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教學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6 15:24:1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動漫教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動漫教學論文

篇(1)

一是使院校特色與地方經濟特色掛鉤。高職院校不能把“做一部好動畫片”作為培養動漫人才的唯一目標。各個行業都離不開動漫,比如軍事、醫學、建筑等行業都需要用動漫這種形式作為支撐進行表達,所以這些行業也需要大量動漫人才。例如,漯河這個地級城市的特色就是中原食品城,食品就是這個城市的特色,這個城市有很多食品企業。高校可以將動畫廣告的特色與漯河這個城市特色相結合,為各種食品做廣告動畫。筆者認為,將來動漫行業將會通過動漫把各種行業聯系在一起,所以對人才的要求會越來越模糊,高職動漫人才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大。

二是以就業發展為導向,建立產學結合、校企結合人才培養新機制。由于高職動漫教育人才培養還處在摸索階段,所以培養的人才不完全符合企業要求。如某動漫公司總經理表示,企業至少要花一到兩年的時間培訓剛畢業的大學生。鑒于此,筆者認為,建立一種產學結合、校企結合的人才培養新機制至關重要。加強校企合作是解決當前人才培養困境的一個有效途徑,也是一種雙贏的教學模式。具體實施過程是:

其一,學校與動漫企業或動漫相關企業簽訂合作合同,以適應就業發展為導向,充分利用和發揮校企雙方優勢資源,提高院校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同時為企業發展動漫產業提供儲備人才或需要的實用人才。

其二,請企業參與課程設計,由院校教學管理人員、專業教師和動漫企業相關技術人員共同制訂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設計教學進程,完善考核辦法,使課程設置更加貼近企業所需求的目標。

其三,安排學生到合作企業實習,充分發揮企業在業務上的優勢,讓學生觀摩設計制作,進行與客戶溝通的實踐鍛煉,了解、掌握動漫創作設計、加工制作和市場營銷的具體流程,從而保證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在社會上真正被用到。

其四,企業也可直接將項目引入課堂,由企業技術人員分解項目流程,把項目以組的形式分給學生,而學生則可以提供有償或無償勞動,最后,對作品的質量進行考核,將考核與成績掛鉤,這種方式可以從市場化的角度對作品進行評定,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篇(2)

1)學生報考盲目性大,就業期望值過高,教學中缺乏相關引導.許多考生報考時對動漫專業所知甚少,他們不是出于對動漫的熱愛,而是因為動漫等藝術專業對文化課成績要求較低,對于畢業后能否順利找到工作、是否能真正在專業上有所成就等,缺乏足夠的重視,動漫專業已經成為不少考生眼中的升學工具.一項針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顯示,在選擇專業時,真正喜歡或出于個人興趣愛好的學生只有26.2%.在父母及親屬的建議下填報專業的占23.4%,而考生本人并沒有太多想法.考生填報專業的盲目性為就業埋下了隱患.到畢業時,不少學生缺乏對社會和行業的客觀認識,期望值過高、眼高手低,從而影響了就業率,這些問題都需要在教學中加強引導,但目前的教學中學生入學時缺乏結合行業的職業規劃課程,畢業時又缺乏與市場接軌的就業輔導課程.

2)學校盲目擴招,人才培養模式不完善.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民辦高職類院校的崛起,動漫專業畢業生數量快速增長,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廣州地區大部分高校都開設了動漫或相關專業,如廣東工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州航海學院等高校都開設了動畫專業.近年廣州市各種民辦動漫培訓學校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類技術培訓學校對高校動漫專業的教育和就業也帶來了挑戰.動漫專業是技術性和藝術性都很強的交叉性專業,傳統的人才模式比較難適應該專業的需求,不少高校動漫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難以與社會需求接軌.

2教學改革思考與具體建議

1)教學需要關注行業發展新動態,培養手機手機動漫、手機游戲等移動互聯網領域新型人才.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三大通訊運營商—中國移動、電信和聯通發放了4G牌照,標志著中國4G時代的到來,手機動漫的觀看速度與互動性等進一步增強,三大運營商都已經成立了手機動漫基地或中心,其中中國移動手機動漫基地的2013全年收入已經突破10億元人民幣,手機動漫、手機游戲日益成為動漫產業新的增長點.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動漫專業畢業生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我們可以針對行業新變化開設新的課程.

2)把大學生創業創新訓練融入教學,通過創業促進就業.高校積極成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與創業創新訓練團隊,創業創新訓練可以提前拓寬學生的職業視野,提前與社會接軌.廣州航海學院藝術設計系成立了多個動漫創業團隊,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們依照企業模式成立了八卦俠動漫創業團隊、奇幻精靈動漫創業團隊,制作原創動漫作品,并開發動漫衍生產品,在淘寶店等銷售,通過創業實踐訓練學生的創業和就業能力,同時積極參加業界的活動,提前與社會接軌.

3)引導學生提前做好職業規劃,合理定位,調整就業心態.大學一年級時就開設職業規劃課程,聘請企業一線專家與高校教師一起引導學生進行職業方向規劃.畢業前開設就業與心理指導課程,引導畢業生合理定位,調整就業心態,從挫折中學習和提高,降低期望值,從小事做起,根據企業需求加強實踐.

4)建立多元化、國際化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體現前瞻性.從前文統計的動漫專業就業方向可以看出,動漫市場的人才需求是多層次的,所以高校動漫人才培養模式需要多元化,不限制學生的興趣和發展方向.當前越來越多的動漫項目需要與國外合作,市場非常缺乏國際化動漫人才,所以我們可以根據動漫專業學生的特點實踐雙語教學,提高學生的國際就業競爭力.市場就業需求在不斷變化,課程設置需要進行市場調研,把握市場新動態,所以課程需要體現前瞻性,不能局限于當前的就業需求.

5)讓校企合作落到實處,高校與企業互相促進.不少高校的校企合作存在浮于表面的現象,“學校授個牌、領導照個相、企業搞個講座”,但在后續教學中缺乏深入合作是不少校企合作的狀況.校企合作急需落實到教學,高校教師有文化創意與研究優勢,企業專家有技術與項目實踐優勢,雙方強強聯合、互相促進.廣州有豐富的動漫企業資源,高校應該充分發揮企業的優勢,“不唯學歷看能力”,高校制度需要對企業專家的學歷和職稱等需要更多包容度,讓企業教師真正融入到高校教學,企業專家需防止過于以就業技能為導向而忽視培養學生的人文修養.

