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4:54:2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護士教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1考試內容的變化2011年以來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打破學科界限,對各專業課知識進行整合,將原來的基礎護理學、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五大模塊,劃分為基礎護理知識和技能、循環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消化系統疾病病人的護理等21個模塊。同時,增加了精神障礙病人的護理、生命發展保健、中醫基礎知識、法律法規與護理管理、護理倫理、人際溝通6門課程。考試由原來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相關專業知識、專業實踐能力4個科目改為專業實務和實踐能力兩個科目,一次通過兩個科目考試為考試成績合格。考試由單一學科、知識和技能的考查轉向整體知識、理論和技能的考查,更具靈活性、系統性和實踐性。
1.2考試題型的變化根據護士執業活動中常見的7類護理知識(即照顧患者、滿足患者的基本需求、與協助治療相關的任務、溝通/協調活動、評估/評價活動、保證患者安全、健康指導、倫理/法律活動),新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提出考試題型以病例分析題為主,取消了B1型題,主要為A2、A3、A4型題,其中最佳選擇題即記憶性A1型題由50%減少到20%,而病歷摘要型最佳選擇題即A2型題則由30%增加到了60%,病例分析A3、A4型題占20%。考試題型的變化要求學生不僅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而且具備一定臨床護理經驗。
2教學改革
2.1修訂教學大綱教學大綱在教學工作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既可以指導教師完成授課任務,又能指導學生學習。把教學大綱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相結合,有利于專業課教師把握授課內容及難易度,避免各專業課知識點的重復講授和遺漏。內科與外科護理教學中有很多重疊區,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消化性潰瘍、門靜脈高壓、肺癌等,對于這部分內容內外科教師應明確分工,以減少重復。
2.2調整教學內容新考試大綱對相關科目內容進行了增減,如外科護理學部分,增加了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犬和毒蛇咬傷、顱內腫瘤、肝膿腫、骨盆骨折、骨與關節化膿感染、骨質疏松癥、骨肉瘤、腰腿痛和頸肩痛9種疾病,刪除了外科護理總論內容。但是,刪除的章節并不意味著不考,只是更加貼近臨床,如外科總論中的休克,會在腹部內臟損傷、腹部感染等具體疾病中考查。因此,教師要認真分析考試大綱,尋找每年考試大綱的變化,這些變化很可能成為考點;根據考試大綱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刪減與添加,歸納每年或當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考點與知識點,并對其中的重點內容認真講解,做到講透學透,確保學生掌握,次要內容則可一帶而過。
2.3改進教學方法為適應新考試大綱的變化,考試涉及的主要護理任務要以護理工作過程為主線,涉及的知識要以護士臨床工作任務為基礎,這就要求大力改革專業課教學方法和手段。各專業課教師可在教學中引入行動導向教學法、案例分析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授課方法。如在講解內科護理學慢性支氣管炎時,讓學生扮演患者表現出不同癥狀,其他學生根據情況做出護理評估、制定相應護理措施,再輔以臨床案例,既能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題型的改變體現了多學科的相互滲透,這種考試形式更能夠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學生運用書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授課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門靜脈高壓癥患者的護理,內科護理學側重其發病機制與保守治療的護理措施,外科護理學則側重外科表現及外科治療后的護理措施。授課之余要充分利用章節同步練習題,引導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尋找知識點,然后總結各知識點以什么形式考查,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拓展了解題思維,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為考前集中輔導奠定基礎。
2.4增加實訓機會為提高學生整體護理能力,各專業課的實驗課尤其是護理學基礎實驗課要提前開設。學校安排專業課教師對學生操作技能進行現場指導,增強實訓指導力度,除注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外,還要求學生把模擬人看成真實患者,在進行各項操作前做溝通、解釋,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精神。調整臨床實習時間,將下實習點時間由原來的6月改為4月,增加兩個月的臨床實踐機會。鑒于多數實習醫院只注重實習生操作技能培養而不注重理論學習,學校要加強與實習醫院管理部門的聯系,安排教師定期到實習醫院檢查學生實習情況,在出科理論考試中融入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模擬題,促使學生將各專業課知識同臨床實踐相結合,提高綜合應用能力。
2.5考前集中輔導實習結束后是學生整合知識點、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階段,學校每年組織兩個月的考前集中輔導。首先,精選輔導材料。我校采用的是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職護理專用教材及輔導資料。其次,教師在輔導中應注重傳授考試技巧,詳細講解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將知識點進行串講,抓住考試重點。知識點中“最”“首先”“常見”“主要”等絕對性描述,重要的數據、絕對禁忌證、相似或關聯內容都應作為輔導的重點。再次,強化題庫訓練,以往年考試真題為主線,多次仿真模擬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既可提高學生對考試的重視程度,又能通過考試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查缺補漏。最后,做好學生心理疏導工作,許多學生在輔導階段心理壓力大,學校應設心理咨詢室,為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減壓。
