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4:54:2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幼兒園數學教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指的是以教育為主要目的而形成的幼兒園班級集體所進行的課堂教學的過程。教師借助專業性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讓幼兒通過參與教學活動,理解客觀世界的數字關系、邏輯思維的整合。教學活動是一個發現和認知的過程,在日積月累中慢慢豐富對數學的感性經驗,從而建構表象水平,初步理解數學概念[1]。
(二)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有效性
1.幼兒園有效教學
幼兒園有效教學是指教師能夠深入了解幼兒自身的興趣、愛好以及個人需要并“對癥下藥”。盡可能花費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去實現最好的教學效果,降低教學消耗,增大教學所得[2]。幼兒園有效教學的前提是遵循一般幼兒教學活動的規律、原則,有計劃、有目的地去完成教學內容。如今,幼兒園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一直有個基本的理念———“以學論教,學教結合”。從本質上來說,幼兒園數學教學是教師組織幼兒所進行的有計劃、有規模、有目的的系統學習的過程,建立在幼兒、教師與教學內容三者之間的新型學習關系,三者之間相互作用并且相互影響。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是幼兒教學的引導者和幫助者,是幼兒數學學習的組織者。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銘記學習是讓幼兒主動學習,并不是自己一味地去教,讓幼兒被動接受。這種理念強調幼兒學習的過程是一種心理上的探索、碰撞和融合。
2.幼兒園數學有效教學活動
幼兒園數學有效教學是指教師按照數學教學的規律和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以預設或生成的數學教學內容、教學材料和教學環境為中介,指導幼兒通過自身的活動,借助一定的教學材料,對客觀世界的數量關系以及空間形式(數、量、形狀、時間、空間等)進行感知、觀察、發現、操作并主動探究的活動[2]。在有效教學的過程中,幼兒會對教師所講的大量知識進行整合歸納,日積月累地提高自身在數學方面的知識與經驗,在腦海中積極主動地構建初級數學的基礎模型,掌握簡單的數學技巧和計算方法。一般來說,教師大多會在課堂上創設一些“生活場景”來強化幼兒對數學的理解,這樣的教學方式為幼兒提供了扎實的數學思維和方法,讓幼兒在生活中感受到學習數學所帶來的幫助,這樣的“生活場景”兼顧了幼兒數學學習的興趣原則和實踐原則。
二、幼兒園活動數學教學現狀與存在問題
(一)教師教學目標的鎖定沒有依據幼兒的根本需求
幼兒園數學教學目標在幼兒的教學過程中起著導向、鼓勵的積極作用。有教學目標作為依據,才能讓幼兒教師在實施教學課程目標的過程中,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按照一個方向完成,最終達到自身所期待的結果。有的教師的數學教學活動的選定與制定的目標不明確,對于自己要講的重點、難點,沒有指向性,沒有體現三維目標要求。出現目標文字描述沒有以幼兒發展為主,文字描述不規范等問題。
(二)教學內容過于程序化,缺乏創新性
從教育內容的選擇上來看,教師往往對幼兒的真實水平缺乏認識,再加上來自家長方面的壓力,教育內容呈現偏深偏難、嚴重脫離生活的傾向,從而影響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讓幼兒被動地去接受。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師在教學內容上缺乏創新性,既不符合幼兒心理發展的規律,又不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生活邏輯,不能使幼兒感覺每節課的教學內容都有新鮮感,沒有為幼兒今后的生活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沒有注意到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
(三)教學方法單一,以講解法為主
大部分教師在設計數學教學活動時以講解、談話為主,忽視了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數學教學活動作為抽象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應以幼兒的直觀學習為主,應給予幼兒更多的感官參與和動手操作的機會。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幼兒在數學教學活動的學習是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活動為主要學習途徑的。當前,教師忽視了數學活動的可操作性、游戲化等特點,對幾何圖形的學習、量的感知、數概念的學習等在教學方法上較為單一,缺少豐富性。例如,數學活動“5的組成”中,教師一味地告知幼兒5可以分成幾和幾,而很少去啟發幼兒。相關活動的圖片、操作材料等準備也不充足,活動過程中啟發和引導不足,教學方法陳舊。
三、提升數學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建議
