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學術科技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6 15:24:4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大學生學術科技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大學生學術科技論文

篇(1)

本科期間,趙云龍于2011、2012連續兩年參加“挑戰杯”競賽并取得優異成績。2011年,其學術科技作品《鉬酸錳/鉬酸鈷分級異質結構納米線設計構筑與超級電容器性能研究》獲得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和湖北省第八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

2012年,以他為隊長并圍繞其科研成果組建的“幀科創業團隊”獲第八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銅獎和湖北省第七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由于其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孜孜追求和取得的突出成績,趙云龍于2012年4月榮膺“2011湖北大學生年度人物”稱號,同時獲年度績優人物大獎,并先后獲得校青年五四獎章、理工青年十大風云學子、校創新創業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最終以年級第一的綜合成績保送本校2012級研究生,并獲得直博生的資格。

趙云龍自2008年入校以來,刻苦學習,勤奮努力,成績優異。大學四年,堅持參與科技創新,他主持的“鉬氧化物復雜結構納米材料器件組裝與光電應用”項目獲得2009年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資助,并于2011年結題考核為優秀。趙云龍先后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武漢理工大學首篇Nature子刊)、《Nano Letters》(影響因子:13.2)等國際重要刊物上發表SCI論文10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2012年,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PNAS》(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關于鋰空氣電池方面的研究論文,受到了包括《中國日報》、《光明日報》、美國“Research News on General Science”等大量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與贊揚,為鋰空氣電池領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基于2009年的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趙云龍進行了長期的科學探索實驗,發表了一系列論文,經過?!皠撔卤贝髮W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第八屆“挑戰杯”湖北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多次的模擬答辯以及大量的材料準備,他站在了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答辯的現場。在最重要的專家封閉考察階段,趙云龍從容地應答評委們一遍又一遍地提問與評審,當看到“武漢理工大學”頒獎典禮的舞臺屏幕上出現時,他的眼淚禁不住地流出來了,內心那份喜悅難以言說。為了將自己的科技成果進一步投入應用,趙云龍牽頭組建了“幀科創業團隊”,參加了2012年湖北省第七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最終獲得湖北省金獎,同時他還作為主答辯手參與公開答辯環節并獲得“最佳團隊獎”。通過模擬創業,趙云龍期待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夠真正與社會發展進步相結合。

篇(2)

一、引 言

在現代社會,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依靠經濟和科技的進步,最終關鍵在于高素質人才的競爭。現代醫學教育要求在給大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必須注重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開拓型人才和科研型人才。然而,目前國內的醫學教育狀況遠遠不能適應時展的要求,其中大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薄弱和科研素質的低下尤為突出。據有關調查結果,大學生沒有科研經歷,絕大多數學生不了解醫學科研的過程和方法,不懂得怎樣撰寫醫學論文,80%以上的學生對科研重要性缺乏認識,很少到圖書館閱讀醫學文獻[1]。這種現象嚴重制約了醫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開展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能增強大學生的科技意識和科研能力。高等學校大力開展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不僅能增強大學生崇尚科學、追求真知的科技意識,同時對于提高大學生科研能力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更顯重要[2]。在科技競爭日益劇烈的當今世界,我國全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作為跨世紀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緊跟時代的潮流,樹立科技意識和培養科技技能,否則將被歷史所遺棄。

二、開展學生學術科技活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國內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已開展多年,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是在新的世紀如何使該活動能夠開展得更好,則有必要深入探討其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之處。

1.定位問題

所謂定位問題,就是“課外科技活動”在高校教育體制中的位置問題。這是一個關系到該活動能否深入持久并卓有成效地開展的關鍵問題。俗話說:“名不正則言不順”,一個“課外”兩字就給“科技活動”貼上了業余的標簽,因此它是可有可無的。需要時有,不需要時無(如要競賽時,就組織學生參加);有興趣的有,無興趣的無(目前大多數學生還未認識到其重要性并參與該活動)。因為是“業余”的,所以會受到人員、經費、設備、場地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得不到專業教學部門的支持,特別是長期的支持,其后果就是科技活動的科技含量極低,不要說“創新”,就是起碼的專業技術能力的鍛煉都談不上,達不到創新素質教育的要求。其實,課外科技活動與其他校園文化活動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它的“科技”二字,必須要有較高的科技含量才能達到培養學生素質之目的。

2.受到科研條件、經費不足等客觀因素的限制

如上述,由于定位不準,學生學術科技活動在高校的教育體制中,從來就沒得到過重視,學校不重視,那么科研經費的投入就會少,科研條件就難以得到改善。長期以來,學生與先進的實驗設備無緣,國內也只有少數重點醫科大學開始嘗試學生科研素質的培養。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外對于醫學生科研素質的培養則比較重視,比如在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學校采取了多種措施鼓勵學生進行科研,教師和學生也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于科研訓練上,使多數學生學會提出研究問題、分析實驗數據、運用新技術、批判性地閱讀文獻、撰寫科研論文。尤其可貴的是,他們通過訓練懂得了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思維和科學的方法,從而受益終身,并為醫學科學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做出了貢獻[3]。

3.科技活動與實際應用脫節

學生學術科技活動是教學實踐的一種有效形式,但是,從學習到參加學術科技活動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因為,學生參加學術科技活動的成果還沒有得到實踐的最終檢驗。

學術科技活動的每一項成果,都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的創造力、創新精神的體現,但是,這種創造、創新的成果卻往往會被“雪藏”?;舜罅康木Α⑽锪?、財力去設計、實驗,結果只是為了評一個獎,或者說為了完成某項活動任務,而不去檢驗其對生產生活可能產生的實際作用,這種現象是一種極大的智力浪費,對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也是極為不利的。

三、開展學生學術科技活動的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應利用醫學生課外科技活動這一重要途徑,在各方面條件有限的情況下,積極轉變觀念、挖掘潛力、勇于創新,為促進醫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1.成立專門負責管理學生科研活動的機構

醫藥院校中開展學生學術科技活動的相對難度較大,很大原因就是由于沒有專門負責管理學生科研活動的機構。某些醫藥院校在促進學生學術科技活動的開展所做的舉措,有值得借鑒之處,如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成立了以學院分管學生工作的黨委副書記和分管科研、教學工作的副院長牽頭的學生科研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學生黨總支、院團委和院科研科負責人組成,具體負責管理學生科研活動。從事科研活動自愿報名,從政治素質高、學習成績好、能吃苦耐勞、熱愛科學研究工作的學生中擇優錄用[4]。

2.引入課題競爭制,科學地制定學生科研計劃

在學生科研領導小組領導下,首先公開、公平、公正地選定若干有課題的教師作為科研導師,負責選題、開題報告、科研指導、論文撰寫及召開學術交流會等各項工作,保證學生科研活動的順利開展。要求參與科研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文獻查找、動物喂養、實驗操作、數據采集、統計分析以及論文撰寫的全過程,并且經常向全院學生宣傳科研進展情況,組織其他學生實地參觀,從而以點帶面地擴大課外科研的影響力。 轉貼于 3.支持建立學生學術科技團體

倡導貴在參與的精神,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必須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只有動員大多數學生積極投身于課外科技活動,才可能在全校形成聲勢,吸引更多的學生參加。在組織開展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中,可以采取支持學生建立一些科協組織,并使這些組織成為開展課外科技活動的群眾基礎和核心力量。學生科協組織由學生自己管理,制定活動計劃和章程。學校每年撥出??罱鉀Q科協的設備和活動經費;院、系安排專用房間作為學生科協的活動場地;選派有一定學術水平和實踐經驗,又有責任心的教師,輔導學生科協的科技活動,定期舉辦一些技術講座;同時還鼓勵教師將科研和教學中的課題帶到學生科協去,讓學生利用課余參加一些科研活動,既鍛煉和培養了學生的科研能力,又解決了科研人手短缺的困難[5]。