提高教師的道德素質,關鍵是做好醫德的培訓,通過培訓,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取向,讓教師主要通過言傳身教,憑借人格魅力去教育學生、影響學生。可以聘請院內外知名專家,對教師進行培訓,通過教學過程,感受專家的職業素養、得體的儀態舉止、溫和的語言、周到的服務,以及對學生產生的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影響。
2.加強教師教學技能培訓
教學技能培訓關鍵是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開展崗位培訓,從教案、授課技巧等方面對教師進行培訓。二是安排公開示范課或教學比武,提高專業技能。三是做好傳幫帶工作,讓有經驗的中老年教師與年青教師結對,一對一幫扶,提高年青教師的教學技能。
3.加強教師專業技能培訓
隨著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兒科護理技術操作已經不能適應目前臨床醫療的進步,又加上醫院專科的不斷細分,兒科老師特別是年青教師難以應付復雜的臨床問題,這就需要聘請經驗豐富、技能操作熟練的實訓教師對青年教師進行針對性的培訓,比如兒科護理中難度較大的頭皮靜脈注射、靜脈留置針的使用、頸靜脈、股靜脈穿刺等等。
4.加強教師教學質量考評
教師培訓過程中,按照培訓的目標和要求,對參與培訓的教師進行規范化的考核,考核內容涉及教學技能、實踐操作和人文素養等等,從而掌握教師培訓的效果。
二、加大學生的培養力度
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條件,明確目標,讓學生自主學習,這樣才真正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1.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兒科護理學是一門專業性、操作性都很強的課程,高職院校兒科護理專業教學作為社會兒科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要培養扎實的理論基礎和操作技能,能獨立完成對兒童的整體護理,有良好的素質和發展潛能的應用型高級兒科護理人才。
2.確立實踐教學目標
為培養出應用型、專業型、能力型兒科護理專業人才,我們需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一是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職業道德。二是具有積極的進取意識,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三是具有分析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四是能夠熟練掌握兒科護理常用的操作技能。五是具有較好溝通協調、服務等綜合能力。
1.2教師自身素質的低下首先,在專業技能方面教師沒有與時俱進,很多學校的教師雖然都已經在自己的崗位上從事教學幾十年,他們雖然有著良好的理論功底,但由于當今科學技術更新換代的周期越來越短,導致很多教師對當今先進的設備、儀器一無所知,從而根本無法適應教學要求。第二,少數教師綜合素質較低,他們本身也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在教學中對自身要求過低,不注重自身師德建設,不能給學生起到一個良好的示范作用,不能通過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
1.3學生生源問題隨著國家高校的擴招改革,越來越多的學生進入醫學行業進行學習,導致學校學生的生源水平不斷下降。首先,很多學生年齡偏小,組織紀律性差,自我約束力差,法律意識淡薄,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缺乏自信心。其次,很多學生對自身要求過低,學習積極性不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偏低,不能將學過的解剖、生理、病理知識與疾病聯系起來,不能正確運用護理程序,導致收集資料不全面,護理診斷不準確、護理目標不切實際,護理措施不夠具體。同時,因為社會經驗較少,在實習期間面對患者,不善于與之交談溝通,心理壓力較大,缺乏主動性、獨立性,對臨床實習工作被動接受,依賴性強,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不能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改革婦產科護理學實踐教學的建議
2.1轉變教學觀念,增加學生的德育教育與角色認知教育首先,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增強對學生的責任感與教師的使命感,多與學生溝通交流,認真盡職地完成本職工作。其次,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比如當講解到孕婦妊娠期劇吐、與妊娠有關的疾病及孕婦妊娠期間承受的各種痛苦的時候,要告訴學生母愛的無私性和偉大性,以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有助于學生更加了解、關心孕婦增強其工作使命感。第三,要增強學生對“護士”角色的認知教育,角色是特定位置上的存在,“護士”角色同其他角色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師要注重教育學生對護士這一角色的把握,了解“護士”角色的權利與義務,教育學生對患者一視同仁的態度,避免以自身的主觀色彩看待病人;教育學生要加強語言修養,在談話的方式及語言技巧上注意與患者的溝通;還要培養學生掌握好非語言的交流,因為護士的目光、面部表情、身體姿勢等都可能影響病人的情緒。
2.2開發與創新實踐性教材,調整理論教育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南丁格爾說過,“護士是熟練技術的手,冷靜看出細節的頭腦、愛與溫暖的心”。在這其中熟練技術的手是放在第一位的,在教學中一定要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錯誤觀念。為了提高實踐教學的基礎與質量,首先就要開發與創新一套旨在培育學生實踐能力的實踐教材,本人認為可依據《婦產科護理學》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實踐教學項目,結合基層醫院的需要,編寫切實可行的實踐教學內容與實踐考核標準。其次,要調整理論教育與實踐教學的時間比例,增加實踐教學的課時,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課時比例基本達到一比一,同時在實踐課程中要培育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體系,充分發揮學生動手能力。
