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24:3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英語詞匯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注重講授單詞學習策略和進行核心詞匯教學
通過對學生中學階段詞匯學習方法的了解,筆者發現大部分學生在中學階段并無科學的單詞學習方法,很多同學認為背單詞是件非??菰锖屯纯嗟氖虑椤K^“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的職責是教給學生科學的單詞學習策略,幫助他們“四兩撥千斤”,用更加科學的方法面對單詞,找到單詞之間的內在規律和聯系,將單詞歸類。方法一:繼續擴大和發展單詞的“音、形、義”等層面,這部分內容主要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解決。方法二:收集常用的近義詞、反/對義詞族,這部分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課堂檢查。方法三:詞源法,即追溯單詞的起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網羅更多單詞。方法四:單詞添加成分法,即“前綴+詞根+后綴”的方法。從第二個教學周開始,我們注重講授核心詞匯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根據所學單詞搜集與之相關的近義詞族或反/對義詞族,引入大學階段常用的“前綴”、“后綴”、“詞根”以及“詞源知識”,并對核心詞匯進行歸類,將同一前綴、后綴、詞根或語源的核心詞匯串聯起來,形成一個詞匯網絡,加強單詞間的聯系,打破課本中各單元間詞匯的界限。同時,在單詞教學的基礎上我們輔以常用高頻詞匯搭配和相應詞匯水平的閱讀練習,使學生學到的單詞能夠實實在在地用在他們的閱讀中,逐步培養學生根據上下文合理推斷詞義的能力,為其今后的專業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有針對性的四六級單詞運用的詞匯教學
在大學通用英語核心詞匯教學的基礎上,我們著手幫助學生梳理四六級詞匯。此階段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幫助將陌生詞匯變成消極詞匯,將消極詞匯變成積極詞匯并熟練加以應用。我們將單詞教學的重點放在通過大量閱讀學習鞏固四六級單詞,在實踐應用中進一步幫助學生將單詞活學活用。英語教學中一個重要的過程就是評估,而評估學生學習效果最直接的手段就是第三方的測試。測試的意義在于引導學生進入一個健康且符合規律的學習過程。通過測試,學生可以真實地看到自身的實際英語水平,這不僅是對前期英語詞匯學習的檢驗總結,更為今后的詞匯學習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二、讓學生積極地掌握記憶詞匯的方法
掌握詞匯得有方法得有技巧。“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區分貴在方法與技巧。簡單介紹下經常使用且效果不錯的單詞記憶方法。我給學生簡單介紹過組塊的概念,每個人的記憶組塊一般為7±2的概念,也就是說瞬間記憶最糟糕的可以一下子記住5個組塊,而記憶力最好的也就9個組塊。每人能記住的組塊數目一般是定的,可是組塊的大小可以調節。例如,英語單詞information,如果按一個字母為組塊的話,學生得記住11個組塊,大于能力范圍;但是,倘若把單詞根據音節分成四個組塊in-for-ma-tion,學生就能夠相當輕松地記住四個組塊,拼寫單詞。除了這個組塊的記憶策略,還有一個經常在課堂使用的聯想策略。讓學生記住lute(琵琶)、flute(笛子)、pollute(被污染)、salute(致敬)、absolute(絕對的)、resolute(堅決的)六個單詞,毫無相關的單詞,想要記住絕非易事。可是,若把它們組合成一首小詩,這些單詞就有趣好記了。梁山伯與祝英臺/一個坐著彈lute(琵琶)一個站著吹flute(笛子)/青山綠水沒pollute(被污染)/來往行人都salute(致敬)/長久的愛是absolute(絕對的)/綿綿的情是resolute(堅決的)。當然,這些不同策略適合不同的學生,我們教師只能簡單引導學生去使用這些方法,至于學生吸收后會怎樣使用這些策略方法就因人而異。
三、讓學生盡情地做鞏固詞匯的游戲
2基于語言輸入假說的高級英語詞匯教學
基于克拉申語言輸入假說的基本觀點,筆者認為在高級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的角色不是簡單地教會學生讀音和解釋詞意,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將詞匯通過具有知識性、趣味性甚至真實性的教學材料來組織學生進行課堂交際活動,并在學生遇到表達和理解困難時,及時地給予引導和幫助,以便使詞匯學習與記憶不再索然無味。筆者根據以往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以下幾點經驗,以此拋磚引玉。
2.1立足顯性,挖掘隱性
詞匯作為語言的基本單位,往往承載著顯性和隱性的雙重文化信息。在英漢對比前提下,將文化闡釋手法運用于高級英語詞匯教學中,既可以豐富教學方式,又能增強教學互動的知識性和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對原著的理解能力和欣賞水平。蘇新春在其《文化語言學》中主張將詞匯背后的文化信息逐一揭示:“所謂闡釋的方法就是對語言結構、語言現象進行分析、說明,把隱匿、依附、蘊含于其中的社會、歷史、民俗、觀念、道德、思維、物質、自然等文化因素及文化意義揭示出來……把文化語言學定位為闡釋性學科,這正表明文化語言學更為看重的是語言背后的東西,它就是通過研究把蘊藏在語言內部,隱藏在語言背后的文化因素挖掘出來”。