另一方面,可通過學生學術科技團體與社會各相關實習單位取得聯系,把我們的學生“推銷”到用人單位去。在課題的設計、資料的收集、資料的整理、資料的分析過程中,突破醫藥院校本身的界限,以醫藥院校為基礎,通過“1+n”的方式與學校的多個教學基地合作,共同做課題,打破長期以來只在醫藥院校本身這個小范圍內搞課題出作品的局面,把作品出產范圍擴大至整個社會上。這一方面可以為學校節省開支;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做課題學生各種能力的出色表現而得到用人單位的肯定,從而為學生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4.健全產、學、研結合機制,努力提高科研成果利用率

要想提高學生學術科技活動成果的利用率,必須走產、學、研結合的路子。學校應該組織專家對學生學術科技活動的成果進行篩選和評估,對切實有實用價值的成果要給予一定的經費或者政策扶持,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轉化為生產力。

學校要加強與企業的聯系,讓企業切實參與到學生學術科技活動中來,從企業的實際需要中產生研究課題,再用研究的成果去推動企業的發展,實現學生科技活動與企業生產發展的共贏。

四、結 語

通過上述對大學生學術科技活動之重要性及若干問題的討論,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大學生學術科技活動”不是業余的,它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應當納入正常的教學軌道,作為學生創新素質全方位培養模式的組成部分。

(2)“大學生學術科技活動”不是少數人的事,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體制和觀念,創造條件使最廣大的學生和教師能參與到“活動”中來。不斷培養出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團隊精神的高素質人才,才是活動的意義所在。

(3)組織大學生科技競賽,必須合理選擇競賽內容、競賽方式,使該項活動能夠百花齊放,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承堂,黃祥成,孫大成.醫學本科生科研素質調查與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00(3):35.

[2]吳乃利.我校1994~1998年五屆本科畢業生質量調查與分析[J].西北醫學教育, 1999,17(3):168.

[2]郭天平.開展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00,1(4):25-27.

篇(3)

【中圖分類號】G640

課題來源:2013年江西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有效性研究》,項目編號201310404030。此論文為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源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后逐漸在美普及,并被其他國家仿效,在高等教育相對發達的西方國家形成一個共同特點:注重大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把本科生科研納入課程計劃,建立各種學生課外科技活動計劃和協會,使學生接受創新教育;賦予大學教授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科研工作的職責;投入大量經費以提高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效果。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成為培養創新人才,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我國的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伴隨著“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逐漸為社會接受并確立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導地位而開展起來,它是以拓寬知識、開發智力、培養能力、發揮特長為主要目的的大學生學習和實踐活動,為實現學知識和有能力兼備搭建了較好的歷練平臺。

一、“挑戰杯”競賽活動簡介

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莫過于“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以下稱“挑戰杯”競賽),自1989年開始,每兩年一次,已舉辦13屆。它在國家教育部支持下組織開展,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主辦,國內著名大學承辦,是一項具有導向性、示范性、權威性的全國性大學生課余科技文化活動,被譽為中國大學生學術科技“奧林匹克”。競賽的基本方式是高校在校生申報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科技發明制作三類作品參賽;聘請專家評定出具有較高學術理論水平、實際應用價值和創新意義的優秀作品,給予獎勵;組織學術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覽、轉讓活動。

“挑戰杯”競賽章程中對競賽目的的說明是:引導和激勵高校學生實事求是、刻苦鉆研、勇于創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在此基礎上促進高校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蓬勃開展,發現和培養一批在學術科技上有作為、有潛力的優秀人才。

二、“挑戰杯”競賽活動的有效性問題值得關注

“挑戰杯”競賽目的的表述中,有一句話尤其關鍵,“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加強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的中心環節。創新精神是指能夠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觀點、發現新方法的思維能力和進行發明創造與革新的意志、信心和智慧。實踐能力是指深入社會實踐認識問題,并運用知識技能探索和解決問題的一種能力。大學階段是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時期。

國內有關文獻及媒體報道顯示,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在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中的積極意義已達成共識。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在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方面的有效性如何?對其效果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揚長避短采取對策措施,更好地保障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發揮其作用、實現其預期目的?國內已有的相關文獻數量不多,尚未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有效性的有關論述,有必要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

三、“挑戰杯”競賽活動有效性的影響因素調查

2013年8-11月,課題組針對上述問題進行了調查。調查方式一是以關鍵詞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挑戰杯”競賽、大學生實踐能力、大學生創新精神等進行文獻檢索,獲得文獻208篇;二是對江西省高校的“挑戰杯”參賽學生和指導老師400余人進行問卷調查。對文獻和問卷進行整理,提煉出“挑戰杯”競賽活動在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方面的有效性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學生、導師、學校和社會、競賽活動本身及其組織管理,每一個方面又包含諸多具體的影響因素,見表1。

表1 “挑戰杯”競賽活動有效性的影響因素

主要因素 因素細分 解釋

(1)參與主體―學生 認知 對“挑戰杯”競賽的宗旨、目的、內容、程序、作用等的認知程度。

抉擇 課程學習任務;參賽選題;競賽難易程度;參與活動對自己的幫助;周圍同學的參與度。

目的 積累實踐經驗;發揮特長,檢驗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啟發新思維;積攢第二課堂學分;獲獎。

知識技能 已有的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疑難問題的方式和途徑(后續獲得的知識和技能)。

團隊 團隊成員組成的合理性(年級、專業、特長、品性等);團隊成員的責任心、協作能力、鉆研精神等。

(2)引導角色―導師 態度 導師對競賽活動的了解情況;對競賽活動的認同、支持程度;對指導工作的負責程度。

經驗、能力 指導競賽活動的屆數及經驗;專業功底;學術科技研究經驗;對學科發展趨勢、前沿科學理論和技術方法的關注度;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

動力 指導的動力來源:精神動力,物質動力,或是兩者結合。

結構 導師的來源結構(來源于高校、實務界、研究院所等);學歷和職稱結構;學科專業結構。

(3)支持力量―學校和社會 學校 重視程度 組織領導機構的設立,管理制度的制定,宣傳廣度和力度。

資源、技術 圖書館、實驗室、數據庫等“硬”資源,專家和導師技術咨詢指導等“軟”資源。

激勵措施 對導師的激勵措施(如工作量補貼、導師評優等);對學生的激勵措施(如推薦免試研究生、與綜合測評掛鉤、設立創新學分等)。

社會 人員參與 實務人員擔任導師的數量或占比,或者為競賽活動出謀劃策的積極性。

單位參與 企事業單位擇優聘用參賽選手和承辦競賽活動的積極性,社會各界贊助競賽活動的熱情。

課題來源 來自于實務界、有待解決的課題數量或占比。

成果運用 研究成果在企事業單位推廣運用情況。

媒體宣傳 新聞媒體對“挑戰杯”競賽活動的關注和報道。

(4)歷練平臺―競賽活動及其組織管理 競賽活動構架 競賽活動構架的合理科學性,包括競賽活動內容、規則、流程等,大學生學術科技作品評價體系、研究成果和優秀人才推介方式等。

競賽活動組織 管理 競賽活動有關規章制度的建立健全;組織管理機構的設置和組織管理人員的配備;組織的運作機制和管理模式及其效用的發揮等。

四、提高“挑戰杯”競賽活動有效性的建議

綜合考慮以上影響因素,提高“挑戰杯”競賽活動的有效性,需多管齊下,從各方面予以完善和協調。

(一)搭建隊伍體系

1.培育大學生學術科技活動梯階隊伍。以高校的學生學術科技社團為依托,根據學科門類建立各種科技小組和競賽梯隊,低年級和高年級學生同時參與,并隨著畢業生離校和新生入校,不斷“吐故納新”,這樣既能拓寬學生的參與面,也能為參加高級別的學術科技活動儲備和輸送“種子”選手,保障人才不“斷流”。

2.組建導師智囊團。革新目前導師“單干”指導學生方式,招募和遴選各學科門類、經驗豐富、認真負責、來自于理論界和實務界的導師組織建立指導隊伍,針對學生的學術科研課題,靈活搭配導師團隊成員,這樣的導師智囊團將迸發智慧的火花,點亮學生科研的指路明燈。

