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式教學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6 15:24:5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驅動式教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驅動式教學論文

篇(1)

個人知識管理是關于個人知識的獲取、存儲、分享以及利用的管理。知識經濟時代是終身學習的新時代?!耙粋€人學習過的知識如果每年不能更新7%的話,那么這個人便無法適應社會的變化?!蹦壳?,一個工程師知識的半衰期是5年,如果不繼續學習,那么5年后他就面臨被淘汰的境地。身為知識工作者的教師,同樣面臨著知識更新的困境。教師的知識是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綜合體,其中,隱性知識在很大程度上更能深刻的反映一個教師在專業方面的成熟度。教師知識管理的核心應當是隱性知識的積累、交流和共享。教師的隱性知識是自身建構的、動態的生成性知識,是“知道怎么做”(know-how)的知識。教師在教學方面的隱性知識更多的是通過教學實踐和同伴互動獲得的。

一、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的重要性

個人知識管理理論的提出對于教師再教育的改革有著重大意義。目前教師培訓流于形式、實效性差,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極大浪費已成為有目共睹的事實。究其原因,以灌輸式為主的教師培訓以培訓者為中心,不考慮教師的原有經驗和水平,因而難以調動教師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其培訓效果可想而知。這種教師教育形式很難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我們呼喚以教師為主題的教育形式。個人知識管理理論帶給我們的啟示是,教師的個人知識是教師職業發展的基點。參與式培訓、體驗式學習等方法都是教師教育的有效形式。但是,筆者認為,對于教師的個人知識進行系統的更新和優化,應是改革教師教育的一條重要思路。理由很簡單,教師的教育行為受其個人知識的支配,那么優化和豐富教師的個人知識就應成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

二、教師個人知識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的實質在于教師不斷整合自己的信息資源,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然而有諸多因素阻礙了教師有效的進行知識管理。

1.缺乏個人知識管理的意識

在我國,教師缺乏知識管理的意識,不善于對個人已經獲得的知識進行管理。有調查表明,僅有16.7%的教師寫教后記,83.3%的教師從不或只是偶爾通過這一形式來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研究還發現,75%的教師認為,從教以來,自己在專業知識上收獲不大或沒有收獲。教師往往不清楚自己所缺乏的知識,無法找出需要創造的新知識。

2.因擔心失去對個人知識的壟斷地位而拒絕知識共享

在我國中小學,普遍存在教學“專業個人主義?!苯處煂€人獨立獲得的經驗、專業知識看做是私有財富以及謀生、升遷和參與競爭的資本。在業務和學術上,教師常常堅守自己的獨立王國不愿與他人合作。長期的相互隔離限制了教師之間的互動,給教帥之間的合作設置了障礙。即使學校提供了機會,但在知識分享方面,教師仍得保守且不自然。教師常會有如下的疑慮:“假如個人知識是一種有價值的資源,那么我為什幺要與人分享,使自己受到威脅?”“假如我的工作是創造知識,那我為什么要用你的知識取代我的知識?”一方面,教師很擔心,一旦將自己的經驗公之于眾,自己就會失去在該領域的權成性和壟斷地位;另一方面,學校對知識共享沒有相應的鼓勵政策。因此,教師不愿意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不愿意把自己的知識,尤其是實踐知識與別人分享。

3.對交流與共享知識的需求不夠。

長期以來,學校追求的是考試分數、升學率,考什么,就教什么。教學主要是教材,教師的工作變成了程序化的操作,創造性勞動變成了簡單的重復勞動。教師的工作重點不是發現新知識,而是傳承既定的權威性知識,教師缺乏知識交流與共享的欲望。

三、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的主要技能

個人知識管理與組織知識管理相比,具有較大的相對獨立性。因此實施的可能性也較高。個人知識管理一般包括管理已有知識、獲取新知識和創造新知識三層含義。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的主要技能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探索信息。通過各種途徑搜集信息?;旧希灰桥c一般教學或是專業發展相關的資料,都是教師個人知識管理可以搜集的范圍。例如,教學計劃、課程發展、活動設計、班級經營、師生互動、教學評價,以及實錄性資料,如相片、錄音帶、錄像帶與書面記錄等。

2.評價信息。搜集到信息后,要對信息進行評估,過濾掉無用信息。評價時不僅要評估信息的內容質量,而且要確定它與自身知識建設的相關度。

3.組織信息。經過評估得到有效信息后,需要有效的儲存信息。建立信息之間的聯系,以方便今后的查找和使用。組織信息可以采用大家熟悉的管理系統來實現。

4.分析信息。從已經組織好的大量信息中分析、歸納、綜合出有價值的知識。找出它們內在的聯系,從而實現知識的遷移與轉化。

5.展示信息。分析后得到的新知識只有通過交流才能傳播和共享??梢允褂没脽羝?、動畫片、網頁等形式將其展示出來。展示的過程也就是個人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轉化的過程。

6.信息協作。通過小組或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討論,協作與交流的基礎上對一些共同的任務,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協同工作。交流和共享彼此的觀點和知識。

四、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的基本策略

1.建立個人知識庫,注意顯性知識的整理和組織

教學工作是教師有意識的將零散的和不連貫的顯性知識組合成新的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運用明示的方法進行知識傳播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經常性的對所學的理論進行系統化的整理,并采用數據庫等手段對知識進行清點、評估、規劃、整合和創新,以便在使用時及時搜尋、提取想要的知識,提升顯性知識的價值。建立教師個人知識庫應該采取下列措施:(1)進行知識的搜集、分類與組織。教師要經常反思自己的知識結構,檢查自己知識結構的缺陷和薄弱環節.然后多反面的搜集、積累知識。教師在知識積累上可采用數據庫、博客、媒體(錄像帶、幻燈片、錄音帶)、文件、書籍.、讀書筆記等形式,然后利用計算機軟件建置知識系統,建立個人知識庫。(2)制定個人學習計劃,通過系統的讀書、專題學習、聽專家講座等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

2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將隱性知識外化為顯性知識

教師要不斷進行批判式的思考,把自身的個性化知識和實踐性技能深刻的概括出來,并清晰的表達出來,從而使個性化知識的傳播成為可能,具體方法是撰寫反思性札記和生活史敘述。

