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賞析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6 15:24:3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美術賞析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美術賞析論文

篇(1)

米芾的書法崇尚自然天真,也注重書法基礎。米芾臨摹古人的優秀作品,非常注重選擇優秀的范本,提倡學習作品真跡,反對學習石刻。米芾說過“石刻不可學”。他認為即使書法大師親自寫在石頭上,由刻工雕鑿后,也會使點畫原本的神韻受到損害,并且在石刻過程中,刻工的藝術風格會或多或少的摻入進去,石刻后就改變了書法的原本神韻。人們應該學習真跡,這樣才能感受到書法大師的精髓,并得到樂趣。

米芾的書法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跟米芾的執筆姿勢有關。米芾通常采用“五指保管法”的執筆方式,把毛筆頂端放在手心,五指環捏筆管,好象撮東西的姿勢。一般人在執筆寫大字時,往往用力握筆,使得字沒有神氣,失去了自然飄逸的那種感覺。米芾在創作書法作品時,執筆很輕。這樣可以不受束縛,自由流暢。

米芾說:“筆輕,手心虛,自然出于意外。”米芾強調外在的點畫肥瘦,只有在行筆創作中掌握好運筆速度、運筆力道,才能使書法作品達到較高的水平。米芾認為書寫需要對各種技法進行綜合運用,不能偏執于一種。米芾評點各家的作品,也是在書寫技法上著眼。寫字結體要排均勻,適當配合使用澀筆、快筆、重筆、輕筆,不能只偏重一面,防止出現毛病。

品評書法,語言明白平直

米芾的個性獨特,書法作品特點鮮明。米芾評論別人的書法作品,推崇平直明白的評論語言,反對過分渲染的語言,反對品評具有濃重的文學色彩。米芾不提倡學習古人論書言辭的隱晦、不甚清晰的表達態度。書法這門藝術在表達書法大師的感情時是朦朧的、隱性的,不能直截了當地說清楚,書法品評需要借助于具象的事物。米芾提出書法作品要意義明確、能夠使人了然。米芾在《書評》中表明了自己的觀點,也實踐了自己的主張。《書評》里有很多人和事的比喻,和讀者生活很近;語言方面的形象性很強,平直明了。例如米芾在《海岳名言》里說:“觀賢人論書,比況奇巧,征引迂遠,‘龍跳天門、虎臥鳳閣’是何等語。要在入人,不為溢辭。”

崇尚自然天真的特性

米芾生性率真,在言行舉止上也不同于常人,人們送給他一個稱號“米顛”。米芾的書法作品崇尚書寫真性情,反對矯揉造作。米芾在《答紹彭書》中提到:“何必識字難,放筆一戲空”。米芾對書法作品的觀點,延續了蘇軾等人崇尚“意”的書風。米芾雖然有時行為怪誕,但對書法作品的喜愛卻深入骨髓,不具有半分的夸張和矯飾成分。通過米芾的書法作品,可以感受米芾對書法深深的喜愛之情,不是美色、功名所能夠代替的。米芾把自己同書法相互融合,然后進行書法創作,流露出真正的性情。書法對于米芾沒有半絲的功利性,而是純粹的主體審美體驗。

米芾的執筆姿勢也能使其自然性情流露出來,最自然地傳達出自己的感情。米芾的書法藝術作品來自真性情,他對流俗深惡痛絕。對那些為了功名利祿而學書的行為,他不屑一顧。媚上的流俗、學書晉身的做法,米芾大為反感。米芾的作品不學權貴、不蹈流俗,真切地反映真性情。

米芾于《答紹彭書》詩中寫道:“何必識難字,辛苦笑楊雄。自古寫字者,用字或不通。意足我自足,放筆一戲空。”可見,米芾對書法的觀點延續了尚“意”的書風。

強調筆法的變化與和諧

篇(2)

依據新的國家課程標準,在美術教學中倡導愉快教學、自主教學、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綜合學習。我在高中美術欣賞教學中,依據現代高中生極具個性和創造性的特征,集合網絡資源和技術,引導學生在美術欣賞過程中實現研究性學習作了一些探索。

一. 首先要正確理解“網絡環境”

網絡資源的知識包容量巨大、覆蓋領域廣闊,是學生進行研究性 學習獲得知識源泉的寶庫,具有資源無限開放性和共享性,它彌補了其他媒體傳播方式上的不足。表現在美術欣賞教學課上,網絡就是博物館、美術展覽館和圖片庫。同學們可以方便快捷地通過搜索引擎查找到所需要的作品圖片及其相關背景資料,并可以將學習內容下載保存,再通過軟件進行編輯處理,以供長遠研究學習使用。

以上只不過揭示了網絡的資源觀、工具觀、媒體觀,也就是說將網絡作為一種硬件的“物”,而網絡技術在教學中運用的本質應當是強調學生學習生活的環境,即生命觀。在教學實踐中將網絡技術與美 術欣賞課程的整合,以學生的學為中心才是網絡環境下美術欣賞課研

究性學習的核心。那么,這就需要我們重新思考教師在網絡環境下美術欣賞研究性學習里的作用;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美術欣賞研究性學習中的地位;以及網絡環境下美術欣賞研究性學習中,教師、學生與網絡環境的相互關系。

二.教師在網絡環境下美術欣賞研究性學習里的作用

網絡環境下,學生學習內容的開放性使學生的認識領域大為拓展,吸納知識的途徑由單一變為多元,教師不再是學生唯一的知識來源。

1.美術欣賞課研究性學習中,美術教師角色由知識的權威者轉化為學生課題研究的參與者與合作者。美術教師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課題研究,教師經常深入學生課題組,了解他們的需要和碰到的難題,教師和學生一起研究課題,隨時掌握學生的問題,有的放矢地進行輔導。美術欣賞涉及科學知識領域和人文知識領域,在學科聯系中,美術欣賞與中學歷史、地理、政治、文學、物理、化學、音樂、生物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聯系。比如青銅器的冶煉工藝涉及金屬熔點和合金的概念;美術作品的時代背景與政治、歷史緊密關聯;美術作品的發祥地及作者的生活地域又與地理相銜接;花鳥畫中各類花鳥形體結構的理解完全依賴生物課學到的知識。在此過程中,美術教師不斷 意識到自己的知識結構單一、知識面狹窄、對本學科與生活實際聯系的漠視等問題,從而產生繼續學習完善自我的愿望,這就需要不停地充實自己的學識修養,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課題研究,在參與中學習,在學習中指導,這樣也是教師責任心和學術胸懷的體現。

