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項目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6 15:24:5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環保項目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環保項目論文

篇(1)

1、環境保護原則環境保護原則是指在綠色環保項目的投資活動中,把環境保護作為首要遵守的原則,使投資開發與環境保護相結合,而不是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對生態環境構成威脅。投資主體在做綠色環保項目的投資決策時,應當充分考慮到環境保護因素,在投資開發和進行生產時,采取措施避免對環境的嚴重干擾和破壞,從而做出科學且正確的預測,在生態與武慧張之宸羅晚軍湖南工業大學412000環境自身恢復能力許可的范圍內進行。

2、資源節約原則資源節約原則是指按照循環經濟的原則要求,節約資源和對物質進行綜合利用,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以便保護資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創造條件。節約原則要求投資主體在進行投資時,本著資源節約、合理利用的要求,投資于非再生資源耗費少、資源利用率高、能夠重復利用、少投入多產出的產業,同時也要大力開發利用可再生資源。

二、我國綠色環保項目投資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綠色環保項目投資渠道單一

我國目前的綠色環保項目投資渠道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特別是投資體制改革而逐步形成的。主要有基本建設項目“三同時”(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投資、城建環保投資等。環保投資渠道的形成,順應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趨勢,促進了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

(二)綠色環保項目投資總量較少

目前,我國綠色環保項目投資的總量呈現穩定的上升趨勢,若不創新現有的投資機制,未來的需求缺口會更大。導致投資不足,除了與經濟發展水平直接有關外,更重要的原因:一是重視不夠。二是民間環保投資的積極性沒有得以很好地調動,環境保護的正外部效應特點使得私人資本不愿意積極主動地介入該領域。

三、改善綠色環保項目投資的對策與建議

根據前述分析,我國綠色環保項目投資的可持續發展,還需積極拓展創新性的投融資思路,提出的對策與建議如下:

(一)投資主體綠色環保事權劃分

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獨立承擔綠色環境保護事權,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政府將退出生產投資和經營決策領域,企業和個人的作用得到加強。企業的環境保護事權是在治理環境污染,采用清潔生產工藝,節約資源和能源,同時承擔投資經營風險,按照“污染者付費”的原則,直接消減產生的污染或補償有關環境損失;個人的環境保護事權應該是有償使用環境資源,監督政府和企業行使環境事權。

(二)建立規范化的效益評價體系

綠色保護項目投資效益評價是指在綠色環保投資項目建設之前和完成之后對其可能的和實際已經取得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的綜合評估,從而判斷項目預期目標的實現程度。結合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的國情特點,應當分別建立綜合性和分行業、分地區的投資效益評價標準。對國民經濟急需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可以適當放寬評價標準;急需治理項目的評價標準可以相對低于普通項目標準;近期效益低但有長遠環境的項目應當積極鼓勵。

篇(2)

2陸上風電項目建設主要的環境影響

陸上風電項目建設,特別是山區風電場項目建設主要的(也是直接的)環境影響是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壞。如果在動植物物種豐富地區,可能引起生物多樣性下降,甚至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壞問題,主要源于進場及場內道路、風機基礎和平臺、升壓站、送出線路占地的影響。山區風電場一般植被覆蓋較好,交通條件較差,建筑材料及設備的運送往往需要修建較長的運輸公路。由于風機葉片較長(約50m),進場及場內主要運輸道路寬度一般不低于5m,道路轉彎半徑一般不低于35m(采用特種車輛運輸時道路轉彎半徑可降低至25m左右)。以山區風電項目常見的50MW風電裝機(25臺單機容量為2000kW)為例,項目總占地約50hm2,新建道路占地約30hm2占項目總占地的60%。風機平臺建設需滿足風機葉片、輪轂吊裝要求,風機平臺及送出線路施工占地約10hm2,占項目總占地的20%。我國南方山區風電場植被條件好,動植物和自然景觀豐富,在風電場場區或周邊區域很有可能分布有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部分分布有高山濕地、鳥類遷徙通道等特殊生境,或者施工影響區域分布有珍稀(瀕危)保護動植物、古(大)樹等。對于這些風電項目建設,除關注常規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壞影響外,還要特別關注對這些特殊敏感區、敏感對象的影響。某些風電場風機點位或升壓站距離居民較近,對于這些風電項目,運行期的噪聲和電磁影響評價也是一個重點。

3風電項目建設環境保護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3.1規劃階段

風電項目建設規劃階段主要的環境管理是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目前,國家層面的風電規劃屬于指導性規劃,一般只提出全國或某個區域在規劃水平年的風電裝機規模,不涉及具體的建設項目,也不要求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各省(市、區)編制的風電規劃屬于能源專項規劃,按照《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令第559號,2009年8月)要求,應在規劃草案報送審批前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然而,目前各地區一般按照《風電場工程規劃報告編制辦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05年5月)或《近海風電場工程規劃報告編制辦法(試行)》(FD005-2008)要求,編制環境影響篇章,基本上未編寫環境影響報告書。有些規劃報告在環境影響篇章中對項目選址的環境制約因素分析不到位,導致部分項目選點沒有很好的避開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等環境敏感區,從而一開始就埋下了生態破壞的“種子”。

3.2可行性研究階段

風電項目建設可行性研究階段主要的環境管理是開展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并同步開展環境保護措施設計。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需論證建設項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對于一些大型風電場項目,有些地區要求編制預可行性研究報告。風電建設項目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主要依據《風電場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辦法》,該辦法第十五條要求編寫環境影響評價篇章,但篇章編制要求簡單,對主要的環境制約因素分析未做明確要求。風電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主要依據《風電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辦法》,該辦法第十六條要求編寫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設計篇章,但篇章編制要求簡單,對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和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表)中的環保、水保措施設計的銜接關系未予明確。對于風電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表)的編制,目前我國行業主管部門正在研究制定行業規范。行業規范出臺后,將有利用評價單位抓住風電建設項目的工程特征,突出重點,做好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設計。

3.3微觀選址階段

風電場微觀選址是對可行性研究階段成果進行現場確認的關鍵階段。實際上,隨著現場調查的深入,本階段可能發現上一階段未調查到的環境敏感點,如珍稀物種、古(大)樹、少量居民點、用地和墳地等。對于這些分布范圍較小的敏感點,通過機位的微觀調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可以有效避免或減輕對這些敏感點的環境影響。但由于本階段缺乏環境保護專業機構的監督,設計單位往往只考慮風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如何降低工程造價,忽略了對這些環境敏感點的保護,最終確定的不合理的風機布置給后期環境保護帶來了很大困難。

3.4施工圖設計階段

風電建設項目施工圖設計階段的環境管理主要在開展主體工程設計的同時,同步落實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設計。目前,該階段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設計滯后,甚至沒有開展同等深度的設計。

3.5施工和運行階段

風電建設項目施工和運行階段的環境管理主要監督相關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實施,并進行專項驗收。目前,大多數地區要求風電建設項目施工過程中同步開展環境監理和水土保持監理。但一些建設單位對風電場建設過程中的環境監理、水土保持監理不夠重視,迫于環保、水保專項驗收壓力被動開展監理,常常出現監理工作滯后或流于形式等問題。

4加強風電項目建設環境保護的建議

加強風電項目建設環境管理關鍵是如何落實環境保護措施“三同時”制度(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4.1加強“同時設計”管理

各省(市、區)編制風電規劃,應按照《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要求,在規劃報告報送審批前編制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并征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同時,建議能源行業主管部門參照《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致總綱》(HJ130-2014),修編《風電場工程規劃報告編制辦法》,明確風電規劃報告中環境影響評價篇章的編寫重點和要求。根據國家簡化前置審批的經濟體制改革要求,風電項目核準建議取消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同時建議行業主管部門參考《海上風電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辦法》(FD007-2011),編制《陸上風電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辦法》,細化陸上風電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篇章編制要求。目前,能源行業主管部門正在編制風電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編制規范。筆者認為,可行性研究報告應依據批復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表),開展同等深度的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設計,措施上有優化(或變更)的需要補充說明。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投資必須納入工程投資概算,并保證專款專用。可行性研究報告是項目核準的必要文件,項目核準單位應明確項目開發企業申報核準項目時,必須附環境保護和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復意見。在開展風電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時,建設單位應委托有資質的設計單位與主體工程同步開展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設計,設計依據是可行性研究報告,同時對照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表)及其審批意見的要求進行復核。

4.2加強“同時施工”管理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建設單位應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開展環境監理和水保監理工作。建議環境監理在微觀選址階段就開始介入,并貫穿微觀選址、施工圖設計及工程施工全過程。建設單位應委托有資質的單位,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和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表)及批復中的監測計劃,開展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在風電建設項目施工過程中,建設單位應將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環境監理監測落實情況定期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在風電場建設項目施工過程中,如出現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設計重大變更,應當編制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的變更文件。

4.3加強“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管理

在工程試運行前,建設單位應開展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自查工作,全面檢查工程各項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落實情況。在項目整體竣工驗收前,建設單位應按照國家相關法規要求,及時開展工程竣工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驗收工作。驗收前,建設單位應委托有資質的單位編制工程竣工環境保護調查報告和水土保持技術評估報告。嚴格環保執法監督。風電項目運行期,建設單位應采取措施確保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設施安全、正常、穩定運行。風電項目施工過程中未嚴格落實“三同時”管理制度,由此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由環境保護和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項目核準機關可對項目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實進行專項巡查,發現相關問題及時移交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主管部門處理。其他單位和個人可將發現的問題向相關部門舉報。

篇(3)

山西省是中國最大的煉焦用煤炭資源基地,也會使山西省成為中國最大的焦炭生產基地和世界最大的焦炭出口基地。2000年世界焦炭貿易量2510萬噸,中國出口1520萬噸,占世界焦炭貿易量的60%。其中,山西焦炭出口占中國焦炭出口量的80%,占世界焦炭貿易量的48%,山西焦炭是世界焦炭行業的龍頭,其焦炭產量占到全國的40%,約占世界焦炭產量的20%,焦炭出口量占全國焦炭出口量的80%,并且天津口岸的山西焦炭價格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的基準價。可見焦炭對于整個山西省的重要性。而進行煤煉焦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焦爐煤氣,如何有效環保的對焦爐煤氣進行回收利用,如何對新上項目的綜合價值進行評價,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點。對待上新項目的環保性能、經濟性能進行評價,從而做出準確的投資決策使我們所關心的。

