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24:3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公共衛生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003年的非典危機暴露出我國公共衛生防御系統存在諸多缺失,對我國的公共衛生保障體制進行改革勢在必行。公共衛生保障體制改革要達到三個目標:其一,要根據需求(反映收入和健康狀況的需求)分配有限的衛生資源,更有效地為整個社會服務;其二,要引入社會效率高的醫療服務保障體系提高衛生醫療服務的質量;其三,建立健全高效運轉的公共衛生防疫系統。第一和第三個目標更注重公平性,需要適當的政府干預和充足的財政投入,第二個目標更注重效率,需要通過發揮市場的作用來實現。所以公平與效率的權衡也體現為政府干預與市場機制的補充。
1建立公共財政體制,加大政府對公共衛生保障系統的投入
從1998年起,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保障國民經濟平穩健康增長,我國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到2002年的5年間累計已經發行長期建設國債6600億元,積極的財政政策體現了經濟增長優先的目標,對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快速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相對忽視了公共健康、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等社會經濟發展目標。非典疫情的突然出現,不僅使得忽略這些問題的代價在短時間內集中顯性化,而且對宏觀經濟造成了更大損害。這迫使我們重新評估以前的宏觀經濟增長目標模式,財政政策目標轉型也就成為必然。今后的財政職能必須向公共財政轉變,更多的關注市場不能有效解決的問題,如公共安全、公共健康、環境保護等。
2通過政策干預糾正公共衛生保障領域中的“市場失靈”
公共衛生保障部門是一個不能簡單聽憑市場調解的領域。這是因為,第一,醫療保健的需求彈性非常低,價格的高低對需求的影響極小。衛生需求的低彈性和服務的隨機性,讓市場需求來確定醫療的價格將會使衛生保健的費用很快超出社會和普通人的承受能力。第二,很多疾病的危害范圍并不僅僅局限于病人本身,而可能是整個社會。就拿非典事件來說,它造成的危害不僅是患者的生命危協,同時也影響了社會、國家,甚至全球的正常生產和生活秩序,其危害之大,單憑市場調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由國家和國際組織做出統一部署和安排。第三,醫療服務行業含有專業條件的限制性,一定范圍內的壟斷性,醫生和病人知識的不平衡性及醫療效果的不確定性等特點。第四,在以知識經濟為特色的21世紀,國家承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健,這不僅可以保護人力資源、改善勞動力整體素質,從而可以進一步提高國家競爭力,增強國家的整體實力。由于公共衛生醫療行業的特殊性,需要通過適當的政策干預來糾正其“市場失靈”,并確保醫療服務利用的社會公平性,以保證社會福利和公平目標的實現。政府介入該領域,實行價格規制,讓醫療企業依法經營,可以實現醫療保障普遍供應的社會公平原則,實現政府保護消費者利益、向弱勢人群提供保障,加大社會福利的政策目標。
3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效率
公共衛生服務領域應由政府來介入這是無可非議的,但如果國家對這一領域進行壟斷經營,既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資源配置失效,同時也會造成該部門的低效率。在公共衛生領域必須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醫療服務領域既可以由國有企業經營,也應該讓非國有企業進入。這既可以使有限的衛生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又提高了效率。我國的公立醫療機構已經開始了服務收費,這標志著公共衛生部門已經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商業化改革,但我國的醫療服務市場卻缺少充分的競爭,病人面臨的選擇非常有限,并且醫療機構對公眾提供的基本信息缺少規范而且非常不充分。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允許病人選擇醫院和選擇醫生,引入不同付費方法以及不同所有制和不同組織形式的醫療機構之間的競爭。在改革付費的方法中,應當加強對醫院的成本制約機制。各國醫療保障系統改革的經驗表明,成本制約的關鍵不在于醫療服務的需求方,而在于供給方。如上所述,我國通行的“按服務付費”的付費辦法,會產生“供給誘導需求”。這種付費方法與醫療服務機構的藥品補償機制相結合,更成為近年來我國醫療費用快速上漲,在醫療服務費用中藥品費用比重不斷升高的主要原因。鼓勵不同所有制的醫療機構開展競爭,能夠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在這些方面,國外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可供借鑒。
4選擇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共衛生保障模式
由于各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以及經濟和政治體制不同,公共衛生保障系統的建設具有不同的模式,呈現出多樣性和變動性。OECD1987年的報告曾把各國公共衛生保障系統模式簡要分類為以下三種:一是以英國、意大利、西班牙和新西蘭為代表的NHS(NationalHealthService)模式,即國民醫療制度,其最大特征是醫療機構國有國營,醫療費用基本上由政府支付。二是以德國、法國和日本為代表的社會保險制度,又稱為陴斯麥模式(BismarckModel),其特征是強制保險,雇傭者和個人共同負擔保險金,醫療機構既有公有又有私有。三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個人保障模式,又稱消費者模式,其特征是個人和企業負擔保險金,醫療機構完全私有。我國實行的是以公有制為基礎,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應實行社會統籌保險與國家財政保障相結合的公共衛生保障模式,醫療保險由國家、企業和個人共同負擔,衛生防疫系統的建設和疫情的防控主要由政府負擔。
5參考文獻
二是強化學術交流,促使理論水平得到提升: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目前,我國醫院在公共衛生管理知識體系方面,還比較的缺乏,那么在實踐的過程中,就需要會不斷總結各類醫療結構開展公共衛生管理的經驗。以公共衛生為主題,將相關形式的學術講座以及學術交流活動給定期開展下去,對國外醫療機構公共衛生管理的成功經驗進行大力學習和借鑒,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對醫療機構公共衛生管理的理論體系進行逐步構建和完善。