2. 美術欣賞課研究性學習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這種指導與傳統教學指導不同,課 題研究的答案沒有所謂的標準,甚至課題的提出也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己列出。歸納起來,主要有①課題選題的指導②研究思路的指導③研究方法的指導④信息資料來源的指導。例如,我在中國古代山水畫教學中,教師先列出多條研究性課題:山水畫中詩情的體現、從山水畫里的樹種看現代環境保護、山水畫與古典音樂的聯系等十多條。學生可以選擇這些課題進行研究,也可以從中得到啟發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重新選擇課題,有的學生就自定了如:從山水畫看現代旅游資源、山水畫里的名山大川、山水畫里的宗教氣氛、水墨山水畫在現代家庭裝飾中的品位等優秀的選題。在確定的選題之后,教師指導學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相關資

料,下載保存后繼續分析直至完成分析報告。有幾位選擇《山水畫里的名山大川》為課題的同學,在網絡資源庫中游歷了全國著名的名山大川,飽覽了以《溪山行旅圖》、《瀟湘圖》、《廬山高圖》、《華山圖》等為代表的歷代水墨山水名作,并且下載了這些山水畫圖片以及和他們相對應的實地照片和相關的文字說明資料,通過課后的編輯研究,得出中國名山大川不僅有極美的自然景觀,還具有極其深厚的人文背景的研究報告,他們還將課題延伸至與古代山水詩相聯系,更加感覺到我國古代文化精華的博大精神,提高了學習中國古典文化的

興趣和審美品位,激發了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3. 美術欣賞研究性學習中,美術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促 進者。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活動是分散的。各學生之間的能力也有差異,教師根據學生不同層次將學生編排成不同的課題組,并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困難。

三.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美術欣賞研究性學習里的地位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求學生在課程實施中自主地探究問題。學生個人或課題組在研究性學習中征求各種意見后,由自己決定研究內容、方式,結果的表達展示方式。有這樣一個實例,園林藝術和山水畫是中國古代美術中不同門類的兩種形式,但是它們的那種親近自然、模仿自然、妙造自然的精神內涵將兩種藝術形式聯 系起來,我們的高中生在學習時感覺到了這一點。教師應當不失時機地引導他們對此建立研究性課題,學生們成立了課題組,作了具體分工安排,他們通過上網查找各類相關資料,不但查閱了著名園林建筑的圖片和建筑結構圖、研究了園林在中國的地域分布狀況、考證了園林主人的文化背景和歷史變遷情況、下載了山水畫圖片與園林中的假山、水池、花木、建筑的布局進行對比分析,甚至連園林建筑內部陳設和匾額、楹聯的內容都不放過,將這些信息資料編輯,通過一系列對比之后驗證了課題。在圍繞美術欣賞為中心的課題研究中能積極思 維、提出問題,對提出的問題查找理論依據,依靠自己查找的資料分析解剖問題最終做出可靠的評價。說明高中的學生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能夠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并能夠有效地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并達到終生學習的能力。通過對美術欣賞的終生學習,從而達到自身修養和審美水準的不斷提高。

四.網絡環境下美術欣賞研究性學習中,教師、學生與網絡環境的相互關系

網絡環境下美術欣賞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與學生是人―――人的關系,教師、學生與網絡是人―――物的關系。教師和學生共同使用網絡資源,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引導、指導學生的美術欣賞學習,學 生可以通過網絡反饋所學到的知識和學習知識的能力,這樣就形成了

如下圖模式: (略)

現在網絡交互的方式非常豐富,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BBS、QQ、E—MAIL達到交流。專業的美術論壇為廣大師生提供了相互學習的園地,也可以在專業論壇發表個人美術欣賞專著,譬如全國著名的七彩網美術論壇等,當然還有更加專業的藝術論壇,譬如建筑論壇里的美術論壇等,都是人氣極旺的優秀論壇;QQ猶如網絡電話,師生可以面對面、點對點直接對話;學生也可以把自己研究的成果或階段性成果 及疑問編輯成超文本通過E—MAIL發到老師信箱,待教師閱讀完畢給與完善的答復;還有網絡留言板,教師可以通過留言板布置研究方向、策略,學生通過留言板回答問題或提出問題,鎮江教育網里熱門網頁教科教研里的藝術教育就有專門的留言板,為全市美術教師的業務交流、師生對話提供了交流平臺。這些交流平臺使得信息的傳遞和反饋得以迅疾和便捷。

篇(3)

百幅經典名畫是根據“三個基于”的選畫原則,即基于在繪畫史上具有轉折性地位的名畫,基于地方本土文化的名家名畫,基于適應學校校本需求的名畫,精選出中外從古到今的一百幅經典名畫。入選的名畫必須是在繪畫史上具有教育意義、堪稱典范、又廣為人知的作品,入選作品必須在繪畫表現的技術層面、組織構思的歷史人文層面等能給學生帶來啟示。在具體的鑒賞學習中,通過對同一畫家作品的延伸與拓寬,對同一主題、風格的其它同時期作品的知識鏈接,學生不僅僅是知道一百幅名畫,而是系統地了解繪畫作品的風格體系和繪畫發展的階段性特征。

二、《百幅經典名畫》校本課程建設的原則

1.堅持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為指導的原則。新課標把“關注文化與生活”作為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提出了“多給學生感悟美術作品的機會”的教學建議,并在教材編寫建議和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中提出了“鼓勵美術教材呈現方式多樣化”和“積極開發地方美術課程資源”的要求。

2.堅持以現有教材為主,校本教材為輔的原則。現行蘇教版美術教材是江蘇省根據新課標編撰的地方課程,它既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又結合了本地區的實際,所以是美術教學的基本教材。“百幅經典名畫”的校本課程必須與蘇教版的教材內容有機結合,進行拓展性學習,使美術課程真正體現以國家、地方課程為主,校本課程為輔的三級管理理念。

