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24:4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藝術與教育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依托藝術社團和校園藝術活動,主題共演,有效激發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活力
除了顯性課程之外,我院還重視隱性課程的建設,即通過藝術社團和藝術活動將藝術教育延續到學生的第二、第三課堂中,圍繞公共藝術教育與學生素質教育的同一主題,讓學生參加不同的藝術社團活動和校園藝術活動,將有導向性的藝術教育滲入學生課外生活,從而建立起一個藝術教育的網絡,擴大素質教育的輻射面。
1.依托各藝術社團的活動,普及公共藝術教育學校成立了合唱團、舞蹈團、相聲社、油畫社等社團,社團經常舉辦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參與性強的藝術活動,保證了藝術活動的高參與度。清風書畫社作為我院歷史最悠久的社團之一,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長為集書法、國畫、陶藝于一體的藝術創作型社團,在省級大學生藝術展演中多次獲獎,2008年獲無錫市高校十佳大學生社團稱號。油畫社、相聲社、ST秀社榮獲2011、2012年度無錫市高校十佳社團。樂陶社學生陶藝作品《紫瀧玉》組壺獲2011年“全國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優秀畢業設計大賽”銀獎。
2.依托校園藝術活動,創新公共藝術教育多年來,校園藝術活動依據“大型藝術活動屆次化,屆次藝術活動品牌化;中型藝術活動各系化,各系藝術活動專業化;小型藝術活動社團化,社團藝術活動精品化”的原則,探索藝術活動品牌化、專業化、精品化的發展途徑。每年的迎新晚會,學院都邀請青年喜歡的明星與學生同臺表演;每年的科技文化節和“五四”文化藝術節,學院都會舉辦各種形式的活動,幾乎全院學生都會積極參加。我們立足學院公共藝術教育的傳統與優勢,立足藝術活動的實際變化和師生實際需求,不斷創新藝術教育形式,讓校園藝術活動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又有強烈的時代感。我院經常舉辦經典詩歌朗誦會、專場文藝晚會、大學生藝術團匯報演出、歌手大賽、演講比賽、辯論賽、設計競賽、書畫展等活動,推動公共藝術教育的傳承創新,活躍青年大學生校園藝術文化,從而提升大學生素質。2012年12月,在共青團無錫市委主辦的無錫大學生十佳歌手總決賽上,來自無錫12所高校的22名選手參加決賽,我院大學生藝術團的姚志鑫同學獲得金獎。
3.依托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擴大公共藝術教育影響力我院在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活動中培養與提升學生藝術素養,既遵循藝術教育的客觀規律,又進一步擴大了學院公共藝術教育的影響力。我們實施“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向社會展示教育成果,與群眾共享教育成果,擴大社會影響。第一,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進行公共藝術教育。我院公共藝術教育在社會實踐中提升藝術素養,以服務地方文化為指導,以文藝宣傳演出等社會實踐形式參與新農村文化建設,將優秀的校園藝術文化移植到地方,實現公共藝術教育的本土化、個性化,實現校園藝術教育與社會文化建設的有機融合。第二,與志愿服務活動相結合進行公共藝術教育。青年志愿活動是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增強服務社會意識的重要途徑,也是展示我院公共藝術教育成果的舞臺。我院禮儀隊受國家林業局的邀請,參加了2012年中國宜興素食文化節和第七屆中國竹文化節的接待工作,禮儀隊的儀表儀態受到了中外來賓的高度稱贊。
三、依托校園藝術環境,潛移默化,有效形成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合力
1.開設藝術講座,普及藝術欣賞知識為進一步推動公共藝術教育的開展、拓展素質教育的形式,學院根據自身特色,有計劃地聘請藝術大師和傳統工藝專家開辦普及講座,力求將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前沿設計等藝術教育融入學生的知識體系。如藍印花布傳人吳元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陶藝家吳鳴的《傳統陶藝與現代文化》、徐秀棠大師的《雕塑與空間以及中國傳統陶藝》、省工藝美術協會馬達理事長的《江蘇工藝美術的“過去、現在、未來”》、省陶瓷行業協會時順華的《紫砂茶具的論文寫作》、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的《工藝美術的非物質文化申遺》等,這些講座不僅使學生受到藝術熏陶,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創造潛能。
