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教學語文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12-09 04:41:2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學科教學語文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二、把握時機進行提問,有效深入課堂文本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提問技巧和提問能力,在實際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善于將問題以陳述性的語氣提出,使課堂提問為創設課堂情境服務,使學生改變傳統回答教師提問的僵化模式,轉變為對課堂教學情境的投入和參與,進而使課堂提問能夠發揮真正的價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問題學情境的創設,還要充分的以學生的心理及年齡特點為主要依據,捕捉和選取恰當的教學時機。以適當科學的提問方式向學生提出教學問題,使課堂提問能夠具備足夠的藝術性,進而激發學生進行問題思考的動力和興趣,促進思維的發展。一個好的課堂提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發智慧火花的出現,還能夠促進教學效率及質量的提高。此外,教師的課堂提問還應當包括對學生無法回答問題情況的處理,學生在無法進行問題回答時有可能是由于問題過難或者過多,難以克服思維定勢等,即便問題難易適中,也有可能會導致停頓狀況的出現。這就需要教師按照預設的教學思路為學生進行指導,疏通學生的問題思路。教師要準確的把握課堂提問提出的時機,以巧妙的課堂提問技巧實現語文教學課堂的高效提問,有效的進行文本內容的發掘和深入思考。

三、鼓勵學生進行質疑,提高課堂提問效率

先進現代的語文教學課堂提問早已不僅僅是教師的特權,還應當是學生進行知識探索的有效方法。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質疑和提出,提升學生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其綜合語文素質。良好的教學課堂氛圍對于教學效率及質量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對于學生質疑和問題提出行為的鼓勵無疑會使學生的探索欲望得到極大的激發。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質疑精神,為學生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優秀的提問習慣和提問觀念,表揚其不同意見的提出與發表,讓學生真正熱愛語文課堂和語文學習,從而使教師的課堂提問能夠高效優質。例如,在進行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中《滴水穿石的啟示》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直接向學生提問,詢問其對于題目的看法和想要提出的問題,根據學生的提問進行教學活動和教學內容的展開,使學生在充分挖掘課文題目的過程中認識到提問與質疑的魅力,進而提高課堂提問的效率與質量。

篇(2)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即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協調發展和學生的當前發展及終生發展。衡量的指標是學習時間(即學習速度的快慢);學習效果(即學習的收獲)和學習體驗(即學習活動所伴隨或產生的心理體驗)。

二、從教的角度保持體育教學有效性

1、教學目標的具體化

體育課堂的教學目標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符合學生的生理狀態及能力水平,可操作性強,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走在發展的前面”,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的目標要“跳一跳、夠得到”,促使學生認定目標,集中注意力,有的放矢,切實有效的學習。目標的主體是學生,行為活動是明確而具體的,目標達成度要以讓大多數學生通過,學習才能達到基本教學標準。下面關于《綜合素質的提高》一課教學目標可以借鑒:①認識綜合素質,能簡單說出綜合素質對身心發展的作用;②會兩種至三種綜合素質的練習方法;③能簡單說出練習后的情況表現;④能與伙伴合作設計一至兩種綜合練習方法。

2、教學內容的精選化

新課標規定教學內容具有開放、動態及發展的特性,為教師選擇教學內容有更大的自由度。教師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應對教材科學的使用,或“再度開發”,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興趣出發,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運動強度和技能水平,對競技運動項目進行拋棄、精選及整合,使之更加符合新課標的精神。教學時將內容分解、分段,讓學生選擇練習,練習不一定苛求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嚴格性,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教學過程的靈活化

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是可提前預設而靈活加以生成的,是持續的“生成”和智慧的“生成”。教學方法的優化選擇,要求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學生認識和能力發展水平,結合教師自身的特點和風格靈活應用各種教法,實現教法的優化結合。教學反思也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明得失,實現“再教設計”,才能揚長避短,精益求精。若過分強調“跟我學、跟我做、跟我練”,學生處于被動狀態,則欲速而不達;相反,教師點撥啟發到位,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合作、持續學習,可能學會的更多。“不講先做”效果更好。

4、教學氛圍的和諧化

教學實踐表明,師生之間相互交流時間和機會越多,學生參與學習的時間就越多,有效學習的可能性就越大。民主、平等、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以友愛、平等、快樂、成功的享受,課堂上帶動學生質疑問難,發表不同意見,重視情感投入,增加教學情感色彩,善待體育課程,增強講解、示范導引的感染力和藝術性,良好的教學氛圍水到渠成。