3.堅持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學校實施“自主—創造型”管理,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本,以“培養新時期的紳士、淑女”為目標,致力于打造一種適合少年兒童發展的高品質的教育。從藝術層面上來看,就是要豐富學生的藝術視野,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知識淵博、談吐高雅、有愛心、尊重人格的人。開發“百幅經典名畫”校本課程,必須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了解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發展特點,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有個性地發展。

4.堅持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的原則。組織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參與學校綜合性美術創造活動中去,如美術節活動等,使他們能把美術與生活經驗緊密相連,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結合展示師生在美術活動中形成的成果,美化校園環境,促進校園高雅文化氛圍的建設。

三、《百幅經典名畫》校本課程建設的目標與內容

制定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及能力發展的課程總目標及各學段的階段性目標。根據選定的百幅名畫,合理安排它們在各年級的學習比重,進而確定具體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名畫的技能技法知識學習,如構圖、色彩、形狀等;名畫的歷史人文背景學習,包括創作背景、畫家生平、作品寓意等。同時,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實施策略的研究,包括編撰教科書、教師用書與學生的練習冊,開發網絡學習平臺,探究多樣化的學習模式和多元化評價體系。

四、《百幅經典名畫》校本課程建設的階段性成果

1.百幅經典名畫的選擇。確定中西方名畫分別占60%和40%的比例,在60幅中國名畫中,以清朝末年為界,分為古代和近現代兩大板塊,古代選30幅、近現代選30幅;在40幅外國名畫中,以19世紀為界,也分為古代和近現代兩大板塊,也各選20幅作品。

2.校本課程的總目標。通過《百幅經典名畫》校本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了解人類文化的豐富性,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并逐步形成熱愛祖國優秀文化傳統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價值觀。

3.校本課程各學段的教學目標與內容。

第一學段(1~2年級)教學目標:通過觀摩、討論的方式,欣賞中外表現兒童題材的繪畫作品,并用簡短的話表達感受。教學內容:(中國古代5幅、中國現代5幅、外國5幅,內容略。)

第二學段(3~4年級)教學目標:欣賞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中外繪畫作品,用語言或文字等多種形式描述作品,表達感受與認識。教學內容:(中國古代8幅、中國現代8幅、外國8幅,內容略。)

第三學段(5~6年級)教學目標: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欣賞中外優秀繪畫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畫家信息,并用簡單的美術術語對繪畫作品的內容與形式進行分析,通過口頭描述或寫作等多種方式表達對繪畫作品的感受與理解,能說出六幅以上經典繪畫作品及其畫家。教學內容:(中國古代10幅、中國現代8幅、外國10幅,內容略。)

第四學段(7~9年級)教學目標:①嘗試運用描述、分析、解釋、評價等美術欣賞方法進行學習和研究。②利用互聯網、辭書或美術專業書籍等了解中外著名畫家的作品及流派,知道中國美術史中5位以上的代表性畫家及其作品,外國美術史中2個以上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與作品。③描述和分析繪畫作品的意義和審美特征,寫出300字以上的評論文章,并與同學討論、分析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美術現象或事件。教學內容:(中國古代15幅、中國現代15幅、外國20幅,內容略。)

4.教師參考用書的構架。遵循教材編寫的導向性、典型性和啟示性三原則,確定教師參考用書的構架,分作品賞析、知識鏈接兩部分,完成了作品賞析的文字編寫工作。邀請西畫和國畫類的相關教育專家,對初選的百幅經典名畫的作者、代表作、文字評述進行審定,使文本更科學、嚴謹。通過網絡平臺和高清雜志等渠道,廣泛收集百幅名畫的高清圖片資料,為教科書、教師用書、練習冊、輔助材料的編寫奠定基礎。

5.實施校本課程的行動研究。

(1)課程推進。課題組成員在各級各類公開課教學中,探索實踐名畫欣賞的教學方法,如《“星夜”賞析》、《中國古代人物畫賞析——步輦圖》、《山 水畫賞析》、《耕牛·戰馬》等。

(2)活動滲透。結合學校相關活動滲透名畫學習,營造人文氛圍,鞏固和發展課堂教學成果。如:名畫臨摹、名畫改畫創作、紙貼畫、扇面畫、柱子裝飾、名畫紙拎袋設計,美術節活動等,并與學校環境布置結合,如以高清仿真的名畫圖片對“星辰城市學校少年宮”作環境布置、初中教學樓樓面布置;用學生作品布置展廳、風雨操場用學生畫的柱子畫裝飾;此外,還把教學樓櫥窗作為名畫宣傳陣地,利用2013年學校臺歷來展示學生作品等。

(3)網絡支撐。協同信息處開發了課題網絡資源建設庫和美術節專題博客平臺,直觀、快捷地向全校師生、家長傳遞美術節活動信息,實時呈現學生的活動成果,并為學生評價作品、交流心得提供平臺。

五、《百幅經典名畫》校本課程建設的反思

(1)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教師在校本課程建設中提升了專業素養和教育科研水平,在校本課程教學實踐中提高了教學法水平,多名課題組成員在學校的論文比賽和星辰杯課堂教學比賽中獲獎。通過每年的美術節活動,提升了學生的美術素養,培養了學生美化生活的能力。學生學會了傾聽和協作,體會了合作的快樂,發展了合作學習能力,通過名畫改畫創作、名畫紙袋設計等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2)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如美術課堂中如何有效滲透名畫賞析,校本教材與現行教材如何自然銜接融合,如何編寫學生用書,如何及時總結實踐經驗并撰寫成論文成果等。

篇(4)

一、了解過程,引導創新 

老師引導學生鑒賞一幅美術作品不僅僅是欣賞它的外在畫面,而是要讓學生了解作者創作作品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創作這幅作品時的心理狀態,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時代意義。在了解作品的時代意義之后,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對作品進行在創新,從而逐漸提升學生的美術創新思維能力。 

