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4 05:29:5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數學論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第一,在學習新內容時要滲透數學思想。在設計教案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增加數學思想的啟發,將數學思想與新的數學知識結合起來,避免只講知識表面不講數學原理,只講習題不講思想。在講授新內容時,不能直接將相關概念和定理告訴學生,而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引導和啟發學生逐步探索、猜測,慢慢接近,掌握知識形成過程中的相關思想,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這樣學生可以發揮數學思維能力去推理,對所學知識理解得更加透徹,記憶也更加深刻。
第二,在解題中滲透數學思想。數學離不開解題,但是解題的方法不止一種,多一種方法就可能多一種數學思想。如蘇教版的練習冊中有這樣一道題:1998×3.14+199.8×31.4+19.98×314。先讓學生觀察數字的關聯性,學生會很容易看出數值1998小數點在往左移動,3.14的小數點在往右移動,兩個數值相乘,根據小數點移動的知識,學生能夠推斷出三個乘積是相等的,無論它們怎么變動,小數點后面一共是兩位,只要算出1998×3.14再乘以3就可以了。這個解題思路實際上滲透了劃歸的數學思想。教師要在解題之前就開始向學生滲透,解題之后還要進行深化點睛,久而久之,學生就掌握了這種方法。
第三,經常講,反復講。數學思想滲透是需要潛移默化的,教師要堅持這一過程,在講課時不斷舉一反三,幫助學生深刻領會。
第四,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思想,鼓勵學生將課堂中學到的思想運用到生活中,將生活中的問題帶到課堂上。
【Key words】Reading; culture; strategy【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3-0248-02
1數學閱讀的價值
前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曾說:“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背浞终f明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教學價值。數學閱讀是學生個體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閱讀數學材料建構數學意義和方法的學習活動,是學生主動獲取信息、汲取知識、發展數學思維、學習數學語言的重要途徑。
1.1教學現狀及其分析: 數學閱讀能力是小學生應具備的一種學習能力。目前小學生閱讀跟數學技能訓練很不對稱。主要表現在:
1.1.1學生閱讀數學問題的能力是薄弱的。在閱讀過程中,讀不出要點,那些干擾的因素阻礙了學生的理解。如原售價與現售價干擾了學生對漲幅這一概念的理解,導致多數學生不能理解正確。
1.1.2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差。學生習慣了從框架的題型中運用公式去解決,大多數學生很難獨立提取有用的信息去解決實質的問題。當我們把“哪種商品的漲幅高?”這個問題直接變成“現價比原價漲價百分之幾”時,竟然有多數學生不能解決。
1.2數學閱讀的必要性: 華羅庚說:“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重,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笨梢?,生活立足于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則數學閱讀充當兩者的媒介非常特出。
案例1:某商店有一種飲料,大瓶每瓶1200毫升,單價10元;小瓶易拉罐每瓶200毫升,單價2元。優惠條件是滿30元一律八折。 “六一”兒童節到了,班級準備開聯歡會需購買飲料。如果要給每人(共50人)準備約200毫升的飲料,讓你去購買,你準備怎么買?甲生:因為10000÷1200=8(瓶)……400(毫升),所以準備到商店買8大瓶和2小瓶的飲料,共需價錢:(10×8+2×2)×80%=67.2(元)。每人剛好有200毫升飲料,一點也不浪費,最省錢。乙生:可以直接買9大瓶,需要價錢:10×9×80%=72(元),雖然多花了4元錢,但是多了800毫升,哪位同學還想喝,可以添著喝。丙生:買50瓶易拉罐裝的。共需80元,衛生、方便。甲乙兩同學的方案都要用杯子,不僅不夠衛生,而且要借那么多杯子多麻煩??!這時,一位同學情不自禁喊了起來:“對、對、對,易拉罐還可以拿去賣,每個1角錢,共賣5元,飲料只需75元就夠了?!?/p>
學生通過對問題的閱讀與理解,設計了各種方案,通過討論交流,不僅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以及作出決策的能力,也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生活價值。
2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原則
2.1結合學生實際水平開展閱讀: 每個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不同的,教師在培養過程中應以學生的實際水平為起點。只有切合學生的能力,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才能讓學生有持續的動力與毅力。否則,就會由于失去信心而產生厭惡感,產生適得其反的結果。
2.2教師指導與學生實踐相結合: 閱讀能力的培養實質是閱讀策略的指導及訓練,讓學生熟練掌握不同內容、與類別的閱讀策略,以達到優化閱讀過程,提高閱讀能力的目的。目前,學生的自覺閱讀能力不強,所以必須在教師的啟發、指導和點撥下,將教師的“指導”內化為個人的知識能力,進行長期的、廣泛的、認真的實踐,在學習實踐中不斷提高。
2.3以學生的主動式閱讀為主: 數學閱讀按閱讀心理機制可分為:主動式閱讀和被動式閱讀。所謂被動式閱讀,就是通過閱讀文本信息獲得基本結論,也稱語文式閱讀。而所謂主動式閱讀,就是在閱讀過程中,運用自己的數學知識與體系進行歸納、整理、分析、猜測、估計、證明,從而獲得知識的閱讀??捎行У赜柧殞W生的歸納、綜合、猜想、預測、直覺能力和發現、探索精神。
