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技巧培訓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6 15:25:1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溝通技巧培訓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溝通技巧培訓

篇(1)

首先是講解的是溝通的三要素:

①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②達成共同的協議;

③溝通信息、思想和情感。

就是在溝通之前要有一個事件、異議或需明確的事項,然后通過語言交流或其他方式,獲得雙方一致認定的一個結果。

如何保證這溝通過程的順利進行,達到共同的協議呢?這就要注意方式和技巧,首先要了解溝通對象的人際風格,是屬于哪一方面的性格的人。屬于分析型的人辦事認真嚴肅、有條不紊、有計劃有步驟,動作少,面部表情少,因此,與屬于分析型的人進行溝通,要注意細節,遵守時間,要有記錄避免有太多的動作,盡量避免眼神的交流,身體后仰。屬于支配型的人辦事獨立果斷,熱情有能力、有作為。與屬于支配型的人接觸,需講究實際效率、不要有太多的寒暄,直接說出目的,聲音宏亮,充滿信心,要有強烈的目光接觸,身體要前傾。和諧型的人比較有好、合作、有耐心,與這種類型的人接觸,他所關注的是雙方良好的合作關系,喜歡別人的贊賞,與之交談時需時刻充滿微笑,說話要注意抑揚頓挫,并追求他的意見,要有頻繁的目光接觸。表達型的人比較外向、直率有好,動作多、話多,與這類型的人交流時,需創造良好的氣氛,眼神看著對方,聲音宏亮,要伴有肢體動作,只見森林不見樹木,要比較宏觀的看事情。

了解了溝通對象的人際風格,并順應他的性格去溝通問題,創造良好的溝通氛圍,會加大雙方之間有好的合作關系,取得彼此認同的協定結果。督查的工作中需要溝通的事情比較多,聽了這一講的課程,我受益匪淺,在工作中常常因為與員工的溝通、分公司總辦的溝通或部門負責人的溝通不暢,而導致矛盾或誤解,因此掌握溝通的技巧,方能使各部門之間、員工之間合作愉快,通過今天的培訓,我總結了以下受益點:

1、與員工之間的溝通,需友好、態度要端正,勿浮躁。

2、要設身處地認真聆聽,切忌聽而不聞。

3、不要以權力壓制對方,觀點要明確,對事不對人。

4、換位思考,但又不失原則性。

5、在遵循企業制度的前提下達成共識。

6、不在乎對方的態度,以理服人。

與各種性格的上司打交道中也根據領導不同類型的領導風格,給出了不同的應對措施。我覺得我的領導是控制型、互動型、事實型三者的結合,其中三方面的風格她都具備,即嚴格又認真,且比較有權威,因此說服上司需掌握以下技巧:

1、選擇適當的提議時機(在心情愉快的時候)。

2、提議時數據要有很強的說服力。

3、設想上司的質疑。

4、說話要簡明扼要。

在下午的課程中講解了贊揚部下和批評部下要掌握的技巧,通過培訓并結合實際工作,我吸取了以下益處。督查組的部門雖人員不多,但是工作涉及檢查的內容較多,檢查范圍很廣,權限也比較大,因此要具備的專業知識、工作技能要求會很高,因此下屬們的工作壓力也比較大,而且現在基本都是新人,出錯的幾率也較多。如何能夠把各項工作做到最好,做為督查組主管要謹慎對待。

因此在對下屬下達命令時,一定要正確傳達命令的意圖,下達命令時態度要和藹,強調工作的重要性,賦予下屬更大的自主權,共同探討狀況,并讓部下及時地提出疑問,是保障所傳達命令與事項圓滿完成的前提。

篇(2)

溝通是人類交際的橋梁。醫患溝通(doctor-patientcommunication),是醫患雙方在診療中進行思想和感情的傳遞和反饋,以求交流和思想達成一致,保證感情的通暢。西方醫學奠基人希波克拉底提出“語言、藥物、手術刀”是醫生的三大法寶,“醫生有兩種東西能治病,一種是藥物,一種是語言。”目前,世界各國或多或少都存在醫患溝通問題[1-3],中國亦存在醫患溝通問題[4-6]。現有統計資料顯示,80%的醫療糾紛與醫患溝通有關[7]。由此可見,醫患溝通貫穿于臨床工作和醫學教育全程,是醫患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1加強腦病科住培醫師醫患溝通技巧教育是醫學環境和醫療模式發展的需要

不同時代產生不同的醫學模式,在古代,主要包括自然哲學模式、神學模式、機械物質主義模式等三個醫學模式。現代醫學最早起源于生物醫學模式,隨著社會發展,人類的疾病譜也跟著產生變化,人們認識到人不止是一個生物個體,還是一個有社會屬性的社會人,不僅重視其生理和病理,還重視心理,提出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強調對患者的關心和關懷,同時關注社會,注重技術與服務的同質化提升?,F代醫學模式拓展了醫學發展的內涵、廣度和深度。近年來,隨著中國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醫療衛生服務規模、服務條件、醫療環境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與此同時,醫患關系亦日趨緊張,醫患矛盾和沖突十分突出,醫療糾紛呈上升趨勢,全國各地惡性傷醫事件時有報道,表明醫患關系緊張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醫師處于臨床第一線,在缺乏臨床經驗、操作技術不熟練的情況下,如果醫患雙方溝通處理不當,就會產生誤解和曲解,極易引發不必要的糾紛,尤其是在腦病科,醫生面對危重患者、介入手術患者時,這些問題尤為突出。準確的醫患溝通和和諧的醫患關系,不僅可以在診療過程中獲得患者的積極配合,而且有助于減輕醫生工作和心理負擔,使其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臨床活動中,并在資深醫生的帶教指導下,掌握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確的診療決策。

2腦病科住培醫師醫患溝通技巧教育現狀

文獻調查研究[8-9]顯示,大多數患者在醫療活動中出現的糾紛和投訴并不是由于技術本身的問題,而是由于患者認為醫者服務態度不佳,或者是由于人文關懷不足和醫患溝通不暢曲解誤解所致。腦病科絕大多數腦血管疾病就診患者的特點是“危、急、重”,起病突然,病情較重,時間緊迫。醫生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時,要在短時間內做出正確決策,這就要求對住院醫師進行規范化培訓,以體現其專業素養。醫師住培不僅高度重視住院醫師是否具備急救知識、熟練掌握急救技能,還要重視醫學人文素養、醫德醫風教育和醫患溝通技能的培訓,增強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是醫學教育的關鍵因素[10]。醫學人文教育和醫患溝通技能的培養應該是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然而,目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普遍存在重理論知識和技能培養而輕醫患溝通技能培養的現象。因此,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亟待加強醫患溝通技能的培養。

