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設計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6 15:24:5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說課設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說課設計

篇(1)

說課是當今教學改革的新課題,是教師以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在精心備課的基礎上,面對領導、同行或教學研究人員,用口頭語言系統地闡述自己的教學設計,然后由聽者評說,達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1]。

1 說教材

1.1 內容出處

我所選用的教材是全國高職高專護理專業教材,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由林乃祥主編的《人體解剖組織學》,這本教材簡單實用,很適合高職高專護理專業的學生。本次說課選自《人體解剖組織學》第四章第一節。

1.2 教材分析

本教材根據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編寫,強調“基本、必須、夠用、實用”的原則,語言通俗易懂,貼近護理操作和臨床應用,介紹與護理工作聯系密切的解剖學知識,適合五年制高職高專護理專業的學生使用。

1.3 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消化系統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消化系統疾病在臨床上屬于常見病、多發病,本次課的解剖知識可以為以后要學習的消化系統疾病以及臨床護理操作奠定良好的形態學基礎,因此,學好這部分內容非常重要。

1.4 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教學內容制定三維目標。

1.4.1 知識目標

掌握食管三個生理狹窄的位置及距中切牙的距離;掌握闌尾根部的體表投影,熟悉胃的位置、形態、分布;熟悉上、下消化道插管的解剖學特點;了解小腸、大腸的位置、分部。

1.4.2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的精神。

1.4.3 情感目標

通過聯系臨床上的消化系統疾病,培養學生同情、關愛病人的意識,以及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職業道德修養。

1.5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和臨床護理聯系密切的解剖學內容確定重點、難點。

重點:食管的三個狹窄的位置及距中切牙的距離;闌尾根部的體表投影。難點:消化管壁的組織結構特點。

2 說學生

講授對象是我校2010級高職護理5班的學生,該班學生有以下幾個特點:學生是新生,之前沒有接觸過醫學知識;學習自主性不強;形象思維能力強,喜歡看圖記憶,不喜歡記憶枯燥的文字;好奇心強,興趣廣泛。

3 說教法

3.1 教學理念

根據“教學互動”的教育理念,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3.2 教法設置

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采取如下教學方法:(1)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學中的常用方法;(2)演示法:教師可利用模型、標本和多媒體課件展示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人體解剖學知識;(3)比較法;(4)自學法:學生課前預習新課,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5)練習法:課上及時反饋,課后布置作業,鞏固所學知識。

4 說學法

課堂上給學生足夠的鍛煉機會,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次課通過讓學生課前預習、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學生總結、教師點評、布置課后作業,從而熟悉消化管這部分內容。這就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上認真聽課、課后復習,這也符合學習記憶規律。

5 說教學過程

5.1 導入新課

(1)提問上堂課所學的重點內容,讓學生回答,以加平時分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導入新課:人在生命活動中,不僅要從外界獲取氧氣,還需要能量,而能量是來自于食物。那么食物在人體內是經過哪些消化管進行消化變成營養物質,從而為人體提供能量,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5.2 師生互動學新課

(1)簡單的內容:采取學生對照掛圖進行講課,由同學指正有無遺漏,再由教師點評的方式,例如食管的位置和分部,這部分內容較簡單,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在課堂上當“小教師”,為同學講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較難的內容: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小組中推薦一名學生代表發言,總結這部分內容,教師對此進行點評,教師再采用講授法來傳授知識。例如食管的三個生理狹窄,學生結合掛圖和模型講食管的三個狹窄,這部分內容與臨床護理聯系密切,是重點內容,在

授課時我們啟發學生思考在插胃管的時候要注意什么,給出三個生理狹窄距中切牙的距離有什么意義。學生通過思考問題,對這部分知識加深理解,為學生以后學習插胃管術奠定形態學基礎。如大腸的三個特征性結構這個知識點,我們提問做手術時,打開腹腔之后,醫務人員如何區分大腸和小腸?找一位同學對照模型回答,通過對比法,可以在形態上直觀地辨別大腸和小腸。例如闌尾根部的體表投影,通過讓學生在掛圖上指出,并且在活體上定位,加深學生對麥氏點這個定位標志的理解和記憶,同時教師補充引入急性闌尾炎的知識,讓學生了解病人的臨床表現,培養學生同情、關愛病人的意識,加強學生的職業責任感,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職業道德修養。

5.3 歸納總結

授課的最后,將本節課的內容總結,指出哪些是重點內容。

5.4 評估反饋

課堂上通過練習題的形式,評估學生對這節課內容的掌握程度。

5.5 課后作業

通過布置課后作業,幫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鞏固這節課所學的內容。

6 板書設計

課堂板書應揭示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

篇(2)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esign of "Home Care" Lessons

SUN Qin[1], SUN Xijun[2], LUO Xianbiao[2], XU Yan[3]

([1] Lianyung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7;

[2] Health Supervision Bureau ofLianyun Halbor,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6;

[3] Wuxi Higher Health Vocational Technology School, Wuxi, Jiangsu 214028)

Abstract Lesson explanation shows the teachers' preparation process of thinking and the curricula, textbooks, students ' level of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ability of weaving and sister teaching,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community care program of the "community family care" research and design, hoping for the promotion of teaching work, 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young teachers.

Key words home care; teaching methods; lesson design

說課,是指授課教師針對某一觀點、問題或具體課題,在備課后授課前,以教育理論和教材為依據,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解說自己的理解、教學設計的過程、思路、方法及其理論依據,然后由同行評說,達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目的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說課能夠展現出教師在備課中的思維過程,顯示出教師對大綱、教材、學生的理解和把握水平以及運用相關理論和教學原則,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有效地調動教師鉆研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學習教育理論,乃至投身教學改革,是提高教師素質,培養造就研究型教師的最好途徑之一。①說好課的關鍵是說課設計。②

高職課程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說課必須闡明的問題是:教(訓練)什么、怎樣教和為什么要這樣教及其理論依據。為樹立了高職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理念,深入挖掘高職教育課程內涵,提高自身教學能力與水平,筆者對 “社區家庭護理”說課設計進行了規劃。