篇(3)

同時,網絡也促進了不同學校和層次的教師以及教研人員開展教研活動,達到資源共享,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在我國目前基礎教育領域中,動漫教學還屬于新生事物,為了提高中小學動漫課程的教學質量,我認為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開設動漫校本課程。校本課程作為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補充,在課程資源中所占的位置越來越重要了。學校可以根據自身實際,因地制宜地開設一些動漫方面的校本課程。

篇(4)

教育的興衰與成敗,人才是關鍵的因素,建立一支政治思想過硬、業務素質高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根本。我們十分重視教師的培訓工作,一是選拔80余名優秀老師參加了省中職教師培訓;二是組織了全市中職教師大培訓。8月26日在市職教中心精心組織了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新大綱、新教材的培訓。全市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數學、英語、計算機、德育5科專任教師,職業學校主管教學副校長和教務主任,共1210人參加培訓。幫助一線老師學習領會中職教學改革的新精神、新舉措,盡快熟悉、掌握新教材,把握課本知識和技能結構,能夠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本學科本專業的基本題目,做好教學工作,提高教育質量。此次培訓由國家新大綱、新教材主要編審人員直接授課,培訓層次和規模為我市歷年之最。8月27日的《邯鄲日報》和8月28日的都做了專題報導,廣大教師交口稱贊。三是以學校為主體由參加省市培訓的骨干教師組織了全員培訓,通過培訓全體專任教師領會了中職教學改革的新精神、新舉措,盡快熟悉、掌握了新教材,新大綱,為更好的教育教學打下了基礎。

二、落實教學常規,對口升學再創佳績

常規教學管理的好壞,是衡量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志,也是職業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各職業學校深入貫徹《職業學校教學常規》,規范、完善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學校每學期檢查各學科的教學計劃是否切合學生實際,教學方法和措施是否得力。要求每位教師超周備課,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具等。教務處和學科專業教研室定期檢查和隨時抽查教師的備課情況。我們職業教育研究室不定期聽推門課,定期舉辦有關學科示范課。組織語、數、外等學科模擬考試,全市實行統一命題,統一評分標準,統一印制試卷,由各職業學校統一組織考試,從而大大地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和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對口升學為例,二00九年全市職業學校參考人數為4775人,比去年增加1015人,上線人數達到3367人,占全省人數的15%,比去年增加779人。本科上線人數542人,占全省對口升學本科人數的29%,比去年增加238人。對口升學萬人口上線率前三名的學校分別為武安市職教中心、磁縣職教中心、曲周職教中心,特別武安職教中心上線人數達到1556人,占全省計劃的7%,本科上線人數達到385人,占全省本科人數的20%,不僅在我市,在全省也是獨樹一幟。

三、組織開展教師教科研評比活動

為促進我市廣大中等職業教育教學工作者深入開展理論與實踐研究,推動我市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并辦出特色,提高職業技術教育理論水平,舉辦了邯鄲市中等職業教育優秀教學論文的評選表彰活動,經各單位層層篩選,共有百余篇論文參評,評定一等獎10篇、二等獎20篇、三等獎40篇。

9月份,鼓勵廣大中青年教師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促進專業教師業務素質和教學質量的提高,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聯合高等教育出版社舉辦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說課比賽,通過精心選拔,我市有8名教師代表我省參加書法、服裝、英語、動漫、旅游5個專業的比賽。

四、中心教研組活動深入扎實,教研再上新臺階

我市共有11個中心教研組,分布在9所職業學校,它們在全市的教學研究工作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年初指導各中心教研組制定活動計劃,確定活動的內容,審核計劃的可行性。開展活動中督促各中心教研組嚴格按計劃進行。每個中心教研組今年活動次數都在2次以上,規范處理每個活動階段的中心工作和急需解決的問題。組織豐富的教研活動,聽課、評課、請人做示范課,到外地參觀學習,學習外地的先進研究理念和教學方法等。4月份,做好各學科對口升學的備考工作,考試前精心組織各中心教研組出3~5套模擬試題。

五、校本課程及校本教材建設,全面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

進一步加強中等職業教育課程建設,培育精品課程和地方特色教材,組織開展了中等職業教育優秀校本教材評選活動,經過層層評選我市第二職業中學和曲周職教中心兩所學校去參加全省的比賽。邯鄲市第二職業中學的校本教材《基礎禮儀與語文素養》和《辦公自動化實訓》均榮獲省二等獎。

篇(5)

緊扣中職德育目標,精心編撰教材,創新德育資源

編輯了三冊富有校本氣息的德育主體教材,即《禮儀與心理》《道德與法紀》和《能力與創業》。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又根據教材進一步拓展課程德育功效的需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理論內化行為的客觀規律,后續開發了《繽紛課堂》《畢業生風采》兩本教材,形成了一整套較具系列性的、完整的德育校本教材,為中職德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奠定了物質基礎。

1.德育校本教材的亮點特色。

①貼近實際,源于生活。教材最大的特點就是語言平實,通俗易懂,盡減說教色彩。教材盡力貼近學校中職學生的思想行為實際,選用大量的古今典型和案例和學生身邊的實際事例,將抽象的德育理念寓含于現實案例之中力求通俗易懂,輕概念闡述,重事理辨析。

②圖文并茂,事例鮮活。教材大量采用眼下時新的動漫、卡通畫作品做題頭或插圖,既活躍了版面,又適合學生的審美趣味、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

③實踐性強,參與面廣。教材十分注重學生的實踐性。各個章節設置了“擂臺比賽”、“談一談”、“議一議”、“辨一辨”等欄目,便于在教學中學生爭辯、師生互動,以達到在議中明理,在辨中懂事的目的。

④自成序列,構成整體。教材從最接近學生切身實際的言行禮儀、心理健康教育入手,然后提升到道德、法紀教育,最后拓展至職業能力與創業精神教育。按照學生從入學到臨近畢業的時間順序,由近及遠安排各冊教材的內容,編排自成序列。同時三冊教材供課堂教學使用,《繽紛課堂》為活動課教材,而《畢業生風采》則作為補充課外讀物,從而構成較完整的教材系列。

2.德育校本教材的良好評價。

①學生的評價。我們先后對1754位學生進行書面問卷調查,聽取他們對德育校本教材的評價,他們認為“很好”、“較好”的評價意見竟高達90.97%的比例。我們曾先后召集107名學生代表舉行座談,同時進行無記名書面問卷調查,100%的學生高度評價,“很好”、“非常好”、“好”、“滿意”、“很不錯”、“不錯”、“較好”則是他們的一致評語。

②學生家長的評價。據我們對收回的1662份學生家長書面問卷調查表的統計,評價“很好”的占47.4%,“較好”的占34.42%,評價“一般”的僅占8.12%。

下表是學生家長對孩子學習教材后行為習慣發生變化的統計。

廣大家長在回答問卷調查“你認為學校德育校本教材哪些內容對孩子影響較好?”這一問題時,一致肯定教材的教育作用。

“整本書都比較好,對這樣年齡段的孩子們是一本比較好的教材”;“該書對孩子在禮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遵守法紀和職業能力教育是一個很好引導,能提高孩子的抵御能力和辨別是非能力,對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一個很好的幫助”。