例如在講《蒙娜麗莎》這部經典作品時,我先為學生講解了這幅作品的時代背景以及這部偉大作品的作者——達·芬奇。我為學生們講到《蒙娜麗莎》創作于文藝復興時期,這個時期非常強調尊重人的情感以及對人的力量的贊美,反對宗教以某種方式束縛人的精神和思想情感。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家之一就是達·芬奇,他在創作《蒙娜麗莎》這幅在作品時可謂是精益求精,從人物的坐姿到人物的一顰一笑都精雕細琢,達·芬奇也巧妙地利用他的煙霧狀筆法畫出了這幅經典作品,讓人對蒙娜麗莎耐人尋味、難以捉摸的微笑產生無限遐想。但是杜尚在這幅堪稱經典的作品上為蒙娜麗莎畫上了兩撇胡子,引起了激烈的討論,在此之后就出現了后現代主義,杜尚也被稱為后現代主義的鼻祖。就這樣,我告訴學生們我們鑒賞作品不僅僅是欣賞它的美,還要在欣賞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在創作,此后學生們也想出了使時裝模特、老師與《蒙娜麗莎》進行結合。 

二、尊重個性,自圓其說 

現代的新式教育不單單是學生接受知識,老師輸送知識的過程,而更加強調的是讓學生獨立發表自己的看法,老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對于美術鑒賞這門比較特殊的課程,老師更應該引導學生發表自己對于作品的想法,并且老師在鼓勵學生積極探討作品時,也要指導學生有理有據地闡述觀點,自圓其說。 

例如在鑒賞《場景Ⅱ》時,我先告訴學生們現代主義不再以寫實為基礎,而是將客觀的事物用主觀的形式表達出來,從而表現作者的思想以及情感。抽象派是其中一個重要流派,我們鑒賞的這幅是冷抽象主義代表作家蒙德里安的經典作品之一。在介紹完外國現代主義的特征之后我就讓學生觀察作品并就其發表自己的觀點。其中一位學生回答到:“老師,我認為蒙德里安的這幅作品表現的并不是那么完美。”于是我就問他:“那你覺得這幅作品哪方面表現得不是特別好呢?”于是該學生回答:“雖然抽象主義的特點之一是不用客觀的形象來變現作者的內心情感,但是蒙德里安的這幅作品僅僅用簡單的格子和色彩來表現他的思想,對于那些不懂得抽象藝術的人來說很難欣賞這種藝術的美,更不用說走進作者的內心了。”聽完學生的敘述后,我點評到:“同學的評論有理有據,確實有許多人認為抽象藝術就是亂涂鴉,但是作者蒙德里安把繪畫語言限制在垂直線和水平線,三原色和黑白灰系列,在創作時對每一種色彩的選擇以及線條的勾勒都是經過思考和精心組織的,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當時的背景來了解作品內涵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樣只要你們有自己的理由,我也會尊重你們對作品的看法。” 

老師通過美術鑒賞課,讓學生賞析各種名作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欣賞作品的美,同時也應該注重學生的想法,引導學生表達出對作品的真實思想。 

三、作品對比,發現差異 

美術課堂鑒賞美術作品時,有時必然會將作品放到一起進行對比,這樣做的目的并不是讓學生們比較出作品的優劣,而是讓學生在進行作品對比的過程中尋找其中的差異,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特點,最終提升美術鑒賞思維能力。 

篇(5)

一.“課題式教學法”的涵義及必要性

“課題式”教學在通識課的必要性體現在:

1.“課題式教學法”符合通識教育的內涵。王義遒教授說“通識課的特點就‘特’在‘文化’或‘教化’上,它既是‘課’,卻不在‘傳授’,而在滋潤、陶冶、熏染和感化。課題式教學能夠將學習、設計、研究貫穿于課程教學的始終,是不同于注入式教學的一種新的教學形式。

2.“課題式”教學法將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提升了教學的品質,實現老師學生的雙飛躍。在“課題式教學中”教師研究和提煉學科課題,促進了老師的學習反思與科研;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檢索文獻,閱讀資料,撰寫論文,整個過程就是在學習做學問做研究的方法,對學生的要求提升了一步。

3.“課題式”增進師生交流,密切師生關系。“課題式”教學的實施,讓老師在科研指導中切實地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在共同完成課題中建立起師生的良好關系。

二.“課題式教學法”在通識課《中外戲劇名作賞析》教學中的的實踐

1.教師必須改革教學內容,挖掘教材中的研究性內涵,精心設計課題

以《中外戲劇名作賞析》教學為例,首先,依據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教師應首先對所涉及的知識內容進行分析和分類,然后設計出一些供學生參考的研究課題,學生也可以自己設計課題。研究課題不能局限于戲劇文本,還要著眼于音樂、美術、舞蹈、舞臺、等藝術表現,引導學生圍繞一個或多個專題進行開放式、跨學科、多層次、多角度地思考與探究。以《俄狄浦斯王》為例,在課題式教學法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興趣著手,可分析結構,如設置課題:論〈俄狄浦斯王〉的結構藝術;可立足于劇情的討論,如設置課題:淺析《俄狄浦斯王》的情節安排;從美學和修辭來說,可設置課題如:從美學和修辭來說《俄狄浦斯王》的雙重隱喻等。

2.教學中組織成立課題研究小組,搞好分工合作

以《中外戲劇名作賞析》教學為例,學生有20%的課題研習是對戲劇名品的改變及表演的課題,老師將每個小組確定為“劇組”,小組成員確定身份:導演,編劇,演員,服裝,舞美等,實行導演負責制,老師為“總導演”,各個劇目的研習“總導演”要親自到劇組探班至少3次3小時,并提供模仿和借鑒的音頻,視頻,編劇范例;同時指導戲服,背景音樂的選擇及ppt和道具的制作。以筆者的教學實踐為例,這種分工合作明確的小組合作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學生經過2-3周的研習,大膽改編再創作,表演中英文版戲劇,從東方的《西廂記》《梁祝》《竇娥冤》到西方的《被縛的普羅米修斯》《羅密歐與朱麗葉》《玩偶之家》,在課堂上掀起一陣陣。

3.加強成果交流,營造學術氛圍

以《中外戲劇名作賞析》教學為例,在“課題式”教學法中,為了激發學員的研究興趣,教師經常組織小組交流,大班講評和成果交流會的形式加強成果交流。首先學生在小組內將獨立探索的知識和心得以講課評課的形式進行交流,展開討論。然后每個小組推選幾位同學在班上集中講課,每組講約20分鐘左右,然后師生一起評議,即大班講評。交流會選在學期末,邀請其他老師和非選修課同學參加,點評論文,并量化評分,盡量營造學術交流會的氛圍。筆者在《中外戲劇名作賞析》中指導學生進一步探討自己曾研究的許多課題:如《從“絕情的毀滅”到 “理性的遲疑”――試從美狄亞與哈姆雷特的復仇之路透視西方復仇戲劇主題性質的演變》,《中國古代愛情戲劇中的“灰公子”敘事模式探析》等,學生在此基礎上也寫出了有研究價值的作品,如論文“《西廂記》中崔鶯鶯的女性主義體現”等。