(一)正確把握數學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
一切教學活動要以幼兒為中心,根據幼兒自身的興趣愛好,正確把握與選擇教學目標。但教學目標要明確、具體,指向性強,還要體現三維目標———認知、情感、態度,積極的情感和態度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內在動力。幼兒園數學教學中,數學教育的主要價值取向應該是培養幼兒對學習數學感興趣。在具體目標的選擇和實踐中,要把這一點放在首要地位,避免與幼兒園數學教學的基本理念相矛盾[3]。教師還應該依據自身的教學經驗,準確合理地判斷什么樣的教學目標符合什么樣年齡段的幼兒,從而讓教學目標更加科學化和合理化。
(二)教學內容具有探索性和生活性
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在這個階段教師應該讓幼兒獲得豐富的感性教學內容,而不是硬生生的概念。在對幼兒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讓幼兒明白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形成正確的數學思維。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內容上要具有探索性和生活性。例如,幼兒學習加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生活的場景:“小明的媽媽今天買了四個蘋果,三根香蕉,那么小明一共有幾個水果呢?”這樣的引入能讓幼兒真切地感覺到數學在生活中無所不在,它的重要性不可忽視。重視幼兒的探索、假想和判斷能力的形成,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輔助的方法便是教學內容生活化,讓幼兒切實感覺到生活中所熟悉的方方面面離不開數學[4]。
序言
藝術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讓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從而使幼兒體驗到以自己獨特的個性化的方式感受美、表現美和創作美的自由和快樂。為此,幼兒園組織老師對幼兒繪畫教學實踐中都認為:要沖破傳統“依樣畫葫蘆”的寫實樊籬,就要大膽“放手”,要讓孩子由“學著畫”轉變為“畫著學”,讓孩子在自由表達過程中,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發展他們的良好個性,提高他們的表現能力。然而,單純的“放手”是不是真能發揮孩子更多的主動性,激活孩子更大的創造性呢?是不是“放手”了孩子就真能表現出自己富有個性的獨特的作品呢?本文以理論和舉例進行了闡述。
1幼師帶動幼兒繪畫能力的幾種方法
1.1選擇豐富有趣的內容,引起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興趣與好奇緊密聯系,好奇是興趣的先導,沒有好奇的心理就不會產生興趣。因此,在選材上要下功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繪畫特點來選擇內容,選擇幼兒生活中熟悉的感興趣的,具有較強吸引力的題材。如幼兒喜歡的小動物、交通工具等,可通過講述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兒的興趣,把繪畫的內容串編成故事情節,并跟隨故事情節展開來作畫,這樣可以提高幼兒作畫的興趣。這些題材幼兒既感興趣又樂于接受。
1.2運用多種繪畫形式、繪畫工具,激發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求異、好奇是兒童的重要的特點,一成不變的繪畫材料和繪畫形式,只會使幼兒感覺索然無味。在美術活動中,通常使用的繪畫工具都是油畫棒、水彩筆、彩色鉛筆,繪畫形式單一,幼兒缺乏對多種繪畫工具交替組合運用的能力,畫面單調。因此,應運用多種繪畫工具,如手指畫、印章畫、吹畫、蠟筆水粉畫、粉筆畫、水畫墨等,這些作畫形式幼兒易學、色彩鮮艷、效果好,能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設計美術活動時,必須采用富有情趣的表現形式,把畫、折、剪、粘貼結合在一起,使畫面多姿多彩。例如:在“畫果樹”這一繪畫教學中,教師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用不同的畫法、不同的工具來畫,采用撕、剪、貼的方法來畫果樹,幼兒不但剪貼出各種各樣的果樹,并在果樹周圍畫上了太陽、小草、小花等,形式多樣,畫面豐富多彩的。這樣,幼兒更容易對繪畫產生興趣。
1.3多鼓勵,少批評,提高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幼兒需要鼓勵和贊賞,當他們作出一幅畫時,教師要適時說些肯定和鼓勵的話語,幫助幼兒樹立對繪畫的興趣和自信心,要盡可能避免指責的話語,如:“畫得一點都不像,難看死了,亂七八糟”等話語,這樣容易挫傷幼兒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只要他們在繪畫的過程中是愉悅的、投入的,教師就不要過分挑剔。因此,教師評價幼兒的畫,要盡量找出好的地方,表示你的贊賞,一旦幼兒作品受到老師的承認和贊許,他們會表現出更大的創作熱情,從而增強自信心,對繪畫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就會越畫越多,越畫越好。
1.4走進大自然,激發幼兒表現美的興趣