③教師的評價。透過教師的一份份教學心得、教學隨筆、教學論文,我們深切感受到他們對教材的由衷稱贊。

信息與工程部的徐教師說:“在教授《禮儀與心理》中的禮儀部分后,我恍然大悟,原來在平時的工作中我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到……如上課鈴聲響了,老師微笑著站在教室門口,會使孩子產生良好的心理定勢——學習好的孩子會更加充滿自信,學習有困難的孩子也會受到鼓勵……所以,我覺得在平時工作中應真正地做到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力求做好每一件事……

“教學《道德與法紀》后,我深刻感受到它是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統一。突破了傳統教材的束縛,這本教材最大的亮點就是以大量翔實的案例來講透法律法規……所選案例不是東拼西湊的故事,而是具有很強針對性的事例,并且絕大部分是取材于發生在學校的真人真事,極具說服力和警示性。”信息與工程部的陸教師說。

針對學生身心特征,探索授課模式,創新德育形式

德育校本課程的實施呈現一派繽彩紛呈的局面,廣大執教者充分利用這一無拘無束的教學平臺,積極探索新穎的課堂教學模式,展示自己的教學藝術才華。

還有些教師在不斷嘗試各種新穎的授課形式。積極組織學生進行質疑、辯論,讓學生表演課本劇、小品;帶領學生到實地參觀、考察、采訪;引導學生到圖書館借書、讀報、搜集資料,布置學生進行力所能及的動手操作等。

有的教師則主動利用“問題情景”來教育學生,畢竟生活實際中遇到的問題是比所呈現的問題要豐富復雜得多。強調在實際應用中解決問題,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是中職開展拓展型課程的基本目標。

許多教師特別重視課外活動的安排與設計,以引導學生深入生活,了解社會,以突出課程的“學生自主性、自愿性和靈活性”的特征。

實踐證明,這些新穎的授課形式收到了異曲同工的教育效果,不拘一格育人才。

適應學生習得興趣,矯正行為習慣,創新德育成效

德育校本教材功效誰人評說?學生良好品德素養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則是檢驗其成效的最好標尺。

親身實踐德育校本課程的老師普遍反映:大多數學生通過課程的實施,言行舉止漸移默化地改變著:行為、舉止規范了,言談、禮儀文明了,打架、斗毆減少了,思想境界提高了,就業、創業觀念扎實了。審美情趣得到了改觀,穿奇裝異服的少了;見到老師主動打招呼、問好的多了;上樓下樓也能主動讓老師先走;學會了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遲到現象減少了,主動喊“報告”的增多了;通過課程的學習,部分原先心理有障礙的學生得到了疏導,逐步由內向封閉轉變為活潑開朗;一部分原先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增強了自信和克服困難的勇氣,學習成績得到明顯的提高。教材中很多優秀職校畢業生的事例,讓二三年級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認識到在校學習生活中提高自身能力素養的重要性,開始正視自己所學專業,并且對就業創業充滿期待。

遵循社會發展要求,不斷總結提升,創新德育科研

我們遵循“邊開發、邊研究,邊構建,邊實驗”的原則,努力提升德育校本課程的研究價值。同時在校本教材開發之初積極申報成國家級課題,進行德育校本課程的行動研究,以各階段研究成果的應用推廣,推進課程的持續深化。

篇(6)

一、成立地方監督機構

現在省組建了公共藝術課程落實調研組已對全省范圍進行了巡視,了解到各個地區公共藝術課程開設的基本情況。當地也應該有這樣一支隊伍監督各職校公共藝術課程落實情況。

所以筆者建議由當地教育局牽頭,組建當地中職學校公共藝術課程落實檢查小組,成立地方監督機構,產生調研員或視導員。隨時隨地可以檢查開設的情況,并定期向市教育部門和廣東省教育研究院職業教育研究室和廣東中職公共藝術研究會、省公共藝術課程落實調研組等部門反饋情況。檢查小組成員除了檢查工作外,還要讓學校重視此項工作并傳達培訓會議精神:公共藝術課程是否正常開設與今后評比示范校、先進學校和學校整體評價直接掛鉤,作為評選工作的重要標準之一。檢查小組成員在今后學校順利開展工作后,還要繼續做好美育質量和課程評價督查督導工作。

二、師資力量欠缺的問題

師資力量欠缺是很多中職學校未能按要求落實公共藝術課程的原因之一。

在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下,學校先按照《中等職業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做到把基礎模塊的音樂、美術各18課時的任務完成,暫不考慮拓展模塊。在不考慮拓展模塊的前提下,筆者強調各學校重視課外的第二課堂、學校活動、藝術活動、學校各藝術團隊和社團活動的開展。

(一)學校外聘教師

學校可根據本校教師的需求量,聘請當地文化館、藝術培訓中心等社會文化藝術團體的專業人士擔任兼職藝術教師。被聘教師有一顆熱愛教育事業的熱心,有奉獻精神,充滿活力和創新精神,這也調動起學生的熱情和激情。

(二)部分專業先開設,逐步所有專業全覆蓋

學校可以先從指定專業(動漫設計、室內設計、文秘、旅游、英語等)開設課程,在師資力量逐步完善的同時逐步面向全校所有專業全覆蓋開設。

(三)課程安排可分學科、分學期

現也有學校提出:應該從什么類型的課程中調整出課時安排公共藝術課程呢?文化基礎課還是專業技能課?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安排課時,每周僅調整出一節課時即可。公共藝術課程全部安排在一年級授課,我們把全校一年級學生分為兩批,把音樂和美術課程也分上下學期安排:第一批學生第一學期上美術,第二學期上音樂;而第二批學生第一學期上音樂,第二學期上美術。這樣分學期授課對教師的需求量減少,即解決師資力量欠缺問題又有利于課程開設。

(四)合并班級,以大課形式授課

我們還可以采取合班的形式,以大課形式授課進行教學,效仿高校的文化基礎課和專業理論課。以華南師范大學為例,像全校的文化類課程和全學院的專業理論課程就是大班形式進行教學。但這種模式并不是所有學校都可以采用,首先學校要有合適的場地確保正常教學,再者學生要有較強的自主性。上課人數較多、課堂管理難度加大、不易組織教學。

三、學生缺課曠課的問題

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才是真正讓學生積極主動進課堂的解決辦法。我們先從制度管理方式入手,借鑒高校學位英語的考核制度,不過關者不給予畢業證。公共藝術課程是學校對學生美育教育考核內容之一,應把公共藝術課程考核放在重要地位,結合課堂考勤和評價考核決定是否頒發畢業證書。讓學生們意識到公共藝術課程的重要性,解決學生缺課曠課現象。

在制定制度的同時,關鍵還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積極主動進課堂。

四、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問題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呢?