2.3增加實踐教育投入,豐富實踐教學方式與手段學校要加大對婦產科護理學實踐教學的投入。首先要求學校必須建立專門的多媒體實踐教學實驗室,讓學生有基本的實踐區域,要及時更新實驗室的陳舊設備,做到與社會主流技術保持一致。其次,學校要善于創新和豐富實踐教學方式與手段,比如學校可以開展案例教學法,教師把學生分為若干組,利用醫院婦產科護理的典型案例,讓各小組查閱資料進行討論,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加大多媒體教學力度,通過視聽等多種刺激使實踐活動更加生動、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組織社會實踐,學校與醫院進行協商,讓在校期間的學生可以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到醫院進行見習,觀摩醫護人員的臨床操作,增強其實踐操作能力,從而縮短與崗位需要之間的距離。
對觀察組與參照組的實習護士的理論及操作考試成績作出統計和分析,其計量標準為百分制,以數字形式體現;再將其對分別所屬的兩種教學管理模式的各項滿意度數值進行統計和分析,其中各項指標名稱分別為:理論知識傳授、操作方法傳達、教學溝通情況、教學態度、教學規劃實施狀況,教學的效率、教學目標明確,滿意度按照百分比的方式予以顯示。
1.2統計方法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分析及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的形式表示,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將觀察組與參照組的理論以及操作的考試分數,以及兩組中的實習護士對于各自所屬的教學管理模式的滿意度作出對比,經由數據顯示可以得出結論:觀察組實習護士的成績明顯高于參照組,觀察組實習護士對于改革后的教學管理模式的滿意度也明顯高于參照組對于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的滿意度,且P<0.05,其差異具有統計學的意義。
3討論
護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使得參與實習的護士能夠把理論與實踐完美地結合起來,是教師與實習護士的共同關注點。不過從日前來看,我國的護理教學于管理中仍然存在各類問題,具體即為:首先,帶教的教師均為科室中臨床經驗豐富的優秀護士,雖然其臨床能力強,不過其教學管理水準卻較低,對于實際的教學與管理不夠熟練與專業,這會為后續的教學與管理帶來不便,并最終導致教學管理效果不佳。其次,是對實習護士的分配不夠合理,傳統的分配方式是將到院實習護士根據其所屬專業進行分配,這使得實習的護士無法獲得有針對的學習與指導,為其學習效果帶來不良影響。以上便是護理教學管理中最為常見且嚴重的問題,該院以針對其特點,對自身的傳統教學管理模式作出了改變與完善,通過研究成果的數據可知:行以全新教學模式的觀察組的理論、操作的考試分數依次為(97.05±2.31)、(96.89±2.53)。行以傳統教學模式的參照組的理論、操作的考試分數依次為由此可以看出觀察組成績明顯高于參照組,效果顯著。此外,觀察組對全新教學管理模式的各項滿意度,觀察組于全新的護理教學管理模式中的各項滿意度均明顯地高于參照組對于傳統的護理教學管理模式中的各項滿意度,這說明有針對性的、經過改革之后的全新教學管理模式的教學效果要明顯優于改革前的傳統教學管理模式,且參與實習的護士對于新型的護理教學與管理模式的滿意度更高,且更樂于接受此種模式,對其的采用可以有效地推動教學目標的實現,提高實習護士的理論與操作水平。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具有不確定性特點,主要體現在:(1)互動方法能夠隨著教學進展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以貼合教學內容,達到理想的輔助作用;(2)師生互動的內容主要是能反映學生實情的問題,只有通過互動解決了學生的實際問題,才有可能提升教學效率;(3)應用師生互動教學模式時,教師帶領學生結合教學內容,制定不同的互動方案,以便能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2.親和性特點
與傳統的灌輸式、講授式等初中教學方法相比,師生互動教學有明顯的親和性特點.由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很大程度地拉近了師生間距離,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耐心與親和,從而加深對教師的信任,更喜歡學習數學.3.開放性特點傳統教學,對于學生的心理、情緒都沒有充分地顧及到,這就導致有的學生對初中數學學習存在抵觸情緒.而師生互動教學與傳統教學不同,是一種開放性的教學方法.通過師生互動與教師對學生的鼓勵,使學生從封閉的情緒中解放出來,激發學生高漲的情緒,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展開討論與合作.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有效方法
1.以小組活動形式進行互動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為規范師生互動局面,促進互動效果,教師最好采用創建學習小組的方式.教師可按照一定的標準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然后布置數學學習任務.學生在接到任務研究、討論的同時,教師可以以小組成員的身份加入到學習小組中,與學生就某個數學知識點共同進行討論、交流與探索.教師通過這種與學生零距離接觸的方式,點燃學生的熱情,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向教師闡述自己的觀點,最終在教師的指導下理解數學知識.
2.通過設問,促進師生互動
有了問題,才會引發學生思考.在初中數學師生互動教學中,有效的設問必不可少.教師應該根據教數內容與難點,提出一些關鍵、合適、具有吸引力、趣味性的問題,然后讓學生思考.這些有趣的數學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充分發散思維,帶著問題去閱讀數學教材,然后通過互相探討、與教師互動等多種方式,就問題展開分析,最終在教師的指導下獲得問題的解決方法.