三是要開展公共衛生知識培訓,促使醫務人員的公共衛生知識水平得到提升:要以公共衛生知識為核心,大力培訓衛生行政部門以及醫院的領導和管理工作人員,將臨床一線的醫務人員作為培訓的重點,以便促使全體工作人員都可以對傳染病防控知識進行熟練的掌握。將公共衛生方面的行政法規、專業知識和技能在醫院中廣泛傳播,對醫務人員的公共衛生觀念進行樹立,促使醫院工作人員的預防醫學知識水平得到大力提高,從而促使醫務人員能夠對公共衛生責任主動承擔。
四是要構建一個橋梁,促使醫院能夠和疾病控制機構進行信息溝通:要結合具體情況,將協調和溝通機制構建于醫療機構和疾病控制機構之間,促使雙方能夠更加密切的合作,進行信息交流,結合雙方的需求,對疾病控制工作計劃進行科學制定,并且將運行機制以及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預案充分納入考慮范圍,對工作進展情況定期檢查,并且進行必要的演練。
五是將非政府組織的作用給充分發揮出來,促使社會參與得到實現:非政府組織在諸多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優勢,如社會動員、公眾參與、普及預防醫學知識方面等等。因此,就需要將非政府組織的優勢給充分發揮出來,對衛生科普知識大力普及和推廣,將一系列形式給利用起來,如廣播、報刊、互聯網、手冊等,將公共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廣泛開展于社會公眾之間,指導群眾在看待公共衛生問題時,需要堅持科學的行為和方式。
改善農村公共衛生狀況是構建和諧農村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而近年來,頻發的農村公共衛生事件暴露了我國農村公共衛生產品供給中存在的諸多不足。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從社會觀念、公共衛生產品供給體制、相關政策等方面多管齊下。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從短期來看,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可能要以犧牲一部分經濟增長為代價;但是從長期來看,兩者并不矛盾,因為經濟增長最終要靠人來推動,如果在發展的同時忽視了人自身的發展,那么持續穩定的經濟增長將無從談起;另一方面,人是自然的改造者,而改造的最終目的是更好的生存,經濟增長作為人類改造自然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其最終目的也必然是促進人自身的發展。
農村公共衛生的惡化是追求經濟增長的片面發展觀的沉重教訓,在以后的發展中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我國現在迫切的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的、全面地發展觀,在追求經濟增長的同時,推動科教文衛等同步發展。
二、樹立公共衛生產品面前人人平等、城鄉平等的觀念
改革開放前,我國城鄉之間一直未能建立起均衡增長和良性循環的關系,導致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凝固化。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機制的引入,城鄉聯系顯著增強。但是,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體制尚未從根本上改變,城鄉經濟仍未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目前,城鄉關系不順突出表現為城鄉差距過分懸殊,這不僅表現在人均可支配收入這些數字指標上,而且還表現在義務教育、公共衛生產品供給等領域。農村經濟和城市經濟是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在我國經濟發展的現階段,如果不全面統籌考慮城鄉經濟社會的發展,如果不從根本上改變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體制,不僅會對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形成制約,而且對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也會帶來負面影響。
人自身的發展才是社會發展最主要的方面,所以,解決城鄉差距不能僅僅發展農村經濟,還要縮小受教育水平差距,消除城鄉居民享受公共衛生服務水平的差距,樹立公共衛生產品面前人人平等、城鄉平等的觀念。
三、直接供給與間接供給方式相結合
我國政府向農村提供公共衛生產品幾乎全部采用直接供給方式。以疾病預防為例,政府把資金撥給提供疾病預防的防疫站,公共衛生產品的需求者到公共衛生機構購買這兩種公共衛生產品或服務,當然在這兩種公共衛生產品或者服務的購買價格中,政府已經提供了補貼,消費者可以以較低的價格獲得公共衛生產品。然而,這種直接供給方式的弊端有三,其一,政府必須在廣大農村設立很多公共衛生機構,并且多數公共衛生機構只提供公共衛生產品或服務,這樣的一種供給方式導致規模不經濟,即公共衛生機構的資源沒有被充分利用;其二,公共衛生產品的最終消費者無法選擇公共衛生產品的質量,同時他們也必須接受特定的價格,從而對公共產品的消費者來說這是一種效率損失;其三,在直接供給方式下,基層政府必須花費很大的成本對公共衛生機構的行為進行監督,因為如果缺少監督,公共衛生機構提供的公共產品質量可能就會大打折扣。根據直接供給和間接供給的不同特點和公共衛生產品的基本屬性,我們可以得出:疾病與健康監測、營養干預與食品衛生監督、重大傳染病的控制與預防、公共衛生課題的科學研究和非傳染性疾病的科研以及地方病的防治等應該由政府直接提供;而對于預防接種、婦幼保健、精神衛生維護和勞動衛生與職業病的防治則可以由政府間接提供。例如,政府可以付費向社區衛生服務站購買健康教育、勞動衛生與職業病防治、婦幼保健等公共衛生產品;政府也可以給予鄉鎮企業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鄉鎮企業開展勞動衛生與職業病防治工作。
四、調整相關稅收政策