一、NPV評價方法

凈現值法(NPV):是評價投資方案的一種方法。該方法是利用凈現金效益量的總現值與凈現金投資量算出凈現值,然后根據凈現值的大小來評價投資方案。凈現值為正值,投資方案是可以接受的;凈現值是負值,投資方案就是不可接受的。凈現值越大,投資方案越好。凈現值法是一種比較科學也比較簡便的投資方案評價方法。我們知道傳統的項目評價中對于投資決策分析而言,主要是采用這種凈現值法,這種方法也曾經被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資本資產投資管理學院的DondleL.MeeDer提出并且利用這種方法用于投資決策具有嚴重局限的概念中,因為它是以投資決策在一定條件下能夠還原為前提的,也就是說項目的投資在市場條件惡化時,能夠以某種方式還原,如果不能還原,則是一個要么投資,要么永遠都不投資的決策,而如果公司現在不進行投資決策,那么它將永遠失去投資機會。但是人們普遍認為,凈現值法利用現值可加性原理,運用數學方法進行演繹計算,應該是一種最理性、最科學的分析方法,是投資決策分析中的法寶。

但是就我們所要研究的環保類項目的投資決策而言,凈現值法只是用于靜態的投資項目分析,對于動態的多投資階段的項目顯得有些不足,得到的評價結果勢必也是有局限性的。就焦化產業中的焦爐煤氣利用技術的選擇與比較中,關鍵是如何確定折現率,這也是一大難題,可以說,到現在為止,這不得不依靠我們的主觀判斷,其道理就像任意多的已知數與一個未知數相加其結果還是未知數一樣簡單,在凈現值為零的情況下,向左向右稍微調整某個因素,凈現值就能變成或正或負。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是焦爐煤氣的利用技術的產生過程有其特殊的局限性和特點。焦爐煤氣是指用幾種煙煤配成煉焦用煤,在煉焦爐氣中經過高溫干餾后,在產出焦炭和焦油產品的同時所得到的可燃氣體,是煉焦產品的副產品。對于單一焦化企業的主營業務就是焦炭生產和銷售。而對那些利用焦爐煤氣生產其他工業產品是由于國家環保政策法規的要求,故其計算時,當其凈現值為零或者是負數時,也都可以投資。但是在什么范圍內進行投資需要新的算法和條件,這也就是本文最終所要傳達的信息。

二、實物期權定價模型

實物期權分析法是指企業或者是個人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擁有的、能根據決策時尚不確定的因素,改變行為的權利(期權)進行投資可行性分析的方法。麻省理工學院FaimoK.Lamalain分析:如果投資者對某個投資項目進行首輪投資后,若該項目盈利前景良好,將能降低投資者進行第二輪投資的成本,而如果第一輪沒有投資,今后想再投資該項目或進入該投資領域就要付出相當高的成本。在進行投資時還要考慮應用動態規劃中的整數規劃進行投資時機的選取。可以看出,期權法強調了投資是分階段進行的,投資資金往往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先投入先期部分資金,生產銷售該產品,同時繼續對產品的性能、技術進行研發和改進,這可以減少投資者的潛在損失,其價值遠遠大于一次性投入的情況。這種方法就是針對項目的發展動態過程,根據項目開始投資后,管理者能夠收集到更多的關于項目進程和最終產品市場特征的信息。后繼的商業化過程是在前期的成功基礎上實施的,是可以選擇的;當新的信息不斷到達,項目投資回報率不確定性逐漸消失時,管理者可通過修正最初投資策略,提高項目的價值和限制損失。如果項目成功,企業能從中獲得巨大的投資收益;如果不成功,企業至多也是損失項目投入的沉沒成本,相當于期權的成本。

對于期權定價模型而言,焦爐煤氣的利用技術中,只有以焦爐煤氣作原料生產甲醇這項技術可以進行下一步投資,可以利用甲醇為原料生產甲醛、聚甲醛、醋酸等化工產品。而其他的投資項目成為最終的消費品。期權的投資前提是籌資的無限可能性,但是在實踐中難免有種種困難。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也使得我們在進行環保技術創新項目投資決策中不能夠簡單的依靠一種投資決策方法。

三、灰色關聯分析評價方法

灰色理論概述與于1982年由我國學者鄧聚龍教授所提出。鄧教授認為現實世界并不是清清楚楚的白色系統,又非一無所知的黑色系統,而是略知一二的灰色系統。灰色系統理論主要研究“小樣本貧信息不確定性問題”。以往用白色的思想處理問題,要找到因素間明確的映射關系,然而確定性作用原理在社會、經濟、農業、生態的等領域都沒有物理原型,雖然能知道某些因素,但很難明確全部因素,更不可能建立明確的映射關系。比如影響物價的許多因素,如心理預期、政府導向等是無法量化的。一些可以量化的數據又缺乏詳細的資料,因此對物價的定量預測具有一定難度,若不考慮這些因素,只將可以得到數據的因素考慮進去,必然帶來預測結果的不準確。就白色系統常用的回歸分析工具而言,在應用過程中具有其缺點。比如:要求樣本有大容量,是正態分布,平穩過程才能得到統計規律,計算工作量較大,不容易分析復雜系統等等。而對于以上困境,灰色理論應運而生,它處理問題另辟蹊徑,不是找概率分布,求統計規律,而是用生成的方法求得隨機性弱化,規律性增強的新數據序列。這一新的數據序列既能體現原數據序列的變化趨勢,又消除了其波動性,它可以較好的解決某些參數已知,某些參數未知的系統問題。

在我國焦爐煤氣的利用技術上既有新的技術也有些不被淘汰的舊技術,當然對于現在的生產而言,這些技術是相當成熟的,而要將項目的技術性和經濟性進行有效結合不是件容易得事情,更何況環保技術創新項目的投入需要考慮更多的因素。需要我們對項目的各方面進行綜合性考慮,這就涉及了灰色系統關聯評價方法。作為一種綜合評價方法,這種方法在對白黑兩種情況的考慮是相當充分的,即使實際中技術和經濟都存在不確定性,我們也是能進行相應決策分析的。就焦爐煤氣的利用上來說,可以根據項目的各種經濟性參數和項目的技術參數來構建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從而為項目投資決策的分析提供決策依據。

四、結論

由于本文所要研究的是環保技術創新項目投資決策評價方法研究現狀,我們在對目前比較流行的幾種評價方法進行分析之后,發現在進行單一的項目評價時,如果考慮的因素不是很多,可以采用NPV方法來進行項目投資的決策分析。可是這種方法又不能擺脫靜態性,而實物期權定價模型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使項目的投入具有動態性,可以提高決策的效果。但是如果我們在進行一個項目的開發時,如果所要考慮的因素不僅僅是經濟因素,那么影響我們做出最終投資決策的就不能用NPV方法進行簡單的評價,必須借助于系統工程理論中的綜合評價來進行綜合評判,從而決定我們待上項目的未來。

通過對三種評價方法的說明,結合文章的背景,山西的焦化產業環保技術創新項目決策時不僅要考慮投資性指標,還要考慮到技術投入指標和環境保護指標。只有將這三者考慮周全,才能做出正確的評價結果,從而有效的指導實際工作。這也是作者今后所要進一步研究的重點,利用凈現值法和實物期權方法對經濟性指標進行先評價,然后通過這一步整理好的經濟參數與技術指標、環境保護指標進行結合,利用灰色系統關聯分析綜合評價方法對待上投資項目進行最終綜合價值的評價,依據綜合價值最高原則可以選擇出優先進行開發的投資項目。這樣就實現了我們的決策分析。

總之,在今后的研究中,努力將技術創新與環境保護聯系起來,不光考慮項目的經濟特性、也要考慮項目的技術創新性和環境保護特性。充分利用項目評價中的各種評價方法進行深入細致的評價工作,從而有效的指導實際工作。文中提到的綜合評價方法灰色系統關聯理論只是綜合評價方法的一種,今后將其他的綜合評價方法進行再分析,通過實際案例結合數學模型來分析這種投資決策評價方法的優越性。

參考文獻:

[1]白思俊等:系統工程[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

[2]葉義成等:系統綜合評價技術及其應用[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6

[3]杜棟等:現代綜合評價方法與案例精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篇(4)

今年8月,“黃金大米”事件引起衛生部和浙江省、湖南省有關方面高度重視,責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浙江省醫學科學院和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對論文中涉及的有關問題進行了深入調查。

經調查,湯光文主持的“兒童植物類胡蘿卜素維生素A當量研究”項目于2002年12月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糖尿病消化道和腎病研究所批準,蔭士安是該項目申請的成員之一。項目內容是研究菠菜、金水稻(俗稱“黃金大米”)和β—胡蘿卜素膠囊中的類胡蘿卜素在兒童體內的吸收和轉化成維生素A的效率,探索預防兒童維生素A缺乏癥的途徑。項目執行期為2002年2月至2007年2月,后延長至2009年8月。

2003年9月,蔭士安以課題中國部分項目負責人的身份,與浙江省醫科院簽訂了美國NIH課題合作協議書。塔夫茨大學于2004年8月與浙江省醫科院簽訂合作研究協議備忘錄,合作項目負責人是湯光文,中方負責人是蔭士安和王茵。2004年10月浙江省醫科院聘蔭士安為客座研究員。

【追查】

未通過倫理審批已開始試驗

根據塔夫茨大學有關規定,單一試驗項目的倫理審查應每年重審,項目內容如有變化應重新進行審查。湯光文于2008年在倫理審審未完成前,即在衡南縣開始了試驗。美國塔夫茨大學也正在對試驗涉及違反倫理道德的問題開展調查。

12月6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其網站對“黃金大米”一事進行情況通報。湖南省衡南縣江口鎮中心小學25名兒童于2008年6月2日隨午餐每人食用了60克“黃金大米”米飯。此前的2008年5月22日,課題組召開學生家長和監護人知情通報會,但沒有向受試者家長和監護人說明試驗將使用轉基因的“黃金大米”。

“黃金大米”米飯系由美國塔夫茨大學湯光文在美國進行烹調后,未按規定向國內相關機構申報,于2008年5月29日攜帶入境。

2012年8月,《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網站《黃金大米中的β-胡蘿卜素與油膠囊中的β-胡蘿卜素對兒童補充維生素A同樣有效》。該論文的主要作者為美國塔夫茨大學湯光文、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胡余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蔭士安和浙江省醫學科學院王茵。

論文稱,2008年,湖南80名6-8歲的小學生進行試驗攝入“黃金大米”。該消息經環境組織披露后,引發公眾廣泛關注。

【設點】

簽協議未告知衡南用黃金大米

2008年,該項目被轉移至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現場,與蔭士安在該地開展的國內項目“植物中類胡蘿卜素在兒童體內轉化成為維生素A的效率研究”合并進行。