1 教材

1.1 教材分析

隨著人類疾病譜的變化,社區衛生服務已經成為我國衛生領域中的一項最基礎、最前沿的工作。社區護理是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護理專業的主干課程,更是學生將來考取社區護士上崗證的核心課程。“社區家庭護理”是社區護理第4章內容,是社區護理中的重要內容,安排在社區評估、個人評估內容之后,健康教育、健康促進之前,有利于學生理解,學好本章內容在本課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目的是為學生將來從事社區護理實踐奠定重要基礎。

1.2 教學目標

高職高專護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即培養適應一線護理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以此為前提,結合教學內容制定教學目標:①知識目標:掌握家庭的結構、家庭護理的概念、理解家庭生活周期及其護理重點;②能力目標:掌握家訪的能力,提高語言交流與表達能力及評判性思維能力;③素質目標:通過學習關愛生命、愛護家庭,懂得對父母感恩,培養嚴謹的學習和做事態度。

1.3 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教學標準和學生情況,結合社區護理實踐的需要,確定教學重點與難點:①重點:家訪是社區家庭護理的主要工作手段,屬于必須掌握的內容,故作為重點;②難點:鑒于高職學生文化基礎和綜合分析能力較差的特點,故將知識點較多的家庭生活周期及其護理重點作為難點。

2 教法

2.1 “理論實踐一體化”模式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完美統一。基于以上因素,筆者設計了“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從感性認識入手,加大直觀教學的力度,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技能訓練,在訓練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主要采用誘導啟發、情景模擬、分組討論、案例等方法。

2.2 教學資源

包括電腦、投影儀等教學設備和電教光盤、powerpoint課件的準備、不同版本的社區護理教材及網絡資源。為了滿足“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要求,充分運用案例、教學短片等資源,努力為學生創造工作情景,加深學生對家庭護理等知識的記憶以及家訪過程進行教學。

3 學法

3.1 “學情”分析

教學的對象是五年制高等職業護理專業四年級學生,學生通過中考錄取,文化基礎較差,理解能力、遷移能力不夠,學習被動,存在厭學情緒。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達到教學目的。但她們已經學過衛生保健等基礎課程,有了一定的專業知識積累,并且對于本章內容家庭具有感性認識,這是學習本章的重要資源。

3.2 方法指導

應用“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理念,變過去以“教”為重心,轉向以“學”為重心的教學模式。選用自主學習、分組討論、互評互改、現場扮演等方法來提高教學效果。

4 教程

本次教學總課時2課時,90分鐘,共分為五個教學環節。

4.1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10 min)

設計的導語是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在外求學,想家嗎?最想家里的誰?為什么?如果現在放假回家,做什么事?引出本課的知識點“家庭”,讓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對話中,不僅學到知識,而且找到自信,使學生參數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將學生帶入職業情境之中。

4.2 分組討論(30 min)

接著請大家討論自己的家庭,對家庭類型進行判斷,帶出家庭生活周期及其護理重點,對自己家庭成員進行評估,讓學生對知識有個初步認識。再播放短片《新結婚時代》片段,突出“主干家庭中關系緊張”,引導學生思考“不同的家庭類型有哪些不同的健康問題”,鼓勵學生踴躍思考、回答問題。通過以上“認知一理解一升華”三個步驟,對于重點和難點采取重復強化,提高教學效果。

4.3 綜合實訓,現場表演(30 min)

提前將學生分成5個小組,模仿家庭訪視,每個小組選1名學生的家庭充當社區居民家庭,其他學生扮演社區護士對這個家庭進行訪視。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語言交流能力。教師在課堂內巡視,予以指導。

訪視完畢。每個小組請1名代表上臺向全班同學匯報評估結果,請同學互評互改,老師總結。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觀察力、總結分析能力及評判性思維能力。并且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這一步驟將整堂課推向,調動全班同學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做中學,讓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步提高。

4.4 歸納總結(3 rain)

指出重點內容并小結本課內容。鼓勵學生一起敘述(強調的重點),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最后老師總結,讓學生對本講所學內容有更清晰的認識。

4.5 作業布置(2 min)

學以致用,并為下1個項目的學習做好鋪墊,布置復習題和技能操作練習作業。

以上五個環節環環相扣,逐步深化提高。

5 教學反思

本次說課設計根據教學內容安排,教學訪視,課堂提問、案例的設置基本達到預期的目標,學生課后的自我評價良好。本次課給我的啟示是社區護理學的教學一定要聯系生活實際,有切身的感受,能解決實際問題,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一定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說課是教學的必要準備,說課設計是說課的靈魂,能集“編、導、演、教”于一體的“說課”是綜合反映教師素質,教師教學理論水平、教學業務能力的較好形式。③通過“說課”活動,可考察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觀念是否符合高職院校培養適應性專門人才的要求。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教學方法、教學經驗交流的氛圍,在自身和專家、同行之間取長補短,集思廣益,④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同時對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起到導向作用,不斷推動教學改革,加快師資隊伍素質的提高。而且能在說課過程中不斷反思,尋求創新,給實際的教學帶來更完善、更廣闊的空間。

基金項目:連云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創新基金(編號:xj1109)

注釋

① 大面積提高教師素質的新形式[N].中國教育報,1991-12-24.

篇(3)

“認識圓”是在學生掌握了直線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并且對圓已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從學習直線圖形到學習曲線圖形,不論內容本身的一些名稱,還是研究圖形有關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教材第一課時先安排“認識圓”,通過教學進一步加深對圓的認識,為后面學習圓的周長及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基本特征;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通過操作、觀察、討論、歸納一系列方法促進對所學知識的形成。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學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情操。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使用圓規畫圓;理解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難點:用圓規正確畫圓。

這一節課所需要的教具、學具有多媒體課件、圓柱形物體、大小不一的圓形紙片、圓規、直尺、剪刀。

二、說教法與學法

(1)《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充滿了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根據這一理念,在教學中,我精心設計了畫圖、折紙、量度一系列動手操作的活動,通過觀察發現法、實驗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完成課堂教學。

(2)《課程標準》提出: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教學應注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根據這一理念,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索法、合作交流法完成學習。

三、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這一節課的開始,我就出示一段“動物運動會”汽車比賽的動畫片,讓學生觀察、猜想:它們誰會贏呢?并讓學生說說怎么猜的。學生回答后我就播放了動畫片,緊接著我提出了“為什么小灰兔的小汽車跑得又穩又快呢?究竟圓有什么基本特征呢?又是怎么畫的?