5、教學評價的激勵化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評價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為此,在評價學生時要提倡有利于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方式,不僅要注意學習結果,而且要重視學習過程;不僅要注意定量評價,而且要重視定性評價;不僅要注意絕對性評價,而且要重視相對性評價,建立發展性的多種評價體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減少學生厭學現象發生,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有時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個動作都可以起到激勵作用。

三、從學的高度關注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1、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學生的學是在教師精心的課堂設計,嚴格流暢的課堂組織,新穎、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的引導下完成的。教學效果要在學生的身上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得如何,直接影響體育教學的質量,學生對示范動作如何觀察,觀察什么,缺少指導,學生“視而不見”,有時雖然看到了,但應該看的都沒有看到。比如一個教師在做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時,由于忽視了學生如何觀察這一方面,結果學生只是觀察教師是否投中,而沒有觀察整個示范動作過程,本末倒置,降低了演示的效果。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對某項體育活動感興趣,對此將傾注更多地時間及精力,產生恒久的注意,并能保持清晰的感知,周密的思維,牢固的記憶及豐富的想象。由于體育活動需要付出較多的體力,也較易產生疲勞及厭倦,若有興趣,則會精神飽滿、癡情投入。如中學女生大多不喜歡長跑,但若變為在音樂伴奏下的跑步練習,在生理負荷同等條件下仍然情緒高漲,感覺不到疲勞,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提高。

學生的體育興趣有著年齡特點,不同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興趣差異。初中階段都喜歡竟技性強的項目,因此,在教學中要安排了比賽竟技方式,可通過“成功教學法”、“教學引趣法”等激發學生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學得輕松,學的高興,效果自顯。而在高中階段則突出技能、技巧方面的訓練。

篇(3)

二.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鼓勵學生質疑和創新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協調,對學生遇到的個別問題進行個別解決,促進學生的學習進程。實踐證明,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越明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可以說,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都有好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鉆研問題。現在有些學生不但手懶,腦子也懶,有一點難題就想問,總想依賴別人,一看題目較難尚未好好琢磨就去問老師。這時候如果老師鼓鼓勁,學生仔細一分析,可能就想出來了。如果鼓勁還不行,老師可以給學生指明思路,要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教給學生思維方法。只有在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為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能得到發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三.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

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是實施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就必須具備有效的教學目標,而有效的教學目標的設計首先就是準確和明確。目標的制定既要重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適度掌握,更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其次,目標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層次。可以根據學生認知結構、學習動機等差異,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如:在為《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第二課時設計教學目標時,可以這樣定位:①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訓練,使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大自然的奧秘和情趣。②把自己已掌握的課文中辨別方向的方法教給大家,學習課文還未掌握的辨別方向的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意識。③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通過拓展了解更多的辨別方向的方法。目標的表達準確、清晰,對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層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從學生已有的基礎出發。這樣的教學目標設計得就比較人性化。

四.優化教學情境

優化教學情境,激發興趣是實施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先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興趣之上。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在“智力發展最佳狀態”中學習,才能使學生獲取更多的有效知識。所以教學中要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熱情,帶著興趣學習是教學的一個最簡單的有效法則。在教學實際中,可根據教材內容選擇性地組織一些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蘑菇該獎給誰》這一課時,可在班上組織分角色表演課文,先在每個小組練習,然后全班學生參加,你喜歡哪個角色,你就演哪個角色,一次一次進行交換,使每個孩子對課文內容都有了了解,并通過自己的朗讀表演理解了課文內容,無需教師在課堂上進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課文內容了。

五.注重過程

注重過程應給予學生四大關注,這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1.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新課程改革進行中的今天,大家一致認為探究、合作的學習式是最好的方式。但我個人認為,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對于學生的有效學習也顯得很重要。我們可以把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重點把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及知識的學習與運用方法整合成新知識結構。

2.在課堂上關注學生原先的經驗。課程要素的整合要有效的喚醒學生沉睡的經驗,并使其興奮和活躍起來。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學生要按教學需求主動地進行有效經驗的改組和改造,生成性的內容要有效的為落實預設目標服務。所以要造成課堂教學的有效,激活學生以前的學習經驗是很關鍵的。

3.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學生的學習體驗,一般來源于強烈的認知沖突,并在親歷性的認識和實踐活動中解決問題,獲得體驗。不斷的強化和拓展學習體驗,有利于為后續學習積累新的經驗。同時我們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疏通必要的信息通道,使教學更加開放和對話,同時也使學生的能力在信息背景下進行思維的加工,形成新的思維的成果。學習體驗和信息意識的形成也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性完成的必要手段。