營利性的醫療機構所提供的大都屬于私人衛生產品,而非營利性的醫療機構提供的則大多屬于公共衛生產品。所以,國家應該對營利性的醫療機構和非營利性的醫療機構采取不同的稅收政策,給予提供公共衛生產品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更優惠的稅收政策。然而,從我國目前的稅收政策來看,對營利性醫療衛生機構卻給予了更大優惠。例如,為了支持營利性醫療機構的發展,對營利性醫療機構取得的收入,直接用于改善醫療衛生條件的,自其取得執業登記之日起,享受3年稅收優惠待遇,對其取得的醫療服務收入免征營業稅,對營利性醫療機構自用的房產、土地、車船免征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車船使用稅。但是,對于非營利性的醫療機構,卻沒有給予這樣的稅收優惠。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從事非醫療服務取得的收入,獲得的租賃收入、財產轉讓收入、培訓收入、對外投資收入等應按規定征收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從這一點上來講,國家給予營利性的醫療機構的扶持力度更大。所以,為了加強公共衛生產品供給,我國迫切的需要調整不同醫療機構間的稅收政策,給予非營利性的醫療機構更大的稅收優惠政策。此外,可以增加對鄉鎮企業的稅收優惠,使鄉鎮企業取得的經營收入中直接用于勞動保護和職業病防治的部分可抵扣其應納稅所得額,從而鼓勵鄉鎮企業這樣的私人部門積極參與我國農村公共衛生產品供給。
1.2技術保障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指導團隊的基礎上組建了5支市級健康管理服務指導團隊,負責全市項目工作的指導、督查與考核。每個鄉鎮試點單位組建了由醫療、公衛等人員組成的健康管理服務團隊,定期開展健康管理督導、村級考核、簽約服務。
2提升服務能力
2.1實施規范化工程投入150萬元,對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一、二樓進行全面改造升級,力爭打造成全省一流的健康管理中心;自籌資金180余萬元,在5家試點單位組建示范化、標準化、信息化、自動化的健康小屋;4家試點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對所轄的試點村衛生室進行了改、擴建,做到綠化、美化,真正體現人性化。
2.2實施標準化工程投入資金50多萬元,制定了統一的《漢川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手冊》、宣傳專欄、簽約協議書和宣傳折頁,做到形象標識統一、制度標牌統一、宣傳專欄統一、檔案管理統一、工作模式統一“五個統一”。
2.3實施信息化工程依托漢川市衛生信息綜合管理平臺,實現醫、保、防健康信息的互聯互通。將身份證號作為唯一識別號碼,啟用新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管理系統;全市所有醫療機構均安裝運行統一的醫院信息管理系統,全面實行電子病歷、電子處方,新農合管理系統已實現市、鄉、村全覆蓋;試點單位健康體檢系統、健康管理評估系統和健康小屋所有數據及時與綜合管理平臺對接。
3強化工作模式的探索
3.1建立健康管理流程按照健康管理的核心內容,結合該市實際,堅持個性化設計和跟蹤服務兩個原則,建立了漢川市健康管理六項工作流程,即:“建立健康檔案、進行健康體檢、填寫評估問卷、解讀評估報告、制定簽約服務、實施干預指導、開展階段評價”。制定了《漢川市健康管理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在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立健康管理中心;在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建立健康管理部,市人民醫院組建高血壓、糖尿病干預門診,市中醫醫院組建中醫治未病健康管理科,市婦幼保健院組建孕產婦、兒童健康管理門診;在仙女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城隍鎮衛生院、沉湖鎮衛生院和楊水湖防治院等4家基礎條件比較好的鄉鎮衛生院建立健康管理室;每個鄉鎮試點單位確定4家村衛生室開展健康管理試點工作。
3.2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市婦幼保健院與市民政局聯合辦公,對已登記的新婚夫婦進行摸底造冊,進行跟蹤管理,并將相關信息及時反饋到戶口所在地鄉鎮衛生院,由鄉鎮衛生院對其進行定期隨訪;鄉鎮衛生院負責對轄區內中、小學生建立健康檔案[7],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對其進行評估和干預;高中至65歲期間的所有人群按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由服務對象自主選擇不同的醫療衛生單位提供不同內容的個性化服務;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從業人員的預防性健康管理[8];鄉鎮衛生院負責為本轄區65歲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中醫體質辨識、評估和干預,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指導和督導,市級綜合醫療機構負責提供技術支撐和轉診服務。
3.3建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與健康管理結合流程制定并下發了《漢川市促進基本公共衛生與基本醫療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積極探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與基本醫療服務、基本醫療保障有機結合的創新之路,促進各項工作的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可持續發展;制定了《漢川市綜合醫院臨床醫生參與基層醫療機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管理辦法》,將全市30家項目實施單位分成3個片,分別由市人民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3家市直綜合醫院負責,向每個衛生院選派不少于3名臨床醫生的團隊,建立對口包片、定向聯系、雙向轉診制度。結合健康管理試點工作,制定和下發了《漢川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施方案》和《漢川市65歲老年人健康管理實施辦法》,在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基礎上,設計了特定需求和個性化的服務包,供服務對象自主選擇簽約醫生和服務包。
4強化政策支持的突破
4.1實現新農合資金突破積極探索新農合資金總額預付和費用前置的方法,新農合先期出資100萬元,主要支持4家鄉鎮試點單位開展高血壓、糖尿病和65歲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的健康管理,開展高血壓、糖尿病和65歲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的健康管理簽約式服務。本著“知情、自愿、自費”的原則,高血壓患者簽約600元健康管理服務標準包,個人自付400元,新農合報銷200元,享受在基本藥物目錄內一年免費針對性用藥;糖尿病患者簽約900元健康管理服務標準包,個人自付600元,新農合報銷300元享受在基本藥物目錄內一年免費針對性用藥;65歲以上老年人簽約500元的健康管理服務包,個人支付100元,新農合報銷240元,可享受相應價值的健康管理服務。