例如:計算9+4=?,一般的方法的是“湊十法”,但如果學生能主動閱讀,便能研究出多種計算方法。如:減補法(用一個加數減去另一個加數的補數,再加上10)、推導法、比較法、逐一添加法、口訣法等。這樣既加深了知識的掌握,又發散了數學思維。所以,在數學閱讀訓練中應逐步引導學生采用主動式閱讀,以建構適合自我的最優化的閱讀方法。
3數學閱讀的指導策略
3.1將閱讀帶進課堂: 教材是數學基礎知識的載體,無疑是數學閱讀的主要內容。教師在課堂上應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設置懸念,或提供幾個相互矛盾的解決方案,使學生產生認知上的沖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發學生閱讀興趣,古人曰:“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p>
3.2多樣性地表達數學語言: 數學語言是自然語言的補充,是世界的一種通用語言,它的符號、圖像、圖表、句法和術語,能夠幫助人們簡潔明快而又深入地交流關系和信息。隨著科技的進步,數學語言已日益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學生應學會多種方式來表達數學語言。
3.3強調生活中的數學閱讀: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倡導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學應力求使學生體驗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數學與日常生活及其他學科的聯系,促進學生逐步形成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所以,教師應注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閱讀習慣安排閱讀內容。
參考文獻
[1] 湯建英. 學生走出數學“零閱讀”的尷尬——關于小學生數學閱讀情況的調查報告[J]宜興市實驗小學網.2004.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211-01
無論是以前,現在還是將來,培養小學生的綜合能力都顯得十分重要,尤其是他們的計算能力。要知道,數學總的來說,就是分為幾何與函數兩個大部分。而這兩個部分中,計算都貫穿著始終。學生的計算能力差會影響以后的發展。針對這些,本文提出一些解決方案。
1 學生計算能力差的原因
一方面,傳統的小學數學教育過早的抹殺了學生對計算的興趣。孩子們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被老師和家長要求背誦九九乘法口訣。并不去考慮孩子是否真的能夠接受這個方法。很多孩子都只是在這樣的壓力下勉強記住了口訣。這樣就導致孩子沒辦法進行正確有效的計算。眾所周知,孩子們的世界大多是充滿著幻想,有著奇異色彩的。而背誦這些極俱規律的口訣是與此相悖的。再加上在家里,家長對孩子的嚴格要求。自然而然的,學生對計算失去了興趣。另一方面老師們的教學方案存在著問題。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老師們都是以極其枯燥乏味的方式講解題目,傳統的教育只是一味的灌輸,小朋友有疑問教師也沒能即使的進行生動有效的講解。據筆者所知,在小學教育中,很多的小學數學老師的備課方案是按照之前相對統一的方式制定的,教案上要求掌握什么,教師就教什么,課程通常都是安排得非常緊張,并不是“應地制宜”的根據當地學生的情況進行備課。
2 解決小學生計算問題方案的具體內容
2.1 根據學生自身制定教學方案
深入了解學生是每個教師的必備功課。只有知道每個學生的特點,性格,興趣……教師根這些所了解到的,得出的教學方案才是行之有效的,否則就是對牛彈琴。當然,想要了解每個學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這就需要教師擁有足夠的耐心了。學生們往往風格各異,以,需要有不同的方法。有的學生不適合放羊式政策,而有的學生則不適應緊縮性政策。對此,教師們可以制定出不同的方案,而后經過統一升華為一種方案。這樣就可以針對大部分學生實施,再對小部分學生進行密切關注。然后提高學生們的計算能力。
2.2 教學與放松交替進行
據研究表明,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持續時間最長為15分鐘。而對于小學生來說,注意力持續時間則少于15分鐘。現代中國教育,中小學上課時間普遍長達45分鐘,甚至50分鐘。在一個封閉式教育學校當中,這樣長時間的集中學習,即使是成年人也很難做到一直都在狀態之中,更何況是小學生了。孩子是一種好奇心極重的生物,他們對周邊的細小事物都特別好奇。[2]就比如,假設在教室里,15分鐘過后,如果有一只螞蟻在窗戶上爬過,他們就會死死的盯著,就這樣他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那么老師的教學質量就會大打折扣。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改變??梢栽谡n前講一個小故事,以此來提高孩子們上課的興趣。然后,在課間講一些笑話,以此來放松孩子們因上課而緊繃的神經。課后,在布置作業的同時,提出一些腦筋急轉彎給他們思考。這樣可以大大的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孩子們的計算能力。
2.3 激發學生勇于提問的能力
古有程門立雪,現有華羅庚尋師??梢?,發現問題,并且勇于提出問題在現在的各種學習當中都特別重要。然而,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性格開朗,活潑外向的。有些學生比較內向,性格內斂,不擅于與人交流。對此,教師應該不斷地激發學生提問的熱情,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老師了解到學生的懂與不懂之處,找出解決方法。而學生之所以不敢提問題,是因為學生本人不夠自信,他們往往認為自己是笨的人,怕老師和同學的嘲笑。所以,教師要做的首先是不吝嗇自己的贊美,要時常表揚學生,讓他們對自己有信心。這樣他們就會嘗試著去提問,久而久之,他們會對這些知識感興趣,那么計算能力就會得到顯著的提高。