反思性札記是指教師及時記錄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為個人隱性知識的顯性化留下素材。生活史敘述是教師對自身進行的一種“原認知研究”,是個人回溯記錄的一種重要形式。撰寫生活史可以使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成長歷程進行梳理,發現自己的人格特征、認知特征、知識結構、常用的教學方法、教學成功案例和教學訣竅。通過這種知識管理活動,教師能了解自己的專業發展脈絡,對自己的特點、傾向、優勢和需要加強的領域有明確的把握,一方面有助于制定和修正自身的專業發展計劃,另一方面,可是內隱知識逐漸顯性化,并與他人分享與交流。

3.開展行動研究,將顯性知識內化并創造新的知識

教師要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就必須將群體所共享的顯性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智慧,在此基礎上實現對自身知識系統的拓展、延伸和重構。開展行動研究,能是教師省查自己的學習的教育理論與自己日復一日的教育實踐之間的聯系,能不斷的修正與更新知識,促進知識的活化。

4.將“社會資本”變成“智慧資本”,實現知識價值的最大化

篇(2)

1.素質培養目標。通過課程的項目化教學,使得學習主體在學習過程中循序漸進地掌握三個相互依存和聯系的素質:學會獨立地計劃制訂,它是一種預測性和診斷性的工作訓練;學會獨立性地計劃實施,這是一種過程性和形成性的工作訓練;學會獨立地計劃評估,這是一種總結性和反饋性的工作訓練。

2.能力培養目標。培養學生的團隊開發和協作意識;能夠從實際工程項目開發出發,使學生了解項目開發與實施的全過程,并逐步進行模塊與程序代碼的設計;使學生能初步掌握.NET面向對象設計思想、數據庫訪問組件使用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能在教師或他人的指導下完成項目計劃、模塊編程與調試、項目驗收與運行;使學生能較為合理的計劃和安排學習任務,能利用教育資源進行學習。

3.技能培養目標。基于“建構主義———情境設置”學習理論,以“工學結合、技能遞進”來設置教學模式,將本課程分為基礎技能、綜合技能和拓展技能這三大模塊。每個模塊下分解為若干情境,情境下再細分為若干個子任務,如圖1所示。將“項目引領(情景設計)、角色扮演、任務驅動、相互協作、教師指導、自主學習”的思想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圖1“工學結合、技能遞進”教學模式設置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概念和特征

1.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基本概念。任務驅動教學過程是由教師或校企合作者將教學內容設計或劃分成多個具體的任務,學生在其學習過程中運用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源,通過自主探究和協作學習的方法對任務進行分析,并提出新問題,最終分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具體實踐完成任務,最后經過教師進行點評指導掌握學習內容,實現學習目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最終形成一個情感、認知活動的良性循環[1]。在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課程中,“任務”指的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完成某項目標的活動[2]。例如,完成系統分析報告、繪制一張功能結構圖、實現某個模塊的功能、設計一個網站或MIS系統等。

2.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特征。高職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中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任務為主線[3]。

三、威客及威客平臺資源特征

威客(witkey)模式創始人劉鋒先生給出其定義是,人的知識、智慧、經驗、技能通過互聯網轉換成實際收益,從而達到各取所需的互聯網新模式。主要應用于包括解決科學、技術、工作、生活、學習等領域的問題,體現了互聯網按勞取酬和以人為中心的新理念[4]。具有開放性、職業性、實踐性特征。開放性特征主要表現在威客任務的開放性和企業參與的開放性。威客任務的開放性是指威客模式打破了地域、時間、工作方式的限制,也打破了職稱、地位、權力、名譽等的傳統評價門檻,利用網絡把世界各地的人們放在同一個工作平臺中,給創意者、后來者、年輕人提供了公平競爭的互聯網環境,帶來更多自由工作時間,創造了一種靈活的就業方式;而企業參與開放性是指提供問題或需求的企業可以是任意的,包括把產業升級換代,高科技技術改造,富有文化含量的創意設計,產品的廣告創意推廣,銷售網絡的設計與建立等等擁有各種問題的企業都可以懸賞招標,篩選方案,篩選對象,優中選優[4]。職業性特征體現在一是企業在威客平臺上的懸賞項目都是具體工作崗位的真實工作任務。二是知識、智慧、經驗、技能都作為商品以明確的標價標出,肯定了所有參與投標者的智力價值。三是這個平臺上的所有參與者都參與到一場場智力互動問答的過程中,腦力激蕩,彰顯群體智慧。四是成功的參與者的智力產品能夠得到市場價值的回報[4]。實踐性特征表現在中國威客是成熟的成功的實踐方式。它包括兩種發包方式:現金懸賞和威客地圖。其現金懸賞的主要運營程序是,招標方任務支付少量定金或不支付定金經威客網站確認的高水平威客報名參加招標方選擇合適威客開始工作根據工作進度由任務者或威客網站向威客支付酬勞。利用威客平臺上眾多威客的知識,智慧,專業技能,行業經驗和個人創意,為企業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服務,所以它更經濟,更高效,在未來可能更專業,成果層次更高。因為這種“眾包”還有一種“優選”的功能:發包者將獲得最好的創意,兼取各家之長,并在“問答”過程中不斷受到啟發和理念的提升。威客用最簡潔的方式創造了無數機會來激發每一個致力于創意的散布于不同角落的個體的主動性、參與性,也給了他們實現理想和抱負的可能性,以及市場的回報———這是他可持續參與的動力。威客創造了一種激發創意、匯聚創意、實現創意的場效應。

四、基于威客平臺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法

基于威客平臺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其組織形式是項目小組教學,此教學過程包括明確任務、分析任務、完成任務、評價任務四個環節。

1.挑選并明確任務。這一環節是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威客平臺上的任務有大有小,但都是基于現實的企業的實際需求。教師在選擇威客任務時,應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心理發展特征和學習水平選擇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供學生體會、分析、思考,然后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入真實的工作情境,使學習更加直觀化和形象化。

2.逐層分解,分析任務。選定任務后,教師應通過激勵法讓學生產生一種積極完成任務的動機和興趣,并通過對任務進一步的剖析,從中發現問題。任務分解是一項關鍵的環節,在這一環節要發揮教師的職業素養,作為一個項目的引領者,細化需要解決的問題和步驟。在多次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后,可由學生中的項目組長帶領團隊分析、分解任務,而不需要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但應提供與任務相關的學習資料、參考方法等,在分析過程中注意實時指導,引導學生進一步剖析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這是職業素養培養的重要階段,特別要密切注意學生的心理狀況,出現厭學和不學的情況要及時糾正。

