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調查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6 15:24:3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社會調查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社會調查論文

篇(1)

法社會學是對法的社會現象進行研究的一門學問,在社會學中運用的研究方法,在法社會學中的研究中同樣可以應用。在對法律在社會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法律在社會中所產生的后果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社會調查法是進行這種研究較為常用的方法,其中問卷調查法又在法律現象的社會的調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法社會學調查中最為常用的一種調查方法。以問卷調查運用為主的研究方法在法社會學研究中已是最主要的類型之一,在法社會學的調研中應用比較廣泛。美國社會學家艾爾?巴比稱“問卷是社會調查的支柱”,英國社會學家莫澤則說“十項社會調查中就有九項是采用問卷進行的”。

問卷調查法,是指調查者根據研究的問題和研究的方案,通過設計一套要求被調查者回答的問題表來收集資料的方法。作為具體方法的問卷調查法有著與之密切相連的方法論背景或基礎,是區別于其他某些方法的重要標志。問卷調查法的理論基礎是實證主義哲學指導下的方法論,在本質上是一種實證性的研究方法。實證主義方法論淵源于近代經驗主義哲學,并在實驗科學發展的條件下,由孔德首先提出來。他相信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一樣,有著客觀規律,這些規律應該通過觀察、實驗、比較以及其它與自然科學一樣的方法去發現。其基本的觀點是:一切關于事實的理論知識都以經驗的實證材料為根據,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是純客觀的,社會現象也如同自然界一樣服從于基本規律,我們在因果規律的探究中,就能夠確定社會的秩序和運行。涂爾干實證主義社會學以客觀性和社會事實為研究對象,認為社會與自然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一樣都是受客觀必然性支配,這就決定了其研究方法必然采用自然科學中研究自然現象的實證的方法,通過觀察、實驗、比較、檢驗等方法找到事物發展的規律及事物之間的聯系。解釋社會規律的具體方法就是在自然科學中已成功運用的觀察、實驗和比較的方法。正如涂爾干自己所說:實證社會學的“主要目的是將科學的理想方法擴大到人類行為的解釋上,說明因果關系的必然性,社會現象的可理解性,對于科學和實踐同樣是必要的”。實證性的研究方法可以概括為通過對研究對象大量的觀察、實驗和調查,獲取客觀材料,從個別到一般,歸納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和發展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筆者從問卷調查法的一些重要特征探析其實證性的特質:

一、從事物的現象出發體現實證的邏輯前提

問卷調查法主要針對社會中出現的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從中進行抽樣調查,在進行抽樣調查的過程中,抽樣的標準以及抽樣的準確度都經過精密的計算。這種抽樣調查的結果具有代表性,能夠體現社會現實的一般狀況,體現了從個別到一般的發展規律。進行抽樣的問卷調查的設計主要針對現實社會中出現的各種表征,社會現實生活中所出現的各種現象。問卷調查法主要針對這種出現的社會現象進行分別的歸類統計分析,從而得出法社會學中所出現的各種法的表現形式,體現出法所產生的社會效果。

問卷調查法所針對的調查對象體現了實證主義的邏輯前提。實證主義強調知識必須建立在觀察和實驗的經驗事實上,通過經驗觀察的數據和實驗研究的手段來揭示一般結論,并且要求這種結論在同一條件下具有可證性。實證主義排斥傳統哲學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反對傳統哲學包羅萬象的哲學體系和高度抽象思辨的哲學,主張哲學應當建立在來自觀察試驗的經驗事實和實證科學的基礎之上,把哲學的研究對象、方法和任務局限在與科學有關的范圍和領域。試圖用“經驗”、“感覺”、“要素”等取代傳統哲學中思維與存在、精神與物質的對立,以“中性”哲學自居。實證主義主張把知識局限在感覺經驗或現象的范圍之內,強調科學認識論的根本任務只是記錄感覺、描述現象及其相互關系。實證主義者認為,人們通過觀察和實驗,得到某個事物的色、香、味、聲、形,那么人們對于這個事物的色、香、味、聲、形的經驗知識是可靠的?!安既R克試圖像研究自然現象那樣研究法現象,試圖從法現象中發現一個貫穿始終的描述法的發生與運行的根本規則或法則。他認為真正科學的法學研究是:(1)只分析法現象而不探索法本質;(2)法學的觀念應是具體的,可與經驗相參照;(3)從經驗事實中不能推出價值判斷?!边@三條原則構成了布萊克實證主義方法論的核心,也是所有實證主義者所共同擁有的方法論信條。

問卷調查法研究事物的外在表象,并且對事物的外在表象進行統計、分類、分析,體現了實證主義研究事物的出發點,及從客觀的外在表象為起點,具備了其實證性的起點。

二、高標準化要求從形式上確認實證性

問卷調查法主要針對調查的對象,設計一整套的調查問題,從紛繁復雜的各種法社會現象中,根據在工具及程序上的高度標準化要求,將原本很復雜的社會問題,歸結為事物的現象或者表象的一些規范化的問題,形式上表現出了從事物的現象出發來研究事物的本質。問卷是進行變量測量和資料收集的工具,而統計分析則是處理這種雖來自于樣本卻要反映總體的,以問卷形式收集的大量資料的程序。問卷調查研究的規范操作程序,還使得其研究結果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可以迅速反映動態的社會信息,應用范圍十分廣泛。通過問卷來收集研究資料,所設計的問題與項目都是由研究者根據課題研究目的和課題需要,嚴格篩選和精心設計的簡明易答的問題或表格,因而它的標準化程度較高,較容易對事物的表象與體現進行定量評估。

問卷調查法在工具及程序上的高度標準化要求,符合了形式上的實證性。但是又常常使得原本很復雜的問題流于表面化,即形式的要求導致了內容的膚淺。形式化的表面的問題,很難對被調查者產生某種思想、行為的背景原因,獲得直接的、切實的感受。無論是紛繁復雜的人類的行為,還是各種形式的社會生活現象,研究者在設身處地的研究同一問題,與他們面對一疊問卷表或一堆統計數據時,獲得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它只能獲得書面的社會信息,而不能了解到生動、具體的社會情況。因此也只是從形式上確認其實證性。

實證主義研究方法所采用的研究方式最為典型的是定量研究,通過定量研究將社會現象及其關系和變化趨勢用精確的統計語言描述出來,從而達到認識和預測社會世界的目的。定量研究在形式上確認高度標準化的要求,體現實證的準確性和嚴密性。在《社會學方法的準則》中,涂爾干指出,社會學既然是以社會事實為研究對象的,那么它就必須注意到社會事實同時具有的物質性和觀念性雙重特征。因此,社會學方法具有雙重性質:一方面,從社會事實的物質性特征出發,社會學是可以借鑒自然科學中某些普遍性方法的;另一方面,從社會事實的觀念性出發,自然科學方法又需要經過某種形式的改變,才能允許被應用到社會研究中去。從法社會現象的物質性特征出發,即以形式的方式來體現其準確性、確認實證性。諾內特對此評論道,“拒價值判斷于千里之外的實證主義立場的實質,意味著在法學研究中寧要無知也不要偏見;但實際上偏見(即利益、同情、感覺力、興趣等)具有促進思考的能量,在無視一切價值的場合知識不可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問卷調查法也因此只是從形式上體現了實證性,而不能從本質上體現實證性。

三、邏輯演繹的特質體現實證性

問卷調查法的優點是它既可以用來描述某一事物總體的概況、特征,以及進行事物總體各個方面之間的比較,也可以用來解釋不同變量之間的關系,體現其邏輯演繹的特質。作為一種實證的方法,問卷調查法有著于眾多自然科學方法相類似的邏輯程序。問卷調查法的邏輯演繹的這種實證性質,決定了它與隨機抽樣、與統計分析密不可分?;蛘哒f,問卷調查法實際上意味著抽樣、問卷與統計分析三者之間存在某種必然的、內在的聯系。抽樣解決的是調查對象的問題,問卷則是進行變量測量和資料收集的工具,而統計分析則是處理這種來自于樣本卻要反映總體的,以問卷形式收集的大量資料的必要方法。問卷調查法的抽樣、問卷與統計分析體現邏輯演繹的特質。

實證主義方法論最大的特點是,要求每一步演繹推斷必須有堅實的實踐基礎,即推理的結果也可以直接用實踐進行檢驗。法社會學不僅客觀地闡明法律現象“究竟是如何”,而且進一步關注于法社會現象的原因和規律。實證主義把自然科學的方法論作為自己的基本原則,認為科學的假說必須由經驗證據來檢驗,某一理論只有得到經驗證據的完備支持才是可靠的。實證主義方法論認為,雖然社會科學在方法、技術的運用上有其特點,但它在理論建構、證據搜集與分析、理論檢驗等方面所運用的方法與自然科學方法無本質區別。實證主義者堅持認為社會研究的邏輯方法是假設演繹法,科學假說的陳述必須由經驗實施來檢驗,理論僅當它得到經驗證據的完備支持時才是可接受的。獲取經驗證據需要采用實驗、系統觀察、調查、訪問、文獻考察等方法,其中問卷調查法是其中最為重要的方法。實證主義者把自然科學方法論作為自己的基本原則,把自然科學當做科學的范例,在他們看來,社會學是也符合科學的邏輯的,當然法社會學的問卷調查研究方法也同樣體現這種邏輯演繹的特質。問卷調查法中以抽樣和問卷為前提,統計分析則是其邏輯演繹的具體表現。

四、問卷的準確性較低,其實證性降低

篇(2)