3腦病科住培醫師醫患溝通技巧教育培訓的方法和途徑

3.1理論學習,人文教育

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過程中,尤其要重視醫德醫風教育,培養醫生執業過程應致力于對生命、健康的敬畏、關愛和守護。在治病救人的同時,要從人文理念和人文角度對醫學現象進行思考和總結。醫學不僅僅是“純科學”或“純技術”,醫療活動的對象是生命個體,除了治療疾病本身,還有情感和道德的付出,其核心是“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以患者為中心、以人為本”。因此,在住培醫師醫患溝通教育培訓的過程中應該加強人文教育和職業素養培訓,培養具備高尚醫德乃至受人尊敬的優秀醫師、合格醫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醫學生向合格醫生轉變的橋梁,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過程中,醫德教育不應局限于理論課的“紙上談兵”,使住培醫師覺得空洞而乏味[11]。建議腦病科主任、副主任、教學秘書以及專業組長定期在晨交班、周例會或專題會上結合近期科內、院內發生的典型醫患溝通不良事件、醫療糾紛事件以及相關的時事新聞進行總結和點評,結合醫德醫風及醫患溝通技巧展開教育教學專題活動,理論聯系實際,使醫患溝通教育的內容具體化、生動化,有效提高培訓的實效性,從而提高醫患溝通培養質量[12]。

3.2轉變觀念,強化意識

隨著越來越多的醫學院校開始重視培養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相應的教學醫院也開設了醫患溝通課程[13]。但理論教學主要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效果往往不理想。由于腦病科專業性很強,往往醫生更多關注點聚焦在學習專業知識和掌握操作技能兩個方向,帶教中常常忽略了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然而,國內外醫患關系并不樂觀,醫療糾紛甚至惡性醫療事故在全國各地頻繁發生。醫患關系是影響社會和諧、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的因素之一,而醫患溝通是關鍵因素[13]。因此,有必要轉換醫學教育教學的傳統觀念和方式,強化醫患溝通技巧和能力的培養和歷練。

3.3教學相長,言傳身教

臨床醫生每日都會和患者及家屬交流和溝通,良好有效的醫患溝通亦是臨床醫生工作能力的體現。帶教的一言一行無形中影響學生的學習,教師要做到言傳身教。在日常診療過程中,醫患溝通因門診接診、住院診療、出院和回訪而呈現不同的溝通內容及方式。同時要根據患者文化程度、知識背景、病情輕重緩急、年齡結構、性格脾氣等因人而異進行溝通。在腦病科??谱∨噙^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入優秀的醫患溝通實例,讓住培醫生對有效的醫患溝通有一個更深刻、更直觀的認識,確保住培醫生醫患溝通能力得到不斷提升。

3.4情景模擬,角色扮演

有效醫患溝通能力是醫學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成為一名合格醫生的必備條件。腦病患者以中老年腦血管病居多,此類患者病情危重、病程長、年齡大、恢復慢,大部分屬于臥床患者,伴有運動功能障礙,尤其是卒中患者普遍伴有焦慮、緊張的情緒。對于剛剛上崗的住培醫師來說,在與患者溝通過程中由于缺乏同理心、社會經驗和流程經驗均不足、心虛膽怯等因素,經常導致溝通不暢。這就要求醫務人員要掌握患者病情、理解患者痛苦,做到臨床共情[14],真正站在患者的角度和立場思考和解決問題。在住培醫師掌握一定溝通技巧,醫患溝通能力得到提升后,本腦病科教研室運用情境模擬教學法,以急性腦梗死患者繼續靜脈溶栓為案例進行角色扮演,明確醫師職責的同時,換位思考,用心體會患者身心痛苦。演練完成后首先進行課堂集中式討論,采取學生自評、組內互評演練中的優缺點;其次由教師點評學生演練前準備、演練中的表現,和學生討論提出改進意見;最后教學主任進行意見反饋和總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帶教在一旁觀察,模擬練習結束后,教師進行總結并給予指導。通過情境模擬教學使每個學生都有實踐訓練機會,通過訓練,及時糾正醫學生在診療和溝通過程中的錯誤和不當之處,為以后真實的臨床診療打好基礎,減少風險。提供情景模擬和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更能調動培訓生的積極思考,便于打開思維。

3.5制定考核,專業評估

對于住培學生考核的形式,國內考核方式更多以筆試的形式進行,住培醫師出科考核時科室多從理論考試、技能操作、病歷書寫、接診能力和急救能力等方面進行考核,雖然可以客觀評價住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但往往忽視了醫學生醫學人文實踐能力的考核[15]。通過醫患溝通教學培訓考核和專業評價,保證培訓的有效性和培訓質量。因此,有必要定期收集住培醫師的醫療質量情況、醫患關系狀況、醫療糾紛發生率和第三方評價(患方和帶教醫師的評價)等。在學生出科前如使用醫患溝通技能評價量表(setelicitgiveunderstandend,SEGUE量表)進行考核,這樣可以檢驗住培醫師的真實溝通能力,分析評估結果,提升住培醫師的溝通技能,提高臨床服務滿意度,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

4腦病科住培醫師醫患溝通技巧教育培訓的意義

腦病科作為一門獨立的醫學學科,一方面,對于住培醫師來說,其所包括的疾病種類較多,專業性極強,是比較難學的臨床學科之一。另一方面,對于患者來說,很多腦病科疾病的診斷和專業術語聞所未聞,對疾病的認識和了解非常有限,增加了對疾病的恐懼和焦慮感。而醫患溝通是日常診療工作基本能力之一,通過技術和非技術兩種水平上的交流得以實現[16]。提升腦病科住培醫師醫患溝通能力,做到有效溝通,不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醫療糾紛,更能使患者積極支持和配合臨床診療工作的實施和開展,是創造和諧的醫患關系和治愈疾病的關鍵。

4.1醫患溝通是醫療診斷的需要

疾病診斷的前提是了解掌握疾病起因和病情動態發展過程,病史采集的過程就是與患者溝通和交流的過程。同時,在做體格檢查時醫者的情感、動作和言語溝通方式等,都會影響患者的配合度。因此,診療過程中的醫患溝通直接或間接影響了病史采集信息的可信度,對醫生準確把握病史、做出判斷有一定影響。醫療活動由醫患雙方共同參與,醫患溝通既是醫務工作者的日?;顒?,也是臨床診療不可或缺的過程。