篇(3)

二、審計任務案例的選取

審計任務案例的選取是提高任務驅動案例教學效果的關鍵,案例應是課程中某一單元或環節知識的概括。選擇案例時應考慮案例的仿真性、實踐性、啟發性和時效性,當然實踐性是最重要的特征。

(一)通過教師下企業,依靠校企合作獲取。

目前很多的高職院校啟動教師下企業項目,具體分為暑假的短時期下企業學習和有條件的學校啟動帶薪整學期或整學年下企業學習兩種,當然大部分高職院校也都有具備注冊會計師資質的教師長期參與社會審計業務?!秾徲媽崉铡氛n程教學對教師的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經驗有較高要求。通過下企業活動,參與會計師事務所的各項審計等鑒證業務,審計實務擔綱教師不僅可以彌補實踐經驗不足的缺陷,而且可以掌握審計的一手資料,再結合教學項目任務和學生特點進行整合,同時經事務所同意,可以獲得整套審計工作底稿模板。

(二)利用學校內部審計資料獲取。

除依靠校企合作外,我們可以充分調動校內資源,比如學校內部審計部門每年都會對各部門、下屬后勤公司和學生實習基地如學生超市等所有處室和產業進行內部審計。通過學校支持獲取這些內部審計材料,結合審計實務教學內容和項目任務的劃分,對資料進行整合和改編,可以成為很好的審計案例資料。

(三)利用網絡等媒介獲取。

在網絡技術特別發達的今天,我們很容易通過網絡媒介獲取上市及各大型企業的財務背景資料,然后按照審計工作業務流程來編排和設計,針對每一個知識點和技能要求設計各個“任務案例”。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現成的審計案例教材獲得案例資料,或者通過向兄弟院校的交流學習共享其案例資料等。

三、任務驅動案例教學在《審計實務》課程中的具體實施方案

《審計實務》課程中任務驅動案例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案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一)案例引入與任務布置。

任務驅動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是為實現教學目標,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那么案例資料的選取與任務的設計是關鍵一環。通常我們更傾向于采用單項任務案例進行討論分析。將任務細化到學生可以解決的程度,從而引導學生解決案例資料中所設定的任務。比如在學習存貨監盤這一任務時,我們可以給學生一個公司的存貨監盤計劃,然后根據這份監盤計劃設置任務,如監盤計劃里監盤安排的時間、目的、監盤的范圍是否合理?對每一種存貨監盤的方法是否合適?如何從監盤日實有數倒推資產負債表日的存貨情況?如果這一存貨監盤計劃不可行,是否可以有其他替代審計程序?總之,案例的選擇一定要與設計的任務相匹配。

(二)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情境模擬討論。

分析討論案例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教師可以將班上學生按4-6人一組進行分組,每組分項目經理、審計員、審計助理等崗位,由學生對角色進行輪流扮演。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積極交流和研討。在討論案例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激發學生的討論熱情,引導學生積極討論和分析;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啟發引導,通過學生對案例的分析,揭示出問題的本質。

(三)學生對討論情況進行成果匯報。

情境模擬討論結束后,各項目組要形成方案,形式可以多樣化,由“項目經理”作為代表進行陳述。項目經理角色的扮演是輪流的,每個學生都會有上臺發言的機會。通過項目陳述這一環節,學生不僅能更深入地理解任務解決方案,掌握與之相應的審計理論知識,而且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

(四)教師講解相關理論知識,指導學生完成任務。

教師在認真聽取學生的項目陳述后,根據陳述情況詳細講解案例任務中所涉及到的審計理論知識,在大家都表示理解之后,再回到案例資料帶大家完成案例任務,如需要并相應填寫完工作底稿或完成報告之類。這樣不僅可以強化對相關理論的理解,而且可以培養邏輯思維和綜合能力??傊?,通過不斷地進行任務驅動案例教學,讓學生逐步實現教學向工作崗位的遷移。

四、任務驅動案例教學效果評價

教師應在任務驅動案例教學后及時進行效果評價。

(一)對學生進行分段考核。

根據教學進度,當一個項目完成后,我們可以安排一個與該項目相關的較完整的案例對學生進行考核。比如,在學習生產與倉儲循環審計這一項目中,我們可以分解存貨監盤、存貨計價等若干個任務并分別引入案例學習,當這一項目學習全部結束后,我們可以用一個包括這些任務的較完整的綜合仿真案例對學生進行考核,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學生對教學效果進行反饋評價。

可以在學期內分階段與學生開展座談,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也可以學生寫學習心得或者發郵件等方式向教師反饋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和對教學的改進建議;也可以通過學評教環節來了解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

(三)擔綱教師團隊對教學方案進行優化。

擔綱《審計實務》課程教學的教師團隊要通過階段考核,學生座談或匯總郵件中的建議和意見,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任務案例選擇是否合理、教學效果與預期差異,認真分析產生爭議的原因是基本審計理論掌握不好或運用不恰當,或是案例材料與項目任務不匹配,還是任務案例提供信息模糊,以進一步優化任務驅動案例教學方案,提升審計實務課程教學效果。

篇(4)

2.完善“項目驅動”教學法的解決對策

2.1正確選取項目、細化任務的分解

項目的選取和任務的分解是實施“項目驅動”教學法的關鍵,項目的選取和任務的分解應遵循以下原則:⑴所選項目應與本課程教學目標相契合,與企業實際生產過程有直接關系,具有真實性、典型性和實用性,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⑵注重項目的趣味性和啟發性,有新意的項目更能讓學生感興趣,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⑶強調項目的綜合性、全面性和連續性,應盡可能覆蓋和貫穿室內設計專業相關課程全部知識點,便于學生對課程知識結構有整體認識。⑷全面衡量項目的難易程度,項目的設計要遵循“跳一跳夠得著”原則,選擇通過教師指導、團隊協作和學生自主學習絕大部分學生能夠完成的項目。如果項目過難,學生難以完成,進而產生畏難情緒,失去主動學習的動力。⑸任務的分解應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同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不斷細化每個工作任務,每個工作任務都要有明確的能力和目標要求,并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任務的內容和難度。