二、繪畫藝術引起學生情感共鳴,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1.1設計藝術離不開人文精神。設計藝術源自西方,歷史上西方文明高度發展的希臘和雅典城邦時代,一些藝術家把人文精神引入到藝術領域,設計出了大量不朽的、充滿人性關懷的作品,這些經典的作品直到現代還在影響著設計藝術的發展進程。隨著中世紀黑暗時代的到來,宗教色彩開始統治設計領域,一些藝術學家不得不拋棄了人文精神,設計出來的作品就顯得空洞發力。這種現狀直到文藝復興的到來才得已打破,一些藝術學家,例如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等,重新把人文精神運用于設計領域,又使得藝術作品重新煥發了生命力,又誕生了大量不朽的藝術作品。
1.2現代科技的發展,呼吁人文精神的回歸。工業革命之后,流水線作業和機械化大生產,慢慢就背離了人文精神的發展要求,尤其是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廣泛應用與藝術設計領域之中,電腦基本上了代替了傳統的人腦構思,設計出來的作品批量大增,但藝術型明顯不足,更缺乏人文關懷,這就引起了消費者的反對,也使得自身的審計人士深感不足,故此,現階段,設計藝術的發展仍不能偏離人文精神,而是應加大人文關懷的使用力度,適時加大人文精神的教育力度。
2人文精神對藝術設計的重要意義
設計藝術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和藝術,需要把不同學科的內容和不同的思想運用到設計過程之中,藝術作品不是用來自娛自樂的,而是用于共同欣賞,或者是滿足消費者的某種需要,設計藝術就應兼容并包,這其中,人文精神就是設計藝術的重要源泉之一。
2.1人文精神是藝術設計的源泉和動力。藝術設計創意的動力,來自人所提供的信息而產生的情感,各種信息源于人對自然的認識、理解和創意結果給人帶來的功利。“人”即指各行業的作者,也包括團體、社會、國家和民族。藝術設計創意也一樣是理智與情感的結合。所以藝術設計如同創造一樣,一是要有感情,二是要有方法。藝術設計基本上是理性的,但理性需要感情來激發。可見,感情和方法兩者,感情起著根本作用,人文精神就是人類感情的真實體現,為藝術設計提供了真實的源泉和靈感。
2.2人文精神可以提升藝術作品的生命力。藝術設計理念是情感與創意思想的基本組成部分,它包括嚴謹認真、實事求是、堅持真理、一切從實際出發、以實踐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藝術設計師的工作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人文社會因素。只有高度的人文精神,才能激發起高度的設計創意,因此人文因素是藝術設計工作者是否有藝術設計理念,是否具有創意、情感的試金石。人文精神也是現代設計人士抵抗功利化思潮的思想武器,只有心無雜念、不為功利目的所熏陶,才能設計出人們滿意的作品,這樣的作品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才能最強。現階段的設計藝術領域萬萬不能忽視人文精神,可以把人文精神和現代設計技術進行結合使用,提升人文氛圍。
2.3人文精神是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方向。藝術設計首先是思維方式,研究出好的創意要有正確的思維。藝術設計創意不僅需要邏輯和實證的理性思維,同樣需要形象思維,直覺,領悟與靈感,以及有機的整體觀與感悟。藝術創意是在激情下產生的思維火花,這是人們對創意動機的一種通常理解。藝術設計進入當代,與其他學科一樣,已經到了“大科學”時代,多數學科研究需要合作。要學會與人相處,要有平等待人,彼此尊重,互相理解的態度。設計師需要學會使用人性關懷的理念,不能置現實生活于不顧,更不能忽視消費者對于人性關懷的呼聲,用真、善、美來指導自己的設計過程。
3人文精神在藝術設計領域的具體運用
藝術設計既是專業的,又是大眾的,除了考慮設計本身藝術性的考慮之外,更應照顧大眾階層的現實需求,在高于現實生活的基礎上,更應立足于現實生活,回歸藝術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本源,現階段設計藝術的發展,不應排斥人文精神,而是應加大人文精神的教育力度。這種教育不僅僅是依賴于校園之中,更應滲透于設計的每一個環節之中。
3.1設計環節中增加人性關懷。現實生活中,一些消費者就反應我國商品的包裝設計重在強調功能效果,對于一些與消費者密切相關的問題,則考慮不足,比如藥品的包裝重在突出療程療效、食用油包裝中是否非轉基因標志不明顯、一些產品的設計不偏于攜帶,等等,這種功利化傾向應切實加以糾正,增加人性理念,包裝中可以明確一些標志信息、突出環保色彩、強調使用方法等,滿足消費者的現實需求。
(一)河南民間舞蹈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