1.調查報告

    本調查于2009年2月21日對成都市溫江區新型農村社會醫療保險現狀進行了實地問卷調查。

    此次調查通過多階段抽樣的方法,對溫江區各個年齡段擁有農村戶籍的群眾進行了抽樣,抽取樣本總數為100戶。由于采用的是現場登記、現場答疑的回收方法,不僅回收率達到了100 %,確保了調查的質量,還獲取了其他相關信息的第一手資料。

    (1)為了更好的研究各年齡段的經濟情況,我們對年齡段與家庭人均月收人兩個變量進行列聯表分析,50歲以上的人群人均月收人主要集中在500元以下,占到調查人數的70 %,收人水平低下,在這個年齡段的人群中,人們基本上沒有工作,平時的日常費用支出主要來自于政府發放的養老金或者是子女的贍養費用。在22一35與35一50的兩個年齡段里,人們的人均月收人水平比較穩定,集中在500到3000元之間,雖然收人差距比較大,但是目前基本的生活水平還是可以通過自己收人得到保障。

    (2 )在問題“您對新型社會養老保險的了解程度”的信息回饋中,對“年齡段”、“經濟狀況”與“了解程度”三個變量進行了因果分析與交互表分析,只有10%左右的被調查者對目前實施的新型養老保險制度比較了解,然而,大多數被調查者都反映對對該項制度并不是很了解,了程度僅為一般或者根本就不清楚。對該項制度比較了解的被調查者主要集中在35歲以上的年齡段中,在35歲以下的被調查者中,僅有一人比較了解,大多數人們都不是很清楚。這一方面反映了年輕人對養老保險的關注程度不夠,但同時也折射出目前溫江區對新型養老保險制度的宣傳力度還不夠,人們的了解程度偏低,只有35歲以上必須購買社保的群體對該制度的具體內容才有所了解,政府應該加大宣傳力度,采取更為有效的宣傳方式,且對還未參與社保的人群應特別關注。

    (3)在問題“您是否擔心退休后的養老生活”的信息反饋中有71 %的被調查者擔心自己以后的養老生活,這主要集中在低收人者,其中,在“擔心養老生活”的被調查者中有34.3%的位于500元以下的收人水平中,有34.3%的位于500元一1500元的收人水平中。1500元以上收人水平的人們基本上不擔心自己以后的養老生活,因為這部分高收人者主要在22 - 40這個年齡段中,他們有更多的時間與財力采取購買其他商業保險等措施來保障自己以后的晚年生活。

    (4)在問題“以您現在各項養老保險金的總和,退休后您覺得生活水平會是怎樣”的信息反饋中,大約一半的被調查者反映目前的養老金金額無法保障自己基本的生活需要。50歲以上的人群中有69%的被調查者反映目前的養老金使自己的保障程度處于中等偏下的狀態,有少數人的生活無法得到保障,而其他年齡段的被調查者大多數覺得處于中等水平。可以看出目前的養老金金額對于患有較多疾病的老年人還是有點緊張,保障不夠,這為我們以后的改革起到了導向性作用,可以設置合理的機制,不同年齡段的社保金額區別對待,體現相對公平。

    (5)在問題“您覺得退休后每月需要多少養老金才能維持基本生活需要”的信息反饋中,有41%的被調查者認為按照目前的消費水平,每月400一600的養老金才可以基本保障其生活需要,26%的被調查者認為600 - 800元比較合適,29%的被調查者認為800元以上比較合適。如果以比例0.04,0.41 ,0.26,0. 29作為權重對各樣本距均值400 , 500 ,700 ,800進行加權平均,由期望的計算公式,可以得到社會群體對社會養老保險金額的月期望值為635元。

    通過進一步的分析,發現對社會養老金最低需求的程度與被調查者的年齡段有著密切的關系,在50歲以上的被調查者中,有75%的被調查者對養老金的要求為月400一600元,而更為年輕的調查者則認為月400 - 600的養老金將不能保障目前消費水平下的生活需求,在35 - 50歲的人群中,有65%的人覺得月600元以上才能維持自己的晚年生活需求,而在22一35的人群中大多數被調查者認為月800元以上養老金才能保障自己退休后的養老生活,這與各年齡段的消費水平、消費習慣有著關聯性,根據托賓的絕對收人假定的消費理論,人口的老齡化現象與生活必需品范圍的擴大都將影響人們長期的消費傾向,而按照目前的費水平,低年齡段比高年齡段的人們在對保障金額的要求數量上有差異是正常的,如何更好地解決這種生命周期跨期贍養的問題是以后如何改革的重點之一。

2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新模式的構建

    基干目前新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在我國施行實地問卷調查所反應的具體問題,通過對國外發達國家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對比借鑒,為我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完善明確的方向。

    (1)實行個人帳戶管理。該帳戶包含三個戶頭:普通戶頭、保健戶頭、特殊戶頭。普通戶頭可以用于個人的養老、教育、購房等方面;保健戶頭用于個人的醫療保健;特殊戶頭用于養老和緊急開支。

    (2)實現全國聯網辦理業務,由于中國特有的農民工現象,通過全國聯網辦理,簡化辦理手續。

篇(3)

一 法學本科社會調查課程的地位

關于社會調查課程之于現代法學教育的意義,專家學者已經達成一致,其研究成果也已浩如煙海,本文不再贅述。然而鮮有學者從實踐教學的整體出發,研究在法學本科實踐教學這一系統中,社會調查課程的地位,以及與其他法學實踐課程的關系。

目前,各大高校法學本科專業的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包括法律見習、法律辯論、社會調查、學年論文、畢業實習、畢業論文。其課程設置基本如下:第二學期法律見習,第三學期法律辯論,第四學期社會調查,第五學期學年論文,第七學期畢業實習,第八學期畢業論文。從課程設置的時間順序來看,社會調查屬于中間環節,從法律人職業技能培養的邏輯來看,社會調查屬于承上啟下的關鍵一環。

法律見習的教學內容是觀摩法院、檢察院、律所等機構核心業務的實際運行流程,教學目標是讓接受多年基礎知識教育的大一新生,對法學職業執業情況形成直觀的感性認識,有利于大學生跳出僵化的書本知識和單一的課堂環境,逐步適應系統化、科學化的專業素養教育,調整心態面對學校與社會的對接。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任務不大,趣味性比較強。

法律辯論的教學內容是選擇法學各專門學科領域中有爭議的熱點專題,讓學生自愿結組形成正反兩方,并就各方主要觀點展開對辯。該課程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對法學前沿知識的涉獵與研究,培養學生的法學專業思維能力和論辯能力。

社會調查正是在法律辯論課程成果——較扎實的基礎知識與邏輯思辨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學生開放性的思維能力,彌補法律辯論課程的不足,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與實踐技能。

大學學習需要一定的適應過程,中學灌輸式的教學,學生的思考固定在單向、被動模式中——老師教習知識點,老師提問,根據老師講的知識點回答問題、完成作業。而不進行主動的、拓展式的思考。與其說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偏低,不如說學生缺乏發現問題,問個“為什么?”的思維邏輯。不懂而且不知道需要進行發散思維.觀察社會現象,探討其發生原因,從而做出獨立的判斷,因其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和調查研究能力。

所以法學本科社會調查課程的教學內容是,緊密結合社會調查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內容與實際操作過程,讓學生較好地掌握從紛繁復雜的法律現象、社會現實與歷史文獻中總結出、抽象出問題——即調查選題,并設計出合適的調查方法,整理、分析搜集的資料,并最終完成調查報告。從而有效地銜接好法律辯論課程,并為學年論文選題的確定、書寫打好基礎。

而學年論文是從事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為進一步進行專業學習、科學研究和實踐活動創造條件,理所當然地是畢業論文和畢業實習的前提與基礎。

綜上所述,社會調查是法學本科系統性實踐技能培養最關鍵的一環,既是法律辯論效果的鞏固,又是保證學年論文實踐課程教學效果的基礎。

二 法學本科社會調查課程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

本人從事多年的法學實踐教學工作,擔任社會見習、法律辯論、社會調查、專業實習的課程教學,以及學年論文與畢業論文的指導?;趯嵺`教學過程與效果的評估,本人認為法學本科社會調查課程的教學效果不佳。社會調查的概念、主要內容、基本方法等理論知識蜻蜒點水、淺嘗輒止,而實際操作更是盲目、混亂,完全偏離了系統化、科學化、明確化的要求。下文從三個角度出發,分析社會調查課程教學效果差強人意的主要原因。

(一)課程未受到充分重視,課程安排不合理

自上世紀70年代末恢復法學教育以來,作為熱門學科的法學專業,如雨后春筍般迅速開遍國內各大高校。很難想象僅僅30多年的時間,法學本科教育培養模式——從理論教學到實踐訓練——已經發展到盡善盡美的程度,很顯然,大部分學校并沒有探索出既穩定又符合本校特征的培養模式,仍然停留在對其他學校的模仿上,尤其是實踐教學方案與環節的設計,基本上都處于模仿甚至照搬的階段,這從各個學校法學人才培養方案上就可以一窺一二。

1 沒有形成體系,缺少配套課程

與法律辯論一樣,社會調查是法律人職業技能培訓的重點,也是法學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集中性實踐教學的基本課程與重要環節。然后二者受重視的程度顯然不同,以本校近5年不同版本的人才培養方案為例,為了保證法律辯論的教學目標的實現,培養方案中不僅配套了理論課程——法律辯論技巧,1.5個學分,24學時;而且還設置了模擬審判1和模擬審判2這兩門課程來鞏固和強化教學效果。