對幼兒而言,來自現實生活并且經過創作者親身體驗的知覺材料遠比間接的知覺刺激有效得多。因此我們常常通過參觀、散步、郊游等活動,帶領孩子們欣賞荷塘、園地、陶藝工藝等,以豐富孩子們的創作熱情。我們還可以利用所處環境的有利條件,將孩子帶入大自然,讓孩子與花草、樹木對話,與蜜蜂、蝴蝶嬉戲和審美對象融為一體,學習捕捉事物的個性美。例如:春天來了,讓幼兒到大自然中去寫生,尋找春天、感受春天。首先讓幼兒盡情感受、欣賞春天的美景,然后可以提問:“你們看春天到了嗎?”“春天是什么樣的?”等問題,讓幼兒先用語言把春天描述出來,再用紙和筆把春天的美景描繪出來,看誰能把春天描繪得更加美麗,以此來激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表現。又如:帶幼兒到大自然中去觀賞落葉的景象,回到活動室后,可鼓勵幼兒繪畫落葉,還可以引導幼兒用落葉做美術粘貼畫。做什么貼畫呢?讓幼兒大膽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如用樹葉做成有趣的動物畫,還可以用樹葉做出喜怒哀樂表情臉譜等,讓幼兒說出自己的想象后,親自動手做一做,然后欣賞幼兒的作品,張貼到墻上去,讓幼兒充分體驗美的感受,充分感受自然物的趣味性。讓孩子接觸大自然、感受自然美景,發現美的感受,培養幼兒對美的觀察力
2借鑒以下案例領會幼兒教學(案例借鑒書籍)
1.1案例----《如何培養幼兒繪畫興趣》J黃兵著湖北小學教育出版社
那天,中班徐老師正好在組織一個繪畫教學活動,主題意愿畫:長頸鹿。徐老師是個工作才一年多的青年教師,但她好學習善思考,能經常通過閱讀有關書籍、寫教學反思、和同事交流等方式來提高自己,因此在幾次的論壇和教研活動中都有不俗的表現。活動開始,徐老師就引導孩子回憶有關長頸鹿的經驗:你們看到過長頸鹿嗎?你看到的長頸鹿長得怎么樣?孩子們紛紛舉手回答:長長的脖子,有四條腳,身上有一點點斑點,有一條小尾巴,還有一些孩子講了長頸鹿的一些更為細微的特征如小冀角、眼睛等。徐老師就再次引導:故事中長頸鹿做了哪些好事?(早上老師講過有關長頸鹿的故事)除了這些,長頸鹿還會幫小動物做哪些事呢?引發孩子根據長頸鹿特征進行想象。不負期望,孩子們說的也真不賴:它會幫小兔子摘果子,幫小雞過河,幫胖小豬拎東西,幫掉地的小麻雀送上窩,給哭泣的小山羊當滑梯,給年老的刺猬奶奶蕩秋千等等,看得出孩子思維很活躍活動也很投入。于是老師提出要求:長頸鹿為大伙做了那么多好事,大伙都很感激它,于是它們想請小朋友幫忙給做好事的長頸鹿畫張像。接著徐老師就“放手”讓孩子自由表現,大膽發揮了。可這時徐老師注意到有很大一部分孩子的興趣似乎變了,一些孩子拿著筆好象無從下手,一些孩子干脆四處觀望,于是她走到一位正在左右張望的小朋友身邊鼓勵他:露露,加油畫呀!可那孩子卻搖搖頭說:老師,我不知道畫什么。看得出徐老師沒有預料會出現這種情景,所以顯得有些著急,她一再的給那些孩子鼓勁:試著畫畫看,畫錯了也沒關系;你們剛才是怎么想的就可以怎么畫呀;可還是有幾個孩子顯露出茫然的樣子,于是徐老師就一一走到他們身邊引導提示:你覺得長頸鹿會做哪些好事呀?對呀,那你就可以畫長頸鹿幫小雞過河呀,你可以畫長頸鹿幫小動物摘果子呀。在孩子作畫時,徐老師走了一圈,發現很少有孩子表現剛才所表達的生動情節,也很少有獨特富有個性的作品,有近三十個孩子的畫上的長頸鹿都是昂著頭吃枝葉狀。而后,她在讓孩子交流了“我的長頸鹿在干什么”后匆匆地結束了活動。
2.2通過此案例幼師應該領會假如是“你”應該怎么做。
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并非只有推動教學效果的作用,相反,多媒體課件使用過多、過濫,不僅不會提高幼兒教學質量,而且會降低課堂教學成效。比如,現階段很多幼兒教師認為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就是實現了教育的現代化,在教學實踐中忽視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全部都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講授,最后使得多媒體技術成為了傳統教學的新工具。也就是說,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對改善幼兒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實際的幼兒教學中,幼兒教師還必須注意科學整合各類多媒體信息,避免出現負面教學效果。為此,幼兒教師在采用多媒體技術實施教學時必須首先立足于幼兒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確保多媒體課件中包含必要的教學內容,除此之外,教師還必須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規律,依照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對多媒體課件中的信息內容進行合理安排,以確保幼兒能夠理解和吸收多媒體課件所包含的教學內容。
2根據幼兒學習特點合理設計多媒體課件