河南自古以來便處于華夏中心區域,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河南民間舞蹈不僅是華夏文明的標志之一,而且深刻影響著中華舞蹈藝術的發展。“民間舞蹈是一種文化現象,也是一切舞蹈意識得以發展的源泉,它用人類的形體動作表現社會生活,不僅表現民俗民風,還展示人們的心理素質和審美情趣”。河南民間舞蹈在歷代正史、野史中均有大量記載,見證了河南民間舞蹈藝術跨越歷史長河,流傳千載的傳承。通過匯總這些材料發現:河南民間舞蹈所蘊含的厚重文化底蘊。此外,古代河南曾長期作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許多源于古代國家禮儀的音樂舞蹈流入民間后,被歷代民間藝人繼承下來,保留了中國古代音樂舞蹈文化,造就了河南民間舞蹈講傳統、重傳承的風貌。河南民間舞蹈表演具有規范性程式,其中被嚴格規定的流程、動作模式、曲牌以及表象性動作,都證明其源于古代祭祀、禮儀等社會活動。河南民間藝人,最為普遍的藝術追求就是“地道”。一方面,這里“地道”的通俗理解為“夠不夠味”“正不正宗”,也就是技術、表演等是否達到標準;另一方面,河南民間藝人心目中的“地道”,除了技術、表演標準外,還包含著“合不合規矩”“合不合套路”“符不符老樣兒”的含義。在許多地方,遵循老輩流傳下來的“規矩套路”是第一位的,甚至高于當下某些審美需求,這是河南民間舞蹈能夠成為傳統文化載體的原因之一。總之,通過深入研究可知,河南民間舞蹈藝術包含著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精髓。
(二)河南民間舞蹈藝術融合了多方特色
河南是中國舞蹈的發源地之一,在中國舞蹈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河南民間舞蹈不僅融合了南北方舞蹈文化,還融合了中原地區與其他地區、漢族與少數民族、國內與國外的舞蹈文化。1.中原地區與其他地區舞蹈文化的融合歷史上中原地區為兵家必爭之地,自古便有“逐鹿中原”“問鼎中原”之說,因戰亂造成中原政權南遷的魏晉南北朝、兩宋和明末,是南北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和漢文化大交流融合的高密度時期,“與西方國家之間的征戰造成的后果不同,中華民族具有極強文化溶解力。其他民族在進入中原后,在較短的歷史時期內會被同化并且這種同化程度極為深刻,主要表現在意識形態、生活方式、文化樣式等多樣化的有機融合”。這種有機融合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河南的民間舞蹈中保留著大量外來因素,成為了舞蹈發展史的活化石。如“客家”是從西晉永嘉之亂開始,中原漢族居民大舉南遷而形成的民系,像這樣大規模的中原居民南遷,還有北宋到南宋、明代到南明以及之后的臺灣鄭明政權,這些都是河南舞蹈傳播的重要途徑。可以說,歷史上中原居民數次大規模南遷,促進了河南舞蹈文化的全國傳播,及其與各地舞蹈文化的高度融合。2.漢族與少數民族舞蹈文化的融合歷史上中原地區多次發生漢族與少數民族的政權更替,客觀上促進了河南民間舞蹈文化所屬的漢文化體系與少數民族文化體系的交流、融合。據史籍記載,河南舞蹈文化同少數民族舞蹈文化融合的范例不勝枚舉。如南北朝時期鮮卑入主洛陽,帶來了舞蹈文化的交流融合;云南納西古樂源于漢族的洞經音樂和皇經音樂,是唐宋時期中原地區音樂的傳播和發展,與之相對應的舞蹈也出現了融合;清代河南項城流傳至今的“回民秧歌”,深刻體現出了漢族傳統舞蹈對少數民族舞蹈的影響。3.國內與國外舞蹈文化的融合河南所處的中原地區一直以來都是漢文化的核心區域,它對整個世界,尤其是東北亞和東南亞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隨著歷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頻繁開展,河南舞蹈文化流傳到了世界多個國家、地區,實現了國內與國外舞蹈文化的融合。
二、河南民間舞蹈與高校藝術教育的融合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辦學特色越來越受到重視,提高辦學品位、打造鮮明的辦學特色,無疑是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的當務之急和生存之要。所謂辦學特色,“是指學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積淀形成的符合辦學規律且被社會公認的獨特辦學風貌”,它既是一所高校個性特征的體現和面向社會的名片,又是其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保障。高校有四大職能,即“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其中“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指的就是服務于區域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高校與區域社會文化相結合,并積極參與到文化建設中來,是一所高校打造辦學特色、增強自身綜合競爭力的有效措施。
(一)河南民間舞蹈藝術的發展需要借助藝術教育平臺
根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3年底,被收錄到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中的河南民間舞蹈有四十余個,其中既有周口沈丘縣《槐店文獅子》、開封蘭考縣《麒麟舞》、焦作博愛縣《蘇家作龍鳳燈》、焦作沁陽《高臺火轎》、安陽湯陰縣《跑帷子》、鄭州鞏義《小相獅舞》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又有鶴壁市《金龜舞》、周口沈丘縣《撲蝶舞》、信陽潢川縣《火淋子》、新鄉縣《小宋佛高蹺》《小冀背裝》、周口項城《項城肘閣》、安陽縣《呂村戰鼓》、三門峽靈寶市《王家熱鑼鼓》、許昌長葛《蓮花燈舞》、焦作溫縣《虎舞》、南陽南召縣《云彩燈》、開封蘭考縣《臥拐秧歌》、洛陽新安縣《九連燈》、商丘市《慶豐花鼓》等,極具地方特色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民間舞蹈藝術形式借助非遺保護平臺,在文化傳承、發展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雖然河南民間舞蹈藝術有其自身的生存能力,但面對飛速發展的新信息時代,其傳承難免會受到影響,為了保障這些民間舞蹈藝術得以良好傳承,需要借助地方高校的藝術教育平臺。