2.4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個人在宇宙中總是一個孤立,隔絕的主體。沒有誰能夠一直陪伴在誰的身邊??傆腥瞬粩嗟乃廊?,不斷的離開,有人不斷的出生,不斷的到來。因為這些,學生得學會自力更生,獨立自主。老師和父母不會永遠陪著他們,當然,在學習上也是一樣的,老師不會一直在他們身邊。很多時候,學生都需要自己一個人,所以,他們要學會自主學習。比如,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自己還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去練習。要做到這些,也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的幫助。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將學生分為各小組,自己討論,得出結論,自己講解,同學訂正。將課堂時間交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5 加強課后鞏固
俗話說得好,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光靠課間短短的45分鐘當然是不夠的,想要學好數學,提高計算能力,還需要課后的不斷練習。課后練習很重要,就像一堵墻,不僅要每塊磚小心,細致的堆疊,后面的加強鞏固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師需要根據課間對各個學生的優勢和弱勢,針對性的布置課外作業。[3]有目的性的提高當然要比盲目學要好得多,經過這樣不斷的學習加上課后的鞏固,相信學生的計算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
3 結語
隨著現代科學與技術的發展,時代對于人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而對于人的提高,當然離不開教育的發展。現代教育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而這些要求都離不開小學打下的基礎,尤其是數學,這有利于學生邏輯能力的發展。當然,這些也要基于計算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們要格外注重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與發展。
參考文獻:
小學數學教師在講授數學知識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合理的設置問題情景,從而引導學生發現數學問題。問題情景教學具有較強的吸引力,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能夠使學生主動的去發現數學問題。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圓周長知識中就可以合理的運用問題情景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培養學生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如教師提問:圓周長會與什么相關?學生在認真思考后會發現圓周長可能會與圓的面積、圓的直徑以及圓的半徑有關。然后學生通過測量發現圓的周長可能與圓的直徑和圓的半徑成倍數關系,從而猜測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當數學教師講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為C=2πr,學生就會發現π是什么意思,代表著什么,教師就會將圓周率講給學生,并且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由此可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設置問題情景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問題引導,使學生自覺的去發現數學問題,并且敢于大膽的去探索數學結論,從而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對于培養學生探索數學結論的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放散思維具有重要作用。
二、應用提問指南卡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合理的應用提問的教學方式向學生講解數學知識。提問的教學方式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夠有效的引導學生發現更有價值的數學問題。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圓柱的體積》一課時就可以采用提問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思想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數學教師通過多媒體合理的創設提問情景,學生在提問指南卡的引導下,對圓柱的體積的相關知識進行積極的思考,學生就會發現很多問題,如圓柱的體積和長方體的體積有什么關系;為什么將圓柱的體積轉化為長方體的體積;在轉換過程中圓柱的表面積會不會發生變化;怎么計算轉化后的面積的多或者少?這些問題的提出,使學生成為課程主人,使教師成為幫助學生解決這問題的輔助者。最后數學教師根據學生發現的問題,引導學生解答這些問題,并且順利的完成教學內容。由此可見,小學數學教師通過應用提問指南卡的教學形式開展教學活動,不僅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發現數學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的智力不斷的得到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不斷的提高。