然而社會調查沒有設置與其相對應的理論課程,來指導社會調查的實踐過程,更沒有強化其效果、鞏固其成果的實踐教學課程與之配套。

2 學分學時太少,指導教師任務重

如果將法律辯論課程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其學分達到了6.5個學分,其學時量達到了104個。而社會調查僅僅1個學分,16學時,只及法律辯論的15.3%。在這少得可憐的課時里,指導老師必須擠出時間闡述清楚社會調查的基本理論知識,并指導幾十個學生,分成十幾個組,完成整個社會調查的全部過程。很顯然學時遠遠不夠,而一個課程指導老師的安排就將社會調查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變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3 一周時間完成,時間跨度太短

根據課程設計,社會調查的教學一般都是安排在學期中間的一周來時間集中完成。然而稍微研究社會調查課程,就不難分析出,社會調查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很難在一周內就完成,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調查研究和資料整理過程。所以這種一周集中上課的方法只能使每一調查環節都敷衍了事。

(二)實踐教學系統化不強,實踐課程聯系不緊密

如前文所述,法學本科實踐課程的設置并不完善,實踐教學系統化不夠,實踐課程之間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各自孤立,聯系不緊密,這就使實踐教學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事實上,實踐教學是一個整體,應當系統化統籌,并注重每一個環節的銜接,尤其是社會調查課程,在沒有理論課程配套的理論教學和強化效果的其他實踐課程而課時量又嚴重偏少的情況下,再失去跟其他實踐課程的緊密聯系,其教學效果再次降低。

按照法學實踐教學培養的邏輯,實踐課程的安排應當層層遞進,并且貫穿整個大學四年,根據實踐教學環節的特征和規律,結合法律人實踐技能培養目標,其課程設置的邏輯順序應當為上文所述。然而根據本校法學專業最新版的人才培養目標,法律辯論和社會調查同時設置在了第三學期,上課時間安排在接連的2周。前文提過,社會調查是法律辯論的鞏固與提升,需要在吸收和總結法律辯論課程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開展社會調查的教學。而毫無喘息機會的課程設計,必將使2門課程的學習都受到影響。

另外,根據慣例,學年論文的指導老師與畢業論文的指導老師是一致的,這就使得指導老師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方法與效果,科學性、系統性、連貫性地指導學生完成學年論文與畢業論文。但是社會調查指導老師只有1人,并沒有與其相鄰的實踐課程進行導師對接,極大地影響了教學效果。

(三)資源匱乏,支撐力不夠

每年都有學生結合本校校級活動(比如暑期三下鄉活動),或者暑期社團活動,進行社會調查,并完成社會調查報告,反觀法學專業化社會調查課程中,卻鮮有滿意的社會調查活動與優秀的調查報告。根據對法學本科社會調查課程情況的分析,除了上文提及的兩個原因外,還在于資源的匱乏,沒有支撐力,導致學生積極性不夠,社會調查不能很好地開展。

另外,人員的不足也是直接導致了資源的匱乏,如果以學年論文的模式,由一個指導老師帶3—4名學生,那么可以利用指導老師的課題經費來解決一部分資金的問題,否則,以一名教師之力,是難以解決社會調查的資金短缺問題的。

三 “三學期制”模式下法學本科社會調查課程改革探索

(一)“三學期制”模式的基本內容

為了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完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我校自今年九月份開始正式實施“三學期制”模式?;緝热萑缦拢?/p>

1 “三學期制”模式的學期劃分

我?,F在實行的是二學期的學期制模式,即秋季學期(20周)+寒假(5周)+春季學期(20周)+暑假(7周)。實行“三學期制”后,學期制模式改為兩長一短三個學期,即夏季學期(4周)+秋季學期(18周)+寒假(約5周)+春季學期(18周)+暑假(約7周),總教學周數為40周,寒暑假的放假時間基本維持不變。

2 “三學期制”模式的教學安排

實施“三學期制”條件下,各專業(年級)的理論教學主要安排在秋季學期和春季學期,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綜合試驗等實踐教學環節可安排在夏季學期。學校還將利用夏季學期,安排更多的跨校區開設的輔修課程和公共選修課程。

3 “三學期制”模式下實踐教學改革措施

加大對實習實訓實踐教學的經費投入和機制保障,建立教學管理部門、學生管理部門和教學單位合作與聯動的機制,共同推進復合型、實踐型的人才培養。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的制度規范,建設一批教學實習和就業實習的基地。加大改善實驗室建設條件的力度,加強實驗室管理的制度建設,以保障學生夏季學期集中訓練和暑期科研的順利開展。

通過對“三學期制”基本內容的分析,這種獨立出專門的實踐學期的創新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本科教育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進一步完善課堂、實驗、實踐等主要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動開放性辦學機制的進一步完善,“三學期制”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從事創新性實驗和學術研究、進行教學實習和就業實習,提供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以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社會適應性和就業競爭力。短學期的設置,使教學工作的安排更具靈活性。

(二)“三學期制”模式下法學本科社會調查課程改革路徑

1 強化重視程度,合理設置課程

充分認識社會調查在法學本科系統實踐教學中的地位,并合理設置社會調查課程,是法學本科社會調查課程改革的首要問題。沒有合理的課程設計,所有教學效果與改革,都是空淡。

(1)增加配套的理論教學課程與相應的實踐課程

在專業選修課程中設置理論課程社會調查方法,與實踐操作課程社會調查相輔相成,配套完成社會調查的目標。

社會調查方法是文科學生必備的學習和研究的工具性知識和能力。開設該課程,通過系統、全面地介紹社會調查的原理和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使學生在掌握現代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規律、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技能的同時,逐漸樹立起認真、合作、嚴謹、求實等與社會調查有關的職業道德觀念,培養他們從事社會調查研究必須尊重科學的思想方法,為社會調查的具體操作與實踐,提供系統完善的理論指導,實現教學效果與目標。

社會調查方法課程宜安排1個學分,16課時,與社會調查實踐課程1學分、16課時相對應,形成2個學分、32課時的學分學時量,既沒有超過法學本科主干核心課程的學分課時量,過分拔高社會調查課程的地位,也沒有過分低于普通專業選修課程的學分課時,從而提高對社會調查課程的重視。

(2)適當增加指導教師的數量

盡量增加指導老師的數量,一方面降低實踐課程教師的工作量,有利于老師全面、細致與系統地指導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指導老師跟進社會調查的每個環節,及時調整工作方向,督促學生認真完成社會調查活動,提高調查研究的成效。

(3)拉長社會調查實踐的時間跨度

“三學期制”模式將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綜合試驗等實踐教學環節都統一安排到夏季學期,共4周19天,大大拉長了社會調查課程的時間跨度。社會調查活動的指導老師可以有計劃、有步驟、科學地設計整個調查活動:5個工作日確定選題(包括預選與討論修正),5個工作日完成調查(包括調查方法的選取與實際調查),4個工作日進行資料的分析和整理,5個工作日完成調查報告的撰寫。從而從時間上保障社會調查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順利開展。

2 系統化實踐教學環節,增強課程聯系的緊密度

強化法學本科集中實踐課程的系統化程度,形成一個層層遞進,科學地職業化實踐技能培訓的整體,使實踐教學環節每一單獨課程效果的簡單相加,轉為彼此協調運轉,相輔相成地實現法學專業素養的訓練,完成實踐教學課程的課程目標與集中實踐教學的整體目標。

根據社會調查課程的特點與地位,以及與其他實踐課程的關系,首先可以將所有實踐課程系統化、捆綁化。在確定好實踐課程開設的邏輯順序與時間安排后,根據前一實踐課程的通過情況,來獲得下一實踐課程的選修資格,這樣有利于把握每一個實踐環節的教學效果,并促進系統化實踐教學的整體效果,從而達到培養合格的法律人的目標。

其次,社會調查課程與其他實踐課程的聯系還可以體現在,把社會調查與學年論文、畢業論文串成一個整體。目前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銜接非常緊密,體現為學年論文的指導老師與畢業論文的指導老師是一致的,這一安排有利于對學生專業論文寫作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那么我們可以將這三門課程的指導老師都銜接起來,統一化,讓指導老師從社會調查階段就開始介入,從社會調查的選題開始指導,經過學年論文的寫作,直致畢業論文的完成。這種安排一來可以解決社會調查這門課程資金匱乏、指導老師不足的實際問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整體協調與系統化法學本科實踐課程的整體教學。

另外,就社會調查這門課程來說,應當將其理論課程與實踐操作課程也聯系起來,以通過社會調查方法這門理論課程為基礎,修習社會調查實踐課程,保證社會調查課程的整體性,確保社會調查課程的教學效果。

3 增加資金投入,落實保障措施

抓住“三學期制”改革的契機,結合校級假期調查科研項目,向學校申請設立專項資金用于社會調查活動的開展;同時由院系設立專項資金支持社會調查課程,支持創新性選題的調查;另外可以要求學校增加校級人文社科課題中法學實踐項目,與指導老師的課題結合,增加調查類科研項目經費。最后,還可以聯合法學專業的實踐教研基地與合作單位,共同開展調查活動,進行專項立項,獲得資會的支持.

參考文獻

[1]蘇力.當代中國法學教育的挑戰與機遇[J].法學,2006(2):3-21.

[2]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

[3]黃梅.法學本科社會調查課程的實踐路徑[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9):126-130.