幼兒的思維以直觀性為主,為此,過分抽象的教學內容會讓幼兒產生學習抵觸心理,依照幼兒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注意文字與圖像之間的合理搭配,并通過聲音與畫面的有效結合,從多方面刺激幼兒感官,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為了更好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價值,教師必須根據幼兒的學習認知特點合理設計多媒體課件。比如就幼兒來說,鮮明的顏色對比更能吸引其學習興趣,對此,教師可以在多媒體課件制作時多采用明亮的顏色,并結合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一種高效的多媒體教學環境。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借助flas為學生創作出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課件,采用符合幼兒學習特點的教學方法,注重課件制作的趣味性和靈活性,從而有效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并借此激發幼兒的課堂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成效。
3借助多媒體技術營造課堂教學情境
相關調查研究顯示,幼兒的學習情緒與教學效果有直接關系,而教學情境是影響幼兒情緒的重要因素,為此,在新時期的幼兒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幼兒營造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幼兒以濃厚的興趣投入到學習中。比如,針對幼兒大都對故事感興趣的性格特點,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內容融入到故事中,借助多媒體課件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故事情節,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除此之外,幼兒教師還可以創設游戲情境,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情境中充分體驗學習的樂趣。
幼兒園數學普遍存在內容淺、容量少的問題,在廣度和深度上遠遠不能滿足幼兒智能發展的需要。由于現代社會信息的增大,幼兒受多種信息的刺激,其智能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學習《綱要》所規定的內容是輕而易舉的事,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學習《綱要》以外的知識。例如:學前班數學課本上只有簡單的5以內的組成分解、加減法、序數及簡單的形體內容。原來半年學完的課本,現在幼兒園只用幾個活動就學完了,而且全都能領會。再就是各年齡班存在著重復教學。如中班講了5以內的組成分解,到了大班還要學習5以內的組成分解,學前班也還得如此。這種無深度的反復教學,不但激發不了幼兒的求知欲,反而阻礙了幼兒的思維發展。
二、教學目標單一
幼兒園數學教育中存在著教師只為傳授知識而傳授,幼兒只為學知識而學的現象,教學的目標只是數學知識單方面的目標。如中班“排數卡”教學活動的目標是:①練習1—10的數數;②鞏固10以內的數的認識。大班認數活動學習“5”的組成分解的活動目標是:①認識“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②書寫數字“5”。從中不難看出,教師對幼兒數學教育的目標缺乏全面的認識,活動中僅以學習數學知識為唯一目標,而忽視了諸如思維能力的發展、數學興趣的培養等其它目標。
三、操作材料乏味
幼兒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極強,在學習中他們往往以興趣為出發點,十分容易為新的刺激所吸引。這就要求給幼兒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須新穎、鮮艷、豐富多彩,材料的大小,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而定。然而,由于有的教師對操作材料在教學中所起作用的認識不夠,加上怕麻煩等原因,教學中老是幾套操作材料反復使用,當教師給幼兒發材料時,幼兒就會馬上產生出“還是這個”的抱怨。陳舊單調的操作材料,極易使幼兒產生厭倦情緒,影響操作活動的效果。
四、教學方法單調
教師在考慮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方法和組織形式時,習慣于僅以幼兒認識事物是從具體到抽象這一特點為依據,只強調數學教育的直觀性,片面依靠演示,把答案強加給幼兒。如幾支鉛筆、幾個蘋果的演示就講一節課。再是,忽視幼兒的學習規律,甚至過高估計幼兒的接受能力,教學效果不理想。如教幼兒學習“6”的加減法時,教師直接出示分合式,讓幼兒看著分合式列出算式,即1+5=6、2+4=6、3+3=6、4+2=6、5+1=6,然后逐一指著算式讓幼兒創編應用題,大量的時間花在編應用題上。三是采取“灌輸式教學”。即老師講,幼兒聽,老師問,幼兒答,老師演示,幼兒看。不管是否能消化,硬往幼兒的小腦子里灌死知識,死灌知識,造成幼兒對知識的“被動接受”,而不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多采用一些幼兒喜愛的、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如游戲法、實物教學法、比較法等等。而且整個活動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造成課堂氣氛不活躍,激發不起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鑒于以上問題,建議:
一、改革數學教育內容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擴大各年齡班的知識面,加深數學知識的難度。各個年齡班要按統一部署,由淺入深地完成教學任務,避免重復無效教育。(1)集合數:除《綱要》中規定的10以內的數字書寫、認讀、計數與取物外,應延伸到20以內的書寫、認讀、計數與取物,增加數群計數、目測數群、數量層次認知等(2)相鄰數:在相鄰數的認知中應重視規律、方法的滲透教育,引伸到對相鄰數本質的認知,延伸到100以內的相鄰數。(3)單、雙數:由10以內的單、雙數順數、倒數認知擴大到100以內的順數、倒數及單雙數的認知,并會判斷多位數的單雙數,并應增設數列的認知(單序數列、雙序數列)。(4)組成分解:除學習10以內的加減運算、分解組成、創編應用題外,還應注重多項思維能力的訓練和遷移能力的培養。另外,從時空觀念、邏輯觀念等方面也應擴大知識面,增加難度,注重幼兒分析、綜合推理的技能、數學語言的運用、表達的技能及多項思維技能的培養與訓練。
二、注重幼兒素質的全面提高
《綱要》中明確提出了數學教育的四個方面的目標:(1)教幼兒掌握一些初淺的數學知識;(2)培養幼兒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3)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4)培養幼兒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要通過數學教育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欲,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訓練幼兒做事認真、細致,具有主動性、條理性、堅持性和創造性,教育幼兒勇于克服困難,培養幼兒學習的毅力和自信心,為幼兒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時,要把這些目標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多從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習興趣及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幾方面考慮,既讓幼兒學到知識,又促進其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三、增強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幼兒園教育綱要》中關于數學教育,明確地提出了四個方面的目標:1.教幼兒掌握一些粗淺的數學知識;2.培養幼兒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3.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4.培養幼兒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認為,在幼兒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應該實現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欲,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訓練幼兒做事認真細致,具有主動性、堅持性、條理性和創造性,教育幼兒勇于克服困難,培養幼兒學習的毅力和自信心等多項目標,為孩子今后發展打好基礎。然而,我們接觸到的一些教學活動計劃,只提出有關學習數學知識單方面的目標。如小班“看卡片放實物”教學活動的目標是:1.感知3個以內的數量,學習手口一致點數,說出總數;2.學習按卡片的數量放入相應數量的物體。中班“看數撥珠”教學活動的目標是:1.比較7以內數的多少,知道一樣多;2.鞏固使用計算器的常規。從以上實例中可以看出,教師如果對數學教育的目標缺乏全面的認識,每次教學活動僅以學習數學知識為唯一目標,那么,《綱要》所規定的其他目標就無法完成。
二、忽視幼兒的思維特點
幼兒期思維發展和趨勢是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抽象邏輯思維尚處于萌芽狀態。幼兒學習數學,主要通過四個階段,即實物操作——語言表達——圖像把握——符號把握,從而建立數學的知識結構。每一次數學活動都必須由具體到抽象、由低級到高級逐步過渡,而且必須經過長期訓練才能達到目標,不是通過一兩次活動就能完成的。
有的教師不考慮幼兒的思維特點,忽視幼兒的學習規律,甚至過高地估計幼兒的接受能力,其教學效果當然是不會理想的。例如,教幼兒學習7的加減時,教師直接出現分合號7-2-5,請幼兒看分合式列出算式,即25=7、5 2=7、7-2=5、7-5=2。然后逐一指著題請幼兒編出相應的應用題,將大量的時間都花在編應用題上。我們還發現這樣一些現象:有的教師片面依靠自己的演示,把答案強加給幼兒;有的教師設計的活動是跳躍式的,跳過實物操作的環節,直接進入圖像把握和符號把握這兩個環節;有的設計則是單純的從符號到符號的過程。大班教7~10的組成和加減時,教師認為幼兒已有基礎,結果就這么跳躍著教過去。然而,數理邏輯順序的建構決不是這么簡單就能完成的,幼兒階段的思維特點決定了這樣的教學是不合適的。
三、數學概念模糊