3.巧設陷阱,引導學生在探究中互動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多是學生在學習中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教師找出錯誤進行批評教育,使學生能夠改正錯誤,但這種糾錯式的教學方法容易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使其逐漸抵觸數學.在新課改師生互動教學過程中,教師故意暴露一些破綻或錯誤,然后逐步引導學生去探究、發現錯誤,進而主動與教師交流、互動,最終加深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使學生真正地學好數學.
4.互動中多元化評價體系的應用
在師生互動教學中評價體系的應用很有必要,教師需根據初中數學教學內容,結合初中學生的認知、年齡、心理特點,建立起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首先,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互動的積極性、學習起點的高低,對學生進行靈活的評價.注意評價時,多表揚學生,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在提出學生的缺點時也應該盡量婉轉、委婉一些,以避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其次,鼓勵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可將學生組成小組,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與教師互動,讓學生互相之間進行評價,提出對方的不足之處,教師再合理引導,進一步提高互動教學的效果.再次,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自己的教學成果進行評價,并樂于接受學生提出的意見.通過這種互動形式的評價,讓師生雙方都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進,進而為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打好基礎.
二、設置開放問題,預留互動平臺
在現在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意識到不能唱獨角戲,開始逐漸重視互動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教師卻沒有真正理解互動的內涵,只是用幾個問題牽引學生,或者安排幾個游戲等其他方式吸引學生的眼球,并沒有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在語文課堂中要適當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留置足夠的空間讓學生思考,讓創新走進課堂。第一,多采用“啟發式”“、探究式”的方式,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第二,讓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教師予以應有的尊重、鼓勵;第三,教師懂得把握時機,在恰當的時候釋放學生能量,適當的激發,這樣既能夠保證學生高昂的學習興致,又不易造成學生的學習疲軟。例如,在二年級《一分鐘》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一分鐘大概有多長,一分鐘我們能夠做哪些事情?回顧一下平時我們有沒有注意過一分鐘我們能做什么,是否對我們有影響?接下來教師可以用事先準備好的計時的設備,如手機、手表等,首先讓學生什么事情都不做,靜靜的感受這一分鐘到底有多長。然后再次計時一分鐘,在這一分鐘的時間內學生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記錄下自己這分鐘做什么,教師也和學生一起在這一分鐘之內做自己的事情。接下來大家將自己這一分鐘所做的事情寫在紙上,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大家互相比比。通過這樣的對比讓學生明白這一分鐘是如此的神奇,能夠做這么多的事情。進行了比較之后,教師趁機提出問題:既然這一分鐘如此的神奇,那么如果我們錯過這一分鐘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大家一起來探討,看看這神奇的一分鐘能有什么神奇的效果呢?教師通過這些問題一步步的導引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和教師一起探索某些未知的答案,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性和自主性。
三、重視重難點的點撥
為互動加力課堂是學生對舊知識的消化吸收,新知識的學習知新,以及新舊知識的學習整合。在課堂的互動性遇到一些難點的時候往往容易打斷學生的互動,降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興趣,如果教師沒有進行良好的引導,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在學生遇到新知識卡殼時,教師需要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的思維集中到探究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去,學會思考的方法。具體來說,首先,教師的引導必須及時,不能拖延太長時間;其次,教師要注重引導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尋求答案,而不是等著給答案;最后,不要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互動不僅僅只是通過語言實現,動作和行為也是互動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教師不僅僅要聽,更要看,觀察學生的行為狀態,讓他們的互動不至于凌亂無序。學習目標是教師教學必須貫徹的,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也須在適當的時候了解學習目標,這樣能夠讓學生學習更具目標性。同時,目標能夠有效的架起新舊知識之間的橋梁,使學生能夠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只有將學生互動學習的愿望化成互動學習的實際行動時,再讓學生了解教學目標、本節課重點需要掌握的知識點、質疑難點,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被充分調動起來,這樣才能整合不同理解能力和學習層次的學生,讓他們充分與周圍的環境發生互動;同時教師要將學習中的難點充分解析,并以此為導向,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對比、分析,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從而尋找到知識的共通點,提高知識的運用和分析能力;充分利用學習環境和氛圍的帶動作用,促使學生外部環境與內在學習的互動,能夠學以致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注重重點難點的引領和剖析,能夠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把所學的知識與方法用于學習和實踐生活及新的學習中并形成習慣。