[4]胡輝.周世中.社會調查與法科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理論與實踐卟高教論壇,2008(5):36—38.

篇(4)

一、會計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會計是對會計單位的經濟業務從數和量兩個方面進行計量、記錄、計算、分析、檢查、預測、參與決策、實行監督,旨在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經濟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專業作為應用性很強的一門學科、一項重要的經濟管理工作,是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經濟管理離不開會計,經濟越發展會計工作就顯得越重要。在2007年暑期,上海應用技術學院(下文簡稱“我?!?經濟與管理學院團總支以會計專業為主線,針對已經畢業的02級會計專業學生進行調研和走訪工作。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為期一個月,時間比以往倉促一些。參加調研的同學走訪了我校157名會計學專業畢業生及其所在單位。通過基本的問卷了解外,還同時運用了走訪和平信的方式進行聯絡。運用第一手的真實數據分析我校會計學專業畢業生的基本情況、用人單位對我校會計學專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要求、我校會計學專業畢業生對學校教育教學及管理工作的評價和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的評價共四個方面的問題。

畢業生對學校教育及管理工作評價中的實踐教育對實踐操作能力的幫助這一部分的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圖1中×軸上1表示學生認為實踐教學對實踐操作能力非常有幫助,2表示有所幫助,3表示說不清,4表示幫助不大,5表示毫無幫助。很明顯,學校的實踐教育對實踐操作能力還是有所幫助的。在學校每學期期末進行的校內外實習,讓同學們能夠對整個會計環節了解并且進行操作,對整個知識系統進行梳理,能夠對書本知識有所鞏固。把書本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這樣,我校的畢業生在踏上社會工作崗位之時,能夠比較好地、比較容易地進入崗位。實踐教育不僅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具有綜合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會計這個專業更加注重實踐的操作,單單有書本知識是不行的,需要的是“理論聯系實踐”。我校學生通過在校內的實踐積累了經驗,給今后的工作帶來了方便??梢姡瑢W校的實踐教育對學生就業后的操作能力是有幫助的,通過實踐能夠提高專業實踐能力。使我校會計專業畢業的同學在個人競爭力方面有了很大優勢。

二、會計實踐教學的組成

會計實踐教學系統是由各個教學環節要素組成的,從整個教學過程分析可知,實踐教學環節要素包括實驗課、校內實習、校外實習、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畢業論文等。

(一)實驗課

會計實驗課是在講授會計專業主課程以后,按照會計實驗課的內容和要求,組織學生在校內的會計實驗室進行模擬實際會計工作的操作。會計實驗教學是在輔導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按照實際會計工作的要求,自行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根據原始憑證編制和審核記賬憑證,根據記賬憑證登記日記賬、明細賬和總賬,根據賬簿資料和有關資料編制會計報表以及會計資料裝訂和歸檔等。在操作方式上。既要進行手工操作,又要進行計算機操作。

(二)校內實習

按照會計專業課的內容和要求,在課程學習到一定階段或學習結束后,到學校的校辦企業和有關職能部門(如財務處、審計處)進行實地操作練習。會計實習是對會計教學的總結和檢驗。會計實習可分為校外實習與校內實習,根據學校的條件,選擇校內實習或校外實習。選擇校內會計實習時,因校內實習單位對學校會計教學實習的內容與要求比較熟悉,有利于對學生的實習進行指導,能夠較好地完成會計實習任務。應該指出,在學校進行會計實習,不是在學校的會計實驗室進行會計實驗,這是兩種實踐形式,不能混為一談。

(三)校外實習

按照會計專業課的內容和要求,在課程學習結束后,到學校外部企業和有關部門進行實地操作練習。在學校有校外會計實習的條件下,一般在會計專業課(如會計原理或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和審計)的課堂學習結束后,按照會計實習的內容與要求,組織學生深入到企業和有關部門,進行會計工作的實習,一方面了解和熟悉企業和單位所處的環境和實際工作情況;另一方面,對生產經營過程的經濟業務進行會計處理,學習與掌握會計基本技能,在實際工作中培養實踐能力,從中進一步學習會計理論與方法。

(四)社會實踐

按照會計專業課的內容和要求以及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在學校課程學習結束后,組織學生到某個地區、部門和企事業單位進行社會服務和社會兼職的實踐活動。如:在假期,組織學生到某個地區或部門進行宣傳、咨詢服務,或協助工作;或學生利用假期,到企事業單位進行兼職工作,如兼職記賬工作、收款工作,或做一些服務性的工作。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對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提高思想品德、學會如何做人,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五)社會調查

這是根據教學與社會的需要,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采用一定形式對社會進行調查的實踐活動。調查的內容,一方面是根據會計專業教學計劃的安排,對有關會計教學和會計改革等方面的問題進行調查;另一方面是按照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對相關的熱點問題進行社會調查。社會調查的形式有實地調查、問卷調查和網上調查等。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的主要形式,是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單位,讓學生到某個地區、部門和企事業單位,以采訪、蹲點、座談、參觀等形式。深入實際進行專項調查。通過調查,收集資料,實地觀察,了解生產經營、企業管理、制度建設等實際情況,了解會計工作的組織、人員配備與素質、工作環境、會計核算與會計管理、存在問題等實際情況,了解社會經濟改革、經濟建設等方面的實際情況,拓寬視野,運用所學理論與方法,進行分析,揭示本質,加深對理論與方法的再認識,寫出調查報告。學生通過社會調查,增長實踐知識,鍛煉社交活動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由于其具有社會調查內容單一、時間較短、方式簡便、聯系面廣、耗費較少和收獲較大等優點,是會計實踐教學中一種較好的形式。

(六)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是根據會計教學計劃安排,在課程學習結束后,為綜合檢查知識水平和考核科學研究初步能力。由學生按照專業選題而撰寫的論文。畢業論文要事前選好與專業相關的論題,題目要有實踐性(與現實相關)、理論性(與綜合認識相關)和創新性(與探討新問題相關)。撰寫畢業論文要擬定寫作步驟,包括:選定論文題目、擬定論文大綱、搜集資料、展開社會調查。通過畢業論文的實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走向實際工作崗位做好準備。

三、如何正確處理各實踐環節的關系

在以上會計實踐教學環節中,各個實踐環節都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由于現實中各種因素的影響。從穩定性、保證性和效果性而言,最重要的是校內實踐環節;而在校內實踐環節中,最重要的是實驗課環節。在制定會計實踐教學計劃時,要正確處理各實踐環節的關系,發揮各個實踐環節應有的作用。

(一)校內會計實驗與校外會計實習的關系

篇(5)

在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本科教育中“教”與“學”問題引起學者和公眾的批判和反思。例如,大學辦學理念混亂、定位不準;大學管理政治化、企業化、商業化;大學人才培養“工具化”,等等。這些批判和反思揭示的核心問題是中國大學教育質量下降的問題。如何提高大學教育質量?根據大學的基本理念和教育目標,構建研究性學習機制既是一種有價值的理念選擇,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實踐選擇。

一、社會調查實踐教學。

社會調查實踐教學指貫穿于社會學專業教育中,以社會學研究方法課程為理論基礎和方法論指導,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直接參與和實施的所有社會調查過程。它不僅是社會學本科專業實踐教學的基本形式,而且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主要途徑。

在社會學教育的本科階段,主要包括社會學研究方法等相關課程中的社會調查實踐、論文寫作等研究中的社會調查實踐和專業實習的社會調查實踐。本文的相關資料主要來源于西北政法大學社會學專業學生的專業社會調查實踐。

二、研究性學習機制。

研究性學習機制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問題為導向,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主題,以科學研究的方式進行的學習活動。①研究性學習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和方式,也是大學本科教育和發展的基本方向。

“近代大學之母”柏林大學的創辦者威廉·馮·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提倡建立研究型大學。他認為,大學應該是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及學術自由,科研是大學的重要職能。大學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完人”(whole man)?!巴耆恕睆膶W術研究中獲得理智和道德。因此,大學應該是一個探求科學與真理和培養個性與完善道德的場所。②德雷克·博克(Derek Bok)在考察美國大學本科教育的過程中,提出大學目標不能局限于智力發展領域,大學的責任是讓學生在成長的關鍵時期,形成一些極為重要的素質。③更值得關注的是,他明確提出了大學本科教育的目標框架,提出了八項本科教育基本目標“表達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公民意識、適應多元文化的素養、全球化素養、廣泛的興趣、為就業做準備”。

在中國大學教育實踐中,研究性學習的活動模式大致有基礎學科實驗基地模式、“以項目為中心”的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和學科專業課程模式三種。具體形式有:實行小班化研討的教學組織形式;導師制與導生制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從優秀到卓越的人才培養目標;課堂教學與課外創新活動并存。④西北政法大學在社會學本科專業實踐教學的過程中,發現“社會調查實踐教學”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研究習慣,提高學生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帶動了研究性學習機制的構建。

三、社會調查實踐教學在“研究性學習機制”構建中的作用。

研究性學習機制是一種恢復大學科研職能和培養“完人”(wholeman)的教學與學習功能系統。社會調查實踐教學通過引導學生參與項目或課題,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研究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不僅在實現形式上與研究性學習機制相同,而且在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上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社會調查實踐教學能夠帶動研究性學習機制的構建,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社會調查實踐教學,增強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科學研究意識。這一點主要體現為學生課堂討論和調查報告與論文寫作過程中利用所學社會學理論分析現實社會現象的主動性和能力明顯提高。參加社會調查實踐活動后,學生開始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討論和辯論。在討論和辯論過程中,他們常常能夠結合大量的社會事實論證自己的觀點。在一次關于教育政策的討論中,由于曾經參加關于農村留守兒童和鄉村小學的調查,他們從教學設施、師資配備等教學資源和家長與學生的主觀態度等方面列舉了大量實證資料說明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平衡現象,并結合人力資本理論論證了這種不平衡可能造成的影響與后果。

