成為被認可的人才。

(二)高校加強教學增加個性化和適應

首先,高校應該針對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強教學水平,根據市場實際需求及時調整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科學地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和創新,充分使大學生能學到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實用知識和技能。并且重視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其次,高校應多考慮農村籍大學畢業生的實際特點和特殊情況,針對農村籍大學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的弱勢和不足,對廣大農村籍大學畢業生增加個性化和適應,做好其就業指導工作。尤其應糾正大學生不切實際的職業定位。鼓勵廣大大學生到基層去,把實現自身的價值與奉獻社會結合起來。再次,高校還可以針對需求群體開設創業教育,引導學生到農村市場進行創業的同時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5]。

篇(2)

(2)高校課程設置不合理,缺少實踐環節目前我國高校課程設置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失衡現象,學校多注重理論課程學習,且專業教材較為落后,課程設置不合理,適應不了企業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太注重應試理論教育,實踐課程的比重不高,輕視學生實際技能的培養,導致應用型技術型人才培養比例過小,反而理論型學歷型人才比例偏多,沒有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很多高校沒有以市場為導向,沒有及時調整專業與課程,造成就業畢業生的優勢和特色不明顯,競爭力不強,致使大學畢業生對企業崗位專業知識缺乏了解的現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缺乏實質、有效的溝通交流,供求之間沒有建立相互了解的渠道,這日益成為困擾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高校實踐環節的缺乏也造成了大學生畢業后難以找到工作和適應工作的問題。目前,我系在學生大二期間用一個學期的時間讓學生真正進入企業開始進行工學交替,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增強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學生缺乏實踐能力的問題。

2對于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多維度思考

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的增加,隨著高等教育模式的轉變,隨著就業形勢和壓力的日益增大,我們也必須冷靜面對這一系列的轉變,認真思考對策加以適應和解決。

(1)就學生個人而言,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轉變就業觀念,360度全方位認識自我專業知識的夯實有利用大學生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中增加自己的就業競爭力,因此大學生應該充分利用彌足珍貴的大學時光,增加自己的專業知識,考取自己專業的就業資格證書,如果有興趣的話,還可以去涉獵一些其他專業知識或者其他資格證書,也為自身的就業增開一些渠道。在就業觀念方面,不能拘泥于“白領”工作或者“鐵飯碗”工作,有機會的話去更廣闊的天地去鍛煉自我,在繁華的大都市也許沒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二線城市也許自己就是城市的主人。觀念只是一個轉變,人生可能會是一片燦爛。在入學之初還應該對自我進行全方面的職業規劃測評,從自己的性格測試、能力測試、興趣測試等眾多方面去全新的認識自己,360度全方面的認識自己有利于真正評估自己的實力和興趣,更好地找到職業的切入點,避免畢業時擇業的盲目性。

(2)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改變培養模式,調整專業設置,提高畢業生的職業素質和能力對于學生缺乏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問題,高等教育也應該加以深思并試圖去改革。在高校的課程設置上面,應該加大實踐課程的比重,改革現行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啟發式和自學式教育,少講多做,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在教學環節上面可以加入實踐環節,甚至可以在臨近畢業的學期用一學期的時間讓學生走向他們的工作崗位進行畢業實習。目前,我系的教學模式已經在加以改變,原本只是在畢業前的一個學期讓學生出去進行畢業實習,現在,我系在大二期間就用一個學期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工學交替。在實踐的過程中去檢驗自己的理論知識,發現不足,然后再重新回到課堂來繼續學習和思考。這一教學模式的轉變,勢必會讓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最終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實現用人單位、高校和學生的三方共贏。

(3)發揮政府職能,調控高校招生規模,創造條件以創業帶動就業在高等教育逐步從“精英式”教育轉變為“大眾式”教育的過程中,政府發揮了重要作用。從1999年開始,政府對于高等教育實行了擴招政策,每年的招生規模在逐年擴張,這直接導致了畢業大軍的激增。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政府應該發揮宏觀調控的職能,指導高校的招生數量,對于一些面臨飽和的專業應該指導高校減少招生規模,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才浪費。以我系會計專業為例,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會計是一個很好的專業,尤其對于女孩子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擇業選擇,所以我系會計專業的招生人數逐年在增加,然后畢業后的就業形勢卻不容客觀,相較于企業管理和物流專業來說,會計專業的學生并不容易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因此政府要做好宏觀調控,對于就業不好的,不能適應社會需要的專業應該縮小招生規模或者停招,控制調配好招生人數和比例,做好市場調研,把高校的招生和就業緊密結合在一起。同時,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自我創業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政府也在積極倡導通過創業來帶動就業的政策,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很多畢業生對創業政策的了解不深入,尤其是對于創業的扶持政策不清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畢業生創業的人數。政府應該通過多種渠道對創業的鼓勵政策進行宣傳和動員,高校也要在相應的課程中貫穿創業政策的講解,讓更多的學生有創業意識和愿望,通過創業來帶動就業,緩解就業壓力。

篇(3)

高等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知識本身就是通過社會實踐來得出的對事物的客觀認識,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人類生存繁衍的財富。而智力是人類對知識的掌握與運用能力的具體體現。電大成人高等數學教學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需要加強對學生智力的開發與培養。現階段,我國電大成人教育高等數學教學在學生智力培養方面還存在缺陷,需要加以彌補和糾正。