三、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結論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和發現數學結論的能力。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教師可以通過復習《能被2和5整除的數的特征》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探索出能被3整除的數,學生經過思考,發現在10以內有3、6、9能被3整除。教師提問:13能被3整除嗎?學生通過計算得出13不能被3整除,而且23也不能被3整除,但是33能被3整除。學生經過計算,大膽的猜測出只有3的倍數才能被3整除。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數學結論,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小學生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一個相對寬松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于培養學生發現數學問題和數學結論的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應用舊知遷移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結論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應用舊知遷移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數學規律,從而掌握如何應用數學規律解答數學問題。
數學文化走進小學數學課堂,不僅緣于它的獨特性,而且與其它的文化特性密切相關,更緣于素質教育的需要和數學學科在自然與社會鄰(領)域的廣泛應用。分析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價值,探尋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文化的滲透教育,是本文探究的主題。
一、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價值
眾所周知,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數學是一種文化,也是一門充滿力量及人文精神的重要學科,是促進人類社會快速發展的金鑰匙。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學者來探討數學文化的本質及發展規律,并進一步滲透在中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極力打造教育文化品牌,開展各種數學文化課堂教學活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不僅要學習簡單的數字、公式、符號、各種規則,也要探究數學學習方法、思想及精神意義等,這也是對數學知識本身的一個超越。實施數學文化教育,能幫助學生更好更快的認識自然界,盡快的適應社會及日常交際活動;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及辯證思維能力,有效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培養學生的實事求是,勇于進取,謙虛謹慎,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學習精神;也能培養學生高尚的愛國情操及審美觀,提高自身素質等。
二、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
1.認識數學之美。數學精神是理性的,是崇高的,但同樣存在一種獨特的美,讓學生通過提高自身數學文化素質與修養來領悟數學文化的美,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帶領學生去認識它,去挖掘它,去體味數學之美。具體而言,數學的美是“實實在在”,而并非“空穴來風”,如它體現在內容結構上,還體現在數學方法上,從簡單的數學概念,到統一整齊的公式結構,再到典型奇特的數學模型等都醞(蘊)含著豐富的數學之美。如:加法交換律(a+b=b+a),乘法交換律(a×b=b×a)的對稱之美、變幻與和諧之美。
2.培養數學意識與數學觀念。數學意識與觀念體現在對數字、符號、空間、意識、推理能力等的認識,如下對符號感的認知,數學中各種數量關系、規律變化、程序方法的解決等都需要用符號來解決和轉換。對于小學數學文化教育的符號感認識,用字母表示數的學習和認識,是數學符號學習的重點,從起初學生對一個特定的數的認識到用字母來表示一定的數,是學生思想和認識上的一個重要轉變,基于數學文化的教育視角,結合實際讓學生來理解并予以升華到數學文化的高度,讓他們感受到用字母來表示數的趣味和意義,并建立數學符號的認知。例如:對加法結合律a+(b+c)=(a+c)+b,乘法分配律a(b+c)=ab+ac等的符號表示,與符號變換的表達演繹,讓學生完全知曉這里a、b、c可以代表任意實數,令其認識數學符號的本質與意義。
3.數學課堂活動中的文化滲透。數學課堂活動是數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數學文化滲透到各種各樣豐富有趣的數學活動中,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長見識,開闊視野,更能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培養他們對科學文化的探索精神。
例如可舉行以下課堂活動以滲透文化教學:①舉行故事演講比賽。通過講述數學家成長的艱辛歷程及數學思想形成的曲折,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不僅能激發自己的思維能力,而且它更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是人類學習進步的榜樣。②開展實踐活動,進行數學建模比賽。比如比賽內容:某種規格的鐵棒原材料每根長10m,現需要這種鐵棒長為4m的28根,長為1.8m的33根,問至少需要幾根原材料?怎樣切割?讓學生通過建立鐵棒的模型進行研究、證明,也學習一下科學家們的探討精神。③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對一些數學知識,原理與規律等,親自動手畫一畫,做一做,擺一擺,量一量,不僅動手,而且動腦,更使得數學理論知識和實踐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以提高學生們的數學文化素養。