4.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主體價值觀。在新課程改革的課堂中,在我們許多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們應該強化學生的個性化的體驗。引導學生質疑,筆者在教學《凡卡》一課結尾時,引導學生討論,提出質疑:凡卡給爺爺的信發出后,他的命運怎樣?爺爺能收到凡卡的信嗎?為什么?凡卡能不能跑回去呢?為什么?即使爺爺收到凡卡的信,接他到鄉下去,是否就能擺脫苦難的命運?為什么?這樣逐層深入地討論,學生的思維突破常規和經驗的禁錮,不斷產生新的答案,從而使他們的思維向獨立特性和創造性方向發展。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課堂環境的因素等等為了提高教學的質量,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學心理學.重慶:西南師范火學出版社,l997

篇(4)

集中識字教學法源于1958年遼寧省黑山縣北關學校的教學實踐。集中識字法可以說是歸類識字,基本的方法有形聲字歸類、基本字帶字和形近字歸類三種。形聲字歸類教學法充分利用了形聲構字規律,將形聲字歸類,讓學生認識形聲構字規律,如教學生學習“青──清、晴、情、精、靜”一組字,使他們知道這一組字的共同點是都有表音的聲旁“青”,加上不同的表義的形旁就構成了這幾個字。基本字帶字就是通過給基本字加偏旁部首的辦法引導學生利用基本字學字、記字,如“主”是“住”“柱”“往”一組字的基本字,其關鍵在于利用一組字的相同部分組成字串,突出其不同的偏旁部首,通過分析比較,強化記憶字的不同部分,以識記生字。形近字(橋──嬌)歸類法是抓住一組字字形的相同部分,突出其不同點來記住生字。由此看來,集中識字教學法是基于漢字字形的構成特征,把形旁或聲旁等一致的漢字進行歸類,指導學生在識字時分析、比較一組字的異同點,概括出一組字的字形規律進行識字,注重的是漢字的生成性特征。從漢字本身的特點看,絕大部分結構復雜的漢字是由結構簡單筆畫數少的漢字或部件充當其義符、聲符或其他成分而構成的。以聲符為例,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統計了北京市小學語文12冊課本,做聲符的部件共有2011個,其中1850個聲符是獨立成字的,占92%。根據閱讀認知心理的研究成果作進一步的分析,我們發現集中識字教學法自覺不自覺地符合了人們的記憶規律,符合了人的主體建構生成思想。在集中識字過程中,形旁、聲旁、部件和作為構字成分的簡單字被視為一個心理認知單元在單位時間內得到了有效重復,容易產生過度學習。我們研究發現,在SOA(兩種刺激不同步呈現時間)較短時,成分字對高頻合體字沒有啟動作用而對低頻合體字有顯著的啟動作用。這個結果說明,高頻整字識別,低頻字分解識別,因此漢字的知覺單元形成是一個生成建構的過程。由于漢字本身在形式上就起源來說是一種抽象符號,因此對具有一定言語水平但抽象邏輯思維初步發展的小學生來說,字形的學習是識字教學的一個難點。余賢君等對小學識字教學難點的調查表明,低年級的難點主要集中在字形(占54.4%),且在常見字形錯誤分類中,低年級部件錯誤高達50%。這個研究結果事實上注釋了注重字形教學的集中識字法在低年級教學實踐中獲得成功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集中識字教學法注重字形的字理生成聯系,便于小學生對漢字字形的學習記憶鞏固,因而能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但識字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看到漢字能知道字義。有調查研究表明,北京市64.3%的小學語文教師認為字義是小學識字教學的難點,且相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中、高年級的小學生識字教學的難點在字義(分別占88.9%和87.5%)。因此,集中識字教學法常常會導致小學生實際掌握漢字的鞏固率不高,容易加大別字或近旁錯誤的出現,如把“在”用成“再”,把“是”用成“事”等。上述的調查發現,低年級小學生近音錯誤占到常見字義錯誤類型的87.9%,高年級也占到58.8%。集中識字教學班培養的主要是學生字形的類比推理能力,而忽視了其他能力的培養。這說明集中識字教學的成效有局限性。由于字義教學應是也必然是小學識字教學的重點,再加上集中識字教學方法的實踐缺陷,促使重視字義教學的分散識字法的應運而生。