2.教學課時、內容等存在不合理現象

接受成人教育的不少學生基礎較差或已經淡忘,在學習的過程中相對吃力。另外由于電大成人教育以函授、網絡教育、電視教學等形式為主,數學教學的面授課時相對較少,為了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全面接受知識,在課時減少的情況下,高等數學教學內容卻沒有減少。這樣就導致教師一節課不得不講授幾個課時的內容,這對教師以及學生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一些本身基礎就差的學生很難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掌握數學知識,更談不上掌握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

3.電大成人教育高等數學教學師資力量有待加強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電大成人教育已被人們廣泛地接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電大成人教育,使得電大成人教育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學生人數逐漸地增多。然而,整體而言,電大成人教育學生的增長率遠遠高于電大成人的教師的增長率,導致教師教學壓力較大。由于高等數學是電大成人教育教學的公共基礎課程,對主講教師的要求很高,不僅要求教師能夠系統化地講解相關內容,還要能夠調節課堂氣氛,做到生動、有趣、嚴謹、自然,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而就現在電大成人教育院校師資力量來說已經很難滿足多個方面的具體要求,這就給高等數學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

二、探索電大成人教育高等數學教學的措施

針對電大成人教育高等數學教學現狀,具體的優化措施需要從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兩個方面進行,具體措施如下:

1.電大成人教育高等數學教學內容優化措施

在教學內容方面,具體的優化措施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簡化教學難點。在電大成人教育高等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具體專業特點,充分研究課程要求,適當的調整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知識儲備,將新舊知識鏈接作為教學的關鍵,減輕教學的負擔,排除教學難點。

②針對現階段電大成人教育高等數學教學重理論輕實際應用的現象,教師在教學內容上應該賦予其更多的時代性。如今數學理論以及數學方法已經滲透到包括信息、航天科技等新興高科技領域在內的各個領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專業開設不同的教學窗口,選用合理的教材,在講解具體章節的過程中,可以延伸到某一章節相關的知識。如函數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求極限的函數,包括單利、復利、人口模型等。對這些教學內容的調整,不僅能夠鞏固理論知識,還能夠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踐應用觀點和能力。

③開設數學實驗課。教師可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把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用形象的作圖和動畫表示出來,并將一些復雜的計算問題安排在實驗課上,這樣既能節省上課時間,又讓學生直觀地理解所學的知識。高等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善于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應用數學知識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進行計算、分析的能力。

2.電大成人教育高等數學教學方法優化措施

在電大成人教育高等數學授課教學方法方面,具體的優化措施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改進教學方式,注重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該突破傳統數學教學思想的束縛,探究多元化的高等數學教學方法,除了對必要的基礎知識講解外,還應適當地增加學生自習課、問題式教學法等。在學習方法上,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對知識進行歸納與總結,提煉有用的知識,提出問題并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

②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理念與設備,充實高等數學教學方法。傳統的高等數學教學方式主要是通過教師板書與講授相結合的模式,在課堂上,教師往往只注重對數學知識、定理等的講解,而忽略了對課堂氣氛的把握,這樣很容易使得數學課堂變得枯燥,從而讓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消弱,甚至有的學生會產生厭學情緒。利用多媒體教學模式,則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作用,豐富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外,電大成人教育院校還應該加大師資隊伍建設,聘用更多的優秀教師,并加強對教師的考核力度,優化教師結構。

篇(4)

高等數學是大學很多專業開設的一門基礎必修課程,它是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必修科目。在專業要求不高、學時不多的情況下,教師應如何教好這門課程,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作為數學教師,怎樣做才能提高大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尤其作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學生,雖然他們的專業是初等教育(理科)方向,但大多數同學的數學基礎還很薄弱,本文嘗試探討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進行高等數學教育教學。

 

1.學習數學的目的及作用

 

1.1初等教育理科大專生學習數學的目的是為了學習一些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

 

數學思想是指人們對數學理論和內容的本質認識,是對數學規律的理性認識;數學方法是人們分析、處理和解決數學問題的根本方法,是數學思想的具體化形式。學生如果對數學這門課程的學習目的不明確,就會喪失學習數學這門課程的動力,就會淡化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數學思想的教育無論是對數學學科的學習還是對其他學科的學習都是非常有益的。

 

數學思想教育是直接影響到人的素質中的最基本的部分。加強數學思想教育有助于造就一大批創造型人才。應該說,通過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的數學學習,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人們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歸納總結的能力等。這就是學習數學的本質目的。

 

1.2初等教育理科生學習數學的作用

 

提到高等數學,很多學生就會想到抽象的概念、難記的公式、復雜的推理、大量的計算,因而望而卻步。其實通過學習數學,不但可以培養人的科學素養,而且還可以培養人的思維能力,提高審美力,從而提高學習者的整體素質。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可以通過“數學思想方法”進行建模,再通過對模型的求解或者模擬來得到問題的解答。

 