在論文寫作與調查選題方面,學生已經不滿足于學院的題目指南,而是傾向于自主選題,所選題目涵蓋的范圍明顯擴大。他們既主動關注傳統文化,又關注城鄉社會經濟現象;既關注白領群體,又關注弱勢群體。例如,關注皮影和秦腔的保護與繼承,也關注城鄉老年人養老問題;關注城市白領女性的家庭地位,也關注農村早婚女性群體和農民工、流浪兒童、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關注神木免費醫療保險的獨特性與普適性,也關注農村農業合作社的發展與成效。同時,他們還將目光投向那些新出現的社會經濟現象和社會群體。例如,“娛樂至死”現象和網絡作家群體。在論文寫作方法上,他們越來越多地從以文獻研究為主的理論分析轉向以社會調查為主的實證研究,資料的處理和統計分析能力越來越強,結合材料分析問題的能力明顯提高。

科學研究意識得到強化在表現為遵循和貫徹實證主義方法進行調查研究,緊密結合社會事實理解和分析問題的同時,還注重對調查設計和調查過程進行反思。2011年興平調查組一位組員對資料收集過程進行了如下的總結和評價:“總體來說,我個人認為我們此次調查是比較成功的。……但對于先前的問卷及發放過程,我認為其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一是問卷的問題內容價值不大,關于這個問題我沒有具體的解決措施,我認為此類課題就不適合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二是我對問卷的發放過程有些看法,因為這些問卷有些不是我們組員發放的,而是由我們其中一個組員的父母和老師完成的,在此我對他們表示感謝,但他們在對調查對象的選擇和問卷的解釋上可能是出現偏差的?!贝送?,他們對自己在研究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進行了客觀的評估和分析。例如他們總結:“在實踐調查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拒訪的現象。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我覺得要想降低拒訪率,就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博取調查對象的信任;二是要注意稱呼和表達適合和選擇適當的場合;三是問他一些他可能關心的問題,讓他覺得你站在他那邊?!薄霸L談是了解調查對象想法最直接的途徑,也是我們常用的方法,在這其中,一個人的親和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計劃是永遠趕不上變化的,不斷出現的新情況使我們不得不更改一些計劃,而這時總會有分歧產生,在調查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想法自然不同,想要在統一意見很不容易,已經有了感受,再次訪談的時候所問問題角度也會不同,這對后來的材料整理很是不利?!比绻麤]有參與社會調查實踐,這些總結和體驗就很難如此真切。

2.社會調查實踐教學,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能力?,F代社會是一個有機團結的社會,強調團隊成員的協作精神和能力。團隊協作水平已經成為衡量團隊工作效率能力的重要指標。不僅是個人能力,作為團隊的一員與其他成員協調合作的能力也成為企事業用人單位考察和錄用人才的重要考量指標。社會調查實踐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需要每個小組成員都根據需要扮演好相應的角色,在自己的職位上各盡其能、互補互助、通力協作。通過社會調查實踐活動,學生不僅認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領會團隊協作的精神,而且具備較強的團隊協作能力。他們認識到“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生活中更需要的是一個團隊的精誠合作。在團隊合作的情況下才能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上奏響優美的旋律,舞出優美的舞蹈”。通過共同的工作和生活,他們學會了如何與同學相處,學會了尊重、寬容和信任,以及欣賞和溝通。用學生自己的話說,他們通過實踐“收獲了最純最真的友情,學會了擁有愛和給予愛”。

3.社會調查實踐教學,提高了學生關注社會的主動性,促使學生樹立了社會責任感。如上所述,調查報告和論文的選題顯示,學生關注社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越來越高。此外,學生真切地認識到了社會調查實踐的重要性,并以積極的態度以實際行動爭取和參與各種社會調查實踐。他們認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收獲的是比聽更直觀的經驗,比看更深刻的體會,比想更透徹的感悟”。2010年神木調查小組一位同學寫道:“通過這次神木之行,我深刻感受到,作為一名社會學專業的學生,一定要積極投身社會實踐中去,走向田野方能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之道。理論是工具,實踐是手段。走出課堂,田野里有更廣大的一片天地等著我們去發現、去探索?!?011年“西安市早餐工程銷售人員的社會支持系統”調查小組一位同學寫道:“知識的學習不僅僅停留在書本和試卷上,只有通過多次的實踐才會更深地理解知識的內涵,才會更恰當地和更靈活地運用知識。我們作為社會學專業的學生,在社會學業知識的學習中,更應該注重實踐。只有這樣我們的調查,才會經得起事實的考驗,才會得出切實可行的方案解決社會問題。不至于‘紙上談兵’?!庇辛诉@些認知之后,學生們不再放過任何參與社會調查實踐的機會,不僅積極參與學校團委、學生會及學生社團的各種調查活動,還積極報名參加市級和省級及市場調查公司的調查活動。“學以致用,知行合一,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關注社會,用實際的行動來實踐自己的價值?!边@句為早期參加社會調查的學生作為自己實踐的感受寫出的總結性話語變成了社會學專業學生的實踐準則,為越來越多的學生認可和踐行。

具備了這些能力和精神,既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又有助于學生日后走上工作崗位之后更好地適應工作要求和工作環境。根據目前社會學專業畢業生的走向,參加社會調查實踐活動次數越多,參與程度越高的學生,其考研和找工作的成功率越高。根據反饋發現,通常這些學生無論是進入新的學習環境還是工作環境都能很快適應,與新的同學、同事和諧相處,并以較高的效率出色地完成學習和工作任務。

可見,社會調查實踐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既符合研究性學習機制的理念,又符合研究性學習機制的實踐要求,在研究性學習機制的構建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注釋:

①王升,周志平.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168-174.

②[德]彼得·貝格拉著.威廉·馮·洪堡傳[M].袁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76.

③[美]德雷克·博克.回歸大學之道:對美國大學本科教育的反思與展望[M].侯定凱等譯.上海:華東師范人學出版社,2008:39.

④張利榮.大學研究性學習理念及其實現策略研究[D],博士論文庫,2012:114-118.

參考文獻:

[1]王升、周志平.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2][德]彼得·貝格拉著.威廉·馮·洪堡傳[M].袁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

[3][美]德雷克·博克.回歸大學之道:對美國大學本科教育的反思與展望[M].侯定凱等.上海:華東師范人學出版社,2008.

篇(6)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5-0001-03

社會學專業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文科專業,它需要學生具備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技能以及文理交融的專業知識,該專業的學生還需要具有使用社會學理論、研究方法以及專門的社會學知識進行分析社會問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為了實現該培養目標,教育部社會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在“指導性專業規范”中提出了相應的專業教育內容和知識體系總體框架,而其中包括了專門的實踐教學和訓練,具體有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社會調查與研究、社會實踐與社會服務以及專業實習,這些實踐教學內容具體都由各高校的社會學系自己設計并實施。本文以華僑大學社會學專業為例,探討如何進行實踐教學方案的設計,并在融入社會學干預理念的基礎上,實現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

一 實踐教學方案設計目標

實踐教學環節的設置是為了滿足培養方案的需要,培養出能夠達到培養目標的專業人才。因此,實踐教學方案的設計目標是建立起能有效培養學生相應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這樣的體系應同已有的理論課程體系有機結合,著重培養學生使用基本知識和方法技能的能力,包括使其能具備一定的觀察社會、分析社會的能力,具備提出問題、設計問題、解決方案、應用方案的專業技能。該目標的定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意義。首先,在培養方案中設置實踐教學環節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培養目標,培養出合格的專業人才。根據教育部社會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參考意見,設置一定量的實踐教學內容是開設社會學專業的基本要求。目前華僑大學的社會學專業已設置了必要的實踐教學內容,但需要進一步的統籌優化,并對實踐教學進行適當的改革。其次,現行的社會學專業培養方案中的實踐教學內容應該適時根據需要進行調整、完善、補充、優化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使實踐教學環節發揮出真正的作用,才能使學生綜合運用理論和方法的能力得到有效鍛煉,才能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二 實踐教學方案設計思路

實踐教學方案設計需要有一個明確的、可行的思路。針對社會學專業的特點,我們認為設計思路是:首先,要確定不同環節的實踐教學內容該如何設計;其次,搞清諸環節的實踐教學之間的關系;再次,統籌諸環節實踐教學的銜接方式;最后,將該方案整體用于教學實踐并接受反饋以做出相應調整。此外,為了保證實踐教學方案能夠有效實施,也需要對現有的課程體系(理論講授為主的課程)提出改革優化方案,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效結合,而這種優化方案需要符合教育部社會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參考意見,并且也符合本專業目前的實際教學條件。

三 實踐教學方案設計理念

社會學實踐教學方案設計要有明確的目標導向、清晰的設計思路,但僅遵這些設計原則并不夠,還要有核心設計理念,是實踐教學方案設計的靈魂。該項設計原則是以往教學改革,特別是實踐教學改革不太提及的,但這一點很重要。有了理念,實踐教學方案設計的具體內容才能具體實在而不流于形式。結合社會學專業特點及社會學理論,我們提出將“社會學干預”作為實踐教學方案設計的核心理念。