3.建設三級組織管理隊伍。建設高校、省級、全國性的競賽活動三級組織管理隊伍,采用有效的運作機制、管理模式,各級間縱向緊密聯系,高校間和省際橫向交流,積極研究競賽活動的目的、方式、規律、存在問題與解決對策,做好“挑戰杯”競賽活動的引領者。

(二)建立人才和成果推介機制

“挑戰杯”競賽活動不應是“象牙塔”內的“舞臺劇”,為避免“學術味濃、地氣不夠”、研究成果“束之高閣”、優秀選手懷才不遇等現象,應建立“挑戰杯”競賽活動與企事業單位、各種工作部門的聯系和合作機制,使競賽平臺成為大學生“創業創新,實踐成才”的陣地;在這種機制運作中形成研究、開發、生產一體化運作系統,讓優秀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讓科研成果服務社會、惠及民眾,以此賦予“挑戰杯”生生不息的發展活力。

(三)創新競賽方式

目前“挑戰杯”競賽的基本方式是參賽選手自行確立課題,由專家評審其研究成果,方式較為單一,應予以豐富和創新。例如在課題來源上,除了自選,亦可向有關專家、高校教師等征集適合高校在校生研究的課題,還可向實務界征集待解決的實際問題;在評審和答辯中,應聘請實務人員、風險投資者等參加。

(四)拓寬資助渠道,加大支持力度

通過爭取社會各方贊助、科技成果知識產權轉移等方式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加大對競賽活動的支持力度,包括圖書館資源、校內實驗教學資源、校外實驗實訓基地、創業孵化基地、專業講座和咨詢指導、優秀導師和優秀參賽選手的表彰、優秀成果的獎勵等,確保“挑戰杯”競賽活動長久廣泛深入開展。

主要參考文獻:

篇(4)

“拿手指當鼠標,你試過嗎?”

“新型中藥煎煮器,你見過嗎?”

“怎樣從經濟地理學的角度考慮泛珠三角經濟圈產業結構調整研究,你研究過嗎?”

在2005年4月25日至26日的第八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現場,來自廣東49所高校的大學生展示了他們富有創意的近千件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副省長雷于藍、省政協副主席韓大建、團省委書記鄧海光以及教育廳、省科協的領導出席了該次盛會。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被譽為中國大學生科學技術活動的“奧林匹克”競賽?!疤魬鸨睆V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是全國競賽的組成部分之一,它每隔兩年舉辦一次,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七屆,歷屆大賽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大學生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活動是廣東大學生學術科技競賽的第一品牌。

第八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于2004年7月啟動,經過廣東省30多名各領域的權威專家、學者組成的評審委員會的初步評比,選出912項優秀作品參加活動的終審決賽?!疤魬鸨眳①愖髌飞婕皺C械與控制、信息技術、數理、生命科學、能源化工、哲學、經濟、社會、法律、教育等領域,包括自然類學術論文、社會調查報告和科技發明制作等多種形式,集中展示了近年來廣東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成果。

“挑戰杯”的評選分成自然科學類的和哲學社會科學兩大類,獲得特等獎的自然科學類作品有中山大學羅瑪同學的《基于碳納米管的納米天線》,廣東工業大學劉傳森等同學的作品《嵌入式智能脈像診斷儀》,廣州大學古村落保護規劃小組的《廣州三元里村歷史文化保護計劃》,深圳大學白羽的《蟑螂特異變應原的基礎及應用研究》等13項作品,獲得特等獎的哲學和社會科學類的有中山大學楊頌德等同學的《垃圾郵件現象調查及其對策研究》,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李澤敏等同學的《城市乞丐生存狀態與廣州形象報告》,華南理工大學范閩同學的《我國個人收入性別歧視的微觀計量分析――基于廣州市IT業的實證分析》等10項作品。

大學生科技成果“第一拍”

2003年11月,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辦的第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成果競賽中,青年企業家宋祖德以20萬元拍下華南理工大學《洪水救助體系》,啟動中國大學生科技成果“第一拍”后,緊接著又有12項“挑戰杯”參賽作品正式簽署了科技成果轉讓合同,轉讓總金額高達2275.6萬元。來自清華大學的一項信息技術作品,則創下了單項成果轉讓最高價――800萬元。自此,把“點子”變“金子”已成為很多大學生的夢想。而“挑戰杯”也由此“火”了起來。

“為了備戰‘挑戰杯’,鼓勵學生創新,我們學校設立的‘百步梯攀登計劃’項目,就是資助學生課外學術科技創新工作,每年投入150萬,全校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參與了該項活動?!比A南理工大學的團委書記白濤介紹說“為備戰第八屆‘挑戰杯’,我校在2004年舉行了中山大學2004年‘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賽共收到參賽作品共計168份,其中以自然科學類作品為多,共計73份,社會科學類作品數次之,共65份,科技發明類作品也難能可貴地達到23份。參賽選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其中既不乏長達百來頁的理論陳述,也有精心制作的實物模型或演示光碟。”中山大學的負責人說其校內已經掀起了一股“挑戰旋風”。

廣東省副省長雷于藍在第八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決賽開幕式上說:“大學生承載著國家的未來,孕育著民族的希望。在知識決定命運的今天,大學生不僅要學會知識,還應創造新知;不僅在課堂上學,還應在實踐中學。而‘挑戰杯’的舉辦,為廣大青年學生提供了一個創新的平臺,一個交流的平臺,一個實踐的平臺?!?/p>

把課業和科研聯系起來

曾經在“挑戰杯”獲獎并與福建著名企業“七匹狼”公司簽約500萬元的合作開發意向書的莊希勤同學,其所在團隊的參賽項目為《華信二手車鑒定評估》。他說,我們都是利用午休時間和下課后,抓緊時間寫一段東西。在電子平臺上,大家用不同顏色的文字進行闡述和激烈的爭論。為了調研,每一個組員都開動了各自的社會網絡,使勁打電話,使勁發email,在汽車檢測站、學院、二手車交易市場和工作室中來回跑。一開始我們感覺到功課和項目沖突,有點力不從心,但是漸漸地我們找到一種方式――把課業同項目聯系起來。

該項目的研究成員大部分是經管類專業的學生,他們把自己參賽的商業計劃當作是對每一門功課最好的復習。在進行商業計劃書的撰寫過程中,結合進《生產運作管理》、《營銷管理》、《財務管理》等課程知識,既做好了計劃書,又深深體會了知識的運用。

而團隊中汽車自動化專業的同學為了解決方案中有關技術的難題,整天和教授們一起鉆研,半年后儼然成為熟悉汽車構造理論的“小專家”。

在商業計劃書中,他們把面臨的市場比擬成檸檬市場,也是源自經濟學中一個基礎的概念,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

專利者被哈佛等名校錄取

篇(5)

小學生國旗下講話稿科技節范文1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在這秋風送爽的時節,我們迎來了我校科普教育的盛會——第十三屆校園科技周。這是我們高琦學子展示聰明才智與科學素養的節日,更是我校培養同學們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一項重大校園科技活動。

學生是人生的起始階段,也是夢想開始的地方。許多大科學家如牛頓、愛因斯坦、居里夫人、霍金等都是在這個時期就樹立了獻身科學的理想,從而在以后的科學研究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也許我們的同學不一定個個能成為科學家,但我們要爭做一個具有科學態度、追求真理的人??萍贾苁俏倚R荒暌欢鹊闹匾顒印=衲晡倚5目萍贾苤黝}是:創意無限巧手圓夢。希望大家能夠在實踐中體驗科學,在體驗中發揮想象,在想象中創新思考。