2.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實踐操作能力和課程改革創新能力

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和課程改革創新能力水平的提升,既是高職院校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的高素質復合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保證,也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又是“新課改、新教法”得以實施的必要因素。因此,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和課程改革創新能力的途徑有:⑴教師應積極深入高新技術企業生產一線和科研所進行實踐技能培訓或掛職鍛煉,邊實踐,邊學習,掌握本專業先進的核心技術和管理方法,促進理論知識和生產實踐需要相結合,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既具有扎實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有具有較強實踐操作技能和動手能力的“雙師型”教師。⑵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與更多一線企業合作,共建校內、校外實踐基地,更多的為教師提供工程實踐鍛煉的機會,促進教師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快速提升。⑶聘請企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適應學科發展和專業建設需要的實踐型專家到學校進行專業技術講座和實踐技能指導,相互溝通交流,將企業生產、建設、管理等第一線的新技術、新成果、新方法傳授給教師,進而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識,提高教師的生產實踐經驗和能力。⑷通過“企業工程師進課堂”等形式聘請企業高級技術程師做兼職教師,充實的師資隊伍,注入了新的血液,豐富了學校教學實踐活動,促進了教師實踐能力的提高。⑸全面推行新教育教學改革,大刀闊斧的推進課程改革,通過由來自企業一線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課程改革的校外專家和校內教學名師組成的測評組對學校每一位專業教師進行職教能力測評考核,測評結果作為教師聘任晉升專業技術職務、年度考核和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同時,通過舉辦“說課大賽”、“微課大賽”、“實踐操作技能大賽”等形式,全面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和課程改革創新能力。

2.3優化完善課堂教學組織,加強課堂教學管理

“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法要求以學生為主體,課堂教學中需要更多的組內討論與組間互動,組間學生相互探討、相互溝通、相互學習,勢必使學生離開原來的位置,相互走動像“逛超市”,這就對教師的課堂教學組織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難度。因此,教師應詳細周密的設計課堂討論的各個環節,設計好討論的“劇本”或綱要,并有必要的應急預案;嚴格控制討論的時間,做到“收”、“放”自如,有自由有紀律;實時關注學生在討論中的言語與舉動,全過程進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因此,條理有序的課堂教學組織和收放自如課堂教學管理是“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課堂教學順利實施的關鍵。

2.4合理分配學習小組,深化小組成員凝聚力,營造寬松和諧的小組學習氛圍

學習小組的分配要充分考慮學生基礎能力、特長和興趣愛好,注重組內成員的差異性和互補性,將具有不同優勢的學生劃分到一組,強調組內成員構建的多元化。同時,保障所分配的各小組間的綜合能力水平要相當,整體素質基本統一。慎重確定小組長,應在教學過程中仔細觀察,逐步充分地了解小組內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長、能力和整體素質,選擇具有較強理論和實踐水平,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工作積極主動,具有奉獻精神和具備一定的親和力和凝聚力能調動組內成員的積極性順利完成工作任務的學生來當小組長。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特別是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明確組內合作的重要性,培養每位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深化小組成員的凝聚力,引導和強化小組內成員的溝通交流、探究探討,鼓勵學生開拓創新,充分調動學生合作熱情和學習積極性,營造寬松和諧的小組學習氛圍,進而從整體上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篇(5)

初中生物新課程標準提出,生物科學不僅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社會實際,而且特別突出以問題驅動學習的教學模式,注重把傳統的教學過程轉化為“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發現問題”的過程,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筆者根據自己近年來落實新課程理念的實踐,談談問題驅動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問題驅動式”教學定義

“問題驅動式”教學是指根據教學內容及要求,由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以問題的提出、探究和解決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創造欲和主體意識,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情境,啟發和鼓勵學生,依據問題,提出設想,引發爭論,進行批判性思考和實驗驗證;要以問題制造困惑,在問題的驅動下激發思考,引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和興趣,以目標導引解決困惑。

2.“問題驅動式”教學在生物課堂中的作用

“問題驅動”是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一種教學方法。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問題驅動”是一種學習方法,適用于學習操作類的知識和技能;從教師的角度來說,“問題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適用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相對獨立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可以從完成各種具體的“問題”著手,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用中提高,增強他們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索精神。具體來說,“問題驅動”教學在的作用有以下幾點:

(1)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生物課的許多教學內容是枯燥乏味的,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是很容易走神的。針對這種情況,如果在一上課時,能夠為學生布置具體的學習任務,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一旦思維活躍,那么教學目標也就容易實現了。

(2)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學生認知水平能夠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適合自學的任務讓學生自學掌握。這些任務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循序漸進的布置下去,這樣會使學生在不斷的成功體驗中增強自信,并逐漸養成求知探索的習慣。

(3)促進學生研究性學習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布置給學生的任務不搞惟一性和標準化,使問題的解決方式多樣化。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去得出不同的解決方法,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探索。

(4)充分利用學生的表現欲望,從而促進學習

現在的學生一般都有很強的表現欲,所以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在完成任務中的成就感,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學習成果。學生為能在全班同學面前一展自己的才能,充分開動大腦,不斷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3.“問題驅動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實施

(1)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問題在教學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對教學成功起著決定性作用。在進行教學之前,在分析教材、學生狀況的基礎上,應充分準備,反復斟酌,精心選擇和設計問題,為教學的順利進行,落實好教學目標,為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奠定基礎。生物新教材一般是由“問題探討”開始的,這些問題都經過了編者的精心設計,有的來自生活,有的來自科學實驗,有的來自科學史,極易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這些問題的答案,則是教師在課堂上要重點講授的內容。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抓住這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進而去解決這些問題。

(2)巧妙設置教學懸念,引導學生深入探究

隨著課堂的進行,學生們已經能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導入環節的問題了,但僅僅滿足于此是比較膚淺的。教師有必要設置新的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知識概念,進而把課堂上獲得的知識遷移到實際生活中。生物教材中,“思考與討論”是經常出現的專欄,它是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而專門設計的內容,其中有些問題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比如,在“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一節中,當學生們熟悉了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后,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分析、討論、解決這些問題,學生的能力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3)適時提出課后思考,啟發學生學以致用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如環境污染、資源危機、人口膨脹、生態惡化等。而生物技術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又使得諸如轉基因食品、克隆動物等的出現成為一種必然。鑒于此,教師受課堂教學容量的限制,不可能把所有問題都拿來在課堂上讓學生們討論,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舉一些相關的生活實例,來達到啟發學生用所學知識去解釋或解決某種生物學現象或問題的目的,進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篇(6)