二、分散識字教學法及其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取得實效的心理學解釋

分散識字教學法的創始者是我國著名基礎教育家斯霞,她在20世紀60年代南京師大附小的分散識字教學實踐極大地豐富了我國語文識字教學方法的研究。分散識字教學法注重生字字義的情景創設,提倡在詞中、句子中、課文情景中進行生字教學,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章,使生字字義在生動形象的語言環境中凸現出來。分散識字教學的這種做法符合兒童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規律,注重兒童思維的形象特點,便于兒童在新舊知識經驗意義之間建立聯系。心理學的實驗室研究發現(Collins&quillian,1969;Just&carpent,1978;Norris,1986;等),字詞的內容特征的心理貯存是有規律的,或按概念的種屬關系進行有層次、有等級的語義網絡結構貯存,或按某種內容維度并行等第貯存。張欽和張必隱(1997)還在中文認知研究中發現,中文字詞認知存在具體性效應。具體性效應指的是具體詞比抽象詞識別得快。語言認知心理研究的這些發現說明,字詞語義的心理貯存是按從具體到抽象的社會生活經驗的意義維度進行的,因此,分散識字教學注重按字義的字理聯系指導學生進行識字活動,充分尊重兒童的思維發展水平特點,符合人類語言認知的一般規律,可以也必然會取得巨大的成效。

由于分散識字教學與集中識字教學在形式上是矛盾的,我們通過以上的分析不難發現,分散識字教學不僅不能在理論上解釋集中識字教學所取得的巨大成效,而且不能解決字形是低年級小學生識字教學難點的這一實際問題。因此,分散識字教學法有其自身固有的局限性。

當前各地實行的形式多樣的字理教學法,或是突出了集中識字教學的漢字生成性形象特征,或是突出了字義聯系的形象性特征,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并沒有從根本上統一集中識字和分散識字教學形式上的不一致性。

篇(5)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從我手上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由此可見,在物理教育教學方法探究過程中,教師應在保持課程進度一致性的同時,兼顧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將物理教學的“教”與“學”有機結合起來,做到既能有條不紊的詮釋物理知識,又使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交流和探索的時間。從而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良好學習氛圍中,提升班級物理課堂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眾所周知,富有生活氣息、趣味性強的物理知識,不僅能緊緊抓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同時也為學生活用物理知識進行了科學有效的指導。例如:在學習“光沿直線傳播”這一物理知識點,教師不妨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圖像、視頻、文字等形式為學生講解這一知識點。在講解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若是光不沿直線傳播會產生什么樣的現象?光沿著直線傳播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哪些便利?我們應如何有效利用光的特性。這種教與學相結合的物理課堂,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思考物理問題、參與物理實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也為學生科學、有效地進行自主物理學習提供良好的導向和指引作用。

2.喚醒學習熱情,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俗話說:要想知道梨的滋味,應該親自嘗一嘗。由此可見,喚醒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是物理課堂實現“授之以漁”的第一步,也是提升學生自主能力的前提條件。因此,在物理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從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選取貼近生活、時代感強、實用性高的物理素材來增強物理課堂的實用性、層次性和實踐性,從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進而在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基礎上,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在物理教育教學中,教師應勇于打破“一刀切”的教學模式,結合多種形式的物理活動來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讓物理學習充滿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物理競賽、物理常識大比拼、物理科學實驗小組等活動,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習能力差的學生進行常規性、基礎性物理練習;而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則讓其進行提高性、發散性物理訓練。這種分層次、梯度化的物理教學不僅能滿足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也為學生依據自身能力確立適當的學習目標、開展恰當的物理學習提供了科學、有效的指導。

篇(6)

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語文教學是塑造人的藝術。人文精神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屬性。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中寫道:“沒有人,一切創造只是荒蕪、徒然,沒有終極目的。”自然的最高目的是文化的人。中國文化燦爛古老,博大精深,語文教師作為傳承祖國文化的人,根本責任是要把學生培養成有文化素養和有文化氣質的人。怎樣履行這一神圣職責呢?我認為:其一,語文教師自身要積淀一定的人文底蘊。《學記》說:“能博喻,然后能為師;能為師,然后能為長;能為長,然后能為君。”學高為人師,身正為人范。語文教師的作用,說到底,就是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腹有詩書氣自華”,教師若能厚積薄發,自然會對學生產生深遠影響。其二,語文教學的本質是語言教學。而語言本身是人的一種特性,因而語言具有鮮明的人文屬性。沒有語言,就沒有人文。“不知言,無以知人也”(《論語·堯曰》)。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語言的感受、涵詠、領悟、運用為基本內容,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的靈動,品味語言的氣韻,提高學生學習語言與運用語言的能力。其三,語文教學應具有濃厚的人文情懷。情感是語文教學的生命。沒有情感,就沒有語文教學。從閱讀學講,文章本是情鑄成,字字句句吐衷腸。閱讀是讀者與作者心靈的對話。從寫作學講,作文是情感宣泄的一種方式,情到深處文自工。語文教學應把人文關懷、情感熏陶放在重要位置。