2社區公共衛生與臨床醫學整合的必要性
在我國公共衛生方面主要是通過預防為主,同時加強預防和治療的方法落實工作,所有的工作人員也都在實行。對于整個衛生事業來講,臨床醫學和公共衛生是一體的,單純認為預防是公共衛生的范疇,治療是臨床醫學的范疇,這樣的思想是不正確的。為了加強人民的保健措施,我們要將公共衛生的知識融入臨床醫學,使資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近幾年來,公共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其主要內容主要是預防、保健、基本醫療等,以上服務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真正的為患者解決了許多難題,可見在公共衛生中加入基本的醫療方面知識,能有效的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在臨床醫學中加入少量的預防知識也能減少某些疾病的發生率,由此可見,將社區公共衛生和臨床醫學進行整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3討論
3.1增強社區公共衛生與臨床醫學整合的作用
公共衛生與臨床醫學整合的相關機構就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因此,社區衛生服務成立我們關注的焦點之一。為了使社區公共衛生和臨床醫學整合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功能,我們要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措施,可以在醫院、社區等各個地方加強人們對公共衛生學和臨床醫學知識的學習。對于慢性疾病的管理等,我們要在社區內加強各種慢性疾病知識的學習和教育宣傳,使更多的人們了解并知道如何做好預防。讓人們意識到醫療也是公共衛生體系的一部分。
3.2加強全方面人才的培養
一直以來,公共衛生與臨床醫學的教育存在分離現象,所以很多人的知識具有局限性,不能滿足現狀,為了將公共衛生與臨床醫學更好的結合,可以加強全方面人才的培養,充分開拓醫務人員的眼界,增加對公共衛生相關知識的教育和培訓,讓醫務人員在疾病的預防、保健、基本醫療等多方面提高自己,培養出具有綜合性的醫療服務現代人才。
3.3加強衛生應急能力,構建綜合性衛生體系
對于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要求各部門同時發揮作用,醫療機構作為核心機構,是控制突發事件防控的關鍵。為了實現綜合性衛生體系的構建,我們進行信息收集、應急指揮中心、綜合處理站以及現場處理等公共衛生應急平臺,所有部門均可從此平臺獲知最新消息,實現信息共享,避免了信息的浪費。
3.4加強社區的管理,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
很多慢性疾病我們不能一下根治,只能暫時的緩解癥狀,為了減少慢性疾病的發生,我們加強了公共衛生和臨床醫學的整合,實施社區綜合性管理。針對不同的人群進行針對性的干預管理,定期為社區老年人進行血壓和血糖的測定,開展老年人俱樂部,加強老年人的鍛煉,增強其免疫力。定期開展講座,為老年人講解某些慢性病的相關知識和預防方法。
一、服務營銷的基本概念
在服務營銷文獻的研究中,Fisk等(1993)對1992年以前的服務營銷文獻進行了回顧,發現1986年以來,服務營銷的實證和理論研究的嚴密性不斷提高,服務營銷研究的主題主要包括:
(1)服務質量:關注企業中全面質量管理及顧客滿意度,并為評估服務質量設計模型和測量工具。
(2)服務接觸/服務經驗:研究的重點是顧客與服務企業雇員之間的相互作用。
(3)服務設計:研究成果以服務藍圖和服務路徑圖為主。
(4)顧客保留和關系營銷:關注企業如何吸引并保留顧客。
(5)內部營銷:將雇員視作顧客的觀點。
服務營銷理念的基本屬性如下:
(1)服務營銷是一種關系營銷。營銷的核心概念即交換,就是企業內部關系及外部各子系統、環境的關系。培養其親和感、歸屬感,滿足其高層需求以期建立長期穩定的良好關系。
(2)服務營銷是一種參與營銷。企業要參與顧客消費,顧客參與企業的若干經營環節或自我選擇、自我服務。
(3)服務營銷也是文化營銷。服務精神強調了人性化、文化性特點,必然要求有一種強大的服務理念為內核的企業文化作統領和底蘊,以形成良好的企業形象,品牌形象。
二、醫療服務在醫院的實際應用
醫療是一種特殊的服務行業,所提供的產品就是滿足社會民眾不同層次需求的健康和醫療服務。隨著我國醫療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及醫療機構產權結構的深刻變革,新一輪的醫療行業競爭將愈演愈烈。今天,人民群眾對健康和醫療的需求,無論從觀念上、物質和精神層面上都有了新的內涵。
1.醫療服務的主要特征
(1)醫療服務的無形性。無形性即:病人在購買治療服務之前,無法肯定他們能得到什么樣的服務。這一特點決定:其一,無法在客人消費之前直觀地展示服務產品,以及使用價值,這就加大了商家與其潛在顧客進行有效溝通的難度;其二,顧客在購買產品之前既無法看到,也不能試用,無法預期其消費效果,不能預計其成本與效益,從而加大了顧客的購買風險。
(2)醫療服務的直接性。醫療服務的直接性即服務的生產與消費是同步進行的,醫務人員提供服務的時候也是顧客在消費服務的時刻。因此,醫療服務活動、醫務人員、患者三者的協調配合是提高醫療產品質量的重要條件。而醫務人員與患者的即時產生和即時消費受客觀條件、醫務人員和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影響,因此,即時生產和即時消費的產品質量具有不穩定性,從而加大了患者的消費風險。服務人員應樹立服務營銷觀念,在服務過程中,盡量降低患者的消費風險,提高醫療單位的聲譽。
(3)醫療服務的差異性。把服務當作產品是建立在顧客觀念的基礎上的,但由于在同一時間、地點,不同的客人有不同的需求,而在不同時間、地點,同一客人的需求側重點不同,服務產品與賓客需求之間的關系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另外,服務人員也會由于個人的情緒、意外情況、即時需求等不能提供同一標準的規范化服務。
2.醫療服務的營銷理念