常用的數學思想有:數形結合思想、方程與函數思想、建模思想、分類討論思想和最優化思想等。學習數學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數學知識(包括概念、公式、定理、題目等)的學習,另一方面是數學方法和思維的學習。在教學中老師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第二方面的東西,初等教育理科生畢業后大都從事小學教育工作,在小學教育工作中,數學方法和思維的學習對小學生的學習也顯得至關重要。好的學習方法和思維可以影響小學生的一生。

 

2. 協調好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關系的做法

 

2.1.要建立一個學習目標,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啟發問答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希望老師通過啟迪他們的智慧來達到獲取知識的學習目的。這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教學方法,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擺脫學生學習抽象性理論知識的枯燥感。同時教師還應重視師生的溝通。比如可通過電話、郵件、QQ、微信、面談等途徑與學生交流學習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應力求把新鮮的感覺傳遞給學生,向學生介紹一些數學概念史、定理發現史以及數學趣味題等,這樣既可以擴大學生知識面,又可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在課堂中為了活躍課堂氣氛還可穿插一點小故事、小笑話、新聞消息來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抓住學生的眼球,調動他們的思維。教師應對教材內容進行大膽取舍,對課程中的重點與難點,要進行詳細講授,而對學生能夠看書理解的內容盡量在課堂上不予講授。

 

2.2.要善于啟發引導和總結,把知識的點、線、面結合起來交織成知識網絡。

 

在教學過程中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專題化、網絡化,讓學生對所學到的知識由厚到薄再到厚。即先將知識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提煉概括,形成知識網絡,再將知識拓展開來。

 

3.存在的問題與應對方法

 

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學習是學生踏入社會前的最后一次有老師指導的系統學習階段。因此,學生們爭相學習與教師技能有關的各項技能,為畢業后能成為合格的小學教師打下堅實基礎。但是高等數學課程中的知識卻看似與此無關,因此不能完全激發學生的興趣,甚至有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了“學高等數學有什么用”的疑問。這種疑問是隱藏在部分學生心中的疙瘩,授課教師如果不能及時做個解鈴人來解開學生心中的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質量就很難保證。

 

3.1聯系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增加學生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踐表明,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授課教師的知識傳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動力的激發以及學習積極性、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因此,授課教師在高等數學開篇可以把握學生“學高等數學有什么用”的心狀介紹一些內容,爭取在源頭上打消學生的疑問,使他們明白為什么要學高等數學。如果有了堅定的信念,當以后學習遇到困難時,他們也不會輕言放棄。因此把高等數學與小學數學聯系起來非常必要。在開學前幾節課,教師可以通過例子講明高等數學與小學數學的聯系。

 

一般人認為小學數學與高等數學相差甚遠,但它們之間不僅在內容方面,而且在思維形式方面都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如果站在高等數學的高度來理解小學數學,會使人感到小學數學的博大和精深;但如果能把小學數學的內容放在高等數學這一背景中理解,那將會對小學生學習和理解數學概念起到非常積極的意義。小學數學和高等數學之間在思維形式和內容間具有很強的互補性。

 

3.1.1內容的互補性

 

內容的互補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個別和一般。比如小學數學中有平均數的計算,平均數在高等數學中就是數學期望值的特例。如果站在數學期望的高度來講解平均數,教師就會著重強調平均數和各個數之間的差異,學生就會知道全班數學平均分數和每個學生的分數,雖然都是分數,但是它們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反之,如果學生只會計算平均分數,而沒有把平均分數和每個學生的分數加以區別,那么學生只是多做了一些四則運算的習題。這樣不僅不能活躍學生的思維,而且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有限和無限。比如,在小學數學中無限循環小數和分數之間的互化問題,這一問題是高等數學中級數概念的應用,教師在教學中通過“0.9”、“0.99…9”和“1”之間關系的解釋,就會讓學生再一次體會極限的概念。

 

3.1.2思維形式的互補

 

思維形式的互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分析和綜合。分析和綜合是數學中常用的思維方法,“曹沖稱象”這則故事正是分析和綜合方法應用的實例。七歲的小曹沖以“稱石頭代稱象”,運用的就是一種把整體分成若干較小而簡單的問題,逐個地加以解決,從而使原問題得以解決的方法。二、比較和分類。在高等數學中可以利用同態、同構的方法把整數與多項式、矩陣與線性變換、多面體和平面圖等建立聯系。這就是比較、分類的方法。

 

而小學數學中在學生掌握了自然數的四則運算法則的基礎上,也是通過比較的方法使學生掌握小數的四則運算的。三、系統的方法。高等數學中的集合、向量空間、群等都是系統方法的應用。在小學數學中,如果利用這一思想方法不僅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而且在解題時,可以化繁為簡。

 

3.2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適當增加練習和思考時間

 

高等數學內容多,邏輯性強、課時相對較少,教學難度比較大。在這種情況下,教學應以重、難點為主,其它內容不能很詳盡講解,這樣便要求學生必須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才能學好這門課。當然,自學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教師的正確引導,教師指導學生鉆研教材和閱讀參考書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關鍵。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有意安排一部分內容和時間讓學生自學,繼而對自學內容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答以提問的形式向學生提出并與學生共同討論,經過多次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會得到顯著提高。

 