以張漢熙《高級英語》中的《迎戰卡米爾號颶風》(FacetoFacewithHurricaneCamille)為例,《迎戰卡米爾號颶風》是約瑟夫•布萊克(JosephP.Blank)1970年發表在《讀者文摘》(Reader’sDigest)上的短篇小說。作者依照時間順序敘述了1969年8月居住在美國南部密西西比州沿海一帶的柯夏克(JohnKoshak)一家和他的朋友與威力無窮的卡米爾號颶風英勇抗爭的經過。約瑟夫•布萊克不僅運用了大量表現颶風破壞性的具體動詞,而且還通過“battendown”“rideitout”“scudin”“wreckage”“salvage”等一系列與“船”“海”相關的詞匯巧妙地凸顯了文中以柯夏克一家為代表的密西西比州沿海居民生活的這一特殊背景。在詞匯講解過程中,教師若能將隱匿、依附、蘊含于詞匯中的文化意義傳遞給學生,詞匯教學就會成為語篇分析和提高學生寫作技巧的一部分。
2.2寓于語篇,激發聯想
語篇解讀需依賴語境,而基礎語境線索由詞匯鑄就。詞匯是語篇最基本的要素,詞匯間的語義選擇、組織和聚合最終形成一個稱之為語篇的多層級的意義系統。語篇中通常含有多個意義鏈條,它們之間形成前提和結論或原因和結果等關系,相互影響的意義鏈條共同促成了語篇意義的形成、發展和完成。任何語篇中的每個詞表達一定的意義,詞與詞之間、句際和段際之間也有相互蘊含的語義關系,這種語義關系常通過詞匯同現的形式得以實現。詞匯教學不能只局限于單詞或單句的層面,而要引導學生宏觀地從整個語篇的角度通過比較和聯想來分析詞匯背后所蘊含的意義,加深學生對詞匯深層意義的理解,并學會如何將其應用于實踐之中。
以張漢熙《高級英語》中的《訛詐》(Blackmail)為例,阿瑟•黑利(Arthurhailey)通過外貌、動作、行為、語言等描寫將人物心理刻畫得非常的細膩。文中貪婪的私家偵探奧格爾維(Ogilvie)一開始在身犯肇事逃逸罪的公爵夫婦面前囂張無比、企圖訛詐,而后因臣服于金錢而將自己卷入了案件之中。奧格爾維在這一過程中的心路歷程也由作品中出現的重要意象“雪茄”巧妙地展現了出來。作者在文中對奧格爾維抽煙行為的描寫達到6次之多。教師可將這6處描寫中的關鍵詞如“accompanied…in”“removed…knockedoff…flipped...”“bitoff”“waved”“lit”“bothering”等進行對比分析并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表演活動,結合語篇引導學生捕捉奧格爾維由橫蠻無禮到屈服順從的心理變化,培養學生掃描語篇中散布的相互聯系、遙相呼應的詞匯并將其進行鏈接進而挖掘語篇線索和主題的能力。
2.3詞義辨析,重視應用
詞義辨析在高級英語的教學中非常重要,近義詞在高級英語課文中出現的頻率很高,詞義辨析對于學生來說難度較高但同時又是必須掌握的內容,因此詞義辨析在教學中要得到特別的重視。近義詞的差別表現在詞義的強度、文體意義、情感意義和搭配意義幾個方面。在教學中可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的近義詞,結合語境進行初步辨析,再綜合總結。如在約瑟夫•布萊克的《迎戰卡米爾號颶風》中作者在文章第26自然段的第三句話和第四句話中連用了"vanished"和“disappeared”這對近義詞來描述裝著小貓的盒子和貓媽媽在風中的消失,比較詞義可以發現前者強調突然性和徹底性,因此更能讓當時在那種惡劣的環境下還沒等大家反應過來裝著小貓的盒子就被風刮走的一幕重現在我們的眼前。
阿瑟•黑利(Arthurhailey)在《訛詐》(Blackmail)一文中對主要人物的眼神的描寫非常的豐富,短短一個故事對主要人物Ogilvie的眼神描寫達到11處之多,而對另一主要人物公爵夫人眼神的描寫也有6處。更令人贊嘆的是作者每次使用的詞都不相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所有描述“看”的單詞和短語并進行比較研究,進而探索這些近義表達之間的細微差異所映射出來的人物心理的變化并引導學生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JohnScopes在《震驚世界的審判》(TheTrialThatRockedtheWorld)一文中為了凸顯世人對“猴子”審判(the“monkey”trial)的關注對楓樹下別開一面的審判場景進行了描寫,尤其是圍觀群眾的千姿百態由“sat”“squat”“perch”這一組近義詞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筆者在教學中將這一幕從相關視頻資料中截圖展現給學生,學生立刻領悟到了這4個簡單的單詞的魅力所在。但是僅僅掌握詞義辨析的方法,了解近義詞的區別是不夠的,學習的目的是應用,因此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教師還要通過各種途徑督促學生把這些詞匯活用到自己的說、寫、譯中去,以鞏固知識,加深理解。
信息技術的快速更新是網絡信息時代的一大特征,信息的速遞和更新也體現在語言的學習中,因為語言是信息傳播的載體。網絡的發展使得很多的資訊能夠迅速地傳播開來,最為明顯的一個現象就是很多互聯網語言也在人們生活中被大量地使用。在學習英語語言的過程中也要關注互聯網上的更新的英語詞匯表達,只有不斷地更新自己所學的語言知識才能更好地進行語言的表達和理解,反之,脫離了時代步伐的英語學習就不能學到最地道的表達和溝通方式。英語語言的教學內容就需要與時俱進,選用一些最貼近實際和實事的英語詞匯和文章,讓學生通過最新的資訊掌握相關的詞匯,讓學生學習詞匯的過程中學會如何應用這些詞匯表達當下的熱點問題,讓英語的應用效果一并得到增強。
1.2創建交互式的學習環境
互聯網為英語學習提供了交互式的學習環境,交互式學習就是資料的共享、互通有無,學習熱點的討論,信息公告等。很多學校為了給學生營造英語交流的環境特意舉辦了類似英語角這樣的活動,但是這樣的活動會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通過互聯網,很多英語交流可以輕松的得以實現,比如各大英語網站的在線討論小組,qq英語交流群以及師生之間用Email、微信形式進行英語問題的探討等等。在過去,互聯網沒有那么普及的時候下載學習資料需要購買書籍和光盤,資料的共享也需要攜帶光盤進行刻制,而且互聯網環境下不僅是網站上的學習材料,包括這些討論和學習的材料還可以按需求下載。如此一來,英語詞匯的實際強化運用和交流就顯得更加的方便自如。
1.3提供豐富的閱讀內容