“課題式”教學法用于高校通識課的教學,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和缺乏獨立探索創新學習的現狀,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活了求知潛能,必將將通識課的教學推到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甘陽.大學通識教育的兩個中心環節[J].讀書;2006年04期

篇(6)

人生有很多東西無法留住,我們希望能永遠陪伴,然而時光荏苒,歲月不會為我們而停留,但我們應該為愛的人停下腳步,比起那些回不去的日子,更值得珍視的是能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光。三年的碩士研宄生時光即將結束,我會倍加珍惜每次在一起的機會,銘記這段旅程中伴隨我成長那些人,感謝給了我指引和幫助的老師、朋友。

首先,我要衷心感謝導師孫德林教授。他為人謙和熱情,治學嚴謹細心,論文的順利完成與孫老師悉心指導和他的嚴格要求是分不開的。從論文的選題方向、論文框架等大的環節到論文的語法、措辭等細節始終都認真負責地給予我深刻而細致的指導,幫我拓寬思路,完善細節。在三年學習過程中,孫老師不僅傳授了我大量關于研宄方法、學術思維等專業方面的知識,更是在平日言行中教會了許多為人的道理。這一切都都使我獲益匪淺,并會終生受益。

其次,還要感謝郝景新老師、郝曉峰以及陳新義等老師在我論文完成過程給予專業方面的指導和幫助。感謝學院造型實驗室呂老師,給予我試件制作方面的指導。感謝實驗室楊萬全師傅、葉太強師傅對我試件制作的幫助。

同時,我還要感謝王薇、曾蔚霞、譚任、金燕紅、劉科、杜洪泰等同學在我學習和工作中的幫助與支持,感謝張瑤、郝睿敏等同學為我熬粥、做菜、洗衣服,給與了我生活上莫大的幫助與關心;另外,還要感謝陳勇、蔣成、王佩琳、劉明輝等師弟師妹在我研究生期間的陪伴,這份情誼我將永遠銘記設計專業畢業論文致謝詞范文設計專業畢業論文致謝詞范文。

最后,我要感謝我的父母對我讀研期間的關懷,有你們的支持與鼓勵我將更有信心來面對未來。

三年時光轉眼即逝,有了各位師長同學的陪伴才使我此期間收獲喜悅、得到成長,讓我此時覺得遠處的路不再遙不可及,高處的山不再高不可攀。

與戴向東老師精心指導下完成的。從論文的選題、研宄路線的確定,到論文的撰寫和修改無不傾注著導師們的心血。三年中在學習上和生活中兩位導師給予我無微不至的關懷。他們勇于開拓創新的膽識和能力,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廣博的學識和嚴謹的治學態度也令我終身受益,永難忘懷,成為我今后學習和工作的楷模。在此謹向我的袁老師與戴老師表示深深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謝。

設計專業畢業論文致謝詞范文二

本篇報告是我自己在實踐和對室內設計的理解的心得,也是對這幾個月實習成果的展示,本次畢業論文已經接近尾聲,作為一個專科生的畢業設計,由于經驗的匱乏,難免有許多考慮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沒有老師的督促指導,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學們的支持,想要完成這個設計是難以想象的。

在這里,首先我要感謝我的導師。×老師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畢業論文的每個階段,從外出實習到查閱資料,設計草案的確定和修改,中期檢查,后期詳細設計,裝配草圖等整個過程中都給予了我悉心的指導。我的設計較為復雜煩瑣,但是×老師仍然細心地糾正圖紙中的錯誤。除了敬佩老師的專業水平外,他的治學嚴謹和科學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遠學習的榜樣,并將積極影響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祝他在未來的日子生活美滿,事業興旺。

其次,我要感謝××××職業技術學院-----我的母校大學三年來對我的大力栽培,祝母校明天更輝煌。感謝我身邊的同學們,因為有你們,我的大學很精彩。祝你們的未來多姿多彩。

設計專業畢業論文致謝詞范文三

本論文的順利完成,也離不開其他各位老師、同學和朋友的關心和幫助。劉文金老師、唐立華老師、孫德林老師、張響三老師、夏嵐老師、李賜生老師、李克忠老師、李敏秀老師、劉文海老師、郝景新老師、肖德榮老師、黃亞楠老師等等老師都對論文的修改都給予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在日常生活各個方面給予無私的關心與幫助,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謝。

感謝益陽小郁研究所、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的老師以及領導的親切關懷,特別感謝益陽小郁竹藝法定傳承人危祿綿先生與工藝美術大師劉宗凡老先生對論文提供的指導意見以及研宄場所與實驗器材,同時感謝熊志明先生在我學習制作小郁竹家具時的諄諄教導,感謝黃耀輝老師提供的攝影幫助設計專業畢業論文致謝詞范文論文。

感謝同窗好友金燕紅、姚文亮、劉科、陶振平、杜洪泰、彭娟、譚任等同學的幫助和支持

感謝同室好友郝睿敏、王薇在生活中的關心和幫助。

篇(7)

 

“欣賞、評述”是美術課程中的一個學習領域,它充分體現出人文性質,使學生自身的審美意識在作品欣賞中被喚醒,提高他們的審美的感受、情感、想象與理解等心理能力,并使之相互協調,最終使學生具有敏銳的審美知覺及對美的欣賞力和創造力,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那么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欣賞教學呢,筆者經過長期的實踐和探索總結出實施欣賞教學幾個環節,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指正。 

