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4:54:0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文化創新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先來看一個實例,一家注冊資本僅100萬元的民營企業,獲得了一筆大宗貿易訂單,如該筆業務合作順利,他們就極可能和對方簽訂長期業務合同,成為商。但現實是該公司自有資金無法滿足這筆金額巨大的業務需要,且公司手頭缺乏做貸款抵押的資產。關鍵時刻,銀行的“自償性貿易融資”業務為他們解決了難題。原來銀行在綜合分析這筆貿易交易各方的實力和信譽后,派專人對該筆貿易的真實性和業務安全性進行確認,綜合運用貨權擔保、應收賬款擔保和賬戶封閉等風險控制手段,給予這家公司單筆貿易融資4000萬元,促成了該項業務。
所謂自償性貿易融資,就是根據企業真實貿易背景和上下游客戶資信實力,以單筆或額度授信的方式,配合銀行的短期金融產品和封閉貸款操作,以企業銷售收入或貿易所衍生的確定的未來現金流作為直接還款來源的融資業務。關鍵點就是銀行依托對物流、資金流的控制或對有實力關聯方的責任和信譽捆綁,在有效控制授信資金風險的前提下進行的授信。
自償性貿易融資業務的本質是銀行信貸文化的改變。傳統的額度授信的評級標準為:行業、企業規模、凈資產負債率、盈利能力、現金流以及擔保方式。這是一種典型的長期還款判斷標準,企業還款來源是利潤、現金流或新的負債或轉貸。而單筆授信的自償性貿易融資的審貸標準已調整為:信用記錄―貿易背景―交易對手―客戶違約成本―金融工具的組合應用―銀行貸后管理的操作手續。在該模式下,如果客戶的信用記錄良好,貿易行為連續,但由于資金實力較小或資產規模較小形成授信障礙,銀行就可針對客戶的單筆業務貿易背景和上下游客戶的規模、信譽實力,幫助客戶借助上下游大型客戶的資信,以單筆授信的方式,配合短期金融產品和封閉貸款操作及單據控制等風險制約,為客戶提供專項的自償性貿易融資服務,以客戶的該筆貿易的銷售收入作為第一還款來源。按照傳統的信貸準入標準,目前銀行對中小企業推出的授信只能停留在宣傳層面,只有自償性貿易融資業務才能真正實現支持中小民營企業,此種業務是中小民營企業融資產品的旗幟。
二、依托大型企業,促進中小企業自身發展
中小企業經營的不穩定性人所皆知,要控制好自身業務的風險,增加收益,確保企業穩定健康發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企業的貿易領域是真正產生效益和現金流的地方,因此以介入貿易融資領域的方式參與企業的資金運作,如存貨、應收賬款、應付賬款等,銀行的效益和安全性才可能得到最大的保障。在這個大前提下,銀行首先在行業選擇上應鎖定制造和商貿領域的中小企業。因為輕工制造和商貿領域的民營企業現金流量較為穩定,業務隨市場需求調整的成本較小,經營靈活,而高科技企業由于經營前景的不確定性過大,風險較高。自償性貿易融資的主要特點是對中小企業淡化審批概念、強化單筆授信的審批理念。它強調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和貿易的連續性,強調交易對手的規模、信用和實力,強調授信上限和額度分散原則,強調封閉運作和貸款的自償性。自償性貿易融資不再片面強調授信主體的財務特征和行業地位,也不再簡單地依據對授信主體的孤立評價作出信貸決策,而是真正注重并結合其真實貿易背景。如一家企業自身的實力和規模達不到傳統的信貸準入標準,而其上下游企業的實力較強,貿易背景真實穩定,銀行又能夠有效控制其資金流或物流,這家企業就可以獲得該行的信貸支持。通俗地講,就是“傍大款”,即一家中小企業只要其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實力強大,就照樣可以得到銀行的授信。因為像中石油、中國電信這樣的大客戶,它們的規模實力基本保證了可以避免交易環節和付款環節的潛在風險。為徹底控制風險,銀行可以采取資金封閉運作方式,由銀行直接按貿易鏈條將錢付給客戶的上下游大型企業,而且在每一單貿易中,客戶都要以銷售收入償還貸款,客戶只是取得貿易差價,相當于是“借雞生蛋”。
三、商業銀行自償性貿易融資品種
適合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開展自償性貿易融資的品種,主要有以下幾種:
1、廠、商、銀三方協議授信業務。這是經銷商依托生產廠家的信譽和實力獲得銀行授信的一種方式。銀行、廠家和經銷商三方簽訂協議,銀行根據經銷商的經銷規模,在經銷商交存一定比例的保證金以后,根據經銷商申請,開具收款人為生產廠家的銀行承兌匯票。按照協議規定,經銷商將上期銷售款項存入承兌銀行后,銀行向生產廠家發出相當金額的發貨指令,經銷商將銷售款足額打入承兌銀行賬戶后,銀行承兌匯票項下的貨物全部歸經銷商所有。如果經銷商在銀行承兌匯票到期日沒有足額提貨,銀行承兌匯票金額扣除經銷商已經提貨金額后剩余的部分由生產廠家進行回購。
2、貨權或動產質押授信業務。銀行和經銷商及銀行認定倉儲部門簽訂協議貨權質押協議,由銀行根據經銷商申請向生產廠家開具銀行承兌匯票,廠家將貨物發送到銀行指定的倉庫,經銷商將上期銷售款存入承兌銀行賬戶后,銀行簽署提貨指令,倉庫依據銀行提貨指令向經銷商發貨。承兌或貸款到期后,如果經銷商在銀行賬戶沒有足夠的保證金或還貸資金,銀行將處理質押的貨物用以還貸。
3、應收賬款轉讓業務。規模較小的生產廠家,如果下游客戶實力雄厚,則生產廠家可以將對下游客戶的應收賬款出售給銀行,利用下游客戶的信譽獲得銀行的授信支持。商業承兌匯票貼現免擔保業務和應收賬款轉讓業務具有相同的性質。
日本人湯淺光朝經過多年研究得出結論:近代世界科學中心轉移的歷程是:
從上述歷程中不難發現:科技中心轉移的取向是有解放的思想、寬松的環境、對人才、技術、資金有吸引力的區域。為什么近現代的科技革命繞過了曾經有過輝煌巔峰時期的近現代中國?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發展道路和速度與其文化傳統、思想體系密不可分。楊振寧教授曾經說過:“儒家文化的保守性是中國三個世紀抗拒西方科學思想的最大原因,缺乏創新文化的底蘊是我們中華民族在科學技術發展上很難有大作為的緣由”。
讓我們再把目光轉移到美國高技術園區的發展。有人說,“文藝復興之后的全部事件中,對世界影響最大的莫過于硅谷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硅谷對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影響。事實上,在美國,跟硅谷有相同甚至更好的硬件環境的技術園區不止硅谷一個。
位于波士頓旁的128號公路區,附近有MIT 、Harvard等知名大學,其創新力量絲毫不遜于斯坦福等大學,美國政府早期對128號公路區的支持在某種程度上比西部硅谷還要大,且128號公路區更靠近世界著名的NY金融中心。但128號公路處于老的工業基地,新英格蘭的老傳統如等級觀念,多層管理,重技術、輕市場等觀念深深地影響著園區的發展。而硅谷是一個由創新者、創意、金錢等要素無限組合、急劇變化的特殊“星團”,是適于創新創業、有良好生態環境的創業公司的“棲息地”。硅谷的文化特點是:
民主、平等、和諧、隨意的人際關系:從CEO 到普通員工大家平等,“找不到丁點兒官僚氣味”。
開放、流通的企業網絡結構:“交流、溝通無處無時不在”。
充滿激情、永爭一流的進取精神:那里的創業家有一句名言:“吃掉自己的幼崽”——逼迫自己始終位于技術的前沿。
寬松的輿論、法律環境:“失敗了沒關系——真的沒關系”。
正是這樣的定義模糊、無法量化的文化因素,使得硅谷與128號公路區產生了巨大的差別。