(一)選對教學內容是提高課堂氛圍的關鍵

有學生反映教學內容過于專業化、接受困難,單調枯燥。課堂內容選對就可以提升教學質量。

筆者在認真研讀了郝大微和肖編的兩本教材后,發現這兩本教材的內容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教材按照《教學大綱》的核心要求編寫。在內容上別具一格、貼近學生、貼近生活,符合中職學生特點;充分考慮地域特點,融入廣東特色文化,具有鮮明的嶺南特色。《公共藝術?音樂》融入流行元素,具有r代性,通俗易懂,激發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著實地培養了學生實踐能力。《公共藝術?美術》內含了古今中外傳統美術知識,嵌入了涉及美術相關的新型文化領域,網頁設計、工業設計等方面的拓展運用,符合中職學生涉及專業輔助知識,實現學生動手實踐的實操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具有時尚感。教材的內容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傳承嶺南優秀傳統藝術、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教育思想緊密結合。教學內容選材正確后,再結合多元化的教學形式,課堂的氣氛就活躍起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二)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教學大綱》中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收集開發數字化教學資源,合理應用網絡與多媒體技術,創新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教學,努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提高教學質量……鼓勵教師開展教學創新,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整合各種文化、藝術資源,創設具有研究性、啟發性的教學情境,拓寬學生學習視野,激發學習熱情。”

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靈活運用現代網絡技術:微信、QQ、微博平臺、網站等來豐富課堂形式,調動學生主動走進課堂、積極探究教學內容的激情。

(三)定期舉辦公共藝術教育的活動, 提升教師教學水平

在教學內容、考核制度、教學形式等方面都俱備時,教師的教學水平也要得到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定期舉辦全市公共藝術教育的活動,師資培訓、教學評比、成果匯報等工作。

1.定期舉辦公共藝術教育的師資培訓

“學海無涯,學無止境。”通過學習培訓,讓教師的教育思想不封閉、不保守、不停留在原有高度上。師資培訓的長期計劃,通過聘請專家講座、學校之間的觀摩學習、外出考察交流等多元化的形式,豐富教師的理論知識、教學技能,提升素養等多方面素質。

2.定期舉辦公共藝術教育的教學評比

“有競爭才有進步。”通過舉辦一些教學的評比活動,比如說課比賽、公開課例比賽、教學設計與教學論文等活動,給予教師深入思考教研方面的問題,鼓勵教師創新思維。在比賽中再學習、再收獲、再創新。通過比賽提高自身教學基本功。

篇(7)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課程教學的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課,在“學為中心”理念的指導下,放開學生的“手和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筆者希望通過大量的課內外的閱讀,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然而,作為一線教師,筆者看到的、聽聞的語文閱讀現狀讓人揪心。初中三年,“死磕”6冊教材里的200余篇文章。課外閱讀量少,大多泛泛而讀。筆者在做全校性“課外閱讀問卷調查”后,最多的回饋是:喜歡看電視和卡通動漫;對書籍耐不住性子讀;沒時間讀課外書;認為課外閱讀對語文成績的提高沒有多大關系;理科老師“鄙視”課外閱讀,強調做練習,可以更快提高分數;家長眼睛里只有分數……這些現實,令人尷尬。在近幾年的語文閱讀教學中,筆者嘗試采用“展示性”拓展教學的模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高語文素養,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果。所謂“展示性”,一是注重教師在閱讀過程對“聽說讀寫”各方面的“下水展示”的引領作用,二是強調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最后以聽、說、讀、寫、表演、競賽游戲等多種形式展現自己的閱讀成果。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把“以教材為基石,拓展閱讀眼界”作為原則,合理調整教材布局,高效利用教材資源,重視拓展開發高質量的新課文。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去做。

一、激發興趣,營造氛圍

(一)家校合璧,筑書香門第。

家長是孩子的榜樣,是孩子的第一任人生導師。家校聯合,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語文老師及班主任不間斷地與家長溝通,尤其要引起家長對語文學習的重視,提高家長對名著閱讀的興趣。我們可以這樣做:讓家長參與到閱讀中來,為孩子買書、找書、上網查書,自己讀書,陪孩子讀書,與孩子聊聊書中的故事。讓家長參與到學生的閱讀展示課中,每學期安排一次名著閱讀展示活動,邀請家長來觀看。

(二)師生共讀,聞墨韻漫地。

師生之間,只有共同學習,才能夠達到“教學相長”的理想境界。怎么讀?生生共讀一本書:可以個體自由讀、朗讀、默讀、快速讀、細嚼慢咽琢磨讀,可以集體讀、小組討論讀、爭論讀、分享賞讀。師生共談一本書:生生通過個別讀,再小組討論讀,分享閱讀感受,寫下閱讀心得,上臺呈現閱讀成果。老師也讀,參與到學生中去討論,寫下閱讀心得,分享閱讀成果,歡迎百家爭鳴。

二、多元展示,拓展眼界

展示活動課每周會安排一節課,設定主題,一周時間學生們自己讀書、小組討論、選出代表準備好展示的節目。

(一)我手寫我心。

“我手寫我心”拓展活動,關鍵在于“寫”,所謂“詩言志”,筆言情。實現從“閱讀”升華到“寫作”的目標。筆者在教授七年級學生讀安徒生的《丑小鴨》一文時,讓學生反復朗讀該童話,并分角色演繹人物,揣摩“丑小鴨”心理,分享感受,課后布置了片段作文《我和丑小鴨》(200字左右),看著他們的文字,那份真誠和善良,深深地打動著我。因我能夠清楚感受到安徒生這只“丑小鴨”的命運已經跟大多數孩子們的生活遭遇發生了共鳴,他們說要學習丑小鴨,并且相信努力之后會變成白天鵝。閱讀教學的高效與否,最好的驗證方法:一是看看學生是否掌握了教師傳授的閱讀技巧,二是學生是否因文本的解讀而對自身生活、社會現象有所感悟。“悟”的最好方式是“表達”出來,而靜下心來思考的狀態和寫作的情景,則是我認為最動人的畫面。

(二)話劇大演繹。

學生的話劇表演是基于文本的基礎上,自導自演,實現從文本賞析中得到“體驗”的目標。

筆者執教《棗兒》一文的經歷,印象深刻。兩位學生毛遂自薦說要表演話劇《棗兒》,經過一星期的準備后,課堂上一男生飾演“棗兒”,一女生飾演“爺爺”,學生們靜靜觀看。10分鐘后,演出結束,師生情不自禁地鼓掌。當我提問學生感受時,一女生竟然啜泣著,說想念自己的爺爺了。然后是三分鐘的寂靜,沒有一點兒聲音,我也哽咽了,不說任何話。這個場景,就是教育的最好狀態,沉默是因為觸動了內心最溫柔的地方。正是這一課,給我帶來了閱讀教學的啟示:文本可以演繹,只要是基于文本的拓展活動,都可以嘗試放手讓學生去“演”,真情演出就是真閱讀。

(三)影視劇賞析。

影視劇的欣賞是必要的,就像《課標》中所說的: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從影視劇賞析中得到“體驗”,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目標。因此,在閱讀課中,老師對于影視劇的裁剪要精到而有意義,尤其是名著中歷來為人們稱贊的經典片段,學生在欣賞后應該討論評析。筆者讓學生欣賞電影《簡?愛》中片段“羅徹斯特和簡?愛在花園里互訴衷腸”的感人畫面,讓學生對比閱讀教材中的這一段原著,談論電影與原著之間的異同點,感受主人公簡?愛的自尊自愛個性。《范進中舉》一文中對“范進因聽聞中舉而發瘋”的場景描繪是形象生動的,那“喜極而瘋”的畫面,通過5分鐘影片欣賞,更加沖擊學生的頭腦,不禁感嘆:范進真可憐。閱讀教學中,教材文本是宗旨,電影手段是輔助,通過電影的輔助教學,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加深刻理解了文本和社會生活。