審美精神

美學是真正的人學。我主張,語文教學走審美教育之路,即從審美的角度研究語文教學。語文教學過程實際上是審美活動過程。從審美的客體講,現行教材中包含了眾多審美因素,如小說中的主題、形象,散文中的畫面、結構,詩歌中的意境、意象,戲劇中的人物性格與矛盾沖突,還有文章的構思美、立意美、結構美、意境美、語言美等等,這些都具有豐富的審美意義。從教學審美主體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伴隨著審美心理活動,如審美感知、審美理解、審美想象、審美情緒以及審美靈感等。從課堂美的創造主體講,教師授課講究教學藝術,即教學活動具有可欣賞性、創造性和個性,這本身就屬于教學的審美范疇。因此,說得直接一點,語文教學就是在審美。

篇(7)

一.引導探究學習

在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發現,引導他們去發現和探究問題。這樣遠比教師直接傳授給學生東西讓他們興奮得多。比如在講《端午日》這一課時,根據課文內容,我事先設計了幾個題目:

1.沈從文其人其事

2.端午節的來歷

3.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4.湘西鳳凰的美麗風光

5.沈從文的作品簡介(《邊城》、《長河》)

確定這幾個與課文有關的題目之后,我再給學生提出要求:

5個學習小組按不同題目查找資料,每小組推出一位發言人。

在課余時間收集和整理資料,不斷分析和互相交流。

拿出一節課的時間做小組匯總分析,一起確定所需要的信息,準備在下一次“展示會”上展示。

這幾個題目讓學生很感興趣,他們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有的上網收集資料,有的在圖書館一泡半天,有的跑到書店尋找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在這期間,我并不是對此不聞不問,撒手不管。因為學生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總會遇見各式各樣的問題,我會很關注學生的進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幫助他們解決。

這樣的準備使我看到了學生真我的風采。在展示會上,每個小組拿出的東西異彩紛呈。有關于沈從文的幻燈片,作家照片、故居圖片、生平介紹等等一應俱全;有介紹沈從文的故鄉湘西鳳凰的美景圖,做成了精美的powerpoint形式,秀麗的青山、澄清的碧水、古樸的吊腳樓、盛裝迎新的苗家人,讓沒去過鳳凰的同學們嘆為觀止;有關于端午節九種來歷和風俗習慣的詳細介紹,讓大家知道了端午節除了是為紀念屈原以外,原來還有其他的來歷和說法,增長了同學們的見識;有學生自己做的和自己四處收集的跟端午節有關的風俗飾品。如布老虎、線粽子等等,色彩艷麗,生動逼真;有對沈從文的另兩部作品《邊城》和《長河》的詳細介紹,以及學生自己對文章的透徹獨到的感悟賞析。

這些生動詳實的展示讓學生和我眼界大開。學生們笑逐顏開,注意力十分集中,課堂上不時傳出陣陣的驚嘆聲和熱烈的掌聲。他們或為湘西鳳凰的美景驚嘆聲,或為沈從文的求學精神感動,或為一個個精致可愛的端午節飾品而歡笑,或為《邊城》中美麗而癡情的翠翠而動情。這節課使學生印象十分深刻,許多學生在當天的日記里記下了他們在這節課上的美好感受。他們說:“今天的語文課生動有趣。同學們大顯身手,短短的一節語文課我們學到了許多以前課上學不到的知識,我們真希望以后多上這樣的課。”

學生的反映也使我增強了信心,我想:在新課程的改革中,教師必須要自覺改變傳統教學中“我講你聽”的教學模式。那種認為教師講授越充分、越精細就越好的思想,非改不可;那種認為學生們只是被動聽講,越安靜、越能跟著教師思維走就越好的觀念,不變不行。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相信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這樣師生才能共同發展和共同進步。教師可以找一些內容豐富,適合探究的文章,試著設計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學生的興趣有了,課就好上了。

二.進行小組合作

在教學中,我積極倡導小組合作學習。我們班有36名學生,上課時我常常并不是按照教師“一對幾十”的面對面授課方式,而是將學生分作六個小組,每組六人。上課時教室里出現的不是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講授,而是六個學生聚集在一起的學習小組。我以為,在新課程的實施中,教師必須要由過去的“教師中心”、居高臨下,變為以學生為本,構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態”,創設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自由表達和自主探究性學習才可能成為現實。