4.2醫患溝通是醫學發展的需要

隨著社會和醫學的高速發展,部分臨床醫生對輔助檢查的依賴性越來越大。社會—心理—生理醫學模式對醫患溝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標志著醫學道德的進步和人文精神的回歸,使醫患雙方從生理、病理、心理全方位認識健康和疾病,攜手并進。

4.3醫患溝通是減少糾紛的需要

臨床大部分醫患糾紛的發生,并非醫療技術水平所致,主要由于無效溝通,醫患雙方交流和溝通不到位,致使診療過程中認知存在誤解或曲解,或是其他心理因素導致其對醫療服務的信任度下降引發糾紛和矛盾。因此,良好、有效、及時的醫患溝通是減少和杜絕醫療糾紛的關鍵,也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

4.4醫患溝通是雙向的互動

醫患溝通是醫患雙方的互動,是醫學整體意義和完整性的真實體現,是醫學事實與醫學價值、醫學知識與人性的和諧統一。通過醫務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有效溝通,可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減輕醫生的心理負擔,創造和諧的醫療環境。

篇(3)

【關鍵詞】新護士 語言與溝通 培訓 職業素養 護理質量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需求越來越高。但近年來新畢業護士主動溝通意識不強,與患者溝通缺失,或方法不當,造成交流不暢,引起不必要的護患糾紛,護理質量不高,與患者的需求相背離的現象。我院從2008年以來,通過對新入護士進行語言與溝通技巧培訓,在臨床中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選擇我院2008年以來新入護士人員50人,均為女性,年齡19.66歲,其中大專16人,中專34人。

1.2 方法 每年新入護士通過常規崗位培訓后進入臨床工作,前三個月定期、集中進行語言與溝通技巧培訓活動。外請具有相關培訓經驗的專家或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高年資護士擔任培訓老師。培訓時間為10學時。培訓內容見表1

1.2.2 效果評價 每次培訓活動結束三個月后,向其服務對象為16歲以上神志清楚的病人發放問卷調查,以了解新護士通過培訓后在臨床中應用及護理服務效果。問卷是我院自行設計,其內容主要體現護士的溝通能力,職業素養和服務質量,包括7個條目,以“是”和“否”作答,共發放250份,回收25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2.3 統計學方法 將所得數據錄入EXCEL軟件進行統計描述。

2 結果 新護士通過語言與溝通技巧培訓后的臨床效果評價見表2

3 討論

3.1 新護士語言與溝通技巧培訓的現實意義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整體護理的實施,患者不僅需要護士具有熟練的專業技術,還需要疾病治療、預防的相關知識;護士在各項操作中使用良好的語言取得病人的理解、合作,并用美好的語言促進病人增強治療的信心,以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復。人們常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護士的語言是心理護理的重要手段.護理活動中護士應善于運用語言,通過恰當的交談,發揮語言的積極作用,幫助患者正確認識和對待自身的疾病,減輕消極情緒,幫助患者肯定自己的價值并維持患者自尊,正確使用語言的目的是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讓患者感到護士的誠懇,友善與好感,贏得對方的信任。新護士多是獨生了女,是家庭的中心,在“蜜罐”中長大,沒受過多少委曲,由于來自社會、家庭、學校等多方因素,使她們出現了以自我為中心,加之社會閱歷淺,實踐體會少,造成了她們對溝通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主動溝通意識不強,溝通技巧欠缺,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護患糾紛,體現出職業素養不夠,護理質量不高的現象。在護校時這方面教育不夠,體會不深,新護士處于學生到護士的角色轉換期,在加強專業技術培訓的同時,如何提高她們的語言溝通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3.2 語言與溝通技巧培訓有效地提升了新護士的職業素養與臨床護理服務質量 了解患者的需要是進行有效溝通的基礎;注重病人心理上反應是進行有效溝通的前提條件;增加個人魅力、增進人際關系吸引力是促進有效溝通的保障。新護士語言與溝通技巧培訓不只是一種方法、經驗的傳授,也是一種情感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是護士職業素養提升的途徑。讓她們通過培訓學習后應用于臨床 ,在臨床護理中不斷實踐、領悟,由實踐而增長,以促進職業情感、職業態度、職業道德的提升。調查結果顯示:89.2%的病人認為護士工作認真負責;92.4%認為護士態度熱情和服務周到;92.8%認為護士著裝舉止得體,能夠微笑服務;98%的患者認為得到了護士的尊重理解,隱私得到了保護;97.6%認同護士常問他們的需求并及時處理不適;90.4%對關注患者心理需要并解決心理上的問題表示認可;93.2%認為護士注重溝通,傾聽他們的主述。由此說明開展新護士語言與溝通技巧培訓活動后,在實際護理服務中實踐,從實踐中體會、感悟、積累,讓她們的語言與溝通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增強了她們的職業道德感和敬業精神,加強了服務意識,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治療、護理操作、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等的順利實施,同時也提高病人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推進優質護理服務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篇(4)

醫患糾紛已成為近年來醫學領域的熱門話題,發生率也逐年增高,當醫患雙方對治療、護理及其結果所產生意見分歧時,護理人員的職業素質及應對能力將直接影響醫患糾紛的產生及結果[1]。門診作為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窗口和通道作用更為重要。而疼痛門診與其他門診稍有不同,對護理人員要求更高,良好的溝通技巧不但可以提高工作質量,而且對減少醫療糾紛贏得患者及家屬滿意度極為重要。為提高疼痛門診護士溝通技巧,我院自2013年10月~12月以來,對疼痛門診護士進行溝通技巧培訓,取得了一定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現有疼痛門診護士4人,均為女性,本科1名,???名,中專1名,平均年齡(38.56±0.24)歲,護理工作年限:≥20年1人,10~19年2人,

1.2方法

1.2.1培訓內容

1.2.1.1社交禮儀培訓 請相關禮儀教師親自授課,1w一課,歷時共4w,社交禮儀的培訓內容包括形象塑造、行為舉止規范及基本禮儀要求三大方面,形象塑造主要包括發型、面容、著裝等;行為舉止包括站姿要求、坐姿要求以及行走要求等;基本禮儀要求接待禮儀、會面禮儀等。課堂生動活潑趣味性十足,大大提高了培訓者的積極性。

1.2.1.2溝通技巧培訓 聘請相關專家和臨床優秀護士進行溝通技巧授課,內容包括:語言溝通技巧及非語言溝通(面部語言、肢體語言等)。深入講解溝通的重要性,如何在短時間內向患者傳遞相關信息,及時察覺矛盾并巧妙化解。掌握好溝通技巧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患者及家屬交談時要相互尊重平等對待每位患者,注意交談時的舉止儀態,神情專注、表情認真,注意交談內容,巧妙運用語言的藝術。