如何建設創新文化?著名企業西門子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150多年來,西門子不斷創新,改變著行業,改變著世界。
西門子認為,對一家公司來說,在市場上取得優勢地位的必經之路包括整合產品組合、優化流程、減少產品的復雜性,以及根據成本設計,對現有業務擴展等等,這種連續性更新叫做“漸進式創新”。還有一種創新方式則顯得不那么穩定,那就是“革命式創新”,這種創新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突破,但時間長、風險大,企業必須要有耐心,要有直覺,要有全面的視角。
西門子把創新文化詮釋為四大要素:
首先,必須具有客戶導向。
一,企業文化創新的現實意義
1.企業要有效地運作,企業的文化必須與其組織結構相匹配。由于企業的環境和結構能夠快速發生變化,文化存在于企業中的每個個體的信仰、價值觀和規范之中,以至于企業的文化創新經常跟不上企業環境、結構和原則的變化步伐。成功的企業能夠有意識地加以調整,選擇合適的企業文化以適應企業內外條件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依靠文化帶動生產力,從而提高企業競爭力。世界500強企業出類拔萃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體制創新的背后,優秀而獨特的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壯大、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因此,21世紀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究底是文化的競爭。
2.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組織實施了“中國企業經營者問卷跟蹤調查”――關于企業經營者對創新的評價,本次調查涉及了“最滿意的”和“應加強的”各是哪種創新的問題(表格如下)。
從表上可以看出,企業經營者感到最滿意的創新依次是:“管理創新(40.8%)”、“觀念創新(37.9%)”、“技術創新(36.9%)、“市場創新(32.7%)”、“制度創新(25.9%)”、“組織創新(11.3%)”和“文化創新(8.8%)”。企業經營者認為應加強的創新依次是:“管理創新(37.1%)”、“技術創新(35.9%)”、“觀念創新(31.8%)”、“市場創新(31.7%)”、“制度創新(25.5%)”、“文化創新(21.5%)”和“組織創新(12.9%)”。以上調查結果表明企業經營者對文化創新的認識不夠充分。
二、企業文化創新的基本理念
1.以人為本理念。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深化,人的主體價值在企業運作中的作用變得日益重要。當代企業價值觀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以人為中心,以關心人、愛護人的人本主義思想為導向。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的重要特點是重視人的價值,注重發揮每一個員工的自主精神,從根本上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員工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進而形成企業創新的動力和創新型管理模式。
2.個性化特色理念。企業文化個性化可以使企業和企業產品個性化,從而使企業逐步走出產品同質化。企業文化創新切忌全盤照搬,不同的企業都應有自己的企業文化模式,別人的模式很好,因為它適合那個企業或者組織,移植到自己的組織里未必合適。企業文化的個性是特定的、獨一無二的,主要在于它不易為競爭對手所效仿,比如三槍集團的團隊文化,海爾的創新文化等。
3.善于學習的理念。當今知識經濟時代最突出的特點是占主導地位的資源和生產要素是知識,不再是一般勞動力,也不是資本。擁有并善于運用知識成為這個時代的真正動力,只有不斷學習、善于學習才能獲取知識。成功的企業將是能夠設法使各個階層人員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斷學習的組織。學習越來越成為企業生命力的源泉。通過保持學習的能力,不斷突破組織成長的極限,從而保持企業持續發展的態勢。
4.知識共享的理念。知識積累和創新不僅依賴于企業、員工、個人的知識和創造,更依賴于相互間的學習和補充,任何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產生都是許多不同部門、不同專業的人集體協作的產物。企業除了關注個體知識的獲取與積累,更應關注知識的傳播與使用,即建立有利于企業知識共享和增值的新型企業文化,鼓勵員工間相互分享自己擁有的知識,并促使員工們將知識轉化為有利于企業發展的生產力。
三、如何進行企業文化創新
1.企業文化創新要以確立體現時代特征的企業核心價值觀為核心。企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企業能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企業能否成功的根本。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進行具體的定位設計,盡量以鮮明的、個性化的企業價值觀獲取競爭優勢,使它不僅折射出改革開放的背景和精神,還體現不斷開拓創新、不斷發展進取的時代精神,比如信息觀念、效率觀念和環保觀念等等。基于科學發展觀的企業文化是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與企業共同發展的富有強大生命力的企業文化,不是一蹴而就、曇花一現、急功近利的企業文化。
2.企業文化創新要以樹立創新觀念為靈魂。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機制是一個企業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源泉,也是企業文化的靈魂。企業家要樹立正確的創新理念、創新思想和創新精神,思維活動和心理狀態要保持一種非凡的活力,雙眼緊盯著國際、國內各種信息,緊盯著市場需求,一旦現有的企業文化跟不上外界的變化,就得找出當前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和與先進企業之間的差距,明確企業文化創新要達到的預期目標并加以改進以適應企業的發展。
3.企業文化創新要以建立學習型組織為媒介。企業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基于全體員工的知識和有效應用知識的能力,獲取這種能力的基本途徑就是學習、研究與開發,企業間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實際上是企業學習能力的競爭。當今最前沿的管理理念是建立學習型組織,它可以增強員工對企業發展的認同感,提高創新積極性,并培養創新人才,進而提高企業經營素質和創新能力。因此,企業需要通過制訂鼓勵學習和創新的制度并建立適應于學習型團隊創新管理機制,為所有員工營造良好的學習型文化,鼓勵員工善于學習,把學習貫穿整個職業生涯并有所創造。