(四)七嘴八舌談名著

筆者在教室三尺講臺上設立《百家講壇》:我讀書,我說書。鍛煉學生“說”的能力,實現從文本中得到“感悟與探究”的目標。筆者在教學《儒林外史》的《范進中舉》時,體悟到封建科舉制度對于讀書人的精神迫害,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入了解《儒林外史》,就帶領他們進行專題研讀《走進<儒林>,談談讀書人》。分小組討論研讀,全書共56回目,周末作業每人平均讀一回目,寫下1000字讀后感,回校后小組討論,研讀賞析人物形象、性格特點和主要事件,并記錄下來。最后每組推薦一位學生上臺分享演說。“聽眾們”拿紙筆記錄并評價。筆者會在最后做一些知識補充或是點評工作。這就是學生們的“七嘴八舌談名著”。這個展示活動很有挑戰性,也非常有意義,那種成就感是無法言語的。語文閱讀,尤其是名著閱讀,說的是“真閱讀”,是學生真的靜下心來去讀,去思考,去分享。

(五)玩轉語文大天地

語文閱讀課程可以拓展為“聽說讀寫演”等綜合性活動。筆者堅持“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原則,盡最大努力做到寓教于樂,讓學生在玩味語文中提高語文素養。因此,在筆者的引導下,語文課堂會成為“樂園”,師生一起“玩轉語文大天地”。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主要分為兩大類:競技類和文化沙龍。競技類,顧名思義,需要通過比賽角逐勝利者,我們會模仿《中華好詩詞》。比如“古詩詞大闖關”、“詩歌鑒賞比拼”、“閱讀競賽”、“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會”、“成語接龍大比拼”等。文化沙龍,就是大家圍坐在一起,一起暢談文人、文學、文化。例如“走進唐詩”、“走進宋詞”、“聽聽元曲”、“說說蘇軾”、“走進成長小說系列”等。在游戲中,讓學生們互相切磋,共同成長。真正去閱讀,去感受,展現出自己的閱讀能力、學識、勇氣、自信。

三、科學評價,確保實效

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學。閱讀教學應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重功能,恰當運用多種評價方式,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文學作品閱讀的評價,著重考查學生感受形象、體驗情感、品味語言的水平,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第三、第四學段,可通過考查學生對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程度,以及自己的體驗,評價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水平。同時要尊重學生個體在學習基礎和能力方面的差異性,考查時應采用“分層考核”進行評價。根據各學段的具體要求,通過小組和班級交流、學習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面,進而考查其閱讀的興趣、習慣、品位、方法和能力。

筆者的初中語文“展示性”教學模式的實踐已經有整整一年了,在這期間師生共同經歷了酸甜苦辣,也共同成長起來。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閱讀量擴大。師生共同發起了“積微齋”讀書活動,天天讀書,互相借閱,一學年下來,少則讀書兩三本(20余萬字),多則達到十余本(超過百萬字)。第二,閱讀方法多樣。學生們熱衷于寫讀書筆記,做閱讀卡片,做批注,寫書評,沉浸在書海中不亦樂乎。第三,閱讀興趣提高。學生樂于參與各類和閱讀相關的活動:閱讀大賽、演講比賽、作文競賽等,并且都取得好成績。

當然,筆者的“展示性”教學模式也存在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見效慢。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此模式的閱讀成效并非短時間內顯而易見,這種閱讀模式是要長年累月堅持下去才能出成績出分數的,因此需要師生、家長耐著性子等待。第二,難以“皆大歡喜”。“展示性”閱讀教學模式實踐了一年多,成功激發了大部分學生的閱讀興趣,遺憾的是總有十余位同學對文本閱讀“無動于衷”,只是被動地接受著,他們并不快樂。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筆者需要思考與改進的。

就像《課標》中一再強調的:閱讀是個體的活動,老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絕不可替代學生去感受。閱讀教學,必須“以生為本”,要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參考文獻:

[1]鄭玉濤.讓拓展走在語文的路上[J].教學論文?論文集粹,2006.10.

篇(8)

2中職學校的計算機平面設計人才的現狀與出路

我國經濟發展乃至世界經濟潮流的轉變,使我國的平面設計教育正面臨著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隨著中國大學教育的擴大招生,目前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的人才包括研究生、本科生、高職生、中職生……呈現出多層次性,每個層次都各有其優勢.而中職學生在學歷上的優勢無疑是最弱的,所以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必須突出重點、以發展職業能力為核心,“做中學、學中做、學做合一”,把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

3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課程改革

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的課程改革應從以下方面著手:工作課程為導向的課程模式隨著職業教育的飛速發展,對課程的要求越來越嚴峻,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發展刻不容緩.工作過程是個體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以計算機平面專業基礎課色彩課為例。研究一份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色彩課課程設置,使學生學有所成.使學生的實踐技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需求。

3.1增加應用類美術內容與課時。從社會反饋的信息我們發現單純的專業畢業生已不受社會歡迎,而綜合型的復合人才越來越搶手。所以根據情況我們對色彩課程進行了適當的調整,減少純美術內容、增加應用類美術內容。加大應用類美術內容與課時,使其盡量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生畢業到社會上有更強的競爭力。

3.2調整傳統類教學內容。我們從已在就業領域嶄露頭角的歷屆優秀畢業生(2006級優秀畢業生楊麗媛等)的情況上看到,那些速寫能力強、注重色彩技法研究的學生,容易在社會上取得優秀的成績。因此,色彩課也作了相應的調整,增加色彩技法的內容.讓學生通過純技法的訓練,大膽的使用現代的材料、涂料、不同質地的筆等進行綜合技法的研究來豐富和開拓色彩畫的新技法,新局面,使色彩作品更豐富。同時。

逐漸增加設計色彩人課,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為畢業打基礎。通過積極的建設,將色彩基礎理論教學,色彩寫生教學,色彩實踐教學三個部分有機結合,把本課程建設成為教學體系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靈活科學,教學質量高,教學效果突出具有鮮明專業特色的職業教育教學課程,在同課程中具有獨創性和示范性.達到省級精品課程的建設目標。

4工作課程為導向的課程模式色彩課程的建設步驟

4.1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修改教學大綱;在2010級電腦美術設計專業進行教學大綱初稿的方案試驗:制定可行的“教學計劃”。使本課程達到校級精品課程的標準。

4.2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以色彩基礎理論教學為基礎.加強色彩寫生教學和色彩實踐教學.積極探索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推進色彩課教學改革.開展互動式教學和研究性學習,在2008級電腦美術設計專業和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進行教學大綱和新教學計劃的試驗;強化教學管理,完善課程建設,充實授課教案