數學教學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的教學活動,它要求教師準確把握數學概念的屬性,并能用幼兒容易理解的數學語言來表達。這對幼兒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是極為重要的。但是,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概念表述不清和理解錯誤的情況。例如在教中班幼兒按兩個特征進行分類時,先按一個特征分一次,再按另一個特征分一次,活動就結束了。其實,這一活動還應該有一次對同一批物體按兩個特征進行分類的活動環節。再如,教幼兒序數時,由于對序數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含義理解不透,在教學過程中,使序數詞和物體之間發生固定不變的關系,從而使幼兒錯誤地認為“小白兔只能住第五間房”。諸如此類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較為普遍地存在著。
我們認為,教師加強對數學理論的學習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充分地了解數學理論以及科學全面地理解數學概念,才能將數學概念正確地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去。例如,集合是人們所感知的具有某種共同屬性的事物的整體。教師如果充分認識到集合概念在幼兒計數和數概念形成中的重要性,那么就會在多種活動中讓幼兒根據著眼點的不同,認識種種不同的新集合。通過對實物的交叉分類,不僅可以活躍幼兒的思維,而且可以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因此,教師僅僅做到知其然是不夠的,還應做到知其所以然,這就必須去學習數學理論,弄清數學概念。
四、教師的語言不嚴謹
教師的語言表達是否正確、明白、易懂,直接影響著向幼兒傳授知識的效果,影響到幼兒語言和思維的發展。在數學教學中,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和幼兒思維的特點決定了幼兒學習和理解數學概念是有困難的。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對幼兒正確理解數學概念及有關知識是相當重要的。然而,有的教師對數學語言的規范性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教學中,語話不作推敲、顛三倒四、前后矛盾等缺乏邏輯性、表達不明確的現象隨處可見。如教幼兒感知2的數量時,教師問:“誰能在我身上找出什么是2?”這個問題叫幼兒無法理解。又如,在教幼兒按顏色特征進行分類時,當幼兒按要求將相同顏色的塑料片放在一起后,教師又問:“你們為什么這樣分?”如果要回答這個問題,那答案就是教師叫這樣分的。其實應問:“你們是怎么分的?”再如,在教幼兒數的組成時,幼兒將8個圓片分成了3片和5片,教師問:“為什么8能分成3和5?”諸如此類的問題,問得很不明確,叫幼兒甚至成人也無法解答。有的則表達不明確,語言羅嗦。如在要求幼兒拿出與卡片上一樣多的小動物放在盒子里時,教師說:“你的卡片上有幾只小動物,你就從盤子里拿幾只小動物放在盒子里。”“一樣多”這個詞是幼兒容易理解的數學語言,教師不去運用,而使用了較繁瑣的語言。
五、忽視評價的教育作用
我們這里所說的評價,是指以幼兒為對象,對幼兒活動、幼兒在教育過程中的受益情況和所達到的水平作出價值判斷。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應該是科學的、合理的評價,是能激發幼兒自信心,保護幼兒的自尊心,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促進幼兒發展的。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有的教師沒有考慮到幼兒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每個幼兒都希望得到教師的承認和贊許等實際情況,而往往采用統一的標準去要求和評價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例如,有的教師在幼兒回答不出問題時,常常給予批評、挖苦;在幼兒回答錯了的時候,向全班小朋友說:“大家說××說得對嗎?”導致全班幼兒大聲否定。這樣做不僅會傷害幼兒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挫傷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嚴重時還會造成幼兒的心理障礙。有的教師的評價語言很貧乏,在一次活動中不斷出現“不錯”、“很好”、“真會動腦筋”等詞語。這樣的評價缺乏針對性,不能對幼兒進行有目的的指導。操作活動結束時,有的教師往往注意對操作材料的收拾整理,而對幼兒在教學過程中的活動狀況不作任何評價,這不僅不利于對教學過程的調節、控制和反饋,而且對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也不能及時強化或糾正,幼兒渴望得到評價的心理需要也得不到滿足。
加強教研組建設,推動教師專業發展
近年來,教師的專業成長被擺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使一名新教師成長為骨干型教師?如何推動不同層次教師的專業發展?暑假里,我在細細品讀了《聽那成長的拔節聲》一書后,對此頗有感觸。我從中聆聽到了一名教師和一個團隊成長的美妙拔節聲,領悟到了加強教研組建設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
教研組是幼兒園對教育教學工作進行管理和開展園本教研的基層單位,是幼兒園重要的學習小組。一個教研組的成長,可以帶動一批教師的成長;學校整體教研組建設得到提升,全體教師的專業成長也將出現整體上升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