授課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在課余時間選擇一些教師講解過的、自己認為已經理解的例題的解題過程再熟悉一遍。通過這些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自己發現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弄明白出問題的環節從而想辦法解決,而且還能在無形之中提高學生的自學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教師在課堂上留有一定時間,解答學生疑難問題,幫助學生及時消化課堂教學內容。這是因為教學中教師講解之后,學生學習了基本理論,看懂了例題,不一定具備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采取課堂指導練習的方式,給學生一定的練習時間,以便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這種講練結合的教學方式,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

 

3.3合理把握知識的深度

 

篇(5)

【關鍵詞】大眾化階段、拋棄精英高等教育、更加繁榮

【本頁關鍵詞】論文寫作、雙刊號CN期刊

【正文】

當前, 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邁進了大眾化階段, 這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但大眾化階段并不意味著拋棄精英高等教育, 相反, 在大眾化階段, 精英高等教育依然存在且將更加繁榮。美國是當今世界高等教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其精英高等教育也處在世界首位, 一流大學眾多, 為美國經濟與科學技術的發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作為一個后發國家, 我國應該吸收、借鑒美國在發展精英高等教育上的經驗, 避免其不足, 從而發揮后發優勢, 高效率、高質量的發展我國的精英高等教育, 創建世界一流大學。

一、大眾化階段精英高等教育的內涵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 精英高等教育不僅代表高等教育發展階段之一, 更表示一種高等教育理念, 這種理念存在于高等教育的所有階段, 是國家培養英才的一種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 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 符合“以人為本”的教育發展理念, 是為了滿足少數人( 特別是智力發展水平較高的人) 的教育需求而設的, 其面向少數具有極佳天賦和潛質的學生, 目的是讓這些更容易成才的人盡早成才, 盡可能成為高水平人才。在大眾型高等教育中學校仍然需要培養精英, 但這是一種更廣泛意義上的精英, 包括所有經濟和技術組織中的領導階層。從學校類型上來區分,美國卡內基委員會提出的大學卡內基分類法得到世界廣泛的認可,其中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研究型大學被認為是從事精英高等教育的主要機構。我國具體體現在列入“985工程”建設的34 所大學, 而以北大、清華為首的前九所大學更是精英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美國精英高等教育的特點美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國家之一, 也是高等教育規模最大的國家, 同時還擁有最多的世界一流大學, 我國可以借鑒美國發展精英高等教育的一些成功經驗, 加速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

【文章來源】/list.asp?classid=43

【本站說明】中國期刊投稿熱線:專業致力于期刊論文寫作和發表服務。提供畢業論文、學術論文的寫作發表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以及寫作輔導。 “以信譽求生存 以效率求發展”。愿本站真誠、快捷、優質的服務,為您的學習、工作提供便利條件!自05年建立以來已經為上千客戶提供了、論文寫作方面的服務,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網絡信譽體系,我們將會繼續把信譽、效率、發展放在首位,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聯系電話: 13081601539

客服編輯QQ:860280178

論文投稿電子郵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郵件標題格式:投稿刊物名 論文題目

如:《現代商業》 論我國金融改革及其未來發展

聲明:

本站期刊絕對正規合法

篇(6)

1.數據來源

由于CSSCI數據庫最早回溯到1998年,因此在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數據庫中下載1998-2012年間《江蘇高教》刊載的所有論文,共計4404篇。本文中的相關數據,除表3中的高頻被引論文來自CNKI數據庫以外,其余均是根據這4404篇文獻統計而來。

2.計量軟件

本文所用的是由美國費城德雷克塞爾大學的陳超美博士開發的基于JAVA平臺的知識圖譜工具軟件CiteSpace,此軟件是適用于動態、多元、分時的復雜網絡分析的信息可視化軟件[1]。由于語言編碼的不同,CiteSpace在處理中文數據時存在一些障礙,因此先通過自編計算機程序將中文數據庫中下載的文獻格式轉換為CiteSpace軟件識別的ISI文本格式,再運用CiteSpace對關鍵詞共現、作者合作、機構合作、文獻共被引等情況進行分析。

3.載文總量

從載文量來看,1998-2012年期間《江蘇高教》的載文總量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1998-2006年期間的載文量呈穩定上升態勢,由1998年的187篇增長到2006年的365篇;2006年至2012年該刊載文量處于數量較多且相對穩定的狀態,總量在350篇左右,其中2008年的載文量最高,達379篇,這說明該刊吸引了大量學者提供優質稿源。

二、關鍵詞共現與研究熱點及趨勢

關鍵詞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匯,通過對高頻關鍵詞的分析,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和判斷某一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本文通過CiteSpace軟件對《江蘇高教》刊載的所有論文進行了共現統計。據統計,1998-2012年期間共有10537個關鍵詞,其中出現20次以上的有80個,出現50次以上的有17個。不重復的關鍵詞數量龐大,說明該刊關注的問題和領域分布較為廣泛;然而統計出現了幾十個頻次較高的關鍵詞,又說明該刊對若干話題的成果進行了集中呈現,也可以理解為該刊關注的熱點主題。