為開展國內的研究項目,中國疾控中心營養食品所與湖南省疾控中心簽訂了“植物中類胡蘿卜素在兒童體內轉化成為維生素A的效率研究”的課題合作協議書。

隨后,浙江省醫科院與湖南省衡南縣疾控中心也簽訂了該項目現場試驗合作協議書,但未明確告知實驗將使用轉基因大米或“黃金大米”,現場設在江口鎮中心小學。

【處分】

當事人“學術不端” 3人被撤職

根據有關規定,中國疾控中心營養食品所給予蔭士安撤銷婦幼營養室主任職務、技術職稱從二級研究員降至三級的處分,令其3年內不得主持科研工作,取消其博士生導師資格,所黨委決定撤銷其黨內職務;浙江省衛生廳黨組決定撤銷王茵浙江省醫科院科技處處長職務,浙江省醫科院決定撤銷王茵保健食品研究所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室主任職務,取消其二級研究員推薦資格、院學術委員會委員資格和院倫理委員會委員資格,令其3年內不得參與職稱晉升評委會工作,浙江省醫科院黨委決定給予其黨內警告處分;湖南省疾控中心鑒于胡余明在課題試驗現場管理中存在疏于管理、工作失職的行為,決定撤銷胡余明疾控中心主任助理、科主任職務,湖南省疾控中心黨委決定給予其黨內警告處分。

(綜合新華社、《新京報》《廣州日報》等)

【試驗】

隱瞞試驗僅給家長知情書最后頁

2008年5月20日至6月23日,含“黃金大米”實驗組的試驗在湖南省衡南縣江口鎮中心小學實施。試驗對象為80名兒童,隨機分為3組,其中1組25名兒童于6月2日隨午餐每人食用了60克“黃金大米”米飯,其余時間和其他組兒童均食用當地采購的食品。

“黃金大米”米飯系由湯光文在美國進行烹調后,未按規定向國內相關機構申報,于2008年5月29日攜帶入境。6月2日午餐時,湯光文等人將加熱的“黃金大米”米飯與白米飯混合攪拌后,分發給受試兒童食用。

2008年5月22日,課題組召開學生家長和監護人知情通報會,但沒有向受試者家長和監護人說明試驗將使用轉基因的“黃金大米”。現場未發放完整的知情同意書,僅發放了知情同意書的最后一頁,學生家長或監護人該頁上簽了字,而該頁上沒有提及“黃金大米”,更未告知食用的是“轉基因水稻”。

項目實施時,湯光文、蔭士安和王茵作為項目負責人,在試驗期間始終沒有告知當地主管部門和項目承擔單位開展的是“黃金大米”試驗;在與學生家長簽署知情同意書時故意使用“富含類胡蘿卜素的大米”這一表述,刻意隱瞞事實。

【審批】

私刻章以“浙江醫科院”名義開證明

2008年6月2日,塔夫茨大學倫理審查委員會通過了對NIH項目中文版知情同意書的倫理審批,而項目負責人未按規定,于5月22日提前開展了受試對象知情同意工作。塔夫茨大學于2008年批準的該研究知情同意書中未提及試驗材料是“轉基因水稻”,只是稱為“黃金大米”。該大學倫理審查委員會在2003年至2006年間批準的該研究知情同意書中均有“黃金大米”是“轉基因水稻”的描述。

2003年11月,浙江省醫科院倫理審查委員會通過了美國NIH項目的倫理審查。2008年項目現場工作轉到湖南后,項目負責人未按規定再次申請倫理審查,王茵根據蔭士安提供的材料,利用職務之便,私自加蓋公章以浙江省醫科院的名義向湯光文出具了英文版“2003年的倫理審查結果仍然有效”的證明。

2002年12月 美國塔夫茨大學湯光文主持的“兒童植物類胡蘿卜素維生素A當量研究”項目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糖尿病消化道和腎病研究所批準,項目內容涉及“黃金大米”。

2003年8月 塔夫茨大學與浙江省醫科院簽訂合作研究協議備忘錄,合作項目負責人是湯光文,中方負責人是蔭士安和王茵。

9月 蔭士安以課題中國部分項目負責人的身份,與浙江省醫科院簽訂了美國NIH課題合作協議書。

11月 浙江省醫科院倫理審查委員會通過了美國NIH項目的倫理審查。

2008年 該項目被轉移至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現場,項目負責人未按規定再次申請倫理審查,王茵利用職務之便,私自加蓋公章以浙江省醫科院的名義出具英文版“2003年的倫理審查結果仍有效”的證明。

5月20日至6月23日 試驗在湖南省衡南縣江口鎮中心小學實施。

5月22日 課題組召開學生家長和監護人知情通報會,但未說明試驗將用“黃金大米”。

5月29日 湯光文將在美國煮熟的“黃金大米”攜帶入境。

篇(5)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城鄉協調發展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保證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參與發展進程、共享發展成果。如果我們忽視農民群眾的愿望和切身利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長期滯后,我們的發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就無法落實。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大部分地區農村面貌變化相對較小,一些地方的農村還不通公路、群眾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凈水、農民子女上不起學。這種狀況如果不能有效扭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會成為空話。因此,我們要通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的進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

目前我國農村現狀分析,農村的生態環境比城市要好,如何保護和利用這些資源,創造效益,用創造的效益再反饋到當地建設,形成良性循環,生態區域的科學性規劃,合理引導地方農民保護好生態環境,地方非物質文化的保護與修繕都值得我們研究。農村資源豐富,卻面臨環境極具破壞與污染境地,部分源于農村環衛基礎設施落后,在農村,隨處可見的生活垃圾,果皮紙屑等。由于農村地區人口的教育程度普遍較低,他們處理生活垃圾的方式往往都不太恰當,“亂吐,亂倒,亂丟”的現象仿佛已經司空見慣,特別是山區農村的“垃圾堆門口、垃圾倒河道、垃圾上馬路”等典型現象至今仍普遍存在。昔日美麗的小溪變成了爛泥灣,防洪能力大大降低,因此,通過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來改善農村的能源環境的工作就顯得更加有必要了。農村的能源環境的好壞直接決定著農村地區的發展的好壞。農村地區的人亟需加強環境保護和綜合利用的意識。在農村,我們應當在原有的垃圾坑的基礎上,新建更高標準和更高質量的垃圾回收站、生態處理池,每個村莊都需要配備村級保潔員、垃圾清運車,將人們的生活垃圾統一收集、轉運、處理。這將有利于改善農村面貌。所以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首先要建設好與農民生活有關的基礎設施,改善居住環境,合理規劃好土地資源,優化建筑結構,減少能耗,讓農民享受自己居住環境,享受改革帶來的成果。

1 項目研究主要內容

1.1 宅基地的測量與規劃

選擇一個示范村落進行試點,住戶規模為30戶至40戶、人口為150左右進行測量與規劃。測量分兩類:標注測量和非標注測量,測量數據供給住戶方和建設方作為參照依據。選擇測量儀器和工具,有專業工程測量儀器和皮尺等工具。現在農村居住較為分散,重新組合規劃尤為重要,政府起到主導作用,制定符合實情的政策制度,最大化節約土地和有效保護地方生態系統。(如上圖衢江區葉村原址)

1.2 農民臨時安置與新住宅的建設

解放土地,特別是把原有宅基地從新規劃與建設,最大化利用土地資源,農民臨時安置是政府職能部門要解決重要課題,也是本項目組研究一個方向,農民不但有必要的生活場所,而且還要考慮他們農具的安全存放,如現代化收割機器、大件家用電器等,完全寄托親戚家也會發生矛盾,課題組認為,建設一些臨時居住空間很有必要,新規劃好的場地上的老房子可以先拆,其余住宅可以分期拆遷;過渡安置與臨時安置相結合方法。仔細調查農戶他 們可以自己解決住所的、沒有能力解決的,做好記錄,根據實際情況逐一合理解決。

1.3 測繪衢江區葉村代表祠堂圖紙(如下圖)

2 解決建筑設計技術

2.1建筑維護體技術和外保溫材料應用,節約建筑能耗重要的措施是合理改善護結構的熱工作能,高效保溫的墻體節約能耗顯著,本項目研究外保溫材料主要采用250厚的蒸壓粉煤灰加氣混凝土砌塊作為護體,又增加一層30厚的有機硅保溫砂漿。

2.2 太陽能技術應用,太陽能是我們可利用的最清潔、最豐富的能源,在實驗樓屋頂安裝了太陽能電池發電系統,可以將太陽輻射能直接轉換成電能,利用蓄電池組貯存太陽能電池受光照所發出的電能,并可以隨時向用電設備供電,從而滿足樓內的動力和照明系統的用電需求。太陽能電池發電技術具有許多優點,如安全可靠, 無污染,不消耗常規燃料,不受地域限制,維修簡便,適合在建筑物上安裝等特點,因此它是當今世界上最具有發展前途的新能源利用技術。實驗樓內的空調系統全面采用了地源熱泵技術,它利用地表淺層中蓄存的能量,室外空氣溫度波動很大,但地表面幾米以下的地溫全年相對恒定的特點(地球表面溫度通常保持在1 5℃左右),在夏季將室內多余的熱量不斷地排出而為大地所吸收,使建筑物室內保持適當的溫濕度。這項技術具有低能耗、對環境影響小、維護費用較低以及設計靈活等突出特點,是一種高效、環保的能源利用系統。

2.3 建筑水系統與綠色植物的技術應用,水系統主要指如何收集雨水,利用雨水澆花卉植物,沖洗院落和馬桶之類,雨水蓄滿水池,可以養魚,夏天可以噴灑地面降溫,雨水的再利用,節約水資源,綠化植物可以滯留空氣中的塵埃,凈化空氣。據科學測定,667m'綠色植物一年能產生氧氣14.4t,吸收二氧化碳21.6t,一個城市如果把屋頂都利用起來進行綠化,那 這個城市中的二氧化碳較之沒有綠化前要少85% (平均值減少7O% )。而綠色植物合理應用到建筑上,可以讓建筑西面墻短暫的降溫與隔熱,又美化建筑立面效果,常用藤類植物來應用,如紫藤、葡萄、金銀花、秋海棠、常春藤、牽牛花、爬山虎等植物。

2.4 建筑門窗節能技術應用,窗口遮陽采光,固定窗口遮陽采光,垂直遮陽(適用于北窗)、水平遮陽(適用于南窗)、擋板遮陽(適用于東西方面的窗);活動窗口外遮陽,可以自由控制遮陽采光的工作狀態;窗口內的遮陽,最好選擇窗簾,如:百葉窗簾、垂直窗簾、卷簾等形式。綠化遮陽采光,在建筑物窗外種植爬類植物或景觀盆景花卉等,即美觀又遮陽,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題館多采用這種形式,得到很多賓客認可。通過建筑節能實驗室,測試建筑門窗保溫性能以及經濟技術指標,收集數據。