(抓住小學生喜歡動畫片的心理,一開始就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既激發了學習興趣又復習了舊的知識。再讓學生觀察、猜想、驗證,經歷了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然后設計懸念自然過渡到新知)

2.組織活動,探究新知

組織畫圓活動“下面我們開始一個‘閉眼畫圓’的活動,要求閉上眼睛,借助桌面的圓柱物體,繞著底部畫一個圓,能不能?”活動一開始我就提出了挑戰性的問題。我表揚了畫得又快又好的同學并展示了這些作品,讓學生充滿了自信。接著我又讓學生把圓剪下來。(新課程標準指出,高年級的學生開始有比較強烈的自我和自我發展的意識,對“有挑戰性”的任務很感興趣。我依據這個理念,設計了‘閉眼畫圓’的活動,讓學生在畫的過程中感知:圓是一個曲線平面圖形,更好地理解直線圖形與曲線圖形的不同,又集中了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還為下面學習做好了鋪墊)

接著開展折、量、填、說活動

①把剪下來的圓對折,打開,再換個方向對折,再打開,反復折幾次。“你發現了什么有趣的問題?”從而引出了圓心的概念,接著讓學生歸納出半徑、直徑的概念,并讓學生把各個名稱在圓紙上畫下來。

②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以下表格和問題,并對每個小組進行明確的分工,要求:1個同學量度,1個同學觀察,1個同學記錄,1個同學匯報。

(數據允許誤差到0.1)

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同學回答得又快又對?

A.在同一個(或相等)圓內,有( )條半徑,有( )條直徑。

B.在同一個(或相等)圓內,所有的半徑都( ),所有的直徑都( )。

C.在同一個(或相等)圓內,直徑等于半徑的( )。

在學生完成折、量、填、說這些活動后,我讓學生對自己、對同學進行了客觀評價。

依據《課程標準》的精神,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知識經驗,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放手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互幫互學,自主地探索新知、揭示規律。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是高漲,我只是以一個合作者的身份走到學生中去,及時發現錯誤,糾正錯誤;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啟發以及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出示了“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個俗語。你聽說過“無規矩不成方圓嗎?”同學們,你們知道怎么理解呀?同學們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理解,最后我出示了正確的意義,鼓勵學生:古代人都能用圓規畫圓,你們能不能?

(設計意圖:語文課不同的學習方法和特色,應用到數學課教學,很能刺激小學生愛表現的心理特征,從而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

學生回答后,我就介紹了圓規并提出了“怎么才能既準確又方便地畫出一個圓呢?”

我先讓學生自己在練習本上隨意畫一個圓,學生紛紛動手畫圓,這時檢查就發現:有的畫得比較大,有的比較小,有的畫不圓,有的通過轉動練習本在畫圓、還有的畫出了練習本外面等等不規范的操作。我列舉了剛才的現象,引導學生歸納出用圓規畫圓的要訣:

A.定點(就是確定圓心的位置)

B.定長(就是半徑的距離,也就是圓規兩腳叉開的距離)

C.旋轉一周

最后再要求學生畫一個半徑是2厘米的圓。

(設計意圖:這樣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學習方式,經歷嘗試――領會――掌握――體驗成功的學習過程,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標要求)

為了檢驗課堂教學的效果,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開闊思維,我設計了以下題目:

(1) 基礎性練習

①判斷

A.圓規兩腳叉開的距離是直徑。( )

B.兩條半徑相連就是直徑。( )

C.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

②填表

(2)發散性練習

想一想,看一看。你想到了什么?

四、說板書設計

定點

篇(4)

        說課,是授課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專家,系統的解說自己的教學設想和理論依據,以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簡言之,說課就是教師說教什么、教給誰、怎么教、為什么這樣教以及怎樣學的思路和規劃,說課要進行精心設計。在高職院校中,積極開展說課這一形式的教研活動,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說課需要進行精心設計,把課說好,應從明確課程的性質和作用、吃透教材、掌握學情、探索多種教法學法這幾個方面入手。本文以高職旅游專業《旅游資源學》課程為例,嘗試探索高職院校的說課教學研究。

        一、明確課程性質和作用

        明確課程性質和作用,是說好課的基礎。教師應從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和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出發,來確定課程的性質和作用。高職教育的特點是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高職旅游專業尤其重視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專業技能的培養,很多高職院校已經將旅游管理專業的證書制度從單一的“學歷證書”轉向學歷與職業資格的“雙證書”制度。在說到為什么開設這門課,這門課程的性質和作用時,應充分體現出以上特點。

        如《旅游資源學》課程的性質和作用主要體現在:一方面,《旅游資源學》是旅游管理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根據社會需求,當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大多分為旅行社經營管理、酒店管理和會展管理三大方向。其中旅行社經營管理方向主要面向旅行社計調、門市接待、導游、景點講解員等崗位培養應用型人才,要求學生在畢業時具備旅游產品設計和行程制定、旅游產品銷售、撰寫導游詞、熟練運用導游語言進行講解等職業能力。為達到這樣的培養目標。必須建立層級遞進的知識體系。首先初步了解旅游學的基本知識;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旅游資源相關知識進行深入學習,全面掌握;只有對旅游資源的概念、類型和價值等有了深刻的認識,才能夠對旅游資源進行組合完成旅游產品的設計,以及對旅游資源進行剖析,撰寫導游詞,講解景點。與層級遞進的知識體系相對應的是課程設置的先后順序,《旅游資源學》課程就處在從基礎過度到技能的連接點上,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學科。該課程恰當地銜接起《旅游概論》、《管理學原理》等先導課程和《旅游市場營銷》、《旅游景區管理》、《旅游文化》等后續課程,在整個專業教學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另一方面,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大多有報考國家導游員資格證書的需求,而《旅游資源學》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國家導游員資格證考試科目《全國導游基礎知識》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這門課程對學生的考證也有一定的輔導作用。《旅游資源學》課程可以與《導游業務》、《旅游政策法規》等課程同期開設,共同構成一個導游資格證書考試的輔導體系,將考證輔導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

