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5 14:54:1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工地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工地論文

篇(1)

忽視施工進行前的準備工作。加強施工進行前的準備工作,可以有效的保證建筑工程的工程質量。施工階段,施工人員會不遺余力縮短工程的工期以及節省施工人員的配置及開銷,這樣就會導致施工管理者疏忽了對施工進行前某些必要工作的檢查以及監督。

如設計變更及技術核定單簽字蓋章緩慢、檢測報告及檢測結果出具不及時、材料供給速度慢、資金周轉余地小、機械設備未進行有效的維修及養護而導致頻繁的出現故障、配套設施建設的不到位而導致產生糾紛等,這些都是因忽視的施工進行前的準備工作而引起的,由于對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做得不到位,反而浪費大量的財力物力,導致了工程工期的延長。所以重視施工前的準備工作,便是對工程質量的有效保證。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改善對策

1嚴格執行建筑工程的建設程序。嚴格執行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及有關文件,做好項目立項、項目報建、項目施工、項目竣工、項目驗收等重要節點的工作。當一個工程上一個階段的工作未完成時,是絕不可以進行下一階段的工作的。健全工程設計的審批制度,沒有得到開工批準的項目不得開工,項目工程沒有進行竣工驗收時,不允許項目投入使用或是進行下一階段的工作,項目竣工驗收時必須具備建筑工程監理部門的質量評價的意見。

2實行施工責任制的制度。能否做好一個工程的質量工作取決于建筑工程的領導的重視程度。所以,建筑工程的主管領導應絕對重視建筑工程的質量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保證建筑工程的工程質量。

施工階段,施工人員會不遺余力縮短工程的工期以及節省施工人員的配置及開銷,這樣就會導致施工管理者疏忽了對施工進行前某些必要工作的檢查以及監督。如設計變更及技術核定單簽字蓋章緩慢、檢測報告及檢測結果出具不及時、材料供給速度慢、根據項目的技術要求及施工規范,質量工作完成的好的,就要獎勵;質量工作未達標的,就要懲罰。從而徹底的搞好建筑工程的質量工作。

3建筑工程施工前的質量控制工作。選擇施工的企業應根據工程的規模、等級、性質等特點選擇施工質量及信譽較好的企業,選擇后,還應該對施工企業的資質等級、技術能力、財政狀況、勞動力條件等硬性指標進行嚴格的考察。通過競標的方式確定施工企業后,還應該選擇專業的建筑工程的監理單位并按施工的合同對施工單位及監理單位進行管理。在施工階段進行前,應向國家相應部門申請工程的質量監督手續,協調好施工的具體的工作事項,從而有效的確定施工的工期。

篇(2)

二.實習內容

1.熟悉工程施工管理、技術管理

①項目技術負責人負責落實技術崗位責任制和技術交底制,每道工序前必須進行技術交底并填寫“技術交底記錄”。

②項目經理責成各專業工程師填寫“施工日志”。工程經理應記錄并保存一份詳細的“施工日志”。“施工日志”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當天施工部位、該部位的施工人數、具體的施工班組、具體的現場負責人、施工用材料和設備情況、依據的作業方法或哪個技術交底、當天氣候、當天施工部位的檢驗和試驗狀態以及施工中出現的問題等。

③工程施工過程中,由工程室負責現場勞動力調配、進度管理、機械使用和施工安全等工作,并保存相關記錄。工程經理負責每周主持召開一次工程例會,總結上周的工程進度情況,找出工程實際進展同計劃之間的差距,安排本周的工作。項目總工總結上周的施工質量狀況,并對下一步的質量管理提出建議和要求。

④在施工過程中,執行自檢、互檢、交接檢、專檢制度,施工隊質檢員對每道工序自檢合格后,填寫自檢表,經相關工班長簽認后,由項目質檢員復查、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不合格的工序必須進行返工,再次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項目通過建立聯檢制度,填寫質量聯檢表,對各分項工程的質量加強控制。砼施工前必須填寫砼澆灌申請。

⑤施工過程中的設計變更,由各專業工程師負責,按本質量計劃“合同變更管理”部分的規定,及時傳達到各業務口及相關施工隊。

⑥砼、砂漿、防水材料由試驗員負責取樣,送公司試驗室進行試驗,合格后出具相應的試驗報告。產品試驗合格后方可發放。

⑦隱蔽工程項目質檢員檢查合格后,由專業工程師填寫隱蔽工程驗收記錄,報請業主或監理工程師驗收。業主或監理工程師在驗收記錄上簽字后,方可繼續施工。

⑧由技術室編制月進度計劃,工程經理負責將月進度計劃分解細化到每周每天,實行動態監控、量化管理,確保施工進度。

2.施工技術的具體操作

①編寫施工技術交底、參加技術交底會議

技術交底是每一個分項/分部工程開工的前提,也是貫徹始終的技術指導,直接影響工程質量,其可靠度至關重要。因此,技術員在編寫完交底后必須交技術室主任審查通過,方可向施工隊隊長進行交底。超級秘書網

②參與工程質量的檢查、驗收

篇(3)