為了組織好今年的科技周,老師們及早策劃,精心準備,提前布置,為全校同學設計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項目。一、二年級以科幻繪畫為主,用畫筆描繪出未來宏偉的藍圖;在三至五年級征集小發明創意設計、科技小論文,同學們動手、動腦,將小腦袋里的奇思妙想變成現實;在去年五年級創意大賽的基礎上,將在六年級推薦優秀作品經過進一步完善,參加安慶市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另外,五年級科學社團的同學還參加了“節約糧食,從我做起”20~~全國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今年科技周的活動項目,數量不少,內容也有創新。我相信,同學們一定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這次校園科技周活動,并能在活動中,看得開心,做得順心,玩得盡心。相信同學們通過各種活動的參與,一定會激發起強烈的求知欲,樹立遠大的理想,從而在科學的道路上奮勇攀登。

同學們,科技周的舞臺已經搭好,帷幕即將拉開,希望大家拿出各自的絕活,用激情和活力,用聰明和才智到舞臺上盡情演繹,展現自己的特長;以睿智的科學思維和敏銳的科學眼光,積極地實踐,大膽地想象,勇敢地創造。創意無限,巧手圓夢,愿科技周活動成為你夢想的搖籃,成為你展翅翱翔的藍天。最后預祝本屆校園科技周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小學生國旗下講話稿科技節范文2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沐浴著春日溫暖的陽光,蕩滌著科技的滾滾洪流,我們迎來了肥西縣第一屆青少年科技節。青少年科技節以宣傳科學思想,傳播科學知識為目的,將開展豐富多彩的有意義的系列科普活動,是同學們魅力展現的一個平臺。

這是一個科技競爭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里,國與國之間的較量就是科技實力的較量。大家是否還記得“嫦娥”系列探月衛星成功發射,“天宮一號”的天際運行,“神州”系列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這一切都讓我們欣喜不已,而一切科技成果的取得必須要有豐富的知識作堅實的基礎,因為“知識就是力量”。

我們現在處于人生的起始階段,也是夢想開始的地方。許多大科學家如牛頓,愛因斯坦,居里夫人,楊振寧等都是在這個時期就樹立了獻身科學的理想,并在以后的科學研究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在科技節里,讓我們為夢想插上翅膀,讓科學的種子在我們幼小的心田生根、發芽、開花。走進科技節,讓我們身體的各項器官活躍起來,積極參加各項科技活動,在科技的海洋中,擷取一朵朵美麗的浪花,編織一個個神奇的夢想。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乘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東風,借本次科技節的契機,用激情和活力,用聰明和才智盡情展現自己的特長吧.愿科技節成為我們夢想的搖籃,成為我們展翅翱翔的藍天!最后衷心祝愿本次科技節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小學生國旗下講話稿科技節范文3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早上好!這一周是全國的科普宣傳周,我校也擬定于今天宣布科技節的開幕。并同教育局的全市中小學生科技節一樣,到下半年的9月份結束。到9月份,我們將舉行隆重的閉幕式,總結成果,推動科技教育的發展。并將優秀的作品選送參加~~市比賽。

學生是人生的起始階段,也是夢想開始的地方。許多大科學家如牛頓、愛因斯坦、居里夫人、霍金等都是在這個時期就樹立了獻身科學的理想,從而在以后的科學研究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也許我們的同學不一定個個能成為科學家,但我們要爭做一個具有科學態度、追求真理的人。校園科技節與校體育運動會、校園閱讀節一樣,也是我校一年一度的重要活動。今年我校的科技節將結合~~市科技節的活動,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我們每時每刻都在享受各種科技成果。想想過去多少神話傳說,如嫦娥奔月、龍宮探寶,早已成為了現實;想想過去人們多少幻想,如千里眼、順風耳,早已不再是問題;想想過去人們多少想都沒有想到的事情,如懸浮列車、太空行走,都成為現實呈現在了人們的眼前。人類從茹毛飲血到享受著科學的膳食,從穴居山洞到享受著現代化的居室,所有這一切,都是科技的力量,是科技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是科技讓神話和人類的幻想變成了現實,是科技帶給了人類一個又一個的驚喜。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民族。歷史上,中華民族曾經創造了世界最先進的生產力和最輝煌的科技成就,并將這種領先地位一直保持到十五世紀。但是,中華民族又飽經滄桑。在五千年的歷史中,有過輝煌,也有過屈辱.近現代世界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一個民族如果不具備科學思維能力,沒有重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風尚,就沒有希望登上人類文明的高峰,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當今世界科學技術已經成為了第一生產力,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已經演變為科技人才的競爭。

為了組織好今年的科技節,老師們為大家準備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項目。有“巧手迎是世博,科技創未來”中國館仿真模型現場拼裝賽競賽、科學小論文、“市長杯”青少年科技創新賽、泰雅普機器人競賽(機器人接力賽)、泰雅普機器人競賽(機器人高爾夫球賽)、科學幻想畫競賽、木結構模型承重競賽、紙結構承重等(市科技節的活動)??傊衲昕萍脊澋幕顒禹椖浚瑪盗坎簧?,內容也有創新。本周學校會把科技節活動方案發在學校網站上公布,希望大家共同關注。我相信,同學們一定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這次校園科技節活動,并能在活動中,看得開心,畫得舒心,做得順心,玩得盡心。相信同學們通過各種活動的參與,一定會激發起強烈的求知欲,樹立遠大的理想,從而在科學的道路上奮勇攀登。

同學們,科技節的舞臺已經搭好,帷幕即將拉開,希望大家拿出各自的絕活,用激情和活力,用聰明和才智到舞臺上盡情演繹,展現自己的特長;以睿智的科學思維和敏銳的科學眼光,積極地實踐,大膽地想象,勇敢地創造。愿科技節成為你夢想的搖籃,成為你展翅翱翔的藍天。

最后預祝本屆校園科技節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小學生國旗下講話稿科技節范文4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在這激情飛揚的六月,創新夢想結出累累碩果。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簡短隆重的第四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總結表彰暨創業計劃大賽動員會,目的就在于在全校師生中掀起課外學術科技創新熱潮,進一步推動我校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創新活動。首先,我謹代表學校,向獲得優異成績的院系和同學們表示熱烈祝賀,向積極指導和組織“挑戰杯”的老師們表示衷心感謝。

“挑戰杯”競賽被譽為中國大學生科技的“奧林匹克”盛會,是一項具有導向性、示范性和群眾性的學生科技競賽活動。“挑戰杯”競賽堅持“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的宗旨,形成了國家、省、高校三級賽制,逐步發展成為吸引廣大高校學生共同參與的科技盛會、促進優秀青年人才脫穎而出的創新搖籃、引導高校學生推動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渠道、深化高校素質教育的實踐課堂、展示中華學子創新風采的亮麗舞臺,在促進青年創新人才成長、深化高校素質教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廣大高校乃至社會上產生了廣泛而良好的影響。

一直以來,我校對此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形成了較好的氛圍,也取得了一些好的成績。今年學校開展的第四屆“挑戰杯”競賽共有71項作品參加比賽,獲得立項項目30項,有350多名同學在46位教師的指導下,在“挑戰杯”的賽場上耕耘、收獲,在第十一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得了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和1項踐行規劃綱要獎的較佳成績,可以說,“挑戰杯”在我校學生學術科技體系的龍頭作用已經初步凸顯。

但與此同時,我們應該看到:與國內和省內一些基礎較好的高校相比,與我校建設發展和人才培養的要求相比,與莞工大學生的創新成才的需要相比,我校的“挑戰杯”為主體的學生學術科技工作還有一定的差距;同樣,我們也可以看到,學校各部門、各院系對提高學生學術科技創新能力的認識還不夠統一,師生參與學術科技活動的積極性不夠高,教師參與指導力度不夠強,學術科技創新活動的激勵機制也有待進一步健全,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

面向未來,在學校大力建設特色鮮明的現代大學的道路上,無論是學科建設發展需要還是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無論是卓越工程師計劃的開展還是“科研促進教學”的客觀需求,都要求我們要進一步突出“挑戰杯”為龍頭的學生學術科技培育工作。