        二、吃透教材

        教師應結合專業教學需求選擇教材。對教材的定位、教學目標、重難點和課時安排系統把握,同時還有注意分析教材優缺點,揚長避短。要做到吃透教材,熟練駕馭教學內容,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總體把握教材結構。

        教師可以通過通讀教材從結構上對教材進行分析,提綱挈領地掌握教材內容編排的主次、教學的重點難點。如《旅游資源學》課程選用了鄢志武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21世紀旅游管理專業系列教材,該教材分別從旅游資源學的理論和實踐兩個環節出發,從地質學和文化學的角度分析了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的成因、特征和主要類型,闡明了旅游資源學的研究內容、不同類型旅游資源的特點以及旅游資源學的實踐研究。

        2.根據需要取舍內容。

        高職教育培養人才的目標是應用型技能人才,因此要緊扣培養目標,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遵循“必需、夠用”的原則。如《旅游資源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在實際教學中分為三個模塊,即旅游資源學基礎知識模塊、旅游資源類型體系與典型旅游資源介紹模塊、旅游資源調查與評價模塊等。

        《旅游資源學》全期54課時,理論教學時數學30學時,實踐教學24學時。其中:

        (1)旅游資源學基礎知識模塊6學時。

        (2)旅游資源類型體系與典型旅游資源介紹模塊36學時。

        (3)旅游資源調查與評價模塊12學時。

        根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確定教學的重點主要是梳理旅游資源類型體系,介紹典型旅游資源,對旅游資源的調查評價。這樣的教學內容安排,舍棄了教材中理論性過強、難度過大的一些內容,如旅游資源的開發、旅游資源研究的gis技術等,遵循了“夠用”的原則;將旅游資源類型體系與典型旅游資源介紹作為課時安排的重點,更符合高職考證的需求,遵循了“必需”原則。

        3.選擇教輔彌補不足。

        一本完美的教材是很難尋覓的,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教材難免有一些不足之處。

這時應選擇適當的教學輔導用書作為參考,彌補選用教材的不足,做到揚長避短。

        例如:前文所述《旅游資源學》課程選用的教材,其優點在于全書以“篇”作為最高級別的結構單元,構建了較為完整的旅游資源類型體系,層次分明,條理清晰,便于學生更好地把握所學內容的結構和聯系。其存在的不足是:教材中的案例不夠鮮明;作為考證輔導課程而言,重要知識點的不夠突出。

根據這一情況,我們選擇了清華大學出版社的高職高專旅游類專業精品教材《旅游資源學》和國家導游員資格證考試指導書《全國導游基礎知識》作為課程的參考教材。前者每一章節都設置了經典案例,作為對案例教學的補充;后者是考試指定用書,對考點的把握更加明晰。

        三、掌握學情

        掌握學情是指要充分了解授課的對象,做到有的放矢。

        1.了解學生總體特點。

        說到高職學生特點,人們常常想到的是文化基礎差,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自我要求不嚴格,自律意識差;注意力易分散,興趣容易轉移,往往還表現出心理素質較差的狀況。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的生源一般是達不到普通高校錄取分數線的普通高中畢業生和中專、職高、技校的“對口生”,因此學生底子薄,文化基礎差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我們也要能夠看到,高職學生往往對新鮮事物接受快,對動手實踐感興趣、能力較強的優勢。掌握了以上特點,在課程教學安排上,就要注意夯實基礎知識,同時加強實踐教學的安排。如在《旅游資源學》課程中,枯燥講解旅游資源的類型往往效果不佳,而安排學生自己調查本地旅游資源類型和價值,形成調查報告;前往實際旅游景區現場識別則受到學生的歡迎。

       2.把握學生當前需求。

        把握學生的當前需求是指,教師一方面應了解所授課程的承接關系,能否為先導課程和后續課程建立有效聯系,也就意味著當前開設此課程是否必要;另一方面,應了解本課程是否與學生報考職業資格證書有聯系,對學生考證、參賽有無指導意義。如《旅游資源學》課程一般開設在第二學期。此時的學生通過第一學期《旅游學概論》等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對旅游學的入門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進一步的開展專業知識的學習。同時第二學期也正是學生備考導游資格證考試的黃金時期。近年來,校內外各類旅游職業競賽頻繁,學生參賽熱情較高。比賽常見的線路設計,導游講解等技能環節都需要《旅游資源學》的知識作為基礎。綜合上述情況,在此時開設這門課程學生都表現出較大的興趣。

        四、探索多種教法學法

        教法是指教師怎么樣進行教學,學法是指學生怎么樣進行學習。這兩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種互相結合,相輔相成的關系。學生的學法往往會隨著教師教法的改變而變化,教師教法也常因學法的變化而調整。因此在分析教法和學法時,需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積極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二是引導學生配合教法進行學習。

        如《旅游資源學》課程主要采取了講授法、案例教學、任務驅動、野外考察、競賽激勵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做到了互動式教學。

        1.講授法:采取重點、難點精講,一般知識略講的方法,主要針對旅游資源相關理論知識的講解,如旅游資源的概念、形成,各類旅游資源的特色等。通過講授,使學生掌握旅游資源相關理論知識和常識。與之相配合的學法是上課聽講,課后通過習題鞏固練習。

        2.案例教學:主要針對我國具有的各類典型旅游資源分布等知識,通過對應案例,分析討論,把課堂講授與學生討論相結合,加強了學生對旅游資源特點和分布以及典型資源的認知,幫助學生記憶。與之相配合的學法是學生分析案例,通過討論,辯清案例地旅游資源的類型和價值。

        3.任務驅動:屬于多維互動式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一個個任務,由學生自己動手、動腦,主動解決問題,旨在培養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發現問題,繼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要求學生根據旅游主題,有效組織旅游資源,設計一條旅游線路,綜合訓練了學生對于旅游資源類型和特征的把握,以及對旅游資源分析評價的能力。與之相配合的學法是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掌握旅游資源空間分布,分析旅游資源類型、特征,結合交通方式組織線路。