4.32011年7月至2011年8月。制作色彩課多媒體教學課件。

4.42011年9月至2011年12月。根據教師自身特長,充分地發揮教師的優勢和積極性。在2010級電腦美術設計專業和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進行教學大綱初稿的方案試驗;讓學生能得到老師的指導。不斷挖掘和尋找色彩教學與創作實踐的結合點,積極引導學生形成個性的色彩語言和思維創新能力,創作出較高質量的色彩作品。翻拍或搜集復印色彩參考資料,不斷充實學生的色彩參考資料。

4.52011年11月。積極開展《色彩》課程的科學研究,完成教學研究項目及教學論文的編寫工作:以科研促教學.教師積極地申報科研立項,推出精品成果,然后把科研成果固化到教學中.提高本課程的教學質量。

5“職業能力”的項目作業與“職業規劃”指引相結合

篇(9)

美術系專業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充裕,師資力量雄厚。有專業教學場地面積15400平方米、實驗實訓室近2000平方米;有專業圖書、畫冊、期刊、光盤和軟件共計4000余冊(件);有校外實訓、實習、就業基地30余個;現有市(校)級教學團隊共5個、精品課程共6門,承擔了教改項目共25項,獲教學成果獎共11項;有學術研究、科研創新團隊共2個,承擔了市(校)級科研項目共近50項;教師的作品和論文參加市級以上展覽和公開發表近700幅(篇),獲省(部)級及以上獎勵近100項,教學論文等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20余項;教師申請國家專利10余項,主編(著)教材、作品專著60本(部),其中《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叢書》被全國20余所高校選用,共出版10萬余冊。

美術系學生作品在眾多省(部)級及以上專業競賽活動中屢獲佳績。學生參加教育部“全國大學生藝術作品展演”、“優秀畢業設計作品展”、“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中國環境藝術設計學年獎”、“中國美協‘未來之星’大獎賽”、“重慶•長江杯國際工業設計大賽”、“重慶•中國西部工業設計明日之星作品大賽”等賽事,獲獎共近60項、省(部)級獎200余項;同時,美術系每年都要舉辦“學生作品年度展”、“畢業作品展”、“學生社團作品展”等專業賽事,并組織學生參加重慶市高校服裝專業優秀畢業作品聯合展演活動,中央二臺、人民網、中國教育網、搜狐網、新浪網、鳳凰網、重慶電視臺、《重慶日報》等幾十家主流媒體先后進行了報道。

美術系學生工作以“抓常規、濃學風、重規范、強素質、促就業、創品牌”為主線開展工作。一方面,積極圍繞專業教學,著力培養學生專業思想和藝術素養,提升學生專業水平,夯實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正確引導學生爭做有孝道、有理想、有理論、有理念、有理智的美術學子,促進學生情商培養和提升,拓展學生綜合素質,打造學生就業綜合競爭力。相當部分畢業生已成為廣告公司、室內裝飾公司的設計總監、項目經理和業務骨干,有的成為了基礎教育行業專家并多次在全國和市級美術教學競賽中獲獎。自2008年以來,每年都有學生考取中國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的碩士研究生。

二、2015年擬招生專業介紹

視覺傳達設計 [本科 非師范]

本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視覺傳達設計的基本方法和實踐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開設的主要課程有:造型基礎、設計色彩、設計構成、電腦輔助設計、圖形創意、版式設計、商業攝影、插畫設計、網頁與界面設計、標志設計、VI設計、包裝設計、平面廣告設計、影視動態廣告設計、型錄設計、書籍設計、文化海報設計、設計概論、世界平面設計史等。

畢業生能夠從事廣告策劃與設計、印刷品設計、包裝設計、企業形象設計、商場商品陳列設計、網頁及新媒體設計、商業攝影及設計管理等工作。

視覺傳達設計(空間藝術) [本科 非師范]

本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視覺傳達設計(空間藝術設計方向)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空間藝術設計的基本方法和實踐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開設的主要課程有:造型基礎、設計色彩、設計構成、計算機輔助設計、建筑制圖與測繪、建筑效果圖技法表現、工程概算、形式與構造、商業空間設計、餐飲空間設計、展示空間設計、住宅空間設計、園林景觀設計、辦公空間設計、裝飾雕塑、設計概論、中外建筑史等。

畢業生能夠從事商業空間、住宅空間、公共空間及園林景觀等設計工作,也能從事相關領域的施工管理工作。

視覺傳達設計(時尚藝術) [本科 非師范]

本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視覺傳達設計(時尚藝術設計方向)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時尚藝術設計的基本方法和實踐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開設的主要課程有:造型基礎、設計色彩、設計構成、計算機輔助設計、服裝工藝、服裝效果圖表現技法、服裝設計思維訓練、成衣設計、立體裁剪、服裝材料與面料再造、創意服裝設計、時尚攝影、針織裝設計、化妝造型、服裝展示設計、平面紙樣結構、服飾配件設計與制作、服裝設計概論等。

畢業生具備設計造型能力、市場分析能力、組織與協調能力,能夠適應服裝服飾藝術設計行業發展的需要,從事服裝、服飾品的設計、制作和營銷等工作,也能在相關時尚設計領域從事設計、制作與管理等工作。

美術學 [本科 非師范]

本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美術學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繪畫創作和現代藝術設計的實踐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開設的主要課程有: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藝術概論、透視學、解剖學、素描、色彩、風景、雕塑、中小學美術教學論、課堂教學技能、古典油畫技法、油畫材料與技法、油畫靜物、油畫風景、油畫人像、油畫人體、傳統水墨技法、中國畫材料與技法、專業書法、中國花鳥畫、中國人物畫、中國山水畫、版式設計、平面廣告設計、住宅空間裝飾設計等。

畢業生能夠從事美術創作、美術教育、美術編輯、藝術設計和管理,以及美術宣傳和區域文化創意產業的開發等工作。

美術學(中國畫與數字藝術) [本科 非師范]

本專業是中國畫與現代數字技術相結合的復合型專業,主要培養具有中國藝術思維和原創能力,并能利用數字技術平臺進行水墨文化的推廣與傳播、水墨風格的影視動畫與游戲設計、網絡與新媒體藝術制作等方面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本專業學生將系統學習水墨畫技法、語言、審美思想,熟練掌握圖形圖像處理的各種數字媒體技術。

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線描場景設計、工筆畫、寫意花鳥畫、動態解剖與透視學、人體寫生、水墨人物、工筆與卡漫人物、連環畫設計、寫意山水畫、水墨山水場景、水墨構成、水墨插畫、FLASH水墨應用、MAYA水墨應用、3DSMAX山水虛擬漫游、水墨短片設計與制作、《新媒體概論》、多媒體信息處理與傳輸、網頁與界面設計等相關課程。