(1)切實貫徹以患者為中心的營銷理念。患者營銷理念是以“患者的需求都是不同的”、“產品或服務最終要滿足顧客的需求”為理論基礎,以顧客的消費心理、行為日益成熟,日益多元化、差異化、個性化為市場基礎的營銷模式。奉行人性化醫療服務也是現代化醫院管理的基本理念,對醫院來說就醫環境、診療流程、醫患接觸和溝通交流,均應充分體現人性化的氛圍。醫務人員的行為儀表、周到熱情的生活關懷、親切溫馨的語言交流和精神安慰,以及醫院內部衛生環境、診室病室的色調、光線等都應充分體現一種人文的呵護和人性的關愛。讓患者感受到一種踏實的歸屬感,使患病的軀體在這種人文的環境中得到休養生息;另一方面應著重體現在對患者人身權利及人格的充分尊重與平等。首先病人及家屬應該具有對病情、診療措施及方式的知情權、選擇權,通過建立醫護人員與病者之間的信息通道,讓病人及家屬分享對疾病診療方面的信息。人性化服務亦包含個性化服務和心理護理,注重每一患者情緒變化和情感需求;應該是具體的和面面俱到的服務,針對不同個體突出人格人性特點進行情感關懷。如何探究病人心理特性及個體差異,在此基礎上因人施教,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礙及負擔,是心理護理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2)樹立內部營銷服務的觀念。單位內部人員都必須把自己視為其他同事的顧客(例如海爾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客戶一樣)。如果員工沒有把彼此當成顧客,并且沒有像團隊一樣有效率地合作來協助滿足彼此的需要,內部品質和服務都會受傷害,而外部顧客最后也將蒙受其害。因此,內部顧客觀念常常被用來對企業員工推銷服務理念與正確的價值觀。一流的企業往往借助內部顧客觀念使“顧客至上”深入員工心里,理所當然地視之為自己的職責。
(3)提供知識化的服務。醫院應該是知識技術密集型的服務行業。醫院在對患者醫療服務過程中,如何營造知識服務環境是現代醫院面臨的一個課題。首先知識服務是社會和廣大患者的需求;此外知識服務也是醫院參與醫療市場競爭,完善服務功能所必備的條件,同時知識服務還是現代醫院社會公益價值的體現。所以有遠見的醫院管理者應將醫院內的知識服務融于醫療服務的內涵之中,并貫穿整個醫療服務的始終,以知識服務為載體;彰顯醫院人文和科學知識的風采。患者在患病期間渴望獲得防病治病知識,通過人性化、個性化健康知識傳播,實現醫方與患方的深刻溝通和互動,達到患者與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的默契合作。有利于患者身心的康復并建立真誠的友誼和信任,也為醫院贏得了永久的忠誠客戶。
(4)注重服務的有形展示。醫院應該注重醫療服務的有形宣傳,給患者一個更加放心的有形環境,促進醫患交流。例如可以通過發放健康教育知識手冊、建立門診及病區信息宣傳欄、創辦醫院特色報紙宣傳醫院政策和提供疾病預防知識、應用閉路電視播放疾病防治專題講座及醫學科普宣傳專題片、根據不同地區的疾病譜分類及慢性病流行特點定期進行面對患者及家屬的疾病專題及健康教育講座等方式給患者一個更加立體、形象的醫院。中國其他服務行業也推行有形展示,如海爾空調安裝人員自帶鞋套、無塵安裝、安裝完畢10分鐘內必定有電話回訪等等這些服務的有形展示都給顧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超級秘書網
三、挑戰與措施
加快醫療服務業發展,提高醫療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是中國政府近年來十分專注的國計民生問題。但此間國內專家研究卻表明,10多年來,我國醫療服務業的增長卻不符合上述導向和預期,明顯低于同等發展水平的國家,更低于美國等西方高度發達國家60%~75%的一般標準。
1.挑戰
中國加入WTO后,境外醫療服務大鱷也紛紛涉足大陸市場搶占先機。并且,我國將在加入WTO后,會逐步放開一些醫療服務市場。同時,對外商設立合營、合資醫院的數量、地域、股權等限制也將有所寬松,這無疑將會對我國醫療服務業產生巨大的挑戰。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服務營銷理念的挑戰。
(2)服務營銷規模的挑戰。
(3)服務營銷創新方面的挑戰。
2.措施
雖然外資企業在中國開展醫療服務營銷具有相當大的優勢,但他們的營銷理念、營銷方式及模式等的本土化,則還需一段時日,這為我國醫療服務業迎頭趕上提供了機會。我國各級醫院要迎接挑戰,化挑戰為機遇,可以采取下列對策:
(1)樹立顧客滿意和關系營銷觀念。
(2)加強服務產品創新。①創造服務新需求。②開發服務新產品。
(3)實施差異化策略。差異化策略的實質是創造出一種能被感覺到的獨特服務,實現差異化有許多形式,主要包括醫院品牌形象、顧客服務、服務產品等。
(4)實施內部營銷。為成功地開展內部營銷活動,醫院應做好下列工作:①認真挑選并訓練醫務人員。②不斷了解內部顧客的實際需要,關心他們的個人發展,以提高醫院的凝聚力。③服務行為一致化。④建立高效的績效評估系統和獎勵系統,強化激勵機制,教育和激勵員工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5)增加服務的有形性,實施服務的實體化策略。通過創造良好的服務環境和氣氛,建立顧客對企業形象和服務質量的認識,使顧客感到興奮和驚喜,從而提高顧客對服務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田志龍戴鑫戴黎樊帥:服務營銷研究的熱點與發展趨勢[J].管理學報,2005,(2):217
我們認為《條例》囊括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范圍應當更加廣泛,《條例》第二條規定:本條例所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下簡稱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從這一規定我們可以看出《條例》未將地震、水災、核污染及其他災害事故的醫療問題包括進去。
大家知道傳染病、食物中毒、職業中毒需醫療急救,地震、水災及其他災害事故同樣需要醫療急救。我國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中對醫療急救問題僅用一條一筆代過,其醫療應急措施的規定不具有操作性。衛生部95年頒布的《災害事故醫療救援工作管理辦法》僅是一個部門規章,難以全面系統的規定突發事件救助工作及各部門的協調。事實上,不管是傳染病的防治,還是災害的救助,醫療衛生工作在其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條例》規定的公共衛生事件未將災害事故涵蓋進來是一個缺憾。
更進一步講,傳染病防治、自然災害等不僅需要醫療救助,還需公安、公交、交通、能源等各部門的系統協調,有些突發事件特別是恐怖事件還有可能危及國家安全,所以我們認為《條例》不僅應涵蓋更多的需救助的事件,還應考慮其他突發災害的可能。因此,國家應將所有突發事件而不僅僅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立法,以備不時之需。
二.預警制度規定欠缺
1、預警機構
《條例》規定“突發事件發生后,國務院設立全國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突發事件發生后,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成立地方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
《條例》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指定機構負責開展突發事件的日常監測,并確保監測與預警系統的正常運行。
從上述規定,我們可以看出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平時沒有常設機構,只有在事件發生后才成立指揮部,日常的監測由縣級以上政府指定機構負責。問題在于各地方政府指定什么機構來負責日常監控,是某級衛生行政部門、還是某醫療機構或是某疾病控制中心?《條例》沒有統一規定。既然沒有統一規定會不會出現不同地區規定不同的機構負責日常監測?若出現這種情況各監測機構的協調就會出現