        4.野外考察:學期中將帶領學生前往周邊旅游景區,實地了解旅游資源的分類,各類旅游資源的特色等。與之相配合的學法是提前掌握考察地旅游資源類型和分布,實地辨識旅游資源。

        5.競賽激勵法:通過鼓勵、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的導游講解大賽、線路設計大賽等,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是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做到以賽促學。與之配合的學法是學生在班級內分組模擬比賽項目,互相評判,互補提高,推選最優者參加校外競賽,聽取指導老師意見,不斷完善。

        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學模式的改進離不開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實踐。說課可以促使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思考,進一步理清教學思路,明確教學重難點,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改進教學過程。同時,說課也促使教師不斷學習教學理論,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在說課中注意以上幾個方面的問題,能有效避免思路不清、主次不分、方法單一的現象,幫助教師說好課,并在說課的基礎之上,靈活多樣地開展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庭之.人才培養評估中的高職課程說課設計案例[j].職業教育研究,2010, (2).

篇(5)

二、說教學目標

針對閱讀教學《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因此,我確定了以下知識能力和情感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珍珠鳥與作者關系發生變化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

2.過程與方法:學習體會“言外之意,言外之情”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與珍珠鳥之間的親密關系,感受“信賴、和諧”相處的美好情感。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著通過朗讀有效地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細致入微的品味能力,體會作者對鳥真誠細膩的愛,認識鳥在作者照料和呵護下由害怕到親近,再到信賴的情感變化過程。因此,我認為本課時教學重點為:通過各種形式的讀,理解珍珠鳥在作者的照料和呵護下與作者關系發生變化的過程。

教學難點:課文用了大量筆墨來描寫珍珠鳥,意在喚起人們對自然的呵護,但以四年紀學生的認知水平來看,很難理解到這一深度。因此,我將理解“‘信賴,往往能創作出美好境界’這句話的深刻含義”確定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更好地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緊緊圍繞“信賴”這個主題,我采用“一點突破法”為主要教學方法,立足于字詞句段,以“讀”為主線,以“品”為珠,一線串珠,讀出“言外之意”,悟出“言中之情”。以“創設情境”為輔助教學方法,把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結合起來。

五、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根據教學方法,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在討論中培養團結合作精神。

六、說教學流程

本篇課文語言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容易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我從初讀課文,感受“信賴”;細讀課文,理解“信賴”;賞讀課文,欣賞“信賴”;品讀課文,評價“信賴”。四個方面著手設計和組織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讀課文,感受“信賴”。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學生已對珍珠鳥有了初步的認識,因此,本節課一開始我引導學生初讀課文,讀后談自己的感受。學生讀完后感受到“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非常喜愛它”,“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卻不怕作者。”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的獨自情感體驗,是真實而可貴的,雖然來自直覺,有些粗糙、膚淺,卻是理解主題的基礎。我十分珍視這些感受,進而引導學生深入讀書,理解作者寫作的真諦。

(二)、細讀課文,理解“信賴”。通過初讀,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要理解課文的最后一句話“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義,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這時我首先拎出“信賴”作為突破點,向學生提問:“作者為什么能贏得珍珠鳥的信賴?難道就不怕作者傷害它嗎帶著這幾個問題,我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課文2至6自然段。學生交流時,我引導他們找到句子“忽然,一個小腦袋從葉間彈出來。”讓學生細細品味“探”字,感悟此時小珍珠鳥是十分警覺的,十分膽小的。找出“起先……漸漸……最后……”表示順序的句子,了解小珍珠鳥活動范圍發生變化的過程。找出反映小珍珠鳥活動地點變化的詞,感受小鳥活動范圍的逐漸擴大,膽子也越來越大,與作者越來越親近。通過合作學習學生明白了:正因為珍珠鳥不斷地試探,不斷地觀察,不斷地考驗,所以才會如此信賴作者。接著我緊承“信賴”提問:小鳥的一系列變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請同學快速默讀課文,找出能說明作者特別喜歡珍珠鳥的語句進行交流。安排這一環節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更深一步理解課文內涵,主動受到人文教育。交流時有的同學說:“‘小家伙’這個稱呼在文中出現了三次,充分流露出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有的同學說:“作者精心營造鳥巢的過程,體現了作者喜愛并用心呵護珍珠鳥。”甚至有的同學說:“正是一位作者喜歡珍珠鳥,才去照料和呵護她,才使小鳥一步一步靠近作者,直到最后敢放心地在作者肩上熟睡。在學生找出這些語句后,我反復指導他們朗讀,體會小珍珠鳥可愛、有趣、淘氣的樣子和作者的喜愛之情。在”尊重—理解—寬容—溝通—欣賞—信賴”的層層深入的情感體味中,學生對課文最后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這種感悟由淺入深,除了對本義、引申義、深層含義的理解,也有對“不言之意”的領會。

篇(6)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功的概念,功的要素,功的計算公式,并能理解正負功的意義,會求多個力做的功。

2.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并了解物理學常用的,通過特殊性得出普遍性的研究方法,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常用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課前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和愛科學、學科學的熱情。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基于此,可采用講授法、點撥法。通過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地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由于本節課是概念教學課,分析、推理成分居多,所以依據新課程的要求,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電腦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分析探討,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推理,總結得出結論。這樣把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理念。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課堂教學可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新課引入

由一段視頻引出功的概念,然后結合教材中的三幅圖片,請同學們思考圖片中都有什么形式的能量發生變化,再通過對三幅圖片的觀察分析,讓學生歸納出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即力的作用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發生的位移。從教學心理角度來看,這種講法有助于消除學生因學習新課帶來的懈怠感。同時提醒學生注意:談到做功就要明確是什么力做功?對什么物體做功?在什么過程做功?