一、感受環節 

感受是進行美術創作表現的基礎和前提,學生表現活動缺少感官刺激,就不能獲得感性認識和創造靈感。直觀知覺和理智分析是人類認識過程中的兩個程序,美術課有利于兩種認識相互配合發揮作用。美術教學中一方面通過感知啟發學生的美感潛能;另一方面,注意發展學生視覺認知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通過直覺訓練提高學生的感性知覺、審美知覺和思維能力,使學生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主動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以及運用美術創造性語言與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因此,欣賞教學也要從學生的自主感受入手,不能只是老師講學生聽,搞滿堂灌。學生對一些藝術作品知之甚少,但目睹這些藝術品,總會有所感受和感覺,而學生不知道的正是教師設置質疑的寶貴契機。抓住這個契機,設法激起學生的興趣,追求新的鑒賞知識,使審美的感性階段向理性階段上升。在這一環節,要鼓勵學生看和觸,多渠道獲得感知信息,豐富學生的審美感受。 

二、賞評環節 

在這里,筆者把美術教學中的賞析改為賞評,其目的是欣賞課要有意識地開展對美術作品的評論,也是美術課程標準所說的“評述”。盡管在創作課中的賞析環節也有理性的分析,但不可能也不必要進行細致的評論;而在欣賞課中,細致的評論就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評論的內容包括作者介紹、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和作品在美術史中的地位和價值,更重要的是對作品本身內容和形式的分析。當然,評論的深度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審美經驗水平來確定。同時,評論者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賞評中學生的審美實踐活動應包括聽、讀、說等等。比如,在學生初步感受了白石老人精美作品的基礎上,整理出白石老人的畫作,讓大家欣賞、分析、議論:“作品美在哪里?為什么那么惹人喜愛?”學生們可以分組討論,教師以鼓勵為主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大家紛紛發言,各抒己見。有的學生說,白石老人的畫與真的一樣,很好看,都是活生生的,充滿著生命和生機。此時,教師應抓住機會加以點撥:這就是藝術家作品的動人之處,他把自然界中生物的形象同自己對大自然的感受和認識融為一體,抓住最能表現生命力的特征而刪掉累贅的細節,把它的活力表現出來,這就是“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但又形神兼備”。就以蝦來說吧,同學們都覺得像極了,蝦體透明,似乎活潑地在水里游動、在跳躍,但是與真的蝦相比較,可以看出,蝦的頭、頸、足等細部都經過了提煉和概括取舍,與真的蝦不一樣。白石老人通過長期的仔細觀察,按著自己的審美規律,進行夸張取舍,畫作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激發著人們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向往,并產生強烈的共鳴。在這一環節中,通過師生合作培養了學生的社會意識,并轉變了教師為主體的傳統觀念,并在共同合作中發展了教學。 

三、表現環節 

本環節實踐中,教師可以把一堂欣賞課的美術作品分成兩組:一組是用于賞評,另一組是用于表現。在賞評環節中通過欣賞第一組作品,使學生獲得一定的審美經驗和鑒賞能力,因為審美是美術實踐活動的源泉,美術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文化教育。在表現環節,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表現,讓學生在對第二組作品進行自由的感受和自由的賞評,鼓勵個性發展。沒有個性就沒有創造力。個性發展唯一的目標是使個體活動自我滿足、自我完成或自我實現,從而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勇于創新的精神和獨立的分析思考能力。教師主要起組織、啟發和引導的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使學生學會參與、學會選擇、學會自主學習和發展。表現是一種應用,在應用中去復習、鞏固前兩個環節的學習所得;表現又是一種開發,啟發學生依靠直覺感受、想象和靈感,通過自由的表現去開發學生的審美創造力和思維能力。表現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是說、寫,還可以是表現性地搞點小創作,讓學生對范畫作品的形式美特別是技法等形成更深刻的體驗。為每個學生提供充分表現并獲得成功的機會。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鼓勵和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喜悅和獲得參與活動的樂趣。寫和作不必局限在課堂以內,而應該鼓勵學生向課外延伸,讓學生尋找感興趣的主題,圍繞主題去拓展閱讀、拓展欣賞、創新構思、創新技法等。這實際上就是美術課程標準所提倡的“研究性學習”。 

四、總結環節 

這里所說的總結不同于其他教學模式中的評價環節,其目的不在于比較學生學習成果的優劣,更在于讓每個學生認真歸納、概括本課學會了一些什么。既要總結本堂課所欣賞的同類美術作品的共同藝術特征,又要總結所學習到的鑒賞知識,還有所獲得的審美感受和審美經驗。總結不僅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還應該說和寫。教師也可以借此機會向學生推薦好書、好的藝術節目等。讓學生課外去欣賞、看展覽、去繼續延伸學習。 

總之,中學美術教育中應加強藝術欣賞,在美術欣賞教學要力求體現人文性、自主性、創造性,最終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發揮美術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更好實現新美育中的新理念。 

 

參考文獻 

篇(8)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美術課程標準非常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盡可能運用自然環境資源(如自然景觀、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如活動、事件和環境等)進行美術教學。”在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中,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方式的實施,為校本課程的建設提供了有效保障,并要求“教材編寫要有開放性和彈性,鼓勵教師積極、大膽地開發地方課程資源”。美術教育的培養目標,應該是鼓勵學生在感受、體驗、參與、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學習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基本的美術知識與技能,體會美術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個人和社會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美術教學要特別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創設寬松的學習環境,通過思考、討論、實踐,創造性地運用美術知識,開展美術活動。本課題的研究適應了這一需要。

2、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美術教育事業迅速發展,全國統編教材內容涵括美術概念的各個方面,各地方又應實際情況補充了鄉土教材。地方性的鄉土美術文化立足于本土而適應本土民間民俗習慣,以體現地方民族特色,因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而不被其他形式所同化。補充鄉土美術文化教育,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了解當地社會與經濟文化、歷史的發展,更新美術教學觀念,使美術教育不斷適應社會多元化發展的要求。

3、時代賦予教育工作者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使命。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變,特別是商業文化的沖擊,許多古建筑正在加速消亡。因此搶救、保護、傳承、弘揚民間文化刻不容緩。《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我們的美術教育要“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區、走進社會、走進大自然,走進中國民間美術文化,去感知、體驗、保護、傳承、弘揚民間美術特色文化。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課題研究將分二條線六個類別按中學組、小學組共十二個點進行(含人員分工)。