網絡上的信息是十分豐富的,而且用戶可以信息的海洋里面進行檢索自己需要的信息?;ヂ摼W對信息的云儲存使得全世界各種類型可以輕松的獲取,包含了天文地理、經濟政治以及休閑娛樂等信息。而英語作為世界通用的語言,通過互聯網可以獲取很多的英語閱讀資料,比如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經濟學人等等有名的報刊網站會提供大量的文本、音頻和視頻。英語詞匯的學習離不開英語資料的閱讀,互聯網為英語學習提供了浩如煙海的英語閱讀資料,會很好地促進英語詞匯的學習。
2網絡環境下的新型詞匯學習策略
2.1利用網絡增大輸入量
2.1.1利用搜索引擎和語料庫詞匯的學習
一方面是學習詞匯在母語中的等同物(equivalent)、發音、拼寫、變形以及詞性等;一方面是詞匯深層知識,比如詞根的使用,使用的語境,詞匯的來源等?;ヂ摼W提供各種詞匯的語義,詞源以及與之相關的故事等信息,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在互聯網上檢索自己掌握的詞匯,有的英語詞匯軟件包括一個巨大的英語詞匯語料庫,該語料庫還有單詞記憶系統,按照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按時提醒學習者進行詞匯的復習。
2.1.2利用各種媒體
增加視輸入量人體大腦對新事物遺忘是循序漸進的,學習詞匯的后頭幾小時遺忘最快,隨著時間的推延,遺忘越來越少,學習詞匯的過程中要利用這樣的規律,所以要對學習的詞匯進行有規律的復習,進行大量的、反復的視聽輸入,詞匯在大腦中不斷的刺激有利于加強記憶的效果。傳統的詞匯記憶就是看著白紙黑字一個個的背誦,而網絡環境下,各種題材和形式英語詞匯輸入極大地提高了詞匯的掌握效果。比如各種隨身聽,電子詞典,手機,電子閱讀器以及電腦等。隨著智能手機的更新換代,現在手機上隨時可以下載各種軟件,比如中國日報閱讀軟件,詞典軟件,以及視頻軟件等。學習者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的通過它們來進行詞匯的學習,如查詢單詞軟件、聽英文歌曲、看電影對白以及閱讀英語新聞等。
2.2調動多種感官參與
拓展輸入渠道單詞的記憶光靠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學習英語詞匯要掌握一定的策略,既然網絡提供了大量的詞匯學習材料,學習的過程中就可以大量地使用這些工具,運用各種感官對其進行有效的記憶。網絡的發展為學習提供的便利隨處可見,比如很多游戲就英語單詞為主題,很多英語音頻不僅可以附帶文本閱讀模式還有聽寫模式,而且現在很多的詞典軟件不僅提供了可檢索的語料庫,還提供了容新穎豐富,語言地道分類詞匯記憶庫。學習詞匯的各種練習方式有趣又有效,這都是提高詞匯輸入的有效措施。
2.3充分挖掘無意記憶的潛能
從詞匯記憶的各種策略探究結果來看,無意識記憶是鞏固所學詞匯知識的一個有效途徑。有意識的安排時間進行詞匯的學習是必要的,但是無意識記憶的效果則是不可忽略的,這種無意識記憶不會讓人感到疲勞和厭煩,學習者在不知不覺中就可以鞏固知識,既可以節省時間又可以節省精力。
3增加語言輸出的量
注重輸出的參與程度記憶的關鍵在于提取,詞匯的學習效果不在于背誦、記憶了多少詞匯,而是真正能夠應用自如的詞匯有多少。任何語言習得的過程是一個語言輸入與輸出的雙向過程。但是輸入不代表能夠輸出,輸入了詞匯還需要大量的輸出實踐才能將詞匯轉化為自己的東西。輸出訓練就是提高英語詞匯在表達應用中的流利程度。過去對英語的輸出檢測主要是口語課和作文課,而現在的網絡環境為英語語言的交流提供了虛擬的、開放的、互動性的學習平臺,使學生除了通過課堂,還可以利用網絡進行詞匯學習;利用聊天工具輸出語言,各種喜歡網聊的學生可以通過組建QQ聊天群,邀請志同道合的學友用英語聊天或進行單詞比拼。QQ上聊天主要就是內容的表達,不用擔心說的語法、拼寫的錯誤,暢所欲言。這樣有利于培養英語語言思維,在隨意的表達中詞匯就被記住了;博客的利用,Blog是可以記錄日常生活動態的地方,使用英語寫blog可以幫助自己訓練英語表達,對以前學過的詞匯知識進行加工利用。除此之外,遇到好的詞匯學習資料還可以轉發或者收藏起來,方便以后查詢使用;利用手機,智能手機的發展對于人們當下的生活方式的改變時巨大的,英語多媒體學習可以通過手機隨時進行,自我參與程度高,記憶效果好。
英語新教材對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新課程標準對詞匯的要求分了幾個等級。五級要求:理解和掌握1500~1600個單詞和200~3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七級要求:學會使用2400~2500個單詞和300~4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八級要求:學會使用3300個左右的單詞和400~5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的搭配。九級要求:學會使用4500個左右的單詞和一定數量的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
二十世紀末我國舊大綱的要求是1800~2300,現行的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在高中畢業時達到七、八級的詞匯量。而2009年高考詞匯要求由2008年的2000左右提高到2500個左右;對于合成,轉換,派生等常用詞匯更加重視;考查了在語境中綜合運用詞匯的能力,語篇中的生詞按考試大綱嚴格控制在3%以內。單項填空語言真實地道,語境完整可信,采用了一些以口語交際形式出現的語境化句子時代特征明顯,既有很強的典型性,有靈活多樣,所有這些題目中,詞匯起的作用功不可沒,出現了如recommend,reliable,access,adapt等。
單項中有八題考查詞義辨析,占40%。閱讀中還出現了新生代的詞匯如e-nose(電子鼻),也就是說,詞匯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凸顯重要性。作為一名長期奮戰在教學一線的農村高中英語教師,筆者在教學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尤其是詞匯教學,同時也在積極探索前進。DavidWilkins在1972年就提出:Withoutgrammarverylittlecanbeconveyed.Withoutvocabularynothingcanbeconveyed.