畢業生能夠從事水墨原創設計(動畫、游戲、影視制作等)、網絡與新媒體、商業與文化類廣告制作、宣傳部門、藝術教育及其它文化創意產業等崗位工作。

美術學(插畫與三維動畫) [本科 非師范]

本專業是手繪藝術與三維動畫技術相結合的復合型專業,培養具有國粹藝術風格的原創設計和三維動畫制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學生將系統學習中外藝術特征及審美法則,培養以人為本的創意思維及表現手法,熟練掌運用3DMAX和MAYA等技術來完成三維動態圖形圖像制作及后期剪輯。

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形式美學、線造型、水墨構成與技法、計算機輔助設計(PS、PAINTER)、數字構成、動態解剖與透視學、光影與質感表現、插畫設計、原畫設計、分鏡設計、傳統動畫表現、手辦精雕、數字雕刻、3DMAX動畫應用技術、MAYA動畫應用技術、睿明后期商業剪輯技術、動漫周邊產品設計、UI(中國風)設計與體驗、FLASH新媒體應用、項目規劃和流程制作等。

畢業生可在影視動畫、游戲開發、景觀及古建園林等商業公司從事商業動畫、游戲概念設計及外包制作、3D打印、會展設計、古建修復及商業建筑虛擬漫游的開發與制作等工作。

三、2015年錄取規則

1.考生體檢必須符合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制定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的規定。

2.除重慶、四川考生分別認可重慶市和四川省的美術聯招專業成績外,其余省份認可我校單獨設點獨立招生專業考試成績。

3.重慶市考生在文化、專業考試成績均達到最低控制線的基礎上,按綜合成績(綜合成績=文化成績÷文化成績總分×30+專業成績÷專業成績總分×70)排名,德智體美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其它省份考生在文化考試成績達到所在省份的最低控制線的基礎上,按專業成績排名,德智體美全面衡量,擇優錄取。

篇(10)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4)06-0052-04

學校專業內涵建設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學校“抓內涵、精管理、提質量、謀發展”的突破口和著力點,是提高自身適應市場經濟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是學校做精、做強、做優的根本途徑。2012年6月,江蘇省江都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江都中專校”)成為第二批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單位。兩年來,該項目實際收到各項資金2894.3萬元(中央財政資金1100萬元,地方配套資金630萬元,行業企業資金141.3萬元,區財政補助及學校自籌資金1023萬元)。專業內涵建設的強化,有效促進了辦學實力和內涵的顯著提升,進一步提高了學校服務貢獻水平和引領示范作用。

一、校企合作求突破,構建專業內涵建設平臺

本著“共建、共享、共贏”的原則,江都中專校注重練好校企合作的“太極推手”,注重“伸、推、握、拉、立”五種招式:“伸”,就是把手伸長,廠內設室,教研外置;“推”,就是把學生推出去,廠內設校,產學結合;“握”,就是校企握手,廠校合一,“訂單”培養;“拉”,就是拉來企業,校內設廠,產教對接;“立”,就是自辦企業,創建公司,學練結合。

學校堅持以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為導向,著力促進職業教育由“校企合作”向“校企一體辦學”方向發展,實施“校企一體人才培養工程”。區政府出臺了《揚州市江都區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建立完善了“職教聯席會議制度”,每半年召開聯席會議,專題研究職業教育事宜,使之成為聯絡行業、企業和學校的橋梁,形成政府引導、校企互動、行業協調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校企一體人才培養工程”推進了專業建設改革創新的步伐,深化了校企合作內涵,節約了辦學成本,實現了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有機融合,推動了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水平的不斷提升,實現了校企之間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贏。

二、建設模式求創新,激發專業內涵建設的動力

(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校企一體化辦學,多崗一體、能力遞進

創新型經濟的發展對人才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職業教育的教學要從重知識傳授向重技能培養轉型。學校以質量為核心,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將學做人和學技能有機結合起來,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給企業更多的話語權,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做到專業設置與職業需求、教材內容和職業標準深度對接,構建了“校企一體化辦學,多崗一體、能力遞進”的人才培養方案,積極實施“訂單式”、企業“冠名班”、工學交替、“多證書”制等人才培養方式,培養適合職業崗位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筆者所在學校數控技術應用專業,以滿足地方企業對“精操作、能編程、知工藝、會基本維修、懂一定管理的多崗一體”的數控技術應用型人才需求為導向,以“引企入校,領校進企”的校企合作模式為橋梁,構建了“校企一體辦學,多崗一體、能力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先后與江蘇亞威機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威公司)、江蘇一重數控機床有限公司、揚州光輝內燃機配件有限公司、揚州龍川鋼管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簽訂合作協議,“訂單”培養班級達6個,共建校內生產實訓基地1個。該專業以英國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為參照,結合本校及江蘇一重數控機床有限公司的實際情況,在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下,創新現代學徒制,按照“企業用人需求與崗位資格標準”來設置教學內容,開發教學項目,同時打破了原來的學期體系,學生進入企業定崗定師傅,不再享受寒暑假,放假時間參照企業制度,每周日休息,周一、二上理論課,其他時間跟隨師傅進入企業生產實踐崗位,授課教師由企業和學校專業人才共同組成,授課內容緊貼企業生產實踐,真正做到了“學生”與“學徒”的有機結合。該專業與亞威公司合作,組建“亞威班”,并簽訂協議。在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研討的基礎上,調整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保留人才培養方案中原有主要專業課程的基礎上,增加了以亞威公司產品圖紙、產品實體及產品加工工藝為項目主體的項目課程,并以亞威公司的生產車間為教學現場,學校的專業教師與亞威公司的師傅互相協作,共同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形成了融“項目、課程、技能”為一體的“企中校”為主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同時,學校為亞威公司2011年的成功上市作出了有力的貢獻。

(二)創新教學模式――“工學結合,教學做一體化”

江都中專校注重突出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方式,按照職業活動過程和職教規律設計教學過程,在職業情境中實施項目教學、案例教學、行動教學,使專業教學對接生產過程,實行“工學結合,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著力提高實踐教學課堂效率。如會計專業,專業建設與行業深度融合,將“基礎知識學習、崗位能力培養、從業證書培訓”內容融為一體,將會計從業資格考證,會計職業規范與道德,會計崗位職業標準、技術標準、業務流程、操作規范等內容融入課程標準,進行課程內容設計,構建了以會計職業標準為依據、以職業崗位能力分析為基礎、以人才培養目標為引導的“工學結合,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形成“一線二點三領域”的“崗位式”課程體系(“一線”,指以培養學生從事會計職業崗位工作的綜合素質為主線。“二點”,第一點是政行企校合作育人,即課程體系的構架、課程標準的制定、核心課程的開發、課程內容的萃選、課程教學的組織和評價等都必須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礎上進行;第二點是工學結合,包括“理實一體化”教學、校內外實訓、頂崗實習和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核心課程開發。“三領域”,指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職業崗位能力要求,構建基礎素質學習領域、職業能力學習領域和職業延展學習領域),實現課程與崗位的無縫對接,有力推動了師資隊伍建設,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機制創新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創新實訓基地建設模式――校企共建,校中有企、企中有校