4.企業文化創新要以構建和諧與信任的共享型企業文化為目標。企業文化創新要以相互信任、互相合作為基礎。信任是劑,能使企業運作更加順利,企業知識交流和共享需要有一個和諧的環境和相互信任的人際關系。作為企業的領導,應該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做好帶頭模范作用,營造知識交流共享的氛圍,建立從高層管理者到普通員工之間的友好、合作和互動的關系,從更深層次上推動企業文化的創新,并健全配套機制,如設置激勵和懲罰的機制去約束破壞和諧氛圍的行為,以培育出優秀的企業精神。
參考文獻
美國有全世界最強大的金融系統,可以說華爾街是美國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華爾街和美元的全球貨幣職能,才有美國的今天。美國政府可以不救某個投行,可能讓通用汽車破產,但絕不會聽任華爾街崩潰。隨便翻一本華爾街的歷史書,像今天這樣的故事已經有過很多次輪回了,只是幅度的大小和時間的長短不同而已。這一次金融危機能夠這么快見底,美國政府和金融機構之間的默契配合是分不開的。
美國會盡一切力量,重建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修復過失和問題,鞏固美元的世界貨幣功能。一個健康、強大的金融體系會在1~2年內恢復,只是游戲中的玩家會有些變化,游戲規則有些變化而已。泡沫(或者稱“”)還會再起,因為這就是金融市場的魅力和本質。
底特律并不代表美國經濟,通用汽車的破產同樣不能代表美國企業的全部。相反,美國具備大量良好教育的人才、充足的資本、成熟的市場環境、良好的創新和創業文化,使得美國企業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除了國內中產階級旺盛的內需消費,具備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產品依然具備強大的出口競爭優勢。
從理論到實踐,美國總是引領著全球的產業革命。不管是福特的流水線,泰勒式的管理、德魯克的管理哲學、戴明的TQM、通用的6Sigma,或者計算機產業的崛起、互聯網的普及、服務外包,還是未來新能源的曙光,無不顯示了這個國家,企業家強大的創新能力和企業的競爭力。
目前的破產和困難只是讓衰老和羸弱的死去,為后來的新興力量讓道和做養分鋪墊,絕非美國企業競爭力喪失的信號,恰恰證明了成熟的市場機制,保證了企業正常的新陳代謝。
美國經濟處于一個良性的通道當中,雖然不好說是上升通道,但至少不是衰退通道。
從美國儲蓄率的迅速上升(一年不到的時間,從0上升到4%),我感覺到美國人民的現實、堅韌和樂觀,說句實在話: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照理說美國是這次危機的中心,而我在美國當地感覺不出人們的恐慌和沮喪。對于豬流感也是一樣,美國人民依然泰然地生活著。依然快樂,依然自信。
回到中國。股市中的“政策市”和證券公司大廳里的大伯大媽、受政府影響極大和向國有企業傾斜的銀行、少的可憐和嚴格審批的金融產品等,都說明了中國的金融體系處于一個非常初級的階段。中國金融沒有遭遇金融危機,不是因為我們高明,也不是因為監管嚴格,恰恰是因為它的不發達。
中國的經濟始終是依賴投資。前幾年因為外需的增加,市場的比重還大了一些,最近又因為危機反而加重了投資的比重。內需永遠被作為“鼓勵”的話題,但是就是不見起來。因為沒有解決最根本的問題:富民。大量的中產階級沒有形成;城市化過程中,沒有能重視和解決農村的問題。
外需長時間不會恢復,內需短期起不來,投資成了獨角撐。權力尋租、低效、產能過剩等問題會隨影而來。
超過半數的企業是在低成本、低技術的“中國制造”中成長起來的,對廉價勞動力的依賴、對環境的破壞和對資源的低效使用,使得這類企業逐步喪失競爭能力。
中國的企業大多年齡不長,缺乏管理大規模組織的經驗和人才,缺乏應對經濟周期的教訓和經驗(但并不缺乏應對多變政策環境的“躲貓貓”經驗)。
30年的市場經濟也只是個開局,整個市場經濟的環境并不充分。“民營”、“國營”等高頻使用的詞語正是這種不充分的表征。非國有企業,在融資,商業資源、政策等方面被邊緣化。
相比之下,中國的國民依然是一“窮”二“白”。“窮”是沒有錢,相對于政府,百姓可支配的財富少;財富越下沉,社會越穩定,效率越高。“白”是受教育程度不夠。國家加大了教育投入,但大量大學生失業是對這種努力的嚴重破壞。
農民和農村問題沒有根本解決。隨著城市化的過程,形成了農村的“真空”:農村家庭的殘缺、進城農民子女的教育、留守老人的生活質量等等,都進一步加劇了農村問題的復雜度,但最根本的問題是農民沒有“脫貧”。
通宇文化公司主要承接舞(展)臺搭建及設計策劃、燈光音響,禮儀服務、模特表演(走秀)、保利布噴繪、會議服務、模特培訓、促銷、演唱會、歌手主持人、舞蹈表演、相聲、樂隊 (吉他,鍵盤,鼓,貝斯)小提琴、大型演出、影視拍攝、影視后期制作、明星、傳統雜技、變臉、演出策劃、展示策劃及展覽展示和演出等一條龍服務,可以說是一個全方位的會展服務商。
該公司下設企劃部、音樂制作部、演出部、市場部、人事部和模特部等,并曾成功策劃組織中國埃及文化周――埃及之夜大型演出,多次策劃組織殘疾青少年藝術團,綜藝新干線,襄城春節文藝演出等大型娛樂節目活動。
據劉韓介紹,從市場潛力和條件上講,公司從事的文化傳播業還屬于相對年輕的產業,近些年,相關公司陸續成立,競爭日趨激烈。由于這個市場還很年輕,存在不足與缺陷是必然的,并且相關的法律條款不夠充分,使得文化傳播市場秩序混亂。因而難免有少數人投機取巧、競相壓價,這種現象成為了管理上的一大難點,對本行業一些正規公司造成了不良沖擊,并對行業的發展構成負面影響。雖然市場還存在諸多不利因素,但總的來說,隨著中國申奧的成功和2010年世博會的到來,展覽市場前景廣闊,隨著制度與管理日益規范化,因此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可尋。
企業創新迫在眉睫
劉經理說,我們的員工絕大的多數為業內科班出身的專業人士,在廣告策劃、營銷策劃、影視拍攝、演出策劃及后期制作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及強大的專業媒體優勢。我們堅持以“誠信”為經營理念,以“人盡其才”為管理思想為客戶提供一流的服務。
如今在各個行業,品牌戰略都將是重要的競爭手段。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通宇堅持通過實施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等措施,認真實施有效的品牌競爭,精心打造優秀企業品牌,塑造一個良好的企業形象和產品形象。劉韓強調說:“沒有創新,一個企業就無法得到長遠發展。”由于禮儀、模特、演出、走秀、展覽展示等等都涉及到“文化”這兩個字,所以文化的發展就是要靠創新,有了創新才能有新文化。劉韓說,當前國內的文化市場與國際上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還沒有處于領先地位,雖然我們的技術很棒,我們也很努力,但我們的作品仍然不能超越國外的作品。原因何在呢?那就是我們在設計和策劃上缺乏創新意識。例如三星集團為了能在上海的通信展上得到好的展臺搭建和設計效果,不惜代價萬里迢迢請來了韓國的設計師,三星集團應該知道怎樣去節約成本,也知道要入鄉隨俗,但他們對中國的展臺策劃和設計風格不認同造成了寧肯提高成本也要另請設計師。俗話說要入流,跟上世界這個大潮流,但在一定程度上我們沒跟上世界的發展潮流,因此我們一定要不斷創新。用一個新的角度去理解這個市場,從一個新的角度去發揮自己的特長。
中國已經正式加入WTO,我們很樂觀的認為,隨著文化傳播體制的改革,管理制度的深化完善與相關法律的出臺,今后的市場規模將會不斷擴大。面對這樣的市場,我們很自信地去應對挑戰。通過創新,我們就不難做到與眾不同、獨具一格。
人才是企業寶貴的資源