一、初高中銜接教學和激勵教學
在教學中,筆者發現了學生中的一些共同現象。因為我們學校的學生總體素質比較差,特別是英語。我們縣的招生政策是這樣的:第一批的學生是進寧海中學,第二批學生進知恩中學,第三批學生進柔石中學,最后這一批在普高線上的學生才輪到我們學校招生。總體上學生成績都不理想尤其是英語。
對于許多學生來說,英語正是那塊絆腳石,妨礙他們進入知恩及柔石中學。所以很多學生覺得學英語是一件不愉快的事,尤其是詞匯。記好單詞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所以在聽寫英語單詞的時候,有時會出現老師在報一單詞,學生寫出的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另一個單詞。
這到底是為什么?最大的原因是學生沒有掌握讀音規則。這其實反映出學生在初中音標學習中,沒有真正理解掌握。所以在進行高中教學時,我們首先要進行初高中銜接教學:先進行音標教學,如48個音標如何發音,比如開音節,閉音節的規律,五個元音字母在開音節及閉音節的發音,以期待學生能悟到一些規則,結合自己的基礎能在記憶單詞上得到些幫助。筆者認為根據音標來記憶單詞是一種最牢固準確的方法。
二、有效擴大學生詞匯量
在英語學習中需要不斷擴大學生的詞匯量,這時需要教師不斷地在原有的基礎上給學生拓展詞匯量,但又不能太多。這時筆者往往以某一單元的單詞為基礎,利用英語常見構詞法:合成法、派生法及轉換法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擴充。
三、充分利用課文
筆者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課文中的詞匯,在每一單元中會出現了大量常用的詞匯,因為現行高考中往往考查詞匯在特定語境中的運用。而我們的教材又是教育專家從大量的文章中精心選擇改編的,在這些文章中都體現了英語基本詞匯的運用。筆者往往要求學生在課文中劃下這些常用詞匯,并要求學生熟記這些詞組,熟讀課文。每一單元的閱讀筆者都要求學生背誦兩段,以培養學生的語感。
四、充分利用合適的教學輔助資料
我們學習給學生訂了比較適合學生特點的資料,如《黃金講義》,《學英語》及讓學生自行購買英語字典如《高考必備》、《牛津字典》等等。如在《黃金講義》第四單元中,對turn進行了拓展了:turnon/off,turnup/down,turnto,turnagainst,turnout,turnover,turnaway,turnback。這本資料對于許多常用詞的同根詞進行拓展,如課文中用到了動詞succeed,《黃金講義》中就提到了success幾個常用的同根詞,名詞success,形容詞successful,副詞successfully,而這幾個詞的拼寫及詞性的誤用又是學生常犯的錯誤,需要教師時時提醒。
五、詞匯表達上中英文化差異和驚人巧合
教師平時在教學中應提醒學生注意中英表達詞匯的文化差異。如中文表達“吃了沒有?”英語為“Howareyou?”這兩者均為常見的打招呼時常見用語?!澳傻谜婧茫 薄癥oudidagoodjob.”“慢點走”“Takecare.”“我渾身上下摔得青一塊紫一塊”“I’mblackandblueallover.”這里的blue不能解釋為常見的藍色,而為紫色。
六、科學記憶
我們也要教會學生要科學記憶,循序漸進,提高詞匯的學習效率,注意遺忘曲線,加強復習方法的指導。遺忘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發明的遺忘曲線表明,在記憶后短期遺忘率相當高,而以后逐漸緩慢。所以教師應注意這種遺忘規律,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學生最大限地把新學的相關知識在腦海里建立牢固的聯系,盡可能減少所有知識“回生”。超級秘書網
因此復習是最有效的防止遺忘的辦法??煞譃殚g時復習和過度學習。前者指講學的知識每隔一定時間復習一次,而過度學習是指學習者學完了所有規定的材料后繼續學習的情況。就單詞學習而言,必須過度學習,為了達到長期的記憶保持。所以對于單詞學習,教師應時時提醒學生經常性讀寫背,達到熟能生巧。
七、適當編制適合學生的詞匯練習
由于學生總體英語基礎比較薄弱,所以應編制適應我們學生的練習。如筆者在教學高一必修二第二單元時,就根據課文內容編制了一段課文內容縮寫。同時在進行閱讀課教學時,筆者利用《學英語》上的課文填空練習,讓學生在進行閱讀的同時,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詞匯短語填寫,借此,可以讓學生初步學習詞匯短語在課文中的運用,并在學習完單詞短語后,布置相關練習,即根據括號里的單詞、單詞首字母或漢語提示,用單詞的正確形式完成句子。
八、利用brainstorm及聯想法學習鞏固新舊單詞
如筆者在將高一必修二第五單元及“Usinglanguage”中,就以文中的主角Freddy為例,問了學生一個問題:WhatwillcometoFreddywhenhehasbecomeafamoussinger?Justbrainstormwithyourclassmates.學生就能夠馬上聯想到以下單詞和短語:busy。而在這些單詞短語中,像fame,performances為新單詞,其它均為已學過的單詞短語。所以這種brainstorm方式對于學習使用詞匯很有幫助,同時也可以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
2高職英語詞匯教學的對策
下文結合高職英語詞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多年的積累和經驗提出幾點提高詞匯教學的有效對策,以達到詞匯教學目的。
2.1激發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調動起學生對詞匯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就要加強老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特別是指導學生要有良好的學習方法,不能簡單地注重詞匯的積累。學生在英語詞匯的學習過程中,往往對授課老師有著很強的依賴性,只是在課堂上學習,課后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較差,這樣長期下來,就會產生一種厭煩心理,要想打下扎實的英語基礎就較為困難。因此,英語教師在進行詞匯教學時,要不僅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要極大地增強學生的自主性,教師應該深入的了解學生,熟悉學生的學習規律,不斷地嘗試新的教育方法,進而達到激發學生積極性的目的,使學生成為教學中心?;钴S的課堂氣氛也是至關重要的,高職英語教師應該綜合各種有效地方式來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教學生學習單詞時可以采用形象的教學法,通過這樣較為形象的講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了掌握單詞的效率,節約了一定的時間,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感覺較為疲憊的時候,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新的媒介方式來放一些英文歌曲和英文電影,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同樣地也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大量的詞匯。