2鐵路工程工地試驗室的管理

(1)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想要提高試驗室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比如,和試驗培訓機構聯合舉辦具有針對性的試驗培訓班,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通過交流會溝通,建設單位對各個單位存在的問題進行匯總,然后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處理,這樣能夠有效的提高工程試驗報告的準確性,同時能夠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開展以競賽促進管理、以競賽促進鐵路建設的技能大賽,以激發管理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顯著的提高試室人員的綜合素質。此外,人員的投入和設備的配置必須能夠維持試驗檢測工作的正常開展。做到試驗室組建標準化、管理規范化、運行制度化,檢測程序化,資料管理系統化,標準規范更新化。試驗檢測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同時要進一步加強試驗檢測人員的工作責任心,針對本項目的特點,組織學習有關的試驗檢測規程、施工技術規范、質量標準,提高試驗檢測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技能。各建設指揮部和項目管理部在工地試驗室組建完成后應當進行驗收。對施工所用的各種儀器、設備、工具進行嚴格的檢驗和試驗。機械責任到人,定期保養、維修和管理。對嚴重老化設備及不符合標準機械設備堅決不予使用,以確保施工安全和質量。做好統籌協調,將工程預期與實際施工情況,以及天氣、環境等因素統籌考慮,以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

(2)創建完善的質量監督管理機制

重點抓試驗檢測程序管理。鐵路工程工地試驗室應該創建完善的質量監督管理制度,并從思想上重視內部管理,明確職責分工,做到層層監督、人人把關,做到試驗檢測報告、試驗原始記錄、儀器操作記錄、試驗檢測臺賬一一對應,同時做到檢測數據符合檢驗要求、檢測過程符合規定程序、檢測環境滿足規范要求、檢測結果符合工程設計與施工要求,這樣能夠有效的對試驗工作進行全面的指導、檢查、監督,并幫助工地試驗室不斷的改進,提高管理水平,以此保證試驗檢測工作能夠有序、可控的進行。

(3)創建完善的檔案管理制度

鐵路工程工地試驗室的檔案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的檔案數據眾多,管理難度相對較大。因此,工地試驗室應該創建完善的檔案管理制度,對試驗檢測的數據信息、記錄以及報告等相關文檔資料,與工程質量相關的電子資料等進行妥善的存檔以及保管。同時,創建試驗報告收發制度,并由專人負責收發和登記,這樣能夠保證工地試驗室的檔案資料管理工作能夠順利、有序的展開,為鐵路工程建設提供可靠、有效的參考。

篇(4)

1.2勘查目的與任務通過野外實地調查,收集區域的相關資料及對已有資料的深入分析,采用物探、鉆探等工作,查明該場地受溶洞及采空區影響情況并提出處理方案建議。

1.3勘查及評判依據本次采空區(溶洞)勘查工作主要依據以下標準和規范:1)GB50021-2001巖土工程勘察規范;2)GB50007-2005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3)工程物探手冊,2011水利水電版;4)JGJ87-92建筑工程地質鉆探技術標準;5)SH3017-1999石油化工生產建筑設計規范;6)工程地質手冊,中國建筑第四版;7)JTG/TD31-03-2011采空區公路設計與施工技術細則。

1.4勘查工作方法勘查工作采用地質調查與物探、鉆探相結合的綜合勘查手段,其中地質調查包括區域地質調查、礦井地質調查;物探工作采用瞬變電磁法;鉆探采用取芯鉆探,用以揭示采空、冒落或礦層的深度、厚度和井巷富水情況。

2勘查區自然地理與工程地質條件

2.1自然地理條件勘查區位于太行山脈南端西側、沁水盆地東南緣,地貌類型屬低山丘陵區,地表大面積為黃土層所覆蓋,基巖僅出露于廠區西南部(西寺莊村北側)。廠區內總的地勢為南部高東部低。本區屬東亞暖溫帶大陸性氣候,一年內四季分明。

2.2工程地質條件區域位于太行山脈南端西側、沁水盆地的東南緣,晉(城)~獲(鹿)褶斷帶東側。晉(城)~獲(鹿)褶斷帶為區域性的一條大斷裂,其中南段稱晉(城)~高(平)褶斷帶,呈北北東走向,由一系列褶皺、斷裂組成,影響帶寬度達16km~20km,是控制本區地層、地貌、礦產分布的主構造帶。構造卷入地層有奧陶系、石炭系。該斷裂帶在陳溝以南發育于奧陶系中統灰巖中,由一系列強烈擠壓的緊密褶皺群組成,軸部走向NNE15°~35°并伴有同方向的壓扭性斷裂,地貌上組成串珠狀山梁。在陳溝以北為開闊不對稱的褶皺和地塹為主,褶皺呈隱伏狀。區域內出露地層有奧陶系、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上第三系及第四系松散沉積物廣泛覆蓋于上述各時代地層之上。

3采空區(空洞)調查及特征

3.1礦井地質與采掘調查根據礦井地質調查,勘查區內所存在的空洞,可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受向斜構造影響,地下水沿構造富集,致微晶方解石膠結中K5灰巖中巖溶發育,形成較大規模的溶洞(在本項目詳勘查階段,3號鉆孔掉鉆4m),第二部分為近年小煤窯采掘9號煤層形成的空洞。