3 項目研究成果與要達到的主要技術指標

項目主要完成樣板建筑單體設計圖紙一套,建筑結構施工圖,場地規劃總平圖一套;完成建筑節能試驗研究分析,總結技術指標資料;完成城市生態系統體系研究報告一份;完成綠色建筑模型系統技術文字資料;開展本地建筑設計工程有限公司企業技術合作,為項目的實施提供技術支撐;完成建筑外保溫材料實驗環節技術指標程序;最后總結撰寫與本項目論文。

4 結束語

篇(6)

 

農業綜合開發以改造中低產田為重點,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為突破口,建設優質、高產、穩產、節水、高效農田,增強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以開展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的應用推廣為重點,加強項目區農民的科技培訓,提高項目區農民綜合素質,促進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1]。自1995年以來,蕪湖縣先后在易太、六郞、陶辛、方村、花橋、紅楊等14個鄉鎮實施了農業綜合開發農業及科技推廣措施項目。該項目的實施,對蕪湖縣農業科技進步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1農業綜合開發的作用 

1.1加速了新品種的應用推廣 

種子是農業生產的基礎,抓好良種引進和試驗示范、實現良種良法配套,是提升優質糧油產業,提高農產品優質化程度的基礎。蕪湖縣農技推廣中心利用農業綜合開發實施平臺,緊緊抓住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這根主線,積極與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大的種業集團協作,每年引進一定數量的新品種開展不同層次的試驗,對試驗中表現突出的品種,進一步擴大面積進行示范推廣。15年中,先后引進水稻、油菜品種近400個,開展糧油新品種生產展示近800 hm2。根據大田生產用種統計,自2000年以來,全縣95%以上的推廣品種是在綜合開發試驗示范中篩選出來的。目前蕪湖縣水稻品種每2~3年就更換1次,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優質率達96%,油菜良種覆蓋率100%,優質率達99%以上。由于綜合開發項目的實施和引導,蕪湖縣新品種推廣工作扎實有效,品種優良率和產量穩步提高,2000—2003年連續被安徽省農委評為優質良種示范推廣和新技術應用先進縣,2003年獲省“農產品優質化創建十強縣”稱號,2006年被安徽省農委確定為優質水稻產業提升行動示范縣。在農業綜合開發示范的基礎上,2008年蕪湖縣實施蕪湖市1.33萬hm2超級稻推廣工作,當年推廣超級稻3 000 hm2,2007—2009袁隆平院士連續3年來蕪湖縣考察,目前蕪湖縣超級稻推廣已過6 666.67 hm2。 

1.2促進了新技術的應用 

提高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是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重要保證。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啟動下,蕪湖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利用有限資金,先后引進推廣了水稻旱育秧技術,1996年后進行改良推廣,年推廣面積8 000 hm2,最高年份應用面積1萬hm2以上;1995年起示范推廣軟盤拋秧技術,并開展了水育旱管方面的技術研究,年推廣面積3 333.33 hm2以上;1998年起重點推廣水稻免耕直播技術,年推廣面積達6 666.67 hm2;1998—2002年開展了優質雙低油菜綜合技術運用與高產攻關,年應用面積1.67萬hm2,并獲農業部一等獎;2004年起開展水稻集成技術的應用,2005年應用面積達2.67萬hm2,2006年3.33萬hm2以上;2005年引進無盤拋秧技術并進行示范推廣,2006年推廣面積1 013.33 hm2;為適合集約化生產需要,2003年起與農機管理局協作,開展水稻機插秧技術研究與示范,2005年全面推廣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2006年全程機械化應用率達90%以上;1997年實施推廣油菜“一殺一封”免耕移栽高產配套技術,全縣化除率已達98%以上,同年實施無草害、無螟害工程;1998年起開展測土配方精準施肥技術示范推廣,同年引進推廣農作物秸稈速腐技術、沼液肥料和有機肥增施技術;2000年起引進農業專家系統并在水稻、油菜生產上應用,累計應用面積達5.33萬hm2;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實施起動下,2005年起蕪湖縣全面開展了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年推廣應用面積4萬hm2。農業新技術的引進、開發應用,不僅提高了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更改進了項目區內的生態環境,促進了農業新技術的普及,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和勞動強度。 

1.3為發展高產高效農業注入了活力 

為有效地利用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15年來蕪湖縣農技推廣中心根據蕪湖縣耕作制度特點,在加強新品種新技術引進的同時,組織技術人員在項目區對主要農作物進行有效的組裝配套,并開展高產高效模式的研制與示范推廣,先后開展了“油-瓜-稻”三雜配套、“油-瓜-棉”立體種植、“早白菜薹-早熟毛豆-秋延西瓜”、“早白菜薹-土豆、西瓜-雜交水稻”、“油-棉套栽”、“煙葉-稻”一年兩熟輪作等為主的高效栽培模式的研制與示范推廣,2000年這些模式被縣委確定為“傻瓜技術”,力倡在全縣范圍內應用推廣,年推廣種植面積達1萬hm2以上,經濟和社會效益極為顯著。高效模式運用推廣,有力地推動了蕪湖縣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促進了糧經作物的協調種植[2],提高了全縣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1.4推動了種植水平提高 

開展高產攻關示范是推動全縣整體種植水平提高的有力保證。多年來,蕪湖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利用綜合開發科技措施,在涉及到的項目鄉鎮堅持開展“百、千、萬”高產攻關示范,并以此為基礎逐步建立糧油無公害生產基地。15年來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先后開展糧油高產攻關511.9 hm2,高產栽培示范近4 000 hm2,已建立鎮級無公害生產基地5個,面積1.33萬hm2。在抓攻關示范上,農技中心組織工作隊進村駐點,高級農藝師主抓萬畝示范基地建設,農藝師負責千畝示范片的具體指導;每個高級農藝師抓好1個66.67 hm2高產攻關點,在示范區內,縣鎮技術人員協助高中級農藝師抓好示范片、攻關點及上門入戶的技術指導,不留技術推廣死角。此外,在綜合開發項目實施中,每年每名農技人員聯系10~15個科技示范戶、3~5戶種植大戶、2~4個示范村,達到點面結合的示范效果。15年中,已累計培育科技示范戶2 502個,種植大戶668戶,開展現場觀摩91場,觀摩1.94萬人次。高產攻關示范工作的開展,推動了全縣種植水平的整體提高。 

1.5提高了農民素質 

農業科技措施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加強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素質,這也是實現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手段。在項目實施結束后,為造就一批穩定的土專家隊伍,蕪湖縣農技推廣中心從栽培、植保、土肥、環保等專業站所抽派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成立了科技培訓“講師團”,編印有針對性的鄉土教材,在每年春秋兩季,集中開展技術培訓,并根據農時季節特點,靈活機動地開展關鍵性技術應用培訓,年辦培訓班100場次以上,培訓咨詢近2萬人次,發放各種技術資料15萬~20萬份。此外,利用項目實施契機,以鄉鎮為單位,縣鎮兩級組成聯合技術指導組,在農作物生產的關鍵時節,深入田間地頭,在全縣開展巡回指導,指導農民科學水肥管理和病蟲害綜合防治,提高了農民科學種植素質。

1.6以項目實施為基礎,組織開展訂單農業生產 

綜合開發項目的實施,提升了蕪湖縣優勢農產品的品質和檔次。為增加農技推廣服務功能,做好農業綜開發工作,2000年縣農技推廣中心以綜合開發項目實施為依托,創建了533.33 hm2六郞專用品種示范區,在專用品種示范區內單一品種區域化種植,做到一村一品、一鄉一品[3],同時積極與加工企業合作,為企業與種植農戶牽線搭橋,開展訂單生產。在技術服務上,為他們篩選品種,通過測土配方,開展精準施肥,通過增施有機肥,進行科學水肥管理,達到健身栽培,通過植保技術承包,開展病蟲害綜合防治,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品質。在農業綜合開發的有力推動下,自2000年以來,先后與企業協作,創建無公害生產基地8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3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2個,累計面積達1.87萬hm2,創建無公害大米品牌8個、綠色食品品牌3個、無公害蔬菜和茶葉品牌6個,開展水稻訂單生產近9.33萬hm2、油菜訂單近6.67萬hm2。社會化服務工作的開展,有力地推動了企業品牌的創建,提高了蕪湖縣農產品市場的競爭水平。 

1.7促進了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建立 

運籌項目資金,在項目區創建和扶持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統一供種、統一栽培與肥水管理、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機械機收、統一收購加工”的“五統一”措施。在項目實施中蕪湖縣共組建配方肥銷售網點36個,年供肥能力5 000~6 000t,直接供應配方肥1.33萬~1.67萬hm2,輻射采用配方施肥面積1.33萬hm2,累計年采用配方施肥面積2.67萬~3.00萬hm2;創建機耕機收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10個,在水稻播栽與收獲季節對全縣水稻開展全程機械化服務;以全縣668個生產大戶、40個農資經營戶為依托,組建了16個植保統防統治技術承包社會化服務隊,年實施和輻射水稻病蟲草害統防統治面積2.67萬hm2以上,輻射帶動清水、火龍崗兩鎮面積1萬hm2,統防統治年累計面積3.67萬hm2。利用協會+企業抓主推品種應用和提升糧油品質,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實施以來,累計開展糧油訂單生產超過20萬hm2,其中開展水稻訂單9.33萬hm2,油菜訂單6.67萬hm2,小麥訂單4萬hm2。 

1.8提高了農技人員服務水平 

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實施,鍛煉了農技推廣隊伍。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很大程度上彌補了農技推廣資金的不足,使得一批先進的實用技術得以運用推廣。綜合開發項目實施以來,縣農技推廣中心先后引進先進實用技術12項,同時也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在這期間先后獲得省部級一、二等獎4次,市縣級科技進步獎19項,有1人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和3人獲省政府特殊津貼,2人獲安徽省學術和學科帶頭人稱號,1人獲安徽省杰出青年科技創新獎,4人獲農業部先進個人,1人獲全國糧食生產技術標兵;項目的實施大大提高了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中心技術人員15年中先后有92篇學術論文在省部級以上刊物上發表,50%的專業技術人員能獨立編寫項目論證,承擔項目實施和撰寫實施總結,并具備承上啟下接納培養后輩人才的能力,提高了農技人員為農服務的整體水平。 

2發展對策 

2.1提高農業科技資金比例,建設展示中心 

農業及科技推廣措施在整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中所占比重過小,每年在項目實施面積、良種良法配套及新技術運用方面推廣有限,建議提高農業科技措施資金比例。農業綜合開發新品種、新技術應用展示每年隨項目實施鎮的變化而更替,雖然擴大了示范展示范圍,但新技術的應用從農民接受到熟練應用需要一個時間過程,不斷的變化地點,不利于項目區農戶對新品種、新技術的鞏固和提高。建議在農開項目中另辟一部分資金,用于扶持建設一個穩定的、面積在33.33 hm2以上的展示中心,重點展示新品種、新技術及新的科研成果。 