1.2.1.3心理學培訓 疼痛患者在飽受長期慢性病痛的折磨下,或多或少都會有些抑郁、急躁、多疑、恐懼或是憂慮等精神癥狀,不利于診治工作的開展,通過心理學培訓,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是取得良好溝通交流的一種重要技巧[2]。

1.2.1.4場景模擬訓練 把平常工作中碰見較為難處理的案例進行集中,選出幾個經典案例如:患者強行插隊、候診時患者突然病情變化等,討論分析找出矛盾及解決方案,然后分組進行角色扮演,通過換位思考,從而體會患者及家屬就診過程的感受,從而也提高護士的應變能力及組織處理能力。

1.2.2效果評價

1.2.2.1評價標準 從患者滿意度進行評價

1.2.2.2評價方法 收集培訓前(2013年5月~10月)及培訓后(2014年1月~5月)患者或家屬各100名,通過發放問卷形式進行評分,發放200份問卷,回收200份,回收率100%。每項均設為四個等級,滿意10分,較滿意7~9分,一般4~6分,不滿意0~3分。

1.2.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采用配對t檢驗。

2 結果

培訓前后患者滿意度調查 見表1。

3 討論

3.1疼痛門診患者的特殊性 疼痛門診不同于其它門診,疼痛門診患者長期飽受疼痛的折磨,心理上比普通門診患者要焦慮很多,并且疼痛門診患者都或多或少忍受疼痛候診,加上有些候診時間長,環境嘈雜,患者及家屬難免產生急躁的心理。據國內外研究報道,疼痛門診患者發生醫患糾紛的比例遠遠大于其它門診患者,這就從一定程度上要求疼痛門診護士的綜合素質要高于其它門診護士,對護士語氣、面部表情及溝通上面要求更高。

3.2本次疼痛門診護士培訓的創新性 門診患者與護士每一個接觸的瞬間都體驗到醫院的服務和質量[3,4]。人際溝通技巧是護士必備的基本功[5]。目前國內大部分醫院疼痛門診護士培訓方法以經驗教學式的教條主義學習培訓,培訓內容比較刻板,太過于追求專業知識能力的培訓,考核方法也過于單一,按照傳統式的閉卷考試,枯燥乏味,以至于大大降低疼痛門診護士參與培訓的主動性,從而使得培訓越來越形式化。本次培訓目的在于打破傳統培訓方法,培訓內容上拋棄以往的單一理論模式,從臨床實際需要出發,方式豐富多彩,提高了培訓者的興趣。

3.3溝通技巧對醫患關系的影響 通過溝通技巧培訓,護士提高了護患溝通的能力,能主動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通過培訓前后調查表顯示在著裝禮儀、面部表情及就診指導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培訓后患者愿意聽從護士的就診指導,就診秩序上做到規范和諧,候診時間也有了一定的縮短,特別在應急處理上有了質的突破,培訓中通過角色扮演能更加體會患者及家屬就診時的心態,這為護患有效溝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從而使患者得到更滿意的服務,達到患者健康需求的目的。從而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改善了醫患關系。

參考文獻:

[1]杜文麗.門診護士處理醫患糾紛能力的培養與應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0):78-79.

[2]邱玉芳,楊輝,宋麗萍.護士共情能力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7,21(7):1890-1891.

篇(5)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8-0529-01

護理操作作為一項基礎護理工作,其質量直接影響到護理工作質量,在護理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隨著整體護理工作的開展,及患者需要得到人性化服務心理需要的進一步提升,給護理操作質量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結合我院及其他醫院普遍存在護士在護理操作中缺乏主動與患者、家屬溝通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介紹我院培養護士護理操作中的溝通技巧模式的構建與實施。

1 護士在護理操作中缺乏與患者、家屬溝通問題的分析

1.1 長期的護理操作模式的影響,護士只是機械的完成護理操作。

1.2 護理人員缺乏對護理操作中溝通重要性的認識,認為只要高質量的完成護理操作,就會得到患者及家屬的認可,忽視了患者的感受。

1.3 護理人員缺乏溝通的技巧,沒有溝通方面的理論知識,不知如何與患者、家屬溝通,缺乏溝通的信心。

2 構建我院護士護理操作中溝通技巧培養模式并實施

針對上述問題,我院在培訓護患人際交流及溝通藝術的基礎上,制定了構建我院護理操作中溝通技巧培養模式并實施。

2.1 第1階段;進行人際交流及溝通藝術理論知識的培訓。

護理部組織對各科護士長進行護患人際交流及溝通藝術的培訓,各科護士長對護士進行培訓,護理部對護士的理論知識進行考核。作為考核護理人員的一項指標。

2.2 第2階段:設計新的護理操作程序圖。

2.2.1 方法:抽調2名資力高的護士長設計護理流程圖,以一個科室為試點逐項進行試行,然后再修改,直到問卷調查患者滿意率達98%以上。

2.2.2 設計思路:新的護理流程圖以護理程序為框架,原護理流程不變,增加操作前告之,操作中患者配合,操作后的囑咐三個步驟及評價。即(1)操作前先自我介紹,然后介紹操作的目的、過程、可能出現的不感適和如何請患者配合(2)操作時觀察、詢問患者的實際感受, 及時給予鼓勵,并調整下一步操作的力度和速度,關愛患者(3)對患者的配合表示感謝,對患者的努力給給予肯定,并叮囑注意事項。

2.3 第3階段:進行護理操作中溝通能力的培訓。

選四項最常用的護理操作即密閉靜脈輸液技術、氧氣吸入技術、氣囊留置導尿技術、胃腸減壓技術,護理部選派四名護士長進行操作講解、示教科。護士長用1個月的時間負責對本科護士進行培訓,然后以競賽的形勢進行全員公開考核,考核時其他護士可以觀摩,以達到相互學習的目的??己撕笤u出護理操作明星予以表彰。

3 效果評價

通過在護理人員中進行人際交流及溝通藝術的培訓,設計新的護理操作流程圖,并以點帶面選四項進行新護理流程進行培訓,提高了全院護理人員操作中的溝通技巧。

4 體會

4.1 人際交流及溝通知識的培訓,改善了護理人員的精神面貌,建立了護士在護理操作中溝通的信心。

4.2 良好的護理操作中的溝通,減輕患者緊張的心理和不適感,患者能夠很好地配合操作,提高了護理操作的成功率。

篇(6)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3-0-01

近年來,國內的護患糾紛問題不斷增多,患者與醫院的關系緊張,患者對醫院和醫護人員的信任度降低,由于護患溝通不到位造成的糾紛占據較大比例,嚴重影響了醫院在公眾心中的形象,本院為改善護患關系對護士進行溝通交流的培訓,并在實踐中取得顯著效果,現將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1 方法