3.2地表變形調查勘查區內地表較為平坦,建設用地下伏采空區形成時間已在多年以上,現狀條件下地表未見變形、開裂跡象,未發現地裂縫、地面塌陷。原因可能在于該區為小礦生產,大多采用房柱式開采,回采面積較小,需較長時間才可能波及到地表,但是隨著保護煤柱的風化,采空區頂底板的逐漸破裂等多種內外地質應力的作用下,可能會發生地裂縫、地面塌陷地質災害。溶洞區現亦未見明顯地表變形,由于該區在歷史上未有大的人類活動影響,隨著廠區建設,溶洞頂板必將逐漸破裂,形成地裂縫、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

4物探勘查成果

4.1物探工作方法勘查區物探勘查主要采用瞬變電磁法,該方法為近十年發展起來的一種地球物理方法。在正常情況下,采空塌陷區通常都比正常巖層含有更多的水分,與圍巖之間存在視電阻率差異,在地面上借助人工方法建立的電場,采集不同深度的視電阻率數據,來反映不同深度地質體的地電信息。通過條件試驗獲取已知采空塌陷區視電阻率參數,并以此解釋采空區變化情況。本次電法勘探對象,符合直流電法探測的物性前提。

4.2物探工作量根據委托方的要求分別以3號及379號為中心布設40m×40m的正方形勘探區,每個勘探區勘探面積1600m2,共布置18條測線,點距為3m,線距為5m,完成瞬變電磁法測點252個。測線點位采用地質羅盤控制方位,結合皮尺量距布置,每個測點用木樁標記。采用EMRS-3微機電磁勘探儀逐點勘探。4.3物探勘查成果A區9條線均發現明顯的高阻異常,異常區面積約1275m2;B區9條測線均發現明顯的高阻異常,異常區面積約673m2。

5鉆探驗證及成果

5.1鉆探方法鉆探工作是本次勘查工作的重點之一,其目的是對物探圈定的異常體范圍進行驗證。采用清水鉆進,填土層中采用套管護壁,觀察記錄鉆探過程中的漏水情況。

5.2鉆孔布設與目的根據最初的物探結果,對物探確認的明顯異常中心和較為模糊的異常邊界部位共計布設了7個鉆孔,詳細查明勘查區內的地基地質結構和特征,進一步掌握采空區的要素。

5.3鉆探結果

5.3.1A區鉆探結果分析A區共布設并施鉆11個鉆孔,最初布設4個孔位于物探范圍之內,孔號為A1~A4,4個鉆孔全部掉鉆,之后在物探區之外布設A5~A11等7個鉆孔,其中A9號孔在灰巖處漏漿,漏漿后再不返水,A10號孔見溶洞充填物,充填物成分為粘土及砂巖、灰巖碎塊,厚度2.5m,A11號孔掉鉆,全部掉鉆孔中掉鉆落距最大4.0m(為建材太原地質勘查院原詳勘3號孔),最小0.5m(A4號孔),平均約1.8m,掉鉆同時伴隨孔內泥漿全部漏失,且孔口存在吸風現象。

5.3.2B區鉆探結果分析B區共布設11個鉆孔,實際施鉆9個鉆孔,驗證孔的鉆探情況,與物探異常區的性質相一致,由于異常區有向物探區之外延伸的趨勢,在物探范圍之外再次布設了8個驗證孔,作為對采空區邊界的控制。通過本次鉆探驗證使采空區的性質、埋深得以確定,局部邊界得到了確定。同時確定9號煤層厚度接近4.0m,為可采煤層。

6勘查綜合分析與評價

本次勘查成果分析,由于本場地溶洞規模大、埋深淺將溶洞參照采空區特征進行分析。

6.1勘查綜合分析與結論通過地質調查、物探、鉆探等三個手段的綜合勘查,按照三個勘查手段得到的結論進行相互反復對比分析與綜合研究,最終依據物探解譯資料,及鉆探成果對空洞區邊界進行了圈定。勘查區內按區域分為A區、B區,首先采用物探確定了物探區的空洞范圍,通過驗證鉆孔確定了空洞的性質、規模。勘查區A區為巖溶空洞。勘查區B區為采煤空洞。

6.2采空區要素與空洞體體積估算

6.2.1A區溶洞要素根據鉆探成果,本勘查區內采空區的要素如下:埋深及標高:地表埋深35.0m~38.5m,標高:752.28m~747.2m。礦層采厚:0.5m~4.0m,平均1.8m。礦層頂板及特征:砂泥巖,厚度20.5m~22.0m。采深采厚比:21.4。空洞率:根據鉆探結果,溶洞掉鉆孔全部吸風,判斷為連續空洞,取值100%。冒落塌陷率:根據地表變形和鉆探揭示,地表未見塌陷,即采空空洞剩余未充填的體積為采空空洞的100%左右。

篇(5)