2.2支持和鼓勵科技人員繼續學習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農開項目中對科技人員繼續教育及科技成果缺少應有的支持,建議在農開項目中列出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和鼓勵農技人員參加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繼續教育學習,對引進農業科研成果給予資金支持,對在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將成果進行成功轉化并取得顯著業績的專業技術人員給予表彰和物質獎勵。 

2.3創建社會化服務意識 

加大對協會的扶持,利用項目實施契機,創建一些社會化服務組織。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實施中,在項目區扶持成立一些協會,如糧油種植協會、棉花生產協會、植保社會化服務協會、產業化協會等,構建“協會+農戶+企業”的平臺,開展“統一良種、統一栽培管理、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訂單、統一收購加工”的“五統一”措施[4],提升優質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 

2.4提高農民素質 

狠抓農民素質的培養,是實現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手段。農業綜合開發是綜合性的,在農田基礎設施上投入較大,在項目區核心農戶培育上缺少應有的獎金扶持。建議在項目實施中把造就農業生產第一線專家,納入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實施的一項重要內容。農技推廣中心從種子、栽培、植保、土肥、環保等專業站所抽派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成立科技培訓“講師團”,對項目區內農民集中與分季節開展技術培訓,對核心農戶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技術培訓,加強生態意識和無公害生產意識的培養,全方位提高農民種植素質。 

3參考文獻 

[1] 徐世明.搞好農業綜合開發促進新農村建設[j].農村財政與財務,2008(10):31-33. 

篇(7)

一、引 言

2011年中國的名義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人年,按照錢納里2008年標準,2011年中國已經進入到工業化中期。按照《2012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的描述,2011年是中國城市化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首次超過50%。工業化、城市化和市場化,已成拉動中國巨大社會變遷的“三駕馬車”。國家統計局宏觀數據顯示,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4.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4%,實現了較高的增長。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81226億元,比上年增長11.6%。按照發達國家的經驗,當人均年收入超過3000美元時,將進入大眾消費階段。中國經濟的發展也印證了這一點,中國的消費已經進入到住宅消費、旅游消費、汽車消費井噴時代。同時,餐飲業也迎來大發展的時代。

近年來,中國的餐飲產業發展非常快。2011年中國的餐飲收入達到20635億元,比上年增長16.9%。產業規模首次突破2萬億大關,這距離2006年突破1萬億營業額僅用了5年時間,年均增長2000億元以上。如今,餐飲業已成為我國第三產業中的重要支柱,是國內發展速度最快的產業,從業人員約2200萬人,餐飲網點總數達到400多萬。據中國烹飪協會提供的數據,10年間,餐飲產業集中度逐步加強,優勢企業在發揮產業化、連鎖化優勢的同時,不斷擴大規模和市場占有率,細分市場奠定競爭優勢,從而提高了整個行業的集中度水平。全國10億元以上的品牌連鎖餐飲企業從2001年的3家增加到2010年的36家;限額以上連鎖餐飲企業營業額從2003年的896.2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2686.4億元,營業額增加了2倍,法人企業數量達到2萬多家。

在餐飲產業中,發展最快的是連鎖餐飲品牌,在連鎖餐飲品牌中發展比較快的品牌是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星巴克等連鎖餐飲品牌。這些品牌的發展既要速度、也要品質。因此,連鎖餐飲建設工程造價的管理和控制對于連鎖餐飲品牌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如果連鎖餐飲行業的工程造價的管理和控制都能夠做到科學有序,對于社會成本的節約,對于穩定物價水平均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將針對連鎖餐飲品牌的建設工程造價的管理和控制展開研究。

二、連鎖餐飲品牌建設工程項目的特點

連鎖餐飲項目作為餐飲業的一個重要分支,既具有餐飲業普遍的特點,又具有連鎖業的特點。

(一)餐飲工程具有一定的復雜性

餐飲項目一般來說面積都不是特別大,從200平方米到3000平方米不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餐飲項目比一般的商業項目要求要高。除了保證建筑結構體的承重要求,消防安全需求等要求外,還要求有完善的排水、排污、排煙等設施,要有較大的電力供應,水的消耗量也非常大。同時,為了滿足顧客舒適度的要求,要設置充足的空調供應,有較大的空調室外機的位置,還要確保餐廳的噪音不要影響到鄰里關系。餐廳工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系統工程。周密的安排,能夠幫助餐廳在未來比較順利的經營。

餐飲項目還要考慮蟲害問題,最好對于餐廳所在的建筑物進行封閉,避免未來的老鼠、蟑螂等外部蟲害的入侵,為顧客創造健康安全的用餐環境。

(二)作為公共服務設施,安全性要求較高

餐飲項目作為公共服務項目,要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的服務,安全性的要求比較高。首先要滿足消防和環保的需求;第二,要考慮地面的防滑性,在地面樓梯,高差等安排上,要采取安全性處理;第三,餐廳也是小孩子集中的地方,在安全性的設計上,也要考慮兒童的安全,避免棱棱角角太多,形成兒童安全的隱患。

(三)連鎖餐飲業的標準化特征明顯

連鎖餐飲業的最重要的特征是標準化,標準化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1. 場地面積、層高和結構承重的標準化;

2. 平面規劃的標準化分區;

3. 廚房分區,廚房設備的標準化;

4. 工程技術條件的標準化;

5. 工期的標準化。

連鎖餐飲的標準化的特征,將指引工程管理也走向標準化,有利于時間、費用和質量的控制。

(四)施工管理經驗可以傳承,有利于工程技術人才的成長

連鎖餐飲行業是一個不斷發展的行業,在連鎖店發展的過程中,連鎖餐飲公司的技術人員的經驗以及施工隊伍的經驗也是在不斷的累積過程。同時,一般對于連鎖餐廳來講,由于為大量的顧客提供服務,其設施設備老化得比較快,一般5-7年,一家餐廳要進行重新裝修。由于不斷的在項目中磨練,施工隊伍和施工管理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經驗,這些經驗是可以傳承的。這樣,有利于施工質量和施工費用的控制。

三、連鎖餐廳品牌工程造價管理和控制

(一)存在的問題

工程造價管理控制措施的有效實施,是提高連鎖餐廳項目工程管理效率,提高施工質量的重要保障,因此施工企業管理人員必須提高對連鎖餐廳工程造價管理控制的重視。積極研究連鎖餐飲業工程造價管理以及控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最大化提升連鎖餐飲企業的經濟效益。連鎖餐飲項目的工程造價管理和控制中存在如下問題:

第一,工程項目論證和設計階段的工程造價管理不到位。一般來說,工程勘察和工程設計是對工程進度、工程質量影響最大的因素,因此它也是影響工程造價管理控制效率的重要因素。目前。很多連鎖餐飲企業的工程管理者對于工程前期勘查和工程設計階段的管理都不夠嚴密。這些將影響工程施工質量,進而影響工程造價的管理以及控制效率。

第二,工期較短,施工組織協調不到位。連鎖餐飲項目的面積較小,但是涉及到的工種較多,施工場地和施工作業面非常小,需要各工種交叉作業,同時,也涉及到各項公用管道與餐廳所在物業的接駁,同時面臨著政府各職能部門的管理,比如消防報審和驗收、環保手續、衛生防疫等。如果施工組織協調不到位,就會造成拖工和窩工,導致工程費用支出的加大。同時,連鎖餐飲大部分是租賃物業,工程施工超期,導致施工期租金的支出,以及開店費用的提升,對于整體項目的經濟性影響較大。

第三,工程技術人員經濟觀念薄弱。連鎖餐飲工程的復雜性要求工程管理的施過程必須有先進的技術支持。這也為工程造價的管理以及控制增加了難度。很多建筑工程技術人員的經濟觀念都很薄弱,他們重視施工技術的應用效果,卻不能與工程造價管理人員有效合作,提出一種經濟性與技術性都比較強的施工方案。這樣的工程造價與技術之間的聯系脫節,直接影響工程造價管理控制的效率。

(二)優化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和控制的措施

連鎖餐廳工程造價的管理以及控制,不僅是指施工階段的控制,同時管理人員也必須積極思考整體的項目安排及工程前期準備過程的造價問題,全面控制連鎖餐廳工程的造價。不斷創新管理以及控制手段,迸一步提高施工企業的技能和管理水平。

第一,做好工程勘察和工程設計方案。工程的勘查涉及整體項目費用的預估,以及與業主的談判,各項工程技術條件準備得越完善,則對于費用的控制越有幫助。工程的設計方案也直接影響著工程質量,進而影響工程造價的管理與控制。因此,企業相關管理人員必須積極做好市場調查與項目設計方、施工方進行良好的溝通,并對項目設計方案的工程造價管理控制措施以及設計圖稿的可行性進行詳細地分析,確定合理的、經濟的、科學的設計方案。另外,在設計過程中,還應該將技術因素、設備因素以及人力因素考慮在內,并從工程實際情況出發,采用穩妥的、成熟的施工技術。同時,項目的設計方案既要考慮技術先進,又要考慮經濟性。

第二,合理預測、安排和控制工期,節約建設成本。連鎖餐廳一般都是租賃項目,可以爭取到合理的免租裝修期限,只有合理預測,合理控制,才能有效避免開業前租金。另外,連鎖餐廳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員工較多,員工培訓有合理的期限,如果工期安排不合理,造成開業時間拖后較多,會增加開業前工資支出。因此,工程技術人員要嚴格管控工期。同時,工程造價管理人員也要積極研究與思考,如何對工期進行合理的預估。

第三,科學安排與管理施工現場。施工現場是工程造價管理以及控制措施實施的主要階段。因此,在施工階段管理人員必須合理安排人力資源的崗位,有效利用物力資源與機械資源,并對技術人員進行經濟意識與技術意識的培養,使其能夠與工程造價管理人員緊密合作,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運用穩妥的施工技術,以提高施工效率,并有效控制工程造價;另外,工程項目竣工之后的工程造價決算也是控制工程造價的最后環節,管理人員應該對工程的可靠性、安全性、經濟性等進行嚴格的審查,并對預算中不合理問題加以解決。編制出符合工程實際情況的決算報告,以備企業總結經驗、改進工作之用。

四、結論

工程造價管理對于連鎖餐廳的發展意義重大。連鎖餐飲企業有必要對于連鎖餐廳的工程做出科學的安排,培養有經驗的工程管理團隊。同時,由于每年需要進行的新項目和改造項目較多,有經驗的施工隊伍對于工程質量和工程造價的控制是有幫助的。因此,必須對施工隊伍和工程招投標制定科學的機制,作出科學的安排,建設和培養一批有實力的施工廠商,這也有利于工程造價的控制。另外,施工企業的管理人員必須加強對工程的管理,運用科學技術、經濟法律手段,不斷優化連鎖餐廳工程造價的控制措施,解決工程造價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高工程造價管理效率,進而降低工程的成本支出,最大限度地提高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隨著工程造價管理與控制措藍的不斷優化與革新,連鎖餐飲企業的工程造價的管理控制效率將會越來越高。不僅利于提高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可以連鎖餐飲企業的效益的提升,從而也促進我國工程事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利明,魯高鋒.土建項目的工程造價控制探討[J].中國科技博覽,2010,(15).