何謂“社會學干預”?它是法國著名社會學家阿蘭·圖海納的“行動社會學”的核心思想之一。圖海納在其著作《行動者的歸來》中提出不同于功能主義的觀念,即個體所具有的主體性使其不再是被決定的個體,而是可通過自身的社會行動來作用于我們的社會和歷史時代。那么個體如何發揮這種作用呢?圖海納提出了行動社會學的方法,即社會學干預(或翻譯為“社會學式介入”)。這一方法對我們進行實踐教學方案設計有極大的啟發:首先,“行動社會學”的研究方法不只是社會學研究中傳統的數據收集和分析技術。它本身就不僅是一種“研究方法”,它還是一種改變社會的方式,一種幫助我們產生社會知識的途徑。以往我們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主要目的就是收集跟某個社會問題有關的數據或資料,然后進行理論和實證分析,雖然有時也嘗試提出解決方案,但這并不是大家所認為的社會學專業的主要目的之一。當然,這種認識是同傳統的社會學觀念分不開的,社會學研究講求客觀、價值中立,所以并不強調社會學者能做什么,或能通過自己的行動改變什么。而“行動社會學”的思想豐富了我們對社會學研究的認識,非常契合社會學專業實踐教學的理念。其次,可獲得真正的社會學知識,或者說認識到社會學知識的真正起源。學生在進行社會實踐時,通過使用已學的方法收集資料,通過使用已學的理論進行分析,在此過程中學生只是套用現成的理論和方法再次確認或否認書本上的知識,事實上并沒有發現新的知識,從而也就無法真

正實現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因為分析并解決問題其實也是一個知識創造的過程。“行動社會學”的方法告訴我們,社會學知識不僅是或者根本就不是社會學者的工作成果,它其實是社會學者與社會行動者之間共筑的結果。這種認識可以幫助我們反思以往社會學專業實踐教學的目標以及具體的內容設計。

四 實踐教學方案設計內容及體系

在明確方案設計目標,理清方案設計思路,并找到有效的方案設計理念之后,可開始設計實踐教學方案的具體內容并使其形成體系。這里體現出實踐教學方案設計思路的三個方面:(1)搞清諸環節實踐教學之間的關系;(2)確定諸環節的實踐教學內容設計;(3)統籌諸環節的實踐教學銜接方式。

1.諸環節實踐教學之間的關系

教育部社會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指導性專業規范”中提及的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社會調查與研究、社會實踐與社會服務以及專業實習是實踐教學的五個方面,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首先,社會調查與研究注重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重在鍛煉學生綜合使用社會調查方法、數據資料收集和分析的能力,它是整個實踐教學的基礎性內容。其次,在掌握基本能力后,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與社會服務,在此過程中檢驗其掌握已學技能的實際水平,并發現和總結出現的問題。再次,為了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學生應撰寫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通過論文寫作,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也是在社會實踐中鍛煉培養起來的,并為后續的專業實習奠定能力基礎。最后,學生在專業實習中綜合應用實踐教學中所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并且在教師的引導下反思實習過程??梢哉f,上述五個方面的實踐教學能滿足社會學類專業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要求,它們構成了相輔相成、互為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

2.諸環節實踐教學的內容設計

實踐教學的內容設計需要達到實踐教學方案設計的目標,而且要能體現出實踐教學方案設計的理念。目前華僑大學社會學專業的實踐教學包括兩次各為期4周的社會調查、學年論文、各為期12周的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四個主要環節,另有不占學時的寒暑假期間的社會實踐。在設計這些實踐教學的具體內容時,我們嘗試將社會學干預的理念融入其中。

第一,社會調查的設計安排。社會調查是社會學專業固有的實踐教學內容,它是最基本的實踐教學形式之一。我們共安排了兩次各為期四周的社會調查,它們擔負著不同的功能。第一次社會調查安排在第四學期,學生主要將《社會研究方法》中所學的調查研究知識和技能用于實踐,側重于定量調查方法和技術的練習。調查的主題原則上由指導教師統一安排,學生需要根據既定的主題擬定調查問卷并利用問卷收集資料,然后嘗試進行統計分析,鼓勵學生將數據分析結果寫成調查報告或小論文。第二次社會調查安排在第六學期,側重于定性調查方法和技術的練習。調查的主題仍由指導教師擬定但不指定,學生可從中自由選擇感興趣的研究主題。學生要根據選定的研究主題擬定訪談提綱,還要選取合適的研究對象進行個案訪談,最后要對訪談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并寫出分析報告。兩次社會調查涉及社會學研究方法中定量和定性兩種研究路徑,這樣安排可保證學生得到全面、系統的社會調查練習。需說明的是,兩次社會調查的時間安排既考慮了兩次調查練習的難易程度,也兼顧了課程教授的實際。學生在學習完《社會研究方法》、《社會統計學》、《社會科學統計軟件應用》后從事定量調查練習,學完《定性研究方法》后從事定性調查練習,都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第二,社會實踐與社會服務的設計安排。這一環節屬于全校性的素質教育內容,需我們結合社會學專業的特點,提出有針對性的要求。學生可利用寒暑假的時間,自主選擇社會實踐和服務的主題或領域,根據需要選擇人員組成團隊來實施。我們鼓勵學生將實踐和服務結合起來,突顯社會學干預的理念。如學生選擇流動人口的子女教育這個主題,可選定若干個外來人口子弟學校,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以收集所需的資料,然后綜合運用定量和定性的資料分析方法找出問題,最后就本次調查對象所出現的問題嘗試給出解決方案,并身體力行。最終的目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研究對象的現狀。這個環節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實踐技能,也磨煉了學生的身心意志,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第三,研究論文的設計安排。該環節包括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兩者之間既有聯系,也有區別。學年論文安排在第七學期,由學生自主選題,按照學術論文的格式規范撰寫。此時的學生已完成了兩次社會調查和一次社會實踐與社會服務,具備了初步的實踐能力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基礎上,需要進一步培養并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撰寫學年論文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為了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研究步驟和寫作要領,我們特別開設了專業選修課《學術研究與論文寫作》,本課程通過對范文的評析以及適當的寫作實踐,使學生逐步了解論文選題的原則,掌握查閱信息與文獻資料的方法,熟悉論文的基本格式和寫作規范,培養對論文寫作的興趣。而且通過該課程的學習還可幫助學生將已學的理論類課程、方法類課程、數據統計分析等課程知識打通,形成統一整體。學生在修完該課程后撰寫學年論文,會取得很好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學生可選擇學年論文的主題及研究方式,但我們要求學生進行實證研究并寫作論文,因為社會學的學科特征就是實證性,而且只有撰寫實證分析類的論文才能真正鍛煉學生全方位的研究技能。畢業論文雖然也是撰寫學術論文,但它與學年論文的定位不同。首先,它是“命題作文”。學生只能在指導教師給予的論文主題中選擇,這樣就增加了研究和寫作的難度。其次,它的要求更高。它是檢驗學生掌握社會學基本理論和方法的重要環節,學生只有在達到畢業論文的既定標準后才能獲得學位??梢哉f,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反映了學生研究和寫作能力的不同階段。

第四,專業實習的設計安排。設置專業實習的目的是檢驗學生將所學專業知識融會貫通并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并為就業做好準備。學生可自主選擇適合的實習機構,也可以在學校統一安排下進行實習,但都要按照擬定的實綱和實習計劃施行。學生可從事咨詢和公關策劃、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市場調查、媒體編輯與評論、社會組織工作、社區工作等領域的實踐實習。在該實踐教學環節中,我們仍然可以融入社會學干預的理念。專業實習不同于單一的社會科學研究,除了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外,還要嘗試找出可能的問題解決之道。在此過程中,社會學干預方法可得到很好的應用和發揮,且學生在真實的社會情境中,可嘗試尋找可行的社會學干預途徑。

第五,其他實踐教學的安排。除了上述幾項教學計劃內的實踐教學內容外,我們還積極利用“第二課堂”進行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如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這些科技項目或比賽可為學生提供身臨其境的“實踐感”,學生可獲得一定的研究資助,且通過比賽的形式,可激發學生投身學術研究的熱情。適當利用好課外比賽的機會,既是鍛煉培養學生能力素質的機會,也是檢驗學生實踐能力的試金石。

3.諸環節的實踐教學的銜接方式

在搞清諸環節的實踐教學之間的關系以及確定不同環節的實踐教學的內容設計后,我們可統籌優化諸環節的實踐教學的銜接方式。第一,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銜接。實踐教學是課堂教學、理論教學的延伸,為了實踐教學有效開展,在理論教學方面要做好相應的課程設計。第二,課內教學與課外比賽的銜接。課內教學的目的在于技能的掌握,而課外的學生項目和比賽是最好的應用場合。第三,調查研究與實踐實習的銜接。調查研究重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而實踐實習還需在此基礎上解決問題,強調社會學干預理念。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銜接,社會學諸環節的實踐教學可以成為有機的整體,發揮出良好的人才培養效力。

五 實踐教學方案設計效果

通過對現有社會學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和體系的調整、優化,我們重新設計了實踐教學方案。該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應用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學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能夠真正有所收獲,能夠將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技能用于實際。在社會調研、學年論文、畢業論文上的表現有較大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較大提高,學生應用專業知識的信心也有所提高。學生能夠積極參加課內外的學術比賽活動,并且取得了優秀的成績,如我專業的學生獲得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福建省第十二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和優秀獎,這就充分證明了這套實踐教學方案的有效性。當然,實踐教學方案的設計不是一勞永逸的,它還需要根據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以及市場需求的調整而調整。此外,實踐教學方案的設計要重視設計理念的融入,我們認為社會學干預的理念對社會學專業來說恰如其分。