環節2.講解功的計算公式

通過復習初中已學過的知識提出問題,力的方向跟運動方向成某一夾角α時,力做功應如何計算?這樣設問可以調動學生探索問題的積極性。啟發學生分析、推理,得出W=Flcosα.教材上的處理方法是分解力。在教學中為了活躍學生的思維,還可以介紹另一種方法,即把位移l分解,同樣可以得出W=Flcosα,不要小看這短短一筆,它能更好地開闊學生思路。在公式中,F—力的大小,l—位移的大小,α—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的夾角。由于公式中都是數值的乘積,所以可以直接得出功是標量。功的單位:焦耳。功的計算公式不是普遍適用的,它只適用于恒力做功,這一點教材上沒有提及,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向學生簡單介紹。在討論公式時,可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cosα可能取的值,讓學生自己總結力對物體做功的三種形式。教師應注意分析正負功的意義,并讓學生理解透徹,這樣做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環節3.多個力做功的求法

通過對教材例題的分析講解,介紹功的求解方法,借機為學生復習一下合力的求法。

環節4.本章小結

最后讓學生以搶答的方式,總結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記憶的深度。

環節5.習題設計和作業布置

物理學科講究學以致用,所以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安排一些有適當難度的習題,讓學生分析解決。然后布置一些開放性的課后作業,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效果。

篇(7)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814―02

《基礎護理技術》是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同時也是護生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基礎。課程說課是指授課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向專家、評委或同行系統而概括地口頭表述自己對某一門課程的理解、教學設計方案的思路及其理論依據,然后由同行、專家進行評議,共同研討教育教學理論,達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教學研究形式[1]。 我校在“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中進行《基礎護理技術》課程說課,并受到專家的好評。

1 課程定位

1.1 課程的性質與作用

本課程是護理專業核心課程,是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必考內容,也是學生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基礎;該課程涵蓋了臨床護理工作中的常用基本技術,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起到主要支撐作用。

本課程為跨學期課程,分三學期講授。在第一學期開課,使學生從專業學習的起始階段便開始體驗護士角色,熟悉護理工作流程,使其早期明確職業定位;同時為后續課程學習奠定基礎。

1.2 課程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各項基礎護理技術的目的、操作要點及注意事項,按照護理程序完成病人的基礎護理工作,并對患者及家屬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

技能目標:在臨床護理過程中熟練運用注射、輸液、吸氧等操作,正確處理醫療文件,規范書寫護理文件,培養學生團隊協作及操作動手能力。

素質目標:認識到護理工作必須以“病人”為中心,遵守職業道德,形成慎獨意識和嚴謹細心的工作作風,培養學生溝通能力、敏銳的觀察及應變能力、自主學習等綜合職業能力。

2 課程內容選取與設計

按照病人就診順序(“門診―入院―住院―出院”)對應的基礎護理工作,將課程內容序化為10個學習情境,26項學習性工作任務。10個學習情境分別為:“門診、急診患者護理、護送患者入病區、迎接新患者、測量生命體征及建病歷、滿足患者舒適需求、實施治療護理等,最后是出院患者護理”。總學時164,實踐學時98,理論學時66,實踐:理論=1.5:1,突出了實踐教學。

3 教學方法手段

根據基護課程特點和護理職業崗位需求,以職業情境中的行動能力為目標,將教學方法由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講授法和演示法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基于工作過程的“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其主要特點如下:一是強調把學習融入專業行動,強化了學生學習的職業性和實踐性; 二是強調學生動機形成,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三是強調師生、同學間互動交流、共同探討。

本門課程授課中采用案例教學、任務驅動教學及角色扮演多種教學方法。例如在講到“清潔衛生護理”時選擇了這樣一個臨床案例:一名男性患者,入院前身患多疾,入院后生活不能自理且無家人陪伴。詢問學生護士為該病人在清潔衛生方面做哪些護理工作?引導學生后總結出五項工作任務,而這五項是清潔衛生護理全部的學習內容。并且插入了自己護理該病人的照片逐項進行講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職業情感。

4 課程考核評價

本課程考核采用多元評價方法,即由學生評價、專任教師及兼職教師評價組成。注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考核,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前者占60%,后者占40%。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4.1 過程性評價。通過三學期體現,分別占20%。

4.2 終結性評價:在第三學期考核,由理論和技能綜合考評組成,各占總成績的20%。理論綜合考核:在課程學習完畢考核全部內容,模擬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形式完成;技能綜合考評:為任務工單引領式考核,所有實訓項目學習接受完成,小組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個完整的工作任務,并展示工作成果,考核過程邀請醫院護理專家參與評價。

5 課程教學特色

5.1 構建了基于護理工作過程的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式教學模式。以“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的護理工作需求為主線”選擇和序化了課程內容。涵蓋了患者從門診到出院基礎護理的整個過程。

5.2 形成了基礎護理技術學案。學案是教師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為指導學生主動學習而編制的學習方案,學生課前完成。學案特色如下:①設計過程以學生為主體。②學習內容重點突出,可操作性強。③新知識、新方法充分體現在學案內容中,突出實用性、前瞻性。

篇(8)

一、說教學內容

1.本節課的學習意義

“分娩機制”為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教育三年制護理專業《婦產科護理學》第四章第二節內容。分娩機制指的是胎兒通過產道時,為了適應骨盆各平面的形態和大小被動地進行一系列適應性轉動。本節內容不僅與之前學過的骨盆解剖、胎兒大小、胎頭結構等知識緊密相連,更是以后學習正常接產和充分理解胎位異常的臨

床表現和護理措施的堅實基礎,是《婦產科護理學》中一節承前啟后的重要學習內容。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分娩機制”的概念,熟悉銜接、俯屈、胎肩、胎體娩出等動作過程;掌握下降、內旋轉。仰伸、復位及外旋轉等動作過程。

(2)技能目標

利用模型模擬分娩機制過程。

(3)態度目標

樹立嚴謹、細致、一絲不茍的科學學習態度。

3.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因為下降動作貫穿了分娩的始終并能反映產程的進展,而內