問題。
從另一個角度講,正常情況下各級醫療機構和疾病控制中心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最直接觀察者,但在特殊情況下普通百姓也可能并可以成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報告人。尤其是地方政府隱瞞時,受害人、受害人家屬和普通百姓可以舉報,但向誰舉報、受理機構的名稱和電話如何讓百姓知曉?因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日常監測機構應全國統一,《條例》這方面的規定不夠詳盡且有可能出現不同地區由不同部門負責監測的情況,這就更不利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警、
協調和處理,因此《條例》在這方面需進一步改進。
2、預警網絡
《條例》關于預警體制的建立也需進一步完善,從公共衛生和流行病學的角度,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監測系統應以疾病防疫控制為主線醫療機構為補充的四級網絡,社區及各醫療機構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神經末梢,區縣是關鍵,市級應擔負起主要責任,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國務院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決策者和指導者。這一網絡的建立是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得以迅速控制的關鍵,《條例》只規定了事件發生后指揮部的分級建立和責職,卻未對日常監測系統的建立做出
規定。
3、預警反饋
《條例》規定了醫療機構及疾病監測機構的報告義務,但在規定受政府的反饋機制時稍顯欠缺。
《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接到報告的地方人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報告的同時,應當立即組織力量對報告事項核實、確證,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時報告調查情況。
“并及時報告調查情況”是向上級報告還是向下反饋,《條例》規定不夠明確。本次SARS流行之初,廣東省從2002年底就出現大面積的感染,廣大一線醫務工作者向有關部門反應后長期得不到疫情的方向性指導,最終導致疫情蔓延,因此我們認為報告制度不僅應包括向上的報告,還應包括對一線工作人員的信息反饋,而且這種信息反饋不應當是向社會公示的大眾信息,應當是有專業指導性的信息反饋。
三、醫療急救制度的規定欠缺
無可否認,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突發事件中政府的高效運轉無疑會起到很好的作用,但也不應否認良好的制度本身就可以高效地運轉,無需太多外力的介入。
本《條例》大量規定了政府部門的職責,但對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過程中醫療急救問題規定卻較少。北京市這次SARS流行過程中出現了首診醫師負責制與定點醫院治療的矛盾,很多非定點、非專業醫院依首診醫師負責制收治病人后,由于不具備起碼的防護設施急需將病人轉出,但什么時間轉、怎么轉都無先例。在已收治SARS病人的醫院中,有的醫院建筑設施的布局根本不宜治療傳染病人,結果造成大面積的院內交叉感染。《條例》在制訂時仍未考慮首診醫師負責制與專科醫院收治這一矛盾,未列明轉診的時限、辦法等,十分令人遺憾。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若發生了傳染病事件及時將病人轉診也是對其他病人權益的保障。本次SARS治療中非定點醫院中SARS病人不能及時轉走導致全市很多醫療機構無法正常工作,一些非SARS病人的疾病因此延誤了治療。從這一角度也說明了傳染性疾病發生后定點收治的必要性,以保證其他病人的權利《條例》。
其實這一問題在更深層次上是我國醫療體制問題,是醫療區域規劃設置不合理造成的。我國醫療體制存在很多問題,其中一個現象就是大醫院病人人滿為患而社區醫院醫療資源處于半閑置狀態。正常的醫療資源配置應呈金字塔式,病人求醫應首先到社區醫療服務部門,經初步診療有進一步檢查治療必要時才由社區醫生將病人轉更高一級的醫療機構,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各級醫療機構的職能,緩解二級以上醫院的壓力,保證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
如果我國醫療衛生體制和區域配置合理的話,就不會出現大醫院全部都接診發熱病人,而普通病人無處求醫這種狀態,通過這次SARS事件,我們應當反思我們的醫療體制并加以逐步改善。
四.醫療授權問題
為了防止傳染病流行,醫療機構在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應被授予更大權限。若證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傳染病,應允許醫療機構在病人死亡后查找家屬一定時間無果的情況下強行火化尸體。
本次SARS流行之初,表現了很強的家庭式傳播,有些患者死亡時其家屬也發病住院治療了。由于找不到家屬,尸體不能火化,增加了尸體存放的時間,不利于傳染的控制。
如果今后出現根本找不到家屬的情況是不是也堅持要家屬簽字這種手續呢?若這樣的話,交叉傳播的后果誰來承擔?因此,我們認為如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傳染病事件,應授權醫療機構在特殊情況下履行備案手續后強行火化尸體的權限。同樣的道理,死亡病人遺物的處理也應給醫院更大的授權。我們非常主張保護人、包括病人的各種權利,但傳染性疾病是一個特殊問題,患傳染病死亡的患者其遺物仍可能存留細菌或病毒,不予以處理就有可能造成新的疾病傳播,我們認為應授權醫院在查找家屬無果的情況下,登記病人物品后將經濟價值不高的物品火化,貴重物品消毒后暫存。
在突發公共衛生的傳染病事件中,如果某傳染性疾病病因不明,某死亡患者的解剖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的話,應授權醫療機構有強行解剖的權利,當然這應當是在做了大量工作家屬仍不同意之后的最后手段。
五.資格準入規定欠缺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廣大醫務人員積極救治病人,與此同時醫學科研人員則會開展相應的科研活動以協助一線醫務人員共同戰勝疾病。但是不是所有的科研機構都能開展菌種的取樣、血清的取得呢?若一些不具備條件和科研水平的科研人員在工作過程中過失造成菌種感染、丟失怎么辦?甚至有可能有人借科研之名取得菌種后惡意傳播怎么辦?如何從制度上防止這類事件的發生?