第一條線:從興化的人文自然景觀中窺探鄉土美術文化,以人文景觀為線索進行鄉土美術教育。負責人:陳麗萍李霞

1.第一類是以古建筑為主體的傳統人文景觀。負責人:顧建英馮云仇越

2.第二類是以現代建設為主體的新人文景觀。負責人:楊東玲譚森翟建云

3.第三類是在具有詩情畫意的自然風光。負責人:平勤香劉濤 朱健鳳

第二條線:從興化的歷史文化名人中尋繹書畫名家,在相關課題研究中進行鄉土美術教育。負責人:楊平興蔡崢周宇

4.自南宋至清末,從這里走出了262個舉人、93名進士、1名狀元。僅明代,就出了高谷、李春芳、吳甡三任宰相……其中,興化書畫界名家濟濟,代不乏人。據相關史籍記載,自宋、元、明、清至民國時期,大約產生各類書畫家600余名。負責人:徐愛明 曹霞 戴云娟

5.明代有高谷、李春芳、宗臣、陸西星等書法家,被載入及明代學者筆記、《中國書畫家大辭典》中。負責人:凌軍馮云朱俊

6.乾隆年間,書畫家李鱓(復堂)、鄭燮(板橋)更是“揚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負責人:施雙紅倪恒祥張海濤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做法:網絡搜索、專家走訪、座談、講座、實地考察、史料研究、實驗課、研究課等。

四、預期課題中期成果:

1、與課題相關的論文

2、地方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專題教案設計

3、地方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專題課件設計

4、地方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專題優質課

5、專著:《挖掘地方美術資源,開展鄉土美術教育》(教學案例集)初稿

6、論文專集初稿

五、課題最終研究成果:

1、課題終期研究報告

2、課題理論研究專輯

3、課題實踐過程材料

4、課題影像資料

5、興化歷史文化名人書畫藝術賞析圖庫

6、專著:《挖掘地方美術資源,開展鄉土美術教育》(教學案例集)

7、《挖掘地方美術資源,開展鄉土美術教育論文集》

8、成立興化市第二實驗小學歷史文化名人研究會

9、 以“我知道的興化市歷史文化名人”為主題的硬筆書法大賽及作品集。

10、舉辦興化市水鄉風光為主題的師生書畫、攝影作品展。

六、最終成果轉化:

1、通過展示課向推廣、展示研究成果。

2、通過研究課尋求新的突破。

3、通過鄉土教材傳承地方文化。

篇(9)

高師美術教育專業,是培養基礎教育美術教師的主要渠道。其培養的人才素質、能力高低將直接關系到未來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發展。新課改實施后,對美術教師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有了進一步的提高,而我國現行的高師美術教育專業教學模式卻仍沿用專業美術院校的教學模式,偏離了師范性的方向,培養出來的教師很難適應中小學美術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因此,要明確培養目標、調整課程結構、精選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才能培養出中小學美術教育教學所需要的合格教師。

一、缺少師范性的表現

一是課程設置不合理,多數高師院校仍套用美院的課程設置體系。重視學科課程,尤其是其中的技法類課程,這類課程占總學時量的80%以上;而教學論、教學法和教育實踐等課程僅占總課量的5%左右。教育實習一般為4周~8周,這樣的課程設置,培養出來的學生重技法輕理論,重專業(美術)輕職業(教師),缺少職業實踐能力和經驗,很難適應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

二是學科課程的教學仍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教學只注重對學生的繪畫技能的培訓,缺少畫理分析,更缺少學生評價環節。美術史論課的教學也多是教師一言堂,缺乏師生互動,學生的欣賞和評述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因而,當學生的角色轉變為教師角色時就很難適應。三是不重視教育教學基本技能的訓練。如兩字訓練、技法演示、口語表達、欣賞評述、課件制作等。

二、高師美術教育專業學如何突出師范性

《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規定:“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的任務,不是為了培養美術的專門人才,而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美術潛能得到開發并使他們從中受益。因此,高師美術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式,也要針對基礎教育改革的需要進行改革與調整。

1.調整課程結構與設置

《美術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因此,調整高師美術教育專業的課程計劃勢在必行。一是減少部分繪畫技法課的開設時間,轉變教學觀念與要求。如刪減素描課教學的部分內容,改變純光影素描的訓練要求,以線和結構素描訓練為主。二是增加部分與基礎教育聯系緊密的綜合類的課程。如增開“兒童畫欣賞與創作”、“手工制作”、“色彩創意”、“中外優秀美術作品欣賞與評述”等課程。三是在選修課中,增開優秀兒童文學作品賞析等。

2.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是不注重理論聯系實踐,只是單純地強調對學生繪畫技能的訓練,沒能把畫理、欣賞評述、美術教學方法等和技法訓練結合起來,學生在專業課學習中也是只注重美術技法上的訓練,不知學習為何而用,缺少師范性。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的重點是在課堂:一是在技法課教學中增加繪畫常識內容。如構圖、透視、解剖、色彩常識等。二是增加優秀作品賞析。優秀作品包括中外名作和優秀學生作品,目的是通過作品欣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三是增加學生的評述環節。評述對象包括中外名作和學生習作;評述形式以學生自評、他評為主,教師點評為輔;評價內容可以是個人對作品的理解或認識,可以是對作品構圖、色彩、透視、創意等某一方面的見解,也可以是對作品(或作者)背景的分析,等等。這樣,一是讓學生知其所以然。變機械、被動學習為理解性、主動學習,從而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二是鍛煉學生的思辨和口頭表達能力。面對評述對象要想評述好,學生必須事前有所準備。同時,學生在評述過程中口頭表達能力也能得以提高,為學生將來適應教師角色打下堅實的基礎。

3.重視教育實踐,豐富實踐內涵

增加教育實踐的時間,將一次性的教育實習改為先教育見習,了解中小學的教學情況,再進行實習,提高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高師的美術教育實習通常被安排在最后一學年一次性實習,時間一般為4至8周。這種“晴蜓點水式”的教育實習對師范生來說,很難起到培養教育實際能力的作用,只能算是一次簡短的基礎教育考察。我們應參考和借鑒其它國家教育實習的有益經驗,增加教育實習時間,改革過去單一的一次性的實習方式,采用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漸進式的教育實踐方式,統籌安排教育實踐。同時,豐富教育實踐內涵。高師教育實踐不僅要重視課堂教學,還應重視教育見習、模擬實習、班主任工作實習、學校行政管理實習和課外、校外教育實習等,從而改革教育實習的內容與形式單一的現狀。使集中實習、分散實習、階段式目的實習等有機結合,各種實習相互交融,并通過不同的教育實習內容提高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同時各校也可因地制宜,根據不同性質、培養目標、師資狀況以及學生特點,開發有本校特色的實習形式。