2碾壓式堤防填筑施工時土料的壓實問題

2.1土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優含水率

采用碾壓施工法對細粒類土進行壓實時,有2個土工指標很重要,即土料的最優含水率及其相應的最大干密度。這2個土工指標是從對土料的室內擊實試驗求得的。指標的物理意義是:當土的含水率最適宜時,由于土中所含水分使土顆粒表面都裹有1層薄膜水,而眾多土顆粒的接觸面上因為薄膜水的作用,在擊實試驗做功的擠壓下,能使小尺寸的土團粒滑移并楔入大土團粒的孔隙中,從而使土的空隙率變小,土的干密度變大,致使壓實土變得更加密實,而所含水分無多大改變,因而導致飽和度增加。如果土中含水率大于這個最適宜的值,則土顆粒表面的薄膜水增厚,引起土體膨脹,使干密度降低,所以擊實的效果是不好的,水分繼續增加時還會出現“彈簧土”現象;反之,土中含水率減小,則土團強度高不易發生畸變,同時土顆粒間作用不夠,要使小的土團粒滑移并擠入大的土團顆粒間的孔隙阻力很大,故擊實效果也很差,土料無法變得更密實。一般來說,某種土質最適宜的含水率在壓實功能的作用下只有一個數值,稱為最優含水率,它對應的土的干密度將會最大,稱為最大干密度。土的壓實一般能使其抗剪強度增加、壓縮性降低、滲透性減少,即其力學性能得到提高,這就是土料壓實的目的。作為設計要求提出的壓實干密度或壓實度,施工中必須做到,才能保證工程的質量和安全。現行的《土工試驗規程》中,對擊實實驗中采用輕型擊實試驗的擊實次數標準為25擊。25擊標準適用于采用羊足碾、氣胎碾、重型鏟運機等碾壓機具施工的大中型堤防工程。對25擊的標準實驗所得的干密度要通過輕型壓實工具是難以達到的,因為壓實功能不夠,即使多壓幾遍也無濟于事,所以壓實機具的選型要與擊實標準相匹配。

2.2土料的現場碾壓試驗

根據設計部門提出的填筑干密度或壓實度的要求,施工單位在開工之前要用規定的土料和壓實機具進行1次工地現場碾壓試驗。大中型特別是Ⅰ級堤防工程一般質量控制要求甚嚴,必須使上堤土料含水率控制在最優含水率,否則要作處理。而通常的中小型堤防工程要達到土料含水率嚴格按最優含水率控制是做不到的,所以有時也可按實際料場土的自然含水率(穩定值)進行控制,再通過現場碾壓試驗對設計施工參數進行適當修正,如果差別很大則在設計階段就要擬定有效的技術措施。2.3填筑鋪土厚度

每種碾壓機具都有一定的影響深度,如果鋪土厚度太厚,即使增加碾壓遍數也是徒勞的,因為除了表層一定深度內能滿足要求外,向下仍是疏松層,此時只有將超厚的土層挖去后再進行碾壓才能奏效。

3堤防工程施工中常見問題及處理

3.1架空層

施工作業面要加強統一管理,應做到統一鋪土和碾壓,并配備平土機具參與整平作業,作業段與段之間出現高差時應以斜坡相接,斜坡的坡度一般不陡于1∶3,上堤土料的塊狀粒徑應嚴格控制,對塊狀粒徑超過10cm的土塊必須進行破碎,避免出現大的塊狀土堆積而形成的架空層現象。

3.2界溝、界墻

施工過程中作業段之間未進行認真處理或層面未過界碾壓時,作業段處會形成虛土、塊狀土堆積現象,從而出現界溝、界墻等隱患部位。施工中應將界溝、界墻一定范圍內的填土挖開后重新分層鋪土填筑,與兩側填土以斜坡相結合,斜坡的坡度在1∶3~5之間,并適當地增加碾壓遍數。

3.3新、老堤連接處

新、老堤連接處應先將結合處老堤坡上的雜物、樹根、植物根莖清理干凈,并將老堤坡削成1∶3~5的緩坡;根據填土的進度進行逐層清理,以保證接頭處填土很好地結合,高差比較大時可適當放緩坡度。對于老堤坡上堅硬的粘土,在采用削緩堤坡的同時,可以沿緩堤坡上開挖一條結合槽,使新、老堤更好地連接。

3.4剛性建筑物結合處

篇(6)

2.公共政策監督過程中的失靈。公共政策的執行過程具有彈性較大的特點,容易偏離公共利益目標的實現,因此,在公共政策的任一環節,都必須有強有力的監督機制,才能保障公共政策的有效執行。當前,我國民族地區公共政策監督過程中的失靈主要表現在:第一,內部監督軟弱,流于形式。以行政監督、職能監督為主的內部監督,由于其“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天然缺陷而顯得疲軟無力。第二,外部監督缺乏。我國民族地區大都處于邊疆、山區、寒冷、干旱的區域,地廣人稀,交通困難,環境惡劣,公共基礎設施嚴重滯后,致使民眾之間、民眾與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之間、民眾與各類新聞媒體之間的溝通交流較少。因此,立法監督、審計監督、輿論監督等外部監督,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也就不能實現有效的監督。正是由于監督不足,致使在制定公共政策過程中未能完全地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要求,在公共政策執行過程中,敷衍了事,公共政策失靈也就不可避免。