我們認為應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科研資格準入制度,即只有一定資格的科研機構才能對突發事件、特別是突發傳染病事件進行菌種取得、血清提取等工作。
這次SARS流行衛生部規定只有國家三級實驗才可進行科研活動,但這一規定沒有落實到本《條例》中令人遺憾。
六.醫務人員權益保障欠缺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醫務人員無疑處在工作的最前沿,這是其職責決定的,是應當的。但是在工作中醫務人員的權益如何保障《條例》沒有明確規定:如醫務人員的安全保障、醫療防護措施的保障、休息的權利等。我們不能在治療傷痛的同時造成新的傷痛,這種社會成本的付出是值得思考的,也是應當避免的,本《條例》對此未做任何規定,是令人遺憾。
調研浙江省共49所高校。其中部屬高校1所,占2.04%;省屬高校22所,占44.90%;專科類學校26所,占53.06%。按其組織結構與管理模式分為3組,即學校直管組、后勤處管理組和校外醫院管理組,對其公共衛生工作的實效進行考查。
1.2方法
公共衛生工作調研:主要內容包括肺結核管理、健康教育和食品衛生督查等的工作情況,通過問卷調查、電話詢問等,考查其應急和日常管理的工作實效。學校的組織機構、管理模式調研:根據浙江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衛生管理與監督工作的通知》的內容進行問卷調查。主要內容包括:①管理體制。即公共衛生工作具體管理部門、隸屬單位及高校醫療機構等級、人數等。②規劃與措施。包括公共衛生工作是否列入學校整體規劃、是否建立傳染病防控制度及是否落實防控措施。③具體工作落實情況。主要項目有食品衛生和飲用水安全的監督管理、慢病及傳染病的管理、健康教育課及健康教育宣傳活動開展情況等。學校健康教育工作情況調研:采用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2010年下發的《大學生健康教育問卷》,分別選取部屬院校、省屬院校、師范類院校和專科院校4類學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問卷滿分為100,每類院校隨機發放健康教育問卷300份。部屬院校回收有效問卷297份,回收率為99.00%;省屬院校回收有效問卷289份,回收率為96.33%;師范院校回收有效問卷295份,回收率為98.33%;專科院校回收有效問卷293份,回收率為97.66%。調查問卷主要內容包括:①健康理念及人體生理基本常識、院前救護知識、常見病的防治知識等的知曉情況。②對艾滋病等傳染病的防控知識的了解情況。③獲取健康知識的渠道和接受健康教育的方式。
1.3統計分析
健康教育問卷采集的數據采用統計軟件SPSS16.0建立數據庫,進行統計分析。統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分析、均數的比較,其中均數的比較采用Dunnett-t檢驗。學校公共衛生的組織結構、管理模式和工作實效采用對比性研究。
2結果
2.1學校公共衛生現行管理模式
在調查的49所高校中,學校公共衛生工作僅2所為學校直管,占4.08%;35所為后勤處管理,占71.43%;12所為學校委托校外醫院管理,占24.49%。
2.2健康教育情況
開設健康教育選修課的高校有12所,占所有高校的24.59%。其中,學校直管的2所高校均開設有選修課,后勤處管理的高校有10所開設,校外醫院管理的高校均未開展健康教育。
2.3人員配備及公共衛生開展情況
高校醫療機構中醫務人員在30人以上的有8所,占16.33%;10~30人的醫療機構有17所,占34.69%;10人以下的醫療機構有24所,占48.98%。有2所學校直管和3所后勤處管理的高校醫療機構開展了食品衛生督查;開展傳染病規范管理的醫療機構有2所為學校直管,6所為后勤處管理,校外醫院管理的為0。2011年全省有6所院校出現結核病疫情暴發,其中3所為后勤處管理的高校,3所校外醫院管理的高校除1所學校直管高校開展了飲用水安全檢查和慢性病管理外,其余高校均未開展此項工作(表1)。
3討論
3.1高校公共衛生工作的重要性
中國高校普遍采用全封閉式教學,學生吃、住、行均在校內,為行為一致的集體生活,這與國外高校有本質的區別。國外高校多采用開放式教學,學生生活在社會中,醫療后勤保障依賴社會。而中國高校是一個特殊的社區,大學生剛走出家庭,生活經驗缺乏,自身抵抗力較差,若高校社區管理不善,易發生傳染病的暴發、流行和其他群體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因此,衛生部在2010年3月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衛生管理與監督工作的通知》,強調在高校中加強傳染病監測和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工作的重要性[3]。
3.2高校公共衛生管理體制的現狀與問題
由本研究可見,高校公共衛生機構管理體制和管理模式的錯位,是高校多發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主要根源。調查發現,大多數高校醫療機構歸屬于后勤處管理,是后勤服務的一個分支機構,這是思想認識上的錯誤。高校公共衛生工作不是服務性工作,是維護和促進師生身心健康的社會行動,是全校公益性的工作[4]。同時,高校醫療機構歸屬于后勤處,難以指揮全校性的行動[5]。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必須有學工部、團委、保衛處、宿管科和學校醫療機構等部門的共同參與;食品衛生督查應該有后勤管理處、后勤集團、學生代表、教職工代表和學校醫療機構的共同參與;健康教育宣傳必須有宣傳部、學工部、研工部和學校醫療機構等部門的共同參與。只有多部門密切合作,聯防聯控,才能有效防止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高校醫療機構歸屬于后勤處,無獨立經濟管理權和人事權,導致醫療設備無法更新,人員配備嚴重不足,致使健康教育、傳染病防控等工作無法落實到位,對食品衛生和飲用)水安全的督查工作沒有權力。當職、責、權出現分離時,公共衛生工作就無法順利完成,發生公共衛生事件也就不足為奇了。此次調查結果還發現,浙江省有12所高校醫療機構由校外醫院管理,這些單位多以醫療業務為主,主要考慮的是經濟效益,高校的傳染病管理、食品衛生安全、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管理無人負責,基本上未開展公共衛生工作,較易發生結核病等疫情或其他公共衛生事件。
在公共衛生管理系統中,大部分城鄉區域并沒有構建起完善的應急預警系統。人民群眾的危機意識比較淡薄,在出現突發狀況時,不能合理有效的通過預警系統來傳遞有效信息,所以在遇到危機時顯得束手無策。在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中,如果沒有足夠的支援準備和資源儲備將會對其造成直接影響。所以要想對公共衛生管理進行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就需要投入充足的資金。