三、小學數學數學文化教學實踐的總結與思考
二、抓住問題探究特性,開展解題探析指導活動
著名教育學家陳蘇芹曾經指出:“問題是數學的‘精華’,應將問題解答方法講解作為自身重任,堅持實踐融于問題教學中,提高探究分析等學習能力。”眾所周知,問題教學,不是為了解答問題,而是為了傳授解題技能,“授之以漁”。新實施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也強調指出,要把解答問題的技能傳授作為問題案例教學的重要任務和環節,進行有效的實施和深入的開展。因此,在數學問題講解活動中,小學數學教師要利用問題案例解答的探究特性,將問題案例講解的過程變化為問題解答技能傳授的過程,發揮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主導功效,對解題方法運用、解題策略的設定進行有效的指導和講解,提升小學生探析、解答問題的技能和素養。問題:有一根長為47米竹竿,全長的16插入土中,露出外面的部分占全長的幾分之幾,露出來的部分有多長?在上述問題案例解答中,教師采用“先探究(學生)———在探討(師生)———再歸納(教師)”的三段式教學法,學生探究分析問題條件,認識到該問題設計意圖是:“利用分數乘除法解決問題”,需要運用的數學知識點是:“分數乘除法的知識”。師生進行互動探討,教師帶領交流討論,學生進行解題,師生歸納總結。上述解題過程中,學生在自主探究、師生探討、教師指導等環節中,對該問題解答的方法和策略有了深刻掌握,同時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有效鍛煉,較好落實了新課改的目標要求。
三、抓住問題綜合特性,培養綜合解析問題思想
小學生處在學習能力發展的初始期,處于學習活動技能的積淀期。數學問題案例解答活動,為小學生良好學習技能的鍛煉和提升提供了有效途徑。解析問題的方法多種多樣,有時需要運用多種解題策略和思考方法,這就需要學生要有良好的綜合解析問題的思想和素養。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有意識的運用問題案例的綜合概括特性,設置綜合性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感知分類討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和化歸轉化思想的內容,逐漸養成和樹立良好的綜合分析解題思想策略。如在“路程類應用題”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設置綜合性的路程類應用題,要求學生借助于畫線段圖的方法進行解題分析活動,并有意識的向學生指出這一過程運用了“數形結合”解題思想。學生在此過程中,對數形結合思想有了初步感知和認識,對良好解題思想樹立起到促進作用。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與推進,作為重點學科的小學數學教學也需要進一步加強改革和創新,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成效,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和素養,從而促進整體數學教學水平。
一、創新數學教學課堂的氛圍
數學課堂是開展數學教學的主要場地,也是進行數學教育的重要渠道。所以,對小學生來說,課堂上的數學教學活動則是實施數學教學創新的基礎和源泉。因此,要想在數學課上取得良好的課堂效果,就需要教師與學生一改往日嚴肅的教與學形式,以輕松愉悅而又和諧的教學氣氛來充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使他們愛上數學課堂,愛上數學。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可以更好地進行溝通和交流,使學生大膽地想、勇敢地問、積極地說。而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以學生為主,尊重他們的想法,給他們提供更寬松和更廣闊的思考、嘗試和發揮的機會與空間。鼓勵他們放開思想,認真思考,充分挖掘其數學潛力與創新思維。引導學生嘗試不同的方法來解決數學問題,豐富學生的見識,豐厚他們的數學素養,為小學數學學習建立良好的學習基礎和學習氛圍。
二、創新數學教學課堂的備課內容
數學教師的課前備課是對教材進行分析、設計和組合的過程,教師不僅要了解教材內容,還要認真地設計好上課的教學形式和教案,準備好課堂教學的教學素材及教具、課件等。所以說,科學完備的備課準備是保障數學課堂成效的決定性因素。如果教師的備課只是遵循照搬教材內容,沒有創新,那么就會使數學課堂上得枯燥無味,不能充分帶動學生,激發起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當然也就會使課堂效果差強人意。所以,首先在進行備課時就需要進行教學創新。比如,準備一些新穎并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例子;利用一些新式的教學教具;充分利用多媒體制做一些拓展知識面,使教學知識點生動形象的教學課件等。而后根據課本的教學內容,仔細認真地分析教學目標和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選擇制做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和消化吸收的內容。從而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易于理解而且又知識豐富、充滿樂趣,使學生喜歡并樂意學習。
三、創新數學課堂教學的教與學形式
傳統的數學教學就是教師講解,學生聽,然后進行作業練習,在這樣的授課形式下,不同接收能力的學生會有不同質量的學習收效,學習效果有好有差。而且這樣的授課形式比較枯燥無味,很難強有力地抓住學生的心。而教師也不可能一對一地去進行單獨的講解與說教。所以,這時,對這種傳統的教學形式也需要進行創新改變。針對學生好奇、愛玩的心理,使他們主動地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例如,對課堂上接收快、掌握好的學生進行一定的嘉獎和鼓勵。還可以讓學生對課程進行預習、思考后,請學生來擔當自己班級的“小教員”,讓學生給學生進行講課,然后再進行評比。從而調動學生積極參與,來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思維、思考力。
四、創新數學課堂教學的實踐