例如,在《一分鐘》教學中,在初步的學習之后,要讓學生明白“分秒必爭”的重要性。之前學生對一分鐘的感受的課文學習是為課文重點難點學習做鋪墊的。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注意分析學生遲到一分鐘帶來的后果,學生就會有目的性的學習課文,在老師的引導下分析這一分鐘帶來的不利之處,從而知道時間的寶貴,懂得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
四、一個都不能少,帶動全班互動
在課堂的教學中,尤其是教師在課堂的互動中,并不能吸引每一個學生都緊跟教師的步伐,參與到這個集體活動中,造成這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學生的性格各不相同,有些人內向,有些人外向。外向的學生相對來說,其課堂參與度會高,而內向的人相對會少一些互動;第二,有些學生雖然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但是由于本身納言,在課堂中很少能引起老師和學生的注意,參與度不是很高;第三,這也是由二年級學生的心智發展決定的。二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能長時間的集中,偶爾的走神會導致學生學習的段節很難跟上接下來的學習,這樣也容易導致學生脫離課堂。其實這幾類學生在課堂中很容易被教師忽視,會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積極參與的孩子身上。久而久之,就會讓那些孩子形成慣性,到互動時間就會不知所措,或者注意力完全不在學習上。持續下去,就會造成教學重點中的巨大漏洞,會忽視掉很大一部分學生,甚至很有可能會造成大家參與性和互動性極高的假象,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因此,為了有效的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教師在教學互動的時候要注意觀察學生,首先要敏銳的抓住那些每次都能積極參與互動的學生,發動他們的帶動作用;其次,也不能忽視那些沒有積極跟上的學生,針對不同學生,在適當的時候調動他們的興趣點,提高他們的參與度;最后,鼓勵是良好的教學方法之一,對于一些能夠偶爾參加到互動中的學生,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提出學生經過思考之后能夠解決的問題,同時給予鼓勵,讓他們感受到參與師生互動的樂趣,如此形成良性循環,最后使全班都愿意參與互動,并且從中有所收獲。
1.培養原絲體
1.1制種指導學生采集成熟健壯的葫蘆蘚孢蒴,收集孢子。先配制10%的酒精浸泡滅菌,再用涼開水沖洗幾次,然后浸入20℃左右的溫開水中,將孢蒴打開放出孢子,制成懸浮液。
1.2選土選取腐殖土適量,風干后去除雜物并壓碎,用家用蒸籠蒸煮滅菌后分別裝入幾個花盆中,用涼開水浸透,使上呈潮濕狀。
1.3接種將孢子懸浮噴灑在花盆土壤表面,蓋上玻璃,放入室內向陽處培養觀察,保持土壤經常處于潮濕狀態,溫度控制在20℃左右。一般情況下,一周內孢子萌發,兩周內可見綠色的原絲體,并逐漸形成群體覆蓋在土壤表面。不久,原絲體向下長出假根,向上分化出芽體。
1.4觀察取少許帶上原絲體置于清水中,淘洗干凈,選取典型個體制成裝片,對比觀察,假根、原絲體清晰可見。
2.培養配子體與孢子體
選取發育健壯的葫蘆蘚群落花盆,蓋上玻璃,置于室內向陽處繼續培養,注意觀察并保持土壤潮濕環境。不久,雌雄枝陸續出現,繼而其預部分化出頸卵器與器(分別位于雌孢葉和雄孢葉中),卵細胞受精后逐漸發育成孢子體。在培養的花盆群落中,由于不同的卵細胞受精時間早晚不同,因此可以見到孢子體不同發育階段時期的各個形態。選取典型個體制成裝片對比觀察,清晰可見配子體與孢子體各部分的形態特征以及二者之間的聯系。
1.2教學計劃統一制定教學進度一致的教育內容,進科第1周由總帶教老師進行進科宣講,熟悉手術室的布局,進入手術室的流程,熟悉各項規章制度,了解各種器械及使用方法;第2周由小組實習老師帶領觀摩手術過程,學習洗手、導尿及輸液等簡單的操作,掌握無菌操作規范,學會管理無菌器械臺;第3~4周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獨立上臺配合完成中小型手術;最后1日進行出科考試。
1.3教學評價出科考試分為理論與實踐考試,各占50分,最后相加為總分。共分為優秀、良、中等、合格及不合格5個等級,同時學生無記名投票對帶教老師進行打分,同樣分為優秀、中等、合格及不合格5個等級,由總帶教老師進行統計。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兩種教學方法之間的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入組學員經多媒體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授課后對其學習效果進行比較。(1)采用兩種教學方法比較護生出科前的考試成績,多媒體教學法成績優良人數明顯多于傳統教學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4.998,P<0.05)。(2)護生對兩種教學方法的滿意度評價結果表明,多媒體教學法的授課內容和授課形式滿意度高于傳統教學法,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22.17,x2=22.66;P<0.05)。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教學,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它的本質是一種“溝通”與“合作”,互動教學、動態生成的過程。師生互動是師與生的雙向交往,雙向構建的過程。在高質量的互動過程中,師生雙方的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既讓教師真切地體驗到了生命活動的本其存在以及自我價值的真諦,也讓學生獲得了多方面的發展。“師生互動”因此而成為教師的熱點話題。隨著新課改大潮的進一步推進,雖然我們的教師已一步步重視了互動教學的過程,但仍存在著幾點誤區。誤區一:互動形式化,互動實質缺失,為互動而互動形式化的互動,指的是只有互動的形式而無互動的實質性內容。有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了充分體現教學互動,設計大量的問題讓學生圍繞問題團團轉,課堂上看似熱熱鬧鬧,轟轟烈烈,實則上是利用“滿堂問”而進行“滿堂灌如一年級上冊《有幾棵樹》教學片斷師:從這幅圖中你發現什么?