1.高頻關鍵詞揭示的研究熱點

表1表明,“高等教育”(619)是頻率最高的關鍵詞,其次,“高校”(468)、“大學生”(335)、“高等學校”(210)三個關鍵詞的出現頻率也相對較高,這些頻率較高的關鍵詞主要反映的是該期刊所屬學科,充分表明《江蘇高教》所刊載論文的研究內容具有很強的聚焦性,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領域,刊物的學科專業特色十分明顯。除此之外,“素質教育”、“教育改革”、“教學改革”、“人才培養”等關鍵詞出現頻率也較高,這主要說明了在這一階段該刊關注的具體熱點問題。總體來看,這些高頻關鍵詞可以聚為五類:教育教學改革、教育質量、人才培養、高等職業教育和高校管理。(1)教育教學改革。教育教學改革這一聚類中包括了“教學改革”、“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學科建設”、“科學發展觀”、“管理體制”等關鍵詞,包含了教育改革的內容、方式、理念等一系列研究的科學論文。高校應該以科學發展觀和終身教育理念為指導,著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2]。1998年以來,高等教育規模快速擴大,由精英階段進入大眾化階段,大眾化不僅是教育規模的變化,也引起了體制、制度、機制、理念、教學等各個方面的變革。現代意義上的高等教育在我國出現不過百年左右,百年中各個歷史階段都有明顯的“變革”特征,尤其是近十幾年高等教育大改革、大發展的特征更加明顯,改革發展期往往也是問題凸顯期。從詞頻和聚類來看,《江蘇高教》對于教育教學改革問題給以了高度關注。(2)教育教學質量。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和永恒追求,有質量的高等教育才是我們恒久的目標[3]。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質量問題隨著數量的膨脹而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4]。近年來高等教育質量不僅是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同時也是全社會普遍關注的一個話題。1999年擴招后高等教育規模的急劇擴大,大眾化高等教育階段的到來,學生數量迅速增長以及社會對教育服務質量的訴求,引發了人們對高等教育質量的普遍關注。學者對教育質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質量、高等教育質量指標、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評估、教學質量、高等教育保障等幾方面。(3)人才培養。人才培養是大學的原生,始終都是大學最重要、最基本的社會責任。人才培養這一聚類中出現頻率較高的關鍵詞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德育、“道德教育”、”“創業教育”、“創新能力”、“創新”、“研究生教育”等,這表明創新人才的培養與高校德育問題是高校人才培養中的研究熱點。對于高校德育問題,有些學者對傳統德育模式下的德育實效提出了質疑。其實,這些德育模式及其表現出來的弊端歸根到底就是在德育過程中忽視作為道德主體———人的存在[5]。人才培養主題當中“研究生”這一關鍵詞獨立顯示出來,說明研究生教育具有自己的特點、規律、問題與目標,這一階段學界對研究生教育也給予了專門關注。進入人才培養主題聚類的關鍵詞還有“教師”和“高校教師”,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任何忽略教師隊伍建設、不能對教師進行有效激勵與導向的制度與政策都將被證明是愚蠢的。(4)高校管理。高校管理這一聚類中包括“管理體制”、“教學管理”、“教育管理”、“校園文化”、“大學文化”等關鍵詞。體制改革屬于保障性改革,體制改革要通過教學、科研改革才有現實意義[6]。其次,教學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居于中心地位,因為教學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最后,文化建設在高校管理中同樣具有重要作用。隨著大學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迫切需要新的文化模式來適應這些新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模式的需要[7]。“文化比制度更根本,文化孕育制度,文化養育制度。”[8](5)高職教育專題。據統計,1998-2012年間《江蘇高教》中出現的高頻關鍵詞包括“高職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其出現頻次分別為45次和41次,這說明,高等職業教育是《江蘇高教》和高等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在高等職業教育領域,以潘懋元為代表的一些學者對高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面臨的挑戰及應采取的措施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同時,也有學者運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十多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研究論文的數量、主題和作者隊伍等情況進行了分析[9]。

2.突現關鍵詞揭示的研究趨勢

突現度較高的關鍵詞往往是反映時代特征的關鍵詞,這些主題脫穎而出也顯示了該刊與時俱進的特點。在統計的《江蘇高教》近年突現關鍵詞中,“高職院校”的突現度高達11.31,“高職教育”的突現度達5.30,突現度均較高,這表明高等職業教育也是近年來高等教育領域的研究趨勢之一。著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不僅是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同時也是滿足人民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并且,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在定位、辦學方針、辦學模式、評價指標等方面現在仍存在一些問題,一些學者對高職教育的質量提出了質疑。所以,高職教育成為我國學界的研究熱點和高等教育領域的研究趨勢也就不足為奇了。黨和國家非常重視科技創新問題,要建設創新型國家,更重要的是培養具有創新思想的人才。對于創新人才的培養,“學者主要對創新人才的相關概念界定、政府以及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支持措施、培養模式與方法等角度進行研究”[10],這對于制定科學有效的創新人才培養方案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與此同時,與創新人才培養密切相關是高校對創業教育的日益重視。創業教育之所以引起社會和高校的普遍關注與其發揮的重要作用息息相關,開展創業教育不僅可以擴展大學生的就業渠道,緩解就業壓力,同時對實現高等教育的國際化,促進生產力的轉換以及實現大學生的自身價值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高等教育必須與社會發展相適應,這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規律。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和闡述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個科學命題,并把它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五項任務之一,此后關于和諧校園建設的研究也應運而生,其內容主要涉及和諧校園的基本內涵、建設的關鍵要素、如何建設以及建設和諧大學的意義等方面。

篇(7)

[3]Wchter,B.An Introduc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 in Context[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3 (7):5-11.