二、民族地區公共政策失靈的原因分析

民族地區的發展需要以切實可行的公共政策為基礎。為保證民族地區公共政策的有效實施,切實改善公共政策的績效,實現社會的公共利益,分析我國民族地區公共政策失靈的原因變得尤為重要。

1.從公共政策主體的角度分析。從公共政策主體的角度分析,民族地區公共政策失靈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公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欠缺。民族地區政策環境的特殊性,要求公務人員了解當地的民族風俗習慣,懂民族語言,實際上,只有極少部分公務人員能用民族語言與當地群眾進行交流。同時,民族地區政府公務人員的知識結構單一,水平不高,復合型人才十分缺乏。第二,以民族地區政府工作人員為主的公共政策主體的自身利益需求。公共政策主體是其利益團體的代表,而在利益團體相對缺乏的民族地區,公共政策主體往往是代表國家利益的民族地區政府工作人員。他們既是國家利益、公眾利益的代表,也是部門利益、個人利益的代表,同樣追求著個人利益的最大化。民族地區政府工作人員的雙重身份,使得公共利益部門化、部門利益個人化的現象層出不窮。第三,公民參與不足。隨著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學化、民主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公民在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中有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一項公共政策的良性與否,在某種程度上取決于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中公眾的參與度。長期以來,受“官本位”思想和“清官”意識的影響和制約,民族地區群眾大多認為制定政策是政府官員的事,他們只需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就行了。這種意識的存在,導致民族地區群眾大多對參與公共政策的制定持冷漠的態度,加之相關參與機制不完善,政府“唱獨角戲”也就在所難免。同時,由于民族地區教育和經濟發展水平普遍較低,大多數公民缺乏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能力和驅動力。

2.從公共政策目標群體的角度分析。公共政策目標群體,又稱公共政策客體,是指公共政策直接作用和影響的客觀對象,即社會公眾和各種群眾團體。公共政策執行過程中的阻力大小,取決于公共政策目標群體對公共政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第一,民族地區公共政策客體的特殊性。我國民族地區多處于邊疆地區,宗教問題和民族問題相互交織、錯綜復雜,各民族群眾大多有自己的,公共政策執行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演變為宗教民族問題。因此,取得各民族群眾對公共政策的理解與支持,尤為重要。第二,目標群體的知識水平較低。我國少數民族大部分聚居于較為偏僻閉塞、交通不便的農村,經濟發展比較遲緩,教育事業發展滯后且極不平衡,致使各民族群眾接受教育的機會相對較少,受教育水平低。同時,由于各民族原有社會形態發展階段的差異,各民族地區經濟文化背景的不同,各民族群眾對教育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存在較大的差異,其結果,各少數民族群眾間的受教育水平極不均衡。很明顯,民族地區公共政策目標群體的知識水平低和受教育程度不均衡,將使目標群體理解公共政策的難度加大,直接造成了公共政策執行上的困難,從而引發公共政策的失靈。

3.從民族地區政策環境的角度分析。政策總是處于一定的社會環境之中,任何一項政策都會受到一定環境的制約和影響。民族地區的公共政策環境有其特殊性。第一,民族地區惡劣的自然環境對公共政策產生負面影響。一是地處偏遠,交通設施不完善,政府與各民族群眾的有效溝通存在諸多障礙,從而使得公共政策信息的傳達具有一定的滯后性。二是民族地區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因而,當地政府只能以減緩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為代價,集中精力保護生態環境,導致一些能較快帶動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無法及時有效執行,延緩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三是民族地區地廣人稀,各民族群眾獲取公共政策信息的渠道單一,使得公共政策的宣傳和動員工作難以開展,進而影響公共政策的有效執行。第二,參與不足。由于經濟落后,財力拮據,民族地區各級政府大都無力承擔公共政策有效執行的各項需求。一是民族地區大多屬于欠發達地區,傳統的生活方式在許多民族地區居于主導地位,缺乏現代科學技術的洗禮。二是經濟落后導致的貧困,使得各民族群眾不得不將大量精力用于解決溫飽問題,致使民族地區目標群體對公共政策各環節的參與不足。即使參與,也只能是表面文章。實踐證明,只有豐衣足食的人,才會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做熱心公益的公民,積極參與公共政策各環節。三是經濟發展的滯后,使得民族地區的現代化水平比較低,很多現代化的方法在公共政策執行過程中難以得到有效應用。第三,民族地區特殊的民族政治關系。民族地區的政治關系,既涉及少數民族與漢族的關系,也涉及各少數民族之間的相互關系,并且,其位處邊疆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這種關系具有國際化的趨勢。這種復雜的民族政治關系狀況,不利于公共政策的執行,容易引發公共政策政策的失靈。第四,民族地區的文化環境。我國各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和,這些都具有復雜性和敏感性。如果認識不到位,處理不當,極易導致民族地區公共政策的失靈,進而影響民族關系和社會的和諧穩定。

三、民族地區公共政策失靈的矯正

防止公共政策失靈,充分發揮民族地區公共政策的作用,實現公共利益的目標,是提高政府公信力、實現民族地區全面健康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有效治理民族地區的客觀要求。為此,要不斷優化民族地區公共政策的每個環節和執行環境。