以前學生們不愛學文言文,普遍以為枯燥乏味。在《夢溪筆談》的教學中,針對學生對文言文的畏難情緒,我又一次采取了小組學習這種方式。課上,學生按最近的座位將六張桌子對在一起,相對而坐,每組指派一個負責人(主要負責組織討論和紀律提醒)。主要任務是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討論學習。首先,我要求學生將本課中包含文言文常用虛詞“之、其、如、為、以”的所有句子找出來,分類整理在筆記本上。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學生暢所欲言,共同討論這幾個文言虛詞在不同句子的具體含義,共同討論這篇文章的內容。這種方式使學生耳目一新,他們興奮地坐在了一起,針對這幾個詞和整篇文章的意思熱烈地進行討論。每個學習小組的學生都認真而積極,他們沒有放掉老師給他們的自主學習的機會,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積極地探討,肯定正確的,改正錯誤的。在這期間,我所做的,是在各個小組之間巡回、發現、答疑、解惑。最后時間,明確地有針對性地解答大家共同提出的疑難問題。

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方式效果是不錯的,每一個學生都在“動”:動腦(想)、動嘴(說)、動手(整理)。他們快樂地笑著,快樂地討論,快樂地記錄著他們合作學習的果實。這種方式達到了我以前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沒有達到的效果,打破了過去那種枯燥沉悶的課堂氣氛,改變了過去教師講、學生記、幾個學生跟著老師走、大部分學生無動于衷的文言文授課方式,真正地讓學生坐在了一起,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做到了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都動腦,都發言,都有收獲,都有所得。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從居高臨下的權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和學生一道去尋找真理,與學生們分享他們的感情和想法,關注每個學生的進步,實現每個學生的發展。教師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教師應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組織者。這里所說的組織者,好比談話節目的主持人,而不能像維持紀律、不斷施加壓力的監工。作為主持人,教師的首要任務是要營造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氛圍,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研究表明,學生大部分的學習困難來自他們過重的學習壓力。解除這些壓力,明顯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和創造潛能的開發。當學生處于輕松愉快的狀態時,視覺、味覺、嗅覺、聽覺、觸覺就更靈敏,記憶力會大大增強,聯想也會更加豐富,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學習潛力可以得到更大發揮。雖然小組合作這種方式看似效率不高學生們進行討論當然要比教師直接告訴他們答案花費時間多,但實踐證明,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遠比老師直接灌輸給學生知識要好得多。

三.實施評價激勵

七年級語文課本中出現了誦讀課。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七年級閱讀中的第一條就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如果能夠做好這一點,對于他們欣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領悟和感受作品的內涵,培養語感、學好語文具有積極的作用。所以,我在兩個方面做了比較細致的工作。

一是示范誦讀。或是我在課上給學生們配樂朗誦,或是讓一些有朗讀特長的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或是用電教手段給學生播放名家的朗誦名品。總之,以優美的旋律感染學生,以悅耳的聲音打動學生,以動人的感情激勵學生,使他們躍躍欲試,急于參與,急于體驗,急于模仿,達到了我讓學生“想讀”的目的。

二是用形式多樣的評價來激勵學生朗讀。有朗讀還要有聽眾,如果只是學生自己在默默地體驗還達不到讓學生“愛讀”的目的。新課程改變了過去學生成績單純由教師評價的模式,改由教師、家長、學生本人和同學等多方評價。除教師評價外,我還設計了多種多樣的誦讀評價方式。比如:

讀給家長聽。要求學生把一個自己喜愛的作品按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標準讀給家長聽,請家長給學生的朗讀按每項1分的標準打分。這個做法使許多學生為了取得家長的好評,在課下練了又練,然后鄭重其事地在家中和自己的父母進行交流,不但鍛煉了能力,而且增進了與父母的感情。當學生們得意地拿著上有自己父母極認真的打分的評價表來向我“炫耀”時,我看到的除了他們自豪的笑容以外,還有學生對讀書的興趣,還有他們朗讀水平的提高。

兩人互評。在誦讀課上,以前后座的兩個學生為單位互評。每人都有一張評價表,記錄的是對方的朗讀成績,評價標準與以前一樣,總分3分,讀錯一字、有停頓或不流利分別扣0.1,嚴格要求讀出語氣的輕重緩急、語調的抑揚頓挫、感情的豐富飽滿。學生兩人互讀,讀完互評。這樣不但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學生們都很投入專心。他們積極地練,熱情地讀,認真地評。朗讀水平不斷提高。

篇(8)

二、科學的落實教學流程

教學是學校、學科落實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徑,是我們的中心工作。因此,教學過程必須要重視。那么,應該怎樣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設計和安排才能使語文教學更科學、更高效呢?教育學理論在這方面也給了我們語文教師明確的指導。