1、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動機是“為了什么”,目的是“達到什么”,沒有動機的活動是不存在的,我在教學過程中以任務促使學生形成動機,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上課演示“奧運五環旗”,讓學生一模仿二發揮。這節課設置的任務符合學生的實際,多數學生都關心奧運會,非常熟悉五環旗,一看就有興趣;另外,應用的技巧難易適當,即復制和粘貼,多數學生很快能學會,只要教師在講授步驟別注重知識點的把握,學生在自己畫時就能抓住重要步驟,發揮出學習的主動性。

2、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

作為教師演示的課件,一定要在課前精心設計制作,才能達到“任務驅動”的目的。這時,教師演示講授操作步驟,盡管“全體廣播”使學生只能用視覺、聽覺,不能操縱計算機,但是教室里鴉雀無聲,竟沒有一個人不是全神貫注盯著顯示器的屏幕,這時的學生求知欲望最強,他們迫切地想知道、想學會這引人入勝的動畫是怎么做出來的,也就是說,“任務驅動”創設著一種適當的情境,引起了學生的認知的沖突,使學生產生了一種懸而未決的求知欲,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熱情。

3、給予學生成就感

教學目標的實現,不僅包括教學思路、教學過程,還有教學效果。計算機學科必須動手的特點,使教師的教法不可以紙上談兵,也使計算機的考試不適于死記硬背。“任務驅動”讓學生在每一堂課上為著“任務”、為著制作一件“成品”或“半成品”去動手操作,去克服遇到的各種困難,比如,想讓五環互相環套,卻涂抹了圓的一部分弧;想嵌入幾個漂亮的漢字,卻一個字都輸不上去等等,逼你提問題,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技巧。當大功告成,一種收獲的喜悅、一種成就感油然而生,立刻又在考慮:“我不能白做,得留下,留在我的軟盤上!”接下來就學存盤——一節課沒停手,既沒感覺累也不感覺枯燥,不知不覺就下課了,要不是底下還有課,手怎么也不愿離開那小鼠標,這似乎不象考試,可再想想,難道這不說明你掌握了這節課的知識?完成了“任務”,不是考試合格了嗎?

篇(7)

 

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體現了國家主權和國家權力。我國的流轉稅主要有: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關稅。“非正常損失貨物的進項稅額應及時轉出”選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何珍芳、吳利群主編的《稅收基礎》書中的“增值稅”一節,本節課以信息技術作為載體,采用項目教學法,將學習領域的全部課程具體化。

二、教學理念

1、教學方法多元化:本節課的內容以工作任務為導向,圍繞工作崗位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開展項目化案例教學,整個工作任務(圖1)分為創設情境――角色分配――任務分割――分組討論――實施――驗證――總結和評價七個步驟,學生能夠在教學訓練中,完成由專業的認知到職業角色的轉變。此外,本課還結合了任務驅動法、情境教學法、案例分析法、角色體驗法及討論式教學法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圖1會計項目教學工作任務七步法圖2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2、將信息技術全面應用到會計項目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去,改革教學模式,整合教學資源,讓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得到應用。如果2所示。

三、教學目標確立

1、知識目標:掌握增值稅的概念、特點、征收范圍、稅率;熟練掌握增值稅的計算。

2、能力目標:資料檢索、信息收集、案例閱讀分析討論、口頭表達及撰寫報告的能力;自主性、探究性及嘗試性學習能力;小組成員間具有相互討論、評價、合作及團隊協作能力;通過引導學生討論企業生產銷售等活動中有關增值稅的計算,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細心、認真、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及嚴謹、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樹立起正確的納稅觀,樹立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觀念。

四、教學過程設計

1. 創設仿真的職業情境,設置會計模擬實訓場景

師:通過網絡教學軟件向學生展示案例,創設仿真職業情境,引發學習探索的興趣。

首先明確主體單位是一家服裝生產企業,系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009年7月某市國稅稽查局在對該企業2008年度的稅收繳納情況進行檢查時發現,該企業在2008年10月份的一次火災中教育教學論文教育學論文,剛剛采購不久的一批原材料被全部燒毀。企業對此的賬務處理為:

借:待處理財產損益1,200,000

貸:原材料1,200,000

借:營業外支出1,200,000

貸:待處理財產損益1,200,000

經進一步核查發現,該批原材料購進時的進項稅額174,358.97元已全部申報抵扣。某市稽查局認定該企業在發生非正常損失貨物時,該貨物所含增值稅進項稅額不予轉出的行為構成偷稅。

師:任務1:該服裝生產企業的做法是否正確?為什么?請說明你的理由。

任務2:市國稅稽查局認定該企業這種行為是構成偷稅,你同意嗎?為什么?請列舉出相關的法律依據。

任務3:該服裝生產企業應該如何正確處理這樣的問題?

任務4:該服裝生產企業將受到什么樣的處理?

2.分組討論、分析案例

分小組討論。學生通過自己個人的分析、探究,獲得了個人關于案例問題的見解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四人為一個小組,每個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認識、見解,組長負責協調關系、記錄討論內容。討論中要求小組每個成員發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討論、批評、切磋、補充,具體的做法不拘一格論文開題報告范文。為使討論充滿活力,更好激發小組成員的創造性思維,可以允許意見、見解有沖突、紛爭,無須達成共識不可。最終形成小組的案例分析報告。

3. 各小組提交案例分析報告

各小組代表就問題一、二公布各自的結論,并提出依據,結論較為一致。對問題三,學生存在爭議,教師不急于評判,讓各小組發表他們的看法,尊重和肯定他們的討論成果。

學生代表:歸納總結兩種不同看法,一方認為該服裝生產企業及時改正,補交稅款就行了;另一方認為該服裝生產企業應該完善各項制度,從企業領導到基層員工,特別是財務部門的員工要加強法制教育,增強職業操守。雙方均認為該服裝企業應該受到相應的處罰,但是卻沒有找到相關的法律依據。

4. 師生研究討論

老師與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之后老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對社會一些企業的偷稅、漏稅及抗稅等現象的思考,讓其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