2.2借助于構詞法,進行詞匯教學英語教師的授課方式,對學生的學習策略也起著重要的作用。造成學生障礙和不良習慣的原因之一是教師忽略了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這樣一來,正確的詞匯教學方法與學生詞匯學習之間有著密切地聯系。事實證明,借助于構詞法進行教學時提高詞匯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記憶的原理是構詞規律可以幫助學生克服以往的消極作用,提高學生記憶詞匯的作用。面對龐大的詞匯庫,只要我們理清思路,找到規律,借助于構詞法,學生就可以掌握大量的詞匯。因此,高職英語教學老師在教學過程匯中,要幫助學生尋找單詞的規律。在真實的詞匯教學中,指導學生去學會如何通過規律來記憶單詞,比單純的強迫學生記單詞更為有效。最為簡單基本的構詞法有合成、前綴和后綴,學生如果能夠掌握這些隱形的規律,一旦掌握就會觸類旁通,通過前后綴構詞法可以熟練地掌派生大量的詞匯。例如前綴,它的作用一般是改變的詞的意思,不改變他的詞性,有些是表示否定的前綴,如dis,im,in,ab等,學生知道了like也就知道dislike是討厭的意思,還有normal,abnormal;possibleimpossible;formal,infor⁃mal;polite,impolite;smoker,nonsmoker等等。后綴一般來講是改變了詞性,沒有改變詞義。但也有特殊情況,如后綴less。在詞匯教學中,高職教師可以詞匯的規律進行講解,抓住關鍵,借助于規律由已知推出未知,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長期堅持下來,就會形成一個完整的詞匯體系,舉一反三,不僅有助于記憶單詞和迅速擴大詞匯量,還有助于深刻理解,建立完整的詞匯體系。
2.3教師應該營造運用詞匯的環境詞匯教學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運用。傳統的教學法,只是單純地為了教詞匯而教詞匯,將單詞和課文、文化語境孤立起來了,學生在脫離這樣的語境下,僅僅學到了一點這個詞的知識,并沒有掌握這個詞的真正的用法。因此,教師詞匯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努力營造各種環境,創造一種詞匯語境,把詞匯教學融合到聽說讀寫各個環節,結合影音媒體,加大詞匯輸入,同時提醒他們經常地復習鞏固,這樣才會真正的掌握這些詞匯。
二、研究設計
1.研究問題本研究運用概念隱喻理論指導大學英語詞匯課堂教學,涉及以下兩個問題:(1)用概念隱喻理論指導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能否提高學習者的隱喻能力?(2)用概念隱喻理論指導大學英語課堂詞匯教學是否比較傳統的詞匯教學方法更加有效?2.研究對象本研究以新余學院英語教育專業一年級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他們來自兩個平行班1班和2班,1班為實驗班,由16名女生與24名男生組成;2班為控制班,由19名女生和19名男生組成。實驗在被試進入大學的第一個學期初始進行,這兩個班的精讀課程都由筆者承擔,教學大綱、教材和教學進度都完全相同。實驗班在精讀課堂教學中,在涉及到詞匯部分的學習時,筆者會從概念隱喻的角度對詞匯的意義進行分析和講解,控制班筆者則按照常規詞匯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3.實驗工具實驗工具主要是測試,測試分為前測和后測,前測試卷由筆者自行設計,前測安排在實驗教學開始前。為了保證實驗結果不受學習者水平的影響,在選取了這兩個平行班之后,進行實驗前測,實驗前測分為兩部分,隱喻能力測試和詞匯水平測試。隱喻能力測試要求學生對36個隱喻句子進行漢英翻譯。詞匯水平測試要求學生完成50道詞匯單項選擇題,詞匯都是被試曾經在中學學習過的詞匯。這兩項前測的目的在于檢驗實驗班和控制班的同學在隱喻能力水平和詞匯水平方面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后測在實驗教學結束后進行,測試內容包括測試被試的隱喻能力水平和詞匯水平。用JeanetteLittlemore(2001)的隱喻能力測試(MCT)來測試學習者的隱喻能力水平,詞匯測試要求學生45分鐘內完成20道往年四級詞匯真題、5個漢英句子翻譯題和5個習語翻譯題,詞匯測試旨在考察實驗班和控制班的同學接受和產出詞匯的水平。這兩次測試的成績結果作為檢驗實驗班和控制班的同學在經過教學改革實驗之后,隱喻能力水平和詞匯水平是否具有顯著性差異的依據。4.實驗步驟教學實驗進行一個學期即18周。筆者在實驗班的精讀課堂教學中在涉及到詞匯部分的教學時,從概念隱喻理論的視角對詞匯的意義進行分析和講解,教材使用的是《現代大學英語1》。在控制班的精讀課堂教學中在涉及到詞匯教學時筆者按常規詞匯教學方式進行,例如在學習含有“up”或“down”的短語動詞時,先將10個含有“up”或“down”的短語動詞寫在黑板上,筆者會向學生詳細講解這10個短語動詞,然后要求學生記憶這10個短語動詞,整個教學過程持續時間為30分鐘。接下來要求學生做30個句子的填空練習,其中有10個句子考察課堂上學過的短語動詞。在實驗班講授含有”“up”或“down”的短語動詞時,如“cheerup”、“buckup”,筆者會向同學講解概念隱喻理論中的方位隱喻即”“HAPPYISUP”;學生在學習“chewup”、“giveup”時,筆者會向學生介紹方位隱喻即“COMPLETIONISUP”;在學習“goup”時,筆者會講解方位隱喻“MOREISUP”。幫助學生從方位隱喻這一角度來理解這些短語動詞,加深學生對這些短語動詞的理解。5.結果與分析將實驗班和控制班后測所獲得的數據用統計軟件SPSS12.0進行統計分析,采用的統計方法是獨立樣本t檢驗,置信水平為95%,這表示如果P<.05,則具有顯著性差異。前測表明實驗班和控制班在實驗教學開始前,隱喻能力水平和詞匯水平均不具有顯著性差異。隱喻能力水平前測的結果如下,實驗班的t=.401<1.991=t.05/2(76),P值為.687>.05,而控制班的t=.700<1.993=t.05/2(72),P值為.482>.05,數據表明實驗班和控制班在實驗開始前的隱喻能力水平無顯著性差異。詞匯水平前測的結果如下,實驗班的t=.386<1.991=t.05/2(76),P值為.576>.05,而控制班的t=.600<1.993=t.05/2(72),P值為.329>.05,數據表明實驗班和控制班在實驗開始前的詞匯水平無顯著性差異。將實驗班和控制班在后測中所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采用的統計手段是獨立樣本t檢驗,后測結果見表1、表2、表3和表4。從表1可以看出,在隱喻能力水平后測中,實驗班的隱喻能力測試平均成績高于控制班。從表2可以看出,在詞匯水平后測中,實驗班的詞匯水平測試平均成績高于控制班。表3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實驗班的t=3.452>1.991=t.05/2(76),P值為.002<.05,而控制班的t=1.132<1.993=t.05/2(72),P值為.145>.05。由此可見,實驗教學結束后,實驗班和控制班在隱喻能力水平上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用概念隱喻理論指導大學英語課堂詞匯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隱喻能力水平。表4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實驗班的t=2.668>1.991=t.05/2(76),P值為.001<.05,而控制班的t=1.532<1.993=t.05/2(72),P值為.132>.05。由此實驗數據可見實驗教學結束后,實驗班和控制班的詞匯水平的差異達到了統計學上的顯著性水平,用概念隱喻理論指導大學英語課堂詞匯教學有助于學生詞匯水平的提高,加深對英語詞匯的理解,提高詞匯學習的效果。詞匯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長期積累不斷重復的過程。詞匯學習也要講究一定的方法,采用正確的方法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將概念隱喻引入到詞匯教學中能讓學習者在詞匯的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上優于機械的重復記憶,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詞匯及其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姜孟,2006)。