生1:是一排排樹。生2:樹上有很多葉子。生3:地上有綠綠的小草。……
師:你們觀察的很仔細。有兩排樹,第一排有幾棵?
生:8棵
師:第二排有幾棵?
生:8棵。
師:一共有幾棵?
這樣,課堂上學生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也活躍,但似乎他們已忘了:這是在上數學課呢。這樣的互動有效嗎?顯然是無效的,原因是教師的問題只停留于表面,沒有提煉出任何數學信息,學生因此看到什么說什么。而教師的后三個問題又過于簡單,學生不動腦就能說出。
例:教學“和大小比較”,當有的學生認為大,有的認為大,師:看看我們桌子上有什么東西?生:有長方形、圓形。師:請你們用長方形或圓形折出和,比一比哪個分數大?于是學生在教師的指令下順順當當的比較出大于。學生似乎是積極地在動手、在驗證,全體學生都在互動,但由于受教師的親自指導,順暢熱鬧的課堂背后,學生的思維其實是定向的,缺少思維的互動。
誤區二:互動形式單一,多師生互動,少生生互動
師生間的互動應包括師生間的雙向活動與生生間的雙向互動,它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和途徑。在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下,現在課堂教學互動大多是教師為中心,教師是課堂教學互動的啟動者和主宰者,扮演著“法官”和“裁判員”的角色,學生則處于被動的地位,學生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溝通與互動,這樣就不可避免地導致了課堂教學主體在互動形式上的單一性。生生間的互動的嚴重缺失使學生所具有的經驗未能得到充分地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受到限制。
師生互動是一種動態性的教學方式,師生互動使教學成為師生、生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彼此平等交流情感、體驗,實現教學相長。針對以上存在的種種誤區,課堂互動教學行為的轉變已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更好地使課堂早日走出互動的誤區呢?
一、關注學生已有經驗,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師生有效互動
1、創設真實生活的教學情境,使課堂充滿活力
實際、生動、多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可交流的話題增多,情感體驗豐富,容易打開思路,感情上容易溝通。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會上的教學資源,開展多渠道的學習,教學設計應由“給予知識”,轉向“引起互動”,學生學習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內在的需要,通過互動活動,主動地獲取體驗,獲取新知。
例如:一節高年級的“統計”教學,課前教師布置了一道讓學生調查,了解自己所在社區或村子人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自己家庭一年來的主要開支等情況的社會活動題目,上課時學生們就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在課堂上進行了廣泛地交流和熱烈地探討,教師也緊上根據學生提供的素材,引導學生進行統計分析,并作出統計圖。短短的一節課,卻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學生不但親歷了“統計”的真實過程,理解了統計的現實意義,而且始終以飽滿的激情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使全體學生都獲得了發展,真正實現了師生間的有效互動,豐富了互動的內容。
2、開放學習材料,促進知識的動態生成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學習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相聯系時,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興趣,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的。開放性的學習材料,促進學生積極投入學習之中。
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拓展課程資源,除了精心選擇主體學習材料外,還要重視選擇好學生學習的操作材料或輔助材料,這對學生的學習是很大的幫助。如“克和千克”的教學,我們立足于質量觀念的形成過程,要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利用。課前,我讓學生準備三種1千克的物品,學生準備的有味精、大米、黃豆、洗衣粉、飲料、水果、果凍、餅干、沙子等,有散裝的,也有原包裝的。課中,每四人一小組,通過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動,讓每個學生充分地感受1千克的質量,并說出這1千克是怎樣知道的。學生想的方法非常多,“用秤稱的”,“看包裝袋上寫著1千克或1000克”,“一包鹽500克,兩包鹽就是1000克,1000克=1千克”,“果凍的包裝袋上寫著50克,數20個就是1000克”……有幾個學生的發現真是出乎意料,一個學生說,“這1千克味精與這1千克餅干不一樣重(鐵皮盒),只不過他們的‘凈含量’是一樣的,毛重是不一樣的,因為餅干盒比包裝袋要重得多”。另一個學生說,“我發現有些飲料盒上寫的重量不是千克,也不是克,‘紅牛’的凈含量是250毫升,‘伊利’酸奶的盒子上寫著‘凈含量250ml’,我家的‘魯花牌’花生油的瓶子上寫著‘1.8L’。”還沒等她說完,有些學生搶著說,“250毫升就是250克”,有些學生紛紛拿出礦泉水、牛奶瞧個明白,非常興奮地說,“咦,怎么飲料瓶上寫的都是毫升和ml”……正是這些開放性的生活材料充分調動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了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問題,促使學生進行更多知識的“再創造”活動,竟然生成“凈含量”“毛重”“毫升”“升”等知識。同時也滿足了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地互動起來,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