(一)首先要明確教學的目的

教學共組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向過程,而不僅僅是教師教,所以我們教師必須要把教和學統一起來,辯證地來看待。教學的目的除了要使學生通過語文學科的學習掌握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的技能技巧之外,還要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和心理品質。即要實現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提升。這樣,我們語文教學才會真正突破應試教育思想的牢籠,切實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而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堅持科學的教學原則

所謂教學的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基本要求,事實證明教學原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它對于我們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確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和實施教學手段起著決定性作用。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堅持這幾個方面的原則:首先是堅持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統一的原則,這樣才能符合教育規律;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這樣學生才能消化知識;要堅持直觀性原則,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堅持循序漸進和鞏固性原則,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吸收;要堅持統一要求和因材施教原則,這樣才能達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選擇恰當取得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師生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的總稱。所以,它應該既包括教師的講授方法,又包括學生的學習方法。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選擇這些教學方法。

1.問答法。

這是在語文教學中以問題為中心組織課堂教學的一種常用教法。教學中主要通過教師提問,學生答問,或學生質疑問難,教師引導學生解疑辨難的對話形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提問時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能力差異而相應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問題的深度可以函蓋整體學生,因此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成就感,所以問答法也為大多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

2.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在現代教育培養全面型人才理論指導下創新的教學方法。新課程理念要求,在教學中強調要進行情境教育,以情動人、以美感人;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充分發揮語文課的教育功能。教師和學生的思想感情,交融互滲于作品所描繪的客觀景物之中,形成主觀情思和客觀景物相統一的審美情操,進而使學生思維水平不斷提高。

3.討論法

是在教師指導下,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集體對話和互學形式,進行學生之間或師生之間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實現語文教學目的的一種常用教法。

篇(9)

每堂語文課前,花10分鐘左右的時間,開展“每日一說”,每天讓一個學生到講臺上發言,全部實習輪流制,發言的內容可以是發言人當天的所見所聞所感,也可以講一個故事,總之只要是脫稿發言即可,發言的時間為3~5分鐘,一位學生發完言后,再請其他學生來點評,點評可以是學生聽完發言后的感想,也可以是對發言人的評價。開展“每日一說”不僅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表達想法的平臺,還可以鍛煉學生在眾人面前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同時也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鍛煉學生的聽力,并且起到豐富語文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

2.參加演講比賽

演講比賽是一種較常見的活動形式,演講比賽要求演講者在脫稿的情況下,以口語為主加以適當的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在觀眾面前繪聲繪色地講說。演講能夠極大地幫助學生提高口語能力,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膽識。在眾多不熟識的面孔前,大部分學生都會緊張、怯場,不敢大聲說話,而經常性地參加演講比賽能夠幫助學生逐步習慣這種大場面,克服內心的緊張和膽怯。這樣對于職校學生未來就業面試也有很大的幫助,在一般的就業面試中,一些畢業生由于很少在陌生人和眾人面前開口講話,在回答面試官提問的時候,容易緊張,講話支支吾吾、吞吞吐吐、含糊不清,給面試官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平時參加一些演講比賽,對于職校學生來說受益無窮。

3.開展語文知識競賽

知識競賽是一種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有益活動。在職校語文課堂開展語文知識競賽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文學知識的興趣,為學生學習文學知識提供良好的環境。學生為了在知識競賽中取得好成績,就會自覺主動地學習文學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文化素養也會得到提升。

4.開展辯論賽

辯論賽是一種能夠考驗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反應能力等綜合能力的比賽。在平時的職校語文教學中開展一些有意義的辯論賽,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了讓學生能夠積極地投入辯論賽,語文教師在選擇話題的時候,應該多選取一些貼近學生的生活,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話題,例如“讀職業學校是否有用”“職校開設語文課程是否有必要”“畢業是否意味著失業”等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都會讓學生有話可說。

5.編寫小話劇并出演

枯燥無味的寫作課對于提高學生的創作熱情和寫作水平的效果并不明顯。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創作熱情,可以換一種寫作方式,例如,讓學生編寫小話劇,大都數學生肯定都喜歡看電視劇、電影、動漫等,而我們知道,電視劇和電影都是演員依照劇本演出來的,那么如果讓喜愛電視劇、電影的學生自己當編劇又會寫出怎樣的劇本呢?當然,為了降低難度,學生可以試著編寫一些小型的話劇,對于寫得比較好的劇本還可以讓學生排練演出,讓學生在演出中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編寫小話劇,有利于提高寫生的創作熱情和寫作水平,出演小話劇,有利于學生體味自己的創作成果,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