創新實訓基地建設,以校企合作為主導,借鑒國際先進職業教育理念和方法,使“校企一體化辦學”最終落實到實訓基地建設上來。學校依托重點企業建設了一批圍繞重點主干專業的高水平實訓實習基地,與江蘇誠德鋼管股份有限公司、江蘇一重數控機床有限公司、江蘇江都建設集團、南京維色動漫有限公司、揚州光輝內燃機配件有限公司、江都電信等知名企業簽訂合作協議,校企共建緊密型實習基地59個、校外頂崗實習(10人以上)基地69個,讓學生專業實習全部在校外實習基地以頂崗工作方式完成,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零距離對接,推動了學校招生與企業招工的一體化。

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呼喚職業教育發展的率先轉型,學校建有“起點”汽車沙龍、凱瑞會計服務公司等多個校內學生自主創業基地。2013年8月,在區政府有關部門的引導下,上海皆悅文化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與學校共建江都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基地。學校的校企共建內燃機氣門金加工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3+2學徒制實訓基地、江都軟件園維色動漫人才培養基地及職業教育服務“三農”項目建設等都已初見成效。

(四)創新師資隊伍培養機制――校企互通、專兼一體

學校的發展必須依靠教師,教師的眼光、境界與教育教學水平決定學校的品質。江都中專校秉承校企互通、專兼一體”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理念,以培養“高級工程師、工程師、職業技師、職業技能鑒定師和職業教育拔尖人才為目標,以科研為引領,創新師資隊伍建設途徑,采用“一遴選二培養三帶動四聘請”的方式,即在學校遴選專業帶頭人、培養骨干教師、帶動年輕教師成長和聘請兼職教師(把能工巧匠請進來、把經驗豐富的行家請進來、把有專業特長的專家請進來、把適應學生未來崗位拓展的能人請進來),依托大中型企業,完善教師“校企輪崗制”,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支持企業技能型人才到學校兼職任教,建立“項目教學團隊”獨立核算、目標績效考核制度,不斷提高教師的學習、教學研究、課程開發、教學方法創新、資源利用能力等。2012年制定了《揚州市江都區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出臺了職業學校師資隊伍培養培訓規劃,積極支持教師參加省級、國家級和國際交流與培訓,促進教師學歷及能力的整體提升。通過開展“管理干部比作風,看誰的工作績效高”、“教研組長比科研,看誰的研究成果多”、“骨干教師比引領,看誰的示范作用大”、“年輕教師比教學,看誰的專業成長快”、“教輔人員比服務,看誰的吃苦精神強”等“五比五看”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近年來,學校有高級職稱教師96人,省市特級教師、領軍人才、教科研中心組成員、學科帶頭人62人,聘請54名企業技術骨干或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42名專家級人才指導專業建設;選派教師赴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進修培訓;完成國家級課題2項、省級課題6項、市級課題10項、校級課題56項;有400余篇教育教學論文在公開期刊上發表。學校師資隊伍水平得到整體提升,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初步建成。

三、服務能力求提升,凸顯專業內涵建設的宗旨

專業內涵建設的目的就是提升服務能力,宗旨就是為企業、“三農”及社會提供更優質的貼心服務。學校進一步明確了服務江都、輻射揚州、影響長三角地區的辦學思路,在人才支撐、吻合區域經濟發展、主動服務經濟社會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校企融合,為企業服務

本著“共建、共享、共贏”的原則,專業內涵建設為落實到企業服務,實行委托培養、“訂單”培養、招工與招生一體化培養,全面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用性。

服務企業,在“領校進企,引企入校”方面,數控技術應用專業與江蘇一重數控機床有限公司合作,運用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培養新型實用型技能人才,真正實現“企中有校,校中有企”緊密型合作,實現學生當地就業,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服務企業,開展“職業教育服務到園區”主題活動,跟蹤江蘇亞威機床股份有限公司、揚州嶸泰工業發展有限公司等骨干企業,邀請行業企業領導參與制訂人才培養方案,聘請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參與和指導技能教學,不斷調整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擴大“訂單”培養比例,實行“校企人才培訓、技術研究、產品開發雙向互動模式與教學產研一體化”的校企合作機制。

服務企業,取得實效。2012年初,《江蘇教育?職業教育版》第三期以《風景這邊獨好》為題將學校校企合作內容作為典型事例進行專題報道。2012年9月26日,《江蘇教育報》刊發了《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現新突破》的專題報道,江都中專校的校企合作被作為典型作重點介紹;同年11月21日,《中國教育報》又以《從“戀愛難”到“喜聯姻”》為主標題,報道了江都中專校破解校企合作瓶頸的成功做法。在揚州市2012年度各類教育工作綜合考評中,該校的“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獲特色項目獎。

(二)根植農村,為“三農”服務

學校按照“政府主導,學校承辦,社區聯動,項目引領”的總體要求,“以農業技術培訓為載體,造就新農村建設致富人;以職業技能培訓為龍頭,轉移新農村建設富余人;以就業創業培訓為依托,培養新農村建設接班人;以農民學歷教育為抓手,培育新農村建設帶頭人”培養“四人”為目的,以江都社區培訓學院為龍頭,聯合地方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及各成人教育機構,搭建起農民培訓教育三級網絡,積極開展農業專業技能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就業創業培訓、農民大學生培養計劃等各類面向“三農”的培訓教育項目,長短結合,校鎮結合。

近年來,江都高效規模農業發展迅速,尤其以花卉苗木、優質蔬果、特種水產為首的高效農業比重上升到45%,產量效益明顯提高。為此,學校依托社區培訓學院的平臺,以13個鄉鎮為中心,以地方成人學校為陣地,圍繞本地特色農業、現代農業,積極開展大棚蔬菜、苗木花卉、水產養殖、特色水果栽培等現代農業技術培訓。一方面組織教學小組,進村到戶,送教下鄉,把科技、教育和農業密切結合起來,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另一方面,制作方便農村學習者的“教學包”和VCD等農民較易接受的課程載體,使職業教育更開放、更靈活、更平民化。學校每年服務“三農”培訓規模達到6000人次以上,年均接受繼續教育、學歷教育的農民學員1000人以上,覆蓋全區13個鄉鎮,為新農村建設培養了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素質高、范圍廣、數量足、有致富帶富能力的農村實用型人才隊伍,學校已成為區域經濟社會和“三農”發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2013年2月19日,《中國教育報》第三版“職教周刊?實踐探索”欄目以較大篇幅登載了學校鄧立新校長撰寫的《主動服務讓小學校派上大用場》一文,詳細宣傳了江都中專校服務“三農”的具體做法,在省內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上一篇: 心理學論文 下一篇: 市場營銷本科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中文久久影院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每日更新 | 日韩欧洲亚洲美三区中文幕 |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野狼 |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 | 伊人久久综合网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