數學教學離不開實踐練習,而進行實踐練習不能僅拘泥于課本習題,而是要改變書面作業練習這一形式,著力于發展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智力,豐富作業形式與內容,使實踐練習有助于學生的數學發展,在進行作業練習的過程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取得更大的收獲。例如,在學習重量知識時,小學生在課堂的講解當中除了記憶根本不理解重量的概念。所以,可以以一些體驗性的實踐練習來加深和促進他們的理解吸收。如,讓學生帶一袋鹽、味精、洗衣粉等粉末狀態的物體,然后記錄其體積和重量。而后讓學生估計如一本書、一個作業本的重量,并討論交流自己的估算依據,比較相似重量而不同體積的物體。這樣使他們既形象地理解了重量的概念與意義,又有了實物實踐計量的感受,更有助于他們理解運用重量單位來進行學習和計算。
五、創新數學課堂學習的合作
在數學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合作與配合來共同完成。尤其是在講解后的練習當中,有效的合作學習,可以更好地調動起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促進師生之間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信息溝通。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練習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在教學當中,教師可以根據各個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來對學生進行分組和結合。做好小組的分配組合,使小組中即有先進也有后進,既有引導者,也有學習者,同時,選出有責任心和領導力好的學生來擔任組長。使小組學習分工得宜,各司其職,做好相互之間的配合與幫助,通過共同完成數學問題、解答數學疑惑、探究數學奧秘,來加深數學學習印象,促進數學知識的理解吸收。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創新教學是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提升的一個教學過程,是保障數學教學成效,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一項教學工作。作為我們數學教學者來說,應在不斷積累和改進的基礎上,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和方法,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發展他們的數學思維,為培養更多更好的數學人才而努力開拓創新。
參考文獻:
一、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讓學生喜愛數學學科
1.無限愛心喚醒學生。在小學生心目中,教師崇高而神圣。為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與孩子們相處時,需要用愛心承擔起這份崇高與神圣,要將全部愛心傾注學生,滿腔熱情對待學生,愛護關心學生,信任尊重學生。特別是針對學習成績較差、出現問題較多的學生更要給予更多的愛心。教師要經常給學生以微笑、期待和贊許,找機會與學生展開情感交流活動,努力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要讓學生體驗感受到教師的可親、可敬、可信,從而喜愛小學數學教師,進而喜愛小學數學這門學科。
2.滿腔熱情感染學生。教師的熱情往往會對學生產生無形的影響。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保持滿腔熱情,從而感染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做到“目以傳情,情以感人”。通過目光這一無聲語言來傳遞愛的信息,表達對學生的表揚與鼓勵。比如對于課堂上膽小不敢發言的學生,可以用溫柔的目光表示激勵,對于回答問題出現錯誤的學生,可以用善意的目光表示提醒,對于回答問題猶豫不決的學生,可以用自信的目光認可鼓勵,對于回答問題正確、平時表現良好的學生,可以用贊許的目光表揚稱贊等等。此外,在與學生相處時,教師要尊重、愛護和理解學生,與學生打成一片,做知心朋友,要讓學生獲得上進心和成就感,從而提高其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3.高尚人格吸引學生。教師為人師表的意義重大,小學生心里教師就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因此教師的人格勢必對小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以及健全人格的養成產生重大影響。教師的品格修養、儀表風度、知識才華都是吸引學生的重要因素。如今,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知識信息的普及,學生對于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師不但要儀容整齊、端莊大方,更要擁有健康的品質、豐富的知識、開朗的性格、平和的心態等等,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增強個人魅力,才能更好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與學生交流思想,吸引學生學好知識。
二、打造快樂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樂于交流學習
1.微笑態度融入課堂。教師這一職業要求其必須學會微笑。教師一旦步入教室走上講臺,就如同演員走向攝影棚一樣,需要立即進入角色。絕不能把個人不良的思想情緒帶給學生,因其個人情緒而影響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修養,以及高尚的職業道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始終面帶微笑,儀表大方,態度和藹,如此才能營造課堂愉快詳和的氛圍,才能給學生學習創造良好的課堂環境。