[2]戴清波.論工程造價的控制[J].山西建筑,2007,33(5):254-255.

[3]董士波.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3.

[4]杜葵,張玉婕.論設計階段對建設項目的造價控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理工版),2004(3):59—62.

[5]郭建,胡士生.土建工程造價的控制管理分析[J].科海故事博覽·科技探索,2011,(01).

篇(8)

中圖分類號 F3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7-0342-02

1 農業及科技推廣項目實施的成效

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是以改造中低產田為重點,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為突破口,建設優質、高產、穩產、節水、高效農田,增強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以開展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的應用推廣為重點,加強項目區農民的科技培訓,提高項目區農民綜合素質,促進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提高[1]。土地治理項目投資分四大類:一是水利及田間道路工程設施投資,一般占總投資的88.0%左右;二是農業及科技推廣措施投資,一般占總投資的5.5%左右;三是林業措施投資,一般占總投資的3.0%左右;四是其他工作措施投資,一般占總投資的3.5%左右。作為縣級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受農業綜合開發部門的委托,主要承擔縣域內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農業及科技推廣措施項目的實施任務。自2006年以來,蕪湖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先后在六郎、陶辛、方村、花橋和紅楊5個鎮實施了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農業及科技推廣措施項目13項次,對項目區農業科技進步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據調研綜合分析,實施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1 加速新品種的應用推廣

8年中,先后引進水稻、小麥、油菜和棉花新品種90余個,開展新品種展示566.7 hm2,根據全縣大田生產用種統計,自2006年以來,全縣95%以上糧油棉推廣品種系在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農業及科技推廣項目試驗區篩選出來的。目前,蕪湖縣水稻品種每2~3年就能更換1次,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優質率達96%;油菜良種覆蓋率為100%,優質率達99%以上。

1.2 促進新技術的應用

通過農業綜合開發核心示范區“皖南優質煙葉――雜交雙晚配套高產栽培技術”示范,帶動了該項技術在崗丘區的推廣,2007―2013年,累計推廣面積2 226.9 hm2,增收節支722.3萬元,該項目榮獲2012年蕪湖縣科技進步二等獎。通過引進袁隆平超級雜交水稻品種在項目區試種,帶動全縣超級稻生產面積逐年擴大,2006―2013年,累計推廣超級稻面積3.62萬hm2,平均產量達9 522 kg/hm2,實現增產868.5 kg/hm2,累計增收稻谷31 439.7 t,增效達8 172.8萬元。通過在項目區示范運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2007―2013年,累計推廣運用配方肥5.01萬t,增效19 502萬元,中心土肥站實施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糧油生產上的應用研究”獲2010年度蕪湖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心全力推進農機農藝結合,推廣水稻機耕、機插、機防(植保)、機收等全程機械化技術,水稻機插年服務面積1 333.33 hm2,研制的“水稻機械化栽插配套技術研究與推廣”項目獲2013年度安徽省級科技成果獎。

1.3 提高農民科學種田素質

農業科技推廣措施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加強項目區農民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科學種田水平,這也是實現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有效手段。2006年以來,蕪湖縣農技推廣中心組織栽培、植保、土肥和農業環保專業站技術骨干,在5個鎮13個項目區累計舉辦適用技術培訓班396期,受訓農民達38 282人次,分別超過計劃任務的11.5%和6.9%。共接待咨詢1.1萬人次,發放技術資料11.7萬份。由于培訓內容結合項目區示范作物特點,很有針對性,所以深受項目區農民的歡迎,有效提高了項目區農民科學種田素質。

1.4 科技示范成效顯著

科技示范項目是農業及科技推廣項目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投資重點。2006年以來,蕪湖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在13個項目區累計開展了優質水稻新品種高產群體優化質量栽培,超級水稻超高產栽培,優質油菜、小麥新品種高產栽培,優質棉花新品種高產栽培和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計48項內容示范,總計示范面積5 237.7 hm2,累計投入項目資金251.0萬元,據調研統計共增收節支為1 351.3萬元,投入與產出比為1.00∶5.38,實現了農業科技成果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的成功轉化目標。

1.5 提高農技人員為農服務水平

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農業及科技推廣項目的實施,鍛煉了農技推廣隊伍。農業及科技推廣項目資金很大程度上彌補了農技推廣資金(新種子、肥料、農藥、植保器械購置)的不足,使得一批先進的實用技術在項目區得以運用展示和推廣[2]。8年來,先后引進先進實用技術7項,同時也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中心技術人員獲省級科技成果1項,獲市級科技進步獎3項,縣級科技進步獎3項,2人獲縣首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榮譽稱號,中心“蕪湖縣超級稻超高產栽培研究推廣創建團隊”榮獲蕪湖縣首批“533”產業創新團隊稱號,中心技術人員撰寫的學術論文有34篇在省部級以上專業刊物發表,60%的專業技術人員能獨立編寫項目論證書,承擔項目實施和撰寫實施工作總結,并具備承上啟下接納培訓后備人才的能力,提高了農技人員為農服務的整體水平。

2 農業及科技推廣項目實施的主要做法

2.1 認真抓好初步設計工作

根據安徽省農業綜合開發局有關文件總體要求,結合項目區實際,組織專業公司認真編寫《××鎮土地治理項目初步設計》,并報上級批復實施。

2.2 開展項目調研

根據省、市農業綜合開發局對蕪湖縣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農業及科技推廣項目的核批內容,組織縣農技推廣中心技術人員,再次深入到項目規劃區開展調研,在核批內容的基礎上,認真細化編寫《××鎮土地治理項目農業及科技推廣措施實施計劃書》,同時成立項目實施管理領導組和技術指導組,將《項目實施計劃書》上報縣農業綜合開發領導小組待批實施。

2.3 簽訂《項目實施合同書》

經縣農業綜合開發領導小組同意,由縣農業綜合開發局、項目區鎮人民政府和縣農技推廣中心三方簽訂《項目實施合同書》,明確各方責任和義務,將項目措施概況、項目實施主要內容、年度計劃進度、驗收考核指標和財政資金使用預算在合同中進行明確。

2.4 嚴格監督實施和資金管理

縣農業綜合開發局按照《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要求,對縣農技推廣中心承擔實施的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農業及科技推廣項目進行全程監督和管理,在開展科技培訓,種子、農藥和肥料詢價采購和發放,以及平時技術指導時,縣農業綜合開發局、有關鎮政府都派人全程參加并監督實施,確保項目計劃內容能全部實施到位[3-4]。根據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國農辦〔2006〕13號《關于加強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科技推廣費管理工作的意見》要求,縣農業綜合開發局嚴格按批準的項目計劃,所有項目資金實行縣級報賬制管理,專款專用,因而從未發生項目資金挪用和截留情況。

2.5 做好項目總結

縣農業綜合開發局督促縣農技推廣中心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及時收集有關圖像和文字資料,并做到完成一個示范項目自驗一個項目,在項目實施結束時,項目實施技術指導組及時編撰《項目實施資料匯編》。在國家和省、市對蕪湖縣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驗收前,縣農業綜合開發局會同項目區鎮人民政府聯合撰寫《項目驗收匯報材料》,并邀請縣電視臺結合平時采訪報道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實施內容,攝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實施DVD光盤進行聲像動態匯報,此舉受到上級驗收組領導肯定。

3 農業及科技推廣項目實施存在的問題

一是農業及科技推廣資金比重過小。據蕪湖縣8年來統計,農業及科技推廣措施投資在整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投資資金中所占比重僅占5.5%左右,因此嚴重制約了項目區良種良法配套及新技術的大面積推廣。二是成果轉化資金不足。省、市二級農業綜合開發局對縣級實施農業及科技推廣項目的農技人員在繼續教育及科技成果引進轉化方面缺乏相應的資金支持,各地市之間交流少,外地市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得不到及時宣傳和推廣。三是資金運轉困難。農業及科技推廣項目資金大多用在物化技術投入上,由于實行報賬制,所有物化投入,如農藥、種子和肥料均由實施單位先墊付,待物資發放到位后才按程序報賬付款,加大了實施單位資金運轉難度。四是社會化服務體系薄弱。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社會化服務體系薄弱,對種植業的服務功能不強。

4 農業及科技推廣項目實施建議

4.1 提高項目資金投入比重

黨的十報告指出: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2014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實施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加大投入力度,規范建設標準,探索監管維護機制。隨著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不斷上漲,為提高農業科技成果在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實施成效,建議將農業及科技推廣項目資金投資比重由5.5%提高到10%~12%。

4.2 加大培訓和交流力度

省、市二級農業綜合開發局要組織基層農業及科技推廣項目實施人員開展技術培訓和交流,學習和借鑒外地農業綜合開發農業及科技推廣項目實施方面好的經驗和做法。

4.3 向實施單位預撥資金

為減輕項目實施單位資金運轉困難,可考慮先撥付一定比例資金到項目實施單位,待正式報賬后再扣除的做法。

4.4 鼓勵成果轉化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建議在農開項目中列出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和鼓勵農技人員參加各類繼續教育學習,對引進農業科研成果給予資金支持,對在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將農業科研成果進行成功轉化并取得顯著業績的專業技術人員給予精神表彰和物質獎勵[5]。

4.5 扶持社會化服務組織

在農業及科技推廣項目實施中,根據項目區實際,扶持成立一些協會,如糧油種植協會、棉花生產協會、植保社會化服務協會、產業化協會等,構建“協會+農戶+企業”的平臺,開展統一良種、統一栽培管理、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訂單和統一加工的“五統一”措施,全面提升項目區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6-7]。

5 參考文獻

[1] 唐宗陽.農業綜合開發的作用及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0(9):359-360,363.

[2] 劉建.南通實施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江蘇農業科學,2006(6):11-14.

[3] 張志強.蕪湖縣農業綜合開發的效果、問題及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06(13):44-45,29.

[4] 劉建,王軍.新農村建設中創新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工作的幾點思考[J].農業開發與裝備,2007(5):44-46.