近幾十年來,中國在旅游業的發展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是,我們對當前的旅游業的現狀也要有一個客觀的認識,調查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的旅游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不是特別理想,根據對旅游經濟效益的評分,近幾年我國2/3的城市的得分都是負分。較多城市的旅游經濟效益還有待提高,當然這并不是某個年份的特殊情況,而是中國旅游業近幾年的常態,旅游業的發展在絕大數的情況下都是靠生產力的投入來提高,而不是從效率、管理等方面來提升,這樣的增長方式是及其落后的,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旅游業的健康發展。雖然這樣的增長方式與我國當前社會發展還能夠適應,但絕對不是長久之計。
二、文化旅游創新體系的結構與性質
如果要實現旅游文化創新以及創新能力的提升,我們必須建立可靠的創新體系。現在對創新體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即技術創新和非技術創新兩方面。從歷史來看,任何的創新體系都是在不斷的研究技術創新中完善起來的,這樣的創新體系優點是:它以市場為導向,容易適應市場的變化,產品質量得以提高,提升市場占有率,使得經濟效益最大化,它的核心是科技與經濟相結合,以技術創新為最終目標。但是,隨著非技術創新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創新體系對理論因素給予了更多的關注,雖然研究的目標很大一部分還是技術創新,但這為文化旅游的創新等非技術創新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通俗的將講,文化旅游的創新的過程是參與文化旅游發展的不同的方面,利用相關的資源,綜合作用后產生的旅游產品和服務過程。我們根據這一過程和創新體系的概念,可以得出,文化旅游創新體系是指以文化旅游的所有參與者為主體,在不一樣的層次中形成的網絡聯系。因為文化旅游的種類繁多,比如歷史區域旅游、節慶旅游、博物場館旅游、宗教旅游等,它們所涉及的文化資源和產品也各不相同,但是都和社會文化的發展、創新相關聯,以這樣為基礎形成的創新結構體系在基本的運行機制、目標和性質等方面并并不存在根本差異,表現出了復雜的社會體系。例如,從歷史區域旅游創新來看,它需要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其中包括歷史遺跡、民俗文化、區域特色等等,但這只是文化旅游發展的前提,如果要創新則要有一定的社會參與度。比如歷史區域的原住民是該區域歷史文化的傳承人,而且是當今社會的組成部分,他們決定著社會文化發展的趨勢,有關部門應在不同的體制下發揮不同職能,比如在進行旅游行業的管理、社會各個方面的治理等,都會對當地居民的行為產生很大的影響。文化旅游的教育與研究機構主要任務是培養塑造文化旅游所需要的人才,從而進行文化旅游的理論、觀念等各個方面的研究與創新。文化旅游企業提供旅游服務、創新旅游產品等。游客則通過消費體驗和進行選擇從而產生影響。但是,這些不同主體之間的聯系和相互作用更為錯綜復雜,并且要受到社會宏觀因素,例如地方政策法規、社會的文化狀況和文化意識、市場競爭、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等等的影響。基于對文化旅游的創新實踐狀況的考察和對文化旅游創新性質的了解,從文化旅游創新體系在運行過程中的機制來分析,它的基本框架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即創新體系的主體和主體間的相互作用的網絡體系。創新主體指的是有社會實體結構、承擔創新實際功能的實體性創新的因素,包括政府部門、有關企業、當地居民、培訓教育機構、文化旅游研究機構及服務企業、游客,以及各個主體所持有的文化旅游觀念、思路等意識形態方面的內容。文化旅游創新的網絡體系是指在創新活動中各種主體行為的相互間作用,和所處的各種政治、文化、經濟等不同方面的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體,這是創新主體在進行創新活動和面臨不同外的外部條件的網絡聯系功能綜合體。
創新體系的功能,第一要對已有的文化進行發掘、利用,其次也要基于現實社會的具體需要,進行文化的創造。總的來說,文化旅游創新體系運行的最根本問題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共同存在。在傳承原有文化的同時,社會文化的進步發展出新的價值觀念,以這種新的觀念為基礎進行創新和相關社會形態的完善,文化旅游在這樣的基礎上實現了旅游產品和文化旅游價值的創新,推動了文化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所以,與其他體系相比,文化旅游的創新體系無論是在結構上還是性質上都存在一定的區別,具體有下列表現:
(1)目標和結果創新的雙重性。文化旅游創新體系是以實現文化創新以及文化旅游產品的創新為目標。旅游區域的社會文化是文化旅游發展的前提,而文化旅游產品往往是指是對旅游區域社會文化的利用,文化旅游離開了文化資源,也就不可能產生文化旅游。
(2)二元的創新主體。在以技術創新為目標的創新體系中,市場經濟條件影響下創新的主體仍然是企業。然而,在文化旅游創新的體系中,普通意義上的技術創新作用不是很明顯,最主要的還是旅游服務和產品形式的創新以及區域文化的創新。區域文化的改變與創新中,當地居民肯定是核心,居民是產生文化創新的根本元素。所以,在文化旅游創新過程中,旅游企業與旅游地域居民共同構成了二元創新主體。
(3)雙重價值導向。因為文化旅游的創新目標與成果具有雙重性,所以文化旅游創新體系的運行目標指向一定是雙向的,導致了體系具有雙重價值導向。即在文化創新與發展的體系結構運行中,遵循區域文化價值導向;而在文化旅游產品創新過程中,遵循市場價值導向。
(一)企業文化創新的涵義
企業的生命力在于創新。這種創新既包括產品、市場、企業制度、企業管理的創新,更包括管理思想的創新、企業文化的創新。特別是在知識量、信息量急劇增長,智能化、知識化、知識生產力成為經濟增長關鍵因素的今天,企業文化創新就更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并且為企業成員普遍認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價值觀念、團體意識、行為規范和思維模式的總和。
企業文化創新是以共同價值觀為核心的企業文化,以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在企業中創造出一種奮發、進取、和諧的企業氛圍和精神,使員工與企業形成堅不可摧的共同體,成為市場競爭中制勝的法寶。
(二)企業文化創新的基本內容
企業文化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主要包括觀念創新、目標創新、要素創新、制度創新、組織創新、環境創新等。
觀念創新就是以現代新型管理思想為基礎,樹立創造性的思維和觀念,并以之指導企業文化建設實踐活動的過程。順應時代的潮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不斷根據發展變化的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與時俱進,開拓企業文化建設的新局面。
目標創新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同國家和市場的關系發生了變化,企業必須通過其自身的活動來謀求生存和發展,因此在新的經濟背景下,企業的目標必須調整為:"通過滿足社會需要獲得適當利潤,來維系企業持續發展"。企業文化要圍繞這個整體目標調整創新。