參考文獻

[1]周桂林.“實踐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及其對實踐教學的啟示[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1):143~144

[2]張紅主編.社會學專業綜合創新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M].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

[3]馮波、季蕾、陳文玲等.社會學專業實踐教學計劃的設計原則和實施效果[EB/OL].http:/// channel/shehuixuexi/view/241

篇(7)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人才培養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實驗、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社會調查課程是實踐性與理論性都很強的課程,作為一門基礎性、交叉性學科,可為社會科學研究提供可操作的方法和具體的理論指導,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對于公共管理類本科專業學生而言,該課程的首要任務,是使學生能夠通過社會調查研究方法來觀察社會變化、分析社會關系、解釋社會現象和把握社會規律,鍛造作為一名管理者必備的素質與能力。傳統的實驗教學形式單一,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和手段落后,改革創新不足,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教學效果不明顯。①必須努力嘗試新的實驗、實踐教學模式,一方面是以理論內容為基礎、以案例結合SPSS軟件應用為手段的實驗教學,另一方面是將現場模擬與實地調查有機融入到實踐教學之中。

1 實驗、實踐教學模式的重要性與存在問題

實驗、實踐教學是以培養和提高技能水平為目標的實踐性教學活動,相對于課堂教學,實驗、實踐教學具有較強的觀察性、操作性和理論實踐融合性等特點。由于理論教學的內容較難,借助實驗、實踐的教學方法可以增進教學實效。其一,通過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門、走向社會,親歷實地開展調研,強調學生參與及動手操作,從而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在實踐中認知和提高,激發興趣和探索新知的欲望;其二,有利于學生消化、驗證理論知識,增強了理論的現實感和說服力;其三,有利于學生調動自己的綜合能力以完成學習任務,以達到對理論知識的進一步理解消化,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達到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傳統實驗、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實驗教學過于教條刻板,遵循“預習報告+實驗指導+總結報告”三部曲程式,這種程式只適用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較強的情形;二是實驗、實踐教學課程及其內容多從教的角度開發、設計,學生通常按照實驗指導或教師預先設計好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驗證課堂教學理論,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探求、團隊合作精神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三是實驗、實踐教學的研究不夠,未能將學科前沿性成果和現實管理中的新問題有效地引入實驗教學之中,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

社會調查課程具有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性質,旨在教授學生有關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基礎上,使學生扎實掌握社會調查研究的實際操作過程和技術?;诮嬂碚摰慕虒W方法,將教學過程從傳統的“課堂講授為主”轉變為“實驗、實踐體驗為主”,鼓勵學生“像研究者那樣”參與社會調查實踐。要求學生根據課程教學進度,去完整地親歷一次調查課題的研究,充分發揮情境、協作、會話在知識生產與意義建構中的作用,使學生在科學規范的研究過程中建構起真正有益于自己的知識技能。②鼓勵學生在調查的過程中獨立完成收集原始資料、統計分析資料和撰寫研究報告等任務。努力探索出一條結合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促進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的有機結合的新路。這種實驗、實踐教學模式是一種全方位的集課程學習、社會實踐、科學研究于一體的系統性訓練,真正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

2 實驗、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路徑

實驗、實踐教學模式涵蓋理論基礎知識,實驗、實踐的目的,操作程序與規范、師生任務與分工,教學策略與評價等要素。具體可從課程體系構建、項目設置、項目內容編排、課外活動安排等方面,層次性地設置實驗實踐項目。

首先,要高度重視實驗、實踐教學設計。根據“實驗育人”的理念,應當立足于人才培養的新要求、新趨勢,并結合培養對象的新特點,針對存在的新問題進行。實行項目驅動方法,合理編排實驗、實踐項目表單。每一個項目的設計思路,主要考慮項目名稱、項目內容、方法或原理、時間、步驟、要求等。力圖通過編制實驗、實踐指導書或手冊作為教學的指導規范。具體而言,就是在整個教學計劃學時內,老師必須根據課程內部邏輯關系開展教學,一方面講解課程基本理論知識,講解時注意調整重點、強調應用、注重操作,同時要求學生根據教學進度,以小組為單位,分步驟依次完成從調研選題、文獻回顧、設計研究方案與問卷、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到撰寫調查報告、匯報研究成果的一整套實踐任務;另一方面,安排一定的學時,借助實驗室計算機教學平臺,根據設計好的實驗項目,有機結合SPSS軟件、實例與數據庫,讓學生學會應用SPSS軟件,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統計分析技能。同時鼓勵學生以此課程的學習為契機,積極申報校級、省級、國家級大學生社會實踐創新訓練項目,激發學生參與社會調查的熱情。

其次,要認真做好各教學環節的執行與評估工作。作為社會調查課程的教師,不但要掌握社會學理論基礎、統計學理論,而且還要熟練掌握計算機軟件應用技術,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教學經驗,要有與實際問題相結合的、有一定深度研究方向的科研能力,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③在課堂講授中,重點讓學生掌握:如何確定測量指標,如何設計問卷,如何進行訪談,如何對資料進行整理,如何對資料進行數量分析,如何撰寫調查報告等這些與實際調查緊密聯系的問題;課堂模擬訓練主要針對資料收集方法的訓練,如讓每個小組結合自己課題設計出問卷和使用方法,然后進行課堂模擬訓練,重點觀察每個小組在特定情境下的互動技巧及效果,之后請學生進行評價,教師總結提高;實驗室內主要進行SPSS定量統計分析實驗,主要實驗內容包括:描述統計、推論統計、均值分析、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因子分析等,要求學生學會正確操作步驟,并能正確地解讀計算結果。在實驗室教學場景中,要充分利用實驗室教學網絡實時監控系統,加強師生互動,實現師生之間的包括答疑、討論和指導在內的溝通與交流;實地調研主要進行觀察實驗、訪談實驗、問卷使用實驗、攝像攝影錄音實驗等,鼓勵學生深入到社區、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農村開展社會調查實踐活動,收集調查資料,在社會實踐中學會運用相關的調查方法與調查技巧。

3 實驗、實踐教學模式的教學成效

通過實驗、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社會調查課程的教學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是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參與積極性高。課堂討論、現場模擬、電腦操作以及社會調研等多種教學形式的綜合運用,大大豐富了課程學習內容,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基于建構主義的課程教學理念,打破了傳統單向灌輸式的教學套路,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經由師生雙邊互動、學生間的互動、人機互動及社會場景中人與人間的互動,實現主體間性的意義建構。

二是使學生掌握了社會調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過課程學習,系統掌握了包括方法論、研究方式、具體技術三個層面在內的一整套研究方法,獲得了觀察分析社會的工具;通過實驗、實踐教學,有效實現了知識的遷移、應用和轉化,提高了大學生實際的社會調研能力和水平,也為大學生就業和工作提供了幫助,為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提供了經驗、思維和技能支持。尤其是實地調研活動的開展,增長學生的社會知識,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學生在學習其他課程、課外科技立項、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畢業實習等方面也因此受益,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三是增強了學生的科研能力和探求精神。通過實驗、實踐教學,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更強了。學生在論文寫作方法上,逐步實現了從以文獻研究為主的理論分析轉向以社會調查為主的實證研究的轉變,資料的處理和統計分析能力也加強了,結合材料分析問題的能力明顯提高??茖W研究意識得到強化在表現為遵循和貫徹實證主義方法論進行調查研究,在緊密結合社會事實理解和分析問題的同時,還注重對調查設計和調查過程進行反思。大部分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實踐,掌握了社會調查研究的一般流程和具體方法,為以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科研活動提供了經驗積累和方法支撐。有多個小組在此基礎上成功地申報了校級大學生社會實踐創新訓練項目。

四是通過小組實驗、實踐活動,使學生深切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的社會調研活動,要求每個小組要充分調動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分工與協作,明確任務、角色、職責與關系,通力協作,群策群力,共同努力完成既定的調研任務。在此過程中,大家共同尋找調查課題,共同起草調查設計、調查問卷、共同進行問卷收發、共同分析討論調查資料,每個人都有充分發揮個人才能的機會,同時也體會到了集體的力量和通力合作的快樂,感受到盡職盡責和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學生的合作溝通能力提高了。通過小組實踐,學生真切地認識到了社會調查實踐的重要性,并以積極的態度以實際行動爭取和參與各種社會調查實踐,學生關注社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越來越高。

本文系安徽財經大學校級教研項目《社會調查與統計方法》實驗實訓教學(ACJYYB2013037)研究成果

注釋

篇(8)

社會調查旨在構建一種有助于學生投入社會生活、親歷實踐的學習過程,它是一種對知識的主動探求、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積極的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根據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的探索,認為運用社會調查的方式,把訪問材料引進課堂來激活課堂教學,使政治教學煥發勃勃生機。

一、依據教材內容和地方特色,確定課題

學期開始制定教學計劃時,教師在熟悉本學期初中政治課教材的基礎上,結合本地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有意識、有目的地選擇一些能引起學生普遍關注,同時學生又樂于去探究的社會問題和熱點,確定若干個教學專題,依此作為切入口,把教材的每一個章節的具體知識點設計到課題中,便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借題發揮”。

二、鼓勵學生深入社會調查,盡顯個性魅力

篇(9)

2、報告內容包括:實踐題目、參加時間、地點、方式、內容、過程、發現的問題、結論、效果.