5.總結及評價

(1)案情分析

增值稅相關法律規定了進項稅不予抵扣的多種情形,如果企業錯誤的,在此種情形下將增值稅進項稅予以了抵扣,則依法應當作進項稅額的轉出。該企業原依法可以申報抵扣,并已實際申報抵扣的所購原材料進項稅額,應當在發生火災燒毀后,即予以轉出該部分貨物的進項稅額,但該企業卻沒有依法及時轉出,在發現當期申報增值稅時也沒有將該轉出在納稅申報表上予以反映,并據以補繳稅款,從而造成了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結果教育教學論文教育學論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條之規定,該企業的行為屬于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的偷稅行為。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總結性評價

評價分為三個部分,學生自評,小組評價,教師總結評價。表揚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思維靈活,有獨特的見解。在案例分析討論中,學生能準確應用與增值稅相關的概念,科學地發表自己看法,可見學生對其中相關的知識有獨到的理解。同時,也要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如:對違規企業處罰的相關法律條文、規定引用不夠準確等。

6.教學反思

(1)本節中案例教學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認為“重要的不是你受到了多少訓練,學到了多少知識,重要的是你怎樣接受訓練,也就是你思維、行動訓練的方式和過程”。而這種思維方式正是一個會計人員所必需的。

(2)通過項目及任務的分析,學生學會了如何合作交流、撰寫報告,培養了學生團隊協作等綜合能力。教學過程中每個小組按要求完成了項目任務,體驗了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感受到通過合理利用信息資源欣賞美創造美的快樂。

參考文獻:

[1]烏美娜.教學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篇(8)

高職《機械設計》是機械基礎系列課程中與實踐結合最緊密的技術基礎課,擔負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主要任務。在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是應該的也是必需的。對高職院校而言,僅僅做幾個實驗和一次課程設計是遠遠不夠的。結合工作經驗,我在《機械設計》課程教學中進行了試探性的創新教學改革,取得了一些經驗,現總結如下。

一、理論教學環節

理論教學環節是機械設計基礎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主要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三方面進行新的嘗試。

1.教學內容

《機械設計》由于融合了《機械原理》和《機械設計》兩門課程,涉及的內容多,理論性、實踐性都比較強,如果面面俱到,老師講解起來就感覺力不從心,學生如聽天書。因此,為了適應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對教學內容做相應的調整:以能力為本位,項目引領,任務驅動。在分析了機械類學生將來從事的職業活動應具備的專業能力要求的基礎上,選擇了“牛頭刨床機械傳動系統分析”和“帶式輸送機機械傳動裝置設計”兩個項目及24個項目任務。學生通過對真實機床傳動機構和傳動裝置的觀測與分析,基于撰寫機構分析報告和設計計算減速器各零部件的工作過程展開學習,改變過去與任務相脫離、單純學習知識的課堂模式,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掌握日后從事機械類工作應具備的與崗位工作相適應的綜合知識和技能,達到強化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目的。

2.教學方法

《機械設計》課程主要研究常用機構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基本的設計理論和計算方法,由于大多數學生缺乏實踐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普遍感到抽象、枯燥、難學,尤其是機械原理這部分知識,認為機構運動簡圖與實際機器相差甚遠,很難將兩者統一起來,因此有必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1)采用啟發式教學,培養創新意識,提高教學質量。如在講授“鉸鏈四桿機構的演化”內容時,我們就地取材,以雨傘作為教具。采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工具模擬學習內容,不僅取材簡單,而且生動形象,容易與實際的機器相結合,克服結構運動、簡圖抽象。

(2)采用師生互動、類比等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可介紹自己的工作實踐及創新經歷,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綜合素質有很大作用。鼓勵學生自由選題開展小發明制作、軟件開發和教學論文撰寫等多種形式的創新活動。這種創新環境和氛圍幾乎能夠適應每一名同學,因而有利于學生脫穎而出,做出較好的創新業績。

(3)誘導激勵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啟發式教學,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敢于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使學生養成積極主動思維的習慣。

3.教學手段

傳統教學系統是由老師、學生和教材這三個要素構成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它隨著機械原理教學改革的深入,教學手段必須改革,否則難以完成相應的教學內容,也達不到相應的教學效果。教學手段的改革是以學生為主體,邊做邊學,工學結合。學習任務以工作任務單的形式下達,學生在“學習工作頁”的引導和教師指導下,自學、思考、查閱資料、搜集信息、調研分析、制訂計劃,借助計算機軟件和網絡平臺等,小組協同工作,完成工作任務,提交工作成果。學生在完成項目工作任務的行動過程中,主動構建機械設計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二、實踐教學環節

《機械設計》教學的另一重要部分是實踐性教學環節,它包括實驗教學和課程設計。

1.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也是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一個重要的實踐環節,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工程意識、檢驗知識的重要手段。以前機械設計基礎所開設的實驗多以驗證性的實驗為主,學生只需按照實驗指導書所列步驟進行,缺乏主動參與意識,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對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實驗教學的改革,應從以下方面進行:一是將某些驗證性的實驗通過電教片播放,為學生增加一些感性認識。二是新增設設計型機構方案構思組裝實驗,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自己動手完成,不再依賴于教師。三是設計綜合性的實驗,通過對實際機器的綜合研究,培養學生的整體意識和工程意識。

2.課程設計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是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基礎理論知識的能力、工程分析能力和運用資料等基本設計能力。

篇(9)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在促進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轉變中,在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和實施素質教育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必須首先重視教師的培訓,把建設一支具有強烈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意識、先進的教育理論和熟練的操作技能的教師隊伍作為首要任務。在高校教師信息技術培訓中,如何科學地選擇教學內容、采用最優化的教學模式及進行科學的考核與評價,是提高培訓實效的關鍵。近幾年年來我院成人教育部系主辦了多期教師現代信息技術培訓班,結合培訓工作,依據現代教育理論,對此進行了有效的探索與思考。

一、高校教師培訓特點與建構主義理論

1.高校教師特點

1.1從實際調查中發現由于各地經濟和教育發展不平衡,信息技術硬件和軟件配備及教師水平等條件差別較大,高校教師在信息技術的掌握和應用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師范性院?;蚶砉た茖I畢業的教師,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較好;非師范院校教師或文科專業畢業的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較差,甚至很少使用計算機。