[4]Campbell,J.& Li M. Asian Students’ Voices: An Empirical Study of Asian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s at a New Zealand University [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8(4): 375-96.

[5]Harrison,N.& Peacock, N. Cultural Distance, Mindfulness and Passive Xenophobia: Using Integrated Threat Theory to Explore Home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Perspectives on ‘Internationlisation at Home’ [J].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010(36):877-902.

[6]Gillespie,S. SouthSouth Transfer: A study of SinoAfrican Exchanges [M]. New York: Routledge, 2001:214225.

[7]Otten,M.Impacts of Cultural Diversity at Home [M]//Crowther, P.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 A position paper. Amsterdam: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0: 15-20.

[8]Gordon,M.E.& Newburry, W. E. Students as a Resource for Introducing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in Business Schools[J].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 2007 (18): 243-257.

[9]Eisenchlas,S.& Trevaskes, S. Develop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Through Intergroup Interaction [J].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2007(18):413-425.

[10]Ward, C.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on Domestic Students and host Institutions: A Literature Review, Prepared for the New Zeal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 [M]. Wellington: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2001:21-37.

[11]Barger,S.S.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on Domestic Students in U.S.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M].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2004.

[12]Parsons,R.L. The Effects of an Internationalized University Experience on Domestic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ustralia [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10(14): 313-334.

[13]Jon,J.E. Realiz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 in Korean Higher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Domestic Students’ Interaction with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13(10).

[14]該方面研究文獻既有學位論文,也有期刊文章,較具代表性的有:楊軍紅. 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 [D].武漢: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05;武靜. 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研究 [D].廈門: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7;梁杰. 在華德國留學生文化適應策略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 [D].杭州: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0;范祖奎, 胡炯梅. 中亞來華留學生的文化沖突與適應 [J].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 ,2010 (3): 107-114;謝苑苑. 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策略與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 [J]. 喀什師范學院學報, 2010 (3): 93-96.

[15]Hammer,M.R.,et al. Measuring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The Intercultural Development Inventor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2003(4): 421-443.

[16]Talbot,D.M. Multiculturalism [M]//Komives, S. R.& Woodard, D. B. Student services: A handbook for the profess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2003: 423-446.

[17]Kaplan,B.& Maxwel, J. A.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Evaluating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 [M]//Anderson, J. G.et al. Evaluating Health Care Inform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Thousand Oaks: Sage, 1994: 45-68.

[18]Creswell,J.W. Educational research: Planning, conducting, and Evaluat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M]. 3 ed. Upper Saddle River: Pearson Education, 2008.

篇(8)

【摘要】這些學校,特別是一百多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競爭性是相當強的, 可謂百里挑一, 而且這些學校的學費普遍較高。如此, 有利于避免整體高等教育質量的大眾化。

【關鍵詞】研究型大學的競爭性、可謂百里挑一

【本頁關鍵詞】核心期刊快速發表、國家級期刊征稿

【正文】

( 一) 多元化的入學選拔方式一流大學需要有一流的學生, 而精英高等教育質的規定性決定了只能有少數人接受精英教育, 精英高等教育的規模較小, 因此對精英的選拔也是非常嚴格, 可以說是百里挑一、寧缺毋濫。美國高校的招生由大學自主決定, 社會專門機構提供學習能力和學術水平測試( SAT) 方面的全國性考試服務。不同類型的大學采取不同的招生錄取辦法。社區大學面向所有申請者, 開放式錄取; 一般性大學根據情況進行最低限度的篩選; 實施精英教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則采取競爭性或選擇性招生的辦法。一般要通過考察申請者三方面的材料后擇優錄取: 一是SAT 成績, 二是高中的學習成績、論文寫作和社會實踐等情況, 三是有關人士的推薦信和面試情況。這些學校,特別是一百多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競爭性是相當強的, 可謂百里挑一, 而且這些學校的學費普遍較高。如此, 有利于避免整體高等教育質量的大眾化。( 二) 靈活的教育培養方式美國高校主張自由教學, 普遍采用選課制和學分制, 開設大量跨學科課程, 強調學科的廣度和深度, 給學生很大的發展空間。在教學方式上, 美國研究型大學注重教學與科研相結合, 將教學重點從過去知識的傳授轉移到以研究、探索為基礎的教學上來, 采取靈活的教育培養方式, 以教學帶動科研, 以研究促進教學。其一, 使學生從單純的知識接受者變為探索者, 本科生可以直接參與以前只有研究生才能參加的科研活動。如MIT 制定了“擴大大學生研究機會計劃( UROP) ”、加州理工大學推出“ 夏季大學生研究計劃( SURF) ”、紐約州立大學確定“大學生研究和創造活動”, 都要求100%的本科生在學習期間有機會參加研究活動。其二, 為每個本科生配備導師, 引進研究生教育中師生一對一的指導關系。耶魯、MIT、斯坦福、加州各大學分校都建立了教師指導小組, 隨時對本科生的學習、生活等予以指導、鼓勵乃至批評。其三, 開展研討式學習。各大學為各個年級本科生開設大量研討式課程( seminar) , 在教師的指導下激發其學習積極性, 開拓視野, 使其學會如何成為一名大學生及形成科學探索精神。( 三) 較高的淘汰率大眾化階段, 精英高等教育已由一種開始式確認轉變為過程式確認, 進入了高等學府并不等于可以成為精英, 其還要經過大學的教育、選拔、淘汰。美國大學引進競爭機制,堅持學習標準以保證學習質量, 因此高等教育的淘汰率非常高, 達30%,學生必須努力學習,否則難以在大學“生存”。這也造成了很多年后有的學生取得很大成功而有的學生卻一事無成, 學生之間的差距較大。一方面, 一些學生由于自主性較差或沒有明確的目標, 最終不是被學校的各種理由除名就是因為無法完成他們的課程而不得不離開學校。