廣告作為傳播信息的一種方式,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廣告作為一門集社會學、美學、心理學、市場營銷學、語言學等學科于一身的綜合藝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廣告的目的在于說服或提醒人們購買某種產品或采取某種行動,具備“推銷能力”(sellingpower),激起人們的購買欲望;廣告也具備“記憶價值”(memoryvalue),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還具備“注意價值”(attentionvalue)和“可讀性”(readability)。廣告的撰寫在詞匯、句法、修辭方式等文體方面具備一些特征。本文主要探討廣告英語的詞匯特征及一些常見的翻譯方法。
一、翻譯理論及翻譯方法
從詞匯特征的角度看,廣告英語的構成與一般的實用英語的構成并無本質上的差別。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也受句字、段落、篇章等較深語言層次的影響,也需要運用翻譯理論和原則加以指導。西方翻譯理論的權威之一尤金·奈達的等值翻譯理論是指導廣告英語翻譯的最好原則。奈達認為“翻譯的重點不應當是語言的表現形式,而應當是讀者對譯文的反應”,也就是說譯文要在語言的功能上和原文對等,而不是在語言的形式上和原文對應,即動態對等。因此在翻譯時,除了從語言規律上尋找與原文對等的契合點外,還必須處理文化差異帶來的理解上的差異。同時還要考慮原文的詞匯及修辭特點。因此,譯者必須了解廣告英語的特征,了解譯文接受者對譯文的反應和原文接受者對原文的反應的差異,根據不同的反應改變或調整信息形式,順利地完成信息的傳遞。也就是說譯文應與原文達到音、形、意的完美統一。在具體的翻譯過程中主要采用直譯法、意譯法、直譯和意譯結合、套用漢語四字結構等方法。
二、詞匯特征及翻譯
作為吸引顧客的手段,廣告用語不同于其他實用英語,它必須簡潔、生動、富有感彩和感染力。
在翻譯時,應考慮這幾方面的特征,采用適當的翻譯方法。
(一)模擬造詞,變異拼寫
一是造字。在廣告的制作過程中,尤其在給產品命名時,廣告創作人員常使用大量前綴、后綴。這不僅新穎獨到,而且能體現產品的功能和特點。
如“Mininurse”,這是一種化妝品的商標名,使用了mini-這個前綴,表示“微型的,微小”;而nurse(護士)往往給人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在這里借指該化妝品的優秀品質。因此翻譯時可采用直譯,譯成“小護士”。
又如“Hi-Fi,Hi-Fun,Hi-Fashion,onlyfromSony.”在這里Hi-這個前綴是high的諧音,表示“高”的意思。在翻譯時也采用直譯法,譯成“高保真、高樂趣、高時尚———只來自索尼。”
再如“GiveaTimextoall,toallagoodtime1”該廣告是有關牌子為Timex的手表。Timex是杜撰的新詞,由time和excellent合成,既顯示出產品的屬性,
又暗示該產品質量優異。而agoodtime既可指該表能報出準確的時間,又可指能帶來快樂的時光。在翻譯時應盡可能反映出原詞的含義。可采用直譯和意譯相結合的方法將其譯為“給君一塊‘天美時’,快樂時光伴隨你?!?/p>
商標中經常出現super-,ultra-這樣的前綴及-ex等一些后綴來顯示產品性能優異。比如Supercut循環鋸,Supercast建筑材料,U1tracare化妝品,Ultra-Brite牙膏,RO-lex勞力士手表,Kleenex餐巾紙。
二是變異拼寫。
所謂的變異拼寫就是在英語廣告中,故意把某些大家熟悉的單詞或短語拼錯。雖然新詞與原詞形態不同,但發音近似,意義猶存。這樣既生動有趣、達到引人注意的目的,又可有效地傳播商品信息。
如“OIC”(一則眼鏡廣告),三個簡潔的大寫字母放在一起形狀酷似眼鏡,在外形上即可吸引人們的注意力。讀音又和“Oh,Isee”近似,翻譯時可采用意譯,譯成“哇!我看見了”。不僅生動形象,又表現此眼鏡給視力不佳的顧客帶來的欣喜之情,真可謂廣告里的佳作。
又如“DrinkaPintaMilkaDay.”這是一則牛奶廣告。廣告中前3個單詞后面都加個字母a。正確的拼寫應該是Drinkapintofmilkaday.錯拼可以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但這樣翻譯起來卻非常困難。在翻譯這樣的廣告時,我們可以意譯,故意選用一些錯別字,使譯文產生與原文一樣的效果??砂言搹V告譯成“一日請涸一品奶?!庇谩昂浴贝妗昂取?,把品脫譯成“品”,與”瓶”音似。這樣讀者馬上會注意到有錯別字,起到引人注意的作用。
再如“Easierdustingbyastre-e-tch.”這是一個除塵布的廣告。Stretch意為“拉長”,在這里除了做除塵布的品牌外,其拼寫還別出心裁地被拉長。讓人聯想到該除塵布具有伸縮性,可使用到各個角落。
而在漢語中,我們不可能將單個漢字拉長。因此翻譯時只能意譯,重復單個漢字,譯成“拉拉拉長,除塵力強”,真切而形象地渲染了該除塵布的功效。
(二)借助外來詞
隨著各國之間相互交流及商品貿易的加強,一種產品可以銷往許多國家和地區。因此,英語廣告中經常出現外語字眼,以表示商品擁有迥異風味或優秀品質,吸引消費者的注意。下面是一則軟飲料的廣告:
Orderitinbottlesorincans.
Perrier111withaddedjenesaisquoi.
“jenesaisquoi”是一句法語,意思是“Idon’tknowwhat”。使用這句簡單的法語,既增加了人們對此飲料的好奇,又表明了它是正宗的法國風味。法國向來以生產葡萄酒、美食、化妝品、服飾等著稱于世,在這類產品的廣告中加上一點法語,可提高產品的價值和吸引力。在翻譯這一類廣告時,為了體現原作的異域風情,可采用音譯或不譯。
(三)頻繁使用某些簡單動詞
廣告英語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頻繁使用一些單音節動詞,如be,make,get,take,try,go,have,need,see,use,give,ask,choose,call等。雖然廣告的目的是讓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但是在英語廣告中卻很少用“buy”。因為“buy”的定義為“toobtainsomethingbygivingmoney”,容易讓人產生廣告是在誤導消費、目的為了賺錢的聯想。因此廣告創作者盡量避免使用該詞,而選用其他的詞。
在翻譯這樣的簡單動詞時,可以直接翻譯。如“Wemakeitsimple.”(Honda汽車廣告)可譯成“一切變得很簡單?!币部刹捎靡庾g。如“AskforMore.”