篇(9)

引言

創業是經濟發展過程中最具活力的組成部分。創業對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和技術創新等方面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種作用已被各國學界和政府所認可,也被近年來的發展實踐所證實。中國廣袤的西部地區(中國西部地區是指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所包括的關于在區位上和發展水平上具有同性質的中國西部廣大區域。西部地區包含四川、重慶、貴州、云南、廣西、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新疆和等12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當前及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的相對落后狀況,需要地方政府做出更多的努力,通過制定和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增強自身經濟活力,促進區域經濟增長和社會良性發展。

創業扶持政策及其體系

學術界對于創業扶持政策的專門研究是近些年才開始的。Woolley和Rottner(2008)認為創業扶持政策包括所有以促進創業為目的的支持活動,如創業融資、培訓、技術轉移等。Hart(2003)認為創業扶持政策涵蓋了從地方政府到國家不同層面的創業支持活動。一般而言,創業扶持政策是針對創業的基本元素進行激勵、刺激與扶持的政策體系,作用是用來降低初創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影響,從促使創業動機形成到識別創業機會、增加創業機會到扶持新創企業的成長與發展(黨蓁,2011)。

對于創業扶持政策的體系,在實踐上和理論上也沒有形成定論。國務院2008年111號文件中將創業政策劃分為12類,分別是突出工作重點、放寬市場準入、改善行政管理、強化政策扶持、拓寬融資渠道、創業培訓支持、建立孵化基地、創業服務支持、提供用工服務、強化政府責任、完善工作機制、營造良好氛圍。方世建(2009)把創業政策歸納為六類,分別是創業促進、創業教育、減少進出障礙、支持初創企業、初創與種子融資、目標群體措施。倫德斯特羅姆(Lundstrom)和史蒂文森(Stevenson)在2001年通過對10個擁有不同的人口數量、GDP、人口增長和創業活躍程度的國家的研究(6個歐盟國家和4個亞太國家),提出了圍繞動機、技能和機會三要素建立起來的創業政策框架,這個框架所包含的六個方面是: 促進創業文化、開展創業教育、減少進入障礙、創業融資、商業環境支持和目標群體戰略(高建等,2007)。

因我國西部地區的創業扶持政策還處于起步階段,所以本文參照史蒂文森的政策體系,來展開分析和討論。

西部地區創業扶持政策的現狀與認識

表1僅是西部地區創業扶持政策的部分示例,結合其他政策和創業活動實際情況,我們對西部創業政策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一是創業扶持政策體系日漸成型。近些年來,創業作為全國性的共識也波及到西部。從中央到西部地方各省區,都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創業的政策。從表1可以看出,按照創業政策的理論框架來分析,西部地區已經有著涵蓋創業教育、減少創業障礙、融資、商務環境打造以及目標群體戰略的創業促進政策。二是西部地區地方政府創業扶持政策涉及的內容逐步細化。例如,在稅收減免方面,國稅總局對于符合產業發展的企業給予企業所得稅按15%稅率繳納的優惠;在注冊登記等程序方面,陜西省在全省工商登記窗口均設立專門企業登記“綠色通道”,提供免費的優先、預約、延時、跟蹤及節假日加班服務,符合條件的服務對象予以當場登記、2日內辦結。三是針對特定目標群體的創業政策,影響力日益廣泛。西部創業政策在大學生、農民等群體中的促進作用被社會所接受。眾多大學生(包括東中部地區)參加國家組織的各類赴西部計劃,西部地區畢業生扎根本地,利用西部創業政策的優勢,形成了一股創業浪潮。例如,四川廣元市對于在廣元創業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給予項目無償資助5萬元或10萬元。云南對從事個體經營的高校畢業生,3年內按每戶每年8000元的最高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個人所得稅等。四是在創業政策的扶持下,西部地區形成了一批國家創業型城市和園區。成都、重慶、西安、南寧等城市,已經成為西部地區創業經濟活躍的陣地和排頭兵;在創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上,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西部智谷青年(大學生)創業產業園,西安高新區創業園區、重慶信息服務創業園區、廣西北部灣創業園、云南海歸創業園等逐漸成為西部創業的引領者。在這些城市和園區,創業政策比較集中,效果也非常明顯,政策的示范作用通過這些地方向整個西部地區擴散。

西部地區創業扶持政策的問題與創業瓶頸

我國重視創業及其政策是近些年才開始的,加之創業扶持政策本身就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目前西部地區在政策的制定、政策涉及內容、目標群體以及創業保障、服務等方面,尚存在一些問題和缺憾,具體分析如下:

(一)缺乏政策制定的主動性,自上而下政策較多

目前,眾多創業扶持政策的出臺,大多源自十七大報告對創業的重視。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隨后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門《關于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2008〕111號),全國范圍內的創業扶持政策開始陸續出臺。西部地區各省區也是按著這個方向和思路,基本上都制定了創業帶動就業的綜合性政策,如《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做好我區促進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而后國家在全民創業、高校畢業生創業、創業稅收、創業融資和科技型創業等領域陸續出臺了系列政策,西部地方政府各部門也按照相應的政府職責自上而下制定了相應政策。所以,就總體而言,西部地區地方政府在創業的認識上和扶持政策的制定上,并沒有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種狀況也反映出西部地區地方政府對創業的認識程度和經濟發展中的職能缺位。

(二)創業教育匱乏,創業文化薄弱

從社會需求和總體發展形勢看,西部地區創業教育普及程度相當有限,創業文化更是非常淡薄,與發達國家和中國平均水平相比,仍處于落后狀態。

盡管西部地區政府對于教育較為重視,但是整體教育體系中創業文化、競爭意識的培養十分不足。無論是中小學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課程里理論知識偏多,沒有創業英雄的塑造、沒有競爭文化的熏陶,應試教育仍然占據主導。眾多的體制內國有培訓機構和社會力量舉辦的技校,往往只能給學員傳授一門技術,例如機電維修、汽車修理,但是激發創業意識、促進競爭文化的機構少之又少。這樣的氛圍和環境中,很難產生大批具有高度創業意識和動機的創業群體。

目前西部地區創業扶持政策中的創業教育體系,大多局限于人力資源和社會勞動部門主導的職業技能培訓,其他少數高等院校開設的少量創業課程作為輔助,在普及程度、深度和有效性方面都非常欠缺。同時,西部地區創業教育缺乏動力,教育基礎底子薄,創業方面的培訓起步比較晚,高等院校在創業理論研究上欠缺,沒有一套自成體系的教育方式方法。另外,創業文化因缺乏成長的社會土壤異常薄弱,社會對創業本身存在擔憂、觀望的態度,青年群體對體制內生存的向往和依賴,造成創業精神和冒險意識不強,創業人數比例非常低。

(三)現有政策關注創業前端多,后續扶持乏力

從企業生命周期出發,創業過程會經歷4個階段—創業前階段、創業階段、早期成長階段及晚期成長階段。從創業政策理論框架的視角,一般認為,創業扶持政策至少應涵蓋動機階段、機會階段和企業成長的前階段(通常被認為是創立之始42個月之內)。西部地區現有的創業扶持政策大多是處于促進創業動機和增加創業機會的階段。各地區頒布實施創業促進就業的辦法或意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提供創業輔導和項目技能培訓以增加各類人員創業的意愿和能力,屬于促進創業動機階段的政策;而注冊登記便利、稅費減免、少量資金幫扶和針對一些目標群體的特定政策,大多傾向于降低創業難度和門檻,增進創業機會。在引導某些群體充滿熱情地走向創業、降低創業難度之后,真正的事業成長才剛剛開始,而這方面的經營環境、市場公平競爭秩序、配套的風險控制甚至退出機制等等,政策上都是非常少的。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現行創業扶持政策是“虎頭蛇尾”,沒能“善始善終”,考慮到創業的全過程。

(四)政策目標群體狹窄,惠及面有限

十報告指出“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工作”因此西部地區在制定創業政策之時,也非常傾向于這些目標群體,如大學生、農民、科技類創業者等等。但是,廣袤的西部地區,有著自身民族、宗教的特色社情,教育落后、無業人員較多、社會負擔重等等情況。目前的創業政策偏向大學生和航空航天、電子等高新技術領域,政策資源投放也限于一些創業園區和大中城市,而下崗工人、失地農民、小手工業者、教育欠缺的少數民族群體(如新疆、的小生意群體),因個體和歷史原因較少獲得政府創業扶持政策幫扶。創業政策的惠及面還不夠,尚不能滿足廣大西部地區群眾的迫切需求。

(五)配套服務體系和保障不足,創業成本高

創業的配套服務體系是一系列服務構成的整體創業環境和生態。從行政審批等公共服務來看,盡管西部各省區已經做出各種努力,但是對于創業者而言,仍有著審批慢、耗時長、關卡多的顧慮。創業者初期急需的各類社會服務機構,如中介機構、會計、審計、廣告宣傳、法律等等,都沒有形成一套便利的體系。

西部地區創業中介服務機構很多不是社會自發演化產生的,很大一部分機構依附政府,官辦色彩嚴重。在這樣的背景下,這些創業中介服務機構很難把自己真正放在與民企同等的地位,也就難以主動深入企業,了解企業的實際需要,其服務職能就會大打折扣,兩者相互信賴的關系也難以建立。在政府層面,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支持力度不夠,導致扶持政策不配套、服務質量低、工作人員素質差等問題。在以GDP為目標的情況下,政府更愿意將財政資金投入到各種項目中,而不愿意加大對創業的社會服務體系建設投入。現階段,西部地區各主要城市的高新區,集中了一大批有優勢的民營科技企業,但是由于創業中介服務組織缺乏,配套政策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這些科技企業的發展壯大。

此外,由于西部地區社會保障水平較低,社會保險還不夠完善,創業者失敗后面臨的的風險較大,退路狹窄,從而在心理上和事實上都推高了創業成本,影響了創業型經濟的發展。

完善西部地區創業扶持政策的路徑與建議

創業活動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西部地區創業扶持政策起點低,需要因地制宜、系統思考,循序漸進、逐步完善。綜合來看,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一)整合政府職能,增強創業政策制定和執行的推動力量

西部地區創業政策制定執行中部門分割的現象一直存在,地方政府人力資源與社會勞動保障部門、科技部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商局、教育部門、稅務部門、團委等眾多機構各司其職,分頭制定了各自職能范圍內的政策。但從社會和創業者角度,這些政策非常分散,又缺乏一個牽頭負責部門,因此很多政策流于形式,執行乏力。因此,在創業政策的改善中,首要的問題就是政府部門形成合力,力促政策科學制定、有力推動。

一是不改變現有政府框架體系的前提下,建議在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或工商部門下設“創業與中小企業局”,整合各部門的創業扶持職能。這個局負責為政府創業政策的制定搜集相關信息,協調督促其他各部門出臺落實各自職責范圍內的創業政策和措施,為創業者提供較為系統的技能培訓、項目論證、政策指引等服務。