旋轉、仰伸、復位及外旋轉又是接產中助產人員重點觀察并協助產婦完成的重要接產步驟,所以把下降、內旋轉、仰伸、復位及外旋轉等動作過程作為本節課重點。

(2)難點

在“分娩機制”中,內旋轉為胎頭在通過中骨盆時為適應中骨盆前后徑長于橫徑的特點而發生的轉動,胎頭轉動時胎肩未轉并下降,然后在胎頭仰伸后胎頭與胎肩才恢復正常關系,最后為了胎肩順利娩出,胎頭、胎肩再次進行適應性轉動。這些內容比較抽象、復雜,需要十分熟悉胎頭、胎肩與骨盆的關系、結合骨盆各平面形態特點,才能正確理解和記住進行這些動作的原因。這也是授課中教師難講,學生難懂的部分,因此,把內旋轉、仰伸、復位及外旋轉作為本節難點。

4.教學時間

分理論與實驗兩個環節,1學時理論授課,1學時實驗室練習。

5.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女性骨盆模型、胎兒模型、“分娩機制”示教模型、高級分娩模型。

二、說教學方法和教學程序

1.理論課

CAI授課,將“分娩機制”各動作的概念、發生時間、進行方式及發生原因的文字材料制作成幻燈片,相關內容插入圖片,鏈接動畫,最后用“分娩機制”動畫演示分娩全過程。

2.實驗課

用女性骨盆模型、胎兒模型模擬分娩機制過程,教師巡回指

導。模型中“分娩機制”示教模型能自動完成分娩全過程,學生可以觀看到“分娩機制”各動作進行的方式。

3.考核

實驗課結束后對同學們進行抽查考核,要求能利用胎兒及骨盆模型講述并演示枕左前位的“分娩機制”,并回答老師提出的相關問題。

三、說學習方法指導

我們的授課對象是以初中為起點的中職學生,大多數學生有

較好的記憶力和良好的觀察能力,但對復雜問題的分析和理解、新舊知識的聯系和實際動手能力等方面存在著欠缺。這些說明中職學生先天具有的學習能力具備,但后天培養的學習能力缺乏。中職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

法也尤為重要。本課主要采用了學科滲透法進行學習方法指導,即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教師在講解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也講

解學習這些知識與技能的特定方法。

1.指導學生課前復習、預習

授課前指導學生復習與本次課相關聯的骨盆解剖、胎兒結構

等方面知識。預習本課內容時,自己找出本節內容難點并試試能否自己弄懂,以此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找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

能力。

2.理論課學習指導

在講解“分娩機制”各動作過程中,在學生容易忽略,但又與后面動作相關聯部分提醒學生仔細觀察并記住,如內旋轉中,胎頭與胎肩的位置不正常;在比較抽象的動作部分,用生活中的簡單例子說明來幫助學生理解,如內旋轉的原因就像我們拿一個比門寬的箱子進門,橫著不能進,而把箱子豎轉過來就能進門一樣。在學習中不斷培養學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記憶力、觀察力、思維能力等多方面的學習能力。

3.實驗課學習指導

巡回指導時,要求學生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動手,主動參與,邊演示“分娩機制”過程邊進行講解,大膽練習,不懂就問,不要怕錯,不要怕難,不怕出丑。積極培養學生自信心、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說教學小結

先由同學們自由提出疑問,了解本次課學生學習的基本情況

和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實際情況,把學生存在最突出的問題當堂解答,并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歸納出本次課程的主要內容,要求在此環節師生互動好,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能暢所欲言,能真實地反映課堂學習情況。

五、說課后思考

為了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除了常規的針對“分娩機

制”主要手法部分的名詞解釋、選擇題等復習方法外,還可布置學生思考除了枕左前位以外,如枕橫位、枕后位、骶左前位等異常胎位的“分娩機制”,了解學生能否把已學習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地理解異常胎位的“分娩機制”,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篇(9)

1、說教材

1.1教材分析

本次課內容選自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李曉松主編的《基礎護理技術》(第二版)第十五章第二節“靜脈輸血技術”。靜脈輸血是臨床疾病治療與搶救常用的重要措施之一,作為一名護士,應準確運用有關靜脈輸血的知識,熟練掌握靜脈輸血的操作技術,使病人獲得安全、有效的治療,促進病人康復。

1.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結構和內容分析,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確立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并掌握輸血前準備;學會間接靜脈輸血技術

(2)能力目標:能根據病人病情進行靜脈輸血

(3)情感目標:形成高尚的職業修養,熱愛生命,尊重生命。

1.3教學重點、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確立以下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輸血前準備;間接靜脈輸血技術

難點:間接靜脈輸血技術操作

1.4課時安排

2、學時

2、說教法

在行動導向教學理念指導下,采用案例分析法、情境模擬法、直觀演示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實施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使課程變得生動、充實、詳盡,有聲有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3、說學法

3.1學情分析

授課對象是中職二年級護理專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醫學、護理知識;喜歡接觸新鮮事物;動手能力較強,樂于實踐、樂于進行護理操作。但普遍厭倦枯燥的理論課堂,所學技能不愿多加練習,熟練程度不夠,學生學習自覺性欠佳。

學習本次課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了靜脈輸液技術,并且進行了真人注射,建立了較強的無菌觀念和查對意識,這為學習本節“靜脈輸血”打下了良好基礎。

3.2學習方法

采用任務引領下的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動手實踐等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及溝通交流能力。

4、說教學過程

4.1導入新課

按照內在動機激發論的思想,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讓學生產生足夠的學習興趣,才能更好地滲透護理專業思想。課堂活動開始,PPT圖片出示2008年汶川地震時醫護人員奮戰在抗震第一線及全國人民紛紛獻血的場景,配合背景音樂及教師的旁白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油生了對醫護人員的敬佩及對護理專業的熱愛,也激發了學生的愛心,實現情感目標。

4.2學習新課

教師:展示課前發放的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案例,提出問題:(1)為病人輸什么血?(2)輸血前需做好哪些準備? (3)如何輸入?