因此,民間舞蹈藝術在教育系統中的拓展,是其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人類文化的源遠流長離不開教育的傳承,將民間藝術納入學科教育保護體系,是民間藝術資源保護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將河南民間舞蹈藝術納入到教育體系中,不僅可以提高教育內容的豐富性,提升藝術教育的品質,而且可以擴大河南民間舞蹈藝術的社會影響力,有利于營造雙贏的局面。同時,品種多樣的河南民間舞蹈也為藝術教育提供了很大的選擇空間,有利于高校開展豐富多樣的藝術教育教學活動。
(二)河南民間舞蹈與藝術教育的結合具有先天優勢
河南民間舞蹈是中原文化的一個縮影和高度概括,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優秀藝術形式,如前文所述,它具有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絢麗的藝術本體性特征,這些都使河南民間舞蹈成為極具區域特色的文化載體,借助藝術教育平臺,高校完全可以將這筆寶貴的文化遺產納入到提高自身辦學品質的規劃中。一定程度上說,河南民間舞蹈與高校的藝術教育具有天然聯系。一方面,文化傳承是高校的一個重要職能,將河南舞蹈藝術文化遺產作為提高自身辦學品質的基礎,可以賦予高校教育獨特的文化氣息,使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的職能真正落到實處;另一方面,借助對河南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研究,可以使河南民間舞蹈獲得極大活力,兩者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
二、激發學生學習藝術教育課的興趣,提高學生對藝術教育課重要性的認識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它表現為人們對某件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興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產生愉悅的心理狀態,興趣能使人們目標明確,積極主動,從而能自覺克服各種艱難困苦,獲取學習、工作的最大成就。因此,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關系到教育的成敗。只有當學生對其學習內容產生興趣,才會樂意去學,才會去積極思維,才會受教育于輕松愉快之中,才會持續地專心致志地去鉆研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要激發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藝術教育課的學習興趣,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學生對藝術教育課重要性的認識。首先要使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充分認識到藝術素養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藝術教育是大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高職高專美育教育的主要內容和途徑,它對于提高人的審美情趣、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及德、智、體、美等全面和諧發展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要使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充分認識到藝術素養是從事幼兒教育的基本素養。這就要求幼教工作者要有較高的藝術素養,具有音樂、舞蹈、繪畫等方面的基本知識,掌握彈、唱,畫、跳的基本技能、技巧,形成能夠欣賞音樂、美術、舞蹈等作品的基本素質。再次要使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充分認識到通過藝術進行教育已成為當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幼兒教育的指導思想。幼教工作者的藝術素養是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的職業素養,只有掌握較寬泛的藝術基本知識,形成扎實的藝術技能技巧,培養一定的藝術審美能力、藝術創造能力和藝術教育能力,并能將自己的藝術素養轉化為實際的教育教學能力,才能為自己將來成為一名既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論知識,又掌握扎實幼兒藝術教育技能的優秀幼兒教師打下基礎。