二是在單純機構和職能整合的基礎上,強化西部地區省級政府在促進創業中的統帥作用,增強各部門在業務職能上對創業認識和支持的高度。逐步研究制定職能部門服務創業的具體考核指標,探索審批簡化、聯合辦公、增加便利的行政方式方法,共同促進創業政策的制定和落實。

三是西部地區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西部大開發”、“興邊富民行動”、“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等一系列中央扶持政策,把創業扶持政策放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上予以重視,形成國家和地方共推創業的大好局面,才能形成高于東中部地區的創業氛圍,形成更強的刺激創業推動力。

四是基于行政機構的特性和我國的領導體制,只有將某項工作納入考核體系,同部門績效考核、領導政績考核掛起鉤來,才能真正形成推動力。鑒于此,凡是有關創業政策及創業方面的職責,必須盡快在西部地區建立各級政府機關的創業考核體系,強化督促創業政策的執行力。

(二)完善創業教育體系,培育自主創業文化

創業教育和創業文化是西部地區創業扶持政策的弱項,二者也需要一個較長的時期的探索和完善,依賴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技能培訓和社會文化塑造體系的不斷完善和持續推動才能見效。

一是中小學教育系統植入創新、冒險、自信、獨立、競爭等精神,革除傳統教育的弊端。基礎教育對人的成長和性格影響是非常大的。西部地區中小學教育大多照搬全國的教育體系,以知識灌輸為主,素質教育改革因升學壓力大多浮于形式。探索中小學教育改革的關鍵在于人生觀、價值觀、事業觀以及人格獨立精神的重塑,不能走僵化的整齊劃一式教育道路,更多地關注個人自我管理、生活素質培育、自信、獨立等個性化因素,從小培育良好的創業基因。

二是高等院校中開展專業化創業管理和運作知識及實際引導教育。西部地區有一些教育大省,如四川、陜西、重慶等,要利用現有的重點大學教育資源,一方面在商學院建設上緊追東部地區,建設一批目標導向性很強的工商教育基地;另一方面,也要在專業設置和院系調整中更加注意同創業實踐相結合,更加注意發展自身特色的專業方向。

三是加強創業技能教育和培訓機構的力量。在政策的幫扶方向上,應該注重高中等職業教育機構、社會出資培訓機構和政府部門組織的技能培訓班三支力量。要及時引進中東部社會力量培訓機構以及一些大型公司設立的創業培訓基金,增強創業技能培訓的力量,帶來新的創業理念和更好的培訓方式。

四是在社會層面,要致力于營造利于創業的社會文化氛圍。市場經濟的不發達,使得我們千年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創業文化基因”比較匱乏,加之西部地區本身的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創業文化需要邁出更大的步伐才能突破傳統的藩籬。官本位思想、體制依賴思想、大鍋飯思想以及等靠要思想,都是急需破除的思想障礙。正面意義上樹立一批創業個人(如新疆孫廣信)和企業的典型,通過榜樣的力量推動社會認知改變。媒體等各個領域,在創業扶持政策的配合下,弘揚合法追求財富、依靠個人努力創造價值、勇于開拓進取、富于冒險、充滿激情和寬容失敗的創業氛圍。

(三)下大力氣,打造全過程、全覆蓋、系統化的西部創業政策

西部地區的發展有著后發的優勢,在政策制定上可以頂層設計、科學規劃,少走一些彎路。

其一:全過程的創業政策。較為完整的創業扶持政策,在創業活動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應該有一套鼓勵和支持措施。如上文所分析,西部地區的創業政策多關注創業前端,中后期的扶持措施較少。因此,對于西部地區創業中期的扶持措施,例如稅收減免、產業引導、市場競爭的平等機會創造、短期融資問題的解決等等,以及后期發展壯大階段的擴張或失敗退出,都應該有一個完整的設計和考慮。這種全過程的政策,主要是增加創業者對創業的可預期性判斷,增加成功概率,減少失敗帶來的負面影響。其二:全覆蓋的創業政策。西部地區目前針對大學生和科技類創業者的扶持,有不少跟風而進的成分。從長遠的發展而言,覆蓋到農民、小手工業者、民間小生意者以及欠缺教育的廣大社會群體的政策,在惠及面上不斷拓展,才能推動西部地區掀起全民創業的熱潮,激活區域經濟活力,形成可持續的發展力量。其三:系統化創業政策。美國政策學政策科學家查爾斯·林德布洛姆提出的漸進主義模式為政策學界廣泛接受,他認為,公共政策不可能達到完全理性設計的效果,只能采取不斷積累的漸進方式,最終達到根本變革的政策目標。因此,西部地區的創業扶持政策制定和完善也需要遵循層次性、連續性的基本政策規律,因地制宜,不斷根據情況調整創業政策階段目標和措施,形成一個系統化的良性循環。

(四)創業扶持的方向上,形成富有西部特色的領域和類型

創業型經濟在其發展過程中,由于本地資源稟賦和社會風情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類型和模式。例如,我國東中部地區在創業經濟發展類型上,就明顯呈現出兩大基本的類型。生存型創業是在缺乏就業機會情況下的創業,具有明顯的被動型,其目的是維持生計,這種類型的典型代表地區是溫州和蘇南,主要是家庭創業、家族創業和個體創業等;而機會型創業則是自覺自愿的創業選擇,它具有強烈的主動、創新性,其目的是追逐新的商業機會,其典型代表是以中關村為代表的中國高新技術企業“機會型創業型”,其創業者多為高科技人員,其最突出的特點是創新型創業。

西部地區創業政策的制定和扶持方向上,也應該結合當地情況,調整好自身定位,形成獨具特色的類型。從現有的創業情況和資源來看,有五個方向具有較大潛力。

一是能源資源型。西部地區地域寬廣,占全國土地面積的71.4%。礦產資源儲量可觀,能源礦產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根據目前探明儲量,西部地區煤炭的保有儲量占全國的36%,石油占全國的12%,天然氣占全國的53%,鉻鐵礦儲量占全國的73%,石棉礦占98%,鎳產量占全國的99%,汞產量占全國84%。但大部分產品的產量在全國所占的比重較小,因此創業者可以圍繞這些能源資源大做文章,通過產業政策培育一批典型企業。

二是旅游文化型。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化出西部地區的千姿百態、雄奇壯美,其旅游資源分布廣泛,自然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加上自身民俗文化、的吸引力,使得旅游創業成為便捷而環保的政策扶持方向。西部各省區近些年已經圍繞旅游文化發展了不少相關服務業,創業者大有機會順勢而為。

三是產業轉移型。一些制造業和科技型配套產業正從東中部轉移至西部地區,在短期內西部地區的人口紅利和低成本勞動力仍然具有比較優勢。西部地區創業者可以利用這種轉移機會,縮小同其他地區的差距。

四是基地型創業。例如,在電子通訊方面,成都、西安等地的創業園區已經成為西部崛起的引領者。創業扶持政策通過集中資源優勢,結合當地特色,培育出一些全國矚目的創業園區,形成創業集聚效應,也是一個較好的發展方向。

五是民族特色型。西部地區是少數民族最主要的居住地,他們在漫長的歷史融合中,形成了一些悠久的手工藝文化、特色食品、與宗教相關的產業以及小生意群體。在全國范圍內這些民族特色很有希望成為品牌,通過創業政策的傾斜,完全可以形成市場化的民族特色創業方向。

(五)打造全方位的創業商務環境,完善配套服務政策體系

首先,在西部地區創業的商務環境方面,主要是政府的產業扶持政策和市場競爭機制的完善問題。眾多創業成功者的經驗表明,在國內的情況下,政府扶持和支持的產業方向,較易取得成功;在市場競爭方面,很多初創的中小企業,面臨著國有大型企業壟斷半壟斷式的擠壓,市場秩序也不穩定,因此西部地區的扶持政策可以在政府采購、完善市場競爭機制、加強工商監管、增進公平競爭等方面多著力。其次,西部地區的創業社會中介服務也急需完善功能。運作規范、服務高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對于創業者的幫助很大。西部各省區政府通過逐步引入創業中介機制,強化服務機構建設,為初創公司提供技術評估、項目可行性分析、市場調研、政策咨詢、融資指導以及管理技能和創業技術培訓,提供會計、審計、法律、信息等方方面面的扶持,降低創業的運營成本和失敗風險(常忠義,2008),讓創業者不再是自生自滅、孤獨的個人奮斗者。再者,破解融資方面,西部地區創業政策也應該做出積極努力。中國傳統的融資途徑一般是從血緣親緣關系開始,其次才是金融信貸機構,最后才有可能是政府的資金扶持。西部地區由于市場經濟整體開放程度有限、積累不足,創業融資非常困難,在破解思路上必須多方合作、多元途徑并用。政府居于銀行和創業企業中間,可以依照市場規律,與銀行、信用擔保機構共同攜手,降低中小企業銀行的貸款門檻,擴大銀行放貸規模,學習創新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的“易貸通模式”、金橋開發區的“金橋直貸通模式”,促進創業企業更便利的獲得銀行貸款資金。同時在民間融資和社會資本的運作上,只要加以規范,完全可以引入基金和私募股權性質的資金。另外,西部地方政府利用從中央爭取到各類扶持資金,可以設立專項資金,減少創業者的成長障礙。最后,在社會保障方面給予更全面的覆蓋。很多創業者在創業初期除了面對事業發展的壓力,又要承受個人生活方面的困難,因此積極協調社保部門,提供政策傾斜,在健康保險、醫療保障、退休、養老保險方面增強保障力度,讓創業者成有所獲、敗亦有所依,放手闊步走向市場。

參考文獻:

1.傅晉華,鄭風田,劉旭東.國外創業政策的主要特征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科技論壇,2011(9)

2.顧旭東.吉林省全民創業政策體系構建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3.辜勝阻,肖鼎光,洪群聯.完善中國創業政策體系的對策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08(1)

4.王玉帥,黃娟,尹繼東.創業政策理論框架構建及其完善措施—創業過程的視角[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19)

5.王艷茹.中國創業型經濟發展研究[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9(3)

6.姚毓春.創業型經濟與就業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9

7.黨蓁.政府扶持型創業體系及政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博士學位論文

8.高建,蓋羅它.國外創業政策的理論研究綜述[J].國外社會科學,2007(1)

上一篇: 光通信論文 下一篇: 建筑學概論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日韩欧洲日本国产综合 | 日韩国产精品有吗在线 | 思思热视频精品在线播放 |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2021 | 色丁狠狠桃花久久综合网 | 日韩欧美精品一本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