要素創新。企業文化的基本要素包括:企業精神、企業價值觀、企業形象。這三個基本要素是企業全體成員和社會公眾認同的思想境界、價值取向和意識形象,在精心呵護和培育的同時,要結合企業前進和發展的文化,不斷注入嶄新的內容,滋潤、激發企業文化不斷豐富、升華、創新,不斷發展提高。
制度創新就是以建立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為依據,完善企業的產權制度、經營制度和管理制度,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自我內聚功能和自我調控功能,保證企業制度創新的方向是不斷調整和優化企業所有者、經營者、勞動者三者之間的關系,使各個方面的權利和利益得到充分的體現,使企業各種成員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
組織創新就是建立精簡高效的企業內部組織管理系統,使企業各組織的職能作用發揮最大化和組織工作高效化的過程。尤其應重視非正式組織的文化網絡傳播作用和感情溝通作用,通過建立和宣傳正確的企業文化來影響非正式組織的行為規范,引導非正式組織提供積極的貢獻。
環境創新。是指通過積極的企業文化創新活動和有效的管理活動去改造環境,去引導環境朝著有利于企業經營的方向變化,即通過企業的活動去引導消費,創造需求,開發和培育市場。
二、企業文化創新途徑的探索
(一)用企業文化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
培育與發展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未來競爭取勝的關鍵所在。其核心競爭力的動力源泉在于企業文化。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各不相同,如IBM的服務能力,豐田公司的精細化能力,麥當勞的標準化能力,奔馳公司的設計能力,海爾的市場創新能力,微軟的產品開發能力,這些世界著名公司由于擁有上述核心競爭能力,其無可替代性的優勢從根本上保證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用企業文化培育的企業核心競爭力精髓在于:核心競爭力就是表現為你這個企業獨有的。用企業文化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一要發揮企業文化的導向作用,引導企業實現從資本管理到人本管理的重大轉變,形成核心理念體系。二要發揮企業文化的凝聚作用,以人為本塑造良好企業形象,凝聚員工、顧客及社會各方面相關者的力量,成為企業的支持體系。三要發揮企業文化的調節作用,優化配置企業的市場、顧客、知識產權、人才與智能等無形資產和資源,使其形成核心競爭體系。這種基于企業自身文化基礎上的核心競爭力,才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二)培育與時俱進的企業精神
企業文化的核心是培育企業精神。企業精神是企業的靈魂,是一個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理念支柱。企業精神的內涵是:企業中被凝聚起來的企業員工的理念集合。企業精神的外在表現是:在科學、正確的理念目標統合下的企業員工對事業目標和利益目標的合理追求與實踐。往往是關系到企業興衰成敗的根本性問題。
企業精神是企業的生產經營銷售理念、職工行為準則、企業理想、企業目標、企業紀律和企業文化建設的綜合體現。
創新提煉企業精神是許多世界著名企業成功的決竅,它們極力推崇創新,一是把爭創一流,永不落后,追求更高更新的技術和業績融入企業精神中,作為全體員工和整個企業的奮斗目標,引導企業不斷向更高的目標提升。二是形成自己特色鮮明的企業精神。如海爾集團企業精神從"真誠到永遠"到"敬業報國,追求卓越"的提升;飛利浦那句著名的企業精神"讓我們做得更好",使人永難忘記創新第一的飛利浦;倡導"以人為本"的諾基亞,于無形間貼近了消費者的心。三是企業必須培育與時俱進的企業精神,實現企業理念目標、事業目標、利益目標三者有機統一,從根本上保證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三)樹立用文化賺錢的理念
先進的企業文化是市場準入的通行證。"沒有文化的企業沒錢賺","沒有文化支撐的企業干不成事",這些理念正日益被大家所認識。在市場活動中注入文化內涵而構成的文化競爭,正成為企業開拓市場的新特點。
現代商品中,文化的含金量和附加價值越來越高,在企業走進世界經濟市場的同時,首先必須創新企業文化,使之適應世界經濟市場的游戲的規則,并成為能夠在激烈的世界市場中取勝的文化。其次,要努力使高品質的產品成為文化的載體,圍繞產品,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將文化融合到產品中去。第三,要建立文化促銷的機制,把文化作為一條主線,在產品推銷的整個過程中,更多地體現對消費者的人文關懷,使消費者處處能夠感受到企業的關愛。
用文化賺錢,并非虛無的理念,已是許多成功企業的實踐。海爾推出的星級服務"把用戶的煩惱減少到零"的服務理念,這一理念造就了海爾良好的形象,并轉為強大的市場競爭力。由此可見,文化因素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越來越強,因此要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調控功能,用企業文化去統一企業產品性能、質量、價格、經營管理作風、服務宗旨等方面的信息宣傳,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四)重塑企業的誠信形象
誠信是企業的生命。因此,企業要不斷強化與時俱進的市場競爭意識,增強誠信理念,以創新的企業文化建立相應的企業誠信體系,重塑企業誠信形象。
誠實守信是企業應有的經營之道,缺乏誠信可能得益于一時,從長遠看這些行為對企業危害極大,無疑是自絕生路。而百年企業素以誠信為基本內涵,以此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如百年老店同仁堂認為:由企業精神培育出的企業信譽才是同仁堂最大的無形資產。誠實和守信已成為世界許多著名公司的基本準則。
重塑企業誠信形象,必須以誠信的企業文化體系做保障,以誠信構建企業理念,首先要加強誠信觀念方面的建設,理順義利關系,使管理者樹立"義利合一"、"德行相通"的社會責任感。其次,建設文明、守信、和諧、向上的企業文化,起到對內凝集人心,對外塑造形象的作用。第三,培育員工隊伍的忠誠度,牢牢樹立"廠衰我恥,廠興我榮"的思想觀念,真正做到誠懇待人,誠實為人,誠信服人。員工和企業共同信守對客戶、對社會的承諾,提升企業誠信形象,鑄造企業輝煌。
(五)企業文化與安全、生態文化有結合
安全文化與生態文化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實現人的安全價值的同時,關注自然環境,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與環境雙贏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企業文化創新必然應與安全、生態文化建設相結合。