三、改革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育課的教學,提高藝術教育課的教學效益
1.要豐富藝術教育課的教學內容
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的藝術教育課不同于藝術專業的藝術教育課,要以滿足幼兒藝術教育的要求為原則,要在傳授藝術教育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的同時,進一步體現學前教育專業獨特的專業特性和要求,加強蠟筆畫、手工制作、兒童歌曲的即興伴奏、邊彈邊唱、幼兒舞創編等內容的教學。除樂理與視唱練耳、樂器演奏、聲樂、舞蹈、音樂素養基礎、繪畫、手工制作這些基礎內容外,可適當增設一些能訓練學生彈(彈琴)、唱(唱歌)、舞(跳舞)、說(兒歌、故事創編)、畫(畫畫)、做(手工、玩教具制作)等技能的課程。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藝術教育教師的素質
學前教育專業的藝術教育教師必須是高水平、高素質的,不僅要有正確的審美觀點,較高的鑒賞美、體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還需要有廣博知識和較高的專業能力。可以聘請知名的畫家、書法家到學校兼課,也可以聘請藝術團體有實踐經驗的設計師到校指導藝術教育。學前教育專業的藝術教育教師還應該是“雙師型”教師。他們既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較高的教學水平,能較為熟練地進行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育的教學,又能深入幼兒園,了解當前幼教藝術教育動態和前沿理論,具有較強的幼兒園實踐教學素養和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能夠懂得幼兒園老師如何運用說、演、彈、唱、畫、編等技能于教學之中進行藝術教育教學。
3.要改進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育課的教學方法
蘇聯教育家孔德拉秋克說:“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妥善地運用教學方法。”承擔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育教學的教師要運用靈活、多樣、針對性強、有特色的教學方法,讓枯燥的課堂鮮活起來,吸引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完成教學任務。由課內走向課外,由學校走向幼兒園,構建一個開放的課堂,讓學生實實在在地去接觸原型,去感知,去領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藝術教育課的興趣。
4.加強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藝術實踐能力訓練
藝術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積累過程,必須多參與,多實踐才會習得較強的藝術能力,因而應多給學生一些在實訓室練習的機會。學生也應利用課堂內、早晚自習、課外活動等一切機會多到琴房、練功房、畫室、手工室、陶藝室等實訓室練習,并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各種藝術課外活動。社團要多舉行一些演出或術比賽活動,如聲樂比賽、器樂比賽、幼兒舞比賽、兒童畫創作比賽等,引導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生自己開展的藝術教育活動之中,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華、創作及與同學間多交流的機會,以其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藝術素養。加強學生在幼兒園的見習、實習活動,采取集中見習、分散見習、參與式見習、實習、頂崗實習等多種參與教育實踐形式,讓學生觀察、思考音樂、美術、舞蹈在幼兒園的各種活動、游戲中是如何運用的,幼兒園是如何組織藝術課教學的,并主動參與,使學生組織、實踐藝術能力在真實情境的依托下得到培養,促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離校前基本完成由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換。
2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所提出的一些措施