二、優化問題設計,拓寬互動空間,促使學生思維互動
教學互動起源于問題,問題推動了教學互動。合適的數學問題是保證有效的課堂互動的基礎。有些教師總喜歡把問題掰開糅碎,講深講透,學生不動腦就能聽明白。這實際上降低了教學內容的思維價值,有害而百無一利,因此,設計的問題要圍繞教學目標,為教學目標服務,要給學生留有思維的空間。設計一些發散性問題、開放性問題或能引起學生爭辯的等問題,這樣的問題能讓學生有東西可說,又給學生的思維創造留下了充分的空間,使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它可留足學生學習的互動生成的空間。
1、開放式的提問,促進學生思維的互動
例如,教學“簡單的分數大小比較”,當學生出現對和哪個大哪個小時,教師只需改變一下自己的提問方式,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你們有什么辦法驗證誰大誰小呢?”思維范圍廣,學生通過思考、交流、討論后,有畫線段圖比較大小的、有利用長方形或圓畫圖證明的,也有用班級人數的和比較,或分蛋糕的方法比較、甚至出現變同分母比較的方法。這不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師生間思維的互動嗎?在這種開放式的提問的推動下學生必然會展開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維活動。這樣的問題既圍繞教學目標,又擴大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2、設計選擇性問題,張揚個性,擴大互動范圍
例如:在教學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時,當學生進行了一些基本的小數乘法簡便計算后,出示一組數12.5,8.8,240,199.9,32,25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兩個或兩個以上數編成乘法算式,并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這時學生出現以下好幾種方法
生1:12.5×32×25=(12.5×8)×(25×4)
生2:12.5×8.8=12.5×(8+0.8)
生3:240×25=60×(4×25)
生4:12.5×240=12.5×8×30
生5:12.5×32=12.5×8×4
生6:8.8+199.9×8.8=8.8×(199.9+0.1)
生7:12.5×8.8+25×32=12.5×(8+0.8)+25×4×8
生8:25×8.8+25×32=25×(8.8+32)=25×40.8=25×40+25×0.8……
設計這種選擇性問題,讓不同水平的學生自主選擇,給學生作業“彈性權”,實現“人人能練習,人人能成功,人人有互動”,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能積極互動,都得到訓練、發展。
3、巧設爭議的開放題,讓創新在思維碰撞中互動生成
如,在教學完“圓的面積”一課時,設計了這樣一道練習題:
用一根12米的繩子,在教室外面的空地上圍一塊面積最大的活動場地,能圍多大的地?學生經過討論爭議,一開始得出三種方案,并得出圓面積最大的結論:
①S1=3×3=9m2
②S2=4×2=8m2r=12÷3.14÷2≈1.9m或S2=5×1=5m2…
③S3=3.14×1.92=11.3m2
有的學生提出借助教室的墻壁來圍,圍成的面積更大,學生經過探索交流討論,得出三種方案,并得出半圓面積最大。像這樣富有挑戰性的開放題,學生容易引起互動,隨著互動的展開,不斷地推動學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維水平向更高層次發展。學生在探索中思考、明理、發現、創新,在思維碰撞中互動生成。盡管學生的說理有不全面或有相似重復的地方,重要的是多給予表達與引導,那些奇思妙解就會盛開出美麗的創新之花。
三、設計多種互動形式,促進生生互動
心理學家約翰遜認為:“在課堂上,學生之間的關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對學生學習成績、社會化和發展的影響更強有力。”現代合作教學理論也非常重視課堂學習中的生生互動狀態,主張課堂上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使他們有機會相互切磋,相互溝通,從而起到一種“共振”作用。
1、師生角色互換
課堂上鼓勵學生走向講臺,面向全體同學,大膽講述自己的觀點、解題思路或不理解有疑惑的地方,改變“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單一的互動形式。如吳正憲老師教學的《相遇應用題》,當學生列出不同的算式時,他把學生按不同算法分為兩組,由甲方提出質疑,而乙方解釋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并利用線段圖演示說明。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教師的角色完全由學生充當,“說”的學生必須要理清思路,反復思考,形成一個反思過程;“聽”的學生想迫切了解別人的發言、觀點與自己有何不同,有何長處,有何不足,必定會認真傾聽。只有認真傾聽了才能擷取別人思想的精華,博采眾長,萌發靈感,觸類旁通,使“聽”、“說”雙方共同提高。
2、搭建爭辯平臺
建構主義認為:“兒童是知識的創造者而不是被動接受者,他們主動地構建屬于他們自己的知識和對事物的理解。”現在的學生見多識廣,好勝好斗,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我們要為學生搭建一個爭辯的平臺,讓學生經歷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等多樣化的思維過程,這樣便有多種觀點的碰撞和爭論如在估算中,有這么一個問題“討論:如果要估計一袋黃豆有多少粒?你會用什么方法?”教師讓學生展開討論,并且在匯報過程中時常提醒學生,“在欣賞他人方法的同時要學會反駁別人的意見”,所以在匯報的過程中出現爭辯的情形,并形成了多種解題策略。
生1:看1粒占的空間有多大,整袋的空間有多大,就可以求出黃豆的粒數。
生反駁:你說1粒米占多大空間。(生1傻了,教師引導,方法可以,但測量有點難度)