一要轉變觀念,加強組織引導。各院系要確立“以生為本”理念,真正從引導學生創新、創業和成長成才的角度,高度重視“挑戰杯”競賽和一系列與專業結合緊密,服務人才培養目標的學術科技活動。要認真吸取先進院系的好做法、好經驗,強化對指導教師、參與學生的組織和引導,以參加競賽的優秀典型引領廣大同學,以競賽的優秀作品影響廣大同學,以競賽的'優秀成績激勵廣大師生,突出確立“挑戰杯”的龍頭地位,努力開創學生投身創新、探索創業、樂思好學、知行合一的良好局面。

二要統籌規劃,加強常態扶持。要建立學生學術科技創新活動長效機制,大力實施以“__理工學院大學生學術科技促進計劃”(莞科計劃)為主要方式的常態化學術科技活動立項,繼續探索與知名企業聯合舉辦創新實驗室、成立創新協會、開展創新競賽等系列舉措,強化“挑戰杯”與“卓越工程師計劃”等大學生創新人才培養項目的對接,強化教師科研與指導學生參與學術科技創新活動的對接,逐步在部分院系或研究機構建立“大學生科技創新示范點”,努力構建大學生學術科技工作良好機制。加強創業實踐教育,成立專家咨詢小組,探索建立學生創新活動成果轉化渠道,鼓勵大學生的科技作品轉化為專利技術和創業計劃作品,充分利用“挑戰杯”競賽平臺,著力營造創新有沖勁、創業有行動的良好氛圍。

三要加強保障,突出創新成效。科技創新更多是在交叉學科、邊緣學科間涌現。開展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創新活動,要加強對學生多學科、專業、方向間的協同引導,培養協同作業、團隊作戰意識。教師指導是“挑戰杯”和一系列學術科技活動得以良好開展的重要條件。要努力強化對指導老師工作的價值認同,進一步完善“挑戰杯優秀指導老師”的評選辦法和表彰獎勵機制,切實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優秀指導老師的榮譽感、使命感。要整合教學資源,結合教師的教學、科研項目,引導學生有機、有序參與,真正達到科研促進教學的目的。要立足__、關注社會、重視調研,圍繞主題、選準課題,與學科專業相結合,使學生開展的學術科技活動真正具有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的功能。

老師們,同學們,希望全校教師和廣大同學們銳意創新,勇于實踐,把握良好機遇,以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編織夢想,以創新為快樂,以創新為己任,以創新為習慣,在創新創業的實踐中,培養造就更多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為我校建設特色鮮明的現代大學貢獻力量。

小學生國旗下講話稿科技節范文5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在秋風颯颯,天高氣爽的金秋十月,我們迎來了~~三中第七屆科技藝術節,我僅代表全體同學向精心策劃、組織和關心、支持此次活動的各位領導和老師同學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敬意!

一年一度的科技藝術節,不僅是校園文化的濃縮,更是學校科技教育、文化藝術的盛大檢閱。科技藝術節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展示自我、鍛煉自我的平臺,讓我們在豐富課余生活的同時,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科技藝術節是同學們學習的課堂、實踐的天地、交流的家園、成長的樂土,在這里,我們勤奮著、努力著、成長著、感恩著,這就是我們的科技藝術節!

我校教育始終以滿足學生的多樣化成長為出發點,特別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藝術素養。創新精神、藝術文化素養對人的影響在潛移默化中深遠持久,它影響著我們的處世態度,影響著我們的選擇,甚至浸染我們的一生??萍妓囆g節正是我們培養創新精神,提升藝術素養的最佳契機,愿同學們都能在本次活動中有所受益、有所進步!

今天,~~三中的學子們,在復色陽光的照耀下,多元發展,多樣化成長,展現別樣的青春風采和精神風貌,提升綜合素養,培養國際視野,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在不同的教育愉悅中,成長成就自己。

篇(6)

近幾年,國內眾多高校創建了國家級或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以本科生為主體的實踐創新基地,通過更新實驗教學內容、優化實驗課程體系、規范實踐教學管理、加大開放式教學力度和擴大教學范圍,促進了以本科學生為主體的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提高了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筆者結合幾年的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對以本科學生為主體的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總結和探討。

一、本科生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1.社會的需求

受高校擴招等因素的影響,本科教育中一度出現輕視本科教學質量、理論和實踐等關系的失衡,導致學生理論基礎不扎實、實踐能力弱、創新能力不足等[1-2],學生就業后,很多用人單位反饋認為當代大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較低,不能安心實踐,缺乏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提高大學生的科技創新實踐能力有其必要性和緊迫性。

2.學生參與科技創新實踐的意識和有效途徑不足

調查發現,很多本科生自跨入校園大門后,受傳統文化中的一些觀念的影響,過于求穩,不敢冒險,這種心理束縛了學生的創新步伐,他們有創新的欲望但不能充分利用和創造條件、有創新的興趣但缺乏創新持之以恒的堅持、有創新的熱情但缺乏與社會的全部溝通與了解而缺乏實際操作性、有創新的潛能但未能系統開發與挖掘。高校教育體制中以課堂講授為主的灌輸式應試教育,使學生缺乏創新的主動性、積極性,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而將大部分活動在本專業范圍內展開,不會主動學習相鄰學科和邊緣學科的知識,缺乏實踐性,限制了學生視野的擴大、全面發展的環境創造和創新能力的發揮。

二、本科生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實施過程

1.第一學年以引導為主

剛脫離父母羽翼的大學一年級新生在學習、生活、心理素質、社會交往等方面會存在迷茫與困惑,對于這一年級的學生,在新生的專業教育中應簡單介紹其所學專業的方向和內容,讓學生對專業有初步了解;在第一學期的學習過程中,應鼓勵他們學好基礎課程,為以后的專業課程學習打下基礎;在大學第一學期結束后,學生已經對大學生活基本適應,在第二學期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引導學有余力的學生多查閱專業雜志、參與科研課題申請書的書寫、在高年級同學的指導下承擔部分科研課題的實施工作,培養他們的科技創新意識。

2.第二學年穩步運行

進入大二自主學習階段后,學生學習目標逐漸明確,開始對專業問題進行研究,也會主動與老師討論。教研室應組織有經驗的老師進行本科學生科研創新工作的穩步運行工作,通過多種方式建立創新平臺,如參與教師的科研平臺、建立創新實踐基地、學生創新社團、創新協會等,增強這些創新平臺的專業性、學術性,并提高它們在學生中的影響力,營造濃郁的創新氛圍。

組織學生參與各級科研課題的申報是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學生可以申報的科研課題有校級學生科研課題、省級新苗人才計劃項目、國家級創新創業實踐項目,這些項目在申報時有數量限制、有科研經費支持,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在項目驗收時需要提供一定的研究成果,適合在第二學年實施。通過這些項目的申報和實施,使學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科研創新就發生在自己身邊,自己所做的工作也是前沿科研的一部分,從而打破科研創新的神秘性,使學生主觀思維得到充分調動,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熱情。

3.第三學年穩步提高

大三學生能夠較其他年級學生更迅速地調整心態,進入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精神狀態比較飽滿,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高漲,這一學年應該穩步提高本科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在大三第一學期,應積極組織學生攻克技術難關,高質量完成所承擔的學生科研課題,形成一批標志性成果;在大三第二學期,組織學生參加“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并在比賽過程中不斷完善作品。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是由、中國科協、教育部、全國學聯和承辦高校所在地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一項具有導向性、示范性的全國競賽活動,被譽為中國大學生學術科技的“奧林匹克”盛會。競賽的目的是引導和激勵高校學生實事求是、勇于創新、提高素質,促進高校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蓬勃開展,現已培養了一大批科技人才?!疤魬鸨笔谴髮W生綜合素質展現的絕佳平臺,并日漸成為培養大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平臺。

大三學生通過參與“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能夠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是一次畢業設計環節前鞏固專業知識的大好機會,在比賽中也能鍛煉各方面能力,如團隊合作精神、動手實踐能力、與人溝通能力(尤其是社會調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文的寫作能力等,團隊的成員之間會形成融洽的關系。在這一過程中,科研創新能力得到穩步提高。