【文章來源】/article/43/6394.Html

【本站說明】中國期刊投稿熱線:專業致力于期刊論文寫作和發表服務。提供畢業論文、學術論文的寫作發表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以及寫作輔導。 “以信譽求生存 以效率求發展”。愿本站真誠、快捷、優質的服務,為您的學習、工作提供便利條件!自05年建立以來已經為上千客戶提供了、論文寫作方面的服務,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網絡信譽體系,我們將會繼續把信譽、效率、發展放在首位,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聯系電話: 13081601539

客服編輯QQ:860280178

論文投稿電子郵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郵件標題格式:投稿刊物名 論文題目

如:《現代商業》 論我國金融改革及其未來發展

聲明:

本站期刊絕對正規合法

篇(9)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湖南省高等教育學會;中南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長沙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1-1610

國內刊號:43-1358/G4

郵發代號:42-173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5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榮譽:

篇(10)

一、問題的提出

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是我國高等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特別是1999年以來,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人口規模的快速增長,高等教育出口不暢的問題逐漸凸顯,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高等教育研究領域中的熱點問題,研究的視野在延伸,研究的領域在擴大,研究的成果不斷豐富,研究的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已有研究者對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的現狀和趨勢做了回顧總結。如姜繼紅通過中國教育網搜索到2001年至2004年期間有關畢業生就業的文章有1114篇,但這些研究大多籠統地分析了大學畢業生就業,而沒有注意運用有關理論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產生的原因、采取的措施與對策等進行研究。[1]藍潔和唐德海回顧已有的研究成果,發現不同學科視角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有不同的焦點,多學科復合視角的高等教育就業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在理論演繹及問題解決向度上,已有研究成果呈現諸多不足。多學科視角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趨勢將在學科視角的切入、多學科復合視角的交叉領域、理論演繹、實證研究成果的理論提升等方面尋求新的研究思路和發展。[2]賴德勝、孟大虎等指出,與國外文獻相比,國內已有的關于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研究存在三方面的問題:一是利用基本的供給―需求分析工具所進行的總體研究基本沒有;二是研究對象多集中于初次就業的大學畢業生,而緊縮的大學生就業市場對已就業多年的大學畢業生、對其他青年群體的收益水平和福利狀況有何影響,缺乏系統的分析和討論;三是對于當代中國這個典型的轉軌經濟體來說,造成大學生就業困境的原因可能更復雜,來源更廣泛,但國內已有研究在分析視角上仍顯得不夠豐富,無法對中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進行前面透徹的把握。[3]范圍和高耀明以CNKI中國引文數據庫(新)收錄的1979―2008年間“高等教育專題”論文為研究對象,運用內容分析法,對其中的4253篇高被引論文研究主題分布情況進行了分析,將“就業及就業指導”作為二級主題置于一級主題“高等學校教與學”之下,1979年至2008年期間共有就業及就業指導的高被引論文153篇,占全部高等教育研究主題高被引論文數量的9%。[4]

運用CSSCI所提供的論文關鍵詞的頻率、變化趨勢以及論文的被引次數可以揭示某一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和趨勢。[5]順承這一思路,運用CSSCI數據庫統計出2001―2008年間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中出現頻率較高的關鍵詞(標引5次及以上)和高被引論著(標引4次及以上),通過對高頻關鍵詞和高被引論著的分析來揭示大學生就業研究領域的熱點和趨勢。另外,通過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領域里的作者發文和作者被引情況來統計出該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群。核心作者群的研究活動可以反映出該研究領域的基本態勢。

二、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中的熱點分析

關鍵詞體現了論文的主要內容,從理論上講,高頻率的關鍵詞代表了該研究領域的常規研究指向或某一階段內的學術熱點;高被引論文在學界有兩層含義,其一預示著該論文的質量較高,其二說明該論文在學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程度。[6]因此,將從高頻率的關鍵詞和高被引論文兩個方面來分析2001―2008年間中國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的研究熱點。

表1列出了2001―2008年間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領域論文中標引5次及以上的關鍵詞23個;表2列出了2001―2008年間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領域被引達4次及以上的18篇論著。