1.1 對護理人員進行溝通技巧的培訓

護理人員是醫院與患者之間的橋梁,是患者治療時接觸的主要醫務人員,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對患者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本院將對護理人員溝通技巧的培訓作為改善護患關系的準備工作。在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時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1)注重說話的藝術,加強溝通技巧的鍛煉,本院選取工作經驗豐富,溝通能力較強的優秀人員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醫護人員與患者溝通的能力。(2)培養醫護人員的服務意識,醫院的護理人員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他們工作經驗稍微欠缺,服務患者的意識不強,性格易沖動,針對年輕人的特點,本院對年輕護士進行了服務意識的宣傳,增強醫護人員的責任感,護士之間進行場景模擬,針對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溝通方式,減少護理人員與患者的沖突,要求護理人員微笑對待患者。(3)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護理人員照管患者的日常護理工作,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能夠使患者受到更好的服務,有效的減輕患者的病痛,減少護患糾紛。

1.2 護患溝通的實踐

1.2.1 醫護人員在患者邁入醫院的時候,主動上前微笑接待,減輕患者的緊張心理,化解患者的心理防備,首先獲得患者的信任感,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解,并帶領患者到相應的科室進行治療,節省患者的時間。需要住院治療的患者,醫院為患者準備干凈舒適的修養環境,保證患者良好的休息和睡眠,針對患者對醫院的排斥心理,本院在病房內擺放鮮花和粘貼貼花,以此減少患者的緊張情緒。

1.2.2 針對住院患者的心理情況,醫護人員與患者進行積極的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對患者進行知識的宣傳和講解,幫助患者樹立康復的定信心,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獲得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積極配合。護理人員定時對患者的病房進行巡視,對患者情況做詳細記錄,及時的發現出現的問題,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及時解決,獲得患者的信任。醫護人員為患者進行護理工作時,要語言輕柔并提前告知患者,護理動作恰當輕柔,對患者進行靜脈滴射時要準確,減少患者不必要的痛楚,以免造成患者的不滿。在對患者進行護理工作時,要將患者的情況告知家屬,對家屬進行護理知識的宣傳,將患者的療養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講解,引導家屬鼓勵患者,從心理上獲得與家屬的溝通,獲得家屬信任的同時提高患者治療的欲望。醫院要求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遵守高尚的職業道德,尊重患者,保護患者的隱私權,不得對患者造成侵犯,保護患者的合法權益,如果需要將患者的情況告知他人,必須獲得患者的認可,否則不得泄露。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遇到很多由于重病入院治療或者對病情不了解的患者,這些患者大多思想比較消極,脾氣比較暴躁,醫院在護理人員的挑選上,選取性格溫和的護士進行護理,對患者保持耐心,傾聽患者的意愿,對患者進行安撫和引導,減少患者的心理壓力,保持患者平緩愉悅的心情,獲得患者在治療中的積極配合。

1.3 對于康復的患者

醫護人員要表示真摯的祝福,并將出院后需要注意的事項告知患者和患者家屬,顯示出醫院的人文關懷,對患者進行定期的隨訪,對患者的康復進行指導,獲得患者和家屬的信任,進一步改善護患關系。

2 結果

醫院對住院患者及康復出院的200例患者進行調查,其中對護理非常滿意的103例,比較滿意71例,滿意22例,滿意率達到98%,護患關系明顯改善,人們對醫院的滿意程度提高。

3 討論

護理人員是服務患者健康的人員,護理人員在與患者溝通時,滿足患者的需要,可以愉悅患者心情,獲得患者在治療中的主動配合,良好的情緒對患者病情的恢復有著積極的作用,通過本院的實踐可以看出,有效的溝通是改善護患關系的有力工具,護患關系的改善不僅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提高,對護理人員也是一種鼓勵,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的溝通,工作積極性有效提高,有助于醫院形象的樹立。

參考文獻

篇(7)

研究對象為口腔科實習的本科生、大專生和參加住院醫師培訓的住院醫師共68人。其中男性22人,女性46人,平均年齡(22.8±2.5)歲。

1.2課程形式和課程內容

本課程教學形式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錄像觀摩及現場實踐。

案例分析:教師在課前將事先準備好的醫患糾紛案例交給學生,同時向學生提出有關問題。如該案例為何出現醫患糾紛患者有何心理狀態、醫師有無失誤、該矛盾應該如何溝通解決等問題,讓學生自己查找相關文獻、資料,開動腦筋,尋找解決該糾紛的方法。上課時抽取學生講述自己的準備的答案,并引導其他學生參與討論。最后由老師分析總結。

角色扮演:讓學生根據所學的醫患溝通技巧,設定好實際的醫療場景,學生分別扮演醫師、患者、患者家屬等角色。體驗各方在醫患矛盾中不同的心理歷程,體會醫師在醫患溝通中使用的語言和處理問題的方式是否得當。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引導學生進行“以病人為中心”的診療思維訓練。

錄像觀摩:請學生觀看實際臨床實踐中,自己和病人醫患交流的視頻。引導學生討論病史采集中技巧應用、如何有效建立醫患關系、如何向患者解釋病情和診斷、協商治療的技巧等。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總結。

現場實踐:組織學生到分診臺、門診辦公室等實踐觀摩,觀察醫患矛盾的處理實例,提高醫患溝通的實踐能力。

2結果

2.1教學效果評估

在臨床實習或住院醫師培訓結束后,發放調查問卷,判定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強弱及獲得實踐課程設置的反饋。學生普遍能夠積極參與醫患溝通的實踐課程,完成課前的案例準備。在教學中能積極思考,主動參與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學生全部參與調查問卷的填寫,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2.2問卷調查結果