1.2基本的課程安排較滿,工作負擔重,壓力大,難以花大量時間集中培訓。在培訓中要特別重視教師的工學矛盾,不能影響教師的正常教學和管理。另外,每期培訓的時間宜短不宜長,這樣既便于教師安排,又可以保證較高的學習效率。

2.傳統的培訓模式

我國傳統的教師培訓形式一般是以集中授課為主?!耙蝗酥v、眾人聽”的純集中講座模式為專題講座,由專家做一些理論上的介紹,然后再觀摩幾堂公開課,以此來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師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作為“局外人”成為被灌輸的對象。這種“專家講,教師聽”的培訓方式多流于形式,往往難以調動教師的學習熱情,教師可能已經了解到新的信息,但是這些新的理念很難滲透到教師的內心,更談不上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因此,教師回到自己的學校和課堂依舊難以使之付諸實踐。經過培訓的教師的知識技能雖然得到了某種程度的更新,但這些教師在回到學校后的教學行為卻往往并沒有持久的、明顯的改進。

3.現代教育理論——建構主義教學模式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的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建構主義教學的核心是任務驅動,任務驅動培訓模式的設定之主要目的不是單向地向教師講述現代教育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念,而是為了幫助教師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專業技能,讓教師通過培訓掌握教育技術理論和教學軟件開發的技能,提高多媒體網絡教學設計和教學研究的能力,廣泛開展教育技術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學習過程,開發和利用學習資源,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逐步實現教育現代化。

二、培訓內容的優化選擇

1.科學地選擇教學內容

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是當今任何一門學科都未曾有過的。信息技術硬件的高速發展帶來的是軟件的不斷更新換代。這樣使得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將在一個很長的時間里處于高速度、高淘汰并存的發展狀態之中。知識會陳舊,會被更新,但能力一旦形成,將時時處處有用。授人以魚,僅供一時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在培訓中,我們可以將信息技術中的許多內容看作是“教學模型”,模型本身可以不實用,也無須死記硬背其中的細枝末節,重要的是通過學習“模型”發展培訓者的智力和培養能力,從而提高其信息素質。據此,可將一些過時的、淘汰的或將要淘汰的知識及時舍棄,適當增加實用的知識、實用軟件、實用工具等知識比重,以形成嶄新的知識體系,才能跟上信息技術發展的步伐。如視窗操作系統、Office辦公系統、Access數據庫、多媒體CAI課件設計與制作及教學應用、Internet的基本原理與教學應用、智能拼音輸入法及常用殺毒軟件等。

2.合理安排教學順序

現代信息技術是-17應用性學科,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礎理論和一定的操作技能。但如果按常規培訓教材的結構體系,一開始就學理論,對于剛入門的初學學員,會產生一種畏懼心理,影響教學效果。據我們的多期培訓經驗,若堅持從具體到一般的原則,先學習一些具體的操作,使學員建立一些感性認識的后,再上升到學習理論,效果就要好得多。因此,我們近期的培訓,無論是整個知識結構體系的安排,還是各個知識點的教學安排都是由具體到抽象,即操作技能在前,理論在后,少數內容也是理論與操作技能同步,也就說先讓學員接觸具體的信息技術應用內容,有了直觀的操作技能,然后再讓他們自覺和不自覺地歸納總結出基礎理論,這樣可降低學習難度,有利于幫助學員消除對信息技術的神秘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習興趣。這種由具體到抽象、由易到難的教學進程,不僅深受廣大培訓學員的歡迎,也能使培訓成效事半功倍。

三、教學模式的優化設計

在教師信息技術培訓中,授課模式是由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組成的一個動態系統。在實際培訓授課中,選擇不同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相結合即多模式教學,并使其在培訓過程的各個階段動態地發揮作用,是提高培訓效果的關鍵環節。經過多期培訓實踐探索,我們總結歸納采用了如下四種結構穩定、操作程序清晰的授課模式,頗具實效。

1.以理論為主的講授模式

這種模式是以教師口頭講授為主,輔之以演示、問答等方法,可以用于傳授新知識,也可以用于鞏同舊知識,比如信息技術系統的基本組成、產生、發展、我國信息技術教育的歷程、網絡技術的基礎知識等理論內容,通過這種模式邊講邊借助直觀教具(我們通常是采用視頻展示臺)或實物演示就事半功倍。 2.以CA[為主的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是采用信息技術內容的CA[課件,通過多媒體計算機將培訓內容以圖、文、聲、像、動畫等表現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創設出生動、形象、逼真的教學情景。其培訓的顯著教學優勢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多種感官優化組合能提高培訓效率;二是優化教學策略實施自主、創造和多層次的學習目標采用該授課模式關鍵要有優良的信息技術內容的CA[課件,我們的具體做法有三:一是合理地選用或剪輯現成的信息技術內容的多媒體軟件,比如三晨影庫、翰林匯、科利華及眾多的計算機教育軟件開發公司,均有許多相關的信息技術內容的CA[課件;二是從教育網上下載,比如K12、中國教育科研網及各大學的網站,也有很多非常實用的信息技術CA[課件;三是自己動手設計與制作多媒體CA[課件。

3.以操作為主的機訓模式

信息技術是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它的創立和發展都離不開實際上機的操作,不上機操作學不會,不實踐操作學了也沒有用。同時,在培訓中,上機操作也是檢驗學員信息技術基礎理論和操作技能,以及教學效果的具體手段,是培訓的最終目標。

為更好地鞏固教學效果,采用這種模式應注意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培訓教學應該“面向應用”,以實踐為主,精講多練?!熬v”是指教師要講出內容的基本知識點和精華;“多練”是指讓學員有足夠的上機時間,進行有目標、有實際效果的操作,并培養學員的信息技術操作意識和應用意識,不能搞“紙上談兵”和“無機教學”。二是做好上機課前預習,提出上機的基本要求,明確上機目的和操作規程,給出上機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并對上機操作過程中所產生的英文提示、執行過程及出現異常結果的常用處理方法給出提示,這樣才能保證上機教學程序的順利進行。