生2:把黃豆攤在桌子上,平均分成4份,數出1份的粒數,再用乘法求出近似數。
生反駁:一袋黃豆太多了,分一分太麻煩了。
生3:用勺子量,比黃豆倒在地上的方法要好,只要量出共有幾勺,數出一勺子有幾粒,用乘法就可求出總粒數。
生4:這也太麻煩了,還是用秤稱出整袋的重量,再稱出一粒的質量。然后用總質量除以一粒的質量。
生5:稱出10克黃豆,數數粒數,再稱一稱一袋的質量,包含幾個10克,就可以計算出總粒數。
……
面對學生的種種想法,真讓教師眼前一亮,豁然發現,學生的創造思維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倘若只重視書本中的一種估算方法,倘若沒有提醒學生學會反駁他人的意,倘若不給學生爭辯的時間,沒有生生的有效互動,哪來的精彩生成,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允許孩子多質疑、多爭辯,使他們敢于標新立異,真正釋放他們的創造潛能,最終實現知識在交流中增值,情感在交流中融和,思維在爭辯中碰撞,策略在爭辯中深化的目的。:
3、讓學生當作業的“導演”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傳統教學中,都是教師設計好習題讓學生完成,學生主動性得不到發揮。事實上,現代大多數學生不喜歡傳統的考試考查方法。有的甚至產生了抵觸心理。針對這一現象,在教學中,學習新的知識后,讓學生當一回作業的“導演”,自己設計作業,并參與作業的評價。如教完乘法分配律后,讓學生編題,同桌練習,或全班練。這樣出題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全班學生都真正變成了思維的主體。通過相互編題、評改。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習的熱情,樹立起對學習的信心,促使生生有效互動。
四、有效的教學指導,使學生具備互動的素質會互動
要實現課堂教學的良好互動,學生必須具有互動的基本素質,使學生能互動會互動。
1、引導學生學會傾聽
傾聽他人的發言是與人產生互動的前提。如果不會傾聽又怎樣獲取別人思想中的精化呢?學會傾聽能使學生養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質。教師應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會傾聽”的訓練,做到:一要細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聽完整;二要有耐心,特別是當同學的發言有錯時,一定要等其他同學把話說完了再用適當的方式指出不足;三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難點;四要用心,聽取他人的意見時不能盲從,做到有選擇的授受,說、聽、思應當并重。
2、引導學生學會交流
交流不僅使每個學生展示自我,享受成功,更能引起學生從他人發言中得到啟發,同時通過對他人觀點的反思與批判,引起新的認識沖突與認同,從而自覺地對自我認識系統進行修理補充,達到思維的深入與發展。因此,教師在要求學生在傾聽別人發言時,經過自己的思考后,引導學生學會對話提問,如質疑型、反駁型、補充型提問等。
3、引導學生學會評價
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要讓學生帶著欣賞和尊重去接受別人的優點,要學會從別人的發言中捕捉閃光點,并要從中受到啟發,取人之長,補已之短,讓交流的過程成為大家共同發展的過程。
總之,課堂教學應努力摒棄那些形存實亡、虛假的互動,不遺余力地追求課堂教學互動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不斷創設教學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在合作與對話中去實現學生的發展。真正的教學互動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提高課堂教學互動的有效性。
【主要參考文獻】
1、斯苗兒主編《小學數學典型課例評介》
二、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應用,離不開有效的問題情境的創設,通過問題情境,使師生能夠充分的活動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才能積極行動,改變傳統被動學習的狀況,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創設有效地問題情境,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問題分析,能夠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出發點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通過問題情境,誘導學生積極思考解決問題。比如,在研究電腦死機的問題時,教師在電腦死機的狀態下,問學生死機的原因,涉及到的原理。引導學生探討,在學生探討之后,為學生出示一些學生解決問題的成功案例,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體會,談談死機情況。這種教學有助于學生之間有效互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靈感智慧,使學生能夠在探究中,在討論中,在互動中有效豐富知識,提高能力,發展思維。
(二)開發互動教學軟件高職互動教學,要創新教學方式,通過互動教學軟件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學校要能夠開發出具有高效能的符合高職計算機教育的互動教學軟件是教學成功的重要保證。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在線授課的方式,在線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使學生放松心情,使學生暢所欲言,使學生充分把問題反映出來,對于教師及時掌握反饋信息,對于提高教學的針對性,提升教學效果具有很大價值。另外,計算機互動教學也可以通過開發虛擬的網絡社區和網絡實驗室的方式展開,這種互動教學模式更為便捷,能夠使教學管理更加有序、更為科學,更加符號高職學生的學習要求,對于教學效果的提升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