4.第四學年充分利用畢業論文的創新研究訓練過程

畢業論文的完成是培養學生開展科學研究訓練的基本過程,要充分利用畢業論文的創新研究訓練過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科學思維的能力和探索精神。學生在畢業論文環節實施過程中,需要學會收集、整理和利用材料,調查研究和實驗設計,利用計算機檢索和查閱文獻,很好地梳理實驗內容、清楚地認識到實驗的各個階段和過程。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具有良好的科研習慣,較強的動手能力及勤于思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研能力,以及較高的綜合科研素質和科技創新能力。

三、本科生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效果

以國家級、省級、校級創新實踐項目、“挑戰杯”作品競賽等活動為載體,積極探索“分年級、多模塊、逐級遞進”的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倡導以本科學生為主體的科技創新實踐,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提高了其創新實踐的能力。2010―2013年度溫州醫科大學環境與公共衛生學院國家級、省級、校級大學生創新實踐項目合計立項40多項,學生參與人數近500人,學生在核心刊物上多篇,在國家級和省級“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得二等獎以上獎勵6項,本科生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取得顯著效果。

參考文獻:

篇(7)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9-0031-02

一 引言

21世紀國家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特別是創新型科技人才的競爭。然而,人的科技創新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需要不斷培養才能獲得的能力。“挑戰杯”競賽是由、中國科協、教育部和全國學聯共同主辦的全國性的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的簡稱。“挑戰杯”競賽是大學生科技成果的大展示,更是造就優秀科技后備人才的良好土壤,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平臺。以“挑戰杯”大賽為平臺,加快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 遼寧工業大學在參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遼寧工業大學非常重視“挑戰杯”競賽活動。在學校黨政的統一領導下,組成了由校主管領導牽頭,團委、教務處、科研處、學生處等部門共同參加的組織協調機構,加強對學校參與競賽工作的領導。學校建立了與遼寧省競賽相銜接的校級“挑戰杯”競賽機制。歷屆參賽情況見下表。

上表顯示,我校在第七屆遼寧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是近些年來成績最好的一屆,排名第二,并且獲得了優秀組織獎。第八屆排名12。從獲獎名次上來看,遼寧工業大學在歷屆“挑戰杯”競賽中沒有作品獲得遼寧省特等獎。近年來獲得優秀獎的作品占獲獎作品的29%。三等獎的作品占所獲獎作品的49%,二等獎作品占所獲獎作品的14%,一等獎作品占所獲獎作品的8%。雖然近年來“挑戰杯”大賽的舉辦規模越來越大,參賽范圍越來越廣,而遼寧工業大學所取得的成績并不理想。本文力求全面反映真實情況,調查和訪談的對象是已畢業參與過競賽的學生及在校師生。共發放問卷1000份,其中,有效問卷960份,問卷有效率為100%,采用SPSS l6.0軟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學生參賽熱情高,但參與度低

960份有效調查問卷中有33%的同學是參與過“挑戰杯”大

賽的,有67%的同學尚未參與過“挑戰杯”大賽。在整理問卷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同學反映,尤其是低年級的同學,很想參加“挑戰杯”,但其專業知識儲備有限,知識面的相對狹窄導致選題內容不當、作品內容不充實。部分同學的選題僅局限于本專業甚至是課本中已有明確結論的課題,視野不開闊,找不到正確的選題方法??傊?,雖然我校學生對“挑戰杯”參賽熱情高,但其知識面狹窄,導致參與度低。

2.信息傳遞不暢,獲取信息途徑狹窄

30%的同學是通過網絡咨詢來聯系產品的,還有16.3%的同學是通過其他方式來聯系產品的。從對“挑戰杯”的了解途徑來看,有45%的同學通過學校的宣傳了解“挑戰杯”,有28.8%的同學通過教師推薦或者通過同學來了解“挑戰杯”,還有26.2%的學生根本不知道“挑戰杯”大賽。

3.團隊組建困難,不能形成優勢互補

在“挑戰杯”的大學生團隊中,由于大學生個體特殊的性格特征,挑戰杯團隊組建面臨著許多問題,參與“挑戰杯”的同學大多數都是通過找自己的同班同學來組建團隊的,有58.3%的同學認為團隊間的默契是最重要的,這樣很難形成專業優勢上的互補,而且也很容易造成視野上的狹隘。

4.指導教師缺乏經驗,指導能力缺乏

參加過“挑戰杯”的317名學生中,有6.1%的同學表示沒有得到指導教師的指導,有36.3%的學生有1~2次的指導,有46.3%的同學得到3~4次的指導,僅有11.3%的同學表示有4次以上的指導。在參與調查的50名老師中有90%都認為是在專業知識上的指導,有8%的老師認為是給予了一定的參賽經驗,只有2%的老師給予學生大量的參賽信息和資料。教師在指導學生參賽時,大多數老師沒有參賽經驗,只是專業知識的指導,并不能給學生提供大量的參賽信息和資料等。

三 以“挑戰杯”為平臺加快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建議

1.多渠道、全方位地加大宣傳力度

通過學校電臺廣播、櫥窗、板報等以不同形式讓學生了解“挑戰杯”競賽的時間、宗旨和目的,明確“挑戰杯”大賽對于提高創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2.課內教學與“挑戰杯”競賽相輔相成

“挑戰杯”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平臺。通過參與“挑戰杯”大賽,能夠使學生提高查閱文獻材料的能力、運用統計分析方法的能力和報告的寫作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把與“挑戰杯”競賽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以結合實踐的形式講授出來,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風,加快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加強指導教師隊伍和學生團隊建設,加快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

選拔和培養一批責任心強、專業能力強的教師參與指導大學生“挑戰杯”競賽。教師要在題目的選取、內容的研究、報告的撰寫等關鍵環節進行指導。加強學生團隊建設,把不同學科、不同特長的學生組合到一起,優勢互補,另外要充分發揮每個團隊成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凝聚智慧形成合力。

4.建立各項規章制度,為“挑戰杯”大賽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要完善經費保障機制,學校通過設立學生學術科技活動基金,為學生進行科研活動提供一定的經費保障。二要提供充足的實驗場地。三要完善評價激勵機制。對參加“挑戰杯”競賽活動獲獎的學生,在獎學金的評定等方面予以傾斜。在教師獎勵機制上,對獲獎的指導教師應發放工作量補貼或獎金。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以參加“挑戰杯”競賽活動為契機,堅持育人宗旨,培養科學精神,突出創新理念,發揮服務功能,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競賽中來,推動學生科研活動的廣泛深入開展,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提升其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使“挑戰杯”競賽活動真正成為全面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平臺,培養出更多的具有科技創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丁三青、王希鵬、陳斌.我國高校學術科技創新活動與創新教育的實證研究——基于“‘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的分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9(1)

篇(8)

     1、 考勤工作。

    對早自習期間各班進行早查工作有利于保證各班早自習質量,促進我院良好學風的形成。所以本學期我部將繼續組織學習委員,聯合精神文明服務中隊開展考勤工作。做到每日必查,每周必報。嚴把早晚自習質量關。

     2、 讀書會。

經過上學期試驗性開展的一次讀書會活動,我部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本學期我們計劃將讀書會日?;?、規模化,擴大其影響力并促使廣大同學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使其可以真正受益于書本。

二、 部門活動:

     1、積極籌備第八屆“啟真杯”辯論賽。湖北民族學院第八屆“啟真杯”辯論賽即將開始,我部從開學之初已經全力著手此事,起初做好辯手的動員工作,之后并根據實際情況舉行多場模擬賽,以便我院辯論隊在本次辯論賽中發揮出實力,力爭拿到優異成績。

     2、專四講座。為了迎接一年一度的專四考試,我部計劃于三月舉行一到兩場專四過級講座,邀請專業老師為廣大報考同學做好專業指導,解決廣大考生疑難困惑。

     3、 英語風采大賽。為了迎接2011年英語專業教學評估,同時給廣大同學一個展示自身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機會,我部計劃于三月中旬在本院開展一次以即性演講、自由對話,多種形式構成的英語風采大賽。