(1)對自身醫患溝通能力的評估:所有參與問卷調查的研究對象中,住院醫師的得分略高于臨床實習的本科生或大專生,但差異無顯著性。85.3%的學生認為自己具備了用語言和患者溝通的能力,73.5%的學生認為自己能夠控制問診時間,58.8%的學生認為自己受情緒多變的患者影響較小。最有把握的溝通內容包括:用禮貌用語問候患者,詢問就診的原因,向患者交代治療后可能的并發癥及應對措施。(2)醫患溝通實踐課程的收獲:79.4%的學生認為醫患溝通實踐課程提高了臨床溝通意識,77.9%的學生認為掌握了醫患溝通的技巧,52.9%的學生認為培養了對患者的理解和關愛,41.2%的學生認為促進了專業的學習。(3)醫患溝通實踐課程的形式:當問及醫患溝通實踐課程的形式時,95.6%的學生選擇多種形式相結合,69.1%的學生選擇角色扮演,64.7%的學生選擇錄像觀摩,55.9%的學生選擇案例分析,42.6%的學生選擇現場實踐。(4)醫患溝通實踐課程的性質:對于本課程性質的看法,52.9%的學生希望是必修課程,42.6%的學生希望是選修課程,4.4%的學生表示均可以。(5)醫患溝通實踐課程的授課時間。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3.2%的學生認為醫患溝通實踐課程應安排在生產實習階段。36.8%的學生認為應貫穿生產實習至住院醫培訓的整個階段。

3討論

3.1開設醫患溝通技巧課程的必要性

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是醫學模式轉變的需要,是適應高等醫學教育發展的需要,是防范醫療糾紛的需要,是醫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需要。開設醫患溝通技巧課程,順應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加強了醫學生人文知識的教育。真誠、耐心地與患者溝通,也可防范和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同理論課相比,醫患溝通技巧的實踐課程更有針對性,能使學生體驗真實的醫療場景。通過具體的案例、扮演的角色或醫療現場真實的事件,增強醫療實踐中和患者的溝通技巧,幫助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

3.2醫患溝通技巧實踐課程的授課形式

本研究借鑒了89所院校采用的基本交流技能教學方法,采用多種形式開設醫患溝通技巧實踐課程,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錄像觀摩及現場實踐。從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大多傾向于多種形式結合,其中角色扮演、錄像觀摩最受學生歡迎。91.2%的學生認為錄像觀摩有助于幫助發現被忽視的溝通細節問題。

3.3醫患溝通技巧實踐課程的考核形式

本研究中,對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評估主要依靠自己填寫的調查問卷。雖然獲得了一些有效的信息,但主觀性較大。將來,建議增加客觀性的評價。如李娟等翻譯和引入國際上的SEGUE量表,對醫學生醫患溝通技能進行評估,增加了結果的客觀性。還可考慮采用過程性評價(學習過程中的能力、態度評價)與終結性評價(錄像糾錯等)相結合的方式等。

篇(8)

開展護患溝通培訓課程,提高急診護生及護士溝通技巧,是應對日益高要求的患者及家屬,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的重要舉措。有調查顯示,對急診科護士進行一系列溝通技巧和護士自身基本素質的培養,加強護患溝通后,急診科護理滿意度上上升至99.8%,提高了護理質量。因此,通過護患溝通課程培訓,提高溝通的技巧和有效性對減少護患糾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了解護生對護患溝通認識和相關知識掌握現狀,探討門診急診護患溝通現狀及對護生開展規范系統化護患溝通課程培訓的效果及意義,對實習護生開展正規系統化的護患溝通課程培訓前后效果進行對比。受培訓的護生的護患溝通意識增強,護患溝通技巧提升,患者對護生的認可度提高。護生對護患溝通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知識技巧缺乏。護生是護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生力軍,是即將走入臨床的護士,對護生開展護患溝通課程培訓對增加其從業的信心,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順利完成實習計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資料與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3月接收實習護生72名,男6名,女66名,年齡19~23歲,平均20.5歲,本科學歷32人,專科學歷40人,先后分8組實習,每組9名護生。2010年11月開始對急診科護生進行了有針對性溝通強化教學。

方法:

⑴入科時對急診科特點介紹及溝通知識系統理論教學:護生入科時,護士長都會向入科護生介紹急診室的特點及有效溝通的重要性。2010年11月開始,護生對溝通理論和技巧的學習,每個星期集中學習1次,對發生在白班或夜班的無效溝通案例或較成功的案例,由值班護士在次日早上交接班時匯報討論并由教學老師將案例整理于每周4下午固定授課的時間和護生一起集中學習。

⑵溝通理論和技巧的學習。學習溝通的概念、內容、形式、方法與技巧。請專業老師或臨床有較強實戰經驗和理論的護士集中授課,系統學習溝通的理論和的技巧。如:①學習語言藝術,掌握溝通的基本功。語言是溝通護患關系的橋梁,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重要因素。②學習溝通技巧,如溝通分為語言性和非語言流,而語言的交流是思想溝通的一個重要內容。溝通過程中,有55%是肢體語言,38%是語調,而內容只7%。③學習有效溝通。急診患者普遍存在急躁、憂慮、恐懼心理,都認為自己的病最嚴重,都希望得到最迅速、安全、有效的救治,而且迫切想知道有關用藥、治療、預后護理安排及醫生的業務水平等。通過這些學習,就能充分利用這些經驗和技巧作為指導,進行更有效的溝通。

⑶互動式討論交流:老師講解溝通內容及技巧后,再由學員講述自己遇到的溝通案例,包括成功的和失敗的。一起討論學習并歸納總結,共同進步。

⑷護患溝通案例學習:收集科室或他人發生過的成功的和失敗的護患溝通案例,總結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集中討論。掌握其關鍵,在碰到相同或類似的問題時靈活變通加以運用。例1:患者,女,56歲,診斷:高血壓病,患者性格暴躁,懼怕疼痛,護生穿刺失敗,該怎么做。例2:患者,女,48歲,診斷:急性膽囊炎,意識清楚,生命體征尚可。患者輸液抗炎治療半小時后疼痛未緩解,患者抱怨疼痛仍未緩解,懷疑診斷錯誤及所用的藥物為假藥。該如何。例3:患者,女,32歲,診斷:上呼吸道感染,精神差?;颊呒覍偎饕乃延猛?,患者男家屬發怒謾罵還要打人該怎么辦。更多案例在此不一一列舉。對于案例的學習,會先讓護生思考作答,必要時進行場景模擬,然后老師再給經驗總結出有效的溝通方法和技巧,一起討論交流共同提高。為此,也匯編了平時工作中碰到的典型案例以供學習培訓所用。

結 果

2010年8~11月未對急診科護生進行有針對性溝通強化教學與2010年12~2011年3月對急診科護生進行有針對性溝通強化教學兩個時段相比,護生護患溝通知識理論考核平均成績分別為92分、97.5分,患者拒絕護生靜脈穿刺人次分別為143、59,護生健康教育人次分別為214、657,患者對護生平均滿意度分別為92%、98.5%。