表1 2001―2008年論文中標引5次及以上的關鍵詞

從表1可以看出,在23個關鍵詞中,“教育”和“指導”遙遙領先,總標引次數達121次,表明大學生就業教育和就業指導在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領域受到廣泛關注,成為研究的熱點,大學生就業問題是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視野的不斷開闊,對大學生自身的關注也逐漸成為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表2中“就業能力”、“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心理”、“觀念”、“性別”等與大學生自身有關的關鍵詞標引達78次。與此相應,在高被引論著中,僅在篇名上與大學生自身相關的就有5篇,這些論著總被引頻數高達31次。

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中持續關注的另一個熱點是就業環境。我國的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大學生就業也經歷了從分配到擇業的轉變,就業的環境一直以來都是人們關注的熱點。表1中與此相關的關鍵詞比較多,如“就業市場”、“勞動力市場”、“政策”、“就業政策”、“對策”等。從表2來看,與這一主題相關聯的論著有5篇,這些論著總被引頻數高達61次,遠高于其他的研究熱點。

三、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的趨勢分析

通過對表1和表2的解讀,不僅可以了解到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中的熱點,還可以大體上認識研究熱點、主要研究角度和主要研究方法的變化,了解變化的基本趨勢。

從表1關鍵詞標引次數的變化,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焦點逐步轉向對微觀的大學生自身和宏觀的就業環境的關注。

對微觀的大學生自身的關注,從另一個角度可以說是研究者的視線逐漸回歸到高等教育的主體――學生個人身上。從表1可以看到,“就業能力”、“社會資本”等關鍵詞在近年來呈上升趨勢,高被引論著的篇名中出現“就業能力”和“社會資本”的更是多達5篇。而大學生的人力資本投資、綜合素質、學校的培養模式、受教育的效果直接就體現在其“就業能力”等方面。

表3 2001―2008年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的核心作者群

序號 作者姓名 發文量 被引量 作者機構

1 曹殊 5 5 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

2 池忠軍 5 5 中國礦業大學

3 楊偉國 4 11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

4 胡解旺 4 5 嘉興學院

5 李家華 3 16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6 姚裕群 3 6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

7 馮華 3 5 北京師范大學

8 賈利軍 3 4 南京師范大學

9 林惠青 3 4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

10 曾湘泉 2 27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

11 周濟 2 10 教育部

12 鄭潔 2 9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13 吳慶 2 7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經濟管理系

14 李穎 2 6 華南理工大學

15 黃敬寶 2 5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經濟系

16 趙立衛 2 4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宏觀的就業環境比較復雜,雖然不同的研究者從不同的視角加以研究,但從整體趨勢上來看,對就業環境的研究依然是今后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曾湘泉的專著《中國就業戰略報告2004:變革中的就業環境與中國大學生就業》和學術論文《變革中的就業環境與中國大學生就業》5年間被引頻次達到了47次,就說明了學者們對就業環境的持續關注。

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的趨勢還可以從主要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方面進行分析。從表2可以看到,18篇高被引論著主要采用了經濟學、社會學和教育學的研究視角,分別為7篇、6篇和4篇。研究方法以實證居多,采用問卷調查和統計分析的高被引論著達10篇。這說明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研究已由定性向定量轉變。

四、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中的核心作者群

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持續關注和研究也產生了這一領域的核心作者群。利用CSSCI操作平臺,檢索出2001―2008年間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發文量在2篇及以上的作者共65人,以這65人為初選名單,統計他們發文的被引次數,將被引4次及以上的統計在內,統計結果如表3。

以表3來看,這16人可以看做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群。因為一方面他們在大學生就業問題領域發文較多(2篇及以上),另一方面他們的論著被引頻次較高,說明有較強的學術影響。以數據為例,這16人論著總數達到47篇,占5年間大學生就業問題論著總量663篇的7.09%;16人論著總被引次數為129次,占5年間大學生就業問題論著總被引次數773次的16.69%。由此可見,他們在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前沿作者中的地位顯著。

在16名作者中,屬于高等院校的有13人,占總數的81.25%,體現出高等院校在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中的主力軍作用。從核心作者機構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如北京、浙江、廣東等地。

五、結論

通過運用CSSCI數據庫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中的熱點、趨勢以及核心作者群的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從研究的熱點來看,大學生就業教育和就業指導在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領域受到廣泛關注;隨著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視野的不斷開闊,對大學生自身的關注也逐漸成為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就業環境也得到研究者的持續關注。

第二,從研究的趨勢來看,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焦點逐步轉向對微觀的大學生自身和宏觀的就業環境的關注。研究方法上已由定性向定量轉變。

第三,從核心作者群來看,16人構成了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群,他們在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前沿作者中的地位顯著,主要來自高等院校,并且集中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

參考文獻

[1]姜繼紅.社會資本與就業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7-8.

[2]藍潔,唐德海.多學科角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綜述[J].大學教育科學,2005(5):85-88.

[3]賴德勝,孟大虎.中國大學畢業生失業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8:7.

[4]范圍,高耀明.中國高等教育研究主題:1979―2008[J].高等教育研究,2010(2):45-47.

上一篇: 審計實務論文 下一篇: 護理技能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 | 久久久特色aⅴ片免费观看 午夜在线亚洲免费 |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