加強安全文化、生態文化建設,首先要增強思想認識。通過宣貫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進行安全生產與環境保護的教育,營造關注安全、關愛生命、關愛環境的文化輿論氛圍。其次要適應國際競爭需要,以國際標準系列提升管理水平。培育企業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圍和生產中協調的人、機、環境關系,營造生態環境、綠色產品,增強企業競爭力。第三要堅持"以人為本",提高全體員工素質。
三、企業文化創新的辯證思考
(一)走出企業文化建設的誤區
一是克服把企業文化"口號化"的傾向。有的企業把企業文化口號化,提出的企業精神缺乏能統一全體職工為之認同并落到實處的核心價值觀。如誠信、拼搏、奉獻這樣的口號,哪個企業都可套用,缺乏個性特色和文化內涵。而具有全員認同的核心價值觀的企業文化,才是有靈魂的企業文化。像同仁堂藥店,之所以存在幾百年的歷史,它的"同修仁德,養生濟世"的企業文化,是他們長盛不衰的根本。
二是糾正企業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替代論"和"等同論"。企業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雖然都是"以人為本",然而兩者卻有著不可替代的差別。首先兩者的范疇不同。企業文化涉及的是企業的風格、體制、政策及企業形象等方面的管理實務,屬于管理范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涉及的主要是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屬于政治范疇;其次是兩者的適用范圍不同。企業文化建設有著較強的個性,企業依據本身的實際需要為企業制定使命、理念及行為規范,當這些成為該企業廣大員工的普遍自覺時,便形成了本企業的文化;而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有較大的廣泛性,主要是體現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價值。第三是工作方法不同。企業文化要求員工必須按照統一的制度規范和行為準則進行工作和社交,是帶有強制性的;而思想政治工作多姿多彩,它要求重在啟發覺悟,要求耐心細致,一般不帶強制性;兩者的正確關系是,不能互相代替,卻必須有機地結合。
(二)企業文化不等同于企業家文化
廣碩企業在學習創新的基礎上,逐步建立了適合企業自身特點的管理模式。廣碩公司領導層清醒地認識到,只有重新打造新高品質的廣碩企業文化,構建學習創新型的團隊,才能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使企業得到永續發展。
為此,廣碩以建設高品質企業文化為契機,大興學習創新之風,加大對普通員工和管理者的培訓力度,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學習教育活動:廣碩企業文化核心內容的學習;精益生產經營管理知識的學習;國內外先進企業經營管理經驗算的學習以及結合項目引進、崗位變換進行的業務知識技能更新、充電的學習等等。并在實踐中總結各種學習方式,鼓勵多層次的交流溝通,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企業內部融洽的氣氛,管理層與普通員工之間坦誠的關系,部門之間溝通協作的意識,創造學習、溝通的氛圍和渠道,減少了管理成本,提高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如今,崇尚學習、鼓勵交流、堅持開放、激勵創新,正成為其奉行的新原則。
2機制保障,提供良好的“學習創新”環境
廣碩文化的重新提煉和打造本身就是一個學習創新的過程。為了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廣碩員工隊伍,廣碩把培養學習創新型人才作為新的創業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廣碩高層領導搞好協調和服務,堅持多層次、多途徑培養和造就人才,為企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把培訓作為一種投資,加大培養學習創新型人才的投入力度。
廣碩樹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觀念,將培訓作為一種投資。廣碩鼓勵自學成材,廣碩每年撥出專項經費100萬元,用于獎勵自學成才的職工,獎金高達全部學雜費的60%。廣碩公司業余培訓中心常年開辦各類培訓班,還與華南師范大學、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合作開辦了英語大專班、商務英語班,還與清遠市第一職業中學簽訂了長期培訓合同,合作開辦電腦職高班,為廣碩和社會培訓專業人才5000多人。
為了貫徹落實廣東省委、政府推動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的決定,響應清遠市勞動局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對農民工實施免費培訓的精神,與清遠市新時代職業技術學校聯合舉辦電工(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工)、電腦(初級)、烹飪、插花等培訓班。
廣碩導入NOS的精實理念,從源頭的培訓及實際生產中消除浪費,持續改善,達到最高的品質,最低的成本,更有彈性的生產,適應國際形勢的變化需求。廣碩特別整合了培訓資源,建立了NOS學習中心,不僅含新員工的培訓及干部的提升培訓。
新員工進廠后,廣碩為了使新員工更快適應公司環境,通過職前培訓讓新員工了解廣碩的環境及狀況。由專業老師從理論到實地演練,由淺入深地手把手輔導新員工的學習。
廣碩不間斷地培訓干部。現已培訓干部73期,免費為廣碩和社會培訓干部人才4000多人。廣碩特別鼓勵內部發展干部,普通員工可以通過預訓班,一系列的從禮儀到實務操作,提升為基層干部,還有機會經過干訓班,學習一些管理經驗及NOS實務知識,提升為中層干部,工廠每年從內部提升干部占干部總數的80%以上。
3制定激勵學習和創新的機制
廣碩公司制定了《合理化建議獎勵制度》、《技術創新獎勵條例》等激勵學習和創新的制度,充分發掘員工學習創新的潛力。其中合理化建議活動,為每一位員工提供創新時間、參與管理企業的機會。廣碩每年拿出經費,組織獲合理化建議獎的員工到外地先進企業學習,給員工以極大的激勵。
廣碩積極實行技術創新,采用流水線作業,精實化生產。按國際、國家行業及客戶要求為標準不斷改良工藝,推廣無毒低毒的水性環保膠水、外理劑替代傳統油性膠水、處理劑,在90%的化學品使用水性產品的基礎上,成功將水性橡膠處理劑推上線。廣碩2004年通過ISO9001、14001、OHSAS18001認證,2006年成為NIKE全球策略伙伴,并獲當年度全球品質大獎。不斷提升員工技能及品質意識,完善質量管理。
4注重實踐,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
為有“亮點”的人才創造放光的機會是廣碩致力于創建學習創新型企業的重要舉措。廣碩以政策為保證,通過環境的塑造形成良好的“賽馬”氛圍,在企業發展的實戰中鍛煉人。
建立“競爭、擇優、動態”的用人機制,使學習創新人才“有位”而“有為”。為了建立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充分施展才華的選人用人機制,改“相馬”為“賽馬”。近幾年來,廣碩公司開展了中層管理崗位競爭上崗、全員勞動競賽、技術工人技術比武等賽馬活動;在公開招聘中層管理人員和重要崗位人員時,嚴格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擇優的原則,優勝劣汰;在部門人員的選聘中,也采取考核、考試相結合的辦法,實行末位淘汰制。