(摩爾香煙的廣告)譯成“再來一支,還吸摩爾”。還可以套用四字結構。如“Younameit,we’vegotit.”譯成“應有盡有”;“Chooseonce,choosewell.”譯成“隨便挑選,保君滿意”。
在具體的上下文中,還可用make?your?,givehim/her?,introduceyourfamilyto?,let?solveyourproblems等代替。這些詞語不僅比buy生動形象,又避開了不愉快的字眼,可更好地達到廣告的目的。
(四)大量使用形容詞及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
為了推銷商品,廣告商難免會對商品進行描述美化,這自然就要使用大量的形容詞。根據英國語言學家G.H.Leech的統計,廣告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形容詞,按其出現頻率高低依次為new,crisp,good,
fine,big,fresh,great,delicious,real,full/sure,easy/bright,clean,extra/safe,special,rich.
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在英語廣告中也經常使用,以顯示該產品與其他產品相比所具備的優勢。
“new”是英語廣告中使用最多的一詞,可以用來修飾產品的尺寸、形狀、外觀、構成等。如“IntroducenewKodakRoyalGoldFilm.”(Kodak膠卷的廣告)。
在翻譯形容詞時,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套用四字結構。它比較簡潔,從功能對等的翻譯理論來看,四字結構更另有助于語言風格的對等。
如“Smalldeposit,bigreturn.”(銀行廣告)可譯成“小額存款,巨額收益”;又如“It’smorethanjustnew.
It’ssmaller,It’slighter.”這是夏普Z—20型復印機廣告中的一部分,可譯成“機器更新,小巧輕便”。
另外,wonderful,fine,great也可以在任何環境中表示產品的特征;delicious,crisp,fresh,rich是食品廣告中經常出現的形容詞;fresh,clean經常用在牙膏、香皂、洗發精、洗衣粉等廣告中。隨著人們對健康追求的提高,natural一詞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
(五)靈活運用復合詞
在廣告英語中,復合詞出現的頻率也很高,而且在詞的組合上往往有許多創新。
例如“Fromaheavyweight,comesthelatestlightweight.”這是Sony耳機的廣告。耳機越是輕巧、攜帶方便,越受消費者的青睞。該廣告巧妙運用heavyweight和lightweight兩個對比強烈的復合詞,突出了產品的特點。復合詞經常采用意譯,有時可意譯直譯相結合。該廣告可譯成“不同凡響,攜帶方便”。
再如“Whenyourtastegrowsup,Winstonout-tastesthemall1”這是牌子為Winston的香煙廣告。這里使用了out-taste這個復合詞。根據out與其他詞搭配時的意思,我們可以將這句話譯成“當你的鑒賞力提高后,你會發現溫斯頓香煙味道最佳”。
廣告英語中也經常出現一些合成形容詞,在翻譯時可套用漢語的四字結構。如bright-colored(色澤鮮艷),well-chosenmaterial(選料考究)。
綜上所述,在廣告的撰寫中必須用詞得當,簡潔明了,不使用晦澀難懂的詞。另外還需要新穎獨創,喚起消費者的注意。新事物往往對人有種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創作廣告時應該把產品與眾不同的特征清晰明了地告訴顧客。挖掘新品質,突出新、奇、特,使廣告語成為關于品牌意象的特有詞匯。在翻譯廣告英語時,譯者必須采取靈活對等的方法,決不能拘泥于語言的形式,而要在理解原文所傳達信息的基礎上,使用漢語中常見的成語、短語及慣用語,使廣告原作與譯文在功能上對等。
[參考文獻〗
[1]汪滔.廣告英語[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2]許建忠.工商企業翻譯實務[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2.
[3]孟琳,詹晶輝.英語廣告中雙關語語的運用技巧與翻譯[J].中國翻譯,200l,(5).
[4]蔣磊.英漢文化差異與廣告的語用翻譯[J].中國翻譯,2002,(3).
原型范疇理論是基于對古典范疇的批判而形成的。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范疇篇》中論述了經典范疇理論的主要觀點:范疇具有明確的界限,某個概念只能隸屬于一個范疇;同一范疇內各成員的關系是平等的;范疇的特征是同時具備充分性和必要性的。20世紀50年代,著名哲學家Wittgenstein通過對game一詞的研究論證了范疇邊緣的不確定性,以及范疇內存在中心與邊緣的區別,提出了“家族相似性”的概念。Rosch(1975)通過實證研究強調了范疇內存在的“原型義項”。他指出:原型是一個范疇內的最典型代表,原型義項是該范疇的核心意義,是范疇化的認知參照點。原型對于范疇的形成和理解具有關鍵作用。Reed則認為原型是某一范疇的綜合特征和高度概括。因此,現代原型范疇理論的觀點認為,同一范疇內的成員存在典型與非典型之分,且地位不平等,處在中心位置最能代表該范疇的成員就是此范疇的原型;范疇的邊界是模糊的。
2.詞匯教學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家開始關注詞匯教學研究。1990年,Nation的著作“TeachingandLearningVocabulary”尤為重要,詞匯學習策略和教學方法得到關注。經過長期的改革和繼承,英語教學法產生了很多流派,如語法翻譯法、直接法、聽說法、交際法等等。在這些傳統的教學法中,詞匯教學始終沒有受到足夠重視。分析詞匯的內部結構,直接譯成母語,反復造句練習,這些都是傳統詞匯教學的手段方法。另外,我國學生運用最多的學習策略是重復/死記硬背策略,反復看、反復寫、邊讀邊寫、背單詞表等等,而其他的聯想策略、上下文策略等都比較少用。知其意而不知其使用是常見的現象,更甚的是意義把握不準而導致錯用誤用。認知科學的發展使得人們可以從認知的角度去研究英語教學問題。利用認知語言學的理論指導英語詞匯教學,探索詞匯的原型意義,強化范疇意識,提高詞匯教學的效果。
二、詞匯教學實例對比