1.正確處理中央與民族地區的關系。中央與民族地區關系的協調,是實現民族地區公共政策目標的重要保證,是全面貫徹落實黨和囯家的方針政策及上級政府政策的前提與基礎。第一,要達成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之間的協調。在我國,國家的整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高于民族利益,維護國家的整體利益是民族地區發展的基礎,同時,囯家要統籌兼顧民族地區的利益。第二,中央政府應該從雙贏的角度出發,考慮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落后、財力微弱、人才缺乏、交通不暢等特殊情況,繼續采取特殊的政策措施,從人力、財力、物力等各方面支持民族地區的發展,切實保證公共政策在民族地區的全面貫徹落實。為此,“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調整中央、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級政府的財政關系,明確上級對民族地區政府財政轉移支付的責任,保證民族地區的各級政府擁有供給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的必要財力。”[3]第三,要切實保障民族地區自治權的可操作性。行使自治權是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中央政府或上級政府在宏觀層面制定的一些公共政策可能不適應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中央政府應當改革相關規定,賦予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可操作性的變通執行權。

2.優化民族地區公共政策的制定。政策制定是政策過程的起點,優化民族地區公共政策的制定,主要包括:第一,著力提高公共政策制定主體的政策制定能力。要對參與公共政策制定過程的各類人員開展培訓。此外,還需對民族地區的各類團體、組織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與幫助,充分發揮他們在政策制定過程中作用。第二,逐步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學化、民主化程度。推動準政府組織和民間政策研究組織的發展,促進民族地區第二部門(半官方組織)、第三部門等組織的較快發展,發揮其在民族地區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中的作用。第三,強化民族地區公共政策的公開程度,提高公民在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中的參與度。要讓不同的利益主體將其各自的利益訴求明確地表達出來,是利益視角下政策過程分析的重要啟示。[4]第四,健全政策制定過程中的信息溝通機制。主要包括各類信息的收集、整理,從而使得公共政策的制定主體能夠明確、清晰的對問題進行界定,幫助決策者找到正確的問題。

3.強化民族地區公共政策的執行。第一,優化民族地區公共政策的執行組織機構。在民族地區公共政策的執行過程中,因地制宜,組建精干有效的執行機構,減少不必要的層級,為公共政策的有效執行提供組織保證。第二,提高公共政策執行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一方面,“筑巢引鳳”,即改善民族地區政府單位的工作條件,制定有利于人才引進的政策以招攬優秀人才。另一方面,強化對現有工作人員的培訓,盡快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和知識水平。第三,實現公共政策執行過程中的有效分權,包括縱向分權和橫向分權。縱向分權是指行政組織內部的分權,強化民族地區公共政策的執行。從民族地區的實際出發,當前應側重于橫向分權,培育各種公共組織、社會團體來承接部分公共政策的執行,實現政府、社會與公民之間的協調。

4.提高目標群體理解公共政策的能力。民族地區公共政策的目標群體主要是指各民族群眾及當地的各類團體組織。“成功的政治社會化能擴大對公眾的政策宣傳,增強公眾的政治參與性和政策認同感,自動傾向于接受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積極配合政策的執行。”[5]要提高民族地區公共政策目標群體理解公共政策的能力,可從以下4個方面入手:第一,要切實把尊重民族地區的風俗習慣和作為制定公共政策的一個重要出發點。只有公共政策是符合民族風俗習慣、尊重其的,各民族群眾才有可能深入了解和認同這些公共政策,從而配合這些公共政策的執行。第二,加強對當地群眾的語言培訓。倡導漢族和各少數民族干部群眾相互學習語言,強化各少數民族干部群眾的漢語溝通能力及漢族干部群眾用少數民族語言的交流能力,加強溝通交流,才能真正促進民族地區的發展。第三,引導民族地區群眾轉變觀念。加強民族地區群眾對其他有助于自身發展的各類文化知識的培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各種現代化知識武裝自己,真正理解公共政策,有效參與到公共政策的各個環節之中。第四,引導民族地區各類團體組織的健康發展。各類團體組織在民族地區發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地區各級政府應該加強與各類團體組織的聯系,重視他們的利益訴求,通過這些團體組織廣泛宣傳公共政策,充分發揮其在政府與民眾之間的中介作用。

篇(7)

公共管理學科的發展是與中國的改革實踐及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包括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教育模式等諸多問題緊密相連的,而民族地區高校的公共管理學科發展不僅需要解讀和規范上述種種問題,還需要區域特色化分析能力,只有如此,民族地區的公共管理學科的產生和發展才能實現特色化路徑的突破。因此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民族地區公共管理類學科發展要立足實際,民族地區公共管理人才培養在專業特色的建設方面首先應合理定位,培養目標應突出以區域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專業特色,樹立“民族特色,服務地方,輻射周邊”的辦學理念。