討 論

重視護生溝通能力培養是臨床護理帶教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醫學模式從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通過溝通能增進護患雙方彼此間的了解和理解,及時提供準確、優質的護理服務,增加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感和滿意度。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衛生保健意識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醫護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護理及醫療的糾紛也日益增多。據文獻報道,89.2%的護士有因溝通不良而發生過護患糾紛或小摩擦,雖然護患溝通的重要性早已被大家認識,但缺乏正規和系統化培訓。71.6%的護士在校期間僅學過部分護患溝通知識,77.3%的護士并未參加過任何關于護患溝通的培訓。

重視護生溝通能力培養是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的必要舉措:2010年3月為響應衛生部“創全國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從院領導、護理部到護士長及各一線護士都十重視護理服務質量,作為醫院窗口,在重視護理服務質量上更是十分重視護患溝通。把護患溝通作為一項業務或課程來學習,就會加強對護患溝通的重視,從而有效地掌握護患溝通的技巧,減少和避免不必要的誤解、矛盾和沖突。同時,因為護生是護理隊伍的重要部分,也是護士的生力軍,為此,護士長、各帶教老師都十分重視護生溝通的培訓。

重視護生溝通能力培養是提高護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法:通過對護生的護患溝通課程培訓,使護生增強了護患溝通意識,提高了護患溝通技巧,減少了護患糾紛。對于同樣的有效溝通作用因素和服務對象,在門診急診及其他科室針對科室的不同特點有所側重的開展規范系統化的護患溝通課程培訓是很有必要的。當然,護理工作中要使用好溝通交流,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和修養,具備相應的理論知識(心理學、健康醫學、行為醫學及與醫學相關的邊緣科學),敏捷的思維能力,拓展醫學視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開展護患溝通課程學習對提高護生及護士溝通能力及有效減少和避免糾紛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醫院還未充分認識到提高有效護患溝通的重大作用,也沒有把護患溝通作為一項課程或業務來學習和培訓,隨著患者對護理服務要求的提高,而這部分恰恰也是需要重視和提高的。

參考文獻

1 隋樹杰,仰曙芬,王媛.護士對護患溝通與護患糾紛關系認知調查[J].中國護理管理,2009,9(11):21.

篇(9)

研究表明,團體輔導作為一種參與式培訓形式,在改變態度、提高能力和轉變行為三方面有著顯著的作用,在技能習得方面也有著較強的作用,是一種有效的培訓形式。

通過調查分析發現,教師普遍認為與學生溝通很有必要,但溝通的主動性不夠,溝通效果不理想;同時認為專題講座的培訓形式,培訓效果一般,希望以更有效的形式提高自己的溝通技巧,并希望能進一步了解、掌握學生的心理。

因此,本研究以團體輔導的形式對教師的師生溝通能力進行培訓,以研究團體輔導對教師培訓的有效性,并為提高教師培訓實效性提出建議。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36名瑞安市中小學教師,均接受前測、后測以及追蹤調查。培訓為期3周,共6天培訓。培訓期間無人退出。

2.研究工具

教師師生溝通問卷、瑞安市中小學師生溝通研修班溝通方案、團體反饋單、現場觀察單以及追蹤訪談大綱。

二、研究流程

三、研究結果

對前測后測的數據進行分析,結果發現:通過團體輔導,教師的溝通能力總分及其各分量表在培訓前后測的單樣本t檢驗中呈現顯著性差異;團體輔導對教師師生溝通能力中溝通內容有顯著的即時性效果,對溝通內容、傾聽能力和表達能力有顯著的持續性效果。

對參訓教師的現場記錄資料以及訪談資料進行整理,發現:在學習狀態上,學員參與活動積極主動,并表示非常喜歡此次培訓;在學習效果上,認知上,對溝通的必要性以及相關知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情感上,學員增強了溝通的意愿和信心,行為上,學員積極運用溝通技巧與他人溝通,樂于分享;在工作應用上,學員積極主動運用溝通技巧于自己的工作生活,并感受到溝通帶來的變化。

四、討論

1.團體輔導對學習狀態的影響

團體輔導以活動為本,強調學員在活動中進行主動地參與和體驗,注重學員的主觀體驗。團體輔導打破了傳統講授式的單方面溝通的培訓方式,而是使學員通過小組討論、技巧訓練、角色扮演、填表、畫圖、頭腦風暴以及現場演練等多種方式,讓學員主動參與到培訓中來,充分發揮了學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其在活動中體驗、感悟、養成,直觀生動。

另一方面,團體輔導通過團體建立期的系列破冰活動,建立安全、真誠、信任、開放的團體氛圍,讓學員打開心防的同時,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形成學員的社會支持系統。

因此,團體輔導激發了學員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極大的改善了學員的學習狀態。

2.團體輔導對學習效果的影響

(1)團體輔導對溝通認知的影響

團體輔導通過角色扮演、活動體驗、現場演練等活動,以及其他學員的分享反饋,使學員體驗到自己的溝通模式給對方的感受,反思自己的經驗與觀念,發現自己溝通模式的不足。并通過頭腦風暴、技巧訓練、現場演練、角色扮演等活動,以及其他學員分享的成功經驗,學習溝通理論,產生新的溝通理念,學習新的溝通技能。

(2)團體輔導對溝通情感的影響

團體輔導中,學員通過經驗與感受的分享,產生“和別人一樣”的體驗。當個體遇到挫折和問題時,往往會把自己的問題嚴重化,進而感到恐懼、無助和失望。在團體中他們發現別人也有類似的問題,于是他們孤單感減少,同伴感增加。并且在分享中,通過角色扮演、技巧訓練、現場演練等活動,以及其他學員的反饋和成功經驗的分享,增強溝通的信心和意愿。

另一方面,在團體輔導中,學員間彼此幫助,互相支持,真誠開放,分享個人的見解和看法。學員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會發現自己對別人很重要,這種體驗使人感到自己存在的價值,獲得欣喜感和滿足感,進而增強自信心。并且在這一系列互動中,學員可以觀察、體驗人際關系如何形成,人際溝通如何進行以及各種微妙的人際反應,學習人際交往的技巧,增進與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信心。

(3)團體輔導對溝通行為的影響

團體輔導中,學員通過技巧訓練、小組合作、現場演練等活動,學習掌握溝通技巧,并通過家庭作業,將溝通技巧運用于工作生活,體會溝通對象的不同反饋。這種反饋增強了學員溝通的信心和意愿。

另一方面,團體就是一個小型社會,是社會的縮影,也是社會的真實反映。在團體輔導中,通過團體領導者的引導,營造安全、真誠、開放的氛圍,學員彼此提供行為示范,他們可以通過團體經驗進行仿效性學習。并給成員提供接受反饋的機會,成員間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聽到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團體的反饋比之個別的反饋更有說服力,能夠有效地改變學員的不良溝通行為,發展良好的溝通行為。