4.加強對學生教學基本技能的訓練

教學基本技能包括板書、技法演示、口語表達、欣賞評述、活動組織、課件制作等。近年來,師范院校畢業的新教師在“兩字一話”等傳統教學基本功方面,能力很不如人意,讓很多人感嘆“今不如昔”。如多數青年教師板書較差,部分青年教師鄉音較重,說不好普通話,這都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因而,高師教育專業要重視對師范生基本功的訓練,從大學第一學期開始就應有序安排,精心組織,輔導訓練,同時,舉辦形式多樣的基本功展示和比賽,加強基本功訓練。此外,更要加強現代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如信息收集與處理、多媒體應用、課件制作、課程開發等。使得我們培養的未來的教師,能夠更好的適應信息社會下的基礎教育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

美術課是中小學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所設置的課程體系的一個重要部分,其目標是以審美教育為主線,以學生的智力和才能培養為核心。審美教育以掌握美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為內容,是按照美的規律施行的一切教育。中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方法具有它的整體性和特殊性,其任務不是使受教育者的短期行為在局部把握審美的要求,而是注重在對受教育者從心靈上塑造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個體品質高尚的人才。這意味著它本身的倫理、知識、審美特征與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緊密聯系,最終使受教育者的人格趨向完善。高師美教教育專業只有針對性地了解中小學美術課程發展的現狀,有針對性地培養小學美術教師,才能適應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需求,培養出合格的中小學美術教師。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委員會.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劃1989~2000.[89]教社科字003號.1989.

篇(10)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16-042-1

一、聯系實際,激發興趣――加足創新動力

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科的興趣是美術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更是學生創新動力大小的關鍵。《美術課程標準》提出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從學以致用的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將所學知識能運用到學生的生活中,運用到學生身邊,學生怎會不感興趣?在教學《吸引人的招貼畫》一課時,在讓學生了解了招貼畫及其吸引人的原因的基礎上,讓學生為學校的活動設計招貼畫。能夠把自己書本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并為學校服務,學生很是樂意,設計的形式各具特色,內容也遍及我校歷來舉辦的各種活動:書法比賽、運動會、獻愛心……這里的哪一張作業不是學生發揮創造力的作品呢?

二、聯系實際,提高想象力――插上創新的翅膀

想象,就是把通過感受把握到的完整形式或是大腦中儲存的現成圖式加以改造、組合、重新鑄成新的意向的過程。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是無限的。”美術學科對想象力的培養尤為重要。它引導學生觀察、操作、設計,不都是在引導學生想象嗎?但想象不等于幻想、胡思亂想。《美術新課程標準》提出“在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基礎上進行想象。”生活實際是想象的基礎,是想象的源泉。因此,教師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充分想象,學生就能在想象的天空自由栩翔。

如:在教學《我的成長變化》一課,學習建議中要求學生想象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會有哪些變化。學生如何想象,從哪入手呢?課前,讓學生通過鏡子和一些照片認真觀察體會;課內,讓他們談談自己的觀察體會,再把他們的照片進行展示,互相觀察別人的成長變化,這樣,讓他們認識到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體形都會發生變化。此外,還從職業、生活習慣等方面加以啟發。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大膽想象自己今后的成長變化,學生有了剛才的“經驗”,便有了現在的大膽想象,議論紛紛。“不久的將來我的個子會更高,身體會更健壯。”“將來我會結婚,還會生孩子。”……此時,教師再趁熱打鐵,讓學生動手畫出來,試問,哪一個不是學生想象的新作品呢?

在欣賞《艱苦歲月》時,通過畫面賞析,學生了解了在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途中,戰士們以堅韌不拔的革命精神,爬雪山,過草地,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勝利到達陜北,使中國革命走上了成功之路。這幅作品表現的就是在那艱苦的歲月中,戰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露營休息了,那位老盡情地吹著竹筒,翹起赤腳板打著節拍;伏在他膝頭上的小戰士,一手托著腮,一手抱著長槍,仰著頭,聽著悠揚的笛聲,陷入了沉思,似乎在憧憬著美好的未來。他們雖然衣服檻樓,面容清瘦,但充滿了樂觀和自信。作品的真實感染力,把孩子們帶到了艱苦的歲月里,水到渠成。我趁機請同學們談談你生活或學習中曾經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你有沒有氣餒過?同學們相互看了看,都不好意思地笑了,有同學站起來說:“老師,我們那點困難和比起來實在不值一提。”“老師,我們懂你的意思了,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我們不能被一點小困難嚇倒,要時刻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在不知不覺中,學生領悟了作品的深層創造力和影響力。

三、聯系實際,提高創造力――閃爍創新的火花

在設計應用領域,《美國課程標準》強調了設計形式的創新。古今中外有杰出成就的發明家無不具有大膽創新精神,而他們的創新也離不開現實的啟示:瓦特偶爾發現燒開水的水壺蓋會向上跳,從中發現了蒸汽的力量,發明了蒸汽機;牛頓從樹上掉下的蘋果發現了“萬有引力”。聯系實際,大膽想象才是創新的唯一途徑。

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創新精神,學生充滿智慧的創新火花才會不斷閃爍。如在教學《街頭標識物》一課時,首先讓學生欣賞藝術家設計的標識物,讓學生了解藝術家們怎樣創造吸引力的,然后引導他們談談家鄉標識物的不足,并為他們重新設計,鼓勵他們大膽構思,創造性地表現形象,用個性化的表達方式使自己的作品富有特色和新意。學生膽大了,加上剛才的啟示,思維活躍了:有學生在蛋糕上加了一個“好吃”的嘴,有的在冰柜上加了“冰棍”,有的甚至把鞋子裝飾在人頭上……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了創造的樂趣。

“問渠哪得清如水,唯有源頭活水來。”這活水便是生活,它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資源,正待我們去不斷發掘。

[參考文獻]

上一篇: 房產法律論文 下一篇: 測繪科學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污污污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 日本人成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日韩亚洲欧美一区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在线观看 | 三级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