1.2缺乏醫療資源
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醫療改革也受到了比較嚴重的影響。在一定時間段中,醫療衛生經費主要分配方面為城市是一種客觀存在,這樣農村地區就會出現醫療資源缺乏、就醫難等問題。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出現公共衛生資源閑置,而在經濟落后的地方則出現公共衛生資源缺乏的現象。
1.3公共衛生管理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低
社會群眾現階段還并不關注和重視公共衛生管理系統,人才缺乏情況比較嚴重。另外相關工作人員沒能正確認識公共衛生管理,導致公共衛生管理不能有效滿足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
2公共衛生管理的處理對策
2.1建立健全的公共衛生危機公關體系
危機的發生是不能避免的,所以只能做好充分的準備,最大程度的降低危機造成的損失和影響。首先要構建起和公共衛生管理相符合的危機公關體系,這樣才能更有效的處置突發事件。要重視和關注危機公關,當出現危機事件時應該要根據危機公關的具體原則來進行處理,這樣公共衛生管理才能正常的開展[2]。
2.2建立健全的公共衛生管理體系
轉變醫療衛生機構的職能重心,明確各職能,將預防工作納入醫療。重視公共衛生管理體系和宏觀調控體系的建設,這樣公共衛生管理職能不清楚的現狀才能得到有效改進。應該面向社會建設公共衛生管理體系,讓其業務能規劃化和集中化。
2.3建立健全的公共衛生信息傳遞通道
在發生突發危機和公共衛生管理工作中,信息傳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公共衛生管理工作中要建立健全公共衛生信息的傳遞通道,這樣工人員的信息處理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將相關信息進行公開,能有效防止不良行為的發生,讓社會群眾能更加信任。加強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加強資金投入完善硬件設施的配置,讓公共衛生管理的信息變得大眾化和科學化。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2)08(a)-0151-03
Optimization an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of thesis teaching for undergraduates with the major of public health
GAO Shuangshuang QIU Yongqian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Qiqihar Medical College, Heilongjiang Province, Qiqihar 1610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form effectiveness of thesis teaching for undergraduates with the major of public health 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sis teaching system. Methods After thesis teaching reform in our school, the satisfaction differences in various aspects before and after reform were compared by using the return visit and on-site survey methods. Results For preventive medicine major, satisfaction degree in thesis form and timetable after the reform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reform (χ2=5.896, P = 0.015; χ2=18.471, P < 0.001). For public service enterprise management major, satisfaction degree in thesis form after the reform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before the reform (χ2=0.488, P = 0.485), but satisfaction degree in timetable after the refor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he reform (χ2=19.918, P < 0.001). In general, the satisfaction level after the reform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he reform. Conclusion Reform of thesis teaching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sis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Key words] Public health major; Thesis; Teaching; Reform
畢業論文能夠使大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通過搜集相關資料,在教師的指導下,是大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最初嘗試,獲取本專業相關知識的有效途徑,并就某一問題進行研究、分析比較,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1]。畢業論文能夠充分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也是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程度基本標尺之一[2]。因此,在大學生畢業實習考試設置畢業論文(設計)具有重要的意義。我院預防醫學專業及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都把畢業論文作為學生的必修課,是取得學士學位的重要課程之一。我院于2010年進行了畢業論文管理模式的改革,為比較改革效果,為以后改革提供參考依據,特此完成此項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