(二)民族地區公共管理環境特殊性的需要

少數民族地區和諧發展的要求不僅是加快發展經濟文化,更要重視少數民族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應有的平等地位和權利,維護邊疆地區的和諧與穩定。由于少數民族地區的大量的社會事務中夾雜著民族習俗、宗教禁忌的因素,地區經濟活動、社會交往及文化生活都帶有強烈的民族、宗教特性。因此,少數民族地區公共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依法加強對少數民族的社會事務管理,調整和規范少數民族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維護其合法權益。從而,民族地區社會管理工作對公共管理人才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對民族、宗教知識的扎實掌握;對民族、宗教政策把握的靈活性;應對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等。民族地區高校公共管理類人才培養應立足區域發展實際需求,培養出高素質,能夠勝任新時期公共管理與服務工作的公共管理人才,能夠兼顧少數民族同胞的民族情感和發展經濟的需要。

(三)解決公共管理類畢業生就業問題的需要

目前我國公共管理類專業畢業生總體就業形勢不容樂觀,而民族地區由于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的狀況使得民族地區公共管理類畢業生面臨著更為嚴峻的就業現狀。民族地區公共管理人才培養只有突出以區域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專業特色,樹立“民族特色,服務地方,輻射周邊”的辦學理念,以區域社會需求為導向,針對少數民族學生和少數民族公共管理事務的特殊性,調整教學方案,增加民族事務管理內容,將民族特色理論知識與先進的管理技術結合起來。通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改革調動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民族使命感和責任心,增強學生服務地方、服務民族的學習動力,凸顯少數民族地區公共管理人才培養的辦學特色,增強地區性高校的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民族地區公共管理類專業特色化發展路徑

基于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特殊性及其對公共管理工作的特殊要求,少數民族公共管理人才培養應該力求保障少數民族權利,促進民族團結。民族地區高校應從現實出發,致力于培養符合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少數民族管理特色的,能夠適應復雜的管理環境的創新型公共管理人才。

(一)科學制定人才培養機制,凸顯民族特色

在人才培養機制上,民族地區高校應針對少數民族學生和民族地區公共管理環境的特殊需求,以適應地區社會發展需求和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調整教學方案,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完善培養過程的管理制度;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增設民族特色課程,如民俗學、民族發展史、國內外同源民族關系、邊疆地區發展歷史等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處理民族發展權利與經濟、社會變遷中出現的新問題的判斷、分析能力,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設民族特色經濟、民族宗教事務管理等專業方向,嘗試拓展民族文化產業管理學科方向,發揮民族地區高校服務地方的特色優勢。

(二)適應民族地區社會發展需要,強調實踐教學

民族地區公共管理類人才培養應從少數民族地區公共管理環境的特殊性出發,案例教學應體現地方特色,培養學生處理民族地區公共事務的實踐能力,正確認識民族矛盾及民族權利保障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和諧因素,激發學生思考、創新能力。同時,通過觀摩社區特別是少數民族聚居社區管理工作現場及少數民族的節日及宗教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將所學公共管理知識同實際中的民族地區公共事務特殊性結合起來。在民族文化節日活動期間,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鼓勵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策劃、實施,培養學生的社會工作能力。將多種形式的人文教育和素質教育溶入到少數民族地區公共管理人才的日常培養當中。通過強化實踐教學,擺脫傳統公共管理專業“紙上談兵”的教學弊端,通過實踐活動的歷練,使得民族地區高校的公共管理類專業學生真正成為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篇(8)

2安裝基礎模板

由于沙表層較軟,模板直接支設在沒墊層的沙上會發生不均勻的沉降現象,所以,要采取在底層模板下方墊設木板、鋼管下方墊設木板、綁掃地桿和加密鋼管等措施。基礎模板采用的是竹膠板。在基礎施工前,應事先制作模板,模板加工應符合以下要求:①在制作基礎模板時,模板內斷面的尺寸不得小于設計斷面的尺寸,并且光面為模板內側。②由于立柱較高,所以,存在模板連接(接茬)。在連接模板時,接茬部位要嚴密,不得出現錯位和縫隙,防止發生跑漿或基礎側面出現棱臺的情況。③模板接茬不能處于同一截面上,應錯開連接,并且在支模時,不能將模板接茬布置在立柱外露部分,影響立柱的美觀度。④制作模板時,應采用厚度不小于18mm的板材,模板合縫應嚴密,不得漏漿。模板連接肋木的尺寸為50mm×50mm。一般情況下,肋木之間的距離為300~400mm。

3基礎混凝土施工

3.1澆筑平臺搭設由于沙丘基礎開挖時造成的基坑較大,給混凝土下料帶來了較大的麻煩,所以,必須在基礎與基坑邊之間搭設1個澆筑平臺,便于鐵塔基礎模板的固定,同時,還可將其作為混凝土澆筑時的下料平臺。澆筑平臺采用鋼管搭設,并且其應與鐵塔基礎模板支立、鋼筋綁扎同步進行。澆筑平臺的搭設要求:立桿間距1.5m,大橫桿間距1.2m,操作層小橫桿間距1m;必須設斜撐、剪刀撐;必須牢固、可靠,能夠滿足人員、運料小車的安全使用要求。