4.以發展能力為主的任務驅動模式

的能力。具體施教過程是:在培訓告一段落時,聯系學員從事的教學或管理工作給其布置有一定難度的“工作任務”,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內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工具(比如計算機、Internet網絡或多媒體設備等)完成,然后組織交流、討論,讓學員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比如讓學員帶著“教學論文的撰寫與編輯”或“教案修改”等任務去學Word或WPS;帶著“專題報告演示”或“教學幻燈片制作”等任務去學PowerPoint;帶著“多媒體CAI課件制作”任務去學幾何畫板、方正奧思或JBMT等課件工具、軟件及掃描儀、數碼相機、配套光盤等設備的使用;帶著“教學動畫設計”任務去學Flash、Photoshop或3DMAX等動畫軟件;帶著“學校的主頁設計任務”去學Dreamweaver或FrontPage等網頁制作軟件;帶著“搜集最新最前沿的教學科研信息”去學Internet的使用;帶著“電子郵件”去學E—1Ilail的發送與接收;帶著“故障計算機”去學計算機的維護與檢修等硬件知識與技能。培訓實踐證明,這種任務驅動培訓模式不僅發揮了學員的主觀能動性,而且符合在職教師的認知規律,是現代信息技術培訓中最為有效的教學模式。

四、考核與評價方法的優化組合

考核評價是保證培訓效果的激勵機制。參加培訓的學員對學現代信息技術知識技能有一定的自覺性,但還是要有一定的壓力,要通過規范的考核來進一步促進學員的主動積極性為了使考核評價規范化,我們根據不同層次教師信息技術教育的培訓目標和設置的課程內容,對學員進行以下三種方式的考核評價。

1.過程性考核

過程性評價的內容包括學員參加培訓的態度、集中培訓的到課率、完成規定的理論、參加各種信息技術專題培訓時的發言情況等項目進行逐項考核評價。

2.切實保證作業設計的質量

每個學員的“作業設計”要在任課教師的指導下,必須獨立完成;“作業設計”要充分體現個性特點。作業不及格的不能參加最后的考試。

篇(10)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成功的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于較佳的學習狀態之中,使他們對英語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 因此,課堂教學手段必須不斷更新,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實踐的熱情,加強對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培養,讓學生變興趣為參與實踐的動力,并在漫長的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這種興趣,為語言實踐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完成新課程標準要求的任務,筆者有了實踐中的幾點感悟。 

一、把握良機,渲染英語課堂氣氛,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小學生有著愛說愛鬧的孩子氣,他們無所顧忌、敢想敢說、好動,求新求異的愿望強烈。因此,我們必須因勢利導,不要為了盲目追求課堂紀律打擊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課時,教師盡可能多地用抑揚頓挫、語調豐富、風趣幽默、充滿誘因或懸念的語言,并配以豐富的表情和手勢來組織課堂教學,能給學生創造一個開放寬松的教學環境。在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可以使學生們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自然就敢用英語大膽發言,積極思維,不斷產生學習英語和施展能力的興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涉及到學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們應適當地把教室變成他們的活動場所,讓他們自由地施展個性,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習內驅力自然逐步增強。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還要特別注意利用上課的前十來分鐘創造出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Warming up)。比如唱一些英語歌曲,開展如“Let me guess.”或“Follow me.” 等有趣的復習知識型的游戲,活躍課前氣氛,增強英語課堂的趣味性,引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充分研究教材,認真備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 

教師對學習材料和內容的處理,一般是由易到難,逐步深入,同時要考慮到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學生的思想始終處于積極狀態,使他們的興趣逐步升級。其次增加教學環節中的趣味性,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也有助于使學生的興趣得以保持。呈現語言材料前,教師要想辦法為學生創設新穎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學生注意力,再由該情景過渡到課本所展現的情景中,同時,合理地運用實物、圖片、掛圖、簡筆畫、現場錄音、多媒體課件等,讓所要呈現的情景更加直觀而富有情趣。比如在進行課文教授時,教師可用從網上下載的聽說讀寫的英語材料、采用自制課件來進行教學,通過聲、光、電的完美結合,用生動的形象、真實的畫面、優美動人的語言和音樂,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刺激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例如在教“Do you like baozi?”這一內容時,筆者就運用實物展示、課件輔助教學的辦法,讓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的食物進行操練,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迎著21世紀的曙光,我們進入了數字化信息時代。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由開始時的在優質課、示范課上的“表演”,正式向課堂教學邁進,尤其是向英語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英語課堂上和諧高效的教學氛圍的創設,學生主體性的更大發揮,使學生在積極參與、口腦并用中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終極目標---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在現代英語課堂上得以體現,文化背景知識得到更深層次的滲透。新課程標準提倡的任務型教學法,更能增強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教師要充分研究教材,認真備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英語課的趣味性。 

三、注重“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過去的教學常常強調教師的主導性而把學生單純地視為教育對象,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的頭腦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識的容器,忽視教學特點,無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把小學生看作是具有成長潛能的生命體,其內部蘊藏著主體發展的機制,認識到教學的目的在于開發學生的潛力,驅動其主體的發展機制,使之成長、成熟。“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來越深入人心。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為廣大教師所熱衷的教學方法。母語習得研究及外語學習研究均證實:外語教學中的重點不再應該是 “我們該教些什么”,而應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這些條件” 。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是學生“能干什么”,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 

恰如布魯納所說的:“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因此我們應多為學生創造思考的空間。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問題,而不是限制學生的思維,被動地跟著老師走.例如,在教授“Ask the way”一內容時,筆者避開了傳統的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的講解式,而采用多媒體呈現迷路、問路的幾個現場情景,然后提出問題:假設是你,將如何進行問路、指路?學生分小組討論(Group-work),接著每組向全班匯報,匯集各組方式后,再與教材中學生們的方法作比較。在學會技能之后,還讓學生聯系本校、本地區的具體地理情況,自編自演問路的情景。在教學中,學生非常積極,有的“Ask the classroom”,有的“Ask the bookshop”,還有的“Ask the W.C.”,氣氛特別活躍。這樣一來,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幫助他們跳出了被動灌輸的困境,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時,我們不妨進行一番 “換位思考”。把學生置于主人地位,使學生很自然地用英語思考、很積極地進行英語語言輸出,相對傳統的灌輸式、封閉式教學方法而言學生的學習興趣可想而知。 

上一篇: 會計高級對論文 下一篇: 英語議論文寫作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欧美美女乳头 | 中文字幕永久乱码专区 | 久久给综合久久免费视频 | 日韩精品亚洲国产中文一区蜜芽 | 亚洲欧洲日韩在线电影 | 免费视频综合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