對于當前藝術設計專業引入計算機課堂教學所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幾點自己的看法。第一,在用計算機輔助設計時也不能忘記基礎的手工訓練。任何學科的學習都要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對于設計來說,沒有牢固的基本功,想要對設計進行很大創新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藝術設計課堂雖然需要計算機,但是也只能將其作為輔助設計,還是要將基礎手工繪制圖形作為主要教學方式。第二,對于老師來說不能依賴計算機。上課的時候如果要用計算機進行設計,還要讓學生參與繪圖過程,不能只是簡單的展示。要將設計思想以及一些基礎知識向學生講解清楚,不能讓學生脫離課堂。第三,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在講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注重實際應用,讓學生將自己的設計思想以手工的形式繪制出來。第四,高校教學課程要合理安排。不能將最原始的想法改變,計算機只是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用以輔助設計,不能摒棄原有教學方法,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時還要結合傳統教學方法的優勢,要將新舊事物相結合,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2最重要的環節離不開藝術教育的培養
每個人都具有共性和個性兩個方面,在當今社會發展中,創新往往與人的個性有密切關系。人的個性培養,需要獲得方方面面的教育。在高校藝術教育過程中,注重學生感受的多樣性,通過藝術教育使個體盡可能地獲得豐富的獨特感受,成為高校藝術教育者的共識。如果說智育和德育主要發展了人心智和德行方面的個性,那么美育則發展了人審美方面的獨特個性。藝術教育的這一審美功能,促使個體在和諧的最高境界中追求“和而不同”,保持了個性的獨立性。只有每個個體具有獨特的審美認知,才能夠達到整體的“百花齊放”,進而使校園文化建設充滿生機,促使校園文化建設成為生動的而非呆板的、獨特的而非隨波逐流的、內容豐富的而非單一的發展模式。
主人管理是魏書生同志最常用,也是他最見長的一種管理策略。他采用民主的方法,制定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每當出臺一項新的規章制度,或修改一項原來的規定,都要通過全校教職員工反復討論,最后才能決定。一旦走下來,就不輕易改變,要通過一個階段的運作后再來驗證其是否合適。魏 書生常說的一句話是:“說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 在這一管理策略中,大略要分如下三個方面。
(一)明確主人身份。魏書生同志經常提醒自己,校長是全校師生的服務員,應該全心全意地為師生服務。于是他也經常強調教師是學校的主人,學生是班級的主人,全校師生才是學校真正的主人、讓全校教師們都知道只有教師真正明確自己是學校的主人,學校的事情才會好辦,教師的事情才會辦好。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是教師們自己反復討論后,定下來的;學校的一切重大事情都由教師們參與,教師策劃,教師們親身去做而取得一定成績的,教師們怎能不感覺到自己是學校的真正主人呢?
在傳遞和延續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語言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在師與生、教與學之間,信息的互相傳遞,多數是憑借語言為中介來進行的。教師傳授的知識能否被學生所理解,關鍵在于他能否把人類所積累的文化科學知識,通過語言轉化為學生可接受的信息。對于教師而言,沒有任何一堂課能離開語言去表達教學內容和組織教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語言的藝術性,對于學生知識的接受、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心靈的啟迪、情操的陶冶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課堂教學中教師所使用的課堂教學語言既不是嚴謹的書面語言,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口頭語言,課堂教學語言是“科學嚴謹的書面語言和靈活生動的口頭語言的高度統一。大凡講課受到歡迎的教師,其語言表達都充滿了科學性、邏輯性、生動形象性、富有啟發性和幽默風趣。正因為如此,孔子、夸美紐斯、杜威、赫爾巴特等教育界的泰斗們,無一不對教師的語言藝術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給予充分的肯定和極高的評價。無論是滿頭銀發的老教授,還是初出師門的新教師,無一不在追求著教學語言藝術的完美。本文將從聲音和語詞兩個方面對課堂教學中教師使用語言的一些技巧進行探討和分析。
一.聲音的控制藝術
課堂教學的語言,對于音量、音質、節奏等,都有嚴格的要求。巧妙的對聲音加以控制,對提高教學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對聲音控制不當,不但會嚴重影響教學效果,更會對教師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因此,合理的利用聲音,是教師語言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
第一、發音的技巧