廣碩每年送職工去越南參加NOS培訓,且不定期組織去友廠參訪交流,積極派員參加社會各種改善交流的研討會。在全廠乃至同行業推行品質奧林匹克競賽,加強員工的品質意識及團隊精神。2008年廣碩公司一舉奪得NIKE南中國區品質奧林匹克競賽第一名。
5不斷提升的NOS創新文化
NOS文化也是廣碩創新文化的一種體現。NOS是1美元背面拉丁文NovusOrdoSeclorum的縮寫,指新的秩序已經來臨,也就是新的生產模式。廣碩的NOS就是把鞋子從原材料到成品中的浪費找出來并消除,也就是不斷消除浪費,持續改善。NOS是一項長期性的工程,只有不斷的學習NOS基礎知識,并將NOS理論轉化為實際的操作,實現“成為世界級的精實工廠”的美好愿望。
廣碩導入NOS的精實理念,從源頭的培訓及實際生產中消除浪費,持續改善,達到最高的品質,最低的成本,更有彈性的生產,適應國際形勢的變化需求。廣碩特別整合了培訓資源,建立了NOS學習中心,不僅含新員工的培訓及干部的提升培訓。廣碩以月刊《廣榮月刊》“精實專欄”作為宣傳NOS的園地,積極傳播NOS文化,以幫助大家創新思維,改善工作,提高效率。
以藍線(籃球鞋生產線)針車間為例闡述廣碩NOS企業文化中NOS線跟傳統線相比的優越性。如果人們剛剛進入車間針車區,開始一定會覺得這里的流程有點亂,橫的豎的排列著,不像是傳統的兩條整齊又對稱的平行線那么一目了然。乍看的確很亂,但只要細細觀察一陣子,就會覺得如此布局其實是非常科學合理的,比如車鞋舌的這一大套工序,按照傳統流水線通常安排在一條線的線頭或線尾,做好鞋舌后,用筐子裝起來,再由專門的發料員用車子送到另一條線的線尾對鞋舌處,這樣線上流動性非常大。而NOS線很少存在這種人員走來走去的現象。只要把鞋舌的幾套工序直接搬到對鞋舌處就可以了,減少了人員的流動和不必要的時間浪費,真正使流水線不斷地“流”起來。
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
文化資源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構成民族的文化基礎和文化經濟的內容。在考察文化的延續性時,我們最先遇到的就是文化資源的問題。中國是一個文化資源大國。文化資源對于文化轉型、提高文化競爭力來說,既是一筆財富,也有可能是一種包袱。這決定于我們是否能夠正確地看待和運用它。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多方面的豐富內涵和優秀部分,它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并且是一切新的更高的文明的再生源之一。正因如此,一些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長期發展的思想基礎,可以叫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發展過程中的精微的內在動力,即是指導民族文化不斷前進的基本思想。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華民族在精神形態上的基本特點,即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主要可將其分為以下幾點:一是重視人的精神生活。亞圣孟子提出“充實之謂美”,并認為“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對人格塑造的根本要求,重視人的內在修養與精神世界的滿足;二是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強調“未知生,焉知死”遵循入世的人生哲學。提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鼓勵人們靠自己去創造幸福;三是追求真理、勇于奉獻的精神。古人“朝聞道,夕死可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銘句體現了對真理的執著和勇于為真理獻身的精神,它們正是推動當前社會不斷創新的精神驅動力;四是知行合一觀。“力行近于仁”,實踐是認識的源泉。不能停留在對理論和真理的研究上,還要將之用于實踐,用實踐去檢驗真理。在將中國化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將之應用于我國的社會主義實踐;五是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倫理規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正是基于這種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倫理觀念,中國人才可以度過一個個災難的時期,中國人在國外才能抱成團尋求共同發展。現代社會的轉型發展,只有當我們形成了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社會風氣,社會才能充滿溫馨與和諧,才能給人帶來希望與力量;六是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是人對自己所在的群體和社會最基本的認同,是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古人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今天,我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靠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共同奮斗,需要一種超越個人和家庭之上的愛國精神。這些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精華的重要組成部分,僅此就足以體現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羅素曾說過“:中國文化的長處在于合理的人生觀”,這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深刻認識和概括。它的真理的光輝指引著中國近代的輝煌,也一直照耀在世界走向現代化的征途上。由西方引導的近代化和現代化,雖然給人類帶來了高科技的享受。但隨著地球資源日益加速的耗竭和生物圈環境被日益嚴重地破壞,西方文化也越來越顯示出其鞭長莫及的弊端。而以上中國傳統文化的許多優秀部分卻是西方現代化建設中所缺失的。例如,中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是近代以來西方所主導的市場經濟所不具備的文化理念。近代化讓人類對自然充滿激情和干勁;現代化則讓人類對自然極盡瘋狂;中國傳統文化卻會讓人類重新恢復理智,融入、回歸自然。現代化只有和中國的傳統文化理念相結合,才能產生出一個有利于人類社會共同發展的秩序與生存理念。中國傳統文化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寶藏,人類的“后現代化”必須借鑒中國的傳統文化。尤其是現在世界各國都在世界范圍內尋找有利于自己的文化資源并將其占為已有的時候,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完全繼承者和發揚者,我們更要以美國對中國傳統故事《花木蘭》的開發、韓國對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進行申遺等事件為鑒,通過我們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和挖掘我國傳統文化資源和價值。