     4、日語對對碰。為了突出我院專業特點,針對廣大學生對日語學習興趣較濃的現狀,我部計劃于四月中旬開展一場“日語對對碰”交流活動,活動主題為我院日語系全體學生,以達到加強我院各年級日語班同學的相互學習與交流的目的,同時也給日語愛好者們一個更進一步接近日語的機會。

    5、  學術論文大賽。為了相應校學生會學術科技部開展學術論文大賽的號召,我部特計劃于四月上旬開展院內的學術論文大賽,在加強我院學術之風之余、第22屆論文大賽選送出更優秀的作品打下堅實的基礎。

    6、  爭鳴論壇,啟真論壇。思想的碰撞能產生火花,我部將從論壇的時效性加以調控,讓論壇真正的發揮出交流思想、啟迪智慧的作用。

    7、  考研講座。為了給報考研究生的同學給與指導,讓他們能更加熟悉、了解研究生內容、方法、技巧等,力爭在考研考試取得好的成績,我部擬定于五月上旬舉行考研指導講座。

    8、  積極擬定配合校學生會做好第二屆“挑戰杯”立項工作。

篇(9)

1、 考勤工作。

對早自習期間各班進行早查工作有利于保證各班早自習質量,促進我院良好學風的形成。所以本學期我部將繼續組織學習委員,聯合精神文明服務中隊開展考勤工作。做到每日必查,每周必報。嚴把早晚自習質量關。

2、 讀書會。

經過上學期試驗性開展的一次讀書會活動,我部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本學期我們計劃將讀書會日?;?、規模化,擴大其影響力并促使廣大同學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使其可以真正受益于書本。

二、 部門活動:

1、積極籌備第八屆“啟真杯”辯論賽。湖北民族學院第八屆“啟真杯”辯論賽即將開始,我部從開學之初已經全力著手此事,起初做好辯手的動員工作,之后并根據實際情況舉行多場模擬賽,以便我院辯論隊在本次辯論賽中發揮出實力,力爭拿到優異成績。

2、專四講座。為了迎接一年一度的專四考試,我部計劃于三月舉行一到兩場專四過級講座,邀請專業老師為廣大報考同學做好專業指導,解決廣大考生疑難困惑。

3、 英語風采大賽。為了迎接2011年英語專業教學評估,同時給廣大同學一個展示自身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機會,我部計劃于三月中旬在本院開展一次以即性演講、自由對話,多種形式構成的英語風采大賽。

4、日語對對碰。為了突出我院專業特點,針對廣大學生對日語學習興趣較濃的現狀,我部計劃于四月中旬開展一場“日語對對碰”交流活動,活動主題為我院日語系全體學生,以達到加強我院各年級日語班同學的相互學習與交流的目的,同時也給日語愛好者們一個更進一步接近日語的機會。

5、 學術論文大賽。為了相應校學生會學術科技部開展學術論文大賽的號召,我部特計劃于四月上旬開展院內的學術論文大賽,在加強我院學術之風之余、第22屆論文大賽選送出更優秀的作品打下堅實的基礎。

6、 爭鳴論壇,啟真論壇。思想的碰撞能產生火花,我部將從論壇的時效性加以調控,讓論壇真正的發揮出交流思想、啟迪智慧的作用。

7、 考研講座。為了給報考研究生的同學給與指導,讓他們能更加熟悉、了解研究生內容、方法、技巧等,力爭在考研考試取得好的成績,我部擬定于五月上旬舉行考研指導講座。

篇(10)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應支持學生參與科學研究,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應增強學生科學實驗的成效。2008年由教育部和衛生部聯合頒布的本科醫學教育標準也要求醫學院校必須將科學研究活動作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采取積極、有效措施為學生創造參與科學研究的機會與條件。因此,醫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我國醫學生創新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醫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體系,大力開展醫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是醫學院校構建適應時代要求的全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手段。揚州大學是一所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高度重視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提出了“以機制為保障,以基金為平臺,以項目為抓手,以競賽為導向,以普及為目標”的工作思路,大大促進了大學生學術科技創新工作的發展。醫學院是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綜合性大學的優勢,我院圍繞大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一主線,從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四級聯動的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項目及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等方面采取了全方位的建設措施。經過近幾年的努力,逐步構建了適合醫學生學術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體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著力加強醫學生科研方法及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人才培養方案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要求的綱領性文件,是高校育人思想和辦學理念的集中體現。為了適應經濟社會和高等教育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打造具有揚州大學特色的本科教育,我校于2014年開始了新一輪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根據醫學教育的特點和本科醫學教育標準,我院臨床醫學專業培養方案的修訂在堅持教學改革和創新傳統的基礎上,通過構建醫學科研方法和創新思維課程群、強化創新實踐教學及設立創新學分等多種措施,加強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科研方法及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1.1整合和優化課程體系,構建醫學科研方法和創新思維課程群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是由多種課程構成的體現人才培養模式及教學模式的結構框架。在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我們對原有的課程體系進行了整合和優化。重點是將臨床醫學專業相關的學科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選修課三大課程群重新進行分類整合,新的課程模塊包括學科基礎課、專業課、醫學科研方法和創新思維課程及專業特色課程。其中醫學科研方法和創新思維課程群由臨床醫學導論、醫學文獻檢索、醫學統計學、醫學倫理學、預防醫學、醫學科研方法和循證醫學七門課程組成[1]。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這些課程的開設從第一學年開始,貫通于本科5年之間的10個學期。如臨床醫學導論和醫學文獻檢索在課程群中處于基礎性地位,可以在第1至第3學期基礎醫學階段開課,其次是醫學統計學、預防醫學、醫學倫理學和衛生法學,安排在第4至第5個學期開課,而醫學科研方法和循證醫學均需以醫學專業知識和其他醫學方法學知識為基礎,所以在第6學期及以后開課。醫學科研方法和創新思維課程群的構建,使所有的學生在接受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等醫學專業課程培養的基礎上,得到系統的醫學方法學課程的培訓,從而實現醫學研究與臨床工作中各種問題與醫學科研方法和技術的對接,通過綜合運用醫學科研方法及創新思維多門課程所傳授的知識與技能,分析和解決更為復雜的問題,提升科研創新能力。

1.2創新實踐教學體系,著力強化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

為了強化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我校在2010年培養方案修訂時即將各門課程內的實踐內容單列為一門獨立的實驗課程,極大地提高了實踐教學課時比例。在2014年培養方案修訂的過程中,繼續秉承增加實踐教學課時這一理念,適當壓縮授課的總學時,特別是理論課學時,繼續增加實踐教學學時數,給學生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用于開展課外科技和社會實踐活動。臨床醫學專業培養方案修訂后,實踐教學學時數占總學時數的比例近30%,大大增加了學生動手的時間和機會。在實踐教學的內容上,在原有實驗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繼續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和自主性實驗的比例,并著重提高綜合性和自主性實驗等教學環節的質量和效果,加強過程考核,不斷培養學生科學研究和創新能力。

1.3實施創新學分制度,切實提升醫學生創新能力

在培養方案修訂的過程中規定了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所必須獲得的總學分。除了在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學習可以獲得相應的學分外,學校還實施創新成果獎勵學分制度。學生獲得的創新獎勵學分可作為任選課的學分,也可作為超修學分。創新成果的認定范圍包括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市級以上學術會議獲獎論文,在省級及以上學科競賽中獲得的獎勵,發明創造獲得的市級以上科技獎勵或國家專利,研究成果或發明創造被社會有關部門采用取得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每項創新成果可獲得獎勵1-3個學分,多項創新成果獎勵的學分可以累加。學生根據教務處的要求填報獎勵學分申請表并提供創新成果的證明材料即可獲得相應的學分。創新學分制度的實施,使學生認識到高等醫學教育并不僅局限于培養方案中規定的課程學習,也不受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的限制,學生還具有發揮其創造力的發展空間,激發了自身的創新意識。同時讓學生認識到,要獲得創新獎勵學分,必須積極參加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活動,才能獲得相關的創新成果。