2.輕松愉悅活躍課堂。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經常開展輕松和諧的師生雙邊活動,讓學生和教師都能展示真實的自我。針對教師的課堂提問,學生可以私下討論,也可以高聲辯論,然后踴躍發言,對于學生獨具個性的發言,教師要及時給予回應,表達贊許之情,對于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要通過語言和表情激活學生思維,鼓勵學生發言,讓學生樹立信心,充分表達思想,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果。
3.表揚鼓勵充滿課堂。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經常表揚鼓勵學生,讓每名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快樂。例如練習時,學困生如果能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就可以獎勵一面“小紅旗”,給予鼓勵表揚。學生獲得表揚鼓勵,自然就會提高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成績。
三、應用科學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產生濃厚興趣
1.新課導入引發興趣。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新課導入時,應該創造各種條件,使每名學生都能充分表現自我,從而積極參與、主動學習,由此也可發現學生學習中現存的一些問題,并針對疑難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2.課程講授保持興趣。小學數學的學習需要學生認真動腦思考,這本身就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既需要學生的自身努力,更要學生對學習感興趣。要讓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由此,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運用教具、學具和電化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還應該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然后組織學生開展交流活動,使學生感受成功,保持學習興趣。
3.鞏固練習提高興趣。對小學數學教學而言,通過鞏固練習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和培養能力。有心理學實驗表明:小學生的注意力一般在30分鐘以內最佳,過了最佳時間學生就會降低學習興趣。為此,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練習興趣,保持良好學習狀態,就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例如開展小小運動會、數學撲克、奪紅旗、數學醫院、接力賽等一些游戲活動等。
4.靈活教學培養興趣。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有很多,且各具特色,各有適用范圍。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從教學實際出發,靈活地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注意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知識來源于生活,數學知識更是如此。小學數學教材從選材上更加注重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使得數學知識不再空洞枯燥。因此,教師一定要明確教材內容知識要點,根據學生實際和自身業務水平,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關的數學知識為切入點,把數學教學融入生活。從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使學生親近數學并掌握數學知識。教師要激勵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因此要對小學數學教育進行創新,可以從探究學習著手。
一、創新是學習數學的新的方式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小學生面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通常會產生許許多多的“為什么”,有強烈的探索欲望。我們經??吹疆斝『⒆訉ν婢哕嚍槭裁磿詣有凶吒械胶闷鏁r,不惜破壞自己心愛的玩具一探究竟。那是孩子們探索的“天性”,是一種求知的“欲望”。小學生學習數學更需要自主探索,需要不斷創新,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注重營造研究探索的氛圍,開展觀察、實驗、猜想、推理等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自主發現數學,創造數學?!安粫撔?,就沒有進步!”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進行教學方法上的創新外,更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如:采用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生相互傾聽、解釋、思考、交流,讓學生在多元、豐富和生動的學習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而老師只需要適時點撥、評價就可以了。
二、喚起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創造欲望
創新意識是指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數學課堂教學中首先應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使之想創造。