3.2混凝土下料利用裝載機將攪拌好的混凝土在短時間內運送澆筑平臺前,通過溜槽和串筒將混凝土流入模板內。3.4.3混凝土養護因為施工地氣候炎熱,基礎澆筑后3h內必須澆水養護。另外,由于流動沙丘地段的蒸發量大、風大,所以,要同時做好保濕工作,在現場采用棉被覆蓋澆水的養護方式。3.5沉降觀測因為這是第一次進行流動沙丘段的基礎施工工作,雖然巖土工程勘測報告顯示地基承載力足夠,但是,為了積累施工經驗和設計經驗,在每個地基基礎澆筑后設置了沉降觀測點,并確定了觀測時間,經過兩個月的觀測,基礎未發生不均勻沉降或超過10mm的沉降。

篇(9)

2灌注樁基礎地腳螺栓施工工藝控制

2.1地腳螺栓預制控制

為了保證灌注樁基礎每根地腳螺栓的相對間距及垂直度,在地腳螺栓加工現場設置一個加工操作平臺,將上下2塊5mm厚的定位模板固定,根據地腳螺栓長度確定兩塊定位模板的垂直間距。模板制作過程中,要重點控制模板上的孔上下垂直對中,將制作好的地腳螺栓插入上下模板的預留孔中,這樣可保證每個地腳螺栓相對間距及其垂直度。

2.2地腳螺栓安裝定位控制

地腳螺栓的安裝定位是灌注樁基礎施工控制的重點,其中地腳螺栓的相對軸線位置定位、地腳螺栓的標高控制對后續光伏支架安裝的施工影響極大。為了減少灌注樁基礎地腳螺栓施工誤差累計,采取以下措施進行定位控制:1)以一個1MWp單元方陣為基準進行定位放線,通過經緯儀來控制每個地腳螺栓軸線基本保持在一條水平線上;2)將制作好的支撐框水平放置在灌注樁基礎上,按照地腳螺栓設計標高調整地腳螺栓高度,保證單元支架范圍內的地腳螺栓高程保持一致;3)通過經緯儀將各個地腳螺栓的軸線引至支撐框上,用經緯儀微調再次調整地腳螺栓標高和水平度。

篇(10)

1.2水文地質勘查中的評價分析。通過獲得建筑工程現場的水文地質資料之后,還應該對水文地質勘查資料進行評價分析。水文地質勘查中的評價分析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對地下水對建筑工程設計與施工的作用和影響進行重點評價,這樣才能夠對影響建筑工程設計和施工的危害因素進行提前預測,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其二,建筑工程勘查中的水文地質勘察應該和建筑的地基設計進行結合,為建筑工程的地基設計和施工提供可靠的水文地質資料;其三,水文地質勘查中除了應該對地下水的狀況以及對建筑工程的影響進行勘察,同時還應該對人為活動下對地下水的影響以及地下水變化對建筑工程施工的影響狀況進行評價;其四,從建筑工程施工角度來看,根據地下水對建筑工程的作用與影響,找出不同地下水條件的同時,還應該進行重點評價,例如對于基礎埋在地下水位之下的建筑工程來說,重點評價水對建筑物基礎部位的鋼筋、混凝土的腐蝕性;對于巖土作為建筑物基礎的建筑工程項目,應該重點對地下水活動導致的巖土漲縮、崩解、軟化等作用進行評價;對于地基基礎壓縮層中存在粉土、粉細砂、松散的狀況時,應該重點對流砂、腐蝕以及管涌等現象發生的幾率進行評價;對于需要在地下水位以下進行基礎施工的建筑工程項目,應該進行對應的富水性試驗或者滲透性試驗,對降水造成的邊坡不穩定、土體沉降以及其他問題對建筑工程施工可能造成的影響。

1.3測量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地形。在對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的地形進行測量的過程中,應該采用全國通用的坐標系統以及國家最新的高程基準點,如果建筑工程所在地并沒有通用的坐標系統以及相關的高程基準點,應該利用全球定位系統,為建筑工程建設創設獨立的坐標系統,保證建筑工程建設人員能夠獲得準確的測量數據信息。在對建筑工程現場進行測量的過程中,還應該對定位儀的類型、定位時間、定位程序以及測量精度等進行詳細、全面的說明,對于測量的精度,應該根據相關的規定,滿足建筑工程設計和施工的實際要求,對于不同的比例尺勘查剖面,應該采用實測剖面。

1.4地質填圖。在進行地質填圖的過程中,應該保證填圖的精準度滿足同比例尺的地質測量規范,將比例尺作為地質觀察的基礎,如果是對于大比例的地質填圖,地質填圖的目的在于為建筑工程勘察、設計以及施工服務。因此,在選擇比例尺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建筑工程的實際狀況,以不同勘查階段的具體要求、工程的規模、地質復雜程度等狀況為基礎,在設置地質勘查點時,應該把地質勘查點設置在界線或者具有特殊意義的地方,當地質勘查點布置完成之后,還應該將地質填圖展示在合適的儀器中,由專門的水文地質勘查工作人員根據相關的標準與規范對地質填圖進行分析。對于專門水文地質的物理學性質測定,還應該根據相關的標準和規范進行,以此保證測定結果和地質填圖的可靠性與真實性。

上一篇: 解除勞動合同書范本 下一篇: 鄉鎮扶貧匯報材料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高清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色综合日本久久综合网 | 最新国产AV网址 | 日本久久国产精品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播放 |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