2依托“國家-?。#?系)”四級科技創新訓練項目體系,培養醫學生科技創新能力

為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實驗能力,從2007年起教育部在全國高校啟動了“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隨后,各地方及各高校也陸續推出了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江蘇省教育廳也出臺了相關文件,規定從2007年起每年在省屬高校中遴選1000個大學生開展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揚州大學一直以來非常重視大學生學術科技創新工作,學校相繼出臺了《揚州大學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管理辦法(試行)》、《揚州大學關于“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管理規定》、《揚州大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管理辦法》、《揚州大學關于實行學生創新成果獎勵學分的暫行規定》、《揚州大學“挑戰杯”競賽獎勵辦法(試行)》、《揚州大學大學生學科競賽獎勵辦法》等文件,構建起國家、省、校配套銜接的制度保障體系,使大學生開展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有章可循,有力促進了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為了加大對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扶持,學校從2004年起即開始設立了揚州大學大學生學術科技創新基金。同時,學校還對獲準立項的國家級、省級創新計劃訓練項目,按照1∶1配套經費資助,對獲準立項不資助的國家級、省級項目亦參照同等級別項目進行配套資助。我院在國家、省及校級科技創新項目基礎上頒布并實施了《揚州大學醫學院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管理辦法》及《揚州大學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開展探索性實驗的暫行規定》,以基礎醫學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依托,開設了院級大學生探索性實驗訓練項目[2]。探索性實驗項目每學年開展一次,首先是面向學院教師征集大學生探索性實驗項目,項目可以來源于教師的科研項目,也可以是實驗課程的改革項目。學生根據自愿的原則,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報名參加相關的實驗項目。學生的選拔和推薦由院學工處和指導老師共同進行。學生的選擇主要考慮到項目的實施需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同時也盡可能不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故原則上選擇二年級及以上、學有余力、對科研感興趣的學生。為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每個項目由3-4名學生共同參與。項目的實施周期一般為一年。項目實施結束后需要撰寫結題報告,并由主持人進行結題匯報[2]。院級探索性實驗項目的開展為校級、省級及國家級科技創新項目的申報創造了條件,在此基礎上啟動校級、省級及國家級創新訓練項目的申報工作,并將其中的優秀探索性實驗項目優先推薦為校級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項目,報送學校進行省級及國家級創新訓練項目的遴選。經過多年來的實踐,我院逐步形成了國家、省、校、院(系)四級相結合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聯動機制,成為我院醫學生學術科技創新活動的扎實載體。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項目是推動醫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有力抓手,通過科技創新訓練項目的實施,可以為醫學生建立一個很好的平臺,將其所學的理論知識真正有效地轉化為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培養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科技創新訓練項目的完成過程強調的是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創新性及團隊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醫學生自主地進行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訓練,不斷提高其自身的綜合素質。

3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為醫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提供助力

本科生導師制是源于英國牛津大學的一種教育制度,是在師生雙向選擇的前提下,聘請具有較高思想道德和業務素質的教師擔任本科生的指導老師,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專業輔導、生活指導、心理疏導的學生管理和教育指導[3]。近年來,在借鑒國外高校教育模式和管理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我國以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為首的一些本科院校也開始實行本科生導師制。揚州大學早在2000年即開始在部分學院實施本科生導師制,我院也制定并頒布了《揚州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導師制實施細則》,率先在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中進行了本科生導師制的試點[4]。臨床醫學專業吳登云實驗班是我院教學改革試點班級,該班級的學生是通過自愿報名,結合學業成績、英文測試及綜合素質考核等進行了層層選拔。根據導師制實施細則,在吳登云實驗班中我們從入校第1學年起實施全程本科生導師制。首先在全院教師中進行本科生導師的遴選,要求導師必須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師德高尚,關心學生的成長和成才。其次要求有碩士或博士學位,具有中、高級職稱,同時還需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及較強的科研能力,對科研業績突出或具有科研項目的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教師予以政策傾斜,優先擔任本科生導師。師生之間采用雙向選擇的原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和興趣挑選自己敬佩的導師,導師再對入選的學生進行面試后決定是否接受。為了保證導師制的質量,規定一名導師只能帶教2名學生。導師的職責主要內容有:思想引導、選課指導、學習輔導、心理疏導、科研訓練或臨床技能指導、社會實踐指導、創新能力培養、論文報告會指導、就業指導等[4]。同時強調,本科生導師需針對學生的興趣特點,對學生進行科研指導。導師可積極指導學生開展科研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科研能力、創新能力。指導學生積極參加科技創新和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進行科研課題研究,組織科研課題研討會,吸收學生充當科研助手,促使學生科研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導師制的實施為大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提供了助力。在醫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導師也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在新生入學后大一階段,導師主要是引導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以及對臨床醫學專業產生熱愛和興趣,同時用高年級本科生在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方面取得的成績來激發其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熱情,并創造機會讓學生能夠進入導師所在的課題組觀看其所從事的科研活動,培養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主動性。到大二階段,醫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導師就可以根據自己科研課題的需要,讓學生參與科研課題組進行基本實驗技術方法的訓練。同時,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實際情況,導師還可以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探索性實驗項目,讓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資料檢索和文獻查詢,就某一方面的科研問題進行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設計及申報。到大三階段,學生在科研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及技能的積累,可以結合申報的科技創新項目正式開展項目的研究工作,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導師制實施后,吳登云實驗班的學生有近50%的學生能夠參與導師的課題組,獲得院級探索性實驗項目立項的課題組成員均有吳登云實驗班的學生,校級、省級及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的資助中吳登云實驗班的學生占多數。導師制為學院扎實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打下了堅固的基礎,有利于科技創新項目的選苗和培養,使學生在學術科技創新中少走彎路,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4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實施成效與思考

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實施激發了醫學生參與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熱情,越來越多的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從大一第二學期就進入了導師的課題組進行見習,參與課題組的學術活動,并在學長的指導下進行一些簡單的科研方法培訓。到大二階段,多數學生自發組成科研小團隊,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文獻的檢索和閱讀,并開始科技創新項目的申報。大三階段已經能夠獨立進行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近5年來我院各級各類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立項數逐年提高,據不完全統計,申報的院級探索性實驗項目獲得立項85項,校科技創新基金項目獲立項153項,省級科技創新項目獲立項35項,國家級科技創新項目立項11項,600余名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參與了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并受益。隨著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立項的增加,本科生發表學術論文數也逐年增多,近5年共計有30余篇以本科生為第一作者的論文在SCI等專業核心期刊上發表。同時借助于大學生“挑戰杯”競賽平臺,部分項目的成果被遴選為“挑戰杯”大賽作品并入圍,學院多次獲得揚州大學“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大賽優勝杯,其中一項作品代表學院參加了全國“挑戰杯”競賽獲得二等獎,實現了我院課外科技作品全國大賽獎項零的突破。近3年來,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考研錄取率維持在45%左右,這些學生絕大多數都有主持或參加了一項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訓練經歷。醫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要充分體現專業特色和學生特點,堅持從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及相關保障制度做起,與科技創新訓練項目的開展及導師制的實施相結合,將教學、科研及創新實踐活動融為一體,培養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鍛煉其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為創新型社會輸送具有創新能力的卓越醫學人才。

作者:鄭 英 史宏燦 陳軼群 王正兵 龔衛娟 單位:揚州大學醫學院教學辦公室

參考文獻:

[1]安力彬,于雙成,劉曉冬.基于培養醫學創新能力的醫學方法學課程體系構建[J].醫學與哲學,2013,34(2A):47-49.

上一篇: 藝術與教育論文 下一篇: 生活與數學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激情六月激情网久久 |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跳舞 | 亚洲激情视频五月天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 | 日本一区动图视频 |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