學生:分組討論,明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帶著問題聽課。

4.2.1輸血前準備(12分鐘)

學生:根據發放的輸血申請單和取血單對照高仿真自制血制品進行查對,由學生分組討論總結歸納出“三查八對”的內容及輸血前的準備工作。

教師:以發生在臨床工作中的一起暗藏玄機的真實事故進行“臨床真實情境再現”,請同學們分析討論哪個環節的錯誤導致了事故的發生?使同學們認識到嚴格、正確查對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生命安全意識,增強職業道德意識。

4.2.2間接靜脈輸血技術

(1)流程圖分解講解輸血操作。(8分鐘)

護理技能的教學要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學生已學完靜脈輸液,流程圖的初步歸納講解使同學們對靜脈輸血操作有了一個完整的認識輪廓。

(2)“情境模擬法”完美展現靜脈輸血操作(15分鐘)

準備好高仿真自制血液、輸液手臂,學生當病人,背景音樂響起、學生現場配音操作要點,教師與學生配合,將輸血前準備和間接靜脈輸血操作進行完美串接。

學生:觀看表演,找出與靜脈輸液操作的不同之處。

通過“情境模擬”給了學生們全方位立體視聽刺激,不知不覺實現知識內化,并加深了學生對護理職業美的感悟。

(3)實踐探究(40分鐘)

根據發放的案例,下達任務,學生進行分組練習,小組討論。教師指導并給予及時反饋,然后一小組代表反示教,教師、學生點評。

通過情境設置,使學生身臨其境,使其有注重溝通和人文關愛意識;通過親自的動手實踐,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真正體現了“學中做、做中學”的精髓,體現了“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理念。

4.3達標測評

列出與本次課相關的護士資格證考題,考查學生對各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4.4布置作業

(1)發放一組新的案例,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做完整記錄。

(2)下次課按“護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分組進行靜脈輸血操作展示。

(3)以小組為單位制作無償獻血的宣傳板報

5.板書設計

第十五章 靜脈輸血

第二節 靜脈輸血技術

6.教學反思

本次課教學形式新穎,學生沉浸其中,課程結束時不自覺地紛紛發表感言,希望教師多以這種形式進行教學,筆者對本次課特點總結如下:

(1)首尾呼應,課程開始時通過醫護人員奮戰在抗震第一線及全國各地群眾紛紛獻血的場景激發學生對護理工作的熱情及愛心,結尾通過生命安全教育及無償獻血呼吁激發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很多學生淚光閃爍,課程結束時掌聲雷動,很好地完成情感目標。

(2)對輸血操作的學習,摒棄以往看視頻的平面、死板、不靈活的缺點,采用“情境模擬”將本次課內容進行了串接,和學生配合,音樂、旁白、現場熟練又完美的操作給學生以全方位立體視聽刺激及享受,使學生身臨其境,輕松、愉快地掌握了輸血操作,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4)“教、學、做”的一體化模式,體現以學生為主導,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同時與護考緊密結合,體現了教學內容與執業考試相對接,教學過程與臨床實踐相對接。

篇(10)

在教材分析中,我將從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三個方面加以說明。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探索視力表中蘊含的數學知識,體會視力表的制作原理,進一步發展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①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②在探索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體驗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分析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現象,初步形成“用數學”的自覺意識,激發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2.教學重點:探索視力表中蘊含的數學知識、視力表的制作原理。

3.教學難點:理解視力表中是用“E”字的高度和測試距離之比來檢查視力的。

為了能夠落實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講授本節課時,我將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二、教法分析

1.情境教學法:創設問題情境,以學生感興趣的并容易回答的問題為開端,讓學生在熟悉的場景中輕松、愉快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后,帶著成功的喜悅進入新課的學習。

2.任務驅動法:將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設計成學生感興趣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探究,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實踐教學法:在學生掌握制作原理后,將安排學生進行實踐應用,學以致用。

這三種教學方法將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幫助學生快速、正確地理解學習內容。

三、學法指導

本節課采用自主探索與小組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遵循“觀察――猜想――驗證――歸納――拓展”的主線進行學習,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最后,就是以上三個方面的綜合應用,即教學過程部分)。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本節課我設計了如下情境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測過視力嗎?你都見過什么樣的視力表?把你搜集到的E型視力表展示給大家。我們發現這些視力表有測試距離為5米的,有測試距離為3米的,還有測試距離為30厘米的,這些視力表都是以測試距離為5米的標準對數視力表為依據制作的,是怎樣做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所要探究的問題。(板書課題)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這個環節既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使用實踐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法相結合,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先讓學生明白,要制作一個視力表就要對視力表進行分析。

(1)探究E字的特點。學生經過自主探索后,再分組交流,會比較容易得出視力表的一些特點,如:①表中的每個E字都是正方形,都相似,E的空白缺口為E字的五分之一。②同行中的E字可以通過平移、旋轉得到。學生知道了制作一張視力表只需確定好每行的一個E字即可。

(2)探究制作原理。那么怎樣確定每一行E字的大小?這就是重點、難點所在。我是這樣突破的:先讓學生分組討論解決方案,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此時教師也參與到互動中,及時了解學生所得所需。如果學生無法下手,這時我會先提出問題:我們用測試距離為5米的視力表和用測試距離為3.3米的視力表測試的視力為什么是一致的?

(3)作一個E字。怎樣利用測試距離為5米、視力為0.1的視標“E”,來制作一個測試距離為3米、視力仍為0.1的視標“E”?引導學生利用相關知識求出E字的高度。

設計意圖:本環節引導學生先觀察視力表,大膽猜想其數學特征,再通過實際測量、計算,驗證自己的猜想,讓學生親身體驗從數學的角度、用數學的方法研究實際問題的過程;通過“視力表”這個載體,將學生已學的全等、相似、平移、旋轉等知識有機結合,溝通了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

3.應用新知,體驗成功。我要設計一個測試距離為3米的視力表,你現在能提供一套設計方案嗎?學生交流匯總得出方案:

(1)依據一個測試距離為5米的標準視力表,利用 = 求出對應的每一行E字的高度。

(2)分工合作,讓每個小組作一行E字。學生可以先做出一個E字,用拓印的方式得到其他的E字,也可以每人做一個,然后共同完成這一行。最后全班合作,共同完成這幅視力表。

4.啟迪升華,拓展創新。一長方形眼科門診房間長2米,現只有測試距離為3米的視力表,且只能在此房間測視力,你有辦法嗎?

上一篇: 口碑營銷論文 下一篇: 教學管理制度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 尤物AⅤ国产在线精品 | 亚洲欧洲国产码专区在线观看 |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按摩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 |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