講課不同于閑聊,它要求音量灌滿全教室,并且連續講話的時間較長。有的教師不知道合理使用嗓子,不懂得發音的技巧,結果要么聲音微弱,學生聽不見,影響教學效果;要么扯起嗓子喊,結果是“費力不討好”,過分使用聲帶,造成聲音嘶啞,損害自身健康。只有正確使用發音技巧,才會擁有響亮、動聽的聲音,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呼吸是發聲的基礎,“氣息通過喉部聲帶的震動形成聲音,再經過口腔和鼻腔協調合作產生“共鳴”,最后通過舌、齒、唇的協調動作發出各種音調,形成我們豐富多彩的聲音。吸氣是發聲的準備,講課時要求教師吸氣多一些,吸得深一些。戲曲演員講究“氣人丹田”,就是在感覺上把氣吸到小腹部,發聲時總是感到小腹在用力。教師講課雖不用這樣的嚴格的要求,但盡量把氣吸得深,聲帶才不易疲勞,如果講課時感到胸部勞累,那就表明氣吸得淺了,久而久之會損害自身的身心健康。
咬字不準,吐字不清,語言含糊,這也是教師講課時常見的毛病。最有效的辦法是經常進行朗讀練習,選取精彩的文章段落,放慢速度逐字逐句朗讀,有意識地注意字音的完整。最好能象曲藝演員那樣,選兩、三段繞口令,鍛煉唇、齒、舌的協調活動功能,持之以恒便能達到“字正腔圓”的目的。
第二、節奏的控制
講課說話的節奏太快,是許多新教師易犯的毛病。主要原因由于教師精神緊張,沒有注意學生的反應,表面上看來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但教學效果卻不佳。教學實踐表明,教學語言的速度以每分鐘90-120個字為宜。節奏過快,發送信息的頻率太高,使學生的大腦對聽取的信息處理不及,影響教學效果。反之,教學語言節奏過慢,不僅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教學時間,而且會導致學生精神渙散,降低學生聽課的興趣與效果。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學語言的節奏應與學生、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教學要求等各種因素相適應。學生年齡越小,年級越低,越要相應地放慢講話的速度,增加停頓;當教師要通過描繪一件生動具體的故事,來激發學生學習的情趣,教師的講述可以快一些,這樣能較順利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當教師要通過擺出了幾件事實,啟發學生經過思考得出一個科學結論時,教師的語言要放慢,給學生以充分的推理判斷和思考的時;當教師在歸納敘述科學概念、科學結論時,要逐字逐句清晰準確,使學生能牢固地掌握基本概念和科學原理。
第三、聲調的掌握
聲調上的抑揚頓挫、高低快慢的變化,是教師課堂教學中常用的語言技巧。合理掌握聲調,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語音語調的變化是引起學生注意的一個重要因素,無變化的語言則是導致學生疲乏、精力不集中的重要原因。
提高音量、降低音量、沉默等都是教師在教學中常用的手段。一般地講,教學中講到關鍵點時,或需要強調突出某個問題時,可以提高聲調,放慢速度;在講一般性陳述和過渡性的內容時,可用中低聲調交替講解加快語速;當發現學生出現疲態時,應及時更變語音語調,以引起注意,重新興奮起來。
短暫的沉默是教師維持課堂教學秩序,引起學生注意教學內容,激發思維的一種有效方法。比如,當教室內比較喧鬧時,教師利用短暫的沉默,往往會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再比如,講完一課的重點后停一下—然后再輕聲地重復一遍。或向全班同學公開提出問題后,適當地有意地停頓,而暫不要求誰來回答。都能有效的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教學質量。
二.講課的語詞藝術
教師的課堂語言是一門藝術,中國古代的教學論著《學記》說:“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善于講課的教師,講起來娓娓動聽,引人人勝,不善于講課的教師,則是平淡無味,使人昏昏欲睡。教師要想上好課,必須先過語言藝術這一關。使課堂語言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詞準意切,通俗易懂
詞準意切,指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的詞語必須準確明了,不能含糊其詞。有的教育論著中把其稱為“教學語言的科學性”。它要求教師的語言準確無誤,必須精確地表達知識的內涵。對各種現象的描繪,對概念、定義規律的表達,都要做到語言詞準意切,不使人發生歧義和誤解。比如:有的教師望文生義,對概念的解釋不進行細致的推敲,“語法就是語言的法則”、“法人就是負有責任的人”等等,這些解釋都是不準確的,甚至是錯誤的。N對傳授的知識也不能信口開河,今天說一樣,明天說一樣,讓學生無所適從。即使學術上有爭論的,也應該給學生講明白,我們取哪種說法,使學生心中徑渭分明。比如:在《教育學》的教學中,講到教育的起源這一問題時,就有勞動起源論、生物起源論、心理起源論等多種理論,教師應分別對其進行分析,指出其優缺點,什么理論最正確,應采取什么理論。
既有書面語言的嚴密精確,又有口頭語言的通俗易懂,順口悅耳,便于說、聽和記筆記,這是對課堂教學語言的要求。我們教學的任務是根據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要求將教材的知識內容傳授給學生,從而使學生能聽懂、學會、練熟。其前提條件是教師使學生聽懂。如果教師的語言吞吞吐吐、詞不達意,使學生聽起來糊里糊涂,莫明其妙,這就無法實現教學目的。有些書面語,學生不易理解,這是極為正常的。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教師還必須把比較難懂的書面語言變成比較通俗的口頭語言,使學生容易理解。這也要求教師的教學語言既要詞準意切,又要通俗易懂,具有通俗化、口語化的特點。