創新意識的培養也就是對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和意識的培養。只有在強烈的創新意識引導下,學生才會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確立創新目標,充分發揮創新潛力和聰明才智,釋放創新激情。
我認為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是喚起學生創新意識的起點,也是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礎。好奇心是兒童的天性,他們常常會對一些問題感興趣,產生疑問,從而生發好奇心,這正是創新意識的萌芽。我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創造這樣的環境。課堂上我常常提出一些問題:“你能根據9+幾的計算方法計算8+幾嗎?”“你知道為什么車輪要制成圓的?”……學生之間也常常開展互相質疑活動。疑問使學生產生好奇,好奇又激發學生的實踐和創新的意識。
三、確立小學數學探究型教學目標
在教學中,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課堂教學。激發小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初步培養其獨立探究和合作學習精神,了解進行獨立學習必須具備的精神、氣質和品格,知道什么是合作精神,什么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價值觀;初步形成一種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喜愛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初步學會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儀器;初步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問題和解釋一些自然現象;初步了解科學思維方法,培養科學思維能力;初步養成動腦筋、提問題、想問題、找資料、找答案的習慣;初步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
四、培養創新精神,使學生敢創造
創新精神是指敏銳地把握機會,敢于付諸探索行為的精神狀態,創新過程不僅是純粹的智力活動過程,它還需要以創新情感為動力,要有敢于創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以及對真理執著追求的勇氣。數學教學中應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之敢于創造。
理論和實踐都告訴我們,要想充分發揮每一種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效能,達到優化教學過程的目的,首先要在優選教學方法或教學方法的優化設計上下功夫。前者指的是合理選擇已有的教學方法,后者是指自己創造新的教學方法。無論是“優選”還是“創新”,一般都應注意以下四點:一是教學方法的選用或創新必須符合教學規律和原則;二是必須依據教學內容和特點,確保教學任務的完成;三是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變化特征和教師本身的教學風格;四是必須符合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所規定的教學時間。另外,在指導思想上,教師應注意用辯證的觀點來審視各種教學方法。
其一,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是人們在某種范圍內根據特定的需要創造出來的。因此,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優越性和局限性。就拿較為簡單的講授法來講,它利于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在短時間內傳授較多知識,系統性強,亦可引發學生進行一定的思考。但是,它不容易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還需要學生有較高的學習自覺性和聽講能力。因此,較適合于中高年級,而且宜用于教材系統性較強的內容。
其次,只有實現有關教法的優化組合,才能為提高教法的使用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礎。經驗告訴我們,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質量的提高,依靠多種因素、多種方法的綜合作用。巴班斯基曾指出:“不存在教學方法上的‘百寶箱’?!泵绹母惶m克爾也說:“不存在任何情況下,對任何學生都行之有效的,唯一的‘最佳方法’。”因此,簡單否定某一種方法或把某種教學方法的作用加以夸大,都是片面的、不切實際的。
再次,應注意選擇教法和使用效果的有機統一。選擇版權所有!教學方法,核心問題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教與學在教學的動態發展中得以平衡,最終使預定的教學目標與教學的實際效果相一致。為此,就應充分考慮學生是怎樣學習的,怎樣才能學得更好。也就是說,應按照學生學習的一般程序來選擇或設計教學方法,切忌簡單套用某種教學模式的做法。
教學方法選擇的程序,在一般的教學論中很少涉及。巴班斯基對這一問題的論述值得我們借鑒。按其基本精神,選擇教學方法的程序,大致包括三個步驟:(1)明確選擇標準;(2)盡可能廣泛地提供有關的考慮方法,便于教師考慮和選擇;(3)對各種供選擇的教學方法進行各種比較。
參考上面的說法,我們認為選擇教學方法的程序可分兩個步驟完成:
第一步:學綱、分析教材,確定目標。由于教學方法始終受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制約,因此,要選擇好教學方法,就必須首先了解大綱的精神,理解教材的特點和編寫意圖。
第二步:選擇教法、綜合比較,確定方案。選擇教法既可直接考慮采用綜合性的教學方法,也可采取將有關基本的教學方法加以有機組合的辦法。特別是后者,在實際教學中往往被絕大多數教師所采用,應作重點考慮。一般來說,可以按照一節課中教材知識呈現的先后順序,分階段來考慮教學方法的選擇。
下面,以“平行四邊形”(第一課時)的教學為例,說明教法選擇的做法和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