在創新中延續中國傳統文化
在學習這一單元時,有些教師和學生往往沉醉于我國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到無比自豪,無比光榮,忽視了從中汲取智慧和營養,發揚并光大祖國的文化傳統。那么怎樣才能讓他們發揚光大祖國的文化傳統,把祖國的未來建設得更強大呢?我覺得在教學這一單元,介紹古代燦爛的文化的同時,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一、知識是學生形成創新能力的載體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那么學生的知識是形成這一能力的必備條件。相關的知識是形成相關的創新能力的基礎。小學《社會》是一門學習社會常識教育的重要課程,教材知識面廣,涉及社會生活常識、歷史、地理及法律等各方面知識。讓學生學好《社會》,形成一定的《社會》常識,將對學生今后的生存和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從而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提供了條件。
1、注重學生學習的知識。
在《我國燦爛的古代文化》一單元中,有著很多知識學習,我在教學中注重知識學習與知識創新相結合,接受知識與智慧訓練并舉。例如在學習《偉大的科學家張衡》時,學生對渾天儀、地動儀對當時社會的作用并不清楚,針對這種情況,我特地找來了有關圖片,說明了渾天儀是演示天象的儀器,通過齒輪傳動,使渾天儀每日均勻地繞軸旋轉一周,自動地、近似地把天象演示出來。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臺測定地震的儀器。學生通過講解對此有了一定的認識后,我教育啟發學生當前地震發生的測定工作已很完備,但是人們還不能準確預測地震。如果能預測到地震的發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特別是可以減少人的傷亡。從而啟發學生智慧就在你的手指間,使學生形成創新能力的邏輯起點。
2、注重學生學習的形式。
在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形式應該多樣化的。例如可以利用現代視聽技術、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教學,或講故事、圖片展等形式進行有效的教學,這樣不僅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使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為他們創新提供條件。在教學《杰出的醫學家李時珍》時,我特地剪接了一段錄像,讓學生觀看,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在教學《文化巨人孔子》時,我讓學生收集大量的孔子提出的名言名句,學生在收集整理過程中,學到了知識,進一步認識了孔子。這樣比起照本宣讀所學的知識更深、更牢。
3、注重學生學習的方法。
學習方法的科學性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我在教學《文化巨人孔子》時,告訴學生孔子十分重視學習和思考相結合。他認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是說,只學習不思考就會上當受騙,只思考不學習也會迷惑不解。學和思結合是求得知識的必要方法。由此看出孔子十分重視科學的學習方法,那么我們每個學生應向孔子學習,用科學的方法學習知識,做到“四會”,會求師、會訪友、會看書、會思考。
二、理想是學生形成創新能力的動力
教育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材,抱負祖國,是我們教師的職責。在教學這一單元時,我教育學生一些科學家之所以有所成就,是因為他們從小就有遠大理想,不畏艱辛,刻苦學習。例如我在教學《孫子和〈孫子兵法〉》時,告訴學生孫子成為軍事家從小接受祖輩影響,年輕時就醉心于軍事研究。在教學《司馬遷和〈史記〉》時,教育學生司馬遷在家庭的影響下,他立志像父親一樣,做一名出色的歷史學家。那么我們每個學生應向他們學習,自幼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材,從心理上形成強烈的抱負精神,才能形成創新意識、創新精神的主觀條件,為實現自己的崇高理想而刻苦學習。
當然在實現自己的理想過程中往往會有許多曲折,我在教學司馬遷遭受迫害這段內容時,強調一個人在實現自己的理想過程中是會遇到曲折的。但司馬遷并沒有被困難所逼退,繼續朝著他的理想而奮斗。從而教育學生認識到逆境和挫折雖是不利因素,同時也是對一個人意志和性格的磨練。要在逆境中奮起,在挫折中振作,這樣更有所作為。
三、實踐是學生形成創新能力的媒介
實踐活動是學生形成創新能力的媒介。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自己動手做過了,才會加深印象,才會新的體會,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創造出新的理論,新的觀點。
在教學《杰出的醫學家李時珍》時,我教育學生李時珍在編寫《本草綱目》時,十分重視研究的方法,特別重視調查研究,歸納為四個方面:1、注重實際考察。2、虛心向勞動人民請教。3、重視前人的經驗。4、認真負責,治學嚴謹。歷時27年,持之以恒,前后經過三次大的修改,才完成全部編寫工作。在教學《司馬遷和〈史記〉》時,司馬遷在編寫《史記》時也十分重視漫游天下,以獲取最真實的資料。那么我們應從中學習他們的精神,注重實踐活動。
因此,我在教學這一單元時,非常注重學生活動,經常讓學生參與社會活動。例如在教育《文化巨人孔子》時,讓學生收集孔子的名言名句。在教學活動課《調查家鄉的科學文化名人》時,我讓學生分組搜集、整理家鄉科學文化名人的典型事跡材料,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在活動中得到了較好的鍛煉,培養他們搜集、綜合、分析、選擇科學文化名人事跡材料的能力。同時學生在搜集整理過程中,會遇到問題,我讓他們自行解決,從中培養了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課堂交流時,更學到了不少新的知識,也培養了他們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增強了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
另外我還培養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例如在教學《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四大發明》時,我介紹了指南針的各部分名稱和作用后,我讓學生回家后也做一個最簡單的指南針。學生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更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
四、教師是學生形成創新能力的楷模