第二、親切熱情,文明禮貌
親切熱情,就是在教學中語言要有親切感,充滿對學生的關心愛護,多鼓勵,以寬為主,以嚴為輔;不能老拉著臉,板著面孔。只有這樣才能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氣氛。比如教師讓學生回答問題,學生這時一般都比較緊張,教師應用親切柔和的語調告訴他:“不要慌,膽子大些,錯了也沒關系。”再比如:一個學生作文沒有按時交,他告訴教師忘在家里了,這時教師可以對他說:“是啊,為了寫好這篇作文,你一定花了不少心血,可惜今天不能看你的作文了。這樣讓學生感到教師和藹可親,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在當今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藝術,關注藝術教育,在兒童教育領域更是如此。沒有藝術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沒有藝術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藝術教育更有其自身的特點,它有利于豐富兒童的想象力,有利于提高兒童的智力開發,有利于增強兒童的自信心。兒童的生活狀態是靈活,開朗,充滿想象力和快樂的,不受限制和約束的,僅有知識與技能的藝術教育是不完整的藝術教育,沒有藝術素養的兒童是不完整的兒童。兒童的生命發育需要自在輕松和照料滋養,需要天然的環境,需要整體的、長遠的發展。
關鍵詞:
兒童;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是人類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6歲至14歲”的兒童時代開展藝術教育是世界教育共通點,通過對兒童開展藝術教育可以促進兒童智力的發展,增強兒童的感知能力,培養兒童對美的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增進兒童的形象思維和空間想象力,更進一步培養兒童的創造性能力都是極為關鍵和重要的。但是,歷來對兒童的教育著眼點在于如何培養兒童良好的習慣、人格與情感方面,專注于兒童日常行為的規范指導,而藝術方面的教育只是附帶其中。本文就兒童藝術教育的審美特征,藝術教育與兒童教育的關系,兒童藝術教育與自然的關系,藝術教育與兒童所處的環境幾方面加以分析。
1藝術教育的基本特征
“藝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和主要環節。“是指關于藝術本質、特征和發展規律、創作規律、鑒賞規律的教育。……還包括藝術實踐、藝術創作技巧、手法的專門教育和訓練。……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教育和文化藝術素養教育,包含著美育的內容,具有形象性、生動性、愉悅性等特征。”因此,藝術是情感的表現,伴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把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作為重點,并致力于藝術教育。美國政府曾頒布一項《藝術教育國家標準》,文件明確規定藝術對教育的貢獻遠遠超出了其內部的價值,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學科,并強調指出藝術是生活和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斷言“在教育中,藝術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是連接世間難以描述的和情感深刻的各種事物的橋梁。用最簡單的話說: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進而系統介紹了藝術教育擁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另外法國和德國擁有悠久的文化和藝術傳統,這些國家都非常重視藝術教學的價值,都將普及藝術教育納入被普遍認可的固定化模式之中,使其成為國家改革和發展的重點。早在十九世紀初,達爾文就提出:“我真不明白為什么對藝術愛好的喪失會引起心靈的另一部分———能夠產生更高的意識狀態的那一部分能力的———喪失。……事實上,失去這種趣味和能力就意味著失去了幸福,而且還能進一步損害理智,甚至可能因為本性中情感成分的退化而危及道德心。”如今,我國教育工作者也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藝術教育的重要性。他們指出:“沒有藝術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教育;沒有藝術的教育是枯燥無味的教育;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藝術的教育就沒有完全的素質教育。”“藝術教育作為一種全生命的教育不僅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它也極可能成為當代整個教育觀念、教育行為改變之突破口。”
2藝術教育是兒童教育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