通過兩種詞匯教學方法的實例教案比較,指出在原型范疇理論指導下的詞匯教學,在豐富學生的詞義知識和擴大詞匯量方面比傳統的詞匯教學更有效果。筆者在某中學實習期間,在所教授的兩個班采用不同的詞匯教學教案。以人教版高一必修四Unit3的單詞為例,設計兩種詞匯教案如下:方案1:齊聲朗讀新詞匯,逐個領讀。重點:depressed/content/feelcontentwith/astonish/enter-tain/charm/pickout/convince/amuse/detective。對重點詞匯進行講解,利用造句來強化英漢對應意義,加深學生對詞匯的中文釋義的記憶。學生自由朗讀新單詞,加深印象。完成課本內的詞匯習題。方案2:引導學生歸納詞綴意義,根據詞綴猜測有關新詞意義。將重點詞匯depress/astonish/charm/convince/content集中學習-ed/-ing形式,強化理解詞綴-ed表被動/修飾生命體,-ing表主動/修飾無生命體的特征,如:astonishedlook與astonishingperformance。homeless/penniless等詞將-less詞綴解釋為“少,無”,再讓學生依據此規則聯想其他同類單詞,如:careless/aimless等等。patient是一詞多義,“病人/耐心”,名詞為patience,造句:Doctorsmusthavepatiencetothepatients.單詞indeed,意為“確實地”,區別于inneed。造句:Afriendinneedisafriendindeed.詞組badlyoff意為“窮困的”,badly的原型是bad,意為“壞的,不好的”,而副詞badly的意義為“非常地,很大程度上;拙劣地,不利地”,off是多義詞,在這里取義“空閑的,沒有工作或不運行的”。進而推導出badlyoff的意思。通過比較兩種詞匯教學教案,不難發現,傳統的教學方法重點放在了學生掌握對應的中文釋義,機械地記誦單詞,對單詞的聯想及活用顯然不足。而基于原型和范疇概念的詞匯教學方法更加注重學生的聯想訓練,歸納思維,對舊詞新意的推導有很大幫助。
三、啟示
將詞匯進行簡單歸類,從中發現規律,這樣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記憶負擔。加強學生對基礎詞匯的掌握,引導學生準確把握基礎詞匯的原型意義,在此基礎上再利用聯想等手段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詞匯量。從基本詞匯出發,進而推導延伸意義,拓展了詞匯的深度。原型理論指導下的詞匯教學不是機械枯燥地記住詞性和詞義,而是在教詞匯的過程中注重新舊知識的結合,引導學生對新詞進行理據性解釋,促使學生能夠觸類旁通,增強學習詞匯的生成和擴展能力。
一、詞匯教學的內容及重要性
1.1詞匯教學的內容
詞匯學習的基本要素是他的音、形、義。不僅要了解它在詞典中的定義知識,而且要了解“它與其他單詞在搭配上,語義學上或連接上所形成的關系網;它的聯想關系和語用特征;他是否只有一個或多個詞義(包括其慣用法詞義)。”
1.2詞匯教學的重要性
詞匯能力在基礎教育階段最為重要。詞匯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聽、說、讀、寫各項能力的發展,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正如語言學家McCarthy(1991)指出的那樣,不管一個人的語法學得多好,不管他的語音有多漂亮,但是如果他沒有足夠的詞匯來表達他的感情或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想法,他就無法用這門語言和別人進行交流。
二、提高英語詞匯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
2.1情感教育
2.1.1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重視學困生
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興趣所在,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幫助他們培養積極的情感,克服消極的情感。教師能通過發揮情感的動力功能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困生常常把失敗歸因于能力不足,容易產生習得性無力感,造成學習積極性降低。教師更有必要使他們從失望的狀態中解脫出來。成功的時候,告訴學生這是努力的結果;沒成功的時候,告訴學生是努力得還不夠,而不是能力問題。使學生形成努力歸因,增強學習信心,最終提高學習成績。
2.1.2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長期穩定的興趣
良好的學習習慣可能由興趣開端,又反過來引起興趣。興趣也只有變成習慣之后才能長期穩定地激發學習的內部動機。對于英語學困生來說,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顯得尤為重要,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上課、作業和考試貫穿于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學生們對這三項任務所持的態度和養成的習慣決定著英語成績的優劣。簡單說來,應做到:上課專心聽,作業認真做,考前考后有對策。習慣養成,成績提高,可以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又反過來會激發學生興趣。
2.2詞匯教學的方法
2.2.1豐富教學形式
詞匯的學習需要檢查,但每天的聽寫又過于枯燥。這時可以換一種方式,比如用傳統游戲Bingo來取代。學生可在紙上畫上下列表格,將當天需要掌握的任意默寫在其中。接下來老師報單詞,報一個,學生的表格中若剛好有相應單詞,便劃上叉,如果在報完三個單詞后,學生的“x”剛好呈一條直線,便大叫“Bingo",他便是游戲中的winner。豐富的教學形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進一步激發和維持其學習動機奠定了基礎。
2.2.2歸類教學
2.2.2.1按構造歸類
按詞根、前綴、后綴、合成詞歸類,找出詞與詞之間最本質的聯系。這種聯系對新詞的學習和舊詞的復習都很有益。如學習dislike時,教師就可講解dis一這一前綴的用法意義,趁機把教材后要出現的單詞disagree,disable,disappear展示出來。
2.2.2.2按同義詞或反義詞歸類
在詞匯學習中,同義詞和反義詞可進行相應歸類。如學習了borrow,可告訴學生其同義詞lend的用法;say-tell.speak-talk,read.see.l}k-watch也可放到一起學習。學習了buy,可同時講解其反義詞sell,以及進行big-small,old-young這種歸類。讓學生學習的新舊內容相互影響。
2.2.2.3按讀音或拼讀規則或詞性歸類
如book-look-cook-took,pen-open-spend-end-lend-expensive這些詞就可以放在一起去記。再比如,學生對于介詞后面的動詞應該要加ing這個知識點,覺得并不難理解,但是真正做題時又很容易出錯。這時,就可以把所有的介詞歸類,一起記憶。
這種歸類教學,就是很好地利用了教學法中的學習轉移(transferoflearning)理論的正向遷移,即指學習者將學會了的行為從一種情景轉移到另一種情景。對學習有利的語言習慣的轉移。在進行這種歸類時,以舊帶新,教材后面的生詞可提前教學,這樣再次碰到時,已不是生詞了。但是教師要以教材為綱,不可隨意發揮,增加教材中沒有的詞匯。
三、中專英語詞匯教學建議
3.1解決好語言的輸人問題
教師為了讓學生接觸到多種可聽懂的語言輸人方式,必須盡可能多地創造出為了真正交際而使用英語的機會。首先,教師使用適合于學生的英語水平的語言講授語言規則,解釋學習材料,說明和組織課堂活動等。其次,教師與學生之間要經常用英語進行交流。最后,教師要鼓勵學生之間用英語進行交流。:
3.2搞好單詞的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