6.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增設一些專業性語文課程

為了提高職校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學校應該重視語文課程的教學和學習,重視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增設一些專業性語文課程,幫助學生提高文化素養和專業素養,例如,開設公文寫作課程、口語訓練班,提高學生的公文寫作水平和語文表達能力,這樣對于學生未來的就業和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篇(10)

二、當前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很多高校學學英語專業的學生往往是非英語專業。這些學生僅僅通過兩年的課程完成對于大學英語的學習,而且教學模式僵硬,沒有脫離中學模式,其教學的內容集中于單詞、句子講解、語法等方面,這也就形成了一系列的負面問題。對大學生尤其是剛剛進入大學的的新生來說,大學的任何事情都是新奇的,包括教學課程在內,但是當他們接觸到大學英語課程的時候發現教學模式和中學時期幾乎相同,同時大學英語的教學形式仍然是基于課本之內的,并沒有和社會生活和時事政治相結合,這也就造成了學生對于大學英語沒有興趣,從而不能夠促使其在短短的兩年的時間認真努力的學習英語。同時大多數的學生在學學英語的時候也容易走入誤區,簡單的認為在大學學習英語就是為了學習一點單詞,畢業生走入這樣誤區的根本原因在于陳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再者剛開始很多的學生對于英語抱有一定的興趣,但是由于大學英語教學的冗長和繁瑣,使得學生逐漸的失去了學習英語的動力和興趣。以上的原因都不利于大學英語教學在教學任務中的開展。所以在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采用微課式的教學,利用現代化的手段成為促進大學英語教學和開展的一大重要途徑。

三、微課教學對大學英語的促進作用

在大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每個大學老師都會遇到相同或類似的問題,微課教學模式也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形成,使得學生產生了對大學英語的興趣和動力。同時也使得大學英語在學生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夠得到實際的應用。所以我們更加應該嘗試利于微課教學的模式來開展大學英語的教學工作。筆者在研究一系列的資料之后認為,微課教學對于大學英語的教學開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下面我們從微課教學的本身特點來分析其促進作用。首先,“微”“小”成為微課教學模式特點之一,對于與傳統教學中,教師在講解一個語法時,從上到下所有的相關內容集中在一節課上,對某個語法點進行長篇大論,微課教學則是集中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比較重要且細小的問題來進行著重的講解,將語法中最重要也是最實用的知識點進行總結,以微課的形式傳授給學生,這也就解決了學生接受英語教學過程的乏味性,大大提高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其次,教學內容的靈活性也是微課教學的模式特點之一。微課教學素材的選取相對傳統教學模式更加廣泛,其教學內容相對集中。這樣的模式對于大學英語在教學中的開展也是具有相當大的促進作用。由于教學素材的多樣性,教師可以選擇更加貼近生活和時事政治的素材,這樣也就解決了傳統教學中素材和課程單一性的問題。在微課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主要的接受體,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進行專門性的學習。同時學生接觸到更多貼近生活和社會的話題,使得大學英語在學生畢業以后的社會生活中占據了很重要的角色。學生在短時間內接觸到不同的話題,這種多樣性的教學模式也解決了學生對于傳統大學英語缺乏興趣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產生了互動性,教師和學生在微課模式下相互探討研究某一個問題,學生的主動參與在某種程度上使得學生對于大學英語的興趣大大提高。最后,“務實”也是微課教學模式的特點之一。相對于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微課教學的選題不會按照課本的要求,固定的以某一脈絡進行選題,它的選題范圍更加活絡,而且更加注重對于當前社會需求以及社會熱點問題的選擇,其模式相對來講更加務實,更加貼近學校、教師和當代的教學內容。微課教學的內容是學生感興趣的,也是社會需要的,如果是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對于大學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都會大大的提高。在教學實踐中產生的問題在實踐中解決是微課教學的主導思想。所以微課教學不像傳統教學那樣教學和實踐活動相分離,它更加注重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實踐,在實踐過程中進行教學,這樣的模式提高了學生在大學英語開展過程中的參與度和互動性。學生的經驗也隨著大量的實踐活動不斷的得到提高,同時也體現了自己獨有的特點,從而提高了學生學學英語的積極性,有利于大學英語在學生群體中的開展。

上一篇: 大班幼兒代表發言稿 下一篇: 小學數學論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高清一区 | 日本又色又爽视频 | 欧美精品剧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AⅤ人影院在线欢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天堂 | 一本一本久久α久久精品 | 亚洲免费人成在线视频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