3、表格填寫說明

(1)實踐時間:2011.7.15——8.15

(2)實踐課題即調查報告的題目“關于××的調查報告”

(3)報告內容:表內填寫200——300字概括內容,報告附表后

(4)經實踐單位填寫意見,實踐單位蓋章后,指導教師批注指導意見,并評出成績統一交回電大。

4、評分標準:優(90分以上)出勤情況好,態度積極,能力強,實踐效果好。良(71—89)出勤情況比較好,態度比較積極,能力比較強,實踐效果較好。及格(60——70)出勤情況一般,態度一般,能力一般,實踐效果一般。不及格(60分以下)出勤情況不好,態度不積極,能力不強,實踐效果不好。

5、社會調查和論文存在一張光盤上,正文存檔一份。打印要求;紙張設置在A4紙上,標題三號楷體加粗,正文宋體四號 。

論文指導教師職責

1、 幫助學生選題,選題范圍必須是結合本專業,題目大小適

中。

2、 禁止學生全篇下載網上論文,抄襲刊物上發表的文章。

3、 要求??茖W員撰寫論文字數不少于5000字,本科不少于

6000字。

4、 格式規范(具體按論文封皮要求)。

5、 學生交回論文必須是草稿、定稿、正本(有封面),有修

改的痕跡,并含光盤一張。

6、 教師批語審批表針對學員論文進行評價,封皮的評語對學

員寫作過程評價。

篇(10)

[論文關鍵詞]未成年 刑事案件 社會調查 專業社會工作機構

引言

1985年5月,《聯合國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標準規則》又稱《北京規則》)對社會調查制度作了規定,其第16條第1項規定:“所有案件除涉及輕微違法行為的案件外,在主管當局做出判決前的最后處理之前,應對少年生活的背景和環境或犯罪的條件進行適當的調查,以便主管當局對案件做出明智的判決?!钡?7條規定:“主管當局的處置應遵循下列原則:采取的反應不僅應與犯罪的情況和嚴重性相稱,而且應與少年的情況和需要以及社會的需要相稱?!倍笤?013年1月1日,我國《刑事訴訟法》修正案正式實施,并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根據情況可以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長經歷、犯罪原因、監護教育等情況進行調查?!边@是我國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確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目前在學術界和實務界一致認為對未成年人做刑事社會調查十分必要,但是在社會調查的主體、社會調查內容、社會調查的報告的法律定位、社會調查資金、司法成本控制等問題業內一直存在爭議。筆者結合在社區工作經歷和開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社會調查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及其引發的一些思考,僅就未成年刑事案件社會調查主體問題展開論證。

一、公安機關為社會調查主體

公安機關為社會調查主體。理由是公安機關在偵查過程中可以對未成年犯罪人的性格特點、家庭情況等內容進行更全面、深入的調查。公安機關作為偵查機關,對未成年犯罪案件是否立案或立案后對犯罪嫌疑人是作治安處罰,還是提請檢察院批捕逮捕都需要其作出決定。除對犯罪行為等案件事實情況進行調查外,還須對未成年犯罪人的個人情況進行全面的調查。

筆者認為:首先,負責偵查的公安機關接觸犯罪分子和違法亂紀的人員較多,對于犯罪的未成年人已有一種思維定勢,并且已經對案件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帶著這樣思考方式很難在做社會調查時不受主觀因素的影響,其調查結果是否符合中立原則受到懷疑。其次,公安機關的首要職責是偵查,對未成年人的社會調查很有可能只做與案件相關的調查,卻忽略與案件看似無關的例如未成年人心理狀態的形成原因、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改變其性格等突發事件,所以公安機關的社會調查可能會有失全面性。最后,公安機關任務繁重,如果再開展細致的未成年人刑事社會調查可能會造成公安機關任務量增加,影響其他刑事案件的偵辦。當然為了預防此類未成年人再次犯錯誤或者犯罪,可以提請社工或者學校、家長對其進行幫助教育等活動。

二、檢察機關為社會調查主體

檢察院擔任社會調查主體。理由是:通過在審查起訴階段開展社會調查,可以使檢察機關全面掌握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背景資料,以便在庭審時對其進行教育,為人民法院正確量刑提供參考依據,并將有效地提高檢察機關的公訴水平,真正體現出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筆者認為檢察機關不宜作為調查主體的理由與公安機關類似,另外從做未成年人刑事社會調查實踐過程中發現,讓檢察院做社會調查在時間上就比較困難。以捕前社會調查為例,刑事訴訟法規定檢察院在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捕7天內作出是否批捕的決定,7天時間包括提審、研究決定、報檢察長批準時間較緊迫,即使能夠做社會調查,調查也可能不全面,可參考性比較低。在偵查階段的案件是公安機關提請檢察院批捕的案件,認為案件情節比較嚴重,應做社會調查。有觀點認為在公安機關做社會調查,調查報告可以應用到偵查、起訴、審判全過程。但是筆者認為,公安偵查階段對提請批捕的做了社會調查,但是檢察院認為犯罪情節較輕,出于保護未成年人的考慮可以從輕處理,不予批準逮捕,那么這在公安偵查階段的社會調查顯然是公共資源的浪費,提高了司法成本。另一方面,有可能在審查起訴階段未成年人或是其家庭發生重大變故,對案件或未成年人產生重大影響,這時僅依靠公安偵查階段的社會調查報告很顯然不夠全面。所以筆者認為,公安偵查階段應更注重案件本身的偵查,而對于未成年人的社會調查可以放到檢察起訴階段,對于確定批捕、起訴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做必要的社會調查,既節省司法成本避免重復調查又保證了案件和嫌疑人調查的全面性。更重要一點是,在檢察院的批捕和起訴階段刑事訴訟法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偵查階段的時間控制范圍比較大,如果在檢察院階段開展社會調查,有利于減少對未成年的羈押時間。

三、法院為社會調查主體

法院擔任社會調查主體。理由是:未成年刑事社會調查結論對于量刑具有重大影響,委托他人調查難以確保其結論的真實性,所以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的主體應該是法官。法官作為刑罰裁量的主體,為保證量刑適當,應當對犯罪人的個人情況親自調查,這種調查本身就是形成量刑結果的過程。

筆者認為此種做法略有不妥:首先,法院作為審判機關,是在聽取控辯雙方辯護后依據法律做出判決,是具有中立地位的,如果法官主動參與為辯方的社會調查,與法院的審判立場要求是相背離的。其次,法官在調查過程中對未成年被告人的社會調查也會或多或少地影響法官的主觀評價,進而影響案件的公正裁決。最后,從現實情況來看法院每年處理案件量大,若再負責專業化的社會調查,即使有時間做社會調查,調查結果的質量難以保證。法院審判過程中對被告人的情況了解可以參考公安偵查階段或者批捕起訴階段的社會調查報告,當然對于調查報告是否有證據地位、法官是否采納這又是另外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筆者傾向于法院應采納社會調查報告作為重要的依據并在判決書上有所體現,除非證據法修改或者有相關司法解釋說明社會調查報告應當作為證據使用。

四、社區司法矯正組織為社會調查主體

從工作實踐中看,負責社區矯正的主要力量一是來于街道的司法所,一是來于社區的居委會。具體來說,司法所主要是對監外服刑人員的監管保證其在監外服刑期間不違法亂紀;居委會觀察監外服刑人員的思想動態向司法所匯報,對于監外服刑人員在生活中出現的困難提供幫助。司法所有一定的矯正經驗可以對監外服刑的未成年犯或者公檢法機關認為有必要矯正的、還不夠起訴或者判刑條件的未成年人提供幫扶教育,但法律沒有賦予司法所在偵查階段、捕前、訴前、審判階段社會調查的權利。有觀點認為居委會最適合做社會調查主體,但是筆者恰恰認為居委會做社會調查有著最大的弊端,就是保密性不夠?!拔闯赡耆饲翱品獯嬷贫取笔菍ξ闯赡耆穗[私最大的保護,居委會設立在未成年人家庭住所地,一旦居委會開展調查不能保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保密性,有可能使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可能適得其反,增加未成年人的抵觸情緒,不配合社會調查。居委會進行社會調查其專業性也是筆者懷疑的一點,就目前北京社區工作人員的文化水平看,除近幾年引進的大學生社區工作者具有專科以上學歷外,其他工作人員學歷普遍不高,更不用說社會工作的專業化水平。北京市內隨著大學生社區工作者的招聘和社會工作者資格證的社區普及會有一定的改善,但是仍不能滿足作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主體的條件。

五、社會工作事務所等社會服務組織為社會調查主體

設立專職社會工作所,由專職社會調查員或者吸收具有專業功底的兼職社會調查員。社會調查本身就是一個專業術語,成為一名優秀的調查員最好具備心理學、醫學、精神病學、教育學、社會學、人類學和行為學等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只有這樣,才可以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綜合分析,解釋其犯罪原因,評價其人身危險性和人格的缺陷。同時找出教育、感化和挽救少年被告人的“感化點”,為之后的是否進行監護教育進行鋪墊。由此可見,設立專職的社會調查人員或者吸收具有專業功底的兼職調查人員的模式值得推廣。

上一篇: 公共衛生論文 下一篇: 子女教育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先锋影音最新在线资源网 | 性国产videofree高清 | 性色开放主播在线直播 | 尤物福利在线观看永久视频 | 五月婷婷88亚洲 | 亚洲欧美唯美国产伦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