3.團體輔導對工作應用的影響

在團體輔導中,學員通過參與活動,完成作業,親身體會到良好溝通帶來的感受,而這種感受成為將認知落實到行為的內驅力。當學員運用新的溝通理念和溝通技巧與人溝通的時候,溝通對象良好的反饋,溝通將變得更為順暢。這種順暢,將進一步推動溝通行為的落實,從而進入一個良性循環,學員的良性溝通行為不斷得到強化和鞏固,最終形成穩定的溝通模式。

五、建議

1.團體輔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師培訓方式

團體輔導強調通過營造安全、真誠、開放的氛圍,引導學員主動參與各種活動,體驗、分享、反饋,進而改變學員的認知、態度和行為。不僅可以運用到提升學員溝通能力的培訓中,對于其他技能的提高,也可以采用團體輔導的方式。

2.團體輔導需精心準備

團體輔導是主題式、參與式培訓方式,確定培訓的主題前需做好培訓需求調查,確保主題是從參訓教師的實際出發。 主題確定后,團體領導者的確定,活動的設計,以及場所和教具的準備等等,每一個環節夠可能影響到團體的良性運作,均需精心準備,才能確保培訓效果。

3.團體輔導注重營造氛圍

團體輔導作用的內在機制中,最重要的一點在于:安全、真誠、開放的團體氛圍。在這種氛圍里,學員方可以打開心扉,積極主動參與活動,用心體驗,進而發生變化。

參考文獻:

[1].蔣曉姍.小學教師團體心理輔導過程研究 [J] 科學導報,2015,(1)

篇(10)

1 護患溝通的影響因素

1.1 護理人員因素

(1)缺乏法律意識:傳統護理工作傳、幫、帶,因此,導致新護士法律意識淡漠,且護士習慣于只考慮如何盡快解決影響患者健康疾病根本問題,而忽視潛在與護理相關法律問題,對一些可能引發護患糾紛認識不足。

(2)信息編碼不全 護士在與患者進行交流時,使用專業術語,使患者不能理解自身疾病目前狀況及轉歸。

(3)缺乏洞察力 護理人員素質差異,導致部分護士對某些癥狀缺乏觀察,不能充分理解表達內在含義,不能有效溝通,及時解決患者真實需要。

(4)缺乏以人為本意識:部分護士停留在過去理念,注重完成某項具體工作任務,未將患者當做整體人對待,僅僅是實施護理措施對象,沒有把優質護理中“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融入到工作中,忽視患者內心完整心理需求。

(5)溝通技巧欠缺:[1]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忽視患者的心理需求,更多重視患者的身體疾病,因此在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交流中,忽視了應有的溝通技巧,站在本我的出發點以患者的疾病為出發點直接提出對患者的要求,而忽視了患者整體人的概念,忽視其內心的心理需求,導致患者的不理解與接收,達不到護患信息的共識,易導致各種護理糾紛的發生。

(6)培訓力度不夠:醫院有培訓或流于形式,讓護理人員不能充分認識護患溝通重要性,將所學溝通技巧用到臨床工作中,

(7)存在職業倦?。貉芯勘砻鳎ぷ黝I域中存在的諸多負性因素會直接影響護士的心理和行為,嚴重導致護士職業倦怠。

(8)缺乏有效溝通:由于人員素養差異,導致語言表達能力差異和溝通技巧欠缺,關鍵內容,核心問題表述不清,致使同一個內容,在不同人員之間產生不同解釋,使患者及家屬產生懷疑,為護患糾紛埋下隱患。

(9)缺乏溝通精力 護理工作任務重,危重患者多,病情變化快,長期如此工作環境,精神高度集中容易導致護患溝通不及時。

1.2 患者因素

(1)患者身心處于應激狀態:患者生病住院,心理角色未做好調整,身體疾病痛苦,導致內心的焦躁不安,且都認為自己的病是最重,需要立即救治,住院之后未立即得到相應治療,會將心理的情緒、不滿引發在護理人員身上,造成不必要護理糾紛。

(2)病人或家屬:⑴病人自我保護意識強,對醫療保健要求提高,⑵對醫療工作的高風險,不確定性缺乏了解,對就診程序,不配合,期望值高⑶面對病人突發重病家屬的心理狀態不穩定,⑷有時對醫療上的意見不直接指向醫生發泄而轉移到護士身上出現護患矛盾。

(3)醫患雙方存在認知差異:醫患之間由于專業知識不同,對疾病認識存在相應差異。當前醫療水平存在一定局限,與患者之間期望存在差距,導致某些疾病不能救治或部分疾病不能痊愈。一旦發生內似情況,極易造成醫患糾紛。

2 護患之間的溝通技巧

2.1 形象、舉止、語言表達要適宜

護士服飾整潔、面帶微笑,稱為恰當,語言親切、誠懇,目光柔和,可使病人產生親切感、安全感,被尊重感, 2.2 加強語言溝通,減少溝通不到位而引起的誤會

(1)掌握說話藝術:護理人員在與患者溝通時,講究語言藝術。注意少說不必要的話,說話時要面對患者,不要講得太快且避免爭辯,護患溝通中要始終報有一顆誠心。

(2)換位思考:作為護理人員能否真正做到站在患者位置思考問題,能否進入患者的內心世界,為患者解決其內心真實需要。

2.3 善于運用非語言溝通技巧,提高護患交流

(1)適宜面部表情:護理人員應學會在患者不同的疾病程度,不同的場景下使用不同的面部表情,

(2)肢體語言表達;護理人員在與患者交談時注意身體語音的表達,可增進護患之間的關系,同時要學會讀懂患者的肢體語言,從對方的肢體語言可得到怎樣的信息,如此便可以更加深入的進行護患溝通。

2.5 緩解患者緊張心理

搶救過程中,護患之間的交流溝通要及時,信息交換要全面,包括和患者家屬的 溝通。護理人員應以嫻熟、精湛的專業技能快速的搶救患者,挽救患者生命;另一方面應與家屬做好溝通,詳實向患者家屬介紹病情,得到患者家屬的理解,并安慰患者,正確應對疾病所引起的各種身心痛苦,使患者處于最佳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

上一篇: 農業生態學論文 下一篇: 東西方文化差異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色综合曰本久久 | 婷婷丁香狼人久久大香线蕉 | 又大又长粗又爽又黄少妇频 | 日本系列变态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 色婷婷亚洲五月之色五月 | 天堂不卡AV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